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聪明的父母要懂得坚守原则
聪明的父母要懂得坚守原则
前段时间,一则视频被网友广泛流传。
一位父亲,带着两个女儿逛超市,淘气的小女儿故意打翻姐姐手里的东西。
父亲看到后让小女儿给姐姐道歉,小女儿执意不肯,但父亲的态度一直很坚决,一定要小女儿道歉。无计可施的小女儿开始哭闹耍赖,见父亲还是看着自己就索性躺在地上,为自己开脱说:“我不是故意的,我是不小心碰到的。”但父亲坚持说:“不管你是不是故意的都要向姐姐道歉,这是原则问题。”
一旁的姐姐看见父亲和妹妹对峙的情形,走到父亲身边说:“算了吧,不用道歉,妹妹还小,我让着她是应该的。”小女儿听见姐姐这样说赶紧给自己找台阶下,说:“姐姐都说不用道歉了。”
但视频中的父亲仍然坚持己见:“不管姐姐用不用你跟她道歉,你都必须向姐姐道歉,因为做?e了事情就是要求得别人的原谅。”
父女的行为在超市里引起围观,有人看不下去,嚷嚷着跟父亲说给小女儿一巴掌,这样她肯定就听话乖乖给姐姐道歉了。当然,父亲没有采用,只是再次表明自己的态度,“必须要说对不起”。最后,在父亲的坚持下,小女儿终于来到姐姐面前说出了“对不起”。
在父亲看来,犯了错误,就要向别人道歉,这是原则问题,容不得半点商量,不管孩子撒泼耍赖,还是有人说情,亦或是有人挑唆,坚持着自己的原则,一定要让女儿执行到底。
林肯曾经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最重要的是,在关键的时刻能够坚持原则。”教育孩子,亦是如此。教育专家也曾说过:“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是,父母一旦告诉孩子‘不行’时,必须要坚持到底,如果父母看到孩子哭闹、耍赖,就毫无底线的退让,没有原则的让步,久而久之,父母说出的‘不可以’‘不行’,在孩子面前毫无杀伤力,这样就会让孩子认为父母说‘不’并不是认真的。”
无条件的爱和坚持原则,并不矛盾,其实也必须同时存在,不然的话,爱就会变成溺爱。所以,每一位爱孩子的父母,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让孩子遵守基本的规则,这样,孩子的将来才能有规矩,孩子也才能成长为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而这,也正是每一位父母的责任。(编辑 冀青艳)
第二篇:《聪明女人要懂得人脉操纵术》读后感
前些天看了本梅子的人脉书,很快一天的时间就看完了,《聪明女人要懂得人脉操纵术》读后感。梅子的书最大的优点就是读起来不废脑子,朗朗上口。不过看多了,也会感觉有用的东西似乎也不是很多。下面来做个总结吧!
首先第一章就是讲了人脉的重要性。
第二章就是讲了各类人对女人来说是什么类型的。上司:聪明女人最重要的黄金账户;朋友:关键时刻可以依靠的人脉大树;同学:聪明女人成功的助力;邻居:最方便可用的人脉资源;亲戚:聪明女人最坚实的靠山;同事:人脉中的搭档和老师;老乡:聪明女人的人脉基石。其实这些方面看起来就是告诉女人一定要有个好人缘,不要得罪人。在讲朋友的时候,说到要多联系,唉,其实这块我做的最不好了。讲同学的时候,说到同学是最宝贵的资源,其实我也有这种感觉的~嘿嘿。
第三章主要说的如何管理人脉。学会放软身段、要有亲和力、用好“自己人”效应、注意语言和声音魅力、管理好名片、做个宽容大度的女人、一团和气、懂得礼尚往来、提升人脉竞争力。
第四章讲的是寻找贵人,读后感《《聪明女人要懂得人脉操纵术》读后感》。智慧式贵人相当于免费电子公司;开口求教于能够指引方向的人;让激励高手激发你的上进心;寻找豪侠资助者为你雪中送炭;借权贵名流为自己所用;让灵魂导师为你塑造人格;让有超强影响力的人做王牌贵人;借名人效应,创自主品牌的典范。
第五章讲的是利器:善用柔情、塑造女性优雅的风度美。
第六章是借助外力:巧借男人力量成就自己。赞美男人,聪明女人的欣赏法则;聪明女人要乐于做男人的红颜知己;以心换心,让男人把你当“哥们儿”;巧妙示弱,激起男人的保护欲望;借用外力的“温柔一刀”;做一个撬动男性力量的“杠杆女”。
第七章,怎样识别人。这张有50页,占了四分之一,唉,不过看起来太繁琐,不背了就。
第八章讲要懂得识别小人,做个有心人。这块也讲的比较那个啥。
第九章讲的是绕开人际陷阱:
1、正确对待潜规则,女人的智慧修炼:切勿轻信他人、别把伪善的人当成异类、不为小事生气、抵御诱惑。
2、不要苛求百分百的公平。不必事事苛求公平、设法通过自己的奋发努力来求得公平、改变衡量公平的标准。
3、莫和同事有金钱往来。
4、不要得罪“平庸”的同事。
5、必须学会用脑子听话。
6、要给上司预留指导的空间。
7、女人,应该用好你的虚荣心。
8、远离勾心斗角的陷阱。不要四面树敌、学会察言观色、锻炼沟通能力、学会放弃,难得糊涂、懂得分享,化解危机。
9、对女人日常交往中的温馨提示。好管闲事是一个女人致命的缺点。
额,好像真不值20块钱啊。
第三篇:要懂得珍惜
似乎在小学的年代,我就经常在文句里用到“珍惜”二字。其实这两个字很容易写,但我在走过的二十多年生涯中,却一直没有认真的理解过它的含义。
到底怎样才算是珍惜?
珍惜就是好好的对待你现在所值得拥有的一切。时间、生命、健康和感情。我们之所以经常后悔,就是因为我们不懂得好好珍惜。生病了才知道健康的可贵,失恋了才知道爱人的体贴,孤独了才知道朋友的热情,快死了才知道生之难求。这些文字表面上并不难理解,但实际上真正理解则必定需要亲身体会。而且这些东西很容易随时间流逝,记忆一去,那些用来帮助去理解珍惜的体验又将逐渐模糊。
年方二三,却一身沧桑,道不尽一年复一年的悔恨,讲不完一件接一件的辛酸。仿佛人生已经走过来回,所以的入境都淡去了鲜活的色泽。没有了潮起潮落的悲欢,只留下一溪抱星饮月的淡定。
相信与否,其实每个人都是一个现实版的童话。童话里是这么说的:每个人在出生的一瞬,都被赋予了神圣的光辉,仙人把它藏进人的灵魂。因为年龄仙人比较大,把每个人的光辉藏的深浅不一。因此每个人光辉外露的时间都不一样,而且绝大多数人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光辉。我们一直苦苦追求的东西其实早就藏在我们的灵魂里,每个人都有,关键在于你能否发掘出来。并非一如世人议论的那样,成功只有追求才得到。
我们没有理由去继续悲哀,与其花上下半辈子坐在自己的剧院看一幕历史的悲剧。还不如用几十年时间到外头演绎一部生活的喜剧。
正如仙人偷偷告诉我的那样:
我在每个人出生后都送给他们一块宝石,只是每块宝石的外衣厚薄不一,形态各异。有的人很早就把它的外衣磨去了,因此我们能看到他们的宝石闪闪发亮。有的人磨了几十年才把外衣退去,不过宝石到底还是放出了它们璀璨的光芒。也有人到年老的时候才看到身上宝石的灵光。
我想问他我的宝石什么时候能够光彩照人?但是他笑了笑,一转身,消失在一片云雾之中···
我猜,也许我的那块宝石特别大,特别珍贵,但是外衣可能特别厚,所以我必须夜以继日的努力雕琢。我知道它早晚会呈现在我眼前的。我期盼着早日见到它独特的!
所以说,生命给予我们的已经足够多。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珍惜。
第四篇:要懂得感恩
要懂得感恩
——读《十月》有感
羊口卧铺小学五年级二班曹鸿蕾指导教师信汝云
寒假里,妈妈给我买了《七天》和《十月》两本书。我读完《七天》后,又拿起了《十月》这本书。我感到很好奇,心想:难道这本书又像《七天》那样写的是有的人在十个月中经历的惊险故事?其实不然,这里讲的是一个叫“十月”的男孩的事。里面的故事像磁铁一样深深地吸引着我。看完这本书,我不禁热泪盈眶。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男孩十月从小失去了父亲,母亲又因病而去世,只好寄宿在舅舅家。舅舅对他很严厉,毫不留情地一次又一次当着大家的面打了他;表哥对他也充满了敌意。他很想逃离让他难以忍受的生活,回到原来让他轻松快乐的家。可是,他在整理妈妈的遗物时,发现了一封天堂来信,来信上写着他妈妈出的一道题目:“你要坚强起来,7天不许哭。”十月艰难地完成了题目,结果又收到一封天堂来信,上面的题目是:必须和舅母的大儿子静安言归于好,言归于好的标准是:要做一件让静安感动的事,让静安真诚地跟你说谢谢。虽然对于十月来说,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习题,但十月还是坚持完成了这个基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慢慢地,他做着天堂来信上的题目。当他又一次打开柜子时,里面有两张剪报,一些婴儿用品和一封信,从简报上,那两条关于15年前的抢劫案的新闻,让她知道了自己不是妈妈亲生的,而是他讨厌的历史老师玛丽老师唐春莲的儿子。十月通过解题的过程,变得坚强、懂事、成熟,也使自己扑朔迷离的身世之谜慢慢解开。十月的母亲太伟大了,虽然十月不是她亲生的,可她却那样无私地爱着他。为了母亲的爱,十月学会了容忍;为了母亲的遗愿,十月学会了奋斗„„最后,十月从失去母亲的悲痛中走了出来,与舅舅他们开始一起过上了新的生活。
故事中没有赞美的词汇,却展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爱的世界,刻画了一个坚持不懈的人物形象。看完了这本书,我轻轻合上了书页,陷入了沉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父母都在我们的身边,给了我们许多的爱和一切想要的东西,我们十分的幸福,我们生病时父母总能陪伴在我们的左右,我们伤心时父母总能安慰我们。父母的爱都是那样的无私,那样的伟大,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会感恩,懂得珍惜和回报他们。
第五篇:聪明父母对孩子要做对的四件事
第一件事:只提供必要的支持
如果你站在旁边看孩子做事,而不是亲自为孩子做好每一件事情,你就能有时间观察、倾听,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通过这种方式,你还能表达对孩子的信任。
反之,如果父母为孩子做好每件事,在孩子要摔倒前伸手相“救”„„慢慢的,孩子会丢失最宝贵的自我学习能力,尽管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能力。而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难以扭转。要知道,孩子对大人的依赖一旦建立,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改正的。
让孩子自己决定
如果是个新玩具,请孩子打开包装,如果他不想玩,随他去;如果是个新地点,让孩子从你的怀里爬出来,并让他选择何时再爬回来。
多观察少决定
减少不必要的猜测,做父母的就不要再随口说出诸如“我觉得她很快就会厌倦那个娃娃”这样的话了。
避免争论或说教
虽然父母总能在积木倒塌前及时发现风险,但请闭上嘴巴吧,让它倒塌好了。一次这样的“痛苦经历”远比你的“精密论证”让孩子印象深刻。
不要总拿自己的孩子同别人的孩子比较
一定要坚信你的孩子是独一无二的,给他机会发展自我。
你不代表孩子
如果你常常认为你的孩子“肯定也不喜欢这些家伙”,那么很有可能你已经埋下了争论的导火线。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耐心地等待孩子告诉你他的感受,然后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第二件事:鼓励探索
鼓励探索,意味着你鼓励孩子以他们自己的方式了解身边的事物,你相信他们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有时候,父母很难克制上前帮助孩子的冲动,尤其是当孩子回头张望,确认你还在身边的时候。这常常被解释成孩子在寻求帮助,实际不然,这只是孩子的一种本能条件反射,他们期望你在旁边,但仅仅在旁边就够了,其他还是由孩子自己发现和解决吧。
父母总会有这样的疑问:何时应当施以援手?何时应当鼓励孩子自行解决?父母总是不忍看到孩子“痛苦挣扎”,但这种“挣扎”对孩子非常有益,这是孩子学会坚持和忍耐的唯一方式。如何确定孩子是否需要你的介入呢?关键是父母学会识别孩子的暗示。
仔细观察困扰孩子的是哪种困难?他是在发出欢快的嘟囔,还是皱起小脸,或者低声哭泣?如果孩子已经能够说话,那么你应该把重点放在孩子说话的语调和表情上。
了解孩子的脾性,他是慢性子还是急性子?
有些孩子天生就比其他孩子有耐心,因而有较强的挫折承受能力。对于急脾气的孩子来说,他们通常会尝试七巧板一两次,如果还是不得要领,他们不会再过多思考,而是转向下一个目标;而对于耐性极佳的孩子来说,他们会乐于花更多的时间直到战胜困难。
时刻问自己这样的问题:我的孩子能适应这项活动吗?有很多活动是有年龄要求的,仔细看清楚就能避免孩子的很多挫折。第三件事:定下规矩
无论何时何地,作为父母都应该照顾好孩子,使他们远离危险。这里列出5种重要的规矩,你应该时刻牢记并且严格要求孩子不可越线。
不可过度兴奋
孩子精力充沛当然是件好事。听着动感十足的音乐四处乱跑,不就是孩子们的写照吗?然而过度的兴奋会在孩子达到疲劳点之后迅速转变成反应下降,长此以往会对孩子造成不利
影响。
有限的选择
给孩子一些选择,能让孩子感到他对周围世界拥有控制力,从而建立自信。然而过多的选择也会让他无所适从而起到相反效果。通常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每天早餐给他一个二选一的食谱已经足够了。
纠正不良的行为
当你的孩子听到别人说“NO”就表现得非常难过,甚至歇斯底里的话,绝对不是一件好事;反过来,如果孩子面对批评而无动于衷,也会让我们做父母的不知所措。但如果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就明白,原来从没有人告诉他们面对指责时应该如何做!——而这恰恰是父母们应当教给孩子们的,没有人能代替。
另外,父母也应该面对一个现实——孩子总是对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事情更感兴趣。比如,对大多数孩子来说,电视和甜点或许是最受欢迎的两样东西。而其他一些东西,比如吃饭、玩具可能会靠后排。你最好承认这个现实,与其花时间不停“教训”他们的不良行为,还不如介绍些新的东西给他们。
剪除潜在的隐患
虽然孩子们成长得非常快,但你切不可拔苗助长。给孩子一个显然不是他这个年龄能玩儿的玩具,或者带他去吃成年人爱吃的“水煮鱼”,都会让你的孩子产生强烈的排斥。简单来说,你是在自找麻烦。
控制你自己的情绪
孩子是依靠模仿学习的。你们在一起的每一分钟,他都在看着你,听你说话,并试图模仿你这个好榜样。因此,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无疑十分重要,因为你今天无意中说出的脏话明天就会出现在小孩子的嘴里。第四件事:及时表扬
最积极的教育来自表扬和鼓励孩子。利用表扬,你可以加强孩子走向社会以及与别人打交道的信心,让他们更快地成长、发现自我力量;而鼓励呢,则是一种对于孩子来说无论怎么使用也不会嫌多的好方法。需要父母注意的:表扬有时候会过头。
为了避免给孩子无理由的表扬,请参照以下原则:
只有当孩子真的做了很好或者非常正确的事情时,才用上表扬。
可以用这样的语句:“做得好”,“就应该这样做”;或者是一声欢呼:“哇”;或者干脆就用行动表示:一个拥抱,一个吻,竖起大拇指,鼓掌等等。
在当时当地,为某一个具体行为而表扬孩子。
比如表扬孩子:“今天你用勺子用得真好”,而不是表扬孩子的外表,比如“你真漂亮”,或者是非常笼统无根据的表扬,比如“你真聪明”等。
仔细观察孩子的每一个行为,抓到时机表扬,加深印象。
比如当孩子打了个喷嚏后,对大家说了对不起,那么你就应该马上表扬他:“你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或者当孩子把自己的玩具分给小朋友时,请立刻表扬他“真慷慨”。
用感谢的语句来表扬。
比如“谢谢你把小桌子擦干净”、“谢谢你帮妈妈摆筷子”等。
通过奖励来表扬。
比如,“你今天把玩具都放回抽屉了,可真是个好孩子啊。一会儿妈妈带你去小公园看小兔子吧。”
在睡觉前,和孩子一起回忆他在白天做的那些特别棒的事情。
比如,“今天在超市,你表现得好有耐心啊”,或者“今天,你对那个阿姨说谢谢,可真是个有礼貌的孩子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