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
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转移,农村妇女逐渐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突出重点有针对性地组织农村妇女进行教育培训,提升农村妇女的生产能力和从业水平,是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
一、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
1.农村妇女在农业发展中居于主体地位
在现实的农村生活中,妇女不仅是家庭主妇,更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据统计,河南省许昌市在农业一线从事生产的劳动力中妇女占到65%以上;她们在维持农业基础、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
2.大部分农村女性自身素质、文化水平不高
尽管许昌市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但现阶段农村妇女的整体素质还是不高。除了因为传统的“重男轻女”(多数农村家庭在财力不足的情况下,会选择首先让儿子而不是女儿上学)等原因造成农村妇女受教育水平偏低、与男性相比差距较大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年轻女性和素质稍高的妇女劳动力大量外出转移;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基本上不是文化水平不高就是年龄偏大。这个问题很有普遍性,据全国妇联开展的“万名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问卷调查”得知,农村妇女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6%,“小学”占25.8%;“高中及中专”占16.1%,“没上过学”的占6.3%,“大专及以上”仅占1.2%。
3.农村妇女自觉学习和继续教育的意识差
大多数的农村妇女既要侍候老人、抚养孩子,又要下地劳作,很少有空闲接受科学知识和技能培训;还有部分农村妇女受“男主外、女主内”等传统思想影响,处于“种种田、做做饭、打打牌”的生活状态,不愿尝试高效农业项目,不敢涉足发展领域,不能开辟致富新路。
4.农村妇女接受教育培训的比例较低
由于针对农民的培训机构较少、培训资源不足、培训机制不太健全和传统观念影响等因素,农村妇女参与培训的比例偏低。在许昌市农广校2010年组织的16批下乡进村培训中,只要是在乡(镇)以上部门进行培训,参训人员86%以上都是男性;在村内组织培训时,不耽误做家务与带孩子的前提下,女性参训者才会接近40%。而许昌市2010年阳光工程培训1.5万余人,妇女参训比例不足30%。
5.培训质量不高
在乡镇,大部分农村妇女参加的技能培训多是应需、应时培训,因受到培训设备、资金、师资的影响,只能是初浅的入门培训及单一的技能培训,大部分没有技能鉴定和资格证书,缺乏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6.培训需求多样化
去年许昌市农广校针对阳光工程培训所作的调查显示,子女教育、健康知识、法律知识、烹调营养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需求比例提升,其中尤以子女教育和健康知识为重。这说明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将成为今后农村妇女培训的新需求。
7.培训资源有限,政府对农村妇女教育培训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现有的农村教育培训资源总量不足,档次不高,难以组织开展技术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培训;促进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管理服务体系也不健全。政府在对农民进行的教育培训中,缺少针对农村妇女提供专项培训基金的项目。
二、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的对策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把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摆上重要位置
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关乎社会的稳定、进步与发展,不但要充分重视,而且要转变培训观念和模式。农村妇女的培训不是把物质条件创造好了“等”其主动来参加培训,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请”农村妇女来参加培训。要加大对培训信息、政策的发布宣传和服务力度,使农村妇女充分认识到接受教育培训的好处,激发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热情。
2.广泛宣传,典型示范,转变农村妇女培训观念
以推进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为目标,着力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高素质“新型女农民”,进一步宣传妇女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更好地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学习新知识、创造新生活、做出新业绩,并依靠自己的辛勤劳动、合作进取来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激励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使新农村建设的过程成为广大农村妇女提高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3.增强农村妇女参加培训学习的自觉主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世界银行一项研究表明,如果女性能够获得与男性同等的教育,农业产量将提高7%~22%。因此必须提高农村妇女的思想认识,让大家认识到培训的重要价值。一方面,妇女承担着教育下一代的主要任务,需要及时充电,补充新知识,跟上时代步伐;另一方面,通过培训,可以掌握一技之长,提高自身素质和技术水平。要使广大农村妇女逐步树立不等不靠,知识改变命运的观念,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帮助她们开阔眼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坚定学习和培训的信心。
4.结合农村妇女生产生活实际,培训形式多样化
据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农村妇女不愿接受时间多于一周的培训,超过80%的农村妇女不愿参加付费培训。相比男性来说,农村妇女需要考虑家庭、安全等多种因素,更倾向于“方便不麻烦”的培训模式。因此对农村妇女的培训一定要注意针对她们的特点,把握女性的成长规律和教育需求开展培训,逐步提高农村妇女的受训比例。例如在培训时间上,要尽量缩短,以开办短期班为主,还可以灵活设置各种时间段,方便女性兼顾家务;在培训内容上,要多选择那些比较简明易于操作的,以顾及不少女性难以投入更多精力的现状。要针对当地产业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组织开展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的择业竞争能力。
5.结合时代发展,培训内容多元化
长期以来,我们对农村进行培训的形式还是比较单一,过于强调技术培训,忽视了对农民尤其是女性农民的心理指导、健康指导和生活指导等。为了提高农村妇女的综合素质,应结合技能培训注入文化元素,增添法律、艺术和健康知识等课程;从而提高她们的文化水平,增强自信心,增强与人沟通和交往的能力,促进和谐、卫生、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因人而异,培训层次多样化
结合当前农村妇女文化水平与培训需求的差别,应针对不同层次的农村妇女提供符合其诉求和能力的培训服务。围绕不同时期的农村、农业重点,分类指导,分类施教,确保培训效果最大化。尤其是对刚毕业的农村女青年,要针对她们文化程度高、思想观念新的优势,开展贴近农业发展实际的技术培训、学历教育和职业证书培训,建立起一支充满活力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7.农村妇女教育培训和子女的教育相结合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关注农民子女的教育与培训则是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农村妇女教育水平的提高,会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农村妇女在家庭中承担着教育子女和管理家庭收支的主要职责,所以她们的教育程度决定了其家务管理效率和家庭经济与发展的统筹规划能力,间接地影响着人力资源的素质和可持续发展。
8.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
要从培训的指标、资金和师资等方面保证妇女平等接受教育培训的权利;政府补贴的专项培训中应保证农村妇女占相应比例;要落实好培训经费,确保资金到位。
总之,女性不应该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旁观者,也不应该只是农村社会发展的受益者,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是她们的权利。通过加强农村妇女教育培训,提高农村妇女生产能力和劳动技能,不但能实现广大农村妇女求知识、求发展、求富裕、求健康的愿望,也使她们蕴藏的巨大潜能得到发掘和释放,增强参与、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从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河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许昌市分校
梁宝锋
第二篇:妇联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3%,农村妇女占农村人口的半数,是我市农村改革和三个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更加自觉地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动员和组织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以“双学双比”为着力点,推动农村妇女投身生产发展
“双学双比”活动是各级政府长期以来在农村妇女中开展的特色工作,组织妇女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勤劳致富。面对新形势,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妇联组织要协调社会各界创新、深化“双学双比”活动,更好地发挥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是大力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妇联组织要积极推动“科技致富工程”的实施,把引导农村妇女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尽快增收致富,作为农村妇女工作的首要任务。针对农村妇女在转产和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她们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引导农村妇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围绕创优质高效农业开展各类劳动竞赛活动。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作用,与农妇结科技对子,做好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为农妇增收致富提供社会化服务,让新技术、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使农村妇女尽快增收致富。
二是引导妇女走出家门谋发展,依靠转移致富。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一种较好形式。继续深入推进“妇女大转移”行动,坚持就地转移与异地输出并重、转移与就业同步,大力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各类妇女培训基地的作用,千方百计帮助妇女提高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巩固和发展输出、接收基地,不断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加大对农村妇女劳务输出全过程服务,使广大农村妇女顺心、放心、安心外出务工。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在外务工妇女返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实现转移就业、增收致富。
三是开展巾帼扶贫,帮助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积极探索扶贫的新方式、方法,帮助广大农村贫困妇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加快致富步伐。开展手拉手扶贫活动,即:为贫困妇女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帮助引进一个致富项目、传播一项实用技术、解决一个实际困难,为广大贫困妇女排扰解难,帮助她们发展生产。积极争取金融信贷部门的支持,从根本上为贫困妇女解决生产资金短缺和贷款难的问题。
二、以家庭为切入点,推动农村妇女建设高质量的生活
家庭是妇联的传统工作阵地,也是妇联发挥作用的优势所在。妇联组织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弘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学会通过法律程序反映自己的合理诉求,以小家促大家,促进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成。
一是要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将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融入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家庭成员实践活动中,充实内容,完善机制,增强效果。继续开展“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要求基层妇女组织要制定具体的评选细则,层层开展评选表彰。同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不断丰富评选内容,进一步规范家庭自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挂牌表彰的程序,不断提高评选质量和群众的参与度、认知率。
二是要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家庭成员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家庭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继续抓好“学习型家庭”创建,开展家庭读书活动,教育家庭成员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努力学习法律、科技、优生优育、家庭理财等知识,努力营造“人人学习、家家学习”的浓厚氛围,争当“学习型家庭”。围绕家庭美德的主题,在农闲与节假日期间组织农妇家庭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开展健身活动和农家趣味体育活动,举办家庭卡拉ok大赛、家庭才艺展示、家庭演讲会、家庭装饰品制作展览和家庭烹饪比赛等活动,丰富她们的业余文化,增强她们自觉抵制邪教和黄、赌、毒侵害的意识和能力,使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成为农村文化的主流。
三是要加强家庭平安建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女性在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中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送法下乡、送法入户、宣传咨询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家庭成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积极开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宣传活动,及时化解各种家庭矛盾和纠纷,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和谐家庭环境。参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禁赌、禁毒、帮教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三、以提高素质为落脚点,推动农村妇女参与乡风文明建设
新农村的建设需要一批有创新创业精神和现代意识的新型农民。目前在农村,农村妇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生力军。因此,强化妇女素质教育,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村妇女,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一是加强宣传,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构建先进的性别文化,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为农村妇女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的必然要求。充分利用电台、电视台等大众传媒运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以健康的、先进的文化舆论感染人、教育人,消除对女性落后的、低级趣味的、歧视性的文化传播,逐步形成尊重女性、关心女性、保护女性、支持女性的良好氛围。与有关部门合作,以评选表彰活动为载体,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宣传种、养、加等各行业优秀女能手的典型事迹,以表彰激励妇女,以典型带动妇女,展示新时期农村妇女的新形象,发挥女能手在农村妇女中的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在全社会营造有利于妇女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培训,提升农村妇女能力。农村妇女地位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靠自身素质的提高。妇联组织应整合社会资源,紧贴农村妇女对农业技术培训的新需求、新变化,扩大培训范围,丰富培训内容,转变培训方式,抓好培训的组织实施,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在培训内容上,不仅要继续加强农业新技术、新知识的培训,还要增加现代化农业发展趋势的教育、农业标准化生产知识和观念的教育以及加工业、服务业中农村妇女易于掌握的实用技能、技术培训,使农村妇女在发展和投身新产业时,能有知识储备,减少畏难情绪。在培训范围上,既要重视培训受益妇女面的扩展,又要重视提高培训的层次,有计划的培训一批在农村经济中起到带头作用的妇女专业人才。在培训方式上,要因地制宜的丰富培训方式,在依托各类学校培训阵地的同时,还要加大送科技下乡的力度,通过发动组织农业专家和科技示范户、巾帼科技志愿者队伍采取“送科技下乡”、专家讲座、女能手巡回讲演、图片展等形式,把农业科技送到田间地头,为农村妇女提供有效的服务。
三是加强女童教育,提高未来母亲素质。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女童是未来的母亲。妇联组织应加强对农村家长学校的科学指导和规范管理,重点推进农村基层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配合教育部门加强对家长学校的师资培训和教材建设,推动广播、网络家长学校建设,扩大家长学校的覆盖面。办好家长学校和母亲课堂,开展“做合格父母,培养合格人才”的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农村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巩固“春蕾计划”,广泛开展“社会妈妈”活动,保障各类贫困女生的受教育权。积极开展“留守儿童”结对关爱活动,发挥社会各界妇女的特殊作用,为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
第三篇:妇联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妇联引导农村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汇报
××市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3%,农村妇女占农村人口的半数,是我市农村改革和三个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妇联组织作为党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更加自觉地服从服务于这个中心,动
员和组织妇女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以“双学双比”为着力点,推动农村妇女投身生产发展
“双学双比”活动是各级政府长期以来在农村妇女中开展的特色工作,组织妇女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勤劳致富。面对新形势,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标,妇联组织要协调社会各界创新、深化“双学双比”活动,更好地发挥农村妇女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一是大力实施“巾帼科技致富工程”,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妇联组织要积极推动“科技致富工程”的实施,把引导农村妇女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尽快增收致富,作为农村妇女工作的首要任务。针对农村妇女在转产和生产经营活动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她们提供更有效的服务。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引导农村妇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根据市场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积极发展多种经营,围绕创优质高效农业开展各类劳动竞赛活动。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作用,与农妇结科技对子,做好新品种和新技术的推广工作,发展质量效益型农业,为农妇增收致富提供社会化服务,让新技术、新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使农村妇女尽快增收致富。
二是引导妇女走出家门谋发展,依靠转移致富。劳动力转移是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一种较好形式。继续深入推进“妇女大转移”行动,坚持就地转移与异地输出并重、转移与就业同步,大力提高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充分发挥各类妇女培训基地的作用,千方百计帮助妇女提高技能,增强就业能力。巩固和发展输出、接收基地,不断拓宽转移就业渠道。加大对农村妇女劳务输出全过程服务,使广大农村妇女顺心、放心、安心外出务工。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在外务工妇女返乡创业、带动更多的农村妇女实现转移就业、增收致富。
三是开展巾帼扶贫,帮助农村妇女脱贫致富。积极探索扶贫的新方式、方法,帮助广大农村贫困妇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强脱贫致富能力,加快致富步伐。开展手拉手扶贫活动,即:为贫困妇女提供一条致富信息、帮助引进一个致富项目、传播一项实用技术、解决一个实际困难,为广大贫困妇女排扰解难,帮助她们发展生产。积极争取金融信贷部门的支持,从根本上为贫困妇女解决生产资金短缺和贷款难的问题。
二、以家庭为切入点,推动农村妇女建设高质量的生活
家庭是妇联的传统工作阵地,也是妇联发挥作用的优势所在。妇联组织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引导广大妇女弘扬家庭美德、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学会通过法律程序反映自己的合理诉求,以小家促大家,促进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形成。
一是要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将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融入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家庭成员实践活动中,充实内容,完善机制,增强效果。继续开展“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要求基层妇女组织要制定具体的评选细则,层层开展评选表彰。同时,根据形势发展需要,不断丰富评选内容,进一步规范家庭自报、民主评议、张榜公示、挂牌表彰的程序,不断提高评选质量和群众的参与度、认知率。
二是要加强家庭文化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家庭文化活动,丰富和活跃家庭成员业余文化生活,不断满足家庭成员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继续抓好“学习型家庭”创建,开展家庭读书活动,教育家庭成员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努力学习法律、科技、优生优育、家庭理财等知识,努力营造“人人学习、家家学习”的浓厚氛围,争当“学习型家庭”。围绕家庭美德的主题,在农闲与节假日期间组织农妇家庭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开展健身活动和农家趣味体育活动,举办家庭卡拉ok大赛、家庭才艺展示、家庭演讲会、家庭装饰品制作展览和家庭烹饪比赛等活动,丰富她们的业余文化,增强她们自觉抵制邪教和黄、赌、毒侵害的意识和能力,使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成为农村文化的主流。
三是要加强家庭平安建设。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女性在维护家庭和社会稳定中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更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送法下乡、送法入户、宣传咨询等形式,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家庭成员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积极开展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宣传活动,及时化解各种家庭矛盾和纠纷,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关爱的和谐家庭环境。参与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禁赌、禁毒、帮教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第四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
全面发展
党的十七大指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县域经济。这为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保证农村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吉林省伊通满族自治县坚持以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打牢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基础。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前提保障。为此,该县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个核心,坚持把生产发展放在新农村建设的首位,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坚持“市场取向、因地制宜、效益优先、适度规模”的原则,重点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农业,使全县农村经济呈现出协调健康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为新农村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主要体现在:一是不断优化种植业结构。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把不断优化结构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坚定地推进“一调五兴”工程的深入实施。在粮食生产上,积极推广良种、良法等先进的农业技术,粮食产量稳步提升,今年全县粮食总产达到13.6亿斤,接近历史最好水平。在果业生产上,坚持因地制宜,通过几年的滚动发展,全县果业由北向南依次形成了以苹果梨、酿酒葡萄和矮化苹果为主的三大果业生产基地,果树发展到530万株,年水果产量2300万公斤。在蔬菜生产上,坚持规模化经营和园区化发展,目前全县温室大棚累计发展到12580栋,年蔬菜产量在45万吨左右。二是不断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畜牧业是上连加工业下连种植业的中轴产业,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坚持发展与保护并重,狠抓“兴牛”、“兴鹿”和“兴禽”工程的深入实施。到目前,全县规模养殖牧业
小区累计发展到34个,百头以上规模养殖大户累计发展到430户,牛、鹿、猪、羊、禽已分别发展到47.7万头、11万只、52.1万头、12.9万只和2710万只,牧业总产值实现16.8亿元。三是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必须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搞好产业上工业的发展思路,坚持用工业思维谋化农业发展,紧紧依托粮、畜、果、蔬等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为着力点,把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作为重要补充,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到去年末,形成了以吉云鹿业、伊通河米业、领鲜食品、育强种业为骨干的带动能力较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实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积蓄了更大的内在活力,全县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200户,每年可转化粮食16万吨,加工畜禽产品9043吨,可转移富余劳动力2468人,务工人员年可收入3500元,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纽带的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格局。四是不断优化劳动力结构。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突破口,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完善服务,促进了农业内部分工分业,促进了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外出务工。今年全县劳务输出8.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亿元。通过加快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今年全县农业总产值预计实现41.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3710元。
科学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科学编制规划关系新农村建设的整体和长远发展。去年以来,该县立足全县实际,科学制定新农村建设总体发展规划,并研究制定出《2006年-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同时,各乡镇、各村也都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本地的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规划做到有目标、有重点、有内容、有措施,切实可行。在此基础上,他们本着规划先行,试点带动的原则,认真抓了省、市、县三级试点的启动工作。去年,伊通镇新四村、小营城子村被确定为省级试点村,景台镇赵家村、大孤山镇大孤山村、伊丹镇毯子村被确定为市级试点村,另外,其他11个乡镇也分别确定一个村作为县级试点村。省级试点村新四村投资400多万元,建设满族四合院30栋,依托旅游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小营城子村投资300万元,实现水泥路、上下水、有线电视户户通,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市县试点村在上级政策和项目的支持下,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帮扶,也取得了较好的进展。今年,景台镇被列为省级试点镇,二道
镇宏明村、黄岭子镇迎风村被列为省级试点村,马鞍镇前进村被列为市级试点村,全县新农村建设正在扎实稳步地推进。
发挥好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教育和引导农民在继承优良传统美德的基础上,增强诚信意识、公德意识和仁爱意识,全面规范农民的思想道德行为,全面提高农民素质,使其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为切实提高农民的思想素质、科技素质和法律素质,提高农民自主发展能力,该县积极组织开展了公民道德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潜移默化地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作用,通过职教中心、就业中心、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集中培训学习,利用电视远程教育、组织农业专家巡回讲课、举办科技大集等有效形式,加大对农民培训力度,使每个农户至少有一人具备一技之长、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成立了合同契约、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各类新型经济组织近百个,经纪人队伍达到8700人,提高了农民市场化组织程度;加强公约性法制教育,建立健全村规民约,组织开展平安村屯、平安乡镇、平安农村创建活动,营造了和谐稳定的新农村建设环境。
构筑新农村建设的良好环境。牢固的基础设施是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前提,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点,直接关系到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对此,该县一是不断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坚持市场化运作,突出满族特色,做好农牧型、商贸型、旅游型等多样发展的小城镇文章,逐步提高城镇发展水平。二是不断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全县农村油路(水泥路)总里程达530公里,村村通率已经达到80%。计划到2008年,全县基本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同时逐步推进“屯屯通”建设,景台镇赵家村、黄岭子镇迎风村、大孤镇杨树村实现了“屯屯通”水泥路。三是不断加强农村信息网络建设。到2006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达71657户,移动、联通用户达到46000户,城乡电话普及率达到每百人21部,宽带用户达到3936户,小灵通用户达到6230户,各乡镇都能收看到有线电视节目,有线电视节目达到45套。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面不断扩大,全县188个行政村已通59个村,占31.2%。四是不断加强村屯生态环境建设。坚持生态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推进生态林业和生态农业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搞好退耕
还林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全县加大村屯环境整治力度,清理村屯垃圾粪便、边沟污泥、围墙院落、乱堆乱建,认真解决脏、乱、差问题,改善了村容村貌。同时,逐步抓了农村改水改厕,全县农村自来水覆盖面已经达到11.1%,已有41737人用上了自来水,修建卫生厕所1250个。五是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建管并重,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开发和中低产田改造。同时,加快农机技术推广进程。通过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让良好的乡风随之而来。
通过积极努力,该县新农村建设正呈现出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事业进步、基础设施改善、农村和谐安定的局面。今后,该县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强化措施,统筹兼顾,科学谋划,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第五篇:农村妇女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农村妇女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农村妇女的现状,分析了农村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促进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方法途径。要培育妇女干大事的良好氛围;加强培训,提高广大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步伐。
【关键词】 农村妇女;新农村建设;现状;作用发挥
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相关政策后,在全国掀起了创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潮,这也是党和国家重视“三农”,关注“三农”的伟大决策。但是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民工潮”的形成以及城市化建设的不断进行。在全国各地都有大批的农民工涌进了城市劳动,进而许多农民家庭目前的现实状况成为:男人出门做工挣取更多的收入改善家庭生活,而女人则是留守家中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孩子。因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民这工一项工作的推进和发展,广大的农民妇女将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一、农村妇女的现状
目前,随着城市经济建设的需要,大批农民工都从农村的田间地头走了城市建设的一线,这也使农村的劳动力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般情况下,男人作为家庭中的顶梁柱外出务工,赚取家庭收入的大头,妇女则由于要照顾老人孩子,操持家务留守家中。这样一来,农村家庭中的农业劳动力大多以农村妇女为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要想更进一步的实施和推行,长期留守在农村的妇女则成为这些工作的推动者和承载者。照顾老人赡养孩子促进家庭和谐的家庭事务,以及开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进行家庭副业,如养殖、种植、家庭作坊、农产品加工、粮食深加工等,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等方面的工作,都是由农村妇女来承担着重要责任。
随着国家提倡的九年义务基础教育的深入开展,农村女孩子和农村妇女的文化水平和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并且还可能通过电视、网络、报纸刊物等多种手段进行学习,眼界拓宽了,所拥有的文化能力也促进了她们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就会发挥出巨大的作用。随着农村妇女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农村妇女干部以其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女性突出的亲和便于沟通的特点,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显露出独特的优势。根据调查显示,愿意积极认真的参与基层选举和民主生活的妇女占了被调查妇女总数的75%,有意向竞选基层妇女干部的占到被调查的妇女50%以上。
二、农村妇女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基层妇联组织不健全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形势下,农村妇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基层妇联组织带领农村妇女学习科技、带着致富、保护妇女的切身利益的作用没有充分的发挥出来。另外基层妇联组织的职能
作用没有发挥好,服务水平没有跟上来。另外,这些基层妇联组织没有固定的资金来源支持这些活动的开展,也是制约这项工作发展的原因。
2、受陈旧的传统观念和性别意识制约
尽管现在社会妇女与男子的受教育及政治权利等方面是平等的,但是因为受陈旧的妇女天地还是在家里的三尺锅台边的观念影响,妇女不主事不参政的性别意识约束。不能将农村妇女的素质才能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舞台上充分发挥出来。
3、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重视程度不够
大多数农村妇女自结婚后,一直就是围绕着家庭生活转,社会经验不足,对国家的法规政策不了解,因此,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事情也只是一知半解,没有了解透,只是在家庭这个小范围内活动,不能将思想和认识水平,提高到国家宏观政策和重大建设的高度来看问题,因此对于新农村建设的认知程度决定了她们的行动。
4、帮扶政策、技能培训不到位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提到的“发展生产、生活宽裕”的要求,是要求妇女带头发家致富,通过一些农业生产或者经济建设来实现这一目的。但由于创业初期没有资金,没有生产技能,所以会无从干起,不知道去做什么、怎么样做,这也延缓了农村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民的脚步,使广大农村妇女的劳动力作用没有用武之地。
三、促进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方法途径
1、培育妇女干大事的良好氛围
培育妇女也能干大事的良好氛围,大力支持女性的良好风尚,摒弃轻视女性、歧视女性的狭隘观念。要落实惠农政策,强化性别意识,在制定政策上要适当向女性倾斜,形成一个有利于发挥妇女作用的良好机制,为广大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良好环境。要做好农村女党员的培养和农村妇女干部的选拔工作,为妇女参政打造广阔平台。
2、加强培训,提高广大妇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能力
对农村妇女,要通过多种方式方法进行全方面培训,不断提高她们的自身综合素质和发展生产、发家致富的本领。第一,进行思念观念的引导和基础文化的培训。打破旧的妇女从属观念,让广大的农村妇女从家庭小圈子里走出来,参与到社会生活,新农村建设中来。第二,进行生产技能培训。组织农村妇女根据她们自身的能力、家庭状况等情况,进行种植、养殖、或者手工制作等等生产技能的培训,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帮助农村妇女将她们的能力在建设新农村中发挥出来。第三,针对创业发展的农村妇女进行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等内容培训,让她们及时掌握国家的新政策,了解一些法律法规,提高她们的法律意识,在新农村建设的大道上走得踏实平稳。
3、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妇女增收致富的步伐
一是针对农村妇女致富信息闭塞和种植盲目的实际,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和农业科技服务机制,为农村妇女参与产业化经营、外出务工提供及时的市场信息服务和便捷高效的实用技术指导。二是
建议制定相关政策,优先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妇女、女致富能手给予信贷支持,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农村妇女从事的农业开发、农产品基地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扶持,保证她们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发挥好科技推广、项目基地的示范作用。
【作者简介】
潘 青,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基础部,毕业于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