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新三板军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发费用343万元

时间:2019-05-15 04:1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新三板军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发费用343万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新三板军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发费用343万元》。

第一篇:2016新三板军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发费用343万元

2016新三板军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发费用343万元

挖贝新三板研究院对截止到2016年12月30日的10163家挂牌公司进行筛选,根据其2016年中报中披露的主营业务,筛选出45家军工行业的挂牌公司。数据显示,上述公司总市值约为221.2亿元,在新三板挂牌公司市值总额中占比约0.5%。新三板军工行业内的公司旨在有效地服务军工集团和部队客户,以外协和配套等方式参与科研院所的产品研制,协助完成科研和生产工作。

多数企业市值分布在1-3亿元

根据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数据,31%的企业市值分布在1亿元到3亿元之间,20%的公司市值分布在5亿元到10亿元之间。同时,市值超过20亿元企业有2家,而市值低于1亿元的企业有11家。

军工行业市值分布概况统计

行业营收均值4412万元

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根据2016年中报数据统计,新三板军工行业营业收入均值为4412万元,行业营收总和近20亿元。其中,29%的企业营业收入在1000万到3000万元之间;24%的企业营收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20%的企业营收在100万到1000万元之间。

军工行业挂牌公司营业收入概况统计

5家企业营收过亿

新三板军工行业的挂牌公司中,奔凯安全(834451)、宏润核装(836324)和宏远电器(833186)等5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同时,这5家企业的营收总和占行业总营收的近四成。

军工行业挂牌公司营业收入统计

行业平均毛利率37.8%

毛利率指销售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之一。数据显示,新三板军工行业平均毛利率为37.8%。其中,22家企业的毛利率高于平均值。同时,日望电子(430400)、中天引控(836713)和北京航峰(430111)等5家企业毛利率超过60%。

军工行业挂牌公司毛利率概况统计

军工行业挂牌公司毛利率统计

行业平均净利润为219.1万元

新三板军工行业挂牌公司平均净利润为219.1万元。其中,净利润为正值的公司有31家,占比为69%;根据2016年年中报数据统计,行业内31%的公司净利润为负值。

军工行业挂牌公司净利润统计

军工行业挂牌公司净利润概况统计

行业内多数企业实现正增长

从营业收入增长率方面来看,行业内企业均值为33.7%。有73%的企业实现了营业收入正增长,其平均增长率为55.9%;而另外27%的公司营收平均增长率为-24.4%。

军工行业增长率统计

在新三板军工行业中,企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41.7%。有56%的公司净利增长为正值,其平均增长率为138.2%;行业内有12家企业的增长率超过了100%。同时,有17家企业净利增长为负值,占比38%。

行业平均研发费用为343.6万元

根据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数据,新三板军工行业平均研发费用为343.6万元。其中有2家企业研发费用超过1000万元,16%的公司研发费用在500万到1000万元之间。同时,有9家公司研发费用低于100万元。

军工行业研发费用概况统计

军工行业研发费用统计

近半企业提及核心人才流失风险

根据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数据统计,21家企业提及核心人才流失风险,占比近50%;行业内39%的企业提及客户较为集中的风险。同时,超过30%的挂牌公司均在2016年中报中提到潜在坏账、涉密信息披露不当和技术创新不足这三项风险。

军工行业主要风险统计

总结与展望

2016年新三板军工行业发展较快,行业平均营收增长超过30%。根据各企业在2016年中报披露的净利润和增长率指标来看,近七成企业净利为正,同时七成以上的企业实现了营收正增长。

随着2016年《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出台(以下简称《意见》),我国军工行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意见》明确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并指出了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导、注重融合共享、发挥市场作用和深化改革创新这五项基本原则。另外,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时指出,在包括军工等七个垄断领域推进有实质性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所以说,2017年或许是对新三板军工行业挂牌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一年。(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第二篇:【新三板报告】2016年军工行业研究报告(v2)

【新三板报告】2016年新三板军工行业研究报告

挖贝新三板研究院对截止到2016年12月30日的10163家挂牌公司进行筛选,根据其2016年中报中披露的主营业务,筛选出45家军工行业的挂牌公司。数据显示,上述公司总市值约为221.2亿元,在新三板挂牌公司市值总额中占比约0.5%。新三板军工行业内的公司旨在有效地服务军工集团和部队客户,以外协和配套等方式参与科研院所的产品研制,协助完成科研和生产工作。

多数企业市值分布在1-3亿元

根据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数据,31%的企业市值分布在1亿元到3亿元之间,20%的公司市值分布在5亿元到10亿元之间。同时,市值超过20亿元企业有2家,而市值低于1亿元的企业有11家。

军工行业市值分布概况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行业营收均值4412万元

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根据2016年中报数据统计,新三板军工行业营业收入均值为4412万元,行业营收总和近20亿元。其中,29%的企业营业收入在1000万到3000万元之间;24%的企业营收在5000万到1亿元之间;20%的企业营收在100万到1000万元之间。

军工行业挂牌公司营业收入概况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5家企业营收过亿

新三板军工行业的挂牌公司中,奔凯安全(834451)、宏润核装(836324)和宏远电器(833186)等5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同时,这5家企业的营收总和占行业总营收的近四成。

军工行业挂牌公司营业收入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行业平均毛利率37.8% 毛利率指销售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值,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之一。数据显示,新三板军工行业平均毛利率为37.8%。其中,22家企业的毛利率高于平均值。同时,日望电子(430400)、中天引控(836713)和北京航峰(430111)等5家企业毛利率超过60%。

军工行业挂牌公司毛利率概况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军工行业挂牌公司毛利率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行业平均净利润为219.1万元

新三板军工行业挂牌公司平均净利润为219.1万元。其中,净利润为正值的公司有31家,占比为69%;根据2016年年中报数据统计,行业内31%的公司净利润为负值。

军工行业挂牌公司净利润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军工行业挂牌公司净利润概况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行业内多数企业实现正增长

从营业收入增长率方面来看,行业内企业均值为33.7%。有73%的企业实现了营业收入正增长,其平均增长率为55.9%;而另外27%的公司营收平均增长率为-24.4%。

军工行业增长率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在新三板军工行业中,企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41.7%。有56%的公司净利增长为正值,其平均增长率为138.2%;行业内有12家企业的增长率超过了100%。同时,有17家企业净利增长为负值,占比38%。

行业平均研发费用为343.6万元

根据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数据,新三板军工行业平均研发费用为343.6万元。其中有2家企业研发费用超过1000万元,16%的公司研发费用在500万到1000万元之间。同时,有9家公司研发费用低于100万元。

军工行业研发费用概况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军工行业研发费用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近半企业提及核心人才流失风险

根据挖贝新三板研究院数据统计,21家企业提及核心人才流失风险,占比近50%;行业内39%的企业提及客户较为集中的风险。同时,超过30%的挂牌公司均在2016年中报中提到潜在坏账、涉密信息披露不当和技术创新不足这三项风险。

军工行业主要风险统计

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总结与展望

2016年新三板军工行业发展较快,行业平均营收增长超过30%。根据各企业在2016年中报披露的净利润和增长率指标来看,近七成企业净利为正,同时七成以上的企业实现了营收正增长。

随着2016年《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出台(以下简称《意见》),我国军工行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意见》明确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指导思想,并指出了坚持党的领导、强化国家主导、注重融合共享、发挥市场作用和深化改革创新这五项基本原则。另外,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时指出,在包括军工等七个垄断领域推进有实质性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所以说,2017年或许是对新三板军工行业挂牌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一年。(来源:挖贝新三板研究院)

第三篇:民营军工行业研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企业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已然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民营企业年产值增长率一直保持在3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民营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显而易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其发展,也不容忽视。当前,几乎所有传统行业都面临着市场饱和与增长乏力的困扰,其中中国民营企业多处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在内需不振与产能过剩的双重夹击下,以往大量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的增长模式难以持续。

随着整体国力的提升以及武器装备现代化、新时期军队建设的需要,近十年来中国军费却正逐年以较快速度增长。据统计,至2015年已增至8800亿元规模,中国各类军工企业以及各相关各业,虽比不上以“吸血”著称的美国军工企业,但总体利润还是较为稳定和丰厚的。以生产军用整机、整系统为例,相关企业的利润率通常都在30%以上。而军品二、三级配套相关企业,一般也能到近20%的利润率。在世界经济整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如此的利润率是任何一家实体企业都渴望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2016年3月审议通过《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会议再次明确“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会议强调,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是一项利国利军利民的大战略,军地双方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思考问题,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把军民融合的理念和要求贯穿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全过程,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在此之前,很多民营企业已开始转向军工行业,然而军工行业毕竟进入门槛很高且对于资质要求十分严格,即使勉强进入行业内的民企,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民营军工行业的投资是一块热土,但也蕴含着诸多风险。

2006-2015 年中国军费开支(亿元人民币)

一、民营企业参与军工行业发展趋势

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原总装备部于2014年下发了《关于引导优势民营企业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的措施意见》,重点围绕“政策法规、市场准入、公平竞争、信息互通、过程监管”等五个方面改革创新,筹划启动32项“民参军”措施任务。军改后,依照职能使命任务由军委装备发展部负责牵头推进落实。32项“民参军”措施任务于2017年底前全部完成。

军事科学院军民融合研究中心秘书长于川信指出,随着32项“民参军”措施任务全面实施,军队装备领域军民融合迈出了更大更坚实的步伐。目前,中国有2054家单位取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其中非公有制企业717家(一类许可50家)。从准入数量来看,军工单位占1/3,民用口国有企业占1/3,民营企业占1/3,民营企业增长趋势明显。未来10年内将很有可能诞生一批高速成长的民营军工企业。随着事业单位改制的进一步深入,军工重组涉入深水区,也将加速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国防科技工业体系的进程。(从美国等全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来看,民资参与武器制造研发等是国际通用做法,例如日本的主要军工产品生产都来自于民间资本。)随着各项军民融合政策的出台,民营企业进入军工领域的道路越来越宽。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曾经严格保护并且自成体系的国防工业领域“脱敏”,中国民企中出现类似于“洛克希德·马丁”的企业只是时间的问题。他说,在经济放缓和军队改革的背景下,民资进入该领

域为民间投资打开了一条新的通道,对当前民间投资下滑起到支撑作用。来自政策制定者的“红利”成为了刺激民间投资良性发展的“催化剂”。

2005-2015 年中国军民融合政策

同时,“民参军”尚处于起步阶段,兼具机制灵活、效益费用比高等诸多优点,未来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军民融合体现在‘军技民用’和‘引民入军’两个方面。”中研普华研究员危仁鹏表示,民资进入武器装备科研和维修领域旨在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工业,民营企业在微电子、软件和新材料等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参与军品配套业务。他认为,一方面可以分担国家军品研发支出,另一方面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国有军工集团的垄断体系。今年以来,民间投资增速持续下滑,分化明显,通过混合制改革、军民融合产业基金等方式可以更好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到新的领域当中。这些领域很多民营企业都可以参与进去,市场潜力非常大。

国家国防白皮书显示,近年国防支出中,人员生活保障费用、演习训练等活动维持和装备研制采购经费投入各占1/3比例。显然,进入这些领域的技术门槛并不高。

事实上,从目前很多民营企业的技术条件来看,已初步具备研制生产现代信息化军工装备的能力。尤其是在电子技术、计算机、高端制造和材料技术等方面,部分民企的技术水平已超过军工企业,民用产品与军用产品的通用性、兼容性不断提高。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取得军品科研生产资质的机构中,传统机构仅32%,民口单位已占68%。其中,民营单位占比近41%。

二、民营企业参与军工行业的所面临的困境

尽管政策很多,但在“民参军”开放程度有待提高。中国的民资进入军工市场仍存在不少障碍和瓶颈等问题。比如,中国国防工业为少数大型国有企业垄断,仍然是主流现象。

(一)军工行业是准入制的,门槛标准都是政府设置的

“准入制”让不少民营企业只敢隔海相望,而不敢勇往挺进。很多军工项目从前期接触、项目洽谈、签订保密协议、军方培训、各类许可证申办„„一系列过程下来,真正能拿到军工订单,可能已经一年以后了。如果中途遇到点什么情况,还可能半途而废。这对民营企业来说也是必须面临的风险,也是让很多民企不敢轻易进入的原因。浙江民企进入军工领域在全国应该是比较多的,但大部分还是后勤物品、材料供应、辅助用品、被服防化等,很多电器企业实际上也只是提供一些非核心的电器产品,严格来说不能算军工领域。

(二)民企进入国防科技领域遭遇的“三重门”:“磨砂(玻璃)门”、“弹簧门”“挤压门”

所谓的“磨砂(玻璃)门”是指,信息不透明“盲进”,主要是进入前,信息不透明造成的雾里看花。武器装备科研信息不透明是民营企业进入国防领域的最大障碍。一方面,民营企业无上级主管部门,现有的装备采购信息发布制度对民营企业有着实质性歧视,多数民营企业缺乏畅通的装备科研生产信息发布渠道来了解装备采购信息,对军品市场需求信息的掌握很少,使得民营企业在参与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中丧失很多机会。另一方面,我国现行的国防知识产权专利制度,由于保密安全性等原因,暂时无法对要进入的民企提供查阅。如果民企无法了解这个信息,民企可能要预研的项目已经存在,就有可能花费大量的资源和时间,造成不必要的投入。此外,限于体制机制和保密要求的制约,很多中小

民企无法及时获取和知晓相应的军用标准。标准信息网上发布滞后的情况仍有存在,文本标准出版周期相对较长,阻碍了对军品产品质量的了解,致使民营企业承担军品任务的话,在技术的标准统一上面存在很大的困难。

而所谓的“弹簧门”是指在进入中,看似可进却被行政审批的高门槛高标准等被弹回,意即,准入高门槛“难进”。国防装备许可资质的前置认证和审批程序复杂直接导致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门槛偏高。就目前而言,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必须获得“四证”:军品科研生产许可证、合格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质量体系认证和保密体系认证等。除了这“四项认证”外,随着现代生产对环保和安全生产的要求,还要取得环保主管部门出具的环保达标证明和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出具的达标证明。另外,一些特殊领域还需要获得行业专业技术能力认证,如国家保密局组织的涉及国家秘密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单位资质等。在资格审查和认证过程中,政府和军方多头管理,审查和认证程序相对复杂,除了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局的分头认证管理外,军方内部也存在着各军兵种分头认证的情况,大大增加了企业负担。

除了“弹簧门”,还面临着“挤压门”,意即待遇不公平“悔进”。无法享受与军工企业同等优惠政策是涉军中小企业真正的杀手。不论是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还是在公平竞争环境、资金支持方面都存在不平等的情况。

但无论如何,军民融合在趋势上已是明显提速,并且在相互渗透和融合。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我国已有1000多家民营企业获得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比“十一五”末期增加127%。另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以来上市公司收购的民参军标的共24个案例(不包括北京信威),2015年的平均净利润规模4714万元,其中净利润规模大于1亿元的仅有2个,即新研股份收购的明日宇航及银河电子收购的同智机电;在7000万-1亿元的仅有4家,鼎立股份收购的洛阳鹏起、华讯方舟收购的南京华讯、雷科防务收购的理工雷科、天海防务收购的金海运,扣除这6家标的外的18个案例平均净利润规模仅2868万元。

(三)小批量定制需求Vs研发成本高之间的矛盾

由于军工产品受国家指令性计划的支配作用较强,生产研发工作缺乏系统规划,容易出现缺什么就要什么的情况,需求变化快速且零散。因此小批量多品种类型的军品定制需求比较常见。军方对装备质量上要求相对于民品而言更加严

格,在军方高标准要求的牵引下,民营企业在军品研发上需要花费的时间更长、投入的成本更高。

原总装备部对许多军选民用装备,通过竞争采购形成了“三自一参与”的订购模式,即企业自筹资金、自主研制、自主开发,军方参与,军方几乎没有前期投入。民营企业投入了军品科研经费,生产出的产品既可能因需求变化而缺乏长期订单支撑,也可能因通用性弱而难以产生规模效应,从而使得企业的投资回报率偏低。

(四)前期低价入场Vs企业持续成长之间矛盾

获得更高投资收益,是很多民营企业开辟军工市场的初衷。然而由于缺乏客户基础和信誉积累,大多数民营企业初期只能凭借低价优势赢得“入场券”。当前,大部分军品采购价格仍然沿用成本加上5%利润的成本加成模式。与此同时,军品在质量保障和售后服务方面提出了比民品更高的要求。民营企业需要控制生产成本、加大管理投入,才能实现“物美价廉、万无一失”的目标。

(五)追求发展空间Vs难以进入核心领域之间的矛盾。

当民企“参军”后的收益趋于稳定时,必然会产生提高军品市场占有率或向附加值更高的产业链上游扩张的意愿。但是,当前军工产品中的武器装备等系统总体设计工作仍由大型国有军工企业承担,“参军”的民企绝大部分都是从事外围配套生产。大型军工企业处于统筹型号任务的总体负责地位,在配套任务的分配上,难免会向内部下属单位倾斜,造成民营企业参与军工生产的范围更加有限。从而导致民企追求扩张的雄心将不得不在“玻璃门”面前放缓脚步。

三、民营军工行业投资注意点

做好军工产业投资,需要注意如下三点:

(一)透彻理解国防军工建设需求

深度理解的基础,源于长时间浸泡和经验总结。道听途说、阅读研究报告、简单走访、十个八个的尽职调查、或者东拉西凑专家渠道很难在一两年内解决产业认知瓶颈。军工产业具有较为特殊的保密性、严肃性的特点,只有长期跟踪、深度浸泡和总结,方可系统做好军工产业投资的分析、判断和决策。

(二)强化技术与市场双线评估优势

由于产业高资本回报、强市场需求,很多企业涌入国防军工领域,历史证明,虽前赴后继,但绝大部分企业最终会折戟而归。原因有三,其一,源于对于国防军工产业需求的盲目认识。我们很多企业往往有这样的认识,认为“我有研究所孵化了某种技术,可以用于军工领域”,“我有一项防弹衣领先技术,可以替代目前军工某应用”,“我有好产品,一定有军方来买”,具有这些想法和思路的企业往往具有很强的产品和技术优势,但其折戟的概率往往也很大。任何市场经济,都离不开供需匹配的基本原则。不是你有什么,而是市场需要什么,军工产业尤其如此,不是你可以做什么,而是国家需要什么。过于强调技术,而忽略了市场的适配性。这是为什么诸多大型研究院、高校、智囊机构,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资金,储备了大量技术、产品、工程,但产业化甚微的原因之一。换句话说,国防军工不是一个大箩筐,单凭技术即希望去孵化市场的逻辑行不通。同时,我们也经常看到有部分基金以军民融合为名,为并购而并购的拼凑投资,违背市场逻辑的投资,最终免不了秋后补交学费。原因之二,“我有军方关系”,“我是大所出身”,甚至自居“我是大型科研单位”,有关系即可突破市场的片面认识,害了又一批拟进入军工领域的企业或者项目。我国有数百家军工科研院所,上千家国有单位。可谓人人有渠道、个个有关系。关系,在庄重、严肃的国防军工建设使命面前,可以锦上添花,但绝不是唯关系至上。原因之三,耐不住长跑。很多人认为军工属于冤大头,不差钱,大手笔。没错,军工产业确实是不差钱,也是大手笔,但军工需求绝非冤大头,一项好的技术和产品,需要经过长时间的产品研制、市场验证、客户需求明确、准入资质批准、软硬件配套验收环境衔接,方可最终获得批量化采购,可谓是一 项时间、资金、技术、耐心相结合的系统性工程。

能够对于军工产业技术和市场,进行充分的双线评估,是衡量一家军工产业投资机构的核心指标之一。

(三)正确的投资时点。

掌握时点的能力,一方面来自投资机构对于产业、市场需求、企业质地的深刻认知,一方面来自投资机构对于拟投资企业的深度增值服务能力,包括产业服务、资本服务和管理服务。一般地,一家通过技术孵化进入军工产业的企业,从技术沟通到最终呈现批量采购,一般需要6-8年时间。而比较好的军工投资项

目,大多数都已经实现列装和批量生产或即将列装,这也意味着在投资当年或次年就能实现较好的盈利。一些同行机构发起了5-7年期的军工产业孵化基金,希望联合国家级产学研院所,通过技术和产品孵化,推向军工市场,进而通过资本市场变现。这样的企业通常最终只能并购给上市公司炒一把概念,因为基金到期时,这些现在还处于技术孵化计算和产品孵化阶段的项目还没有走完批产流程。而且这些技术日后的时间进度及商业化前景都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大家相当于在做早期投资。更让人着急的是,这些同行,常常把储备项目中几个产品的竞争格局都搞错了。

一句话,既要短期有极大可能性实现业绩和高增长,为出资人创造高额收益,又要在技术上与各大科研院所合作,做好长期布局。既要有耀眼的技术,又要拥有敏感的产业及商业嗅觉作为基础和前提。

第四篇:行业研究报告

篇一:行业分析报告怎么写 定义

什么是行业报告?

行业报告内容是商业信息、是竞争情报,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一般都是通过国家政府机构及专业市调组织的一些最新统计数据及调研数据,根据合作机构专业的研究模型和特定的分析方法,经过行业资深人士的分析和研究,做出的对当前行业、市场的研究分析和预测。行业报告有何价值?

1、如果您现在在这个行业里经营和管理企业,平时工作的忙碌使你没有时间来对整个行业脉络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一份行业报告会让您对整个市场的脉络更为清晰,从而成为您做重大市场决策的有力依据。

2、如果您希望进入这个行业投资,阅读一份高质量的行业报告是您系统快速了解一个行业最快最好的方法,使得您的投资决策更为科学,避免投资失误造成的巨大损失。行业报告主要内容?

标准行业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七个部分,分别是行业简介、行业现状、市场特征、企业特征、发展环境、竞争格局、发展趋势。(不同的报告侧重点有所不同,这需要看具体的报告目录。)行业报告适用对象

报告广泛适用于政府的产业规划、金融保险机构、投资机构、咨询公司、行业协会、公司、企业信息中心和战略规划部门和个人研究等客户。行业报告数据来源:

一份行业报告一般的数据渠道主要包括:国家统计局、国家海关总署、商务部、各行业协会、研究机构、市场一线采集.用途

行业分析报告是项目实施主体为了实施某项经济活动需要委托专业研究机构编撰的重要文件,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作用:

1.用于向投资主管部门备案、行政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规定,我国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核准和备案两种批复方式,其中核准项目向政府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备案项目一般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对某些项目仍旧保留行政审批权,投资主体仍需向审批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用于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以及其他境内外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接受项目建设贷款 时,会对贷款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平谷,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在确认项目具有偿还贷款能力、不承担过大的风险情况下,才会同意贷款。项目投资方需要出具 详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在确认项目具有偿还贷款能力、不承担过大的风险情况下,才会同意贷款。

3.用于企业融资、对外招商合作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类研究报告通常要求市场分析准确、投资方案合理、并提供竞争分析、营销计划、管理方案、技术研发等实际运作方案。

4.用于申请进口设备免税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主要用于进口设备免税用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办理中外合资企业、内资企业项目确认书的项目需要提供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用于境外投资项目核准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对国外矿产资源和其他产业投资时,需要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报给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或省发改委,需要申请中国进出口银行境外投资重点项目信贷支持时,也需要可行性研究报告。

6.用于环境评价、审批工业用地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当前对项目的节能和环保要求逐渐提高,项目实施需要进行环境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作为环保部门审查项目对环境影响的依据,同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也作为向项目建设所在地政府和规划部门申请工业用地、施工许可证的依据。

编制要点 环境分析

行业环境是对企业影响最直接、作用最大的外部环境。结构分析

行业结构分析主要涉及到行业的资本结构、市场结构等内容。一般来说,主要是行业进入障碍和行业内竞争程度的分析。市场分析

主要内容涉及行业市场需求的性质、要求及其发展变化,行业的市场容量,行业的分销通路模式、销售方式等。组织分析

主要研究行业对企业生存状况的要求及现实反映,主要内容有:企业内的关联性,行业内专业化、一体化程度,规模经济水平,组织变化状况等。成长性分析

是指分析行业所处的成长阶段和发展方向。当然,这些内容还只是常规分析中的一部分,而在这些分析中,还有不少一般内容和特定内容。例如,在行业分析中,一般应动态地进行行业生命周期的分析,尤其是结合行业周期的变化来看公司市场销售趋势与价值的变动。

模板

第一章xxx行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xxx行业概况

一、xxx行业产品链及产业链构成

二、xxx行业发展历程及当前发展阶段

三、2011年xxx行业发展现状

四、xxx行业技术发展水平

五、行业经营模式

第二节xxx行业竞争格局

第三节xxx行业相关政策与监管机制

一、产业政策及行业规范

二、行业监管体制

第四节xxx行业利润水平变化

一、xxx行业利润变化统计

二、引起xxx行业利润变化的原因 第五节影响xxx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章xxx行业产品市场分析

第一节2008—2011年xxx行业细分产品产量统计 第二节2008—2011年xxx行业细分产品市场容量统计 第三节2008—2011年我国xxx行业产品结构变化 第四节2008—2011年我国xxx行业产品价格变化 第五节2012-2016年xxx行业产品产量预测 第六节2012-2016年xxx行业产品市场容量预测 第七节xxx行业产品市场客户群消费调查

一、客户群分类分析

二、品牌排名

三、客户关注点调查

第三章2008-2016年xxx行业供需情况及预测

第一节2008-2011年xxx行业生产能力分析

第二节2008-2011年xxx行业产量及其增长速度分析 第三节2011年xxx行业地区结构分析

第四节2008-2011年xxx行业需求情况分析

一、2008-2011年xxx行业需求总量

二、2011年xxx行业需求结构变化 第五节2012-2016年xxx行业供需预测

一、xxx行业供给总量预测

二、xxx行业生产能力预测

三、xxx行业需求总量预测

第四节产品下游各需求领域需求特点 第五节中国xxx供需状况预测

第六节国内市场生产与消费格局预测 第四章xxx行业上下游产业研究发展

第一节xxx行业上游行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概况

二、2011年行业运行情况

三、发展趋势

四、政策环境

五、对xxx行业的影响

第二节xxx行业下游行业发展概况

一、发展概况

二、2011年行业运行情况

三、发展趋势

四、政策环境

五、对xxx行业的影响

第五章xxx行业商业模式研究

第一节xxx行业营销模式

一、典型模式

二、标杆企业分析

第二节xxx行业研发模式

一、典型模式

二、标杆企业分析

第三节xxx行业盈利模式

一、典型模式

二、标杆企业分析

第四节xxx行业生产模式

一、典型模式

二、标杆企业分析

第五节xxx企业发展模式

一、典型模式

二、标杆企业分析

第六章xxx行业国内企业专项调查

第一节xxx行业典型企业一

一、企业介绍

二、2008—2011年经营统计数据(产量、收入、利润等)

三、企业投资动态

第二节xxx行业典型企业一

一、企业介绍

二、2008—2011年经营统计数据

三、企业投资动态篇二:行业分析报告写作及格式的规定 行业分析报告写作及格式的规定

一、行业分析报告撰写的目的

通过行业调查研究分析可以了解行业过去、掌握行业现在、把握行业未来。对行业运行数据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定量分析,对相关国家、相关地区、相关产业进行比较研究,进而定性地评估行业现状、预测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出前瞻性的观点和相关建议,作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进行市场研究、行业分析、战略决策的参考。编写行业分析报告,是高级职业经理的重要技能之一。

通过行业调研和分析,写出行业分析报告,是mba学生培养的必备环节。行业调研和分析是mba学生实践性、整合性课程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和评估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行业分析报告写作方法指引

行业:是指从事国民经济中同性质的生产或其他经济社会活动的经营单位和个体等构成的组织结构体系,如林业、汽车业、证券业、银行业、房地产业等。

行业分析的任务:理解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判断各种因素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力度,预测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行业投资价值,揭示行业投资风险,为企业、政府部门、投资者和其他机构提供决策依据。行业分析的方法:行业分析依托大量的数据库资源、以及行业一手市场调研数据和丰富的二手资料,以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为主要研究内容,经过专业的研究分析和论证,形成足以支持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决策依据。行业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历史资料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抽样调查、实地调研、深度访谈)、归纳与演绎法、比较研究法、数理统计法等。

行业分析报告:指对各行业概况、行业市场供求、行业竞争状况、行业热点问题(政策热点、市场热点、技术动态)、未来发展趋势等进行分析的报告,是企业战略决策和投资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行业分析报告写作基本流程:一般包括组成调研小组、选题、策划调研提纲、搜集资料数据、进行行业调研和重点企业调研、汇总形成三、行业分析报告写作要求

1、行业分析报告的基本要求

mba学生要有独立策划、撰写行业分析报告的专业能力,写作行业分析报告锻炼学生的宏观决策潜力和行业把握能力,培养研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管理实践能力,要求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内容全面、结构严谨、数据详实、判断客观、评估公正,形成完整的行业分析报告,成果具有一定的行业决策参考价值。

2、行业分析报告选题学员自由选题。

3、行业分析报告人员组织

学生自行分组,每组人数5-6人。小组自行选出组长、选出选题。按小组进行调研和编写,写出符合要求的行业分析报告。

4、行业分析报告写作时间及提交要求

提交时间:组长负责在下学期开学后一周内提交给任课教师。介质要求:电子版和纸面版各一份。

提交行业分析报告时提交打印纸面报告一份。要求按照封面、小组成员表、评阅表、摘要、正文、附录的顺序在a4规格纸面打印,每页印刷版面尺寸行长为155--160mm,页长(含篇眉、注脚和页码)为240mm,简单装订。

所交的行业分析报告纸质版和电子版,两者内容必须完全一致。

5、行业分析报告文字数量

文字数量一般为1万字至2万字。

6、行业分析报告评阅

评阅成绩分为优(90分以上)、良(80-90分)、中(70-80分)、合格(60-70分)、不合格(60分以下),评为优、良、中、合格为通过,计1.5学分。

四、行业分析报告基本格式要求

行业分析报告一般应由以下部分组成,依次为:行业分析报告题目和封面、摘要、正文、附录等。

⒈ 行业分析报告题目和封面

行业分析报告题目应是整个行业分析报告总体内容的体现,应能概括整篇行业分析报告的主题内容,要引人注目,力求简短,一般应严格控制在25个字以内。

mba学生须按照附件“行业分析报告封面模板”统一规范行业分析报告封面。⒉摘要

摘要是对行业分析报告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是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摘要须在对行业分析报告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用简单、明确、易懂、精辟的语言对全文内容加以概括,提取全文的主要信息,体现行业分析报告的研究目的和范围、主要方法和过程、主要内容和成果、研究结论和独到的见解。

摘要标题用黑体小三号字。摘要内容500-1000字,字体为宋体小四号。3.正文

正文是行业分析报告的主体、核心部分。正文结构一般由行业概况、行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行业特征分析、行业市场竞争结构分析、行业评价五部分组成,要求行业评价客观、公正,论据充实可靠,结构严谨,条理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精炼,图表清晰整齐。行业评价是整篇行业分析报告的总结,应该鲜明、精炼、完整、准确、客观、公正。一级标题(章)黑体小三号 二级标题(节)黑体四号 三级标题黑体小四号 正文及附录宋体小四号

行间距一律取“固定行间距 22pt”。

行业分析报告的作者应当树立良好的学风和职业道德,引用的文献、资料、数据及其他人的观点必须注明出处。

注释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

[编号]作者、书名、出版社、出版日期、版次、页码。注释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

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称、期刊号、页码。正文部分字体为宋体小四号。4.附录 附录是正文主体的补充,对不便编入正文的材料可列入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于冗长的公式推导、复杂的数据图表、图表目录、行业分析报告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此项并非必要项。

字体为宋体小四号篇三:各行业分析报告范本

天然气运营行业分析报告 002建筑装饰行业分析报告 074教育行业分析报告 095餐饮行业分析报告 101 1 中国天然气运营行业分析 第一章 城市燃气行业基本情况 第一节 城市燃气行业的定义及分类

(一)天然气供给进入快速发展期 人工煤气、lpg、天然气三种气源并存仍然是中国城市燃气的主要特点。“十一五”期间随着“西气东输、海气登陆、海外进口、陆气补充”的天然气多元化供应格局的形成,燃气结构开始发生重大改变,天然气在城市燃气行业中的所占比例逐步增大。2011 年,我国天然气产量突破 1000 亿立方米,达到 1025.3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约 6.90。

(二)液化石油气(lpg)供给量不断增长 过去几十年里,我国城市燃气行业中,液化石油气保持平稳发展,用气人口持续增加。虽然说由于近年来天然气的大量使用,使得液化石油气的供气总量增长停滞,但很多农村地区开始使用液化石油气,而农村居民人均用气量相对较少,所以液化石油气使用人口仍然占比很高,这刺激了液化石油气的产量不断增长。2011 年,全国液化石油气的产量达 2180.9 万吨,同比增长 6.31,增速虽比 2010年有所放缓,但总体产量呈不断增长态势。2

(三)人工煤气供应集中在中小城市近年来,环境保护和能源结构调整取得进展,部分城市人工制 气企业通过调整生产方式,开始利用天然气、炼厂干气掺混或改制工 艺来生产人工煤气,不仅提高了质量,改善了环境,也为天然气供应 初期的供需平衡发挥重要作用。由于人工煤气的生产、输配设施的投 入强度大,维护成本高,需要较大规模的市场支撑,因此,人工煤气 供应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以及依托当地有制气条件的冶金、化工企业的 中小城市。

(四)新能源燃气具有竞争力 二甲醚(dme)与 lpg 掺混燃烧,不仅可以改善现有燃烧装置的 燃烧性能,而且可带出 lpg 罐内残液一起燃烧,提高 lpg 利用率。鉴 于 dme 替换 lpg 存在可观的利润空间,国内部分城市和中小城镇已开 始在 lpg 中掺烧 dme。城市燃气行业是国家重要的能源生产和供应行业,也是与人民 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行业。城市燃气行业主要从事利用煤炭、油、燃 气等能源生产燃气,或外购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燃气,并进行输配,向用户销售燃气的活动,以及对煤气、液化石油气、天然气输配及使 用过程中的维修和管理活动。详见下表。表1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子行业分类行业及代 子行业及代码 行业描述 码 3 指利用煤炭、油、燃气等能源生产燃气,或外购 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等燃气,并进行输配,向用45 燃气生 4500 燃气生产 户销售燃气的活动,以及对煤气、液化石油气、产和供应 和供应业 天然气输配及使用过程中的维修和管理活动。但 业 不包括专门从事罐装液化石油气零售业务的活 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第二节 2011 年城市燃气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能源是城市社会经济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城市燃气是城市能 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城市燃气、使用天然气替代燃煤、改变城市 能源结构成是治理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城市燃气作为城市 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活质量、城市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而且已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的基 础产业,并已成为我国目前重点扶植和对外放开的产业。城市燃气是 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是最主要的城市社会公共工程,是社会服务业 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满足城市居民基本生活质量要求的重要保障。城市燃气关系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关系到国家安全,社会 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城市燃气行业的发展为中 国工业提供了稳定的动力供应。城市燃气的利用对改善能源结构、保 护大气环境、缓解石油供应紧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而实现国民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2007 年至 2011 年,我国城市燃气行业总体保持着不断增长趋 势,除 2009 年外,其余几年的增速均超过了 30,远高于同期 gdp 增长率。2011 年城市燃气行业工业总产值增长率达到了 2767.24 亿 4 元,同比增速为 31.17。2007 年到 2011 年间,城市燃气行业总产值 占 gdp 的比重呈小幅上升趋势,2011 年占比达到了 0.59,为五年来 最高,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有所提升。第三节 城市燃气行业技术分析

一、行业主要技术术语及简要解释表2 城市燃气行业主要技术术语、简写及解释技术术 简要解释 语 指燃气生产厂制气、净化、输送等环节的综合生产能力,不包括备用燃气综 设备能力,一般按设计能力计算,如果实际生产能力大于设计能力时,合生产 应按实际测定的生产能力计算时应以制气、净化、输送三个环节中最能力 薄弱的环节为主 指从气源厂压缩机的出口或门站出口至各类用户引入管之间的全部燃气供 已经通气投入使用的管道长度。不包括煤气生产厂、输配站、液化气气管道 储存站、灌瓶站、储配站、气化站、混气站、供应站等厂(站)内的长度 管道。按不同的材质、压力级别、管径分别统计燃气供 指燃气企业(单位)向用户供应的燃气数量。包括销售量和损失量。应总量 指使用燃气的家庭用户的总人口数。如不能直接掌握本企业(单位)用气人 供气范围的用气人口数,以本地城市居民平均每户人口数乘以燃气家口数 庭用户数求得压气站 指在输气管道沿线上,用压缩机对管输天然气增压而设置的站输气首 输气管道的起点站 站输气末 输气管道的终点站 站分输站 在管道沿线设置的向用户分输的场站天然气出厂价 上游天然气生产商将采集的天然气经净化处理后向下游销售的价格 格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 5

二、行业生产技术

(一)石油天然气生产和供应流程 数据来源:世经未来 图1 管道燃气生产和供应流程图

(二)煤制天然气技术路线分析 煤制天然气的工艺流程前端与煤制甲醇及煤制合成氨的流程基本相同,都是在煤制气后经净化处理。不同之处是,后两者是净化气用于甲醇或氨合成,要求甲烷越低越好,而煤制天然气是净化气经过甲烷化处理,生产热值大于 33.36mj/m3的代用天然气(sng),甲烷越高越好,1t煤大约可以转化为 400m3合成天然气。传统的煤制天然气工艺路线为碎煤加压气化生产合成气,经过粗煤气变换冷却、低温甲醇洗净化、吸收制冷、甲烷化、干燥得产品。生产副线包括酚、氨、硫的回收及废水残液等处理。这一传统工艺技术成熟,计算的热效率 6(原料褐煤的热值转化为天然气热值)为 61.9。煤制天然气工艺流程简单,技术成熟可靠、消耗低、投资省。甲烷合成可以在煤气化压力下合成,与生产甲醇、二甲醚相比,省去了多个环节,与煤制合成油相比省去的装置更多。煤制天然气与煤制其他能源产品相比,竞争优势十分明显。煤制天然气转化率和选择性高,co 2 和h 2 的转化率接近100。单位热值投资成本和水耗低,废热利用率高,总热效率最高。此外,煤制天然气更环保,废水不含有害物,易于利用,不需处理就可做锅炉给水或循环水补充水,而煤制甲醇和煤制油需对废水做深度处理。第四节 城市燃气生产供给分析

一、石油天然气资源及产量分析 产量:增速略有放缓近年来,随着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等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我国天然气产量呈现快速上升的势头。随着天

第五篇:新三板研发费用资本化操作实务

新三板研发费用资本化操作实务

一、新三板企业存在研发费用资本化情况的核查要求

1、请公司对照会计准则详细披露研究阶段、开发阶段的划分情况,包括:公司研究开发的具体过程和步骤;研究阶段、开发阶段的划分方法、文件资料或证明单据;开发阶段支出资本化的具体时点和条件;开发阶段支出确认无形资产的具体时点和条件;各具体研发项目各步骤的开始和完成时间。

2、请公司测算并披露开发支出资本化对报告期公司损益的影响,并作重大事项提示。

3、请主办券商、会计师说明公司在研发支出资本化方面是否制定了相关的内控制度并有效执行,能否保证研发支出计量和确认的准确性、一致性。

4、请主办券商、会计师对公司研发支出资本化的处理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发表意见。

二、新三板/IPO主要财务问题:开发支出资本化、研发费用、期间费用、政府补助

1、开发支出资本化

新三板项目以中小企业为主,部分特定行业如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等,在特定阶段内收入尚未体现、研发投入较大,财务数据较为尴尬,对股改产生较大影响,执行研发支出资本化可以实现增加资产、减少费用并增加净利润和净资产的双重目的。

2006年 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允许开发支出资本化被视为新准则给上市公司发放的福利,是会计政策趋于激进的标志之一,恰当的资本化更能够反映公司的资产状况和盈利情 况。但监管层对此仍持谨慎的态度,“研发支出资本化”连同“虚假合同”、“提前确认收入”、“关联方非关联化”等被视为常见的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并构成IPO审核的实质性障碍。

IPO实 务中极少出现成功案例,目前新三板已挂牌公司中也尚未发现。证监会对此采用了最谨慎的估算方法,即如果将资本化的金额全部作费用化处理,是否对公司业绩产 生重大影响,是否对净资产折股产生实质性影响,相关财务指标是否仍然满足上市条件。已经上市的公司则有不少资本化的案例,体现了监管层的态度,即上市前谨 慎处理、接近杜绝,上市后允许充分利用准则、合理反映资产状况和盈利情况。

这种区别对待主要系无论准则中关于研发阶段和开发阶段的划分,还是开发阶段可资本化的五个条件,均为对公司内部控制提出的要求,公司仅通过内部取证即可完成相关材料和证据的收集,客观性和说服力往往不足。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的原则: 开 发支出资本化的核心条件之一是“创新”,为形成一项新产品或新技术而发生的支出。首先将研究开发活动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 化,计入当期损益;其次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条件的才能资本化,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如果确实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将其 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

(一)将研究开发活动划分为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1、研究阶段

研 究是指为获取新的技术和知识等进行的有计划的调查。研究活动的例子包括:意于获取知识而进行的活动;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的应用研究、评价和最终选择;材 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替代品的研究;以及新的或经改进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的可能替代品的配制、设计、评价和最终选择。

研究阶段的特点:

(1)计划性:研发项目已经董事会或者相关管理层的批准,并着手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市场调查等。

(2)探索性:为进一步的开发活动进行资料及相关方面的准备,这一阶段不会形成阶段性成果,通过开发后是否会形成无形资产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开发阶段

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应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 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开发活动的例子包括:生产前或使用前的原型和模型的设计、建造和测试;含新技术的工具、夹具、模具和冲 模的设计;不具有商业性生产经济规模的试生产设施的设计、建造和运营;新的或改造的材料、设备、产品、工序、系统或服务所选定的替代品的设计、建造和测试 等。

开发阶段的特点:(1)具有针对性。

(2)形成成果的可能性较大。(二)开发支出资本化的范围

内 部开发活动形成的无形资产,其成本由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创造、生产并使该资产能够以管理层预定的方式运作的所有必要支出组成。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的成本 包括开发该无形资产时耗费的材料、劳务成本、注册费、在开发该无形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专利权和特许权的摊销、资本化的利息支出,以及为使该无形资产达到 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其他费用。

在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可直接归属于无形资产开发活动的其他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间接费用、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可辨认的无效和初始运作损失、为运行该无形资产发生的培训支出等不构成无形资产的开发成本。

(三)开发阶段支出资本化的条件

1、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

2、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

3、无形资产产生未来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时,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4、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

5、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计量。同研发支出的核算,后文详细展开。

准 则中的上述表述是对企业的开发活动和财务核算提出的要求,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就应该按要求设定规则并有效执行,构成“事先”的判断和条件;而大部分新三板项 目是站在“事后”的角度,研究开发活动及其成果、相关支出均为既定事实,需后补会计处理甚至通过审计调整实现。从会计师的角度,至少应获取以下资料:

1、研究开发项目申报立项文件,至少包括公司董事会或管理层关于研究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资本化条件1、2、3、4)

2、各研发项目的预算、计划进度表,据以定义和划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资本化条件4)

3、账簿记录的研究开发费用除按成本项目、研发项目分别归集核算外,还要能够分别归集和确认研究阶段、开发阶段;(资本化条件5)

4、研究开发项目与最终研究开发成果的对应关系,除一一对应之外,一对多或多对多的情况下,需要予以区分或确定开发阶段的支出在不同研究开发成果之间分配的标准;(资本化条件中5)

5、除取得的相关证书外,能够证明该等专利或软件著作权确实展现了技术或产品上的创新之处。

6、能够证明该等专利或软件著作权确为本公司研究开发的知识成果,并且能够实际为公司业务经营做出贡献且带来收入的相关资料。

总之,在上市或挂牌之前,应谨慎实施这一处理,依赖研发支出资本化以满足股改甚至上市条件的方案并不可取。

2、研究开发费用

研究开发费用一直以来也是资本市场热议的话题,焦点问题集中于以下两点:

1、研究开发费用对成本、毛利率的影响;

2、研究开发费用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

对上述两方面均产生影响,主要系研究开发费用具备会计和税务双重属性。鉴于会计准则的系统性描述不多,而在科技、税务方面则受到严格的监管,先讨论后者。

(一)税务属性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经四部门联合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可申请减按15%的税率计缴企业所得税;根据《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的规定,财务核算健全并能准确归集研究开发费用的企业都可以享受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优惠政策。注意后者并非高新技术企业独享的优惠政策。

与研究开发费用相关的法规主要包括: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国科发火[2008]172号),对高新技术企业和研究开费用的基本概念、高新技术企业的申请条件和程序等做出明确规定;

2、《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国科发火[2008]362号),进一步明确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和复审的工作细则,对研究开费用的核算做了系统且详细的说明;

3、《浙江省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复审)工作审核要点》,对浙江省内的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作了进一步规定;

4、《企业研究开发费用税前扣除管理办法(试行)》(国税发[2008]116号),明确了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的细则。

上述文件中关于研究开发费用的主要要点总结如下:

1、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中研究开发费用限额:收入小于5000万元,比例不低于6%;收入大于5000万元小于2亿元,不低于4%;收入大于2亿元,不低于3%;境内研究开发费用不低于总额的60%;(国科发火[2008]172号)

2、按样表设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用研究开发费用辅助核算账目,并按此在财务系统中设置两个维度的明细科目,按规定的内容进行核算;(国科发火[2008]362号)

3、研究开发费用中,工资薪金支出是指企业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总和,不包括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工会经费以及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浙江省高新复审规定)

4、八大类研究开发费用能够加计扣除,其他费用不得加计扣除;(国税发[2008]116号)

(二)会计属性

前 已述及无形资产准则关于研究开发支出会计处理的规定,研究阶段的支出、开发阶段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以及无法划分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全部支出,应作费用化 处理,计入管理费用。此外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讲解、解释再无其他系统表述,仅适用于与应用指南中关于管理费用核算的具体要求以及配比性、权责发生 制等基本核算原则。根据上述无形资产准则的表述,研究开发费用一定是发生在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即理论上已经进入成熟应用或批量生产阶段的相关支出,不得作 为研究开发费用。

会计实务中,鉴于一方面企业会计准则无系统规定而税务方面则有操作性极强的细则,另一方面税务机关持续发挥着强大的监管和干预作用而会计系统存在监管空白,企业日常财务核算中均按税务相关文件规定执行。虽然会计和税法存在详尽程度的差异,但二者并不冲突,且国科发火[2008]172号和362号文件本身就是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科技部共同发布的,企业按上述法规规定执行会计核算没有问题。而在巨大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诱导下,部分企业仅为满足税务条件而扭曲了会计核算基本原则,才是最大的问题所在。国科发火[2008]172号文件明确了多项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条件,实务中的最大障碍在于学历结构和研究开发费用比例,前者是社会性问题,本文不讨论。

众 所周知,研发投入不足是我国当前经济大环境下的基本国情之一,政府制定上述法规并配套税收优惠政策的本意在于刺激和鼓励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增加研发投入,在很多新兴行业或领域也的确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但对于大多数传统行业企业并不适用。当然,随着科技的进度,很多传统业也迎来巨大的技术革新,这个过程 伴随着大量新技术、新产品的诞生及相应的研发投入,而这正是上述文件所鼓励的领域和预期的效果。

为 了满足研究开发费用占收入比例的硬性条件,大多数企业不得不将属于营业成本或其他期间费用的支出转而作为研究开发费用。由于高新技术企业要求的指标是费用 化的研究开发支出,因此这样的处理并不涉及资本化,只在营业成本和管理费用之间调整,即对营业利润及净利润无影响,但影响毛利率、费用率等关键指标。撇开 符合法规要求的方式,此处主要讨论反面案例,以生产批量产品的制造业企业为例,将事实上批量产出并产生收入、构成产品销售成本的支出,人为的转作研究开发 费用。其核算的主要步骤和方法大致如下:

1、研发立项。研究开发项目立项并申报是申请高新技术企业的必要条件之一,立项相关各种资料也是申请材料的必要组成部分。

2、立项的同时编制研究开发费用预算。研发预算本身连同立项一并进行并且也需要报备,预算是后续完成研究开发费用核算的重要步骤。在报备至主管机构的预算总额 及大类明细的基础上,结合立项的研发领域与公司产品的对应关系,编制详尽至产品和材料末级明细的研究开发费用预算清单。

3、人为干预生产和研发领料或直接修改原材料领料数据。该等操作的最大难度和风险在于产品生产一般都有物流痕迹,生产车间用于批量生产的材料领用都有对应的原 始领料单。对于使用物流系统的企业,直接在系统中事后修改会留下痕迹或无法修改,必须在事前即日常领用时加以干预,使得车间的原始领料单与最终的原材料发 出汇总表一致;对于不使用物流系统的企业,仅手工编制收发存报表用于成本核算的,这一操作要简单的多,可事后修改并补充和替换原始领料单。

4、按预算总额及明细调整生产成本中料工费的归集。各月执行成本核算的第一大步骤就是成本归集,对于制造业企业主要是材料成本。无论后续采用何种成本分配方法,归集的材料成本总额及明细均在该步骤根据预算进行调整。工费的操作也类似。

5、按调整后的生产成本继续成本核算,调整出的料工费金额按研发项目归集至研究开发费用。注意关注月度分布的合理性。

6、由于未修改产成品入库明细及数量,不影响收入确认及与之配比的成本结转,而同时又实现了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

整 个过程最核心的步骤之一是原材料领料的干预或修改,必须建立在对公司业务及产品全面且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经过分析不难得知,这样的修改除影响生产成本总额 及结构并最终影响营业成本和毛利率外,还将影响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及结构,如果调整的不够均衡,在执行明细类别或单个产品的单位成本及结构分析时必定出现异 常,按明细类别或单个存货执行跌价测试时则可能产生金额较大的存货跌价准备。

因此该等操作的另一个核心就是预算的编制,预算编制的越详细、涉及的产品越多、在不同的产品间分布的越均匀,对单位成本的影响就越小,企业规模越大,影响也就越小。

上 述赤裸的表述显然是一个违规操作的过程,却也过度放大了企业适度包装行为的严重性,而忽视了企业为在产品和服务上推陈出新的投入。企业在加大创新力度、增 加研发投入的大前提下,按国家相关法规规定执行报备、核算等程序,但仍可能存在研究开发费用不足的可能,遂按上述方法做一定的调整,在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和 企业微观发展现状之间做出权衡和妥协,也不失为一种应对严格政策的过渡性良方。

对于企业日常研究开发、物流管理、财务核算以及中介机构核查而言,对于研究开发费用应关注以下要点:

1、重视法律形式的完整性和合规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用首先是法律概念,合法合规是第一大前提,相关文件中提及的程序、条件、核算要求等必须遵章执行。立项、预算、可行性研究报告、研发成果证明等关键文件或资料缺一不可。

2、保证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匹配、总额和明细一致、汇总表与原始单据相符。研究开发费用的总额及明细必须有可追溯的来源,既要证明研究开发费用与研发部门、研发 人员、研发活动相关,又必须保证汇总表和原始单据经得起核查。会计凭证中可以以各类汇总表作为附件,如原材料研发领用汇总表、工资汇总表、折旧摊销分配汇 总表、费用报销汇总表等,但必须有相应的原始单据作为支撑,且该等原始单据务必体现研发痕迹。中介机构的核查不能停留在汇总表层面,要追溯至原始单据及其 来源,如物流系统。

3、分析重要财务指标的合理性,关注横向比较,保持逻辑合理。既要保证过程合法合规,更要保证结果合理,不能仅为保持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尽可能多的享受加计扣 除而过度的做大研究开发费用,造成重要财务数据的扭曲。如前所述,不做资本化不会涉及对资产总额及净资产的影响,但会对报表层次的营业成本、期间费用及毛 利率、费用率等指标,以及对明细的单位成本及结构、存货余额等产生影响,应定期执行合理性分析,关注与同业公司的横向比较,保持逻辑合理。

会计师执行高新技术企业的审计时,各期均应对其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进行复核,研究开发费用应作为重大风险点,并将控制测试、分析性复核和细节测试作为重要的审计程序。、期间费用披露

《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5号——财务报告的一般规定(2010年修订)》(证监会公告[2010]1号)未对期间费用的披露予以明确,附件格式中也未予列示。大部分内资所出具的非上市公司普通年报报告一般不对期间费用的明细进行披露,而IPO和新三板的申报报告及上市公司年报按惯例都会披露。在所有的报表项目中,期间费用的列示和分析很可能是除了营业收入成本之外最复杂的一个,却是企业日常会计核算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最容易忽略的。一方面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明细结构较为复杂,另一方面各明细出现大幅波动的可能性较大,或因核算或统计原因,或确实存在业务基础的变化。

为 了准确反映公司的费用结构并能够结合业务情况进行合理性分析,首先要求企业在财务核算中应结合公司实际情况设置二级甚至多级明细科目,确定对原始单据的费 用类别的识别标准,日常工作中应避免混淆,尽可能减少对“其他”的使用。其次会计师审计时,应结合公司业务情况对费用总额及主要明细的增减变动情况做出详细的合理性分析,切不可流于形式。被审计单位为集团公司的,还需要做合并报表层面的分析。

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的披露,列示的明细项目一般不宜超过十个,“其他”的金额比例不宜超过总额的10%,且应有进一步明细备查。

此外,根据《无形资产准则》第二十五条规定,“企业应当披露当期确认为费用的研究开发支出总额”,因此审计报告中即使不完整披露管理费用的结构,也至少要在其他重要事项中披露管理费用中的研究开发费用总额。

4、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补助非经公司业务运营直接所得,但大多数情况下又与公司主营业务密切相关;

2、政府补助大多数情况下应作为非经常性损益,申报时直接影响关键指标;

3、政府补助金额较大的,不同的会计处理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较大;

4、政府补助的税务处理较为复杂;

5、政府补助文件需作为申报材料一并递交审核。

《企业会计准则——政府补助》对政府补助的定义、特征做了详细说明,不再赘述。政府补助的形式主要有财政拨款、财政贴息、税收返还和无偿划拨非货币性资产等,除税收返还外的税收优惠,如直接减征、免征、增加计税抵扣额、抵免部分税额,以及出口退税不属于政府补助。

会计处理的相关规定:

政府补助准则明确,政府补助分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前者大多数情况下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与以后期间收益相关或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计入递延收益后逐期摊销计入营业外收入。

实务中关于政府补助是与收益相关还是与资产相关的判断标准,首先应以相应的政府补助文件为准,其次应视公司取得补助资金的缘由和实际用途。确定与资产购置或

修缮相关的,应按相应资产的预计使用年限和开始折旧或摊销的时点,计算摊销转入各期损益。相关资产处置时,尚未分摊的递延收益一次转入当期损益。

政府补助准则还明确,“企业按照固定的定额标准取得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应收金额计量,否则应当按照实际收到的金额计量。”《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监管问题解答第8期》 明确回复,“对期末有确凿证据表明能够符合财政扶持政策规定的相关条件且预计能够收到财政扶持资金时,可以按应收金额计量。”如果确定应归属于本期、且在

资产负债表日至审计报告报出日之间已经收到的政府补助,可以计提并暂估其他应收款,且其他应收款可以单项认定不计提坏账准备。

税务处理相关规定:

1、《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二十条:“企业所得税法第七条第(三)项所称国务院规定的其他不征税收入,是指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新企业所得税法精神宣传提纲》的通知(税函[2008]159号)

第十条,不征税收入的具体确认:

实施条例将不征税收入的财政拨款,界定为各级人民政府对纳入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拨付的财政资金,但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

定的除外。这里面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作为不征税收入的财政拨款,原则上不包括各级人民政府对企业拨付的各种价格补贴、税收返还等财政性资金,这样有利于

加强财政补贴收入和减免税的规范管理,同时与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处理保持一致;二是对于一些国家重点支持的政策性补贴以及税收返还等,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

用效率,根据需要,有可能也给予不征税收入的待遇,但这种待遇应由国务院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来明确。

3、《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财政性资金、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1号)

对企业取得的由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专项用途并经国务院批准的财政性资金,准予作为不征税收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从收入总额中减除。

4、《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有关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87号)。

符合不征税收入的条件:

(1)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

(2)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

(3)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该文件于2010年底到期,后更新,《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专项用途财政性资金企业所得税处理问题的通知》(财税[2011]70号),内容基本相同。

5、《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和财税[2008]151号

不符合条件的补贴收入应作为当期收入征税;符合条件的不征税收入,同时其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费用,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用于支出所形成的资产,其计算的折旧、摊销不得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综上,财政拨款和税收返还都有被认定为不征税收入的可行性,基本条件可概括为:专文拨付、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但不征税收入虽然可以做纳税调减,但相应的费用或折旧摊销同时做纳税调增,除残值率的影响外,与不作为不征税收入在纳税总额上无明显差异,但后者将在当期产生直接所得税支出。

三、新三板案例研究费用资本化问题

(吉瑞祥430481)“商领网平台”研发支出资本化

经核实,截止2013年9月30号,商领网平台项目正在进行核心基础组件的测试,处于项目开发阶段,该项目累计资本化金额为264,756.37元,其中人员工资248,263.21元,社保费13,204.16元,公积金3,289.00元。该项目前期研究阶段的费用合计925,266.80元,已于发生时直接计入费用。

经核查,与资本化条件相关的情况如下:

1、该项目属于计算机软件开发,在市场上存在功能类似的平台,完成该项目在原理上存在实质性障碍,在技术向具有可行性;

2、公司开发该项目的意图是日常经营使用;

3、子公司深圳商领科技有限公司于201年4月成立,其未来业务很大程度上依靠“商领网平台”进行开展,该项目具有有用性;

4、公司已安排专门资金,并雇佣了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开发,开发进度符合具体计划,公司有能力完成该项目的开发并使用;

5、该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单独设置会计科目进行核算,能够可靠地计量。基于以上情况,审计师认为项目研发支出符合资本化的条件。

点评:依据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发生的研发费用费在满足一定条件下可资本化处理,条件可归纳为:技术可行性、有用性、支出可计量性。若企业在未满足以上条件的情况下,将研发费用资本化,就有可能涉及虚增资产,对企业上市挂牌等造成不利影响。

四、新三板挂牌过程中研发费资本化问题

开发支出资本化,可能是新会计准则送出的最大福利,也可能是衡量会计政策是否激进的最明显风向标。

遵循准则进行资本化处理,合理合法的提升业绩,应该是挂牌公司不能被剥夺的权利,但实务中各个层面的问题,却让准则沦为挂牌公司粉饰业绩的最便利工具。

1、是否有那么多新技术

能够资本化的开发对象,是指“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所以“创新性”是资本化对象的本质特征。而现实的环境中,创新的成本大,风险高,创新基因不够,“山寨”产品横行,估计就算乔布斯在中国,恐怕也难以创造出他的苹果。

2、是否存在操纵利润的问题

开发支出计入研发费用,可以通过加计扣除来抵减所得税,存在真实的现金流收益。如果不是出于增加利润的动机,估计大部分的挂牌公司根本不会选择进行资本化处理。在准则层面,实际上是给予了选择权。原则上,对于行业和性质相近的挂牌公司,是否选择资本化是自由的,资本化的程度也是自由的,但如果放任自由,直接结果是降低财务报表的相关性,影响对挂牌公司经营情况的判断。

3、资本化过程是否可控

准则尽管规定了资本化的多项条件,但基本属于估计和内控的范畴。从确定开发对象、研究和开发阶段的划分,开发过程中的立项、成本分摊与归集、验收等程序上,完全可以在没有任何第三方的参与并取得外部证据的前提下完成的。所以,资本化的整个过程缺乏可控性。

正是基于上述实务中的问题,开发支出资本化一进入挂牌过程,就受到监管层的高度重视,在审核过程中,实际的审核基础是假设不进行资本化处理的还原后的经营业绩。从设计跑车的同济同捷因资本化问题被否决开始,资本化已然成为挂牌的实质性障碍,发展到现阶段,在严打财务舞弊和业绩操纵的大背景下,监管层基本上不再允许挂牌公司在报告期内进行资本化处理。

可以肯定的说,不是所有的挂牌公司都不适于运用资本化准则,也不是所有的挂牌公司都通过资本化操纵利润,监管层“一刀切”的作法,实质上已经剥夺了挂牌公司的会计选择权。但是,准则的迟早应归还准则,相信监管部门拒绝资本化不会成为永久的惯例,所以如何更好的运用资本化,仍然应该是未来挂牌公司应该考虑的重要问题。

如何增加资本化的可控性,是合理运用的关键。

1、把握资本化领域的可控性

研发目的如果只是改良产品功能,升级产品版本的领域,或者基于直接的商业项目,很可能缺少真正的“创新性”,其资本化难以让人信服。但对于有些行业和项目,进行资本化处理,与其经营模式和科研情况是明显相符的,也有利于更真实的反映其经营业绩。

比如某些行业,像通用的软件公司、网络游戏公司、制药公司等,其研发的产品就是其经营的基础平台,开发过程是构建一项核心资产,形成的无形资产直接产生经济利益,如软件开发完成后直接卖拷贝,网游开发完成后直接开服卖点卡等。

比如有些项目,像国家立项的重大科技课题等,其立项需要政府批准,开发完结后需要权威机构对开发成果进行鉴定,研发项目不但要形成切实的成果,而且整个过程也处于外部监督之下。

2、加强开发费用的可控性

通过内控流程,开发费用可以轻松的计入资产提升利润。开发费用分为人工费、材料费等直接费用,还有折旧、摊销、办公费等间接费用。开发成本更强调能够直接归属于开发项目的成本,间接成本要么并不直接作用到项目上,要么存在项目之间分摊的问题,所以从保证成本的清昕可控角度,只将直接成本计入开发成本进行资本化是更加合理的选择。

当然,对于挂牌公司而言,即便在足够理由的支持下可控的进行了资本化处理,但仍然要把握在费用化前提下业绩符合上市条件的根本前提。

五、内部研究开发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新三板公司多为新兴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内部研发费用占收入的比重较高,金额一般比较大。同时,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开发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且技术更新产品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新技术、新产品很快就可能面临着被淘汰。因此,1、关注资本化条件和依据

(1)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界定时点是否合理,研究阶段支出全部费用化;(2)开发阶段的支出资本化,是否同时满足五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才能资本化,否则费用化。

(3)如果确实无法区分研究阶段的支出和开发阶段的支出,应将其所发生的研发支出全部费用化。

2、关注资本化的支出范围

(1)可直接归属于该资产成本的开发该无形资产时耗费的材料、劳务成本、注册费、在开发该无形资产过程中使用的其他专利权和特许权的摊销、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的规定资本化的利息支出,以及为使该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所发生的其他费用。

(2)在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除上述可直接归属于无形资产开发活动的其他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间接费用、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可辨认的无效和初始运作损失、为运行该无形资产发生的培训支出等不得资本化,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3)仅包括在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时点至无形资产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总和,对于同一项无形资产在开发过程中达到资本化条件之前已经费用化计入损益的支出不再进行调整。

3、两个关键时点:

(1)进入开发阶段的时点。参考意见:

实务中,结合五个条件,更注重技术上的可行性和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如果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抵偿成本,一般不予资本化。如制药行业,一般以取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件》之后界定为开发阶段;网游行业,一般以技术具有可行性确定的日期之后界定为开发阶段(如游戏设计的文件的公测)。

(2)开发完成的时点。参考意见:

实务中,一般以新技术获得证书,或无证书的,以公开发布、投入市场等作为开发阶段的结束。如制药行业,一般以获得新药证书作为开发阶段的结束(如安永华明审计的三九医药);网游企业,一般以游戏发布日期作为开发阶段的结束。如巨人网络(安永审计)、盛大网络、完美时空(普华审计)。

特殊案例--费用资本化问题考虑

1、某公司与某大学合作成立研发中心,研发中心是独立运行,具有自己的财务,该公司每年拨付一定的资金给研发中心用于研发,研发中心由该大学研发人员和该公司的研发人员共同组成。该中心具有明确的研发计划,研发项目成功后,成果形成的专利或技术的所有权归双方所有,使用权归该公司所有。研发成果的体现形式:包括专利、非专利技术等。

由于研发中心的财务由大学负责,该公司不能掌握其研发费用的投入使用情况,因此存在以下问题:研发费用资本化的金额的确定。有些项目的研发系伴随着项目的承接进行的,在承做项目的过程中可能形成了某项技术、专利或非专利技术,该技术可能在其他类似项目中发挥其作用,那么在此种情形下,如何确定其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时点、研发费用资本化金额?

该项目的研发费用是否能够资本化?目前会计实务中存在两种观点。其一是认为不能资本化,伴随项目产生专利,应计入项目成本,原因是成本无法分割、经济利益流入不确定,不同的项目因环境不同,都需进行设计研发,形成的技术不具有复制性,其二是认为,基础化研发可以资本化,个性化研发不能资本化,原因是任何项目设计都会利用基础性开发成果,个性化研发制针对具体项目,不具有可复制性,如果可以资本化,关键问题是金额如何分摊。

2、动漫企业的研发费用的核算、归集,成本结转以及减值问题。公司研发费用应在存货中归集,并随动画或电影的播放,按收入确认的进度分期(一般电影的播放为三年)结转成本,并一致认为如果该研发不能形成版权,则研发费用直接费用化,形成版权,但长期未播放应对存货提减值准备。

3、中试阶段发生的支出是否可以资本化。很多创新型企业在研发产品工业化生产前,多进行中试,有些企业甚至所有项目都要进行中试。中试是指为了使科研成果顺应市场与产业化的需求,减少转化风险,提高转化率,而进行的批量放大试生产、试营销、试使用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目的在于验证、改进、完善实验室成果或理论成果,消除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取得可靠的数据,使之与其他相关技术匹配,与生产实际相符合,与社会需要相一致,从而使新技术顺利应用到生产中,将新产品成功地推向市场。从中试的目的和结果来看,倾向于确认资本化。

六、企业研发费用核算的会计处理及实务操作难点重点

《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对企业自行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应当区分研究阶段与开发阶段两个部分分别进行核算。研究阶段的有关支出在发生时,应当予以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开发阶段,如果企业能够证明满足无形资产的定义及相关确认条件,所发生的开发支出可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的成本。

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1、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科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2、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科目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研发支出——资本化自出”科目。企业在实务操作中重点难点:

1、如何准确判断符合资本化条件时间点;

2、如何准确归集核算研发费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对如何准确归集研发费用做了更加详细的规定。在《指引》第四条第二款中规定“企业应按照下列样表设置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专用研究开发费用辅助核算账目,提供相关凭证及明细表,并按本《工作指引》要求进行核算。

2.各项费用科目的归集范围

注:A、B、C、D等代表企业所申报的不同研究开发项目(1)人员人工

从事研究开发活动人员(也称研发人员)全年工资薪金,包括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年终加薪、加班工资以及与其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支出。

(2)直接投入

企业为实施研究开发项目而购买的原材料等相关支出。如:水和燃料(包括煤气和电)使用费等;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达不到固定资产标准的模具、样品、样机及一般测试手段购置费、试制产品的检验费等;用于研究开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简单维护费;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的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等。

(3)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

包括为执行研究开发活动而购置的仪器和设备以及研究开发项目在用建筑物的折旧费用,包括研发设施改建、改装、装修和修理过程中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4)设计费用

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构思、开发和制造,进行工序、技术规范、操作特性方面的设计等发生的费用。

(5)装备调试费

主要包括工装准备过程中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如研制生产机器、模具和工具,改变生产和质量控制程序,或制定新方法及标准等)。

为大规模批量化和商业化生产所进行的常规性工装准备和工业工程发生的费用不能计入。

(6)无形资产摊销

因研究开发活动需要购入的专有技术(包括专利、非专利发明、许可证、专有技术、设计和计算方法等)所发生的费用摊销。

(7)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

是指企业委托境内其他企业、大学、研究机构、转制院所、技术专业服务机构和境外机构进行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成果为企业拥有,且与企业的主要经营业务紧密相关)。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的发生金额应按照独立交易原则确定。认定过程中,按照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发生额的80%计入研发费用总额。(8)其他费用

为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其他费用,如办公费、通讯费、专利申请维护费、高新科技研发保险费等。此项费用一般不得超过研究开发总费用的10%,另有规定的除外。

3.企业在中国境内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是指企业内部研究开发活动实际支出的全部费用与委托境内的企业、大学、转制院所、研究机构、技术专业服务机构等进行的研究开发活动所支出的费用之和,不包括委托境外机构完成的研究开发活动所发生的费用。”

高企申请评定中具体会计实务操作是在“管理费用”科目下下设“研发费用-**研发项目-人员人工、直接投入、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等明细科目”进行核算。

高企申请实务操作核算的优点各项费用清晰明了;缺点在于扩大费用化,弱化资本化,形成无形资产的计价不准确。作为一名财务人员不免存在困惑,如果我们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相关费用化、资本化要求来核算就与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认定的核算要求产生差异,导致高新技术企业申请被否定。财务人员应该如何解局?

鲁经信技字〔2012〕号355号《关于印发《山东省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管理操作指南(试用)》的通知》中做出了有关解答。第三章部分规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两个部分分别进行核算。”、“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内部的研究与开发费用在发生当期直接确认为当期损益,即全部费用化,不需对研究与开发费用加以区别和界定。”、“按规定确定研发费用归集期间。对于费用化的研发费用按月归集,于月末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对于资本化支出的研发费用,按研发项目的周期归集。”

七、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里的“专账”和“辅助账”是个什么东东?

10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11月2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就联合下发了《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文(以下简称“119号文”),与原政策相比变化较多,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范围和研发项目也明显增多。

作为企业财务人员,我更加关注到“会计核算与管理”,相比于国税发[2008]116号和财税[2013]70号文,有如下变化:

原政策要求企业享受加计扣除的优惠必须单独设置研发费用专账,否则不得享受优惠政策。

这次政策调整,只是要求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要求,按照研发项目设置辅助帐,辅助账比专用账简化得多,这样对企业的核算管理更为简化。

有人问,这个“专账”和“辅助账”是个什么东东? 因为在会计电算化逐步普及的时代,手工账簿使用越来越少,大家使用的都是财务软件中自带的各种电子账簿,有人找遍整个财务软件也没有找到“专账”和“辅助账”。虽然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新的操作办法已经出台,但是还是有人分不清这“专账”和“辅助账”以及如何设置。

一、账簿的分类

账簿按照性质和用途分类: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当然还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比如按形式、按格式等分类。

分类账又可以分为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明细分类账又可分为三栏式明细账、多栏式明细账、数量金额明细账、项目核算明细账等。

备查账有时又称备查簿、台账等,是对日记账和分类账起补充作用的,主要用于登记在日记账和分类账未能登记和反映的经济业务。

到此,大家应该明白了吧:辅助账=备查账!备查账的内容可以保罗万象,并不拘泥于会计记账凭证的内容,因此与记账凭证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

“专账”呢?此处的“专账”可以理解为专门核算研发费用的明细分类账,且必须按照规定要求进行核算。

二、研发费用的“专账”是怎么设置和核算的

在电算化的情况下,原政策情况下研发费用核算会计科目的设置应该如下图: 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均是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进行设置,三级科目则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同时结合国税发[2008]116号文、财税[2013]70号文进行设置,核算项目就使用科研项目名称或项目编号。看看这会计科目的设置,就知道有多复杂了!为什么要整这么复杂?因为国税发[2008]116号文是有要求的,还要填写报送《项目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三级明细科目的名称都是来自于这个归集表。

发生研发支出时:

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XX费用(XX项目)——资本化支出——XX费用(XX项目)贷:银行存款等

当期,将费用化支出转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研发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XX费用(XX项目)

进行所得税申报和汇算清缴时,先按项目编制研究开发项目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然后按税法规定计算研究开发费用的加计扣除金额。此步骤主要需要对会计核算的研发支出内容进行甄别,对于不属于税法规定可以加计扣除的项目,应该予以剔除。

在所得税申报申请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时,向税务机关提供下列报备资料:关于研究开发项目立项的决议文件、项目计划书、组织编制文件(责任人、岗位、职责)和专业人员名单、项目费用预算、项目相关的合同或协议、项目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项目效用情况说明书或研究成果报告、项目鉴定意见书(按税务机关要求)。“专账”核算研发费用,要求一个项目一个“专账”,费用需要按照税法规定的要求进行归集并填写《项目费用发生情况归集表》,是很复杂的。当发生的支出有多个项目受益的,还要在不同项目之间进行分摊,比如总工程师参与多个项目的研发活动,则总工程师的工资就要在多个项目之前进行分摊,否则便不符合“专账”核算的要求。

三、研发费用的“辅助账”将怎么变化

如果按照本次119号文精神,新政策下的研发费用加计将不需要“专账”,只要辅助账就行。如果使用电算化核算且已经按照原政策进行了“专账”核算的,也可以继续保留原核算方式和会计明细科目,也是满足新政策要求的。如果是原来没有进行专账核算或者新入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的行业,现在就要设置“辅助账”就行。

那么,“辅助账”怎么设置呢?

与原政策相比,我认为“研发支出”及其二级科目的“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按照会计准则仍然应该予以保留,变化的主要是三级明细科目。三级明细科目的设置可以参照119号文件规定的“允许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的具体范围所列举的费用名称来设置,这样也最大限度保持了会计核算与税法要求的一致性。

对于项目核算是否保留,已经是属于企业自己的选择了。如果不保留项目核算的,那么就建立一个分项目的备查簿——辅助账。假如我们设置了一个“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人工费用”的科目,而没有进行项目核算,那么当年所有项目发生的费用化人工费用都必然在这个科目下面,新政策下如果没有进行项目核算的话,只需要在辅助账上分项目注明就行了。

甚至,如果企业研发项目不多或费用发生频率较低的,面对可以加计扣除的“其他相关费用”不想设置太多太复杂的会计科目核算,仍然可以按一般会计核算进行。比如研发人员为研发而发生的“差旅费”不想单独设置会计科目,而仍然在“管理费用——差旅费”下面核算,此时只需要在辅助账上按项目进行单独登记一笔,也是满足新政策规定的“设置辅助账”。同样,还有很多费用,比如“五险一金”等,如果在原政策情况下,就必须按照研发项目“专账”核算,而在新政策情况下可以不用单独设置这样的会计科目了,只需要在“辅助账”上归集每个研发项目所分摊的费用就行了。

119号文新政策中去掉了“专门化”,比如研发用设备和仪器,没有再强调“专门化”,这是符合企业实情的。企业设备和仪器可能既用于研发也用于生产经营,按照新政策只需要合理分摊归集用于研发的折旧费就可以,并不需要改变原来的核算方式或折旧费计入的会计科目。

利用辅助账进行研发支出的专门登记、归集,也是一种分别核算,也是可以达到准确、合理归集各项费用支出的。所以说,新政策简化了会计核算。

因此,相对于原政策的“专账”而言,研发支出的“辅助账”就要简单一些。但是,简单并不意味着就是按规定核算。比如研发领用的原辅材料和生产领用的原辅材料必须从领料源头处就要严格分开,领料单要分开,核算更要分开,不能领料单不分、核算也不分仅仅是在辅助账上随便的登记一笔XX项目研发耗用材料XX元。所以,企业财务人员在对待研发支出加计扣除新政策时,一定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核算,审慎地对待,对于研发支出和生产经营容易混淆的支出,反而应在一开始就“专账”核算,降低后期税务核查的税务风险。因此,最好办法是“专账”与“辅助账”相结合进行核算研发支出。

下载2016新三板军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发费用343万元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新三板军工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发费用343万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航天军工行业前景看好

    专题:航天军工行业前景看好 事件1、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27日在北京举行的国防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目前正在利用一艘废旧航空母舰平台进行改造,用于科研试验和训练。......

    新三板物联网行业报告(5篇)

    新三板物联网行业报告 上月16日,在韩国釜山召开的3GPP RAN全会第72次会议上,NB-IoT(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窄带蜂窝物联网)对应的3GPP协议相关内容获批,意味着物联网有......

    2018年新零售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2018年新零售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全文)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传统零售业形态 传统零售产业链 传统零售的痛点 1)利润与成本 以传统商超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商超的经......

    电信行业研究报告

    行业研究报告 目录归属:A.信息技术及家电 行业分类 A.信息技术及家电 明细分类 通信 标题 电信市场竞争的核心是高质量服务 日期 2001-09-10 作者 国研网作者单位 外部作者......

    新能源行业研究报告

    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 要点: ● 核电:政策非常明确,投资金额巨大。核电行业即将进入高速成长期,未来十年核电的投资规模接近1 万亿,而核电投资中核电设备约占60%,核电设备制造商将受......

    如何写行业研究报告

    写行业研究报告的提纲 行业也就报告的主要任务: 解释行业本身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行业发展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行业影响的力度,预测并引导行业的未......

    氯碱行业研究报告

    [化工]★08年氯碱行业研究报告:景气周期上升 技术 打造未来第一内参免费阅读区 散户积极参与,主力主动自救 2008-2-25 14:30:00赵献兵中信建投【字体:大 中 小】 【收藏本页】......

    多晶硅行业研究报告

    多晶硅行业研究报告2008年将注定是全球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的里程碑的年份,在中国,年初的多晶硅热潮为这个新的年份拉开热情澎湃的序幕,我们愿意为大家分享我们对行业的观点: 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