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恺先生书法艺术初探(深圳李志宏)

时间:2019-05-15 04:0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恺先生书法艺术初探(深圳李志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恺先生书法艺术初探(深圳李志宏)》。

第一篇:林恺先生书法艺术初探(深圳李志宏)

林恺先生书法艺术初探

文深圳李志宏

在这个时代,书画艺术发展的最大瓶颈不是功夫和创新,而是书画家学养的缺乏,因此,很多学者提出重视文墨兼修,求意象外的趣味的文人画家。吾粤东林恺先生擅长国画,书法和格律诗,追求诗书画集于一身的文人意趣,他学书善于思考和总结,却属于作而不述的人,“以书入画,以学养驾驭书画艺术”,这是他一如既往的追求。明代解缙在《春雨杂述》中有言:“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精”,先生幼承庭训,早年得到粤东著名书法家丁逸史先生的指导,初学欧阳询和赵孟頫的楷书,后追溯二王,旁涉汉魏碑板。他的书法运笔时藏时露,给人感觉既很规矩,又不呆板,独具灵性,任笔写去,笔画丰润而不肥。

学书之初,必先明法则,明法则者必先师古,探得古人学书神理,方能随心而不逾规矩,妄行而蹈乎大方。林恺先生对书法的“法度”非常重视,他的作品不事雕琢,不作花俏,单字的中宫多以内敛为主,四周开阔伸展,朗朗磊落,自有馆阁之雅美与庙堂之气势,他的作品,很难让人一眼认出取法渊源,但又给人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源于他取法的多样化,他以一二碑帖作为根基,溯秦汉碑刻,深究晋唐之笔法,融为己用,他的作品始终有一个“我”字的存在,他的大字厚朴淳古,峭拔清刚,气息清逸静雅,有碑力帖韵,郁密坚实,盈寸之字,也得寻丈之势。他的小字用笔中盈,逸气横生,一派书生文人意韵,这些都源于他的善学,学古而不泥于古,在学习的过程中,取舍有度,可谓“思游乎其中,精骛乎其外”。岭南大学者叶恭绰说过:“书法应根植于篆,隶,而取法则碑胜胜于帖”,林恺先生可谓是得其中三昧。

纵览林恺先生的书法,我认为其特色有三: 兼收并蓄,立场坚定。

林恺先生临遍了魏晋,唐宋和元明书家的经典法帖,取其意之法而成为自成一体,他的书法始终追求碑力帖韵,具有文人情趣,不作馆阁算子之书,临帖得其精神意韵,融为己用。书之妙道,不徒贵有其形似,而尤贵神似,专工形貌点画,实为庸工俗匠,具备一定功力的书法家,应该将临摹视为书法的二度创作,清代名家临二王法帖,都是借其躯壳而自由创作,这样一来,反而给后学者指引一条新的道路,开拓一个新的空间,取其神而遗其貌,自家笔法凸显,这是善学者,如刘墉,王铎,傅山和沈曾植诸家都是如此。林恺先生深谙此道,临摹名作,从不墨守陈规,他在坚守传统的基础上勇于通变,注入个人的艺术语言,他的作品宽博醇正,含蓄而多变,古朴而率真,变化而守法度,十分重视个人性情的容易,深得“写意”精神。骨力洞达,追求逸韵。

唐孙过庭《书谱》有这样的论断:“众妙攸归,务存骨气,骨既存矣,而遒润加之”,林恺先生作书,对骨气笔力十分重视,下笔从容不迫,蕴藉含蓄,单字严谨,体势坚挺,一种雅致清纯的书卷气息流弥漫于字里行间,这和那种剑拔弩张、纵横刚暴的书法作品划开了界线。古人云“书画唯风韵难及”,南朝谢赫也将“气韵生动”作为第一条款和最高标准,不独是国画,书法更应如此,当求高古之韵,法有高下,韵分雅俗,林恺先生不独在经典法帖上用心,而是沿波探源,研习汉代碑版和魏碑等,他临习历代名家的精品力作,都会竭力规避小家子气,彰显大气象,实为聪慧之举,欣赏他的作品,心灵总会随着线条内部的节奏律动,感受到难能可贵的生命情愫,通过点画映带,结构收放,演奏出一曲曲“优雅、潇洒、庄重”的书法乐章,正因为这样,他的作品韵味独特,格调不俗。纸墨精良,亦为一乐。

孙过庭《书谱》有“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之论,后人以为这是弃经典规则之不顾,视高古气韵于不屑,认为这是不择纸墨,任意涂鸦,笔者认为此论十分荒唐。一件优秀作品的完成,工具之精良是十分重要的,宋代苏子美说过:“明窗净几,笔砚纸墨,皆极精良,亦自是人间一乐”,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书家亦然,林恺先生十分认真地对待自己创作的每一件作品,他重视用纸,选择的是细腻而精美一类的纸来创作,或者是作画的习惯,使他十分重视笔墨纸,落笔意先,豪不虚发,惜墨如金,挥毫染翰,形神意韵,都为抒写胸中逸气,灵透而不失厚重,古朴而兼具俊逸。

林恺先生的父亲是粤东著名画家,因此,他从小就有机会接触到郭笃士、林受益,许奇高和胡天民等大家,得其教导,眼界和见识都日益广阔,在书画上也是日益精进。除此之外,林恺先生也擅长国画,并以书入画,注重文人意趣,他的国画作品也是典型的文人画,多取材于山水、花鸟、梅兰竹菊和木石等,借以抒发“性灵”,尤重士气和逸韵,崇尚品藻,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

在古代,大凡有成就的画家都是擅长诗词和书法的文人,重视品德,积累学问,知情达理,故能致其广大,他们重视文学和书法修养在画中意境的缔造,在林恺先生看来,书法家也好,画家也好,早年凭借的是灵性,训练的是技巧,积累的的功夫,而到了一定的年龄,必须靠学养来支撑,因此,做一个文人实际上更有利于艺术家的长远发展。姚茫父说过“唐王右丞(援诗入画,然后趣由笔生,法随意转,言不必宫商而邱山皆韵,义不必比兴而草木成吟。”实是文人字和文人字之注脚。

当下有不少书法家,只顾膏油继晷,兀兀穷年地临池写字,以为熟练之极,便能出神入化,成就书家之名。我认为,作为艺术一类的书法,应该是技巧、学养、悟性、见解、格调相结合的产物,其中技巧层面的内容是非常有限的,书法艺术若要臻于妙境,更多地要靠品格和学养的支撑。诚如元人虞集《道园学古录》所说的:“书法甚难,有得力于天资,有得力于学力,天资高而学力到,未有不精奥而神化者”。

岭东风雅,人文熏陶,林恺先生生于斯而长于斯,他为学勤奋笃志,为艺严谨认真,为人真诚静致,且有名师导以门径,数十年来,不忘初心,以诗书画为乐,不汲汲于名利,以诗书画寄托情性,丘壑之状,抒旷达之怀,罕有名利之见存,故能志虑恬退,不撄尘网,审察其笔墨之工拙,知行合一,渐修渐进。林恺先生有意整理岭东书画艺术之文脉来源,以个人的所知、所闻、所见写成一书,实为我辈之幸,亦为岭南书画界之幸,期待着他的大作早日面世!

第二篇:张辛:纪念书法大家李志敏先生

大墨淋漓

气象刚严

——怀念书法家李志敏先生

北大书画协会会长

张辛

李志敏先生离开我们20年了。违教既久,思念益殷,感慨良多。

李先生是我们的老会长,燕园书画会的老会长。燕园书画会的前身是五四运动之后,在蔡元培校长倡导下成立的书法研究会。1917年,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蔡元培先生出任北大校长,书法研究会、画法研究会等适时而生。沈尹默、林宰平、徐悲鸿、吴观岱、贺良朴、汤定之等风云际会,人才济济,各领风骚,可谓极一时之盛,揭开了北大书法艺术研究和教学的序幕。50年代后,朱光潜、宗白华两位美学家潜心述作,绛帐授徒,遗大投艰,继往开来。

1979年,李志敏和张学书校长、赵宝煦、张振国等老师发起成立燕园书画会。陈玉龙、杨辛、葛路、罗荣渠诸教授以及在全国首届大学生书法竞赛获奖者曹宝麟、华人德、白谦慎和张辛四位学生热诚襄赞其事。在李志敏会长带领下,燕园书画会同仁踵武前贤,整合北大书法人才,切磋书艺,举办书法展览和讲座,开展校内外、国内外书法艺术交流,指导学生书法实践。北大书坛呈现一片生机。

1981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李志敏携赵宝煦、金开诚、杨辛和陈玉龙四位教授加入,北大成为全国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最多的高校。不久张辛和葛路、罗荣渠教授也相继加入中国书协。1990年秋由艺术教研室发起,开办了北大历史上首届书法艺术研究班。燕园书画会李志敏、杨辛、罗荣渠、陈玉龙和张辛成为主要师资力量。在李志敏先生领导下,燕园书画会同仁经常参与北京及海淀书协的一系列的活动。李先生还走遍全国,到处讲学或参加笔会,德艺双馨,声名渐起。80年代中期志敏先生当选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市书协副主席。

1994年4月,书老而人未老的学者、书法家李志敏会长不幸患病离世。呜呼哀哉!时惊噩耗,老少同惜。

为纪念李先生逝世20年,北大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书论和书法合集《草论——三春堂狂草》。北大法学院和北大书画协会等为此成功举行了首发式和李志敏书法艺术研讨会。这是很有意义的。会上作为李先生的忘年挚友和后任,作为北大书画协会(第二任罗荣渠先生主会时改名)第四任会长的我,一定要说几句话:

关于李志敏其人,我要讲三句话。

第一句,李志敏先生是北大历史上真正称得上“书法家”的人。北大历史上有很多大家大学者的字大都写得非常精到,不是书法家而胜过书法家。为何这样讲,因为他们大多是以学问功业名时名世,而没有或很少以书法名。北大历史上的名书法家只有章梫、金息侯、罗复堪、沈尹默等寥寥几人而已。李志敏先生独步一时,是著名书法家,是书名显于学名或曰书法和学问兼二为一的教授,是改革开放新时代第一人。这由北大各院系所的老匾牌,由原写在百年讲堂的北大校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八个大字,由镌刻在原法学院逸夫楼前的“建楼铭”,由散落于全国大江南北数以千计、万计的书法作品可以见证。

第二句,李志敏先生是一个用力、用心、用情写字的人。旧式学者无不写毛笔字,而且不少人功力颇深,写的字光彩照人,绝不逊于当今所谓书法家。上揭北大学人莫不如是。但是我要说,他们并不刻意用力,他们从小拿着毛笔长大,写字是他们的日常行为,因此是自然而然,无意为之而为之,水到渠成,蕴藉修养使然。这就是通常所谓功夫所致,著手成春。李志敏先生不然,李志敏是真正意义的书法家。先生“博学之余,游心于斯”,视书法如神圣,心存敬畏,精心刻意,兢兢纥纥,潜心研习,废寝忘食。我每次拜访他,斗室四壁甚至地板上,到处都是充满墨迹的纸张。固然凌乱,但李先生沉浸其中,享受无比。李先生写字时总是凝神竭虑,面目凝重,心手相应,旁若无人。李先生一生坎坷,生活比较拮据,他的两个女儿葬身竟唐山大地震。由此我们就可以理解李志敏书法为什么多少有些恣肆,有些急迫,甚或有些刚狠。书法是情感因素与形式美的直接结合,只有能把自己独特的情性表现在作品里的人,才称得上书法家,艺术家。李先生无疑是拔乎其类的饶有个性的书法艺术家。

第三句,李志敏先生是一个在书法理论研究上颇为用心并有所建树的人。北大历史上称得上书法理论家的屈指可数,似只有沈尹默、林宰平(志钧)诸公。李志敏先生承其遗绪,在自己艺术实践基础上,参以古代书论,把自己真切感受用自己非常简练而颇具特色的语词表达出来,先后写成并发表了《书论》和《草论》。薄书两册,重量压手,意蕴不凡。若非相当的修养和积淀恐难成就。要知李先生出身于武昌艺专,这是重要基因。

关于李志敏意义我要讲四句话。第一句是孔子的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为己之学”是“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肢,行乎动静”。“为人之学”则是“入乎耳,出乎口”。“为己”是“欲得之于己”,在修身,说到底就是做自己。因为人生在世第一做不得神,第二做不得物,第三也做不得别人,只能做自己。那如何做好自己,只能学,只能修身。书法无疑是修身理性,提升生命境界,做好自己的优良方法或途径。因此我常说书法是一个学者、一个文人基本素质的体现。不必张扬,不必显摆,不必作秀,不必像某些经常见诸报端,见诸荧屏的“为人”者那样,四处招摇。李志敏先生是君子,是传统型的“为己”的学者,是真正意义的书法家。

第二句是米芾的话,书法“贵形不贵作,作入画,画入俗;贵形不贵苦,苦生怒,怒生怪”。书法实践历史上一直有此两路,而由来为人所不齿。我称其为“不明道”,“不入流”。而当今却有不少人亦然热衷此道,鼓努为力,非俗即怪。或弄姿作态,装腔作势,摆弄牵扯,“经营位置”;或胡涂乱抹,飞毛乍翅,任笔成形,而美其名曰:追求视觉冲击力。俗哉!怪哉!恶哉!李志敏先生是“贵形”者,是形不美誓不休的艺术创造者。李先生书法激而不厉,狂而不怪,放而有节,沉而不滞。虽稍失刚狠,并不为过,恰性情所致。李志敏书法有本,本于碑学。米芾说过“碑不可学”。因为碑是刀刻的,而书法毕竟是毛笔的表现。如一意学碑,模仿刀法,势必棱角毕现,失于刚狠。李志敏书法很独到,他由此及彼过渡得很好。他的草书不滞涩,很流畅。点画有力度,沉而不浮;结字或出奇而不怪;布白非如“算子”,而是“星光闪烁”。总之大墨淋漓,气象刚严。

第三句是于右任的话,“国画无定法而有定理”。我要说这是艺术之通理,书法自不例外。而用之评价李志敏书法尤为合适。我国由来不重方法论,“庖丁解牛”,“解衣盘礴”等等即其谓也,这其实正是艺术的高境界。李志敏先生正是步入此一境界的艺术家。虽然有些人对李先生书法不以为然,或有非议,比如赵朴初先生就曾对李先生书法提出批评。但我们认为除去见仁见智原因外,多少还是因为有些人对书法之“理”缺乏应有认识。什么是书法的“定理”?还是孙过庭说的“人书俱老”,即内实,老到,点画质量高;结字高古,字字有出处;章法行气贯通,血脉相连。李志敏做到了。

第四句是常说的一句话,“笔墨当随时代”,这是清画家石涛说的。毋庸置疑,这句话意义深远。但而今我们不禁要问:时代如何理解?我们要随什么?大家都知道当今人类在物化:要么动物化,要么器物化。我常说“蔽于用,役于物,迷于客”是当今人类,当今时代的基本特点。因此社会才走向浮躁,走向功利。试问,如此时代特点我们能追随吗?当然不能。然而遗憾的是当今竟涌现出了那么多的“时代弄潮儿”,他们“夸略旧规,驰骛新作”。一味求新求奇,肆意外化,追求外在的感官刺激;有意无意地硬笔化,也就是拿着毛笔当硬笔来耍:要么笔根硬擦,小笔展大字,要么侧锋乱抹。我以为所谓“笔墨当随时代”的正解还是清人董棨所说:“用古人之规矩,而抒写自己之性灵。”这实际是中国艺术创作的通则。特定时代产生特定文化产品。规矩是古代艺术家基于中国既定文化心理结构特征,在一种特定人文背景下创生的,不可再造,不能复为。我们今天所谓艺术实践无非是运用古人这些规矩,抒发自己的情感,书写自己的心灵,表现自己的生活。李志敏先生就是一个懂规矩,守规矩的道地的艺术家,并没有背离古制,去之过远。

第三篇:熊秉明先生评李志敏书法

熊秉明先生评李志敏书法

法籍华裔艺术评价家熊秉明先生生前在看到北京大学资深教授、书法大家李志敏先生的书法后不无感慨地评价说:“李志敏先生对狂草的探索是高难度的,当代书家几乎很少有人敢去触及。李先生提出的引碑入草价值不可低估,真正对当代书法史发展有促动、有丰富。书法就应该像李志敏先生这样写,他的书法点画简省有力,线条老辣朴拙,用墨枯润交映,章法极具变化,在深厚传统功力之上造就鲜明个性风貌,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当代书法的希望。”

熊秉明(1922--2002年),云南人,生于南京,著名法籍华人艺术家、哲学家,中国数学家熊庆来之子。熊秉明集哲学、文学、绘画、雕塑、书法之修养于一身,旅居法国50年,无论对人生哲学的体悟还是对艺术创作的实践,都贯穿东西,融合了中国的人文精神。

李志敏(1925—1994),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著名民法学家,北京大学燕园书画协会(北京大学书画协会前身)首任会长。早年求学于武昌艺专学习书法、绘画,后专攻书法,是我国当代草书大家、改革开放时期著名书法理论家、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协艺委会副主任、北京书法家协会第一副主席。他精研文史,擅长真草隶和艺术理论,尤精狂草,著有三春堂《书论》、《草论》,是“引碑入草”的理论首创者和实践开创者。有当代草书”南林北李“(林散之、李志敏)之誉,与林散之并称“当代草圣”。

下图为李志敏先生书法:

第四篇:林志宏同学企业走访活动报道

2009年11月6日下午,总裁十四班十多位同学与班主任郑丽娟、带班老师杨婵共同走访了林志宏同学的企业——金鸿邦投资有限公司。

林同学平时是一个比较低调的同学,爱学习,也积极参加班级活动,总是温文尔雅地与同学们相处。当同学们坐在林同学在中信广场大楼的办公室内,听着林同学介绍自己企业发展状况,涉及的行业,才发现,这位低调的同学不仅将自己的企业打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公司所承接的项目林林总总,还跨了许多的行业。大家佩服的敬意不禁油然而生。

林同学的金鸿邦投资有限公司是一家多领域跨业务经营的集团式管理公司,属下拥有十几家实业公司,从事房地产、商业、旅游业、建筑石料生产。实业公司分布地区广泛,房地产主在白云区;商业街投资项目则在芳村、惠州等地聚集;新白云机场所使用的石料,有80%是出自金鸿邦企业。

由于林同学的企业下属的公司跨了许多行业,而且有些行业项目互相完全没有关联,在企业项目介绍期间,十四班一位同学打趣说:“我们不应该问林同学涉及了多少个行业,我们应该问„林同学有哪个行业是没有涉及的?‟”此话一出,会议室内笑声一片。

林同学介绍过企业各大项目后,在一旁听得认真的同学马上开始向他发起提问“攻击”——这么好的请教经验的机会,怎能错过!

问题一:不同公司的管理模式是不同的,那么如何持续管理,又如何培养人才呢?

林同学答:企业所做的每一个项目是延续性的。以板材为例,接下番禺某地拦河护堤项目后,会对业内的企业展开收购工作,并派金鸿邦投资有限公司的财务人员进驻。持续的管理和人才培育依然由原公司负责,金鸿邦每日对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并听取汇报。

问题二:如何选择并开发好项目?

林同学答:以金鸿邦为例,每个项目有专门熟悉的人员负责分析项目的可行性。确定有资源,投资有回报后,就开始不断地在各地进行实地考察,有时,自己一天内要跑2-3个企业,甚至2-3个城市、地区。

问题三: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吸引收购公司? 林同学答:管理好、成本低、资源充足。资源整合后,所有企业全局控股,通过股权稀释,和远景分析来吸引收购其他公司。

问题四:业务人员方面,如何减少资源流失?

林同学答:矿产资源是不可复制的,也是排他性的。行业的性质决定了资源不容易流失。并且,公司每个月都会有财务指标,能够很大程度上避免资源流失的情况。

问题N……

正在大家热烈讨论的时候,总十二班的杨学斌同学也来到了金鸿邦企业,原来他的办公室就在林同学楼上。择日不如撞日,咱们一班人马又蜂拥至杨同学企业参观进行分享和学习。

与林同学的办公室现代、大气的风格不同,杨同学的办公室走的是书香、雅致的路线。

杨同学在网络营销方面颇为成功,主营各大家电、电器,目前营销渠道、服务网络已经做得相当完善。网络时代已经来临,中国3亿网民的市场,企业越早着手网络营销,就越有资本超越甚至战胜竞争对手。

在整个企业拜访中,同学们就自己企业的问题互相请教、分享自己多年积累的业内经验。企业走访,是中大这个平台为同学们延伸课堂学习、同学情感至校外的特色模式。

第五篇:李志宏总经理在公司规划会上的讲话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李志宏总经理在公司规划会上的讲话摘录

2012年1月6日

全局意识 勇于承担

我们在工作中遇到任何一件事情,首先要想清楚事情该怎么解决,部门怎么去管理,产品该怎么做,这些都需要我们从头想到尾,绝对不能形成职能化的思路,不要做完这事往后面一交就完事了,剩下的就是别人的事,你管与不管,我不在乎,反正我不会再理会了,李志宏总经理在公司规划会上的讲话。在我们的产品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销售认为是生产的问题,销售签了合同你生产不出来,那就跟销售没什么关系了;生产供不上货,造不出产品来就说采购的问题;采购买不回来东西就说是研发的问题。问题就这样一圈一圈地绕来绕去。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一定要清楚,这并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我们整条线上的共同责任,记住我们每个人是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件事情。

自立更生 自主发展

很多事情我们要学会自己做主,要想清楚、想透彻,只有自己把事情想清楚了别人才能帮你。这个道理非常重要!例如我们想要跟我们的董事长要资金,我们为什么要,目的是什么,投入是什么,回报是什么,每天都需要回答类似的问题。我们马上就要进行股权改革,就会涉及到这个问题,自力更生意味着我们要能够真正站起来。站起来有两个层面的意义,第一是股权改革,第二个是要从精神层面真正明白我们是自主经营的。比如说财务的事情,很多人会认为反正与我无关,说完听完就没事了。这种思想就大错特错了。财务跟在座所有员工的经营都是直接挂钩的,每个人都是这条线上的人,如果不在这条线上,不走经营路线的话,那他就没必要在我们这个团队了,因为我们是公司,公司的目的就是要获取利润,就是要挣钱,你的效益就是要高于社会的平均效益,你就是要整合资源,否则不如把钱存在银行里面去,大家在一起就意味着我们的利润要高于其他地方,同时要高于平均水平,这才是我们生存的最终意义,发言稿《李志宏总经理在公司规划会上的讲话》。

艰苦奋斗 节俭创新

我们有着艰苦奋斗的传统,其实我们在各个方面做得还是不错的,后面我们还要展开市场、研发、工程几个新的资金投放点,这几个点的管控确实对我们的财务、管理经营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大家要多学习,有很多的工具和方法要学习。另外一个重点就是节俭,我们要尽可能的把每一项费用减下去,形成我们的利润来源。以前我们经常有个错误的概念,觉得资源是免费的,所以我们的库房从10万平方到20万平方再到30万平方,光一个布龙仓库一年的费用就是220万,取消这个库房就是净利润。大家再想想看,为什么要造那么多东西放进去,07年的产品还在里面放着,现在都过去好几年了,这就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正是因为我们老认为资源是免费的,所以我们的场地、空间、人员不够了,就向总部要,这个要求在08年以前还是可以要的,但是基本工资从09年的900元涨到了现在的1500元,钢材从08年的4800元/吨狂升至现在的6200元/吨,这些真的很恐怖。我们以前认为大规模作业生产就可以摊销掉这些成本,但是我们错了,不管你的规模再怎样扩张,你都无法摊销两项基本的成本,第一,人力成本;第二,材料成本。其实我们处在危机当中,我们确实要快,如果不快我们这艘船就沉了,但一边我们在快速的划船,一边是从船里往外舀水,在船沉之前要到达彼岸,现在我们看到沙滩了、看到希望了,祥忠、俊杰、我们开始把救生舱搞出来了,眼看船就要到岸了,千万不能让船触礁,一定要上岸,一定要有危机意识。高标准,高要求,我们对自身的要求必须要再上一个台阶,为什么要上,这是我们的市场要求我们去做的,是我们的竞争环境要求我们成为这样的。

忍辱负重 再创佳绩

穷苦家的孩子早当家,我们也该当家了。在中兴新我们一直是大哥,当了这么久,觉得自己很高大,现在突然发现我们几个小兄弟都很厉害,新地今年的利润好几千万,光通讯产品在通讯市场上非常成功;微贷公司,今年业务量已经超过我们了,成立才一年多;还有上海的派能,已经实现当月平衡了,虽然没有全面平衡,但是这个产品未来非常看好;新材3000万的投资已经进去,大鹏的那个厂也出来了。我们好像背着一个沉重的壳,但是只要我们跑得快,忍辱负重,还是可以再冲上去的。所以对大家来说,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的成功上,过去成功的经验很有可能成为我们明天失败的障碍,这个阶段大家一定要切记这一点。

下载林恺先生书法艺术初探(深圳李志宏)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恺先生书法艺术初探(深圳李志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