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南师范大学:高素质文艺团队建设
高校校园文化品牌项目展评材料
华南师范大学高素质文艺团队建设
共青团华南师范大学委员会
高素质的文艺团队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一直以来,华南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学生文艺团队在提升校园文化活动层次和品位中的重要作用,并把高素质文艺团队的建设作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品牌,做到有政策、有阵地、有平台、有经费,培育了一批有活力、有特色、有影响,并具有较强示范性的高素质文艺团队。
我校高素质文艺团队主要指学校直接支持建设的业余学生文艺团体,包括大学生舞蹈团、紫荆剧社、器乐团、校园歌手班、流行舞社、礼仪模特班、紫荆录音工作室等,组成华南师大学生艺术团,也称“文艺社团联盟”。
一、我校着力打造高素质文艺团队品牌
——提供政策支持。出台了《华南师范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华南师范大学文艺特招生管理规定》、《华南师范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管理办法》、《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创新奖评奖暂行规定》等制度,为培育高素质文艺团队作了制度选择,较好明确了此项工作的地位,解决了发展方向、激励制度等问题。
——提供阵地依托。为各文艺团队配套音乐厅1个、排练厅2个、录音棚1个、办公室2个、服装道具室3个,面积近1300平方米;添置电脑、音响、录音设备等一批,价值30万 元;添置演出服近1000套,投入85万元。有了活动和工作阵地,大大增强了文艺骨干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形成了较强的向心力和内驱力,为建设团结奋进、热情洋溢、作风优良的文艺团队夯实了根基。
——提供发展平台。围绕中心工作,以“办节、办赛、办晚会”为抓手,办好了学校校园文化艺术节、社团节、女生节,各类文艺文化活动近100项;办好了校园歌手大赛、原创歌曲大赛、器乐大赛等比赛;近2年独力组织了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闭幕式等大型晚会4场,演职人员总数达1600人,总投入达370万元。每年常规举办的“节”、“赛”为文艺骨干提供了多渠道的学习、实践和提高的机会,并为他们独力承担校内外大型晚会的演出任务提供了充足的信心。
——提供经费保障。校园文艺团队建设日常经费年均20万元,各类大型晚会、各类文艺竞赛经费学校另行拨付。此外,近2年来吸纳各类社会资源近50万元。
——文艺团队建设硕果累累。近年来参加国家级、省级赛事,获得省级一等奖以上奖励共计18项,包括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广东省大型诗歌舞大赛特等奖、广东大学生主持人大赛一等奖等。同时,我校文艺团队获得了校内外广泛的认可,在“历史新起点”广东省庆祝建党85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九省区青年纪念建团80周年大型歌会、“青春起飞”广东大学生文艺晚会、广东省“走近税收”专题文艺晚会等大型活动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承办了第八届全国大运会闭幕晚会,这是全国大运会历史上首次由一所高校完全承办闭幕式,得到了教育部和省政府高度肯定。
二、我校高素质文艺团队建设的基本经验
——社团化建设。我校学生艺术团成立于20世纪6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飞速发展,至2004年,艺术团共有舞蹈队、器乐队等队伍8支,成员近200人,承担了校内外大量的演出和比赛任务。随着我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和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艺术团队伍也不断壮大,统一的单社团管理已经不能满足学校的要求和广大同学的需求。2003年起,学校逐步对校学生艺术团进行社团化建设,即把艺术团建设成为“文艺社团联盟”,可以让各文艺种类单独成社团,实现相对独立发展,做到每个团队均有章程、有制度、有架构、有活动、有经费,大大增强了各团队的主动性,也增强了责任感。目前,华南师大学生艺术团已基本完成社团化建设,成立了舞蹈团、剧社、器乐团等7个社团。
——课程化管理。长期以来,我校学生艺术团都坚持例行训练,但存在训练方法单
一、指导力量不足、效率不高等问题。近年来,各文艺团队逐步探索课程化管理模式。即要求每个文艺团队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课程化的训练计划(以学期为单位),训练计划必须包括理论讲座、业务训练和课程实践,并设立通用课程,要求各团队统一参与。目前,除各团队特色课程外,公共礼仪、形体、化妆护肤、配色与服饰等课程已经成为相对固定的通用课程,总体课程(讲座)达30个。同时,学校聘请了一批专家长期担任文艺团体顾问或指导教师,其中,有教授、国家一级编导2人,青年演员或编导5人。通过课程化管理,文艺骨干受到的训练更为系统,更为有效,综合素质提高更为明显,并大大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圆满完成各 项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多元化开发。在完成好训练、演出、比赛任务的同时,我校对文艺团队还进行多元化的开发,以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校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方针,促进与校外高水平文艺团体的交流和学习,最近2年内,就邀请了意大利玛蒂斯三重奏、中国东方歌舞团、广东汉剧院、广州交响乐团、广州芭蕾舞团、广州粤剧团、新疆哈密歌舞团、内蒙古艺术学院等8个国际、国内专业艺术团体进校园演出,邀请了叶旭全、宋祖英、戴玉强、汤灿、董文华、李仙花、姚锡娟、刘吉、张国勇、张丹丹、倪惠英、韩忠、唐彪等艺术家的进校园演出或指导,给我校文艺团队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交流机会;同时,我校文艺骨干也积极走出去,先后赴香港、澳门、法国、日本等地开展交流演出,并承接了国家和省级的各类大型晚会的演出任务,如第八届全国大运会开幕式和闭幕式、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等,还利用暑期组成“三下乡”团队赴我省山区进行巡回慰问演出,利用假日组织文艺队到省未成年犯教管所、佛山监狱等单位慰问演出。我校文艺团队还利用有利条件,开展艺术团例演活动,定时在校内进行各类专场演出,并把星期五晚打造成为享誉校园的文化周末夜;此外,我校文艺团队还利用竞赛的机会开展各类免费培训班,邀请省内乃至国内知名人士前来授课,对各种艺术门类的推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我校高素质文艺团队品牌价值
品牌不仅仅只是一个徽标或一个广告,它所代表的是活动产品或服务与受众之间的一种关系,因此,必须给受众符合心 理期望的体验,才能激发忠诚度,形成稳定的契约关系。我校高素质文艺团队品牌的价值在于创建了一个以品牌为基础的组织文化,建立起了以受众期望为基础的参照系。
——实施高素质文艺团队品牌建设,确立了品牌目标及品牌建设思路,采取了切实可行的建设措施,提供给文艺骨干一个自信的理由,能保持被激励和精神振奋状态;能使他们明白怎样做才符合团队目标;可以形成一个与品牌承诺相关联的自豪感;可以增强团队吸引力并留住人才。
——通过建设高素质文艺团队品牌,确立了我校“文艺社团联盟”在各高校文艺类组织中的先行角色,在同一领域建立起了参照系,使受众在这一体系中进行对比和选择,获得功能性益处,进而获得情感性益处,可以达到“选择了这个活动是因为选择了华南师大文艺团队”的效果,从而保持优势,实现良性循环,长期保持品牌定位。
经过系统的建设,我校文艺团队在校园内外有了较高的声誉,锻炼了较强的能力,积累了较丰富的资源,形成了优良的传统,为校内外提供了优质的服务。我们相信,在学校和上级部门的重视、支持和指导下,我校文艺团队品牌一定能够越擦越亮!我校文艺团队获得的省级一等奖以上奖项
(比赛项目均由教育部、团中央、文化部,教育厅、团省委、文化厅等单位主办)
★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一等奖、优秀创作奖(舞蹈,1996)★首届全国大学生艺术节文艺汇演一等奖、优秀创作奖(舞蹈,1999)
★首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合唱,2005)★第八届全国大运会歌曲演唱比赛一等奖(合唱,2007)★第三届全国校园歌手大赛铜奖(独唱,2005)★第四届全国校园歌手大赛银奖(独唱,2006)★广东省大型诗歌舞大赛特等奖(诗歌舞,2001)★广东高校演讲比赛一等奖(演讲,2002)★首届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合唱,2005)
★广东“星海之声”合唱大赛高校组特等奖(合唱,2005)★第三届广东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一等奖(独唱,2005)★第四届广东大学生校园歌手大赛一等奖(独唱,2006)★首届广东大学生艺术节主持人大赛一等奖(主持,2006)★首届广东大学生艺术节BAND队大赛一等奖(乐队,2006)★广东“南粤杯”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演讲,2006)★广东大学生舞蹈大赛一等奖(舞蹈,2007)★岭南校园主持人大赛“十佳主持人”(主持,2004)★第六届广州地区大学生形象设计大赛冠军(综合素质,2005)
我校文艺团队近年参加或承办的省级以上大型活动
★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闭幕式(独力承办,2007)★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开幕式(独力承办,2001)★ 广东省“星海之声”合唱大赛高校组决赛(独力承办,2005)★ 广东省“南粤杯”大学生演讲比赛(独力承办,2006)★ 第八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演出单位,2007)★ “历史新起点”广东庆祝建党85周年文艺晚会(演出单位,2006)
★ “南粤先锋颂”广东庆祝建党84周年文艺晚会(演出单位,2005)
★ 05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演出单位,2005)★ 06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演出单位,2006)★ “青春起飞”广州大学生文艺晚会(演出单位,2004)★ “走近税收”广东大学生税法宣传文艺晚会(演出单位,2006)
★
“永远跟你走” 九省区青年纪念建团80周年大型歌会(演出单位,2002)
★ 六省区庆祝建党8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演出单位,2001)
第二篇:打造高素质管理团队
打造高素质的管理团队
所谓团队精神:简单来说就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基础是尊重个人的兴趣和成就。核心是协同合作,最高境界是全体成员的向心力、凝聚力,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并进而保证组织的高效率运转。挥洒个性、表现特长保证了成员共同完成任务目标,而明确的协作意愿和协作方式则产生了真正的内心动力。团队精神是组织文化的一部分。
团队精神的作用
1.目标导向功能
团队精神的培养,使店内员工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单个营业员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所努力的方向,团队整体的目标顺势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每个员工身上得到落实。
2.凝聚功能
任何组织群体都需要一种凝聚力,传统的管理方法是通过组织系统自上而下的行政指令,淡化了个人感情和社会心理等方面的需求,而团队精神则通过对群体意识的培养,通过员工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习惯、信仰、动机、兴趣等文化心理,来沟通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3.激励功能
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员工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
4.控制功能A
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职工行为,转向控制职工的意识;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团队精神建设的重要性
1、团队精神能推动团队运作和发展。在团队精神的作用下,团队成员产生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交互行为,显示出关心团队的主人翁责任感,并努力自觉地维护团队的集体荣誉,自觉地以团队的整体声誉为重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团队精神成为公司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动力。
2、团队精神培养团队成员之间的亲和力。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团队,能使每个团队成员显示高涨的士气,有利于激发成员工作的主动性,由此而形成的集体意识,共同的价值观,高涨的士气、团结友爱,团队成员才会自愿地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给团队,同时也使自己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3、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组织整体效能。通过发扬团队精神,加强建设能进一步节省内耗。如果总是把时间花在怎样界定责任,应该找谁处理,让客户、员工团团转。
团队精神的十大执行力建设
清华大学——中旭商学院院长郭鹏老师提出了系统执行力——执行到位十大步骤:
步骤一、制定战略规划---解决企业发展方向迷茫,向心力不足问题
步骤
二、设计组织结构---解决岗位不清,分工不明的问题
步骤
三、编制岗位说明---解决职责不明,考核无据的问题
步骤
四、梳理管理流程---解决部门各自为政,不相配合的问题
步骤
五、制定目标体系---解决效率不高,工作被动的问题
步骤
六、考核员工绩效---解决工作无结果,分配不公平问题
步骤
七、设计薪酬激励---解决工资大锅饭,工作不积极问题
步骤
八、建设文化制度---解决企业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的问题
步骤
九、打造人才梯队---解决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足的问题
步骤
十、管控措施到位---解决执行不力,推委扯皮、拖拉的问题
打造团队精神
1、营造相互信任的组织氛围
有一家知名银行,其管理者特别放权给自己的中层雇员,一个月尽管去花钱营销。有人担心那些人会乱花钱,可事实上,员工并没有乱花钱,反而维护了许多客户,其业绩成为业内的一面旗臶。相比之下,有些管理者,把钱看得很严,生怕别人乱花钱,自己却大手大脚,结果员工在暗中也想尽一切办法谋一己私利。还有一家经营环保材料的合资企业,总经理的办公室跟普通员工的一样,都在一个开放的大厅中,每个普通雇员站起来都能看见总经理在做什么。员工出去购买日常办公用品时,除了正常报销之外,公司还额外付给一些辛苦费,这个举措杜绝了员工弄虚做假的心思。在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相互信任的对于组织中每个成员的影响,尤其会增加雇员对组织的情感认可。而从情感上相互信任,是一个组织最坚实的合作基础,能给雇员一种安全感,雇员才可能真正认同公司,把公司当成自己的,并以之作为个人发展的舞台。
2、态度并不能决定一切
刘备是个非常注重态度的人,三顾茅庐请孔明,与关羽和张飞结成死党,关系很铁,但最后却是一个失败者。曹操不管态度,唯人是举,成就大业。因为赢得利润不仅仅靠态度,更要依靠才能。那些重视态度的管理者一般都是权威感非常重的人,一旦有人挑战自己的权威,内心就不太舒服。所以,认为态度决定一切的管理者,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的用人态度,在评估一个人的能力时,是不是仅仅考虑了自己的情感需要而没有顾及雇员的?是不是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了人才的挑战不能从内心接受。
3、在组织内慎用惩罚
从心理学的角度,如果要改变一个人的行为,有两种手段:惩罚和激励。惩罚导致行为退缩,是消极的,被动的,法律的内在机制就是惩罚。激励是积极的、主动的,能持续提高效率。适度的惩罚有积极意义,过度惩罚是无效的,滥用惩罚的企业肯定不能长久。惩罚是对雇员的否定,一个经常被否定的雇员,有多少工作热情也会荡然无存。雇主的激励和肯定有利于增加雇员对企业的正面认同,而雇主对于雇员的频繁否定会让雇员觉得自己对企业没有用,进而雇员也会否定企业。
4、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
理解与信任不是一句空话,往往一个小误会反而给管理带来无尽的麻烦。有一个雇员要辞职,雇主说:“你不能走啊,你非常出色,之前的做法都是为了锻炼你,我就要提拔你了,我还要奖励你!”可是,雇员却认为是一句鬼话,他废寝忘食地工作,反而没马屁精的收入高,让他如何平静!一个想重用人才,一个想为企业发挥自己的才能,仅仅因为沟通方式不畅,都很受伤害。我曾经听到一个高级雇员说:“如果老板早一点告诉我真相,我就不会离开公司了。”
企业的团队精神与制度建设
团队精神与企业制度的关系应当体现在几个方面: 1、企业方针、制度的决策和形成应当溶入团队精神
按照现代公司法原理,形成公司的各股东或利益集团均由公司以法人的身份进入市场从事各种商业行为,从企业的方针、战略的制定到具体措施的实施均体现企业的整体利益,因此在相当程度上,公司法人具有了商事人格权。作为法人授权的具体的执行者及其领导的团队也就应当以一整体的姿态出现在商场,这是现代企业制度原理和市场运作规律对企业的必然要求,团队精神的溶入和渗透无疑是符合这一内在规律的。
企业制度的形成应当是一个科学、民主的决策过程,是一个集思广益、发挥众人智慧和力量的过程,是综合指挥员的经验和众多战斗员的丰富实践的过程,很难想像在一个宁静的港湾潜心研究出的企业制度能够自如地应对瞬息万变、暗礁密布的市场状况。我们的企业往往各种规章制度并不少见,但常常是束之高阁,究其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本身严重脱离实际,自然就形同虚设。
2、企业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团队精神
索尼公司是世界上著名企业,其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巨大成就,与其“家庭式”的管理方法是分不开的。在索尼公司,每一个员工都被视为大家庭的一份子,每个员工都能够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但是,又强调员工之间要像在一个家庭中生活一样互相配合、协调。公司的每一位员工由于受到了充分的尊重,才华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后,公司得到了员工们同等的回报——积极工作并对公司忠诚,于是索尼公司获得了巨大的、可持续的事业成功。成功的团队并非以压抑个性为代价,相反,成功的团队十分尊重成员的个性,重视成员的不同想法,真正使每一个成员参与到团队工作中,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相互配合,完成团队工作目标。
团队精神可以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倡导,但以制度形式将其固定或者在制度中体现团队精神的要义则必不可少,以达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回到本文开头提到的例子,财务部、办公室、及专卖股的人员,他们最大的错误在于,他们只看到了自己在公司中所处的位臵,而对客户而言,他们的一言一行代表公司,他们未能对公司的利益承担起责任,当然也就损害了企业的对外形象,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企业在公司管理的制度设计上显然忽视了人的因素,忽视了团队精神在制度执行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3、团队精神是制度创新的巨大动力
人是各种资源中唯一具有能动性的资源。企业的发展必须合理配臵人、财、物,而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资源配臵的核心,团队精神就是将人的智慧、力量、经验等资源进行合理的调动,使之产生最大的规模效益,用经济学的公式表述即为:1+1>2模式。谈及团队精神,我们往往只认识到团队精神所体现凝聚力对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的影响力,然而在全球知识经济和中国加入WTO直接融入国际市场的背景下,我们尤其要认识到团队精神对企业制度创新的巨大意义。
4、制度建设是团队精神的有力体现和保障
一方面,我们要把在新形势下团队精神的具体内涵反映到制度上来,不断进行充实、修正。
另一方面,我们要重新检讨奖惩机制、分配机制,确定是不是真正做到了权、责、利相统一。比如说,通畅、透明、多向、经常性的信息交流体现了一个企业团结一致、信息共享的良好团队精神,这种信息交流机制在日本已成为企业极为重要的管理制度,可是在我们的不少企业中,信息交流并没有形成有效机制,无论是领导外出参观、交流,还是业务人员因公出差或后勤职能部门外出履行职责时,因而采集到与企业有关的有价值的信息,大多未形成书面报告,分类归档,更难谈得上横向交流和支持相应的调研,久而久之,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就渐渐从记忆中流失了,决策的依据有时就只剩下了“好像”、“大概”甚至是伪证,同样是一次观摩,一次学习,—次差旅,一次谈判,我们能为企业所作的贡献远远小于日本人;再比如,自律精神是团队精神的精髓之一,在我们的商业应酬中,考虑到下午仍有工作,午间应当禁止饮酒,而往往我们的不少领导和业务员仍喝得大醉,自然影响到下午的工作,而我们的制度对此依然竟告阙如。
团队矛盾管理
团队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工作在于它是一个管理矛盾的过程。回顾一下团队工作过程中的五个冲突的矛盾,管理者必须理解,接受,并尽可能地平衡这些矛盾。
(一)容纳个人的不同和集体的一致和目标
第一个矛盾是需要包容个体的不同和达到集体的一致和目标。团队的有效性常常需要混合不同的个体。团队为了从多样性中获益,它必须具有允许不同声音——观点、风格、优先权——表达的过程。这些不同的声音实际上带来了开放,这不可避免地就有冲突,甚至有团队成员之间的竞争。过多的冲突和竞争会导致一个“胜负”的问题,而不是合作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集合个体的不同,从而激励他们追求团队的共同目标。有效的团队允许个体的自由和不同,但是所有团队成员必须遵守适当的下级目标或团队日程安排。
(二)鼓励团队成员之间的支持和对抗
如果团队成员的多样性得到承认,不同的观点被鼓励,团队需要发展一种成员之间互相激励和支持的文化。在这种文化环境下,团队成员之间有一种内聚性。他们对其他人的想法真正感兴趣,他们想听到并且区分谈论的内容。他们愿意接受其他具有专长、信息或经验和当前的任务或决策相关人员的领导和影响。但是,如果团队成员太过于互相支持,他们会停止互相对抗。在内聚力非常强的团队中,当反对不同意见时,保护和谐与友好关系的强硬的规范会发展成为“整体思想”。成员将会抑制他们个人的想法和感受,不会再互相批评对方的决策和行动,这时需要付出相当大的个人成本。团队决策时将不会出现不同意见,因为没有一个人想制造冲突。如果持续出现这种情况,团队成员很可能产生压抑的挫折感,他们将只是想“走自己的路”,而不是真正解决问题。有效的团队要想办法允许冲突,而又不至于因此而受损。
(三)注意业绩、学习和发展
第三个矛盾是同时兼顾当前的业绩和学习。管理者不得不在“正确的决策”和未来的经验积累的支出之间选择。犯错误应该认为是学习付出的成本,而不是作为惩罚的原因,这将鼓励发展和革新。
(四)在管理者权威和团队成员的判断力和自治之间取得平衡
第四个矛盾就是在管理者权威和团队成员的判断力以及团队自治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管理者不能推脱团队业绩最终的责任,授权并不意味着放弃控制。给团队成员越多的自治,他们遵守共同的日程就显得越重要。有效的团队是灵活的,他们可以在管理者权威和最适合的团队解决方案之间取得平衡。实际上,在功能完善的团队,成员之间高度的互相信任,管理者在做出某些决定时不必讨论、也不必解释。相反,无效的团队中缺乏信任感,即使管理者做最明白的事情或无关紧要的建议,团队成员都要提出疑问。
(五)维护关系三角
对于管理者来说,由于他们最终具有正式的权威,而不是团队成员,所以他们理解这一点非常重要。团队管理者的作用是管理关系三角:管理者、个体、团队,三者处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管理者必须关心三方面的关系:他们和每一个团队成员个体的关系;他们和作为整体的团队的关系;每一个团队成员个体和团队整体的关系。任何一条关系受其他两条关系影响。当管理者不能很好地管理这个关系三角求得平衡时,团队成员之间的不信任和不良影响将呈螺旋式向下蔓延。
(六)团队管理的挑战
由于团队的复杂性,难怪常常很多团队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有效的团队不是自然形成的,管理者必须提前把团队成员团结在一起。很多管理者逐渐明白如果他们在管理团队过程中和团队成员分担责任和权威——从管理团队边界到管理团队本身,团队会更有效。如果所有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将取得有效的团队业绩。我们又一次看到,授权是管理者面对竞争现实可以依赖的工具。一位优秀的团队管理者发现:“我最终认识到我的责任包括把优秀的人员集合起来,创造良好的环境,然后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当然,在事情进展过程中,这个责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团队精神的建设、推行方案
1、确立明确的目标。明确具体可行的企业发展目标,是员工最好的航船方向,目标方向越明确越具体,由此激发团队效力也就越大。
(1)将公司发展方针、发展目标、发展计划,告诉所有员工,让员工有工作的热情和动力。
(2)将员工的薪金增长计划、方案、职位开迁方案明确,让员工觉得自己在公司有所作为,有发展的前途。有这样一个目标,就可以使员工们看到希望,从而劲往一处使,产生向目标奋进的力量源泉。
2、培育共同的企业价值观。企业制度、企业规范,只能在有限和常规情况下,告诉员工“干什么”和“不干什么”,因此,利用价值观来作为员工的行为准则可以利用各种方式:
(1)培养员工的良好道德规范,道德修养。(2)培养员工的个人修养。
(3)培养员工的正确人生价值、社会价值观念。
3、公司的管理层起表率作用。公司的决策者、各级管理者是团队的龙头,是团队的核心,管理人员的表率作用体现在:
(1)给各部门制定相关的评估,考核机制。没有各部门的评估,考核机制,就不能看到领导起表率作用的成绩。
(2)给管理者一定的激励机制:通过奖励方式,才能保证管理阶层的带头作用。
4、要激发员工的参与热情。企业的精神有赖于员工的参与,只有员工全方位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未来的发展捆绑在一起,员工才会真心真意地关心企业,才会与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因此,必须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机制。(1)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如生产改进的激励、质量改进的激励、员工为企业创造价值的激励等等。
(2)将激励机制落实,只有这样员工才会觉得其真实性。
(3)要关心员工生活,关心员工的思想状态,对于员工反映的实际问题,要及时解决,条件不够、不能满足的,要给员工一个答复。
(4)用人性的手段激励员工,如制订夫妻同在公司服务的激励,夫妻团聚的关心,关心员工生日,给久未归家员工的父母问候,对员工家人或员工的身体状况不幸表示关注等方式。
5、要积极发现员工的共同领域。团队的默契,源于团队成员之间自觉的了解和熟悉,而彼此之间的了解、熟悉又以共同的生活为基础,也是形成团队精神的必要条件,因此,按公司的实际情况要:
(1)语言的统一。在团队内部用统一的语言有利于员工员工语言的沟通,也有利于团队的团结。
(2)服装统一。统一的服装是团队精神的表现。
(3)礼仪、礼节的统一。这是公司文化修养的表现,也是公司一个形象的体现。(4)当然,还要有其他的如:利害关系的统一;大体匹配的文化层次;共同的兴奋点、兴趣等。
6、唤醒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是团队精神形成的外在客观条件,没有团队的觉悟,没有大家的奋起,没有危机的心态,一旦危机到来,就会措手不及。(1)市场分析。将市场的挑战性、困难性、竞争性,同行的压力分析给员工。(2)技术改进上的压力。
7、要保持经常性的沟通。员工与企业之间持续,有效深度双向的沟通,能使员工知己知彼,动态掌握自己在团体行动网络中的坐标。因此建议要:(1)组织经常性的座谈会,或者以意见箱的形式,建议员工积极反映对企业的一些看法、观点、以及有益的建议。(2)组织文化、文艺演出,让员工与公司进行感情上的沟通。(3)部门之间要进行沟通,不要因沟通不足工作而造成隔阂,沟通方式是多样的,但不能流于形式,一定要落于实处。
8、团队精神需要一个培育的过程。一支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的团队,就具有以下特点:在团队风气上,能够容忍不同的观点;支持在可能接受常驻范围内进行不同试验;对公司忠诚;共同的价值观并愿意付出努力;在合作上能坦城交流,但是,这样的团队要有一个长期的培育和合作过程,公司领导必须在组织上为团队建设提供如下支持:(1)明确团队的目标。团队的目标只能用决策阶层提出,才能让员工、管理人员明确。(2)给予一定的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资金资源、信息资源。(3)提供可靠的信息。要给予策划者提供如:市场最新动向、国际国内情况、人员培训信息、培训最新动态等。(4)不断的培训和教育。要对员工进行不断的培训和教育,对企业文化的策划者也要不断的培训与教育。(5)定期的技术和方法的指导。
描写团队精神的名言彦语
凡是经过考验的朋友,就应该把他们紧紧地团结在你的周围。——莎士比亚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广告词
金银财宝不算真富,团结和睦才是幸福。——(维吾尔族)-谚语
团结的可贵,在敌人面前才会深知。——(哈萨克族)-谚语
篝火能把严寒驱散,团结能把困难赶跑。——(壮族)-谚语
谁要是蔑视周围的人,谁就永远不会是伟大的人。——左伊默
第三篇: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
江泽民同志在不久前强调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不能巩固和发展下去,中国能不能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强盛不衰,关键就看我们党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领导人才。总书记的这番讲话,进一步强调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领导人才,特别是优秀中青年领导干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如今,全国各地领导干部都在深入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能否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则是实现“三个代表”要求的关键。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和人民的公仆,他们的素质和作用,反映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因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所说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应具备哪些素质?江泽民同志在《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中提出了五项基本要求:
第一,要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
第二,努力实践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密切联系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第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善于开拓前进,具有唯物辩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第四,模范遵纪守法,保持清正廉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觉拒腐防变,坚决反对消极腐败现象;第五,刻苦学习,勤奋敬业,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具备做好本职工作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这就是说,我们的领导干部不仅要努力成为有知识、懂业务、胜任本职工作的内行,而且首先要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
对照以上要求,我们深感,一些党的干部还有不小差距,少数干部的差距还非常大。领导干部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有重大责任,因此对他们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而领导干部自己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这“三严四自”归结到一点,就是我们的领导干部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要有自知之明,要看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努力学习,提高自己,要有一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有一种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良好精神状态。
与此同时,要实现党的十五大确立的目标,保持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不断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还必须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大力培养造就适应新世纪要求的优秀中青年干部。
如何培养和造就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呢?我们认为,造就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就要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大力加强党性修养,使中青年干部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胸有大志,脚踏实地,做一个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
就要激励他们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勤奋学习,不仅要钻研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提高创新创业能力,而且要树立科学观念、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
就要激励他们积极投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践,让中青年干部的思想在实践中成熟。知识在实践中运用,才干在实践中增长,事业在实践中建树,优秀的中青年干部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脱颖而出。
在新的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为中青年干部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德才兼备,只有深入贯彻“三个代表”的要求,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作者:魏丕植半月谈2001.01.25第2期
第四篇:建设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
创新管理机制搭建成长平台建设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
我院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才立院、技术强院”为目标,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积极实施“人才强院”战略,落实“重在人本、重在创新、重在精细、重在协作”科研理念,把培养、吸引、留住和用好高层次人才、年青人才作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激发专业人才队伍活力,为做好我院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科研人才大军,必须创新管理机制,搭建成长平台,建设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从而推动了油气勘探突破、开发增效、成果创优,为油田科学发展提供了科技和人才保证。
一、加强我院人才队伍建设的背景分析
近年来,我院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稳定性和作用发挥,这几年补充了不少大学生,为拴心留人,解决好成长成才,建立相关制度,用制度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实现为优秀人才搭台铺路,创造了有利条件。我院作为分站单位,实施博士后制度以来,先后接收了30名博士研究生进站。在2013年之前有XX名博士后研究人员先后出站,为了弥补高端人才缺憾,有必要在油田博士后管理制度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进一步创新机制,搭建平台,营造和谐的氛围,让博士后感到环境的优越性和制度的吸引力。
我院是油田勘探开发的“地质参谋部”,担负着油田储量、产能和科技攻关的重要任务。现有职工XXX人,其中,党员XXX人;博士研究生XX人、硕士研究生XX人、大学本科XXX人、大专及中专XXX人;教授级高工XX人、高级职称XXX人、中级职称XXX人;全院下设X个基层党支部,XX个科研项目(研究室),X个机关科室,X个后勤服务单位。为了激发专业人才队伍活力,建立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形成了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生动局面。在这背景下,我们更需要创新人才管理体制,为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搭建平台,实现“人才强院”的战略目标。
二、如何加强科研人才队伍建设
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正在向纵深发展,人才工作组织领导选拔体制需要不断完善,人才工作的抓手才能不断强化,人才选拔体制改革力度不断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和建设高素质科研队伍计
划,加强我院人才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制度环境,迫切需要进一步转换我院用人分配机制,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一)增强用人机制活力,深化专家选拔制度改革
按照建设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的要求,在工作中突出“人才是油气之源,知识是强院之本”的人才价值观,形成了选拔任用人才工作的科学机制。
一是明确标准,改进方法,科学评价。为了全面、准确地反映各专业选拔的不同标准,建立了严格的选拔流程,坚持人才管理日常绩效考评和评议工作制度,从道德品质、科研能力、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等四个方面,客观、准确、公正地评价专家人才。
二是扩大途径,广泛选拔,相互评价。把同专业科研骨干评价、同专业中层干部评价为选拔专业人才的基础来抓,列入全年组织工作计划,形成一套比较规范的操作程序和行之有效的办法措施,建立良好的后备人才推荐运行机制。
(二)引入竞争择优,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选拔坚持公开、竞争、择优方针,在充分借鉴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着力优化选拔方式方法,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是注重单位意见。坚持“谁使用谁负责”原则,由公选岗位单位研究确定岗位描述,以及年龄、学历、专业、经历等职位要求,适应各单位实际需求,满足工作任务需要。二是注重能力素质。注重实际能力考核,根据岗位特点和工作实际,切实让干得好的考得好。三是注重群众公认。将民主测评纳入综合成绩,组织开展德的专项测评,增加组织和群众评价占有的份量。
(三)完善人才培养体制,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快速成长
坚持市场化的改革发展方向,通过整合现有培训资源,充分挖掘现有资源的潜能,不断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投入,改善高技能人才培养条件,努力扩大培养规模。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在企业的主体作用。通过承担企业的技术攻关、技术创新、工艺流程改革、课题研究、技能交流活动和岗位技能培训,促进新技术人才的成长,不断丰富和提升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激发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创造性,努力建设一支思想素质好、科研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的人才队伍。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研究,组织召开技术人才工作座谈会,专题探讨高技能人才培养对策、措施和办法,及时总结和推广人才培养先进经验,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快速成长。
三、建设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对策实施的效果评价
(一)科研人才的紧迫感、压力感增强
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增强了青年员工紧迫感和压力感,提升他们专业化程度,增强他们职业化精神。知道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是怎样,只有工作有了追求,职业路程有了目标和规划才会有观念意识的转变,才会对工作与生活形成一种自然的紧迫感和压力感。
(二)科研人才的主动性、上进心增强
建设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念,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知人善任,用其所长,把握好科研人才的最佳使用时机。要创新激励机制,激发科研人才的工作活力。通过各种灵活的激励方法,促使科研人才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增强,从而积极努力地工作,为我院发展创造价值。营造了和谐的工作氛围,调动科研人才积极性的内在因素,增加科研人才待遇,努力创造主动工作的环境。科研人才与我院发展是息息相关,唇齿相依的关系,我院要发展好,就要更新观念,创新管理模式,充分调动广大科研人才的工作积极性。
(三)造就了一批素质好、能力强的后备人才
建立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是后备人才良好的发展通道,通过人力资源部门与科研人才个人的沟通确定其发展目标和通道,激励科研人才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实现个人职业能力提升。为科研人才设置管理类和技术类通道,科研人才依据自身岗位和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通道。明确的选拔标准,针对各类后备人才的入库标准,包括员工基本条件(学历、经验、年龄等)、知识、技能、能力素质、个人绩效等。通过培训、轮岗、导师、挂职等方式,各种培养方式适用性也不尽相同,因此对于不同类别的人才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培养,做好培养考核工作,对后备人才培养效果进行评价,明确后备人员能力提升情况,及时发现其在培养过程中的问题。因此,建设高素质科研人才队伍造就了一批素质好、能力强的后备人才。
四、新思路、新举措力促我院人才队伍建设
油田要发展人才是保障。,进一步完善选才、育才、用才、聚才机制,努力增强油田的竞争力。创新人才理念、政策和措施,进一步加快人才的成长步伐。
建立健全人才经营开发机制,强化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领军人才两支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层级合理、比例协调、管理规范的职位序列,确保人才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贡献有激励,丰富人才培训方式,采取请进来辅导、送出去学习、博士后带训等多种方式,努力打造高知型、高技型、复合型科研队伍。对青年科研人员进行“带领式”培养;大胆地给青年科研人员压担子,为他们施展才华搭建舞台。
坚持“团结奉献 求实创新“的核心理念、“创一流科研成果,打造名牌研究院”的企业愿景、“勘探与开发并进,人才与科技共兴”的管理理念、“人才是油气之源,知识是强院之本”的人才价值观,把“人才立院,技术强院,文化兴院,和谐稳院”发展战略和“重在人本、重在创新、重在精细、重在协作”科研理念融入到科研生产、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营造和谐人才培养环境,为我院持续和谐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第五篇: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以人为本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
我校现有教学班82个,学生5760人,现有在岗教职工356人。高级教师52人、中级教师100人;优秀教育工作者7人、省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2人;硕士学位1人,研究生课程进修结业24人;教师具有本科学历的96人、专科学历的144人;有省、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55人次、教育学会和学科研究会理事68人次,参加全国各种学术团体的80人次。办学水平已在全区乃至全省普通中学界享有较高的声誉。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科研与学校发展齐头并进,成绩斐然。
一、加大教师技能培训力度
教师教育的技能、技巧对教育质量的影响无疑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我校以继续教育为突破口,把教师技能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来抓。
(一)加强对教师全方位技能培训
开展丰富多彩的岗位练兵活动,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一是开办培训班。加强教师的七项基本技能培训。为了方便教师学习,学校不仅安排了辅导教师,而且还印发了“三字一画”联系本。二是开放课堂。开展说课、献课、听课活动。要求学校领导每学期献课一节;教师每学期听课两节,中层干部每学期听课三节,校领导每学期听课四节。三是实行导师制。组织安排经验丰富的高级教师对青年教师进行结对指导。四是“请近来”。邀请校外专家、学者到学校办讲座,传经验。五是“走出去”。一方面支持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级赛课活动,对县以上的赛课活动,只要学校了解信息,即使不参加比赛,也一定会派学科教师参加听课。六是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学校选派学科教师参加各级举办的教研教改培训班学习,提高教师适应现代教育能力。七是加强教研,提高科研能力。学校对语、数、外三个学科单独组建了高、初中教研组。为了保证教研活动有时间、有场地,学校把星期六下午作为教研活动的专用时间,并装备了两间多媒体教师和一间电子备课室供老师们使用。八是为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校不仅要求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而且还要求非外语课教师学习外语。
(二)加强对教师计算机技能培训
1、培训目标
我们在确定培训目标上着重把握“一个原则、两个层面、四个能力”。
一个原则,就是相关性原则。所谓的相关性是指在确定目标时要有的放矢,要注意21世纪的人才要求与教师应具备的素质。21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信息素质。它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思维、信息手段及信息伦理道德等内容。因此,与之相关联的教师所要具备最基本的信息素质必须包括信息观念、信息理论和信息能力等。
两个层面:一是普及层面。普及层面的要求是适应性的培训,目的在于适应当前信息教育普及的需要。这种需要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即能满足最基本的要求;二是提高层面。提高层面的要求是发展性的培训,目的在于前瞻未来,培养信息教育的学科带头人。这种需要是带有鼓励、导向性,即从教育的发展需要出发,适应未来教育。
四个能力:即在建立的信息意识的前提下,提高教师操作计算机和其他媒体的能力;提高教师利用信息资源进行教学、科研的能力;提高教师处理、加工信息和开发CAI软件的编著能力;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设计能力。
2、培训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是我们新型师资培训内容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在特定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从本校实际出发,建立起培训活动各要素之间稳定的结构,形成活动流程的基本方式,用较短的时间逐步完成对全体教师的现代教学技能的培训,培训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教师开展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软件调用方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教学组织方式,软件的类型与特点的培训。
第二阶段:对教师开展多媒体、多教法综合运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的培训。使教师能够进行多媒体组合教学的设计与实践,使现代教育媒体在教学信息再现、辅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三阶段:开展以网上信息检索技术、信息传播技术、网上教学技能为内容的教学技能培训。使教师能够利用互联网获取更多的教育教学信息,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全体教师掌握媒体教学的方法。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充分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中的作用,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所具备的强大优越性。让学校所有的现代教育媒体的利用率得到极大地提高,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教学作用。
3、培训效果
计算机培训采取分散难度的方式,从2000年下期开始,每周星期一晚开课两个小时,搞计算机讲座,每周星期四、五下午计算机室对教师开放,45岁以下的教师目标定在计算机初级水平,45岁以上的教师目标定在能进行最基本的操作。经过近一年的努力,45岁以下的教师,85%基本掌握了计算机基础知识,其中30%能较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处理文件;45岁以上的教师70%能使用计算机存取资料等简单操作。对电教设备的操作培训和教学软件的使用及继续教育五项基本功训练等则采取集中打歼灭战的方法。利用假期集中进行培训,发动年轻教师带老教师,手把手,一步一教,相互促进。计划本期末对全体教师进行电教操作与使用的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实施奖励。在这同时,向全体教师提出了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的号召,提出“不要你会灌,而要你搞活,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知识”的课堂改革方向。要求把培养学生“五学会”能力真正落到实处,并采取看特级教师录像,请部分教师上示范课,让教师们谈体会等方式将要求落实到行动上,定期在学生中进行“你最喜欢的老师”、“给老师的建议”等问卷调查活动,并将信息用适当的方式反馈给教师。
二、积极开展课题实验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活动不仅能提高教师的学科业务能力,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它实现了对教师教学水平的一次科学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一次科学检验。它有利于学校根据实验结果制定教改方案;有利于教师有目标、有依据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完善总体教学思路;有利于教师实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现代教育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推广、普及应用。
我校共有国家、省、地、县、校各级课题实验60余项,其中40%属于电教课题实验。承担了国家级实验课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中师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省级实验课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和《初中代数CAI课件实验》,地级实验课题《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研究》,我校围绕这个实验课题,分别从不同学科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对形成良好育人环境的作用》、《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促进中学中差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探索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教育方法》、《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智力、心理发展和非智力因素发展的作用》等8个子课题。县级实验课题《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培养学生快优作文能力》、《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培养学生言语交际能力》、《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教学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和《电化教学设计整体优化中学地理教学的方法和作用》,还有校级课题18个。其中《利用现代教育技
术促进中师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的实验报告,中国电化教育协会于1999年10月25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召开的《中国电化教育协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理论研讨会》将该论文作为发言材料在研讨会上作学术报告,同时被中国电化教育协会评为优秀论文,并在《中国电化教育》2000年4期上发表。通过这些实验,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同时也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实验结果使学校领导坚定了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信念,在全体教师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各学科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课题与实验项目成倍增长,形成了以现代教育技术实验促进学校教学改革,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良好势头。学校的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改革,加快了由传统教育向现代化教育的发展,为学校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找到了一条最佳途径。
近十年来,我校教师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获国家级表彰奖励的成果有2项,获省级表彰奖励的成果有15项,获地、县级表彰奖励的成果有140余项。学校多次被评为地、县现代教育技术、电化教育先进集体。我们所取得的成绩曾在《中国教育电视》报、《教育导报》、《巴蜀师苑》报、《巴中时报》、《平昌报》等报刊进行过15次的报道。
三、狠抓现代教育技术素质提高
这些年来,我们在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实践中,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了学校的改革与发展,全校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显著提高。
(一)全体教师的素质不断提高
江泽民主席说:“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关键在人”。因此,培养高素质人才决定高素质的教育,高素质的教育取决于高素质的教师。为了使全体教师成为高素质的教师,了解国内外教育技术的发展动态,树立现代教育的思想观念,学校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省级以上的现代教育技术活动或培训,把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列为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每年安排教师外出学习进修,参加各种培训班,教学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以使他们把先进的教学经验带回学校,提高他们的教学与理论水平。适时请地、县电教馆派员来校举办讲座等。但是,学校领导也认识到,仅仅让教师出去学习和请专家来校讲学的做法是远远不够的,学校教学资金有限,无法满足更多教师外出学习的愿望与要求,要全面提高全体教师的业务素质,必须使教师的培训与学习面达到一定的水平。为此,我们派出从西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系进修的三位同志轮流到外地学习,回校后再举办培训班,将所学的新知识传递给全体教师,这样既节省了资金,又达到了预期效果。教学、教研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我校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是掌握理论、熟悉方法、合理使用、加强研究、争创成果。现代教育技术教研组每学年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电教研究计划,指导各年级组、教研组开展教学研究。学校还要求各教研组必须在教研计划中明确电教研究的内容和任务,并要求每期每学科至少有一堂电教公开课或研究课。通过这些做法,促进了全体教师业务能力不断增强和研究水平的提高,努力使他们成为“专家型”教师。
(二)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我校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创新,促进了学校可持续发展,办学效益显著提高。自恢复高考以来,平均每年向大专院校输送合格新生300名以上,尤其是今年高考上线515人,创下建校以来的历史最高纪录,高考成绩已经八年蝉联全区同类学校之冠。1998年8月,平昌师范学校整体并入我校,两校强强联合,师资力量更加雄厚,现代教育技术设备更加齐全,教学经验更加丰富,对我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再上新台阶,为实现“科研兴校”的战略目标奠定了更为坚定的基础。目前,全校师生决心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引下,在县委、政府和各级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指导下,努力加快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开创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局面,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推动学校各项工作驶入“追赶型”、“跨越式”的运行轨道,向着学校既定的远大目标,为把学校办成全国1000所示范高中、巴蜀名校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