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能简单孤立地搞城镇化学习十八大 解读十八大
不能简单孤立地搞城镇化 学习十八大 解读十八大
12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城镇化和市民化齐头并进,会形成巨大的内部需求,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动力。专家认为,当前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人口红利已到达顶端,新型城镇化将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不仅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途径,城镇化将成为未来改革的重要红利,也将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
1
怎样点火经济新引擎 成为最大的改革红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与贸易经济研究所所长高培勇认为,城镇化是中国当前最大的结构调整,最大的内需源泉,也是最大的改革红利。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副部长徐洪才对本报记者表示,2011年我国城镇化进程超过了50%,这是一个转折点,也是一个里程碑。而从现在开始到未来10年甚至20年时间内,我们将实现农村城市化加快发展,实现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在这个过程中将释放出大量的消费需求,它与投资需求结构升级产生的机遇有机结合,将实现我国经济有质量的、可持续的发展,同时也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之所以特别强调城镇化,就是为了扩大内需。”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李雪松表示,因为城镇化需要对基础设施进行投资,要把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这个市民化的过程中,这些转移的人口需要住房,需要汽车,需要耐用消费品,这样可以拉动消费。所以城镇化的问题如果处理得好,既可以拉动投资,又可以拉动消费。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认为,考虑到中国将近一半人口生活在农村,因为农业比较效益较低,农村消费水平低,要想大幅提高消费水平比较难。所以只有提高城镇化水平,使一部分农村居民转化为城镇居民。这是扩大内需的主要途径。
此外,李雪松认为,城镇化既能应对外需下降,又能转化国内的经济发展方式,城镇化的发展会刺激服务业的发展。
不能简单孤立搞城镇化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孤立地进行城镇化建设,而是以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为城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积极探索城镇化内涵式发展道路。”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宏皓认为,一是工业化引导大量的就业人口从第一产业转向二、三产业,通过人口和产业的集聚,为经济发展、社会民生奠定良好的产业基础。二是着力推进城镇化的良性内生增长模式,注重产业布局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与城镇化的内在协调联动,为城镇长期、稳定、有序、健康发展注入内在活力。三是通过信息化、高新技术使用和对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改造提升城镇化发展的水平。四是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协调发展的同时,也为工业化、产业化提供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力资本。
如何避免“快而不优”
城镇化作为今后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专家提醒,新一轮城镇化建设不能再走以往老路,不能搞一哄而上“大跃进”式的推进。要科学合理规划,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环境承载相适应;要从以物为主的硬建设走向以人为主的软建设;要从单一追求速度走向速度和质量并重。
城市格局要合理布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
国家发改委中国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易鹏表示,城镇化本身是不能带来就业和消费的,只有经济、科技和实业生产本身的发展,才能带来就业,才能增加人们的福利,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城市,从而促进城镇化扩张,所以不能因果倒置。“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做好„五防‟”,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经济学家辜胜阻建议,一是防城镇化“拉美式陷阱”,避免脱离产业基础的“过度城镇化”;二是防城镇化“快而不优”,避免“有速度无质量”的城镇化;三是防止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过度“边缘化”,避免“半城镇化”过高的社会代价;四是防过度利用“土地红利”,谨防“城镇化”变成“房地产化”,避免过高地价推高房价;五是防特大都市的“大城市病”,避免特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
不意味着都挤到大城市
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其布局还要跟区域发展相协调。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发展阶段不同,合理推进城镇化。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国祥认为,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三大问题。首先,城市土地扩张要与农业人口转移相结合,不能单一地扩张城市、大搞建设;其次,城镇化要与产业转移相结合,实现产业在城乡间、地区间合理布局;第三,大城市要与中小城市及城镇协调发展。
只有均衡协调城镇化才能健康持续发展。长江商学院教授周春生认为,城镇化不意味着都去大城市,要切实纠正大城市病,在中心城市旁边是卫星城,形成一个城市群,协调发展。
全过程贯穿生态文明理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专家建议,在城镇化发展中,要按照区域环境承载力确定城镇化发展的蓝图,这样才能保持城镇化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协调。
辜胜阻表示,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量”的扩大,更要重视“质”的提高,要由重数量的外延式扩张到重品质的内涵式发展,建设“幸福城市”、“智慧城市”、“和谐城市”。
转移人口怎样实现市民化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特别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城镇化的实质就是“人的城镇化”。专家认为,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严重滞后制约了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和公共服务均等化逐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将成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点。
户籍城镇化水平尚低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1.27%,但按户籍人口计算的城镇化率仅达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经济学家辜胜阻分析称,近2亿生活在城镇里的人没有城镇户口及享有城镇居民待遇,大量的农民工实现了地域转移和职业转换,却没有实现身份和地位的转变,这样的城镇化是一种“半城镇化”。
“现在面临的情况是人口城市化大大低于土地城市化,户籍城市化又低于人口城市化,这是结构上最主要的偏差。”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认为,调结构的关键就在于调整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内部二元结构,这就要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城镇化的难点,也是提高城镇化率的根本。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发展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施红对本报表示,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必须面对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拉动内需的实现以及改革红利的释放,是一个紧迫的经济课题。
城市形成“新二元结构”
当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滞后直接影响了城镇化的质量,城市中形成了“新二元结构”,农村呈现空洞化趋势,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成本和社会代价。
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主任陈耀认为,主要表现在一些地方把城镇化错误理解为空间规模的扩大。由于大量圈地,导致城镇数量扩张快,质量低。一些地区不尊重农民意愿强行推行城镇化,缺乏产业基础。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正河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农民既要在城市挣钱生活,又不敢放弃农村的土地,“农村空洞化”倾向严重,既不利于农业生产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又不利于拉动内需。对于社会管理的影响,施红指出,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农业转移人口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享受不到城里人的待遇,难以从心理上融入城市环境,是潜在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同时,农村中的大量留守儿童也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施红还强调,目前城镇化进程存在一线城市过度发展,中小城市发展不足的现象,地区协调发展有待政策引导。
让常住人口享受公共服务
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专家们普遍认为,这是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必由之路。
辜胜阻建议,推进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要加快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改善城市农民工子女的就学条件,降低入学门槛,构建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医疗、住房及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农民工权益缺失问题。
张正河提出,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一要尽量放宽现有户籍制度,二要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三要提供农民能够接受的房价;四要构建城乡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
另外,专家指出,户籍制度改革尚存在较大阻力,需要循序渐进。如何治理“贪大求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要围绕提高城镇化质量,因势利导、趋利避害,积极引导城镇化健康发展。专家提醒,在推进城镇化的进程中,要注重提升城镇化质量,切忌“贪大求洋”。
“贪大求洋”引致城市顽疾
专家表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诸多顽疾,比如人口集聚、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公共资源短缺……而这其中,城市发展“贪大求洋”或是重要病因。当前,一些城市盲目扩大城区,忽视基础设施配套,同时城市功能定位不明,盲目追求“大而全”的粗放发展模式造成了城市不堪重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我国当前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发展的系统性、科学性不强,这些问题限制了城市承载能力的有效提高,限制了劳动力和人口向城市的进一步转移,也不断提高了制造业、服务业在城市发展的成本。
“贪大求洋”让城镇化跑偏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宏皓表示,传统的“规模扩张式”城镇化质量并不高。一是在布局上出现盲目性,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缺少衔接;二是城镇人口和消费在增加,但城乡二元结构却没有根本改变,大量农民工进城却不能落户、建设城市却不能享受城市福利,被户籍制度等藩篱阻隔在城市之外;三是城镇化的过程中,污染增加,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保护之间出现脱节。
专家表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城镇化存在的诸多过度发展与失衡问题,使得潜在内需难以转化为有效需求。比如一些地方耗巨资打造的豪华新城,基础设施一应俱全,但无人居住,街上的清洁工人比行人多。还有一些地方出现了“农民被上楼”的现象。农民“被住进”集中建设的楼房,农民的生活方式城镇化了,但农民的生产方式却没有城镇化。这些都是城镇化严重失衡的表现。
多措并举防止“贪大求洋”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日前表示,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要科学编制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规模结构,着力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要引导和规范新城、新区健康发展。加大投入力度,加强城镇供水、排水和供暖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推进供热体制改革。
张立群认为,未来的城市化,一要提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着重抓好城市发展长远规划,建设好城市基础设施,包括大型的排水体系、地铁轻轨体系、地下管廊体系。二要加快提高城市公共服务的能力和社会管理的水平,支持城镇户籍的进一步放开,使有条件的农民工尽快成为城镇户籍居民。
专家建议,应积极打造城市地域文化特色,注重保护历史遗存,打造城市形象和品牌。避免“贪大求洋”、千城一面的城镇化现象。十八大前后,记者深入到东中西部一批城乡统筹改革先行先试地区调研,发现60多年来阻碍城乡均衡发展的“二元结构”桎梏,正在被逐步打破。越来越多的农民改变“身份”融入城镇,一个个中国城镇化过程中相继遇到、无法回避的问题正在被逐步破解。
第二篇:十八大报告解读-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
8日上午,我们在电视上收看了十八大开幕式及胡**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心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心潮澎湃,斗志昂仰,同时也感慨颇多。
这是一次成功的大会。十八大总结了党的十七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胡**同道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动身,科学地总结了过去5年的工作和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以来基本经验,深入阐明了我们党在新世纪坚持举甚么旗、走甚么路、实现甚么奋斗目标等重大题目,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党的十八大,是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全面回顾、总结过去5年和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大会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心委员会和中心纪律检查委员会,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在十八大报告中,胡**同道的报告高屋建瓴,立意高远,内涵丰富,重点突出,思想深入,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报告全面系统总结基本经验,是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要成果,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熟悉水平的进一步进步,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
第一、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首先要正确掌控十八大的基本精神,这是学习和贯彻的条件。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十八大的灵魂。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理论的继续和发展,是加强和改入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强有力武器。是我们工作必须长时间坚持的指导思想。确立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重要指导地位,是十八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第二、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继续把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胡**同道的报告,博大精深、意义深远,要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必须花更多的时间,下更大的工夫。继续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专题研讨十八大报告中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要掌控好报告的主题和灵魂,进一步进步熟悉,同一思想,把全体本职职员的思想和行动同一到十八大精神上来,同一到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上来。要采取紧扣主题、分层实施、联系实际、强化落实、加强监视等手段进步学习效果,做到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
第三、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要大力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这是学习和贯彻十八大精神的根本保证,只有学以致用,坚持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实践,同时在实践中不断加深对十八大精神的理解,才能真正把十八大精神落到实处。在本职方面,联系实际就是要应用十八大精神指导和推动各类规章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以进步对群众的走访服务质量;加强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保障人民群众的正当权益不受侵犯;增强公司的竞争活力,不断适应日益竞争剧烈的市场,以更好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良的服务。真正将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所提出的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落实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实践当中。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深化改革要做到三个果断即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都要果断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都要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持革除。本职要果断遵守这些教导,认真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本职发展规律,不畏艰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首创进取。
第三篇:学习十八大心得:沐浴十八大春风
学习十八大心得:沐浴十八大春风
----中华盛世再扬帆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是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它象滚滚春雷,带给祖国一派生机;十八大选举产生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给我们党增添了活力,给广大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期望。
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制定了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政策、方向和目标,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前景,新一届领导班子,坚定的向人民承诺:一定不负重托,不辱使命,本着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民生,坚定不移的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让人民生活得富足,让中华民族的前景更辉煌;十八大,带给我们的是复兴中华的新曙光,我们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美好。
一、党的十八大意义深远
十八大的召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的一次攻坚大会;多年来,我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历尽艰辛和磨难,取得了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的胜利,又带领各族人民,开创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增长,人民生活水准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有很多需进一步完善之处,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我党率领全国人民多年奋斗、拼搏的成果。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终从12个方面简述了民生和创新生态的问题,强调,办好教育,重视民生;提高党建科学文化水平,坚定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的追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与民心心相印,发扬民主,增强党的创造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执政骨干队伍,清正廉洁,这样,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坚持党的领导。
通过学习,我感到,历史在前进,社会在更新,我们党在最初成立之时,就一直把人民放在心里,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也一直把民生问题放在首位,多少年来,我们的党依靠人民群众,丞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今天又带领人民奔小康;坚信,在习近平主席的领导下,通过开拓进取,一定会把我们的国家建成一个更加繁荣昌盛、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科学发展,让人民生活得更美好
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行动指南,这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根据新形势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
科学发展观是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于统一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和体现,是我们党长期一贯坚持的指导思想,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是实现中国小康社会目标的保证。
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充满朝气;这让老百姓心中有了底气,作为实现中国民众富裕梦的一支生力军,十八大出台的一系列从党建到民生的举措和即将付诸的实践,让我们看到了期望和祖国更美好的前景。
习近平主席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简单明了,人民第一
我们期望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现代化的养老机制,稳定的物价,舒适的宜居环境,精神、物质生活上的富足,这一切,十八大的召开,带给了我们希望变现实的机遇。
十八大精神得民心,顺民意,在舒适安逸的氛围中安居乐业,尽享美好生活;衣食住行无忧,社会安定,民生和谐。这都是我们热切期盼的。
三、付诸实践,美好未来指日可待
今年,是全面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的开端,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的一年,习主席在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提出:让国民共享‘人生出彩,梦想成真’机会,这个梦,就是走中国自己的道路,凝聚中国力量,去实现十三亿中国人每个人美好的梦想,具体说来,就是人文地理环境美,百姓的宜居空间舒适,深化教育改革,幼儿入托不再难、学生教育质量有保证,通过稳定的经济增长和调控。提高和覆盖再就业人员的创业和就业能力和机遇;在不断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下提高保障水平,加大养老服务体系和儿童福利机构的覆盖和完善,让老人和儿童尽享社会和谐。
老百姓的梦想,包罗万象,衣食住行、政经科技、文化教育、就业安居、医疗保健等。入托梦、上学梦、就业梦、强身梦、食品安全梦、物价稳定梦、工资增长梦,所有的梦,汇成一个向往:期待十八大的召开,带给我们一个天更蓝、水更清、路更畅、体更壮、生活更美好,国家更强盛,国泰民安的好年景。
十三亿中国人的梦想,也是新一届领导人的奋斗目标。
实现梦想,要真抓实干,重在实干,这不仅需要民众自身的努力,还要加强党的领导,提高管理水平,依靠领导干部们的以身作则,领导者的决策和务实作风,具体说来,就是政策的支持,法治的保障,民间公平.公正的基石。
通过学习我感到,在新形势下,我党面临着执政、深化改革、市场经济的不断变化和一系列外部环境动荡的考验,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十八大选举产生的是一支过得硬的骨干领导班子,以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首先用自己的行动兑现了承诺,他们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深入基层,住普通宾馆,和百姓同甘苦,倾听民生,了解民意,解决民需,置身于民众之中,和人民心心相印,他们的务实精神和工作作风,给百姓吃了一颗定心丸。
通过学习,我信心十足,有十八大精神的指引,有这样一支和百姓心心相印的领导班子,全国人民同心一致,齐心向前,我们定能克服一切困难,去迎接新挑战,实现十三亿中国人的梦想。
让我们沐浴十八大的春风,在习近平主席为核心的新一届班子带领下,努力奋斗,用我们的双手和智慧,盛世再扬帆,共同去创造和迎接梦想成真的机会和现实!,
第四篇:解读十八大报告八大关键词
解读十八大报告八大关键词
信丰县第六小学党支部
李定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简明而又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宣示了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在与会代表和各界党员、干部、群众中产生热烈反响。
报告中的新提法、新亮点、新举措、新部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86次出现“改革”
“改革”是十八大报告中最重要的关键词之一,全文出现86次。2、145次出现“人民”
十八大报告中“人民”出现了145次,人们从报告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人民的分量。
3、两个“五位一体”构成党和国家战略新布局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扩展为“五位一体”,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从认识到实践都达到新的水平。报告中提出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也是“五位一体”,即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生态文明,体现着自然界的净化,而我们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反腐倡廉建设,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党的肌体的自我净化。
4、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
5、“八项要求”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个基本要求,分别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八条,不仅条条都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长远指导性,而且作为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信念。
6、“两个目标”是夺取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百年奋斗目标,一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两个百年目标必将成为我们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两座里程碑。
7、“五个方面”充实完善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建设”到“建成”,这一字之变,是个质的飞跃;这一字之改的“含金量”很高,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把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美好前景,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全国人民面前,必将极大激发全国人民的奋斗热情。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目标要求分别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8、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这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有利于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把中国特色选举民主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相结合,将有利于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正确方向。9、24个字分三个层次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提出覆盖全国各方面意见、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这三个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也体现了同样的思想方法。在这个基础上,有利于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0、“三型”是对执政党自身建设规律的更全面把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三型”目标,表明我们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把握更自觉、更全面、更深刻。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人民是个关键词,服务也是个关键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做主贯穿报告始终,为人民服务也贯穿报告始终。
第五篇:学习十八大精神思想汇报 十八大解读与党章学习小结 3
学习十八大精神思想汇报 十八大解读与党章学习小结 3
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奋勇前进的五年,是我们经受住各种困难和考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五年。
回顾党的“十一五”规划,我党把重心放在坚持贯彻一个中心、二个基本点上。在此后的改革开放建设中,成绩斐然,举世瞩目,最突出的表现是经济平稳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国际威望不断加强等。而各方面工作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正鼓舞着人们更加热爱我们的中国共产党,同时也让我们更加坚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不仅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的选择,更是依照我国正在崛起、拥有广阔发展前景的选择。
如今全国人民关注党的十八大召开,关注自己国家的前途命运以及最关注自己的幸福生活。党的十八大报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党的十八大报告从5个方面充实和完善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人民民主不断扩大,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四是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无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报告还明确了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制度方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要求。不仅如此,报告中还指出“二个同步”:一个是居民的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另一个是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两个同步”强调的实质就是“富民”,表明了我党越来越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加顺应了人民群众对追求幸福生活的期待,这也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口号。虽然“两个同步”在实践中还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也将面临很多难题和挑战,但是我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带领下,必将通过合理的分配秩序和有效的机制安排,将居民收入的增长带入一个“加速期”,使人民的幸福感伴随“国强民富”而充分涌流。展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必将过上社会和谐、安居乐业的生活,谁不欢欣鼓舞。
作为一名新党员的我必将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如此,我也将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学校中积极投身学校活动,关注社区活动,关心身边同学,积极响应党支部的号召,真正的做到为同学服务、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切实发挥党员作用,为我国早日建成小康社会出自己的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