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祖仁论田径跳高训练
福建体育名家张祖仁论田径跳高训练和跳
高历史
张祖仁是我国优秀跳高少年选手,多次参加全国比赛,获得较好成绩。他最好成绩是1.92米,他培养的跳高选手达到数百名,在福建省体育界享有较高的声誉,他认为跳高是田径运动的田赛项目。是一种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越过横杆落地等动作组成,以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来计算成绩的比赛项目。跳高是运动征服高度的运动项目,是人类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象征。也有人称跳高是一失败者的运动,因为每次比赛,运动员在跳过一个高度以后,还要向新的高度战,直到最后跳不过去为止。
跳高,田径运动跳跃项目之一。又称急行跳高。由有节奏的助跑、单脚起跳、腾空过杆与落地等动作组成,以其最后成功地越过横杆上缘的高度计算成绩并以此判定名次。
过竿技术有跨越式、剪式(亦称“东跳高方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跳高运动最初起源于英国,是从体操项目中派生出来的。1864年
撑杆跳,英国首先将跳高列入田赛比赛项目,英国人柯奈用跨越式(最原始、最简单的跳高姿势)跳过了1.70米的高度。男子跳高于1896年首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跳高于1928年开始正式列入奥运会项目。剪式跳高起源于美国[1]。19世纪末,美国东部州运动员创造并采用了这一跳高姿势,故曾被称为“东方式”;又因跳时身体各部分成波浪形状依次越过横竿,因此也有“波浪式”之称。滚式跳高亦源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西部州运动员创造并采用滚式跳高,因跳时运动员形似滚过横竿而得名。又因美国运动员霍拉英首用此式创造2.01米世界记录,因而又称“霍拉英式”。俯卧式跳高起于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时已被普遍采用。现在,最流行的是背越式跳高,而其他几种跳高方式在大赛中已几乎绝迹
跳高运动自19世纪60年代在欧美开始普及,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列为比赛项目。过杆技术有跨越式、剪式、滚式、俯卧式、背越式等。由于技术类型不同,运动员在完成助跑、起跳、过杆、落地的各动作方法上各有差异。助跑使人体产生向前的速度,增加起跳时的支撑反作用力和加快起跳动作。背越式跳高采用的是弧线助跑,距离长,速度快,动作自然。其他姿势一般都采用直线助跑,距离短,速度较慢,身体重心低。起跳是人体在助跑后,迅速转变运动方向向上腾起,为过杆做好准备。背越式、跨越式、剪式跳高起跳时,起跳腿是在远离横杆一侧起跳。
俯卧式和滚式跳高时,起跳腿是在近于横杆一侧起跳。背越式为曲腿摆动,其他姿势一般为直腿摆动。背越式过杆时,身体由侧对横杆转向背对横杆,然后以手臂、头、肩顺序过杆;髋部在杆上充分伸展成背卧和反弓姿势。身体过杆后,收腹举腿,用背部落在海绵包上。俯卧式过杆时,摆动腿先摆过杆,身体在杆上沿纵轴翻转成俯卧姿势,随即转头潜肩,起跳腿后伸外翻,最后落地。过杆动作分为“平翻式”和“潜入式”两种。背越式、俯卧式姿势因过杆时人体重心离杆较低,能充分利用腾空高度,是较优越的过杆方式。而背越式又较俯卧式易于掌握。跳高作为一种游戏活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在古代日尔曼人中曾盛行过跳跃横排马匹的比赛,非洲的图西人还曾有过利用厚木头的跳板或石头踏跳进行的跳高游戏。跳高作为比赛项目始于爱尔兰和苏格兰。1800年,跳高以列为苏格兰运动会的比赛项目。19世纪60年代以后跳高在欧洲和美洲开始普及。在这以后,随着运动员的速度力量素质的不断改进和提高,跳高成绩也在不断地提高和发展。跳高在世界各地流行很广,也是少年儿童最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有跨越式、剪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多种跳高姿势,最流行的是背越式。人体通过助跑、起跳,以背对横杆的姿势越过横杆并以背先着垫的跳高方法叫背越式跳高。1896年第1届奥运会和1928年第9届奥运会,分别将男子和女子跳高列入比赛。最年轻的奥运会跳高冠军是联邦德国的女运动员迈法特,她1972年16岁时夺得奥运会跳高冠军,成绩是1.92米。现在世界上跳得最高的男运动员是古巴的索托马约尔,他在1993年跳过2.45米,女运动员是保加利亚的科斯塔迪诺娃,她在1987年跳过2.09米。男子世界纪录:古巴的索托马约尔保持室外世界跳高纪录2.45米和室内世界跳高纪录2.43米。女子世界纪录:保加利亚的科斯塔迪诺娃保持室外世界跳高纪录2.09米,德国的亨克尔保持室内世界跳高纪录2.07米。
跳高是田赛项目之一。过竿技术有跨越式、剪式(亦称“东
跳高方式”)、滚式、俯卧式和背越式等。跳高运动最初起源于英国,是从体操项目中派生出来的。1864年,英国首先将跳高列入田赛比赛项目,英国人柯奈用跨越式(最原始、最简单的跳高姿势)跳过了1.70米的高度。男子跳高于1896年首届奥运会上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跳高于1928年开始正式列入奥运会项目。剪式跳高起源于美国。
19世纪末,美国东部州运动员创造并采用了这一跳高姿势,故曾被称为“东方式”;又因跳时身体各部分成波浪形状依次越过横竿,因此也有“波浪式”之称。滚式跳高亦源于美国。20世纪初,美国西部州运动员创造并采用滚式跳高,因跳时运动员形似滚过横竿而得名。又因美国运动员霍拉英首用此式创造2.01米世界记录,因而又称“霍拉英式”。俯卧式跳高起于20世纪20年代,40年代时已被普遍采用。现在,最流行的是背越式跳高,而其他几种跳高方式在大赛中已几乎绝迹
跳高起源于古代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越过垂直障碍的活动。现代跳高始于欧洲。18世纪末苏格兰已有跳高比赛,19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于欧美国家。1827年9月26日在英国圣罗兰.博德尔俱乐部举行的首届职业田径比赛中,威尔逊(Adam Wilson)屈膝团身跳越1.575米,这是第一个有记载的世界跳高成绩。跳高有跨越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等过杆技术,现绝大多数运动员都采用背越式。跳高横杆可用玻璃纤维、金属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长3.98~4.02米,最大重量2公斤。比赛时,运动员必须用单脚起跳,可以在规定的任一起跳高度上试跳,但第一高度只有3次试跳机会。男、女跳高分别于1896年、192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跳高作为一种游戏活动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跳高运动在各个国家的不同时期都曾广为流传。在古代日耳曼人中曾盛行过跳越横排马匹的比赛,有人最多跳越过横排着的 6匹马。非洲的图西人还曾有过利用厚木头的跳板或石头踏跳进行的跳高比赛。
跳高起源于古代人类在生活和劳动中越过垂直障碍的活动。现代跳高始于欧洲。18世纪末苏格兰已有跳高比赛,19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于欧美国家。1827年9月26日在英国圣罗兰·博德尔俱乐部举行的首届职业田径比赛中,威尔逊(Adam Wilson)屈膝团身跳越1.575米,这是第一个有记载的世界跳高成绩。跳高有跨越式、剪式、俯卧式、背越式等过杆技术,现绝大多数运动员都采用背越式。跳高横杆可用玻璃纤维、金属或其他适宜材料制成,长3.98~4.02米,最大重量2公斤。比赛时,运动员必须用单脚起跳,可以在规定的任一起跳高度上试跳,但第一高度只有3次试跳机会。男、女跳高分别于1896年、1928年被列为奥运会比赛项目。
跳高作为比赛项目始于爱尔兰和苏格兰。1800年,跳高已列为苏格兰运动会的比赛项目。19世纪60年代以后跳高在欧洲和美洲开始普及,运动员的成绩不断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成绩,运动员不仅发展速度力量素质,同时还改进过竿技术动作。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前30年提高成绩主要靠改进起跳技术,后30年当采用跨越式姿势跳高的成绩达到1.93米以后,跳高的发展主要靠改进过竿技术。19世纪末,美国高等学校的跳高运动员开始采用一些新的、比较省力的姿势。美国东部各州的运动员用“波浪式”,在较长时间内它也被称为“东方式”。这种姿势的特点是运动员助跑时与横竿成很大角度,迅速起跳后向助跑开始的方向转体,躯干最大限度地向下倒,摆动腿在竿后压腿,由于躯干和摆动腿下压,臀部在这一瞬间升得高于横竿,而在竿上的身体部分好像处在最高的波峰上,因此人们把这种跳法叫做“波浪式”(有的国家称作“剪式”)。美国西部各州的大学生中流行的是另一种跳高技术。它的助跑是从起跳腿一侧与横竿成35~55°角,过竿时上体倒向起跳腿,在竿上呈水平姿势,好像滚过横竿,因而这种方法叫做“滚式”或“霍莱恩”式(G.霍莱恩是美国第 1个采用这种姿势并创造世界纪录的人)。经过不断改进,1936年美国又发展了一种基本上是新的跳高姿势──“俯卧式”。从1941年以后的11年内,世界男子跳高纪录一直为跳俯卧式的美国跳高选手所保持。他们把成绩提高到2.11米。1953年,美国跳“滚式”的运动员W.戴维斯破了男子跳高世界纪录,成绩为2.12米。他虽然采用的是最完善的“滚式”,然而他身高2.04米,身体条件较优越。英国女子跳高运动员T.霍普金斯也采用滚式。而苏联女子跳高运动员多采用“剪式”或“俯卧式”。
20世纪60年代,世界上男女跳高运动员普遍采用“俯卧式”。当时美国的J.托马斯和苏联的В.Н.布鲁梅尔之间争夺很厉害。托马斯首先征服和超过2.20米。布鲁梅尔18岁时就创造了世界纪录,以后连续几年提高成绩,到1963年将男子跳高世界纪录提高到2.28米。1968年,在第19届奥运会上,美国男子跳高运动员R.福斯伯里又采用了一种新的跳高姿势,人们称之为背越式(不少国家称作福斯伯里式)。福斯伯里以2.24米的成绩获得了金牌。此后,这种姿势在世界各国很快流行。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6岁女跳高运动员U.迈法特用背越式跳过了1.92米,成为历届奥运会最年轻的女跳高冠军。从此,各国运动员采用背越式跳高的人越来越多。
综上所述,张祖仁对田径跳高理论和技术具有较高的造诣。跳高运动是少年选手比较喜欢的项目,如何合理训练跳高、选拔跳高人才,是教练员必须考虑的问题,张祖仁的方法值得借鉴。福州二中
张静 邮编:350001
第二篇:张祖仁论连环画收藏
通过结交全国各地的“连友”,交换自己满意的“小人书
在张祖仁收藏的三万册连环画中,他整理了将近600多册有关解放军题材的小人书,这些连环画是张祖仁三十多年收藏的心血和成果,它伴随张祖仁的少年、青年、中年,有时张祖仁百看不厌,尤其是有关解放军战斗的连环画,如《八一风暴》、《保卫延安》、《智歼残匪》、《东进序曲》、《抗日英雄杨靖宇》、《地雷战》、《地道战》等等,为了办展,的联系了全国各地连友,也交换了60多册军事题材连环画,现在连环画尽管升值了几百倍,从几分钱到三四百元钱,但张祖仁都舍不得卖掉,连环画跟张祖仁有不解之缘。张祖仁在十岁时就与连环画(小人书)结下了不解之缘,1950年至1985年是中国连环画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当时的连环画已经走出单纯的少儿读物的范围,成为普通市民的读物,连环画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变得丰富多彩,线描、素描、水墨、木刻、漫画、电影、国画、彩色等绘画技法在连环画中出现,由于连环画成为全民的读物,它所涉及的题材也包罗万象,古典文学名著题材,神话传说题材,中国历史题材,革命战争题材,外国题材等等,连环画可以说是少儿的百科全书,在影视文化当前发展的今天,加上中小学校应试教育,今天连环画市场空间已经被挤占了几乎只占图书出版的一小部分,大家记得40—60岁左右的人,曾经都受过连环画的熏陶,这些人群有怀旧心理,特别钟情于连环画收藏,张祖仁恰恰是50年代初出生的人,经历了“文革”**岁月,饱受了“文革”**的摧残和压抑,因此对连环画的收藏特别喜爱,张祖仁收藏了“文革”连环画8个样版戏,如《红灯记》、《白毛女》、《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海港》、《龙江颂》、《杜鹃山》这些连环画有很多版本,彩绘本最昂贵,绘画本最珍稀,如今都成为张祖仁心爱的收藏品,1977年至1985年,是中国连环画出版最繁荣的时期,一大批优秀连环画再次占领了城乡文化市场,城乡大批连环画出租书摊也得以增多,这期间张祖仁阅览了许多优秀作品,如《人到中年》、《西安事变》、《红楼梦》、《三家巷》、《芙蓉镇》、《淮海大战》、《八仙过海》等成为许多连环画爱好者必读的小人书,张祖仁喜欢收藏现代题材、战争题材、电影题材、体育题材的连环画,至今已收到连环画三万多册,如战争题材的《鸡毛信》、《渡江侦察记》、《铁道游击队》、《战上海》、《董存瑞》、《白毛女》、《红日》等,电影题材的《喜盈门》、《庐山峦》、《人证》、《甜蜜的事业》、《女兰5号》、《冷酷的心》、《佐罗》《巴黎圣母院》、《生死恋》、《红楼梦》、《家》等,这些连环画近年来受到收藏者的重视,价格不断上涨。体育题材的连环画是笔者收藏的重点,如《少林寺》、《女排姑娘》、《南北大侠》、《少林小子》、《大刀王五》、《神力王》等,近年来,张祖仁又钟情于领袖人物题材的收藏如《西安事变》、《毛泽东的故事》、《少年邓小平》、《周恩来的故事》等,在收藏连环画三十年多来,张祖仁注重收藏连环画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效果,一些构图新颖、形象逼真、描绘的细腻风格新异的连环画,具有教育的观赏,收藏最有价值,连环画勾起张祖仁童年的美好回忆,当时张祖仁最喜欢看的连环画是《水浒传》、《三国演义》、《地雷战》、《地道战》,每当张祖仁收藏到描绘水平高的连环画,翻阅那一页它形象生动,画面精彩的连环画,张祖仁的情趣盎然开阔胸襟,即收藏研赏,又饱览画艺,陶冶情操,连环画的魅力使张祖仁已到不惑之年年龄的人还痴情青睐,一幅幅连环画,不愧是悠悠历史的画卷,使众多的人受益非浅,连环画也成为张祖仁女儿幼时的启蒙教科书。张祖仁在收藏连环画中也取得显著成绩,张祖仁的连环画专题分别入选福建省、市博物馆《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展、《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展等获得众多参观者好评,十多家媒体分别作了报道。在收藏连环画过程张祖仁结交了众多的连友,纵观人之娱乐,张祖仁高呼收藏连环画实乃是一种高尚和理想的娱乐活动,它是人们清闲之中的享受,闲暇之中的食粮,阅读和欣赏连环画可谓乐在其中,其乐无穷。
读书、藏书与治学靠的是恒心、毅力、耐性、信念、勇气,读书藏书与治学就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不计成败毁誉、孜孜不倦地干下去。所谓“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就是这个道理。张祖仁的爱好便是酷好买小人书,一生节衣缩食、节俭,但买人小人书却不吝啬,积蓄得深才能有成就,藏书识学、原无什么“秘诀”、“捷径”可言,张祖仁自小爱读书,张祖仁的为人生入门第一课就是小人书“连环画”鸡毛信,该书图文并茂,有趣极了,这在张祖仁幼小的心灵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上小学以后张祖仁喜欢读《地雷战》、《地道战》、《鸡毛信》,青年时期读《青春之歌》、《水浒》、《三国演义》、《红楼梦》、《鲁迅》到了中年对体育感兴趣,收藏《女兰5号》、《中国女排》及“武打”类“小人书”,现在张祖仁对电影、电视类“小人书”最感兴趣。收藏了《福尔摩斯探案集》、《教父》、《茶花女》、《神曲》、《巴黎圣母院》、《人到中年》、《林则徐》、《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孙悟空》、《红楼梦》等。张祖仁潜心收藏有关体育题材“小人书”近千册,办展庆祝2008奥运会的召开,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奥运会常识以及“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科技奥运”的意义,张祖仁的“小人书”熏陶着张祖仁的品行,使张祖仁从平庸中超脱出来,并有了崇高的抱负,并为之孜孜奋斗一生,藏小人书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学习,提高自己拭目以待文化水平。前人所谓“衣带渐宽终不临,为伊消得人憔悴,”藏小人书就要有这么一种精神。此外,藏小人书首先要选好专题,以专题收藏为主,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加以研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藏小人书还要饱尝甘苦,小人书是张祖仁床头必备之书,睡觉之前张祖仁必拿“小人书”翻翻,从中得到乐趣。张祖仁收藏“小人书”通过结交全国各地的“连友”,交换自己满意的“小人书”或邮购自己需要的“小人书”。
40岁以上的人对文革记忆犹新,张祖仁们收藏文革文物以获得对过去时光的追忆,30岁以下的人也希望收藏来了解那段特殊的历史,收藏连环画是了解人的历史。张祖仁收藏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和邓小平文献资料,及抗日战争文献资料、名扬全国,各家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相继报道张祖仁收藏的事迹,此外张祖仁对古董钟、古铜镜、紫砂壶、体育收藏品、鲁迅文献资料也相继被福建多家电视台报道过。如今张祖仁的文革品收藏、连环画收藏又吸引着众多的人。
张祖仁收藏连环画不仅数量多(达10000余本),而且质量高,件件是精品,令人赞叹不已。张祖仁收藏有民国早期连环画达100多本,文革连环画800多本,还有建国前后及当代连环画几千本,其中不乏有许多精品,如民国连环画。
张祖仁收藏连环画有着一个特殊的环境,大家都知道,连环画的历史价值在于它是一种“民间文本”从中,张祖仁们能够了解到一个“时代青年”成长的文化人生轨迹,这不是个别的,而是时代的缩影,是了解、认识张祖仁们共和国成长历史的一篇重要文献资料,也是中国人教育自己的一面镜子,特别是“文革”连环画对当时“文革”和红卫兵史以及当年发生的重大事件是一种回味,连环画能充分和真实地体现那一段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文化大革命”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20世纪中国历史之谜,从连环画可以看到“文革”的侧影和脚步,也可看到当时“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的极左思潮对一个纯洁幼稚学生的腐蚀和心灵残害。文革连环画1966—1976年的学生经历了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闹派性、大联合、大批判、文攻武卫、上山下乡、五七指示等极左思潮,也记录了那个时代诸如雷锋、王杰、刘英俊、焦裕禄、刘胡兰等先进群体的英雄事迹,因此收藏连环画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社会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张祖仁表示有生之年,准备编写出版一本《连环画精彩语言摘录》。
纵然中外收藏时尚,张祖仁相信有更多的人投身到连环画的收藏热潮,连环画的收藏魅力和特殊价值,至少有十倍、百倍、上万倍的上涨空间。
综上所述,连环画收藏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文献价值、经济价值、人生价值、社会价值。
作者:福州收藏家协会洪清福州台江区排尾弄35号邮编:350009
第三篇:张祖仁简介1
张祖仁老师长期致力于奥运体育收藏品收藏
张祖仁,男,1958年生,收藏家、按摩推拿专家、体育爱好者、70年代福建田径选手、福建跳高冠军。1982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20多年来一直在福州二中担任体育教学工作,1984年被评为国家田径一级裁判,1986年被评为国家体育二级社会辅导员,1996年被评为中学一级教师,经常在《学校体育》等报刊杂志上发表体育教学文章并多次获奖。2000年获福建省学校体育积极分子,2001年获福州市先进体育教师。
培养体育人才
张祖仁老师 曾担任福州二中田径队教练,并为学校培育了30多名国家1.2级运动员。学校曾获福州市16连冠。培养学生吴锦华等十多人考入体育高等院校。2006年王春烨获市男子组(110米栏)冠军,跳高第六;获男子跳高1名,并以2米获国家1级运动员,林海获男子110米栏第三名,王文婧获两百米第三名,100米第四名,团体总分获福州市第二名。业余时间爱好收藏,热心公益事业,被福建日报,福建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
收藏奇珍异宝
张祖仁老师长期致力于奥运体育收藏品收藏,共有瓷器、邮票、火花、门券、书籍、杂志、报纸、奖章、宣传画、连环画等20多种门类、38000多件藏品,其中精品有申奥陶瓷、火炬、民国体育宣传画、清末八旗兵健身球、亚运会门票、纪念章、全国运动会奖章、破纪录章、奥运会纪念章等。计有30万件的奥运、体育、世界杯收藏品。火炬是拍卖时别人买下来的时候转送给他的,其中有上海八运会火炬和广州九运会火炬。他的收藏方式是以藏养藏,越是珍贵的藏品就必须用自己的藏品和别人交换。在收藏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酸甜苦辣,从开始的盲目收藏到现在有眼光的以藏养藏。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收集这套奥运瓷盘。他是在一家收藏店看到的这套瓷盘,是店主的镇店之宝。去了好几次店主都不肯求了很久,但他决定不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拿到这套瓷盘。最后他的诚意感动了店主,并拿出自己另外一件非常珍贵的物品与店主做交换才得到了这套申奥瓷盘。
2007年他参选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就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奥运火炬手,从而收藏到2008年的奥运火炬。
张祖仁老师同时也致力于历史资料和历史实物的收藏。在张祖仁八十多平米的房间里,摆满了他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抗战资料、实物,包括各种军刀、钱币、老照片、老报纸等等。
张祖仁收藏始于少年时代。一九七五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外婆家发现了二十八册日本昭和七年至九年的《日本音乐歌曲全集》,内容包括了日本军歌、国歌、民歌等等,这些歌曲粉饰太平,歌颂战争,令人愤慨。
从那时起,张祖仁便开始留意收集身边各种有关抗战的资料。每到周末、节假日,他总是守在旧书摊前,细心地从众多貌不惊人的旧物中淘出珍品,并且分门别类地加以整理。
三十年过去,张祖仁的藏品已达到二千多件,其中最早的可追溯至一九三一年,而他也因此被人们称作福州市收藏抗战文献资料第一人。
三十年的收藏历程,使张祖仁俨然从一名普通的中学体育老师,变成了抗战历史专家。他用老师特有的耐心,向记者讲述每一件藏品背后的故事,以及它们存在的意义。他告诉记者,抗战时期,福州曾两度沦陷,第一次是一九四一年四月二十一日,第二次是一九四四年十月四日。沦陷期间,日军在福州城烧杀掳掠,犯下了滔天罪行。
张祖仁说,他的父辈曾亲身经历了福州的两次沦陷,亲眼目睹了日军在福州犯下的侵略罪行,到了自己这一代,就只能通过小人书、电影、电视剧等看到一些有关的影像资料,而自己的下一代获取这些历史的机会就更少了。
因此,让年轻人从自己的收藏品中重温那段历史,是张祖仁现在最大的心愿。他说:“我是位中学教师,更有责任教育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民族振兴而努力。”
近几年,张祖仁多次将自己珍藏的抗战史料、物品无偿捐赠给社会,通过展览让人们记住民族曾经的屈辱历史,让下一代学史明理,以史为鉴。
2005年恰逢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张祖仁的藏品中又有五百多件入选参加福建省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展,其中还包括他新近收集到的九张上世纪四十年代,反映福州抗战情况的《新华日报》,“福州方面敌军
西犯洞口”、“福州沿海敌寇登陆”等标题在泛黄的纸面依然清晰可见。与此同时,他还将自己珍藏的一百二十件抗战资料捐赠给福清农民抗战纪念馆。
支持北京奥运
为支持奥运,2007年8月,入选福建省三名奥运火炬手之一的张祖仁决定将自己收藏的3套13件包括寿山石福娃在内的藏品捐赠给北京奥组委。
张祖仁于2007年8月19日进京捐赠的3套藏品:寿山石福娃、申奥瓷盘和清代八旗兵健身球。这3套藏品中,最吸引人的就是用寿山石雕刻成的有奥运福娃形象的5块圆盘。每个圆盘上都刻了不同的福娃,圆盘的底色呈褐色,福娃的颜色则为白色,对比鲜明。张祖仁介绍,圆盘的原材料是寿山石中的隔层石,比较坚硬,很难雕刻。这些圆盘是他从莆田一个寿山石雕刻名家处购得,由于当时奥运日益临近,他决定把这些藏品捐赠出来。
2008年4月30日是北京奥运会倒计时100天,4月29日上午9:30分奥运体育收藏品收藏家张祖仁在福州市档案馆展出奥运体育收藏精品500多件,包括:邮票、钱币、火花、电话卡、报纸、纪念章、奖章、扑克、书籍、吉祥物等珍品,有国家体委申奥瓷盘2件,清代八旗兵健身瓷球5件,寿山石奥运福娃5件等,另还有22届莫斯科奥运会纪念章、辛亥革命时期银质体育状章、清代木板古代体育漆画、清代象棋等精品。通过办展,向市民宣传奥运“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了解奥运会的历史以及我国体育运动的辉煌史,为宏扬北京奥运做出贡献,向北京奥运会献上厚礼,并邀请奥运火炬手参加剪彩及武术表演等互动活动。
参加圣火传递
2008年5月11日,北京奥运圣火在福州进行传递,张祖仁老师作为 第161棒火炬手参加了传递。
第四篇:中国书画收藏家张祖仁论古字画鉴定
中国福建古玩商会福州书画收藏家张祖仁论古字画
鉴定
古字画鉴定是相当难的要经过长久的学习才能掌握基本要领,张祖仁对古字画鉴定有一定的造诣和水平,在收藏界知名度甚高,他说
书画作品的水平有几个要素。
一、书画作品造型变型是否合理。齐白石讲:“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妙在似与不似之间。”黄宾虹讲“以不似之似为真似”,徐悲鸿讲“造型、解剖、结构准确”,这些都是在讲造型的道理。
二、画中的章法、构图是否严谨。
三、用笔、用墨、设色是否恰到好处。特别是画家能否在传统绘画基本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别人都用前人用过的皴法画,而你又率先使用了一种新的皴法,这就是创新。
四、该作品的气韵是否生动。意境是否深邃。有的画家画的山水、花卉都是带着灵
性,是活的,这就是气韵生动。有的画越看越爱看,百看不厌,过后脑子里还有深深的
印象,并且给人的想象力带来驰骋的余地,这就是因为该画意境深邃造成的。
五、该画的格调是否高雅。
六、古字画鉴定方法。
传统的中国书画一般是写在纸绢上的,有很多人称中国画为纸绢画。所以认识纸绢的时代特点,对于鉴定中国书画具有相当的重要作用。
到目前为止,除了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潘吉垦先生对纸作过一些研究外,还没有第二个人对古代纸绢作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对于古代纸绢如何断代的问题,更未有过专门的著述。如果有晋唐时代的纸绢流传下来,我们就是看见了,恐怕也未必能判断它的年代,相反,古代纸绢一经古人写过字或画过画之后,与书画本身连在一起却反而使我们能断定它的时代了。
(一)绢帛
我国的丝织业已有五千年左右的历史了,在新石器时代晚期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中,除了发现苎布,还出土了一段丝带和一小块绢片。随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又创造了多种织法和品类繁多的丝织物,以适应社会上各种不同的需要。这儿仅根据传世和出土的古代书画作品来探讨古代书画用绢帛的时代特点。作为其它用途的绢帛及其时代特点,不在这里赘述。
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早的画是绘在绢帛上的,出土的晚周帛画、战国楚墓帛画和稍晚些时候的马王堆汉墓帛画,都是画在较为细密的单丝绢上;南北朝时期的书画用绢,王以坤先生在《书画鉴定简述》中说,他“只见过绢地写经一块,也是单丝绢”;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卷,用的绢也是单丝织成的;唐代周昉《挥扇仕女图》卷,所用的经线纬线均不一根,全部是由几根丝合并而织成的,这种织法在书画用绢上是比较少见的。说明了晋唐以前的书画用绢是由单丝织成的。直到现在为止,在晋唐以前的书画中,还从未见过有双丝绢的(即经线是双丝、纬线是单丝织成的绢)。
据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六引江磷几《嘉祐杂志》说,唐贞元以后,诰敕有用花绫的,传世的有咸通二年(861年)的“柱国范隋诰’”一件。
五代到南宋时期的绢,较前代有了发展和变化,从表面上看来,除了单丝绢外,还出现了双丝绢的形式。这种双丝绢的经线的每两根线为一组,每两组之间约有一根丝的空隙,纬线是单丝,纬线与经线交织时,每组经线中的一根丝沉在下面,另一根丝浮在上面。有些人认为,这种形式的绢还不能称为双丝绢,只有在纬线与经线交织时,经线的每两根丝同时沉在下面或浮在上面的绢,才可称之为双丝绢。我们现在不管以后的结论如何,暂且将这种绢称之为双丝绢。如五代黄筌《写生珍禽图》卷的经线为双丝四十八根,纬线为单丝;宋代赵佶《祥龙石图》卷经线为双丝四十八根,纬线为单丝等。纬线、经线的根数越多,绢越是细密。
明代唐寅《六如居士画谱》引王思善语云:“宋有院绢匀净厚密,亦有独梭者,有等级细密如纸老。但是稀薄者非院绢也。”清楚地说明,绢绫制作的精粗,即使是同时代所织,也是大相径庭的。宫廷用的贡品,虽也有一些比较次的绢,但大都特别高级。所见如赵佶《听琴图》轴和宋人《胆瓶秋卉图》页和南来吴炳、林椿、马远、马麟等人的作品中,绢很细密,质量较高。而社会上一般画家使用的绢比较稀薄,质量都差。从画的本身和各方面的辅证来看,绢地细密,质量较高的绢,灰尘不易沾污,加之保存较好,故赵佶的《听琴图》虽经历了千年之久,仍然佶白如新。这种绢大约就是宋代的院绢。而宋人《雪山行旅图》轴,绢地比较稀薄,质量较差,灰尘比较容易油污,所以现在看起来,绢就显得比较陈旧、比较黑。这种绢大约就是王思善说的那种“稀薄者非院绢也”。五代至南宋时期,就我们从书画作品中所见到绢的门面尺度来看,宋初宣和以前,绢宽度大都不超过6O厘米;宣和以后逐渐放宽,有独幅画轴阔至80厘米以上的;到南宋中期已有1米以上的门面出现。从此以后,大都阔狭门面并见,独幅阔轴渐多,就无法以门面的宽窄来判断时代了。同时宋代的诰敕中亦有花经,所见如北宋司马光的二件诰身:熙宁二年乙酉(IO69年)充史馆修撰诰;元佑元年丙寅(1086年)拜左仆射诰。花绫斜纹有素色的,也有染成各种颜色的,二者皆为素色花绫。又宋代徽宗朝《方丘委享敕》,则是五色罗绢。以上都是特种文件和特种用品。宋代一般用花续作书写用的,仅见北宋黄庭坚行书《华严疏》一卷。
元代的绢总的说来比来绢显得粗了些,不如宋绢细密洁白,并且还呈现出稀松的状态。如任仁发《二马图》卷,经线、纬线均有单丝,经线四十六根,纬线二十七根,吴镇《竹石》轴,经线双丝三十八根,纬线双丝三十四根,织得都比较稀松,似乎也不很坚固。以上所说的是元代书画用绢的一般情况。
元代也还有些书画用绢织得较好,质量较高。如赵孟頫绢本《临兰亭序》卷,它的上下两边的长格是织上去的,竖小格是画上去的,比较细密匀净。明代唐寅《六如居士画谱》说:王思善云:“元绢类来绢,有独梭绢出宓州,有宓机绢极匀净,原是嘉兴魏宓家,故名它机。赵子昂、篮子昭、王若水多用此绢作画。”赵氏绢本《临兰亭序》卷可能用的就是这种宜机绢。
虞集行书《诛蚊赋》一卷也是用的花纹。
明代的绢总的看来比较粗糙,宽度也比以前有了增加。明代早中期有一种质量较低的很稀薄的绢,有的稀如罗纱,粗如夏布。由于这种绢太稀不易着墨,所以书画家往往先将其托上纸,然后再进行书画创作,装裱后经过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潮湿等原因,托纸与绢脱开了,绢本身也因陈旧而呈现黑色,裱画的人因无经验,不了解这种情况,总是希望经过裱褙后能显得白一些,于是另换白纸重新托裱,这样裱褙完了以后往往连字画也看不清了。这是我们在鉴定中经常看到的情况。明代张路等人也经常用这种稀薄的绢。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因作者生活的地区不同,用绢的精粗也不同。如内廷供奉的王谔、吕纪等人用的绢,虽非贡品,质量都比较好,细密匀净得多,但还是比不上南宋院绢。同时苏州在明代轻工业比较发达,绢的生产加工比较精细,因之沈周、唐寅、仇英这些人的用品,虽非“贡品”,质量大都比较好,细质匀净。成化、弘治间有一种绢,质地较粗,绢地稀薄,不易落墨,郭诩、张路等人只好用来作粗笔水墨写意画。晚明陈洪缓(浙江)、张瑞图(福建)等人,有时还用一种极粗糙像绵绸一样的劣绢,在王夫之(湖南)的书卷和字条中也见过同样质地的东西,这似乎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切的关系。上面说的几种劣绢,似乎也还有着时间性,前者约在明代弘治、正德、嘉靖间,后者则在天启、崇祯间出现,到清康熙间又不再露面了。若能知道这一点,对断代也能起一些作用。
明代还出现了绫本书画。绫子有两种:一种是无花素绫,应用在书画卷轴中,时间早一点的在明成化、弘治年间沈周等人的作品中见过几件,到天启、崇祯年间才广泛流行起来,所见王铎、博山等人的书法卷轴中最多,到康熙中期以后又少见了,晚清时再昙花一现,但始终未盛行起来。另一种是有各种花纹的花绫,王铎、傅山等人的书法轴卷中,有一些略带一点暗花。同时砑光明末已出现。砂光绢不仅绢质稀薄,且光度过亮,看起来使人很不顺眼。
清代有一种绢,俗称之为库绢,是一种很粗糙的绢,绢面上加了各种颜色的粉浆,有的是素的,也有的被画上了各种金花和粉花,或撒上了大小金片或金星。汪由敦、董诰等人常用这种绢来写字条或字对。
嘉庆至光绪年间的绢,基本上沿用了旧的方法,但质量日见下降。在粗绢上常加上各种颜色的浆、画花和撒金等;或白素画绢上加重胶矾再加工辗光。用这种绢无论写字或画画,均有透黑墨痕,很难顺手。其尺寸很长很宽,宽度有达四米多的,长度还要更长一些。这种绢本来是很稀薄的,经过用石头把它辗成扁丝,这样一来从表面上看就不显得特别稀薄了。
张祖仁说在咸丰、同治以来的书画中经常见到。
(1)前人对古书画用绢断代,有宋元绢双丝,明清绢单丝之说。事实上,双丝、单丝前后都能见到,是不能以此断代的。
(2)年代久远的绢本书画,常多次经过重裱,每次重徒时都要加胶加矾,并用石头加蜡将背面用力轧光。次数多了,这些绢本书画从侧面看上去,绢面上有一层亮光,俗称“宝浆亮”。明清时期的绢本书画上,一般是看不到这层亮光的。
(3)由于绢的质量有高低之分,庋藏状况也有好坏之别,收藏得好,绢面就比较干净;较多地受到烟熏潮湿,绢面就会逐渐变色,甚至破碎残损。我们绝不能用绢的黑白与破碎残损的程度来断定它的时代远近。如果认为绢黑暗破碎者其时代一定久远,而洁白完整者其时代一定较近,这就极片面,极不正确了。北宋末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和南来院画林椿、吴炳、马麟等人的作品,虽然经历了千年之久,现在仍然洁白如新;而明代陈洪缤、蓝瑛等人的有些绢本作品,虽然距今不过三百年左右,却已经污黑破烂不堪,有的连画面都看不清了。
(4)我们看到大约从唐宋以来书画用绢,其制作规格,只要同一地区生产,用同一种精粗的丝,制成同一等级的东西,如果仅从制作上来看,极不易区别其生产的年代。有的专家比如徐邦达先生曾以康熙时上有玄晔书字的“贡绢”同南宋院绢比较。除新旧气息不一样以外,其它质料、形制方面几乎完全相似。如果两者的制作年代相距更短,就更难识别其时代了。
(5)我们还必须看到,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同一时期的绢,因地区不同,织法也就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因各地区社会生产发展情况不一样,某一些地区的织绢技术已经发生变化,而在另一地区,还继续沿用旧的技术方法。不论是上述哪一方面的原因,表现在制成品上,都会显现出一定的差异。
福州二中转福州收藏家协会张静
邮编:350001
第五篇:张祖仁的自我小结
96年10月个人事迹入选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传集
我在体育教学中,认真备课,写好教案,体育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们喜欢,培养一级运动员一人、二级运动员20多人,20多人考入体育大学、11人荣获省比赛前六名、福州二中田径15连冠主教练,福州二中体育教师归劲松、林寅、刘威都是我带出来的高徒,现在已经在二中任体育教师了。我先后被评为福建省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编写(福建省体育地器材)一书,受到福建省体委表彰,先后评为福州市先进体育教师、福建省体育传统学校先进个人、福州二中先进教师,由于成绩突出,被评为北京奥运火炬手。被媒体誉为“八闽之子”。
任教30年来,政治思想要求进步,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政治学习,遵守规章制度,教学工作量每周都是12节,并兼任教校田径队训练,任职期间两次考核优秀,继续教育全部合格,任职期间两次考核优秀,继续教育全部合格,并多次举行市级、校级体育公开课,获得同行们的好评。1999年12月在福州市教委举办了全市体育片断教学中获二等奖。99年2月被福建省劳动厅抽调编写福建省体育场地工培训考核教材一书,任主编,编写十几万字的教材,受到省劳动厅、省体委领导的赞赏。由于我在田径理论和体育运动场地研究的突出贡献,96年10月个人事迹入选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传集,并颁发证书。91年获全国田径征文三等奖,论文发挥武术教学优势,进行思想教育,在全国CN级“体育教学”上发表,获专家好评。20多年来工在CN级刊物上发表论文三百多篇,其中获奖达20多篇,这是我教研最主要的特色。1995年和大学、小学的教研人员(福建医大、福建中医大学等单位进行近视眼防治课题的研究)论文入选国家教委,预防医学会,组织的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学校研究会获二篇二等奖,并赴北京宣读论文,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在体育教学中,认真备课,任劳任怨,关心爱护学生,特别在田径团体总分取得“十五连冠”的主教练,有11个学生代表福州市参加全省比赛获得各种奖项,有6位同学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王春烨同学跳高达到2米通过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被特招到厦门大学学习。并培养学生考入体育院校达20多人,这27年来我所担任的教学班体育合格率100%,体育锻炼达标率达98%以上,很好地完成了学校交给我的任务。我是1978年考入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系本科,教龄30年,工龄34年的老教师。我恳请学校领导评委和福州市评委专家们,在评职称时给予大力支持,多加关照,以使我更加安心搞好教学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我少年时,体弱多病,身体瘦高,但又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是田径运动,我最早是跟体育教师练跳远,以后改练跳高、跨栏,那时我练习田径有一股劲头,我的愿望就是想当一名运动员,起早摸黑自我进行锻炼,早上练习下坡跑、上坡跑,下午练习跳高、跨栏,曾记得,我当时的宿舍是住在工厂,由于工厂空地较大,我就在空地上挖沙坑,进行每天练习跳高,经过2年的业余锻炼,1977年我代表福建省参加全国第一届中学生运动会获得第七名,以后我连续二届全省少年跳高冠军,参加全国少年跳高比赛也取得第3名的好成绩,这都是自己勤学苦练的结果。我迷上“体育收藏”也就是在1973年,至今已38个年头了,起先收藏体育奖章,以后陆续收藏有关体育资料、体育门票,我收藏的体育门类较多,有门票、火花、日记本、瓷器、邮票,早期体育广告、绘画、纪念章、火炬、小人书、扑克、老照片等20多个品类,三万六千多件,我将自己的“奥运体育”藏品办展以庆祝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召开,让更多的人了解“体育收藏”的意义,我在“体育收藏”中找到了乐趣,也增长了见识,我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与我一同分享这份“体育”收藏财富,畅谈奥运体育文化带给我们的启示和鼓舞,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我愿将我的收藏品奉献给大家。我收藏“奥运体育”30多年来,长期勤奋执着,有着一段酸、甜、甘、苦、辣的亲身经历,虽然为“体育收藏”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物力、财力,但得到理想的收获,令人愉悦难忘,千姿百态的“奥运体育”收藏品,带给我无限的乐趣。“奥运收藏”将给人们增长体育知识,提高身心健康,提高文化生活,陶冶情操,激发中华体育拼搏精神。
收藏家的灵魂是系在藏品上,而我的收藏都与体育运动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在体育收藏中付出了许多心血,最终如愿以偿,梦寐以求的东西,通过收藏而得到仍是一种快乐和愉悦。我到了不惑之年,却历经了30多年的精心积累,已收集体育藏品三万六仟件,其中有我国体育邮票1000多枚,体育火花1000多枚,体育奖章、纪念章1000多枚、体育书籍1000多本,其中还包括了民国年间出版了各种体育书籍300多本,收集了体育类藏品将近5000多件。成为国内颇有盛名的体育系列收藏家,对于一个孜孜以求收藏家来说,拥有一定数量的存品并不稀罕,但收藏之路充满酸甜苦辣。我1958年,生于福州,在福州读完小学、中学后由于酷爱田径运动,先后获得全省少年“跳高”成绩“三连冠”以后参加全国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并获得第三名的好成绩。由于体育成绩突出,圆了我上大学的梦,1978年考入福建师大体育系。从1973年开始收藏体育奖章,久而久之,越集越多,余暇时拿到自己获奖的奖章,回忆当时自己的运动生涯,这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趣事,从此开始收集奖章、运动章。我收集的奖章有30年代、40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各种奖章。各项运动项目,特别注重收集有关跨栏和跳高奖章。我少年时看到黑白相间的栏架和跳高架及横杆,自己有种难以抑制的兴奋感。”体育的满足感,促发了我的收藏欲,从体育奖章、纪念章的收藏,我不断扩大体育收藏领域,如体育邮票、体育火花、体育书籍的收藏,千姿百态的运动造型作品是一种最高级的艺术欣赏。收藏体育,研究体育成为我的一生嗜好。如有:
1、清末八旗会馆“健身球三十多个”;
2、民国三十四年福建师院体育宣传画8张;
3、“申奥”景德镇印有“国家体委田径协会”的“瓷盘”2件;
4、民国初太极拳“经折装手抄本”拳谱2份;
5、“文革”体育宣传画一套;
6、苏联80年代奥运会纪念章四枚;
7、全国运动会获奖章三十多枚;
8、全国第一届全运会画册一册、第一届东亚运动会,画册一册。瓷盘近十年来,我积极撰写体育文章、田径运动训练探讨的论文共发表100多篇有关体育运动的文章。曾任《田径报》特约通讯员,获全国田径征文三等奖。
我凭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追求,在体育收藏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辛勤的汗水结出了丰硕的成果,虽然费尽了三十多年的精力和财力,虽然生活过了普通简朴,但我乐在其中,安于清淡。收藏是一种瘾,收藏是一种欲,我相信,我的藏品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人们所认识和珍惜。“准备近期出一本《体育奖章大博览》一书”,我的收藏是多方位的,另还收藏有毛主席语录“红宝书”、古董钟、古铜镜、紫砂壶、邓小平文献资料、鲁迅文献资料多次被《福建电视台》、《福州电视台》、《福州日报》、《福建海峡都市报》、《东南快报》、《旧书信息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我的收藏品曾在福建博物馆、福建革命历史博物馆参展过,得到了许多藏家的好评。我的事迹被《中国收藏信息大观》书收录。
我30多年持之以恒,执着的追求数十年如一日。在搞好体育教学取得显著成绩以外,我还喜欢体育收藏、红色收藏,由于成绩突出,被北京奥组委评为“奥运火炬手”,被媒体誉为“体育收藏家”、“八闽之子”。
世界转瞬多姿多彩的平凡物,收集并系列化,展现在人们面前,这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啊!
福州二中体育组
张祖仁 邮编:3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