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办法(试行)》的通知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事局杭州市滨江区人事局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文件杭州市滨江区财政局
区人[2008]30号
各街道党政办、财政科,区各有关单位:
现将《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人事局
杭州市滨江区人事局
杭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财政局
杭州市滨江区财政局
二○○八年八月六日
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高校毕业生
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
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进一步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来高新区(滨江)创新创业,加快创新型和谐示范区建设,经区管委会、政府批准,设立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以下简称“创业资金")。为规范创业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制定本办法。
一、资金来源
区财政每年从产业扶持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项用于扶持高校毕业生来我区创业。
二、对象及条件
1、申请人须为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含)以上学历毕业生;
2、申请人在毕业两年内以本人名义在高新区(滨江)创办企业,且创办企业的财政收入级次在高新区(滨江),并直接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
3、申请人创办的企业主要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或研发项目,或从事文化创意类项目;
4、申请人在校期间无不良信用记录和违法行为。
三、扶持政策
(一)项目资助
1、申请人有具体的创业项目并具有可行性;
2、根据项目的科技含量、经济与社会效益、市场前景等,择优选择资助对象,确定资助等级与金额;
3、项目无偿资助分为四个等级:2万元、5万元、8万元、10万元;
4、项目无偿资助用于购置经营设备费用;生产经营场所租金、管理费、水、电、通讯费等;其他项目实施相关费用。
(二)房租补贴
给予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两年50平方米以内的全额房租补贴。
符合科技型初创企业备案条件的,给予100平方米以内(不足100平方米的,按实际租
用面积计),设立第一年1元/平方米•天(在江南设立的初创企业,第一年给予全额补贴),第二年0.5元/平方米•天的房租补贴。
(三)给予进入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三年对区贡献25%的资助。
(四)给予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工商登记注册相关收费补贴。
(五)给予创办企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两年的免费人事代理。
四、受理程序及审批
1、高校毕业生创办企业设立后,应及时到区人事局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同时提供以下材料:
(1)身份证、户籍证明(户口本)、学历(学位)证书,由毕业院校出具的在校期间无不良信用记录和违法行为的证明;
(2)企业营业执照;
(3)企业章程;
(4)国税、地税税务登记证。
2、项目资助每半年组织1次,由区人事局会同发改局、财政局组织专家对申请项目进行评审,确定资助标准后,拟文划拨。申请时须提供以下材料:
(1)《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申请表》;
(2)商业计划书或项目可行性报告;
(3)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
(4)相关支出合同和凭证。
3、房租补贴和工商登记注册收费补贴每年组织1次,由区人事局受理审定后,会同财政局拟文划拨。申请者须提供经营场所房租合同及有关票据。
4、受资助企业接文后,携统一收款收据到区财政局办理拨款手续。
5、创业资助资金按《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的有关规定,作为企业收益处理。
五、监督与管理
1、区人事局、财政局负责创业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估工作。
2、创业资金拨付当年年底,申请人应向区人事局、财政局递交项目运行情况报告和资金使用情况的财务报告。项目完成后,申请人应填写《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总结表》,提交创业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运行情况的总结报告。
六、附则
1、享受本意见资助的企业必须是财政收入级次在高新区(滨江)财政,街道所属企业按上述标准由区、街分别承担50%。
2、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施行,由区人事局、财政局负责解释。
第二篇: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
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精神,鼓励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拓宽就业渠道,根据《关于做好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杭政办函〔2007〕165号),经市政府批准,设立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
资金(以下简称“创业资金”)。为规范创业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创业资金的来源
市财政每年从人才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项用于资助符合条件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在市区(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滨江区,下同)创业。
二、资助对象及条件
创业资金的资助对象为已在杭州市区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生产经营项目为当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非禁止、非限制发展类项目。具体为以下三类:
(一)本市[含所辖区、县(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毕业后两年内(以工商部门名称预登记为准,但不包括名称预登记六个月延期,下同)以本人名义在市区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工商经营;
2.在校期间无不良信用记录和违法行为。
(二)外地生源在杭高校毕业生,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毕业后两年内以本人名义在市区创办企业;
2.所创办企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或研发项目,或从事文化创意类项目;
3.在校期间无不良信用记录和违法行为。
(三)外地生源非在杭高校毕业生,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毕业学校为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
2.本科及以上学历;
3.毕业后两年内在市区注册公司制企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
4.所创办企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或研发项目,或从事文化创意类项目;
5.在校期间无不良信用记录和违法行为。
三、资助种类及用途
(一)商业贷款贴息
1.申请人毕业后两年内获得银行商业贷款;
2.贷款应用于生产经营相关开支;
3.对实际应支付的贷款利息给予50%贴息,最高额度为1万元。
(二)项目无偿资助
1.申请人有具体的创业项目并具有可行性;
2.根据项目的科技含量、经济与社会效益、市场前景等,择优选择资助对象,确定资助等级与金额;
3.项目无偿资助分为四个等级:2万元、5万元、8万元、10万元;
4.项目无偿资助用于购置经营设备费用;生产经营场所租金、管理费、水、电、通讯费等;其他项目实施相关费用。
四、申请及受理
(一)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须在毕业后两年内提出申请,市级企业向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区级企业向所属区人事局提出申请,逾期不再受理。
(二)申请时须提供以下材料:
1.《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申请表》;2.身份、户籍、学历、工商注册(登记)证明;
3.由毕业学校出具的在校期间无不良信用记录和违法行为的证明;
4.申请商业贷款贴息的须提供贷款合同;
5.申请项目无偿资助的须提供:
(1)商业计划书或项目可行性报告;
(2)相关支出的合同和凭证。
(三)申请人只能选择创业资金的一种资助形式进行申请。
(四)已获得市、区财政性科技经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动漫业发展等方面专项资金(经费)项目资助的毕业生,不得再重复申请创业资金。
五、审核、拨付及财务处理
(一)资助申请经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或所属区人事局初审后,由市人事局对申请人及其企业进行审核;申请项目无偿资助的,市人事局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
(二)市人事局根据审核结果和专家评审结论,拟定资助对象名单及资助金额,由市财政局复核后在“杭州人事人才网”和申请人所在单位或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对公示有异议的项目,市人事局应予以调查,并出具调查结论。
(三)资助申请通过审核、公示后,由市人事局向资助对象发送核准通知,由市财政局按以下方式将资助资金直接拨付给资助对象:
1.商业贷款贴息在资助对象提供付息凭证后拨付。
2.项目无偿资助资金分期支付,首期支付20%;第二期根据项目进展程度视情况支付,支付额不超过总额的50%;末期支付其他剩余资助额。第二期和末期的资助应在上期资助资金通过审计、考核后再予拨付。
(四)市级企业的资助项目按资助标准由市级财政全额拨付;区级企业的资助项目由市财政按市级企业资助标准的50%安排资助,各区应按不低于1:1的比例给予配套资助。
(五)创业资金属贷款贴息和专项经费补助,按《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的有关规定,作为企业收益处理。
六、监督与管理
(一)市人事局和市财政局负责创业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估工作。
(二)资助对象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对获得的创业资金进行财务管理;
2.获得项目无偿资助的,自每期资金拨付之日起三个月内应向市人事局与市财政局(区级企业向区人事局与区财政局)递交资金使用情况的财务报告和项目运行情况报告;
3.接受有关部门对资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三)资助对象如采取弄虚作假方式,骗取创业资金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由市财政、审计、监察机关作出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负责创业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市财政和监察机关等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对责任人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七、附则
(一)创业资金的管理费用按照有关规定列入部门预算安排解决。
(二)本办法由市人事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三)各区、县(市)可参照本办法制订相关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办法。
(四)本办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杭州市关于开展三年万名大学生创业培训的实施方案
根据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实施杭州市“万名大学生创业实训工程”的指导意见》的要求,现就杭州市三年万名大学生创业培训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为目标,加强对大学生的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培养一批大学生创业者,带动更多的人就业,充分发挥创业培训在创业促就业工作中的推动作用,实现“培训促创业,创业促就业”的倍增效应。
二、目标任务
2008年起,三年内对10000名大学生开展创业培训。计划2008年培训2000名,2009年培训3500名,2010年培训4500名大学生。
三、培训对象
1.在杭高校在校学生;
2.在杭高校毕业未实现就业的大学生;
3.外地高校毕业未实现就业的杭州户籍大学生。
四、培训内容
GYB(产生你的企业想法)、SYB(创办你的企业)培训和创业实训。
五、工作步骤
1.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观念教育
充分发挥我市就业创业指导站的作用,密切与在杭各高校的合作。切实做好大学生校园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组织杭州市创业指导专家咨询组成员进校园,解读创业优惠政策,为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政策咨询、专家预约和项目现场洽谈等服务;在就业创业指导站加强宣传SIYB创业培训项目、培训效果、大学生创业政策以及创业典型,吸引大学生留杭创业;稳步推进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建设,至2010年,力争基本实现杭州市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站在杭高校全覆盖,进一步完善就业创业服务的长效机制,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
2.举办启动仪式
举办杭州市三年万名大学生创业培训启动仪式,在全市营造政府关注大学生在杭创业的氛围,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树立创业理念,投身创业实践。
3.扎实开展培训
首先将选择浙江大学、浙江科技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组织开展GYB、SYB创业培训以及创业实训的示范性培训,力争把GYB培训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或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中,帮助大学生提前确立人生目标,引导他们早日走上创业之路;力争把SYB培训和创业实训列入高校的选修课程体系,帮助大学生提升创业能力。对培训后经考核合格的大学生由市劳动保障部门颁发合格证书。进一步充实高校SYB师资队伍,2008年、2009年分别举办两期高校SYB师资培训班。加强高校创业培训的教学研讨工作,积极探索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大学生创业培训路子。
4.落实“双带动”帮扶行动
2008年,将启动“百家企业带动千名大学生创业,一人创业带动四人就业”的“双带动”帮扶行动。在全市认定百家信誉度高、经营状况好、具有一定规模、诚实守信的企业作为杭州市大学生的创业指导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创业见习、咨询指导等服务。每年9月份将组织一次杭州市创业指导工作洽谈会,为指导基地和大学生之间的沟通搭建平台。5.搭建创业项目平台
完善高校创业项目库,继续向社会征集“年轻化、技术化、小型化”的适合大学生创业的优秀项目进校园巡回展示;邀请专家对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项目进行评审,对其中优秀项目纳入到创业项目库中,对无法纳入创业项目库的创意设立创业金点子库,以补充创业项目库;加强对大学生创业案例的评估和梳理,编制典型案例集。
6.强化后续服务功能
一是充实专家队伍,进一步充实我市的创业指导专家队伍,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专题讲座以及个性化的创业咨询指导服务;二是加强信息交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发“杭州市大学生创业网”,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网络论坛”,鼓励创业指导专家以及大学生在网上交流信息,实现实时的交流与指导服务;三是做好跟踪回访,各培训单位要做好培训的跟踪回访工作,建立并完善各项基础台帐;四是组建创业者俱乐部,不定期组织创业者联谊等活动,鼓励大学生加强交流,提高创业能力。
7.建立质量评估体系
要在全市建立健全以学员满意度、培训合格率、开业成功率、稳定经营率、带动就业率等为指标的创业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同时将结合实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指标体系,指导、督促和推动我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的开展。
8.进行评估总结
2008年末举办“十佳大学生创业之星”评选活动,将通过高校、各区、县(市)推荐(个人自荐)、专家初评、社会终评的方式,公开评选出10名通过培训自主创业且成效显著的大学生创业者,并在各高校举办创业事迹报告会;2009年认定一批大学生创业示范企业。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大学生的创业培训工作,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整合各种促进大学生创业的资源,将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成员由劳动保障、人事、财政、教育、共青团等部门组成。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杭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联席会议的主要职能:共同规划杭州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强化各职能部门的交流与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工作进展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建立片区联席制度,强化各有关部门、各区、县(市)间的交流与合作,健全促进大学生创业工作的组织体系。
2.落实培训经费
大学生参加创业培训及创业实训,取得相应资(合)格证书,并在杭创业、就业的,按800元/人标准给予补贴。其中具有杭州户籍的大学生取得资(合)格证书的即给予800元/人标准的补贴。
3.加快创业园区和创业实训基地建设
积极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各区、县(市)、各院校要加快创业园区建设,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实训、创业孵化等服务;要加强创业实训技术平台建设,帮助大学生在无风险的模拟商业环境下演练创业过程、积累创业经验,计划在3所试点院校以及7个主城区建设10个创业实训平台。同时要充分发挥杭州市公共实训基地的作用,做好大学生的创业工作。
4.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大学生创业培训工作的激励机制,每年对当创业培训效果显著的培训单位予以表彰奖励。
附:
杭州十大特色潜力行业发展规划(2007—2020年)
1、美食:餐饮门店(酒吧、咖啡、西餐厅等)、夜排档、特色小吃
2、茶楼:都市茶艺馆、景区茶馆、农家茶楼、社区茶室、主题茶园
3、演艺:广场、剧场、音乐厅、大型景区、文艺演出、传统演艺、综合性服务业态
4、疗休养行业:依托疗养院,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结合中西医医疗技术,给人们提供保健养生和旅游度假相结合的场所和服务的综合性服务业态。
5、保健行业:中医保健、特色理疗、保健品业
6、化妆行业:美容美发、化妆品业、婚纱摄影业
7、女装行业:依托女装原料生产基地、生产地、展销地,利用中国女装看杭州的品牌影响力,使人们变得美丽漂亮的综合性业态。
8、运动休闲行业:以运动场馆和户外场地为依托,包括观赏性、参与性、健身美体性等的一切运动和活动及其相关服务的综合性业态。
9、婴童行业:以0-12岁婴幼及产妇、孕妇为主体需求及导向的综合性业态,其产品及服务分为孕婴童食品、哺育用品、洗护用品、婴童玩具、孕婴童服装、车床(出行)、早教、母婴服务。
10、工艺美术行业:手工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玩具、金银首饰品、文房四宝、工艺品生产、销售、展览
第三篇: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为进一步吸引国内外优质创业资本、项目、技术、人才向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集聚,根据《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改委等十部委令„2005‟第39号)、《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部、科技部财企„2007‟128号)、《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意见》(杭政„2006‟5号)、《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办法(试行)》(杭政办函[2008]13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概念界定
(一)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下简称区引导基金)是由杭州高新开发区管委会、滨江区人民政府专门设立,旨在通过扶持商业性创业投资企业的设立与发展,引导社会资金对初创期企业进行投资,且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政策性基金。
(二)本办法所称初创期企业,是指在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注册设立,财政级次在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和服务的非上市公司,且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1、具有企业法人资格,成立期限在5年以内;
2、职工人数在300人以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在30%以上,直接从事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在10%以上;
3、年销售额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下,净资产在2000万元人民币以下,企业每年用于高新技术研究开发的经费占销售额的5%以上。
(三)本办法所称跟进投资是指对创业投资企业选定投资的创业企业,区引导基金与创业投资企业共同进行投资。
(四)本办法所称阶段参股是指区引导基金向创业投资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在约定的期限内退出,主要用于支持在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发起设立新的创业投资企业。
(五)本办法所称的创业投资企业,是指具有融资和投资功能,主要从事创业投资活动的公司制企业或有限合伙制企业。
二、指导思想
区引导基金以完善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创新型和谐社会示范区”,进一步推动创新创业为目标,以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相关文件为指导,联系实际、创新体制、把握需求、注重操作、突出引导,加快建设与创新创业相配套的投融资体系,使引导基金充分发挥对社会创业投资资金的引导作用,促进创业投资聚焦滨江,力争把我区打造成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两创”战略引领区。
三、支持对象
1、重点支持区内处于初创期、创新型企业;
2、重点支持区内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环保节能、知识型服务业等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的领域;
3、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
四、基金设立
区引导基金由区财政筹措解决,首期投入3000万元,并根据项目进展和资金需求逐步增加投入,最大规模为5亿元。
区引导基金的投资分红和退出收益主要用于区引导基金的滚动发展。
五、基金管理
(一)领导机构
设立区引导基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区引导基金管委会),由区分管领导牵头,区发改局、监察局、财政局、外经贸局、审计局、公安分局、行政服务中心、工商分局、国税局、地税局、杭州高新风险投资有限公司等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负责有关区引导基金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协调,包括资金筹措、投资方案、管理制度、运行方式、绩效奖惩、投资退出等区引导基金重大事项。区引导基金管委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发改局),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二)管理机构
杭州高新风险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区引导基金的管理机构(以下简称管理机构),将区引导基金以该管理机构的资本金形式存续。管理机构负责区引导基金的日常管理与投资运作事务,并由其代表区引导基金行使民事权力、承担民事义务与责任。同时履行下列职责:
1、作为区引导基金的出资主体;
2、负责区引导基金跟进投资方案与阶段参股合作方案起草和实施;
3、管理区引导基金投资形成的股权,负责实施区引导基金投资形成的股权退出工作;
4、监督检查区引导基金所支持项目的实施情况,定期向区引导基金管委会报告监督检查情况,并对监督检查结果提出处理建议;
5、完成区引导基金管委会交办的各项任务。
六、跟进投资
(一)跟进对象
1、被跟进的创业投资企业须按照《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备案,并以现金方式对创业企业进行投资。
2、跟进投资项目财政收入级次在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并原则上为初创期企业。
(二)跟进程序
1、项目申请
创业投资企业向管理机构提出跟进投资申请。
2、方案拟定
管理机构须对创业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和资信状况进行充分了解,通过筛选、立项调查、尽职调查等程序,确定合作意向方案,按照公司内部决策程序审定后,报区引导基金管委会审批。
管理机构在确定跟进投资方案时,须对以下内容进行审查:
1、被投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
2、被投资企业章程;
3、上被投资企业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新设立的企业除外);
4、被投资企业的资产评估报告(新设立的企业除外);
5、创业投资企业已批准投资的决策文件副本;
6、创业投资企业编制的《投资建议书》;
7、创业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或其股东签订的《投资意向书》;
8、其他。
3、方案论证
提交区引导基金管委会批准的区引导基金投资方案,根据需要由区引导基金管委会办公室组织专家进行方案论证。
4、方案审批
区引导基金管委会对管理机构提交的投资方案进行审批。
5、方案推荐
管理机构对区引导基金管委会已批准的跟进投资项目,向市引导基金跟进投资管理机构推荐,积极争取市引导基金的同步跟进投资。
6、方案实施
管理机构与创业投资企业和被投资企业签订《跟进投资合作协议或合同》,在确认创业投资企业已全额出资后办理跟进投资的出资手续。
7、后续监管
管理机构在履行出资义务后,按事前约定对所投资项目进行持续跟踪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被投资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每半年向区引导基金管委会报告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置建议。
(三)简易程序
区引导基金对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跟进投资适用简易程序。
对杭州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已决策确定的引导基金跟进投资项目,区引导基金管理机构根据市引导基金跟进投资管理机构的通知,组织项目调查,按照公司内部决策程序审定后,报区引导基金管委会备案,与市引导基金同步实施。
管理机构在确定跟进投资方案时,须对以下内容进行审查:
1、被投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
2、被投资企业章程;
3、上被投资企业的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新设立的企业除外);
4、被投资企业的资产评估报告(新设立的企业除外);
5、创业投资企业和市引导基金已批准投资的决策文件副本;
6、创业投资企业编制的《投资建议书》;
7、创业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或其股东签订的《投资意向书》;
8、其他。
(四)跟进额度
1、市引导基金跟进投资的企业项目,区引导基金跟进投资额原则上按市引导基金投资额1∶1确定,同条件同步跟进投资。市区两级引导基金跟进投资总额最高不超过创业投资企业实际投资额的30%。
2、市级引导基金未跟进投资的项目,区引导基金投资总额最高不超过创业投资企业实际投资额的15%。
3、区引导基金出资方式为现金出资,投资价格不高于被跟进的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价格。
4、区引导基金对单个企业只进行一次跟进投资。市区两级引导基金对单个企业投资总额不超过300万元人民币。
(五)股权管理
区引导基金跟进投资形成的股权可委托共同投资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采用股权托管的,管理机构应当与共同投资的创业投资企业签订《股权托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责任、义务、股权退出的条件或时间等。
(六)股权退出
股权退出的价格和方式,应当在跟进投资方案中予以明确。区引导基金采用跟进投资方式形成的股权一般在5年内退出。共同投资的创业投资企业不得先于区引导基金退出其在被投资企业的股权。
被跟进创业投资企业、创业企业其他股东购买区引导基金跟进投资形成的股权,其转让价格可以按不低于区引导基金原始投资额与转让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的收益之和确定。投资各方也可事先约定确定区引导基金的投资收益分配和退出方式。
区引导基金退出,同等条件下被跟进创业投资企业有优先受让权。
被跟进创业投资企业、创业企业其他股东之外的其他投资者购买区引导基金跟进投资形成的股权,以公开方式进行转让。
跟进投资企业发生清算时,按照法律程序清偿债权人的债权后,根据事先约定,股东共有的剩余财产优先清偿引导基金,也可根据事先约定,按一定比例共同承担投资风险。
七、阶段参股
(一)合作对象
1、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并且按《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备案;
2、实收资本在10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或者出资人首期出资在3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且承诺在注册后5年内总出资额达到10000万元人民币以上,所有投资者均以货币形式出资;
3、有明确的投资领域,有至少3名具备5年以上创业投资或相关业务经验的专职高级管理人员;
4、有至少3个对创业企业投资的成功案例,即投资所形成的股权年平均收益率不低于20%,或股权转让收入高于原始投资20%以上;
5、管理和运作规范,具有严格合理的投资决策程序和风险控制机制;
6、按照国家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有健全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
符合上述条件的创业投资企业作为发起人发起设立新的创业投资企业时,可以申请区引导基金的阶段参股。
(二)参股程序
1、管理机构提出区引导基金阶段参股合作方案。
2、区引导基金管委会组织评审委员会对阶段参股合作方案进行评审。评审委员会成员由政府有关部门、创业投资行业自律组织的代表以及社会专家组成,成员人数应为单数。其中,创业投资行业自律组织的代表和社会专家不得少于半数。
3、经区引导基金评审委员会评审的合作项目,在有关媒体上公示(公示期为2周)。对公示中发现问题的项目,区引导基金不予支持。
4、经评审委员会评审和新闻媒体公示的阶段参股合作项目,由区引导基金管委会批准。
5、区引导基金管理机构按照批准的阶段参股方案,签订合作协议,办理出资手续。
(三)参股形式
参股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应当在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注册,财政收入级次应当在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
区引导基金参股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可采用公司制的组织形式,也可采用有限合伙的组织形式。
(四)参股额度
区引导基金参股设立的创业投资企业,资金规模最低为5000万元人民币,参股比例最高不超过25%,且不能成为第一大股东。区引导基金参股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
(五)区引导基金参股的创业投资企业进行投资时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1、投资对象主要应当是在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注册设立、财政级次在杭州高新开发区(滨江)的企业,投资区内企业的资金不低于全部投资额的60%;
2、投资对象仅限于未上市企业(所投资的未上市企业上市后,创业投资企业所持股份的未转让部分及其配售部分不在此限);
3、投资对象应以处于初创期、创新型企业为主,其投资比例不得低于全部投资额的50%;
4、对单个企业的累计投资不得超过创业投资企业自身注册资金的20%;
5、投资对象不属于合伙或有限合伙企业;
6、不得投资于其他创业投资企业;
(六)后续管理
区引导基金不参与参股的创业投资企业的日常经营和管理,但拥有监督权。
管理机构在履行出资义务后,按事前约定对所参股的创业投资企业进行持续跟踪,及时了解和掌握经营和财务状况,每半年向区引导基金管委会报告监督检查情况和处置建议。
管理机构可以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对创业投资企业进行专项审计。
(七)股权退出
股权退出的价格和方式,应当在阶段参股合作方案和相关协议中予以明确。
区引导基金参股的创业投资企业未按规定向初创期企业投资的,区引导基金有权退出。
参股的创业投资企业的其他股东自区引导基金投入后3年内购买区引导基金在参股创业投资企业中的股权的,其转让价格原则上按不低于区引导基金原始投资额确定;超过3年的,转让价格原则上按不低于区引导基金原始投资额与转让时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的收益之和确定;合作各方也可根据事先约定方式确定区引导基金退出价格。
参股的创业投资企业其他股东之外的投资者购买区引导基金在参股创业投资企业的股权,按上述原则,以公开方式进行转让。
参股的创业投资企业发生清算时,按照法律程序清偿债权人的债权后,股东共有的剩余财产上应优先清偿区引导基金,也可根据事先约定确定分配方式。
八、基金监管
(一)管理机构接受区引导基金管委会和相关部门的监管和指导并定期报告运作情况,及时报告运作过程中的重大事项。
(二)区引导基金管委会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引导基金的监管与指导,并按照公共性原则,对区引导基金运作的政策目标、政策效果及其资产情况进行评估。
(三)区引导基金实行独立核算,单独考核。区国资办负责对管理机构进行业绩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四)管理机构应于每季度末向区引导基金管委会和相关部门报送引导基金的资金使用情况,并于每个会计结束后的4个月内提交经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会计报表。
(五)建立健全区引导基金的风险防范机制。区引导基金不得用于金融性融资、股票、期货、房地产、赞助、捐赠等支出,不得挪作他用。
九、企业扶持
加强对区引导基金所投资企业的扶持。在区引导基金投资期内,被投资企业享受瞪羚企业扶持政策。
十、本办法由区财政局会同区发改局负责解释。
第四篇: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
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精神,鼓励大学生创新与创业,拓宽就业渠道,根据《关于做好2007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杭政办函〔2007〕165号),经市政府批准,设立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以下简称“创业资金”)。为规范创业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创业资金的来源
市财政每年从人才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项用于资助符合条件的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在市区(上城、下城、拱墅、江干、西湖、滨江区,下同)创业。
二、资助对象及条件
创业资金的资助对象为已在杭州市区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生产经营项目为当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非禁止、非限制发展类项目。具体为以下三类:
(一)本市[含所辖区、县(市)]生源高校毕业生,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毕业后两年内(以工商部门名称预登记为准,但不包括名称预登记六个月延期,下同)以本人名义在市区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工商经营;
2、在校期间无不良信用记录和违法行为。
(二)外地生源在杭高校毕业生,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毕业后两年内以本人名义在市区创办企业;
2、所创办企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或研发项目,或从事文化创意类项目;
3、在校期间无不良信用记录和违法行为。
(三)外地生源非在杭高校毕业生,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毕业学校为教育部直属重点高校;
2、本科及以上学历;
3、毕业后两年内在市区注册公司制企业,并担任法定代表人;
4、所创办企业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或研发项目,或从事文化创意类项目;
5、在校期间无不良信用记录和违法行为。
三、资助种类及用途
(一)商业贷款贴息
1、申请人毕业后两年内获得银行商业贷款;
2、贷款应用于生产经营相关开支;
3、对实际应支付的贷款利息给予50%贴息,最高额度为1万元。
(二)项目无偿资助
1、申请人有具体的创业项目并具有可行性;
2、根据项目的科技含量、经济与社会效益、市场前景等,择优选择资助对象,确定资助等级与金额;
3、项目无偿资助分为四个等级:2万元、5万元、8万元、10万元;
4、项目无偿资助用于购置经营设备费用;生产经营场所租金、管理费、水、电、通讯费等;其他项目实施相关费用。
四、申请及受理
(一)符合条件的申请人须在毕业后两年内提出申请,市级企业向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提出申请,区级企业向所属区人事局提出申请,逾期不再受理。
(二)申请时须提供以下材料:
1、《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申请表》;
2、身份、户籍、学历、工商注册(登记)证明;
3、由毕业学校出具的在校期间无不良信用记录和违法行为的证明;
4、申请商业贷款贴息的须提供贷款合同;
5、申请项目无偿资助的须提供:
(1)商业计划书或项目可行性报告;
(2)相关支出的合同和凭证。
(三)申请人只能选择创业资金的一种资助形式进行申请。
(四)已获得市、区财政性科技经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动漫业发展等方面专项资金(经费)项目资助的毕业生,不得再重复申请创业资金。
五、审核、拨付及财务处理
(一)资助申请经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或所属区人事局初审后,由市人事局对申请人及其企业进行审核;申请项目无偿资助的,市人事局将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
(二)市人事局根据审核结果和专家评审结论,拟定资助对象名单及资助金额,由市财政局复核后在“杭州人事人才网”和申请人所在单位或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对公示有异议的项目,市人事局应予以调查,并出具调查结论。
(三)资助申请通过审核、公示后,由市人事局向资助对象发送核准通知,由市财政局按以下方式将资助资金直接拨付给资助对象:
1、商业贷款贴息在资助对象提供付息凭证后拨付。
2、项目无偿资助资金分期支付,首期支付20%;第二期根据项目进展程度视情况支付,支付额不超过总额的50%;末期支付其他剩余资助额。第二期和末期的资助应在上期资助资金通过审计、考核后再予拨付。
(四)市级企业的资助项目按资助标准由市级财政全额拨付;区级企业的资助项目由市财政按市级企业资助标准的50%安排资助,各区应按不低于1:1的比例给予配套资助。
(五)创业资金属贷款贴息和专项经费补助,按《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的有关规定,作为企业收益处理。
六、监督与管理
(一)市人事局和市财政局负责创业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估工作。
(二)资助对象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对获得的创业资金进行财务管理;
2、获得项目无偿资助的,自每期资金拨付之日起三个月内应向市人事局与市财政局(区级企业向区人事局与区财政局)递交资金使用情况的财务报告和项目运行情况报告;
3、接受有关部门对资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三)资助对象如采取弄虚作假方式,骗取创业资金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由市财政、审计、监察机关作出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负责创业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市财政和监察机关等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对责任人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七、附则
(一)创业资金的管理费用按照有关规定列入部门预算安排解决。
(二)本办法由市人事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三)各区、县(市)可参照本办法制订相关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办法。
(四)本办法自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五篇:关于印发《杭州市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杭州市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市)人事局、财政局,市各有关单位:
现将《杭州市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杭州市人事局
杭州市财政局
二○○九年四月十四日
杭州市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政府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关精神,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根据《关于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在杭自主创业的若干意见》(杭政〔2008〕7号)和《关于做好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杭政办函〔2009〕75号)精神,在原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的基础上设立杭州市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以下简称“创业资金”),为规范创业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创业资金的来源
市财政每年从市人才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专项用于资助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在市区创业。
二、资助对象及条件
资助对象为在杭普通高校在校生及毕业后五年内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毕业时间为2005年及以后,从毕业证书的签发之日算起)以本人名义在杭州市区范围内创办企业或从事个体工商经营(以在2008年1月1日以后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为准),且必须符合以下条件:
(一)从事当我市产业发展导向目录中非禁止、非限制类发展项目。
(二)大学生在杭创办企业,必须由大学生担任该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且大学生创业团队核心成员出资总额不低于注册资本的30%。
(三)在杭普通高校在校生提出创业资助资金申请,必须有在校期间接受孵化并在杭州市区落地转化的创业项目。
对参加杭州市政府主办的大学生创业大赛并获奖的创业项目,在市区落地转化的,按本办法规定,给予创业资助。
三、资助种类及用途
创业资助包括商业贷款贴息和项目无偿资助两种,申请人可根据自身创业要求自行选择商业贷款贴息或项目无偿资助并提出申请。商业贷款贴息或项目无偿资助不能重复申请,且商业贷款贴息五年内只能享受一次,贴息期限最长不超过2年。已获得市、区财政性科技经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动漫业发展等方面专项资金(经费)项目资助的在校生或毕业生,不得再重复申请创业资金。同一企业申报项目无偿资助的项目最多为2个。
(一)商业贷款贴息
1、申请人获得银行商业贷款;
2、贷款应用于生产经营相关开支;
3、对实际应支付的贷款利息给予50%贴息,最高额度为2万元。
(二)项目无偿资助
1、申请人有具体的创业项目并具有可行性;
2、根据项目的科技含量、潜在经济与社会效益、市场前景等,择优选择资助对象,确定资助等级与金额,重点资助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研发和文化创意类的创业项目;
3、项目无偿资助分为六个等级:2万元、5万元、8万元、10万元、15万元、20万元;
4、项目无偿资助用于经营成本、研发成本等实施项目的相关费用。不得用于与生产经营无关的个人消费支出。
四、申报程序
申请人申请时须提供以下材料:
1、《杭州市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申请表》;
2、身份、户籍、学历(在校生提供在校证明及校方出具的在校接受项目孵化证明)、工商注册(登记)证明;
3、申请商业贷款贴息的须提供贷款合同;申请项目无偿资助的须提供相关支出的合同、凭证和商业计划书(项目可行性报告)。
4、申请15万元、20万元无偿资助的项目,由创业导师或风投、创投机构及相关企业推荐的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申请商业贷款贴息的,具体按以下流程进行:
1、受理。申请人向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或所属区人事局提出申请(市级企业向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申请,区级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向所属区人事局申请,下同);
2、审核。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或所属区人事局受理并进行初审后在每季度的第3个月25日前上报市人事局。由市人事局和市财政局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基础上对申请人进行审核;
3、公示。经审核通过的拟资助对象和贴息金额由市人事局在杭州人事人才网上进行公示,由受理部门在拟资助对象的单位或所在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
4、核准。经公示无异议的,由市人事局和市财政局发放核准通知书;
5、拨付。根据核准通知书和申请人提供的商业贷款付息凭证,由市财政局和区财政局对商业贷款贴息进行拨付。
申请项目无偿资助的,具体按以下流程进行:
1、受理。申请人向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或所属区人事局提出申请;
2、审核。市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或所属区人事局受理并进行初审后在每季度的第3个月25日前上报市人事局(区人事和财政部门对大学生创业资助申报项目进行初审并共同签署初审意见后,将申报项目的审核材料上报市人事局),由市人事局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对申请人及其申报项目进行审核;
3、评审。对审核通过的申报项目,由市人事局会同市财政局等部门按产业导向、自主创新、商业模式、企业规模、就业人数和利税等要素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评审一般每季度组织一次,下一季度的第一个月评审本季度受理的项目;
4、公示。经评审通过的拟资助对象和资助金额由市人事局在杭州人事人才网上进行公示,由受理部门在拟资助对象的单位或所在社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5天;
5、核准。经公示无异议的,由市人事局和市财政局发放核准通知书;
6、拨付。根据核准通知书,由市财政局和区财政局对项目资助资金实行分两期拨付,首期支付70%;其余部分资金根据项目进展程度,在首期资助资金通过考核或审计后再予拨付。
五、资金承担
市属企业的贴息和资助项目按标准由市级财政全额拨付;区级企业或个体工商户的贴息和资助项目由市、区财政各承担50%。市、区两级贴息和每期资助资金应在市创业资助资金文件下达后1个月内到位。
六、监督与管理
(一)市人事局和市财政局负责创业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和绩效评估工作。
(二)资助对象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1、对获得的创业资金加强或完善财务管理;
2、获得项目无偿资助的,自每期资金拨付之日起三个月内应向市人事局与市财政局(区级企业向区人事局与区财政局)递交资金使用情况的财务报告和项目运行情况报告;
3、接受有关部门对资助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三)资助对象如采取弄虚作假方式,骗取创业资金的,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有关规定,由市财政、审计、监察机关作出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四)负责创业资金管理的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市财政和监察机关等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条例》对责任人进行处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五)创业资金属贷款贴息和专项经费补助,按《企业财务通则》(财政部令第41号)的有关规定,作为企业收益处理。
六、附则
(一)创业资金的管理费用按照有关规定列入部门预算安排解决。
(二)本办法由市人事局、市财政局负责解释。
(三)各区、县(市)可参照本办法制订相关大学生创业资助办法。
(四)本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原《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杭人才〔2007〕370号、杭财教〔2007〕799号)和《杭州市高校毕业生创业资助资金实施办法(试行)操作细则》(杭人才〔2007〕469号、杭财教〔2007〕1112号)同时废止。附件:杭州市大学生创业资助资金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