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王石演讲:有时候退比进更重要
王石演讲:有时候退比进更重要
导读:即便郁亮早已表态万科真的不在乎老大位置,但房地产相关者仍在盯着万科的一举一动。不仅因为行胜于言,也因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和创始人,行业多年的大哥王石,一直都未向公众表达自己的看法。7月1日晚,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大师课堂,王石给出了一个态度:“第一固然重要,但第一真的那么重要么?”
这是一场精彩的演讲。主办方对王石演讲的通告,在一个暴雨的傍晚为他引来了数千名商学院的拥趸。为时两个半钟头的演讲里,王石强大的气场和丰富的肢体语言,让他看起来像一个真正的明星教授或者超级演说家。
他以中欧参与商学院传统的戈壁挑战赛为由头,引申出领先者在挑战极限的巡回竞技中,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要荣誉还是要生存?没错,他要说的,正是万科多年的老大地位,要不要保下去。
“去年万科是1700亿。去年年底、今年初万科订计划,有人说2200亿。我的意思是2000亿。后来发现,有其他两家公司定了2400亿和2500亿的目标,这时候万科是什么态度呢?于是有人提出万科要不要提高到2400亿,2500亿。”王石说。
他开始像一个课堂上的教授那样提问了,“万科从1998年开始一直是行业第一,现在有两家企业的目标是2400亿和2500亿,如果你是我,怎么办?”
他给了超过10个听众提建议的机会。其中有些人对王石说,应该忘记数字,在更有价值的方向上做探索。也有人对他说,在内部下2500亿的指标,干掉对手。还有人说,作为股东,我们只关注净资产回报率。
王石没有评价这些建议的对错,他阐明了万科的考量:首先,要和中国的转型结合起来,从数字增长型到效益质量型的转换;其次,从1997年至今,万科一直是中国房地产企业的第一名。哪怕就是象征性地,差了几十万的量,排到第二,从投资者到管理层的心理,都会
有很微妙的变化,这个不得不顾忌;最后,第一到底是个结果,还是个目标?王石认为它是个结果。
他提到了世界500强。这是万科一个重要的竞争对手绿地,在不同场合上自豪向世人宣告的身份——绿地是唯一一家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中国公司而进入财富五百强名单的。王石说,“万科没有为了进入而进入,可能有人会超过万科,但万科一定会进入这个名单。”
“中国人喜欢下围棋,围棋落一个子,往往要根据对手的习惯和局势情况,形成一个战略,下一子,要考虑20步、30步。其实万科不仅考虑今年达到2200亿,2300亿,还会考虑明后年、大后年,一定要跟市场变化结合起来。”王石说。
“现在实际上把量看得过于重要了。你可能因为捍卫自己的荣誉订了很高的目标,最后你根本保证不了它。”王石说,“现在半年过去了,大家也看到一些排名,万科已经1000多亿。”
王石话锋一转,“说好说,但是当你连续第一后要做出变化,那种复杂的心态是不一样的,当你真正设身处地地感受,角度不同。”这话道出了万科自身的纠结。此前,万科内部员工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表示,“从管理层到员工,万科骨子里放不开老大情结,这是万科多年的骄傲。”
2013年,万科110位中层管理人员平均体重减轻一公斤。被王石解释为万科新追求。实际上,更为人所知的是,当新时代的大幕揭开时,万科所做的,不是远离自己熟悉的领域,而是理解新的规则,寻找新的伙伴,运用新的工具,将原有的业务做得更好。
比如,万科今年来正式提出的小股操盘战略。通过输出管理和品牌的轻资产模式,提升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也意味着在同等的资产规模下可以支持更大的经营规模,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似乎为了更进一步地表达这一点,王石提到了三浦雄一郎,这是一个最高龄登上珠峰纪
录的保持者。“我原本准备70岁第三次登珠峰,冲着纪录去的。结果他71岁登上去了。我后来把计划调整到72岁,后来他77岁又上去一次,我就调整到78岁,所以你看,说不争第一都是假的。”
“结果他去年以80岁高龄又上去了。我一看这个情况,就不跟他比了,要量力而行,他剩下的目标就是登顶珠峰,我的目标不止这一个。”
“我滑翔伞的攀高纪录,已经保持了14年,估计再过10年也没人能破。为什么?因为在户外运动里面,有句话是‘爬雪山的不飞伞,飞伞的不爬雪山’。我的起飞点在4000米,很少有人能够扛着20公斤的包,爬3个小时到这么高的雪线以上去飞伞。”王石提到了自己的另一个并不那么有名的纪录,并说自己最近在剑桥大学爱上了划艇运动。
王石提及的这些多元爱好,很容易引发如下联想:万科推行合伙人制、开始持有物业、对社区精细化运营、与百度等互联网企业合作、涉水物流地产等等新动作,都意味着万科在寻找更多的可能性。
对于行业的领头羊而言,万科需要自己探索新方向而无法沿袭既有模式,就注定了这是一次艰难的转变。所以我们从王石的微博上可以看到,他仍在不断行走、借鉴和探索,从植物、民族到历史。
“人的目标需要不断地修正。所以我说,人家到2400亿,2500亿的时候,就不跟了,有时候退比进更重要。”王石说。
第二篇:王晓芳: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王晓芳: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大学,那段美好的回忆
我是河南工业大学1998级的学生。驻足回首,我离开母校已经十年了,依然难忘母校的栽培。
首先,学校对我影响最深的是学校严谨的学风,让我养成了对待学习和工作非常严谨的态度和习惯。
同时,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当年给我的帮助让我明白无论生活多苦多难,总有希望在,总有关爱在。永远感谢在学生时代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是他们给了我支持更给了我精神上的力量,伴我走过那个青涩的青春年华,这是学校给予我的一生的财富!
我的大学生活快乐而充实。当时担任很多角色:班长、课代表、小记者等,练书法、学舞蹈,参加演讲比赛,每天忙得不亦乐乎。而最让我自豪的是因为班主任老师的付出和班委会的团结,我们班的同学特别有凝聚力,很多集体活动都取得了好成绩,比如入学的军训操练中我们就拿了全校第一名„„
大学生活是人生的最重要成长历程,在这里我不仅收获了知识、专业,更让我学会了凡事心存美好,懂得感恩,让我拥有了面对困难勇往直前的勇气。也正是在学校的历练,练就了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让我在踏入社会后,可以沉着冷静,处事不惊。
感谢母校的给予,那段美好的回忆,让人倍加珍惜。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初涉社会时,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进了一家台资企业做产品工程师,因为可以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和去验证学校所学,特别喜欢这份工作,每天要么在学习要么在工作都 到很晚,有时候晚上做梦都在工作。可能是因为我的勤奋,公司老总因此还又去我们学校招人,说要去这个学校多招几个像这样工作态度的人,这事还让自己乐了很久,感觉能为学校争光心里就很高兴。
一年半以后,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去到深圳,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进了企业管理培训行业。从2003年进入这个行业,一干就过去八年了。
进入这个行业后我最深的体会是: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从基层员工做起,一步一步到经理、到总监、到副总、到总经理,直到今天自己创业。走过全国很多市场,从深圳到长沙、再到西安、郑州、南宁、广州,今天的北京──永远在路上,在成长的路上。
喜欢企业管理培训行业,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小的时候看到经营工厂的父母每天起早贪黑,非常的辛苦。然后你接触到很多企业家你会发现,他们中很多人也和自己的父母一样,每天总是在忙忙碌碌,没有家庭团聚的时间,没有自己休息的时间,赔了健康、失去了亲情、友情等等,却不一定能换来自己想要的结果,所以发自内心想去支持这一群人。当每次发现因为学习成长他们的企业经营越来越好的时候,就觉得这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
喜欢企业管理培训行业,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整个过程中自己是成长最快的,因为你你接触的人群逼得你不得不去加快学习,否则你无法和别人去真正对话。
是的,你可以不成功,但你不能不成长。
苦难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生活中所遭遇的种种苦难,有可能成为掩埋我们的“泥沙”,也可能成为我们的垫脚石。其实,创业的路总是充满风险与艰辛。创业与其说是实现梦想的过程,不如说是面对和解决因不确定的未来所带来的一个又一个困难的过程。
创业之初,我们就遭遇股东分离、董事会解散的噩耗。当其他的股东老师都确定要离开,当时很多人都建议关停公司时,是我坚决不同意,我心想只要“活”着就有机会,因为公司的命运直接牵连着员工的命运,关系到学员课程服务的问题等等,当时每天都在思考:怎样向学员交代?怎样向员工交代?无数个投诉电话,挖角电话排山倒海地袭来,面对疑问和不解,面对无数的诱惑和压力,让我寝食难安。所以,哪怕难以承受,哪怕感觉到委屈与不公平,我仍然咬牙选择了留下来承担责任!
当时我狠心关停杭州分公司和广州分公司,全力以赴做北京分公司,我明白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断臂才能求生啊。在前所未有的内外压力下,都来不及悲伤、来不及解释、也来不及抱怨,因为在那个时间说什么都没有用,解释什么都会苍白,抱怨什么都没有力量,只有找到解决的办法才是关键。于是我选择了沉默,我学会了冷静,我选择全力以赴坚定地做着自己可以做的一切的一切。
经过历练、沉淀、积累的过程后,她的公司终于否极泰来。2010年好事连连,“国际企管顾问”艾莫老师和“中国策划大师”赵强老师的加盟,无疑让公司如虎添翼。2010年底,与中国营销第一权威媒体《销售与市场》杂志(隶属河南报业集团)共同发起成立鼎智汇海管理顾问集团,强势打造的中国最大、最权威、最实效的营销知识传播平台,立志成为“中国营销培训第一品牌”, 以“帮助企业提升竞争力,成就中国新商业领袖,为中华强盛而拼搏!”为使命,以“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宗旨,公司被国际品牌协会评为“最受企业尊重的管理顾问公司”,被评为中国十强培训机构,被学员誉为“中国新商业领袖的黄埔军校”。
鼎智汇海集团不仅是培养中国新商业领袖的摇篮,也是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地方,最让人开心的是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业界精英,如我们现任长沙分公司的总经理,是业界最年轻的总经理,年仅21岁。还有„„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发展飞速,目前已拥有北京朝阳、北京海淀、郑州、成都、长沙、南宁等分公司以及五十多家联盟合作机构,作为业界极具成长力的企业,专注于市场营销领域,立志成为一家带动产业发展的行业领军企业!
喜欢马云的这句话:你可以复制我的一切,但是无法复制我的苦难。
感谢那场动荡,如果没有那段插曲,就不会有今天的成长;如果那一刻有丝毫动摇,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就。没有任何一家公司的发展是始终一帆风顺的,不经历风雨又怎么见彩虹?不经历考验与摔打又如何成熟?企业如此,人也如此。困难与挫折,对有些人来说是绊脚石,而对有些人反而会成为成功路上的垫脚石。当你最困难的时候或许就是离成功不远的时候,如果你遇到困难就后退,那就算成功已到彼岸,它也会与你无缘。所以,摔倒并不可怕,站起来就好了!
成功是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胸有鸿鹄之志,肯做蝼蚁之行!
播种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成功。
什么是成功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功定义,我认为的成功是把你喜欢做的事情做到极致。
那么,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具备什么呢?以我八年来接触全国成千上万各行各业企业家的经验,我总结几点供学弟学妹们参考借鉴:
第一,要有梦想。有梦想的人了不起,一个心中没有理想之火在燃烧的人,是没有培养前途的。“心有理想,春暖花开”;
第二,坚持自己的梦想,永不放弃。这个世界上没有失败的人,只有放弃的人,无论你遇到任何苦难、任何诱惑都要勇往直前,都要坚守自己折梦想;
第三,学会接纳,学会感恩。抱怨是没有意义的,生命中发生的一切都是上苍给你的礼物,不管好与不好,都要好好的去珍惜。“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人生来就应该理所当然对你好,哪怕是父母兄弟姐妹。所以,我们要永远心存感恩,你就会发现生命中愿意帮你的人会越来越多。
第四,永无止境的学习。时时刻刻让自己归零,不管你是来自于一个好的学校、好的专业,还是不好的学校、不好的专业,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一定要学会学习,随时随地地学习。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心有胸有鸿鹄之志,肯做蝼蚁之行。首先忌胸无大志、鼠目寸光,不能承受压力也不能承担责任;更忌好高骛远,大事做不了,小事又做不来。是呀,“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人生是一场马拉松,一时的得失都不算什么。
最后,借用一句诗: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只顾风雨兼程!
第三篇:学习态度比学习方法更重要
学习态度比学习方法更重要
关于学习态度的问题,首先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自控能力的强和弱,会直接影响到人生的成败。态度是自己控制的,不是说端正就能端正的,所以我们要锻炼提高对诱惑的忍耐力。然而在学习中,如果不具备良好积极的心态,不认真努力,知难而退,因为一点小挫而气馁,是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 《十年前后》:十年前,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抬头苦笑说“没看见吗?砌墙!我正在搬运着那些重的要命的石块呢。这可真是累人呐!”第二个人苦笑着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我们现在所盖的这栋大楼未来将成为城市的标志性的建筑之一啊!想想能够参与这样一个工程,真是令人 兴奋。”十年后:第一个人依然在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里画图纸——熬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是前两个人的老板。对于同一件事情,抱有不同的态度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所以心态很重要!
心态是人生生长的奠基石。在学习中,不仅仅是制定学习目标和好方法就能学好,最重要的是心态,学习需要付出行动,需要努力,需要一种积极主动、自动自发的精神,这就要求我们以积极态度面对学习,有积极的态度才能愿意去学习、才能学习好。态度决定选择!态度决定思路!态度决定成败!态度决定一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积极的学习态度是成功的保障。希望同学们都抱着一个积极的态度去学习,不断丰富我们的知识。
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要让学生知道,一个会学习的人,不但能够运用恰当的学习方法,自觉主动地学习,而且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提出新的学习目标,再攀高峰。
(1)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上课专心听讲,勇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认真预习、复习,按时完成作业,做到字迹端正,考试不作弊等等。教师要做好督促检查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当然,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养成的,它要求学生持之以恒地努力。我要求学生自定了一个努力的目标,号召学生之间互相督促,引导学生以好同学为学习榜样。
(2)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做作业的方法。有些学生为了能尽早出去玩,每次都快速完成作业,但错误却很多。这样,他们就难免要进行几次的作业订正。因此,我常让作业质量差的学生算一笔帐,使学生发现“完成任务式的作业”,往往是事倍功半,得不偿失。我现在依旧清晰地记得我上初中时,英语老师对我们说的一句话,那就是:“搞清楚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情”。现在,我把这句话送给我的学生们,告诉他们要科学安排学习和休闲的时间,做作业时就要一心一意地做,休闲时就要痛痛快快地玩。
(3)让学生善于积累和巩固知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勤记笔记的好习惯,并建议学生有空时就去翻一翻、记一记。做到笔记的内容清楚、重点突出、语言简洁明确。建议学生记好笔记以后,及时进行巩固复习,使知识更扎实、牢固。
(4)让学生科学用脑。要让学生注意劳逸结合,注意保护自己的大脑。最近几周的周记上,常有学生向我反映这段时间学习辛苦,一根弦老是紧绷着,我告诉他们:要提高学习成绩,着重是要提高学习的效率,懂得学习的方法。感到疲劳时,可以通过听音乐、做放松操、散步等方式来缓解或消除疲劳,让大脑得到充分的休息。
上述几点方法,是我一点点心得,可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当然,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成为一名自觉自愿的“好学者”和“乐学者”,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关注的问题,我会继续在这条道路上摸索和实践。
第四篇: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报告
本学期,学校给我们推荐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值得读。
凌志军先生所谈的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过程。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也没什么不同。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就凭着他们对教育的看法与众不同。
先来回顾凌志军先生在这本书中中介绍过的一个人物:他家境贫寒,但他也期望成功,可在高考时他栽了跟头,语文考了不及格,总分也很糟糕,连找份正式的工作都危险,可他不在乎人们对成功的定论,在成长中学习,一路摸滚打爬,成了令人羡慕的世界级科学家,他就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沈博士走上演讲台感慨万千,他也曾经做过碌碌终生的思想准备,但成绩仅仅是一组苍白的数字,他随着成长的步伐不断向新的高度挑战,相继获得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哲学硕士学位,及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他回顾成长的道路问心无愧,他说他没有达到事业的巅峰,但是他没有愧对成长,这就是成功。
书中讲的是那帮被称为“微软小子”的人的成长故事,其实离我们很遥远:他们的学习经历几乎都非比寻常。有的是少年班,有的是小时候就出国留学,还有就是清华、北大的。他们生活的时代离我们遥远,他们学习的地方离我们遥远,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离我们更遥远。但这本书通过他们的成长历程向世人阐述了一个关键的观点:一个人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是6-12岁。这个时期要想健康成长,如果只靠学生,不可能;但如果有了家长和老师的协助,就有可能。
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来的。
“成长”——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词,一个严肃而亲切的词,却将伴随我们一生,人生在成长中度过,在成长中绽放光彩。成功固然令人骄傲,但没有成长,成功又从何谈起呢?我们的知识、经验哪一点不是在成长的浇灌下开花结果的?人可以没有成功但不可以没有成长,成功就像一张证书,仅仅见证你的成长。成功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回首走过的风风雨雨,你满意,就证明你成功了。其实所谓“成功”,不是说你一定要得到“第一”、“第二”,而是你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你的潜力。
“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成功并不等同于成长。成功是你的目标,成长是你到达目标的道路。这条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那帮被称为“微软小子”的人的成长故事,其实离我们很遥远:他们的学习经历几乎都非比寻常。有的是少年班,有的是小时候就出国留学,还有就是清华、北大的。他们生活的时代离我们遥远,他们学习的地方离我们遥远,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离我们更遥远。但这本书通过他们的成长历程向世人阐述了一个关键的观点:一个人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是6-12岁。这个时期要想健康成长,如果只靠学生,不可能;但如果有了家长和老师的协助,就有可能。
凌志军先生希望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改变对教育的看法”,这应该是中国教育体系走向成功的第一步。希望更多的人阅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认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理解《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希望有更多的中国学生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帮助和鼓励下,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本书中的许多故事的确令人深思,尤其是做家长和老师的,不能不反思自己的得失。但同时也让我领悟到对每一个孩子也绝对不能放松。30个天才“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可以教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你自己”。教育学生“最重要的东西不是钱,不是家庭,也不是运气,而是‘不要小看自己’”。“只有做好了‘应该做的’,才能愉快的‘做喜欢做的’。”教育自己“改变我们对教育的看法,让自己像天才一样成长”。“我们既然无法改变教育,那就改变对教育的看法。
成才与成功的关系就如,在“人”这个庄重的字中,那一撇是成长,那一捺便是成功,如果没有成功,成长照样潇洒、昂扬,捺只是撇的一个分支,没有了成长,成功便摇摆不定。
第五篇: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文:李镇西(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现为成都市武侯区新教育实验区办公室主任,新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常常听年轻老师给我诉说刚参加工作便‚热情冷却‛‚理想碰壁‛,问我如何才能‚坚守教育信念‛如何才能‚成为优秀教师‛。我总是这样回答:‚坚守教育信念是对的,但目的不是为了什么优秀,而是自己的快乐。别在意优秀不优秀,要在乎你自己每天是否幸福。因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也许有人会不以为然:‚您现在是著名教育专家,名也有了,利也有了,却叫我们‘别在意优秀不优秀’,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想到我的八十时代,那时候我是一个刚大学毕业走上讲台的年轻人,除了激情一无所有。那时候,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没学会走就直接跑,当然也有无知导致的无畏,于是语文教改有声有色,于是班主任工作有滋有味,于是也引发无数争议,但我不管,每天都乐呵呵的,用比较文艺的说法,叫‚意气风发‛;我每个星期天每个寒暑假都和孩子们泡在一起,在小溪里捉鱼,在岷江边戏水,让风筝在海洋般的蓝天上优雅而自信地写诗,让歌声在似乎走不到尽头的原始森林中激荡我们肆无忌惮的青春……而这一切,几乎都受到非议,但我不管,开心就行!有时候领导批评我,我也不觉得委屈,因为这一切都是我‚自找‛的。什么‚中高‛什么‚特级‛,不给我评没关系!没有什么比拥有一颗自由而幸福的心更重要的了。一直到2003年评上四川省中学特级教师之前,我几乎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荣誉。但我真的很坦然——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身被名缚,哪来自由?心为形役,何言幸福?何况现在评优选先有很多水分很多人情因素,托关系,走后门,搞勾兑,拉选票……很累的。就算‚优秀‛了,幸福却失去了。
当然,年轻时的我也不是不追求优秀,但我更追求自己认可的优秀。这里的‚优秀‛就是我自己给自己拟定的‚好老师标准‛——课上得好,班带得好,分考得好。只要做到了这三好,家长信任我,学生依恋我,我就有了安身立命之本,我就‚万事不求人‛。我因此也就拥有了行动的潇洒和心灵的自由,除了忠实于自己的良知,我不用看任何人脸色行事,更不会患得患失,斤斤计较。
在一次和我校一位年轻老师谈心时,我说:‚作为普通教师,通过自己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世俗的名利——‘优秀’呀,‘先进’呀,‘学科带头人’呀,‘特级教师’呀,我们理应感到自豪,因为这是我们价值的标志之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可能这些‘优秀’你都没有,也不要紧:我不‘优秀’,但我很幸福啊!这也就够了。‛我现在越来越坚定地认为,一个教师,是否‚优秀‛不是最重要,是否‚卓越‛更无关紧要,最最关键的是,是否‚幸福‛。
所谓‚优秀‛,至少有两个含义:一是指我们做得比别人相对出色一些的工作及其成果;二是指我们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不管是在哪个意义上使用‚优秀‛这个概念,我都认为幸福比‚优秀‛更重要。
如果是在第一个层面说‚优秀‛,那么我们总要和别人比较,因为‚优秀‛总是相对而言;因为比较(攀比),我们求胜心切,我们精益求精,我们永不满足,我们‚欲壑难填‛……当然,从积极意义上看,这正是我们上进心的表现,‚永争第一‛嘛!但同时,在这比较的过程中,我们渐渐失去了从容自如的心态,失去了‚慢教育‛的智慧,也失去了教育的优雅与情趣,甚至我们潜在的或者说沉睡的功利心渐渐苏醒,让我们备受折磨,于是,教育的幸福也不知不觉远离我们而去。
如果是在第二个层面说‚优秀‛,那么我们免不了要关注教育以外的人和事,因为‚优秀‛不能自己说了算,总得要人家来评比和选举。也许你的工作的确比别人做得好,去年高考你也‚培养‛(其实,哪是你一个人培养的啊)了一个县状元,于是你自认为优秀,可这次学校却只有一个‚优秀‛的名额,而还有比你更优秀的——和你同一教研组的一个同事今年还‚培养‛(?)了一个市状元呢!于是,这‚优秀‛的桂冠便落到了他的头上。你想‚优秀‛也不能。何况,如果你所在的学校风气不那么正,即使你的工作和成果的确出类拔萃,可是你不善于搞庸俗的人际关系,更不善于和领导拉关系,那无论是群众投票,还是领导推荐,人家就是不让你‚优秀‛!
想‚优秀‛而不得,怎么办?我的回答是,那就别管什么‚优秀‛不‚优秀‛啦,还是追求纯粹的教育幸福吧!因为——‚优秀‛与否是别人的评价,‚幸福‛与否是自己的感觉。幸福,源于心态;不幸福,也源于心态。
我曾给年轻的老师们评论过网上流传的一些段子,比如:‚一等教师是领导,吃喝玩乐到处跑。二等教师管后勤,轻轻松松维持人。三等教师体音美,上班还能喝茶水。四等教师史地生,周末还能去踏青。五等教师语数外,比比看谁死的快。六等教师班主任,累死讲台无人问。‛我说,这些段子初一看觉得很解气很痛快,‚终于有人为我们鸣不平了‛。但实际上这些段子大多似是而非,夸大其词,不但不能减轻自己的郁闷,反而会增加自己的痛苦。而且段子中的‚教师‛也完全可以臵换成‚医生‛‚警察‛等。不要老觉得自己最不幸,不要老觉得自己遇到的最不公平。放眼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更多的人比我们更苦更累。我经常对老师们说:‚如果我们对自己的职业不满意,其实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改变职业,要么改变职业心态!‛
我不是主张面对不公不平要逆来顺受,不,如果可能我们完全可以也应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与权益。问题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时候事情并不那么简单,种种不公也不可能在一个早晨彻底消失。那怎么办呢?还是得调节心态,从容应对。何况,很多时候缠绕我们的不过是一些琐碎的烦恼,完全可以一拂了之。李白有一句诗:‚空长灭征鸟,水阔无还舟。‛不是天空没有飞鸟,而是晴空万里,辽阔无边,一两只鸟简直微不足道;不是水面没有船只,而是烟波浩渺,水天一色,一两只船也就微乎其微了。这是胸襟,也是心态。某种意义上说,拥有了好心态,便拥有了幸福。
我所在的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有很多这样幸福的老师。比如邹显慧老师,几十年来就是踏踏实实地上好每一堂物理课,认认真真地带好每一个班集体,直到快退休才评上高级职称,可是她很幸福,因为面对学习基础和行为习惯都不甚理想的学生,她却取得了让人敬佩的教育成果;更重要的是,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爱她。有一年教师节,邹老师班的三个男生天没亮就起来,为他们敬爱的邹老师熬鱼汤,上学的时候三个男孩子小心翼翼将热腾腾的鱼汤送到学校,放到邹老师的办公桌上。邹老师非常感动。中午,她把鱼汤热了之后又端到教室里去,让每一个孩子都品尝这份鲜美,分享这份情感!邹老师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荣誉称号和‚优秀‛证书,但是她从不为此烦恼,反而随时都乐呵呵的,因为她幸福!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的郭文红老师也是一位幸福而不‚优秀‛的老师——如果‚优秀‛仅仅体现在各种荣誉证书上的话。郭老师长期担任小学高段的教学,也就是说,她带班往往就一年或最多两年。可是,哪怕是只教学生一年,孩子们都能对郭老师产生依依不舍的情感。有一年,又一届孩子要毕业了,郭老师带着他们最后一次春游。在路上,孩子们想到不久就要离开郭老师了,他们决定给郭老师亲手做一件礼物。说干就干,他们用随身带的糖果、果冻、巧克力等小零食在草地上摆弄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件特殊的‚礼物‛做成了。孩子们把郭老师请到礼物前,郭老师睁开眼睛便热泪盈眶,原来草地上摆了了四个大字:‚精忠报郭‛。孩子们用这种方式向郭老师表达着他们的爱。一个曾经让郭老师操碎心的‚后进生‚,毕业时来给郭老师告别,说:‚郭老师,我们走了以后,你千万千万不要教下一个年级的三班啊!‛郭老师问:‚为什么呀?‛这男孩认真地说:‚因为那个班的学生呀,个个比我还坏!‛一位男孩回家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毕业!‛妈妈问他为什么,男孩回答:‚我不想离开郭老师!‛一位女孩对在省教育厅工作的爸爸说:‚爸爸,你把郭老师调到中学工作吧!那样郭老师就可以继续教我了!‛……孩子们的想法很天真,说法很幼稚,但感情很纯洁。拥有这样纯洁的感情,郭老师因此幸福。
应该说,在一个风清气正环境里,教师的优秀和幸福并不矛盾,二者完全可以和谐统一的。领导正直,同事善良,评价科学,程序公正,幸福的老师怎么可能不优秀呢?于是,因为自己突出的业绩,各种荣誉纷至沓来。这时,我们也不用刻意推辞,完全可以坦然而无愧地接受。因为这是教育给我们的馈赠。只是我们把这份馈赠仅当做意外的收获,因为我们从来就不是冲着这些荣誉而工作的。没有这些荣誉,我们也不会有丝毫的懈怠,因为教育关系着我们自身的幸福。
‚优秀‛教师是有限的,而且往往和机遇甚至人际关系有关;但幸福的教师有千千万万,而且就在我们身边,甚至就是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