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医学就业指导知识点整理
Chap 1 职业与就业市场 1.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类型
① 有形市场:是指组织举办具有具体时间和具体地点,以及特定参加对象的各类毕业生就业招聘活动。
a.从举办的单位来分类
1)学校主办的就业市场 2)用人单位主办的就业市场 3)政府主办的就业市场 4)社会组织主办的就业市场 b.从举办的类别来分类
1)区域性就业市场 2)行业性就业市场
3)分层次或专业类就业市场
② 无形市场:主要指毕业生求职应聘不受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没有具体的时间、地点和固定场所,只是由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自行自主地选择通过某种媒介或交互平台进行交流和沟通。
2.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点
① 社会性 ② 群体性 ③ 专门性 ④ 多样性
⑤ 时效性:教育部规定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进校园在每年11月20日之后。为此,大学生就业市场从大学生毕业前一年11月开始到毕业前数月是最繁忙的时期 ⑥ 多变性
3.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现状
① 需求不平衡
② 对毕业生的素质能力要求提高
③ 以高校为基础的就业市场基本形成4.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
① 供求矛盾更加突出 ② 无形市场加快发展 ③ 就业市场更加规范 ④ 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
Chap 2 就业形势分析 1.全国毕业生就业概况
① 高校毕业生层次:相对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本科毕业生规模偏大。近年来,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连续数年保持增长 ② 高校毕业生专业需求:医学类专业毕业生就业多排名靠后,2013年广东省医学类就业率倒数第三。
③ 高校毕业生就业地区:东部发达地区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热点地区。④ 高校毕业生就业目标:大学生就业目标主要通过就业待遇、就业岗位、个人发展等方面体现,病影响到职业开发和职业决策。2011年,到机关、高校以及医疗卫生等事业单位的比例在逐年下降。
2.医学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
① 就业人数上升,就业率日趋下降:研究生供不应求,本科生供求基本平衡,专科生供过于求。
② 新增岗位不足,且层次逐渐拉高:大部分二甲以上医院现有医疗人员数量饱和,要想进入比较困难。大医院的临床科室人员基本上都要求具有硕士或博士以上学历。本科生多为麻醉、影像、检验等专业部门接收,其他学历除非非常优秀,否则不予考虑。某医院,博士:人才引进、硕士:计划内指标、本科:聘用制 ③ 逃避就业现实,转而走考研之路
3.医学生就业难原因
① 从用人单位来看
a.医院过分关注文凭 b.存在性别歧视 c.生源地域歧视 ② 从大学毕业生自身看
a.诚信问题
b.大学生大多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c.大学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 ③
从高校方面看
a.知识陈旧,转化率低:我国大学生一般适应周期1-1.5年才能独立完成工作,而发达地区则为2-3个月。
b.高等医学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理论与实践脱节。c.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望值与社会需求尚有一定差异 ④ 从国家层面看
a.毕业生就业地域结构性问题:地域结构性差异突出反映在到西部、到基层就业的规模还十分有限,根源在于区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差距以及人事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影响。
b.毕业生就业政策性问题:欠发达地区和基层缺乏编制和资金,直接影响这些地区吸纳毕业生就业;其次,中小企业是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重要空间,但是,社会保障方面不落实,使相当一部分毕业生望而却步;再次,近年来,毕业生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发展较快,但还存在一些制约因素,如申请小额担保贷款比较困难,政策不一,缺乏可操作性,以及缺乏启动资金和运行经费。此外,自主创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免数量有限,也影响到毕业生创办企业。
4.医学类毕业生就业趋势
①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为医学类毕业生就业、择业创造条件
2010年2月23日《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 以试点城市上海为例,培训对象: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拟从事临床工作的医学毕业生 培训时间:3年 工资待遇和绩效奖励:按照其学历和资历情况,参照其所在的培训医院同类人员水平发放,同工同酬。
福利待遇:依法参加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公积金等社会保障,享受国家法规规定的以及合同约定的相关福利待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作为采用基本条件。② 基层就业的政策保障将给医学毕业生带来更大动力
《中国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01-2015)免费培养定向生到乡镇卫生院就业
对志愿去中西部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3年以上的医学类高校毕业生,其学费(助学贷款)由国家实行补偿(代偿)。
对到山区乡镇卫生院连续工作5年的医学院校本科生,将给予每人每年5000-7000元的补助。以江苏省为例,“公开招募医学类相关专业人员到苏北、苏中经济薄弱地区乡镇卫生院工作”
*服务期限不少于3年 *每人每年2.5万元
*自2008年,每年须拿出不少于当年招聘人数30%的计划,定向招录在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满5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表现比较优秀的学生 *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招募到苏北、苏中经济薄弱地区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同时被高校录取为研究生,保留学籍,到乡镇卫生院(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满3年以后,可以回校继续就读 *可提前一年报考中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③ 医学小专业就业形势趋好
(专家预测:2020年以后
*从就业地域看,从“大”到“小”
*从就业行业所有制看,从“公”到“私” *从收入水平看,从“多”到“少” *从就业时间看,从“长”到“短” *从就业期望值看,从“高”到“低”)
Chap 3 就业政策及制度
1.宏观就业政策
两个文件
2002.0304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意见的通知》
2002.1014 《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关于切实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两个文件规定的主要政策: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坚持“公开、公正、择优、自愿“的原则,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其余还有: *要有计划地吸收一部分品学兼优的毕业生充实到基层机关 *积极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2.微观就业政策
① 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政策
a.通过“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 b.已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由国家负责为其办理就业手续 c.在规定时间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学校将档案、户口转回其家庭所在地,由当地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帮助推荐就业。
毕业生报道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简称《报到证》
*《报到证》由教育部授权各省主管毕业生调配部门审核签发,特殊情况可由教育部直接签发
*用人单位一律凭《报到证》接收毕业生,各地公安机关办理户口手续 *毕业生报到期一般为一个月
*毕业离校时尚未就业并派遣回生源地的毕业生可在两年择业期内继续选择就业单位,报到期限随之适当延长
*报到后工资工龄的规定:毕业生上半个月报到的发全月工资,下半个月报到的,发半个月工资
*高等院校、中专学校和技工学校学生延期毕业的,应从他们正式报到之日起计算工龄
② 委托培养、联合办学毕业生就业政策
*委培生是指用人单位委托高校培养的学生。
*委培生要按照委培协议派遣,确因委培单位关、停、并、转不接收的,应由委培单位主管部门出具证明,经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就近安排就业,跨市安排就业的要报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审批。
*学校和地方联合办学培养的毕业生原则上会在联办地区就业,如因特别情况改变就业去向的,须经联办地区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的同意,报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审批,方可改变就业去向。③ 定向生就业政策
*定向生,即定向招生定向就业的学生主要有两种: a.贫困地区定向生 b.行业定向生
*定向生原则上按照入学合同就业
*如遇家迁、升学、留校、参军等特殊情况,要出具相关证明材料,原定向地区的主管部门和所到地区的毕业生接收部门同意,并报送省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审批,方可改变就业去向。
④ 享受国家专业奖学金及享受艰苦行业、地区或特殊岗位定向奖学金的毕业生就业政策
*享受师范、农林、民族、体育、航海等国家专业奖学金及享受艰苦、地区或特殊岗位定向奖学金的毕业生原则上按国家计划就业
*对不服从就业计划自谋职业的,需补缴在校学习期间普通专业的学费并返还定向奖学金、专业奖学金。⑤ 结业生的就业政策 a.结业生就业必须在《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
b.在规定时间内未联系单位的,其档案、户籍关系转至家庭所在地(家住农村的保留非农业户籍),自谋职业
c.已被录用的结业生,其工资待遇比国家规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工资标准低一级 d.在一年内补考及格换发毕业证书者,国家承认其毕业资格,工资待遇从补发证书之日起按大学毕业生对待
⑥ 来自边远省区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a.来源于边远省区的本、专科毕业生,只要是边远省区急需的,原则上应回来源省区就业。
b.边远省区特指以下10个省(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
⑦ 毕业生自费出国留校的政策
a.凭国(境)外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学校规定的期限内提出申请,经学校教务处和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审核同意后,不列入就业计划
b.毕业生集中离校时未办妥出国手续的,原则上将其户口转至家庭所在地,继续办理出国手续
⑧ 患病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a.一年内治愈的(须经学校指定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以随下一届毕业生就业
b.一年以后仍未痊愈或无用人单位接收的,户籍关系和档案材料转至家庭所在地,由其自谋职业
⑨ 考取当年研究生的毕业生就业政策
a.按国家计划从应届毕业生中招收录取的研究生,原则上不再办理就业手续 b.因特殊情况需要工作的,须征得录取院校(单位)同意,然后向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研究并报省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⑩ 残疾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学校应帮助其就业,确有困难的,按有关规定由生源所在地民政部安置。必要时学校可与民政部门联系安排残疾毕业生的工作单位。⑪ 肄业生的就业政策
大学肄业的学生由学校发给肄业证书,国家不负责其就业派遣,将其档案和户口转回其生源所在地,由其自谋职业。⑫ 对违约毕业生的就业政策
a.就业协议一经形成,用人单位不得拒收毕业生,否则按违约处理,用人单位必须缴纳违约金,并给毕业生一定的经济赔偿
b.若有些毕业生由于各方面原因需要单方面违约,必须报经用人单位同意后,才能进行二次择业,否则学校不予办理相关手续,并应视情况追究其违约责任。
⑬ 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及基层工作的政策
自2012年起,省级以上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 ⑭ 应届毕业生报考国家公务员的政策
a.实行考试考核,择优录取的办法
b.高校应届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大专生,符合国家报考条件的均可报考 ⑮ 应届毕业生到部队就业政策 a.军队接收大学生与应征入伍不同,主要区别如下:
征兵入伍属于服役,具有义务性,属于当兵服役。而接收地方高校毕业生是指接收高校应届生,直接来担任军官或文职职务 b.高校毕业生参军入伍的程序:
1)毕业生根据部队需要报名
2)部队对毕业生进行考核、体检,与接收对象签订协议 3)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证、派遣 4)部队统一办理接收对象入伍手续 5)组织入伍的毕业生军训,见习锻炼 6)见习期满的毕业生定岗位任职
⑯ 自谋职业和创业的政策
a.从事社区服务的自主创业的毕业生,经县以上主管税务机关逐年审核批准,可免征营业税、个人所得税3年,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随营业税一并免征。
b.从事咨询、信息、技术服务的独立核算企业或经营单位的,经税收部门批准,免征所得税两年
c.从事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收部门批准,第一年免征所得税,第二年所得税减半
d.从事公用事业、商业、物资业、对外贸易业、旅游业、仓储业、居民服务业、饮食业、教育文化业、卫生事业的企业或经营单位,经税收部门批准,免征所得税一年
e.高校毕业生到高校贫困地区创办企业,经主管税务机关的批准,可减免或免征所得税3年
f.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年度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根据其所未获得的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给予一定额度免息贷款、税收优惠及培训补贴等优惠
g.进入“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基地”创办企业或科技型创业的,可享受更优惠的创业贷款贴息及补贴资金
⑰ 第二学士学位毕业生就业政策
a.原则上按第二学士学位推荐就业
b.在职人员攻读第二学士学位,修业期满,不论是否获得第二学士学位,均回原单位安排工作
c.已获得第二学士学位的毕业生工作后起点工资和研究生班毕业生工作待遇相同。
d.未获得则按本科生对待 ⑱ 考研毕业生就业政策
应在协议中向用人单位声明,并且双方达成共识,如果被录为研究生,就业协议自动失效;否则不能签订就业协议。⑲ 见习试用期的规定
a.事业单位实习见习期一年,私企按照《劳动合同法》约定试用期 b.见习期满后,经考核合格后转正定级 c.否则,可延长见习期半年到一年
d.延长见习期考核仍不合格,待遇比定级工资标准低一级
3.毕业生就业管理体制 ① 国家计委负责制定高校毕业生的分配计划
② 教育部负责制订调配计划和毕业生毕业后一年实习期内分配不当的调整 ③ 劳动人事部负责毕业生转正后,对使用不当的进行调整和管理
4.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制度
1950年,国家根据政治形势和经济建设的需要,提出了“统一计划、兼筹并顾”、“集中、重点配备”的方针,以及“在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基础上贯彻学用一致的原则”,实行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毕业生“统包统分”制度。
5.改革开放后的大学生就业制度
① 第一阶段:供需见面
② 第二阶段:双向选择(特点:以学校为主导,向社会推荐毕业生就业)③ 第三阶段:自主择业
6.我国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
① 2000年,教育部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派遣证”改为“报到证”,这标志这大学毕业生就业基本实现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模式
② 2004年初,国务院再次明确提出“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真正实现了“以市场机制为主导”的人才资源配置机制 ③ 现阶段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制度主要有以下内容:
a.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就业应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
b.在保证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
c.在计划安排上要优先考虑国家和地方重点基础建设上的需要,由其要保证在艰苦地区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等重点单位的需要
d.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西部、集体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等非国有制单位就业。
e.建立由学校和有关部门推荐,学生和用人单位在国家政策指导下,通过人才市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
7.国务院办公厅就加强普通高等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门下发通知
①
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
2009年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② 鼓励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各类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时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 ③ 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 ④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⑤ 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 ⑥ 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
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见习制度,鼓励见习单位优先录用见习高校毕业生 ⑦ 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a.各级机关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时,免收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报名费和体检费
b.对离校后未就业回到原籍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并组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等促进就业的活动 c.对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各地要将他们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
d.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帮扶措施,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
⑧ 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8.教育部下发《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
① 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就业
对参加“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 “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a.给予生活补贴,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b.项目服务期满并考核合格的,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高职(高专)学生可免试入读成人本科
c.今后相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参加项目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 ② 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义务兵役
a.由政府补偿学费,代偿助学贷款
b.在选取士官、考军校、安排到技术岗位等方面优先
c.退役后参加政法院校为基层公检法定向岗位招生考试时,优先录取
d.具有高职(高专)学历的,退役后免试入读成人本科,或经过一定考核,入读普通本科
e.退役后报考硕士研究生初试总分加10分;荣立二等功及以上,退役后免试推荐入读硕士研究生
③ 积极聘用优秀高校毕业生参与重大科研项目
④ 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 ⑤ 强化对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Chap 4 求职心理准备
1.求职应具备的心理质素
① 敢于竞争,善于竞争
② 消除自卑心理,正确对待挫折 ③ 坚持继续学校,寻求更大发展 ④ 树立自主创业意识,拓宽就业门路
2.常见的心理误区
① 速富心理 ② 迎合心理
a.“写真集”与病态思维 b.嫁富心态与爱情变味 ③ 校漂心理(考研派,不就业派,潇洒派【家里有钱】,围城边缘派【拿不到毕业证、学位证又不愿意离校】)
a.滋长自卑心理 b.依赖心理加重
c.增加了家庭经济和心理负担
④ 傍老心理
a.对先进观念的自戮
b.降低了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 c.欠缺社会实践能力
3.求职中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
① 客观评价自己
a.毕业生要正确评价自己 b.校牌并不能完全代表水平
c.毕业生要摒弃“先就业,再择业”的想法
d.“英雄不问出处”必将成为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趋势
② 树立良好心态
a.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 b.培养同情心
c.培养自立自强的习惯
③ 转变求职择业观念,到基层、农村去发展
a.“筑巢”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中部崛起 b.基层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c.到小企业施展才干 d.自主创业
Chap 5 就业途径的选择 1.就业信息的特性
① 真实性 ② 有效性 ③ 时效性 ④ 全面性
2.就业信息的作用
① 可以为自己提供就业机遇
② 可以有效地分析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使自己在就业时目标明确,做到不走或少走弯路,顺利就业
③ 依据就业信息和用人单位招聘单位,及时补充知识,外塑形象,内强能力和素质,增强就业竞争优势
④ 有利于在今后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3.就业信息的内容
① 就业政策 ② 就业形势 ③ 就业结构 ④ 社会需求 ⑤ 其他信息
a.跨国公司的就业信息 b.注意新兴行业的有关信息
c.有关报考研究生和公务员的信息
d.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发起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e.毕业生参军信息 f.毕业生自主创业信息
4.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
① 个人
a.利用学校就业网站 b.利用专业的求职网站 c.利用招聘单位的网站 d.新闻媒体
e.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
② 学校:学校发布的就业信息往往是用人单位主动向学校提供明确的用人需求,或是与学校有密切关系、相互信任的单位
③ 他人:即利用老师、父母、亲友推荐的就业信息 ④ 各级政府就业指导机构及人才市场
5.获取就业信息的具体方法
① 定行业搜集法 ② 定区域搜集法 ③ 定志趣搜集法 ④ 综合搜集法
6.就业信息的整理与作用
① 会对就业信息进行鉴别
② 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信息
a.专业性 b.兴趣爱好 c.性格特征
③ 学会对就业信息进行处理
a.初步筛选 b.正确的选择 c.善于开拓 d.迅速反馈 ④ 通过就业信息求职
7.求职方式及途径
① 网络求职
a.三种形式: 1)在网上发布求职信息,坐等用人单位和你联系
2)根据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主动出击,发送求职意向
3)直接登录用人单位站点,了解单位的岗位需求,如果有满意的岗位就主动发电子邮件联系
b.提高网络求职成功率的小技巧 1)有针对性地挑选网站 2)仔细过滤,筛选信息
3)把简历放到招聘网站的数据库中 4)每申请一个职位发送一封邮件 5)选择合适的实践 ② 电话求职
注意事项:
a.电话要在安静的场所打 b.电话内容要准备充分
c.同时要注意将询问到的各项信息记录下来 ③ 邮递求职
a.书写问题
b.信封的保洁问题
c.求职材料的组成和叠放 ④ 向实习单位求职 ⑤ 参加招聘会
注意事项:
a.入场前要做足准备
b.浏览整体,做好主次安排
c.倾听其他求职者与招聘人员的对话 d.有效交流,适当表现自己 e.做好应聘记录
f.主动联系,争取机会 ⑥ 求助人际关系
成功率高的原因:员工推荐是公司招聘人才的重要手段,通过关系网可以得到很多别人不知道的需求信息,利用关系网可以避免自己的简历被无缘无故地淘汰。
Chap 6 求职材料准备
*高校毕业生求职材料一般包括《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简称就业推荐表)、简历、求职信等。
1.就业推荐表
a.有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印制,每人只有一份,是应届毕业生求职应聘的重要材料之一
b.作为高校推荐应届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材料,是由学校和院(系)审核并签章,对用人单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书面材料
c.主要内容:基本情况,自我鉴定,在校期间任职、实践和受奖情况,爱好,计算机水平,外语等级或特长能力,适合从事何种性质或类型的工作,专业成绩及排名情况,思想品德、业务能力及院(系)和学校推荐意见等
d.大多数用人单位把就业推荐表作为接收毕业生的主要依据,在录取毕业生时要求毕业生提交就业推荐表原件;在求职应聘时可使用复印件
2.简历 ① 基本内容
基本信息,求职意向,教育背景,实践活动和社会工作经历,计算机、外语技能,兴趣爱好,获奖情况,自我评价,业绩与研究成果 ② 类型
a.时间型简历:强调求职者工作经历,一般不适于应届毕业生 b.资源型简历:强调工作经历中积累的经验,技能,成就。
c.功能型简历:强调求职者拥有的技能、能力、资质和特长,不强调工作经历,较多应届毕业生选择
d.专业型简历:强调求职者的专业和技术能力,适于专业性较强的应届毕业生
e.创意性简历:表现创造力和想象力,适于医学动漫、广告策划、营销、美术设计等 f.综合型简历 ③ 撰写技巧
a.版面设计规范工整 b.重点内容突出醒目 c.措辞表达切合实际 ④ 撰写注意事项
a.篇幅不宜过长,不要出现大段文字
b.应聘职位要清晰,在简历最醒目的位置标出 c.突出业绩成果的价值,间接提升自己的价值
d.根据不同单位、不同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突出自己的特长 e.体现出个性特色,找到自己与众不同、非常醒目抢眼的特色
3.求职信
a.求职信是暂无业或灵活就业者针对求职目标单位所写的信函,目的是让对方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录用自己。
b.求职信采用自我推销的方式,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适合担任某项工作或从事某种活动,以便让对方接受自己的一种专用信件,c.与简历区别:简历是向用人单位呈现有关你的个人信息、受教育情况以及实习实践经历,而求职信是向用人单位表明你能为其做些什么、贡献什么。d.注意事项:
1)如实介绍自己,不弄虚作假,不夸大其词
2)针对所应聘职位的要求,做到尽量主次分明地介绍自己 3)言简意赅,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4)字迹清楚。书写工整(求职信常常是手写)
Chap 7 笔试与面试 1.笔试一般包括
a.知识面的考核 b.智力测试 c.技能测验 d.性格测试
2.常见的笔试类型
a.专业考试
b.智商和心理测试 c.综合能力测试
d.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能力测验和申论)
3.面试:一次有目的受控制的交流
① 种类
a.按照面试目的分
1)筛选型面试 2)决定型面试 3)集训型面试
b.按照面试现场的组织形式分
1)个人面试
*一对一面试 *连续型面试 *一对多面试 2)群体面试
*群体应答方式
*群体讨论方式
*小组面试
c.按照面试中面试官采取的方式分
1)问题式面试 2)压力式面试 3)自由式面试 4)模拟式面试 5)综合式面试
Chap.8 签约与派遣
1.签约
① 定义:即是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经过双向选择达成一致意愿之后,以协议的形式将这种关系确定下来,作为日后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书面凭证。② 签约所使用的文件
a.可使用教育部制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统一印发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
b.可使用用人单位印制的《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书 c.也可签约使用《就业协议书》,附加上有关劳动合同的内容,进一步明确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③ 文件保存:由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学校签字、盖章后各保存一份(某些地方《就业协议书》是四联单,其中还包括院系保存一份)④ 注意事项
a.明确用人单位的户口档案接收权限
1)若用人单位有人事接收权,毕业生户口可以迁移到用人单位所在城市,档案直接转递到用人单位
2)若用人单位无人事接收权,毕业生可以通过用人单位所在地人才交流服务机构办理户口档案挂靠,或直接将户口档案转回毕业生生源地所在地城市
b.明确就业单位的具体工作部门和工作岗位 c.明确工作内容和工资标准
若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只签订了《就业协议书》,那么在毕业生到用人单位报到后,一定要再签订《劳动合同》,并对具体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和报酬等予以书面明确
d.明确协议解除的条件(研究生或公务员)e.明确违反协议的责任
针对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可以约定违约金。
毕业生在与用人单位签约前,除了学校的规定外,还要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对可能发生的违约责任予以确定,对赔偿金予以明确。
2.调配与派遣
① 派遣毕业生统一使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全国毕业研究生就业报到证》,《就业报到证》由教育部印制,授权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审核签发,特殊情况可由教育部直接签发。② 毕业生派遣有关政策规定
a.对于华侨和来自港澳台地区的毕业生愿意留内地工作的,学校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提供必要的帮助 b.定向生、委培生按合同就业
c.免试推荐和考取硕士、博士研究生的毕业生,在学校就业计划上报后不再攻读的,应回家庭所在地就业,不签发《就业报到证》
d.申请自费出国(出境)的毕业生,经批准后,学校不在负责其就业,不签发《就业报到证》,学校直接将其档案转至家庭所在地,自谋职业
e.外籍学校、留级生、结业生、休学、退学等未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不纳入就业方案,不签发《就业报到证》
f.延长学制的毕业生在取得毕业资格后(以学籍部文件材料为准)3个月内找到工作或要求回家庭所在地就业的,可以纳入当年就业方案,签发《就业报到证》,逾期不再受理
g.结业生由学校向用人单位推荐或自荐,找到工作单位的,可以派遣,但必须在《就业报到证》上注明“结业生”字样,在规定时间内无接收单位的,学校将其档案转至家庭所在地(家居农村的可保留非农业户口),自谋职业
c.毕业生在派遣前因身体原因不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以办理休学,一年内治愈的(须经学校指定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能坚持正常工作的)可以随下一届毕业生就业;一年以后仍未痊愈或无用人单位接收的,户籍关系和档案材料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办理
3.《就业报到证》
① 由教育部统一印制,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签发,纳入国家就业计划的毕业生所持有的有效就业报到凭证
② 分上下两联(正本和副本)正本由毕业生持有,作为到就业单位报到的凭证;副本由毕业生所属学院或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负责放入毕业生的档案,作为就业单位人事主管部门存档的凭证
③ 是毕业生到就业单位报到的凭证,也是毕业生参加工作时间的初始记载和凭证 ④ 是存入个人档案的必备材料,其作用有:
a.式到接收单位报到的凭证,毕业生就业后的工龄由其报到之日开始计算 b.证明此毕业生是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学生 c.凭《就业报到证》《就业协议书》《毕业证》等相关材料可以办理档案、户口迁移手续
d.学校相关部门依据《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档案投递、组织关系转移和户口迁移等手续
e.公安部门凭《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落户手续
f.就业单位凭《就业报到证》为毕业生办理干部身份确认,转正定级及相关工作手续
g.自主创业毕业生持《就业报到证》到有关部门可以办理相关费用减免手续 ⑤
报到证的有效期为一个月 ⑥ 报到可能遇到的问题:
a.《就业报到证》遗失或损毁
应及时向所属学院系提出申请,并报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审查,然后由学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上报学校所在地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补办 b.毕业生未能按期报到
不可抗拒的原因(生病、自然灾害等),应采取电话、传真、邮件等方式向就业单位说明情况
c.毕业生报到时因就业单位原因被退回
若由于就业单位发生了严重变故,如企业破产、停产、转产等原因,而无法继续接收毕业生,则单位应出具退函,说明具体情况。毕业生可以重新联系单位就业,学校负责办理相关改派手续。d.毕业生报到后被就业单位退回
由于工作表现不好或违反就业单位规定而被退回,学校将把该毕业生档案、户口等关系转回其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处理
4.派遣程序
① 毕业生资格审查通过后,由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对毕业生就业信息库进行初始化:
(省、自治区、直辖市内生源毕业生派遣到各地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或教育局;
省、自治区、直辖市外生源毕业生派遣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备注加注到生源所在地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② 初始化后,各高校可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网络进行就业方案上报。上报必须依据有效接收证明(下称《接收函》),即有人事接收权的单位或企业同意录用并解决户口、档案等人事关系的证明,一般有以下几种: a.各地市(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签发的录用通知书(《接收函》)(在生源地级市落实就业单位除外)
b.省直及中央驻粤单位主管部门签发的录用通知书(《接收函》)c.省外单位所在地人事部门签发的录用通知书(《接收函》)(外省毕业生在生源地级市落实单位除外)d.公务员、升学深造录用通知书
e.有人事接收权单位盖章的《就业协议书》
5.接收函与调档函的区别
① 毕业生派遣的主要依据是《接收函》
② 调档函只是用人单位发给毕业生所在学校调档案的凭证,它可以是用人单位同意接收、在出具《接收函》后发,也可以是用人单位在待审查毕业生时发。
6.注意
毕业生一般在与用人单位签约后等拿到《接收函》才办理相关派遣手续。特殊情况下,毕业生也可先派遣,后落实就业单位,即毕业生落实就业单位的可以派遣,没有落实就业单位的也可以选择先派遣回生源地,到当地人才服务机构登记待就业 但是,未落实单位要求派遣的毕业生须填写派遣回生源地申请表,毕业生领取《报到证》后,学校将不再负责其就业。
7.生源地:一般指学生的实际户籍所在地,多数为其家庭户籍所在地。
作用:主要用于没有落实就业单位或要求派遣回家庭所在地的毕业生办理户口和档案迁移,对已落实工作单位(取得《接收函》)的毕业生,其户口和档案直接转到工作单位所在地,生源地变不变更没有任何意义。
8.灵活就业
① 定义:即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主流就业方式的各种就业形式的总称。具体可指以非全日制、临时性和弹性工作等灵活形式就业人员。② 类型
a.非正规部门就业
即劳动标准(劳动条件、工时、工资、保险福利待遇)、生产组织管理及劳动关系运作均达不到一般企业标准的用工和就业形式,主要指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和家庭作坊式就业。如自营劳动者,包括自我雇佣者(自谋职业)和以个人身份从事职业活动的自由职业者等 b.家庭帮工
即那些帮助家庭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 c.临时就业
包括非全日工、季节工、劳务承包工、劳务派遣工、家庭小时工等。
③ ③ 毕业生选择灵活就业和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数量不断增大,而这些单位多数没有人事接收权,不能办理毕业生人事关系转移手续,甚至有的单位虽有人事接收权但因暂无编制而只聘用等原因,不能未毕业生办理人事关系转移手续。
在这种情况下,毕业生可以委托单位所在地或生源所在地地级市人才服务机构办理户口、档案等人事关系转移手续。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没有拿到《接收函》的,可以先申请暂缓就业。
派遣流程图 173-175
9.暂缓就业
① 定义:毕业生由于某种原因暂不能按期办理派遣手续的,可以申请暂缓就业,经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同意并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批准后,毕业生领取并签订《暂缓就业协议书》,学校将暂缓就业毕业生档案移送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暂缓就业开始生效。
② 期限:最长期限为2年(截止日期为毕业生毕业后第二年的6月30日)③ 取消手续:在两年内,毕业生可以随时携带《暂缓就业协议书》、《接收函》(或回生源地申请表)到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取消暂缓就业,按应届毕业生派遣程序办理就业报到手续。
④ 人事关系处理:暂缓就业期间,毕业生档案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免费托管、户口暂不迁移,党(团)材料暂留学校,毕业生应定期回学校缴纳党(团)费
⑤ 期满手续:暂缓就业期满2年未办理取消暂缓就业手续的毕业生,应在毕业后第二年的7月初回学校领取《就业报到证》,凭《就业报到证》查询档案,办理户口、档案等相关材料转接手续。否则,不能落户或档案遗失等问题由毕业生本人负责。
⑥ 申请日期:毕业生申请暂缓就业必须提前书面提出申请,各高校须在规定时间内(如广东省规定在每年的6月10日前)将有关申请暂缓就业的信息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逾期不再受理,省(自治区、直辖市)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直接将毕业生派遣回其生源所在地级市人事主管部门,自谋职业。⑦ 申请对象
a.未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
b.已经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但仍等待用人单位上级人事主管部门签章,或委托办理人事关系转接手续等待人事接收权单位签章的学生 c.报考公务员、专插本、研究生尚未拿到录取通知书的毕业生
d.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尚未委托办理人事关系转接手续,或委托办理过程中尚未拿到人事接收权单位签章的毕业生
e.注意:外籍学生、港澳台学生、毕业前申请自费出国的学生及结业生、休学、退学等未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不得申请暂缓就业
⑧
暂缓就业有利方面:
a.暂缓就业期间,毕业生相当于应届毕业生,可作为应届毕业生参加某些单位应聘或报考公务员,学习继续提供发布就业信息和推荐就业等服务 b.报考升学、公务员暂时没拿到录取通知书,确实暂时没有落实就业单位或暂时没取得《接收函》的毕业生,可以有一定的时间办理相关手续,不必担心被派遣,户口、档案被转回家庭所在地
c.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尚未办理人事关系转接手续的毕业生,可以由充足的时间重新选择就业方式
⑨
暂缓就业不利方面
a.身份尴尬。容易被用人单位误解为能力水平或其他方面有问题 b.工龄、社会保险缺失。暂缓就业期间不计算工龄
c.办理有关证明受限。如果毕业生需要办理与就业、升学无关的证明(如结婚证、流动人口生育证、待业失业证等)及申请自费出国,必须先取消暂缓就业,办理户口、档案迁移后,在户口所在地办理。
暂缓就业办理流程 178
10.调整改派
① 教育部规定毕业生在派遣过程中出现特殊情况需要调整改派的,由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学校所在地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办理,② 期限:毕业生调整改派须在一年内办理(截止日期为毕业生毕业一年后的6月30日),逾期不再办理。毕业生就业后的调整按在职人员有关规定办理
③ 改派定义:指学校上报就业方案经上级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审批发放《就业报到证》后,毕业生因落实新的就业单位需要重新换发《就业报到证》 ④ 改派需要提供的材料:
a.原接收单位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所有联单)
b.原人事接收权单位同意解除就业协议的证明(原未落实单位的除外)c.新接收单位接收函(用人单位上级人事主管部门盖章)d.原派遣单位《就业报到证》(正本)
e.本人改派申请及毕业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审批意见
⑤ 广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对毕业生调整改派的规定
a.对派遣到本省12各山区市(韶关、清远、湛江、茂名、阳江、肇庆、河源、梅州、潮州、揭阳、汕尾、云浮)的毕业生,只要当地需要,原则上不做调整
b.对已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的毕业生,原则上不做调整 c.在人才市场办理空挂档案的,不做调整改派
d.由下列情形之一者,由学校报到地方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批准,不再负责其就业,学校将其户口和档案转至家庭所在地,按社会待业人员处理: 1)不顾国家需要,坚持个人无理要求,经多方教育仍拒不改正的 2)自派遣之日起,无正当理由超过3个月不去就业单位报到的 3)报到后,拒不服从安排或无理要求被用人单位退回的 4)其他违反毕业生就业规定的
Chap.9 就业权益保护
1.毕业生享有的权利
① 就业平等权 ② 自主选择权 ③ 获取信息权 ④ 接收推荐权 ⑤ 违约和索赔权
2.毕业生的义务
① 服从国家需要的义务 ② 如实介绍自己的义务 ③ 配合就业工作的义务 ④ 履行就业协议的义务 ⑤ 按时报到就业的义务
3.就业协议书
① 《就业协议书》由国家教育部统一制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业主管部门印发,供国家计划内统招的应届毕业生就业签约使用。每位高校毕业生只有一份。② 主要内容
a.毕业生基本情况及意见 b.用人单位情况及意见 c.学校意见 ③ 订立原则
a.主体合法原则(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为主体)b.平等协商原则 ④
订立程序
a.毕业生在协议书上签字,用人单位在协议书上签字盖章,用人单位上级人事主管部门(即有人事接收权的部门)盖章
b.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上级人事主管部门盖章后15日内,将协议书送到所在院系和学校就业管理部门签字盖章,然后将用人单位联送或寄回用人单位
c.院系、学校联由毕业生所在院系和学校就业管理部门存档,并作为上报就业方案的依据
d.注意:复印、复制的《就业协议书》一律无效 ⑤ 《就业协议书》的主要作用
a.作为毕业生落实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同意接收毕业生的主要依据 b.作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编制毕业生就业方案的重要依据 c.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方保护各自权益的法律依据 ⑥ 注意事项
a.明确条款内容 b.衔接《劳动合同》 c.最好约定协议解除条件 d.善用补充协议 ⑦ 其他
a.每位毕业生只可拥有一份《就业协议书》 b.毕业生考取研究生而未签订《就业协议书》,应在离校前将《就业协议书》交回学校就业主管部门
c.若因书写错误或污损、破损致使无法正常使用,或者不慎将《就业协议书》遗失的,应向所在院/系和学校提出申请,经学校就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按有关规定补办。
4.劳动合同
① 定义:《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② 意义 a.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重要保障
b.是用人单位合理使用劳动力、巩固劳动纪律、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 c.是减少和防止发生劳动争议的重要措施(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③ 《劳动合同法》规定
a.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 b.用人单位应当建立职工名册备查
c.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
1)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之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3)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
4)超过一年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④ 主要内容
a.劳动合同期限
1)固定期限: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合同终止时间 2)无固定期限: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
3)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为期限: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以某项工作的完成为合同期限。
4)注意,由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提出或者同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初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
2)连续订立二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
(在试用期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四种之一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b.工作内容(岗位责任、工作数量及工作质量)c.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d.劳动报酬 e.保险和福利 f.劳动纪律
g.合同的变更、解除、续订和终止 h.违反责任及其他 ⑤ 签订原则
合法、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守信 ⑥ 签订程序
a.签订劳动合同书
用人单位要盖法人章,劳动者须本人签名或盖本人名章 b.鉴证《劳动合同》
签订劳动合同时,应由劳动行政部门为当事人提供鉴证,依法审查
⑦ 注意事项
a.充分了解劳动合同有关法律法规 b.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 c.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d.劳动合同的内容要全面
e.劳动合同约定的试用期应符合规定
1)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2)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两个月
3)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4)同一用人单位和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使用此
5)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6)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80%,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7)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只需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
8)在试用期外则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而无须批准,不需要支付违约金
5.就业协议书与劳动合同的区别
① 主体不同
a.应届毕业生自毕业到领取报到证就业最长有2年期限。在此期限内,毕业生就业由所在高校负责。《就业协议书》主体应包括三方,即毕业生本人、签约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毕业院校。
b.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与义务的协议。《劳动合同》的主体只有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② 内容不同
a.《就业协议书》主要内容包括毕业生基本情况及意见、用人单位情况及意见、学校意见
b.《劳动合同》主要内容包括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的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等必备条款
③ 时间不同
a.《就业协议书》一般是在毕业生领《就业报到证》前使用。并且毕业生领取报到证到用人单位报到后,《就业协议书》效力终止,即不再具有法律效力 b.而《劳动合同》在毕业生报到后才签订 ④ 法律不同
a.就业协议书可依据《合同法》和民事通则来处理争议
b.劳动合同则需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或劳动仲裁机构报送,请求处理。依据《劳动法》进行仲裁。
6.违约
违约是毕业生的一项权利
① 在学校上报就业方案前提出违约,须经所在院系和学校批准
② 在学校上报就业方案后,不得行事违约权利,确系特殊情况的,须报省(直辖市、自治区)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批准
7.劳动争议分类
① 按劳动者人数划分
a.个人劳动争议
b.集体劳动争议(3人以上含3人)② 按合同类型划分
a.劳动合同争议 b.集体合同争议 ③ 按争议内容划分
a.因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自动离职而发生的争议
b.因执行国家有关工时、工资、保险、福利、培训和劳动保护的规定而发生的争议
c.因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d.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8.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a.协商解决 b.调解 c.仲裁
d.诉讼 15日内
9.人事代理
① 定义:是指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批准设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各类人才服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人事、劳动等政策法规要求,接收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从事各类人事管理有关的事宜。
② 人才服务机构必须经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授权才能开展人事代理业务,包括:
a.人事档案管理 b.因私出国政审
c.在规定的范围内申报或组织评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d.转正定级和工龄核定 e.大中专毕业生接收手续
f.其他需经授权的人事代理事项
③ 方式:单位集体委托代理和个人委托代理 ④ 服务对象
a.国家机关、企业单位编制以外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b.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民办科技性企业等非国有企业聘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c.外地驻本地商务代表机构及各类经济组织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d.辞职或被辞退、除名、自动离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指导知识点
大学生就业指导知识点
1、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归因分析:高校扩招影响、企业用工制度不合理、市场对白领需求不足、供求信息不对称、大学生对自身定位不合理、大学生缺乏求职技巧
2、需要解决的主观问题:能力培养、信息获取处理、就业技巧
3、客观问题:国家保障性政策、基层就业项目、创业
4、国家促进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公告(2013):①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等地区就业②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和自主创业③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④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大力促进就业公平⑤强化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5、用人单位的种类: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
6、企业就是指,依法设立的以营利为目的、从事商品的生产经营和服务活动的独立核算经济组织。
7、企业分类:(1)以投资人的出资方式和责任形式分为: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公司制企业。(2)以投资者的不同分:内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按所有制结构可份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和私营企业
8、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
9、事业单位分类:
(1)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也称为全供事业单位,也就是全额预算管理的事业单位,如学校、科研单位、卫生防疫等事业单位(2)差额拨款事业单位,按差额比例,财政承担部分,由财政列入预算;单位承担部分,由单位在税前列支,如医院等。3)自主事业单位又称为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是国家不拨款的事业单位。
10、国家机关,是指国家为行使其职能而设立的各种机构,是专司国家权力和国家管理职能的组织。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组织。例如:立法机关、警察机关、检察机关、权力机关、司法机关、行政机关
11、根据国务院颁布的《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民办非企业单位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民办学校、民办福利院、博物馆等。
12、就业信息的处理技巧:建立个人的就业信息管理库、对虚假信息进行“反侦察”、就业信息分类处理
13、按照创业的目的划分:生存型创业、主动型创业、公益型创业、社会型创业
14、按照创业的创新性划分:复制型创业、模仿型创业、安定性创业、冒险型创业
15、创业前的心理准备:①独立思考、判断、选择、行动的心理品质②善于交流、合作的心理品质③敢于行动、敢冒风险、敢于拼搏、勇于承担④敢于克服盲目冲动和私利欲望的心理品质⑤善于进行自我调节、适应性强的心理品质
16、创业前的信息准备:①行业发展信息②国家产业及区 域经济发展战略信息准备③产品市场需求的信息
17、信息获得的途径:职业、阅读、行路、交友
18、大学生创业的知识准备:管理知识、财务知识、营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相关法律知识、合法开业知识准备
19、大学生创业的资金准备:家庭资助、巧用国家政策、融资20、融资:债权融资、股权融资、技术投资、向上下游客户融资
21、人事代理是指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依据国家有关人事政策法规,接受用人单位或个人委托,对其人事业务实行集中、规范、统一的社会化管理和系列服务的一种人事管理方式。
23、人事代理制度的含义:人事代理的当事人为代理方和委托方,代理方一般是县级以上政府人事行政部门所属的人才流动服务机构;委托方为需要人事代理服务的各类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人事代理业务可由单位委托,也可由个人委托。委托代理的方式由委托方与代理方共同商定,并以合同的形式予以明确。
24、人事代理的程序:委托方向代理方提出申请,并提供有关材料;代理方对委托方申报的材料进行审核;委托方与代理方签订人事代理合同;代理方向有关方面索取人事档案及行政、工资、组织关系等材料,并办理有关手续;人事代理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由双方以协议的形式予以明确,共同遵守。
25、毕业生就业基本程序:①资格审查②下发就业协议③招聘④签订就业协议⑤派遣⑥离校⑦寄送档案⑧未就业学生手续办理⑨结业生手续办理⑽肄业生手续办理⑾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学生手续办理⑿处理遗留问题,上报就业情况
26、签约的四道程序:首先,由毕业生本人在协议书上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表达自己同意到选定单位应聘工作的意愿,同时签署本人姓名。其次,由用人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代表单位签署同意接收该毕业生的文字意见,并签字盖章。如果该单位没有人事决定权,则还需要报送其上级主管部门签字盖章,予以批准认可。再次,毕业生所在院(系)和学校主管部门签署意见并签字盖章。最后,报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27、备注是为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三方共同约定的其他条款所设计的。备注中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约定的条款如果不涉及学校的有关规定,不违反政策,并只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有约束力,学校是不予干涉的。
28、就业协议的内容:规定条款、签署意见与签字盖章。“本协议一式四份,毕业生、用人单位、学校各执一份,复印无效。”
29、就业协议中的权益维护:按规定的程序签订协议、注意与劳动合同的衔接、查明用人单位的主体资格、明确具体的工作岗位、关于薪水福利、关于户籍、具体工作地点、关于报考公务员和研究生。
第三篇: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
1.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2.医学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及其有关领域数据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3.统计软件包是对资料进行各种统计处理分析的一系列程序的组合。4.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5.科研结果的好坏取决于研究设计的好坏,研究设计是统计工作中的基础和关键,决定着整个统计工作的成败。
6.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是对已知的样本(或总体)的分布情况或特征值进行分析表述;统计推断是根据已知的样本信息来推断未知的总体。7.医学原始资料的类型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8.计量资料是用定量的方法对每一个观察单位的某项指标进行测定所得的资料。
9.计数资料是把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性质)或类别进行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得资料。
10.等级资料是把观察单位按属性程度或等级顺序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得资料。各属性之间有程度的差别。等级资料的等级顺序不能任意颠倒。11.同质:是指所研究的观察对象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或特征。
12.变异:是同质个体的某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即个体变异或个体差异性。13.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总体。样本是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个体。
14.抽样研究是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对样本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推断总体的研究方法。抽样误差是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样本指标与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其根源在于总体中的个体存在变异性,只要是抽样研究,就一定存在抽样误差,不能用样本的指标直接下结论。
15.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16.概率是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或机会大小)的数值度量。概率的取值为0≤P≤1。小概率事件是指P≤0.05的随机事件。
17.频数表和频数分布图的用途:(1)揭示计量资料的分布类型。(2)揭示计量资料分布的重要特征—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3)便于发现特大或特小的可疑值。(4)作为陈述资料的形式。例数大时,可以频率估计概率。(5)便于资料的进一步统计分析。18.均数应用于计量资料的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19.当资料呈正态分布时,均数位于分布的中心。
20.每个观察值都加一个常数a,则均数为原均数加常数a;每个观察值都乘以一个常数b,则均数为原均数的b倍。
21.几何均数应用于对数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也可用于呈倍数关系的等比资料。在医院中主要用于抗原(体)滴度资料。
22.计算几何均数的资料一般不能有观察值为0,也不能同时包含正负观察值。
23.中位数可用于描述任何分布类型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但对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中位数不利于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故对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应首选均数描述其集中趋势。
24.中位数适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一端或两端无确定数据的资料和分布不明资料的集中趋势。
25.极差与四分位数间距可用于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但都比较粗略,而四分位数间距较极差稳定,他们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
26.中位数M是一个特殊的百分位数,即第50百分位数P50,。百分位数是一种位置指标,样本的第X百分位数记为Px,它表示将全部观测值X1、X2,„,Xn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后位于第X百分位置的数值。
27.方差和标准差用于描述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28.均数与标准差结合用于全面描述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29.变异系数描述的是相对离散程度,无度量衡单位。用于单位不同,或虽单位相同,但均数相差较大的资料间变异程度的比较。
30.正态分布是横轴上方以均数处最高的单峰对称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正态分布N(μ,σ²)中有两个参数:总体均数μ和总体标准差σ。μ是位置参数,σ是变异度参数。
31.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是1,其分布有一定的规律,x±1.64s内的面积为90%,x±1.96s内的面积为95%,x±2.58s内的面积为99%。32.常用相对数有:率、构成比、相对比。
33.率是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某一分率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分率变化。
34.构成比是表示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某一部分构成比的改变将影响其他构成比的变化。
35.相对比表示两个有关事物指标,用以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两个指标可以是绝对比、相对数或平均数。
36.应用相对数注意事项:(1)计算相对数时分母应该有足够数量即例数不能太小。(2)计算合计率或平均率时,不能把n个率相加后除以n,应该绝对数相加后再计算相对数。(3)正确区分构成比与率,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4)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其可比性。对比组之间除了被研究的因素不同以外,其他相对数造成影响的因素应可能在构成比代替率。(5)样本率或样本构成比在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37.常用的标准化方法有直接标准化法、间接标准化法和反推标准法,简称直接法、间接法和反推法。
38.一般选择“标准”的方法有两种:(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较稳定的、数量较大的人群作为“标准”;(2)互相比较资料中任选一组数据作“标准”。
39.标准化死亡比(SMR)是被标化组的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若SMR>1,表示被标化组死亡率高于标准组;若SMR<1,表示被标化组死亡率低于标准组; 40.计算标准化率的步骤:⑴根据资料所具备的条件选用直接法或间接法;⑵选定标准构成;⑶选择公式计算标准化率。
41.应用标准化法的注意事项:(1)标准化法只适用于内部构成不同影响到总率比较的情况;
(2)由于选择的标准不同,算出的标准化率也不同,但比较的结论一致;(3)标准化后的标准化率,已经不再反映当时当地的实际水平,它只表示相互比较的资料间的相对水平;(4)样本标准化率也存在抽样误差,也需要进行假设检验。
42.发病率是计算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的新发病例数,而患病率是计算调查时点被调查人群中的现患病例数。
43.在一定期间内某人可能发病一次以上而成为多个病例,所以发病率可能会大于100%;;而患病率不会出现大于100%的情况。
44.发病率高的疾病称为多发病;患病率高的疾病称为常见病。患病率高,发病率也高的疾病称为常见多发病。
45.统计表一般由标题、标目、线条、数字和备注等部分组成。统计表的编制应:⑴重点突出,简单明了,一张统计表至应包括一个中心内容;⑵主谓分明,层次清楚;⑶结构完整,有自明性。
46.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图、圆图、百分条图、直方图、线图、半对数线图、散点图、箱式图和统计地图等。
47.单个构成比的描述,可选用圆图或百分条图;多个构成比的描述和比较,宜选用百分条图。
48.普通线图适用于描述某项指标随某个连续型数值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幅度(绝对变化趋势);半对数线图适用于描述某项指标随某个连续型数值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速度(相对变化趋势)。
49.箱式图通常选用5个描述统计量来绘制,即最小值、下四分位数(P25)、中位数(M)、上四分位数(P75)、最大值;可用于描述某个连续型数值变量的分布特征,也可用于比较不同类别之间某个连续型数值变量分布特征的差异。
50.均数抽样误差是抽样产生的由于个体差异所导致的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
51.标准误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描述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增加样本含量可减小样本均数的标准误,从而降低抽样误差。
52.参数估计是指用样本指标(统计量)来推断总体指标(参数)。估计方法有点估计和区间估计,区间估计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1-α,由样本指标确定的包含总体参数的一个范围。
53.可信区间是指总体均数可能所在的范围。用于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意义为:总体均数在x±t0.05,νSx或x±1.96Sx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5%。
54.在抽样研究中,由于有抽样误差存在,不能直接通过比较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大小得出结论,要进行假设检验。55.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包括小概率思想和反证法思想。56.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作出某种假定(检验假设),然后根据样本信息来推断其是否成立的一类统计方法的总称。用于推断总体参数是否相等。
57.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⑴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⑵计算检验统计量;⑶确定P值,作出统计判断。
58.单样本t检验的目的是推断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总体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是否相同,它要求样本取自正态总体。
59.配对设计包括:⑴两个受试对象按某特征相同或相近配成对子,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⑵同一受试对象给予不同处理或处理前后比较。它可以降低抽样误差,提高统计效率。60.配对t检验适用于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的比较,且要求差值服从正态分布。
61.完全随机设计可以将一批同质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各组,也可以是随机抽取几组不同的受试对象,观察其实验效应。
62.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是推断计量资料的两个总体均数之间有无差别的假设检验方法,要求样本来自正态总体,且两总体方差相等(方差齐)。
63.方差齐性检验的适用条件是两样本均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方差齐性检验中的检验统计量F服从F分布,有两个自由度,分子的自由度(较大方差)和分母的自由度(较小方差)。F值越大,P值越小。
64.两个样本均数比较,方差不齐时刻选择:⑴近似t′检验;⑵通过一定的变量变换以达到方差齐;⑶选用非参数统计,如秩和检验等。65.Z检验适用于大样本资料的假设检验。
66.第Ⅰ类错误:检验假设H0本来是成立的,经过检验后被拒绝了,即“弃真”。其发生的的概率为α,为已知。
67.第Ⅱ类错误:检验假设H0本来是不成立的,经过检验后被接受了,即“存伪”。其发生的概率为β,属未知数。68.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⑴要有严密的研究设计;⑵选用的假设检验方法应符合应用条件;⑶有统计学意义不等于有实际意义;⑷结论不能绝对化;⑸正确理解P值与差别有无统计意义;⑹平衡Ⅰ类错误和Ⅱ类错误。69.方差分析是一种以分析数据的变异为基础,以F值为检验统计量的计量资料的假设检验方法,主要用于推断计量资料单因素k水平(k≧3)或多因素不同水平总体均数间的差异性,其前提条件为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各组方差齐。
70.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总变异被分解为3个部分,即处理组间变异、区组间变异和误差。区组变异和误差两部分相当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组内变异。
71.两两比较的方法很多,常用q检验、LSD—t检验等;q检验适用于探索性研究,对每两个样本均数都进行检验;LSD—t检验适用于事先有明确假设的证实性研究。72.常用数据变换的方法有对数变换、平方根变换、平方根反正弦变换、倒数变换。
273.X检验是一种以Χ²分布为基础,以Χ²值为检验统计量的计数资料的假设检验方法。
274.X值反映实际频数(A)和理论频数(T)的符合程度。
275.X检验的主要用途:⑴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率(或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⑵两变量间有无相关关系;⑶检验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
2276.四格表X检验的注意事项:(1)当n≥40,T≥5时,用四格表x检验的基本公式或专用22公式计算X 值;(2)当n≥40,1≤T<5时,需要用校正公式计算X 值;(3)当n<40或2T 2277.行×列表资料X检验的注意事项:(1)行×列表X检验允许有1/5的基本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5大于1,但不能有理论频数小于1。⑵如果有1/5以上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5大于1,或有一个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1,可采用以下处理方法:①增加样本含量:可以增大理论频数;②将理论频数太小的行或列与性质相近的邻行或邻列中的实际频数合并;③删去理论频数太小的格子所对应的行或例。 78.依次增减四格表中某个格子(一般选用行合计与列合计均为最小的那个格子)的数据,可列出周边合计不变条件下各种组合的四格表(一般可列出最小周边合计数加1个四格表)。 79.非参数检验是一类不依赖于总体分布类型的检验,即在应用中可以不考虑被研究对象为何种分布以及分布是否已知,检验假设中没有包括总体参数的一类统计方法。80.秩和检验的适用范围:⑴未加精确测量的资料(包括等级资料);⑵偏态分布且无法转化为正态分布的资料;⑶分布不清的资料。 81.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用于配对设计计量资料差值的比较和单一样本与总体中位数的比较。 82.直线相关是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两个随机变量x和y有无线性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 83.相关系数是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方向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的符号表示两变量的线性相关的方向。其特点为:⑴相关系数r没有单位;⑵取值范围在﹣1和1之间;⑶r为正表示正相关,r为1表示完全正相关;r值为负表示负相关,r为﹣1表示完全负相关;⑷r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越高;越接近0,则相关关系越不密切。 84.相关分析的前提条件:两个随机变量;散点图呈线性相关;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85.在有相关关系时,根据r值判断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⑴|r|≥0.7,两变量有高度相关关系;⑵0.7>|r|≥0.4,两变量有中度相关关系;⑶|r|<0.4,两变量有低度相关关系。 86.直线回归分析的前提条件:⑴线性:两个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⑵独立性:任意两个观察值互相独立;⑶正态性:应变量y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⑷方差齐:给定x后,应变量y的方差相等。 87.等级相关应用范围:⑴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或偏态分布;⑵总体分布类型未知;⑶原始数据是等级变量。 88.对同一资料,相关系数t检验与回归系数t 检验效果相同。 89.决定系数r²决定回归效果的好坏,r²越接近1,回归的效果越好。 90.直线回归方程:y=a+bx其中a为回归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⑴a>0表示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上方;⑵a<0则交点在原点的下方;⑶a=0则回归直线通过原点;b为回归系数,即直线的斜率:⑴b>0表示直线从左下方走向右上方,即 y随 x的增大而增大;⑵b<0表示直线从左上方走向右下方,即 y随 x的增大而减小;⑶b=0表示直线与 x轴平行,即x与 y无直线关系;⑷b的统计学意义是x每增(减)一个单位,y平均改变b个单位。 91.实验设计的特点:⑴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⑵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或水平是由随机分配而定的。 92.医学实验设计包括处理因素或研究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三个基本要素。 93.常用对照的形式为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及历史对照等。 94.随机化包括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随机抽样指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出来作为样本;随机分组指保证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 95.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随机、重复、均衡。 96.重复是指研究样本要有一定的数量,即在保证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的条件下,确定最少的样本例数。 97.均衡原则又称齐同对比原则,指实验组和对照组或各实验组之间,除了处理因素以外,其他一切条件应尽可能相同或一致。 98.完全随机设计又称随机对照试验,属于单因素研究设计。 99.样本含量估计需要确定四个基本因素:α、1-β、σ、δ。α、δ与样本含量成反比,σ(或s)、1-β与样本含量成正比。 100.剂量反应是实验物质引起实验动物总体中产生某种反应的剂量。 知识点 1.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数据的搜集、整理、分析、表 达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2.医学统计学是应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及其有关领域数据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一门学科。 3.统计软件包是对资料进行各种统计处理分析的一系列程序的组合。 4.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研究设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和分析资料。 5.科研结果的好坏取决于研究设计的好坏,研究设计是统计工作中的基础和关键,决定着 整个统计工作的成败。 6.统计分析包括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是对已知的样本(或总体)的分布情况或 特征值进行分析表述;统计推断是根据已知的样本信息来推断未知的总体。 7.医学原始资料的类型有:计量资料、计数资料、等级资料。 8.计量资料是用定量的方法对每一个观察单位的某项指标进行测定所得的资料。 9.计数资料是把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性质)或类别进行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得 资料。 10.等级资料是把观察单位按属性程度或等级顺序分组,清点各组观察单位数所得资料。各 属性之间有程度的差别。等级资料的等级顺序不能任意颠倒。 11.同质:是指所研究的观察对象具有某些相同的性质或特征。 12.变异:是同质个体的某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即个体变异或个体差异性。 13.总体是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研究对象的总体。样本是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个 体。 14.抽样研究是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对样本信息进行分析,从而推断总体的研究方 法。抽样误差是由随机抽样造成的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样本指标与样本指标之间的差异,其根源在于总体中的个体存在变异性,只要是抽样研究,就一定存在抽样误差,不能用样本的指标直接下结论。 15.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统计推断,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16.概率是某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或机会大小)的数值度量。概率的取值为0≤P≤1。 小概率事件是指P≤0.05的随机事件。 17.频数表和频数分布图的用途:(1)揭示计量资料的分布类型。(2)揭示计量资料分布的重 要特征—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3)便于发现特大或特小的可疑值。(4)作为陈述资料的形式。例数大时,可以频率估计概率。(5)便于资料的进一步统计分析。 18.均数应用于计量资料的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 19.当资料呈正态分布时,均数位于分布的中心。 20.每个观察值都加一个常数a,则均数为原均数加常数a;每个观察值都乘以一个常数b,则均数为原均数的b倍。 21.几何均数应用于对数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也可用于呈倍数关系的等比资料。 在医院中主要用于抗原(体)滴度资料。 22.计算几何均数的资料一般不能有观察值为0,也不能同时包含正负观察值。 23.中位数可用于描述任何分布类型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但对于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资料,中位数不利于进一步的统计分析,故对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资料应首选均数描述其集中趋势。 24.中位数适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一端或两端无确定数据的资料和分布不明资料的集中 趋势。 25.极差与四分位数间距可用于描述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但都比较粗略,而四分位数间距 较极差稳定,他们用于描述偏态分布资料。 26.中位数M是一个特殊的百分位数,即第50百分位数P50,。百分位数是一种位置指标,样本的第X百分位数记为Px,它表示将全部观测值X1、X2,„,Xn由小到大依次排列后位于第X百分位置的数值。 27.方差和标准差用于描述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离散程度。 28.均数与标准差结合用于全面描述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的集中趋势与离散趋势。 29.变异系数描述的是相对离散程度,无度量衡单位。用于单位不同,或虽单位相同,但均 数相差较大的资料间变异程度的比较。 30.正态分布是横轴上方以均数处最高的单峰对称分布,以均数为中心,左右两侧对称。正 态分布N(μ,σ²)中有两个参数:总体均数μ和总体标准差σ。μ是位置参数,σ是变异度参数。 31.正态分布曲线下的面积是1,其分布有一定的规律,±1.64s内的面积为90%,± 1.96s内的面积为95%,±2.58s内的面积为99%。 32.常用相对数有:率、构成比、相对比。 33.率是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某一分率的改变不影响其他分率变化。 34.构成比是表示某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某一部分构成比的改变将影响 其他构成比的变化。 35.相对比表示两个有关事物指标,用以说明一个指标是另一个指标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两 个指标可以是绝对比、相对数或平均数。 36.应用相对数注意事项:(1)计算相对数时分母应该有足够数量即例数不能太小。(2)计算 合计率或平均率时,不能把n个率相加后除以n,应该绝对数相加后再计算相对数。(3)正确区分构成比与率,分析时不能以构成比代替率。(4)相对数的比较应注意其可比性。对比组之间除了被研究的因素不同以外,其他相对数造成影响的因素应可能在构成比代替率。(5)样本率或样本构成比在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 37.常用的标准化方法有直接标准化法、间接标准化法和反推标准法,简称直接法、间接法 和反推法。 38.一般选择“标准”的方法有两种:(1)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较稳定的、数量较大的人群 作为“标准”;(2)互相比较资料中任选一组数据作“标准”。 39.标准化死亡比(SMR)是被标化组的实际死亡数与预期死亡数之比,若SMR>1,表示被 标化组死亡率高于标准组;若SMR<1,表示被标化组死亡率低于标准组; 40.计算标准化率的步骤:⑴根据资料所具备的条件选用直接法或间接法;⑵选定标准构成; ⑶选择公式计算标准化率。 41.应用标准化法的注意事项:(1)标准化法只适用于内部构成不同影响到总率比较的情况; (2)由于选择的标准不同,算出的标准化率也不同,但比较的结论一致;(3)标准化后的标准化率,已经不再反映当时当地的实际水平,它只表示相互比较的资料间的相对水平; (4)样本标准化率也存在抽样误差,也需要进行假设检验。 42.发病率是计算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的新发病例数,而患病率是计算调查时点被调查人群 中的现患病例数。 43.在一定期间内某人可能发病一次以上而成为多个病例,所以发病率可能会大于100%;; 而患病率不会出现大于100%的情况。 44.发病率高的疾病称为多发病;患病率高的疾病称为常见病。患病率高,发病率也高的疾 病称为常见多发病。 45.统计表一般由标题、标目、线条、数字和备注等部分组成。统计表的编制应:⑴重点突 出,简单明了,一张统计表至应包括一个中心内容;⑵主谓分明,层次清楚;⑶结构完 整,有自明性。 46.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图、圆图、百分条图、直方图、线图、半对数线图、散点图、箱式图 和统计地图等。 47.单个构成比的描述,可选用圆图或百分条图;多个构成比的描述和比较,宜选用百分条 图。 48.普通线图适用于描述某项指标随某个连续型数值变量变化而变化的幅度(绝对变化趋 势);半对数线图适用于描述某项指标随某个连续型数值变量变化而变化的速度(相对变化趋势)。 49.箱式图通常选用5个描述统计量来绘制,即最小值、下四分位数(P25)、中位数(M)、上四分位数(P75)、最大值;可用于描述某个连续型数值变量的分布特征,也可用于比较不同类别之间某个连续型数值变量分布特征的差异。 50.均数抽样误差是抽样产生的由于个体差异所导致的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样本均数 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差异。 51.标准误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是描述均数抽样误差大小的指标。增加样本含量可减小样 本均数的标准误,从而降低抽样误差。 52.参数估计是指用样本指标(统计量)来推断总体指标(参数)。估计方法有点估计和区 间估计,区间估计是按预先给定的概率1-α,由样本指标确定的包含总体参数的一个范围。 53.可信区间是指总体均数可能所在的范围。用于推断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的意义为:总体均数在±t0.05,νS或±1.96S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5%。 54.在抽样研究中,由于有抽样误差存在,不能直接通过比较样本均数与样本均数之间、样 本均数与总体均数之间的大小得出结论,要进行假设检验。 55.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包括小概率思想和反证法思想。 56.假设检验是先对总体作出某种假定(检验假设),然后根据样本信息来推断其是否成立的一类统计方法的总称。用于推断总体参数是否相等。 57.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⑴建立检验假设,确定检验水准;⑵计算检验统计量;⑶确定P 值,作出统计判断。 58.单样本t检验的目的是推断样本均数所代表的总体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是否相同,它要 求样本取自正态总体。 59.配对设计包括:⑴两个受试对象按某特征相同或相近配成对子,分别给予不同的处理; ⑵同一受试对象给予不同处理或处理前后比较。它可以降低抽样误差,提高统计效率。 60.配对t检验适用于配对设计的计量资料的比较,且要求差值服从正态分布。 61.完全随机设计可以将一批同质受试对象随机分配到各组,也可以是随机抽取几组不同的受试对象,观察其实验效应。 62.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是推断计量资料的两个总体均数之间有无差别的假设检验方法,要求样本来自正态总体,且两总体方差相等(方差齐)。 63.方差齐性检验的适用条件是两样本均来自正态分布的总体,方差齐性检验中的检验统计 量F服从F分布,有两个自由度,分子的自由度(较大方差)和分母的自由度(较小方差)。F值越大,P值越小。 64.两个样本均数比较,方差不齐时刻选择:⑴近似t′检验;⑵通过一定的变量变换以达 到方差齐;⑶选用非参数统计,如秩和检验等。 65.Z检验适用于大样本资料的假设检验。 66.第Ⅰ类错误:检验假设H0本来是成立的,经过检验后被拒绝了,即“弃真”。其发生的的概率为α,为已知。 67.第Ⅱ类错误:检验假设H0本来是不成立的,经过检验后被接受了,即“存伪”。其发 生的概率为β,属未知数。 68.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⑴要有严密的研究设计;⑵选用的假设检验方法应符合应用条件; ⑶有统计学意义不等于有实际意义;⑷结论不能绝对化;⑸正确理解P值与差别有无统计意义;⑹平衡Ⅰ类错误和Ⅱ类错误。 69.方差分析是一种以分析数据的变异为基础,以F值为检验统计量的计量资料的假设检验 方法,主要用于推断计量资料单因素k水平(k≧3)或多因素不同水平总体均数间的差异性,其前提条件为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各组方差齐。 70.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总变异被分解为3个部分,即处理组间变异、区组间变异和误差。 区组变异和误差两部分相当于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组内变异。 71.两两比较的方法很多,常用q检验、LSD—t检验等;q检验适用于探索性研究,对每两 个样本均数都进行检验;LSD—t检验适用于事先有明确假设的证实性研究。 72.常用数据变换的方法有对数变换、平方根变换、平方根反正弦变换、倒数变换。 273.X检验是一种以Χ²分布为基础,以Χ²值为检验统计量的计数资料的假设检验方法。274.X值反映实际频数(A)和理论频数(T)的符合程度。 275.X检验的主要用途:⑴推断两个或两个以上总体率(或构成比)之间有无差别;⑵两变量间有无相关关系;⑶检验频数分布的拟合优度。 2276.四格表X检验的注意事项:(1)当n≥40,T≥5时,用四格表x检验的基本公式或专用 22公式计算X 值;(2)当n≥40,1≤T<5时,需要用校正公式计算X 值;(3)当n<40或 2T 2277.行×列表资料X检验的注意事项:(1)行×列表X检验允许有1/5的基本格子的理论 频数小于5大于1,但不能有理论频数小于1。⑵如果有1/5以上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5大于1,或有一个格子的理论频数小于1,可采用以下处理方法:①增加样本含量:可以增大理论频数;②将理论频数太小的行或列与性质相近的邻行或邻列中的实际频数合并;③删去理论频数太小的格子所对应的行或例。 78.依次增减四格表中某个格子(一般选用行合计与列合计均为最小的那个格子)的数据,可列出周边合计不变条件下各种组合的四格表(一般可列出最小周边合计数加1个四格表)。 79.非参数检验是一类不依赖于总体分布类型的检验,即在应用中可以不考虑被研究对象为 何种分布以及分布是否已知,检验假设中没有包括总体参数的一类统计方法。 80.秩和检验的适用范围:⑴未加精确测量的资料(包括等级资料);⑵偏态分布且无法转 化为正态分布的资料;⑶分布不清的资料。 81.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用于配对设计计量资料差值的比较和单一样本与总体中位数的比 较。 82.直线相关是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两个随机变量x和y有无线性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分析 方法。 83.相关系数是描述两个变量间线性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方向的统计指标。相关系数的符 号表示两变量的线性相关的方向。其特点为:⑴相关系数r没有单位;⑵取值范围在﹣1和1之间;⑶r为正表示正相关,r为1表示完全正相关;r值为负表示负相关,r为﹣1表示完全负相关;⑷r绝对值越接近1,表示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越高;越接近0,则相关关系越不密切。 84.相关分析的前提条件:两个随机变量;散点图呈线性相关;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 85.在有相关关系时,根据r值判断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⑴|r|≥0.7,两变量有高度 相关关系;⑵0.7>|r|≥0.4,两变量有中度相关关系;⑶|r|<0.4,两变量有低度相关关系。 86.直线回归分析的前提条件:⑴线性:两个变量间存在线性关系;⑵独立性:任意两个观 察值互相独立;⑶正态性:应变量y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⑷方差齐:给定x后,应变量y的方差相等。 87.等级相关应用范围:⑴不服从双变量正态分布或偏态分布;⑵总体分布类型未知;⑶原 始数据是等级变量。 88.对同一资料,相关系数t检验与回归系数t 检验效果相同。 89.决定系数r²决定回归效果的好坏,r²越接近1,回归的效果越好。 90.直线回归方程:y=a+bx其中a为回归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⑴a>0表示直线与纵轴的交点在原点的上方;⑵a<0则交点在原点的下方;⑶a=0则回归直线通过原点;b为回归系数,即直线的斜率:⑴b>0表示直线从左下方走向右上方,即 y随 x的增大而增大;⑵b<0表示直线从左上方走向右下方,即 y随 x的增大而减小;⑶b=0表示直线与 x轴平行,即x与 y无直线关系;⑷b的统计学意义是x每增(减)一个单位,y平均改变b个单位。 91.实验设计的特点:⑴研究者能人为设置处理因素;⑵受试对象接受何种处理因素或水平 是由随机分配而定的。 92.医学实验设计包括处理因素或研究因素,受试对象和实验效应三个基本要素。 93.常用对照的形式为空白对照、安慰剂对照、实验对照、标准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 及历史对照等。 94.随机化包括随机抽样和随机分组,随机抽样指保证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 被抽出来作为样本;随机分组指保证样本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同等的机会被分配到实验组或对照组。 95.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对照、随机、重复、均衡。 96.重复是指研究样本要有一定的数量,即在保证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可靠性的条件下,确定 最少的样本例数。 97.均衡原则又称齐同对比原则,指实验组和对照组或各实验组之间,除了处理因素以外,其他一切条件应尽可能相同或一致。 98.完全随机设计又称随机对照试验,属于单因素研究设计。 99.样本含量估计需要确定四个基本因素:α、1-β、σ、δ。α、δ与样本含量成反比,σ(或s)、1-β与样本含量成正比。 100.剂量反应是实验物质引起实验动物总体中产生某种反应的剂量。 3.能引起肺部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4.能引起肝脏损害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请写出其致病阶段。 13.粪便检查主要能发现哪些寄生虫卵? 14.用血涂片检查,主要可诊断哪些寄生虫病?请写出能查见的寄生虫阶段。 27.寄生在人体循环系统内的寄生虫主要有哪些?各是什么阶段? 28.人粪便处理不当可引起哪些寄生虫病的流行?第四篇:医学统计学知识点总结
第五篇:医学寄生虫学_细小知识点总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