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考路上话教学
高考路上话教学
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市第三中学
于晓红
电话:***
如火如荼的六月带给家长们的是焦灼,带给考生们的是考验,而带给我的是为人师表的责任。每一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和孩子们共同感受高考的脉动,循着高考的足迹去感悟种种细节。我在高考的路上尝试着、摸索着、艰辛并快乐着„„和孩子们共同走过了几年的高考之后,我从中领会到了教育的精髓。
一、让学习中洋溢着热情
我校是普通高中,学生情况复杂,学习上的惰性是他们的通病,如何才能让他们爱上学习,这是关键。我想从他们身上得到的不是荣誉,不是感恩,而是他们对学习挚爱的一份真心。他们缺乏的是一剂能让他们提振信心,产生兴趣的良药。针对这种情况,我想尽一切办法让他们对生物产生兴趣。我鼓励他们,不要放弃自己。我一直本着对每一个人都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每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课堂上我尽量多提问、多涉及一些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有时我还把与教学有关的故事、电视节目搬到课堂上与他们共享;作业本上我总会花点小心思给他们弄上带有鼓励性语言的小印章,让他们时刻都觉得自己在老师的视线里,没有被遗忘。“亲其师,信其道”。我一直深信这一点。我要力争把兴趣的触角真正的伸展到他们的肌理脉络中去。我的目标就是:让学习的热情洋溢在每一个角落。
二、让课堂上散发着光芒
在思想上固然要给学生们最佳的帮助,而完美的课堂教学更能征服每一个人。生物课堂也要充满唯美、诗意。我记得在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这一章的开篇有这样一段话:新叶伸向和煦的阳光,蚱蜢觊觎绿叶的芬芳,它们为生存而获得能量,能量在细胞里流转激荡!多美的画面,还透射着生命的力量!这么美的语言谁能不喜欢。在酶的教学这一节,我让学生们设计了加酶洗衣粉的广告词。同学们在设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掌 握了酶的特性,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我的宗旨是:让每个人的智慧都能去亮丽课堂,妆点课堂。让每一节课都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高考路上一路走来会有很多的艰辛,且思且行,有苦有乐,一杯杯朴素的白开水,有了用心良苦,就会沏出一盏盏香远益清的雅茗。看着学生们从自己的课堂上走出去,趟过青春的河流,演绎他们精彩的人生。每每这个时候我就告诉自己:要努力做到让每一节课都有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要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当我们夹着教案匆匆步入教室的时候,要先问问自己,你准备好了吗?你能给学生们带来点什么?能不能为他们带来希望,带来惊喜,哪怕是一点点,也是学生们的收获!
第二篇:看图写话教案 上学路上
看图写话《上学路上》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多幅图看图写话的观察顺序和方法,学习简单的图画间的衔接。
2、培养学生对写话的兴趣,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自主表达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
掌握多幅图看图写话的观察顺序和方法,学习简单的图画间的衔接。
三、教学难点
抓住图中人物的动作,把图画内容写得完整、连贯。
四、课前准备:课件、图片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任务,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观察由多幅图组成的图画。观察由多幅图组成的图画要先怎么样,再干什么?(引导学生观察由多幅图组成的图画要先说一说几幅画的意思,再一幅一幅地观察)。
(二)简要说说图画的意思
多找几位同学发言,指导学生把话说清楚、通顺。
(三)一幅一幅观察图画。
1、观察第一幅图。
(1)图上有谁?在干什么?(一位小姑娘背着书包,一位老奶奶拎着水果。)
(2)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学生自由发言)
(3)用通顺连贯的话说一说第一幅图,鼓励学生使用好词。(4)老师指导点评。
2、观察第二幅图。
(1)观察第二幅图,这时,小姑娘怎么做?(板书两幅图之间的连接词“这时”)
(2)她看见老奶奶的梨散落在地上,心里会怎么想?(3)练习说
一、两句通顺连贯的话。
3、用同样的方法指导观察第三、四幅图。
(四)完整地说一说四幅图的意思。
1、试着看着老师的板书练习说。
2、指名学生表达。
(五)起个恰当的名字。
(六)指导学生学习使用图画间的衔接词。
1、观察板书,读每幅图之间老师用红色的粉笔写的词语。告诉学生,这样的词叫连接词。
2、以后观察多幅图的图画,每幅图之间要使用连接词。
(七)总结观察方法。
先简要说一说几幅画的意思,再一幅一幅地观察。
(八)练习写话。
(九)板书设计
时间
地点
谁
干什么
早上(傍晚)
路上
小红
看见梨散落
家门口
—→就在这时,捡梨
—→接着,捧梨
送回家
—→最后,小红
告别 回家(上学)3
阳光明媚 万里无云 兴高采烈 愁眉苦脸 束手无策 自言自语 灵机一动 急中生智 眉开眼笑 连连称赞 美滋滋 笑呵呵 助人为乐 急得跺脚 心灵手巧
范文欣赏: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小红背着书包,戴着漂亮的小红帽,高高兴兴地走在上学的路上。这时,走在前面的老奶奶突然停了下来,小红跑上前一看,原来是老奶奶装梨的袋子破了一个大洞,梨掉了一地。
老奶奶这下可急坏了。她自言自语地说:“袋子破了,我怎么拿回家去啊?”小红看了看自己的书包,也没有可以装梨的袋子。就在这时,小红急中生智,想到了一个好办法,她把自己的小红帽取下来,然后把老奶奶的梨一个一个地装进小红帽里。
小红说:“老奶奶,梨有点重,我送你回家吧!”老奶奶高兴地答应了。
就这样,小红捧着梨,把老奶奶送回了家。老奶奶一个劲地夸奖小红是个聪明懂事的孩子。跟老奶奶道别后,小鱼心里美滋滋地直奔学校去。
第三篇:相亲路上话心酸情感散文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天经地义,喜庆之事也。然姐姐家娶儿媳妇,却是满腔的心酸。
现在虽然提倡自由恋爱,很多青年男女在生活接触中都能如意地找到自己心仪的另一半,共结连理;但是,仍然有许多青年男女握着丘比特之箭,没有勇气发射,或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找不到发射的目标,这时,相亲,或许就成了唯一的选择。
姐姐的儿子便是如此,快奔三十的人了,还没谈上女朋友,这可把姐姐愁坏了,在农村,男人奔三十而未成家者,就被认为是问题青年,再想处对象,那就难上加难喽。姐姐可不想儿子打光棍,断了香火。于是,慌了神地到处托人找媒婆为儿子提亲,瞅着姐姐那心急的样子,媒婆可不是省油的灯,趁机抬杠,假如相亲成功,红包最少要一千元。结婚这档事,讲究的是好事成双,请媒婆得请一对,红包就得掏出两千元。为了儿子的终生大事,姐姐咬咬牙答应了。
双方一见面,倒也相互有好感,再经媒婆的三寸不烂之舌一鼓捣,这事也就成了,你情我愿之后,接下来就得谈条件下彩礼。首先是聘金,一口价,十二万八;其次是金首饰,折合人民币,两万八,外带七礼八礼费,还有请客酒水钱,计算下来,总计人民币,往低了算,也得超过二十万。姐姐听得心里寒意阵阵,叫苦连天。前几年把新房子盖好,已经花光了这些年和姐夫一起外出打拼的所有积蓄。娶媳妇这二十来万再上哪去弄。可如果这门亲事不答应,儿子说不定以后就真成了光棍。这会的姐姐,全然没了当初生下儿子时的那种自豪感和得意劲。思前想后,权衡利弊,最后一咬牙,一跺脚,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
接下来的事情是筹钱,为了这门亲事,一向高傲的姐姐放下了所有的尊严,兄弟姐妹、亲朋好友、七姑八婆,凡是能伸手的地方,都拉下面子伸了手,最后一合计,还差七八万。不得已,原本打算在家修养病体的姐姐,只好随着姐夫,拖着病体,再一次踏上了他乡打工的征程。
今年正月初,姐姐的儿子终于结婚了,家里宾朋满座,一派喜庆之景象。傍晚时分,长长的轿车队伍把新娘子迎到了姐姐家门口,新郎官笑语盈盈地拉开了新娘子的轿车门,想把新娘子抱下车,新娘子却使了个“千斤坠”,不肯下轿车,说是还没给下轿礼呢。姐姐一听,赶紧递过两百元红包,新娘子一看,不干,要添丁。姐夫从袋子里又摸出两百,还是不行,嫌太少。新郎官没法,只好一个劲地把钱往上添,口袋里掏光了,就到左右宾朋那里去借,礼金添到了一千八,新娘子还是不肯下车。这下外婆看不过去了,走到车门前,果断说道:“外婆这里再给你两百,你若给外婆个面子,就下车,不然的话,外婆现在就回去,说明你瞧不起我。”话说到这份上,新娘子也不好再拗,终于下了车,新娘子被众星捧月般捧进了洞房。
里面闹洞房的孩子们大声在笑闹,外面喝喜酒的宾朋在举杯。前观后寻却不见了姐姐的踪影,我左找右找,终于发现了姐姐正躲在自己的房里偷偷地啜泣。姐姐抬头见了我,哽咽地语不成句:“今后、今后欠下的这些债,我、我要什么时候、什么时候才能还清啊。”这一刻,我忽然就想起了哪一首歌里面的句子:由来只有新人笑,有谁听到旧人哭。我想,用来形容此时的情景,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婚。这是从古流传至今的俗语。相亲,原本是幸福而又甜蜜的一件事情,可是因为那水涨船高的彩礼,使多少家庭不堪重负而又无可奈何。
相亲路上,彩礼陋习何时休?!
第四篇:教学路上
教学路上,童心相伴
大学毕业18年了,毕业以后一直担任初中毕业班教学,所接触的所教授的学生都是即将面临中考的学生,他们身上都背负着沉重的课业负担和重点高中的心理压力,一直以来也是不断地提醒学生“马上要中考了,要好好复习”、“怎么成绩又下降了?这样的成绩怎么考重点高中呢?”“马上要考高中了,还在玩?!„„”诸如此类的话,常从我嘴里说出了。天长日久,一年年一月月一日日我常常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了童心而言。看到那些小孩子玩的游戏,小孩子做的事也已经引不起我心灵上的共鸣。我以为我就一直这样下去了。
去年,阴差阳错我调到了城里市直小学,虽然这不是自己的初衷,虽然放弃了自己十多年来擅长的专业,虽然我心不甘情不愿,但是既来之则安之,我只能接受并适应小学生活。从初中毕业班一下子教一年级,心理落差可想而知。我一下子无所适从。十多年的教学经验到了小学,一切从零开始。尤其是面对一年级这群“小豆豆们”,我真的不知从何教起。况且我这人缺失的就是一颗童心,而这是教小学所必备的。敬业、要强、不服输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惯性使得我重新开始定位于自己的教学。我分析了自己的优点:自信、不服输、驾驭课堂的能力强,短处是没有小学教学的经验,缺少一颗童心。因此,我珍惜每一次跟别人学习的机会,尤其是珍惜这次网上研修的机会。认真观看视频,仔细观察每个专题的教学设计,向名师学习,并进行换位思考:“如果这节课由我来上,我会怎样设计?”我发觉每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都立足于一点:那就是孩子的认知规律和孩子的年龄特点。也就是每位老师的设计都带着一颗童心!我豁然开朗了!童心,这是每节课成功的突破口!
于是,我尽量使自己具备“孩子的心灵”——用孩子的眼睛去观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倾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思考,于是,我试着改变自己,不再板着面孔进行说教了,而是让自己融入到孩子当中,跟他们一起做游戏,一起欢乐,一起进行课间活动。孩子与我的距离拉近了,一些孩子甚至与我说起了“悄悄话”,下课了围绕在我身边的孩子越来越多,自己也越来越像是“孩子王”了。
于是,我也能从七八岁孩子的年龄特点、年龄角度上去设计问题了,问题不再高深难懂了,孩子们也不再露出懵懂无知的表情了,孩子们越来越喜欢参与课堂了,课堂也渐渐有序灵动了起来……感谢名师的磨课,感谢专家的点评指导,感谢骨干老师的课堂实录,感谢每期的课程简报,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在小学教学的路上不再跑得太累,不再落得太远!
教学路上,童心相伴,童心伴我教学路!我相信自己会越来越进步的!
第五篇:一杯温水话高考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我笑了,监考老师有点紧张,他没见过一个男生笑得花枝乱颤的样子。
我感到有点搞笑,竟然差点猜到了题目。我本来押了一道《给北大校长的一封信》,因为那位刚刚退下的北大校长,曾对他的学生们唱起《隐形的翅膀》,一夜之间成为青春期男女生的偶像。一位儒雅的校长,带着对学生们的理解和爱,一同唱起自强不息的歌曲,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而能到他的大学里读书,又将是一件幸福无边的事情。他老人家,在学生的心里插上了一双翅膀。
我明白出题老师的一片好心,他们是想说,只要你努力,所有的丑小鸭、灰姑娘和自卑者,都会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去实现你小心灵里满载着的梦想。只是这样励志的题目,给我们北京的考生有些可惜了。
我从来都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从上小学起,我就知道我会上北京大学,谁让我就住在它的隔壁,老师们都非常爱我,我去了好多博物馆,还看了很多儿童剧。我那时候就知道有不少小学生还在农村,我给他们捐过钱,还把我用过的文具送给他们。因为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毫不意外地上了一个好中学,而没有翅膀学生们,听说有不少当了放羊娃,也有的当了打工仔,他们还是未成年人。在初中里,我的目标是上四中,那里的高三毕业班,会有一半人考上北大清华,那可能超过了一个省的录取数量,我对此深信不疑。
我和高中同学一块去奥体中心踢球,一块去颐和园春游,一块去国家大剧院看戏,我们知道我们肩负的使命,但我们并不为此感到不堪重负,因为从小开始,我们就是天生的赢家胜者。我们也为外地人的遭遇担忧,为农民工、为小摊贩、为孙志刚、为邓玉娇的命运叹息,但那样的同情,与我们同情巴勒斯坦人民、同情非洲灾民,并无本质的不同。
看到一位三轮车夫被城管拦截,要夺下他赖以为生的三轮车,我一瞬间也会有一些羞愧。他的车子被夺走之后,他的儿子或者女儿也许就没法再上学,那也许是一个优秀的高中生,就这样被剥夺了上学的权利。这是因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而他没有?所以我永远能比别人飞得更高?
说到现在,您应该明白我在说什么。外地的中学经常出现高考舞弊案,这里几乎没有;外地的孩子经常因异地高考被查获,这里从来没有;外地的孩子经常创下复读的纪录,这里很少复读;外地的孩子上北大要分数惊人,这里的孩子还没考已平添很多分......这是因为,作为北京的孩子,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而他们没有。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不必用力展翅就能在天空飞翔,这难道预示着,我一出生就是比同类更高贵的鸟儿?但为什么我一点都不感到骄傲,相反却时时感到自卑?有一本书说过,所有动物一律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加平等。这有些动物,就是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的人?
温情一杯话高考
我高考那年,是1983年。从1977年算,恰是第七年。七是我最喜欢的吉利数字,逢七必胜。本来以前高中皆为两年制,我应当1982年高考的。可偏偏从我们这届开始,高中改为三年制,所以我等于白玩了一年。假如让我1982年高考,我真有可能考成黑龙江文科状元的。当然1983年也有可能,因为每次模拟考试,我都是全省第一。不过第一多了,就麻木了,没劲了。最后那个学期,没什么可学的,除了写诗填词猜谜语读鲁迅,就是给其他同学的复习捣乱,比如突然问周围的女生: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那条河,是叫色楞格河还是叫色格楞河?本来人家背得清清楚楚的,让我这么一搅和,一辈子都迷迷糊糊了。那时唯一能够刺激我的,就是听说北大有个什么未名湖诗歌朗诵会,我就想象着,啊!在那烟波浩淼的未名湖上,我们北大中文系的800童男800童女,扬帆破浪,纵情吟咏知道我后来为什么经常挤兑北大几句吗?就因为北大的实情破坏了俺的大好梦幻,北大对全国人民隐瞒了一个重要事实:那个勾引了无数少男少女的什么未名湖,其实就是一个运动场那么大的小水泡子。
我在无聊中盼望着高考早点到来,因为越往后拖,别人的复习时间就越长。而我和周围几个好哥们儿,根本不用再复习了。随便问我一个教科书上用最小号字体印在犄角旮旯的问题,我马上就会告诉你是在多少页印到哪个字换的行。看着其他同学日夜复习,感觉上似乎是让我睡大觉,干等着别人追上来。不要说我,我们哈三中差不多所有同学都盼着赶快高考,因为多拖一天,其他学校的考生就多了一分机会。至于北大,对我来说,就好比囊中之物,所谓高考,也就是相当于去填几张入学登记表。把牛再吹大一点,高考那天的心情,完全可以用《单刀会》里的一段唱词来形容:大江东去浪千叠,趁西风驾着这小舟一叶。才离了九重龙凤阙,早来探千丈虎狼穴。大丈夫心烈,大丈夫心烈,我觑着那单刀会,似赛村社。
所以,我很多年一直看不起高考那天被家长亲友前呼后拥送到考场的娃儿们。那场面如同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干吗呀?上刑场啊?考不起回家抱孩子去。现在我自己有孩子了,能够理解家长的那份拳拳之心了,但从我自身来讲,我还是愿意一个人单刀赴会,把高考当成去唱三天的社戏。
以前的高考是在7月份,虽然贼热贼热的,但万千学子在酷暑中憋出了漫天的杀气,考得痛快淋漓。现在图凉快,6月份高考,虽然也满街都是警察老师和家长,但气氛颇有点像孩子们集体出水痘,一片紧张和悲悯。而我们高考那时节,正值阴历六月,放眼往大街上一望,真是“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整个城市弥漫着一股浩浩威严和勃勃英气,仿佛林彪陈毅刘伯承提百万雄师屯于长江北岸,只待毛泽东一声“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就千帆竞发,投鞭断流。参加这样的高考,不是人生一大乐事吗? 高考那天早上,母亲把一个奶油面包和两根哈尔滨红肠送到我的房间。我说:“干啥呀?不用。又不是去野游,吃个馒头蒜茄子就行了。”母亲不懂我“灭此朝食”的幽默,她说:“你不是喜欢吃红肠么?我特意买的,吃吧,今天家里啥也不用你干,我们同事说你今天考大学,需要集中精力。”我心中感激,但不愿意流露,狼吞虎咽之后,便下楼挤上电车,眨眼来到哈尔滨十七中考场。
进门找到座位,顿时发现问题。我们哈三中编考号的时候,把我编在头一个。可人家教委分配考场的时候,是逆着考号排的。所以把哈三中的考生排完了,单单剩下我一个。于是,我就被安排在另外一个学校的考生群中,第一排第一座。恕我不能公布该校的名字,因为我怕当年跟我一个屋里考试的那些哥们知道后,来砸我家的玻璃。
本来怀着“填表进北大”的平常心来高考的,突然发现满屋的考生都不认识,贫僧顿时心生歹念:我不但要自己考上北大,我还要为我们三中的兄弟姐妹多干掉几十个对手!一定要考得他们魂飞魄散,让他们每人每科少得10分!
临考前,我们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导主任、校长都三令五申:不论多么有把握,谁也不许提前交卷,一人交卷,满屋皆乱。一定要反复检查验算,这不是为了你个人多得一分两分,而是为了我们哈三中的集体荣誉,一定要坚持到最后一秒钟。可是他们没有估计到,偏偏是我,单枪匹马,坐在竞争对手的营垒中啊。我想起一句古训:“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同样是为了三中的荣誉,我今天要临机独断,就是要提前交卷,我要交死你们!其实我当时这样想,恐怕是给自己的行为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真实的心理是,我从来都是提前交卷的,别人做三个小时的题,我一个半小时就做完了,为了那一分两分枯坐一个多小时,实在难受。这是老天爷给俺一个善始善终保持提前交卷光荣传统的机会,晚节不能毁,天命不可违啊!
于是,我就跟和尚进了女儿国似的,格外兴奋。铃声一响就唰唰唰唰,那笔下写的不是字,那一笔一画都是分啊。那年的作文是看图说话,一大一小。我写的叫《贵在坚持》,后来看见被收在一本什么《高考作文选》里边了,我也没有底稿,无法索要版权。作文写完,才两个小时,细心检查两遍,改动了两处选项,后来知道一处改对了,一处改错了,总分跟没改一样。监考的两个老师从开考20分钟就盯上了我,不断交头接耳,对我指指点点,这更刺激起我的狂妄。离终场还有半个多小时,我左手提起试卷,右手以轮指在上面一弹,起身交卷。前面的监考老师大惊失色,后面的那位也赶上前来,只管看我。其他考生都抬起了头,满面错愕。我啪啪啪收拾好东西,走到门口,微微一鞠躬,轻轻说声:“谢谢老师,下午见。”我知道声音越轻,举止越沉稳,在其他考生心中引起的就越是惊雷。一句“下午见”,不是给老师听的,而是给满屋的对手们一个煎熬的悬念。
走出大楼,又是一片骚动。班主任老魁奔过来,敢怒不敢言地说:“你、你怎么回事儿呀? ”我高声说:“太简单了,没咱们三中的练习一半难呢!”然后悄悄跟老魁说了实情。老魁说:“不行,你少给我扯淡。你这么早交卷,我心脏受不了。当初你们闹文科班,我是支持你们的。今年三中文科,指着你们出彩儿呢,你要是带头考砸了,你让我喝西北风去啊?”我说:“没事儿,我平时都是提前交,哪回不都第一吗?”这时许多家长上来打听,老魁就推我赶紧回家吃饭去了。
后面的5科,我都是提前20多分钟交的卷。全部6科,我一共提前了大约150分钟,相当于一科的考试时间。第二天上午考到第3科的时候,屋里的气氛就开始躁动混乱了。我偶尔回头看看他们,发现不少人正在看我,他们的坐姿也开始千姿百态了。而监考老师不断来看我答题,其他屋子的监考老师也轮番来看。有的还拿起我的准考证看我的名字和照片,好像要相女婿似的。这对我多少产生了一些干扰,使我后面几科出现了低级失误,政治卷居然少答了一个价值6分的第二问。这也完全活该,谁让我闲得五脊六兽的憋着干坏事儿呢,应该说是自作自受吧。到第三天,同屋考生的心理完全被我摧垮,一个个神情沮丧,不断看表。乱翻卷子的声音夹杂着轻微的叹息,此起彼伏。一到终场前半个小时,就都抬头准备看我交卷。最后一科,我交卷时,有几个同屋实在忍不住了,也拥到前边来交了卷,然后随着我向监考老师胡乱道了谢,一起走出大楼。这时外面的许多家长都知道了我的名字,纷纷叫着:“孔庆东出来了,那个孔庆东出来了。”我心想,我也没坐监狱,什么叫出来了?多不吉利呀。这一年的高考,我们文科班硕果累累,不但给老魁争了光,而且一举扭转了哈三中重理轻文的极左路线,使哈三中文理均衡,两翼齐飞,牢牢确立了在黑龙江的王者地位。
高考一落幕,我马上通过父亲的关系,到一个建筑工地当20天的工人。因为我知道,暑假以后,我就是北大的人了。我到农村下过地,到部队打过枪,到工厂玩过机器,但还没有干过最重的建筑活,我一辈子只有这几十天的机会了。于是,我天天扛着一百斤的水泥上八楼,提着两大桶冒着蓝烟的滚沸的沥青在脚手架上闪展腾挪,那些故事都留到以后再讲。分数出来了,我差7分没有成为本省状元,但北大已经攥在手心里了。因为我早在春天就放出风去:我要报考北大中文系的文学专业。该专业在黑龙江只招2人,这样就不战而吓退了许多高手。现在虽然不是状元,但获得状元的六中张宏,报考的是北大经济系。所以,“未名湖诗歌朗诵会”的画卷,又在我沥青的蓝烟中展开了。
如今的高考,成了一个全民性的沉重的话题,我也是这份沉重的参与者和反抗者之一。当我不无戏谑地回忆起自己的少年豪勇和狂妄,回忆起那个刚健清新的岁月,回忆起我的同窗和对手,我的心中漾满了松花江的波涛和未名湖的涟漪。我愿意把我心中那份刚健清新的波涛和涟漪,传递给年复一年的考生、家长、老师,传递给所有为中国的高考改革呐喊和叹息的高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