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香港中文大学mba
大部分内地学生选学校最看重的就是排名,香港前三位的大学(中大,港大,科大)排名都是世界一流(世界前50):香港中文大学,在美国新闻(US News)最新的世界大学排名上,列世界第46位。很多内地学生耳熟能详的许多“美国牛校”,如:纽约大学(52位),波士顿大学(54位),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73位)等等,排名均不及香港中文大学。
360教育集团介绍:就商学院而言,中大,港大,科大这三所大学的商学院恰好就是亚洲排前三位的商学院,MBA课程也是最好的。
时间/费用
MBA攻读的时间和费用也是在职申请人非常关心的,香港的MBA多是采用英国的学制,在1年半以内就能完成学业,学费和生活费也相对便宜。
以中大为例:标准学制为16个月,分四个学期,理论上最快12个学期就能毕业。学费总计港币32万,约合人民币28万,生活费(含住宿费)约人民币5000块一个月,16个月就是人民币8万,学费生活费总计约为人民币36万。这是没有奖学金的费用支出,由于在中大的MBA大多数学生都有奖学金,所以总体费用一般不超过30万。
而相比美国MBA,需要读满两年才能毕业,学费一般为4万美金一年,生活费(含住宿费)保守估计1万美金一年,两年下来也需要约10万美金,约70万人民币。而且大多数美国的MBA学生都是没有奖学金的。
所以在时间和费用上面,香港的MBA占有很大优势。
找工作/地理位置
读MBA出来就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要找个一个好工作不仅有赖于一个好学校的文凭,很多时候更有赖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这个也是为什么纽约的学校那么抢手的原因。香港是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自不必多说。特别对于金融、物流等热门且今后在内地有巨大发展得行业来说,香港的学习和工作背景尤为重要。另外重要的一点,香港现在正处在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前沿,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就业机会涌现。以笔者所在的2009级的中大全日制MBA来讲,截至2009年圣诞假期之前,仅仅4个月的课程之后,已经有约10%的同学找到了工作。这种情况在目前经济复苏缓慢的美国是很难遇见的。特别是一些在小地方的学校,即使是名校,远离大城市也会少很多竞争优势。
还有值得一提的一点就是香港的企业对于由内地背景的申请人都是很重视的,因为大部分的香港公司渴望开拓或者扩张内地市场,再加之文化背景的相似,内地的人才被香港主流人群所接纳的程度相对于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要大得多。
师资/导师/同学/校友
中大的师资力量也是世界一流的。例如:在内地享有盛名的经济学家郎咸平先生就是中大商学院的教授,所有MBA的学生都可以选他的课。大家熟知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也是中大的教授。还有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光纤之父”,高锟先生,也是中大的教授,并出任过中大校长。
中大MBA实行导师制,每一位学生在MBA学习期间都会接受一位导师“一对一”的单独辅导。这些导师并非学校的教员,而是活跃在香港各界有着相当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之间有:各大金融机构的执行董事,大型企业的高管,香港立法会委员,行业协会主席等等。和这些有影响力的人物建立直接的师生关系,不仅对当前的学习和工作,甚至今后的人生都会有重大影响。
中大MBA的同学和校友大部分来自于内地、香港和台湾,这对于内地学生来说也是巨大的财富。比起西方国家的同学来说,同内地、香港、台湾的同学相互之间更容易建立有价值的“人脉”,这对于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而美国的MBA,相同文化背景的同学相对很少,能够长期维持和利用的“人脉”相对就少很多。
课程/出国交换学习/双学位
中大的MBA课程设置是同国际接轨的,都是采用英文教学。在中大MBA,除了正式课程之外,还会安排很多实用性很强的讲座、课程和培训,如:求职技巧培训,企业、猎头见面会,商业考察,CEO讲座,野外生存训练等等。
出国交换学习和出国攻读双学位是香港MBA又一吸引人的地方。以中大为例,MBA学生可以申请在最后一个学期去世界各地38所著名大学的商学院进行交换学习,其中包括: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密歇根大学、伦敦商学院等著名大学。双学位项目目前在全港的MBA里面是中大独有的,是指中大MBA学生在MBA的第二年会去中大的合作院校的商学院继续学习一年,获得中大和该校颁发的两个学位,中大的双学位合作院校是麻省理工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巴黎HEC商学院这三所名校。交换学习和双学位项目既可以满足MBA学生到欧美学习的愿望,又能让学生的教育背景和经历多元化,对求职很有帮助。这样的项目在美国MBA之中开展的并不多。
硬件环境
中大为学生提供了极其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免费的校车遍布各处,地铁直接通到校门口,宿舍内小卖部、厨房、洗衣房、健身房、琴房、电脑室一应俱全。图书馆多达六个,为全港最多。还有专门的学生艺术中心,经常有免费的音乐会、歌剧、话剧等表演。中大MBA学生还有自己的活动室和会议室,有大量最新的金融报刊、杂志供学生阅读。这样的硬件配置与任何一所大学相比都不会逊色。
其他因素
出国留学一大问题就是和家人、爱人分离。读MBA的同学不少都已经成家。和家人、爱人长期分离会带来很多的不便和问题,甚至影响学业。如果在香港读MBA,从时间、金钱和方便程度来看都比欧美更合适。这也是在香港读MBA的另一优势。
截止目前,留学360更新海外名校录取86789枚,其中哈佛大学43人、耶鲁大学56人、斯坦福大学43人、麻省理工学院25人、牛津大学38人、剑桥大学35人、多伦多大学290人、麦吉尔大学353人、悉尼大学1874人、墨尔本大学1286人、澳洲国立大学
110、香港大学120人、新加坡国立大学150人、南洋理工大学227人、新西兰奥克兰大学1241人。
第二篇:香港中文大学mba怎么产
大部分内地学生选学校最看重的就是排名,香港前三位的大学(中大,港大,科大)排名都是世界一流(世界前50):香港中文大学,在美国新闻(US News)最新的世界大学排名上,列世界第46位。很多内地学生耳熟能详的许多“美国牛校”,如:纽约大学(52位),波士顿大学(54位),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73位)等等,排名均不及香港中文大学。
就商学院而言,中大,港大,科大这三所大学的商学院恰好就是亚洲排前三位的商学院,MBA课程也是最好的。
时间/费用
MBA攻读的时间和费用也是在职申请人非常关心的,香港的MBA多是采用英国的学制,在1年半以内就能完成学业,学费和生活费也相对便宜。
以中大为例:标准学制为16个月,分四个学期,理论上最快12个学期就能毕业。学费总计港币32万,约合人民币28万,生活费(含住宿费)约人民币5000块一个月,16个月就是人民币8万,学费生活费总计约为人民币36万。这是没有奖学金的费用支出,由于在中大的MBA大多数学生都有奖学金,所以总体费用一般不超过30万。
而相比美国MBA,需要读满两年才能毕业,学费一般为4万美金一年,生活费(含住宿费)保守估计1万美金一年,两年下来也需要约10万美金,约70万人民币。而且大多数美国的MBA学生都是没有奖学金的。
所以在时间和费用上面,香港的MBA占有很大优势。
找工作/地理位置
读MBA出来就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工作。要找个一个好工作不仅有赖于一个好学校的文凭,很多时候更有赖于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这个也是为什么纽约的学校那么抢手的原因。香港是亚太地区的金融中心,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地理位置上的优势自不必多说。特别对于金融、物流等热门且今后在内地有巨大发展得行业来说,香港的学习和工作背景尤为重要。另外重要的一点,香港现在正处在世界经济复苏的最前沿,目前已经有大量的就业机会涌现。以笔者所在的2009级的中大全日制MBA来讲,截至2009年圣诞假期之前,仅仅4个月的课程之后,已经有约10%的同学找到了工作。这种情况在目前经济复苏缓慢的美国是很难遇见的。特别是一些在小地方的学校,即使是名校,远离大城市也会少很多竞争优势。
还有值得一提的一点就是香港的企业对于由内地背景的申请人都是很重视的,因为大部分的香港公司渴望开拓或者扩张内地市场,再加之文化背景的相似,内地的人才被香港主流人群所接纳的程度相对于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要大得多。
师资/导师/同学/校友
中大的师资力量也是世界一流的。例如:在内地享有盛名的经济学家郎咸平先生就是中大商学院的教授,所有MBA的学生都可以选他的课。大家熟知的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先生也是中大的教授。还有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光纤之父”,高锟先生,也是中大的教授,并出任过中大校长。
中大MBA实行导师制,每一位学生在MBA学习期间都会接受一位导师“一对一”的单独辅导。这些导师并非学校的教员,而是活跃在香港各界有着相当影响力的人物。他们之间有:各大金融机构的执行董事,大型企业的高管,香港立法会委员,行业协会主席等等。和这些有影响力的人物建立直接的师生关系,不仅对当前的学习和工作,甚至今后的人生都会有重大影响。
中大MBA的同学和校友大部分来自于内地、香港和台湾,这对于内地学生来说也是巨大的财富。比起西方国家的同学来说,同内地、香港、台湾的同学相互之间更容易建立有价值的“人脉”,这对于今后的发展意义重大。而美国的MBA,相同文化背景的同学相对很少,能够长期维持和利用的“人脉”相对就少很多。
课程/出国交换学习/双学位
中大的MBA课程设置是同国际接轨的,都是采用英文教学。在中大MBA,除了正式课程之外,还会安排很多实用性很强的讲座、课程和培训,如:求职技巧培训,企业、猎头见面会,商业考察,CEO讲座,野外生存训练等等。
出国交换学习和出国攻读双学位是香港MBA又一吸引人的地方。以中大为例,MBA学生可以申请在最后一个学期去世界各地38所著名大学的商学院进行交换学习,其中包括:芝加哥大学、纽约大学、密歇根大学、伦敦商学院等著名大学。双学位项目目前在全港的MBA里面是中大独有的,是指中大MBA学生在MBA的第二年会去中大的合作院校的商学院继续学习一年,获得中大和该校颁发的两个学位,中大的双学位合作院校是麻省理工学院,德克萨斯大学,巴黎HEC商学院这三所名校。交换学习和双学位项目既可以满足MBA学生到欧美学习的愿望,又能让学生的教育背景和经历多元化,对求职很有帮助。这样的项目在美国MBA之中开展的并不多。
硬件环境
360教育集团称,中大为学生提供了极其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无线网络覆盖全校,免费的校车遍布各处,地铁直接通到校门口,宿舍内小卖部、厨房、洗衣房、健身房、琴房、电脑室一应俱全。图书馆多达六个,为全港最多。还有专门的学生艺术中心,经常有免费的音乐会、歌剧、话剧等表演。中大MBA学生还有自己的活动室和会议室,有大量最新的金融报刊、杂志供学生阅读。这样的硬件配置与任何一所大学相比都不会逊色。
其他因素
出国留学一大问题就是和家人、爱人分离。读MBA的同学不少都已经成家。和家人、爱人长期分离会带来很多的不便和问题,甚至影响学业。如果在香港读MBA,从时间、金钱和方便程度来看都比欧美更合适。这也是在香港读MBA的另一优势。
第三篇: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学校简介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按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设立,传承香港中文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学术体系的大学。以创建一所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一流研究型大学为己任,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中华传统和社会担当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期开设理科、工科、经济管理类和人文社科类专业。长远办学规模为国内外学生11,000人,其中本科生7,500 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500 人。学校位于深圳市龙岗区龙翔大道2001号,大运公园南侧,龙翔大道以北,占地面积约100万平方米。学校采用与国际接轨的理事会管理机制,采用理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学校面向全球招聘一流师资,引进的师资大多为世界一流大学知名教授和学者,包括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院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特色是国际化的氛围、中英并重的教学环境、书院制传统、通识教育、新型交叉学科设置和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
大学注重国际交流和学生国际视野的培养。目前已与70多所国际知名院校签订协议,共同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面向国家及珠三角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大学正在组建世界级专家队伍,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大数据、新能源、金融和物流等领域打造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截至目前,来自全球的4500多名优秀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经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开始学业。使命和愿景
本大学的使命为,通过在宽广学科领域的优质教学和研究,以及对社会大众的服务,致力于对人类知识的创造、传承和应用,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促进珠三角地区、全中国以至世界的发展,贡献社会,造福人类。
本大学将努力成为区域、全国及国际公认的一流研究型大学,在中英双语及全球视野的教育教学、学术成果及社会贡献诸方面,均达到卓越水准。
校徽&校训
港中大以中国神话中之「凤」为校徽,盖自汉代以来,凤即被视为「南方之鸟」,且素为高贵、美丽、忠耿及庄严之象征。以紫与金为港中大校色,取意在紫色象征热诚与忠耿,金色象征坚毅与果敢。
港中大校训为「博文约礼」。知识深广谓之博文,遵守礼仪谓之约礼。「博文约礼」为孔子之主要教育规训,其言载于《论语》:「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港中大教育方针为德智并重,故采「博文约礼」为校训。
-校徽
第四篇:香港中文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计划2014年招收本科生
2011年7月,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签署合作协议,按合作办学形式,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012年10月,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筹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今年3月,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市人民政府及深圳大学签订详细办学协议,并组成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8月1日,香港中文大学原副校长徐扬生正式出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首任校长,任期四年。根据规划,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是一所从事高等教育与研究、面向世界的研究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将按大学本部的办学水平,严格保证深圳学院的办学质量。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拟于2014年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根据规划,约三成招生名额将优先招收深圳户籍考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园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占地约100万平方米,是香港中文大学与深圳大学合办的高校。
根据办学规划,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分阶段招生,长远办学规模为学生1.1万人,其中本科生6000人,硕士及博士研究生5000人,预计于2014年开始正式招收本科生。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将采用中英文双语教学,实行书院制度。
第五篇:香港中文大学
大学宗旨
360教育集团说,香港中文大学是一所高瞻远瞩,充满活力的国际高等学府。其成立的宗旨,在于
(一)协力于知识的保存、传播、交流及增长;
(二)提供人文学科、科学学科及其它学科的正规课程,其水准当与地位最崇高的大学须有及应有的水准相同;
(三)促进中国的民智与文化的发展,藉以协力提高其经济与社会福利。
融会双语
香港中文大学独具远见,早已提倡以中英双语、双文化为教学基础,贯彻中英语文并重的原则,致力培育糅合中西学术文化和知识的学生。这种汇合中西文化、融和双语的精神,在大学的带领下,得到海内外学府的广泛认同和采用。校内大部分教师曾在世界各地主要大学攻读或任教,多兼通中、英两种语文。
双元教学
香港中文大学采用「学科为本」及「学生为本」之双元教学法,学系负责「学科为本」教学,书院则负责「学生为本」教学,并提供学生宿舍。
多元课程-学科为本
中文大学是一所不断发展的大学,开设多项全日制与在职制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课程。大学设有八个学院:文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教育学院、工程学院、医学院、理学院、社会科学院及法律学院,共分61个学系,提供54项及兼读本科学位课程一项。研究院课程由研究院62个学部开设,共有愈240个研究院课程。截至2008年12月31日,校内学生人数共21,975名,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1,490名,研究生10,485名。
为配合社会的急速发展,中文大学亦开办了不同类型的学系和新课程,如双主修及双学位课程。中文大学的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课程(EMBA)已连续六年获选为全太区第一位。
书院制度-学生为本
中文大学是香港唯一采用书院制度的高等学府。大学原有三所成员书院,分别为新亚书院(1949年创立)、崇基学院(1951年创立)和联合书院(1956年创立)。1976年12月,政府订立大学新条例,修改中文大学及各成员书院的组织章程和权责范围。1986年7月,政府复立法通过中文大学成立第四所成员书院逸夫书院。新书院于1988年开始录取学生。教师及全日制本科生均分别隶属四所成员书院。透过提供非形式教育,推展学术及文化活动,书院有助同学的全人发展。
2006年成立了晨兴书院和善衡书院,2007年又多添敬文书院、伍宜孙书院及和声书院。部分书院采用全宿共膳,进一步发挥书院制的独特优势,为同学提供更多选择。
研究称誉
香港中文大学鼓励所有学院从事高素质的研究工作,一方面鼓励多元化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另方面不断争取卓越科研成就,致力扩大人类的知识领域,为社会各界提供咨询服务,提高国际声誉。大学先后成 立了13个主要研究所,方便教师开展跨学科研究,就专门范围进行深入探讨。13个研究所分别为:中国文化研究所、人文学科研究所、亚太工商研究所、香港教育研究所、光科技研究所、信兴高等工程研究所、香港癌症研究所、人类传意科学研究所、中医中药研究所、理工研究所、数学科学研究所、香港亚太研究所、以及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中文大学并集中资源于19项重点研究领域,课题包括以计算机辅助诊断、治疗和医科训练,海洋生物技术,蛋白质学,电子商贸,华人社会教育发展,自动化与机械人科学,纳米结构物料,以及香港文化在中国、亚洲及世界的角色。中文大学在这些领域的研究实力已达世界水准,并有极佳的发展潜力。
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更与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及康乃尔大学合作,解开了一个长期悬而未解的谜团-人脑如何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关键在于一种名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素的蛋白质。研究结果刊于国际权威杂志《科学》。本研究主要研究员为香港中文大学生理学博士毕业生彭文慧。
近年科技转移活动日趋活跃,由本校研究人员开发的多项科技,已成功转移到工商业的实际应用上。截至2006年6月,中文大学及其教员取得世界各地的专利权计有84项,范畴涵盖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制药技术、医疗技术及材料科学。
国际联系
中文大学并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为己任,多年来不断开拓,发展及保持与海内外大学、学术机构及政府机构之关系。目前本校是英联邦大学协会、东南亚高等学府协会、国际大学协会、国际教育欧洲协会,以及美国国际教育学会的活跃成员,同时亦为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的会员机构。中文大学自1965年起至今,已与世界各地逾200所著名学府开展学生交换计划,包括美国的康乃尔大学及宾夕法尼亚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及九州岛岛大学,韩国的高丽大学及延世大学,加拿大的卑诗省大学及多伦多大学。2007/08有逾800名外地交换学生,从世界各地到中文大学修读,而中文大学亦有600多名学生到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及欧洲等地交流。
此外,中文大学又与内地及台湾、澳大利亚、比利时、丹麦、法国、德国、爱尔兰、意大利、墨西哥、新西兰、新加坡、西班牙、瑞典、瑞士、荷兰和英国等地学府订有交流协议。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及日本政府曾派遣客座讲师莅校授课,每年又有近千名来自中国各省市的学者来访,而不少中文大学毕业生曾获颁奖学金前往该等或其它国家深造。中文大学又获多个国际基金会如雅礼协会、哈佛燕京学社、亚洲区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富布赖特计划、日本基金会、伟伦基金会、中英基金及尤德爵士纪念基金会等资助,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进修机会。成员书院、学院及学系亦各自建立了广泛的海外学术联系,与多个交流伙伴有密切的往来。
中文大学亦经常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及研讨会,2004年,第二度在中文大学举行的「全球大学校长论坛」,历史性地汇集4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著名大学的校长到中文大学,深入讨论全球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