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可怕的大学
可怕的大学: 到底有多少人在校园里浪费青春
导读:之前,大学生励志网还推出过“中国造富大学排行榜”,前三名仍是北大、清华和浙大。其次,社会这所“大学”的造富能力,胜过所有大学。施密德特在耶鲁大学学报是这样嘲笑中国大学的:“它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并竟然引以为傲,这是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笑话。”
恢复高考33年来,中国共选拔了5438万名大学生。
千军万马过的不再是独木桥,大学也不再是从前的大学。近三十年来,中国的大学经历了市场化(如取消毕业分配和实行收费制)、国际化(如“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大规模合并)、产业化(如疯狂扩招和建大学城)三大高潮。
它变得像混合了政府和企业功能的奇怪公司:是公共服务,却由家长们高额支出;是产业经营,却背负了2500亿元债务;出售产品,却没有售后服务;是投资,却不保证你的回报。大学的理念越来越混乱,而其行政管理、评估体系、课程、老师和学生,都出了问题。大学的定位和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从教授到学生的造假舞弊令学术成为笑话。大学的腐败、两性和安全乱象总在社会新闻版出现。中国的大学不再精心培养能独立思考的“人”,而热衷于培养“就业员”。
大学从残酷社会中的象牙塔,堕落成了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坏公司,这是可怕的事!少数好教师和好学生在此瑜不掩瑕,更多人的青春在此虚掷,梦想没来得及描绘就已挫败,这是可怕的事!大学不教新生代做“人”和做事,只教他们听话和考试,这是可怕的事!大学生相信关系和潜规则,甚于相信知识和能力,这是可怕的事!2010年,中国957万名考生参加了高考,其中657万人有机会成为大学新生。
中国的大学,将如何面对他们?
什么毁了中国的大学?
当大学成为消灭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官场、商场、欢场与名利场,大学的谎言就毁了中国精英的生长土壤——可敬的大学,就成了可怕的大学。
校长官员化、行政官僚化,评估泡沫化、建筑浮夸化、人际厚黑化、排名黑幕化、资源集权化、招生产业化、扩张盲目化、文凭贬值化、财政腐败化、监督无力化、授课形式化、学术边缘化、科研虚伪化、精神犬儒化、姿态保守化、文化表面化、教旨雷同化、大纲统一化、设科短视化、教授娱乐化、学者江湖化、教师妖魔化、学生堕落化、学社商业化、作弊正常化、情爱游戏化、暴力频繁化、心理危机化……
简单归纳,即可得出出30个常遭舆论批判的大学之病。但即便中国的大学如同一个身躯日益臃肿、精神日益枯萎的病人,为了得到她的肯定,你仍心甘情愿押上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你自以为用生命的前18年来支付这笔未来的幸福保证金实属必要,皆因青春时父母需要这个目标,独立时老板需要这个证据,成家时丈母娘又需要这个指标,一张文凭足以拴住你的一生。
山西临县因即将高考强制关闭网吧,全县网吧都在劫难逃;杭州有妈妈为让孩子好好学习开出千元工资,同时有小学生为学生周刊写出《搞好学习是我的生财之道》的“评论”。“考上大学是脱贫致富的唯一出路”的大幅标语贴在小城的中学教学楼上,这条“出路”,仿佛全社会为你而设的一个赌局,你用快乐、自由、幻想与纯真投注,哪怕收获的是北大学生贬值到卖猪肉的残酷结局。
这是中国大学的黑色幽默——这个人生必经的圈套越是“毁人不倦”,越显成就珍贵;这个圈套越是明显,拥戴者越多;这个圈套越是被你认清危害,你越是不得不进入。皆因这个圈套的布局者、参加者与受害者,老实说是人人有份。
大学已经功利化,因为你我的欲望都走向了最大化。当读大学成了一个消灭童年、浪费青春、消磨斗志、回报渺茫的人生圈套,知识就无力改变个人命运;当大学成为了官场、商场、欢场与名利场,大学的谎言就摧毁了中国精英的生长土壤——可敬的大学,就成了可怕的大学。
大学为什么不能改变命运?
“都说知识改变命运,我学了这么多知识,也不见命运有何改变?”2009年,上海海事大学法学系研究生杨元元自杀前如是说。“耶鲁改变了我一生。”2010年,耶鲁毕业的中国人张磊公开告自如是说。他要给耶鲁捐款888.8888万美元,据说是给耶鲁大学管理学院捐款最多的人。
两者皆拿一生的命运说事。杨元元的话让公众质问教育,张磊被公众质问为什么不给中国的母校捐款一好在,仍有天涯网友为他解围:“捐到耶鲁不一定能体现价值,但是捐到国内一定体现不出价值。”
2009年,重庆上万农村高三应届考生拒绝了高考,湖北省2.6万学生放弃了高考:2010年,中国高考报名总人数比2009年减少了65万人。新的“读书无用论,正在抬头——《中国青年报》曾报道一个小故事,表弟是一位装修工,平均每月可以拿到2500元左右。表哥大学毕业快一年了,还没有找到工作。农民工表弟因而深有感触地说:“我真谢谢我自己,没有考上大学。”
大学为什么不能改变我们的命运?
也许,全因我们与大学的关系早已改变。古时,彼此是家庭关系,“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1919年以后,蔡元培要把京师大学堂变成现代大学时,学校自治,学生自由,彼此是朋友关系;1952年以后,中国大学学习斯大林模式,大学其实是高等技术专科学校,都是为社会服务的螺丝钉,彼此是同事关系;1977年,关闭11年的高考闸门再次开启,大学得到了一批最有理想主义的追求者,彼此是恋爱关系;到了2010年,大学招生推动GDP、大学城建立拉动房地产,彼此早就成了交易关系。
当我们与大学失去了亲近如父子、知心如朋友的精神伦理,大学就只剩满足短期需要的供需关系——江苏省10年换了5个高考方案,50万考生的命运也跟随着朝令夕改;《2010年就业蓝皮书》显示,数年前的热门专业转眼便成了“失业热门”,法学、计算机、英语、国际贸易、工商管理等专业是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专业。
也许,全因中国“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阶层”严重缺货。北大和清华都未进亚洲大学排行榜前十同时,斯坦福大学校长有一个说法,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还需20年。这是客气的说法,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施密德特曾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批判中国大学:“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而在他看来,大学本应该是“孕育自由思想并能最终自由表达思想的、最糟糕同时又是最理想的场所”。
当大学失去了理想主义和独立精神,也就失去了培养精英的生产力——北京不少于10万大学生患有抑郁症,毕业后又沦为唐家岭的蚁族;《中国青年报》一项上万人参与的调查显示,34%的人后悔读大学,51%的人认为,在大学里没学到有用的东西。
也许,全因大学生只是流水线上的产品。在生命中最好的18年时光,他们为了考上大学,只学会了考试;考上大学后,他们为了找到工作,只学会了考证——父母、中小学与大学联手制造了一个工具的输送带,最后这个“工具”会发现,他用18年学习的,全是以后根本不需要的东西。
当大学让人才教育变得数据化,也就失去了改变命运的神秘力量——能力可以学分化,人格也可以证书化,道德也可以数据化:上海交大曾想给毕业生颁发3张证书,包括学业成绩单、能力证书,外加“人格证书”;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推出道德银行储蓄卡,分金卡、白金卡、钻石卡,做好事开证明就可以加积分——大学行政化的最大坏处,是官僚风气让学者变成了唯唯诺诺的花瓶;大学产业化的最大坏处,是以为才华和人格可以数字化。
我们都是大学的灾民
中国的中学生总是睡不着——一份中日韩美四国高中生的比较研究报告告诉我们,中国高中生的压力居四国之首,超过七成的中国学生情绪低落、烦躁,近半中国高中生“睡不着”。
中国的大学生还没有睡醒——大学生模仿小沈阳创作的大学版《不差钱》写道:“眼睛一闭一睁,一堂课过去了:眼睛一闭不睁,上午就过去了。人生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下课了,但人没醒。人生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人醒了,但没下课。最最最痛苦的事你知道是什么吗?是上课了,但睡不着。”
这就是人生。对那些三四年后即沦为卡奴、房奴、婚奴、孩奴的中国年轻人来说,大学不过是延时进入残酷社会的避难所,也是人生苦旅中最后的一个乐园——近有李咏不小心口吐真言:“大学期间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失过身,就白上了”;远有中国大学周边由邋遢饭馆、通宵网吧、廉价招待所、无证小诊所形成的堕落街。无数大好青年从室友手中接过第一根烟开始,本该厚德博学的大学时光,就沦为一部青春堕落史。
可惜好日子在大学毕业时就到了头。有分析指出,2010年,至少有1000万应届毕业生将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境况。这个结局,让中国的父母被看作教育产业链上最盲目的投资者,中国的大学生被视为教育产业链上最大路货的低端产品。上海交通大学新闻中心副主任、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如是说:“大学生是整个食物链最后的环节,没有选择空间。”
韩寒的博客《青春》算是一个解答:“心理辅导是没有用的,当我看见我们的女人搂着有钱人,有钱人搂着官员,官员搂着老板,老板搂着林志玲,你怎么给我心理辅导?一打听,同学们混得都更惨,有混得好的男同学,那是靠家里,有混得好的女同学,那是嫁得好……方圆几百公里内,连个现实的励志故事都没有,这就是很多中国年轻人的生活。”
施密德特在耶鲁大学学报是这样嘲笑中国大学的:“它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并竟然引以为骄傲,这是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笑话。”这不仅是施密德特眼中唯利是图的中国大学的问题,事实上,中国人早已将“经济上的成功’视为“成功”的全部一拜金女会告诉男人,《非诚勿扰》就是“非钱勿扰”;市长会告诉市民,增加GDP一定可以提高你们的幸福感。
在这个欲望贲张的时代,大学时刻面对两难的选择——是随波逐流,还是保持独立?这是一个寓言:16年前,北京大学曾拥有一堵围墙,一边是假证件和盗版光盘贩子的聚集地,一边是诗人、学者与未名湖,当年围墙在争议声中被轰然推倒,在原来的墙基上建起了商业街;而16年后,进入美国耶鲁大学学院的人仍必须持有白色的门卡,因为学院大铁门总是紧闭,没有门卡,绝对进不了大门。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曾说过,大学物理的围墙可以拆掉,“精神围墙”绝对不能拆。因为没有了“精神围墙”,大学就无法满足人们对她高尚性和纯洁性的期盼,就丧失了大学存在的价值。问题是,中国大学的“精神围墙”也正在倒塌。大学在电视宣传片中吹嘘的是它的建筑物,而不是它的人文精神;学生选择大学,选择的标准不是一个大学的教育,而是就业率的高低。
中国人有两个出身,一是家庭,一是大学。中国人对大学的执念,源于个人对身份的焦虑。当整个社会都认为读大学是成才标准,大学却不能提供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大学的失败;当孩子要提早告别童年的快乐、父母要牺牲全部积蓄、兄弟要放弃接受教育机会,才能让大学生读上一个找不着未来的大学,则是社会的变态——我们对大学失望,是因为期望过高:我们对它期望过高,只是因为成本昂贵。
大学要培养的应该是“健全”的精英,他需有自由独立的思想、天马行空的创意、逆流而上的意志、推动社会进步的精神,有着蓬勃的生命力。但今时今日,大学是官场、商场、名利场、欢场、广场,是盲目扩张的流水线、靠人头计算利润的坏公司,是潜规则当道的小社会、官腔流行的小政府、占地面积巨大的小城市,却唯独不是理想主义者心中的“大学”。
从小处说,大学应让一个人成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从而改变个人命运;从大处说,大学应促进社会阶层之间进行垂直流动、缓解社会的阶层板结,从而改变国家命运——这正是中国的大学的最大失职之处:大学本应成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有力臂膀,但从什么时候起,虚胖多病的大学隐隐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第二篇:可怕的大学官员
中国大学怪现状
可怕的大学官员
文/文莉莎
<<新周刊>>第325期
不懂教育也不懂管理的官员将坏风气带入大学,损害了学术精神,也引发诸多怪象。
倒卖学生,一个八百 招生时说的是“北京的一所民办大学”,报到时才发现学校在河北涿州,校园外是一片玉米地,老师是在读的高年级学生。2004年12月,京桥大学校长张艳梅带着北京另一所民办高校——北京国际金融专修学院的人来到涿州,准备暗中把13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二次倒卖。双方私下签订了一个协议,一个学生一年800元,3年下来“京桥”便有1000多万的收入。他们准备在北京国际金融专修学院门口挂上“京桥大学昌平校区”的校牌,并哄骗学生说,“你们是冲着北京来的,现在送你们回北京”。
违规炒股巨亏 自1997年起,天津大学在资本市场闪现的身影远比其在学术科研领域做出的成绩更让人瞩目。它不但是自己的上市公司——“天大天财”的第一股东,还是“大商股份”和“新钢钒”的大股东之一。
仅仅三年,其自持资金就超过了财政划拨。校长单平从此不再自带博士生,专心应对每年4000多万元的盈利如何花的问题。2006年11月,副校长杭建民挪用1亿元资金炒股票,造成“天大”损失3758.83万元。相关方面指出,尽管单平并非操盘者,但显然他对这笔巨款的动用是点过头的。
“占领天涯,轰动全国” 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个人信息卖给银行,一万多名学生“被办信用卡”,这只是前奏。就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原宣传部长强建周就此事接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采访时,更具戏剧性的事发生了。
2008年12月,一小段音频在几小时内走红网络,录音中,强建周反问:“我们为啥要向银行保密?银行是个信用单位。”他宣称“要占领天涯,占领所有的信息渠道”,并叫门卫把女记者扣下来,因为“我今天要做一个轰动全国的事情”。
乘检阅车检阅学生 英姿飒爽的方队、刚劲有力的军体操表演、首长颁奖、领导
讲话„„这一切与人们平时见到的军训闭幕仪式并无太大区别。
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新生军训的特别之处在于,在阅兵仪式上该校校长王春秋由负责军训的当地野战军某部政委的陪同,乘着牌号为“阅兵—001”的越野车,面带微笑,戴着白手套,挥手检阅。整个过程如同国庆阅兵的翻版。面对“乘车检阅的必要性和恰当性”的质疑,该校方称“这在我国高校相当普遍,从中国人民大学到一些民办大学,乘车检阅都很常见”。
涉嫌买榜 公开数据显示,全国已有近20家机构,以不同的指标体系对大学进行评价与排名,产生的大学排行榜约有100个。
成都理工大学被爆出曾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邀请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武书连来校作讲座,随后两次给武书连汇款数万元。此后,该校在《中国大学排行榜》中从2004年的第116名上升至2007年的第92名,而在2007年,我国的“985”和“211”高校一共有113所。
由于数额在校长职权可支配的范围内,且无证据表明相关领导从中牟利,因此,纪委也未深究。
开网店抵学分 在校园里开发出2600平方米的“创业园”,运货的卡车川流不息,学生宿舍和楼道里堆的不是书,而是货物,黑板上写着发往全国各地的快递价格。
不分年级,不分专业,从进入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第一天起,副院长贾少华便鼓励学生开网店。学生逃课,他视而不见;学生“挂科”,他想出“学分替代制度”,网店的一个钻石抵两个学分。如今,整个学院有2000多人在淘宝开网店,学生在学校的“地位”由他所开店铺的级别决定。让学生都以“老板”身份毕业,是这所学校和校长的目标。
巨额受贿 1990年代中国推行教育市场化,大学迅速扩张,各地大兴土木扩建校舍、发展新校区,建大学城成为潮流,大学不再是“清水衙门”。往往一座大楼建起来,便有一“窝”官员倒下去,基建已成为大学腐败案最多发的领域。
陕西近三年查处80多宗大学腐败案,倒下7名厅级校官;湖北也已有6所大学的主管官员因腐败落马。武汉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原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因涉嫌在基建工程中巨额受贿,惊动内地教育界。
第三篇:可怕的中国大学
可怕的中国大学
恢复高考33年来,中国共选拔了5438万名大学生。千军万马过的不再是独木桥,大学也不再是从前的大学。这三十年来,中国的大学经历了市场化(如取消毕业分配和实行收费制)、国际化(如“建世界一流大学”和大规模合并)、产业化(如疯狂扩招和建大学城)三大高潮。它变得像混合了政府和企业功能的奇怪公司:是公共服务,却由家长们高额支出;是产业经营,却背负了2500亿元债务;出售产品,却没有售后服务;是投资,却不保证你的回报。
大学的理念越来越混乱,而其行政管理、评估体系、课程、老师和学生,都出了问题;大学的定位和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从教授到学生的造假舞弊令学术成为笑话;大学的腐败、两性和安全乱象总在社会新闻版出现。中国的大学不再精心培养能独立思考的“人”,而热衷于培养“就业员”。
大学从残酷社会中的象牙塔,堕落成了生产不合格产品的坏公司;更多人的青春在此虚掷,梦想没来得及描绘就已挫败;大学不教新生代做“人”和做事,只教他们听话和考试;大学生相信关系和潜规则,甚于相信知识和能力,这是可怕的事!
2010年,中国957万名考生参加了高考,其中657万人有机会成为大学新生。中国的大学,将如何面对他们?
大学是间坏公司
大学这间公司最“妙”的地方是,它既是公共服务,又是产业经营;它既面向社会,又针对个人。它出售产品,却没有售后服务;它是投资,却并不保证你的回报。
这间公司是怎么做市场的
一个高三学生如果有幸连续看过这十多年的高考志愿填报手册,一定会晕掉。十多年来风水轮流转,各种热门专业层出不穷,如果大学是公司,那它们就是深圳华强北那些山寨手机厂商,iPhone流行时就做HiPhone,什么流行就一窝蜂仿它、山寨它、做滥它。
早些年流行经济类专业,各个大学学院纷纷开设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学、金融学、应用经济学等等;后来又流行法学,人人都想着进公检法,过“律考”;接下来是工商行政管理、公共关系学、广告学、市场与营销等市场管理专业;没几年风头又转到了IT行业,于是计算机类学科汗牛充栋;然后是影视、艺术、表演、播音与主持类专业挤破了头,连工科院校都敢设影视学院;最后是物流管理、电子商务、艺术品投资管理、房地产经营管理、物业管理、动漫设计等面向新时代的专业热得烫手。
看看十多年来的大学热门专业,几乎就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走向。经济数字虽然高亢,可经济学的学生大多不过在当会计和营业员。“律考”通过率低得可以媲美公务员考试,而公检法早就人满为患,没有后台你想都别想。学商科的去卖保健品、搞传销,学计算机的在网吧里当管理员。学表演的如今连潜规则都不一定捞得上了,转年又有一茬水灵的新人。播音主持、影视编导想去电视台?你等着去当栏目聘的编外民工吧。物流管理去快递公司,电子商务在淘宝卖外贸货,动漫设计的要么在熬命,要么在画山寨动画。唯有房地产红旗不倒,如果你运气好早点去卖楼,你就算赢了。
十多年的大学专业热潮,每一次大学里的专业热潮之后都预示社会上这个行业的烂掉。你必须相信这一点,当下最热的专业,等你毕业的时候一定会烂掉,中国的大学有这个能力。因为它们是山寨公司,它们看重的是“快速反应能力”,谁能短平快地抓住热点,大量吃进原料囤积,迅速做出仿版,就算战略上的成功。
这间公司是怎么做运营的
你总算入学了,来到学校之后你才发现,你所在的校区居然离照片上那个著名的学校大门有几十公里远。这还算好的,要是你在挂着一个城市名前缀的校区里,你会发现它在地图上和本校相距上千公里,要用谷歌地图才能览其全貌。
现在的大学流行开分公司,所有大学都到一个地方去开子公司,于是称作大学城。整合资源、辐射效应、集约模式、融资管理、引领发展、促进转型,这些在大学城建设中经常出现的词汇,就如同商业教科书。大学既然是一间公司,大学城自然应该是一盘生意,这盘生意的体量大得惊人,占地动辄几十平方公里,建筑面积动辄几百万上千万平方米,投资金额是天量,流水账目自然也是天量。
有知名大学的生意好做,没有知名大学的城市也有新招,便由政府出面撮合当地二三流学校与外地知名大学联办分校。对于当地来说,可算得上是招商引资,对于外地大学则算是拓展业务。负责一点的,隔三差五有本校教师飞行执教,算是连锁经营;不好的则是自生自灭,留个招牌而已,只能算是授权加盟。
有分自然有合。大学公司的生意还有一种是兼并。院校合并算是我国教育界的一项盛事,学院合并升格为大学,专业性大学合并升格为综合大学,理工大学有人文学院,科技大学有影视学院,更不用说如今几乎每所大学都有医学院。合并风潮据说目的是为了集中师资力量、加强学科水平,为合出几所世界级大学而努力。最高目标自然是全国合为一所大学,如此一来,世界大学排名榜必然会有一所仰之弥高的中国大学,再不济,学生人数也是世界前列。
兼并重组到最后,难道就是公司运营手法的尽头了?不,大学们不久后一定会发现资产剥离、拆分上市其实是资本运营的更好办法,这样合并的大学又可以拆开来各自挂牌,再来一次资产评估、征地搬迁、结构调整、资源重组、院系学科调整。
这间公司的收入与支出
既令人惊讶又在意料之中的是,大学这间公司运用了如此多的手法,最后它的资产负债表却如此不堪入目。大学负上巨债已经不是新闻,燕山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吉林大学等学校都欠下了几亿、十几亿乃至几十亿的债务,曾有媒体报道的数据说,我国高校负债实际的数字可能在4000亿到5000亿元之间。
大学这间公司美妙的地方是,它的收入既来自政府拨款,又来自学费等自创营收,它的产出既算是公共服务,又算是商品。这样哭穷、赖债时两头都有道理,排列组合一下有不少选择可用。所以我们看到,既有校长呼吁增加拨款,又有校长抱怨学费太低,硬件不够时怨钱少,就业率低时怪社会,负债时它说自己公共服务,收钱时它又成了产业经营。
当然,最美妙的还在于,它永远不用对资产负债表负责,永远不用对股东负责,永远不用对产品质量负责,永远不用对客户负责。作为普通公民的我们,以纳税人的身份已经为这间公共服务公司缴过税,再为子女入学向这间经营性公司交一次费,然后毕业就业再由自己解决,最后它负债还要所有人一起承担。
即使这样,我们也永远看不到它的账单。大学的企业文化
没有哪间公司的新闻比大学这间公司更像娱乐新闻了。这里有学术抄袭,从博导到校长,学术抄袭新闻的频发程度比起音乐圈歌曲抄袭来,有过之而无不及。这里有男女关系的潜规则,从艺术院校到外语院校,年龄跨度、爆料程度比起影视圈来也不遑多让。这里有骂战,有炒作,有勒索,有杀人,有指桑骂槐,有暗箱操作,这里不仅有情色故事,居然还有推理小说。
历数一下近年的大学,从招生、教学、考研、学术、收费、征地、贷款、就业乃至师生关系、校园生活、社会活动,无不是丑闻连连。一间公司做到整条生产线从头到尾全都有新闻亮点,不能不说是企业文化培育的经典案例。
一名学生,自入学到毕业,从原材料到成品,从产品继而变为员工,经历过这间公司完整的生产线。你以学费为投资,试图换取一个未来,终于——
恭喜你,你毕业了。
第四篇:可怕的自然灾害
教科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可怕的自然灾害
长沙市芙蓉区育才学校
陈
婕
教材分析:
《可怕的自然灾害》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自然发怒的时候”下设主题《天有不测风云》第一部分的内容。本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认识灾害时常可能发生,而且有着突发性和不可抗拒性;为了预测、减少和防止自然灾害的发生,人们一直在向自然灾害挑战,努力和大自然和谐相处;学习在自然灾害面前自护和互助的方法;体会在灾难中团结互助精神的可贵。内容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本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危害性、破坏性,形成对自然灾害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通过自主活动,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自然灾害,调查发生在家乡的自然灾害及给家乡人民带来的危害。认识到自然灾害时常可能发生,而且有着突发性和不可抗拒性。为后面内容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小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主要是看到大自然的美景,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无限美妙。而近年来,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毁坏我们的家园,夺走人们的生命,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自然灾害的发生有其地域性,有关自然灾害方面的知识离小学生的生活相对较远。但媒体、网络等信息传播的高度发达,使学生对自然灾害有所了解。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了解发生在我国及家乡的一些自然灾害及带给我们的损失,对每一位生存能力较弱的小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设计思路:
课标指出: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教师应尽量创设条件,让学生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获得经验,逐步提高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课前,我对教材及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在整个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我始终注意以学生的活动、学生的视角、学生的自主学习去探索、发现、了解自然灾害;始终注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及时的引导;始终注重学生的体验,让学生深深感受到自然灾害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在调查、交流、设计图标等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从自己的情感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及其危害性、破坏性,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
2、学会用上网、调查、访问等方法搜集资料,学会归纳整理资料。
3、了解曾经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知道自己家乡常见的自然灾害。重点难点:
知道自然灾害的可怕性,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教学重点:
沟通学生的心灵与生活,使学生产生强烈的震撼——大自然太可怕了!知道自然灾害的可怕性,认识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活动过程:
一、初步了解自然灾害的可怕
1、同学们,你们喜欢美丽的大自然吗?让我们随着优美的音乐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吧!
出示课件:播放美丽的大自然景色。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A5MTY1NDY0.html)(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UyMzk4Njg=.html)欣赏美丽的大自然,你有什么感受?
2、这是她高兴的时候。大自然也有发怒的时候,一旦发怒,带来的是可怕的自然灾害,灾害一旦发生,人类的家园可能在瞬间就被毁灭,生命可能被无情地夺走。
出示课件:播放自然灾害。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c5NjIxNDQ=.html)看着这些自然灾害,你又有什么感受?想到了什么? 板书:可怕的自然灾害
二、我是小小设计师
1、交流自然灾害的种类。
(旱灾、洪涝、台风、风暴潮、冻害、海啸、地震、火山、泥石流、森林火灾、农林病虫害、高温、雷电、大雾、灰霾、山体滑坡、道路结冰、龙卷风、冰雹、暴风雪、崩塌、地面塌陷、沙尘暴等)
2、指导设计图标。
出示课件:自然灾害图例。
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这些图例有什么特点呢?(形象、简单明了)设计图标:你们也来当一回小设计师,根据自然灾害的特征来设计图标。
(学生作画:暴雨、雷电、森林火灾……师巡视指导)
3、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欣赏、评析。
三、记者播报
师: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搜集各种自然灾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你们先在小组交流一下。请你们——“小记者们”来个现场报道,怎么样?有信心吗?
生在小组里交流,师巡视了解,确定交流人选交给主持人。
主持人上台组织学生展示资料,结合具体事例讲述发生在我国的重大自然灾害。
(1)小记者:2008年1月10日,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肆虐南方,是我国50年一遇的大雪灾。据民政部统计,截至2月12日,此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已造成1111亿元直接经济损失。上海、江苏等二十多个省份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107人,失踪8人,紧急转移安置,累计救助铁路公路滞留人员192.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77亿亩,绝收2530亩;倒塌房屋35.4万间。
(2)小记者: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唐山市突然发生7.8级强烈地震,仅仅几秒钟后,唐山变成废墟,656100万多间民用建筑倒塌和受到严重破坏,164851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达30亿元以上。地震罹难场面惨烈到极点,为世界罕见,比日本广岛原子弹的猛烈爆炸强烈四百倍。人类不能忘记,地震的警钟还会在某一天敲响。人类永远不会忘记:唐山大地震。
(3)小记者:1999年9月21日凌晨1时45分,台湾花莲地区发生了里氏
7.6级强烈地震。由于震源浅、强度大,给当地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有近2000人不幸遇难,台湾经济也遭受了沉重打击,损失估计超过200亿美元。4
灾情发生后,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台湾受灾民众表示深切慰问,全国人民也纷纷献出爱心,捐款捐物,充分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
(4)小记者: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大地震,一座座建筑物在瞬间变为废墟,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黑暗中逝去。解放军、武警部队、国际国内救援队、社会各界人士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奔赴灾区。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无比的信心和坚强,共同迎战这场灾难。截至25日12时,汶川大地震已造成62664人遇难,358816人受伤,23775人失踪,累计受灾人数4550.9241万人。
(5)小记者:1998年长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的又一次全流域性大洪水。从6月中旬起,因洞庭湖、鄱阳湖连降暴雨、大暴雨使长江流量迅速增加。7月下旬到9月中旬,洪水一泻千里,几乎全流域泛滥。全国共有29个省、市、自治区受灾,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2551亿元。
小结:大自然真是神秘莫测。平时总是以文质彬彬的面孔出现,灾害突然袭来时惊心动魄让我们措手不及。雪灾、水灾、地震……大自然每一次发怒,带给我们的是毁灭性的灾难和无尽的伤痛。
四、交流汇报,感受灾害
1、交流发生在全球的一些自然灾害:刚才我们交流了近几年发生在我国的几次重大自然灾害,感受到了各种自然灾害的巨大破坏性、危害性。你们有没有搜集到全球的重大自然灾害的资料呢?
师补充:2010年全球十大自然灾害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5NTQ2MjYw.html
2、师:同学们,看了这一组组触目惊心的数字,一幅幅惨不忍睹的画面,5
你有什么感受?
3、小结:是啊,这些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灾害真实太可怕了。
4、交流发生在家乡的一些自然灾害:大自然一生气就不饶人,也不挑地方。自然灾害在全世界范围内随时可能发生,在我们身边也时常发生哪些自然灾害呢?仿照教科书P73的学生作品写一写、画一画,制作“灾害记忆卡”,说说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故事片段。
五、拓展讨论,引发思考
1、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交流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2、思考:大自然为什么发怒?
3、师:我们经常听到“天灾人祸”这个词语,有些自然灾害像地震、台风、火山爆发等是不可抗拒的,而有些是由于人类的破坏行为引起的。我们要感谢大自然为我们人类的生存提供丰富的资源。可它生起气来就给我们带来巨大灾难。你们希望它高兴还是生气呀?
4、小结:我们怎么做才不会让她生气呢?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外去找一找相关资料,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我们请几位小组长合作,以“可怕的自然灾害”为主题,来布置这一期的学习园地吧。老师向你们推荐一些网站,课外可以去查一查,了解更多有关自然灾害的知识。
第五篇:可怕的科学
《可怕的科学》系列丛书三度获得安万特奖,这是由英国皇家学会颁发的世界最著名的科普丛书奖。究竟是什么使这套丛书热销全球并且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呢?当然很有必要亲自去阅读这套丛书了。
我买的这本可怕的科学叫做《时间揭秘》。主题犀利且直奔主题。它以“时间是个洋葱头”为一个揭秘计划,这的确是一个奇妙而且可怕的想法。
洋葱头会让你的口气不清新,还会让你泪流成行。但是这本书就像洋葱头那样,关于时间的问题是有层次的。到时你会发现一个可怕的真相:时间复杂的可怕!
这个连科学家都会口吐白沫的问题,除非你有一个大象一样的脑子。但是这本书却很简单的一层层揭秘,情节轻松有趣。除了那个讨厌的死板科学家罗伯特,因为他只会说一些概念性的死板乏味的科学术语。
表面看,讨厌的罗伯特只会搞砸这本书,实际情况却相反,他用他那讨厌的科学术语和这本书对比,你会发现,这本书真的很简单。你会饶有兴趣的一页页的翻看,而不会去拿它当做抹油的纸巾,我说的是《可怕的科学》吸引人的地方不仅仅是它那可爱的插图,更多的是它能勾起孩子对知识的渴求与探索!
全文共13章,每一个章节都有一个有趣的题目,每一个有趣的题目中都有一个复杂的科学探究内容,每一个科学探究内容中又会有幽默的语言和搞笑的插图。正是这一个个的环环相扣才能使《可怕的科学》颠覆传统的创新,是科学变得轻松有趣,成为目前青少年火爆的科普读物。
《可怕的科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把对科学的探索以恐怖悬念,喜剧冒险的形式表现出来,以幽默搞笑的方式颠覆了传统说教式的科普,在不知不觉间拉近孩子与科学的距离,这样就轻易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玩感和创新意识。
黑洞,月球,光,相对论,虫洞。一个个熟悉又陌生的字眼,在这本书中都有了基本的诠释。这本书以轻松愉快的基调作为主线,中间穿插了名人名言,经典发明,科学论文,科普知识。这是这种知识的杂糅,使得《可怕的科学》这本书拥有较为全面的知识点。
读了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便是意识到了科学是永无止境的。作为民族的未来,祖国的希望。我们有责任,更有义务,扛起“科学”这一大旗,强国,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