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桃子柑橘管理经验
桃子柑橘管理经验
一、春节前后可修剪,节前剪枝,花芽来得早,易受倒春寒冻坏,但桃树较旺,节后剪枝,花芽来得迟,桃树较弱,但不易受冻。
二、1、春节后桃子开花前杀菌,喷叶面肥;开花浓盛时又喷洒一次;花谢后十天疏果,一直疏到果熟收成,并疏徒长枝。及时疏果疏枝,果实就会又大又匀。
2、三、四月如果桃叶有飘落现象,又逢下雨少,很可能是炭疽病,要及时采取措施;
3、新历五月四日下壮果肥,复合肥2斤/棵,硫酸钾2斤/棵,如果肥足,可以不下;这个阶段要观察桃叶有没有烂边、红点、飘落等现象,如果有,表明桃子有病虫害,是炭疽病,可以喷洒大生(代森锰锌)农药,要及时采取措施;
五月份之前下雨多,要检查桃子会否烂嘴,如果烂嘴,那也是炭疽病;喷洒大生(代森锰锌)农药,桃子色白无斑点,卖相好。
4、采果肥尿素或复合肥1斤/棵,看准天气来撒,桃树旺可不下采果肥,如未下采果肥,春节前剪枝就得注意点;
5、一般不用杀多效唑,如果桃枝太旺太长,也可在5月20至25日喷洒多效唑,只需叶面上轻洒一点点就行了。5月5日起大规模疏果,叠果(相互有触碰的)一定要疏
掉一些,否则会生虫,疏到的弃果要倒到园外去。6月20--25日吊药防虫。6月份要检查桃子有没有急性炭疽病,得这种病的桃子果实起红色斑点,就象男人生殖器起湿疹并伴有流胶,有传染,果实全部掉光。6月20日后桃子果实进入膨胀期。
6、买农药到邮电局侧旁黄剑英处,配得齐;
7、新历十月下旬下冬肥,5斤菜枯/棵,15斤有机肥/棵,复合肥3斤/棵;春节后又下复合肥3斤/棵,磷肥7斤/棵;
8、打完冬禾的十一月份撒石灰或石硫合剂杀菌;
9、上半年要经常剪徒长枝,不要抹,否则有伤痕;
10、桃树上挂瓶沾虫与挂瓶诱食捕虫(诱捕时一瓶药水兑4斤白水,分30个筒子,3天换一次药水,6月上旬开始挂,一个筒子管4棵树)并举。
11、如何利用以螨杀螨的技术?还要进一步明白。
三、大小寒时,用石硫合剂给桃园杀菌,春节后用石灰粉或石灰水喷洒杀菌;(春节后不要用石硫合剂,否则会烧了花芽)
四、1、如果柑橘叶子呈现黄色,可在惊蛰前后下雨时往柑橘树下撒尿素0.2斤/棵,等到花谢时再下谢花肥,钾肥1斤/棵;如果柑橘叶子碧绿,则改为在花谢时下谢花肥,钾肥1斤/棵,尿素0.2斤/棵;
2、环割前喷洒920等药水一次,沙糖桔、皇帝柑、橙子花谢后,柑子绿豆大时环割(新历4月25日前后),过旺的一年环割二次(5月10日前后第二次);5月下雨多,要在5月5日前后继续喷洒一次(第二次)920药水以加强保果;如果柑橘树太旺,可在5月份喷洒一次多效唑,只需在叶面上轻洒一遍就行了。如果发现有康鬼(硬壳虫),可在5月15日前后单独喷洒敌百虫。
李洞碰柑过旺的则在秋梢老熟时(12月份)又环割一次。要让橙子增甜,可在7月15日前后下豆麸一至二斤。
3、生理落果时(果实指头大,立夏过后),下壮果肥0.5斤/棵,大暑至立秋前下催梢肥,1斤复合肥/棵;
4、桃子下山时,柑橘树挂药瓶捕虫;
5、柑橘在秋梢老熟时喷杀多效唑;
第二篇:华为人才管理经验:桃子、绳子、鞭子和筛子
华为人才管理经验:桃子、绳子、鞭子和筛子
近几年来,有许多培训公司和咨询机构都在把华为的人才管理经验作为自己的产品不遗余力地**,而且生意做得十分火爆。
这一方面说明,现实中的许多企业真真切切地面临了越来越严峻的人才管理问题,它们急切地渴望通过学习标杆企业的人才管理经验,来解决自身的人才管理问题;另一方面,众多的培训公司和咨询机构“号召”企业学习华为的人才管理经验,并得到广泛的企业一致响应,这一事实,也充分证明了华为在人才管理方面的经验是被普遍认可的,更多请参考培训人智库公众平台(微信:pxrzk88)文章。
华为针对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所采取的人才管理策略,我将其形象地比喻为“桃子”、“绳子”、“鞭子”和“筛子”,由此给出的基本观点如下:
任何一位人才到任何一家企业工作,都是受特定利益驱动的。我将人才们希望从企业那里获得的利益称为“桃子”。企业只有愿意并有能力给予人才们想要的“桃子”,才可能吸引到众多的人才,并从中挑选出自己想要的优才。华为在运用“桃子”吸引人才方面的一系列策略组合,是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难以望其项背的。
企业要想留住优秀的人才,又不至于使企业的固定用人成本过高(招才和留才的成本一旦过高,对企业的发展将造成深远的负面效应;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雄风不再,极大程度上与其使用人才的固定成本过高有直接关系),就需要采取高超的策略来对特定的人才实施适当的“捆绑”。我将企业用来“捆绑”人才的策略称之为“绳子”。华为显然是极善于使用“绳子”来捆绑优秀人才的企业,因为它总是能够让人才们在不知不觉中心甘情愿地被“捆绑”。
企业招聘和保留人才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人才们最大化地为企业创造价值。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都是有趋利避害本性的,特别是在某些环境条件下,人是容易滋生出许多问题来的。因此,企业需要设计一套有效的培养与管理手段,来保证人才们不得不收敛自己的“性情”,而千方百计地、竭尽全力地和最大化地为企业创造价值。我把企业为促使人才不断学习成长、促使人才最大化地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管理手段称之为“鞭子”。华为毫无疑问在这方面也是无与伦比的高手。
所有的企业都知道,在一个组织或团队中,总会有一些人,即便你拿“鞭子”抽他,他也产生不了工作意愿或提高不了工作能力;而且,过去优秀的人才,并不代表现在依然优秀,现在优秀的人才,并不代表未来同样优秀;特别是,有些人在组织中拥有了地位和金钱之后,就可能会变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甚至会走向骄横或堕落;还有少数人,就其个体能力而言,他们算得上是“英雄”,但在特定团队中,他们则是有害的因子……在这些情况下,企业就应该设计一套淘汰机制,使那些不适应于或有害于组织发展的人在组织内没有生存的土壤或空间。我将这种企业用于淘汰劣才的机制称之为“筛子”。有了“筛子”,不仅可以减少那些可能存在的对组织发展有害的因子,而且可以促使上述“桃子”、“绳子”和“鞭子”发挥应有的或更好的效用。显然,华为在这方面也做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关注和思考1:任正非在人才管理方向的时间和精力投入
华为总裁任正非认为,自己对华为的产品创造贡献为“0”,因为在华为所创造的技术发明中,没有一项专利发明是由任正非创造的。他一直把他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人才管理方向(人才管理一定会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而人才管理正是公认的“华为能发展到今天的基础”。
无独有偶,中国近几年最受追捧的另外三家企业的大老板——阿里巴巴的马云、腾讯的马化腾和小米科技的雷军,也都是把自己的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人才管理方向的。这是否可以认为,关注人才管理,是现在和未来的企业成功的“牛鼻子”呢?我以为是。
反观其他许多民营企业家,他们大多是营销或技术或生产方面的高人——他们的企业能够发展到今天,前期主要就是靠着他们在营销或技术或生产方面有着足够出彩的个人表现。但是,当他们的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以后,便碰到了瓶颈。大家注意观察将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主要集中在人才管理方面。而之所以人才管理成为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核心原因就在于,民营企业的老板们在人才管理方面存在能力短板。因为人才管理是他们的能力短板,他们往往不愿意在这个方向上投入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回避矛盾),如此一来,这一瓶颈便一直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在这个意义上讲,我认为出现了人才管理瓶颈的民营企业家,很有必要像任正非(也包括马云、马化腾、雷军)那样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到人才管理方向上来。
关注和思考2:华为吸引人才的“桃子”
华为在吸引人才方面也曾有过沉痛的教训。比如,2000年的时候,华为曾一次性地从名牌大学招聘了300多名应届生,但是不到一年时间,这些人才“跑”了个精光。又比如,任正非自己也承认,他曾许多次在招聘人才时“看走了眼”——把那些“伪人才”(任正非称之为“不优秀的人才”)招到了公司里来,因此“给公司造成了惨重损失”。但是,华为在经历了无数次的教训之后,终于找到了一套吸引人才的有效办法,它是华为的人才管理得以有效展开的一个前提性条件。
人才管理的核心问题,是首先要有可选择的人才;有了可选择的人才时,其他一切管理办法都好使;在没有可选择的人才时,企业的一切人才管理的行为都将是被动的。比如,你对一位人才的能力不满意,但你却没有可以替代他的人选,这时即便你对他很不满,也只能将就着使用他,否则工作就没有人做;而在你既对他不满意、又不得不使用他时,你的一切管理手段都要大打折扣,甚至你根本就不敢大胆地**和使用人才管理手段。
华为显然非常清楚这一点。因此,华为一直把人才招聘工作放在人才管理整体工作的优先位置。尽管华为也曾招聘过大量有工作经验的人才,但它主要还是以招聘应届毕业生为主,然后让他们从基层一步一步往上发展。这样做有很多好处,最大的好处是,应届生“一张白纸好写字”——这便于把华为的价值观装进人才们的脑子里(这是人才管理中最“狠”的一招)。
无论是有经验的人才,还是应届大学生,人才们凭什么愿意到你的企业任职呢?这会是一个大问题(这也是许多民营企业招聘不到人才、因而人才管理工作一直十分被动的根本原因之所在)。解决这个大问题,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要有吸引人才加盟的“桃子”。正如你所知道的那样,华为是极善于运用“桃子”来吸引人才的企业。华为在吸引人才方面主要使用了三个大“桃子”:1)通过华为的战略、组织和品牌影响力,给人才们以丰富的未来想象空间;2)给人才以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奖金和股票期权;3)给人才们提供良好而又多样的学习与成长平台和职业发展与内部创业机会。
关注和思考3:华为捆绑人才的“绳子”
在华为的人才管理经验中,你很少见到它在直接刻意地运用什么“绳子”捆绑人才。因为,华为一直奉行的是“自由雇佣制度”。所谓“自由雇佣制度”,是指企业从人力资源市场招聘人才,企业与人才之间建立合法的契约关系,人才可以选择是否在企业服务,是否自愿地为企业做贡献。如任正非在其演讲稿《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中这样说道:“公司与员工在选择权利上是对等的,员工对公司的贡献是自愿的。自由雇佣制度促使每个员工都成为自强、自立、自尊的强者,从而保证公司具有持久的竞争力……由于双方的权利是对等的,对双方都起到了威慑作用,这更有利于矛盾的协调……企业和员工的交换是对等的,企业做不到的地方员工要理解,否则你可以不选择企业,若选择了企业就要好好干,若不好好干,你随时都可以离开。”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华为没有用“绳子”来“捆绑”优秀人才的思考和实践。深入分析华为的经验,你将看到,华为设计的人才管理机制,对于优秀的人才是明显具有“捆绑”效果的。这种“捆绑”行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战略、组织和品牌的影响力来促使人才们从心底里认同华为的文化。这是最高明的人才捆绑策略,是精神的“捆绑”。
二是,通过为人才们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奖金和股票期权来“捆绑”人才。它给人才们的暗示是,在华为工作,如果你能满足公司的要求,你就有可能获得在其他企业不能获得的金钱回报,这是物质利益的“捆绑”。众所周知的,任正非所说的“不能让雷锋吃亏”,主要体现在这一点上。
三是,通过为人才们提供良好而又多样的学习与成长平台和职业发展与内部创业机会来“捆绑”人才。在华为,人才们不仅拥有自主选择工作的权利,而且拥有轮岗学习和其他众多的学习机会。而且华为为优秀人才在公司向上升迁提供了三条清晰的通道(管理、技术和项目),这对那些希望获得职业成功的人才们来说是极具诱惑力的。
关注和思考4:华为抽打人才的“鞭子”
华为是一家极善于严酷地运用“鞭子”来“抽打”人才的企业。“抽打”人才的目的有两个,一是让人才不断学习进步,二是让人才为企业创造更好的业绩;前者是迫使人才有工作意愿和工作能力,后者是迫使人才为企业(也是为人才自身)创造价值。
华为用于“抽打”员工的“鞭子”主要有两条:第一条“鞭子”是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著名教授陈春花在其作品《领先优势》中这样写道:“1996年开始,华为凭借高薪积聚了大量的来自著名高校的毕业生,一年招聘进几百、上千名大学生,甚至一次性招聘5000人。为确保这些学生在华为能够成长为对企业有价值的人才,任正非最早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适合业务需求与人才成长特点的分层和分类人力资源开发、培训体系,如在各业务系统分别建立管理者培训中心、营销培训中心、研发培训中心、客户培训中心等。在中国本土企业中,任正非引领的华为,是为数有限的在人力资源培训开发方面倾注了大量热情和资金的公司。”
华为对人才的培养主要分为这样几种形式:新员工入职培训、全员导师制、企业文化培训、在岗学习、轮岗学习、后备干部培养、倡导员工自主学习、职业生涯通关培训,等等。有统计表明,华为员工参加培训的时间约占员工工作时间的7%。
之所以将华为对人才的培养称之为“鞭子”,是因为华为在培养人才时,“会让员工感到痛苦、煎熬并铭记终身”。有许多华为的员工把公司的培训总结为:特苦、特累,考试特多。比如,有人就这样形容新员工入职培训:“如同高考冲刺阶段,这一段时间的考试次数远远超过了大学四年的总和。”任正非曾经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烧不死的鸟就是凤凰”,这句话恰恰体现出了华为在人才培养方面所奉行的“鞭打”理念。
华为重视人才培养的逻辑说起来简单而明确:只有通过严格多样的培训,才能帮助人才建立足够的工作意愿和能力;只有人才有了足够的工作意愿和能力,才能为组织创造最大化的业绩;只有为组织创造了最大化的业绩,个人在组织中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回报。
第二条“鞭子”是重视对人才的绩效管理。华为的绩效管理充分借鉴了IBM的管理体系,但比IBM来得更加严苛。它的绩效考核的基本过程为:制定绩效目标→建立工作期望→建立目标任务指导书→绩效形成过程指导→绩效考核→绩效面谈→制定绩效改进计划。乍乍一看,这个过程与大多数企业绩效管理的通行套路并无根本区别。但是在华为,绩效几乎是任何一位人才是否能够在公司立足并获得发展的唯一依据,因为本文接下来将要提及的“末位淘汰制”所基于的唯一标准就是绩效考核数据。
关注和思考5:华为淘汰劣才的“筛子”
与众多的民营企业不敢淘汰或没有条件淘汰劣才相比,华为是敢于使用“筛子”来不断淘汰劣才的为数较少的公司。最著名的是华为采取的“末位淘汰制”。
众所周知,末位淘汰制是公司依据本企业实行的绩效指标体系对员工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的结果把得分靠后的员工淘汰出局的管理制度。
任正非在华为推行末位淘汰制,基本上遵循了GE的前CEO杰克·韦尔奇推崇的“活力曲线”——2-7-1法则。即:把20%的绩优员工定义为A类员工,把70%的业绩中等的员工定义为B类员工,把余下10%的业绩较差的员工定义为C类员工。“C类员工必须走人”。同CEO杰克·韦尔奇推行末位淘汰制面临了大量的诟病一样,任正非在华为推行末位淘汰制,也遭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人们的批评和质疑。但是,华为却一直坚持在这么做。对此,任正非曾这样说道:“有人问,末位淘汰制实行到什么时候为止?借用CEO杰克·韦尔奇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末位淘汰是永不停止的。只有淘汰不优秀的员工,才能把整个组织激活。GE活了100多年的长寿秘诀就是„活力曲线‟。活力曲线其实就是一条强制性的淘汰曲线,用CEO杰克·韦尔奇的话讲,活力曲线能够使一个大公司保持着小公司的活力。GE能够活到今天得益于这个方法,我们公司在这个问题上也不是一个三五年的短期行为……我们在这个事情上要耐着性子做下去。”
但是请注意一点,华为是有条件这么做的,因为它向人才提供的“桃子”足够大、足够多,它捆绑人才的“绳子”和抽打人才的“鞭子”足够有力,有许许多多的人才挤破脑袋想要到华为求得一席之地,这是其他大多数民营企业做不到的。由此可见,人才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单纯使用一种策略往往行不通或效果不佳。2007年年底,华为“7000人辞职事件”和该事件之后华为采取的主动“瓦解工号文化”的行为,也是在相似的背景和管理思维下发生的。
第三篇:柑橘销售
新关镇多措并举狠抓柑橘销售
柑橘一直是新关镇的主导产业,全镇柑橘种植面积达2.2万亩。今年,由于低温冻害和长期干旱的因素,预计柑橘总产量近5万吨,减产1.63%。为了保障农户收益,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柑橘销售,采取领导包片、干部包村、科技到户等措施,全镇共投入柑橘培管资金1100万元,组织农资肥料6000吨,下发生产技术指导4.9万份,出动宣传车辆5次,通过早计划、早安排、早启动,各村(居)组织橘农在柑橘销售上下足功夫。目前,全镇柑橘收购价格最高为2.2元/公斤,最低为1.6元/公斤,销售形势较好,今年总体上将是一个减产但不减收的局势。
一、加强后期管理,提高柑橘品质。在柑橘培管期间我镇组织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加强病虫害防治,提高柑桔外观品质。做好柑桔采收前的管理工作,指导橘农合理选择采收时间,保证果品质量。同时加快精品果园建设,我镇每年安排4000元经费在新关社区中茅坪片建立“早熟蜜柑优质高产示范点”,在五桂桥村建立了“早熟蜜柑无公害化生产示范片”,用“点”、“片”起到示范带动作用,提高柑橘产量和品质。并加强采后选果,推动柑橘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全镇4家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在3万吨以上,对优质果品进行清洗、分级、包装,坚持优质优价,打响品牌,增加效益,保证柑橘销售渠道的畅通。
二、加大宣传力度,培育柑橘品牌。镇党委、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认真分析柑橘产销形势,研究销售对策,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责任,细化措施。主要领导通过深入橘农家里了解柑橘产销情况,及时提出应对措施,多渠道拓宽市场,确保我镇柑橘销售畅通,橘农增收。一是镇村两级干部要积极做好柑橘促销的宣传和指导工作,正确引导橘农把握市场行情,积极宣传科学的销售观念,消除惜售心理,适时销售。二是动员农村经纪人引进外地客商,现在全镇有外地客商60多人,收购各种规格各种质量的果品。三是发挥柑橘专业合作社的桥梁作用。“新农柑橘专业合作社”在“广西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济南堤口果品批发市场”,“闫家溶橘橙专业合作社”在“广东江门水果批发市场”分别组织设立了由石门县政府授牌的“石门柑橘”直销部,为新关柑橘品牌建设服务。
三、组织营销队伍,营造销售环境。镇政府专门成立了柑橘销售调运工作领导小组,并印制了名片,下发到橘农和客商手中,柑橘销售调运期间负责24小时为橘农及客商提供服务,对大型客户实行包保责任制,进行全程跟踪服务,有针对性地协调解决柑桔销售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柑橘销售的有序进行,真正实现了我为橘商,橘商为我,优
良的服务得到了全体橘商的一致好评。
四、实行产销对接,促进柑橘销售。为了让柑橘顺利的销售出去,我镇以精品果园建设为抓手,努力提高柑桔品质,充分利用品牌优势,实行产销对接,积极开拓销售市场。今年,早在柑橘上市前,五桂村就结合实际,与广东桔商签订了购销合同,订单销售柑橘100万斤,农户获得预付金23万元。我镇还相继与“浙江敦成农产品有限公司”、“石门金湘缘食品有限公司”、“石门绿之源农产品有限公司”签订了外贸供货合同1000吨,带动橘农进行科技化种植,密切产销联系,确保农民实现增收。
新关镇政府办公室
第四篇:柑橘论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工学院 班 级:2011级土木工程四班 姓 名:王震宇 学 号:201140664412 课程论文题目:中国柑橘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课程名称:柑橘文化与健康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课程论文题目
——中国柑橘加工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学生:王震宇
(工学院2011级土木工程四班,学号:201140664412)
【摘要】:本文从原料生产、加工及科研等方面对我国柑桔加丁业存在的问题作了较全面的阐述,指出了我国柑桔加工业存在品种结构不合理、加工原料优良品种少、加工企业规模小、产品种类单
一、设备落后、技术水平低,以及科研投入和科研力度不够等问题,并指出确保我国柑桔业的持续发展、迎接加入WTO 后国外产品对我国加工业的严峻挑战,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
【关键词】:柑橘 现状 对策
我国是世界柑桔主产国,柑桔栽培面积和产量分别居世界的第一和第二位。改革开放以来,柑桔加工业发展较快,尤其是传统的柑桔罐藏产业,通过引进和自主创新,在工艺技术和装备上已经达到国际水平。目前我国桔子罐头年产量已接近50万t,占世界桔子罐头产量的75%以上,其中,年出口量达30万t,占世界桔子罐头贸易量的70%以上,我国已成为世界桔子罐头的中心产地。柑桔汁加工也已起步,但受制于我国甜橙原料生产的弱势,进程曲折,发展缓慢。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引进的柑桔汁生产线已达17条,年加工能力达100万t,大多设备闲置或转作他用,目前我国橙汁年产量仅2万t,橙汁消费量的94%依赖进口,仍处于“榨汁不如买(进口)汁”的现实之中。柑桔综合利用的产业化产品有香精油、果胶、橙皮苷、干燥柑桔皮、辛弗林(synephrine)、地奥明(diosmin)等。其中果胶等深加工产品主要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已有一定的创汇,发展潜力很大。
一、柑橘罐藏产业的发展领先世界
(一)发展历程的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组建国营浙江黄岩罐头食品厂,设计年生产能力2000t,湖南、四川、湖北等也建立了一些小型罐头厂,产品有早桔、红桔等。我国桔子罐头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仅0.5%,主要受温州蜜柑原料果实缺乏的制约。
2、发展阶段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中期):我国的温州蜜柑栽培业迅速发展,到1987年,温州蜜柑产量达170万t,国营企业的生产能力大幅提高,乡镇罐头企业大批涌现,产品良莠不一,历经市场磨练,1/3的企业生存下来,并不断发展成为产业的骨干。其时,我国桔子罐头年出口量达1.2~2万t,但由于加工工艺和装备落后,制品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力,属出口高亏产品,技术“瓶颈”问题凸现出来。3.崛起阶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现在):我国柑桔罐藏业抓住了桔子罐头主产国日本等国产业迅速衰退提供的机遇,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装备,以科技和管理的进步,促进制品品质的大幅提高,加上原料优势和价格优势明显,不但迫使日本从桔子罐头出口国变成进口国,而且在日本、美国市场挤掉西班牙制品的份额,又大举占领欧盟市场,使我国成为世界桔子罐头生产的中心产地。
二、桔子罐头现代先进工艺流程的确立
(一)烫桔、剥皮、分瓣工序的技术进步
1.采用自动控温烫桔机代替人工间歇式静止烫桔,可视果实成熟度、果皮厚薄及贮存时间长短自动控制烫桔时间和水温。例如:果皮厚时采用90~95℃—30~35s;果皮薄时则采用80~85℃—30~60s;烫桔工序以“温度高、时间短”为原则,以果实“皮烫肉不烫”为终点。
2.人工剥皮时剥皮入口由传统的从果顶部开始改为从果梗部开始,且用竹片小刀或不锈钢小刀从果蒂边的果皮部插入,用拇指肚和食指剥去果皮,并趁势轻轻带去桔络,减少了指甲刺伤果瓣的机率,使碎片率降低到小于3%。机械剥
皮正在试用浙江象山罐头食品机械厂发明的连续式桔果剥皮机,剥皮的效率大大提高,但碎片率较高(日本的剥皮分瓣机为25%),碎桔瓣应就地利用作为汁胞和果汁的加工原料,才能发挥机械的最大功效。目前,国产剥皮分瓣机正在进一步研发中。
3.分瓣前增加了风干工序,可防止桔球滑溜,易发生借助指甲分瓣、捏挤损伤桔瓣的现象。风干可采用隧道式风干机进行,同时,还可以采用弓形分瓣小器具,提高分瓣效率。
(二)酸碱处理工序的技术进步
实现了以国产自动控温流槽酸碱处理代替传统的池式酸碱处理,确保酸碱处理均匀地到达每一片桔瓣,并在酸处理和碱处理后都能及时、充分漂洗。既保持了桔片的优良质地,又降低了碎片率。酸碱处理完成后的全去囊衣桔瓣进入水流式桔片分级机,使桔片分成L、M、S三级,确保开罐时桔片的大小整齐。
(三)杀菌工序的技术进步
在引进的基础上创新研制了低温回转式连续杀菌、冷却机,代替传统的常温静止杀菌、冷却设备,有效地防止杀菌不均匀、杀菌过度导致胖听和桔片软化的品质问题。同时,由于低温杀菌采用的温度为82~84℃,比旧杀菌工艺的杀菌温度下降了17℃左右,加之全面采用真空封口,取消了封口前的加热脱气工序,有效地抑制了煮熟味的发生,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桔瓣的色、香、味和质地。
(四)罐头内容物调节的技术进步
1.采用以制品含酸量为指标的调整法和以pH值为标准的调整法调节桔子罐头内容物pH值到3.30~3.50的合适范围,为采用低温回转式连续杀菌机的新工艺,确保制品的风味品质,商业无菌和保质期提供重要的内因条件。2.添加MC(甲基纤维素)和橙皮苷分解酶防止汤汁白浊化,一般对5号罐每罐添加5mg橙皮苷分解酶,对1号罐每罐添加MC0.9~1.0g。
(五)环境保护的技术进步
1.废水处理达标系统的建立:在车间实现不同种类废水的分流排放。80t/d桔子罐头生产车间的废水发生量:烫桔废水2.4t/d,废酸液8t/d,废碱液8t/d,漂洗废水1280t/d,生活污水200t/d,车间清洗水480t/d,废水最大总排放量1978t/d,混合废水的水质pH5.3,CODcr1780mg/L,建立的废水处理系统使废水处理后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pH6~9,CODcr(mg/L)100,BOD(mg/L)20]可直接排入江河。
2.柑桔皮副产品生产系统的建立:柑桔皮除供作陈皮、蜜饯的原料以外,还经切片——洗涤——脱除农药残留——干燥(二段干燥法)——风选(磁力风选机)——人工整理——捆包的工艺,生产出口干燥的柑桔皮片,每吨出口价600~1000美元。
三、柑橘罐藏新产品的开发
(一)胡柚等杂柑类罐头的开发
世界糖水柑桔罐头主要是二大品种,即以温州蜜柑桔片罐头为主,辅以杂柑类(日本的“甘夏”和美国、墨西哥的“葡萄柚”)罐头。我国长期以来仅有桔子罐头单一品种,为改变这种局面,以酷似日本“甘夏”的浙江常山胡柚为原料,开发出糖水胡柚罐头,获得了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制品的胡柚果瓣脆而不糙舌,富有弹韧性,实现了出口创汇。日本已于2002年5月率先许可胡柚罐头以“中国胡柚”的名称进入其市场。然而,“甘夏”罐头的开罐品质有其优于胡柚罐头之处,目前引进日本“甘夏”品种,发展“甘夏”原料基地,已列入“十一五”948计划,预计胡柚和“甘夏”的罐头制品均有较好的将来性。
(二)桔子软罐头关键生产技术和设备的开发
本世纪初,浙江黄岩罐头食品厂、湖南熙可罐头食品厂相继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相结合,首先将EVOH(乙烯—乙烯醇共聚物)阻氧塑料多层体制成的成型容器,应用于桔子等水果罐藏,确立了相应的低温杀菌工艺及关键极限值,建立了使制品保质期达一年以上的配套技术,开发出含3项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生产线专用设备和一种混合气体高置换率充气设备。目前浙江就有5家工厂生产并出口该产品,2005年我国桔子等水果软罐头的出口量已达3万t以上,市场性良好,已成为我国柑桔罐藏产业新的增长点。目前,阻氧塑料多层体制成的成型容器不仅有130(克)、250、420等杯形,还有600和1000 的旋转盖罐型,国产制品也已开发成功。
(三)罐藏特种柑桔全果饮品的开发
近年来深受国际市场欢迎的“柚子茶”、“金柑茶”、“柠檬茶”等,实际上是以特种柑桔“香橙”、柠檬、金柑等全果为原料,经切片后以砂糖、蜂蜜浸渍的罐藏品。2006年初,浙江省农科院食品加工研究所开发的“蜂蜜胡柚茶”等系列产品已在韩国投资的浙江常山自然食品厂投产,工厂通过QS认证及沃尔玛、易初莲花等大超市的认证,制品进入全国七千多家超市和卖场并已开始出口,关键技术已申请了发明专利。
四、柑桔果汁产业尚处起步阶段
(一)制汁原料基地正在建设、发展
我国柑桔品种结构以宽皮柑桔为主,适于制汁的甜橙、柠檬所占的比例较小,经近年品种结构调整后,甜橙类栽培面积所占比例才达到24%左右,现在甜橙产量中适宜制汁的果实仅占10%左右,真正用于加工果汁的不到5%。另一方面,我国的制汁原料甜橙价格为0.50元/kg左右,而巴西仅为0.30元/kg,原料质量也比我国的好,因此,长期以来,制汁原料问题一直制约我国果汁产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十一五”期间,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和农业部编制了《三峡库区柑桔产业发展规划》,将重庆江津至云阳段列为加工甜橙原料基地,计划建设两个年产20万吨橙汁的加工厂。重庆市政府为完成三峡库区移民任务,编制了《重庆市百万吨优质柑桔加工产业化工程规划》,计划从2001年到2010年建成年橙汁加工原料果100万吨,年产橙汁48万吨的亚洲最大橙汁加工基地。近5年,上述规划实施顺利,这是我国橙汁加工业突破原料匮乏的“瓶颈”,走上发展之路的希望。
(二)“榨汁不如买(进口)汁 ”的现象还将延续
因为从巴西、以色列等国进口的原料橙汁价格较低[1200美元~1900美元/t(浓缩汁)]、品质优良,国内的果汁加工企业与其自行榨汁,还不如采取进口
原料橙汁、调配加工,即使是××果汁公司,其下属柑桔加工厂的榨汁能力仅使用1/4~1/5,而大量地使用进口原料橙汁生产成品甜橙汁;台湾××果汁公司,其下属柑桔加工厂也存在榨汁能力严重过剩的问题;而与此同时,我国的年橙汁进口量已从2000年的不足1万t,增加到2005年的7万t左右。我国柑桔汁加工中、小企业的取向仍然是“榨汁不如买汁”。根据目前橙汁原料的缺乏状况,预计未来十年,“榨汁不如买汁”的现象还将延续。
(三)跟踪国际橙汁业动向,抓住发展机遇
据美国佛州大学食品农业科学研究所和佛州柑桔局在2003年飓风侵袭后的调研报告“佛州柑桔生产未来展望的经济评价”一文预测,到2020年佛州的甜橙年产量比从1994/1995到飓风侵袭前的2003/2004期间的平均年产量下降31%~44%。对葡萄柚的预计更为悲观,同比将下降58%~63%。同时,美国佛州柑桔产地飓风后溃疡病和青果病大发的问题,在巴西产地也存在,预计15年后,巴西的甜橙和葡萄柚产量也将比现在下降15%左右。因此,我国三峡库区甜橙生产基地,在未来的10~20年中,有可能遇到国际市场甜橙汁紧缺,价格上涨的良机。因此,尽管我国的制汁原料基地尚在建设和发展中,但是具有良好的将来性。我们应当抓住机遇,提高甜橙生产基地的技术和管理水平,突破制汁业发展的原料“瓶颈”,促进我国柑桔果汁产业尽快地进入快速发展期。
五、结束语
面临如此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应做好:不断提升柑桔罐藏产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发展杂柑类罐藏生产,改变仅桔瓣罐头单一产品的局面;扩大桔瓣软罐头等二次加工生产的规模;开发脱囊衣的生物工程技术,为取代传统的酸碱处理做好技术储备。持续发展我国柑桔罐藏产业,巩固世界领先地位;再者,加强三峡库区柑桔加工基地的建设和发展,突破制约我国橙汁加工业发展的原料“瓶颈”;认清我国“榨汁不如买汁”历史阶段的长期性,发展进口橙汁调配加工,培育国内橙汁市场,拉动橙汁消费,为我国自行榨汁业的发展先期做好市场开拓等准备;最后,增加科技投入,一要做好柑桔罐藏良种和制汁良种的研究、选育,把我国柑桔加工原料品种提高到国际水平;二要搞好柑桔生化的基础研究,促进柑桔综合利用的科学发展,大幅度提高柑桔加工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苏航,谢金峰; 我国柑橘产业比优势分析【J】;生态经济;2004年S1期
【2】 李国满,刘玉; 湖南省柑橘种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05年01期
【3】 余艳峰; 中国甜橙国际竞争力的实证【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4】 祁春节; 中国入世后美国柑橘准入机会及我们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09期
【5】 凌辉; 重庆市柑橘果园生产环境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第五篇:柑橘文化
柑橘种类的分布及其对人类的益处
摘要:柑桔(citrus fruits)是芸香科(rutaceae)柑桔亚科(auramtioideae)柑桔族(citreae)柑桔亚族(citrinae)植物的统称。其中的真正柑桔果树组植物,共6属:澳沙檬属(eremocitrus)、澳桔檬属(microcitrus)、多蕊桔属(clymenia)、枳属(poncirus)、金柑属(fortunella)、柑桔属(citrus),但实际上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真正供果树栽培或砧木利用的是后3属。在经济上最重要的是柑桔属,起源中心在中国、印度、东南亚一带,其次是金柑和枳2属,起源中心在中国。关键词:柑橘种类抗癌价值历史
一.柑橘的分布及其历史
古籍《禹贡》记载 4000 年前的夏朝,我国的江苏、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生产的柑橘,已列为贡税之物。到了秦汉时代,柑橘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史记·苏奏传》(西汉司马迁著)记载:“齐必致鱼盐之海,楚必致桔柚之园”,说明楚地(湖北、湖南等地)的柑橘与齐地(山东等地)的鱼盐生产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