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详解2011年十所985大学更换校长

时间:2019-05-15 05:59: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媒体详解2011年十所985大学更换校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媒体详解2011年十所985大学更换校长》。

第一篇:媒体详解2011年十所985大学更换校长

高校国家队“换帅”

在实施了两期计划后,总周期预计最长20年的“985工程”如今已用时过半。新一批高校校长到任之后,将给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带来怎样的新动力

随着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迎军在12月初正式出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2011年共有10所“985”大学更换了校长。自2006年以来的重点大学“换帅”就此达到高峰。

在中国,重点高校分为两个级别:“211工程”、“985工程”。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的实施意见》中要求,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称为“211工程”。

1998年5月,根据中央精神,教育部决定重点支持一些“211”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为“985工程”。

据了解,目前,“211”高校共112所,承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任务的“985”高校共39所。

从2006年至2011年,分别有16、11、13、10、15、14所“211”高校校长更换人选,而这6年间共有27所“985”高校换帅。

作为中国大学中的骄傲,“985”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相当紧迫。2003年清华大学曾明确提出:在2011年百年校庆之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20年总体建成世界一流大学。2004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许智宏也曾提到北京大学“力争在2015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

高校“国家队”换帅的背景是:在实施了两期计划后,总周期预计最长20年的“985工程”如今已用时过半。新一批高校校长到任之后,将给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带来怎样的新动力?

很多新任校长在科研领域成绩斐然

2011年重点高校人事调整,新任命的校长,大多是“外来户”---或来自其他高校,或来自教育行政部门。

2011年走马上任的10位“985”高校掌门人中,只有三人为本校内部调动: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原为该校党委书记,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国防科技大学校长杨学军原为本校副校长。将范围扩展至“211”高校,2011年14所高校换帅,也只有5人为本校“内部调动”。

长期关注该领域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对《望东方周刊》说:“„空降‟方式有利有弊。对于相互陌生的高校和校长,需要有个适应过程。但„空降‟校长不受原有条条框框限制,在破立方面的创造性值得期待。”

由著名学者转身为管理者,这一特征在2011年高校“换帅”过程中也很明显,很多新任校长在科研领域成绩斐然。

如王迎军不仅是华南理工大学59年校史中唯一的女校长,也是目前全国“985”高校中唯一的女校长,以及中国唯一获得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院终身荣誉称号的女性。王迎军的丈夫汪建平则在中山大学任常务副校长。

当然,女校长掌舵“985”高校并非首次,前例是同济大学前校长吴启迪。

高校校长中为何很少出现女性身影?程方平分析说:“主要是因为历史积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这代人,高级知识分子中女性比例较低。此外,理工科科研人员比较辛苦,走到前沿的女性就更少。而„985‟和„211‟高校目前大部分校长是理工科背景。”

除了学术功底深厚的学者,新任校长中也不乏拥有中央或地方国家机关从政经验者。

张尧学自1999年从清华大学调入教育部任职,此番“空降”中南大学之前,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两个职位。

新任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1998年就任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到调任天津大学之前,身兼天津市委科技工委书记、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三职。

在程方平看来,校长的从政经历是一份重要资源,在管理上和协调与政府关系等方面会有优势。

校长为何频繁调整

2011年9月16日,吉林大学“新帅”李元元在就职讲话中流露出对“空降”吉大的些许意外。“昨天,中组部找我谈话,刚才,喻云林局长又宣布了党中央对我担任吉林大学校长职务任命的决定⋯⋯”他说,这是自己第一次来到吉大,但从未想过是以任职的方式走进校园。

李元元是2006年以来吉林大学迎来的第三任校长。他的两位前任都是明星校长:现任北大校长周其凤和被誉为“中国最年轻名牌大学校长”的展涛。

位于长春的吉林大学是中国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之一,其车辆工程、法学、生物学与化学等专业在全国享有盛誉。这所大学第一期入选“985工程”,也是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

原任山东大学校长的展涛2008年到吉林大学履新,直至2011年3月底,调任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

此后半年,吉林大学校长一直空缺,由党委书记陈德文代理。李元元上任当日,不少吉大学生将网络签名改为:“吉大终于不裸奔了。”

如果把时间前推至2002年,自那时以来吉林大学已更换了5任校长。2002年,服务吉林大学近44年的刘中树离任后,党委书记吴博达出任校长。两年后,吴博达调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周其凤继任。

这种短期内更换校长的现象,在国内重点高校中并不鲜见。据统计,2006年以来,有9所“211”、“985”高校两次校长易人,其中约一半校长在岗位上工作了两年左右。

而在“985”高校中,吉林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5所大学,过去6年来至少更换了两次校长。

对于高校校长的频繁调整,2008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曾做过回应:重点大学党政领导职务调整,原因有多种,有的因为年龄原因正常退休,有的则是工作需要进行轮岗。

校长长期任期制被认为是成就国外一流名校的一个原因。不过,程方平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国公立大学校长的遴选制度。

“60后”纷纷走上前台

大学校长如何定位?如何处理学术与行政的关系?新校长们以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念。赵跃宇面对湖南大学的3000多名学生宣布:在校长任期内,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

面对随后出现的赞赏和质疑,赵跃宇引用岳麓书院对联表明心迹:“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素。”

程方平为此叫好:“这是务实之举。项目课题本身就十分耗费精力,而一些校领导利用职权报课题、挂名,也会伤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可以看出,张跃宇是想认真地做好校长。”

新气象还包括,一批“60后”纷纷走上前台。

2011年新上任的14位“211”校长有8位属于“60后”。他们有几个共同特点:1990年前后以硕、博学历留校任教;大部分在国内取得博士学位,并以博士后或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国外留学进修多年。而诸如天津医科大学新任校长尚永丰等人,则直接在国外名牌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这8位“60后”校长中,有6位是理工科出身,其余两位为经济学出身的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和管理学出身的新任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其实,细数近6年来“211”高校中履新的24位“60后”校长,只有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出身文史专业。

程方平分析认为,这与公立高校校长也被纳入党管干部体系有很大关系。自建国以来,上至中央领导下到基层干部,理工科毕业生一直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主体。不过,自2003年以来,已经有多位新任中央领导来自经济、法律专业。

“还是期望遴选校长能平衡文史和工科背景。”程方平说。

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曾撰文称:对新一代大学校长,也许人们的期待比评价更多。高等教育现实和目标,转化为对大学校长的高标准:既要是学问家、教育家,又要是政治家,还要是公关专家和理财专家。

从“211”到“985”

1998年5月4日,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宣布:“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根据这次讲话确定的方针,教育部在随后提出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把支持部分高等学校创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列为优先发展的战略目标。

上述决定被称为“985工程”,即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工程。在过去的10多年间,“世界一流大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界的流行语。

从“835建言”到“211工程”

创办世界一流大学工程的缘起要从26年前的一次会议说起。

1983年5月,原国家教委在武汉召开了粉碎“四人帮”后我国首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会议,讨论如何尽快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一封建议书在会上引起了震动。

参加会议的4位已退居二线的老教育家---天津大学名誉校长李曙森、南京大学名誉校长匡亚明、浙江大学名誉校长刘丹和大连理工大学名誉校长屈伯川联名上书党中央,建议选出部分高等学校,列为国家重大建设项目,把它们办成重点大学中的“重点”。

建议国家拿出50个亿,重点资助50所高校,这是建议书的核心内容。4位老教育家称这些学校为“我国在科技文化领域中赶超世界水平、加速社会主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力量”。

这一提议经有关部门转送给党中央、国务院后,受到了高度重视,其直接结果是,国家将部分高校列为重点院校,使它们成为我国高校中的“宝塔尖”。

这份建议后来被人们尊称为“835建言”,成就了一段知识分子上书建言、形成高层决策的佳话。几位共和国著名老一辈教育家关于择优重点投资的设想,实际上成为后来国家支持高等教育的两个重点工程---“211工程”和“985工程”的核心精神,它开启了“重中之重”的大门,将国家发展重点大学的战略性决策延续下去。

1987年9月的一天,时任北京大学教务长的王义遒接到原国家教委研究生司的通知,国家教委要组团前往美国和加拿大考察两国的研究生教育情况,参加的高校有两所,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他将作为北京大学的代表加入考察团。

“我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研究生培养是当时我国高校的薄弱环节,主要是缺乏经验。而且,市场因素在当时国家各项工作中成为重要的决策依据,高等教育如何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适应市场的方向转变,有很多方面我们需要向国外取经。”已经77岁的王义遒现在回想起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

回国后,有关部门开始酝酿政府重点支持高校发展的模式。经过长达数年的筹备,在1994年6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和副总理李岚清在讲话时指出,要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好我国的100所大学。“21”和“100”两个核心数字,使1995年年底中央拨出专项资金开始实施的、新中国建立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工程被命名为“211工程”。

“211工程”的启动使中国在世纪之交开始了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航程。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上升为国家战略

1998年5月4日,我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举办的现代意义上的高等学府---北京大学,迎来了自己建校100周年庆典。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院长陈学飞后来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应当说不是一个全国性事件,但由于北大独特的历史地位,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政策诉求引起政府的注意,提供了一个进入政府议事日程的机会,打开了一扇„政策之窗‟。”

为了纪念这个重要的日子,北京大学很早就开始筹划。在所有活动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确定纪念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回顾和宣传过去百年的辉煌还是为今后百年的发展确定方向?为此,北大曾发动师生进行讨论。

就在北大百年校庆纪念日子到来的两个月前,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刚闭幕,时任国务院总理朱基就向中外记者宣布:“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的最大任务。”

当时,国家教委有关负责人等都曾来到北大,建议北大在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大好时机下,参照中国科学院发起“知识创新工程”的经验,向中央政府提出政策诉求,争取得到中央政府对今后发展的更大支持。

中国科学院开展的“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申请,在1998年2月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批准。财政部安排相关经费共计48.02亿元,以支持中国科学院开展“知识创新工程”。

“与„211工程‟相比,„知识创新工程‟的资助对象更集中,建设目标更高,拨款数额相对也更大,这对„985工程‟政策的谋划和出台产生了直接的刺激和推动作用。”陈学飞对记者说。

1998年2月24日,在国家教委与北京市政府联合召开的专题办公会议上,时任北大校长的陈佳洱提出,拟邀请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庆祝大会,并作重要讲话。会后,北大迅速提出了有关方案,经国家教委和北京市联署行文向中共中央办公厅请示后,很快得到了同意的批复。

依照常例,国家领导人在校庆大会上的讲话稿由学校方面起草。北京大学负责起草工作的小组在讲话稿中明确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世界先进水平的社会主义一流大学”。草稿报送中央审定时,改为了“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当时已是学校常务副校长的王义遒回忆说,“其实,早在1986年,北大就曾提出„建一流大学‟的目标,主要是想给全校教职工设置一个向上的目标,以激励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凝聚力。”

经过充分准备,1998年5月4日,北京大学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庆祝建校100周年大会,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全部出席了大会,江泽民发表了被称为“科教兴国动员令”的著名讲话。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集体参加一所大学的校庆活动,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是极为少见的。

江泽民以中央政府的名义郑重宣告:“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这样的大学,应该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应该是认识未知世界、探索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应该是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借鉴的桥梁。”

当天下午,陈佳洱、任彦申(时任北大党委书记)、王义遒等北大几位主要校领导在一起开会,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他们建议:“应该向中央提交一份报告,目前国内高校和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太大,国家应该有一个特殊的支持计划,按照提出的时间命名,这个计划可以叫„985计划或者985工程‟之类的。”经过商量,大家决定让王义遒来执笔写这份报告。

兴奋的王义遒当天晚上就赶出了第一稿。“字数不多,1000多字,主要是回应了中央领导的讲话,然后谈了谈建设一流大学需要很大的开支,而现有的经费很难维持,需要国家的专项计划重点支持。”王义遒告诉记者,“这件事单靠我们一所学校力量单薄,我还通过清华大学校办,与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王大中取得了联系,必须要和清华联合起来做这件事。”

在王义遒看来,清华能参与其中,向中央提交的报告就更有分量了。这篇1000多字的报告在两校领导之间反复传递、推敲文字、讨论了三四稿。最后,以两校的名义联合递交到时任国家教委主任、党组书记陈至立的手中。实际上,最终的文字还经过国家教委领导反复琢磨修改以后才确定下来。

在“985工程”政策形成的过程中,作为主管政府部门,国家教委(后改为教育部)始终是积极的倡导者、推动者,与北京大学构成了共同策划的关系。北大百年校庆成为当年国家教委的中心工作之一,并通过国家教委,开启了高校的政策诉求通向国家最高决策层的渠道。

1998年6月25日,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时任国务院总理朱基任组长,副总理李岚清任副组长。10月28日,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工作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教育部报送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确定对部分高校再予以重点支持,包括政府的支持和经费的投入等。

为促进一流大学的创建,中央政府决定,从自1998年起的中央本级财政教育经费占本级财政支出比例年增长1%的经费中,设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若干所大学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转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始以“2+X”模式实施“985工程”。

至此,在“211工程”基础上,向着更高的奋斗目标前进的“985工程”正式启动。中国高等学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努力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985”支持力度比“211”大幅增强

“甭说软件,就是硬件,也无法吸引、留住人才。”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院长陈志强回忆当时的情景非常感慨,“1994年前后的历史系,只有15间办公室,有一个教研室16名教师在一间3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办公,要开会了,怎么办?用书架把中间隔开,这边开会,那边备课。历史学可是南开大学四大支柱学科之一呀,我们都是这种情况,别的专业可想而知。”

“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北大图书馆基本不买国外的书,因为没有更多的购书经费,只能保证多年一直不断的科学期刊的订阅,而外国图书主要靠国外学校送我们一点。”曾任北京大学教务长的王义遒说,“10多个教授一间办公室,每个人只能分到一个抽屉,教师的收入也比较低,这样的环境怎么能让教师安心工作?”

南开大学、北京大学面临的问题,在当时一批进入国家重点建设序列的高校中比较普遍。尽管当时“211工程”已经实行3年多,但大学办学经费拮据的状况并未得到根本缓解,中国高校向世界一流的冲刺需要在这个平台上继续择优重点投入,由政府和社会提供强大的推动力。

而“985工程”的实施正适应了这种要求,对高校发展给予了重要的经费保障。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首先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随后又确定了中央和地方共建的7所重点资助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这9所高校还建立了一个非正式的联盟,每年举行会议,讨论有关政策问题。

此后,进入“985工程”建设的高校继续增加,同“211工程”相比,“985工程”确定的院校更为集中和有限,一期工程最后确定了34所,多数入选院校都经历过“211工程”的建设过程。

上述这些大学在全国近2000所全日制普通高校中所占比例不到3%,却拥有超过全国50%的在校博士生、全国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内一半以上的科学和工程领域的院士也都来自这些学校。

“985工程”自1999年初开始启动,到2002年一期工程结束。在资金投入上,“985工程”的力度比“211工程”有了大幅度增加。从1995年到2005年,“211工程”10年共计完成投资368.26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为78.42亿元。而“985工程”仅一期投入就达到了255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投入140多亿元。就拿北京大学来说,从“211工程”一期共获得建设资金1.25亿元,而从“985”一期获得的资金达到18亿元。

到了2004年,中央政府决定实施“985”二期工程建设,列入建设的院校增加到38所。二期投入为426亿元,其中中央投入189亿元,所属部门和地方投入140亿元,院校自筹97亿元。

“985工程”政策之所以得到延续,起直接作用的原因就在于一期工程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追求卓越之路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就在我国“985工程”实施的前后,亚洲、欧洲一些国家也纷纷提出各自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计划,并加强了投入。比如日本在2002年出台了建设30所世界一流大学的基本政策目标,推行“21世纪卓越研究中心计划”,从2002年到2007年,来自97所大学的272个机构得到了支持。而德国也在集中力量发展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精英大学,日前,德国拨款19亿欧元用于发展10所精英大学。

或许,我们目前对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努力进行全面评估为时过早,而且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共识方面仍然任重道远。但这样的结论已经形成:在任何一个国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都是需要付出时间、资源和智慧的浩大工程,对每一所选择这一目标的大学而言,都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北大党委书记闵维方坦言:“与世界著名的一流大学相比,我们还存在很大差距。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经有数百年历程,北京大学的历史才110年,真正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才30年。在我们这样正处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发展中国家,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所面临的资源约束、体制机制障碍,是其他国家所无法比拟的。要想真正赶上去,就必须比别人发展得更快,必须通过改革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211工程‟和„985工程‟不应被简单视为中央集权体系下由政府发起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而是由政府和名牌大学携手合作,共同为推进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为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的世界竞争力所作出的努力。”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说,“这两个工程正越来越影响着大学、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战略。”

“得到了国家的重点投入,就要为国家和地方作出更大的贡献。”厦门大学校长助理、发展规划办公室主任叶世满说,“„985工程‟二期建设以来,我们牢固树立三种意识,发展站位上的„国家队‟意识、科技创新上的„顶天立地‟意识和„服务国家发展与服务区域发展相统一‟意识。一流大学建设只有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目标来实施,只有更加主动贴近、主动融入、主动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的需求,才能实现大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才能促使大学在贡献中发展,在服务中提升。”

前行之路漫漫,困难与挑战多多。无论“985工程”未来的走向如何,它都为中国高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愿景,推动、激励着大学向着世界一流的目标迈进。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报》)

“世界一流”的历史与期望

“经过十年建设,„985 工程‟重点建设学校的整体实力显著提升,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大学的差距明显缩小,已经具备了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大学的基础。同时,我国高校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制度和学术环境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相当差距”

文 | 马珊

2011年对于中国的重点大学建设来说,应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头。8年前,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王大中在“一流大学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上首次公开了清华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时间表:从2003年到2011年,力争跻身于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从2012年到2020年,努力在总体上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当时,“985工程”已经开始实施。对于这项以建设世界一流高校为目标的计划来说,清华大学公布时间表,无疑令国人对其更具信心。

如今清华百岁已过。在清华百年校庆新闻发布会上,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陈旭宣布了清华大学新的目标:计划在2020年达到世界一流大学水平,并在2050年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2020年也是“985工程”设立时的“底线”。1999年工程启动时,国家曾希望在10至20年内完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最新一期“985工程”已在2011年进入实质阶段。它将持续至2020年,担负起指导中国大学冲击世界一流的最后任务。

39所高校国家队

对于“985工程”的任务,教育部副部长郝平2009年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曾明确表示:它就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工程。

郝平解释说,“985工程”先支持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后来又有7所大学,后来到34所高校。“这34所高校,我想在1998年的时候,每个学校科研经费校均1个亿,非常低。到了2007年达到7个亿,有的学校已经达到12个亿,而校均科研经费达到12个亿的水平相当于美国AAU(美国大学联合会)所属高校的校均水平,相当于澳大利亚八校联盟的校均水平,所以这个支持力度是相当大的。”

根据1999 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转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经过长期的建设和积累”,我国少数大学“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创造了条件”,“一流大学都是经过长期的建设形成的”,“一流大学建设要有政府的支持、资金的投入”,因此要“相对集中国家有限财力,调动多方面积极性,从重点学科建设入手,加大投入力度,对于若干所高等学校和已经接近并有条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今后10〜20年,争取若干所大学和一批重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水平”。

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之后,1999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等7所高校进入“985工程”名单;2000年增加南开大学等3所;2001年增加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18所;2002年、2003年增加同济大学等4所。以上34所,通常称为“985”一期院校。

2006年,中国农业大学等5所高校进入“985”,称为“985”二期院校。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1999年的7所院校,经常自豪地称为“985”第一批院校。

2011年3月7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时表示,“985”、“211”已经关上大门,不会再有新的学校加入这个行列。这样,两类学校的数量最终确定为39所和112所。

二期院校出现的背景是,2004年开始实施为期3年的“985工程”二期。此前,虽然各校启动时间不同,但一期工程均为3年。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继续实施“985工程”建设项目的意见》,在2004年至2007年的二期建设中: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进一步奠定坚实基础,使一批学科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学科水平,经过更长时间的努力,建成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

在“985”高校内部亦有不同定位。除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明确为世界一流大学外,1999年的7所高校最初被定位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

其后的一批大学被定位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当然,这种定位也不仅以进入“985工程”名单时间而定。比如中国人民大学虽然进入名单较晚,也按照中央领导讲话精神,定位为“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世界知名的一流大学”。在2010年建校60年时,则明确为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

500亿打造一流大学

根据初衷可以看到,“985工程”的实质是确定一批基础比较好的高校,由中央、部委、地方等出资建设。所以建设“985”高校大都通过高校、教育部、省政府、相关部委等多方签署共建协议的方式推进。

2001年11月20日,财政部、教育部下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修订)》,明确“行动计划”资金来源于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地方财政专项资金、部门配套资金以及其他自筹资金。

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包括“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一流学科等特殊专项的支出”,即“985工程”。

其中,中央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建设,不能用于各单位的日常支出。其他资金则可根据学校“985工程”建设规划进行安排。

在最初确定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3年内中央为两所学校各拨专款18亿元。它们也是仅有的两所不需要与地方合作共建的“985”大学,从而显示出其在中国教育界和政府定位中的独特地位。

其后7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则在正常教育经费外,由中央、地方在3年内向每所学校各投入10亿元左右经费。如中国科技大学,就由教育部、安徽省和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均摊,每家各3亿元。哈工大、北航等还从国防科工局获得了资金。

后来随着“985”高校增多,教育部对各校定位不同,中央投入也有区别。这样,地方拨款就成为了重要因素。比如在地方财政实力强的广东和山东,中山大学、山东大学在各获得教育部3亿元拨款外,分别从省政府获得9亿、5亿元。在西北的甘肃,兰州大学在“985”二期也从教育部获得3亿元,从省政府获得1.5亿元。

“985工程”经费可以用在高校建设的各个方面。比如根据兰州大学信息,4.5亿元中用于兰大第一、第二医院建设资金各1000万元。

根据各校的相关信息,“985工程”二期投入一般不低于一期。这样,在为期6年的两个“985工程”已实施期内,中央及地方投入有望超过500亿元人民币。此外,因为“985”高校均为“211工程”大学,因此还会获得“211工程”拨款。

需要一提的是,在二期实施期间,部分地方和部委退出了合作。特别是在确定有部委参与后,一些地方政府不再出资。但目前各校至少保持了“教育部+1”的模式。

2010年3月16至17日,教育部、财政部在北京联合召开“985工程”二期验收大会。这标志着“985”二期结束。

能够体现“985工程”评价标准的是,教育部、财政部“985工程”办公室对工程10年统计材料的要求。根据这份2008年发至各校的文件,“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和课题组主要负责收集能够从公开渠道获取的数据(如院士、973首席科学家、长江学者、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重点学科、获国家级奖、SCI论文等);学校提供的数据主要是反映„985工程‟投入对学校在培养和引进人才、国际交流与合作、吸引社会资源办学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效益。”

而在统计指标方面包括:博士学位教师,有海外博士学位的教师,国际学术奖项和名誉头衔获得者,被政府聘任的咨询专家和顾问,学校专家为省部级以上单位的集体学习进行辅导的情况,收入明细,科研经费构成与成果转化,国家大学科技园,主办、举办、承办国际学术会议等16项。

10年新冲刺

“985”高校可以说集中了中国大学中最为顶尖的学者群体和研究项目。正如郝平所言,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很大比例的获奖者都是“985”高校的教授学者。“比如国家重点实验室的50%、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一委托单位50%,都是„985‟高校。”

其实为了配合“985”工程实施,还启动了“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试点建设“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的意见(教重2007[1]号),“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2006年至2008年止,重点是取得经验,探索机制,2008年之后,与“985工程”同期执行。

此后,还专门为偏文科院校和学科建立了“985”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项目。作为中国最为顶级的高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在上述两个平台的项目数量都超过20个。而大多数“985”高校都在10个以下。如果说,是否入选“985工程”名单,标志着中国高校的层次,那么上述两个平台的项目数量,可以用来衡量“985”高校的水平。

“985工程”其实划分了中国高教格局中的第一集团。例如,“985”高校的主要负责人即党委书记和校长,大多具有副部级级别。这不仅使其在与中央部委、地方政府对话时,获得了足够的话语权,也使高校在内部人事安排中有更大空间。

在这个合作框架内,教育部分配资源的职能和权力进一步得到了加强。包括下属各司局乃至其他直属单位,都获得了部分项目、经费主导权。

而对于地方政府,辖区内出现更多的“985”高校,对本地区科教工作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果。事实上,相当一部分院校在签署共建协议时,大都承诺增加在本地区的招生人数。同时,利用“985”高校进一步吸引人才和资金,也成为它们对许多行政上并不隶属于自己的高校进行巨额资金投入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对于中国是否具有世界一流大学的说法尚有不同。不过,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意见(征求意见稿)》认为:“经过十年建设,„985 工程‟重点建设学校的整体实力显著提升,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大学的差距明显缩小,已经具备了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和国际知名大学的基础。但是,我国高校同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制度和学术环境建设等方面仍然存在相当差距”。

这也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现状的评价。

随着“985工程”二期落幕,三期工程在2010年已经开始启动。根据各校消息,2011年已开始对三期工程项目进行招标。

上述文件则要求,各校应统筹规划学校“985 工程”近期、中期和长远发展,研究制订学校继续实施“985 工程”总体规划(2010—2020 年)。

这样,“985工程”三期也许是实施周期最长的一个阶段。可以预见,这个周期的经费投入将会是可观的数字

第二篇:中国大陆毕业生就业最好的十所大学

中国大陆毕业生就业最好的十所大学

中国大陆毕业生就业最好的十所大学

1、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也有一个美誉,就是“中国外交官的摇篮”,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外交官出自北外。这是因为北外确实有其先天的优势,尤其是在英语,法语,德语等一线外语语种的教学实力在国内遥遥领先。ZYB高温齿轮泵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高端外语类人才也必然会越来越抢手,目前同声传译的月收入一般都在三万元以上,比较好的同声传译年薪百万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要是说学习外语类的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选择。

2、中央财经大学CYZ自吸式离心油泵

中央财经大学号称“银行行长的摇篮”,目前各大银行的管理层超过三分之一出自中财。中央财经大学离北邮不远,在行业内的地位也类似于北邮。其毕业生在金融行业内的影响力无人可以匹敌。而执全国高校同类学科牛耳的货币银行学和金融学等学科也给每个毕业于中财的学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他们能够在行业内获得长足而稳健的发展。CYZ型自吸式离心油泵

最近几年,金融领域的热度持续升温,而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所以有理由相信,今后几年,中财在就业榜上的排名还会进一步攀升。上海财经大学在金融中心的上海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但是仅仅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认可度较高,因此在CYZ自吸油泵排名上要逊中央财经大学一筹。

3、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在上海的同济大学是一所具有雄厚实力的老牌大学,其专业设置的三个杀手锏足以保证同济在就业排行榜上占据一席之地。汽车,建筑和土木是同济的三个王牌强系,除了在北京的清华,国内几乎没有可以与之抗争者。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建筑业行政部门和大型企cyz自吸式离心泵业的高层,同济学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而最近几年汽车制造业和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无疑让每个毕业的同济学子都能获取一份让自己十分满意的职位。

4、北京大学

北大在中国无疑是一个跟清华齐名的金字招牌。但是在全国的实力数一数二的北京大学在就业上的地位似乎与其CYZ自吸式离心油泵排名不太相称。主要是由于

北大校内学科设置主要以文理为主,较为冷门的人文类专业和理科专业毕业生多,与社会需求结合小,类似于考古,地质,气象、力学和马列主义学院以及理科的众多冷门院系在就业上并没有很好的前景。因此网上常常炒作诸如北大学子卖猪肉和糖葫芦的爆料新闻。LCX型罗茨油泵

但是除掉这些之外的光华,经院,国关的就业实在足以让绝大多数的学校眼红。而北大理科院系的竞争力也在国内名列前茅,每年去国外一流高校深造的学生数量在大陆高校中遥遥领先。CYZ型自吸式离心油泵安装尺寸及曲线图

5、人民大学

人大最近几年已经从前些年中的衰落走了出来,其优秀的生源保证了学生的高质量,人大的毕业生仍然是国内高校就业市场最强有力的竞争群体之一,在公务员、法律、金融保险、新闻等众渣油泵多热门行业的录取名单中都可以看到大批人大学子的身影,人大在政界的中层实权校友国内高校无出其右,每年人大考取的公务员是最多的。这主要得益于人大至今仍然牢牢把持着国内高校社会科学总体实力第一的地位,具有社科培养大平台化的优势,而且人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深谙实习求职面试之道。KCB齿轮泵

人大的法学,社会学,新闻学,经济学等今年就业的热门学科的实力仍然在国内数一数二。但是由于人大招收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有点太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其精英程度。

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齿轮泵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曾经在90年代很火了一阵子,当时文科的分数线之高几乎可以跟北大抗衡。后来因为经济的调整有些走入低潮。但是最近几年也开始有了强劲的抬头趋势。国内以外贸作为导向的经济结构每年都会制造出对于国际贸易及相关领域的巨量需求,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无疑是其中的执牛耳者。再加上整个学校的教学体制相当先进,毕业生的外高压齿轮泵语水平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因此也成为就业市场上的抢手人才。每年进入德勤,毕马威等国际知名会计事务所的人数有35%来自于对外经贸大学。

说实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虽然是一流的国家重点大学,分数线极高,是当之无愧的名牌大学,但是在普通老百姓中名声却不是太响。理由有几个,一来,学校主要“出产”的人才都是经济方面KCB齿轮油泵的(终归是财经类大花园学),大老板大

总裁等人物,都很少在社会上抛头露面。二来,学校的确不是很注重宣传。三来,学生毕业后大都选择京沪等地(北京为主),所以名声难以远扬。四来,学校处于北京这样一个名校林立的地方,风光自然会减少一些,不像很多学校,整个城市甚至整个省就它一个好一点的,名声自然响亮。以上四个原因导致这样一所好大学的价值难以为众人所知,实在可惜!可调压渣油泵

7、北京邮电大学

北邮在某些排行榜上的排名虽然低,但是因为其在整个通信行业的影响力无人匹敌。所以就业之好几乎不亚于清华。每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所招聘的新人中北邮的学生几乎占了一半以上。甚至这几个公司每年的招聘笔试主会场就放在北邮。而四大公司的领导层75%以上都是北邮毕业的。所以虽然北邮的出国比例稍逊,但是通信行业的超高待导热油泵遇,无疑是吸引众多学子的巨大魅力所在。

社会对北邮毕业生的需求非常强烈,这不仅是由于北邮是我国信息通信领域的最高学府之一,更重要的是北京邮电大学培养的优秀人才已经渗透到信息通信领域的各个角落,他们扮演着重要的沥青泵角色,他们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栋梁之才。近几年,北邮毕业生40%以上考取或保送硕士学位研究生,部分学生直接出国深造,就业率也连续多年在97%以上。应该说,只要是北邮合格的毕业生,绝大多数都能找到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YHB润滑油泵

众所周知,电子、信息产业是目前我国发展势头最好、经济效益最高的行业,也是外商投资最多的领域,其市场赢利和公司规模都可谓行业中的巨无霸,该领域的就业年薪处于社会的上层。北邮的毕业生主要面向这个领域就业,据统计,北邮毕业生的平均就业年薪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处于很高的水平。

8、上海交通大学增压燃油泵

上交在上海几乎跟复旦齐名,其地位和影响力可见一斑。上交的学科设置以工科为主,其中制造业相关领域和IT类专业的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上海恰恰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所以上交的学生也是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交大学子脑筋灵活,善于经营,管理能力强,也比较容易进入螺杆泵管理层,尤其是一些在上海的IT类的大外企,每年都会给上交单独留出名额。但是由于学科覆盖面的影响不够宽广,而且在上海的声誉似乎总是稍逊复旦一筹。因此暂列第三。不过上交大的最近十年

来的上升势头强劲,随着上二医的加盟和文科的发展,学校整体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学校整体形象实力的提升对学不锈钢齿轮泵生就业出路一定会起到的促进作用。在各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学校现有21个学院/直属系(另有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技术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8496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1326人,博士研究生4657人;有专任教师2978名,其中教授72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8名,中组部“千人计划”1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51名,国家杰RYB内啮合齿轮泵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6名,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6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名。

9、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一直以来号称江南第一学府,强劲的理科在出国上极具优势,也是跟清华,北大,中科大并列的四所学分被RYB燃油泵美国承认的大陆高校之一。新兴的工科里面的微电子和飞行器制造在全国的高校里面名列前茅。而这两个领域恰恰是近年来的热点,因此复旦的学子在原本不甚擅长的工科里面也开始崭露头角。文科的设置以热门文科为主,而且历史悠久,新闻,国际关系这些学科在国内高校无出复旦之右者。尤其重要的是复旦具有在NYP高粘度泵上海的本土优势,一些在上海开展业务的大公司对于复旦学生都是青眼有加。因此,对于想要毕业后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学生,复旦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复旦努力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培养出一流的复旦人才。复旦培养的人才,在各自岗位上大显身手,赢得了社会的肯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本科毕业生绝大多数在4月底前能落稠油泵实单位,五、六家单位争夺一名毕业生的现象也不乏其例。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复旦本科生当年就业率近年来始终在95%以上。从毕复旦大学毕业业生流向,也可看出复旦人在社会发展中所担当的角色。进入国家机关的人数占毕业总人数的6%~7%,直升或考取研究生,以及留在高校及科研单位的高温油泵约占40%。金融单位、各类公司企业、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比例均较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复旦的学生大多数具备自信心强、有协作精神、适应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在工作中往往能脱颖而出。

10、清华大学自吸油泵

“清华制造”无疑是就业的第一保障,这一地位至今无人撼动。一直在国内一骑绝尘的理工科所培养的毕业生至今仍然是各个行业的追捧对象,出国率和深造的比例也是国内第一。清华新兴的文KCB系列齿轮油泵科院系也以学科新,精度高为特点,拥有新闻,社会学,公共管理,金融和法学等一批热门学科,就业出路令人眼热。多年来清华学子在社会最主流的政界、企业界和学术界均有着极其出色的表现,以基本功扎实,勤奋聪颖和具2CY齿轮泵系列有团队精神而被评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毕业生。但清华学生也有着过于依赖清华这块金字招牌的傲气,往往坐等海内外顶尖名企来清华招聘,缺乏走出校园寻找机会的冲劲。同时因为每年大批毕业生选择出国,也常常被人诟病。KCB不锈钢齿轮泵

清华大学学生拥有良好的毕业前景。清华“通识教育”与“专业训练”并重的培养特点,使清华的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对用人单位连续几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清华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数理基础、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动力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往往看重清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ZYB-B高压齿轮泵和能力潜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目前清华本科毕业生约有70%选择在国内国外名校中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其中大部分是免试推荐),其余的选择高质量就业或者自主创业。

第三篇:就业率最好的十所大学PK赛

现在的大学生已经不为追逐名校而上学,他们现在最重视的就是哪所大学的就业率高?那所大学的效益最好?哪所大学的学生最有可能成功?哪所大学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安徽新华电脑提醒你:择业重要,择校更重要。

首份“大中国”大学排名榜单,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程莹博士表示,两岸四地大学排名与目前中国国内的各大大学排行榜单相比,有明显的不同,因为这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中国的大学排名。

2011年中国大学就业率最高的10所大学排行榜

1、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也有一个美誉,就是“中国外交官的摇篮”,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外交官出自北外。这是因为北外确实有其先天的优势,尤其是在英语,法语,德语等一线外语语种的教学实力在国内遥遥领先。

而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高端外语类人才也必然会越来越抢手,目前同声传译的月收入一般都在三万元以上,比较好的同声传译年薪百万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所以要是说学习外语类的专业,北京外国语大学是当之无愧的第一选择。

2、中央财经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号称“银行行长的摇篮”,目前各大银行的管理层超过三分之一出自中财。中央财经大学离北邮不远,在行业内的地位也类似于北邮。其毕业生在金融行业内的影响力无人可以匹敌。而执全国高校同类学科牛耳的货币银行学和金融学等学科也给每个毕业于中财的学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保证他们能够在行业内获得长足而稳健的发展。

最近几年,金融领域的热度持续升温,而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离不开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所以有理由相信,今后几年,中财在就业榜上的排名还会进一步攀升。上海财经大学在金融中心的上海也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但是仅仅在上海及长三角地区认可度较高,因此在排名上要逊中央财经大学一筹。

3、同济大学

同济大学在上海的同济大学是一所具有雄厚实力的老牌大学,其专业设置的三个杀手锏足以保证同济在就业排行榜上占据一席之地。汽车,建筑和土木是同济的三个王牌强系,除了在北京的清华,国内几乎没有可以与之抗争者。在蓬勃发展的中国建筑业行政部门和大型企业的高层,同济学子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而最近几年汽车制造业和房地产市场的火爆,无疑让每个毕业的同济学子都能获取一份让自己十分满意的职位。

4、北京大学

北大在中国无疑是一个跟清华齐名的金字招牌。但是在全国的实力数一数二的北京大学在就业上的地位似乎与其排名不太相称。主要是由于北大校内学科设置主要以文理为主,较为冷门的人文类专业和理科专业毕业生多,与社会需求结合小,类似于考古,地质,气象、力学和马列主义学院以及理科的众多冷门院系在就业上并没有很好的前景。因此网上常常炒作诸如北大学子卖猪肉和糖葫芦的爆料新闻。

但是除掉这些之外的光华,经院,国关的就业实在足以让绝大多数的学校眼红。而北大理科院系的竞争力也在国内名列前茅,每年去国外一流高校深造的学生数量在大陆高校中遥遥领先。

5、人民大学

人大最近几年已经从前些年中的衰落走了出来,其优秀的生源保证了学生的高质量,人大的毕业生仍然是国内高校就业市场最强有力的竞争群体之一,在公务员、法律、金融保险、新闻等众多热门行业的录取名单中都可以看到大批人大学子的身影,人大在政界的中层实权校友国内高校无出其右,每年人大考取的公务员是最多的。这主要得益于人大至今仍然牢牢把持着国内高校社会科学总体实力第一的地位,具有社科培养大平台化的优势,而且人大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入世精神,深谙实习求职面试之道。

人大的法学,社会学,新闻学,经济学等今年就业的热门学科的实力仍然在国内数一数二。但是由于人大招收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有点太多,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其精英程度。

6、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曾经在90年代很火了一阵子,当时文科的分数线之高几乎可以跟北大抗衡。后来因为经济的调整有些走入低潮。但是最近几年也开始有了强劲的抬头趋势。国内以外贸作为导向的经济结构每年都会制造出对于国际贸易及相关领域的巨量需求,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无疑是其中的执牛耳者。再加上整个学校的教学体制相当先进,毕业生的外语水平在国内高校中名列前茅,因此也成为就业市场上的抢手人才。每年进入德勤,毕马威等国际知名会计事务所的人数有35%来自于对外经贸大学。

说实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虽然是一流的国家重点大学,分数线极高,是当之无愧的名牌大学,但是在普通老百姓中名声却不是太响。理由有几个,一来,学校主要“出产”的人才都是经济方面的(终归是财经类大花园学),大老板大总裁等人物,都很少在社会上抛头露面。

二来,学校的确不是很注重宣传。三来,学生毕业后大都选择京沪等地(北京为主),所以名声难以远扬。四来,学校处于北京这样一个名校林立的地方,风光自然会减少一些,不像很多学校,整个城市甚至整个省就它一个好一点的,名声自然响亮。以上四个原因导致这样一所好大学的价值难以为众人所知,实在可惜!

7、北京邮电大学

北邮在某些排行榜上的排名虽然低,但是因为其在整个通信行业的影响力无人匹敌。所以就业之好几乎不亚于清华。每年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所招聘的新人中北邮的学生几乎占了一半以上。甚至这几个公司每年的招聘笔试主会场就放在北邮。而四大公司的领导层75%以上都是北邮毕业的。所以虽然北邮的出国比例稍逊,但是通信行业的超高待遇,无疑是吸引众多学子的巨大魅力所在。

社会对北邮毕业生的需求非常强烈,这不仅是由于北邮是我国信息通信领域的最高学府之一,更重要的是北京邮电大学培养的优秀人才已经渗透到信息通信领域的各个角落,他们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栋梁之才。近几年,北邮毕业生40%以上考取或保送硕士学位研究生,部分学生直接出国深造,就业率也连续多年在97%以上。应该说,只要是北邮合格的毕业生,绝大多数都能找到一份非常满意的工作。

众所周知,电子、信息产业是目前我国发展势头最好、经济效益最高的行业,也是外商投资最多的领域,其市场赢利和公司规模都可谓行业中的巨无霸,该领域的就业年薪处于社会的上层。北邮的毕业生主要面向这个领域就业,据统计,北邮毕业生的平均就业年薪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均处于很高的水平。

8、上海交通大学

上交在上海几乎跟复旦齐名,其地位和影响力可见一斑。上交的学科设置以工科为主,其中制造业相关领域和IT类专业的实力在全国名列前茅,而上海恰恰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所以上交的学生也是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交大学子脑筋灵活,善于经营,管理能力强,也比较容易进入管理层,尤其是一些在上海的IT类的大外企,每年都会给上交单独留出名额。但是由于学科覆盖面的影响不够宽广,而且在上海的声誉似乎总是稍逊复旦一筹。因此暂列第三。不过上交大的最近十年来的上升势头强劲,随着上二医的加盟和文科的发展,学校整体发展前景非常看好,学校整体形象实力的提升对学生就业出路一定会起到的促进作用。

地、各行各业崭露头角。学校现有21个学院/直属系(另有成人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技术学院和国际教育学院),全日制本科生18496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1326人,博士研究生4657人;有专任教师2978名,其中教授722名;中国科学院院士15名,中国工程院院士18名,中组部“千人计划”10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51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6名[1],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16名,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6名。

9、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一直以来号称江南第一学府,强劲的理科在出国上极具优势,也是跟清华,北大,中科大并列的四所学分被美国承认的大陆高校之一。新兴的工科里面的微电子和飞行器制造在全国的高校里面名列前茅。而这两个领域恰恰是近年来的热点,因此复旦的学子在原本不甚擅长的工科里面也开始崭露头角。文科的设置以热门文科为主,而且历史悠久,新闻,国际关系这些学科国内高校无出复旦之右者。尤其重要的是复旦具有在上海的本土优势,一些在上海开展业务的大公司对于复旦学生都是青眼有加。因此,对于想要毕业后在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发展的学生,复旦无疑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复旦努力以一流的师资,一流的管理,培养出一流的复旦人才。复旦培养的人才,在各自岗位上大显身手,赢得了社会的肯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本科毕业生绝大多数在4月底前能落实单位,五、六家单位争夺一名毕业生的现象也不乏其例。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复旦本科生当年就业率近年来始终在95%以上。从毕复旦大学毕业业生流向,也可看出复旦人在社会发展中所担当的角色。进入国家机关的人数占毕业总人数的6%~7%,直升或考取研究生,以及留在高校及科研单位的约占40%。金融单位、各类公司企业、律师、会计师事务所等比例均较高。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复旦的学生大多数具备自信心强、有协作精神、适应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在工作中往往能脱颖而出。

10、清华大学

“清华制造”无疑是就业的第一保障,这一地位至今无人撼动。一直在国内一骑绝尘的理工科所培养的毕业生至今仍然是各个行业的追捧对象,出国率和深造的比例也是国内第一。清华新兴的文科院系也以学科新,精度高为特点,拥有新闻,社会学,公共管理,金融和法学等一批热门学科,就业出路令人眼热。多年来清华学子在社会最主流的政界、企业界和学术界均有着极其出色的表现,以基本功扎实,勤奋聪颖和具有团队精神而被评为国内最受欢迎的毕业生。但清华学生也有着过于依赖清华这块金字招牌的傲气,往往坐等海内外顶尖名企来清华招聘,缺乏走出校园寻找机会的冲劲。同时因为每年大批毕业生选择出国,也常常被人诟病。

清华大学学生拥有良好的毕业前景。清华“通识教育”与“专业训练”并重的培养特点,使清华的毕业生深受社会各界欢迎。对用人单位连续几年的跟踪调查结果表明,清华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数理基础、计算机能力、外语能力、自学能力、实践动力能力和创新能力都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往往看重清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潜质,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目前清华本科毕业生约有70%选择在国内国外名校中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其中大部分是免试推荐),其余的选择高质量就业或者自主创业。

记得有一篇这样的报道《就业率最高的大学是哪所?不是南大不是东大是矿大!》向您推荐。

好”专业未必有最好的就业前景,“好”高校也未必有最高的就业率。

昨天,江苏省教育厅公布了2008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白皮书。其中数据显示,老百姓心目中的好学校未必就业率最高,而平时不起眼的高校就业率却出人意料地名列前茅;而所谓的“热门”专业毕业生在职场却屡屡受挫,相反,一些听起来十分陌生的冷专业毕业生却早早找到了“婆家”。

2008年就业率略有下降

2008年江苏省高校毕业生总数42.9万人,比2007年增加7.4万人。截至2008年9月1日,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1.22%,比2007年同期略有增高。但总体来看,2008年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比2007年略有下降。截至2008年12月31日,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年终就业率为94.95%,比2007年略降约两个百分点。

“这并不能代表就业情况不如2007年,毕竟2008年毕业生总数增加了7万多人。”昨天,南京一位高校就业专家分析,因为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并没有太大增长,因此,就业率略降也是有所预见的。

2009年签约率目前30%

记者昨天还从有关权威渠道了解到,目前江苏省已实行毕业生就业情况月报制度。至今年2月20日,江苏省2009年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为30%。

“我们学校目前签约率近40%。”昨天,一所部属院校的就业办负责人透露,今年的就业形势比去年要严峻,学校工科的就业率还不错。但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冲击还是显而易见的,比方说计算机专业,往年就业都还可以,但受金融危机影响,现在就业也不是太理想。而偏文科专业更是如此,管理类、经济类专业签约率都不高。不过,等考研分数线公布后,学生考上研究生的就算已经就业,到那时,各大高校的就业率都会往上蹿一蹿。

两个就业率,哪个最值钱

答:初次就业率才能看出真功夫

南京大学2008年就业率为86.32%、96.01%,一所高校怎么会有两个不同的就业率?原来,它们一个是初次就业率,一个是年终就业率。

“主要的区别就是统计时间不同。”专家告诉记者,初次就业率的统计是截至当年的9月1日,说白了,就是学生毕业离校后的就业状况。而年终就业率截至当年的12月31日。正因为如此,年终就业率一般才比初次就业率高出一大截。

“初次就业率才能看出真功夫。”南京一所高校招生就业处负责人直言不讳,别看一些高校的年终就业率高得惊人,这都是表象的,并不能代表他们的就业很火爆。相反,初次就业率才更真实。因为有的专业毕业生还没毕业,就被用人单位订走了;而有的毕业生毕业几个月了,才拖拖拉拉找到工作——这就很能说明问题。

初次就业率高,并非就牛

答:协议就业率和升学出国率含金量才高

那么,初次就业率高的大学就“牛”了?“可不能简单地这么看。”南京一所高校就业办主任对这样的排名并不赞同。他说,就业率里还有名堂经:就业率一般是由协议就业率、灵活就业率、升学出国率三部分相加而成。一所高校的就业情况好不好,关键是看两个数据——协议就业率和升学出国率。

他说,含金量最高、最实在的还是“协议就业率”,也就是毕业生和单位正式签订就业协议的;其次是“升学出国率”,主要是考研成功或出国的毕业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两个数据越高,说明学校的就业层次、稳定性越高。

而所谓的灵活就业率可能就含有不少“水分”了,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都包括在里面。“灵活就业率越高,可能学生就业就越不稳定。”

矿大就业率高、苏大就业率低为什么呢

越是知名的高校,就业率自然会越高了,这是很多人理所当然的想法。可白皮书上清楚地说“不”。相反,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学校在就业上却有着骄人的成绩。

中国矿业大学的初次就业率最高,达97.22%,而在本科院校中并不冒尖的常州工学院紧邻其后,以96.99%的成绩列居第二。这在高校招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看来,并不稀奇。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常州工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工科为主,如机械类、材料专业、测控技术、电气自动化专业,这些都是市场供不应求的。”

而中国矿业大学就业率最高也有其特殊的原因,专家告诉记者,“矿业类的专业是学校特有的,这个专业其他学校也无法开设,学生自然容易就业。而且这所高校地处苏北的徐州,学生的就业期望值相对要低一些,很多学生愿意留在苏北工作,不挑不拣,工作当然好找。”

相比之下,历年高招中都非常火爆的苏州大学今年初次就业率只有53.23%,而南京财经大学的初次就业率为67.79%。“这类高校偏文科的专业过多,市场已经‘吃’不下文科生了。”一位就业专家告诉记者,以苏大为例,这是一所综合院校,有文科、师范、医学类等各种门类的专业,其理科就业状况不错,但是文科就业不算太理想,影响了最终排名。

大气就业率高、法学就业率低为什么呢

四年前,张同学以高分考进了工商管理这个热门的专业,四年后的他却在职场频频受挫,难寻饭碗。“真是搞不懂,当初怎么有那么多人考这个专业。”小张百思不得其解。

根据白皮书的统计,一些所谓的“热门”专业就业其实很糟糕。比如,法学类就业率68.20%,工商管理类77.01%,新闻传播学类70.69%。

“工商管理、新闻、法学等等专业都是几年前大热的专业。”高校就业负责人分析,当初很多高校就冲着考生的报考热情开设了这类专业,导致目前这类专业人才过剩。相反,一些看起来生冷的学科就业率却遥遥领先。大气科学类94.18%,地矿类97.45%、水利类92.89%、航空航天类93.83%。“这些专业就业好是因为都是特色的专业。”他还分析,这类专业主要是高校依托行业背景设置的,有的还是为行业订单培养的,自然就业不愁。

相关新闻

现在什么人才最宝贵?营销!

招聘会的参与企业数量,历来是衡量人才市场“冷热”的重要指标。记者昨天从省市人才市场获悉,今年2月以来,营销、IT、财务类人才十分走俏。

据悉,目前人才需求数量较大的前十个专业(职位)依次是:销售、工程机械、电子电器、财务审计、IT、生产制造、人事行政、物流、服务、建筑。

专家建议,在目前就业困难的情况下,不妨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比如到基层一线就业,到中小企业一线就业,到西部边远地区一线就业;先就业后择业。

毕业生往南京跑

苏北“入不敷出”

“你们这所学校在哪儿?”风景优美、设施完备,看着招聘展位上的学校实景图,小丁心动了,准备掏出包里的简历。“在建湖。”招聘人员热情地回答。“建湖”两个字刚蹦进小丁的耳朵,正掏简历的手立马停止了动作。“啊?我的家乡啊?那算了。”小丁匆匆走开。

小丁是建湖人,在南京读大学。找工作时,她就给自己下了明确的目标:只想在南京工作,苏北地区坚决不考虑。据了解,像小丁一样倔强的毕业生其实并不算少数。

“南京就业的压力其实最大了。2008年全南京市一共接受了7万多名毕业生,而实际上南京当年的本地生源还不到3万人。”南京一位高校就业负责人一个劲地感慨,这么多人挤在南京,哪有那么大空间啊?同样的情况在苏南地区上演着:无锡市2008年本地毕业生约3万人,接受毕业生达34875人;苏州毕业生44350人,接受毕业生56138人;常州毕业生20942人,接受了24463人。可是,在苏中、苏北地区却都是截然不同的景象,几乎所有城市都是“入不敷出”。盐城地区最为明显,2008年有毕业生34323人,但最终只有20994名高校毕业生愿意“屈尊”到盐城工作。

“高考填志愿、考公务员、找工作都一样,大家都一窝蜂往南京等苏南各地挤。”这位就业办负责人特别呼吁,其实,大家不妨把触角伸长,在偏远地区发展的空间才会更大。

填报志愿不能

完全看就业率

听说有这么一本统计高校就业率的白皮书,今年的高考考生家长王先生十分高兴,“今年填志愿有着落了,哪个专业就业率高,我就填哪个!”

高校的招生就业专家都给王先生泼了冷水,“填报志愿要慎重参考就业率。”昨天,南京一所高校就业处处长分析,现在就业好的专业,四年后也未必热。市场需求是不断变化的,不少专业的就业率也会出现比较大的波动。

哪些专业的就业率会波动?作为就业专家的他分析,一些常见的工科专业,就业情况波动就会很小,如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等等,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将很大;而文科中一些偏软的专业,就业状况也不是太稳定,比方说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行政管理等等。

第四篇:2014年毕业后薪水最高的十所大学

2014年毕业后薪水最高的十所大学

1.Harvey Mudd College(哈维穆德学院)

职业生涯中期年薪:14.3万美元

起薪:73300美元

2.United States Naval Academy(Annapolis)(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职业生涯中期年薪:13.1万美元

起薪:77100美元

3.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学院)职业生涯中期年薪:12.4万美元

起薪:68400美元

4.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史蒂文斯理工学院)职业生涯中期年薪:12.4万美元

起薪:64900美元

5.Babson College(巴布森学院)

职业生涯中期年薪:12.3万美元

起薪:59700美元

6.Princeton University(普林斯顿大学)

职业生涯中期年薪:12.1万美元

起薪:56100美元

7.The United States Military Academy at West Point(西点军校)职业生涯中期年薪:12万美元

起薪:74000美元

8.Stanford University(斯坦福大学)

职业生涯中期年薪:11.9万美元

起薪:61300美元

9.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学)

职业生涯中期年薪:11.9万美元

起薪:55300美元

10.Brown University(布朗大学)

职业生涯中期年薪:11.9万美元

起薪:52300美元

第五篇:2014江西省大学排名:综合实力最强的十所大学

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笔者通过对2014年中国大学排名的整理,为大家带来江西省综合实力最强的十所大学,其中南昌大学排名第一,江西师范大学排名第二,江西财经大学紧随其后排第三。其他一些大学实力也比较强,希望对有意向报考江西省大学的考生提供一定参考。

1、南昌大学

南昌大学,简称“昌大”,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是一所“文理工医渗透、学研产用结合”的著名综合性大学,是211工程重点大学、《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院校,并且拥有首批十一所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的南昌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参与成立“中西部高校联盟”。

学校办学始于1921年创办的江西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和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93年,江西大学与江西工业大学合并组建南昌大学。1997年,学校被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2004年,教育部与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建南昌大学协议。2005年,南昌大学与江西医学院合并组建新南昌大学。现公认为江西最高的学府。

学校有前湖主校区、青山湖校区、东湖校区、鄱阳湖校区、抚州校区5个校区,占地面积8036亩,建有10大基础实验中心、46个专业实验室和217个校内外实习基地。设立了20余种奖学金。截至2013年5月,学校共有全日制本、专科生73400人,各类研究生12400余人。

“十一五”时期,学生共获得各类世界及国家级奖励近1000项,是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校和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学校。学校形成了“前湖之风”周末讲坛,“青蓝论坛”,“昌大智库”,“红土地”网站等校园文化品牌;将赣学列为“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组建了赣学研究院、中国中部发展研究中心、江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等一批重点研究基地。

2、江西师范大学

江西师范大学是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和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学校融文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理学、工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于一体,被江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优先发展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学校位于江西省省会南昌,截止2013年11月,有瑶湖、青山湖和共青城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500余亩,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304余万册,电子图书100余万册。瑶湖校区不设围墙,四周以一条7公里长的瑶河环抱,具有突出的生态人文特色。

学校缘起于庐山白鹿洞书院,肇基于1940年创建的国立中正大学。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1953年改为江西师范学院,1983年更名为江西师范大学。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全国第一批学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截止2013年11月,设有23个专业学院,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有79个本科专业。本科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0%左右,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稳定在92%以上,连续多年位居全省高校前茅。2011年,学校就业工作成功跻身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3、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是一所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法、工、文、理、农、教育、哲学、历史、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等财经学府。2008年2月6日,温家宝总理与学校师生共度除夕,并称赞说:“你们学校是所很好的学校”。

学校前身为1923年秋创办的江西省立商业学校,1958年成立江西财经学院,文革期间几经更名并遭停办,1978年复校,1980年成为财政部部属院校,1996年更名为江西财经大学,2000年学校管理体制由财政部主管转变为由江西省主管,2012年成为财政部、教育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

学校坐落英雄城南昌,据2013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蛟桥园、麦庐园、枫林园、青山园4个校区。占地面积共2200余亩,建筑面积90余万平方米,馆藏各类图书491万册(含电子)。校园是全国绿化300佳单位之一。设有16个教学学院、4个管理型学院以及1个独立学院。设有8个独立设置科研机构、5个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0年-2013年,《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江西日报》、江西卫视 等众多中央和地方媒体对学校进行了近千次的报道。

4、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农业大学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总面积1.6万亩,教学用地3,950亩。主校区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位于南昌经济技术开发区昌北大学区中心,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以生命科学为特色的多学科综合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中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源于1905年成立的江西高等农业学堂,经历了国立中正大学,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等时期。1962年成为江西第一个研究生培养单位,获得了江西首个“中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奖”,培育了江西第一个超级稻新品种。1978年成为江西第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创建了江西第一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省部共管体制。学校先后隶属于提学使司(清朝),中南局,中南教育部,国务院,中国农业部,产生了江西第一个本土培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黄路生教授。2012年,农业部与江西省政府签署协议,江农正式步入省部共建大学行列。

自2007年起,学校连续5年包揽省内非211高校“国家留学基金委国家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名额,是江西省五所承担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培养任务院校之一[1],被江西省列为四所核心建设重点大学。2012年入选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又称中西部100所),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国家第三阶梯大学行列,将得到国家财政和教育资源的全面大力支持与优先配给。

5、江西理工大学

江西理工大学是一所以理工为主,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八大学科协调发展,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冶矿特色和工科优势突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是江西省政府确定的五所重点加强建设的高校之一以及国务院《若干意见》中重点支持建设的高校,是江西省人民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共建高校。

学校创建于1958年,本部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在赣州、南昌两地共有4个校区(校本部、西校区、黄金校区和南昌校区)。原名江西冶金学院,1988年更名为南方冶金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评估后正式更名为江西理工大学。

截止2013年1月,学校设有14个学院,18个科研院所,占地近3000亩,建筑总面积90余万平方米,馆藏图书200多万册。江西理工大学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举,面向全国招生和就业并有权接收华侨及港澳台学生;是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和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单位;是宝钢教育奖评审学校。

2014年1月7日,学校与中南大学签订办学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两校将在学科建设及发展规划、科学研究与平台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校园信息化及图书资料建设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中南大学将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平台等方面对口支援学校。

2011年,学校成功入选“2010-2011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学校的目标是建设“江西一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工科优势突出、矿冶特色鲜明的较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6、景德镇陶瓷学院

景德镇陶瓷学院是中国惟一以陶瓷为特色的多科性本科高等学校。曾隶属于原国家轻工部,1998年转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西省管理为主。是三十一所独立设置的本科艺术院校”之一,中国首批自主招收艺术类本科生和有资格招收享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攻读硕士、学士学位留学生的高校之一。

学校前身为1910年创办的中国陶业学堂,1958年成立本科建制的景德镇陶瓷学院。1984年,学校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13年7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学校坐落于千年瓷都景德镇,截至2013年8月,学校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2250亩。设有10个院(部),本科专业65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3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2个。有教职工1084人,面向全国招生,全日制在校生1.3万余人,其中研究生900余人。

7、东华理工大学

东华理工大学(原华东地质学院)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防科技工业局、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国土资源部、江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共建的一所具有地学和核科学特色,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教、艺、军兼备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后备军官选拔培训基地和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人才培养基地。

学校成立于1956年,是全国首批获得学士学位、第四批硕士学位,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授予权的高校。有MBA、工程硕士和在职人员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等专业学位授予权和外国留学生招生权。学校于2004年被教育部评估为全国“本科教学工作优秀学校”,2011年获批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据2013年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由南昌校区和抚州校区组成,占地面积2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200多万册,其中电子图书39万册,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13个。设有20多个教学单位,57个本科专业,65个硕士点,有4个专业合作培养博士生,有10个领域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历申请硕士学位授权资格。在校生29000余人(含留学生)。

8、华东交通大学

华东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经、管、文、理、法、教育、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以交通运输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江西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以及“2011计划”省级参与高校,为2012—2013教育部公布的50所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华东交通大学起源于1971年,由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的部分专业调入原上海铁道学院组建而成,后根据需要学校迁往江西南昌独立办学。2000年,学校转制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为江西省重点加强建设的五所高等院校之一,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0年学校被确定为开展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推免工作单位。

截至2013年9月,学校占地面积近3000亩,是“全国部门造林绿化300佳单位”;各类建筑面积达7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3亿元;图书馆收藏各类文献284万余册,为中国学术期刊文献检索一级咨询站;学校现有17个教学学院以及一个独立设置的学院(理工学院),校本部有62个本科专业,4个国家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在校学生22000余人,教职工1800余人,正副教授500余人。

9、南昌航空大学

南昌航空大学位于有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美誉的英雄城市南昌,是一所省部共建,工、理、文、管、经、法、教等诸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原隶属于航空航天部六所高等院校之一,是江西省人民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建和教育部卓越计划的入选高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的资格。

南昌航空大学创建于1952 年,是全国首批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85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0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同时也是博士学位授予权立项建设预测单位。1999年开始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1年成为具备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培养资质院校之一。

截至2013年5月,学校拥有前湖校区和上海路校区2个校区,占地面积30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设有21个学院,58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2.2万余人。拥有教学、科研设备31000多台套,仪器设备总值约2.97亿元。图书馆纸质藏书190多万册,电子图书总量3万GB,中外文期刊2100余种,建立了国内外电子文献资料数据库32个。体育活动场地面积达12.4万平方米。

10、赣南师范学院

赣南师范学院位于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是一所省属本科高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创办于1958年6月,时为赣南师范专科学校,1984年升格为本科师范院校,成为省属两所本科师范院校之一,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9获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截至2013年,学校已为国家输送各类合格毕业生10万余人。

截止到2013年5月30日,校园占地面积21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4亿元;图书馆藏书220余万册,另建有45万余册电子图书和15个文献数据库,以及较为完备的文体活动场馆和后勤服务设施。设有20个教学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科技学院),有67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9个省(市、区)招生,有全日制在校生近21000人(其中三本学生近3800人),成教生5300余人。

下载媒体详解2011年十所985大学更换校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媒体详解2011年十所985大学更换校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盘点中国内地毕业生出路最好的十所大学

    盘点中国内地毕业生出路最好的十所大学 1、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也有一个美誉,就是“中国外交官的摇篮”,中国超过三分之一的外交官出自北外。这是因为北外确实有其......

    十七届五中全会社论及媒体评论

    社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2010年10月19日04:5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留言 论坛 网摘 手机点评 纠错E-mail推荐:点击播放按......

    媒体、网站贯彻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讲话稿

    媒体、网站贯彻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讲话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

    媒体盘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视察军队足迹

    媒体盘点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视察军队足迹 4月1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专程到空军机关就空军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进行调研,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向空军......

    秋季开学典礼校长致辞十(5篇可选)

    秋季开学典礼校长致辞十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 又是一年金秋送爽,又是一年硕果飘香,在这样一个收获的季节里,我们又迎来了崭新的学年。在此,我代表学校领导对在场所有师生,......

    校长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调研报告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 调 研 报成村学校 2012.12 告 学习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调研报告 十八大已经落下帷幕,但带给我们的心灵冲击久久未平。十八大的报告博大精深,思想......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校长)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校长) 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心得体会(校长)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能否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党校校长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校校长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全面深化改革关键在培养造就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全面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