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与中国修辞学(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5 05:0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改革开放与中国修辞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改革开放与中国修辞学》。

第一篇:改革开放与中国修辞学

学术资源

改革开放与中国修辞学

高万云

在中国历史上,1978年无疑是一个值得记忆的年份。因为就是从这一年开始,具有几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才真正第一次面对世界,也真正第一次面对自己。虽然带着羞涩,带着胆怯,也带着无奈和恐惧,但她毕竟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并且从踉跄试步到昂首前行,一走就是三十年!回首这三十年,虽然多有曲折甚至逆流,但整体上看还是历史的大进步,中国的门户确实开放了,人们的手脚确实放开了,各行各业确实进步了。在这样的大语境下,作为人文科学的中国修辞学自然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修辞学的发展状况,我在宗廷虎先生主编的《20世纪中国修辞学》下卷中用近四万字的篇幅作了描述,[1]这里只作一些概要的介绍,并进而引发延伸式思考。我认为,中国修辞学之所以在改革开放这三十年走向繁荣,主要因为有六大历史动因,这就是:自由宽松的社会文化环境、科学教育的迫切需求、西方文化的强势涌入、人际交往的强烈要求、大众媒介的迅猛发展、语文体式的多元存在。也正因为有了这些必要条件,所以,才逐渐建立了中国修辞学会、各大区和省市修辞学会等学术队伍,才出现了有关修辞学诸问题的学术争鸣,才推动了修辞学各个下位学科如修辞理论、修辞技巧、语体风格、研究方法、发展历史等研究的并行发展。当然,由于基础薄弱、认识偏误等,这三十年中国修辞学研究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如缺少问题意识和方法意识,如热炒冷饭缺少学术营养,生吞新知引起消化不良等等。

三十年来,中国修辞学之所以有所发展,除上述之外在因素起作用外,更重要的是学者们对修辞学本体的多维审视,人们开始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考察修辞学。以修辞学的学科定位为例,以往多认为属于语言学和美学,而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们借鉴西方新知,有认为修辞学属于交叉学科的,有认为属于行为学科的,也有认为属于语用学科的;即使是认为属于语言学的,也分出了属于语言学和属于言语学的。这些认识,虽然为学科定位增加了混乱,但对多角度认识修辞学的本质却有重大作用。同样,对修辞学的研究对象的认识也是如此,三十年来的讨论、争鸣都大大丰富了修辞学的研究范围。同义形式是否为修辞学惟一研究对象、消极修辞是否为虚拟存在、篇章修辞与语体风格是否为修辞学研究对象等,都在讨论和争鸣中有所深化和升华。另外,对一些旧问题的思考有所深化,如修辞与语法、逻辑等的关系问题,如辞格在修辞学中的地位问题等;而对一些新问题也有所突破,如修辞学与语用学的关系问题,如修辞学的研究方法问题等。特别是修辞史和修辞学史研究的持续深入,更为上述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持,为其良势发展起着重要的助推作用 [2]

让人欣喜的还有两个方面,一是其他相邻学科逐渐认识到修辞与修辞学的重要性,如语法化研究如果离开对修辞化的使用是举步维艰的,而所谓语法的认知研究,又往往剥离不开“修辞思维”的重要影响,所谓隐喻转喻问题,所谓象似问题,说到底还是修辞问题。至于文学、法学、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等诸多学科,都在进行着修辞的建构和阐释,都在自觉思考修辞问题。二是修辞学科内部逐渐有了自觉的学派意识。我不敢说中国修辞学界已经形成了多少学派,但我敢说确实存在着观点相同或相近、有纲领、有组织的非实体性学术团体。王希杰在《汉语修辞论》中说:“从某种意思上,可以说:二十世纪中国修辞学中有一个„复旦派‟,或者叫做„《发凡》派‟。其理论纲领是:

一、两大分野论:区分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

二、题旨情境论:„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在陈望道的弟子编著的《修辞新论》(1988

学术资源

年)中,他们提出两条„修辞研究纲领‟:

一、修辞研究的纲领——内容决定形式;

二、„修辞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这一共同纲领,他们在许多论文中一再进行阐述的,也贯穿于他们的具体研究之中。”[3]众所周知,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问世以来,特别是1978年以后,不仅是复旦大学,不仅是陈氏的弟子与再传弟子,自觉继承与发展陈氏修辞学学说与思想的学者所在多有,可以说这是一支有明确纲领、庞大队伍、丰硕成果的力量,他们在修辞理论、修辞学史和修辞史、语体风格、修辞手法等各个方面都有较高的建树。再有就是以王希杰为核心、以江苏省为基地、辐射全国的“三一修辞学”团队,虽然这个团队多以评介、解读王氏三一修辞学思想为主,但其确定的思想和研究方向、庞大的队伍和研究成果,在中国修辞学界有着重要的影响。与前两者有所不同的是“广义修辞学”,代表人物谭学纯、刘大为、张宗正因其观点暗合、方法相近,虽无意结“党”却自然成类,而各自的追随者也相并而行,故在中国修辞学界也有较大影响。当然,以某一导师为中心而自觉形成的修辞学研究的“小集团”还有很多,这说明,中国修辞学研究已经进入“群起而攻之”的集体有意识研究阶段。

回顾历史并不是为了自慰或自责,更重要的是为未来找出合适的路来。那么,我们如何继承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成果,进一步发展和深化中国的修辞学研究呢?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重新思考“修辞”的“双重性格”

修辞的“双重性格”是几千年来的一个老话题,善人靠修辞行善,故有人认为修辞是善的艺术;恶人借修辞作恶,故另有人认为修辞是恶的艺术。这是因为,相同的修辞资源和修辞技巧,受到了具有不同价值观念和利益目的的使用者的利我化驱使,而人们往往误把修辞者的道德表现当作修辞本身的属性了。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把修辞表述分为四个方面,一是对立表述,“对同一种行为、德行或其他社会存在,由于不同的修辞者或不同语境中的同一修辞者的视角、利益、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不同,会作出褒贬根本对立的评价来。”如一些人认为是谦虚、慷慨、精明和单纯等的正面评价,而另一些人则从负面解读为虚伪、挥霍、狡猾和无知;二是矛盾表述,即对同一种行为作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如美国评价朝鲜发展核武器是威胁世界和平,而朝鲜则说恰恰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三是变量表述,即对同一修辞对象进行强化或弱化,如把优秀说成良好,把爱说成喜欢,把悲哀说成心理有点难受;四是换角表述,即截取同一事件的不同时段来表述,如有人把中国普遍存在的腐败现象说成是政府有能力惩治腐败等等。[4]

以往对于这种情况只局限在应不应该把修辞的工具性与使用者的主体性混为一谈,然而世界上的问题并不如此简单,譬如欧美不允许伊朗、朝鲜有核武器,他们认为这两个国家是“邪恶轴心国”,会用这些武器去干坏事;另外一些人则认为是核武器本身不好,主张彻底废弃。而修辞这个言语交际的“核武器”更为复杂,一方面它是公器,谁都有使用它的权力;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对使用者进行道德约束,正因为如此,才有学者提出要以“修辞立其诚”作为总原则。这样就给我们未来的修辞学研究提出了两大要求,就是既要研究修辞本身的内在规律,诸如修辞过程、修辞机制、修辞策略、修辞方法等;也要研究修辞与使用者的复杂关系,诸如修辞与人所具有的道德、政治、文化、法律、经济等各方面的关系,建立修辞学与其他各门学科的交叉学科。这自然进入下一个问题。

二、整合所有学科对修辞的认识

学术资源

修辞本是所有人都赖以生存的重要工具或技巧,各行各业的人们在修辞的时候自然也在思考修辞问题。修辞学就是从朝廷应对、外交接触、政治演讲、法庭辩论、宗教布道、文学创作等各方面建立与发展起来的,到了现代,行业越来越多,学科越来越细,传播媒介也越来越先进,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各行业各学科中对修辞学的认识进行整合。且不说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法律修辞学已经非常完善,就是其他学科也有很多对修辞学的思考,如政治家、社会活动家、经济学家、文学家、教育家、外交家、历史学家、语言学家、逻辑学家、心理学家、管理学家等等,都有不少精到的见解,有的虽然不成体系,但都对中国修辞学的建设有重大贡献,其实,我们现在修辞学著作中的大部分都在这方面,只是没有冠以修辞学的名称罢了,如好多谈交际技巧、人际关系、政治说服、外交谈判、公关艺术、大众传播、文化对接、网络语言的书,有的已深入到修辞学的纵深处,如言语交际研究;有的切入到修辞学的新领地,如网络语言研究。另外,我们还须借鉴其他各相邻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如符号学、逻辑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哲学等,这样才能取得重大突破。

三、构建健康的研究环境

毋庸讳言,现在中国的学术研究环境已被严重污染,学术体制政治化,学术机构官僚化,学术资源垄断化,学术研究功利化,学术考评程式化,学术成果泡沫化,最后的结果是中国在世界上的学术地位逐渐边缘化。在这样的学术生态下,中国修辞学的发展自然不可能独善其身,也不可能独自担当净化环境的重任。然而,就一个学科,一个学者而言,我们还是有努力的空间的。至少我们可以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自觉遵守学术规范,提倡原创研究,避免重复劳作,禁绝剽窃“注水”,让修辞学研究自身就成为“良表达”;二是尽可能构建客观的评价机制,避免出现亲朋好友、先生弟子之间的臭吹恶捧,尤其要建立相应的学术争鸣气氛。事实证明,学术问题往往在互相吹捧中萎缩,而又往往在互相挑剔中茂盛。三是强化集体攻关意识,因为不少系统工程、巨大工程都不是一人独力可以完成的,比如上面提到的整合各学科对修辞学的认识、比如修辞史与修辞学史研究等等都是如此,即使是小课题,统筹配置、分头突破、互补互助,也可以避免重复耕作带来的资源浪费和泡沫效应。当然,中国修辞学还有很多工作要作,限于篇幅,建议参照宗廷虎先生主编、由我撰著的《20世纪中国修辞学》下卷和我近年撰写的有关论文。

注释:

[1] 宗廷虎主编、高万云著《20世纪中国修辞学》下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版。

[2] 系统的中国修辞学史和中国修辞史都是改革开放以来问世的,如郑奠、谭全基《古汉语修辞学资料汇编》(商务印书馆1980)、易蒲、李金苓《汉语修辞学史纲》(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年)、宗廷虎《中国现代修辞学史》(浙江教育出版社1990)、袁晖、宗廷虎主编《汉语修辞学史》(安徽教育出版社1990)、周振甫《中国修辞学史》(商务印书馆1991)、李运富、林定川《二十世纪汉语修辞学综观》(香港新世纪出版社1992)、王培基《修辞学专题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吴礼权《中国修辞哲学史》(台湾商务印书馆1995)、郑子瑜、宗廷虎主编《中国修辞学通史》(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袁晖《二十世纪的中国修辞学》(书海出版社2000),宗廷虎主编《20世纪中国修辞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宗廷虎、陈光磊主编《中国修辞史》(吉林教育出版社2007)。[3] 王希杰《汉语修辞论》,当代世界出版社2003年版第479页。[4] 高万云、鹿晓燕《关于修辞学理论与方法的再思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第二篇:中国梦与改革开放

论“中国梦”与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通过改革开放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依据实现中国梦的总体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怎么把党的十八大这样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代会的精神转化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追求和精神力量?这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必须精心研究和认真解决的重大课题。总书记在十八大后不失时机地提出:“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闭幕会上,他又全面阐述了“中国梦”和实现“中国梦”的路径等问题。学习这些论述,使我们深深体会到,把十八大精神落实到思想和行动上,集中起来就是在深化改革开放中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大业来说,实现“中国梦”,是深化改革开放的伟大目标;深化改革开放,则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

改革开放开启中国梦新征程。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正是改革开放开启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征程,使中国梦的实现成为可能。在改革开放的引领和推动下,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这是国家富强的重要体现;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大幅提升,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民族振兴的重要信号;改革的成果惠及人民,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幸福日渐成为现实。改革开放的成功,使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是对中国梦的最好诠释。改革开放的成功,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党和人民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和探索。

改革开放奠基中国梦。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改革开放的过程,正是开辟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过程。在改革开放中开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接力奋斗开创的伟大道路,是适合中国国情、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激发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活力,彰显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价值,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巨大精神动力和强大精神支撑。改革开放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创业活力,促进了国内各族人民的团结,为实现中国梦积蓄了力量。可见,改革开放为实现中国梦奠定了道路、精神、力量基础,提供了多方面的条件支撑。

改革开放保障中国梦。在改革开放中确立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不是尽善尽美、成熟定型的。目前依然存在的体制机制弊端和各种社会矛盾,如现代市场体系发育尚不成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尚不彻底,政府职能转变尚不到位,区域发展不协调,贫富差距拉大等,制约和阻碍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还在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只有深化改革,才能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模式,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进一步释放体制机制活力,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只有扩大开放,才能使中国在国际事务和国际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实现中国梦的过程成为既造福中国人民,也造福世界各国人民的过程。改革开放既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器,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而在此基础上,我认为当前中国有几个领域迫切需要改革:

第一,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降低能源和物资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最有力的抓手。这一任务从党的十五大到十六大,再到十七大政治报告中讲了十五年,有成效,但是不够令人满意。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改革滞后,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缺少人才及科研成果的强有力支撑。二是缺少差异化的税收政策导向和财政政策的支持。三是现行的金融政策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支持不力,银行更多的倾向于追逐本单位的利润。四是立法和执法的环境很不利于保护知识产权、打击假冒伪劣,以至于山寨产品、有害食品、有毒药品充斥市场。

第二,努力培育全社会、全民族共同拥有的核心价值观。现代化的中国,不仅物质文明水平要赶上并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精神文明也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大革命”粉碎了广大群众的信仰,现在的小学生都在思考教师节时给老师送什么礼物,谁家的汽车是名牌,谁的家长官大。这是危害极大、后患无穷的事情。要从娃娃抓起,要在全社会开展生动活泼、教育与趣味相结合的培育全社会共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活动,防止发生信仰及道德危机,防止利益与权力结成神圣同盟。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国梦”,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辈的理想和夙愿,也承载着今日中国人的共同心声和愿景。作为党和人民90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来之不易,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奋斗历程告诉我们,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还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靠实干,坚定不移用好改革开放。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时间紧迫,时不我待。我们惟有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一步一个脚印去奋斗,以更大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去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梦想。这是今日中国人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第三篇:修辞学与文体学

修辞学与文体学

“修辞”顾名思义就是修辞。人们在讲话或写作时总是要用到修辞,以使表达出来的语句得体、准确,具有较强感染力。“修辞”是语言运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古以来,人们对修辞活动做过不少研究,并创建了有关的学科。在法语中,研究修辞的学科主要有两种:

一、修辞学;

二、文体学。

法语修辞研究的内容很广,它研究一切非语言因素对语言运用活动的作用。众所周知,语言是人类的交际手段(Moyen de communication),人们在运用这一手段进行交际时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我们可以把这些因素简单地分为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语言因素是指语言本身的一些规律,例如其中的语法。人们在讲话或写作时应遵循语法来组词、造句,不能随心所欲,否则就无法使人理解了。非语言因素是指言者本身的情绪、年龄、地位、职业、文化修养等因素,以及交际场合、听者或读者的情绪、年龄、地位、职业、文化修养等因素。这些非语言因素也会对写、说者产生一种制约力,使之自觉、不自觉地考虑这些因素来修饰自己的辞语。法语修辞主要是研究后一类因素即非语言因素对语言运用的影响,下面略举几例说明:

a.-C’est laid.这很丑。

--Qelle horreur!真是丑死了!

这两个例句的意思基本相同,句子结构也都正确。但是第二句的言者在表达自己看法的同时流露出了内心强烈的厌恶情绪。这说明一个人的感情、内心活动可以通过他使用的语言形式反映出来,不同的感情会产生不同形式的语句。

b.–Dis-moi su ce spectacle t’a plu.告诉我,你喜欢这场演出吗?

-Ce spectacle vous a-t-il plu,monsieur?先生,您是否喜欢这场演出?

这两个例句从语法角度来说都正确,意思也大致相同。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感觉到第一句的言者是在向一个熟人或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发问;而第二句的言者却是在向一个不很熟悉的人或者地位比自己高的人发问。可见对不同类型的人,一般都要采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思想。

c.-Il est atteint de surdité.他失聪了。

-Il est sourd.他是聋子。

这两句话的意思也基本相同,句子结构也都符合语法规定。但是,第一句话是医学的术语,只有在医院里或学术会议上,或其它正式场合才使用;而第二句话在任何一般场合,尤其是在日常会话中就可以听到。可见场合不同,用词造句的方式也不相同。

d.-Je suis las de cet homme.我对此人感到厌烦。

-J’en ai assez de cet homme.我讨厌这个人。

-Ce type-là,ras de bol!这家伙,真讨厌!

这三个例句意思相同,语句结构都正确。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这三句话的言者的文化修养不尽相同。第一句话给人的印象文绉绉的,其言者一般来说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第二句话是一般人常用的句型;第三句话给人的感觉是很随便。甚至有点俗,其言者大多是文化修养不很高的人。这一组例句表明言者的文化修养(以及社会地位)会在语言表达形式上留下痕迹。

以上四组例句表明语言的运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不仅要学会用语法组词造句,还要学会根据不同的情况(即考虑各种非语言因素)选用恰当的语言形式,准确、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就是修辞研究的内容。

从上面的阐述中可以看出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对语言交际功能的发挥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谈谈准确、得体的涵义:

“准确”即选用的词和句型能真正反映言者的思想感情和意图,语气要适当。例如,对于一般的违法行为,如果你不想夸大其辞,就应选用“délit”而不是“crime”(指杀人放火等罪行)来表达;当你对某人的行为感到气愤时可以说:Ça,c’est le comble!(这简直糟糕透顶!);若对某人行为只想一般性表示异议就应该改换口气:Je ne compends pas ce que vous avez fait.(我对你的行动很不理解);如果你想告诉别人你是在上海长大的,可以说:J’ai grandi à Shanghai.若你想突出强调你成长的地方是上海而不是别的地方就应该说:C’est à shanghai que j’ai grandi.“得体”即选用的词和句型要适合言者自己的身份、年龄、社会地位、文化修养。例如成年人就不应该使用小孩子的语言;教师不应该对学生使用粗俗的语言。在此同时,还要注意使自己的语言适合对方的年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例如,对小孩与对大人讲话的口气应是不一样的;对高级知识分子讲话一般可以用较规范的语言,而对一般文化水平的人讲话就必须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下级、对下属讲话可以用命令式口吻讲话,但对上级、长辈一般不能使用这种口气。

“得体”还意味着选用的词句与交际场合相适应。如,在外交场合一般力求措辞高雅,但是在家里可以使用通俗语;在学术会议上大多使用严肃的专业词汇,而在联欢会上宜用风趣轻松的语言。

总之,修辞所说的准确、得体可以归纳为一句话:写文章、讲话、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第四篇:中国改革开放

重 庆 邮 电 大 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题目:中国改革开放

学院: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0101104班

姓名:徐健辉

学号:2011210119

中国改革开放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1978-2008年,中国发生了5000多年历史上最为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再度崛起的巨大成就,无可辩驳地证实了这场社会变革的必要性和正确性。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改革经验,回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系统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无论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还是对于世界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From 1978 to 2008, 5000 years of history have taken place in China is the most profound a social revoluti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o glow the vitality of the objective facts, the rise of the Chinese nation has once again the great achievements, indisputable and proved the necessity of the social change and correctness.Mammoth practice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has created the extremely rich experience in the reform, review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ystem summed up the historical experience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no matter for the cause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o the world the fate and future of socialism, has extremely important significance.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在社会主义改革的浪潮中,中国是最早提出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国家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党和国家领导层就在实践中初步意识到了传统体制的弊端,萌发了要变革传统体制的念头,并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末期和60年代初期,进行过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和尝试。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改革,还是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的。中国近30年的改革开放,从总体上看,大致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的初步探索和局部试验阶段--从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表。

第二阶段:以城市为中心全面改革的探索阶段--从1984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到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议》。

这一时期,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科技、教育及其他社会生活领域。改革的深度和广度都较前一时期有显著进展,故称之为全面改革的探索阶段。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整顿调整阶段--从1988年9月中共中央作出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到1992年初邓小平南巡谈话的发表。

与其他国家的改革一样,中国的改革开放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国在改革进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物价波动较大,市场秩序混乱,重复建设比较严重等。针对这种情况,1988年9月,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治理经济环境整顿

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目的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调整完善政策,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这段历程,从实践上看,是整顿调整时期,从理论上看,是总结改革经验时期,以便确立更加全面的改革思路,确保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能够顺利稳妥地向前推进。

第四阶段:整体推进,重点攻坚,以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为核心内容的综合改革阶段--从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巡谈话到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

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要思想理论问题,特别是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谈话围绕“抓住时机,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从理论上对诸如社会主义本质、判断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和概括,深化了对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第五阶段: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本内容的制度创新阶段--从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

这一阶段改革开放的突出特点,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进行的,改革开放的设计和实施,要遵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特别是以人为本与统筹兼顾的原则。

作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最强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是他的作用具体在什么方面?

二、邓小平与改革开放

1978年5月十一日。光明日报发表重要社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篇社论引起了社会的极大轰动。这是一场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大论战。同年,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

1980年,正式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又相继开放了沿海十几个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1984年1月,邓小平等人视察了深圳和珠海两个经济特区。1992年,又视察了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要抓住时机,关键是发展经济。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展教育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就是邓小平的这些措施,使中国从崩溃的边缘被拉了回来。也是社会主义的中国开始摆脱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束缚。“胆子大一点”“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仅让西方感到新鲜,更对一代中国人从心理上受到冲击。“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多少年来由于意识形态的束缚,所有共产主义国家都陷入经济发展慢的泥潭。而邓小平将多年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换成了“加强经济建设”不得不令人惊讶。

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词是由邓小平提出的。由于中国的国情与资本论中的社会情况不一样,也不同于欧洲社会主义阵营。所以必须有自己独特一套符合本国发展的方向,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总体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具备五个基本特征:第一,以民为本是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一切权力属于中国人民,而不再仅仅属于某个政党或团体。强调的是以人民为本,而不是以官为本。第二,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要建立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就是人民的共同富裕和进步。离开共同富裕,离开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建设社会主义和发展生产力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第四,中华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中华文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而且是对一切世界优秀文化的集大成,包括对西方先进文化的吸收和借鉴。第五,民主政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它的主体是人民当家作主,是有别于历史上任何年代和国家的民主。广大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人,必须对权力加以有效的监督。

正是这一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使得中国社会主义没有遭到覆灭。并带领人民走向新生活。

综上所述,中国改革经过近30年的奋力推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应该说改革的理论准备越来越充分,改革思路越来越明确,改革经验也越来越丰富,这就为今后改革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比较扎实的基础。

回顾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其关键问题主要集中在六个方面:一是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二是公有经济与非公有经济的关系;三是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关系;四是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五是党与政府、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六是人治与法治问题。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体制已经被冲破,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已经在实践中全面推行;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正在按照市场经济规则进行调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第五篇:改革开放与中国梦演讲

改革开放 中国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你们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改革开放 中国梦》

每一个时代,都有一种主流价值观的存在,它是一个时代的思想共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是我们最大的理想,是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这种理想,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决定了民族复兴的宏伟指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的成熟发展,“十八大”精神的深远影响,无不在向世界展示出新中国的风采。总书记也满怀信心地说“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这就是中国梦”。总书记阐释了中国梦,也强调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实现民族国家富强、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已经证明,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改革开放,才能托起富国强民的“中国梦”。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正一步步走向富强,迎来中国历史上的空前盛世。30年来,是经济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30年;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是进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性、创造性活动的30年。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福利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而且也使中国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

今天的中国,神州风物沧海桑田,国人风貌焕然一新,以更为成熟、包容、开放、自信的心态拥抱世界,莫不极大地得益于30多年改革开放积累的综合实力,得益于30多年改革开放积淀的民族自信。马丁路德金有一个黑人民族平等的梦想,我想全中国所有中华儿女同样有一个国家强盛,民族强盛的梦想。历史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只有全面系统地认识历史,才能把握现在,把握未来,才能更好的认识改革开放是民族复兴之路,国家强盛之路,人民幸福之路。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向全党全国发出了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新的动员令。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这是新时期小平精神的延续,改革开放取得的辉煌成果证明了,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通过实践检验真理才能使我们的人民更加幸福,使中国更加强大,只有坚定不移的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实现中华儿女富国强民的“中国梦”!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重要方面,是实现中国梦的正确方向;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中国力量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雄

厚基础。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根本上是为人民谋幸福,让更多劳动者的人生出彩、梦想成真。一个人乃至国家如果没有梦想,就好像在森林中迷失了方向。我们要树立梦想并为实现梦想付诸努力,切勿空谈!当前要实现中国梦,每个人都要切实负起责任,做好自己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我们也将积极投身参与到这个伟大事业中去,并融合民族、国家与个人的中国之“梦”。今天,我们既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又是中国梦的受益群体,祖国的繁荣富强、和平统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国家好、民族好,我们个人才会好,才能促使每一个顺利完成学业、创业及立业!我的演讲结束,谢谢大家!篇二:改革成就中国梦(演讲稿)改革,让中国梦不再只是梦 梦想是我们远航的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因为梦想,人民的生活变得缤彩纷呈;因为梦想,生命变得无比厚重;因为梦想,举国呈现出空前的民族凝聚力。五千年民族魂,生生不息;一代代炎黄人,风雨前行;挥汗水洒热血,为国强盛。这就是我们的梦想,我们的中国梦。在历史上,中国和中国人是历来不缺少梦的。几千年前,书中就出现了“家道小康,天下太平”的描绘,无不体现了劳苦人民的理想社会图景,却一直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落后就要挨打,强盛才能自主”每个中国人都拥有着同样的中国梦。富强!富强!中国人的梦不但一直在做,而且为了到达梦境的彼岸不断地进行着尝试和冲击。中国梦流淌过每个日日夜夜、每个中国人的内心。回顾历史,我们感慨万千。历史资料与父辈的言语在我们脑海中留下了三十多年前的镜头。印象中它有萧疏的背景,十年动荡的阴霾才被刚刚拨开,满目创痍的中华大地正在艰难的回复着生机;印象中它有颓败的景色,画面中清晰可见疲惫不堪的人民静静的舔着自己精神与物质的双重伤口;印象中它有破落的外观,恍如南柯一梦般的中国无可奈何的呆看着世界的日新月异。

这一切,我们不禁自问,难道,我们的中国梦,我们的强国梦,就只是一个梦吗?难道,实现我们强国梦的机会和可能就永远的被历史淹没了吗?

千百年自强不息的中国人被这一刻屈辱的深深地震撼了,深深地刺痛了,东方巨龙的尊严在这一刻觉醒,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将改革开放的序幕缓缓拉开。没有怨言,没有怨恨,只有一群人民,紧紧的跟在一个政党身后,咬着牙,挺着胸,默默的奋斗了三十多年。这三十多年,是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是中国发展的三十多年,是中华民族为之奋斗的三十多年。几十年间,中华民族经受住了一个又一个考验,扫除了一个又一个障碍,她以她顽强的毅力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三十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日的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玉兔”将上苍穹,“蛟龙”深潜万丈。经济建设屡传捷讯,中国作家终摘诺奖。成就让我们欣喜,让我们高兴,我们不禁为伟大的祖国自豪,我们正沿着正确的道路向着梦想前行。守得云开见月明,腾飞的中国用实力向世界昭示了一切,中国梦不再只是梦。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万众瞩目中胜利闭幕,全会以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了新的局面、营造了新的风气。全会阐述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历史方向,也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并且勾画出了今后十年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施,必将带动我国经济实现新一轮的腾飞,为实现“中国梦”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我们都知道,改革开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事业,必须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干下去。为了伟大“中国梦” 的实现,我们应当肩负起历史的责任与使命,以巨大的勇气和智慧、以实干的精神,续写改革开放新的篇章。眺望苍穹,二十一世纪的朝霞如此绚丽;放眼世界,二十一世纪的画卷壮美神奇;展望未来,二十一世纪的舞台充满挑战也蕴含机遇。纵的历史、横的现实,组成了时代的坐标,无数个坐标点连接成时代前进的航线,指向未来。一个伟大的国家,正意气风发地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一个古老的民族,正满怀信心地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在改革的道路上,尽管还会有

美丽中国我的梦

“美丽中国”是习爷爷提出的中国梦,是全国人民的迫切希望。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不停的向大自然索取,造成前所未有的水土流失、草原沙漠化、工业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严重的雾霾天气、沙尘暴袭击······等等。所以党中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给大地以绿水青山,实现中华疆域山川秀美、山清水净、空气清新、鸟语花香。我想如果再加上我们全国人民遵纪守法、谈吐文雅、彬彬有礼、举止庄严、形象优美、健康向上、那我们的祖国就会更加美丽。祝“美丽中国”梦想成真!

国有国梦,家有家梦,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梦。我们的祖辈们出生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时代,他们的梦是“救国救民”,敢教日月换新天。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生在改革开放时代他们的梦想是“国富民强”。而我们这些生长在最鼎盛的中国的少年又有什么梦呢?

我的同学们有的说当作家,像诺贝尔奖获得者莫言一样为国争光;有的说当宇航员,像杨利伟叔叔一样实现祖国的飞天梦;有的说做一个好领导,为祖国人民谋福;有的说······

是啊,少年有梦想,国家有希望。自古英雄出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有梦想的少年就有活力,有朝气,有未来。梦想是通向未来的起跑线,梦想能创造奇迹。周恩来总理在和我们同样大的时候就励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这

个远大的志向激励着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奋斗了一生。他为了民族的独立、国家的振兴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由于他少年时的梦想所引导。

我们现在在幸福甜蜜的生活中应该有什么梦呢?我觉得眼下最实在的梦想莫过于做一个好学生,好孩子。那就是在学校遵纪守法,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好好听从老师的教导,努力学好每一门功课,不调皮,不懒惰,不欠作业,学好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出类拔萃的好学生。在家里就要听从父母的教育,多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体谅父母生养我们的不易;不乱花钱,懂得父母挣钱的辛苦。不干坏事,少惹父母生气,做个让父母省心,勤劳孝顺的好孩子。如果我们人人都向好学生、好孩子努力,个个都品学兼优,等我们长大了,就没有一个坏人,都很出色,全是科学家、宇航员、作家、好领导、好父母,然后再教育出更好的下一代,代代相传,这样我们的祖国就会强大加强大,美丽加美丽!

人生如船,梦想是帆,让我们行动起来吧,努力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为好学生,好孩子加油!

让我们带着“美丽中国梦”,出发!篇四:改革开放与中国梦 改革开放与中国梦

改革开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预示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而中华民族的崛起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

一、改革开放前的历史背景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 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由于这20年的一系列严重错误和灾难,国民经济被推向崩溃的边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在60年代10年中,就有1960、1961、1962、1967、1968这5年gdp出现负增长,而这一时期正是世界上许多国家经济高速增长期。据统计,60年代按不变价计算的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世界为3.5%,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4.0%,发展中国家为2.6%,苏联和东欧国家为5.5%,日本为10.2%,而中国仅为0.2%,远远低于上述所有国家。

在思想上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扼杀了广

大知识分子和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扼杀了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

而与此同时,当时国际政治格局的主流由对抗转向缓和,世界各国由积极准备战争转向争取世界持久和平,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东西方国家由相互封闭转为相互开放,不同意识形态由相互排斥转变为在相互渗透和吸收中抗争。而当时在国内广泛开展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又从思想理论上实现了从“两个凡是”向实事求是的重大转变。这样就从国内和国际、从客观必要性和客观可能性、从客观和主观、从实践和理论各方面为实现工作重点转移、作出改革开放决策创造了条件。

二、改革开放的提出

于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 “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邓小平同志这些振聋发聩的重要论述,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之后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在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正确领导下,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纠正了过去的“左”倾错误,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针政策。中心点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为

中心,从封闭转到开放,从固守成规转到各方面的改革。由此开创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由此可见,30年前,我们党作出的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不是偶然的,是在经历了20多年艰难曲折的道路、汲取了20多年“左”的错误的惨痛教训之后作出的。因此,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心愿,是时代的需要。

三、改革开放的实施 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不断实践中探索前进,在总结经验中把握规律,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接近理想目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1988年4月13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关于建立海南省经济特区的决议,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

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1980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中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

80年代中期,中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1988年增辟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南成为中国面积最大的经

济特区。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又做出了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的决定。中国的对外开放出现了 一个新局面。

四、坚持改革开放实现中国梦

改革开放对于20世纪中国,共产党而言是一次脱胎换骨,获得新生的时机。对21世纪的中国也有着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不亚于苏维埃的成立对俄罗斯人的影响。事实证明,穷极思变,有变则通,通则有生。国力的发展,对民生的关注,关系到一个政府的民心向背,关系到一个党的生死存亡。苏联共产党的亡党亡国及东欧社会主义消亡便是前车之鉴。古人云:君以民为本。就是这个道理。

改革开放就是中国人实现中国梦的源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源泉。

所以说中国梦与改革开放密不可分。篇五:中国梦劳动美我与改革创新演讲稿

演 讲 稿

上午好/下午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理论体系的成熟发展,“十八大”精神的深远影响,无不在向世界展示出新中国的风采。总书记也满怀信心地说“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这就是中国梦”。总书记阐释了中国梦,也强调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劳动创造美,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未来,劳动也必然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

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呈现中国梦。“一勤天下无难事”。人世间的一切梦想,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一切难题,只有通过辛勤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靠勤劳创业,稳固,靠实体致富,扎实,靠吃苦发家,安心。除此,所谓的“炒作”、“虚拟”、“投机”、“取巧”只会收获“泡沫”,无法变成现实,终究南柯一梦。

只有诚实劳动,才能兑现中国梦。通过诚实劳动,才能提供周到服务;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培养互助美德;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完善有序竞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构建诚信体系。实,而不是虚;真,而不是假;正,而不是邪,这是通往和谐社会的基石,诚实劳动是“兑”梦最重要的元素。

只有创新劳动,才能实现中国梦。随着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管理创新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创新劳动对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

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越来越大。劳动不再是原始落后、简单低级、脏险苦累的代名词。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创新劳动;通过创新劳动,激发创造潜能,实现科学发展,这是圆中国梦的最佳途径和最好方式。

“劳动最光荣”,因为劳动才能改变,改变窘迫的环境,改变无制的压迫,改变贫穷的生活。“劳动最光荣”,因为劳动才能改变中国,才能让中国富强繁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工人阶级要继承光荣传统、锐意改革创新,以领跑者的步伐解读中国梦,以劳动者的佳绩共创中国梦,以创新者的姿态拥抱中国梦。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做坚持中国道路的基石;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做弘扬中国精神的楷模;坚持以振兴中华为己任,充分发挥伟大创造力量,始终做凝聚中国力量的坚石!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实现中国梦,根本上是为人民谋幸福,让更多劳动者的人生出彩、梦想成真。

到这里,我扪心自问,我的梦想是什么?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我深知没有辛勤浇灌,就没有桃李芬芳;没有笔耕墨耘,就没有祖国昌盛富强!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要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三尺讲台,尽心尽力耕耘一方学园,矜矜业业摆渡莘莘学子,这就是我的“教师梦”。

下载改革开放与中国修辞学(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改革开放与中国修辞学(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与改革开放伟大成就文档

    中国共产党与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大安乡青山小学王波 摘要:中国共产党是顺应中国国情而产生的,它代表中国最广大的工人和农民阶级,在他的领导下,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在革命的......

    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与任务

    中国改革开放的形势与任务 宋葛龙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副巡视员 我向大家汇报改革开放的这些形势任务的问题。我想讲三个问题:一个,中国改革开放这样的一个历程取......

    论“中国梦”与改革开放范文

    论“中国梦”与改革开放 .TRS_Editor TABLE{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6px;} .TRS_Editor{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6px;} .TRS_Editor P{font-family:宋体;font-siz......

    浅谈中国改革开放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科设计论文浅谈中国改革开放院系:专业:年级:姓名:学号:年月日浅谈中国改革开放【摘 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新......

    中国的改革开放

    中国改革开放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1978-2008年,中国发生了5000多年历史上最为深刻的一场社会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的客观事实,中华......

    中国改革开放之我见

    中国改革开放之我见 中国近三十年的变迁,和改革开放息息相关.我们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中国三十年的历史变迁就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迁. 30年前的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召......

    浅谈修辞学与中学语文教学[5篇]

    修辞学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显现出很多修辞知识和修辞方面的内容,加强修辞知识的学习,重视修辞知识能力的培养,有助于语文知识、语文素养的提高。因而......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人口与发展

    改革开放30年的中国人口与发展——中国人口学会年会(2008)召开 张维庆 李斌出席并讲话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活动之际,由中国人口学会主办、陕西省人口计生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