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浙江省选聘到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时间:2019-05-12 19:3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印发《浙江省选聘到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印发《浙江省选聘到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第一篇:关于印发《浙江省选聘到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浙江省选聘到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

(试行)》的通知

浙组〔2008〕58号

各市、县(市、区)党委组织部、政府人事局(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省直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

现将《浙江省选聘到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

浙 江 省 人 事 厅 2008年12月23日

浙江省选聘到村和社区工作高校

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

为切实加强选聘到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高校毕业生)的管理,根据中组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组通字[2008]18号)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的实施意见》(浙委办[2006]72号),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招考聘用

第一条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和社区工作,应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以及就近、就地原则,采取公开选聘的方式进行。第二条 选聘对象为全日制大专学历以上普通高校毕业生,原则上以本地生源为主。选聘的具体条件可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参加“三支一扶”、“志愿服务我国西部计划和我省欠发达地区计划”活动期满的本省生源毕业生,本人自愿且具备选聘条件的,可任选生源地或本省服务地的一个岗位报考,可简化选聘程序,直接通过考核方式予以聘用。具体程序为,报考岗位所在地的县级组织人事部门在选聘计划内,会同县级团委组织进行考核提出拟选聘人选,报市级组织人事部门及团委汇总后,报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团省委审定。聘用后,其志愿服务期视作在村(社区)工作年限。

第三条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和社区工作,应按照发布公告、组织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核、公示聘用等程序实施。欠发达地区、边远山区海岛等条件相对艰苦的地区,可视情简化选聘程序。

第四条 选聘工作一般以县(市、区)为单位统一组织,也可由市统一组织,具体由组织人事部门实施。一般在每年5—7月份集中安排一次,也可由各地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选聘次数。乡镇(街道)和村(社区)不得自行组织选聘工作。

第五条 对高校毕业生实行劳动合同管理,由所在乡镇(街道)与其签订劳动合同。各市统一提供合同样本。劳动合同一般3年一签,实行3个月试用期。合同期满,经所在乡镇(街道)考核合格,双方协商同意,报请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审定,可继续聘任。

第二章 岗位职责

第六条 高校毕业生试用期满经考核合格的,所在乡镇(街道)要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安排工作岗位,可以安排村(社区)党组织负责人助理、村(居)委会主任助理、村经济合作社社长助理、村(社区)团支部书记、妇委会主任、文书等职务。要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规定程序进入村(社区)领导班子。

第七条 乡镇(街道)要根据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明确相应工作职责,确保高校毕业生有职可履、有事可做、有章可循、有责可究。村(社区)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他们切实履行岗位职责,充分发挥作用。第八条 高校毕业生要认真履行岗位职责,积极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法规,参与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投身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区建设,开展为民便民服务,并努力完成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第三章 教育培训

第九条 各地要把高校毕业生培训工作纳入本地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落实培训经费,定期组织培训。

县(市、区)要对新选聘录用的高校毕业生统一组织上岗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周;每年对在岗高校毕业生组织一次以上专题培训或知识更新培训。乡镇(街道)根据工作需要,每年组织集中培训的时间不少于一周。

第十条 培训内容一般应包括党在农村和社区的方针政策、“三农”工作的法律法规、基层工作实务等,要注意加强农村实用技能和专业技术培训。培训要结合实际,创新方法,采取集中授课、交流研讨、考察观摩、实地培训、巡回演讲、挂职锻炼、典型示范等形式,充分利用党校、高等院校、社会中介培训机构、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台等培训资源,提高培训效果。

第十一条 建立联系帮带高校毕业生制度。每一名高校毕业生都要有乡镇(街道)领导联系帮带。要挑选政治素质好、工作经验丰富、事业心和责任感强的基层干部,与高校毕业生结成帮扶对子,开展谈心交心,传授工作经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第十二条 各市、县(市、区)要积极创造条件,确定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种养殖基地、农业龙头企业、工业企业等作为高校毕业生的培训或实训基地。第十三条 各乡镇(街道)要建立高校毕业生培训档案,并将培训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

第四章 培养使用

第十四条 各地要对高校毕业生放手使用,压担锻炼,让他们列席村(社区)重要会议,参与村(社区)事务管理和重大活动。

第十五条 各地要确保高校毕业生“岗位在村(社区)、工作在村(社区)”,在此基础上,可根据需要选派到上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示范村和示范社区等进行短期实践锻炼。乡镇(街道)及其他单位不得以各种名义长期借用高校毕业生。

第十六条 各地可根据工作需要和高校毕业生本人意愿,在村(社区)之间开展轮岗交流,调整工作岗位,促进合理流动。

第十七条 各地要按照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党政干部培养链的要求,加强培养使用,对在村(社区)工作2年以上,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群众信任的高校毕业生,根据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情况,推荐为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和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后备干部;条件成熟的,可推荐为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和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人选。

积极做好优秀高校毕业生的党员发展工作,及时把他们吸收到党内。

第十八条 要鼓励高校毕业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使他们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中实现素质的提升和精神的升华。

第五章 考核管理

第十九条 县(市、区)要制定符合高校毕业生特点和工作实际的考核办法,每年组织乡镇(街道)对高校毕业生进行考核,程序一般为个人总结、民主评议和确定等次。

第二十条 年度考核的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考核结果报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备案,并存入个人档案,作为使用、奖励、续聘以及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一条 建立评选表彰制度,省、市和县(市、区)要定期组织开展优秀高校毕业生评选活动,对表现优秀、业绩突出、群众信任的高校毕业生进行表彰奖励。

第二十二条 形成正常退出机制,各地要规范劳动合同,明确解聘的条件,对严重违反工作纪律、不安心基层工作、实际工作能力差、群众认可度低的高校毕业生要依照合同规定及时予以解聘。合同期未满本人要求另行就业的,各地可根据合同规定并结合实际情况,予以提前解除合同。在村和社区工作时间累计未满规定年限的,不享受相关优惠政策。第二十三条 乡镇(街道)要建立高校毕业生定期活动交流制度,注重发挥高校毕业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作用,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引导和管理,关心解决他们日常生活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

第二十四条 县(市、区)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在农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的安全。县(市、区)委组织部要向高校毕业生提供“热线电话”,及时解决他们遇到的特殊问题。

第二十五条 要建立健全在村(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信息管理系统,利用信息化等手段实现动态管理。县(市、区)要建立台账制度,组织填写《在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登记表》,汇编《在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名册》,并把《在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名册》报市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六章 待遇保障

第二十六条 聘用期间,在村工作大专学历的高校毕业生年总收入一般应不低于当地上一年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含规模以上私营单位)水平,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年总收入应高于这一标准。在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其年总收入原则上按社区同类工作人员标准确定。此前已经选聘到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其总收入高于这一标准的,维持不变。试用期间的薪酬,由各地另行确定,并在劳动合同中约定。

第二十七条 高校毕业生薪酬要逐月按时发放。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年终奖金,并与年度考核相挂钩。各地要建立体现高校毕业生年资和工作业绩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具体标准、额度和办法由各地自行确定。

第二十八条 聘用期间,乡镇(街道)应按当地企业同类人员标准统一为其办理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各类社会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并办理住房公积金。

第二十九条 在村(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根据本人意愿,其户籍可落户在所在县(市、区)或乡镇(街道),人事档案由县(市、区)人事部门管理,党团组织关系转至所在村(社区)。

第三十条 高校毕业生被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录用的,由录用单位按照所任职务比照同等条件人员确定其工资待遇,并依据其在村(社区)工作期间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年限,合并计算为工龄,在今后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评定。聘用期间,高校毕业生享受国家法定的休假。

第三十一条 高校毕业生的薪酬待遇、保险费用单位缴纳部分、住房公积金单位缴纳部分,主要由县(市、区)、乡镇(街道)负担,其中设区市由市、区和乡镇(街道)分别承担,有条件的市也应对县(市、区)进行补助;有条件的村(社区)也可适当负担一些。各级财政要设立专门资金,用于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省级财政对欠发达地区高校毕业生的薪酬待遇、保险费用单位缴纳部分按规定给予补助。

第七章 成长发展

第三十二条 从2009年开始,全省县(市、区)、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主要从选聘到村(社区)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选聘到村(社区)工作3年以上、且年度考核均为称职以上仍在村(社区)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在报考省、市级机关公务员时实行加分,凡报考衢州、丽水、舟山市级机关公务员的笔试成绩加10分,报考省级和其他设区的市级机关公务员的笔试成绩加5分。

各地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对选聘到村(社区)工作3年以上的高校毕业生,要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高校毕业生聘期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研究生可享受优惠政策。具体政策参照教育部等部门关于“三支一扶”和“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项目的有关规定,对服务期满后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实行初试总分加10分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

第三十三条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在基层自主创业,到当地农村经济组织、企业工作,或承包当地的农业经济、科技项目,或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创办农业产业示范园和农民合作社,或合作创办其他企业。

第三十四条 各地各部门要大力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制定技术支持、项目立项、资金投入、工商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创业指导、政策咨询、项目论证、跟踪扶持等方面提供服务。要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学习掌握各项农村实用技术、技能,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创业创新带头人。

第八章 组织领导

第三十五条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村和社区工作列为重要工作内容,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由组织、人事、农办、教育、公安、民政、财政、劳动、农业、团委等部门组成的高校毕业生在村和社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党委组织部。

第三十六条 高校毕业生在村和社区工作联席会议负责高校毕业生到村和社区工作的组织领导,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和有关组织协调等工作。各成员单位要明确相应的工作职责,组织部门要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人事部门要抓好具体组织实施,重点抓好选拔、管理、考核、人事代理等工作;财政部门要落实经费保障;教育部门要落实好次年可享受研究生考试加分政策的人员名单。农办、公安、民政、劳动保障、农业、团委等部门要结合自身职能,各司其职,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三十七条 高等院校要把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村和社区工作纳入毕业生就业规划,重点做好宣传发动、就业指导和培训等工作。同时,要跟踪本校毕业生在村和社区的成长和发展情况,提供信息、技术、培训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第三十八条 各地要加强检查督促,确保有关政策和工作任务落实到位。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向上级组织人事部门反映。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各地要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本办法的具体实施细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由省委组织部、省人事厅负责解释。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试行。

本文档系网络所得,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本人定尽快处理!

第二篇:河北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

河北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

为加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管理,根据中组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有关问题的答复意见》(组通字〔2008〕39号)、省委组织部等5部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冀办发〔2008〕14号),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省委组织部负责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宏观管理和工作指导。市、县(含市、区,下同)党委、政府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负有领导责任。

第二条县、乡党委合理安排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任务分工,确保他们到村工作有职可履、有事可做、有章可循、有责可究。

第三条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锻炼、被大多数党员群众认可的,可通过推荐参加选举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副书记等职务。依据《河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经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也可竞选村委会主任或村委会成员。

第二章教育培训

第四条省、市、县把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培训列入农村干部“素质工程”总体规划。省、市委组织部每年举办一期培训示范班。市委组织部进行岗前集中培训。县委组织部每半年集中培训一次。

第五条注重开展创业培训,引导和支持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在农村创业。涉农部门、科普部门、高等院校发挥资源优势,积极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教育培训创造条件,提供服务。

第六条建立乡村干部与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结对帮带制度,加强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传帮带,增进与他们的联系、沟通和交流,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引导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努力工作、充分发挥作用。

第七条积极为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村提供交流平台。通过召开座谈会、集中参观考察、组织联谊活动等方式,组织他们沟通交流工作经验、心得体会。

第三章管理服务

第八条县级组织人事部门是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管理主体,必须认真负责,抓好各项管理和服务措施的落实。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九条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县级人事部门人才服务机构与其签订聘用合同,免费代理人事档案。党团组织关系转至所在村。

第十条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原则上吃住在村。村“两委”积极配合乡镇党委、政府,切实为他们提供工作支持和生活服务。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的人身安全。

第十一条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在村工作期限为3年。工作期满后,经组织考核合格、本人自愿的,可继续聘任。不再续聘的,引导和鼓励其自主就业、创业。

第十二条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解除聘用合同:本人接通知后一个月不到岗、不能胜任工作、无正当理由连续旷工超过10个工作日、考核不称职、给国家或所在乡村利益造成损失、患重病或非因工负伤不能继续工作。

第十三条县委组织部和乡镇党委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进行重点培养。建立和执行严格的目标管理、工作日志、考勤、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对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符合党员条件的及时吸收入党。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聘用期间,乡镇以上机关及其他单位均不得借调使用。

第四章考核奖励

第十四条乡镇党委、政府负责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考核工作。考核分为日常考核和考核。考核在每年年底进行。在个人述职、党员群众民主测评、座谈了解的基础上,确定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优秀比例原则上不超过15%。

第十五条考核和评优结果记入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人事档案,作为奖励、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考核情况报县级组织人事部门备案。

第十六条建立和制定符合实际的奖惩制度,对优秀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实绩特别突出、符合《河北省乡(镇、街道)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的,可按规定程序选拔到乡镇(街道)党政领导班子。

第五章激励保障

第十七条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享受以下政策待遇。

(1)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工作补贴比照当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职务工资和级别工资总和确定。当地乡(镇)发放津贴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补贴、津贴由县级财政部门以工资卡或存折形式按月足额发放。到省内28个艰苦边远县工作的,按规定发放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由县级财政部门按月发放。

(2)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保险分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两部分。养老保险走社会保险渠道,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走商业保险渠道。养老社会保险,保费金额可比照当地事业单位人员相应保险费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计算;单位缴纳的部分由县级财政部门缴纳,个人缴纳部分由县级财政部门从个人补贴中代扣代缴。医疗保险、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由组织部门通过竞争性谈判方式,招标选定合适的保险公司,确定保险项目和保费金额;参加商业保险的费用,由县级财政部门缴纳。有条件的地方,可为到村

任职高校毕业生办理住房公积金等。

(3)按人均2000元发放一次性安置费,主要用于报销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首次到任的交通费用和代为购置到村任职必备的工作、生活用品。

(4)中央部委所属高校到艰苦边远地区任职毕业生的助学贷款,由中央财政代偿。本省省属院校和外省(市、自治区)高校到艰苦边远地区任职毕业生的助学贷款,由省财政代为偿还。市属院校到艰苦边远地区任职毕业生的助学贷款,由接收市财政代为偿还。享受代偿政策对象必须到村任职期满且连续3年考核为称职以上。

(5)在村任职2年以上,报考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招考时,所享受的具体优惠政策在有关招考政策中予以明确。在村任职2年以上,报考省内机关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笔试成绩中加5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在村任职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

(6)在村任职期满3年,工作表现良好、考核合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时,实行初试总分加10分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优惠政策。

(7)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在村任职工作时间计算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

(8)到艰苦边远地区农村任职的,户口可留在现户籍所在地。现户籍所在地是指应届高校毕业生院校所在地或往届毕业生现户籍所在地。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八条本办法适用对象为省委组织部统一选聘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

第十九条本办法由省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甘肃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

甘肃省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

为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一批高素质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根据中组部《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的意见(试行)》(组通字[2008]18号)、《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组通字[2009]21号)和《关于做好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工作的意见》(组通字[2010]32号)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总 则

第一条 本办法所指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以下简称选聘大学生),是指参加甘肃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考试合格,与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签订聘用合同的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

第二条 加强选聘大学生管理,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努力培养造就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为党的基层组织注入新活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智力支持、人才和组织保障。

第三条 选聘大学生原则上安排到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整村推进项目村、有产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村和有其它项目的村工作,也可安排到贫困村和工作薄弱村工作。一个村原则上安排一名选聘大学生,贫困村和薄弱村可安排两名。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借调使用选聘大学生。

第四条 选聘大学生是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是中共正式党员的,安排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也可担任村党组织副书记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主任助理职务,也可推荐选举为村委会副主任;是共 青团员的,兼任村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特别优秀的可推荐兼任乡镇团组织副书记。选聘大学生可安排负责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接收站点工作等。

第五条 选聘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在理清发展思路、推广科技知识、传授实用技术、培养新型农民、争取项目资金、带领群众致富、加强村级管理、领办创办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实体和科技示范园等方面发挥作用。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满意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

第二章 补贴和保障

第六条 比照本地乡镇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公务员试用期满后工资收入水平确定工作、生活补贴标准,按月发放。

第七条 在村任职期间,按照有关规定参加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险,并办理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和工伤保险。

第八条 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在村任职工作时间计算工龄、社会保险缴费年限。

第九条 在村任职满3年、经考核合格,符合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政策规定的,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可申请由国家代为偿还。

第十条 选聘大学生户口可留原户籍所在地,也可落户在任职的县(市、区)政府所在地或乡镇。服务期满自主择业的选聘大学生未就业期间,其人事档案可选择在原籍或服务地县级党委、政府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免费托管,其户籍关系可迁回原籍或迁至托管其人事档案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流动人才集体户口管理。

第三章 部门职责

第十一条 各级组织部门是本地区选聘工作的牵头抓总部门。市(州)委组织部负责制定和实施本地区选聘工作宏观指导政策,指导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做好选聘、培训、分配、管理、使用 等工作。县(市、区)委组织部是管理选聘大学生的直接责任部门,具体负责选聘大学生的管理工作。县(市、区)委组织部长是管理选聘大学生的直接责任人。建立选聘大学生个人管理档案,内容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工作实绩、考核评议、工作总结和奖惩情况等。每年组织选聘大学生参加不少于一周的集中培训。

第十二条 各级宣传部门主要负责指导协调新闻媒体,采取多种方式,广泛宣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第十三条 省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组织部门负责落实选聘大学生报考公务员享受加分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聘优先录用等优惠政策。

第十四条 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核定选聘大学生的工作生活、补贴标准;落实录用为公务员、选调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选聘大学生在村任职时间计算为工龄、社保缴费年限的政策;负责专业技术岗位上的选聘大学生评定专业技术职称的申报(考试);落实选聘大学生的医疗、意外伤害等有关社会保险政策,社会保险缴纳的部分,由负责发放选聘大学生工作、生活补贴的部门在个人补贴中代扣代缴。其中在建立补充医疗保险的地方,应在参加社会医疗保险的基础上,为其办理补充医疗保险;工伤保险按照《工伤保险条例》规定,需用人单位支付的工伤待遇,由发放选聘大学生工作、生活补贴的部门发放;参照干部档案管理办法,建立并管理选聘大学生人事档案。

第十五条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拨付、发放选聘大学生的工作、生活补贴和其他相关费用。中央财政按人均每年1.5万元的标准拨付,省级财政每人每年补贴0.5万元,不足部分由县级财政承担。

第十六条 省级教育部门负责落实选聘大学生在校期间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政策和报考研究生享受加分、优先录用的 政策。

第十七条 民政部门负责落实选聘大学生在农村自然灾害救助、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社会救助中享受和其他农民同等待遇的政策。农牧部门将选聘大学生纳入各级农村实用人才范围,并协调涉农企业提供实践基地。公安部门负责落实选聘大学生户口接转等政策。共青团组织支持选聘大学生在团组织建设、团员培训、青年创业等方面开展工作。各金融机构有针对性的改进金融服务,开发适合选聘大学生创业富民的金融产品。各高等院校特别是农业院校,结合选聘大学生的特点和工作需要,开展继续教育和研究生同等学力教育。

第十八条 林业、扶贫、妇联等部门主要利用部门资源开展选聘大学生专项培训,指导选聘大学生参与现代农业、林业建设和扶贫开发等工作。

第十九条 乡镇党委负责选聘大学生的日常管理、考核和服务工作,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工作、学习、生活、安全等保障,妥善解决实际困难。做好选聘大学生特别是女学生的人身安全工作。村级党组织和村委会认真培养选聘大学生,压担子、交任务、严要求,在生活上多关心、多支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四章 管理服务

第二十条 县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在选聘大学生正式聘用一个月内,与毕业生本人签订《聘用合同书》。聘用期限为3年,甘南州为2年。

第二十一条 建立选聘大学生目标管理制度。各乡镇党委结合任职村发展现状,与选聘大学生签订3年(甘南州2年)任期目标管理责任书;村党组织与选聘大学生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

第二十二条 建立选聘大学生帮带制度。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第一年,各乡镇党委确定一名领导具体负责帮带工作,协调解决具 体问题。

第二十三条 建立选聘大学生工作定期交流制度。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交流会等方式,交流工作情况,总结工作经验,推进工作开展。

第二十四条 县乡两级组织召开的有关会议,可安排优秀选聘大学生代表列席参加。积极推荐综合素质好、议事能力强的选聘大学生作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团代表、妇代会代表人选。

第二十五条 建立请销假制度。2天以内向村党组织请假,5天以内向乡镇党委请假,7天以上的,经乡镇党委签字后报县(市、区)委组织部批准。

第二十六条 选聘大学生任职期间,不得与其他单位建立任何劳动关系,确需离职的,由本人提出申请,县(市、区)委组织部批准后方可办理离职手续,并报市(州)委组织部、省委组织部备案。

第二十七条 选聘大学生录用为公务员、考取研究生和解聘的,自办理离职手续之日起停发原工作、生活补贴,终止原医疗、意外伤害等保险。

第二十八条 未经县(市、区)组织人事部门同意擅自离职的,省、市、县三级组织人事部门要备案,3年内不准参加省内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招考和研究生考试。

第五章 考核奖惩

第二十九条 选聘大学生的考核工作由县(市、区)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会同乡镇党委共同负责。考核实行平时考核、考核和聘期考核相结合,主要考核德、能、勤、绩、廉等。平时考核采取随机抽查、定期检查、专项调查、个别谈话等方式,考核和聘期考核采取个人向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大会述职、民 主评议、民主测评、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各县(市、区)优秀等次控制在全县(市、区)选聘高校毕业生总数的20%以内。

第三十条 考核结果作为对选聘大学生奖惩、录用选调生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报考研究生、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并装入本人档案。选聘大学生请假(含病假)30天及以上或连续旷工10天、全年累计旷工20天及以上,当年不得评为优秀等次。

第三十一条 对于素质能力不能适应岗位要求、不能正常开展工作的,或考核一年不称职的,要予以解聘。

第六章 流动机制

第三十二条 在村任职2年以上,具备“选调生”条件和资格的,经组织推荐,可参加“选调生”统一招考。选调生主要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选聘大学生及其他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中招考。

第三十三条 选聘大学生可参加面向社会统一组织的公务员招考。在村任职满2年、聘用期满3年内,报考省内公务员,笔试成绩加5分,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第三十四条 坚持竞争择优,严格选拔标准,进一步完善从选聘大学生中录用公务员、选任乡镇领导干部配套政策和操作程序。可根据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空缺情况,采取单列计划、定向招考的方式招录选聘大学生。

第三十五条 事业单位在公开招聘工作人员时,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到村任职2年以上、考核称职的选聘大学生。城市街道社区招聘社区工作者,同等条件下优先招聘选聘大学生。

第三十六条 聘用期满、聘期考核称职的选聘大学生,本人提 出续聘申请,经乡镇党委初审、县级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定,可签订续聘合同继续留村工作,享受选聘大学生待遇。续聘的选聘大学生纳入当年的选聘计划。期满留任村党支部书记、副书记、村委会主任、副主任的,任职期间继续纳入选聘大学生名额,保留选聘大学生工作、生活补贴,同时可享受同级村干部补贴。

第三十七条 注重选派选聘大学生到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参与实践锻炼,帮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创业知识,积累创业经验。建设和完善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的选聘大学生创业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重点帮助那些有创业意愿、创业能力、创业优势的选聘大学生搭建创业富民平台。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设立选聘大学生创业资金,采取担保、贴息、补助等方式,帮扶选聘大学生创业。

第三十八条 企业招聘选聘大学生,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国家有关鼓励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相关奖励政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扶持、社会保险等扶持政策。各类企业招聘员工时,组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帮助选聘大学生求职应聘。

第三十九条 各级党委、政府人才机构和职业培训机构,为选聘大学生开展免费就业指导培训、政策咨询、就业信息、职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等服务,引导聘用期满的选聘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自由择业,实现多元化发展。

第四十条 本办法适用于2010年及以后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

第四篇:2012年浙江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公告

2012年浙江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公告根据中央、省委有关文件精神,省委组织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将组织实施2012年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聘计划

2012年浙江省计划选聘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2000名,其中:面向全国211、985重点院校毕业生等择优选聘300名,面向社会公开选聘1523名,吸纳团中央选派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浙江省选派的“大学生志愿服务欠发达地区计划”(简称“两项计划”)人员177名。

二、选聘方式

选聘工作采用择优选聘和公开选聘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择优选聘通过面试、体检、考核的方式确定人选;公开选聘采用笔试、面试、体检、考核的方式确定人选。

三、选聘条件

所有热爱基层工作、热心农村事业、吃苦耐劳、乐于奉献、有志于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高校毕业生均可参加报名。同时还须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年龄在30周岁以下(1982年2月17日以后出生);

2.参加择优选聘的,须为全国211、985重点院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浙江生源毕业生,在浙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省级

优秀毕业生、系(院)以上优秀学生干部,或者全国全日制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中共党员、本省生源优先;

3.参加公开选聘的,须为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及以上学历浙江生源毕业生;

4.具体选聘条件详见各市公告。

四、选聘程序

1.报名及资格初审

(1)报名

时间: 2月17日0时至2月27日24时

采用网络方式报名,报考人员在浙江人事考试网

(http://)注册个人真实信息后,选择岗位进行报名。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可同时参加择优选聘和公开选聘。

(2)资格初审

时间:2月17日0时至2月29日24时

各市根据招聘岗位所需条件对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初审,应聘人员可上网查询结果及未通过初审的理由。资格初审未通过人员可于2月28日12时前进行改报。

2.择优选聘

(1)资格复审

根据各市规定的时间地点,对面试人员进行现场资格复审。参加资格复审的往届毕业生需提供身份证、户口簿、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证书、省级优秀毕业生证书、学校出具的优秀学生干部证明材料原

件和复印件等;应届毕业生需提供身份证、户口簿、《就业推荐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学校出具的优秀学生干部证明材料原件和复印件等。

(2)面试

时间:3月11日上午9时开始,一天内完成。

面试题由省里统一命题,满分为100分,合格为60分。各市自行组织面试。根据面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择优选聘数1:1.2确定体检、考核对象(报名人数不足1:1.2的,可等额确定体检、考核对象)。

(3)体检、考核

时间:3月25日前

各市自行组织体检和考核。

(4)公示、聘用

时间:4月5日前

各市将拟聘用人员名单公示7天。公示期满后,没有反映问题或反映有问题经查实不影响聘用的,于4月5日前确定拟聘用人员,7月底前完成全部聘用手续。如没有被择优聘用,可继续参加面向社会的公开选聘。

3.公开选聘

(1)笔试

时间:4月15日上午9时~12时

笔试由省里统一命题和阅卷,考点设在各市。笔试科目1门,内容包括综合知识和申论,满分为100分,根据实际情况,由省里统一划定合格分数线。报名人数与选聘计划数没有达到2:1比例时,相应核减选聘计划。报考人员在4月11日至4月14日期间登录浙江人事考试网自行打印准考证,并按照准考证上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笔试成绩由各市在4月24日对外公布。

(2)资格复审

各市根据笔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1:2确定面试对象,在规定的时间地点对面试人员进行现场资格复审。参加资格复审的往届毕业生需提供身份证、户口簿、国家承认的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和复印件等;应届毕业生需提供身份证、户口簿、《就业推荐表》、《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原件和复印件等。

(3)面试

时间:5月5日上午9时开始,一天内完成。

各市自行组织面试。面试题由省里统一命题,满分为100分,合格为60分。

(4)体检、考核

时间:6月底前

面试后,将笔试成绩、面试成绩合成计算总成绩。总成绩的计算公式为:总成绩=笔试成绩÷2+面试成绩÷2。若总成绩相等,以笔试成绩高的排位在前。根据总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按招考计划数1:1.2确定体检、考核对象。体检和考核由各市自行组织。

(5)公示、聘用

时间:7月底前

各市在体检、考核结束后,将拟聘用人员名单公示7天。公示期满后,没有反映问题或反映有问题经查实不影响聘用的,于7月底前完成全部聘用手续。

选聘到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统一实行劳动合同管理,由所在乡镇(街道)与高校毕业生以书面形式签订劳动合同。聘期一般为3年,2个聘用期满后,未进入村“两委”班子的人员,原则上不再续聘。聘用期间的年总收入一般不低于当地上一年的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含规模以上私营单位)水平。“两项计划”人员的聘用参照浙组[2009]36号文件有关规定执行。具体选聘名额分配、条件要求、程序步骤等详见各市选聘公告,或于2012年2月11日起登录下列网站查询:杭州人事人才网()、湖州人事人才网()、绍兴人才网(.cn)、金华人才网()、衢州人才网()、舟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台州人事培训考试网()。

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12年2月10日

第五篇: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的实施意见》(陕办发[2008]14号)精神,按照中央组织部有关要求,我省结合实际,决定2010年选聘38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选聘对象

选聘对象为30周岁以下应届和往届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的毕业生,重点是应届毕业和2009年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原则上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非党的受院(系)以上表彰的优秀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也可选聘。

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团中央等部门组织的到我省农村基层服务的“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期满的高校毕业生,本人自愿且具备条件的,经服务所在县(市、区)相关部门推荐可作为选聘对象。

二、选聘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志愿到农村工作;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作风正派,有吃苦奉献精神;

3、学习态度好,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取得国家全日制普通高校专科以上学历;

5、身体健康,能适应农村工作需要;

6、年龄在18周岁以上、30周岁以下(以报名之日为准);

在校期间曾受刑事处罚、纪律处分或有各类考试作弊行为者,不得报名。

三、选聘数量

2010年全省共选聘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3800名,各市(区)、县(市、区)具体选聘数量、专业需求及其他条件见附表。其中,选聘人员80%为村党组织书记助理,80%以上为本科学历。对各地需求较集中的专业,将在相关院校进行专场选聘。

四、任职和待遇

1、选聘到村(社区)任职的高校毕业生为“村级组织特设岗位”人员,系非公务员身份。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是中共正式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助理职务;是中共预备党员或非中共党员的,一般安排担任村委会(社区)主任助理职务;是共青团员的,可安排兼任村(社区)团组织书记、副书记职务。

2、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每人每年领取工作、生活补贴2.1万元,其中到48个艰苦边远县(市、区)农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每人每年增发1000元津贴。每名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领取一次性安置费2000元。县(市、区)按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

和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办法,为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费用统筹保险,并根据本地实际为到村(社区)任职高校毕业生投保人身意外伤害商业保险和生育保险。

3、符合国家助学贷款偿还政策规定的、聘期考核称职的,其在校期间的国家助学贷款本息由国家代为偿还。

4、在村(社区)任职满3年、工作实绩特别突出,当地群众普遍公认的,经组织考察研究,可破格提拔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

5、在村(社区)任职满2年,具备选调生、公务员招考条件和资格的,经县(市、区)委组织部推荐可参加定向招录选调生、公务员考试。

6、在村(社区)任职期满,被党政机关或企事业单位正式录用(聘用)后,不再实行一年的见习期。在村(社区)任职工作时间可计算工龄和社会保险缴费年限。

五、选聘程序(6月至9月)

选聘工作按照发布公告、网络报名和资格初查、笔试、资格复审和面试、体检、组织考察、报审聘用、培训上岗等程序统一组织实施。

1、网络报名与资格初审(6月28日至7月5日)

考生登录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http://)或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进行报名。考生要按照要求如实、完整填写个人相关信息,并上传本人近期免冠正面证件照(jpg格式,大小20k以内)。各市(区)委组织部在考生报名次日起2日内对报考申请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对符合报考资格条件的不得拒绝报名;对未通过审查的,应说明理由;对填报资料不全的,应注明缺失的内容,并退报考者补充。考生只能报考一个职位。审查通过后的报考职位不得调换。通过资格初审的考生应及时登陆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下载《陕西省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社区)任职报名及审批表》,如实填写相关内容,用A4纸双面打印后由所在院系和学校党委组织部填写推荐意见并盖章。报考者应对在网上提交的信息和材料负责,凡弄虚作假的,一经查实,即取消考试资格或聘用资格。

考生要在资格初审通过后在报名系统内通过中国工商银行网上银行支付50元考务费。只有付费成功本次报名方为有效。未在规定时间进行网上付费的视为自行放弃报名。享受国家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家庭和农村特困家庭中的考生,在网上报名资格初审通过后,在规定时间持报名信息表和相关证明到陕西省人事考试中心办理报名确认及免除考务费手续,逾期未办理的视为放弃报名。完成网上付费和办理减免费用的考生,应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打印准考证,并按准考证上规定的时间、地点参加考试。

2、笔试(7月中下旬)

笔试的主要内容为中央有关“三农”的重大方针政策、涉农法律法规和时事政治等内容。笔试采取闭卷方式进行。笔试实行百分制。考场设在各市(区),由各市(区)委组织部具体组织,全省统一时间进行(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考生可在考试结束后15日起登陆陕西人事考试网查询笔试成绩。

3、资格复审及面试(8月上旬)

根据笔试成绩,按各岗位选聘名额1∶2的比例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参加面试的人员;不足1:2但高于1:1.5的,笔试人员全部参加面试;低于1:1.5的,按1.5:1的比例相应减少该岗位选聘数量,余出的选聘计划,各市(区)具体确定2-3天时间由考生现场报名,根据成绩顺序现场调剂到本市其它县(市、区)的同类岗位。面试前要对报考者所持证件及资料进行审查并与报考信息进行比对。资格复审没有通过的考生,取消面试资格。考生笔试成绩占50%,面试成绩占50%,两项合计按总成绩确定体检人员。

4、体检及考察(8月中下旬)

根据考生总成绩,按从高到低顺序分岗位依次确定参加体检人员,参加体检人员数量与选聘计划的比例为1:1。体检由各市(区)委组织部根据《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统一组织,体检费用由参加体检的考生个人承担。

考察。着重考察考生的政治表现、道德修养、学习态度、组织能力、纪律观念等情况。

5、报批和公示(9月初)

各市(区)委组织部根据考试成绩、体检结果、考察情况等,择优确定拟聘用人员名单,报省委组织部审批。

省委组织部将拟选聘人员名单在陕西省人民政府门户网上统一公示,同时公布监督投诉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间发现问题的考生,经查属实,取消聘用资格。

6、聘用(9月上旬)

各市(区)委组织部根据省委组织部的审批意见,向决定聘用的人员发出书面通知。接到聘用通知的高校毕业生应在10日内到所应聘的县(市、区)委组织部报到并签订聘用合同。如无特殊原因,在规定期限内未报到者取消聘用资格。对出现的缺额,在1个月内可按总成绩排序依次递补。

7、培训上岗(9月15日前)

各市(区)委组织部统一对到村任职高校毕业生进行为期7天左右的岗前培训。各县(市、区)委组织部于9月15日前将选聘人员分配到村任职。

下载关于印发《浙江省选聘到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印发《浙江省选聘到村和社区工作高校毕业生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