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尖上的舞蹈(共五则范文)

时间:2019-05-15 05:56: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刀尖上的舞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刀尖上的舞蹈》。

第一篇:刀尖上的舞蹈

称这次公开课为“刀尖上的一次舞蹈”,原因有二:

一是这段日子正是公开课遭受“诟病”的多事之秋,大大小小的语文报刊们似乎正联合起来炮轰“公开课”。青年教师“一课成名”自然早被抨击得一无是处,甚至连教学大师们的“示范课”、“研究课”等等也正遭受质疑。但中国的现实向来如此,不管理论无何肆无忌惮漫天飞舞,老百姓还得过柴米油盐的普通日子。就像中国的校园,虽然无数血气方刚的“改革者”们哇啦哇啦叫嚷着在西方发达国家根本没有“公开课”一说,但中国的校长们是不会搭理这些前卫喧嚣的时髦理论的。我敢说,公开课、竞赛课、示范课、研究课绝不会淡出中国校园,这是理论不能支配而必须靠国情来决定的中国教育的现实需求。这不是我今天想着重阐述的问题。我只是想说,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接受公开课的任务,无论如何有点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一样有点儿步履蹒跚。我自己还不是一个可以完全不顾世俗评判的潇洒之人,我必须在“公开课”和“常规课”之间找到一条“中庸之道”。要让听课老师觉得这不过就是一堂人人看了之后都可以“卡拉OK”一下的家常课,还要让人没有白跑一趟确有收获的幸运之感。我一直对某些血气方刚者对公开课彻底家常化的说法不以为然。他们总是自作高深地轻易地否定上课者上穷碧落下黄泉钻研出来的文本解读或者教学技巧,甚至把这一切的探索和尝试一味归之于“作秀”或者“花哨”。其实,中国的课堂不是太“花哨”了,而是太沉寂了。你到广大普通中学的教学现场去看一看,如果被专家们批判的“花哨”能多个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或者学生投我们语文课堂的赞成票就会多个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公开课本就是课堂研究的一种高级手段,其目的就是要抛砖引玉,就是要超越创新,就是要打磨新人,就是要提醇成果。不管是文本解读,还是教学技艺,公开课的追求都应该在常规课之上,唯有如此,才会激活常规课,才会产生对常规课的引领实效。

这些问题对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恐怕只是常识,但是为什么却成了某些“专家”们肆意瞄准的靶子呢。就现在的舆论导向来看,一线教师会更加缩手缩脚不知所从。

我也有点儿不知所从。但必须在刀尖上跳舞。我渴望我的公开课结束后,老师们专家们会说:这是一堂很本真的课,但是很有创意。可看、可学、可赏。我知道这很难,但我别无选择。

第二个原因是在我接受这堂公开课的任务的时候,我所任教的班级已经在作中考的最后二十天的冲刺了。这是一段艰难的日子,几乎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无法超脱于考试的压力之外。因为超脱意味着不负责任缺乏奋斗精神,这就是中国家长认的死理。题海无涯,回头无岸,深谙中国教育的人都会知道这段时间毕业班的课堂上不尽长江滚滚来的都是些什么。我敢说,这一定是整个初中或者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视野最狭窄、语文感觉最麻木、语文追求最功利的时候。这个阶段呈现的公开课的真实状态似乎应该是高呼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在阴霾的天空下把应试的舞跳得更娴熟和更投入。

但这不是我的追求。我希望我的这堂应试作文课最后能进入这样一种境界:尽管这节课起点是如何感动判卷老师,终点却必须要落于作文的本质。起于“考试”而最后跳出“考试”,要积极地诱导学生去思考打动人心与体现作文本质的必然联系。

我不敢说能力的培养、心性的熏陶和应试的训练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但业内人也知道,这其中巨大的落差足以堵塞语文的魅力之泉。

但我别无选择。

我必须要上这样一堂课:既是公开课,又是家常课;既是应试训练课,又是情感激发课。于是,就有了这次在刀尖上的舞蹈。好与不好,也就任人评说了去吧。

【课堂实录】

上课之前,我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大字:作文,用什么打动“我”的心。师生问好之后开讲。我没有导语,只是告诉大家,这堂课我们继续评讲第三次月考的试卷。昨天讲了阅读和基础,今天说说作文。还有二十多天大家就要写初中三年的真正“压轴之作”了,这堂课,就算给大家加加油。

这次月考年级的全部作文都是我批改的。我让大家猜猜我改作文时候的心情。大家都笑起来了,有人说是“郁闷”,有人说是“痛苦”,还有人说是“伤心”等等。这是实话。我一直就在教室里改作文,他们都看到了我的愁眉不展长吁短叹。对了,我说,老师确实感觉很压抑,因为全年级六百多份作文卷子,能够打动我的心的很少,我边说边在黑板上的“打动我的心”几个字上打上了着重符号。作文不能打动评卷老师的心,这直接后果是什么?听课的老师和全班同学都笑了,几个孩子在下边调皮:“那自然是得不到好分数哟!”对!我严肃却又戏谑地说,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谈作文如何打动人心的问题。

初三的课总是比较沉闷的。但开头的这段对话让教室里的气氛轻松起来了,我看到了几个课间一直都在睡觉的几个孩子终于抬起了头。

那我们现在做第一件事情,我说,大伙儿来评价评价这次月考的作文题目,看它是不是一个能够写出“打动人心”的作文的题目。

我把作文题目板书在了黑板上:生活,需要

我请第一组的同学挨着秩序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示他们不用举手。几个同学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很好写的题目,选材很宽泛,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特长,几乎没有什么不可以写的。蒲涛的分析最精彩,他意识到了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并从这个角度对命题的灵动和平和进行了表扬。杨之默的发言比较罗嗦,我认真地倾听,然后提醒她用一句话为自己的发言作结。她犹豫了老半天,才终于说出来了。我表扬她说:“你的这最后一句话抵得上你前面说的十句话。”她腼腆地笑了,大家都笑了。

然后我作结,我说,大家的评价很客观,这就是一个万金油似的题目(大家又笑),这是一个充满着人道主义精神的题目,就是一个要送分送到各位同学手中的题目。可是,就是这么一个题目,却让我这个评卷老师读得痛苦不堪恹恹欲睡。你们说,我们的作文是不是还有严重问题啊?大家点头,都若有所思。

第二篇:作文课:在刀尖上的一次舞蹈

[写在这次公开课前]

称这次公开课为“刀尖上的一次舞蹈”,原因有二:

一是这段日子正是公开课遭受“诟病”的多事之秋,大大小小的语文报刊们似乎正联合起来炮轰“公开课”。青年教师“一课成名”自然早被抨击得一无是处,甚至连教学大师们的“示范课”“研究课”等等也正遭受质疑。但中国的现实向来如此,不管理论如何肆无忌惮漫天飞舞,老百姓们还得自过自的柴米油盐的普通日子。就像中国的校园,虽然无数血气方刚的“改革者”们哇啦哇啦叫嚷着在西方发达国家根本没有“公开课”一说,但中国的校长们是不会搭理这些前卫喧嚣的时髦理论的。我敢说,公开课、竞赛课、示范课、研究课绝不会淡出中国校园,这是理论不能支配而必须靠国情来决定的中国教育的现实需求。

这不是我今天想着重阐述的问题。我只是想说,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接受公开课的任务,无论如何有点像蜗牛背着重重的壳样不堪重负。我自己还不是一个可以完全不顾世俗评判的潇洒之人,我必须在“公开课”和“常规课”之间找到一条“中庸之道”。要让听课老师觉得这不过就是一堂人人看了之后都可以“卡拉OK”一下的家常课,还要让人觉得有“看点”没有白跑一趟。我一直对某些人公开课彻底家常化的说法不以为然。这些人总是故作高深地轻易否定了上课者上穷碧落下黄泉才钻研而来的文本解读或者教学技巧,甚至把这一切的探索和尝试一味归之于“作秀”或者“花哨”。其实,中国的课堂不是太“花哨”了,而是太沉寂了。你到广大普通中学的教学现场去看一看,如果被专家们批判的“花哨”能多个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或者学生投我们语文课堂的赞成票就会多个百分之一或者千分之一。公开课本就是课堂研究的一种高级手段,其目的就是要抛砖引玉,就是要超越创新,就是要打磨新人,就是要提醇成果。不管是文本解读,还是教学技艺,公开课的追求都应该在常规课之上,唯有如此,才会激活常规课,才会产生对常规课的引领实效。

第二个原因是在我接受这堂公开课的任务的时候,我所任教的班级已经在作中考的最后二十天的冲刺了。这是一段艰难的日子,几乎所有的学生和教师都无法超脱于考试的压力。我敢说,这一定是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语文视野最狭窄、语文感觉最麻木、语文追求最功利的时候。这个阶段呈现的公开课的真实状态似乎应该是高呼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在阴霾的天空下把应试的舞跳得更娴熟和更投入。

但这不是我的追求。我希望我的这堂应试作文课最后能进入这样一种境界:尽管这节课起点是如何感动判卷老师,终点却必须要落于作文的本质。起于“考试”而最后跳出“考试”,要积极地诱导学生去思考打动人心与体现作文本质的必然联系。

我不敢说能力的培养、心性的熏陶和应试的训练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但业内人也知道,这其中巨大的落差足以堵塞语文的魅力之泉。

但我别无选择。

我必须要上这样一堂课:既是公开课,又是家常课;既是应试训练课,又是情感激发课。

于是,就有了这次在刀尖上的舞蹈。

[课堂实录]

上课了,我板书:作文,用什么打动“我”的心。

没有导语,我只告诉大家,这堂课我们继续评讲第三次月考的试卷。昨天讲了阅读和基础,今天说说作文。还有二十多天大家就要写初中三年的真正“压轴之作”了,这堂课,就算给大家加加油。

这次月考年级的全部作文都是我批改的。我让大家猜猜我改作文时候的心情。有人说是“郁闷”,有人说是“痛苦”,还有人说是“伤心”等等。我说,老师确实感觉很压抑,因为全年级六百多份作文卷子,能够打动我的心的很少,我边说边在黑板上的“打动我的心”几个字上打上了着重符号。作文不能打动评卷老师的心,这直接后果是什么?听课的老师和全班同学都笑了,几个孩子在下边调皮:“那自然是得不到好分数哟!”对!我严肃却又戏谑地说,所以,我们今天就来谈谈作文如何打动人心的问题。

我们现在做第一件事情,我说,大伙儿来评价评价这次月考的作文题目,看它是不是一个能够写出“打动人心”的作文的题目。

我把作文题目板书在了黑板上:生活,需要——

我请第一组的同学挨着秩序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示他们不用举手。几个同学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很好写的题目,选材很宽泛,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特长。然后我作结说,大家的评价很客观,这就是一个万金油似的题目(大家又笑),一个充满着人道主义精神的题目,一个要送分到各位同学手中的题目。可是,就是这么一个题目,却让我这个评卷老师读得痛苦不堪恹恹欲睡。你们说,我们的作文是不是还有严重问题啊?大家点头,都若有所思。

那好,现在我们来看看这次考试的优秀作文,贴在教室后边的墙壁上的,都是上了五十分的作文,大家来交流一下你们学习后的心得。注意,你的发言要集中到这些作文靠什么打动了评卷老师的心这个问题上。

杨雅云站起来说她比较感兴趣的是《生活,需要哲学》这篇,她说,这篇作文,打动人心的地方很多,但最让人难忘的是“思想”。我点头,板书“思想”两个字。

接着是杨羚箐起来发言。她介绍的是九班许菁的《生活需要合脚鞋》。这个题目很生僻,我让她先介绍一下内容。原来许菁写的是对世界经典童话《灰姑娘》的创新解读。其主题思想是号召少男少女们不要耽于幻想,等待着从天而降一双水晶鞋,而应该用自己脚下的合脚鞋踏踏实实地走自己的人生路。杨羚箐分析说,这篇文章的题目就先声夺人,内容又独辟蹊径。它到底靠什么打动人?还是思想。底下何语婷小声地接嘴,“还有创意!”我捕捉到了这两个词语,然后马上写到了黑板上。我告诉大家全年级六百多份作文卷子,大概有30%的同学写的是《生活,需要微笑》,40%的同学写的是《生活,需要勇气》,20%的同学写的是《生活,需要挫折》,大家算算,剩下的比例还有多大。全体学生和听课老师都笑了。我说,王老师在“微笑、勇气、挫折”中早就微笑不起来了,这个时候突然看到《生活,需要哲学》《生活,需要合脚鞋》这类的标题,那情绪哪有不上来的道理?

我给了四个孩子发言的机会。然后转话题说自己,每一位同学都来表扬表扬自己的作文,用一两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自己的作文在哪一点上最可能打动人心。我示意何语婷小组挨着座次说下去。

孩子们兴奋起来。何语婷说她的作文题目是《生活,需要成长》,最打动人心之处在于她赋予了“成长”新的含义。李想说她的题目是《生活,需要摆渡》,最打动人心的是标题和创意。高洁说她写的是《生活,需要泪水》,最能打动人心的是她的逆向思维。最有趣味儿的是伍勇俊,他说他写的是《生活,需要一件新衣服》,他反复强调自己觉得最能打动人心的是语言。

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我说,同学们,看来大家非常看重写作的“思想、创意、文采”的问题,这当然 是对的。离中考还有二十天了,老实地说,我们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在“文采”上有所突破是比较难的,怎么办呢?今天王老师也带来了一篇下水作文,没有太多文采的那种,你们来评评王老师的作文又靠什么来打动人心,然后说说看可以评多少分?这篇作文我以前给你们读过,是在今年的年初吧。它原来的题目叫《生命中最动人的故事》,这回我就将它改了改,用来应对这次考试作文。作文的题目还没有,听完后,大家帮着拟一拟。

于是我请代东航来朗诵我的这篇教育手记。

今天,王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读来和听来的故事。今天我在批改九班的日记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写到了这个故事。我被感动了。决定要把这个故事讲给你们听。

故事的主角是九班的全体同学和班主任李明伟老师。这你们都认识。

还有一个主角,他没有出现,他的名字叫李涵。或许这个名字你们也熟悉。李涵是学校里大名鼎鼎的“问题孩子”,和当初我们班上的李阔廷一样。

李涵是比李阔廷还要让人揪心的孩子。

他没有留级,一直跟着九班走。但我很少看到他上课。如果有一天突然发现他在教室里坐着,我的眼睛就会一亮。九班的孩子都很会意,便全部笑着叫到:“哈哈,李涵回来了,王老师笑了!”

他偶尔来上课的时候,几乎全是在睡觉。他很有睡功,几乎可以从上午第一节课睡到晚上最后一节课。

我实在看不下去,于是便把我家中金庸的一套武侠小说搬来给他,我说李涵啊,如果你实在听不进去的话,你就看武侠吧。金庸的小说好看,看了跟学课文是一样的。他无精打采地笑着接下来,但只是偶尔翻翻,依旧还是睡觉。我很苦恼。这方法是从名师李镇西那儿学来的,李老师因此挽救了一个叫万同的学生。但是,这方法在李涵身上一点儿作用都没有。金庸吸引不了李涵,到底什么能吸引李涵呢?我不知道,所以经常看着他空空的座位长叹。

我不是李涵的班主任,所以不大知道李涵的行踪。但在办公室里总是一会儿听说他下了谁的暴,一会儿又听说李老师为了找他深夜一两点钟还流连在高新区的网吧,后来又听说他连网吧也烦了……

总之,这个故事发生的时候,我已经很久没有在教室里看到他了。

但是,他是这个故事的主角。

故事发生在2005年的12月30号。新年晚会上。

那是一台很热烈很成功的晚会。九班的孩子是比较腼腆的,不像你们,很擅长表达自己。但是因为要毕业了的缘故,所有的孩子都放开了。他们疯狂地发泄,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成了“雪人”,他们一遍遍地唱歌和游戏,连最胆小的同学,也成了快乐的小疯子。

就在这样的疯狂中,晚会到达了高潮。

这时候,班主任李明伟老师在狂躁的人群中示意大家停下来,他说:“李涵生病了,让我们也向他问候新年好吧。”

李涵?那是一个很久没有出现的名字了。在这样的疯狂的快乐中,这个名字让整个疯狂的九班一下子就安静了。

大家都不说话。

李老师说:

“我拔通李涵的手机,我叫——李涵,然后你们一起大声喊——新年快乐!”

就这样安排好了。没有人说话,教室里安静极了。

然后李老师开始拨电话,一会儿,电话拨通了,李老师朝全班同学微笑点头,示意大家准备好。

李老师对着电话大声地喊了一句:“李涵——”

“新——年——快——乐——”

九班的全体同学吼起来,比刚才还要热烈还要激情澎湃。

每一双眼睛都熠熠闪光,每一张面孔都泛着鲜润的红潮。九班的孩子们涨红着脸,手握着手,一起一遍一遍地大声喊:

李涵,新——年——快——乐,李涵,新年快乐——

李老师站在教室中央,把手机高高地举起,高高地举起——

上面的情节,就是九班的孩子们在日记中记叙的情节了。他们比我还记叙得好,因为,他们是当事人。

我相信我比他们更能够感动你们。因为,我还知道一个细节,是他们不知道的。这是李老师后来告诉我的。那个细节是这样的:

手机里只有忙音。其实,李老师根本就没有打通李涵的电话。

他知道打不通。李涵离家出走好长一段时间了,李老师知道,但孩子们不知道。

但是——

整个九班的教室里,此起彼伏地回荡着:李涵,新年快乐,李涵,新年快乐——

这就是我今天要讲的故事。李涵是主角,但是,没有谁知道李涵在哪里。

讲完了,我亲爱的孩子们。给这个故事一个完整的名字的任务,就交给你们吧。

(2006年1月5日 星期四 雨)

这篇文章曾经感动过大家一次。这次我稍微润了色,又请了朗诵最好的代东航来演绎,效果当然是不会错的。读完了,热烈的掌声响起。

我问,孩子们,这篇作文还没有题目呢,应该叫“生活,需要什么”好?一个孩子站起来说生活需要善意的欺骗,一个孩子站起来说生活需要爱。我笑笑,请牛晓起来说,牛晓是班上最腼腆的女孩子之一。牛晓站起来,脸涨得通红,不说话。我微笑着问,你在想吗?牛晓说在想,但好像一下子表达不出来。我示意她坐下。然后我请她旁边的王维妙起来说。王维妙也是班上挺羞涩的孩子。王微妙的脸也涨得通红,她说,她开始觉得也应该填“善意的欺骗”之类,但是细细想想也不对,可是一时片刻又表达不清楚。我让她坐下了。我回到讲台上,笑着说,谢谢这两个同学的“表达不清楚”,因为这个“不清楚”恰恰证明了王老师的高明之处。此言一出,全班哗然。我示意大家不要激动,然后继续解释:你们的无法表达证明了这个简单的故事其实不像它外在的形式一样简单,它的思想大于形式,情感高于内容,你们无法言传恰恰就是对这篇作文的最高评价。最开始,我也想把作文的题目改为《生活,需要善意的欺骗》,但是最后我觉得这个题目不能包含文章的主题。所以,我最后定的题目是——

说到这里,我停顿下来,很神秘地把目光在每一个孩子的脸上停留了片刻。我要吊吊他们的胃口。这时,每个孩子和老师的眼睛都亮晶晶的。

我清了清嗓子,微笑着说,最后,我决定,把老师的这篇作文题目定为——

我在黑板上的“生活,需要——”的横线上填上了一个省略号,变成了:《生活,需要……》

教室里一片唏嘘声。

妙吗?妙!师生会意,笑声四起。像一个封闭多年的宝盒被突然打开,五光十色全部放飞了。

那你们来给王老师评评分。我含笑邀请。

一个孩子说,以真情实感取胜,应该在48分以上。我点头,把“真情”写在“思想、创意、文采”的最上面。一个孩子说,以巧妙的构思取胜,可以上50分。一个孩子说,语言平实但回味深长,可以上52分;一个孩子说,王老师能把平时的日记巧妙修改后来应对考试这说明王老师很聪明,我建议给王老师满分……掌声响起,教室里几十张兴奋的笑脸像花儿开放。

然后我说,同学们,咱们班上坚持了近三年的 随笔写作,一般同学写了六七百篇日记,多的同学甚至写了上千篇。这些日记,就是我们考试作文的后备军啊,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啊,可是为什么居然还会出现百分之七十以上的作文卷雷同的情况呢?

教室里安静下来,每一张脸上都是若有所思的表情。我不说话,让这“若有所思”静静地持续了十秒。因为我知道,有一种高潮,只能在沉静之中孕育。

但这并不是这堂课的最高潮。

然后我说,孩子们,刚才我们一起探讨了关于作文打动人心的问题,大家对“真情、思想、创意、文采”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确实,如果你在这四个方面的某一方面做得很好,你的作文就完全可能在成千上万的作文中脱颖而出。但是,写作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有些东西是底线,但有些东西却是理想。现在我们看一个“FLASH”音乐剧,看完后,请你说说你的感受。

我示意孩子们关灯拉上窗帘打开投影。我有些激动,因为,我知道,我教学的高潮要来到了。

我打开电脑,点开《人不能没有鸡的世界》。这首歌的曲子用的是杨钰莹主唱的一首著名流行歌《我不能说》的调子,动画中的表演者全部是鸡。演唱声音是一个男孩子的声音,年龄不会超过五岁。歌词是这样的:

人不能没有鸡的世界

我不想说我很清洁,我不想说我很安全,可是我不能拒绝人们的误解,看看紧闭的圈,数数刚下的蛋,等待被捕杀的危险。

吃我的肉我没意见,拿我的蛋我也情愿,可是我不能容忍被当做污染,想想命运的苦擦擦含泪的眼,人的心情我能理解。

一样的鸡肉,一样的鸡蛋,一样的我们咋就成了传染源。禽流感,很危险,谁让咱有个鸟类祖先。

孩子他爹已经被处决,孩子他哥被抓去做实验,这年头做只鸡比做人还艰难,就算熬过今天,就算过了明天,后天估计也得玩儿完。

一样的鸡肉,一样的鸡蛋,一样的我们却已不值一钱。一样地吃肉,一样地吃饭,人不能没有鸡的世界。一样的鸡肉,一样的鸡蛋,一样的我们却过不了本命年。一样要吃肉,一样要吃饭,人不能没有鸡的世界。

(朗诵)2005年过去了,希望一切不美好都能过去,愿所有的小鸡小鸭小朋友健康成长。愿世界充满健康和平。人不能没有鸡的世界。

五月的阳光被厚厚的窗帘挡在了教室外边。空调在默默地散发着冷气。教室里先有浅浅的笑声,然后沉静下来,沉静下来……

我看到有的老师流泪了。

这我并不惊奇,今年春节,我们全家人第一次看到这个FLASH,上到我那近六十岁的姨公,下到我那四岁半的小儿子,当然也包括我自己,都不禁潸然泪下。就是昨天晚上,在准备这堂课的时候,在寂静的深夜里听这首歌,我依旧泪如泉涌。

看完了,听完了,我缓缓地说,孩子们,这堂课,我们不用来讨论这首歌。这首歌,就是我们本周作文的话题。现在,我只想听大家说一说,这个音乐剧,在写作上给了我们一些什么启示呢?它告诉你,对创作而言,打动人心的更高境界是什么?

一个孩子说,是出人意料的选材,这个“材”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我们却往往视而不见。

一个孩子说,把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和最普通人的情感结合在一起。

一个孩子说,是社会责任感。

一个孩子说,是情感的倾诉和奔流。

一个孩子说,是对生活的透彻理解

说得最好的还是谷雨,他说,是换个角度去观察生活,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是换个角度去表达情感……

我转过身去,在黑板上写下了三个大字“换角度”。

我说,孩子们,写作不过就是真实地、充分地、独特地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当我们具有了悲天悯人的眼光和情怀,当我们有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识,当我们心底的真情爆发了喷涌了,当我们的文字个性化了生命化了的时候,我们笔下的作文就一定会打动人心。

然后我分发资料,集体朗诵。资料上,是二十多句关于写作的古代诗文名句。还有二十多天就要毕业了,这些句子或许能够打通阅读和写作的某条通道。

第三篇:《刀尖上行走》读后感

信仰

————《刀尖上行走》读后感

moyi-蓝颜

人为什么活着?

为安稳的生活,为高贵的地位,还是无上的权力?诚然这些都可以作为生存的目的,但却不能作为活着的意义。其实我和我的许多同龄人,包括大学生,中专生以及未上学的孩子们大部分都很迷茫并在一直探索着: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刀尖》这部作品给予了我极大的启示。

通过麦家先生的笔触我不仅仅了解到了在屈辱和苦难中信仰对于人的重要性以及革命先辈铮铮的气节与为信仰为中国的解放而不惧生死的勇气和担当,更让我思考在今日社会的整体道德捉襟见肘之时的中国人能从革命先辈的事迹中得到些什么,关于对信仰的思索,关于对人生意义的追问,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过去觉得战争年代的革命先辈的献身精神固然伟大——想必每个读过小学的中国公民都知道狼牙山五壮士,知道江姐——但与我今日之一言一行,我之吃穿住行无甚关系,所以身处和平年代的我看到的大多是几乎每天上演的某地政府对民意如何置若罔闻,某贪官如何贪污,某富二代如何 骄横跋扈,好像革命年代的那股精神离我越来越来远。于是抱怨愤懑甚至诅咒的声音随着我逐渐走向社会而进入我的耳朵里,可能我比较有福,在我成长的历程中我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尽自己的力量去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小事,对社会的未来我一直都是比较乐观的,我也一直相信社会大多数人还是善良的。虽然当时我尚未有信仰这一概念,但如今即将步入二十岁的我发现其实坚定不移地心存善念,多做好事,多说好话(善意的话),多做好人便是我的信仰。我还发现其实许多的中国人虽然没有什么明确的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但心存善念是几乎所有人的共识。

是的,每个中国人都有着一个心存善念的种子,但也有许多的中国人因为对社会不公而失望导致没有让这颗种子生根发芽。我想强调的是,每个人的本性都是善的,无论他以后是否作恶。因此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这颗种子成功发芽,换句话说如何让现在的中国人们坚守着善这一信念,而不会因为社会问题而放弃了坚守。

我认为解决之道在于把信念上升为信仰。因为信念就像是春天刚刚萌发的幼芽一样,容易在严寒酷暑中夭折。但信仰却是参天的大树,其根基之牢固,其发展之壮大。这也是为什么世界上的许多信仰绵延至今的原因。诸君请看:道教的教义尊道尊德流传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佛教教义的众生平等更有3000多年的历史。虽然古代统治阶级对其有一定的扭曲与近代文革的破坏和近几年的张悟本、商业佛寺等对二教的破坏,但其给与人的巨大正能量是经久不衰的。再说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信仰,我个人理解共产主义的信仰就是创造“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和谐社会,三民主义的信仰是民族、民权、民生。这同样是正能量溢出的两种信仰,虽然许多社会问题一再让人失望,但不可否认信仰这棵大树的根基是正确的,是值得依靠的,而不是迷信,真正迷的是对于物欲的疯狂追求的人。

因此信仰并不是什么玄虚的密西或是自鸣得意的小资情调,而是人对于爱与善最真诚的渴望与期盼,说通俗点,就是每个人心中善念的升级版,只不过是有的人已经是win8,而还有的人还停留在win98,我个人观点升级到xp的中国人还是占大多数。而且就如微软的系统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升级,善念这一种子会在更多人的心中发芽,会有更多人的信念长成信仰,从而使得他们再面对社会问题时不再一味抱怨,而是更以百倍的决心去以自己的行动去完成心中的梦想——我的信仰。

所以当今的中国人在一波又一波的谍战片袭来之时,在为革命先辈保家卫国的壮举而击节喝彩之后,要试着去坚定自己的信念,试着去坚信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弃恶扬善),试着去将自己的善念巩固成一个坚定信仰。我觉得这才是革命先辈真正要告诉现在中国人的。

欢迎流通,汲取有用思想,充实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

第四篇:刀尖上盛开智慧哲理故事

朱元璋这人,可不像别的皇帝那样少有大志。他很可怜,小时候,父母双亡,到处乞讨;乞讨不下去了,又去皇觉寺当一介小沙弥,木鱼经卷,阿弥陀佛。

最后,沙弥也当不成了,就木鱼一扔,佛经一烧,拿起屠刀,开始革命。

几十年的刀光剑影,几十年的血雨腥风,几十年的浴血奋战,朱元璋的企业做大了,自己也弄把老板椅,往宫殿上一摆,朝上一坐,建立明朝,当了皇帝。

当了皇帝,那感觉特爽,特舒服,也特得意。尤其看到满朝大臣,顶礼膜拜,连称万岁万岁万万岁,朱元璋高兴得险些血压升高。当然,得意归得意,仍得压在心中,仍得一脸庄重:皇帝,得有皇帝的样儿,不能张狂。

这样憋,是能把人憋疯的。

朱皇帝终于选择了个时机,将内心的得意,狠狠地释放了一把。

那次,是去看一座未完成的宫殿。到了宫门,朱元璋手一挥,告诉警卫,都别跟着,我自己进去随便转转。于是,扔下警卫员们,背着手,走进了宫殿。

显然,宫殿还没修好,但也快竣工了。宫殿很高大,很富丽,很堂皇,朱皇帝看了,很爽气。

朱元璋一高兴,就想起自己打江山的事,两种得意摞在一块,更加得意。左右看看,警卫没来,自己一人,就捋着胡须,得意地自言自语:“我本来拿着刀子沿江剽掠,只想安安稳稳当个强盗,没想到,一不小心,竟弄出这么大的家业。”说完,忍不住嘎嘎嘎大笑一阵。

笑完,终究不放心,抬头一看,脸色煞白。

原来,果然有人。

那个人,是个老头,就骑在宫殿梁间,正在涂漆,显然是个漆匠。此时,他目不斜视,正在聚精会神于手中的工作。朱元璋的话,他好像没听见。

朱元璋眼睛里,笑意没有了,射出白亮亮的光,刀子一样。他想,自己今天说的话,要是传出去,不等于自己承认自己的土匪出身,百姓知道今天这事,该如何看自己;大臣知道后,该如何看待自己。

朱元璋这家伙,杀个人,于他而言,犹如碾死一只蚂蚁,他的那些大功臣,哪一个不是他举起刀咔嚓咔嚓排头砍过去的,又哪里在乎一个老头子?于是,他抬起头,对着梁上喊:“哎,那位,你下来。”

上面的人仍没朝下望,一心一意,继续着手里的活儿。

朱元璋脸上的肉颤了两下,放大声音,对着上面大喊:“你下来。”

那人仍忙着刷漆,理也不理。

宫外的警卫们听到喊声,都跑进来,对着梁上大喊:“老头子,圣上让你下来。”众人的嗓门,犹如炸雷,老头听清了,慢慢溜下来,问:“喊什么?”

大家说:“圣上叫你。”

老头点点头,忙走到朱元璋面前跪下道:“臣人老耳聋,没听清圣上呼唤,望恕死罪。”

朱元璋听了,寡白的脸色和缓下来,心里一阵轻松,人一轻松,态度就好了,呵呵大笑,望望左右道:“如此高龄,如此辛劳,理应奖赏。”让人拿来二十两银子,赏给老人,摆出一副亲民的样子。内心里,却长长吁了口气:这样个聋子,能听清什么?

老人接过银子,忙叩头称谢,起身后慢慢出了宫门,擦了把汗,也暗暗嘘了口气。只有他知道,朱元璋的话,他听了个十足十,一句不落。也只有他知道,自己一点儿也不聋,耳聪目明。他更明白,今天,自己等于是在刀尖下钻过来的,捡了一条命。

老人是装聋,用自己的智慧拯救了自己。

第五篇:刀尖上的舞者

刀尖上的舞者

——读魏书生《如何当好班主任》有感 初次接触到魏书生的班级管理思想是在大二上“班主任教育”这门课上,老师曾向我们介绍过他的班级管理“民主”与“科学”两大思想,他的建立师生互助关系,他的承包责任制总让我惊叹不已,于是后来便开始有意识地去关注他的著作及他的演讲。从以前自己还是学生学着怎样为当班主任做准备到现在自己真的成为了一个班主任,我总能从魏书生的思想中获得很多帮助。对于魏书生的思想我并不陌生,甚至于拿到这盘光盘一看发现这个视频是我在大二的时候就看过的,但我还是看了一遍,相比较以前只能纸上谈兵,现在自己真的当上了班主任再来看一遍的感觉就不一样了,多了更多的亲身体验,对光盘中提到的很多方法就更容易理解了。

我决定当一个老师的想法是源自于我初一班主任兼英语启蒙老师,她对我们的无私奉献常让我感动不已。至今为止我们初中那个班上的大部分同学每年过年都去她家看她。在我眼里,她收获的不仅仅是金钱及荣誉,更多的是沉甸甸的感情。记得有人曾说过:教师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他(她)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财富——爱。一个教师必须学会怎样去爱他(她)的学生,作为回报他(她)也会收获全部学生的爱,那他(她)就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了。以前总觉得这话很空,但看到我们老师这么多年后学生还记得她后才发现这话并不假。努力把教书当成一份事业,而不仅仅是你的职业。这是我大学期间的一位老师对我们全班说的话,面对我们这些准教师,那个老师希望我们以后都能喜爱这个我们将一辈子从事的职业。其实这点思想在魏书生的讲话中也体现出来了。他说我们应该享受教学,摆正好心态。教书的本身先是一门职业,教师也是人,也有各方面的物质需求。但是当物质各方面满足后,我们就需要把教书提高到更高的一个档次——把教书当成我们一生的事业,当成一种更高境界的人生追求。当老师很累,当班主任更累。以前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总是不以为然,总觉得就那么大一个班,几十号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处于一个绝对权威的位置,你要说一,那学生还敢说二啊。到现在自己当了一个多月的班主任,才深谙其中的苦处,才知道前人总结的话并无夸张之处。常常累得趴在床上就在想着:怎样才能让自己的班级管理既高效又轻松呢。在我心中,当班主任犹如刀尖上的舞者,刀

尖很疼,这犹如当班主任面对的班级管理中的各种琐事、麻烦与难题,班级的学习、纪律及卫生问题,时刻像刀尖一样提醒着当班主任的累与苦。但跳舞是非常美妙与快乐的一件事,优美的舞姿常常令人陶醉。这也像班主任工作,有时候学生的一句简单的问候:“老师,您辛苦了”或是自己的班级各方面都运作地很好时,班主任就犹如那美丽的舞者正舞出令人陶醉的舞姿。

我总把自己想象成刀尖上那努力跃动的舞者,但我常常在思考——我的舞蹈有人看吗——我的班主任管理奏效了吗?开学已经一个月了,从当初万分不情愿地接手初一这个班级到现在和这班初一的孩子有了深厚的感情,从最初班级管理的门外汉到现在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与体会,这短短的一个月我付出了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在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的眼里还浮现我们班学生因为我喉咙哑了给我买的西瓜霜含片,我耳里还回响着国庆放假前学生拉着我的手跟我说:老师国庆快乐,国庆好好休息,希望你放假回来嗓子就好了。这一幕幕都让我更喜爱教师这个行业,也坚定了我当一名好教师,把教书当成我一生事业的决心。

对于魏书生的思想,因为早就有了解与学习,所以在自己的班级管理中有意识或无意识都有应有。这一次再看魏书生的讲座《如何当好班主任》时,一边看一边思考,对比他所说的以及自己所做的、所遇到的,我简单地归纳了下,有以下几点。

第一、魏书生说:(1)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从而让师生关系达到最大的和谐。(2)决策过程要民主,让学生拥有真正的权利。我在我的班级管理中积极地贯彻了魏书生这两点,让学生成为班级的主人,使每个学生拥有强烈的班级主人翁意识和班级荣誉感。开学的第一天我就让班上的每个学生上去做五分钟的自我介绍,不必很正式,只要他们聊聊自己的一些情况,他们的名字、年龄、爱好、家庭成员等等,只要是关于他们自己的都可以讲。我对他们说:从今天起初一十二班这个大家庭就正式成立了,我们每个人都是这个大家庭的一员,都是这个家的主人,所以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家及家人。一席话既让他们消除了对新环境的陌生感及畏惧感,也让他们对我这个新的班主任也有了一丝亲切之情。然后我让他们自己选班干部和定班规,我只是在旁观察,一边在他们做事的过程中慢慢了解每个学生,一边在他们没有注意或是不会的地方给予一些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热情高涨,觉得自己是有实权的,而不是仅仅

只是班主任钦定几个学习好的当班干部或是班主任自己定几项班规。于是被动转化成主动,他们更愿意参与其中,他们自己选的班干部他们愿意听从,他们自己定的班规他们更愿意遵守。

当然我这样实行最初也遭到了有些家长的不认同,他们认为我这个班主任做地太民主了,怕学生太民主了就越发放纵了。后来我自己也想了想,家长的担心不无道理。我和他们年龄相差不大,又这样大部分事情让学生自己做主,他们现在还是初一的学生,刚从什么都是老师命令的小学升上来,这样的担心是难免的。怎样把握这个民主的度确实是我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怎样,不能太远了,让学生感受不到你的关心。但也不能太近,混淆了师生之间的界限。所以我一直在不断着调整着我在班级中的角色,一方面,在课堂上我是教师,是领导者,我的命令他们必须听,该有的威信及威严不能少。另一方面,在课下,我积极与他们交流,让他们成为班级的主人,我和他们一样是个参与者,拉近师生距离,从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第二、魏书生说:(1)坚信每位学生心灵深处都有你的助手,而你也是每位学生的助手,要建立师生互助的关系。(2)我们要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这两点是我最欣赏的两点,也是魏书生班级管理思想中最让我折服的两点。关于魏书生的师生互助关系的建立,我更愿意称之为班级承包责任制。魏书生说过:凡是每个学生都能办到的事情班干部不做,凡是班干部能做的事情班长不做,凡是班长能做的事情班主任不做。层层权利下放,就是这样达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的境界,班主任轻松,班级管理也有效率,班级各项事务也进行地有条不紊。

我总在想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哪怕是班主任,当全班的事务,不论大小都要一个人处理时,会发现自己累得半死不说,还很有可能东落一件西落下一件。但如果把各件事情分配下去,利用众人的力量,不仅解决地快,质量也很好,做班主任的只要从旁分配和指导就行了。一方面,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办事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他的班级责任意识也得到增强。另一方面,班主任从繁琐的班级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多了更多的空闲时间。学生和班主任都受益了,互为助手,一起进步,一起享受校园生活。

但欣赏归欣赏,在应用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可能是因为经验不

过,该放手的时候并不敢全然放手,总是不相信他们能把事情做好。就像我们班副班长就总觉得自己没事可干,还经常向我讨事做。还有就是有时候指导不够,就像我上面所说的一样,我们班的班干部是大家民主选出的,大家都很负责。尤其是我们班的劳动委员一直是尽心尽责管理着我们班的卫生问题。开学一开始我就完全把卫生问题交给了她。大家也反应她很负责,但是刚开始我们的卫生总要扣分,这点让她很郁闷,她对我说觉得自己付出却没收获。后来我和她一起去寻找问题症结,后来发现原来是新钢中学的某些卫生要求跟他们小学的时候不同,所以才造成一直扣分。发现问题后她做出了调整,后来我们班上的扣分情况果然好了很多。

魏书生说要相信人都有向善、向真、向美的一面,我们要坚持人格上尊重、情感上感化、生活上关心的原则,要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因材施教,交流方式因人而异。开学的时候我还要他们做了一个工作,写下自己的优点及对自己性格的分析,我根据他们交上来的这些资料,然后给他们分配任务,比如我们班的罗雨欣同学她说她喜欢画画和设计,我们班第一期的黑板报她当总策划。我们班的宗缘同学字写地很好但是性格很内向,不爱与人接触,我就安排她去帮我做些统计工作,既和同学交流了也发挥了她书写好的优势。

最后,关于魏书生的班级管理科学化,魏书生提到了三点(1)建立计划系统

(2)建立监督检查系统(3)建立总结反馈系统。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着三种系统,从而让这三种系统互为联系、互为因果,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管理机制。关于他讲的这三点,我做的不是很好。这三种系统在我的班级管理系统中还未建立起来,这也可能是造成我的班级管理没有产生事半功倍效果的原因之

一。在今后的过程中我应该不断吸取这方面的经验,努力使之和我们班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逐步完善我的班级管理体系,让自己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刀尖上的舞者,为了减少疼痛必须不停地跳跃,虽苦,虽痛,但我坚信他们是幸福的,因为有他们最爱的舞蹈陪伴着他们。做为班主任的我,也想做个这样的刀尖上的舞者,苦虽有,但痛并快乐着!

下载刀尖上的舞蹈(共五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刀尖上的舞蹈(共五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上舞蹈试题

    2014舞蹈校本课试卷 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 1、舞蹈动作的基本元素有动态、、、。 2、舞蹈的种类有生活舞蹈、。 3、舞蹈的表现形式有:独舞、、、、、、、舞剧。 4、表演舞是幼......

    舞蹈室总结2018上

    舞蹈室工作总结 舞蹈队作为学生活动的一个团体机构,在这一学年中严格按学校的精神指导,悉心开展教学培养工作,经过这一学年的训练和实践活动,舞蹈队的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

    舞蹈室总结2016上

    舞蹈室工作总结 舞蹈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感人肺腑的音乐、富有诗意的构思、优美娇健的造型,形象逼真的道具,使学生从中扩大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活......

    舞蹈室总结2017上

    舞蹈室工作总结 孔子云:逝者如斯夫,猛然间意识到日子的匆匆。在华夏未来舞蹈中心几年的工作中,在孩子们花一样的笑脸下,在家长们真切的目光里,我真正体会到作为舞蹈老师的乐趣以......

    《舌尖上的舞蹈》策划案

    《舌尖上的舞蹈》策划案《走近科学》近期推出《舌尖上的舞蹈》系列片,将故事性、科学性、趣味性、权威性进行重新梳理和调配,努力打造出一部新颖的富有趣味性的科教系列片。其......

    舞蹈社团教案 上(精选合集)

    舞蹈社团教案 教学目的: 1、 通过舞蹈基本知识的讲授和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舞蹈基础理论,常用术语,并能在舞蹈学习实践中应用。 2、 舞蹈基训部分,即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如:......

    大班上学期舞蹈兴趣小组总结

    大班舞蹈兴趣班总结本学期仍然有我和王老师担任大班舞蹈兴趣小组的教学,和我们共同的学习的孩子们进步越来越大了,能够不看教师示范,自主听音乐练习舞蹈动作。让我们充满了教的......

    中国舞上学期舞蹈教学进度

    中国舞上学期舞蹈教学进度 三班: 同四班加 点步翻身 踏步翻身 扶把脚位、小跳空中大跳 古典身韵 手位气息练习创编舞蹈演示 解剖 指导傣族组合 四班: 前后桥后搬腿把杆平转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