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爷爷十周年祭(小编推荐)
爷爷,今天是您去世整整十周年。那是2000年的腊月28凌晨1点,你用坚强、勤劳、善良走完了自己充满辛酸而又幸福的九十二个春秋,闭上了那双慈祥而又有太多牵挂的眼睛。那是一个寒冷而有凄迷的夜晚,天上飘着雪花,地上满是冰凌。在大年就要来临的时候,那年没有三十,在除夕的前夜你却悄悄的走了,静静的离开了我们,离开了挚爱您的儿孙。在您离开的那天晚上,吃过晚饭,我在你身边,跟您说话,我说:我是谁,您说:你不是我的孙子么,你回来了,要过年了。我的泪水,扑簌簌的往下掉。我一生最爱的爷爷,你怎么就成这样了,你没有了往日的的精神,尽管已经已经九十多岁了,我的印象中,您永远是不老的人。我与爸爸在你的房间看护着您,夜很深了,我看着你熟睡的样子,我知道,您不舒服,因为呼吸很急促,后来稍微好点,爸爸说,你休息会儿。于是我就和衣躺下了。突然,父亲叫醒我,快起来,快起来„„我起来看见爷爷呼吸已经很困难,叫醒在隔壁的姑姑,我抱着爷爷,看着爷爷紧闭着眼睛,急促的喘息,我轻轻地呼着爷爷。。爷爷,此时觉得爷爷有口痰在喉咙里上不来,爷爷已经没有了意识,突然间,爷爷,没有了呼吸,我喊着爷爷,爷爷„„经没停止了呼吸,我的泪哗哗的流了下来,姑姑说,不要哭,不要把泪掉在你爷爷的脸上,可是我那里能挡住眼泪啊。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家里人说马上换衣服,就是换寿衣,家里人在给爷爷换寿衣,我在后边抱住爷爷有的头一个劲儿的掉泪,我叫我弟弟把我在北京出差给爷爷买的剃须刀拿来,我给爷爷最后一次刮胡子,爷爷静静的躺在我的怀里,那么安详,那么平静,我的泪水已经不由自主淌在了爷爷的脸上。他那满是褶皱的脸上,胡子里的故事深深地烙在了我的生命里。我知道这是我今生最后一次给您刮胡子,有多少次,爷爷您坐在院子里,给您刮胡子,您很高兴。可是我再也看不到您的笑容了,我看到的是您永远不再睁开的眼睛。刮过胡子,正好是2000年阴历腊月28凌晨1点半。我最爱的亲人就这样永远离开了您最爱您的人。您当了几十年的饲养员,我的好伙伴老用与妹夫给爷爷牵来一批高大的纸马,在大门口烧了,爷爷乘着它走了,静静的永远的走了。您走的前一天,我刚好从安阳回来。病床上你已是气若游丝,我有种感觉,你在等我,等我回来看你最后一眼。姑姑与我父母都在你身边,尽管已是在生命的最后的关头,可是您脑子依然是很清醒。在西屋北边的那间屋子里,尽管是屋子不是多豪华,但是很温暖,那炉子是我一个朋友在工作之余给我整的,我就把炉子放在了你的房间。尽管你已经九十二岁了,过去,你一直是精神矍铄。你去世的的前半年,您老人家在门口的马台上坐着趁凉时,不小心滑倒把胳膊摔断了。记得,在您老摔断胳膊的几个月里,几次叫医生检查,您的胳膊总是没有长好。但是你从没有说过胳膊的的疼痛,也没有说过自己身体的不舒服。你总是那么的从容,遇事总是平静的去对待。在您离开我的一刹那,我突然觉得什么叫一片空白。您走了,我想起了过去的您那平凡而又叫人不能忘却的记忆。在我的记忆里,您从没有说过辛酸的过去,即使在晚年,也总是乐呵呵的说往事的快乐。我知道,那些的往事除了艰难就是血泪。您出身在一个很不幸的贫苦农民家庭家庭,曾祖父李公金堂,是一个地道的庄稼汉,是从林县临淇迁移到安阳县的移民,这个家庭是苦大仇深。你说从您纪事时起你就在天地里干农活,由于家里实在太穷,以致您没有上一天学,那时,您的叔叔伯父,都在给地主家扛长工,老爷爷为了养家糊口,到附近的的煤矿区下煤窑,那时的煤窑下边,条件是身份的恶劣,有的巷道,仅能容一个人弯着腰进出,那时老爷爷与其他的矿工一样,在那生死线上挣扎,为资本家挖煤。一次煤窑下冒顶了,整个煤窑被水淹没了,那煤井的水距离井口仅仅几米。在井下的30个矿工全被吞没了。那时窑主几句话就了事了,人命与牲口没什么区别,大不了人就是会说话的牲口。那时爷爷还小,他与老奶奶还有小他12的二爷一起去煤窑那里寻找老爷爷,看到的是煤井口那黑通通的水,30个矿工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瞬间消失了。一个矿工的弟弟去找他被淹死的哥哥,见井口漂着一个人,捞少来一看是我老爷爷,还活着,我爷爷与老奶奶他们到那里在乡亲的帮助下,把爷爷抬回了家,老爷爷在家休养了好长时间才恢复过来。爷爷说,老爷爷那时的身上都是一块块的烂肉,以致身体回复后,身上留下了很多的疤痕。那次煤窑冒顶30个矿工唯一奇迹生还的就是我老爷爷。自那次冒顶事故以后,老爷爷再也不去下煤窑了,并且说,以后饿死也不让孩子下煤窑。爷爷稍微大点后,就与几个邻居的小伙子,去贩煤,就是赶个毛驴,驮100多斤煤,自己身上再背几十斤煤,从六和沟煤矿,就是现在的河北磁县观台镇,走40里路到水冶镇去卖,然后挣几个差价。那时太大的劳动强度,使他到晚年时,那腰就没有直起来过,像个问号。后来家里有了几亩山地,在太行山的山沟里,那是种地全靠天,好年景,山里的薄田能有点收成,遇到不好的年景,就只能是康菜半年粮了。民国32年,大旱,山岭寸草不生,庄家绝收,那时的家乡一带,饿殍遍地,满是饥民。没有办法,只好到外逃荒、逃难、逃生,老爷爷说我爷爷他们兄弟俩,你们出去逃个活命吧,我们老两口在家。于是我爷爷带着爸爸还有俩姑姑,与二爷二奶奶,还有二爷的女儿玉莲姑姑到山西逃荒去了。一同到山西潞城的还有我们村的另外两家。说逃荒要饭,就是边要饭、边打工。那时山西年景好些。他们几户在那里给人家打零工,即使这样也还是填补饱肚子,有时候在人家碾罢米或玉米后,就去那碾上慢慢的扫或是用水把那碾子上的米糊糊整下来,熬粥喝。后来在山西呆不下去,就又回到老家,在家还是不能活命,年景依旧不好,两家八口人又到安徽去逃荒去了。在安徽宿县附离集落了脚,住在庄家户的牲口棚里,这样冬天暖和些,在宿县附离集的那段时光,也是很难熬,生活也是很艰难,男的给人家打零工,女的给人家缝补浆洗,就是累死累活,也难以糊口,我有个小叔叔,也被活活饿死,没办法,爷爷与奶奶把大姑姑卖给了人家。以致这事成了爷爷一生的痛,姑姑在生表姐时去世了,记得上世纪70年代表姐第一次来看看她老爷就是我爷爷时,哭的都成了泪人。在爸爸八岁时奶奶又去世了,家里雪上加霜,爷爷就抚养着姑姑与爸爸艰难的过日子。后来二爷在从安徽回安阳时“失踪“了,爷爷与老爷爷、老奶奶还有二爷一家相依为命。解放后,二爷有了音讯,在南方参加了革命并成了南下干部,后来二爷还穿着军装回了老家,老爷爷老奶奶很高兴。因为,在家里很艰难的时候,老爷爷,让二爷断断续续的上了两年多私塾,能识文断字,后来二爷很用功,在那时他能写一手很漂亮的文章。给报社写稿件,开会做报告,都是亲自操刀。所以,老爷爷见自己的孩子当“官”了很高兴。我稍微纪事的时候,那天下着小雨,爷爷抱着我,滑到了,爸爸又把我抱回了家,后来才知道,一般来说每隔两年,爷爷总要在秋后生产队种上麦子后,农活不忙了,到南方去看看二爷,在那里住上一段日子,那次就是想叫我跟他一起去,由于我还不到三岁,又下着雨,爸爸才从火车站把我抱了回去。1969年快过元旦了,我上小学,爷爷说去看二爷,我就请了假,随爷爷一起到南方去了,那是个很美丽的小城,依山而建,山青青,水悠悠,古老的城墙,高大的城门,给我留下了太多的记忆。记得开始在市委住着,市委在山坡上建着。那里的山不是很高,要说就好像我们这里的岭,不过,山上都是树,各种叫不上名来的树,青枝绿叶,郁郁葱葱,那时的古城墙还很完好,古城墙边就是河,那水清的跟镜子一样。我两个堂叔比我大不了多少,二叔比我才大一岁,我们玩的很开心。后来,二爷说,我们看看你玉莲姑姑,我们在中午,从水路去,坐在船上时,很高兴,到晚上7点多才到,在姑姑家的县城里住了一个晚上,然后到她乡下的婆婆家去,在崇阳的乡下,那里与湖南交界,说话很难懂的。二爷说,他在南方工作了这么长时间,当地的土话一句听不懂,还要姑姑做翻译,那天晚上爷爷与二爷两个住在一起,我与二叔住一起。那天晚上下起了大雪,听二爷讲这里难得见这么大的雪。我与叔叔一起出来看雪,那小山包上的竹子被雪压得枝条都是弯弯的。那里的农民,尽管冬天很冷,还下了雪,可是依旧穿着草鞋。从乡下,回到崇阳城,由于水路不能走,公路也不通车,就只好滞留在那里了,晚上二爷讲起了家史。说起了早年的苦难,说那段历史是血泪斑斑,斑斑血泪。当时我与叔叔都是泣不成声。可是直到爷爷去世,爷爷从没有讲过家里的任何不愉快与辛酸事。所知道的还是二爷那次雪夜给我俩讲的那段刻骨铭心的家史。回来后,爷爷依旧在生产队去劳作,我记得爷爷在生产队一直是饲养员。除了喂牲口,就是三个饲养员有分工,我爷爷是负责四五十头牲口的草料,就是每天从生产队的打谷场把预先铡好的草料,用大单子背到马棚的草池子里。爷爷七十多岁还在生产队做饲养员,到雨雪天,妈妈就叫我去马棚帮爷爷背草料。有时爷爷生病,我就去马棚帮爷爷喂牲口,晚上几个饲养员轮班,我有时很瞌睡,爷爷就拖着病弱的身体去给牲口上料。那时爷爷是我们家唯一的一个男劳力,因为父亲在为工作,工资又底,所以爷爷是家里天。上初中后,一次,晚上与几个同学去果园子里偷偷的摘果子,在翻墙时,把脚踝崴了,脚底板估计是裂缝了。回家后不敢说,睡了一晚上,脚脖子肿胀的好粗,只好撒谎说是放学时崴了脚。爷爷就每天到山上去给把透骨草采回来与蒜辫子还有榕花树枝子放到一起熬,然后我就用那水洗脚,天天如此,以致多年后,我一直忘不了那透骨草。我高中毕业了,爷爷就不在生产队干活了。后来生产队的地分了,家里有了菜地,爷爷每天是天不亮就背着农具住着拐杖到菜地里去了,家里的菜地,他管理的井井有条。后来在家只要听到拐杖声,知道天快亮了。1986年正是秋收秋种的时候,父亲出了车祸,住进了部队151医院。我与母亲在安阳看护父亲,后来父亲的伤情稳定后,我回家,到地里一看,爷爷在赶着牲口耙地,那时他快八十岁了。那年,恰巧二爷一家人从南方会来了,因为父亲住院,因为要把谷子入仓,二爷与爷爷都去了打谷场。记得在打谷场上,老弟兄俩,看风向扬场,一招一式,很像样的。如烟的往事使人实在难忘。爷爷走了,永远的走了,他长眠在太行山脚下一个山坳里。前年,在他的坟头,我与弟弟载上了松柏,我想当爷爷您看到那挺拔的松柏的时候,有它们与你作伴,一定很快乐。在选莹地的时候,父亲找了好几个风水先生,我其实是不信那个的,不过风俗还是要有的。我最后说现在哪里还有静土啊,厂矿一个劲的建,没有安生地方了,人是入土为安,只要安稳,不用来回的移,就是好莹地,你看咱选这莹地,头枕太行山,脚蹬粉红江,风水多好。就这样,爷爷的莹地就选在了太行山脚下。爷爷去世后,为了寄托哀思,我含着泪写了一副挽联:走晋入皖,沐苦凄风雨,笑度九二寒暑;锥心泣血,染川原缟素,痛失四世同堂。横批:吊着大悦。十年了,爷爷啊,几回回在梦里呼唤您,每每回到老家的时候,总要去看看你的遗像,尽管那是您1963年的一张画像,可那时您满是沧桑的脸堂,犹如八十岁的老人,但是那眼神里透着的慈祥与刚毅,却永远的定格在了那里,也永远珍藏在了我的心里。今天为您上坟,在你坟前燃放了鞭炮。爷爷,要过年了,我们却阴阳相隔。看着那燃烧的纸钱,我说声:爷爷,愿您在另一个世界不要太辛苦。2010。2。11日夜
第二篇:父亲十周年祭-
父亲十周年祭
一晃便是十个春秋,到了父亲十周年的祭日,但记忆的闸门总还翻腾在过去的岁月,我眼前是父亲慈祥的微笑,耳畔是父亲厚重的谆谆教诲声音,仿佛父亲不曾离我们而去,他就生活在我的周围,并用他关爱的目光注视着我的生活,关注着我人生的每一个脚印。
父亲是一个典型的文化农民,初中毕业后安排工作,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毕业于海州师范师资训练班,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音乐方面:二胡、风琴也很精通,每逢周围邻居适逢红白之事,都喜欢找我父亲记账,写对联,缺乏文化的农村被人们尊称为老夫子。其一生经历了土改运动的轰烈,文化革命的劫难,听父亲讲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另行安排乡里党委做文秘工作,改革开放后,又重新回到了教师队伍中来。
父亲中学毕业后,爷爷奶奶没有什么祖业可继,作为长子我的父亲,用自己微薄的收入补贴爷爷奶奶抚养六个子女家用,父亲并不怨天尤人,相反,更加勤农重教,笑对人生。记忆中,总是父亲忙碌劳作的身影。父亲一生酷爱《三国演义》、《论语》,一有时间就拿起《三国演义》、《论语》等古典小说大声朗读,并给我们讲故事,常常引来村庄上的孩子们长久围坐而不肯离去。待到我长大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后,才渐渐读懂了父亲了错位的人生必将催发人的心理日益趋向成熟、稳健、洒脱和豁达。
培根说:历史使人明智。怀念父亲就是回味自己成长的历史,也是探索家族文化底蕴对一个人、一个家族的发展所起的历史作用。我的祖父兄弟两个,我的家族在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常住居民,在日本入侵间,我的曾祖父、曾祖母在逃难中,被日本人杀害了,当年被害的还有祖父的兄长还有一位亲人,在当时疼失四位亲人,落难的祖父、祖母只能到远房的亲戚家暂时避难,在客居异乡间,祖母生下了长子――我的父亲。父亲正是在国难当头、内忧外患、家道衰落、兵慌马乱,积弱积贫的旧中国出生,因而其受教育是比较艰辛的。
父亲除了在私塾识字读书、诵读“四书”“五经”不到一年外,小学直接从二年级上起,由于家贫,其五给兄弟姊妹都没有能力受到很好的教育,只有父亲的大妹妹相对受到教育好些,年级轻轻就入了党,先居住于安徽省会城市。父亲作为一个平凡而善良的文化农民,让人感动和欣赏的是:那种对待人生的态度,具备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胸怀,即是在最阴暗最困苦的日子里,都能用豁达的胸怀,洒脱的人生态度,才使他遇事想得开,走过了春风秋雨,跨过了坎坎坷坷。由于他有文化而被乡邻经常请去服务,凡是婚丧嫁娶,写婚联、撰挽联,作祭文。
长子如父,在异乡教学期间,凭着其豁达的人格,正直的人品,在家境比较清贫的大家庭中,成就了三个弟弟的婚姻,也找到自己人生非常得意的大儿媳妇,在四方相邻中传为美谈!
儿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续,每一个为人父母者,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而在子女教育上均寄予深情的厚望。父亲受儒家文化影响很深,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自然有他独特的方法。我们姊妹兄弟众多,从小生活得很艰辛,衣食常常成了父母最头疼的事。我属于家中老二,按照中国农村的习惯,受到父亲的恩宠机会就少些。如果说有什么幸运之神的恩赐,那就是他从小对我学习的严厉和做错事后的责罚。记得上小学一年级时,有一次我吃妹妹的零食并撒了谎,受到了父亲一顿狠打,也是我记忆中最为严厉的一次,让我终生难忘。父亲教育我们: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必须有真本事;要学会吃亏,吃小亏才不至于吃大亏,凡事要让人三分。每每回忆起这段往事,我心中常感庆幸。在人生的旅途上,父亲的教诲之音常常提醒我小心做事,谨慎做人,遇事沉着,宽容大度,他使我享益终身。
还有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就是父亲对我文化课的教诲。我出生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小学、初中时代在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的涛声中度过。那是一个践踏文化、蔑视文化、教育沦落的时代。运动来了常常让学生去向群众宣读毛选,就利用学毛选宣传的机会,辅以高声朗读和写字。朗读,不能有错别字,如果念错了,他就严加指正,直到念对念准了,如此使我受益非浅。
父亲是那种严厉并不苟言笑的人,我小时候很少记得他亲吻过我,也未见到他对我们过分的亲昵,但是他又不是那种心胸狭隘、冷漠的人。一有时间给我和小朋友们讲故事。有时也在劳动之余和村庄上的老人们下象棋。作为一个孩子有时真想让他抱一抱,亲一亲,抚摸抚摸。然而常常令人失望,曾怀疑他是否喜欢我。父亲是很爱我的,每当看到我在学习中取得的进步,都会给与鼓励,当自己做了父亲后,才真切地体会到父亲育儿艰。其实,伟大的父爱往往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才体现出来,他并不表现在日常的亲昵和溺爱中。父亲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教育很深,他深深懂得“恩生害、溺生怨”的道理。因此在教育子女的方式上从不表现在日常的亲昵上,而往往是在我们做错了事、生了病或者学习不认真时,用严厉的批评和无微的关怀来表现蕴藏心中的爱,这比那种用奢侈、娇惯、纵容、包庇的“爱”更能教育孩子健康成长。
生活常常是苦乐相伴,而艰难的岁月是最令人难以忘怀的。在我的记忆深处,小时候的生活是非常艰难的,很少有新衣穿,很少有好饭吃。上小学初中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有时仅靠供应粮和回销粮接济,而供应粮、回销粮都是红薯、豆饼之类的东西,常常吃了胃中发酸。借粮在我的记忆中是比较难堪的事,真正领略了“壮士穷途一饭难,一钱迫死英雄汉”的尴尬。父亲与亲戚叽叽咕咕说了半夜,亲戚很不情愿借粮食,因为那个时期人们普遍缺粮,亲戚害怕父亲借去后孩子多不能偿还,费了好大的口舌,勉强答应借一斗小麦,这样总算帮助我们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期。家中的生计只有靠父母亲艰难维持。少年时代缺衣少粮的经历常常使我难以忘却,父亲珍爱粮食,吃饭中不许我们浪费的谆谆告诫始终在耳畔响起,象钟一样时刻敲打提醒着我,时至今日,看到小儿吃饭浪费米饭馒头时,心中非常生气,接待看到满桌吃剩的饭菜,心中总是忐忑不安,怀有愧疚之心,期盼奢靡浪费之风好转,人人都能珍爱粮食,珍爱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尽管生活的艰辛,但他对子女的教育从不放松,虽然有重男轻女思想,还是尽其所力让每个子女受一点文化教育,不致成为睁眼瞎。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大哥高中毕业没有参加高考参军至1990年我大学毕业,弟弟98年大学毕业,在长达近30年,这30年每一个孩子的升学升级、成家立业都是踩着父亲的肩头一步一步地在前进。况且这期间是我国农村最贫穷的时期,农民家庭收入微薄,教育抚养一个孩子的成长父母付出的心血和辛劳是难以计算的。常常为了一学期的学费靠喂猪、养鸡来支撑。可以说我们大学的毕业,父母亲是用养鸡、喂猪来完成的,有时靠卖鸡蛋、卖生猪往往还凑不够一学期的费用,只有靠父亲找亲戚东挪西凑了。就是在这艰难的环境中,父亲使每个子女受到不同的教育,其中有二人接受高等教育,在落后的农村贫困家庭来说已经相当不易。
每一个人都有他生命的辉煌时期,父亲也是一样,他一生中活得最潇洒最开心的时期当属他的晚年。随着改革开放春天的来临,教育的阳光普照大地。恢复政策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光荣中共组织一员,先后多次评为先进教师个人,评上了高级职称,工资收入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自父亲晚年,更多的是富有的精神释放了久存的郁闷,展现了他乐观、大度、豁达的一面。随着我们兄弟大学毕业,相继走上工作岗位,家中的经济状况逐步好转,父亲也能做些心存已久的善事了。
没有惊天动地的伟业,没有气贯长虹的壮举,一位普通而善良的老百姓,在平凡的世界里做了平凡的事,在他生活过的土地上能赢来敬重和思念,父亲也该瞑目九泉了。每每回忆起父亲,有一首诗一直萦绕在我心头:
父亲的腰弯了,他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父亲的眼花了,他把明亮的眼睛给了我;
父亲的皱纹深了,他把美丽的青春给了我;
父亲老了,他把不老的心灵给了我。
父亲,我永远感恩于您!
谨以此文,对父亲寄托哀思!
第三篇:父亲十周年祭
父亲十周年祭
河南省南阳市第七小学校
赵鑫
473000 父亲病重的时候,他的小孙子降临到世间;父亲撒手人寰时,小孙子刚好三个月。期间,我们抱着刚满月的儿子下乡看望父亲,这是爷孙俩儿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见面。当时,父亲坐在病榻上抱着孙子,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父亲终于真切地知道他家又添了一个男丁,遗憾的是他却无法看到孙子的模样,因为他患有白内障;儿子既不知道也没有看到他的爷爷,因为他正在爷爷的怀抱里一直呼呼大睡,怎么摇也摇不醒。多年后,儿子才从父亲的遗像和身份证上捕捉到他爷爷形象的雪泥鸿爪,只不过那些印象都是苍白的静止的。我母亲闲常时教儿子:
“你爷呢?” “爷死了。” “在哪儿呢?”
“在村西头土堆里的小木屋里睡觉呢。”
父亲小时候家境贫寒,饥饿迫使他们常常外出讨饭度日。可是有一年,奶奶和父亲再也不敢出门讨饭了,因为同族中有人要把他们“连母带羔”卖掉,并且已经联系好了买家,目的是想霸占我们的宅子。幸亏有好心人悄悄给他们报信儿,母子二人吓得四门不敢出,靠吃刺角芽(学名叫大蓟)糊口,要知道,这种草连牛羊都不吃,它不但难以下咽,而且据老人们说会杀死血细胞。七八岁的父亲饿得面黄肌瘦,连阴囊都变黄了。十二三岁时,父亲给地主家扛长工,每天清晨,父亲都得在地主起床之前打满水。过去村民打水的地方都是轳辘井,深邃的井口像魔鬼张开的血盆大口,准备随时吞噬人。站在井沿上,往井底瞥一眼,几丈深的水井让人不寒而栗。摇轳辘时,如果力气稍微接济不上,沉重的水桶就会急速下坠,旋转的轳辘手柄就有可能击中人,就会把打人打进井中。可想而知,当时嬴弱的父亲是怎样胆颤心惊地去打水的。挑水返回时,父亲深一脚浅一脚跌跌撞撞地走着,一路洒下的何止是井水,更是父亲的汗水。
父亲的名字叫“广见”,大约含有“见多识广”的意思,不知道是谁给起了这个颇为文雅的名字。父亲斗大的字不识一升,他曾亲口告诉我,自己只认识一个字,那就是他名字中的“广”字,就是一点一横一撇,不过从来没有拿笔写过。然而就是目不识丁的父亲,却不遗余力地支持子女上学。父亲曾说过,只要你们愿意上学,我们就一直供应你们,学习上我们帮不了你,只能靠你们自己。我只管你们吃饱肚子。可是我们说,父亲,你在那艰苦的环境里,能做到这一点是多么难能可贵,是竭尽全力了。为了能让我们上好学,他们没有少吃苦。母亲白天干农活,晚上纺花织布,给人缝补衣服。父亲起早贪黑干活,闲时做点小买卖,连院子里也种上果树以贴补家用。母亲曾告诉我们,一天正午,父亲已经往地里拉了一晌的土肥,正躬着腰吃力地往地里拉,饥饿、劳累、酷热一齐袭来,父亲眼前一黑,一头摔倒在地上,吓得母亲呼叫不止。
哥哥姐姐三个先后在同一所高中各上三年,这期间,每到星期天,父亲就挑着担子给他们送粮食,二三十里的路程,父亲是一步一脚地量过来的,可以想像,他把扁担从右肩换到左肩,从左肩换到右肩,磨红了肩膀,磨烂了皮肉,但磨不跨他供应子女上学的意志。邻居们曾讽劝他:“让娃们上个小学毕业认俩儿字不当睁眼瞎就行了,学恁多知识能当饭吃?”可是父亲却一笑置之。在他们的鼎力支持下,姊妹五人最低也是高中毕业,我们一家人在方圆十里三乡可以称得上是文化程度比较高的家庭,这功劳簿里,至少有他们一半的功劳。
父亲是一个极普通的人。为人淳朴生活俭朴。父亲给地主扛长工,地主家为了考验长工的品质,特地在屋里丢几枚硬币,如果长工扫地时捡起钱装进自己腰包里的话,就会被辞退。但父亲从来不据为已有,他常告诫我们:“别人的东西咱不能稀罕!”所以父亲不管在什么人家干活,主人总会很放心。记得二哥说,他有一次偷了人家一个梨,父亲知道后,打得他把哭哭啼啼地登门把梨还给了人家。60年,饥饿肆无忌惮地撕咬着人们,母亲跑到姨家借粮,碰巧当地冬天犁地,秋收时没有刨净的红薯被犁了出来,虽然红薯已经冻坏,但母亲还是拾了几筐,带回家磨成糊状,避免一家人受饥馑之苦。邻居大叔饿得奄奄一息,拿着几毛钱上门要买我们的红薯糊,父亲说:“乡里乡亲的,怎能收你的钱呢?”父亲没有接他的钱,但把红薯糊分给他一大盆。熬过饥荒后,大叔对父亲的救命之恩一直感激不尽。
父亲饱受饥饿折磨,所以生活上极其俭朴。如果家里蒸了油卷儿馒,就不再炒菜,我们吵着要吃菜,父亲常说:“油卷儿馒咸香咸香的,还要菜干什么呢?”每次炒了菜,我们好心好意地给他多盛了一点儿,但他总是剩下吃不完。每次炒完菜,他都要用馒把炒菜锅擦一遍,馒被擦得黑乎乎的,然后再把馒吃掉。问他为什么,他说:“这样馒吃着香,锅又好洗,不会油乎乎的。”
父亲受了大半辈子苦,而今子女都已成家立业,过上富足的日子,按说父亲也该享受一下生活。然而98年突如其来的脑血栓把他击倒了,病魔折磨得他形销骨立,身染褥疮,而儿女均有工作,无法经常服侍,只有老母亲一个伺候他。两年后,他就弃我们而去。现在姊妹们说起父亲的病,常常后悔不已,因为父亲在患病前已经出现征兆,如果按现在的医疗条件和人们的健康意识,让父亲去医院做一个全面体检,完全可以防患于未然,也不至于那么快就阴阳两隔,呼号不应,也不至于“子欲养而亲不在”。要是能早点发现疾病并及时预防的话,或许在秋日暖暖的阳光下,父亲正戴着他那顶厚实的四喜帽,穿着土布棉袄棉裤,端坐在老屋前的藤椅上,看着子女在面前走来晃去,看着孙子在跟前绕膝嬉戏,亲切地叫他爷爷,那该是多么其乐融融的天伦图呀,然而一切都只能在记忆里寻找了。
父亲,十年生死两茫茫,快到您的忌日了,我带着您的孙子来看望你了,您的孙子已经十岁,他叫你爷爷你能听到吗?给你送来你最爱吃的水果你还会舍得吃吗?给你送来的钱你在那边会花吗?洒下的水酒你会饮用吗?给你磕头你能感受到吗?朔风野大,纸灰飞扬。儿孙走了,还屡屡回头看你。呜呼哀哉!再见了,父亲!天堂里没有饥饿,没有劳累,没有疾病,没有寂寞。您的确该享一享福了!父亲,一路走好!
父亲,你用平凡的一生,为子女们树立了一块无字的丰碑!
第四篇:父亲去世十周年祭
父亲去世十周年祭
时光真快,一转眼,父亲去世已整整十周年!
十年前的今天,父亲因肝癌去世。因历史***罪蹲了15年监狱的贫困僚倒的父亲,什么都没有给我们留下,只留给我一个遗愿:希望能葬在有山有水的地方。
父亲去世时,我没在身边,我是长子,却未能给他老人家送终。就在他去世的前几天,我竟与父亲做了生死决别!
当时,我正处于人生的低谷,也是为了做最后的拼搏,我携自己的专利技术投资入股一家南方的电子公司并任副总经理兼干总工程师的工作。因公司事务缠身必须得走。因此我非常为难:一边是处于倪留之际的老爸,一边是自己为之拼搏的事业!苍天啊!你让我怎么权衡?我该如何选择?
遗憾的是最终我还是走上了那条不孝之路,在老爸的病榻旁我做出了残忍的抉择.一个大男人用撕心裂肺的哭声宣告了一场令人心碎的生离死别.至今每每想起来仍是肠断心碎。
可能是苍天对我不孝的惩罚吧,不久,我的投资宣告失败。从此,我更深深的无奈的陷入到我人生的十年低谷的谷底!从此我开始浪迹天涯......从山东,浙江,到广西,安徽,回到北京又再次南下杭州,广州,深圳,上海......这期间,不仅没有赚到翻身的钱,反到花了70万的费用,其中好多都是亲戚朋友们对我的支助,甚至是从未谋面的网友对我的支助!总共欠下一百多万的债务。
时值2003年,同居女友求一位高人为我算命,断定我三年后将转运!
父亲去世后,已是风烛残年的母亲时常在电话中向我哭述她的孤独和无助。同居女友也劝我:回家吧!
咳......“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之为刑役兮,愁怅而独悲。悟以往之不检,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于是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中。只是,对于父亲的“希望能葬在有山有水的地方”这个遗愿,我仍无力实现。因为要偿还高利贷,还要偿还亲朋好友的借款,一大堆的债务压得我抬不起头,喘不过气。
2005年,我再次认真的思过,我到底还能不能翻身?我决定从磨炼自己的毅力做起,戒烟!我一举戒掉了抽了37年的烟!于是信心倍增。
2006年,到了算命先生说的“三年后”。一天,父亲在梦中送给我一大笔钱,没隔几日,又梦到父亲给我送房票!紧接着,左眼皮巨跳三天!分明是父亲在冥冥中拉了我一把。
让我的事业在一夜之间取得惊喜的成功!名利双收!
可是,这时我仍然做了不孝之子。有了钱,不是去给已故多年尚未入土为安的父亲买块墓地,而是给8年搬了10次家的妻和女儿买了一处花园洋房。后来这么多年,我一直在还债,还债,还是还债!所以,直到昨天,在父亲去世十周年的前一天,我终于为他在一处山水环绕紧邻佛家净土的辽宁省最好的示范墓地的最中央,买了一个墓穴。了却了父亲生前的最终愿望。父亲,您安息吧!
第五篇:父亲去世十周年祭_
父亲去世十周年祭
农历甲午年四月初三,是父亲逝世十周年忌日,特草书数语,以表达对父亲的深切哀思和怀念。
(一)慈父西游已十年,每忆慈父泪阑珊。惟愿来世重相聚,再续今生父子缘。
(二)十年思亲泪纷纷,自愧无计报亲恩。果真人生有来世,沥尽心血奉萱椿。
(三)阴阳两分已十冬,欲寻慈父杳无踪。音容犹存亲何在?相见唯有在梦中。
(四)十年生死两茫茫,养育之恩终难忘。先严已去无报处,尽竭余力奉萱堂。
(五)慈父西归整十年,痛心儿女空怀念。音容宛在眼前浮,身影犹存心内现。一腔悲情何处诉,两行酸泪几时干。深恩未报愧为子,香烛纸钱祭先严。
(六)贫穷之家倍艰辛,父历坎坷磨难深。自幼丧母失疼爱,到老无人知生辰①。酷暑田间险丧命②,严寒雪中几断魂③。
心血耗尽为儿女,留传厚德昭子孙。
注释:
①、父亲两岁时祖母去世,失去母爱,至今无人知道父亲的生日。听母亲说,只有曾祖母记得是在农历十月。父亲六十岁时,母亲提议把父亲的生日定于农历的十月十六日。至此父亲才过了六十年来的第一个生日。
②、父亲六、七岁时就和姑姑(长父亲一岁)一起随祖父下田劳作,一年夏天父亲和姑母到地里摘绿豆,因为瘦小,加上连饿带累,热死在地里,幸遇路人救起,才免一死。
③、成家之后,为维持生计,每年冬天父亲就和本村的几个人用手推车推碳到东南淮阳一带去卖,卖了钱换成扫帚推回来赶在春节再卖。一年冬天,父亲和四位乡邻推扫帚途中遭遇大雪,盘缠用尽,扫帚又卖不掉,只好忍饥赶路,不料,其中一人因冻饿而死。沿途老乡都不敢借宿,他们只好露宿野外,用扫帚换些饭食,冒雪推死者而返。回来后,父亲大病一场,几乎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