孝感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

时间:2019-05-15 04:05: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孝感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孝感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

第一篇:孝感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

孝感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

为组织、协调和推动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增强公务人员服务意识,提高政府服务效能,促进司法公正,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全市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良好保障,根据《湖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规定,建立本制度。

一、联席会议组成单位

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人大法制委、市人大财经委、市中级法院、市检察院、市编办、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民宗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局、市建委、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局、市商务局、市文体局、市卫计委、市审计局、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市政府法制办、市规划局、市物价局、市食药监局、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国资委、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城管局、市房管局、市国安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银监局。

二、联席会议组织方式

(一)会议的召集。根据《湖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规定,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由市政府领导召集。经市政府授权,由市商务局主要负责人召集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

(二)会议形式。全体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一至两次,由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负责研究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听取阶段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制定工作计划;讨论市优化发展环境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专题

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召开,各相关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负责研究落实有关专门事项。联络员例会: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召开,由各成员单位有关职能科室负责人或县市(区)和市直“三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通报本单位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情况;汇报重大事项的落实情况,反映问题,提出建议;依照规定与有关成员单位互通信息。

(三)组织机构。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市商务局,主任由市商务局局长兼任;各成员单位应明确一名分管负责人,确定一名科级干部担任联络员,具体承担相关工作;县市(区)和市直“三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办公室应明确一名负责人担任联络员,出席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络员例会,或列席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和专题会议。

三、联席会议内容

(一)贯彻落实优化发展环境的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重大政策规定,研究制定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检查督促和统筹协调解决需要多个部门联动且带有普遍性、综合性的重大问题,以及需要联席会议研究解决的其它问题。

(二)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通报经济发展环境、服务工作进展及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并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市商务局负责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工作情况的整理和汇总,并向联席会议报告。

(三)联席会议确定的事项,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能分工具体落实。属各成员单位职责范围的,由各成员单位负责办理;不属成员单位职责范围的,由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办公室统筹协调。对联席会议议定事项实行单位一把手负责制度,联席会议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由负责落实的单位向联席会议汇报。涉及两个以上部门的事项,由主承办单位负责落实并向联席会议汇报。

(四)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组织、协调和联络等日常事务,跟踪督促各项工作的实施,检查联席会议确定事项的落实情况,承办联席会议的会务事项,起草有关文件,做好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等工作。

(五)研究和讨论其他重要问题。

四、联席会议的程序和工作要求

(一)全体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召开10日前,由联席会议办公室以书面方式将会议时间、地点、议程通知各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分别根据通知准备会议材料。

(二)全体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由市政府领导主持,专题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由相关领导主持,联络员例会一般由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办公室负责人主持。

(三)联席会议的主要内容应当形成会议纪要。会议决定的事项,按照职能要求,分工负责,具体落实。

(四)各成员单位按制度规定参加联席会议,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的作用。

五、联席会议联络员及其职责

(一)为保证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有效进行,发挥联席会议制度的重要作用,加强组织联络和协调配合,由各成员单位、县(市)区和市直“三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办公室明确一名科级干部担任联络员。

(二)联席会议联络员具有以下职责:

1、承办联席会议有关本单位的具体事务,参加联络员会议和按要求参加联席会议,向单位负责人及时请示报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重要事项。

2、负责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信息的通报制度落实工作,督促本单位相关部门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情况的通报。

3、协调有关重要活动、专项案件查处活动及检查考核工作。

4、负责与其它成员单位的沟通联系,适时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报送工作信息、提供专题资料和提出工作建议。

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

组成单位职责分工建议

一、市委宣传部

指导全市优化经发展环境工作的新闻宣传工作,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全市优化经发展环境工作中典型经验,并对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与事依法及时予以曝光,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二、市委政法委

(一)掌握、分析和研判社会稳定形势和情况,指导做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协调处理影响经济发展环境的各类群体性事件,维护全市社会稳定。

(二)组织、协调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落实平安孝感建设各项措施,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治安环境。

(三)监督、检查政法部门贯彻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法治孝感建设和政法机关优化法制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一系列文件精神的情况,督促执法部门建立健全公正廉洁执法的工作机制和具体办法,确保司法公正,营造最优法治环境。

(四)指导政法部门依法开展工作,协调、督办涉及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疑难、敏感案件。

三、市人大法制委

指导做好本地区《湖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的贯彻落实工作。

四、市人大财经委

通过专题询问、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执法检查等方式,协助人大常委会对条例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依法履行监督职责,推动《湖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的深入贯彻落实。配合上级人大组织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关配套法规的立法工作,对条例修改完善的意见建议进行搜集整理并上报上级人大。

五、市中级法院

(一)开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执法监督,对损害发展环境及市场秩序的案件进行审理,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及违规经营活动,维持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开展法制宣传,组织法律教育活动,受理企业、社会组织和群众的法律咨询,完善司法为民措施,营造良好的为民服务氛围,提升司法服务水平。

(三)依法、公正、及时地处理市场主体之间的纠纷,完善商事案件的受理、审理、判决和执行机制,不断增强案件办理的透明度和审判工作人员公正执法意识,提高案件判决执行效率,优化审务环境。

六、市检察院

(一)积极参与整治破坏法治环境、影响经济发展的突出治安问题,依法打击扰乱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刑事犯罪,为经济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二)加大查处严重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职务犯罪案件的力度,突出查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向企业等市场主体索贿受贿、严重侵害投资合法权益,以及侵吞、私分、挪用国有资产等案件;严肃查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作为、慢作为、滥作为造成国家和公共利益重大损失等渎职犯罪;抓好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促进国家公务人员依法履职。

(三)全面加强诉讼监督工作,加强刑事诉讼监督,民事诉讼监督,行政诉讼监督,努力维护司法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企业等主体的合法权益。

七、市编办

做好市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做好国务院和省里下放的行政审批事项的承接工作,继续取消、下放市级行政审批事项。

八、市发改委

(一)做好投资管理工作,抓好项目建设环境综合治理,增强投资项目的带动效应。

(二)拟订产业政策和措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增强产业竞争能力,扶持壮大全市产业,提升全市经济发展水平。

(三)做好重大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优化全市经济可持续发展软环境。

(四)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承接和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九、市经信委

(一)协调、督办大企业 “直通车”服务、企业技术进步和科研成果产业化等工作,增强企业实力,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及新兴产业发展。

(二)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十、市教育局

(一)推动各级各类教育改革与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落实外来子女入学相关政策,为经济发展提供平等教育环境。

(二)配合有关部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组织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三)协调并指导高等学校积极进行重大科研项目的研发和成果转化,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

(四)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十一、市科技局

(一)研究拟定并组织实施促进全市科技发展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落实国家和市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财税优惠政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加强科技资源宏观统筹,促进科技优势转化。

(二)研究拟定促进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认定工作。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促进科技中介组织发展,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等机构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科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十二、市民宗局

(一)贯彻落实好有关民族方针、政策、及法律法规,妥善处理好有关民族关系和问题,参与协调散杂民族地区有关民族矛盾纠纷和社会稳定工作,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创造各民族和谐共处的发展环境。

(二)研究制定有关促进散杂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参与协调散杂民族地区科技发展、对口支援、扶贫开发和经济合作等有关工作,为政府做好散杂民族地区经济工作当好参谋助手。

(三)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十三、市公安局

(一)掌握社会治安动态,分析社会治安形势,研究打击防范对策;积极做好有关重要招商引资、重大展会等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依法查处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查处黑恶势力干扰、阻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积极维护道路交通安全和交通秩序,做好机动车辆和驾驶员管理的工作,努力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

(三)公开审批事项,健全审批规范,简化审批程序,提升服务效能,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十四、市民政局

(一)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指导和监督管理,积极推动社会组织与行政事业性单位脱钩,促进社会组织规范运作,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二)做好城乡社区最低生活保障、地方性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和社区服务等工作,并落实社会福利生产的扶持保护政策,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十五、市司法局

(一)发挥法律服务专业优势,为市委、市政府重大经济决策、重大经济活动和招商引资等提供优质、高效、全方位的法律服务。

(二)整合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职能资源,深入开展“法律服务直通车”活动,为大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帮助企业防范、化解法律风险。

(三)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等司法行政职能,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在化解社会矛盾工作中的作用,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十六、市财政局

(一)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二)保障教育、医疗、养老等涉及民生的财政支出,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加大对公共基础设施的财政直接投资,保证经济发展“硬环境”建设投入。

(四)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十七、市人社局

(一)拟订就业促进政策,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职业培训制度,提高职工技能水平,为扩大就业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就业专项资金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二)监督各类企业落实从业人员各项工资、福利、带薪休假等待遇,统筹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

(三)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力度,依法处理各类劳动人事争议案件,保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四)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十八、市国土局

(一)编制并组织实施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大项目用地需求予以优先安排。

(二)合理、有序的开发利用全市矿产资源,优先发展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低资源消耗的矿产开发加工项目,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

(三)依法保护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四)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十九、市建委

(一)指导城市建设管理工作,规范和指导村镇建设工作;监管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推进建筑节能、城镇减排,优化城乡布局。

(二)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二十、市环保局

(一)建立健全环境保护基本制度,从源头上预防、控制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开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警工作,参与并协调重大突出环境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组织协调重大突发环境事件和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三)开展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会同有关部门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组织指导城镇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四)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二十一、市交通运输局

(一)做好全市交通运输行业管理工作,加强道路、水路运输市场及建设、养护市场监管,保障交通畅通安全;规范交通运输执法行为,深入治理公路“三乱”,创建“和谐平安交通”,优化交通软环境。

(二)拟订全市公路、水路等行业发展规划,参与拟定物流业发展规战略和规划,建立快捷、方便的交通网络,优化交通硬环境。

(三)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二十二、市水利局

(一)做好全市水资源保护工作,合理开发利用全市水资源,统筹全市生活、生产用水。

(二)组织、协调、监督、指挥全市防汛抗旱工作、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程和防治水土流失,促进城乡安全和农业发展。

(三)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十三、市农业局

(一)制定和实施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政策,引导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发展。

(二)指导、扶持各类农业市场主体,培育、保护和发展农产品品牌,开展对农产品生产、储运环节的质量和农资市场的监督管理,壮大农业经济。

(三)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二十四、市商务局

(一)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条例》,承担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系会议日常工作,建立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机制,组织、协调和推动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

(二)拟定我市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的发展规划,配合省商务厅开展反垄断工作,指导全市外贸、内贸行业发展,为全市商贸企业壮大提供政策支持与公共服务。

(三)做好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加强利用外资,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四)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二十五、市文体局

(一)拟定全市文化产业规划和政策,指导、协调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文化行业市场主体。

(二)推进文化市场诚信建设。指导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遏制文化市场违规经营行为,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

(三)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二十六、市卫计委

(一)做好全市卫生工作,开展卫生规划制定、疾病防控、卫生应急、卫生行政执法等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健康的卫生环境。

(二)推动全市医药卫生行业改革,为市内生物、医药、卫生企业经营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政策扶植。

(三)全面做好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引导人口分布,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四)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二十七、市审计局

(一)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关政策措施执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及时揭露和查处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

(二)对政府机关、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依法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化解各种风险隐患,促进各项经济活动和市场主体行为的规范运行。

(三)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二十八、市外事侨务旅游局

(一)统筹做好全市外事工作,为扩大对外开放创造良好条件。

(二)推动旅游项目落户及依法依规维护旅游企业合法权益。

(三)推动涉侨交流与合作,保护本市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促进侨务经济发展。

(四)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二十九、市法制办

(一)参与《条例》的宣传普及和贯彻执行工作,审查修改与《条例》相配套的规范性文件草案,加强经济立法工作,促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制度不断完善。

(二)做好对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或者有部门保护、地方保护色彩的规范性文件的清理、审查工作,并推动进行调整。

(三)指导全市各级行政机关推进依法行政工作,对全市各级行政执法机关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检查,规范政府部门在经济活动中的行政权力,加强重大经济决策和经济行为的合法性审查,并对各项重大经济案件进行协调。

(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十、市城乡规划局

(一)管理、指导全市城乡规划工作,严格按照“打通规划、提升规划、全域规划、执行规划”,搞好全市城乡规划编制、16

审批、管理工作,对促进经济发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重大项目主动做好规划选址、审批等基础性工作。

(二)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十一、市物价局

(一)坚持市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健全全面反映市场供求、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和修复效益的价格形成机制。

(二)坚持放管结合。中央和省定价目录以外的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并通过分行业制定价格行为规范,引导经营者合理定价。目录以内的,健全完善公开透明的定价规则和定价机制,提高政府定价的科学性。

(三)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深入开展清费治乱减负工作,依法查处侵害市场主体价格权益的行为,大力开展价格公共服务。

(四)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十二、市食药监局

(一)做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保障食品、药品、保健食品、化妆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严厉打击损害市场秩序的违法活动,建设法治、公平的食品医药经济市场环境。

(二)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缩短服务时限,强化服务监管,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促进食品药品产业整体素质提高,助推食品医药经济发展。

(三)提高审批效率,规范审批行为,依法下放审批权限,减少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十三、市政务服务中心

优化审批流程,缩短审批时限;强化审批监管,规范行政审批行为,提高审批效率,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十四、市国资委

(一)提高以管资本为主监管服务效率,做好国家出资企业产权登记管理、财务运行动态监督。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

(二)优化资源配置,准确界定国有企业功能,研究拟定全市新一轮企业脱钩改制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政策措施。推进落实竞争性行业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扶持引导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增强国家出资企业竞争力。

(三)积极参与企业维稳工作,及时解决国有企业及职工反映的突出问题,妥善处理国有企业改革遗留问题,为深化改革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推进与央企、省企合作发展,在改制重组、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重大民生项目等方面,主动与央企、省属企业、省投融资平台开展对接合作,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拉动作用。

(五)提升服务效能,着力抓好二个平台建设;依托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孝感有限公司,做好国有产权转让和涉诉资产进场交易业务的实施;依托武汉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孝感分中心,推进股权托管业务,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资本营运平台。

十五、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做好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公积金的有效使用。三

十六、市城管局

做好孝感城区规划范围内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市政设施管理工作;负责全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的指导工作;负责城市管理统一指挥和组织协调、行政执法督察。

十七、市房管局

监督管理房地产市场,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保障城镇居民的住房需求;拟定住房保障规划和年度计划,对城镇符合条件的住房困难家庭实施保障。

十八、市国家安全局

依法防范、制止和打击经济建设领域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破坏活动,积极开展反渗透、反分裂、反颠覆、反窃密、防泄密以及反恐怖斗争,确保政治环境稳定。

十九、市国税局

(一)落实各项税收政策,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控作用,为全市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税务环境。

(二)做好税务征收管理和稽查工作,监督检查各纳税单位贯彻执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情况,严肃查处、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三)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十、市地税局

(一)加强税收征管,扩大地税收入总量,为本市经济发展提供充裕的财力保证。

(二)发挥税收杠杠作用,落实各项税收政策、为各类市场主体创造优良的税务环境。

(三)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加大税务稽查,严肃查处、严厉打击涉税违法行为,为全市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秩序。

十一、市工商局

(一)做好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管理工作,规范经营行为。

(二)做好全市各类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从事经营活动的单位、个人以及外国(地区)企业常驻代表机构等市场主体的登记注册和监督管理和商标管理工作,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保护市场主体利益不受侵犯。

(三)做好本市各类市场主体信用公示工作,为政府决策和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四)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缩短服务时限,强化服务监管,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十二、市质监局

(一)做好全市标准化、计量和认证体系建设,严把市场准入关,加强质量监管,查处生产假冒伪劣产品违法行为,加强检验检测技术平台建设,引导企业争创名牌。

(二)规范执法行为,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流程,缩短服务时限,强化服务监管,提高服务效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十三、市银监局

(一)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实行现场和非现场监管,依法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二)通过审慎有效的监管,保护广大存款人和消费者的利益,维护金融稳定;

(三)督导辖内银行业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快金融服务创新,支持小微企业、三农及县域经济,支持孝感市经济发展;

(四)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技能,创造良好的行政服务环境。

第二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一表制”审批再提速

企业办理登记手续只需在窗口填一张表,就可同时完成工商、技术监督、国税、地税等四个部门的各项审批,审批时限大大缩短。年初以来,我市逐步在各行政服务中心全面推行“企业设立一表制”,在提高行政效能的同时,也极大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来看报道:

哈尔滨润恒物流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浩,近日在哈尔滨松北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企业登记有关事宜,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以往要在工商窗口、组织代码窗口、国地税等窗口填写15张表完成467项填报项才能完成的手续,现在只要在一个窗口,就能完成“企业基本信息采集表”填写。

哈尔滨润恒物流发展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钱浩: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以前填完表格得需要一上午的时间,现在5-10分钟就可以。而且一张表格一目了然,减少了企业往返时间,减少审批时间。

“一表制”就是将各职能部门的表格进行整合,简化成1张表格,实行“一个窗口录入信息,所有窗口信息共享,窗口审批同时进行”,实现“全联集成审批”。“一表制”现适用市、区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工商、税务、哈市组织机构代码办公室及其他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政府部门。

松北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主任 程亚男:自启动“一表制”以来,行政服务审批中心有效克服了中心内办事窗口各自为战、信息不能相互使用等弊端,办事人员由原来填多张表格简化为填一张表,由跑多个部门转化为审批部门内部运转,大大减少了填表次数与填表时间,方便了群众和企业。

据了解,自松北高新区行政服务中心推行企业设立一表制以来,先后为3000多家企业提供了服务,帮助企业缩短审批时间。作为我市最早施行一表制的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正在对“一表制”工作模式重新进行梳理和监测,并设计出“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变更事项统一登记表”和信息采集、分配程序,实现了企业变更登记“一表制”。

哈经开区投资中心主任 韩松:建设项目申报一表制,建筑项目审批一图制,一张图表录入信息,完成项目审批。

随着“一表制”在哈经开区、哈高新区和松北行政服务中心的成功应用,“一表制”还将全市9个行政服务中心中推行。“一表制”实施以来,仅松北高新区外地来哈投资企业就增加了70家。1-5月份,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32户,同比增长23.08%,合同外资金额1.93亿美元,同比增加46.17%。

第三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政府法制工作为经济发展创造优良法治环境的调查与思考

2010-06-12 09:57:19来源: 省政府法制办公室

全党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政府法制工作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更难破解和驾驭的新课题,那就是如何找准政府法制工作中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如何把握实践科学发展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把政府法制工作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市经济社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创造优良的法治环境。带着这样的问题,我随我办调研小组深入到县(市)、区和具有代表性的行政执法部门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研中了解到的有关情况及改进工作的几点建议整理如下:

一、我市优化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基本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一)突出制度建设,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市政府遵循“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原则,积极开展制度建设,五年来,共制定下发规范性文件72件,在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安全生产、应急保障、政务公开等方面较好地发挥了上述政策措施的规范保障功能。二是完善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制度。我市在全省率先规范统一了县级政府文件制发审批单,增加了法制机构审核栏目,促进了政令协调和法制统一。三坚持规范性文件的定期清理工作,为经济发展扫清障碍。五年来,市政府共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5次,共废止文件248件,及时停止执行了与新法和上级政策以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文件,确保了政令畅通。

(二)创新行政审批模式,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为切实解决市级重点工程项目因程序多、收费高、时间慢而造成的审批受阻、工期延误、影响发展等问题,加速工程项目的落地、建设,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以“两集中、三减少、三到位、两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目前已经顺利完成了改革第一阶段的工作任务,除市级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外,所有限时办结的时限均将在原基础上缩减三成,审批程序缩减五成,收费减少三成。这是解决行政效率与部门利益博弈的治本之策,必将在我市乃至全省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对于遏制和防止行政审批中的权力寻租,实现阳光、高效、便民政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全方位公开,打造“阳光政务”。为了全面摸清各级政府、各行政执法部门行使行政权力的基本情况,我市于2008年初开展了全市行政权力清理工作,在此基础上,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听证会,开通网上局长信箱等形式主动公开重要政府信息,延伸公开领域。为了切实保障群众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权利,我市在牡丹江政务公开网上开通了依申请公开专栏,并落实专人负责依申请公开工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网上在线申请获取政府信息,也可以通过信函、本人到访、电话咨询等方式获取政府信息。我市方便快捷的政府信息公开网络,成为外来投资者科学判断投资风险和预期收益,准确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四)加强执法监督,行政执法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围绕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这个中心,我市的政府法制监督工作在创新行政复议工作机制,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提高化解社会矛盾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五年来,依法

公正及时地办理各类行政复议案件153件,其中受理129件,不予受理24件;维持72件,撤销或终止51件。通过办理复议案件,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密切了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通过开展案卷评查、集中检查和抽查,市政府法制办对全市所有行政执法部门的数千件行政许可及处罚卷宗进行了规范指导,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有力促进了行政执法规范程度的提高,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五)进一步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依法行政能力。一是建立了领导干部定期学法制度。去年市政府领导集体学法两次:一次是省政府举办依法行政专题讲座,国务院法制办曹康泰主任作了《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大力推进市县法治政府建设的步伐》讲座,一次是邀请省政府法制办张播处长就提高政府执行力作了专题讲座,市政府领导、各县(市)、区政府主要领导共同聆听了讲座,反响非常好。二是强化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以后,围绕着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征收等的程序、实体以及文书应用等内容,开展了大量的法律培训,切实提高行政执法人员规范执法的意识和水平。去年市县政府和各部门共举办培训班近百期,培训执法人员近万人,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高。

二、我市经济发展法治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一是服务意识和诚信意识不强。调研中发现还有很多行政执法部门主观上把执法与服务割裂开来、对立起来,错误地认为执法就是处罚,服务就是收费,“重管理轻服务”“以罚代管只罚不管”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现代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诚信建设应当是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基础和核心。我们在调研中却发现,我市很多企业诚信意识不强,不依法履行合同约定,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彼此缺乏基本的必要的诚信,经济交往无法正常进行,如此恶性循环,已经严重动摇了外来投资者对来我市投资发展的信心。企业不诚信,直接损害的是对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政府不诚信,不兑现对外来投资者承诺的优惠政策或者在政府直接投资项目中拖欠项目资金和工程款,如此损害的却是政府的权威、形象和一方经济的发展环境。二是行政管理体制不顺。在我市政企不分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公用企业既是市场竞争的参与者,同时又是市场竞争的管理者,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运作规则。综合执法只在城市管理领域实施,还未完全规范到位,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也还停留在探索的层面上,没有真正付之于行动。行政执法矛盾还在一些部门和一些领域存在,职能交叉、重复执法,加重企业和其他行政管理相对人的负担,或者谁都能管、但谁也不管,出现管理空白,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出了问题企业求告无门。我们现行的行政管理体制中,还存在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人员比例很高。这些自收自支和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为了保开支,想方设法加重收费。

三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规则应当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但我们有些政府部门还不适应服务市场经济发展的角色转换,不掌握驾驭市场经济规律的工作方法,规范、监管市场秩序的力度不够,对微观经济特别是对企业的直接干预依然过多,在市场经济中不习惯当配角,不能为企业搭台唱戏,造成市场的无序竞争和不平等竞争,违背了市场规律。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由于政府职能转变的不“到位”,直接造成一些“缺位”、“错位”、“越位”现象的发生。

四是行政执法监督力度不够。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和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纪检部门的纪律监督、政府层级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这些监督都在各自领域发挥了一定作用,但还没有真正制度化、长效化,同时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没有形成监督合力,这些监督整体的监督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落实不到位,对一些违法违纪问题惩处的力度不够,往往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致使一些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得不到及时有效查处。五是滥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我国法律、法规有关行政处罚的种类,尤其是罚款数额方面规定的自由裁量权幅度较大,罚款数额有的达到几十万、上百万的差距,较小的也有数千元的幅度。调研中发现,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很多部门存在着执法随意性较大,处罚畸轻畸重,同案不同罚,处罚与利益挂钩,人为因素过大,“人情案”较为普遍等问题。对同类违法行为,有的情节较轻,却给予较重的处罚;而情节较重的,却给予较轻的处罚,显失公正,被处罚当事人不认可、不认同、不服气,抵制、抵触情绪较大,甚至暴力抗法。

三、优化经济发展法治环境的对策及建议

(一)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政府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切实把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要改变政府对企业的指挥、命令式的管制型管理,应当增强“服务也是管理”的意识,把管制型管理变为服务型管理,自觉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要进一步抓好行政服务中心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要结合行政服务中心南迁,高标准、高质量地抓好软、硬件建设,把中心打造成政府联系社会的桥梁纽带、便民利企的服务平台和展示牡丹江开放文明城市形象的窗口。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整合系统功能,实现部门与窗口、中心与窗口、窗口与窗口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使各类行政许可办件在网上顺畅流转,适时开启网上审批。继续积极推进综合执法,进一步精简机构,理顺机制,从根本上解决多头管理、多头审批、多头收费、多头处罚问题。

(二)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第六轮审批制度改革的关键不仅是进一步精减审批事项,更重要的是创新审批模式,再造审批流程,涉及部门内部权力的重新分配和调整,因此推进改革的难度和阻力也就更大。各部门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上来,按照改革要求,对照改革标准,不折不扣执行改革要求,完成改革任务。市纪检监察部门要把加强对“两集中、三到位、三减少、两提高”改革的监督,作为今年全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头等大事来抓,组织专门力量,从清理核查审批事项,到部门进驻中心后的服务过程,实施全程跟踪监督。对取消和停止的收费项目坚决不准再收,清理期间没有申报的项目视作自动取消。对应进不进中心的,要责令限期进驻,对相关责任人严格实施行政问责。

(三)大力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法律素质。要切实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市县政府和各部门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考试考核制度的实施,加强领导干部和一线执法人员与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有关的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学习。全市每年至少举办两次领导干部法制讲座,以此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结合执法证件换发、日常监督管理,每年举行一次全市性的行政执法人员综合法律知识培训和新颁布法律、法规培训,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推进执法证件的集中统一管理。积极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落实,努力提高执法人员的道德素质,提高他们的公仆意识和文明执法水平。

(四)加强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监督。市县政府法制机构要密切联系人大、政协和纪检监督部门,整合监督资源,形成监督合力,加大重点监督力度。要把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作为优化我市经济发展法治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长期抓好,抓出成效。继续做好《黑龙江省行政许可监督条例》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强化对行政许可实施行为的监督。要积极督促行政许可机关进一步落实我市关于实施行政许可法有关制度建设的指导意见,规范和完善行政许可文书,扎实有效开展行政许可等案卷评查活动,以案卷评查为切入点、突破口,规范执法文书管理,促进行政许可水平的提高。要积极落实重大处罚行为备案的要求,加大备案审查工作力度,坚决纠正违法不当的行政处罚,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五)切实抓好信用建设。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诚信意识,以诚信为本,以信誉立市。要把信用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切实搞好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建设,形成健全和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政府信用是最大的信用,企业信用是信用建设的关键,个人信用是信用建设的基础。要加强对社会公众的诚信教育,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使人人遵纪守法,主动履行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和“言必信、行必果”的良好风尚。要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逃避债务、制假售假、偷税漏税、合同欺诈、坑蒙拐骗、违法行政等信用缺失行为,努力维护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切实营造诚信的市场环境和优良的投资环境。

(六)着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市县政府和各行政执法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合理行政观念,在行使自由裁量权时平等对待管理相对人,排除不相关因素的干扰,在规范执法的基础上,做到公正执法。要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开展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从实际出发,遵循合法、合理、公开、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统筹安排,逐步开展。应当在已经完成的行政执法依据、职责权限梳理工作基础上,详细归纳本部门执法领域发生违法行为的种类,按照不同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和当事人主观过错等因素划分若干行为阶次,形成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指导性标准,作为行政处罚自由裁量的基准。

第四篇:通过制度创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通过制度创新优化经济发

展环境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环境是指周围的境况、条件。所谓经济发展环境,通俗地讲,就 是指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处的系列境况和条件。人类社会发展的史实表明,良好的境况 和有利的条件会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恶劣的境况和不利的条件会抑制经济发展,阻碍社会进步。而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与制度有直接的相关性。制度(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是 规范人们行为的系列准则,它的基本功能是在一定的框架下鼓励人们积极地、放心地去 干什么,约束人们不能去干什么。对于经济发展而言,制度也有优劣之分,那些能够促 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系列行为准则属于好的制度,否则就是属于坏的制度。好的经 济制度能够减少人们从事经济活动所处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强人们对未来的预期,降低 交易成本,保护产权,促进生产性活动。不利于经济发展的系列环境条件,往往是与坏 的制度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更直接地说,是由坏的制度直接造成的。例如,坑、蒙、拐、骗的市场交易环境,要么是相关制度不健全造成的,要么是制度执行不力导致的,更 有可能是坏的制度激励的结果。因此,优化经济发展的环境,首先得优化制度,1从一定 程度上,两者是等价的,优化了制度也就等于是优化了环境。能够起到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制度无外乎来源于三条途径:一是相关制度的继承,即 对历史上形成的有利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制度安排让其进一步发扬光大;二是制度移 植,将别的国家或地区形成的相关制度安排移植进来;三是制度创新,就是制度发明。从维系市场经济发展的系列制度来说,能够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制度,主要是创新了的制度。这主要是因为,各国、各地区在不同的阶段经济发展所处的经济 条件和人文社会环境不同,对历史遗留下来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的安排需要在 创新中继承;对于外来的制度安排,也要在改造的基础上借鉴,而不是简单地全盘照抄 照搬。那么,如何通过制度规范和制度创新来优化相关的经济发展环境呢? 第一,规范政策制定和实施程序,优化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府政策是决定和影响 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政府政策对经济发展的阻碍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 有的政策与经济发展相抵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二是政府政策朝令夕改,缺乏基本的稳定性;三是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在各个环节被曲解或任意塞进人为意志;四 是激励经济发展的政策难以制定和落实;等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制度创新,规范 政策的制定程序、强化政策的实施程序、监督政策的落实程序。第二,切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

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经济发展的服务环境 由多方面的内容构成。首先是管理服务,它是由政府提供的,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取决于行政管理体制的制度安排;其次是商业性服务,它是由以赢利为目的的企业性组 织提供的;第三是社会服务,它是由社会非政府性、非商业性的公益性组织提供的,取 决于社会公益性组织的发展状况。它们共同构成经济发展所面对的服务环境。服务环境 的优劣关键在于管理服务的水平。优化管理服务,就必须切实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通过管理制度创新,转变政府职能,促进政府和行政工作人员的工作作风的改善,提高 办事效率和办事水平。第三,强化立法、执法、守法的制度体系,优化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各种法律是属 于正规制度安排的主体部分,是经济发展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只有通过立法、执法、守法的系列制度创新,才能够营造出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的法制环境。在营造法制环境 过程中,立法是前提,执法是关键,守法是保证。这三个环节都需要系列的相关制度创 新来实现。第四,推进市场制度创新,优化公平竞争的市场交易环境。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原则是 等价交换、公平竞争。维护这一原则,保障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过程中发挥基础性作用,需要一系列的制度安排作保证。因此,需要通过系列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体 系。第五,促进非正式制度变迁,优化经济发展的人文社会环境。

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习惯、传统、道德、意识形态等属于非正式制度,在规范和调节人们行为关系中发挥重要 作用。当然,作为行为规范,既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也可能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如何根 除非正式制度体系中阻碍经济发展的部分,推进适宜于经济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发育发展,是经济改革面对的重要课题。只有通过相关的制度建设,不断开拓现代文化的发展途 径,以诚实守信为美德,加强道德体系建设,才能营造出诚实、守信、和谐的人文社会 环境。总之,加强以上相关制度体系建设、推进制度变革,就会营造经济发展环境的良好境 况和有利条件,这是不可不做的事情。

第五篇: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汇报

西峡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

情 况 汇 报

(2011年7月)

近年来,我县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服务县域经济发展、保证政令畅通的重要举措,以规范行政行为、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为基本目标,以效能监察为主要载体和抓手,以营造良好的政务环境为重点,结合“环境综合整治年”、“对外开放推动年”、“效能建设年”、“企业服务年” 和“四个带动”等活动,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努力打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服务和保证。

西峡作为一个山区人口小县,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的国家大型区域经济的边缘地带,在地理、交通、资源等经济发展硬环境及信息、资本流向、产业政策等生产力配置比较效益宏观环境上不占优势。因此,要想吸引资金技术人才,保持经济快速发展,打造比周边地区更加优越的软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从2002年起。县委县政府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一、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抓组织领导,完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机制。一是成立了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的35个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领导 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县纪委监察局效能监察室,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定期召开会议,对全县的环境整治工作进行部署,对投诉中遇到的较大问题进行决策,对企业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协调,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提供了组织保证。二是出台了《进一步治理“四乱”行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十项制度》、《关于对重点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的意见》、《对重点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的保障措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项目审批跟踪问效考核办法》、《创建优良经济发展环境联系卡制度》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制度。把制度建设作为解决服务不好、效率不高、执法不公、执法不廉等问题的关键环节,形成一套“有作为”的激励机制,“不愿为”的自律机制,“不敢为”的惩戒机制,和“不能为”的防范机制。三是建立政企沟通机制,密切政企关系。定期组织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深入企业宣传法规政策,征求意见建议,了解企业困难,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同时,通过组织职能部门与企业座谈会、恳谈会等形式,为政企双方提供畅所欲言、相互交流的平台,特别是24家省、市、县企业环境监测点座谈会,及时掌握企业对负担情况、职能部门服务情况、综合行政执法环境情况的反映,并对职能部门提出阶段性的要求,促进政企增进理解,加深感情,共谋发展。

2、实行涉企收费“定项限额明白卡制”,最大限度减少审批收费项目。坚持实行涉企收费“定项限额明白卡”制度,确保审批收费项目减到最少、费用减到最低,实现“明明白白交费、清清白白收费”。近年来,每年年初,县优化办牵头会同法制办、编办、财政局、物价局、行政审批中心,对全县各单位各类收费项目进行清理,清理调整后的涉企收费项目在政府网站进行公示,公示后制作涉企收费明白卡,下发相关单位和企业。凡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坚决停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在政策法规规定的范围之外以任何名义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通过近几年的清理,将全县原有的408项行政审批项目减少到138项,精简66.2%,清理后的138项行政审批项目全部纳入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全县44个部门的679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取消34项,缩减6%。

3、实行审批服务“全程代办制”,最大限度缩短审批时间。

按照全市一流的建设标准,投资1500万元高标准建设了1200平方米的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把服务中心作为“服务带动”示范区,开辟了工商企业、建设项目、房产交易、财税服务、农业及社会服务5个服务区,按照“咨询、代办”两大功能定位,规范程序,健全机制,高效办理。一是严格实行审批项目“两集中、两到位”。实行部门行政审批职能向一个股室集中,股室向中心集中,审批项目进驻中心到位,对窗口人员审批授权到位。目前,全县138个审批项目全部进驻中心办理或受理。二是认真落实“六公开”、“六件管理” 和“六制办理”制度。严格按照审批内容、审批依据、办理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等六公开办法,对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上报件、答复件和补办件,分别实行直接办理、承诺办理、联合办理、上报办理、明确答复和集中收费,规范行政行为,优化服务质量。三是建立健全“一个窗口对外、一个机构履职、一枚印章审批”的工作机制。各进驻行政审批中心的单位优化审批流程,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的流程进行梳理,简化审批环节。窗口工作人员受理后,实行全程代办,企业和个人在规定时间领取审批手续,实现与审批部门“零接触”。建立重点审批项目“绿色通道”,采取部门联审联批、专人跟踪督办等方式,特事特办,最大限度压缩审批时限。

4、实行企业问题“台帐挂销号制”,最大限度拓宽服务领域。

根据企业普遍存在的资金、土地、人才等要素制约问题,建立了企业问题“台帐挂销号制度”,双月召开一次工业领导小组会议,对企业问题台账进行挂号、交办、督办、销号。今年以来,金融、电力、土地、财税、公安等15个部门解决了企业流资、项目用地、周边环境等13个问题。针对梳理出的共性重大问题,县委、县政府认真研究部署,集中力量专题解决。一是优化融资环境。县财政注资1.5亿元,成立了西峡县财和产业集聚区投融资公司,2010年已融资8亿元;县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由县财政累计注资3600万元,可为中小企业担保贷款1.4亿元;由西排公司为主体组建的源盛公小额贷款公司,注册资金5000万元,可发放贷款2亿元;宛药公司正在筹建村镇级银行,今年可望获批。举办银企合作论坛,完善金融信贷奖励政策和信用担保体系,设立贷款余额超存款余额特殊贡献奖,激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投放。二是优化用地环境。以产业集聚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项目落地平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我们克服山区县集聚区建设山坡多、难度大、成本高的实际困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大力度推进,取得了初步成效。产业集聚区规划获南阳市综合展评第一名,被市政府奖励240万元;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先进产业集聚区”,奖励专项资金600万元。今年集聚区基础设施投资今年完成1.5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道路交通、电力通讯、供排水和绿化亮化网络;成立土地储备中心,收储土地2500亩;财政投入专项资金,对拆迁户集中安置,对项目用地采取移山填沟的办法进行平整,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全力保证重点项目用地。三是优化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相关奖励制度。研究出台了星级企业考核新办法,开展“星级企业”、“星级纳税人”评选活动,重奖贡献突出的企业家和有功人员,激励企业梯次发展晋级;出台鼓励企业上市和出口的奖励政策,引导企业实施资本运营,开拓国际市场;完善鼓励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和奖励政策,激发全民创业的积极性。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对产业集聚区内新上项目,实行固定资产投资分档奖励土地征收费用、所得税地方留成返还政策。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的,土地征收费用实行全额奖励,投产经营前3年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额返还企业。为促进西峡香菇出口,带动产业发展,经县政府协调争取,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西峡设立了全省唯一的县级出入境检验检疫办事机构——“南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西峡办事处”,畅通了西峡香菇出口的绿色通道。四是优化企业周边环境。县委、县政府成立环境协调指挥部,公选1名专职公安局副局长,专门负责对企业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由县优化办牵头,公、检、法等部门参与,分别在汉冶钢铁公司、通宇公司、瑞发水电公司成立了企业经营环境专项整治指挥部,重点对阻碍施工、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等影响企业经营环境的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根治企业征地难、拆迁难、施工难。今年以来,已处理干扰破坏企业正常基建和生产经营的违法行为17起,打掉6个犯罪团伙,刑事拘留41人,处理群体事件56起。

5、实行涉企检查收费“立体监督制”,最大限度规范执法行为。

一是规范涉企检查收费行为。凡需到企业检查,一律到县优化办备案;工作人员到企业收费,必须出示工作证、收费许可证、河南省行政事业收费统一票据和涉企收费明白卡,否则企业拒交。严格控制达标、评比、办班等行为,开展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专项检查,不符 合政策法规收费的坚决取消;有收费幅度的,取消单位自由裁量权,一律按下限收取;可收可不受的,一律不收。对企业过错的行政处罚,以督促教育企业整改为目的,尽量不进行经济处罚。二是全力拓宽监督渠道。组织相关的54个职能部门一把手在西峡电视台对本单位的工作职能、主要职权、服务承诺等进行公示、承诺。选择40家重点企业,作为经营环境监测点。聘请22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等社会各界人士作为全县行风评议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监督员,监督公务部门的执法行为。通过发文和电视公告,公开了县委书记、县长和县纪委书记的办公电话,直接听取企业、群众等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在城区繁华地段、公共场所和外来客商集中场所设立了“投诉箱”,做到3天开箱、7天答复,及时受理群众投诉。分别向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重点企业负责人每人发放10个优化经济环境专用信封,请他们每人每年提12条意见和建议,直接邮寄县委书记、纪委书记。经梳理后的问题,向相关部门下发“纪检监察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三是加大投诉案事件的查办力度。有诉必受、有受必查、有查必果、有果必复。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做到反映问题不清不放过,重要问题不纠正不放过,阻碍发展环境案件不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不放过。今年以来,已受理企业和群众各类投诉21件,办结率100%,反馈满意率为95%。四是、实行民主评议排序通报。每年组织2次县直部门行风测评排序,对行风差的 单位实行严格问责,追究一把手及相关人员责任。每年召开一次庆功表模大会,县财政拿出100万元,对提供优质高效服务的先进县直部门、乡镇(街道)进行奖励

经过几年来的努力,以“宛药、西保、龙成、通宇四大集团”为龙头、中药制药、炼钢及辅助材料、汽车配件和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优势产业群体,成为拉动西峡县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2010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26亿元、税利23.7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税利分别达到263亿、21.8亿元。中药制药、钢铁及冶金辅料、汽车配件、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分别实现产值7亿、200亿、19.3亿、8亿元。全县有5家企业进入“全省民营企业50强”、6家企业进入“南阳企业50强”,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6家。西泵公司成为全市第一家成功上市的民营企业,全年有7家企业通过国家行业质量体系认证,6个产品获得河南省名牌产品。产业集聚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资8亿元,新入园企业31家,新投产企业5家,被省政府授予“全省2010十强产业集聚区”,被确定为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全省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河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河南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先进县、南阳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

二、存在的问题:

我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和企业的期望还有一定差距,服务质 量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有反差,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对经济危机、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协调、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的距离。突出表现在:

1、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与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有反差。对于企业,效率就是金钱,对于部门,效率服从程序。一些职能部门为企业办理行政审批、行政许可或其他服务事项,过分强调自身工作的计划、制度、习惯、程序等,过程长,运转慢,跨部门办理的事项、需要上级审批协调,加上星期天、节假日等因素,运转的时间就会更长,这种现象随着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的投入运行,对各个单位的整个工作过程进行监督,这种情况会得到有效遏制。

2、“四乱”现象依然存在,违规手段更加隐秘。经过几年的治理,明目张胆的“四乱”现象已很少出现。但少数部门、单位或个人以宣传费、报刊费、中介费、出书、办班、考察等多种名目的赞助费等向企业收取或报销费用。为了应付检查,这些费用大都变通为招待费、车辆设备购置维修费等在企业成本中列支,很难发现。部分部门和单位借乔迁、挂牌和其他庆典活动,向企业发请柬,收受礼金礼品。

3、周边环境矛盾多,企业基建施工难。突出表现在企业征地拆迁建设方面,部分农民对征地价格、房屋拆迁、附属物补偿等提出的条件企业难以接受。基建施工中当地群众以失地为由强揽工程,强装强卸,漫天要价,强买强卖,动辄聚众闹事,阻扰施工,个别人暗中操纵,乘乱取利。部分 企业周边群众因噪声、烟尘、废气、废水排放等经常到企业吵闹,提出苛刻要求,严重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秩序。

针对我县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法,完善工作机制,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采取多种措施,提升服务质量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强化服务意识。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公务员处分条例》、《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政策、规章制度及业务知识,全面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提高各单位工作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要采取集中辅导、分组讨论、心得交流、组织考试、报告会、演讲会、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开展“服务带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意义,努力营造进一步开展“服务带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的社会氛围。二是进一步全面落实政务公开。本着“职权法定、于法有据”的原则,将各单位所承担的公共职能、工作目标和服务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向社会公开。同时对其所拥有的行政许可权、行政事业性收费权、非行政许可审批权以及其它依法行使的权力进行全面清理,并将清理结果和单位的服务承诺通过电视、网站等媒体进行公开、公示。三是开展开门征求意见活动。每年要采取调查问卷、召开见面会、深入企业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多渠道广泛征求企业的意见建议,主动查纠整改。四是开展 10 强素质、树形象活动。通过经常性的政治业务学习、岗位技能竞赛、绩效考核评比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进而提升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五是加强机关效能建设创新,打造政务品牌。逐步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引入行政管理领域,优化政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2、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一是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审批的效率和质量。接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继续对现行的项目进行清理,逐步取消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规范保留项目的运行管理,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固化流程,提高审批效能。加强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建设,推广成立行政审批机构整建制进驻中心的模式,真正实现职能部门“一个机构对外、一个机构履职、一枚印章审批”。完善行政服务中心联审联批、“绿色”通道、全程代办、特事特办等服务措施,优化、固化操作规程,形成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机制。深入开展争创“优质服务窗口”活动,完善管理和服务制度,促进服务水平提升。进一步加大监督监察力度,实施动态性跟踪问效,查纠存在问题,确保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健康有效运行。在各乡镇(街道)推广乡级便民服务中心、村级服务代办点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务。二是进一步规范涉企收费行为。继续实行涉企收费定项限额“明白卡”制度。逐年对涉企收费项目按政策法规进行清理调整,调整后的收费项目将在政 11 府网站上进行公示,公示后制作新的收费明白卡,下发相关单位和企业。工作人员到企业收费,必须出示“两证一票一卡”(即收费许可证、工作证、统一票据和涉企收费明白卡),否则企业有权拒交。凡按政策法规可收可不收的项目,一律不收。凡政策法规规定有收费幅度的项目,取消单位的自由裁量权,一律按下限收取。各有关涉企收费的单位当年收费总额不得超过上一年的收费总额。各社团组织收费,必须坚持企业自愿原则,不得强制收费。涉企收费要坚决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纳入财政专户管理,逐步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做到票款分离。在继续实行涉企收费定项限额“明白卡”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实行涉企收费“一费制”。对各行政执法单位涉企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进行清理登记和审核汇总,企业应缴费用由“一费制”实施机构集中一次性征收后分别转付相关部门财政专户,执法单位与企业不再发生直接的征缴关系,真正做到只服务、不收费。三是探索实行涉企收费政府“买单制”。根据县财政的保障能力,除法律、法规规定的税收、罚没等必须由企业上缴的费用外,对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由政府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核算出相关单位和相关企业的应收费和缴费总额,然后由县财政列入预算,一次性支出到专用账户,根据工作需要,适时拨付给相关单位,企业不再向政府部门交纳相应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从而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四是进一步规范涉企检查行为。凡需到企业检查,一律到县优化办备案,特殊情况或者来不及备案的,事后必须向优化办报告。涉企 12 检查单位要科学安排,加强与企业沟通,减少对企业的检查次数,压缩检查过程,尽量减少各类检查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影响。涉企检查的工作人员要规范行为,依法检查、廉洁自律。做到同城不吃饭、下乡不喝酒,杜绝吃、拿、卡、要、报等违纪违法行为。五是严格控制涉企评比、达标、办班等行为。除国家、省、市安排的项目和办班行为外,本县范围内组织的涉企评比、达标活动和办班行为要严格控制,必须报经县委、县政府批准。企业的品牌升级、资质认证等活动,相关单位要做好服务,严禁收取任何服务费用。六是规范涉企处罚行为。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及省、市《规范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建立处罚事项自由裁量权制度,严格行使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各行政职能部门按照政策法规需对企业进行处罚的,要以劝诫、警告等措施为主,能不罚的不罚,能少罚的少罚,重点帮助企业整改,尽量减少动辄把企业推向被告席。七是继续推行涉企问题挂销号制度。每月由县领导主持召集,各相关单位参加,组织召开座谈会,了解企业在资金、技改、征地等方面需要政府出面协调解决的问题,由政府责成相关单位在本月内挂号备案,限期落实,办理结果书面报告政府,下月进行销号。如不能按期销号,在下月例会上作出说明,延期销号,对承办不力的单位,直至进行责任追究。

3、进一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惩处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纪违法行为

一是开展减轻企业负担监督检查。每年对企业负担情 13 况、部门收费情况和各项涉企服务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通过到企业查账、召开座谈会、调阅有关部门涉企收费账目等方法,对涉企收费过程中存在的收费部门权力扩大化、违反定向限额“明白卡”规定,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违规检查、执法不公等问题,进行严肃查处,并在新闻媒体公开曝光。二是开展涉企执法行为监督检查。针对各行政职能部门的涉企行政处罚裁量权等涉企行政执法行为开展专项检查,对涉企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随意处罚、上限处罚、超标准处罚、违反法律程序处罚和以罚代法及借处罚名义向企业摊派收费,吃、拿、卡、要、报等行为进行认真查处。三是开展涉企检查行为的监督检查。针对相关部门对企业各种检查行为进行全面监督检查,对违反涉企检查登记备案制度未经申请备案擅自到企业,重复检查、多头检查、或以检查为名刁难企业,吃、拿、卡、要、报等增加企业负担行为的,要从严查处,对违反规定,擅自在企业开展评比达标、办班培训,并以上述理由为名向企业违规收取费用的行为进行查处。四是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要尽快投入运行,实现监督检查的信息化。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要求,我县的行政效能电子监察系统已基本建设完成,现正在进行试运行,通过试运行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尽快投入运行,实现监督检查信息化。五是加大企业周边环境整治力度。继续开展整治企业发展环境专项行动,不断深化整治成果,使整治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县公安局要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继续依法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装 14 强卸、强揽工程、欺行霸市、寻衅滋事、敲诈勒索、阻拦施工、以地称霸等干扰破坏企业正常基建和生产经营的违法行为。县纪检监察机关要及时受理群众举报,对单位和个人存在有充当干扰和损害企业发展环境的“黑后台”、“保护伞”和幕后操纵现象以及个别行政执法人员包庇、纵容违法犯罪分子,侵害企业的案事件要一查到底,绝不手软。六是加大对“服务带动”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整体工作检查考评力度。制订考评细则,每年在经常性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年终再进行总体考核,并把考核结果列入县委、县政府整体目标考核范围,对工作先进、成绩显著的单位、个人进行表彰,对落后的单位进行通报批评,直至进行责任追究。

下载孝感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孝感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情况汇报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情况汇报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情况汇报近年来,******区始终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大力实施“环境立区”战略,着力打造“投资到******、事事都好办......

    上半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巴林左旗2008上半年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工作总结 2008上半年,我旗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以深化效能建设、提高行政效率为重点,围绕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效能政府建设,......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承诺书

    洪江区房屋征收安置办公室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承诺书为进一步加强软环境建设,转变服务观念,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大力改进我机关作风,齐心协力,营造我办为洪江区经济发展服务......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汇报

    龙亭区审计局优化经济发展 环境情况汇报 根据中共开封市龙亭区委办公室、区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意见》的通知(龙办文„2011‟23号)要求,和中共开......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总结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总结 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财富,环境也是生产力。今年以来,我局围绕实施工业主导核心战略,强化环境优化,硬化发展举措,有效迎对了宏观经济错综复杂、下行压......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发展 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支持民营企业迅速作大作强,今年我乡继续把经济环境治理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来抓,乡党委、乡纪委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

    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情况我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认真贯彻落实XXXX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发展重点,以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求......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总结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工作总结今年以来,围绕市委、市政府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创造韶山良好旅游环境,市发展改革统计物价局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在强化价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