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贾宝玉的诗词

时间:2019-05-15 05:2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描写贾宝玉的诗词》,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描写贾宝玉的诗词》。

第一篇:描写贾宝玉的诗词

开篇枉凝眉,这是描写宝黛的,姑且也算是写的宝玉的吧: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然后宝玉出场,对其外貌描写,虽然不是诗词,但是也贴出来供楼主参考: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

批宝玉的西江月两首: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

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没有了 只有这些是对宝玉的描写。其他的都只是剧中人所作的诗词。

第二篇:贾宝玉、林黛玉外貌描写

贾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苦笑,即瞋视而有情。

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第三篇:《红楼梦》外貌描写分析林黛玉贾宝玉

《红楼梦》中外貌描写的经典分析2014-03 一 迎春、探春、惜春

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观之忘俗。第三个身未长足,形容尚小。其钗环裙袄,皆是一样妆束。

这里,迎春、探春的外貌描写生动地表现出二人的个性特点。二人都貌美,都养尊处优,但这丝毫没有抹杀她们的鲜明个性。迎春“肌肤微丰,合中身材”,敦厚可人而又平庸无奇,这与探春的“削肩细腰,长挑身材”所表现的出众是截然相反的。“腮凝新荔,鼻腻鹅脂”写迎春的美丽,但这种美丽也似乎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结合小说来看,迎春在众姐妹中确实是很平庸的一个,她稳重但不如宝钗贤淑干练,她善良而不如黛玉灵慧多才。秋爽斋结社,众人做诗,她只能限韵,姐妹们大展才华,凤姐这一形象在《红楼梦》人物群像中尤为突出,她一出场,作者就用这段生动的描写暗示了她的个性特点,而这段描写历来脍炙人口,成为外貌描写中的经典片段。三.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第一次见到黛玉时,他眼中的黛玉便是这样。从总体上看,她具有一种柔弱美,病态美。眉间隐隐笼着丝丝轻愁,似皱而未皱,如有轻烟缭绕,可见她总是心事重重;目中依稀有缕缕渴望,似喜而非喜,常有深情凝驻,可见她总是细腻善感。这样的眉与目配合在一起,该是何等的清丽而凄美!黛玉原是绛珠仙子的化身,为“还泪”而来,所以她的眉目之间凝聚了灵她自甘平凡;猜灯谜时,皇妃元春派人传话说,众人都猜对了,独有迎春与贾环猜的不对,没有赐品,这时贾环心中不快,而迎春却“不以为意”,可见她才华平常,敦厚有余。迎春就是这样一个虽平凡却令人感到亲切的女子。但有时她的敦厚未免过分,流于软弱。本性“温柔沉默”的她,对自己可以处理的事情,竟无能为力。“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一段,最能表现她的软弱。当累金凤这一名贵的首饰被偷之后,她独自诵经,丝毫不过问此事,对眼前的罪恶视而不见。司棋被逐一段,她甚至表现得很淡漠。最终,她被迫嫁给孙绍祖,从不反抗的她,被侮辱,被冷落,凄凉地死去。其实,迎春的懦弱,是对现实无奈的一种表现。她的善良在可怕的现实中被撕裂,被践踏,她没有挣扎,因为她太温柔,太憨厚了。这一个性注定了,她不可能像探春那样,尽情地展示自己,只能如未开的花朵一样枯萎在命运的枝头,做一个牺牲品。而她一出场,作者就通过外貌描写向我们预示了她的个性。

探春的身材出众,“削肩细腰,长挑身材,”苗条可爱而又带着惊人的爽利。“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这一外貌也是常人所无的。中国文学中写美人的目光往往是“秋波流转”,“美目盼兮”,仅仅是美丽迷人而已;而探春的“顾盼神飞”,则在秀丽中透出一种英气,一种卓然不群的智慧,这正符合她那种出众的才华与不甘平庸的个性。一个“飞”字写出了她目光的敏锐、灵动,真是夺人魂魄。“文采精华”更好地概括了她的非凡才能与个性。试看书中,探春理家治众之才不在凤姐之下,甚至高于凤姐。她虽不似凤姐那般泼辣,却比凤姐多了文雅与智慧。凤姐病时,她管理大观园,兴利除弊,大胆改革,把园子管理得井井有条。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她胸怀大志,渴望超越男子,干出大事。她组建海棠社,在给宝玉的信中写道:“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她曾说:“我但凡是个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业,那时我自有一番道理。”可惜的是,探春生在一个以女性为附属品的时代,这是她的悲剧。但她毕竟让自己灿烂地开放过,展示过。探春的个性,从这一外貌描写中可见一斑。

惜春的外貌描写并未表现出她的个性,但交代了她的年龄,为下文她的命运作了铺垫:贾府鼎盛时,她“形容尚小”,贾府衰落时,她已经长成,在成长过程中,她看尽了繁华,也明白了沧桑,窥破“三春”(元春、迎春、探春)的命运,窥破世态炎凉,最终选择了出家修行。二 凤姐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凤姐是作者笔下著名的文学典型形象。这段外貌描写,仅有三十二个字,就集中体现了她的个性,可见作者功力之深厚。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凤姐的眉目很有特点。首先,她的眉目是美丽出众的。丹凤眼,柳叶眉,本是俊俏可爱的;但加上“三角”、“吊梢”便不同了,它不可爱而有些可怕,在俊俏中透出狡猾之态、刁钻之貌、凶狠之气。这与凤姐的个性是一致的。她在府中是著名的“管家婆”,有“凤辣子”之称,工于心计,善使手段,泼辣凶悍。“身量苗条,体格风骚。”俊美中带着成熟与干练。黛玉与探春都是身材苗条的,但她们的美是纯洁、典雅的美,就像未经玷污的珍珠,晶莹可爱;而凤姐的“苗条”与“风骚”,却是世俗的美,多了几分圆熟和世故。

“粉面含春威不露”,在化着浓妆的面庞上,闪烁着温暖动人的光彩,却又深藏着那带几分险恶的“威”,这是多么形象的一张脸!只有凤姐才会有这样一张脸。在小说中,我们多次看到她“粉面含春威不露”的样子:毒设相思局,把愚昧的贾瑞害得悲惨地死去;弄权铁槛寺,徇私舞弊,聚敛钱财;借刀杀人,使柔弱的尤二姐含恨吞金自尽„„在满面春风之下潜伏着凶狠,在温情脉脉之后暗藏着残暴。同时,不可抹杀的是,凤姐的“威”还体现在治家方面。她具有非凡的管理才能,办事爽利,泼辣大胆,这使她在众多女眷中脱颖而出。淡泊无为的李纨,懦弱无能的尤氏,与她相比无不黯然失色。协理宁国府一段最能体现她的管理才能,她在不熟悉的环境中指挥若定,把一切处理得井井有条。由此看来,凤姐本可以是一位令人欣赏的“女强人”,但她卑劣狠毒的一面又令人痛恨。“丹唇未启笑先闻,”这句则表明了她特别工于心计,善于逢迎的性格。她见人先笑,但对不同的人,她的笑也不同。对贾母、王夫人,她阿谀、献媚地笑;对宝玉、黛玉、宝钗,她热情、讨好地笑;对尤氏等人,她应付、敷衍地笑;对尤二姐、秋桐,她笑里藏刀,口蜜腹剑。正因为凤姐如此工于心计,所以,她在贾府中八面玲珑,如鱼得水;统治者宠爱她,下人惧怕她、痛恨她。

河之畔的清风细雨,离恨天外的灵晖秀气。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更突出地体现了她多愁善感的个性。黛玉天生有一种诗人的气质,柔情似水,忧郁细腻。一身之病是由两靥之愁而起,两靥之愁又因一身之病而生。她深深陷入了与宝玉的恋情之中,用全部心血去爱宝玉,用整个生命去追求美好的生活,但身世孤苦,寄人篱下,她怎能不愁?“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她怎能不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进一步写她的愁与病:无事时也有闪烁的泪光,无恙时也有细微的娇喘,可见愁与病已经深入到她的内心,不可医治了。黛玉的愁与病,除了身世原因外,实际上是在追求自由与美的过程中与世俗发生矛盾引起的。在贾府这样一个复杂的大家庭里,宝钗那样的“贤德淑女”受到人们的赞赏,而黛玉生性孤傲,过于敏感,又常常直率地讽刺他人,当然不会得到认可。她高洁的心志不为人所知,她梦想的爱情不被世所容。当她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剧烈冲突时,她无力反抗,只能默默饮下苦涩,日久天长,郁结成病。四 宝玉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贾宝玉是《红楼梦》的中心人物。他叛逆、大胆,追求自由与平等,痛恨世俗的争名逐利、勾心斗角,他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美好愿望。这段外貌描写集中了作者的笔力,是所有外貌描写中最详尽的一段。

首先,宝玉的外貌非常出众,俊美得几乎不像一个男孩子。他面容明朗,流光溢彩。月与花本已美丽,而中秋之月,尤为圆润清朗;春晓之花,尤为鲜艳润泽。他的“面”与“色”如此搭配,充满了青春活力,而他的心灵,也正如中秋之月一样纯洁无瑕,他的感情,也正如春晓之花一样朝气蓬勃。“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这里作者一连用四个比喻。整齐的鬓发,茂密修长的眉,直率可爱中透出勃勃英气;而红润的面色、灵活多情的眸子,又有几分女儿气,但这并非柔弱无力,这是他过于善良的心灵酝酿出的独特气质,与秦钟的女儿气不同,宝玉的女儿气带着生机和活力,带着不安分的气息,因为他本身就是一个不满现实、强烈追求自由的人。

“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这种奇特而美好的表情,只可能出现在宝玉的脸上。他纯真无比,崇尚青春美与自由美,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环境中,他同情女子(上至贵族小姐,下至地位低下的丫鬟)的悲惨命运,“专能和女孩们结交”,正因为如此,他首先领略了“遍被华林”的“悲凉之雾”,“爱博而心劳”。他的过于美好的追求,使他的面庞永远不会被恶劣的表情玷污,永远温和若笑,饱含深情。“面如敷粉,唇若施脂,”仍然是写他的俊美,但在俊美中带些大家子弟的养尊处优之态。宝玉从小生活在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这样写是符合他的身份的。“转盼多情,语言常笑”,仍是写他的多情善感,与“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呼应。“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这句写其眉目最为精彩:眉间目际,情思飘飞,动人心魄。这里的“风骚”与凤姐的“风骚”不同,这是一种潇洒飘逸、无拘无束的气质,既表现着宝玉的聪颖多才,又代表了他“痴”的一面。他的“痴”,主要表现为用尽心力去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包括爱情、青春、生命乃至自然万物。见花谢便联想到黛玉宝钗等人的衰老,为之叹息不已;得知龄官与贾蔷的恋情便联想到生命的流逝,泪流满面;为晴雯作悼词,感慨昔日的美好时光一去不返;为黛玉而疯狂,从此竟遁出人世,永不复返„„正如警幻仙子所说:“如尔天分中生成一段痴情,吾辈推之为‘意淫’。‘意淫’二字,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汝今独得此二字,在闺阁中,固可为良友,然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这‘意淫’,便是对美与自由的欣赏与崇拜,对“钟天地之灵秀,集日月之精华”的女儿们的恋慕。正因为追求自由,宝玉对世俗的功名利禄毫无兴趣,反抗礼教的束缚,故而“于世道中未免迂阔怪诡,百口嘲谤,万目睚眦”,“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成了贾府这个“诗礼簪缨之族、钟鸣鼎食之家”的叛逆者。宝玉的外貌描写重在写“多情”这个特征,成功地刻画了他的个性。

《林黛玉进贾府》这段文字中的外貌描写,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生动传神,二是很好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这为我们描写人物的外貌提供了很好的范本。《红楼梦》作为我国古典小说中的精品。《林黛玉进贾府》是小说中最精彩的一段,其中对人物外貌的描写更是脍炙人口。在作者笔下,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第四篇: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主要的人物,别号怡红公子、绛洞花王、富贵闲人。由神瑛侍者脱胎而成,对绛珠仙草有灌溉之恩,因此有还泪一说,出生时口含一块玉,是贾府的宝贝,他曾说“女儿都是水做的骨肉”,从小在女儿堆里长大,喜欢亲近女孩儿,与林黛玉的爱情是世间少有的纯纯之爱。他性格的核心是平等待人,尊重个性,主张各人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生活。在他心眼里,人只有真假,善恶,美丑的划分。也不安于封建统治者规定的本份,既“偏僻”,又“乖张”,所以,在常人眼中,贾宝玉既“无能”,又“不肖”,而且天下第一。其实,这正反映了贾宝玉对封建正统思想的不满和反抗精神。

整部《红楼梦》中,宝玉的主角地位是无可置疑的,但宝玉这个形象却是作者始终无法定位的一个矛盾。在《红楼梦》中,宝玉的出场是作者慎之又慎的,试看,,在宝玉正式出现以前,在第2回中,先是借冷子兴之口,点出都中一件“新奇异事”,介绍了这个“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中,“一代不如一代的儿孙”的代表,可谓极尽渲染之能事;然后又在第3回中,经宝玉之母王夫人口中介绍了这个“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的“孽根祸胎,家里的‘混世魔王’”;最后经过了足够的铺垫后,才让宝玉出现在读者眼前“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伴随着宝玉出现的,还有两首《西江月》,这也是宝玉所独有的。整部红楼中,,大大小小上百的人物,只有宝玉的出现作者才是这样的不惜笔墨、郑重其事。由此可见,作者对宝玉这一人物的珍视程度。细看这两首《西江月》

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袴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贾宝玉的悲剧性格分析

宝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悲剧角色。他的悲剧是一种由外部环境所造成的、命中注定的窒息。他本身处处充满矛盾,似乎很难让人释怀。但联系作者生平的遭遇,却又不难解释。作者将宝玉作为自身的影子,赋予他极高的天分,寄予他极大的希望;同时又清醒地知道:环境所限,他不可能有何作为,必将走向幻灭。作者生平亦是注定满腹才华,却终生不得施展。二者合二为一,成就不朽的悲剧。

贾宝玉:悲剧性格——社会环境

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这是在《红楼梦》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黛玉诘问宝玉的话,在这一回中原本是宝玉听曲而悟,一首偈子悟了去。这时却被黛玉一问,竟不能答,由此收了痴心。可是再回头看看,我们也可以把这看作是作者在这里由黛玉的口发出的一个自问:有何贵? 有何坚? 答案只有一个,宝玉是“无坚亦无可贵”。在整部《红楼梦》中,对宝玉的评价中最深入人心的大概就是在第37回中“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时,借宝钗之口赠与宝玉的绰号:无事忙,富贵闲人„„„终其一生,宝玉可以说是一事无成,碌碌无为。

词中之意,似贬实褒,这已是为世所公认,无可置疑。由此看来作者对宝玉这一形象评价又是极高的。同样,在第5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中,作者又借宁荣二公之灵说出“吾家自国朝定鼎以来,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者。故遗之子孙虽多,竟无可以继业。其中惟嫡孙宝玉一人,禀性乖张,生性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幸仙姑偶来,万望先以情欲声色等事警其痴顽,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然后入于正路,亦吾兄弟之幸矣。”将家业兴旺的希望完完全全寄托在了这个“于国于家无望”的“纨绔、膏粱”身上。也可以说,作者本人对于宝玉的寄望也是极高的。

“无坚亦无可贵”的碌碌无为与家业振兴,挽狂澜于既倒,这两点同时出现在同一个人物身上,这不能说不是自相矛盾。这也是作者在整部《红楼梦》中不停地探究,又始终未能回答的一个问题。

其实这种矛盾在整部书中有多处痕迹可寻,也是时时充斥在宝玉的生活、言行之中。如在第47回中,宝玉在面对柳湘莲时,因自己日日困于园中的处境大发感慨“我只恨我天天圈在家里:,一点儿做不得主,行动就有人知道,不是这个拦就是那个劝的,能说不能行。”而在第36回中,宝玉却又因为自己日日困于园中的处境感到悠然自得“日日只在园中游卧,不过每日一清早到贾母王夫人处走走就回来了,却每每甘心为诸丫环充役,竟也得十分闲消日月”。又譬如,在第28回“薛宝钗羞笼红麝串”中,宝玉一面对黛玉赌咒发誓“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也说个誓”。可是一转眼,又确如黛玉所言“心里有‘妹妹’,但只是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

宝玉是有真才华的,不管是在第17回中“大观园试才题对额”时他所题的“绕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脉香”,还是在第78回人“痴公子杜撰芙蓉诔”中他所做的那篇空灵飘逸的《芙蓉女儿诔》均展现出他不同于当时“须眉浊物”的满腹才华。只是他的才华被人为地束缚了。这也是他的苦恼,他的生活是富贵而且闲散的,但是他并不是以此而满足了的,在他内心深处是期盼着有一天能摆脱掉这些束缚,真正做出一番事业来的。在第22回“听曲文宝玉悟禅机”中有一句“目下不过这两个人,尚未应酬妥协,将来犹欲为何?”这“将来”二字就隐隐地透露出了一些信息,宝玉并非只知日日嬉戏,在他的心里却也是有着“将来有一天能做出一番作为”的想法的。在第36回中,宝玉对“文死谏、武死战”的一番评论“那武将不过仗血气之勇,疏谋少略,他自己无能,送了性命,这难道也是不得已!那文官更不可比武官了,他念两句书记在心里,若朝廷少有疵瑕,他就胡谈乱劝,只顾他邀忠烈之名,浊气一涌,即时拼死,这难道也是不得已!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这一篇话,历来被当作是宝玉反封建、反仕途的铁证。但是,当我们仔细来分析,却发现,宝玉所提出的批驳,集中在武将的“血气之勇,疏谋少略”,文官的“浊气一涌,拼死邀名”,而对“受命于天”的朝廷正统却还是维护的,认为是足以承担天地所交付的“万几重任”。只是宝玉身边的人太过小心的呵护,反倒成了对他的一种束缚,使他始终不能有机会有所作为。这一点转化到现实生活中,与作者的处境是如此契合,作者也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只是为犯官之后的身份所制,始终不可能有机会有所作为。

据脂砚斋所言,宝玉应是“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不肖,说不得善,说不得恶”。(庚辰本十九回双行夹批)其实仔细想想,这也就是作者现实生活中的写照。因惊世才华而生出的满腔抱负与现实世界残酷封杀之间的煎熬使作者在书中的影子“宝玉”也就生活在一种无可奈何的矛盾中。脂砚斋有云“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不仅仅是宝玉的悲剧,也是在为自己终生郁郁不得志鸣不平。

可以这样说,宝玉这个充满矛盾的悲剧角色其实就是作者将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矛盾处境影射到了《红楼梦》中。所以整部《红楼梦》是作者与书中主角共同的一出悲剧,一曲挽歌。以一言以蔽之:一曲悲歌向天鸣。

太虚幻境薄命司簿册贾宝玉判词

其一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只因煅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其二

粉渍脂痕污宝光,房栊日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这两首诗写的是顽石,贾宝玉的肉身和思想意识便是这顽石的化身。

红楼梦,用顽石比喻金刚。顽石和金刚,二者是一个。生来带有文字的“宝玉”和“金钗”,作者安排二者是一家,也就是金玉良缘。金玉良缘四字,明白告诉我们,用顽石即玉也,来比喻金刚。还是告诉我们顽石和金刚是一家。金刚,佛法中有金刚经。读懂金刚经,便知道金刚乃是真心自性。其中关节,需要慢慢领悟。

看其一。

这顽石,在大无情处,即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本便是天不拘地不羁,无喜无悲,这便是六祖慧能所言“本来无一物”处。实际上,天下人人都是这顽石,只是自家不觉而已。人人都是宝玉,只是不肯承当。别说作者弄个富贵家才有宝玉,就是弄个贫穷家,哪个不是宝玉?弄个富贵家,更夺读者眼目,更有说服力而已。

修行有成者告诉我们说:“人有一宝,密在形山”,只是我们凡夫眼拙,不知道自己还是宝贝。红楼梦作者大慈大悲,把这宝贝明明白白摆在我们面前,我们却蒙然不认,以为只有宝玉才是顽石,不知自家便是顽石,作者焉能不急?

这顽石,一经煅炼通灵,便向人间觅是非了,才有了喜与悲,才被天所拘,被地所羁了。造出诸多假来。

这第一首判词,是说宝玉也就是我们每个人都“贪入”红楼。

看其二。

一旦陷入红楼,必然是“粉渍脂痕污宝光,房栊日夜困鸳鸯”了,也即被红尘之“情”字所缠,八苦缠身;可是,“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这第二首判词,又暗示了贾宝玉最后出家,一定能修成圆觉,最后跳出红楼。

顽石落入红楼,是为了让其磨出圆觉,最后出得红楼,这便是作者本意。所以,一部红楼梦,作者笔之所到处,不在天不在地,不落喜不落悲,不关是不关非,不关贫不关富,因为这一切都是无常;作者只是让人“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很多人觉得这“醒”这“散场”太凄凉了,那是因为您不知这醒的好处有多大;不知这醒才是人生大喜乐;不知这醒是古往今来一切真正智者的追求所在;不知这醒是人生的惟一解脱;不知道这醒既超越物质世界也超越精神世界;不知醒来便是那“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的至善至美境界。

一旦你知道了,你便理解“觉悟”何等重要;便知道那些和尚道士修女,何以过那样的生活;便知道圣哲为何让我们“行善积德”,为什么说“吃亏是福”;便知道佛祖为什么让我们“舍”、“放下”;便知道大祖师为何让我们做“大死人”,当“大木头人”,为什么古人说“人生难得糊涂”,等等,一切都明明白白了。

宝玉不满意与宝钗的结合:“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营雪(薛);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黛玉)。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最后,宝玉终于弃家为僧,“金玉良缘”实际上是“金玉成空”,宝钗落得个空闺独守,抱恨终身。

黛玉也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了宝玉.....

第五篇:重新认识贾宝玉形象

第5卷第4期 孝 感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No.4 Vol.5 2002年12月 Journal of Xiaogan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 Dec.2002 文章编号:1671—8178(2002)04—0050—05

重新认识贾宝玉形象

张丽雅

(汉川市第一中学,湖北 孝感 432300)

[摘 要] 文章认为曹雪芹是形,贾宝玉是影,《红楼梦》是曹雪芹人生反思;曹雪芹是将贾宝玉当一块无用的顽石在批判。并从“愚顽器质”、“女人形貌”、“病态习性”三方面探讨贾宝玉的性格。最后强调宝黛相恋的结局不是一场爱情悲剧,只是林黛玉的命运悲剧。在爱情问题上,贾宝玉并非悲剧角色。

[关键词] 批判;贾宝玉;女人形貌;病态习性;偏僻乖张;林黛玉;命运悲剧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文献标识码] A

法国哲人卢梭在他的《忏悔录》开篇就说:“我要把一个人的真实面目赤裸裸地揭露在世人面前,[1]这个人就是我。”其主旨就是要否定旧我。歌德在写完《少年维特之烦恼》后写道:“这篇东西写完了,我觉得象是在神父面前把一切忏悔了之后那样复归于愉快自由。”[2]书中,维特的悲惨命运,使歌德挣脱爱情的罗网求得了解脱。看来,写书的确是一种寻求解脱的极好方式。司马迁也说过:“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3]

曹雪芹难道不也是意有所郁结吗?《红楼梦》第一回有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①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红楼梦》一书若不关作者切肤之痛,辛酸泪何来?所以我说曹雪芹象歌德将自身编派进了《维特》一样也把自己编入了《红 楼梦》。

还有一证:《红楼梦》开篇就写女娲氏补天在青埂峰下遗弃了一块石头,这石头被一僧一道变成大如扇坠的美玉,带到人间,投胎于贾府,贾宝玉衔玉而生,贾宝玉就是石头。曹雪芹是形,贾宝玉是影。问题在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将贾宝玉当作一块美玉在颂扬?还是当一块无用的顽石在批判?我认为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二 贾宝玉性格面面观

1、愚顽器质

研究《红楼梦》的人,几乎众口一词说贾宝玉是一位封建叛逆者。我以为不经烈火熔炼,生铁决不能成钢,不在风雪中煎熬,哪有常青的松柏。说起叛逆性格,不由人会想到李闯王、黄巢那样铁骨铮铮的汉子;在罗马鲜花广场上宁死不屈的布鲁诺;敢于非议儒家经典的李贽[4],以及一些为真理

而斗争的仁人志士。贾宝玉从出生那天起,十三四

①本文所引《红楼梦》中文字及情节均出自岳麓书社[收稿日期] 2002—11—12 [作者简介] 张丽雅(1953—),女,湖北武汉人,汉川市第一中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古代文学。·50·

张丽雅:重新认识贾宝玉形象

1992年版《红楼梦》。

年间,生活在钟鸣鼎食之家,一步也没有跨出贾府的兽环大门。衣文绣,食珍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切有袭人、晴雯、茗烟等男女婢仆来服侍。春花之朝,秋月之夜,享不尽的游乐之趣。他是贾母疼爱的小乖乖,贾母给了他不尽的爱:太阳下面怕他晒了,风雪中怕他冻了,吃饱怕他撑了,饮酒怕他醉了,玩耍怕他累了。象这样一个不经世面,不经风雨,没有受过一点儿人生颠簸的人,他叛逆什么呢?疏松的土壤只能生出花草,岩石缝里才立得起长松。在贾母、王夫人温暖的怀抱里,时时处处受到呵护,又岂能滋生出叛逆性格?

自从搬进大观园后,贾宝玉就成了女人国的少年王子,潇湘馆有他看不厌的林妹妹,蘅芜院有他倾心的宝姐姐,园内它处还有伶牙俐齿的史湘云、风情万种的秦可卿和一群如花似玉的其他小姐妹。回到怡红院,又有袭人、晴雯的温柔多情。真是啊,耳不绝环佩之声,目不暇人面桃花,应该说贾宝玉做的梦也是甜的。一部《红楼梦》几乎半部写的都是贾宝玉的行乐图:秋结海棠诗社,冬日踏雪寻梅,春赏花月,夏听荷雨,更有贾母不断摆设游宴供他享受、家养戏班供他欣赏,即使在秦可卿的丧期、贾敬的忌日里,贾宝玉的心里也是乐滋滋的。置身于这样一个使人消魂的众香国里,享乐犹且不及,焉能孕育出贾宝玉的叛逆性格?

纵观流行的评论贾宝玉的文章,有两点是值得讨论的:第一,体现贾宝玉叛逆性格的是他不喜欢读孔孟之书,鄙视功名,骂追求功名利禄的人为“国贼禄蠹”;第二是反对家庭包办婚姻,并且执着地爱着林黛玉。

先谈第一点。贾宝玉生活的时代,史称康乾盛世。从他曾祖父荣国公起,世受皇恩,贾家子孙自应读书上进,求取功名,献身国家。然而贾宝玉在贾母的溺爱、王夫人的纵容娇惯下,使他养成贪恋逸乐,不爱读书的冥顽性格。如《红楼梦》第九回、三十三回诸篇,曹雪芹对贾宝玉大张挞伐之笔,着重写了贾宝玉不用心读书,专搞歪门邪道的过错。很多人说贾宝玉之所以不读孔孟圣贤之书,决定的因素就是叛逆性格,这是不符合作者原意的。三十八回有云:“或如宝钗辈有时见机劝导,反生起气来„„除《四书》外,竟将别的书焚了。”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时,贾宝玉为他取名颦颦,探春笑他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

《四书》在宋以后一直被视为儒家经典,是圣人之

言,宝玉也如此看重《四书》,能说他反对读孔孟之书吗?曹雪芹说他愚顽怕读文章。八十二回有段文章说得真切:“„„宝玉听了,赶忙吃了晚饭,就叫点灯,把念过的《四书》翻出来,到底从何处看起?翻一本看去,章章里头似乎明白,细按起来却不很明白,看着小注,又看讲章,闹到梆子下来了,自己想到:我在诗词上觉得很容易,在这个上头竟没头脑。便坐着呆呆的呆想。”他读书畏难,不肯下功夫,可不能说他就是一个离经叛道的人物。他平时骂国贼禄蠹,不过是一时说的一些痴话。一个后来出家当和尚的人,应该说早已看破红尘,一些人硬将封建叛逆的封号塞给他,弄得他面目全非。恰恰相反,曹雪芹是要写出一个愚顽劣子的形状。贾宝玉生活在康熙、乾隆这样政治昌明的时代,理应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奉献给社会,却把少年光阴浪费在大观园的风花雪月中去了。当贾府抄家之后,贾赦获罪,贾政罢官,史太君逝世,王熙凤病死,贾宝玉作为一个已成年的男子,人情之常,而他应该勇敢地挑起这副家庭重担,为父母分忧。却忍心抛撇父母,弃绝妻子,叫所有爱他的人去肠断哭泣,让破碎之家去承受苦难,不负责任一走了之。由此可见,曹雪芹决不是在赞扬一块美玉,而是将一块无才补天的顽石解剖给人看。

2、女人的形貌

《红楼梦》中有一节贾宝玉的画像:“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眼似桃瓣,睛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这描写的岂是一个须眉男子?活生生的就是一位美貌佳人。曹雪芹既是一位文章圣手,却如此颠倒雌雄,将一位“封建叛逆”画成妇女形象?其实曹雪芹何曾有错,他就是要把贾宝玉写成一个中看不中用的人物。他在书中明的暗的说过多次:一说他是女娲氏弃在青埂峰下的一块顽石,二说他“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三借黛玉之口说他是“银样蜡枪头”。曹雪芹一边说他腹中原来草莽,却一边又将贾宝玉描写得那么才华横溢。观其剥蟹咏菊,简直是位少年诗人,吟《红豆词》,催人泪下,咏《姽婳词》,悲歌慷慨,写《芙蓉诔》,词情感人,岂不自相矛盾吗?殊不知,中国古代许多权威人士的评才标准是以治国平天下为真才,视诗词为雕虫小技的。贾政说过:“那宝玉虽不算是读书人,然亏他天性聪敏,且素喜好些杂书。”若用这

·51·

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 第5卷第4期 样的衡才标准,就无怪曹雪芹称他是草莽了。

贾宝玉外表象个女人,又朝朝暮暮厮混在女人群中,听惯了软语温言,看惯了红唇粉面,其性格逐渐地雌化了。平日里见花落流泪,对衰景生愁,没有一点男子的阳刚之气。他比不上赵姨娘生的贾环,贾环倒有些男子气慨,在贾府这个贵贱分明的环境里,时不时发泄不甘人下的愤懑,甚至因其宠婢彩云,还敢跟宝玉不惜一拼。但他在王夫人面前却不敢保护晴雯,为金钏担罪。

《红楼梦》第七十七回写贾宝玉私探晴雯时,碰见晴雯的表嫂灯姑娘,“说着,便坐在炕沿上,紧紧的将宝玉搂入怀中,宝玉如何见得这个,心里早突突地跳起来,急的满面红涨,又羞又怕,只说好姐姐,别闹„„”有点刚性的男子岂是这种形状。许多人硬要将己意强给作者,将一个丝毫没有雄性气味的人提升为封建叛逆,真是滑稽得很。

3、病态习性:

历来评《红楼梦》的文章,都是将贾宝玉当一个健康的人来评论的,但曹雪芹笔下分明写的是一个病态的人。他把贾宝玉的病态习性,概括为四个字:“偏僻乖张。”偏僻可解释为古怪,乖张则谓失去人情之常。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是在黛玉进京那年的冬天,按书中记的年龄只有8—9岁,应该说是违背生理科学的。但作者安排这一情节,实为透视贾宝玉性格的一把钥匙,说明贾宝玉幼小时已通人事,是一个早熟的孩子。他的那些偏僻、乖张的习气,皆种因于早熟。早熟的孩子可导致心理疾病,这是近代心理科学早已论证过的。贾宝玉正是一个心理不健康的人,而主要表现在女色情欲这一方面。他喜欢舔食胭脂,尤喜舔吮漂亮女孩唇上的胭脂。袭人为此苦苦劝过,史湘云责备过,可他就是改不了。二十四回写得详细:“见鸳鸯穿着红绫袄子,青缎子背心,束着白绉绸汗巾儿,脸向那边低着头看针线。脖子上戴着花领子,宝玉便把脸凑在他的脖项上闻那香油气,不住用手摩挲,其白腻不在袭人之下,便猴上身去,涎皮笑道好姐姐,把你唇上的胭脂赏我吃了吧。”这是一种心理缺陷,借胭脂散发出女性芳香以求刺激,获得满足。另一表现就是痴呆症。除了两次因失玉犯痴呆症外,贾宝玉每次或痴或愣都跟见到美女有关。一部《红楼梦》多处写到他痴呆的情状。一次,贾宝玉要看薛宝钗的红麝串子,“„„看着一段雪白酥臂,不觉动了羡慕之心,暗暗想道,这个膀子要长在林妹妹身上,·52 ·

或者还能摸一摸,偏生在他的身上。再看宝钗形容,脸若银盆,眼似水杏,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比林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就呆了。”好看的婢女他也动心,他一听说凤姐要把五儿补入怡红院,就呆呆地想五儿娇娜的样子,连巧姐求他讲书也听而不闻。袭人家两个生得漂亮的姨妹,只跟他见过一面就惦在心里。贾宝玉不光爱美女也爱美男。他跟秦可卿的弟弟秦钟干的荒唐事,有些不堪卒读。蒋玉菡跟他第一次见面,连姓名不知,就象男女情人一样互赠汗巾。跟柳湘莲几乎素昧平生,临别时依依落泪。曹雪芹如此连篇累牍写他这方面的事情,难道是在写一个爱美的典型,其实他着意描写的是一个心理上不健康的人。

宝黛爱恋的结局只是林黛玉命运悲剧 评论贾宝玉的性格,就不能不牵涉到宝玉和林黛玉爱情关系。有的人把林黛玉之死、贾宝玉出家做和尚说成是爱情悲剧。我以为这只是林黛玉个人命运悲剧,在爱情问题上贾宝玉并不能算是悲剧角色。

黛玉初进贾府时,与宝玉同居一室,两小无猜,耳鬓厮磨,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两人间的感情自然比别人亲热。不久,贾府又来了个薛宝钗,论才貌,宝钗的风韵才识几乎胜过黛玉;论做人行事,宝钗更讨人喜欢。在姊妹行之间,宝玉就多了一处行走,加之宝钗脖子上挂着一个金锁,使黛玉觉得多了一个争宠的对象,由不得心生疑窦。《红楼梦》第八回,贾宝玉在宝钗房中,两人互看玉石、金锁时,正好被黛玉撞见,于是黛玉趁着雪雁来送手炉的机会指桑骂槐,刺了薛宝钗,骂了贾宝玉,这是黛玉第一次因妒生嗔。其后十八回叙述了黛玉剪香囊,跟宝玉大闹一场,流着眼泪说:“你不用同我好一阵歹一阵,要恼就撂开手。”这些情节还够不上是谈情说爱,但彼此间都有一颗朦胧的爱心。随着年龄的增长,黛玉对宝玉的挑剔更多,妒嫉比前更甚。一日,黛玉坐在贾母身边,见宝玉、宝钗、湘云说笑着来了,劈头就问宝玉:“在哪里的?宝玉说,在宝姐姐家里的。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宝玉笑道,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就说这话。”黛玉赌气回了潇湘馆,宝玉跟过来一阵好吵。末了,两人互白心迹,黛玉说:“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也说:“我也为的是我的心。”这是黛玉因情而生妒的一次勃发。本来宝玉有玉,宝

张丽雅:重新认识贾宝玉形象

钗有金这件事已使黛玉揪心,接着又添了另一件事,湘云有金麒麟,宝玉也有金麒麟,怎不使他更生疑忌?心里暗自忖度:“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多因小巧玩物而遂终身。”于是心里又多了一个嫉妒对象,对宝玉也多了一层不放心。不巧贾府在清虚观打醮,张道士在贾母面前为宝玉说亲,使黛玉又平添一层心病。终于激起一场大争吵,宝玉气得砸玉,黛玉气得大哭,这是宝黛爱情纠葛中最大的一次喷发。

作者在二十九回中代他们俩剖白了心迹:“原来宝玉自幼生成一种下流痴病,况从小和黛玉耳鬓厮磨,心情相对,及如今稍明事时,又看了那些邪书僻传,凡远亲近友之家所见的那些闺英阁秀,皆未有稍及黛玉者,所以早存留一段心事,只不好说出来,故每每或喜或怒,变尽法子暗中试探。那黛玉偏生也是个有些痴病的,也每每用假情试探。“因你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我也将真心真意瞒了起来,只用假意。”

一天,两人在桃花底下看《会真记》,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会心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这可说是宝玉对黛玉一次大胆的表白,可是黛玉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好好的把这谣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又有一次,宝玉来到黛玉房里,见他星眼微饧,香腮带赤,不觉神魂飘荡,趁紫娟倒茶出去,宝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黛玉顿时撂下脸来说道:“二哥哥你说什么?如今时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账书,也来拿我取笑,我成了替爷们解闷的。”这是宝玉更大胆的一次试探,却遭黛玉重话批评,他再也不敢在黛玉面前放肆了。从这以后,他俩的所谓爱情,几乎是在吵吵闹闹中度过的,再没有向前发展。书里没有记录他俩或私订终身,或互赠信物,更没有听到他俩有过白头相守的海誓山盟。尽管说过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然而到头来两人谁也没有得到对方明白的保证。人说林黛玉也是个封建叛逆,但终不敢逾越礼教,当着宝玉不敢说:我爱你,我愿嫁给你。当宝玉以淫词村语挑逗时,就不象崔莺莺那么大胆写“待月西厢下„„”[5],只会写“秋窗风雨夕”、“桃花行”来自怨自艾了。那宝玉手中丘比特的箭终于引弦未发,或发而不中。可见宝黛爱情

是不成功的爱情。

可悲者只是黛玉。他不幸父母双亡,孤苦伶仃,自幼寄身贾府。纵然有外婆的爱,表姊妹的情,无衣食之虞,然而女大思嫁,谁为作主?一片私情同谁诉说?日夜悬着惴惴的心,耽心有金锁、金麒麟的占去了宝哥哥,终日愁肠百结,以泪洗面。当傻大姐突然向他泄露宝玉跟宝钗的婚姻时,他几至失魂落魄,一颗无告的心,只有在幽冷的潇湘馆中暗自哭泣了。观其恨焚诗稿,割断情丝,那临终时的呻吟呼唤,又是何等凄绝啊!

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终于不能成功,林黛玉抱恨而死,使人叹惋。论者多谓是封建礼教残害了这对恋人;是贾母、贾政这些专制者酿造的悲剧,而将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划入受害者一边,这岂是作者的本意?只要认真读一读书中揭示贾宝玉性格和行为的诸方面,就清楚地分辨出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只会对林黛玉一人表示同情。

《红楼梦》多处提到贾宝玉自幼邪僻,行为乖张。梦游太虚幻境,他还是个孩子。当贾宝玉进秦可卿卧室午睡时,作者布置的氛围,是跟宝玉当时的心境对应的。贾宝玉入梦时必是带着某种邪念,不然就不会梦见跟秦可卿结婚,就不会有警幻仙子教他的事。且回去时,“便把梦中的事细说与袭人听了。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可见宝玉从小就不干净。他同另一个女婢子的暧昧关系,从晴雯的口里道了个明白。晴雯临死时对宝玉说:“今日既已担了虚名,而且临死,不是我说句后悔的话,早知如此,我当日也另有个道理„„”还跟宝玉换穿贴身绫袄,将指甲剪下来给宝玉收藏。宝玉在《芙蓉诔》中也如此自供:“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游宴之夕,亲妮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自为红绡帐里,公子情深,始信黄土垄中,女儿命薄。”贾宝玉在晴雯身上花去了多少心思啊!贾宝玉在使女面前的轻薄无状,最不可饶恕的是造成金钏之死。王夫人固是罪魁,贾宝玉应是祸首。有一回袭人对宝玉痛陈箴言,劝他在姊妹间要有个分寸。宝玉听了自觉没趣,就闷声闷气翻看《南华经》,学着《胠箧》中的口气写道:“„„使钗玉、花、麝者,皆张其罗而穴其隧,所以迷惑缠陷天下者也。”这短短的一段文字,实在渗透到了他内心的深处。他岂只爱黛玉一人?他想将宝钗、黛玉、袭人、晴雯、麝月、五儿、龄官以及天下美女,一起网罗在怡红院里,跟他永不离散,为

·53·

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 第5卷第4期 他生而欢笑,为他死而痛哭。如此一个见色心动的人,又岂能一心一意地爱林黛玉?倘使贾宝玉的这些恶劣行为曾经被黛玉察知,那么,林黛玉这样一位冰清玉洁的淑女又岂肯爱他?依此而论,以黛玉之“洁”,宝玉之“秽”;黛玉之“专”,宝玉之“乱”,而谓之爱情悲剧,就失去了悲剧的美学意义。

从来的爱情悲剧是有牺牲的,梁山伯为祝英台舍身投穴,罗密欧为朱丽叶殉情自杀[6]。林黛玉流尽了眼泪,付出了生命。宝玉呢?付出了什么?他从未在贾母、王夫人面前说过爱林妹妹、要娶林妹妹,如果他向贾母执意提出这一要求,爱孙如命的贾母决不会留意张道士的提亲,也不会贸然择定薛宝钗,王熙凤也无所施其掉包计了。退一万步说,当宝玉因失玉痴呆之时,被骗与宝钗成亲,但在清醒之后,这位被称诩的封建叛逆,缘何没一点勇气进行反抗,连牢骚话也不敢说一句。他若忠于林黛玉的爱情,就应在这时离家去做和尚,那么这曲爱情悲剧就完成了。可他将错就错成就了金玉之缘。要说他有余悲,以袭人的温情、宝钗的美貌,已足以抚平他的伤痛了。

有论者说:黛玉割情而逝,宝玉报情而遁。宝玉遁走说不上是报情,他是跟宝钗过了几年闺房生活,考上第七名举人后走的。书里写得分明,是那个疯和尚引他走的,疯和尚不来他未必走,与“报情”二字风马牛不相及。因此我说宝黛相恋的结局不是一场爱情悲剧,而只是林黛玉一个人的命运悲剧。

[参考文献]

[1](法)卢梭著.黎星译.忏悔录(第一章)[M].北京:人

民文学出版社,1989.[2](德)歌德著.刘思慕译.歌德自传·少年维特之烦恼

脱稿[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3]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A].徐中玉,金启华主编.中国古

代文学作品选

(一)[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61.[4](明)李贽.焚书·续焚书[M].中华书局,1974.[5](元)王实甫著.王季思校.西厢记(新1版)[M].上

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6](英)莎士比亚著.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全集·罗密欧

与朱丽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责任主编:周腊生)

Some Comments on Character of Jia Baoyu

ZHANG Li-ya(No.1 Middle School of Hanchuan,Hanchuan 432300, Hubei, China)

Abstract: Cao Xueqin, the author of The Story of a Stone,is a model for the hero---Jia Baoyu---in the book, who is a reflection of Cao’s thoughts about life.Cao criticized Jia Baoyu as a useless stubborn stone from three aspects: his stubbornness, effeminate appearance and his ill character.This essay emphasizes the fact that the love between Jia Baoyu and Lin Daiyu is not a tragedy for both of them, but only Lin Daiyu’s tragedy;that is to say, Jia Baoyu does not play a tragic role in love affairs.Key Words: criticize;Jia Baoyu;effeminate appearance;ill character;eccentric;Lin Daiyu;tragedy

·54 ·

下载描写贾宝玉的诗词word格式文档
下载描写贾宝玉的诗词.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描写七夕的诗词

    《古诗十九首之一 》 (汉)佚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七夕》 (五代·后唐)杨璞......

    描写江南的诗词

    《忆江南》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

    描写春天诗词100首

    1. 忆江南 白居易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山寺月中听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2.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3......

    描写秋天的诗词

    描写秋天的诗句 唐·李白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描写秋天的诗词

    1、《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2、《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

    描写春天的诗词

    (1)描写春天的诗词 春日 年代:【宋】 作者:【朱熹】 体裁:【七绝】 类别:【记时】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2)描写送别的诗句 1.与君离别......

    描写中秋节的诗词

    中秋节的诗词唐杜甫《八月十五夜月》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全唐诗》)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诗......

    描写元宵节的诗词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非常重要的一个,而许多古代的诗词也都描写了元宵的景象与风情。摘录于此《青玉案 元夕》(宋)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