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高校合作 服务“一带一路”(合集5篇)

时间:2019-05-15 05:3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俄高校合作 服务“一带一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俄高校合作 服务“一带一路”》。

第一篇:中俄高校合作 服务“一带一路”

中俄高校合作 服务“一带一路”

中国—俄罗斯经济类大学联盟2013年11月成立,旨在促进两国经贸合作培养“外语+专业”的经济专家和复合型人才,促进两国经贸合作更迅速、更有成效的发展。该联盟的建立,既是中俄两国政府加强教育领域合作的全新战略,又是两国经济类高校推进国际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的时代意义

随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区域)贸易协定等发展,传统意义上以一国自身封闭、“学术寂寞”为重要特征的学院教育,被国际间学生流动、文化传播、国际学术会议、跨国界的科学研究、跨区域全球性的大学联盟组织等逐步取代。中俄两国政府顺应了时代要求,两年前共同签署《中国教育部和俄罗斯教育科学部关于支持组建中俄同类高校联盟的谅解备忘录》,从此开启了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篇章。

随后,中俄工科高校联盟和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远东、西伯利亚地区大学联盟先后成立。两年来,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打破原有的一对一的合作界限,为聚拢双方优质资源,放大合作效应,开展联盟成员之间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为师生的交流和合作提供了平台和机会。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前沿和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和技术发明;不少大学、学科进入了世界一流之列;高等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办学方向明确,治理结构通过现代大学章程不断完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办学条件不断改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年年增长;强调内涵发展、质量为先的新型教育观正在形成,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新的战略正在付诸实践。

与此同时,俄罗斯高等教育发展也取得较好的成绩。在最近一期的“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学排名中,俄罗斯的莫斯科国立大学和圣彼得堡国立大学均进入世界大学排名的前100强;在另外一项欧洲以及中亚发展中国家大学排名(QS)中,俄罗斯有26所大学进入前100强。近年,俄罗斯高等教育对高职院校的重点支持、对高校教师收入以及学生奖学金的保障和提升、对招募国际留学生的支持政策、注重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和协同合作等改革,也取得了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

“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机遇

中国政府于2013年9月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主要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一理念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旋律之一。俄罗斯不仅在地缘政治上与我国关系密切,在文化教育方面也有非常密切的长期的合作关系。俄罗斯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中重要的合作伙伴。仅仅在教育领域,目前中国在俄罗斯留学人员已达2.5万人,俄罗斯在华留学人员不断攀升,目前已达1.5万人。在此基础上,双方提出2020年双边留学总规模达到10万人的目标。中俄两国高校合作积极性不断提高,双方高校签署了近1000份合作协议。

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指出,“教育对外开放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升教育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要增强服务中心工作能力,自觉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重大战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这为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期望,同时也是高等教育难得的新的重要发展机遇。

要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策沟通、设施沟通、贸易沟通、资金沟通、民心沟通”的五通,人才因素是战略实施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支撑。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是中俄教育合作的重要机制之一。中、俄高校,尤其是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成员高校,要围绕这样的经济发展主线,在共商、共享、共建的原则基础上,大力开展国际教育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国的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促进两国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健康发展。

中俄高校联盟的合作设想

山东财经大学是2011年7月由山东经济学院与山东财政学院合并组建而成的。近年来,学校推出“一体两翼”战略,目标是成为全国的特色名校,学校国际化成为特色名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工程之一。通过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渠道,积极支持和鼓励教师赴海外进修或访学,不断加大海外优秀人才和外籍专家引进力度,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优质服务,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积极鼓励学生参加赴海外访学或攻读研究生等项目,启动了课程国际化项目等一系列举措,学校国际化呈现出不少新的亮点。其中,学校与俄罗斯大学之间的交流交往也比较频繁。

目前,学校即将启动“十三五”发展规划,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与中俄经济类大学联盟成员大学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成为我们国际化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围绕“一带一路”战略,希望在与联盟各高校的交流合作中担当重要角色,为增进联盟成员大学之间的友谊担当重要使命。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更高层次的智力服务和不懈努力。我们不仅要加大与中方成员大学之间的交往和合作,而且要拓展与俄罗斯联盟成员大学之间的合作。

对今后的合作交流,有如下几点设想和建议:一是在现在中俄高校联盟基础上,成立“一带一路”教育分(子)联盟,围绕“一带一路”,培养区域治理人才、专门人才,推动中俄国际教育区域化;允许优秀的“一带一路”国家留学生毕业后在华就业创业,鼓励中国高校与俄罗斯合作办学,发展中俄合作创业教育等。二是希望能促进教师、科研人员和学生的互换和交流;促进与联盟高校共同开发支持“一带一路”的课程设计和科研合作项目,实现科研成果、信息及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三是紧密围绕“一带一路”等重要战略合作,举办共同感兴趣、共享、共赢的国际学术论坛,条件许可组建研究中心等。

同时期待这样的交往是双向的。希望俄罗斯高校也能加大向中国选派和输送留学生的力度,促进两国年青一代的交流、交往,让他们更多地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以及当今中国经济社会所取得的成就,促进国际理解,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第二篇:”一带一路“合作重点编辑

合作重点编辑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资源禀赋各异,经济互补性较强,彼此合作潜力和空间很大。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重点在以下方面加强合作。政策沟通

加强政策沟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加强政府间合作,积极构建多层次政府间宏观政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利益融合,促进政治互信,达成合作新共识。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设施联通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在尊重相关国家主权和安全关切的基础上,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强化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在建设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影响。

抓住交通基础设施的关键通道、关键节点和重点工程,优先打通缺失路段,畅通瓶颈路段,配套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和交通管理设施设备,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推进建立统一的全程运输协调机制,促进国际通关、换装、多式联运有机衔接,逐步形成兼容规范的运输规则,实现国际运输便利化。推动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畅通陆水联运通道,推进港口合作建设,增加海上航线和班次,加强海上物流信息化合作。拓展建立民航全面合作的平台和机制,加快提升航空基础设施水平。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共同推进跨境光缆等通信干线网络建设,提高国际通信互联互通水平,畅通信息丝绸之路。加快推进双边跨境光缆等建设,规划建设洲际海底光缆项目,完善空中(卫星)信息通道,扩大信息交流与合作。贸易畅通

投资贸易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内容。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激发释放合作潜力,做大做好合作“蛋糕”。

沿线国家宜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双多边合作,推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和实施。改善边境口岸通关设施条件,加快边境口岸“单一窗口”建设,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加强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化合作,推进跨境监管程序协调,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AEO)互认。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拓宽贸易领域,优化贸易结构,挖掘贸易新增长点,促进贸易平衡。创新贸易方式,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等新的商业业态。建立健全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巩固和扩大传统贸易,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把投资和贸易有机结合起来,以投资带动贸易发展。

加快投资便利化进程,消除投资壁垒。加强双边投资保护协定、避免双重征税协定磋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拓展相互投资领域,开展农林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水产品加工、海水淡化、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和海上旅游等领域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

推动新兴产业合作,按照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促进沿线国家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

优化产业链分工布局,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和关联产业协同发展,鼓励建立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提升区域产业配套能力和综合竞争力。扩大服务业相互开放,推动区域服务业加快发展。探索投资合作新模式,鼓励合作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产业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共建绿色丝绸之路。资金融通

资金融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深化金融合作,推进亚洲货币稳定体系、投融资体系和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推动亚洲债券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共同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有关各方就建立上海合作组织融资机构开展磋商。加快丝路基金组建运营。深化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上合组织银行联合体务实合作,以银团贷款、银行授信等方式开展多边金融合作。支持沿线国家政府和信用等级较高的企业以及金融机构在中国境内发行人民币债券。符合条件的中国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可以在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和外币债券,鼓励在沿线国家使用所筹资金。

加强金融监管合作,推动签署双边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逐步在区域内建立高效监管协调机制。完善风险应对和危机处置制度安排,构建区域性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形成应对跨境风险和危机处置的交流合作机制。加强征信管理部门、征信机构和评级机构之间的跨境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丝路基金以及各国主权基金作用,引导商业性股权投资基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民心相通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友好合作精神,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

扩大相互间留学生规模,开展合作办学,中国每年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沿线国家间互办文化年、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和图书展等活动,合作开展广播影视剧精品创作及翻译,联合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共同开展世界遗产的联合保护工作。深化沿线国家间人才交流合作。

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互办旅游推广周、宣传月等活动,联合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提高沿线各国游客签证便利化水平。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积极开展体育交流活动,支持沿线国家申办重大国际体育赛事。

强化与周边国家在传染病疫情信息沟通、防治技术交流、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为有关国家提供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在妇幼健康、残疾人康复以及艾滋病、结核、疟疾等主要传染病领域开展务实合作,扩大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

加强科技合作,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海上合作中心,促进科技人员交流,合作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共同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整合现有资源,积极开拓和推进与沿线国家在青年就业、创业培训、职业技能开发、社会保障管理服务、公共行政管理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

充分发挥政党、议会交往的桥梁作用,加强沿线国家之间立法机构、主要党派和政治组织的友好往来。开展城市交流合作,欢迎沿线国家重要城市之间互结友好城市,以人文交流为重点,突出务实合作,形成更多鲜活的合作范例。欢迎沿线国家智库之间开展联合研究、合作举办论坛等。

加强沿线国家民间组织的交流合作,重点面向基层民众,广泛开展教育[29]、医疗、减贫开发、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保等各类公益慈善活动,促进沿线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加强文化传媒的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运用新媒体工具,塑造和谐友好的文化生态和舆论环境。

第三篇:“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

“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

市场信息网

2017-05-16 09:51:47

来源: 中国环境报

评论:0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倡议旨在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和平发展。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一带一路”建设进展迅速,一批重大工程和国际产能合作项目落地。在生态环保合作领域,中国积极与沿线国家深化多双边对话、交流与合作,强化生态环境信息支撑服务,推动环境标准、技术和产业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和良好成效。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和《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强生态环保合作,发挥生态环保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服务、支撑和保障作用,共建绿色“一带一路”,环境保护部编制《“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

一、重要意义

(一)生态环保合作是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要求

中国高度重视绿色“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多次强调,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着力深化环保合作,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携手打造绿色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提出,在投资贸易中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推进生态环保合作是践行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提升“一带一路”建设绿色化水平、推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共同繁荣的根本要求。

(二)生态环保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普遍面临工业化和城镇化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多重挑战,加快转型、推动绿色发展的呼声不断增强。中国和一些沿线国家积极探索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开展生态环保合作有利于促进沿线国家生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推动沿线国家跨越传统发展路径,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关系,最大限度减少生态环境影响,是实现区域经济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

(三)生态环保合作是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举措

绿色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共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旨在共同提高全人类福祉,明确提出绿色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具体目标,为未来十几年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和国际发展合作指引方向。“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合作将有力促进沿线国家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环境目标。

二、总体要求

(一)合作思路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以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为导向,有力有序有效地将绿色发展要求全面融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中,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生态环保合作格局,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生态环保合作水平,为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环境目标作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理念先行,绿色引领。以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引领“一带一路”建设,切实推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绿色化进程,提高绿色竞争力。

共商共建,互利共赢。充分尊重沿线国家发展需求,加强战略对接和政策沟通,推动达成生态环境保护共识,共同参与生态环保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

政府引导,多元参与。完善政策支撑,搭建合作平台,落实企业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承担、社会参与的生态环保合作网络。

统筹推进,示范带动。加强统一部署,选择重点地区和行业,稳步有序推进,及时总结经验和成效,以点带面、形成辐射效应,提升生态环保合作水平。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推进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夯实生态环保合作基础,形成生态环保合作良好格局。以六大经济走廊为合作重点,进一步完善生态环保合作平台建设,提高人员交流水平;制定落实一系列生态环保合作支持政策,加强生态环保信息支撑;在铁路、电力等重点领域树立一批优质产能绿色品牌;一批绿色金融工具应用于投资贸易项目,资金呈现向环境友好型产业流动趋势;建成一批环保产业合作示范基地、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基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和科技园区等国际环境产业合作平台。

到2030年,推动实现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环境目标,深化生态环保合作领域,全面提升生态环保合作水平。深入拓展在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核与辐射安全、生态环保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合作,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惠及沿线国家,生态环保服务、支撑、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共建绿色、繁荣与友谊的“一带一路”。

三、突出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环保政策沟通

(一)分享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的理念与实践

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充分利用现有多双边合作机制,深化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理念、法律法规、政策、标准、技术等领域的对话和交流,推动共同制定实施双边、多边、次区域和区域生态环保战略与行动计划。

分享绿色发展实践经验。归纳总结沿线国家和地区绿色发展的实践经验,呼应绿色发展需求,推广环境友好型技术和产品,推动将生态环保作为沿线国家绿色转型新引擎。

(二)构建生态环保合作平台

加强生态环保合作机制和平台建设。开展政府间高层对话,充分利用中国—东盟、上海合作组织、澜沧江—湄公河、欧亚经济论坛、中非合作论坛、中阿合作论坛、亚信等合作机制,强化区域生态环保交流,扩大与相关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倡议成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建设政府、企业、智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多元合作平台。

推进环保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建设。合作建设“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加强生态环境信息共享,提升生态环境风险评估与防范的咨询服务能力,推动生态环保信息产品、技术和服务合作,为绿色“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综合环保信息支持与保障。

(三)推动环保社会组织和智库交流与合作

推动环保社会组织交流合作。积极为环保社会组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并提供政策指导。支持环保社会组织与沿线国家相关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联合开展公益服务、合作研究、交流访问、科技合作、论坛展会等多种形式的民间交往。

加强生态环保智库交流合作。构建生态环保合作智力支撑体系,提高智库在战略制定、政策对接、投资咨询服务等方面的参与度。推进国内和国际智库、智库与政府部门、智库与企业以及智库与环保社会组织之间的生态环保合作,推动科研机构、智库联合构建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平台。

四、遵守法律法规,促进国际产能合作与基础设施建设的绿色化

(一)发挥企业环境治理主体作用

强化企业行为绿色指引。落实环境保护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共同印发的《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落实商务部、环境保护部共同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环境保护指南》以及19家重点企业联合发布的《履行企业环保责任,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企业自觉遵守当地环保法规和标准规范,履行企业环境责任。推动有关行业协会和商会建立企业海外投资生态环境行为准则。

鼓励企业加强自身环境管理。引导企业开发使用低碳、节能、环保的材料与技术工艺,推进循环利用,减少在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在铁路、电力、汽车、通信、新能源、钢铁等行业,树立优质产能绿色品牌。指导企业根据当地要求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风险防范工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采取就地、就近保护措施,做好生态恢复。

推动企业环保信息公开。鼓励企业借助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定期发布环境报告,公布企业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计划、措施和环境绩效等。倡导企业就环境保护事宜及时与利益相关方沟通,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

(二)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基础设施绿色低碳化建设和运营管理。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规范的生态环保要求,推广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等行业的环保标准和实践,提升基础设施运营、管理和维护过程中的绿色化、低碳化水平。

强化产业园区的环境管理。以企业集聚化发展、产业生态链接、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共同推进生态产业园区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与循环再利用及示范。发展园区生态环保信息、技术、商贸等公共服务平台。

五、推动可持续生产与消费,发展绿色贸易

(一)促进环境产品与服务贸易便利化

加强进出口贸易环境管理。开展以环境保护优化贸易投资相关研究,探讨将环境章节纳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自贸协定的可行性。推动联合打击固体废物非法越境转移。推动降低或取消重污染行业产品的出口退税,适度提高贸易量较大的“两高一资”行业环境标准。

扩大环境产品和服务进出口。分享环境产品和服务合作的成功实践,推动提高环境服务市场开放水平,鼓励扩大大气污染治理、水污染防治、危险废物管理及处置等环境产品和服务进出口。探索促进环境产品和服务贸易便利化的方式。

推动环境标志产品进入政府采购。开展环境标志交流合作项目,分享建立环境标志认证体系的经验。推动沿线各国政府采购清单纳入更多环境标志产品。探索建立环境标志产品互认机制,鼓励沿线国家环境标志机构签署互认合作协议。

(二)加强绿色供应链管理

建立绿色供应链管理体系。开展绿色供应链管理试点示范,制定绿色供应链环境管理政策工具,从生产、流通、消费的全产业链角度推动绿色发展。开展供应链各环节绿色标准认证,推动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探索建立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

加强绿色供应链国际合作。积极推进绿色供应链合作网络建设,支持绿色生产、绿色采购和绿色消费,在国际贸易中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推动建立绿色供应链合作示范基地。加强沿线国家绿色供应链建设工作的交流和宣传,鼓励发布政府间绿色供应链合作倡议。鼓励行业协会、国际商会等组织开展宣传和推广。

六、加大支撑力度,推动绿色资金融通

促进绿色金融政策制定。开展沿线国家绿色投融资需求研究,研究制定绿色投融资指南。以绿色项目识别与筛选、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等为重点,探索制定绿色投融资的管理标准。

探索设立“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基金。推动设立专门的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基金,重点支持沿线国家生态环保基础设施、能力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项目。

引导投资决策绿色化。分享绿色金融领域的实践经验,在“一带一路”和其他对外投资项目中加强环境风险管理,提高环境信息披露水平,使用绿色债券等绿色融资工具筹集资金,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并使用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等工具开展环境风险管理。

七、开展生态环保项目和活动,促进民心相通

(一)加强生态环保重点领域合作

深化环境污染治理合作。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合作,实施一批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环境污染治理项目。

推进生态保护合作。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积极开展东南亚、南亚、青藏高原等生物多样性保护廊道建设示范项目,推动中国—东盟生态友好城市伙伴关系建设。

加强核与辐射安全合作。分享核与辐射安全监管的良好实践,积极参与国际核安全体系建设。深入参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经合组织核能署等国际组织的各类活动。推动建立核与辐射安全国际合作交流平台,帮助有需要的国家提升核与辐射安全监管能力。

加强生态环保科技创新合作。积极开展生态环保领域的科技合作与交流,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充分发挥环保组织的作用,推动环保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推广应用。

推进环境公约履约合作。推进相关国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等多边环境协定,构建环境公约履约合作机制,推动履约技术交流与南南合作。

(二)加大绿色示范项目的支持力度

推动绿色对外援助。以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环保技术与产业以及可持续生产与消费等领域为重点,探索制定绿色对外援助战略与行动计划。推动将生态环保合作作为南南合作基金等资金机制支持的重要内容,优先在环保政策、法律制度、人才交流、示范项目等方面开展绿色对外援助,提高环保领域对外援助的规模和水平。

实施绿色丝路使者计划。深化完善绿色丝路使者计划实施方案,以政策交流、能力建设、技术交流、产业合作为主要路线,加强沿线国家环境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的互动与交流,提升沿线国家的环保能力,提高环保意识和环境管理水平。

开展环保产业技术合作园区及示范基地建设。以企业为主体,推动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开展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技术应用试点示范。引导优势环保产业集群式发展,探索合作共建环保产业技术园区及示范基地的创新合作模式。

八、加强能力建设,发挥地方优势

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充分发挥中国“一带一路”沿线省(区、市)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区位优势,编制地方“一带一路”生态环保合作规划及实施方案。重点加强黑龙江、内蒙古、吉林、新疆、云南、广西等边境省区环境监管和治理能力建设,推动江苏、广东、陕西、福建等省份提升绿色发展水平;鼓励各地积极参加多双边环保合作,推动建立省级、市级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积极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形成上下联动、政企统筹、智库支撑的良好局面。

推动环境技术和产业合作基地建设。在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一带一路”环境技术创新和转移基地,建设面向东盟、中亚、南亚、中东欧、阿拉伯、非洲等国家的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示范基地;推动和支持环保工业园区、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主要工业行业、环保企业提升国际化水平,推动长江经济带、环渤海、珠三角、中原城市群等支持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项目落地,支撑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九、重大项目

规划涉及25个重点项目,包括政策沟通类6个,设施联通类4个,贸易畅通类3个,资金融通类2个,民心相通类4个,能力建设类6个。(见下表)

十、保障措施

强化组织协调。建立健全综合协调机制,加强政府部门之间、中央和地方之间、政府和企业及公众之间多层次、多渠道的沟通交流与良性互动,分工负责,统筹推进。

加强政策支持。坚持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进一步研究出台一批有针对性政策措施,创新实践方式,完善配套服务,提高对生态环保合作的支持力度。

落实资金保障。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障规划相关工作的资金落实,重点支持生态环保合作基地建设及开展相关示范工程和项目。

抓好跟踪评估。切实推进规划落实,对规划确定的重点措施、工程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分析,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开展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适时提出调整规划、完善措施的建议。

“这是我们公司最新的环卫车,目前已经远销到巴基斯坦、东南亚以及非洲一些国家。以前我们只出口环卫设备,现在开始发展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出口环保技术了。”在日前举行的2017第三届西安国际环保产业博览会上,五洲环保科技公司业务经理鲍洪杰向前来咨询业务的客商介绍道。

近年来,中国环保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同时出口结构也发生明显变化。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副会长刘启风提出,中国环保企业已经从高速发展期进入结构调整期。在产业结构上,开始向前段减排和终端治理转型,延伸产业链;在资产结构上,呈现出股份化、多元化趋势;在技术结构上,由以前的以市场换技术向以技术占市场转变。这些转变也促使中国环保产业出口结构发生变化。

鲍洪杰说,随着近几年中国国内环保技术的变革和对国外市场的拓展,五洲环保科技开始向垃圾收集的下游行业发展,建立了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资金、技术、管理人员都由我们出,雇佣当地工人,形成了一套垃圾处理的完整产业链。”

蒙草集团在进行草原生态修复过程中,探索出独有的驯化乡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的技术,通过驯化野生植物,让内蒙古、西藏上万亩的盐碱地、沙石地以及矿区重现了绿色。蒙古国、阿联酋、迪拜等国家对这项“中国小草”技术颇感兴趣,引入了蒙草集团在当地建立生态修复科研和草种业务。

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技术交流部环保产业合作室主任刘婷指出,中国环保产业作为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力量,迎来了重大政策红利、资本红利和现实机遇。

今年上半年,环保部出台了《关于推进绿色“一带一路”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一带一路”生态环境保护合作规划》,并设立了生态环保大数据服务平台和“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为中国环保企业走出去提供信息支持、政策服务,搭建合作平台,推动环保企业发挥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排头兵作用。

绿色“一带一路”的政策和资本红利,也为中国环保企业“壮了胆气”。光大国际技术工程师叶鼎告诉记者,光大国际最初开拓海外环保市场主要通过资金收购、与当地政府合作、分包大国企工程的单个项目等方式。“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国外的项目融资成本下降,一些民营企业也敢单独承包项目了,越南的芹苴垃圾发电项目就是由该企业独立投资运营,目前已经开工。

刘婷认为,中国环保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向沿线国家送去了绿色生态的理念,树立了中国环保的新形象。“一带一路”沿线大部分国家面临发展转型期,环保市场和需求巨大,同时中国环保产业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以及效果好、技术实用性强的比较优势,这些都为中国环保产业深耕国际市场奠定了良好基础。

第四篇:一带一路中西合作的新起点

“一带一路”:中西合作的新起点 吕凡大使在西中理事基金会午餐会上的致辞

2017年6月15日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很高兴再次来与西中理事基金会的各位老朋友会面。长期以来,西中理事基金为增进中西人民交流、促进两国关系发展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我对此表示赞赏,对诸位长期以来为增进中西友好付出的辛劳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个月前,“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拉霍伊首相亲率德拉塞尔纳发展大臣等出席高峰论坛相关活动,并同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分别举行双边会见,我本人有幸回国参与这一盛会,并陪同拉霍伊首相参加相关双边活动。我想借此机会同各位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从参会情况来看,本届高峰论坛规格高,体现了广泛的代表性。作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最高规格的国际活动,论坛主要包括开幕式、领导人圆桌峰会和高级别会议三部分,共有29位外国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3个国际组织负责人出席峰会,来自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共1500多名代表参加高级别会议,其中包括260多名部长级以上官员,覆盖了五大洲各大区域。

其次,从成果方面来看,高峰论坛成果丰硕,亮点纷呈。概括来说,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一带一路”的合作方向。习近平主席在高峰论坛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牢牢坚持共商、共建、共享,让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成为共同努力的目标,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之路。各国领导人普遍对习主席的讲话作出积极回应。圆桌峰会联合公报也将有关理念纳入其中,充分体现出广泛的国际共识。

二是规划了“一带一路”建设的具体路线图。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同与会国家和国际组织进行了全面的政策对接,签署了几十份合作文件,确立了未来一段时间的重点领域和路径。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圆桌峰会上所说,中国同各国和区域组织进行的发展规划对接协调,将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三是确定了一批“一带一路”将实施的重点项目。通过高峰论坛这个平台,各国之间形成了一份包括76大项、270多项具体项目的成果清单。与此同时,习近平主席宣布丝路基金新增资金1.000亿元人民币,鼓励金融机构开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规模预计约3.000亿元人民币等,这些资金将以企业为主体,坚持市场化运作,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更坚实的投融资支持。

再次,“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下中国向世界提供的最重要的公共产品,为应对当前世界经济难题提供了共同方案。当 2 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时代潮流。与此同时,全球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长期累积,全球性挑战此起彼伏,仅凭单个国家的力量难以独善其身,也无法解决世界面临的问题。当今世界迫切需要一个开放、包容、共享的合作平台,把各方力量汇聚起来,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中国作为“一带一路”的首倡国和论坛主办方,在对接政策和发展战略、推进经济走廊建设、加强重大项目合作、加大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了多项新举措,体现了中国共建“一带一路”的担当和决心。

正因为如此,“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国际社会认同、支持、参与“一带一路”的热情越来越高,共识越来越多。中国举办高峰论坛,就是为了进一步凝聚共识,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伙伴关系,推动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从各方面的反应来看,大家都有获得感,感到不虚此行,也都认为这是一项可以实现共赢的事业。

在拉霍伊首相与习近平主席和李克强总理会晤时,双方领导人就加强战略对接、深化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促进旅游、教育和体育交流等达成一系列共识。拉霍伊首相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倡议,认为其将为亚欧大陆带来巨大变化,有助于推动各国共同繁荣,密切欧亚各国之间的联系,巩固在国际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合作。此外,西班牙同古代丝绸之路有着深厚的渊源,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 3 建设,加大同亚洲、非洲其他欧洲国家的联系,重振古丝绸之路的辉煌。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近期,围绕“一带一路”这一主题,西班牙中国商会(CCINCE)和西企业组织联合会(CEOE)等机构组织了多场论坛和研讨会,邀请西政商界代表广泛参与。我和我的同事们也受邀出席了一些活动。我高兴地看到,西班牙各界在积极评价“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对于在该倡议下推进中西合作充满热切期待,也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和设想。

例如,西班牙贸易国秘庞塞拉指出,“一带一路”建设应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吸纳私有资本参与。西班牙私有银行实力强大,融资机构经验丰富,可以发挥自身优势,为“一带一路”项目提供多种融资支持。此外,西班牙的港口条件优越,可以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西部支点。CEOE副主席提出,中西基建企业各自在开拓亚洲和拉美市场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未来双方在“一带一路”沿线开展三方合作的空间巨大。中国工商银行欧洲有限公司董事长提出,ICBC拥有中国500多万家优秀企业客户资源,可为两国企业对接提供信息渠道。

我们欢迎一切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声音。“一带一路”是中国首倡,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

中国和西班牙是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双方政治互信巩 4 固,各领域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同时也有巨大合作潜力等待挖掘。在中西双方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大背景下,中西合作面临新的历史起点,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愿同诸位一道努力,推动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使两国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再过几天,中西论坛第九次会议将在中国杭州开幕,这将成为继拉霍伊首相赴华参会之后,今年中西关系的又一件大事,也是双方践行“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行动。论坛自2003年成立以来,两国各界人士在这一合作机制下深入交流,共商发展大计,使许多好的想法转化为惠及两国人民的务实合作成果。可以说,中西论坛在两国之间架起了和平、友好、合作的桥梁,成为推动双边关系与务实合作发展的重要平台。

祝第九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并再次感谢西中理事基金会为筹办此次论坛所作的努力。

谢谢大家!

第五篇:检验检疫标准化服务一带一路

附件

检验检疫标准化服务“一带一路”重点任务

一、编制“一带一路”重点进出口商品SN标准制标需求

工作内容:为促进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的顺利开展,解决重点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标准缺失和不适用的问题,在广泛征集制标需求基础上,凝练具体制标项目,为认监委组织专项制标提供依据;协助认监委做好本领域制标项目的综合协调工作;协助专业委做好本领域制标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

二、编制“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领域SN标准制标需求

工作内容:为保障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高效、便利、有序的进行,结合《国务院关于印发落实“三互”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8号)要求,推进“单一窗口”建设,保障信息共享共用机制,推动实现“三互”目标,组织专家系统收集和研究“一带一路”贸易便利化领域需求,凝练具体制标项目,为认监委组织专项制标提供依据;系统研究本领域标准体系层次结构,开展基础标准的预研;协助认监委做好本领域制标项目的综合协调工作;协助专业委做好本领域制标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

三、编制“一带一路”口岸能力建设领域SN标准制标需求

工作内容:为确保检验检疫口岸能力持续满足“一带一路”建设需求,根据《国务院关于改进口岸工作支持外贸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16号)中“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及“完善一带一路内陆地区口岸支点布局”的要求,组织专家系统收集和研究口岸能力建设领域制标需求,尤其中西部内陆地区口岸能力建设需求,凝练具体指标项目,为认监委组织专项制标提供依据;系统研究本领域标准体系层次结构,开展基础标准的预研;协助认监委做好本领域制标项目的综合协调工作;协助专业委做好本领域制标项目的质量控制工作。

四、“一带一路”主要国家技术标准收集和比对研究工作

工作内容:为有效避免我国与“一带一路”主要国家贸易因技术标准差异问题受到制约,组织各单位和技术专家分工收集整理“一带一路”主要国家技术标准。主要国家包括马来西亚等东盟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埃及、肯尼亚等西亚与非洲东北部国家。收集和比对信息包括标准题录数据信息并根据业务需要收集文本数据。分专业领域开展与我国标准的比对研究工作,形成工作报告,为认监委组织SN标准制(修)订及推动SN标准走出去夯实技术基础,促进国际贸易顺利开展。

五、“一带一路”服务贸易领域SN标准制标研究工作 工作内容:为提升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服务贸易水平,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贸易的若干意见》(国发〔2015〕8号)中“大力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市场”的要求,深入研究各类型服务贸易对检验检疫工作及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的新要求,立足推动扩大服务贸易规模、优化服务贸易结构、创新服务贸易模式,做好标准体系结构框架设计,以及制标需求收集和凝练工作,为认监委决策部署提供技术依据。

下载中俄高校合作 服务“一带一路”(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俄高校合作 服务“一带一路”(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一带一路”凸显滇港合作互补性

    “一带一路”凸显滇港合作互补性 “2015滇港产业合作暨中国-南亚博览推介会”5月18日在香港举行。云南省省长陈豪在推介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不断......

    “一带一路”学习体会

    “一带一路”学习体会 一、一带一路的概念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XX年9月和10月由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

    思想汇报(一带一路)

    徐兴平老师关于“一带一路”的讲座给了我很深刻印象,老师从历史背景、特点、意义、总体思路、应注意的问题五个方面给我们详细的介绍了“一带一路”战略。让我有很多的思考和......

    思想汇报(一带一路)

    思想汇报(一带一路) 斗转星移,丝绸之路历经沧桑巨变,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哈萨克斯坦、东盟国家时,相继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一带一路心得体会 发挥**人大职能作用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服务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9月和10月先后在中亚和东南亚之行中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

    一带一路学习心得

    关于“一带一路”学习心得体会 2000多年前,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用智慧、勇气和汗水开拓了连接亚欧非大陆各文明的人文、贸易交流通路,与沿线各国人民共同铸就了辉煌的古丝绸之......

    一带一路报告

    提出 首先大家知道“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历程吗? 2013年9月和10月,我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大学生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在2013年9月和10月由习近平主席分别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