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礼仪与鞋子

时间:2019-05-15 05:18: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生礼仪与鞋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生礼仪与鞋子》。

第一篇:人生礼仪与鞋子

在人生礼仪中,对穿鞋也有许多约定俗成的惯例,有些也成为礼仪的规范,如满月为婴儿送鞋;婚宴时必穿婚鞋;寿诞为寿翁送福字履;丧葬时穿孝鞋和以鞋殉葬等。

1、下定送鞋履

在中国婚礼中,鞋子更是充当比较重要的角色。在古代,为了表示男女有别,男的为乾,女的为坤,因此,女鞋被称作“坤鞋”。结婚是人生的大事。汉代妇女出嫁时穿木屐,屐上施以彩画,并以五彩丝带系之,以示吉祥。(见《后汉书·五行志》)在南朝时,凡娶妇之家,在下聘礼时,须先下丝新鞋一双为礼。(见《中华古今注》)是古时鞋的计算单位。

清代光绪年间,在宁波、鄞县一带,其婚姻民俗中,有下定送鞋履之习俗。当地婚俗,先派媒人在男女两家传讯请示,如果经过卜吉,谈妥婚事,于是男方向女方送礼,谓之“送日子帖”。这时,女家要派人请男家曾祖母、祖母鞋式。由女家根据大小长短式样,精心制作。到下定时,男家备簪珥、钗钏、丝帛及牲畜、酒饼等送往女家。女家举行酒宴款待,回帖时,在答礼中除其他礼物外,必以做好的鞋履加锦膝蔽、绣袋五串置回箧中。带回男家,以表未来媳妇孝敬之心。

2、赠鞋显女红

新娘做鞋不一定自己穿,有的地方作为新娘嫁妆中必备之物。在陕西商洛一带,在未出嫁前,要亲自动手给男方家中的所有成员每人做一双鞋。成婚日在结婚仪式结束后,新娘必须当场将自己做的鞋分给男家每一个人,得鞋者当场试穿,并加以评论。做鞋,除显示姑娘的女红手艺外,还在于表明自己过门后能够尊老爱幼,与全家和睦相处。

在壮族中,还有一种有趣的“筛鞋”婚俗。青年结婚,女方送新娘到男家的众姐妹,称为“送亲”。“拜堂”后,由送亲者唱“十说歌”。尔后,主人家在正厅里摆开筵席,举行“敬茶”、“敬酒”仪式。以后送亲人起身告辞,这时,一个男后生捧出竹筛,来到席上“筛鞋”。送亲人先要推托谦让,最后才把随身还的礼鞋献到米筛中来,表示礼轻意重,作为留念。男方收到礼鞋后,把红纸封包放在米筛里,边旋着筛子,边递到送亲人面前,嘴里还唱着答谢哥。送亲人收下封包,才行为别。

在举行婚仪中,新娘除凤冠、霞帔外,还须穿着色彩匀艳的婚鞋。一般是鞋面为粉红或大红色。鞋尖处还着双喜图案或牡丹之类花卉的象征吉祥的花样,以图吉利。

如在闽南,新娘出嫁时必须穿绣鞋。旧时女人从小缠小足,新娘两脚须用白布从脚趾裹至小腿,再用一条约半尺长用五色线绣有花边的布连脚裹上。脚上穿一双红绣鞋,鞋面绣有龟鹿等图纹,表示婚后能福禄寿齐全。

婚俗中的婚鞋,有的是请人制作的,也有自己做的。在浙江南部地区,新娘上轿前做上轿鞋是一项求吉活动。“上轿鞋”是新娘上轿时穿的红绿布鞋帮软底鞋。有的地方是请亲戚女客中所谓福气好的人做;也有的地方则在出嫁日清晨五更,新娘穿戴凤冠、蟒服,坐在一桶谷上,足踏米筛,和一位未婚少女,一起用红绿布缝制,须在天明之前做好、置于米筛内,待上轿时穿用。

在福建惠安县崇武半岛上的大乍村。那里住着惠安女,她们穿自制的绣花鞋,其形似拖鞋。鞋面用红布绣花而成。鞋底用旧布裱叠成约一寸厚,后来有人直接用旧鞋底内衬旧布而成。这种鞋因是以结婚时上轿必穿而得名,俗称“踏轿鞋”。以后逢喜事,如生子、娶儿媳、孙子满月时才穿。最后一直穿入棺中。就这样,形成“一又红鞋穿到死”的民俗。

3、婚鞋种种

婚鞋,在江苏海州地区叫喜鞋。民间姑娘出嫁,俗穿喜鞋,鞋面布都用红色,质料有布有缎,鞋头或绣花或不绣花。建国后,皮鞋日多,新娘亦有时兴穿皮鞋、皮靴,色有红黑,跟有高低,鞋帮有缕花或不缕花。男子结婚所穿第一双鞋,必为新娘亲手制或新娘所购买,式样则以当时流行当令鞋。

在浙江龙泉地区,历代传承,对新娘新郎鞋有一定的规范,如新娘鞋;一般用粉红色或桔黄色绸缎做鞋面,请爷娘双全的姑娘或见三代的婆婆纳鞋底,织鞋底,绣鞋面,鞋面上绣双凤采牡丹,鞋底里面糊一白布,布上绣双喜字样。这双鞋新娘上花轿穿。到婆家落轿要穿着,只穿三天就不穿了。但是新娘头生子女,在弥月时,新娘要穿这双鞋去见众客人,这标明她是头生之母。新郎鞋:一般黑色布,呢为鞋面,都请爷娘双全的女子,或见三代的婆婆制作此鞋。新郎可以把此鞋穿破为止。

对婚鞋的称呼,各地不同,还有几种叫法:

一是黄道鞋。古时结婚要选黄道吉日,新娘在结婚上轿时穿用的用黄布折成的鞋,亦叫“黄道鞋”。到夫家后再换红色婚鞋。

一是踩堂鞋。有些地方是指女子结婚拜堂时所穿的鞋;也有些地方则指新娘从上头到开脸时所穿的鞋,薄底、红帮绦里,绣满喜庆花卉。开脸后,要另换鞋,将踩堂鞋扔到床底最里边,让其烂在床底,不见人,以示新娘此生不二次嫁人。另有一说,踩堂鞋早烂早生孩子。

一是睡鞋。旧时女子结婚时洞房上床所穿之鞋,为软底鞋。上床时须由新郎帮助脱下。鞋内有画,脱鞋后由新郎新娘同看。

还有一种叫“回门鞋”。新婚满月后,娘家要把女儿接回家住些日子,俗称“回门子”,又叫“单回门”。若夫妻二人同去,就叫“双回门”;双回门的可在女方家住一个月,所谓“过对月”。单回门新娘在娘家住的天数,由婆婆决定,一般都含“八”字:八天、十八天、二十八天;也有的地方论九,叫“九回”。无论“回九”、“回八”,都不能超过一个月,新娘“回门”期间,要为丈夫家每人做一双新鞋,俗称“回门鞋”。回门鞋有“满堂”、“半堂”之分。按丈夫家人头各分一双的,叫“满堂鞋;娘家较穷,新娘只能替丈夫和公公做一双新鞋的,称“半堂鞋”。

第二篇:礼仪与人生

礼仪与人生

一、摘要

从一个人言谈举止便能看出这个人的个人修养与素质。进行过一定礼仪教育的人或者有礼仪认知的人,在交往过程中会给人愉悦的感觉,其人际关系发展的也会相对顺畅;相反,没有礼仪认知的人在交往过程中会给人留下不良的印象,人际关系发展会受到阻碍,进而人生的发展不会顺畅。

二、关键词

礼仪

人生发展

礼仪教育

社会公德

礼仪缺失

三、内容

(一)礼仪的概况与教育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是一种文明的标志,是人类文明的载体,其反映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在社会生活中起着规范个人行为、培养高尚道德情操、提高国民素质等积极作用。整个人类社会礼仪可分为社交礼仪和人生礼仪。

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而决定了礼仪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特征,亦即礼仪有规则。礼仪的规范性要求人们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中遵守礼仪规则。无论是作为一般性的交际礼仪,还是作为重大活动中的礼仪,都要按照一定的规则行事,遵从特定的礼仪规范,按照一定的程度施礼。礼仪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它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它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地推陈出新,体现着时代的要求与时代的精神。例如:在我国,就见面礼的行礼方式看,握手替代了作揖,鞠躬替代了跪拜;从拜访与问候礼的情况看,如今,节假日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或送去礼仪鲜花,表示祝贺与问候,这些都反映了礼仪的发展具有时代性的特点。礼仪的发展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地对过去旧礼仪文化进行扬弃的过程,我们既要不断学习那些反映时代要求的礼仪规范,也要自觉推动和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礼仪文化建设。

礼仪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培养提高受教育者的礼仪素质。通过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养成得体的言谈举止,掌握各种社交礼仪规范,进而培养受教育者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道德感,引导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形成完善的人际交往能力,做到“诚于中而行于外,慧于心而秀于言。”因此,增强受教育者的礼仪认知,提高受教育者的礼仪意识,培养受教育者的礼仪精神,组织、指导受教育者的行为演练,使之通过严格的训练,掌握自我调节行为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最终表现出合乎礼仪规范的礼仪行为,形成礼仪精神,是礼仪教育贯彻始终的宗旨。

(二)礼仪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1、礼仪是社会化生存的“游戏规则” 在现代社会化生存环境中,一个人如果离开与他人的交往和联系几乎无法生存,而正是有序的与人交往则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和秩序,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礼仪作为人类社会在漫长的社会交往实践中逐渐形成和积累下来的约定俗成的习惯、规矩和准则,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首选的也是应该和必须遵循的“游戏规则”,这是人际交往的常识,也是每个人顺利融人社会群体的必修课。就如体育运动,运动场里有既定的游戏规则,每个人必须严格遵守,否则就会被逐出场地,礼仪则是社会活动的基本游戏规则。

人的不断发展提升、社会成功的取得,同样也要在更多的社会交往过程中去建构和达成。大学里,每个人都梦想自己未来会成功,对于成功的理解尽管会因个人成长背景、经历、认知感受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就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整体状况来看,成功的界定通常是被置于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下而不仅仅是囿于个人和家庭的狭小空间。事实上,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自觉还是不自觉,一个人的成功确实是要被放在一个大的社会环境中去构想,如果不与外界交往,自我封闭,这不是通常所认为和追逐的成功。在现代社会化大分工的模式下,工作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团队协作的过程,要想做成一件事,只靠单打独斗的个人力量不能够完成,它需要一个团队之间的彼此协同和支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看待个人的发展,与其说成功是自己争取的,不如说成功是把个人的才华、能力、劳动付出以后,经过社会的测评,然后再反馈回来的物质和精神的回报。

2、礼仪是机遇的“敲门砖” 被誉为当下中国青年大学生“心灵导师”、“精神领袖”的俞敏洪,他引领新东方走向教育培训的辉煌“帝国”,但其创业腾飞的关键时刻同样离不开被誉为另外两驾马车的徐平、王强的有力辅佐与支撑。有记者曾邀请海尔的张瑞敏总结自己的成功秘诀,他毫不犹豫地答:“简单的只有三条:

一、人际关系;二人际关系;三人际关系。”足以看出,人际关系是走向成功的关键一步,而要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有一定的礼仪修养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无论从立足社会还是从追求成功的角度,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真正意识到正确与社会交往、与他人合作共处的意义和价值。而在交往中努力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语行为,glJ~L仪素养的学习和养成,则是影响和决定一个人能否融人周围环境的关键。正如中国有句老话所说“要想做事,先学做人”,强调的也正是这个道理。

(三)中国礼仪教育的现状

1、学校礼仪现状

从学校情况来看,尊师敬友的美德情景凄凉。师生间礼仪缺失,尊师重教美德受到威胁。一些学生在校外甚至在校内遇见老师经常表现为视而不见或绕道回避,连打招呼、问好这些基本的礼仪、礼节都很难做到。据了解,一些传统的课堂教学礼节也正在“淡”出课堂。以“不浪费时间”、“集中精力学习”、“提高效率”等名义,“起立问好”等礼仪礼节在一些学校特别是在初

三、高三等毕业年级似乎成了稀奇事;偶尔有同学课上看见老师喊“起立”时,很多学生竟大感意外,常常要过上几秒甚至十几秒时间,才稀稀拉拉地站起来,很不“情愿”地问一声“老师好”。学生在课堂上起立向老师问好,其用意不只是提醒同学开始上课,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尊师礼节,以表达学生对老师教书育人的应有尊重。师生间的礼仪不仅是上课前的行礼问好,更重要的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尊重。现在的大学课堂纪律远不及中小学,有的学生在课堂上睡觉、看报纸、看小说、接打手机、发短信、听耳机,有时学生相互间讲话,杂音几近淹没老师讲课的声音。这些现象说明,学生对老师的基本礼仪的缺失已到了令人吃惊的程度,尊师重教美德受到严重威胁。

2、社会礼仪现状

从社会公共生活情况来看,社会公德受到严重威胁。礼貌、礼节缺失,使得人际关系日渐淡漠,社会文明状况堪忧。最常见的问题是从成年人到孩童,对他人都缺乏应有的尊重。无论是在公共汽车上,还是在商店、影剧院,或者在其他公共场所,难得听到文明礼貌的语言,难得见到友善亲和的面容。相反,却常常遇到一些令人不快的现象,有的对人态度生硬,动不动就恶语相加,甚至拳脚相见;有的在大庭广众之下举止粗俗,不顾任何影响;有的随地吐痰,乱扔脏物;有更多的人则因缺乏各种社交场合必要的礼仪知识进而举措失当。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许多青少年把

文明礼貌当作酸气,以无礼为时髦。对此,实在令人忧虑。

3、礼仪缺失对人生的影响

在学校没有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在社会上不好的礼仪风尚熏陶,很容易使人礼仪缺失。这样对我们以后的人生道路会有很大的阻碍。礼仪素质是一种重要的人文素质。青少年礼仪教育长期缺位、缺失的结果,必将由

于个体礼仪素质降低而殃及民族整体素质,削弱民族竞争力。大学生对礼仪知识的了解非常少,完全了解的人是少之甚少。毋庸置疑,当代大学生属于时代青年中最优秀的群体,他们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无论是从科学文化知识方面,还是从道德、品格、修养方面,都担负着引领和影响公民素质提高的历史使命,并且代表着中国公民的形象,站在科学技术与文化的最前沿参与国际人才的公平竞争。(四)、国外礼仪教育的经验启发

1、发挥学校礼仪文化环境的育人功能。

对青少年进行礼仪教育,要注意开发学校物质环境的礼仪教育功能,加强物质层面的隐性礼仪教育课程建设。

2、大众传媒在社会礼仪教育过程可以发挥其独特功效

我们通过大众媒体进行社会礼仪的宣传和教育,一方面是传输积极向上的文明礼仪知识,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引导舆论,营造浓厚的知礼行礼的文化氛围,强化人们的礼仪规范和约束力。

3、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教育创建性活动

利用传统节日开展民族礼俗教育,是社会礼仪教育的一种好形式。

社交礼仪学论文

姓名:曹宏杰 学号:20125149 班级:质检1204

第三篇:人生礼仪

众所周知,礼仪是文明民族的标志,世界上所有的文明民族都有自己的礼仪。我们中华是千年文明古国,礼仪文明真是粲然大备,“礼仪之邦”这个词正是对她的赞誉。可是近代以来,由于非常复杂的原因,中华民族的礼受到了过度的批判,甚至被全盘否定,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人甚至连起码的礼仪规范都没有了。正是这种“文化自戕”,动摇了我们民族自信和文化自尊的根基。在2008年举办北京奥运,大家这才发现由于礼的缺失所带来的问题。但是,“中华礼仪之邦”的内涵,并非只是指点头哈腰、鞠躬作揖之类的交际礼仪,它的内涵非常之广泛。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礼

钱先生在台北的素书楼会见一位美国学者时说:“你对中国文化的认识,只是看到了它的手指和脚趾,要了解中国文化必须站到更高来看到中国之心。”钱先生非常明确地说道:“中国的核心思想就是‘礼’”。首先,“在西方语言里没有‘礼’的同义词”,“西语中没有‘礼’这个概念,西方只是用风俗之差异来区分文化”。正因为如此,欧洲国家的地域多“小国寡民”的特征。而在中国,方言、风俗可以彼此歧异,但是,“无论在哪儿,‘礼’是一样的”。中国各地的风俗、方言的差别之大,甚至不亚于比如法国与德国的差别。而数千年来,中国虽然历经磨难,但始终没有走向分裂,因为彼此在一个更高层次上是认同的,那就是“礼”。

其次,“(礼)是整个中国人世界里一切习俗行为的准则,标志着中国的特殊性。”传世文献里可以为钱先生的说法提供佐证的地方可谓比比皆是,比如《左传》中讲到,礼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是为政者“经国家、定社稷、立民人”的依据。《左传》和《礼记》里还多次讲到礼是“国之干也”、“人之干也”,“政之舆也”之类的话,礼无论是对于国家还是对于个人,都犹如一棵树的躯干,而不是枝杈。没有它就挺立不起来,因为它是中国人立国安身的准则;礼还是推行政令的车舆,没有它,再好的政令也不可能通达于四方。可见“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之重要,于此可见一斑!钱先生的见解,高屋建瓴,非常精辟,不如此认识,就不足以把握“中华礼仪之邦”的本质。

“礼”是什么 首先,礼是以道德为核心的国家典制。任何国家都有典章制度,而在中国古代,十分强调典制的制订,一定要符合礼的原则。为什么呢?因为古人是把礼作为道德和客观规律的代名词的。所以《礼记》中写道:“礼者,理之不可易者也。”“易”是改易、移易的意思。礼体现的是不能改易的道理,具有最大的合理性。

例如,《仪礼》中的《觐礼》记载的是古代诸侯国之间派使者相互聘问的仪节。在主宾见面的时候,使者要致送“国礼”——“圭”,一种非常珍贵的玉器,这是必须要有的外交礼节。但是,在使者要归国的时候,主人要举行一个称为“还玉”的礼节,就是把对方致送的“圭”郑重其事地奉还给使者。直到今天,我们去见客人都是不好意思空着手。可是,如果彼此交往的注意力集中在礼物的贵重与否上面,那么,这个礼就成了行贿和受贿,味道就完全变了。所以,“还玉”礼节的设计非常重要,是为了不让礼物冲淡礼的真意,表示君子之交淡如水。

礼是对人性合理的制约

西方文化是以神为中心的宗教文化,人的灵魂是要靠上帝来管理的。中国文化不然,它是以人为中心的,人的灵魂是要靠自己来管理的。这是东西方文化的重要区别之一。

《中庸》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民众原本就有中正的本性,这是我们得以治国的最大的“本”。通过礼的方式,把民众引导到“和”的境界,把残留在人性中的动物性转变为理性,这是治国平天下的最大的道。《中庸》之道,就是追求“和”的道理。“礼之用,和为贵”,礼的终极目的,就是造就和谐的人以及和谐的社会。现在西方有人说中国的发展方向不清楚,其实中华民族从古代就是讲“和”的民族,最有资格谈“和谐”。我们今天提出建立“和谐社会”,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绝不是应付海外舆论的权宜、粉饰之词,而是我们千年传统的自然延续。

儒家认为,人修身需要在“质”和“文”两个方面下工夫。“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品德,比如质朴、诚信、正直、敬让,这是做人的底色。“文”,说得简单一点就是一个文明人的典雅的“文采”。孔子的一个学生对此非常不理解,认为“质”就行了,干吗要“文”?孔子说,虎豹与犬羊的重要区别是在于它们的皮毛上面的“文”不一样,如果把它们的皮毛统统剃掉,还能区分虎豹和犬羊吗?“质”是“文”的依据,“文”是“质”的表露,《乐记》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叫做“德Q动于内”,“礼发诸外”。所以,中国人的礼,非常强调内在的德性,把它当做学习礼的起点。

礼是中华民族价值观、行为方式的体现

中国人讲尊卑,看似不平等,其实不然。尊卑是相对的,父亲与儿子在一起,父尊子卑,因为父亲岁数大,社会经验丰富,对儿子有养育之恩,当然要尊敬。但这种关系不是不变的,儿子会变成父亲,那时也就成了尊者,受到子女的尊敬,公平得很。平辈之间交往的原则,是以对方为尊,实际上是彼此为尊。我敬你一尺,你也会敬我一丈。实际上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平等。所以,钱穆先生讲,礼是以对方的存在并且心存敬意作为前提的。礼的原则是与人为善,处处为对方着想,以此求得社会的和谐。

礼在当代还有价值吗

有人可能会讲,现在是工业文明甚至是后工业时代,我们的“礼”都是农业文明时代的产物,太老旧了!应该把它淘汰了!说老实话,把社会的发展分成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或者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阶段,是学者为了研究和叙述的方便而做的划分。历史的发展,并不是刀断斧劈式的,而是一个有机体。就像一个人,从少年到老年,他体内有一以贯之的东西,不是说到了一个阶段一切都要从头做起的。比如孝敬、诚实、守信等这些基础性的道德,是可以超越意识形态而存在的,我称之为“人文基因”,它不仅有继承性,在某种程度上还会有所遗传。

物质文明的发展需要精神文明的引领

人类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从来就是伴有精神追求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生存条件非常恶劣,即便如此,他们还会在陶罐上面画画,用海蚶壳、石片做成佩饰;他们还会思考地球以外的事物,许多神话就是这一时期的产品,这就是精神追求啊!

礼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一个国家的实力如何,大家往往只注意那些看得见的硬指标,比如外汇储备、人均GDP、钢铁产量、进入世界五百强的企业等。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理念等。软实力很难量化,但确实是在影响着国家的发展的。软实力不但可以在凝聚人心、激励士气、提供史鉴、醇化民风、树立民族形象等方面发挥作用,还可以为经济、政治、外交的发展助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邻国似乎比我们觉悟得早一些。

《环球时报》有一篇文章:《日本借软实力提升形象》。日本人意识到,现在仅仅用金钱、军事手段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已经很困难了。21世纪是各国软实力较量的时代。因此,应该以文化力量为中心,用独创的传统的自然协调的人文力量来赢得各国的信赖。日本的做法是,“动漫、游戏、生鱼片,一个都不能少”,希望借此树立自己的文化形象。

礼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完全可以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再塑中华民族的形象服务,它的作用千万不能低估。

总之,我们经济上去了,可是人文素质上不去,影响生活质量。

文明礼仪不仅仅是为了人文奥运

可是一旦“非典”的风险消失了,一切都照旧。为了抗击“非典”,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可是连随地吐痰的陋习都没有完全改掉。因此,在我看来,这场礼仪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民族的长治久安,而不仅仅是为了北京奥运的体面。北京奥运是凝聚民心的绝佳机会,抓住这个机遇,用传统礼仪来提升大众的道德水准,把一件本来早该做的事做好,这对我们民族的发展才是有意义的,否则就是“做秀”。

振兴中华礼仪之邦的建议

礼要成为社会法规

礼仪教育要进课堂、进主流教材

少年儿童思想单纯,对他们进行礼仪教育,久而久之,就可以收到“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的效果。这样,我们民族的总体素质,就会在不太长的时间里得到明显的提升。这个问题,古人非常重视,例如朱熹就曾经反反复复地谈到这一点,他认为对于孩子,做比说更加重要,因为他们还不太懂事,对他们讲大道理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要紧的是要教他们学会正确的行为方式,越是具体越好,比方说吃饭的时候,只要没有特殊情况,一定要等父母先举筷子,然后再吃。再比方说,父母有所召唤的时候,不能拉长了声音应答。再比方,吃菜的时候,如果拿起了汤匙,就要放下筷子;反之亦然,不要这两样东西一起上手。如此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规范里面,都包含着尊敬父母、文明进餐等道理,对于奠定他们做人的基础至关重要。目前,这方面的教育尚未进入学校的主流课程,只有社会上的一些志愿者在零星地做,属于“体外循环”的性质,效果不理想。

炎黄子孙要行中华礼仪

这些年来,我们的文化出现了严重的西化现象,例如传统节日都快要被“洋节”给替代了。节日是民族文化最显著的表征,如果连它都消失了,那后果真是不堪设想。最近,听说有关部门正在起草一个方案,准备把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这四大传统节日全部放双休假,让老百姓有充足的时间来过自己的节日。这个方案真是高明得很,我希望它早日通过。

自古以来,就有一个通行的规则:入境随俗,就是说要尊重到访国的习惯。这种尊重是对等的,我们到外国,要尊重外国人的习惯,他们吃饭用刀叉,我们也不应该特殊。其实,我们到外国去,没有人会给我们准备筷子的。相反,外国人到中国,则要尊重中国的习惯,我们用筷子,他们也应该用筷子,这是对我们文化的尊重。我们应该有文化自尊,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为此,尽快制订和推广富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礼仪,已经是刻不容缓的大事了。

中国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并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创造出今天有中国特色的礼仪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我们每个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第四篇:社交礼仪论文《礼仪与人生》

学 院:专业班级:姓 名:学 号:指导老师:

青岛农业大学

社交礼仪结课论文

完成时间

礼仪与人生

摘要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礼仪是社会交往的需要。礼者,敬人也,礼仪首先体现在对他人的尊敬,只有相互尊敬才有利于更进一步的交往。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明历史的“礼仪之邦”,学习和运用礼仪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礼仪也贯穿人的一生,体现在人生的各个方面,掌握礼仪重在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关键词 社交礼仪 尊重 规范 文化 知行合一

一 礼仪首先体现在对对方的尊重

古人云,礼者,理也。礼者,敬人也。礼,就是尊重,仪,是表达尊重的形式。人际交往中的黄金法则即是,要想让别人尊重自己,自己首先要去尊重别人。由此,我联想到一个有趣的事例,说美国的一个盲人老太太,她的儿女离开家的时候,会给她在窗台上留足够多的零花钱,老太太经常会一个人出门买菜,当她出去的时候就在窗台上随便抓上一把,需要交易付钱的时候,她就把所有的钱都递上去,说如果不够的话,我再回去拿,要是多了就把多余的还给我。有趣的是,时间久了,窗台上的钱并没有减少,反而多了。这说明了正是人们都看到了老人的真诚与可信任,自然也留露出对她的尊重和关怀。

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中的祭祀活动,通过式一定的形,表达对自然或者对神的敬意。后来逐渐发展到各个方面,体现在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上。近些年也有一些中国老人随儿女移民国外,他们根本不 会外语,也不懂国外礼仪,但是最初也能与当地人做简单的交流,受到当地人的欢迎,这里面最通用的方式就是微笑,微笑是礼貌的表示,是友好的反映,是健康的表象,是交际的需要,微笑不仅体现出对对方的尊重而且也传递了自己的精神面貌。所以,礼仪首先体现出尊重,只有互相尊重,才能赢得更进一步交往。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交礼仪的直接动因,是社交主体的交际需要。人的行为来自内心的动机,而动机是从需要开始的。在著名的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社交需求是人在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后的第三个层次的需求,社交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才能向更高层次发展。交际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人类共有的最基本的需要,这些需要包含了交流知识和信息的需要,寻求友谊和理解的需要,还有塑造自身形象的需要。

二 我们是礼仪之邦

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古代学者颜元说过:“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不仅勤劳智慧,而且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礼仪也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形象和社会风貌。懂得礼仪,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言语之类,穆穆皇皇。有着一整套符合公共利益的规范的礼仪,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文明的标志。

2008年北京奥运会赢得了一个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机会,各国运动员、政府官员、记者、观众等聚集北京。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有责 任和义务借此机会把中华文明,展示到世界各国人民的面前。在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理念下,每一个人都是人文奥运的主角。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灿烂的笑容,伸出热情的双手,打开宽敞的胸怀,把文明礼仪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细节、每个动作上,在待人接物和观赛过程中体现出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现代文明风范,中华民族历史悠久,连续不断,靠的就是礼仪风范和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

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学习礼仪规范,掌握交往技巧,提高交往艺术,增强交往能力,不仅能丰富生活,陶冶情操,净化思想,还能促进身心健康,促使积极向上。细心的人可以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值得尊敬的,受欢迎的,乐意交往的人都是,可爱的,美丽的。因为他们懂礼仪,有修养。相反那些不讨人喜欢的,唯利是图的,不在乎别人,大声喧哗,推挤插队的人往往都是丑陋的,再美丽的外在装饰也掩盖不住内心素质的残缺。因为社交礼仪的精髓和核心是“真,善,美”,《说文解字》云,美,甘也,从羊大也,羊在六畜主给膳,善与美同意。

三 生活中的一些礼仪

孟子曰: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

礼仪贯穿人的一生,出生时,西方有“洗礼”,我国古代成年时有“加冠礼”,结婚有“婚礼”,去世有“葬礼”,我们学生,开学有“开学典礼”,毕业有“毕业典礼”。各种社交场合都有其礼仪规范,比如运动场上,大家都是为健康快乐而来,不守规则不讲礼仪而引发冲突则违背了运动的本质。在球场上不仅要打出自己的技术和风格,还要打出自己的礼仪风格,人们在欣赏一场比赛的时候,不仅看重选手的技术,也很看重选手在运动中展现出来的品性和修养,也有球品如人品之说。这些魅力体现在许多琐碎的小细节当中,双方在竞技开始前所交手的第一招便是礼仪修养的比拼。

四 礼仪重在知行合一

俗话说:有“礼”走遍天下。礼是规范,仪是行为。只有知行合一,才能发挥出礼仪的功能,礼仪的功能有:

(一)信息传递功能 礼仪是作为人们内在涵养,素质,意向,心态的外在体现。

(二)情感交流功能 施礼并非纯粹的行为之举,而是借以表情达意的方式。

(三)行为调节功能 礼仪可以规范人们的行为,也能帮助自己塑造第一印象。

在课堂上学习的是礼仪规范,比如怎么站,怎么坐,怎么微笑,饭怎么吃,酒怎么喝,茶怎么品,说话语速要多快,握手要用几斤力,如果不多加练习,很难做到温文尔雅,自然顺畅,一气呵成。用得不好还容易给别人留下不好的第一印象。

由此我联想到我的两次印象比较深握手的经历,一次是跟美国人,是个黑人,在中国给幼儿园当外教,跟他握手时还没有掌握最基 本的礼仪知识,所以那次握手很失败,基本没有用力,握在一起的时间也非常短,目光也没有跟他对视,之后只是感到他那双黑黑的手很大很温暖。另一次是到青岛后跟韩国人握手,当时见到的几个韩国人 都比较热情友好,他们几乎不会说中文,只会说“很高兴见到你”“认识你我很开心”这些简单的,在中国人听来总是有点别扭的句子。离别要握手的时候,我用力了,力度也合适,但这次的失误是用力过早过快,并且没有把握好时间的长短,到最后不知是该松还是该紧,而对方显然也被我这怪异的方式弄的不知如何收场,最终草草结束。如此一个看似简单的握手动作都这么难以把握,要做到知行合一还是很有难度的。

我国古代教育时先学礼仪后学知识,而现行教育,特别是当前的在校大学生,在中小学都没有接受过真正的礼仪教育,基本都是上了大学才能学到,所以大学校园中不乏不合“礼”的现象,并且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我在图书馆参考文献时,就发现有的人看的是礼仪方面的书,但却拿支笔在上面勾勾画画,完全没有认识到礼仪不仅仅是一些条条框框的规范,更是行为与认知的结合。学习礼仪,不仅要知行合一,还要学以致用,用学相长,最终做到知礼,懂礼,用礼,行礼。

礼仪体现在人生当中的各个方面,从眼神中能看出是否自信,从微笑能看出是否包容,从脖子能看出是否高昂,从言谈能看出是否文化,从行为举止能看出是否有修养,礼仪之魂是文化,学好礼仪,用好礼仪,不仅能了解礼仪中的文化内涵,更能领略中华文化的精髓,礼仪能塑造自我形象,提高个人修养,为今后更多的社会交往,打好坚实的基础,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闻学良 国尚礼则国昌 光明日报 2008.8.7 [2]袁革 社交礼仪与口才 中国商业出版社 2000 [3]陈荣邦 公关礼仪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9 6

第五篇:谈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教师礼仪)

听YY有感

谈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孝经》 学习传统文化对幸福人生有莫大收益

今天很高兴向大家汇报一下“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这个讲题。《论语》上有这么一句话“不学礼,无以立”。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感受可能跟在座的各位一样:这些是古人的礼节,为什么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还要拘泥于这些礼节?当时一位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老师对我说:你去学习了,才能理解其中的深意。后来我去参加一个讲座,这个讲座也为我准备了一个简短的演说。当时我走上台去,向台下的观众深深地鞠了一躬,结果出乎我意料,台上台下响起了一片掌声,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礼与礼之间优美的距离。

我上大学的时候,学习成绩非常好。但因为成绩特别好,增长了自己的傲慢心,当时我走在路上头都是扬着的,也从来不跟别人打招呼。这当然不招人喜欢,但当时自己还不知道原因在哪里。每当投票评三好学生的时候,我都选不上。我就想这些人都嫉妒我,所以他们不投我的票。后来学《论语》,看到孔老夫子这样一句话“君子近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意思是一个君子做到了与人尊敬而无过失,走到哪里都是彬彬有礼,那这个人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他的兄弟姐妹,都有他的家。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猛然觉悟了,为什么自己走到哪儿都不受欢迎,原来原因出在自己身上。所以“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句话一定要做得特别彻底。做任何事情,当我们没有达到自己理想目标的时候,问题一定是在内不在外。当你在外面找原因的时候,这个学问已经离你很远了。如果你看到一个人还有怨天尤人的情绪,还有抱怨和怜悯时,就知道这个人学问还不够高。

在学习传统文化前,学习态度一定要正确。有人认为传统文化已经是很古老的东西了,已经过时了,这种观点是十分片面的。首先我们不能对传统文化求全责备。不能因为传统文化不能提出西方的民主等思想,就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我们应把所评价的人、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第二我们要避免庸俗的进化论。不要总以为科技发展了,时代进步了,我们就一定站得比古人高,看得比古人远。其实古人的智慧是现代人很难超越的。现在的哲学家,哪一位能写出一本像老子的《道德经》一样传承久远的著作;现在的历史学家,也没有人能写出像《史记》那样的巨著;同样,现在的军事家也写不出《孙子兵法》。事实上,中国古人的智慧,是后人难以超越的。人要认识客观事物,首先要把心平静下来。现在很多人心浮气躁,心难以清静,被物欲所牵引,心境中总是有一些风浪,所以我们对外界的认识、映照就不实了,看的就没有古人深刻了。第三就是避免历史虚无主义。“五四运动”和“十年文革”以来,我们对传统文化大加批评,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误解也达到了极端,好像传统文化是阻碍我们社会发展的因素,而且这种误解一直影响到现在。

什么是实用主义?西方文化讲思维很深刻,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如我们看关于“执行力”的书,看第一本好像知道这个“执行力”是什么了。但是再看第二本、第三本时,又不知道“执行力”是什么了,越看越糊涂。它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目的是要炫耀自己的才能。而中国文化是讲实用主义,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虽然中国古代哲人的思想很高深,但是他们会用简单的话语、通俗的语言把其思想给大家解释出来,让每一个人都能明白。所以中国人讲的实用主义,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实用主义。如在一个人中了箭以后,他不去问这个箭是谁射的,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是从哪里射来的等等这些问题,而是马上把中箭者身上的箭拔出来,把中箭的人医治好。所以中国人讲实用方法,你只要使用了这些方法,就会对走上幸福人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道德”两字概括传统文化核心

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什么?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道德”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是,在传统文化中它是用两字来构成的。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是“道”,用现代西方哲学的话来讲,“道”就是必然存在的宇宙秩序,而中国人简单称之为自然而然的规律。这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是不变的,在古代是如此,在今天也是一样,儒家也常称之为天道。比如说在《论语》中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就是天虽然不是用语言和我们交流,但是我们能从四季的变化中,从自然界的万物生长中,感受到一种自然规律的存在。当孔老夫子在思考天的漠然无语的时候,他看到了一种不是因为上帝的创造而神圣的自然,而是万物在自然的生长过程中赋予我们的一种自然规律、关系和秩序。比如说“春华秋实”的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事实,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密不可分的和谐关系等,这都是自然规律。

《易经》上也说古代的圣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从中得出了关于世间一切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既然是一切事物,就不仅仅是包涵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包括了社会人文秩序要保持稳定,保持和谐,必须遵守的人伦大道,这就是孟子所提出的“五伦关系”。那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各位朋友,看了这五种伦理关系,不要把它当做知识去学习,而要审视自己在这五种关系当中的责任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尽到了自己的本分?如作为儿子,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孝顺父母;作为领导,是不是能够仁爱关心下属;作为被领导,是不是竭尽全力的完成了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丈夫,是不是做到了有道义,有恩义,有情义;作为妻子,是不是本身有良好的德行,起到了相夫教子的作用;作为兄长,是不是做到了友爱关心弟弟妹妹;作为弟弟妹妹,是不是对兄长很是尊敬,很是听从;作为朋友,和朋友相交往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做到了言出必行?只有这几个关系处理好了,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社会人文秩序,才是井然有序的。

这个“道”不仅仅包含了宇宙自然界的规律,也包含了社会人伦秩序的规律,所以它就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什么是“德”?德者,得也。“道德”的“德”和“获得”的“得”是相通的。那么他得到了什么?其实就是得到了“道”,中国有句话叫“得道之人”,其实也就是圣人。他们对“道”有着深刻地理解,所以他们所表现出的品质就是有德了。

“四书五经”所体现的都是古人对“道”的理解。例如,在《易经》上有这样的一句话“一阴一阳之为道”。这个阴阳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都可以从我们人类社会中的现象观察到。如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涨就有潮落。我们从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都是一阴一阳,如果我们把这个道理用来观察人世的变化,何尝不是如此呢?如一个人懒惰,那就一定会有困苦的日子到来。一个人如果骄傲,那就会有倒下的时候到来。中国人经常说一句话“富不过三代”,体现的是一阴一阳为道的规律。我们看第一代创业的人都是白手起家,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打下了天下,创下了世界。到了第二代虽然条件好了,但是还能耳闻目睹,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还能在父辈的基础上使这个企业壮大起来。到了第三代,他们一出生就过着富贵的生活,他们没有体会祖辈和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不仅不知道什么是克勤克俭、励精图治,还学会了骄奢淫逸、铺张浪费。久而久之,就把祖辈和父辈辛辛苦苦所打下都能明白。所以中国人讲的实用主义,是一种积极意义上的实用主义。如在一个人中了箭以后,他不去问这个箭是谁射的,是什么材料制成的,是从哪里射来的等等这些问题,而是马上把中箭者身上的箭拔出来,把中箭的人医治好。所以中国人讲实用方法,你只要使用了这些方法,就会对走上幸福人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道德”两字概括传统文化核心

中国传统文化讲的是什么?如果用两个字来概括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道德”。“道德”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词,但是,在传统文化中它是用两字来构成的。首先我们看一看什么是“道”,用现代西方哲学的话来讲,“道”就是必然存在的宇宙秩序,而中国人简单称之为自然而然的规律。这种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且是不变的,在古代是如此,在今天也是一样,儒家也常称之为天道。比如说在《论语》中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意思就是天虽然不是用语言和我们交流,但是我们能从四季的变化中,从自然界的万物生长中,感受到一种自然规律的存在。当孔老夫子在思考天的漠然无语的时候,他看到了一种不是因为上帝的创造而神圣的自然,而是万物在自然的生长过程中赋予我们的一种自然规律、关系和秩序。比如说“春华秋实”的道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因果事实,人与自然和谐一体,密不可分的和谐关系等,这都是自然规律。

《易经》上也说古代的圣人“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从中得出了关于世间一切事物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既然是一切事物,就不仅仅是包涵了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也包括了社会人文秩序要保持稳定,保持和谐,必须遵守的人伦大道,这就是孟子所提出的“五伦关系”。那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各位朋友,看了这五种伦理关系,不要把它当做知识去学习,而要审视自己在这五种关系当中的责任是什么?我们是不是尽到了自己的本分?如作为儿子,我们是不是做到了孝顺父母;作为领导,是不是能够仁爱关心下属;作为被领导,是不是竭尽全力的完成了领导交给我们的任务;作为丈夫,是不是做到了有道义,有恩义,有情义;作为妻子,是不是本身有良好的德行,起到了相夫教子的作用;作为兄长,是不是做到了友爱关心弟弟妹妹;作为弟弟妹妹,是不是对兄长很是尊敬,很是听从;作为朋友,和朋友相交往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做到了言出必行?只有这几个关系处理好了,我们的人际关系,我们的社会人文秩序,才是井然有序的。

这个“道”不仅仅包含了宇宙自然界的规律,也包含了社会人伦秩序的规律,所以它就是宇宙人生的自然规律。什么是“德”?德者,得也。“道德”的“德”和“获得”的“得”是相通的。那么他得到了什么?其实就是得到了“道”,中国有句话叫“得道之人”,其实也就是圣人。他们对“道”有着深刻地理解,所以他们所表现出的品质就是有德了。

“四书五经”所体现的都是古人对“道”的理解。例如,在《易经》上有这样的一句话“一阴一阳之为道”。这个阴阳并不是玄而又玄的东西,都可以从我们人类社会中的现象观察到。如有日就有夜,有寒就有暑,有春夏就有秋冬,有潮涨就有潮落。我们从这些自然界的现象来观察,都是一阴一阳,如果我们把这个道理用来观察人世的变化,何尝不是如此呢?如一个人懒惰,那就一定会有困苦的日子到来。一个人如果骄傲,那就会有倒下的时候到来。中国人经常说一句话“富不过三代”,体现的是一阴一阳为道的规律。我们看第一代创业的人都是白手起家,兢兢业业,艰苦奋斗,用自己的双手打下了天下,创下了世界。到了第二代虽然条件好了,但是还能耳闻目睹,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还能在父辈的基础上使这个企业壮大起来。到了第三代,他们一出生就过着富贵的生活,他们没有体会祖辈和父辈创业的艰难,所以不仅不知道什么是克勤克俭、励精图治,还学会了骄奢淫逸、铺张浪费。久而久之,就把祖辈和父辈辛辛苦苦所打下的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是为人师表。都是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是啊。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神圣使命。毫不夸张的说,一个民族的希望,是通过教师托起的。教师不但教人以知识,使人从无知到文明,教师更重要的是教人以德,使人学会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民族的素质直接折射出这个民族的教育程度,反之,要提高民族的素质就必须有一支良好的教育队伍。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内在修养一样重要。所以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必须“铸师魂、倡师德、练内功、树形象”。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认真备好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是根本,但仅仅做到这一点还不能说你就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做为教师,还应加强自身的人格塑造,要做一个高尚的人,有着良好素质的人,这样你的一言一行才能感染你的学生,美化他们的心灵,否则,也可能污染他们纯洁的灵魂。

下载人生礼仪与鞋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生礼仪与鞋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山西民俗人生礼仪

    山西民俗人生礼仪 出殡这一天,亲友、邻里汇集丧家,祭送奠仪,以示哀悼。奠仪一般包括祭席、馒首、挽幛、纸扎。至亲送祭席,俗称“祭”,以肴馔为主,每一付都要插大小不等的纸花,其次......

    人生礼仪(共5篇)

    人生礼仪是指人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 人生礼仪是社会民俗事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一个人之所以经历人生礼仪, 决定因素不只是他本人年......

    人生礼仪(最终定稿)

    人生基本礼仪的社会功能人生仪礼是指在一生中几个重要环节上所经过的具有一定仪式的行为过程,主要包括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和葬礼。此外表明进入重要年龄阶段的祝寿仪式和一......

    鞋子买卖合同

    鞋子买卖合同 鞋子买卖合同1 合同编号:买方:签约地址:卖方:签约时间:买卖双方经协商一致, 卖方同意出卖、买方愿意受买下列标的物,并遵守下列各项条款:一、标的物详情(以下包括:货物......

    鞋子广告语

    ① 弧巴好鞋,看得到的品位,穿的出的舒适。 ② 鞋子合不合脚,穿了才知道。 ——弧巴好鞋,高端纯手工创造。 ③ 高端舒适好鞋,弧巴纯手工制作。 ④ 舒适由我,弧巴高端纯手工皮鞋。......

    鞋子市场调查

    前言产品种类: 鞋产品设计要素统计调查调查目的:本问卷旨在了解设计要素调查对象: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时间:春季 调查期限:一星期 调查的组织: 王梦丹 翠 实施计划:在高校......

    鞋子术语

    1、鞋子各部位中英文对照 1、鞋子各部位中英文对照 帮面-UPPER 后帮-BACK COUNTER 内里-LINING 大底-OUTSOLE 中底-INSOLE 中底标-INSOLE LABEL 鞋眼-EYELET 鞋眼片-EYEL......

    鞋子专业术语

    颜色 汉语 英文/简写 鞋子 shoe 颜色 colour 黑色 black 红色 red 米色 bone beige 白色 white 金色 gold 珠光金色 Pearlied gold 浅金色 Light gold 白金色 platinum 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