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百年合肥历史照,一座让你铭记的城!
百年合肥历史照,一座让你铭记的城!
40-50年代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因东淝河与南淝河在此汇合而得名。自秦朝设置合肥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而著称。这是一组记录合肥发展的老照片,让我们一起寻找关于合肥的记忆!
60多年前包公祠正门牌坊虽然没有如今的华丽,但却如同包拯的正直一样屹立在这片土地上。旁边的茅草房子和一辆美式吉普车深刻的反应了1947年的合肥原貌。解放前,位于小东门河沿的合肥老电厂。在老合肥的眼里那曾经是合肥的一个发展标志。记忆里那是爷爷辈经常谈论的一段历史。看到如今淮河路的繁华,也许我们根本就想象不到原来在解放前,合肥淮河路是散落的低矮平房,泥泞的乡间小路,而九狮河,仅仅是一条破破的龙须沟。1949年的合肥城市中心,四牌楼亦名魁楼、魁星楼,听其名,可见昔日风光。60多年前的合肥繁华中心原来是这样的一番场景。1955年解放初期,中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永驻。合肥人民也在劳动节的那天打出“保卫世界和平”的标语牌游行。朴实的劳动人民很珍惜这一份安宁。过去的逍遥津曾经是达官贵人的私家花园,包河也曾是包拯家的私产。老合肥的记忆里,五六十年代去逍遥津划船就是一件很大的乐趣。背面依稀可见的老合肥城墙透露着解放初期的合肥城市面貌。1957年,团总支委员、学生会执行合影在合肥第五中学门口拍摄,照片为合肥五中最老的门楼,目前很有纪念价值。(原合肥五中名叫合肥第三初级中学,在现在合肥三里街附近,重新建设合肥五中搬迁到铜陵北路)。1959年,北门大桥,原桥于1987年疏通南淝河时拆除,左手的木桥在1976年拆除后原址修建阜阳路桥。该桥是当时标志性建筑,那个年代水泥桥很少,都保留着一些很窄的木头桥,北门大桥修建于解放初期,存在了20多年,是合肥北大门交通枢纽。50年代,水厂桥码头(今之屯溪路桥,因自来水厂在附近,故大家都叫水厂桥)那时是经营黃沙石子为主,来往船只往来都环着黄沙石子,有进有出,陆路。上大卡车装御运往各地,十分繁忙,现今桥大了,附近建起大批髙楼,呈现出另一派风景。1958年安徽电影制片厂,曾今的安徽电影厂所有工作都在这些茅草内完成。现在已经变成34层建筑,在人大东边文化厅宿舍附近,该女子所站地点就为现在的屯溪路。该厂曾经拍摄了《风雪大别山》和一些安徽记录片。1957年江淮大剧院(该照片当年南京越剧团来合肥公演照片,江淮大剧院为当时合肥唯一剧场,经常有一些外地演出单位到这里演出,观看演出也成为当时最火爆的娱乐活动)。
60-70年代1960年 董铺水库(当时董铺水库为合肥水源保护地,其优美的风景也吸引了当时众多摄影爱好者来此地拍摄风景照片)。1960元旦 合肥砂轮厂(原址:繁昌路上,现矿机厂对面。工厂仍在,有部分设备,已停产。但是在60年代,邓小平、朱德、彭德怀等国家领导人都参观过)先进生产者合影。1963年,从巢湖开到合肥的小客轮在合肥港到站下客的场景,该港在矿机厂南淝河对岸,是合肥当时较大的上下客港口,承担了当时合肥到庐江、三河、巢县的客运的客人运输和日用品运输,随着铁路和公路的发达,港口渐渐淡出历史舞台)。1963年,合肥四牌楼闹市区的输电杆线(合肥百货大楼是当时合肥成立的一个最大的日用百货公司,这也是合肥百大集团的前身)。1961年,合肥淮河路桥头的街景。1962合肥逍遥津动物园熊山内 游人喂熊。60年代,合肥逍遥津是合肥最有名的景点,所有来肥的外地人都会来此游玩合影,作为合肥最有名景点,逍遥津公园内还特意设置了动物园,2004年逍遥津公园内的动物园已经搬至合肥大蜀山野生动物园内。1962年,合肥杏花村公社萝卜丰收(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农业生产恢复。现在位于省财政厅和杏花公园一片都属于当时合肥市西市区庙街街道杏花村公社范畴,而杏花村公社是合肥市的蔬菜供应基地)。安徽省暨合肥市十万人庆祝国庆19周年图为省体的主席台。1970年,5岁的李锋和第一辆江淮汽车合影。这辆车是江淮汽车厂的第一辆“江淮牌”载重2.5吨的汽车。1975年,在合肥市体育场(阜南路)举办的第一届幼儿运动会上,表演刺刀杀敌的小朋友,主要模仿《闪闪的红星》中潘冬子的形象。当时的合肥市体育场为露天的广场,还有一个游泳池,前身为清朝末年的校场。1976年,合肥三孝口红旗饭店前,合肥民兵高炮团的训练车辆经过。1956年,红旗饭店前身红旗旅社拔地而起。1972年,红旗旅社原址重建,并更名为红旗饭店,70年代辉煌一时。2008年,合肥大建设中长江中路的改造,红旗饭店被拆除。1976年 在合肥百货大楼楼顶远眺市政府、淮河路第二小学、江淮大戏院。1978年,鸟瞰四牌楼、长江路。长江路和徽州路交口处非常显著的四处建筑分别为百货大楼、供电局、轻工机械大厦、新华书店。1978航拍合肥矿机厂大通路今一环路一带(矿机厂仍在。现地址在繁昌路上)。1978年,从印刷厂开出的运送毛主席著作的车队行进在阜阳路桥上,所有书籍将运往到新华书店。该印刷厂是当时安徽省最大的安徽省新华印刷厂,位于现在的白水坝附近。1978年4月,合肥22中教师在合肥蜀山公社毛主席视察纪念馆门前留影。1959年10月27日,毛主席视察合肥。蜀山公社是毛主席在安徽视察过仅有的3个公社之一。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1977年12月26日,合肥蜀山公社毛主席视察纪念馆落成。1979年,巢湖忠庙岸边远望姥山帆影。2011年,巢湖市被一拆为三,并入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上世纪70年代末,市民在波光粼粼的逍遥津湖面划船。逍遥津公园是当时合肥人最常去的游乐休闲场所。划船、坐跷跷板、滑滑梯等游乐设施给市民、孩子带来了无穷的乐趣。1979年,在长江小吃部伙房配菜的知青,那熟练的劲儿多像一对老手。长江小吃部是长江饭店的门市部,为了解决知青就业问题接纳了不少知青就业。80-90年代
1980年拍摄的李鸿章享堂里慈禧太后所赐植广玉兰。这株广玉兰是李鸿章去世后,慈禧太后赏赐的,位于合裕路大兴集附近(现今的马钢合肥公司处)2004年因为树龄太长枯萎。1981年,蜀山脚下隶属于永新公社的奶牛厂,后并入白帝牛奶公司。当时的大蜀山周围是一片牧场和农田,较为荒凉,与现在高楼林立的高新区天差地别。1982年,合肥徽州路口的大钟楼,这是当时合肥的地标性建筑,也是合肥第一座钟楼,如今,这座钟楼依然屹立在此。1982年,合肥市“红五月百花文艺汇演”在市文化宫灯光球场举行,“黄山合唱团”担任了首场的专场演出,并在我省首演也是唯一的一次演唱了著名音乐家冼星海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市文工团和黄山合唱团乐队联合伴奏。获一面集体演出奖旗。1982年,合肥市发大水,铁路医院院内水深一米多,这是院长顾芝贤带领医护人员抢险照片。1984年,旧城改造初期的合肥老城区百花井一带建设工地。80年代初,时任市长张大为力推旧城改造。继城隍庙成功改造后,改造范围扩大到一环以内,吸引全国各地的城市代表前来参观学习。1985年,照片展示的是1983年落成投入使用的明光路合肥汽车站客运大厅候车室。这是当时合肥最大的交通枢纽。候车室的壁画疯过也是仿照当时北京机场的艺术风格。体现了当时改革开放的春风。80年代,逍遥津大象鼻子滑滑梯,承载了许多80后合肥人幼时的快乐记忆!1985年,合肥钢铁公司的厂区里,这种老式内燃机火车用来运送炼钢物料。合肥钢铁公司是1957年建成的,其前身是合肥第一轧钢厂,是当时合肥最大的工业企业。1986年 合肥四牌楼人行天桥建成。这是合肥市第一座人行天桥,2008年因长江路拓宽被拆除。1986年,改革开放初期的合肥市政府广场的停车场。那时全市最好的车均云集于此。您能在照片中,找出多少名车?建设中的合肥寿春路桥。寿春路桥于1987年4月开工,12月竣工验收。当时它的规模在全国同类桥中宽度最大,跨度第三。1987年,合肥市重建包公墓。因文革中包公墓被毁,世界船王包玉刚夫妇为包公遗骨迁安远道赶来。九十年代初,第二次改造后的合肥长江路。1992年7月,摄于逍遥津迎宾门前。那时候,每年暑假逍遥津都会举办一个荷花展,这道迎宾门是特意为荷花展而设置的。1993年,照片展示的是当时二十埠村旧照,现位于经开区--丹霞路与金寨路交口附近。如今,这块地已成为江淮汽车的厂房。1993年,《昔日“宋斗湾”》之一,这是合裕路附近合肥有名的“龙须沟”。路过这里的人“晴天一身灰,雨天全身泥。车在水中游,人从垃圾过”。此环境之恶劣为当时合肥之最!1995年8月,五里墩立交桥建设者--中铁四局职工人在合肥市首座立交桥工地,冒着高温,人拉肩扛使钢筋笼就位。1995年,明光路老火车站,当时的老火车站只有一个候车室人满为患,所以候车的人们就只能聚集在站前的小广场上。如今的合肥火车站已经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了。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了。全国各地有有着不同的庆祝方式。合肥也举行了“迎香港回归”万人接力跑活动。1998年合肥火车站,这张合肥火车站全景照片,如今的合肥站规模更大也更加壮观了。该火车站于1994年6月开工,1997年4月1日,合肥新客站通车运营,主站房呈金字塔式设计。现在的合肥火车站是2009年重新改造后的新造型。1998年元旦,乐普生夜景照。那时候的乐普生是丰富广大市民业余生活的重要场所。1999年,合肥火车站。该火车站于1994年6月开工,1997年4月1日,合肥新客站通车运营,主站房呈金字塔式设计。现在的合肥火车站是2009年重新改造后的新造型。1999年,面向芜湖路方向拍摄的合肥雪景。如今的合肥,似乎很难再觅雪之踪影。1999年11月,为改造合肥市府广场,广场前的平房正在拆迁。看着如今的市府广场,是否很难想象照片中当时残垣断壁的景象?
第二篇:百年辛亥 铭记历史
百年辛亥,铭记历史
——参观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有感 今年是辛亥革命爆发一百周年。在十一国庆长假的第一天,我们班上留在北京的同学便到北京宣南文化博物馆参观了以百年辛亥为主题的历史展览。
100年前,孙中山先生发起了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由湖北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的武昌起义,是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标志,由于这次起义爆发在农历辛亥年,所以历史上称之为辛亥革命。
在展览中我们了解到,辛亥革命的发生并非偶然,在末代清政府的昏暗统治下,辛亥革命的爆发是社会矛盾运动的产物,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辛亥志士们为了国家民族的未来甘愿奉献自己甚至牺牲性命,他们的努力不仅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且还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重要条件,然而遗憾的是,辛亥革命没有实现真正的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国家统一的局面很快为军阀混战所代替。从这个意义上说,辛亥革命又是失败的。孙中山先生临终前的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一语道出了对辛亥革命的些许无奈。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辛亥革命留下的遗憾,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中国共产党人认识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选择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改革开放的历史必然性。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们,我们要自觉地学习历史,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增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继承和发扬近代以来的爱国主义精神,继承和共产党人的优良革命传统。孙中山先生临终前的嘱咐“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应该被代代爱国的青年学生们铭记。
在这个不需要抛头颅、洒热血的和平年代,辛亥革命乃至中国近现代历史革命中涌现出的爱国精神,依然有其时代意义。先烈们为振兴中华而矢志不渝、顽强奋斗的爱国情怀,需要我们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推动科学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改革开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我们的国家发展更加科学、民生更加改善、社会更加公正。总之,即使方式不同,但爱国的情感是一致的。
百年辛亥,铭记历史,是为了把握当下,展望未来。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谨记。
自动化2班 董小宁
第三篇:总有一座城属于你现代散文
总有一座城是属于你的幸福的归宿感,漂泊在外的浪子,你可曾寻找到你的曾有幸福感的城市,漂泊在外的浪子啊,你可曾知道,当你不再选择漂泊的时候,你是否会选择落地生根或是选择一座属于你的城市呢?当你回到故乡,你是否还会有那种思乡的感觉,你是否还会有想留在家乡的感觉,当你漂泊久了,你真的知道那座城市才是真正属于你的吗?你找到了你需要的幸福吗?
总有人说:当我年老之际,我定选择落地生根,当我年老之际,我定选择一座城做我的坟墓。当你年少轻狂时,当你习惯人潮拥挤的街道时,当你习惯热闹的人群时,当你习惯灯红酒绿的城市时,当你习惯这座不夜城的时,你可曾知道,在那千里之外有一座小小的乡村是那样的宁静,是那样的没有污染,你可曾选择回去呢?我们总是在不同的阶段,做着不同的事情,当你年轻时,你总希望,你可以飞的高一些,看的远一些,你总希望走在同龄人的前面,你总希望,你是最好的,你总走的更远,离家乡越来越远,可是你真的知道,那个地方才是你以后真正的归宿?
之前,有朋友曾从丽江游玩回来,他说:当我有一天老去的时候,当我家庭幸福美满的时候,当我不再为生活奔波的时候,我会选择丽江做为我的养老之地,我会选择在丽江度过我此生的终点,我不再漂泊。丽江,我也曾向往,可以看到许多在外游玩的人,可以看到许多渴望自由不停在走的人,当你看到一个经常玩弄爱情的人,他说:我真的想结婚了,请相信他,或许他不再玩下去了,或许他觉得,他真该好好定性了,当一个流浪了很久的人,他说:他想找一座城结束终生的时候,那他会选择那一座城,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选择那座城必定有他的道理,或者他觉得那座安静,可以宁静的过完下半生,或者他觉得这座城市,包容了他所有一切的坏毛病,或者他觉得,这座城市,有他想守护的东西,这份东西可能是爱,可能是事业,总之是他放不下的东西。
我在想,当我年老的时候,我会选择那一座城市,做为自己此生的终点站,这个地方可能我的故乡,可能一些宁静的乡村。我喜欢安静,不喜欢热闹的地方,本性就是喜欢安静的人,这个地方应该就是乡村,自己种种田,自己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自己去做一些以前年轻没有做的事情,我真心希望,当有一天,我真的老去面临死亡的时刻,我不会对这个世界恋恋不舍,我不会对自己的人生充满遗憾,我不会难过,只得到一些解脱的情绪,那样便足以。
人生最完美的结局,无非是,有一个自己爱的人,儿孙满堂,全家幸福,仅此而已。
第四篇:让学生铭记历史_让革命传统教育进校园
让学生铭记历史,让老区精神在校园常驻
@2历史悠久,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从古至今,在这片土地上,涌现出了许多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造就了无数名留青史、功勋卓越的传奇英雄。
“上下吴蜀天中央”的@2,多少年来,历经争战数百次,给这片沃土带来了几多眼泪,几多创伤。汉江为带楚山维,多少兴亡此地知。然而,“山水两回还,地气蓄不走,” 风流依然在,文星位不祧。无情战火、沧桑往事终不能销铄造化所钟,@2仍旧文事昌盛、快步腾飞。
我们@2小学一直以来,依托本区域独特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充分利用陶王岗文史教育中心的红色资源,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核心内容,使我校充满了浓浓的红色文化氛围。2015年6月学校被列为老区精神教育实验学校以来,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得到了不少的提升。
一、开设革命老区展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材。@2是一块红色的土地,也是一块人才辈出的宝地。在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至新中国建立后,@2地区大批的共产党员,革命干部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无数革命群众惨遭敌人杀害。革命斗争史迹有光复襄阳,襄阳二师**,中共襄阳地方党组织的建立,黄龙垱起义,太平店起义,双沟伏击战,血战薛家寨,徐窝人民的无私奉献等。革命英模人物有武昌起义政治筹备处总理、起义总指挥刘公,有襄阳最先走完“长征”路的老红军吕麟,有潜伏在敌人心脏里的潘文郁,有仁勇果敢为国献身的抗日名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的罗忠毅,有凛凛正气铮铮铁骨的赵英,有同心革命叔侄青史留名的董曦辔、董震,有父为司令人民爱戴子如小虎威震敌胆的谢耀武、谢坤,有牺牲时年仅24岁的临时省委书记王君恩,有任中共襄阳县委第一任书记、北京大学党委第二书记、副
校长马适安,有为国扬威青春壮美的杨威,有呕心沥血、风范长存任过中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的李实,有任红军总司令部秘书长的毛庭芳,还有高风亮节如松长青的高如松,马克思主义在襄阳的最早传播者萧楚女,鄂北革命根据地红军创始人余益庵,有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电影事业家陈荒煤,从鄂北农民起义中走出的开国中将田维扬,襄樊战役前线总指挥王近山,……新中国成立初期,双沟陶王岗人陶德琨撰写了关于《改进人民币制度办法五则》,上书建议改革现行币制。毛主席拿着《改进币制度办法五则》和经陶德琨设计的样稿,当即表态:有功之臣,发给奖金100万元(合新版人民币100元,在当时,也是一个大数额)。第二版人民币主景图案内容体现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貌,表现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战斗历程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主题思想。钞票式样打破了原有的固定的四边框形式,采用了左右花纹对称的新规格;票面尺幅按面额大小分档次递增;整个图案、花边、花纹线条鲜明,精密、美观、活泼,具有民族风格。方案确定,经毛泽东批准,政府再次奖给陶德琨300万元。1955年3月1日,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二版人民币正式发行。
所有这些历史,都应该被我们铭记,我们要通过学习这段历史来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和革命建设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以便更好地弘扬老区精神,坚定广大青少年跟党走的革命信念。所有这些历史,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
因此,我们开设“@2革命老区展览区”。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了有关@2革命老区的资料,然后分三大块进行布置。
第一块:@2老区地理位置图。第二块:@2老区简介。
按照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建国后进行介绍当时的英雄人物。
第三块:不能忘怀的历史。
1、陶德琨、陶德耀的英雄事迹。
2、血战双沟的图片及文字说明。
二、利用老区的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1、参观民俗博物馆、革命遗址;开放学校展览室。老区的革命遗址,是重要的历史见证,铭刻着共产党人和老区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而英勇奋斗的光荣历程,蕴含着共产党人和老区人民艰苦奋斗,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是一笔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我校一是充分利用这得天独厚的红色资源,经常组织学生带着问题去参观民俗博物馆、革命遗址,并聘请博物馆的专职讲解员进行讲解,并相机进行必要的辅导。二是每个纪念日清明、七一、八一、九
三、国庆等节日开放学校展览室,学生分批在老师的带领下为学生讲解。
这样,学生通过实地参观,教师现场讲解,印象更深刻,受教育的效果更实在。
2、开展读书活动、邀请“五老”讲座。
开展读书活动,做到既有布置,又有辅导;既有检查,又有总结。邀请“五老”讲过去的历史故事,品现在的幸福生活,既有听课,又有互动,允许学生提问。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辅以激励手段,对于优胜者或积极参与者,发些奖品或是纪念品,还授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并颁发奖状。
3、观看红色经典影视片。
观看有关红色经典的影视片,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老区革命斗争的历程和崇高的老区精神。这类影片诸如《地雷战》、《铁道游击队》、《鸡毛信》、《小兵张嘎》等等。组织学生观看时,看前,看后,我们都要求教师进行辅导,组织讨论,允许学生提出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这样以来,就大大提升了教育的效果。
4、开展调研、社会实践活动。
组织少先队员到老区进行调研和社会实践活动,亲身感受老区精神和老区人民的高尚品质。这种形式既让学生了解
了老区的过去,感受到了老区的现在,又让学生学到了老区人民的勤劳朴实、艰苦奋斗和默默无闻的优秀品质,从而更进一步的增强了老区意识和对老区人民的感情。我们还采用了与老区的学生、军烈属“结对子”的方式,提升了活动的实效。
5、参加红色主题比赛。
组织以@2革命老区为主题的讲故事比赛、写征文比赛、唱红歌比赛、办手抄报比赛、经典诵读比赛、读书比赛……来激励学生勤学进取的热情和回报老区、报效祖国的志向。
6、开展网络“祭先烈”。
围绕清明节寻根祭祖的传统习俗,突出缅怀先烈。我们利用校园广播,通过网上献花,网上献歌,网上献词,浏览革命纪念馆和革命人物的先进事迹等形式引导学生牢记历史,珍惜美好幸福生活,增进爱国、爱家乡的情感。同时倡导网络祭祀,文明祭祀的新理念。
“和风吹开千层雪,后辈莫忘谢烈恩。”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我们不能忘,革命先烈的民族气概我们不能失。我们要以英模的奉献精神为镜子,对照自己,洗涤心灵。我们要激活这些沉睡的历史资源,充分利用教育这块阵地,把这些资源转化成精神财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热土出俊杰。@2沃土养育了充满勤劳与智慧的双沟儿女,他们铸造出生命的辉煌,并为子孙后代所铭记。因此,利用现成的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和老区精神教育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将把革命传统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坚持常抓不懈,坚持讲实效,让学生如脑入心,铭记历史,让革命传统教育常驻校园。
第五篇:让历史永远铭记(七一演讲)
让历史永远铭记
岁月荏苒,历史的指针已经指向了21世纪,我们的党已经走过了90个春秋。九十年是什么?对于耄耋可期的老人是长寿;九十年是什么?对于青春年少是历史;九十年是什么?对于荫叶繁茂的树木是雄干;九十年是什么?对于时间是花开花落两由之。
90年历史沧桑、风云激荡;90年英雄辈出,声名远扬。悠悠岁月,早已把党铸成了我们心中的一首赞歌,党的英雄儿女就是跳跃在这首赞歌中的音符。
我们不会忘记党领导人民取得的伟大功绩,也不会忘记优秀的共产党人,是他们把热情与青春、忠诚与坚韧甚至鲜血和生命献给党和人民和国家。生命可以消逝,但他们和他们的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
在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典礼上,我为这样的英雄党员潸然泪下。
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到中国航天第一人钱学森;从非典斗士钟南山到兢兢业业的华益慰;从好警察任长霞到排弹专家王百姓;从深山支教的徐本禹到无私助学的丛飞;从英雄飞行员李剑英到勇救落水者的孟祥斌。
虽然他们有着不同的人生。但他们都把自己的生命和国家人民联系在了一起,人民为之感动,历史为之铭记!
走进2011年,全球局势颇为动荡,各国关系日益紧张,自然灾害频发不穷,受灾人数成千上万!天灾加人祸!使各国在水深火热中倍受煎熬,在短短的几个月中,自然灾害也同样令我国,遭受了沉重的打击,受灾人数高达1.7亿,直接经济损失480亿元。就在这样的困境中,党中央仍决然下令,在第一时间,向各受灾国,伸出了人道主义的援救之手!国际社会对此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中国政府又一次向世界展现了大国的胸怀,大国的仁爱!
然而,回首眺望走过的历程,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你看那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沧桑。两次的世界大战,翻天覆地的解放战争,无数的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才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一唱雄鸡天下白,唤来春天照人间。无论在共和国发展的初期,还是在安定祥和的现在,党和政府给了人民无上的温暖与力量!共产党员们,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党的宗旨,用自身的表率作用,体现着党的先进性。他们毫无畏惧,冲锋在前,勇挑重担,顽强拼搏,因为有了他们,因为有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一部民族的历史愈发绚丽,因为有了他们,一幅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天地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虽然我还不是一名光荣的党员,但我的生命已烙上红色的印记,那是永远也不会褪色的赤诚。
当然,我也深知,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难!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更难,这需要时间的检验,需要千百次的锤炼,更需要,熊熊烈火的考验!
熊熊烈火会磨炼勇敢者的意志,烈火熊熊也会让怯弱者退缩。在我们党的队伍里,总有一些意志薄弱者会败下阵来,红岩中的叛徒甫志高,就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成为人民唾弃的一堆粪土!今天,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西方某些国家,他们始终以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利己主义、为腐蚀我党内人员的卑鄙手段!但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是不会对此为之动容!“那些”丑陋的灵魂和卑劣的行径只会遭到中国人民的唾弃与蔑视!先辈们与时代的精英已经给我们做出了表率!历史和祖国和伟大的党期待着我们的选择与表现!战友们!
让我们把往昔叫作热爱,把今朝叫作澎湃,把明天叫作继往开来。让我们的梦想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让我们的部队培养出更多的国家的栋梁,让我们用汗水浇铸出军旅的奇葩。
让我们把青春镌刻在社会发展的史册上。让---历史永远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