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温家宝在全国农村青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0204 温家宝在全国农村青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青年报
(二○○二年四月九日)
同志们:
共青团中央和农业部召开这次全国农村青年工作会议,很有意义。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表示祝贺,并向广大农村青年和青年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都发挥着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农村青年占全国青年的大多数,是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青年听从党的召唤,紧跟时代步伐,拥护党的农村政策,积极投身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实践证明,我国广大农村青年是有理想、有抱负的一代,是大有作为的一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希望所在。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绝大多数。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只有农业发展了,农民富裕了,农村进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才能实现。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农村各项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农民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转变,农村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我国农村的发展也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逐步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历史地落在当代中国农村青年身上。广大农村青年要认清形势,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肩负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任,在新阶段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建功立业。
这里,我向大家提几点希望。
第一,要热爱农村,建设农村,树立改变农村面貌的雄心壮志。农村青年生长在农村,劳动在农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是每个农村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比较落后,农民的生活还比较困难,农村各方面的条件还比较差。在这种情况下,扎根农村,建设农村,就必须有改变农村面貌的雄心壮志和远大理想,必须有为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奉献青春的奋斗精神。我们相信,只要艰苦奋斗,苦干实干,一代一代不懈努力,农村的面貌一定会逐步得到改变。这些年农村涌现出了许多优秀青年,今天受表彰的同志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从事的劳动虽然是平凡的,但他们是用自己的双手,通过辛勤的劳动,创造美好的生活,使自己的家乡富起来,这是非常光荣的,是无愧于人生,无愧于时代的。全国农村的青年都要向他们学习,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农村这个广阔天地里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第二,要刻苦学习,不断进取,增强勤劳致富的本领。现在社会发展很快,新事物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无论是从事农业生产,还是发展二三产业、外出务工,都需要知识。广大农村青年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要学习先进的农业科学知识,掌握先进实用技术,争当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带头人;要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掌握新的劳动技能,拓宽致富门路;要学习市场经济知识,增强市场观念,不仅会生产,而且善经营;要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纪守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广大农村青年要有紧迫感,不断学习新知识,善于接受新事物,跟上时代步伐,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文化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
第三,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为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青年人最少保守思想,最具创造活力。广大农村青年,要发挥这个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从家庭承包经营到税费改革和村民自治,都是党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在农业发展的新阶段,要把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向前推进,同样需要充分依靠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积极性。广大农村青年要开阔视野,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要积极参与农村改革,探索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新路子;要带头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要敢于涉足新的生产经营领域,开拓新的致富门路,在农村改革和发展中发挥生力军作用。
第四,要弘扬正气,树立新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青年正处在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解决好立身做人的问题,对于走好人生的每一步至关重要。不仅要有知识才干,还要有优良品德,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还要给社会以积极的影响。农村青年要开风气之先,成为现代文明的热情实践者和传播者,在农村先进文化建设中发挥先锋作用。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增强社会责任感,自觉实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助人为乐,扶贫济困。要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破除陈规陋习,反对封建迷信活动。要积极参与村镇文化建设,绿化美化环境,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发挥带头作用。要弘扬正气,对社会上的各种不良倾向、不文明行为和社会丑恶现象,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斗争。
共青团是农村青年工作的核心力量。多年来,各级团组织围绕大局,发挥优势,在团结、教育、服务农村青年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干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一步活跃农村青年工作。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农村青年健康成长。为农村青年做好技术、信息等方面的服务工作,增强他们的致富本领,帮助他们发展生产,增加收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农村青年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农村青年的合法权益,团结引导农村青年共同奋斗。农村青年干部要热爱农民,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这是农村青年成长的根本动力和源泉。各级党委、政府,特别是涉农部门,都要从农村发展和整个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重视、关心农村青年工作。要支持共青团组织根据农村青年的特点和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农村的未来看青年,中国的未来看青年。当代农村青年一定要不辱使命,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引下,坚定地走在发展农村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最前列,走在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最前列,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奋发有为,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第二篇:温家宝在全国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全国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隆重召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工作会议,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共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军政军民团结
大计。这是双拥工作的一次
历史性盛会。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会议的召开和被命名表彰的全
国双拥模范城(县)、双拥
模范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保卫祖国、建
设祖国做出突出贡献的人
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全体
官兵,以及烈军属、革命伤
残军人、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表示亲切的慰问!向热情关心支持国
防和军队建设的各级党委
表示 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衷心的感谢!
拥军优属、拥政爱民,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亿万军民的伟大创造,是我党我军我国人民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1943年在延安兴起的双拥运动,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党的三代领导核心都始终高度重视双拥工作。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精辟论断,亲自倡导和推动了双拥运动。邓小平同志强调军民一致的原则不能变,亲自倡导了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江泽民同志要求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军政军民团结。60多年来,双拥工作不断发展,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军队和老百姓,咱们是一家人”,我们党、我们的军队唱着这首歌从农村走向城市,从根据地走向全中国,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军民继承发扬光荣传统,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创造性地开展双拥工作,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教育深入人心,军民共建活动和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蓬勃开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双拥政策法规不断完善,军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的相互支持协作更加有力,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情谊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双拥工作所形成的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对于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关系国家主权、安全和统一的重大事件面前,在抗御严重自然灾害的紧急关键时刻,我国亿万军民同心同德,团结奋斗,经受住了一次又一次严峻考验,夺取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特别是在98’抗洪抢险和去年抗击非典斗争中,广大军民密切配合,奋勇拼搏,共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征服自然灾害和战胜重大疫病的奇迹。
我党我军我国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双拥工作都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工作,是我们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双拥工作的核心是加强和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团结出凝聚力,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军民同心,其力断金!在党的领导下,把军政军民团结的伟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把广大军民同心同德干事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将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现代化建设面临更加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必须树立“两个意识”:一个是机遇意识,一个是忧患意识。本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国际形势对我国总体有利,我们有可能争取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建设环境。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产业转移和结构调整加快进行,为我们发展社会生产力提供了有利时机。国内具备快速发展的条件。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加快发展自己。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面临的严峻挑战。国际形势仍处在深刻复杂的变化之中,天下并不太平。局部动荡和地区冲突时有发生,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国际犯罪活动对人类的和平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以综合国力为标志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经济发展还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面临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增强紧迫感,不能有丝毫懈怠。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战胜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风险,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密团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亿万军民齐心协力不懈奋斗。我们一定要站在国家长治久安、民族兴旺发达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大政治意义,切实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重视双拥、支持双拥、推动双拥!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双拥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继往开来,改革创新,努力开创双拥工作的新局面,以坚强的军政军民团结,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强大动力。
第一,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双拥工作,始终坚持双拥工作的正确方向。双拥工作作为我们党的一项重要事业,是在党的思想理论指引下创立和形成的,也是在党的思想理论指引下发展和进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已经成为把广大军民凝聚起来、团结起来的光辉旗帜和共同思想基础。在新世纪新阶段,要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双拥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丰富内容,把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和部队战斗力提高,加强军地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维护广大军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双拥工作的根本出发点。要发挥军地双方优势,广泛开展军地共同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凝聚军心民心,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形成军民团结的伟大力量。
第二,紧紧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开展双拥工作,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根本出路。坚持围绕发展抓双拥、抓好双拥促发展,要作为双拥工作牢牢把握的基本原则。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服从国家建设大局的方针,积极支援经济建设特别是重点工程建设,协助搞好扶贫开发,奋勇参加抢险救灾,主动承担和完成各种急难险重任务,以实际行动为国兴利、为民造福。军队和国防建设关系国家安危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思想,把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要求,积极配合部队搞好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广泛开展科技拥军、教育拥军、智力拥军,推进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大力支持部队完成训练演习、战备执勤、科研试验和国防工程建设等任务,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历来是保持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要把维护稳定、促进发展作为双拥工作的重要任务,教育广大军民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组织开展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活动,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加强军警民联防联治,努力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三,立足于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广大军民的根本利益开展双拥工作,进一步密切军政军民的血肉联系。双拥工作作为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从本质上讲是为广大军民服务的。把双拥工作深深植根于军民之中,全心全意为广大军民谋利益,才能更好地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军民参与双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军民根本利益的要求,落实到制定和实施双拥政策法规中去,落实到双拥工作的方方面面。要认真解决广大军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做好转业退伍军人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入学入托、重点优抚对象生活保障等工作,做好帮助农村军属贫困户增收致富、减轻负担和关心生活困难的复转军人的工作,做好严守群众纪律、维护群众利益工作。双拥工作要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广大军民的愿望和要求,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成为广大军民喜闻乐见和踊跃参加的生动实践。第四,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开展双拥工作,推动双拥工作不断发展创新。双拥工作要永葆生机与活力,必须适应新形势,发扬老传统,开创新局面。要不断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双拥工作的形式和内容,形成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新机制。认真研究解决双拥工作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新思路、新办法。要把政府行为与社会行为结合起来,使双拥工作制度化、法制化、经常化、社会化。加强政策法规建设,形成协调处理军民关系问题的有效机制。积极开展行业拥军、社区拥军,引导新型经济组织和新的社会阶层拥军,拓宽双拥工作的领域和范围,不断扩大双拥的群众基础。
爱国主义是一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国防意识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要广泛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为重要内容的国防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军民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广大人民群众要牢固树立“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的思想,把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作为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全军官兵要牢固树立“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思想,充分认识人民军队源于人民、服务人民的本质。全国
上下每一个爱国公民、每一个部队指战员,都要把为双拥工作尽一份责任、出一份力量,作为自己的无尚光荣。
我们今天表彰了一批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双拥模范单位和个人,他们在双拥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县)和军民共建活动,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双拥工作的一个创举,是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重要途径。深入开展这项活动,重在实效,贵在经常,关键在基层。要把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变成广大军民的自觉行动。
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队领导机关,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双拥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的总体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要充分发挥各级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和有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要认真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切实加强对基层双拥工作的指导,不断提高双拥工作水平。
双拥工作意义重大,任务光荣。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大好局面,谱写新时代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壮丽篇章,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新的贡献!(完)
第三篇:温家宝副总理在全国住房公积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2年5月16日)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务院修改后重新公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2号,以下简称《通知》),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1991年,在鎔基同志的倡导下,上海市率先创建住房公积金制度,此后在全国推行。十多年来,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设取得很大成绩。住房公积金制度基本建立,公积金规模不断扩大,对推进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以居民住宅为主的房地产业发展,促进了以物业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业发展。各地利用住房公积金建设了一批“安居工程”和经济适用住房,解决了一部分城镇困难居民的住房;不少城镇居民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了住房,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国务院公布了《条例》,把住房公积金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实践证明,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改善城镇居民住房条件的正确途径,应当坚持下去。同时要清醒地看到,目前住房公积金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一些地方住房委员会制度不健全,房委会决策流于形式;公积金管理机构设置不规范,管理分散;违法挤占、挪用公积金和违规贷款现象严重,公积金的风险隐患加大。据不完全统计,到去年底,全国挤占、挪用的住房公积金和项目贷款余额达140多亿元,其中逾期贷款约40多亿元,不少贷款已无法收回。对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尽快予以解决。
国务院十分重视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设。去年底和今年初,国务院两次总理办公会议研究了进一步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问题。最近,国务院对《条例》作了重要修改,并下发《通知》,对这项工作作出了具体部署。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城镇居民改善住房条件的需求更大,住宅建设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更强。这对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发挥公积金对居民购房和建房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是防范公积金风险的有效措施。现在住房公积金制度已经建立起来,但还不完善。特别是在公积金决策和管理方面暴露出很多问题,严重影响公积金的安全运行。这些问题发展下去,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将失信于民,滋生腐败,影响社会稳定。加强公积金管理,最主要、最迫切的是防范公积金的风险。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强化监督,堵塞漏洞,化解和消除潜在风险隐患,确保住房公积金安全运行。
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是继续深化房改工作的重要基础。实行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深得民心的重大改革,是解决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问题的一个大政策。这项政策的出发点,就是解决城镇居民买房、建房资金短缺问题,让普通职工特别是中低收入家庭买得起房、住得上房。这就必须继续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切实管好用好公积金,进一步发挥公积金制度的作用,使公积金得到不断积累和充分运用。只有这样,广大职工才能更多地使用公积金购买住房,巩固和发展住房制度改革的成果。
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是提高公积金使用效益的根本保证。公积金的使用有“低存低贷”的特点,更适合广大中低收入城镇居民贷款购房的需要。目前,由于一些地方公积金管理混乱,服务质量差,公积金使用效益不高,一方面居民得不到购房贷款,另一方面又有大量资金闲置,还使相当多的资金流失。必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努力提高公积金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确保资金安全,搞好资金运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果,充分发挥公积金制度的作用,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
二、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需要着重抓好的几项工作
住房公积金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决策,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运作,银行专户储存,财政监督。”这是我国住房公积金管理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在新的形势下,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进一步加强公积金管理,必须以这个基本原则为指导。总的要求是:健全决策体制,调整管理机构,强化监督工作,规范发展业务,努力把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一,健全决策体制。就是要建立统一的住房公积金使用和管理的决策机构,规范决策机构人员的组成,形成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公积金决策体制不健全,是造成许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只有建立民主、公开、高效的住房公积金决策体制,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随意发放公积金贷款,挤占、挪用公积金等问题。因此,建立健全公积金决策机构,完善决策机制,是加强公积金管理的当务之急。各地要按照《通知》的要求,尽快成立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管委会是决策机构,统一行使公积金使用和管理的决策职能。管委会的人员组成,要严
格按照《条例》中“三个三分之一”(人民政府负责人和建设、财政、人民银行等有关部门负责人以及有关专家占1/3,工会代表和职工代表占1/3,单位代表占1/3)的要求选聘,以保证管委会能够充分代表住房公积金所有人意志,切实维护群众利益,确保公积金安全运行。管委会要抓紧制定章程,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程,在决策时贯彻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实行表决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管委会依法作出的决策,城市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给予积极支持,决不能干预。
第二,调整管理机构。就是要撤并、调整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规范管理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定位。目前,大多数地方的管理机构隶属于不同部门,或与隶属部门合署办公。同一城市存在多个管理机构,难以对住房公积金实施有效管理和监督。县(市)一级设置管理机构,公积金规模小,管理成本高,弊端比较多。因此,撤并、调整管理机构势在必行。各地区要在所有地级以上(含地级)城市,建立统一高效、运作规范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县(市)不再设立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这里需要强调的是,每个设区城市只能有一个管理机构。现存的各个管理机构,包括上级政府机关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和行业性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都要在全面审计基础上,按照“统一决策、统一管理、统一制度、统一核算”的原则,进行撤并、调整。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直接隶属城市人民政府,是非营利性的独立的事业单位,不得挂靠任何部门和单位,也不得投资、参股或者兴办各类经济实体。
第三,强化监督工作。就是要健全监督机制,明确监督责任,加大监督力度,确保住房公积金使用、管理的安全有效。各地要针对公积金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切实加强监督工作。要完善同级监督,加强自上而下的监督,形成监督体系。建设部作为住房公积金监督管理的牵头部门,对加强监管负有重要责任,要定期会同财政部、人民银行等部门,对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重大情况要及时向国务院报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本地情况,研究制定具体的监管措施,并认真落实。要建立健全各项监督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要改进和强化专职机构的监督手段,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加大监督力度,提高监督水平。对住房公积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必须依法严肃查处。对随意干预造成公积金损失的,必须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四,规范发展业务。就是要依法运用公积金,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积极发展个人贷款业务。目前一些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地区,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业务发展缓慢。到去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余额仅为归集余额的1/3,不少省份还不到10%。大量公积金闲置,说明群众还用不上这个钱。这不仅违背公积金制度的基本宗旨,而且造成极大的浪费,甚至诱发挤占、挪用的行为。要充分发挥公积金制度的作用,就必须在保障资金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规范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贷款业务。要转变观念,改进服务,认真解决贷款条件过高、手续繁杂、审批时间长等问题。要充分考虑城镇中低收入居民的实际承受能力,完善公积金贷款的具体办法。公积金个人贷款应严格执行国务院和人民银行的有关规定,加强管理。
三、加强领导,保证《条例》和《通知》的顺利实施
贯彻落实《条例》和《通知》,做好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当前,要着力抓好以下几点:
一是统一思想,做好管理机构撤并调整工作。这项任务涉及面广,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地方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把思想统一到《条例》和《通知》精神上来,明确责任,顾全大局,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这项工作。要重点抓好县(市)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撤并调整工作。
二是清产核资,认真做好移交工作。对现有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的资产负债情况,要进行认真清理,登记造册,一并移交新成立的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防止资产流失。要积极清理回收违规资金和逾期贷款,按照“谁决策、谁负责回收”的原则,加大回收力度。
三是严肃纪律,做到四个不准。在改革体制和调整机构过程中,必须认真执行各项政策,严格遵守纪律,做到令行禁止。特别要强调,不准任何单位和个人借机私分财物,不准突击提干,不准擅自扩充编制,不准滥发奖金和实物。对违纪违法行为,必须严肃查处。
四是精心组织,稳步推进。设区城市人民政府要抓紧制定工作方案。各级建设、财政、人民银行、审计、监察、房改、房地产管理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需要强调的是,机构调整不能影响公积金的运转,公积金的归集、提取和贷款发放等工作都要正常进行。在机构调整中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及时解决出现的新问题。妥善做好富余人员的分流安置工作。
同志们,住房问题是关系千家万户城镇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我们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进一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切实加强公积金管理,为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四篇: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同志们,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的重要会议,刚才胡锦涛总书记做了重要讲话,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进行了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这里,我就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讲几点意见:
一、在新的起点上全面谋划教育改革和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教育对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十分重要,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短缺的发展中大国,尤其要把发展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只有办一流教育,出一流人才,才能建设一流国家。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有力保障了亿万人民受教育的权利。进入新世纪,我们以推进教育公平为重点,着力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农村教育得到加强,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教师队伍的素质明显提高,经过多年的努力,大批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到处可以看到,最好的建筑是学校,义务教育适龄儿童都能上学,即使是经济困难家庭的孩子,也能基本保证他们不因贫困而失学。国民受教育的年限明显增加,有知识、有文化的年轻一代已成为新增劳动力的主体。
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推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制定《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对我国未来十年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
中央的主要考虑是:
第一,教育的发展要面向未来。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千秋大业,关系国家民族长远发展,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整体考虑,及早谋划。既要立足当前,解决突出的问题,满足现实需要,又要着眼未来,明确长远目标和任务;既要培养能够满足我国当前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又要造就更多引领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杰出人才。教育改革发展必须面向未来,超前部署,才能创造人才辈出的局面,保证我们的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
第二,教育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和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要求。
一个国家的发展和强盛,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国民素质的提高关键靠教育,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必须把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科技发展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的轨道上来,必须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这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从世界范围来看,科技和人才越来越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各国都在积极谋划教育、科技、人才发展战略,我国的教育发展也必须走在前面。
第三,教育发展要顺应人民群众对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新期盼。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广大人民群众对通过接受教育提高素质、改变命运的要求更加强烈。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教育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对教育公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政府的职责,我们一定要解决好教育领域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第四,教育发展要进一步深化改革。
教育发展不是简单的数量扩张,而必须以提高质量为前提。要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树立现代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允许和鼓励各地进行探索和实验。通过改革创新,使教育发展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更加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需要,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殷切期望。
基于上述考虑,《纲要》确定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发展战略目标。并对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做出了明确部署。《纲要》特别提出:到2012年,要实现教育财政性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之四的目标。这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纲要》制定历时近两年,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是科学民主决策的产物,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纲要》规划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蓝图,是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好纲领,必将对教育改革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涉及所有人,接受教育是每个人获得发展的基本前提。缩小不同群体发展的差距,消除家庭贫困的代际传递,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首先要保证人人有受教育的机会。正基于此,我们说: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
要进一步办好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教育公平的基础,义务教育的本质,是要为每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一条公平的起跑线。对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是要确保所有儿童都能接受基础教育。我们已经在全国城乡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把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的范围,这是我国教育体制的一个历史性变革,从而使几千年来有教无类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在基本解决了有学上之后,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是要逐步解决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问题,以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在全国或一个省的范围内,教育资源就要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在同一个城市和县域的范围内,教育资源就要向薄弱学校倾斜,逐步实现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均衡配置。由于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义务教育发展的差异短期内不可能完全消除,但我们要把缩小义务教育的差异作为促进教育公平的首要任务。要不断完善国家助学制度,这是促进教育公平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我们要保证每一个孩子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主要靠实行奖助学金制度来实现。我们的目标是,只要孩子们能考上,就要保证他们完成学业。这几年,国家助学制度不断完善,中央财政用于普通本科高校、高等和中等职业学校的国家奖学金、助学金的投入,由2006年的20.5亿元增加到今年的260亿元,今后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投入,扩大奖学金、助学金的覆盖面,为助学贷款提供的担保贴息要更加符合各级各类教育的特点。政府投入主要用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学费和基本生活费。学校也要从学费中拿出相应的比例资助困难学生。要鼓励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助学项目,支持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勤工俭学活动,以自己的劳动收入资助学业。
要切实解决特殊群体孩子的上学问题。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农民工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上学问题日益突出。解决这些孩子上学问题的任务更加艰巨。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口子女上学的政策,保证他们能够在全日制公办学校免费接受义务教育。现有学校不足的,要做好规划,加大学校建设的服务。要切实关心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上学问题,主要通过加强农村寄宿学校建设和管理,让留守儿童有学上,在社会关爱中健康成长。保障残疾孩子平等接受教育是政府的重要责任,应该引起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要加快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同时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上学,“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与进步”,我们一定要实现这个美好的愿望!
三、推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未来十年我国教育的发展任务是在办好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这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也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多方面人才、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需要。
《纲要》对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进行了全面的部署,这里,我着重讲一下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学前教育发展的有关问题。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目前我国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85%以上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发展职业教育,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摆脱贫困,从而过上有尊严的生活,这是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近年来,我们对教育结构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加快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但仍不能满足要求。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在规模、专业设置上与社会发展的规模相适应,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和训练,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强职业技术院校实训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加大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增强服务“三农”的能力,要完善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高等教育,要坚持稳步发展和提高质量相结合,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24.2%,大学生的数量居世界前列,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大学生占总人口的比重还很低,从长远看,我们还要适度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以满足人民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把培养人才作为高等学校的第一职责,学校和教师都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搞好教学和培养好学生上。教授要上讲坛,给本科生上课。科学研究也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但要与教学和培养人才紧密结合。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的需求,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的倾向,形成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功能,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学校都要同样重视给与支持,鼓励各类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争创一流。要优化高等学校区域布局。中央财政要加大对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持力度,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争取到2020年建成一批国际知名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者接近世界一流大学的水平。高水平的大学,不在高楼大厦,不在那些张扬的东西,而在于有崇高的办学理念,有勇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有追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有一流的教师和一流的教学科研水平。一旦涌现出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大学,就会出现一批又一批真正杰出的人才,整个国家就有了希望。
学前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是一个十分薄弱的环节,人民群众意见较多,要推动全国城乡学前教育普遍发展,抓紧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入园难”问题。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地区要搞好幼儿园规划建设,要特别重视发展农村中西部地区、边远地区、民族地区的学前教育,进一步健全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政府要增加服务,同时要大力扶持民间资本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城乡中小学调整富余出来的校舍,要优先满足学前教育的需要。教师可以经过培训,转入学前教育。政府公共投入应该主要承担保基本的责任,严格规范公办幼儿园收费的标准,不能用公共投入办高标准和高收费、为少数人服务的幼儿园。要建立健全经济困难家庭孩子入园补助的机制,为孩子们进入幼儿园学习、生活创造公平的机会。
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党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纲要》重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育的核心,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使学生有高尚的道德情感,成为有责任心、有正义感、有奉献精神的人。智育,不是简单灌输知识,而是点燃人心智的火焰,把受教育者内在的潜质开发和启蒙出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追求新知。体育,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可以培养人的坚毅勇敢、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美育,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激发人对真善美的追求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多年来,我们所强调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就是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的结合。古往今来,许多事例证明,素质教育是培养杰出人才的基础,杰出人才应该是全面发展的人,应该是站在巨人肩上的人,因为他是全面发展的人,知识广博,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从而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因为他站得高、看得远,前瞻未来,能开风气之先,引发展潮流。中外历史上许多杰出人才,尽管从事职业不同,但他们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集科学、文学、艺术、哲学于一身,表现为有全面的、良好的素质,究其原因,科学、文学、艺术、哲学的结合使他们的想象力更丰富,视野更开阔,善于抓住事物的本质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因而获得广泛的成就。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和杰出人才,关键要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为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发展空间,注重维护学生的尊严和人格,尊重学生的意愿和选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和学习压力,规范和从严控制各种教辅材料和课后班、补习班,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去锻炼、去选择性地读课外书、去了解社会、去接触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要改革课程内容,使之具有时代特点,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质。要调整专业设置更新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应对变化、把握机会和应对问题的能力,要改革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育。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启发思维,培养学习思考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由表达,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保护和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要注重学知结合、知行并重,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别人共同生活。
五、深化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要发展,根本在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解放思想,破除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要允许各地大胆地探索和试验,积累经验。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促进教育发展,政府责无旁贷,但必须切实转变职能,把该管的管好,把该放的放开。我们提倡学校自主办学,不是说对学校放任不管,而是如何管,以什么手段管,管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政府的管理应该是宏观管理,而不是微观管理,应该是间接管理,而不是直接管理。要改进管理方式,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更多地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引导和支持教育发展。具体到每个学校如何管好、办好,还是要由学校负责。要保证高等学校依法自主开展教学科研活动,自主调整学科专业设置,自主管理和使用人才,自主进行学校内部的管理。要扩大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合作办学等方面的自主权。要逐步取消各类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的模式,克服行政化的倾向。
总之,各级政府都要按教育规律管教育,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按教育规律办教育。
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公办高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议事规则,实行科学决策。建立健全学术委员会、职工和学生代表大会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制度。完善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中小学还要建立家长委员会,不断完善学校科学民主决策和评价机制。
要倡导教育家办学。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一个好教师可以教出一批好孩子,一个好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学校,一批教育家可以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国教育事业要兴旺发达,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让真正懂教育的人来办教育,因为他们尊重、敬畏教育的价值和规律,拥有系统的教育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教育充满热爱并深深扎根于教学第一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战线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创造条件,让他们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大显身手。要放手使用一批有前途、有能力的学校管理者,大胆开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各类学校校长的探索和试点,打破级别、资历等条条框框,不拘一格用人才,努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先进教育理念、独特办学风格的人民教育家,这是振兴我国教育事业的希望所在。
要大力发展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办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增强教育发展活力的必然要求。西方许多著名学校都是非赢利性的私立学校。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间资本已有相当的基础,也有越来越多的人热心教育事业,要鼓励他们以多种方式出资、捐资兴办教育。要进一步清理对民办学校的各类歧视性政策,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我们的企业家和社会各界都要关心教育事业,把支持教育事业作为自己光荣的社会责任,办教育不应该以赢利为目的。在这方面,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就是杰出的榜样。要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特别是对民办非赢利性学校要给予大力的支持。要支持一批民办大中专学校办出水平和特色,成为一流学校。在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社会力量参与较多的领域,政府可以采取自主方式、购买服务的办法,支持民办教育发展。
要扩大教育的对外开放。教育对外开放是优化我国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竞争人才的重要举措。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要始终面向世界,要瞄准世界教育发展、变革的前沿,学习和借鉴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紧密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提高我国教育发展的水平和国际化水平。要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的新模式,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推动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扩大外国学生来华留学的规模,继续支持出国留学。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奠基者。有好的教师才可能有好的教育。我国有1600万教育工作者,他们长期以来兢兢业业,默默耕耘,不计名利,甘为人梯,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必须看到,我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有待加强,教师管理机制还需要完善。能否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教师应该成为传道授业解惑者,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成为人格修养的楷模。如果说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其光辉之处就在于教师可以照亮一代又一代新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教师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必须更加重视教(此_资_料_转_贴_于_GZU521_学_习_网]hTtp://www.xiexiebang.com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教师的知识和业务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广泛的兴趣,具备深厚的专业功底和独特的教学艺术,具有出色的教学效果和对教育教学的深入研究。
为了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要完善教师并严格教师的准入制度,严把教师的入口关,完善教师的退出机制,加强学校岗位的管理,创新聘用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完善教师培训体系,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方式,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办好师范教育。教育是为人类文化承前启后的事业,以教育为职业者必须具有淡泊名利的高尚志趣、刻苦勤学的精神、诚挚友爱的感情。师范教育的目标绝不是造就“教书匠”,而是要造就堪为人师的教育家。
师范教育不能仅注重让学生在知识能力和专业素质方面得到应有的发展,更要注重未来教师气质的培养。最重要的是文化熏陶。师范学校的专门训练不限于教学技能,而尤其在于多年的教育文化氛围中含辱尽责,使学生对教育实践的兴趣油然而生,对于教育事业的信仰日益坚定。
要特别重视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这是我国教师队伍的薄弱环节。现在一些农村教师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医疗、社保、住房、交通等方面的保障水平还不高。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农村教师队伍整体上学历偏低、年龄偏大,必须创新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教。
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同时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关心农村教师生活和生产,使优秀教师在农村能够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有条件的地方,要逐步提高津贴补贴的标准。
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各级政府都要满腔热忱地关心和支持教育工作,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生从教。要认真落实教师绩效工资等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和住房优惠政策,依法保障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工资水平。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
同志们,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纲要》的制定和实施只是一个新的起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任重而道远。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
第五篇: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林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国林业工作会议,是在全党全国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兴起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形势下召开的一个重要会议。会议表彰了全国林业系统先进集体、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整个林业战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
加强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计。党的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奋斗目标。这是在对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林业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真正做到,在可持续发展中,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加强林业建设,加快林业发展。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林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又处在工业化加快发展阶段,有限的森林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状况越来越难以支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很多地方经济发展对森林资源的依赖还很强,过度消耗甚至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林业发展与新形势下人们对生态环境新的要求很不适应,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为了制定今后我国林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在国务院的支持下,由国家林业局牵头,从2001年开始,组织了数百位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专家、学者共同对林业长远发展的若干重大战略问题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历时两年,取得了重大的成果,完成了《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报告》。《报告》提出林业工作必须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的林业发展战略目标;确立了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为载体,科技创新为先导,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林业跨越式发展的思路。在此基础上,最近,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林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指导思想。《决定》明确提出,林业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更是一项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不仅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更要满足保障国土生态安全的需要。这是根据世界林业发展潮流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对林业的新要求做出的科学判断。今后的林业工作,必须牢牢把握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按照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原则,通过实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社会造林,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努力实现林业的跨越式发展。贯彻落实《决定》,做好今后的林业工作,必须正确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森林的保护和利用,是林业的两大任务。我国林业工作的重点应放在保护和节约森林资源上。保护森林就是保护生态,保护就是为了永续利用和发展。在我国森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生态状况还在恶化的情况下,保护好现有的森林资源,特别是珍贵的天然林就显得更加重要。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解决森林的供给和合理利用问题。今后一个时期,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对木材的需求还会有一个大的增长。解决我国的木材供给问题,要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要大力加强商品林基地建设,加快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同时要高度重视节约使用木材,提高综合利用率,积极开发替代品。
二要科学决策,因地制宜。林木生长发育和森林生态群落演化有其自身的规律。我国地域辽阔,气候差异大,生态类型多样。林业建设必须始终遵循生态适应性规律和地域分布规律,做到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乔则乔、宜灌则灌。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采取封山育林、围封禁牧等措施,借助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来恢复林草植被。要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从全国性的战略决策、规划布局,到一个地方具体树种的选择,都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认真听取专家和群众的意见。
三要保证林业建设质量。当前我国林业的投资和建设规模是历史上最大的,并且随着国家财力的增长,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对林业和生态建设的投入。如何用好这些钱,保证林业建设质量,是一个大问题。
林业建设要讲速度,更要讲质量。检验一个地方林业建设搞得好不好,既要看完成的任务量,更要看经过长期的努力,山是不是绿了,水是不是清了,生态面貌是不是真正改善了。植树造林决不能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要以扎扎实实的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造林绿化成效。要建立健全造林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加强监督检查,把质量管理贯穿于林业建设的全过程。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造林质量的保障作用,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先进实用造林技术,提高良种壮苗使用率,确保造林质量。
四要充分保障农民利益。我国生态脆弱地区和生态建设重点地区,大多是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在这些地方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划建自然保护区,必须认真落实有关政策措施,给予农民必要的扶持,并与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紧密结合起来。通耕还林工作要总结经验,搞好规划,完善政策,突出重点,循序渐进。一要抓好工程的规划和组织实施,落实好补助政策,确保退得下、还得上、稳得住、能致富。二要搞好科学设计,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科学,注重实效。三要解决好农民的生计问题,退耕还林要同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农村能源建设、生态移民和后续产业发展等配套措施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农民的吃饭、烧柴、增收等实际问题。粮食安全是搞好退耕还林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保住了粮食生产能力,才可能继续推进退耕还林,巩固退耕还林的成果。
五要正确处理林业改革发展与林区稳定的关系。推进我国林业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必须深入改革林业管理体制。过去林业企业的收入主要依靠木材生产,实施天保工程后,一些地方木材减产了,一些地方禁采了,导致相当部分林业企业收入减少。因此,在改革中必须切实注意解决好职工的生活问题,否则就会影响林区社会的稳定,影响林业的健康发展。林业改革一定要既积极又稳妥,充分考虑各方面的承受能力。要搞好林区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发展林下产业、畜牧业和服务业,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切实做好林业职工队伍的分流安置工作,重点是解决好职工的社会保障和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真正把林业队伍建设好。六要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在我们这样一个生态脆弱、治理任务繁重的发展中大国搞林业和生态建设,光靠国家的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运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等多种手段,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参与造林绿化。全民义务植树是我们的一个好传统,也是我们的优势,要进一步增强全民族的绿化意识和生态意识,坚持不懈地开展下去。要完善部门绿化分工负责制,明确责任,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充分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造林护林,是加快林业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要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切实维护造林者的合法权益,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向林业,使各种所有制林业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建立产业化基地,带动农民发展林木、花卉生产,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贯彻落实《决定》精神,推进林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对林业工作的领导。要把林业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特别是生态脆弱地区和重点生态建设区,更要把林业和生态建设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要及时研究、解决林业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注意总结先进经验,用典型示范的办法推进整个林业工作。当前,森工企业正处在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负担重、困难多。各地党委和政府要积极帮助林业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完善林区职工社会保障体系,维护林区社会稳定。各级林业部门要适应新形势下林业发展的新要求,切实转变职能,强化执法监督和公共服务。林业是一项公益事业,需要各行各业、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支持。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大力支持林业建设,积极配合林业部门做好贯彻落实《决定摘自《月亮船教育资源网》(http://)
》的各项工作。
同志们,新时期林业建设的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加快推进我国林业发展的历史性转变,为再造秀美山川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