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高二11班每周一闻
2014高二11班每周一闻
一、每周快讯
1、问计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与袁隆平等中南海座谈
2、公安部注销七十九万重复户口 将建人像比对系统
3、记者体验化名购票:用“蜡笔小新”能订不能取
本月14日,有网友发帖晒图称12306网站的订票系统有漏洞,在乘客资料一栏中输入任意化名就可顺利购票。昨日上午,记者在未用任何抢票软件的情况下,使用IE浏览器登录12306网站,在输入自己的账户和密码后,随机选择了一趟由广州开往韶关的列车。在乘车人信息的页面,记者在姓名一栏内输入“蜡笔小新”,在身份证号码和联系电话一栏内均输入了自己的真实信息。随后,页面跳转至支付页面。
预订成功后,记者随即赶往广州火车站尝试取票。在火车站的自助取票机上,记者发现,由于姓名不符,自助取票机并不能打印车票。因“乘车人信息和身份证信息不符”在售票窗口依然无法取票。
4、英王室进行重大人事调整 或为查尔斯上位做准备
一心盼望当国王的英国王储查尔斯或许终于等到出头之日了!据英国《每日邮报》18日报道,有消息人士透露,英国王室正在忙于人事重组,而查尔斯的手下将担任整个家族的首席新闻官,此举无疑是“为未来继位做准备”。
在过去20年里,白金汉宫和克拉伦斯宫分别有各自的新闻处,但经过这一轮改革,两个独立的新闻机构将首次合并,并且统一由查尔斯的通讯主管萨利·奥斯曼领导。
分析人士认为,这无疑是英国王室运营模式的重大改变。另有一名消息人士透露:“这是将查尔斯带向王位的第一步。”
5、陈光标详释自己的钱从哪里来 称不再参加慈善评奖
中新网南京1月18日电(记者 朱晓颖)“我的钱是从垃圾里„捡‟来的。”18日上午,在参加完江苏地方“两会”的政协会议开幕式后,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专寻僻静之地,向中新网记者详细阐释“自己的钱从哪里来”。这也是长久以来外界对其评价中最大的谜团。
近期赴美国纽约谈收购《纽约时报》“失利”,“中国最有影响的人”英文名片在外国曝光,有媒体称“陈光标„第一桶金‟是靠卖假医疗器械”,最近陈光标“诸事不利”。
这似乎也影响到他:作为致公党江苏省委常委,陈光标参加省“两会”时提前到场,散会时默默把材料装进布袋离开,对提案只字不提,表情游离。会间,不时有委员跑来问他“《纽约时报》收购得怎么样了”,他回答“没成”。
陈光标的钱到底从哪里来?据其解释,14岁前靠卖粮,25岁前靠卖医疗器械,现在靠废旧品回收、垃圾填埋处理。“(工地拆除后)上万吨的垃圾场,我们把里面的碎钢筋等取出来,做成颗粒,卖给别人铺路,30块钱一吨。很多人看不上这个利润,利润很低,但是量很大。”
他说,现在正在做的拆除项目是上海宝钢、南京钢铁厂,还有河南的水泥厂,天津的化工厂,重庆的水力发电厂,都在做拆除。“拿不到一手(业务),我们拿二手转包业务,像南京钢铁厂拆除业务就是二手转包来的。”
陈光标说,这些业务并非都是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承接,还有一些是他以其他名义在全国各地注册的十几家环保公司,同样做拆迁业务,这些环保公司每年有关拆除一项,利润加起来稳定在2亿元左右。
近两年,他还卖“好人”凉茶、“好人”暖茶,卖空气罐,在黑龙江租田种有机大米、五谷杂粮,现在,这些业务都有了变化。
“饮料公司不赚钱,去年4月准备关停,但有人想接手,我就转让给他了;卖空气主要是为了宣传环保;大米现在不卖了,都是成本价销售,五谷杂粮一共卖出去30万吨。”陈光标说,不指着这些项目挣钱的,说白了,这些项目能做就做,不挣钱就不做。
他公布的最新经营动态是投资光伏产业:成立一家高科技公司,并绝对控股。“这个刚刚起步,还不赚钱,主要做家庭屋顶的分布式发电,很有前景,是交给别人打理的。”
陈光标表示,每年2亿元利润的废旧回收、环保拆除业务,仍是他公司主要的、相对稳定的经营收入来源,这方面,还要扩大投资。
不知是否是受多重“打击”的影响,他告诉记者,以后不再参加任何中国慈善评奖活动。“让给其他人,今年要„降温‟,少上„头条‟。”
今天在南京人民大会堂参会,他空手而来,提案也没带。而以往,他会把自己的提案复印多份,给媒体分发传阅。“今年给全国„两会‟准备了13个,省„两会‟准备了2个,涉及反腐、民生、医疗、教育等,内容保密,都是些得罪人的提案。”(完)
二、本周关注
我们纪念曼德拉,更要纪念德克里克 当地时间12月10日,南非前总统德克勒克抵达FNB体育场出席南非前总统曼德拉的官方追悼会。
中新网12月12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日刊载署名文章《纪念曼德拉,也要纪念德克勒克》,文章指,世界各国公众纪念曼德拉是因为他倡导的非暴力抵抗行动终结了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对于南非的历史大转变,曼德拉当然值得纪念,但是另一个人、南非最后一任白人总统弗雷德里克・威廉・德克勒克也不能被忘记。他放弃权利的醒悟与曼德拉种族和解的勇气都为南非历史涂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章摘编如下:
近百名世界各国领袖本周陆续抵达南非出席曼德拉的追悼会和葬礼,南非政府也号召民众要体现南非精神,树立一个不分种族、不分性别和繁荣统一的南非形象,让曼德拉走好最后一程。
世界各国公众纪念曼德拉是因为他倡导的非暴力抵抗行动终结了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曼德拉当然值得纪念,但是另一个人、南非最后一任白人总统弗雷德里克・威廉・德克勒克同样值得纪念,不能忘记。
纪念曼德拉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基于一种本能和一种对人人生而平等价值观的天然接受、认同和肯定,不过,纪念德克勒克除了同样是基于这些理由外,还需要很大的勇气和更为长远的眼光,因为德克勒克所代表的南非白人集团是种族制度的始作俑者,也是压迫者。世人尤其是作为被压迫者的黑人更容易看到的是他们的错误和罪行。
不能忘记德克勒克是基于他与曼德拉的相似与不同。两人有诸多方面的相似,例如,同样拥有95岁的人生;同样是名门之后――曼德拉为酋长之子,德克勒克出生贵族世家;同样获得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但是,最重要的相同是,他们共同埋葬了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
不过,德克勒克最值得纪念的是,他与曼德拉的不同。在废除种族隔离的斗争中,曼德拉需要的是坚韧和顽强,这固然可贵,但德克勒克需要做到的是放弃,这比曼德拉的坚韧更为困难。对于德克勒克来说,放弃权力也意味着放弃南非白人所曾拥有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优渥的生活、巨额的财富。这样的放弃对于一般人已经相当不容易了。但是,德克勒克所代表的白人集团的放弃还有更大的难处和揪心,因为,他们一旦放弃,就意味着永远放弃。
在一个黑人占80%的国度,白人未来几乎是永远不可能通过选举再次获得权力。在南非废除种族隔离制度并建立选举制度之后,数十万白人移民他乡也说明了他们不仅永远放弃在这个国家的权力和利益,也放弃了他们记忆中的故乡,而这个故乡是多么的温柔和多么的富贵,更是多么的宜居和多么的诗意。
而且,德克勒克的放弃还伴随他所代表的白人集团深深的恐惧,他们可能会遭到清算,为他们过去所犯的错误和罪行。对德克勒克本人而言,可能还会陷于里外不是人的境地,受到黑人和白人的共同反对。
但是,德克勒克并没有在天大的困难面前退缩。当然,德克勒克的改革也源自他从担任总统就十分清楚地意识到的一点,镇压黑人的成本远远高于改革成本。如果没有德克勒克,南非可能不会迅速废除种族隔离。
德克勒克代表白人的醒悟也得到曼德拉的理解,后者称赞德克勒克“有勇气承认,种族隔离制度给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可怕的错误,并且有必要的远见来理解并接受这一点,即所有南非人必须通过协商来共同决定他们的未来。”
于是,历史才会浓笔重染地记下这一笔,1994年4月南非举行大选,非国大获胜,曼德拉当选为南非新总统,德克勒克出任民族团结政府第二副总统。尤其重要的是,这一转型和政权变化没有产生大规模流血冲突,这在历史上寥寥无几。
今天,我们纪念曼德拉,也要纪念德克勒克。有了曼德拉和德克勒克,才会让压迫者与被压迫者同样获得解放。
第二篇:高二一部每周之星
高二一部每周之星
2014-5-8
高二(6)班:
姓名:张迪
自我评价: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勤奋刻苦
人生格言:得意,失意,切莫在意。顺境,逆境,切莫止境。
高二(7)班:
姓名:袁梦竹
自我评价:乐于助人,学习刻苦,团结同学。
人生格言:对自己狠一点
高二(8)班:
姓名:郑昊天
自我评价:品德高尚,乐于助人。
人生格言:我们与世界相遇,我们与世界相蚀,我们必不辱使命,得与众生相遇。高二(9)班:
姓名:娄雨
自我评价:矢志不渝不抛弃,不放弃。
人生格言: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高二(10)班:
姓名:崔鑫森
自我评价:团结同学,尊敬师长。
人生格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高二(11)班:
姓名:张曼曼
自我评价:乐于助人,团结同学。
人生格言:知识就是力量。
高二(18)班:
姓名:王静
自我评价:热爱班级,乐于助人
人生格言:生命太短,没有时间留给遗憾,若不是终点,请一直微笑向前 高二(19)班:
姓名:孙智凯
自我评价:学习努力,热爱班级体,乐于助人
人生格言:努力从来都不嫌晚,只要你肯努力,一切都刚开始
高二(20)班:
姓名:白鹏飞
自我评价:学习努力,积极向上,全心全意为班级服务。
人生格言: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路自己走
高二(21)班:
姓名:娄世荣
自我评价:学习努力,乐于助人
人生格言:现在的努力只是为了将来的不后悔 高二(22)班:
姓名:曹越
自我评价:努力学习,勇攀高峰
人生格言:路还长,别太狂,以后指不定谁强
第三篇:每周一诗
北陂杏花
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二、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咏物言志的短诗。诗人王安石是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尽管他的“变法”由于种种原因而以失败告终,但他执著地坚持理想,矢志不移,至死不渝,故有“拗相公”之称。这首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他的“拗”,诗中作者以“北陂杏花”自况,既写出了它的“妖娆”多姿,更表现了它即使被风摧凋零也保持洁白的风骨气节,决不沦落尘土而自污。
三、翻译
池塘的春水环绕着杏花,花朵争奇斗艳春色满园。即使像雪样被春风吹落,也胜过南阳杏花碾为尘。
四、赏析
诗中第一、二句“一陂春水绕花身,身影妖娆各占春”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北陂杏花的美好身姿与形态。以“春水”围绕来衬托春天杏花之美,同时为“花影”预作铺垫。“妖娆”一词正面写出了杏花的曼妙、美丽与柔弱,而“花”与“影”相映,虚景与实景相交,构成一幅令人神往而韵致绵绵的图画,其间透出的春光使人陶醉。第三句“纵被东风吹作雪”,写杏花被风吹落的情景,虽离别树枝而飘零于水,但仍然保持着“雪”一样的高洁纯白。第四句“绝胜南陌碾成尘”是点晴之笔,与落在田间小路被碾为尘土的杏花相比,飘零入水的北陂杏花结局实在要好得多。由此可见,落入水中的北陂杏花正是特立独行,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始终坚持高洁品格的诗人的自我写照。这首诗的用词也非常精准。如三、四句中的“纵”与“绝”两个虚词充分展现了杏花的坚定决心与执著精神,由此我们不难看到诗人高大的形象与独立的精神世界。
五、中心
全诗融情于景,寄意于物,辞浅而味永。表面上显得冲旷萧散,实则健朗豪逸,可谓“丰肌健骨”。诗中流露出悲壮的情感,表现出坚持自己的理想情操,不愿同流合污的精神,借杏花写自己的纯洁心态。
六、赏析补充
诗中“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两句运用的修辞方法是对偶,它表现了诗人坚持高洁,特立独行而绝不流俗的思想感情。诗的后两句中“纵被”体现了杏花迎接风雨的勇气,“绝胜”突出了杏花的决心与乐观。
这首绝句写于王安石贬居江宁(今南京)之后,是他晚年心境的写照。一、二句写景状物,描绘杏花临水照影之娇媚。首句点明杏花所处地理位置。“陂”,此处是指池塘。一池碧绿的春水环绕着杏树,预示着勃发的生机。“绕”字用得精巧,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流势,又写水花之相依相亲。王安石爱用“绕”字摹写山形水势,如他《江上》一诗中说:“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在《书湖阴先生壁》(其一)中写到:“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又在《钟山即事》中说“涧水无声绕竹流”,无一不给人以清婉、柔媚、幽静之感。
次句从花与影两个方面写杏花的绰约风姿。满树繁花竞相开放,满池花影摇曳迷离。“妖娆”二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移用于杏花,展现了杏花争奇斗妍的照人光彩。一个“各”字,表明在诗人眼中,花与影一样地美艳、多情,一样令人流连忘返、沉迷自失。宋人许顗《彦周诗话》说:“荆公爱看水中影,此亦性所好,如‘秋水泻明河,迢迢藕花底’,又《桃花诗》云:‘晴沟涨春渌周遭,俯视红影移鱼舠’,皆观其影。”王安石写花善于从本体和投影两方面着手,如此刻画,虚实相生:一方面使景物更具立体的美,另一方面也透露出诗人的审美趣味,即对虚静恬淡之美的情有独钟。
三四句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这两句对偶精工,如陈衍《宋诗精华录》说:“荆公绝句,多对语甚工者,似是作律诗未就化成截句(绝句)。”这两句托物言志,耐人玩味。“东风吹作雪”,这一笔淋漓地描绘出风吹杏树,落英缤纷,似漫天飞雪,而随波逐流的凄美景象,比喻生动,浮想联翩。即便是春风轻拂,娇媚的花儿也不堪吹折,它凋谢了,零落了,这本是让人黯然神伤的。但诗人却偏说它胜过南陌杏花,矜持与自足之意溢于言表。这一对比启人深思:“南陌”在此诗中与“北陂”相对立,这两个背景意象包含着一种空间的隐喻。若说清幽静谧的“北陂”是远离浮世喧嚣的隐逸之所,则“南陌”正是熙来攘往、物欲横陈的名利之场。“南陌”繁华,“北陂”僻静;“南陌”热闹,“北陂”空寂;北陂杏花即使零落了,尚可在一泓清波中保持素洁;而南陌的杏花要么历尽亵玩、任人攀折;要么凋零路面、任人践踏,碾成尘土,满身污秽。若说这南陌杏花是邀功请赏、党同伐异的得势权臣的影射,则北陂杏花是诗人刚强耿介、孤芳自赏的自我人格的象征。王安石从1070年(熙宁三年)到1076年(熙宁九年),两次拜相,又两次罢相,最后退居江宁,寄情于半山。罢相之后,他虽被迫退出政治舞台,但仍然坚持自己原有的改革信念与立场,积极倡言“天命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一“纵”,一“绝”,呼应紧密,激浊扬清,掷地有声地表明他的政治立场与人生操守。
王安石是宰相中的读书人,到晚年,他的绝句尤好。曾有人言,唐代以后无诗,此论太极端了点。王安石晚年的绝句有不少是直追唐人的,在议论入诗上,他的议论与描叙结合得很紧,而且议论不浅白直切,而是含蕴有味。
和《淮上遇便风》
一、字词解释
①浩荡:形容河宽水盛。②清淮:点出淮河水色澄澈。③天共流:水天一色。
④喧卑地:喧嚣低湿之地。卑地:低湿之地。卑:低。⑤沧溟:指水弥漫貌,常用以指大海。
二、翻译
清澈的淮河浩浩荡荡与天际共流,长风万里吹送着远离故乡的归舟。最怕夜晚停泊在喧闹的低湿之地,只愿驶入沧海去自由自在地遨游。
三、作者简介
苏舜钦(1008—1048)北宋诗人,字子美,开封(今属河南)人。曾任县令、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因支持范仲淹的庆历革新,为守旧派所恨,御史中丞王拱辰让其属官劾奏苏舜钦,劾其在进奏院祭神时,用卖废纸之钱宴请宾客。罢职闲居苏州。后来复起为湖州长史,但不久病故。与梅尧臣齐名,人称“梅苏”。有《苏学士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1981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苏舜钦集》。
四、赏析
一二两句描写现实。淮水浩荡,与天共流,水天一色,交相辉映。长风万里,吹送归舟,顺风顺水,轻快如飞。意境何等壮阔,气象何等雄浑,感情何等欢悦。后两句描写浪漫的想象。诗人发愁,因为晚上船不得不停泊在狭窄而吵闹的小港口。结尾笔锋一转,顿生豪情。但愿乘长风里,破白浪滔滔,驰入无边无际的茫茫大海,只有在这浩渺辽阔的天地中,诗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大自由大自在!全诗现实的描绘和浪漫的想象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感情层层推进,一泻千里,表层流露的是乘风破浪之快意,而深层表达的则是诗人豪迈壮阔的情怀。迹其生平,诗人数次上书朝廷,于朝政无所回避,疾愤群小,屡为佞人所冤陷,其“愤懑之气,不能自平”,故有“吹入沧溟始自由”之想,意即冲破一切人为羁绊,求得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诗人就是这样借江流天地、长风万里、沧溟浩渺来抒写自己豪迈不羁,壮志凌云的自由之情。
五、中心
宦海浮沉,人生苦短,诗人不管是贬官降职,流放他乡,还是为人构陷,壮志未酬,不管是路遇不平,前途凶险,还是思有郁结,心灵不展,他们都能够在观照自然,神游天地的审美愉悦中解除痛苦,超越自我。是天地山川赋予他们包容万象的博大胸怀,是江河湖海赋予他们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是自然造化赋予他们自由奔放的生命激情。
六、赏析补充
1.从全诗看,首句中“天共流“的作用是描绘水天相连的浩荡景象,营造壮阔氛围,并与诗尾照应。
2.“和”表示是对《淮上遇便风》这首诗的唱和。3.“应愁”句和“吹入”句具有比较的关系。4.“应愁”表示想到“晚泊喧卑地”会发愁。
七、赏析
此诗为作者和友人舟行淮河之作,抒发行舟淮河之上得遇便风之快感,表现了诗人放情万里的豪壮心怀。“浩荡清淮天共流”,“浩荡”点出河宽水盛,“清淮”点出水色浪激,“天共流”是说水天一色。只此一句,既写出了沧波浩瀚之势,又写出了登舟如行青冥的快意,加之“长风万里送归舟”,让诗人凭虚御风,不久即可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应愁晚泊喧卑地”句写诗人感到忧愁,惟恐晚间停泊之地既喧闹又低下潮湿;并由此推出下句“吹入沧溟始自由。”从这富于启发和象征意义的诗句中,使人想象到诗人冲决羁绊、背负青天作逍遥游的胸怀。联系诗人在朝之日,就曾疾愤构陷之徒,“愤懑之气不能自平”,“嵘竑于胸,一夕三起”,这“吹入沧溟”之想,实是诗人清白、高远精神世界的写照。
这首诗从“浩荡清淮天共流”到“长风万里送归舟”,再到“吹入沧溟始自由”“ ,都是写乘“便风”的快意,其感情是层层递进的。其中,前两句是现实,末一句是遐想。无现实而写遐想便没有生活基础,无遐想而只写现实则淡而无味,二者相辅相成。其次,“应愁晚泊喧卑地”一句十分巧妙。这一“垫句”,也是诗中“波折”。从“垫句”而言,是为了给下句蓄势,通过一收一放,让语势更加酣畅。从“波折”而言,正是由于对船泊喧嚣卑湿之地的忧虑,才更显得对“吹入沧溟始自申”的向往,令人读后产生痛快淋漓之感。
此诗立意高远,耐人寻味。诗的前两句既写出了沧波浩瀚之势,又写出了归途顺风行舟的快意。“送归舟”则是诗人阔别故乡、归心似箭的真情流露。诗尤贵在曲曲中陡生新意,“遇便风”而生云帆沧海之思:“应愁晚泊喧卑地,吹入沧溟始自由。”从这极富启发和象征意义的诗句中,可见诗人欲冲决羁(jī)绊、无拘无束地遨游沧溟的强烈愿望和广阔胸怀。诗人在朝之日,就曾疾愤构陷之徒,这“吹入沧溟”之想,是诗人清白、高远的思想写照。
苏舜钦的《和〈淮上遇便风〉》抒写万里行舟,快风顺水的大自由大自在。“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应愁晚泊卑喧地,吹入沧溟始自由。”一二两句描写现实。淮水浩荡,与天共流,水天一色,交相辉映。长风万里,吹送归舟,顺风顺水,轻快如飞。意境何等壮阔,气象何等雄浑,感情何等欢悦。后两句描写浪漫的想象。诗人发愁,因为晚上船不得不停泊在狭窄而吵闹的小港口。结尾笔锋一转,顿生豪情。但愿乘长风万里,破白浪滔滔,驰入无边无际的茫茫大海,只有在这浩渺辽阔的天地中,诗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大自由大自在!全诗现实的描绘和浪漫的想象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感情层层推进,一泻千里,表层流露的是乘风破浪之快意,而深层表达的则是诗人豪迈壮阔的情怀。迹其生平,诗人数次上书朝廷,于朝政无所回避,疾愤群小,屡为佞人所冤陷,其“愤懑之气,不能自平”,故有“吹入沧溟始自由”之想,意即冲破一切人为羁绊,求得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诗人就是这样借江流天地、长风万里、沧溟浩渺来抒写自己豪迈不羁,壮志凌云的自由之情。综上所析,宦海浮沉,人生苦短,诗人不管是贬官降职,流放他乡,还是为人构陷,壮志未酬,不管是路遇不平,前途凶险,还是思有郁结,心灵不展,他们都能够在观照自然,神游天地的审美愉悦中解除痛苦,超越自我。是天地山川赋予他们包容万象的博大胸怀,是江河湖海赋予他们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是自然造化赋予他们自由奔放的生命激情。
第四篇:乡闻〈一〉 规矩
乡闻〈一〉 规矩
楼下的鞭炮声很响,不由想起前不久在乡下参加的一远房亲戚的葬礼,感触颇多。逝者是一位年九十高龄〈一说百岁〉的长者。在乡下,这样的葬事向有“白喜事”之称,逝者的儿孙晚辈也就那样象征性的悲痛一下,该忙啥就忙啥了,亲戚来宾更是说说笑笑,整个葬礼不见一点悲伤的气氛。
就在我上完香鞠完躬后,我发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逝者的灵柩旁坐着一老妪,她是坐在一个很矮很矮的马扎上的,不哭,不说,也不与客人打招呼,就那样静静在坐着。我认识伊,伊是逝者的老伴〈乡下年长者夫妻间的称呼〉,听年长者说,伊是五六岁时来夫家做童养媳的。
马扎很矮,坐久了很不舒服的,我搬了一张靠背凳给她,伊轻轻地摇了摇手,用极低的声音说:“不用,这是规矩。”
规矩?我一怔。我心头一颤,这是规矩?!我茫然,又好象又有一点明白。
伊不识字,也不懂所谓的大道理,但伊懂规矩,懂勤俭持家、相夫教子的规矩,几十年如一日,近一个世纪如一日的规矩!
这规矩,是邪?非邪?我不敢妄评。
第五篇:每周一歌方案、
中山市民众新徽学校“每周一歌”活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开展“ 每周一歌”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我校学生素质教育,提升师生文化素养, 现制定“每 周一歌”活动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班为单位,以“每周一歌”为载体,激发学生歌唱审美情感,形成班班课前有歌声的校园文化氛围,起到调节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方面的作用,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二、活动目的:
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丰富其精神文化生活,创建健康、快乐的校园风貌,让歌声走进我们的校园生活,走近每个学生的心灵。
三、活动主题
唱好歌,提精神,班班有歌声,人人都参与。
四、活动要求和措施:
1、坚持“每周一歌”,按照学校制定的每周演唱的曲目进行,打造“班班课前有歌声”的氛围环境。
2、各班级要坚持广泛参与、广泛发动的原则,做到统一要求和班级特色相结合。
3、德育处组织,音乐老师具体落实、各班班主任为主要负责人,利用音乐课时间和活动课时间学唱“每周一歌”,并利用每一节课课前的预备后时间进行“每周一歌”演唱。
4、学校德育处将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检验,作为班级考核的一项内容。
5、“每周一歌”第一阶段从第四周开始到第十九周结束。
6、举行进行民众新徽学校“每周一歌”阶段性合唱比赛。
五、活动方法:
1、每天每节课前唱歌,每班选出一个领唱,每周唱一首歌曲。
2、学校广播站每天课间操、中午定时播放歌曲。
六、歌曲题材:歌颂祖国、感恩父母、珍爱生命、文明礼貌、立志成才等相关歌曲。
七、曲目:
①中山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第八周)
②新徽校歌(第九周)
③歌声与徽笑(第十周)
④学习雷锋好榜样(第十一周)
⑤读书郎(第十二周)
⑥红星歌(第十三周)
⑦东方红(第十四周)
⑧团结就是力量(第十五周)
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第十六周)
⑩歌唱祖国(第十七周)
11让我们荡起双桨(第十八周)○
12党啊!亲爱的妈妈!○(第十九周)
八、学校举行“每周一歌”合唱比赛:
(一)比赛时间、地点及内容安排:
⑪.评比时间:6月14日—6月18日(学校将根据当时情况而定)
⑫.地点:临时决定
⑬.内容:以各个班为单位,进行“每周一歌”抽唱比赛。
(二)参赛对象:以班级为单位参赛,每队选一名学生担任指挥。
(三)参赛要求:
1、出勤要求:班级不得弃权,学生个人不得无故缺席,否则扣分。
2、曲目要求:各班准备参赛曲目1--2首为“每周一歌”的内容。
3、伴奏要求:各班自备参赛曲目的磁带或者CD伴奏带。
4、着装要求:参赛队伍必须服装整齐。
5、比赛站队要求:造型自排,以不影响演出效果为前提。
(四)评分标准:比赛将根据队伍的精神面貌(含出勤)(10%),演唱的音准(15%)、节奏(15%)、情感(20%)、方法(10%)、形式(10%),歌曲的完整性(10%),指挥(10%),共八方面评分。
(四)排练要求
1、排练组织与指导:班主任负责组织,音乐老师负责演唱指导。
2、排练时间:各班要充分利用每周一歌、活动课或课前以及音乐课时间做好准备。
(五)比赛设奖:设优秀演唱班级奖一、二、三等、优秀奖。分别奖励50元、30元、20元、10元;在集团抽查中将按集团的排名,分别按集团一、二、三等、优秀奖计奖。
中山市民众新徽学校德育处
2012年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