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申报评审办法
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申报评审办法
为扶持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启动发展,支持创业促进就业,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意见》(闽政办„2011‟175号),制定本办法。
一、申报
(一)申报人基本条件
1、申报人须是省内全日制普通高校和省外全日制普通高校(福建生源)毕业年度内的在校大学生及毕业后三年内的高校毕业生;以团队形式创业的,创业团队核心成员须同时符合这一条件。
2、申报人已在福建省行政区域内创办独资、合资或合伙企业,并担任该企业法定代表人;或从事个体经营。
3、申报人或创业团队核心成员在创业企业中出资总额不低于注册资本的30%。
(二)申报材料
1、《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申报表》(附件1)一式三份;
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3、就业报到证原件及复印件(在校生提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原件及复印件);
4、创业者或创业团队的简历;
5、创业计划书(内容包含项目可行性分析、项目进展情况、资金运营情况、企业人员基本情况和岗位职责等,可对项目优势扩展论述);
6、企业或个体工商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及复印件;
7、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需提供相关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8、曾获得各类创业竞赛奖项的项目,需提供获奖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9、接受过或正在接受创业孵化的项目,需提供创业项目孵化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第1、4、5项须同时提交电子版。
(三)申报程序
1、申报
(1)申报人为省内高校在校生的,可向所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部门提交申报材料,由各高校汇总统一推荐报送。
(2)申报人已毕业离校的,可向创业实体注册地的县(市、区)公务员局(人事局)提交申报材料,经县(市、区)公务员局(人事局)审核后报送设区市公务员局,由设区市公务员局汇总统一推荐报送。平潭综合实验区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由实验区人事部门统一推荐报送。(3)省外高校福建生源的在校大学生在我省创业的,参照我省已离校毕业生按照创业地申报。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高校在推荐上报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时,须填写《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申报汇总表》(附件2),连同创业项目一并报送。
2、受理
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负责受理各高校和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报送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资助申请,并对申报项目进行资格审核。对符合申报条件的创业项目,提交专家评审。省公务员局根据项目申报情况,每年组织一次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资助评审,确定资助项目和金额。
二、评审
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资助评审坚持“科学规范、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原则。
(一)评审专家的组成
评审专家一般5至7人,由高校创业培训课程教师、成功创业的企业家以及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等担任。
评审专家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独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提出评审意见,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了解国家和我省经济发展方针及产业政策,了解初创期企业的特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2、有成功创业的实践经验,或者有辅导创业的丰富经验。
(二)评审标准
1、经营业务:符合国家和我省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导向,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对我省高校毕业生创业起到一定的典型示范作用。
2、科技含量:创新性较强,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优先考虑。
3、市场前景:已对市场进行细致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分析,有明确的目标市场和较好的市场前景。
4、发展战略:拥有短期和长期发展战略,定位明晰准确,目标科学合理。
5、管理能力:创业者或创业团队有一定的企业管理能力或潜力,团队分工合理,企业内部形成功能完整的组织结构。
6、财务状况:财务报表规范严密,财务分析清晰合理。融资方案比较完善且符合实际,有较好的投资回报率的测算。
7、风险承受力:对企业在经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有较充足的考虑,形成较全面的、切实可行的风险应对方案。
8、带动就业情况:能较好地吸纳、带动其他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并按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
(三)评审程序
1、书面预审。评审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书面分析评判,考察申报人的创业能力和创业项目的可扶持性,按照当年拟资助项目数的1.5倍数量确定进入现场答辩的创业项目。
通过资格审核的创业项目数不足拟资助项目数1.5倍的,所有项目直接进入现场答辩。
2、现场答辩。评审专家与创业者或创业团队面谈,进一步了解创业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团队构成以及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情况,确定拟资助项目和拟资助金额。
3、实地考察。对于拟资助的项目,省公务员局委托项目所在县(市、区)公务员局(人事局)进行实地考察,对创业项目的办公(经营)场所、经营资质和营业状况进行检查。省公务员局对部分创业项目进行重点抽查。
三、公示与公布
经评审通过的拟资助项目,在福建省毕业生就业公共网和福建人事人才网公示5个工作日。经公示无异议的,由省公务员局予以正式公布。
四、资助
(一)资助金额
根据项目的科技含量、规模、经济社会效益、市场前景等,经评审每项目给予10万元以内资金扶持。具体资助金额分为四个等级:3万元、5万元、8万元、10万元。
(二)资金拨付
在资助项目公布后一个月内一次性拨付资助资金。
五、其他事项
(一)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资助资金。对骗取、挪用资助资金的行为,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其负责人责任,并追回资助资金。
(二)资助对象应当确保资助资金专款专用,不得用于与生产经营、项目实施无关的支出。
(三)资助对象从接受资助起三年内,按年度向省公务员局报送资助资金使用和项目进展情况,接受并配合有关部门对创业项目资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四)本办法由省公务员局负责解释。
附件:1.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申报表
2.福建省高校毕业生创业省级资助项目申报汇总表
第二篇:《省级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
附件1
省级园林城市(县城)申报与评审办法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规范省级园林城市(县城)申报与评审工作,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申报与评审办法》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申报范围
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实行申报制,全省设市城市(县城)均可申报。
二、申报条件
(一)已制定创建省级园林城市(县城)规划,并实施2年以上;
(二)对照《省级园林城市(县城)标准》组织自检达到省级园林城市(县城)标准;
(三)近3年内未发生较大的破坏绿化成果、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市政建设等恶性事件。
三、申报时间
省级园林城市(县城)的评审每年开展一次,受理申报时间为评审年的8月底前。
四、申报程序
(一)由申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向省住建厅提出申请,并
抄报设区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
(二)设区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对申报城市(县城)组织资格评定,提出初审意见,报送省住建厅;
(三)平潭综合实验区申报园林城市由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直接报省住建厅。
五、申报材料
(一)设区市园林绿化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
(二)城市(县)人民政府申报省级园林城市(县城)的报告;
(三)其他有关材料:
1、关于创建省级园林城市的技术报告(文本和DVD音像,其中DVD音像时长不超过12分钟);
2、城市概况、基础设施情况、环境状况以及新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等有关情况的说明;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文本、批准文件及实施情况,城市绿线制度建立和实施情况的说明;
4、按照《省级园林城市(县城)标准》逐项说明材料。
六、评审程序
(一)材料审查
省住建厅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符合申报条件的,将组织专家进行实地考查。
(二)实地考查
实地考查采取既定线路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抽查线路及内容由专家考查组确定。专家考查组须在实地考查结束后5日内,将所有成员签字确认的书面考查意见交省住建厅。
申报城市(县城)至少应在专家考查组抵达前2日,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向社会公布考查组工作时间、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便于考查组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三)综合评审
省住建厅组织专家根据《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创建申报材料》、DVD音像片、《实地考查评估意见》等资料,对申报城市(县城)进行综合评审,形成综合评审意见。
(四)公示
对综合分数达到90分以上的城市(县城),将在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网上公示7个工作日。
(五)命名通报
公示结束后,省住建厅对审核通过的城市(县城)进行命名通报,并表彰授牌。
七、复查管理
(一)对已命名的“省级园林城市(县城)”实行复查制。每三年一次,复查合格的,保留其称号;对复查验收不合格的,给予警告,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撤销其称号。
(二)获得省级园林城市(县城)满2年,且符合国家园林城市(县城)评选标准的,由省住建厅向住建部推荐,参加国家园林城市(县城)的评选。
第三篇: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
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精神,鼓励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拓宽就业渠道,根据《关于做好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杭政办函〔2007〕165号),经市政府批准,设立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
资金(以下简称“创业资金”)。为规范创业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创业资金的来源
市财政每年从人才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项用于资助符合条件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在市区(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滨江区,下同)创业。
二、资助对象及条件
创业资金的资助对象为已在杭州市区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生产经营项目为当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非禁止、非限制发展类项目。具体为以下三类:
(一)本市[含所辖区、县(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毕业后两年内(以工商部门名称预登记为准,但不包括名称预登记六个月延期,下同)以本人名义在市区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工商经营;
2.在校期间无不良信用记录和违法行为。
(二)外地生源在杭高校毕业生,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毕业后两年内以本人名义在市区创办企业;
2.所创办企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或研发项目,或从事文化创意类项目;
3.在校期间无不良信用记录和违法行为。
(三)外地生源非在杭高校毕业生,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毕业学校为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
2.本科及以上学历;
3.毕业后两年内在市区注册公司制企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
4.所创办企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或研发项目,或从事文化创意类项目;
5.在校期间无不良信用记录和违法行为。
三、资助种类及用途
(一)商业贷款贴息
1.申请人毕业后两年内获得银行商业贷款;
2.贷款应用于生产经营相关开支;
3.对实际应支付的贷款利息给予50%贴息,最高额度为1万元。
(二)项目无偿资助
1.申请人有具体的创业项目并具有可行性;
2.根据项目的科技含量、经济与社会效益、市场前景等,择优选择资助对象,确定资助等级与金额;
3.项目无偿资助分为四个等级:2万元、5万元、8万元、10万元;
4.项目无偿资助用于购置经营设备费用;生产经营场所租金、管理费、水、电、通讯费等;其他项目实施相关费用。
四、申请及受理
(一)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须在毕业后两年内提出申请,市级企业向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区级企业向所属区人事局提出申请,逾期不再受理。
(二)申请时须提供以下材料:
1.《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申请表》;2.身份、户籍、学历、工商注册(登记)证明;
3.由毕业学校出具的在校期间无不良信用记录和违法行为的证明;
4.申请商业贷款贴息的须提供贷款合同;
5.申请项目无偿资助的须提供:
(1)商业计划书或项目可行性报告;
(2)相关支出的合同和凭证。
(三)申请人只能选择创业资金的一种资助形式进行申请。
(四)已获得市、区财政性科技经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动漫业发展等方面专项资金(经费)项目资助的毕业生,不得再重复申请创业资金。
五、审核、拨付及财务处理
(一)资助申请经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或所属区人事局初审后,由市人事局对申请人及其企业进行审核;申请项目无偿资助的,市人事局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
(二)市人事局根据审核结果和专家评审结论,拟定资助对象名单及资助金额,由市财政局复核后在“杭州人事人才网”和申请人所在单位或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对公示有异议的项目,市人事局应予以调查,并出具调查结论。
(三)资助申请通过审核、公示后,由市人事局向资助对象发送核准通知,由市财政局按以下方式将资助资金直接拨付给资助对象:
1.商业贷款贴息在资助对象提供付息凭证后拨付。
2.项目无偿资助资金分期支付,首期支付20%;第二期根据项目进展程度视情况支付,支付额不超过总额的50%;末期支付其他剩余资助额。第二期和末期的资助应在上期资助资金通过审计、考核后再予拨付。
(四)市级企业的资助项目按资助标准由市级财政全额拨付;区级企业的资助项目由市财政按市级企业资助标准的50%安排资助,各区应按不低于1:1的比例给予配套资助。
(五)创业资金属贷款贴息和专项经费补助,按《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的有关规定,作为企业收益处理。
六、监督与管理
(一)市人事局和市财政局负责创业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估工作。
(二)资助对象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对获得的创业资金进行财务管理;
2.获得项目无偿资助的,自每期资金拨付之日起三个月内应向市人事局与市财政局(区级企业向区人事局与区财政局)递交资金使用情况的财务报告和项目运行情况报告;
3.接受有关部门对资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三)资助对象如采取弄虚作假方式,骗取创业资金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由市财政、审计、监察机关作出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负责创业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市财政和监察机关等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对责任人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七、附则
(一)创业资金的管理费用按照有关规定列入部门预算安排解决。
(二)本办法由市人事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三)各区、县(市)可参照本办法制订相关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办法。
(四)本办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杭州市关于开展三年万名大学生创业培训的实施方案
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杭州市“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现就杭州市三年万名大学生创业培训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培养一批大学生创业者,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充分发挥创业培训在创业促就业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实现“培训促创业,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二、目标任务
2008年起,三年内对10000名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计划2008年培训2000名,2009年培训3500名,2010年培训4500名大学生。
三、培训对象
1.在杭高校在校学生;
2.在杭高校毕业未实现就业的大学生;
3.外地高校毕业未实现就业的杭州户籍大学生。
四、培训内容
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和创业实训。
五、工作步骤
1.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教育
充分发挥我市就业创业指导站的作用,密切与在杭各高校的合作。切实做好大学生校园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组织杭州市创业指导专家咨询组成员进校园,解读创业优惠政策,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政策咨询、专家预约和项目现场洽谈等服务;在就业创业指导站加强宣传SIYB创业培训项目、培训效果、大学生创业政策以及创业典型,吸引大学生留杭创业;稳步推进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建设,至2010年,力争基本实现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在杭高校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服务的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2.举办启动仪式
举办杭州市三年万名大学生创业培训启动仪式,在全市营造政府关注大学生在杭创业的氛围,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树立创业理念,投身创业实践。
3.扎实开展培训
首先将选择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组织开展GYB、SYB创业培训以及创业实训的示范性培训,力争把GYB培训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帮助大学生提前确立人生目标,引导他们早日走上创业之路;力争把SYB培训和创业实训列入高校的选修课程体系,帮助大学生提升创业能力。对培训后经考核合格的大学生由市劳动保障部门颁发合格证书。进一步充实高校SYB师资队伍,2008年、2009年分别举办两期高校SYB师资培训班。加强高校创业培训的教学研讨工作,积极探索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大学生创业培训路子。
4.落实“双带动”帮扶行动
2008年,将启动“百家企业带动千名大学生创业,一人创业带动四人就业”的“双带动”帮扶行动。在全市认定百家信誉度高、经营状况好、具有一定规模、诚实守信的企业作为杭州市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见习、咨询指导等服务。每年9月份将组织一次杭州市创业指导工作洽谈会,为指导基地和大学生之间的沟通搭建平台。5.搭建创业项目平台
完善高校创业项目库,继续向社会征集“年轻化、技术化、小型化”的适合大学生创业的优秀项目进校园巡回展示;邀请专家对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项目进行评审,对其中优秀项目纳入到创业项目库中,对无法纳入创业项目库的创意设立创业金点子库,以补充创业项目库;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案例的评估和梳理,编制典型案例集。
6.强化后续服务功能
一是充实专家队伍,进一步充实我市的创业指导专家队伍,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专题讲座以及个性化的创业咨询指导服务;二是加强信息交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杭州市大学生创业网”,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网络论坛”,鼓励创业指导专家以及大学生在网上交流信息,实现实时的交流与指导服务;三是做好跟踪回访,各培训单位要做好培训的跟踪回访工作,建立并完善各项基础台帐;四是组建创业者俱乐部,不定期组织创业者联谊等活动,鼓励大学生加强交流,提高创业能力。
7.建立质量评估体系
要在全市建立健全以学员满意度、培训合格率、开业成功率、稳定经营率、带动就业率等为指标的创业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同时将结合实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指标体系,指导、督促和推动我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的开展。
8.进行评估总结
2008年末举办“十佳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将通过高校、各区、县(市)推荐(个人自荐)、专家初评、社会终评的方式,公开评选出10名通过培训自主创业且成效显著的大学生创业者,并在各高校举办创业事迹报告会;2009年认定一批大学生创业示范企业。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各种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资源,将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由劳动保障、人事、财政、教育、共青团等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共同规划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强化各职能部门的交流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工作进展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建立片区联席制度,强化各有关部门、各区、县(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健全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组织体系。
2.落实培训经费
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及创业实训,取得相应资(合)格证书,并在杭创业、就业的,按800元/人标准给予补贴。其中具有杭州户籍的大学生取得资(合)格证书的即给予800元/人标准的补贴。
3.加快创业园区和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积极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各区、县(市)、各院校要加快创业园区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实训、创业孵化等服务;要加强创业实训技术平台建设,帮助大学生在无风险的模拟商业环境下演练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计划在3所试点院校以及7个主城区建设10个创业实训平台。同时要充分发挥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做好大学生的创业工作。
4.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每年对当创业培训效果显著的培训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附:
杭州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发展规划(2007—2020年)
1、美食:餐饮门店(酒吧、咖啡、西餐厅等)、夜排档、特色小吃
2、茶楼:都市茶艺馆、景区茶馆、农家茶楼、社区茶室、主题茶园
3、演艺:广场、剧场、音乐厅、大型景区、文艺演出、传统演艺、综合性服务业态
4、疗休养行业:依托疗养院,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结合中西医医疗技术,给人们提供保健养生和旅游度假相结合的场所和服务的综合性服务业态。
5、保健行业:中医保健、特色理疗、保健品业
6、化妆行业:美容美发、化妆品业、婚纱摄影业
7、女装行业:依托女装原料生产基地、生产地、展销地,利用中国女装看杭州的品牌影响力,使人们变得美丽漂亮的综合性业态。
8、运动休闲行业:以运动场馆和户外场地为依托,包括观赏性、参与性、健身美体性等的一切运动和活动及其相关服务的综合性业态。
9、婴童行业:以0-12岁婴幼及产妇、孕妇为主体需求及导向的综合性业态,其产品及服务分为孕婴童食品、哺育用品、洗护用品、婴童玩具、孕婴童服装、车床(出行)、早教、母婴服务。
10、工艺美术行业:手工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玩具、金银首饰品、文房四宝、工艺品生产、销售、展览
第四篇: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办法
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申报办法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发 [2004] 16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党建和安全稳定工作研究,决定设立“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组织实施。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和办法如下:
一、课题类别及资助额度
本次项目分为:(1)一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8万元;(2)二类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2万元;(3)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每项资助经费原则上为1万元。一类、二类课题必须严格按照课题指南(详见附件)申报,不得更改课题名称。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由高校专职辅导员(指在一线从事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包括院系学工组长、团总支书记、党总支副书记等副处级以下从事学生工作的人员)自拟题目申报。要求研究课题就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问题开展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研究,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实问题的新方法、新途径、新手段,切忌空泛抽象。
二、申报条件
1.本次项目限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申报;每所高校最多只能参与每类课题的1个项目申报;各类教育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如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可单独申报;各省(区、市)教育部门原则上不牵头申报。
2.申请者必须能够实际从事研究工作并真正承担和组织项目的实施;每个申请者限报一个项目,且不能作为课题组成员参与其他项目的申报;课题组成员最多只能同时参加两个项目的申请;所列课题组成员必须征得成员本人同意,否则视为违规申报。
3.有以下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本次项目:
(1)在研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含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基地重大项目、后期资助项目、一般项目)负责人;
(2)所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自2006年(含)以来因各种原因被撤销者;
(3)在研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含重大项目、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后期资助项目、西部项目和单列学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负责人(若已结项需附相关证明)。
(4)在研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高校思政、党建、稳定、网络)委托研究项目负责人;
(5)申报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其他类别项目者。
三、申报办法
1.本次项目采用电子文件申报的方式。申请者登录“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信息网
()”下载《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以下简称《申请评审书》)等有关材料,按照相关要求填写。其中,申报辅导员骨干专项课题的高校专职辅导员在填写《申请评审书》第3页“申请者本人近三年来主要研究成果”栏时,改为填写个人工作实绩。
2.学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审核本校申报材料,根据相关要求择优统一报送。
3.请将审查合格的《申请评审书》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报一览表》电子版于6月15日前打包发送至,并在邮件标题栏注明“XX学校申报材料”,同时将纸质件各1份加盖单位公章后寄至: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邮编:100816),逾期不予受理。思想政治工作司联系人:葛元杰,010-66097663,韩丽颖,010-66096672;传真:010-66092064。
四、其他要求
1.申请者应如实填报材料,确保无知识产权争议。凡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即取消三年申报资格。
2.各申报单位应严格把关,确保填报信息的准确、真实,提高项目申报质量。如违规申报,将予以通报批评。
3.获准立项者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组织项目的实施,切实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深入开展。
附:
1、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请评审书2、200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申报一览表
3、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
专项任务项目(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一类、二类课题指南一、一类课题
1.“六个为什么”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
2.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3.加强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4.高校党的建设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新要求研究
5.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6.高校安全保卫工作立法研究
7.高校安全稳定工作标准化研究
8.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现状和防治研究
9.大学生网络民意可信度测评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二、二类课题
1.党的十六大以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研究
2.当代大学生群体思想特点与规律变化研究
3.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
4.高校全员育人政策研究
5.高校辅导员骨干学位提升培养工作研究
6.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模式研究
7.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培养培训研究
8.加强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9.形势报告会育人作用研究
10.大学生全员参与社会实践工作对策研究
11.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创新研究
12.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3.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研究
14.高校院系级党组织发挥作用研究
15.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长效机制建设研究
16.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研究
17.加强高校党校建设研究
18.高校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19.民办高校党建工作研究
20.高校宣传工作应急机制与办法研究
2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创新研究
22.高校统战成员为学校科学发展作贡献研究
23.高校廉洁教育教材建设研究
24.新形势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25.高校校园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研究
26.大学城(校外学生公寓)安全管理研究
27.高校非政府组织活动管理研究
28.高校宗教工作研究
29.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安全工作研究
30.新时期新阶段高校安全稳定工作规律研究
31.大学生网络组织的行为特点、社会影响和发展趋势及其管理
策略研究
32.校园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形成机制及在高校网络舆情获取和舆论引导中的应用研究
33.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制度体系构建研究
34.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研究
35.高校新闻网创新与发展研究
36.高校网络舆论领袖的形成、作用和管理研究
37.高校网络文化产品培育机制、推广机制与运行机制研究
38.网络暴力形成、危害及对策研究
39.网络“客文化”研究
40.网络社区文化的形成、影响和管理研究
41.基于自组织理论的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策略研究
42.网络新媒体和网络新媒体融合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第五篇:安徽省农村幸福院项目申报评审办法
安徽省农村幸福院项目申报评审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我省农村幸福院项目申报、评审和审批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农村幸福院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幸福院,是指由村民委员会进行管理,为农村老年人提供日间或短期照料服务的公益性活动场所。包括农村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灶、老年人活动中心、农村五保之家和农村敬老院等。
第三条 农村幸福院项目,本着公开透明,择优立项的原则,全省范围内符合条件的农村幸福院,均可申请。
第四条 省农村幸福院项目按照逐级申报,分级管理的原则,由省民政厅负责全省项目的统一指导和监督管理,各市、县(市、区)民政局负责本辖区项目的评审申报及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章 申 报
第五条 申请安徽省农村幸福院项目,应符合《安徽省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要求。项目内容主要为设施修缮和设备用品配备。
第六条 项目申报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适合兴办农村幸福院的场地和设施;
(二)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
(三)具有筹资和建设方案。
第七条 项目申报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项目申报书;
(二)项目筹资和建设方案;
(三)项目管理运营方案;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材料。
第八条 项目申报程序如下:
(一)省民政厅会同财政厅按照中央下达指标于每年年初向各市、县(区)下达农村幸福院的补助数量指标;
(二)各县(区)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确定拟支持项目名单,报市级民政、财政部门;
(三)市级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所属县(区)项目进行评审,并汇总报省民政厅、财政厅;
(四)省民政厅会同省财政厅审定项目并报送民政部、财政部。
第九条 各级民政部门应对项目申报评审工作进行认真的组织和指导,严格把关,提高申报质量,确保项目实施效益。
第三章 评 审
第十条 各级民政部门应会同同级财政部门成立农村幸福院项目评审组,负责本辖区申报项目的评审和统一上报工作。
第十一条 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项目,应不予申报:
(一)提供资料与实际情况不符;
(二)不属于项目申报范围,不符合申报要求;
(三)申报手续不完备,申报材料不符合规定;
(四)其他不符合申报的有关规定。
第十二条 项目评审时,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资金使用效益高,社会评价好的农村幸福院和贫困地区农村幸福院。
第十三条 项目每年申请评审一次,项目经批准立项后,原则上不得调整。执行过程中由于特殊原因需要调整的,应当按照原申报审批程序重新报批。
第四章 监管
第十四条 各级民政部门应按照项目方案对项目建设和运营加强监管,并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对项目资金使用、项目建设及使用等情况进行跟踪考评,提高项目管理服务水平和运营效能。
第十五条 市级财政部门和民政部门,应于每年2月底前,将上一项目资金分配使用和项目执行情况报送省财厅、民政厅。
第十六条 市级民政部门应当于每年5月底前,向社会公告上一项目资金分配使用和项目执行情况。
第十七条 各级民政部门应当设立投诉电话,接受投诉并及时处理。
第十八条 单位和个人违反规定,截留、挤占、挪用项目资金的,依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令第427号)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民政厅会同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