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政治热点专题8.第21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在北京举行.doc(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4:2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7高考政治热点专题8.第21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在北京举行.doc》,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7高考政治热点专题8.第21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在北京举行.doc》。

第一篇:2017高考政治热点专题8.第21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在北京举行.doc

八、第21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在北京举行

【背景材料】

2015年6月3日至4日,第21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东盟十国的外交部官员均出席了会议。双方就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进行了广泛全面的交流。中国与东盟十国同意加紧制订《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行动计划(2016—2020)》。明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双方同意共同举办有关纪念活动,同意加强经贸、金融和互联互通合作,争取今年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推动亚投行正式成立并投入运营。双方愿探讨加强产业合作,对接双方发展战略,提升地区国家工业化水平。双方回顾了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和“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取得的积极进展,一致同意将继续致力于全面有效落实《宣言》,在协商一致基础上早日达成“准则”。双方积极评价各方已就“准则”磋商达成第一份共识文件,同意将积极落实“中国—东盟国家海上搜救热线平台”和“中国—东盟国家外交部间应对海上紧急事态高官热线平台”等“早期收获”项目。

【考点链接】

一、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

1.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中国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与东盟及东南亚国家发展规划高度契合,为双方加强务实合作和文明互鉴,打造共同发展、共享繁荣的“海洋发展伙伴”创造了良好的机遇。

2.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体现。中国的发展是机遇,中国与东盟会合作共赢。中国积极提出很多新的倡议,都是中国为实现中国梦、东盟梦、亚洲梦的积极努力。中国与东盟各国打造“海洋发展伙伴”,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我国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

3.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启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中国和东盟十国均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这符合发展这个当今时代的主题。

4.国家之间应以平和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中国赞成并积极倡导东盟国家提出的“双轨思路”,即有关争议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这是妥善处理南海问题的正确有效途径。

5.和平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加强对话与合作对增进政治

互信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同意将继续共同努力,将南海打造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这符合和平这个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从生活与哲学角度分析

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应根据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等不同任务,通过采取不同措施,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这符合中国与东盟各国实际。

2.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国与东盟各国要加强经贸、金融和互联互通合作,加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加强产业合作,对接双方发展战略,提升地区国家工业化水平。同时,加强对话与合作,把南海打造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3.要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面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的艰巨任务,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人民更应加强团结,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携手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共同发展,迈向命运共同体。

4.要准备走曲折的发展道路。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势头,日益成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重要支柱。但近期一些国家炒作南海问题,挑拨中国和东盟的关系,这警示我们处理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必须准备走曲折的发展道路。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近期一些国家炒作南海问题,挑拨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但终究掩盖不了中国—东盟互信、互助、互鉴关系的实质。现实中,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势头说明,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是否正确。

【跟踪试题】

中国提出的建设“一带一路”重大倡议与东盟及东南亚国家发展规划高度契合,为双方加强务实合作和文明互鉴,打造共同发展、共享繁荣的“海洋发展伙伴”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并将为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加强民间交流合作注入新的活力。

据此回答1—3题: 1.上述材料说明

①中国与东盟各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②我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深化中国与东盟的关系 ③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④我国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中国与东盟各国打造“海洋发展伙伴”

①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 符合我国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 ③ 是我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体现 ④ 是我国同发展中国家战略结盟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加强民间交流合作,有利于

①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合作发展 ②加强战略沟通,增进政治互信 ③消除利益分歧,实现互利共赢 ④主导亚太事务,维护地区稳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去年双边贸易额达到4804亿美元,相互累计投资超过1200亿美元。中国与东盟启动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中国和东盟十国均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据此回答4—5题:

4.材料表明

A.国家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B.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要潮流 C.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国家利益是一致的 D.亚太国际新秩序已经建立 5.中国和东盟十国均成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事实表明 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B.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经济实力的较量 C.和平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和平的基础 D.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

6.亚投行既将对现有国际金融机构形成良性竞争,又将对现有国际金融机构的业务予以补充,在亚洲地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亚投行的创建有利于弥补成员国资金不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②亚投行的创建是中国领导的多边金融体系,发展中国家是主要受益国 ③主要针对亚洲等发展中国家放贷,助推受贷国经济发展质量提高 ④平衡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促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中国赞成并积极倡导东盟国家提出的“双轨思路”,即有关争议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双轨思路”符合国际法基本准则,符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原则和精神,是妥善处理南海问题的正确有效途径。中国赞成并积极倡导东盟国家提出的“双轨思路”的依据是

A.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是竞争和冲突 B.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C.利益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D.国家之间应以平和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8.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加强对话与合作对增进政治互信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同意将继续共同努力,将南海打造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以下各国所为有利于将南海打造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的是

①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 ②经济上相互促进、优势互补 ③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④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面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的艰巨任务,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人民更应加强团结,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携手前进,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共同发展,迈向命运共同体,开创光辉新未来。据此回答9-10题:

9.长期以来,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人民命运相系、守望相助、休戚与共。这说明

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②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③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④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②要尊重群众,尊重权威 ③.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④.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说,近期一些国家炒作南海问题,挑拨中国和东盟的关系,似要搞成“乱花渐欲迷人眼”,但这终究掩盖不了中国—东盟互信、互助、互鉴关系的实质。中国与东盟国家是陆海相连的亲密邻邦,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势头,日益成为促进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的重要支柱。据此回答11—12题:

11.近期一些国家炒作南海问题,挑拨中国和东盟的关系,警示我们处理中国与东盟的关系要

①要准备走曲折的发展道路 ②要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 ③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④要尊重客观事实,发挥主观能动性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2.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势头说明 A.实践活动是一种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B.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检验认识是否正确

C.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

D.实践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创造性的活动

13.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加强对话与合作对增进政治互信具有重要意义,将共同努力把南海打造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各方积极评价就“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达成第一份共识文件,同意将积极落实“中国—东盟国家海上搜救热线平台”和“中国—东盟国家外交部间应对海上紧急事态高官热线平台”等“早期收获”项目。

运用哲学方法论知识,说明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如何增进政治互信。【参考答案】

1.B 2.A 3.A 4.B 5.D 6.A 7.D 8.C 9.B 10.D 11.A 12.B 13.(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中方赞成并积极倡有关争议应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这符合中国与东盟各国实际。

(2)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与东南亚各国人民,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和地区形势,应根据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消除贫困等不同任务,通过采取不同措施,在世界前进的步伐中携手前进。

(3)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国与东盟各国要加强经贸、金融和互联互通合作,加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加强产业合作,对接双方发展战略,提升地区国家工业化水平。

(4)要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2015年是“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要以此为契机,拓展双方海上务实合作,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升地区国家整体的工业化水平,迈向命运共同体。

第二篇:2012高考政治热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一、【背景资料】

2010年1月1日,在中国和东盟19亿人民的共同期盼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由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组成,共拥有19亿消费者、近6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和4.5万亿美元贸易总额。自贸区启动后,从今天起,中国和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即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将从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至0.6%。东盟四个新成员国,即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也将在2015年实现90%的产品零关税。关税壁垒的逐渐消除,为中国与东盟企业创建了更加便利的发展平台。上世纪90年代末,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和东盟国家共同渡过了难关。危机之后,双方深刻认识到,加强互利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

2002年11月4日,我国与东盟10国的领导人共同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不仅有利于中国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产业分工链,还有利于促进国内改革开放,为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积累经验。对东盟国家来说,则可利用中国强大而稳定的经济实力、工业体系和市场缓冲力,带动东盟国家走出金融危机,应对跨国公司挑战,共同促进对国际市场的出口。

2003年10月8日,温家宝总理在第七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倡议,每年在中国广西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得到东盟各国领导人的一致赞同。2004年,首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办。8年来,博览会常办常新,硕果累累,搭建了中国和东盟友好交流、经贸合作和深化友谊的重要平台,造福了各国企业和人民,形成了中国—东盟“南宁渠道”,已成为具有强大吸引力和影响力的国际性经贸盛会,成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发展的助推器,成为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的象征。

2011年10月21日上午,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开幕式,并宣布博览会开幕。今年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和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1周年。本届博览会作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将集中展现中国—东盟不断扩大交流合作的丰硕成果,重点主题是“环保合作”,将举办中国-东盟环保合作论坛,同时围绕环保、质检、金融、科技、药品安全、森林、大众体育、文化产业、出版、人口与发展等领域,举行10多个高层论坛和国际会议。

二、【知识精析】 1.经济常识

(1)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能加强发展中国—东盟各国的互利合作关系,有利于在国际范围内调剂资源余缺,参与世界资源的分配,为中国与东盟企业创建了更加便利的发展平台,促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发展。

(2)发挥比较优势。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节约社会劳动,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引进和吸收各自先进科技成果,增强各方自力更生能力。

(3)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强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不仅有利于中国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产业分工链,还有利于促进国内改革开放,为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积累经验。对东盟国家来说,则可利用中国强大而稳定的经济实力、工业体系和市场缓冲力,带动东盟国家走出金融危机,应对跨国公司挑战,共同促进对国际市场的出口。双方加强互利合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的必由之路。

(4)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有利于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发展中国与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东盟的经贸交流,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可以吸收和借鉴东盟在某些方面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可以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2.哲学常识

(1)联系的观点。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又是有条件的,我们必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为中国和东盟国家提供了一个双向互动、竞争开放的合作平台,将为东盟—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发展创造条件,从而促进各国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科技领域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后,双方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市场,贸易和投资都将大幅增长,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既符合我国利益、又能促进共同发展。

(2)发展的观点。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发展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过程。我们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从无到有,到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全面深化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等,体现了发展的观点。

(3)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原理来分析。中国—东盟既合作又竞争,在合作中展开竞争,在竞争中强化合作。

(4)量变与质变的统一。2002年中国与东盟启动自贸区谈判,2003年正式实施“早期收获计划”,2004年签署《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签署《服务贸易协议》,此次《投资协议》的签署标志自贸区主要谈判任务成功完成,自贸区在2010终于全面建成。

3.政治常识

(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体现了我国的国家机构履行组织和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国际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发挥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的对外职能。(2)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发展对外关系的依据,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有利于中国建立符合自身利益的产业分工链;有利于促进国内改革开放,为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积累经验。

(3)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是中国和东盟各国谋求长远发展战略,努力争取有利于本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的结果。中国与东盟由竞争走向“合作双赢”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4)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当代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世界各国都清楚地认识到,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各成员国积极履行各项责任和义务,这表明,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经济是基础,发展经济已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最关心的问题,各国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多地转向经济、科技等领域。(5)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是我国积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结果,促进东盟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符合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既是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加速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

三、【创新精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国——东盟自贸区是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客观需要。回答1~2题。

1、关于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区域经济集团具有内向的保护性和外向的竞争性 ②在区域经济集团内部实行关税互惠,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扩大贸易壁垒,实现经济互补合作 ③加强区域内部经济联系,是走向经济全球化的阶梯 ④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数量不断增多,原有组织规模不断扩大

A.①②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中国——东盟自贸区能成功启动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贸易发展的要求 B.科学技术和跨国公司的推动 C.中国——东盟经济互补合作的要求和经济竞争的要求

D.中国为了抢占区域性市场,扩大势力范围,实现竞争优势

自贸区启动后,从今天起,中国和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即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将有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将从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对中国的平均关税将从12.8%降至0.6%。回答3~4题。

3、中国——东盟自贸区能成功启动,从政治生活角度表明了: ①国家性质、国家利益的变化决定国际关系的变化 ②我国和东盟国家有着共同的利益 ③我国与东盟结成联盟,共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④显示出双方携手抗击金融危机,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2002年中国与东盟启动自贸区谈判,2003年正式实施“早期收获计划”,2004年签署《货物贸易协议》,2007年签署《服务贸易协议》,此次《投资协议》的签署标志自贸区主要谈判任务成功完成,自贸区在2010年1月1日全面启动。自贸区建立的过程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相互联结的

5、中国与东盟十国关系发展迅速,表明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①两国面临着共同的经济问题 ②两国之间有着较强的经济互补性

③两国贸易是基于各自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④两国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占比重名列前茅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6、中国与东盟十国携手抗击金融危机,逐渐消除关税壁垒,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从政治生活角度说明:

A.国家性质决定国际关系 B.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C.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国际政治旧秩序的存在

7、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对外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对东盟认识错误的是:

A.区域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B.国家联盟的政治组织 C.集政治、经济和安全为一体的区域性组织 D.国家同盟的经济组织

8、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有利于:

①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 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③促进亚太地区一体化 ④加强国家间交流与合作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9、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后,中国与东盟十国日益形成一种命运共同体。这说明:

A.冲突、竞争、合作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内容 B.主权国家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C.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D.国际组织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10、中国与东盟十国携手抗击金融危机,逐渐消除关税壁垒,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这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A.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 B.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C.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 D.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

11、专家指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能起到“10+1>11”的效果。中国与东盟十国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市场,贸易和投资都将大幅增长,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10+1>11”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A.要树立全局观念,寻求最优目标 B.部分功能制约着整体功能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C.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代替整体的发展 D.要注重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

12、材料一:2009年1月1日,在中国和东盟19亿人民的共同期盼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1)简述中国与东盟“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的政治与经济意义。

材料二: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与东盟合作也将发生积极变化:将由一般贸易向全面合作快速发展,由各自独立的板块市场走向一个相互融合的大市场。

(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辩证法联系观的什么观点?

材料三: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迅速发展,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主要趋势。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通过建立各种优惠的经贸安排,特别是自由贸易区以寻求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成为中国与东盟十国重要的正确政策选择。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经济全球化问题的认识。

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5、C

6、B

7、B

8、B

9、C

10、B

11、D

12、(1)有利于双方携手抗击金融危机,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共克时艰、互利共赢;有利于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更好的发挥优势扩大出口和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实施“走出去”战略,全方位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资源互补,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经贸规则的制定,解决国际贸易争端,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相互投资;有利于增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互相信任,将战略伙伴关系提升至一个更高水平。双方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市场,贸易和投资都将大幅增长,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2)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部分也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我们既要树立全局观念,又要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中国与东盟合作也将发生积极变化:将由一般贸易向全面合作快速发展,由各自独立的板块市场走向一个相互融合的大市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后,双方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互补性贸易将极大丰富双边市场,贸易和投资都将大幅增长,有利于促进双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3)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它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通过建立各种优惠的经贸安排,特别是自由贸易区以寻求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这是中国与东盟十国重要的正确政策选择。

高考学习网-中国最大高考学习网站Gkxx.com | 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第三篇:2012高考政治热点:第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

一、【时事背景】

2011年10月21日,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中国总理温家宝、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柬埔寨首相洪森、缅甸副总统吴丁昂敏乌、老挝副总理宋萨瓦·伦萨瓦、泰国副总理吉滴叻、越南副总理阮春福,东盟秘书长素林,以及中国和东盟各国商务、环保、质检、金融、电信等多个领域的部长出席本届盛会。本届博览会吸引了欧州、北美、日韩、北非、中亚等更多的区域外组织和机构参展参会。会期举办“投资加拿大说明会”等一系列活动,这样的活动使得其他的经济体与中国和东盟的合作得以进一步提高,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大的平台和更多的商机。本届博览会还首次举办了有中国和东盟10国投资促进部门代表参加的中国—东盟博览会投资合作圆桌峰会,并举办中国“走出去”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活动以及一系列投资促进推介会,为中国企业投资东盟提供了支持。

二、【创新试题】

2011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二十周年,也是“中国—东盟友好交流年”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一周年。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这个大平台举办2011中国—东盟出版博览会,为中国与东盟各国出版文化界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一个新平台,为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和各领域的合作打好文化基础,并将加深中国与东盟各国人民的友谊。据此回答1—3题:

1.中国与东盟十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在于:

①国外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 ②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④有利于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趋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上述材料表明:

A.不同事物有不同的联系 B.事物之间联系是有条件的

C.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价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D.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各有其特殊性 3.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表明:

A.中国是亚太经济的主导者 B.我国的产业结构日趋合理

C.东盟的经济发展离不开中国 D.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发展密切相连

本届博览会开幕式上的短片,让现场观众沿着2000多年前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共同铺就的“海上丝绸之路”轨迹,共同回顾1991年双方建立对话关系、2000年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2004年开始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2010年如期建成中国—东盟自贸区„„让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更加广阔的多领域合作通道。据此回答4—6题。4.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

①符合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 ②是一种互利互惠的行为 ③不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④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说明:

A.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B.人们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主观能动性决定一切 D.必须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6.“让海上丝绸之路成为更加广阔的多领域合作通道”的哲学依据是: A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 B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C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是相互依赖的

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创造必要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2011年10月23日,来自中国和东盟的出版界人士在南宁达成《南宁宣言》,承诺将不断提升本国出版业发展水平,积极鼓励和组织本国出版机构参加每年在中国和东盟国家举办的国际书展等。据此回答7—9题。7.我国积极与东盟各国的文化合作:

①反映了国家之间的文化相互依赖、相互联系 ②只是为了促进世界文化发展 ③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④是为了实施“走出去”战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中国和东盟各国在南宁达成《南宁宣言》,是因为:

A.国家性质相同 B.根本利益一致

C.有着共同利益 D.消除了所有分歧

9.近年来,中国在和国际进行经济交往过程中,传承了数千年的华夏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能走多远,中国就能走多远。这告诉我们: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 ④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在世界经济陷入新的危险境地的情况下,东盟和中国均意识到,双方只有抱团,才能度过这个“经济寒冬”。据此回答10—12题。10.东盟和中国“抱团”,有利于:

①充分利用各自的市场和资源 ②提升各自的竞争力和发展空间 ③消除各国意识形态的隔阂 ④共同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困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

A.要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B.要坚持矛盾的统一性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D.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12.如果中国与东盟各国产生外贸摩擦,我国应该: ①坚持世贸组织规则 ②建立摩擦预警监控机制

③努力避免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④面向国际市场,优化进出口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20年来,中国—东盟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深化,中国—东盟博览会走过8年,常办常新,推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加速发展,成果显著。中国与东盟友好交流,合作共赢,给双方人民带来巨大福祉,为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成功举办,体现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对我们有何要求?请简要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B 6.D 7.B 8.C 9.C 10.B 11.B 12.C 13.(1)经济全球化趋势。①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②经济全球化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③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经济全球化是一种“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趋势面前,任何国家都无法置身事外。为此,我们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第四篇:【2013高考政治热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

2013高考政治热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

一、【时事背景】

2012年12月26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卫生部党组书记、副部长张茅在会上表示,中国政府首次就医疗卫生事业发布白皮书,目的是全面客观地介绍医疗卫生改革发展情况,展示中国重视和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了解和支持。《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白皮书由前言、正文、结束语三部分组成。前言部分说明中国政府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正文部分共七章,分别介绍的是:中国卫生基本状况,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传染病防治与卫生应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妇女儿童健康权益保护,中医药发展和卫生国际合作。结束语部分强调,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任务艰巨,中国将继续深入推进改革,全面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继续积极参与全球卫生事务,为改善全球健康作出更大努力。

二、【考点链接】

1、经济生活角度

(1)财政的重大作用。近年来,我国各级财政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让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在实现“病有所医”。这体现了财政的巨大作用。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真正体现了党和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3)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通过各级财政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体现了国家的宏观调控。

2、政治生活角度

(1)我国的国家性质。我国政府努力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集中体现了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我国政府的性质、宗旨和工作原则。我国政府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现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3)我国政府的职能。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奋斗目标。这是我国政府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4)中国共产党的地位、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在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发挥领导核心作用,集中体现了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生活与哲学角度

(1)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为指导,统筹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这体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努力维护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把卫生事业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积极推进。树立了整体观念和全局意识。

(3)次矛盾是辩证统一的,我们既要抓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好次要矛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推动医疗卫生等各项事业的进步。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和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各级政府要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5)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通过各级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使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

三、【创新试题】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据此回答1—3题。

1.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保护和增进人民健康,主要是因为:

A.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还不够发达B.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C.生命健康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D.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看,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居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有利于:

A.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

B.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

C.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基础性的作用

D.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3.不断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的哲学依据是:

A.整体与部分相互制约,部分影响整体B.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

C.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过程D.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4.中国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不断加大传染病防治力度,有效控制了传染病流行和蔓延。这表明:

A.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B.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两点论

C.抓住主要矛盾,一切问题就都可以解决了

D.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早在2009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就已经公布,提出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三年多来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的阶段性成效。据此回答5—7题,5.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A.国务院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B.国务院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C.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人为人民服务

D.党坚持以人为本,要做到依法行政

6.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主要履行的国家职能是:

A.政治职能B.经济职能

C.文化职能D.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7.三年多来,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这表明:

A.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B.正确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

C.主观与客观是具体历史的统一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8.近年来,我国有序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累了有益经验。这体现了:

A.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B.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C.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D.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9.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基本建立,向实现“病有所医”迈出了关键性步伐。这启示我们:

A.要重视部分对整体的影响B.要重视量的积累

C.要重视正确意识的作用D.要重视矛盾双方的转化

10.一直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支付力度,这说明了:

A.政府在资源优化配置中起基础性的作用

B.政府的支持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

C.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

D.政府的宏观调控能确保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1.近年来,我国各级财政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让越来越多的城乡居民在实现“病有所医”,这主要体现了财政:

①具有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②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③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④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启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并在2003年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取得重大胜利后加快推进。2009年3月,中国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全面启动新一轮医改。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从制度上保证每个居民不分地域、民族、年龄、性别、职业、收入水平,都能公平获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据此回答12—13题。

12.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上述材料说明:

①社会意识对人们的实践活动具有反作用 ②认识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13.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发挥好家庭在情感慰藉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作用。这是因为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可以:

A.决定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B.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不断增强才干

C.决定人们的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样,塑造完美人格

14.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我们将继续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更好地维护、保障和增进全体居民的健康,也将为改善全球健康作出更大贡献。

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说明我国各级政府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参考答案:

1.B2.A3.D4.D5.C6.D7.B8.B9.A10.C11.C12.B13.D

14.(1)坚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指导,用正确的的社会意识推进社会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大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投入,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医改带来的实惠。

(2)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地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通过各级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使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3)坚持从群众中来,走群众路线。各级政府应关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第五篇:第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在北京举行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第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在北京举行

作者:

来源:《科技传播》2013年第23期

11月15日,由中国未来研究会、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和发现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论坛的主题是:共谋创新驱动,助力转型发展。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文元等亲切接见了与会专家。30多位院士,以及专家、学者、企业界代表共1000余人出席会议。中国未来研究会理事长张文范,中国科协原党组书记、副主席、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副理事长高潮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协决策咨询委主任齐让等有关领导出席开幕式。

中国工程院常务副院长潘云鹤院士、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杨柏龄、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朱高峰院士分别作了题为《大数据的特点及趋势》、《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创新中的误区及其纠正》的特邀报告。特邀报告会由中国未来研究会副理事长侯立安院士主持。

与会院士、专家、企业界代表分别就科技创新政策、自主创新与产学研科技合作、建设创新型企业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科研创新与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内容发表主题演讲,展开对话交流。

下载2017高考政治热点专题8.第21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在北京举行.doc(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7高考政治热点专题8.第21次中国—东盟高官磋商在北京举行.doc(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