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西部大开发西安市商贸业发展规划
以党的十五大精神和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为指导,抢抓机遇,推动西安商贸业实现跳跃发展,促进西安经济的腾飞,依据《西安市实施西部大开发经济社会发展纲要》(2000年—2010年),特做《实施西部大开发西安市商贸业发展规划》。
一、西安商贸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西安商贸业以建设我国北方西部地区商贸中心为目标,发展大商贸,建设大市场,搞活大流通,经过不懈努力,初步建立起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和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流通格局,为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一)流通规模不断扩大。199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98.18亿元。比1995年的180.17亿元增长65.56%,占当年西北五省区省会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47.07%。
(二)商贸市场设施建设发展迅速。1999年全市商业网点超过10万个,千人拥有网点数14.3上个。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总数478个,成交金额180.36 亿元,年交易额过亿元的市场20个,万平方米以上大型商场21个。
(三)商贸业国企改革取得明显成效。通过抓大放小,转换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西安商贸业形成了一支以上市公司为主导的商贸骨干企业群。围绕产权置换,制度创新,采取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小企业,深化了国有企业改革。
(四)商贸业非国有经济成份增长迅速。1999 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18亿元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仅占30%。70多万从业人员中,非国有经济成份占85%。
(五)新型业态及营销方式发展势头良好。超市、便民店、专卖店、仓储商场等不断涌现,邮购、电视购物、信用消费、网上购物等从无到有,代理、配送、租赁等业务有了一定发展。1999年,全市有连锁企业40家,门店508个,总面积25万平方米,当年实现销售额15.6亿元。
(六)服务消费领域稳步拓展。1999年,全市餐饮服务网点达3.3万个,营业收入33.4亿元。依托旅游、发展餐饮服务业,新建和改造了一批面向大众、特色鲜明、功能齐全的餐饮服务和休闲度假设施。
西安商贸业虽有长足发展,但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仍存在许多差距和问题。商贸业网点布局过于集中,批发、分销环节薄弱,缺乏辐射力强的现代化批发市场,要素市场发展缓慢,传统百货业仍占主体,新型业态规范化和规模化水平不高,新型营销方式尚处在起步阶段,缺乏现代营销理念,商业科技化含量低,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滞后,国企改革尚未完全到位,非国有商业竞争力不强。
二、西安商贸业发展环境
(一)有利条件
1、西部大开发为西安商贸业带来空前的发展机遇。作为中西部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西部大开发,西安必将成为重要的战略依托地,获得更多的优惠政策的扶持,吸引更多国内外资金、技术、项目、人才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必然有力地促进西安商贸业实现跳跃式发展。
2、区位优势为西安商贸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西安在全国区域布局上,承东启西、东联西进。随着内陆对外开放力度的加大和经济战略重心西移,这种区位优势对商贸发展十分有利。
3、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商贸业带来无限商机。西安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驰名的国际旅游热点城市之一。旅游业已成为西安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购物、娱乐、吃住等商贸服务业的发展。
4、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199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已达617.17亿元,同比增长12.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98.78 元,同比增长5.8%;农民人均纯收入2202元,同比增长7.3%。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为西安商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
本地市场基础。
(二)不利因素
1、加入WTO,将给西安商贸业带来严峻的挑战。鉴于目前西安商贸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入世后,随着国外大型商业企业凭借其经济实力、经营方式、管理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抢占西安消费市场,对西安商贸业将形成强烈的冲击。
2、商贸业在行业规划、网点建设等方面存在职能交叉,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现象,行业主管部门部分管理职能不到位,无法实施;一些指导行业发展的设想或政策难以落实,加大了政府部门对全社会商业调控、管理的难度。
3、法制建设相对滞后。目前,全国已有许多大中城市先后颁布了社会商业管理、商业网点建设管理、酒类专卖等地方性法规和管理办法,西安在市场法制化建设方面明显落后于发达地区。
三、西安商贸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落实中央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以市场建设为先导,以扩大内需为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战略方针,突出抓好商贸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企业经营机制的根本转变;发挥比较优势,面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着力培育商贸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使西安商贸业服务功能更完善、市场运行更规范、消费环境更优美,在区域经济中发挥更强的幅射和带动作用。
(二)战略目标
到2010年,建立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运行体制,形成按照市场需求运行的高效畅通的商品流通格局,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组建适应大市场、大流通的商贸企业集团,带动形成与国内外市场有广泛联系的、竞争实力更强的产业群;商贸业在第三产业所占比重明显提高,在城市经济协调发展中居重要地位;一些重要商品的交易在周边地区乃至周边国家产生影响,西安市场价格水平在区域市场价格形成中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把西安建成我国北方西部地区的商贸中心。
1、2000年—200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11%,2002 年达到400亿元;全市商业网点总数由1999年的10万个发展到13 万个;商贸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由1999年的 25%提高到28%。
2、2003年—200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10%,2005年达到530亿元;
商业网点总数达到15万个;商贸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达到30%。
3、2006年—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9.8%,2010年达到850亿元;
商业网点总数达到18万个;商贸业在全市第三产业中所占比重达到35%。
四、主要任务
(一)建设完善三级商业服务网络
按照我市中心集团、外围组团、轴向布点、带状发展的城市布局形态和完善商贸服务体系的规划要求,在中心集团建立三级商业服务网络和中央商务区(CBD),规划发展外围组团区商业中心。
1、充实提高一级商业服务网。除建设城区内的东西南北大街和解放路外,逐步发展以南北大街为轴,解放路与洒金桥大街相对,东西五路、莲湖路与东西大街相对的“中”字型商业区。重点是优化和调整网点布局结构,开发商业区功能,完善环城内书院门、德福巷仿古步行商业街,将传统特色与现代气息相结合。
2、建设发展二级商业服务网。围绕土门、小寨、胡家庙、张家堡等建设二级商业中心;在城郊结合部、大集镇、交通干道附近合理布置一些农副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工业品生产资料、日用商品等市场和相应的商贸服务设施。
3、配套建设三级商业服务网。在全市人口居住密集区、住宅新区、开发区等建立一批方便群众消费的便民店、超市、连锁店等商业网点,形成三级商业区。重点建设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供应设施,具备网点合理、行业齐全、服务配套的特点,以完善新建区的商贸服务功能。
4、建立中央商务区(CBD)。在东起翠花路南延伸线,西至朱雀路南延伸线,北起水厂路、南至三环路,开辟建设一座占地3.4平方公里的“中央商务区”,使之成为现代化的与国际接轨的示范区。围绕金融、会展、证券、信息、娱乐、外国领事馆区等的发展,配套建设现代化的商贸服务体系,形成环境高雅、设施超前、功能齐全、风格独特的外向型城市新区,进而成为西安城区副都心。
5、围绕城市外围组团区,建设商贸服务设施。2010年围绕外围组团的发展,逐步完善未央、闫良、临潼、韦曲、草滩等9个现代化、大容量的组团式商业服务体系。
(二)培育和发展新型批发与零售系统
1、建设新型批发流通网络系统
建立新型工商关系,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经营,以大型批发市场、专业批发公司和物流配送中心为主体,以日用品、副食品、生产资料和农特产品为对象,重塑西安商品流通批发体系,形成具有现代化水平和较强吞吐能力的商品流通网络。
2005年前,加强“龙头”批发市场建设,强化其综合功能,通过改造和提高,逐步完善市场的信息、结算、价格等功能,建立电子报价、信息发布、结算和物流配送体系,提高批发市场信息的集中、处理和传播能力。提高现有生产资料市场现代物流技术水平,增强面向中小用户交易的功能,重点建设国家级的西安旧机动车交易中心、西部汽车商城和大型物资配送中心。同时,建成8—10个具有较强辐射功能的轻工、医药、粮食、农副产品、旅游产品等专业批发市场。利用集团化和规模化经营方式,发挥“龙头”市场的整体优势,使之发展成为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具有影响力的商品集散、价格形成、信息交换和购销活动服务中心。
要大力发展商品市场,必须同时发展和完整房地产、金融、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从而形成互促、互补、配套发展的格局。
2、优化和调整零售业态结构
调整大型百货商场经营策略,向集购物、商务、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为一体方向发展;更新改造中型百货店,营造“专、精、新、特”的经营风格。在城市主要商业区,着重发展具有现代商业气息的专业店和专卖店,突出品牌经营;在居民区和新建小区发展便利店、小型超市;在东西南北四郊重点发展大中型仓储式商场或综合超市。2002 年至2005年在南郊或北郊建成西安第一个摩尔商业城(MALL)。
到2010年,建成以大型的购物中心(MALL)、百货商场和仓储式商场为骨干,以多种专业店、专卖店、超市、便利店为网络,布局合理、行业配套,设备先进、服务手段完善的零售商业格局。
(三)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开拓城乡市场。加大开拓农村市场力度,增加农民收入,发展适应农民需求的农资、果蔬、畜牧等专业公司,培育建设3—5个农副产品货源基地,逐步建立起渠道畅通、网络合理的农副产品和农资流通体系;发展会展经济,利用“东西部经贸洽谈会”和“西安经贸与投资洽谈会”等在全国及国际形成的影响,争办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各种会议和商贸活动,使会展经济成为西安经济的增长点;同时,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地产品外销;搞好 “菜蓝子工程”、“三绿工程”、“厨房工程”、发展家庭服务、社区服务;积极争取进出口经营权,利用国际商业营销网络,发展对外贸易。
2、依托旅游促进商贸业发展。引导旅游商品向民族化、特色化、优质化方向发展;配合旅游景点、风景区,兴办配套服务体系,开发休闲度假娱乐旅游项目,开展商务、购物等
观光旅游;健全旅游商品的营销组织体系,在我市建设1—2个旅游商品专业市场,逐步发展成为覆盖全国的旅游商品集散地;提高西安传统旅游餐饮业的档次和服务水准,实现服务质量和特色品牌上档次。全市商贸服务业依托旅游的经营收入2002年达到120亿元,2005 年达到185亿元,2010年达到370亿元。
3、发展以连锁经营为主的新型营销方式。重点发展以经营日用品和副食品为主的连锁便民店、连锁超市、连锁专业店和服务业连锁店;以直营连锁为支点,大力发展特许连锁,加速网络扩张;加强配送中心建设,实现集中批量进货;立足西安市场,向周边农村市场延伸,向省外、国外发展;组建一批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连锁企业集团。积极推行物流配送、代理、旧货、拍卖、电子商务等新型营销方式。建设1—2个辐射全国的综合性物流配送中心和专业化加工配送中心,培育交易额在5亿元以上的大型旧货市场和3—5个年交易额超亿元的大型拍卖企业。
4、商为利用外资取得较大进展。进一步扩大商贸业对外开放,加速与国际商业接轨。到2002年,引进外资商业企业3—4家,引进外资2亿元人民币。业态以商业零售的物流配送中心、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场为主。在食品加工行业引入2—3家外资企业,引进资金1亿元人民币,培育地方名牌产品。2005年,引进外资商业企业15家,引进外资5亿元人民币,引资重点是批发、连锁、MALL大型购物中心、大型食品生产加工等。2010年,引进外资30 家,引进外资10亿元人民币,仍以新型业态和互补性强的项目为主。商贸业三资企业年营业额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例,逐步增加到10%左右。实现商贸业结构布局调整上质的飞跃。
5、科技兴贸,实现流通方式的根本转变。大型综合批发、物流配送、大型百货零售、餐饮服务和连锁经营等规模较大的企业,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方面,逐步建立商品流通信息网络系统,搞好 “三金”工程(金桥、金卡、金关工程)的接轨工作,培训现代电子信息科技人才,加大商贸企业推行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力度;主要商贸企业普遍应用MIS系统,推行商品条码技术与企业代码技术,建立商业自动化检测、监控中心;积极有效地发展电子商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商业核心业务的管理,逐步实现商业与金融、税务、供应商及制造商在互联网上的对接,创建新型电子网络商业营销体系,实现流通方式的根本转变。
五、主要措施
落实商贸业发展规划是一项涉及经济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大工作力度,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一)加大商贸业发展规划的工作力度。加强对商贸流通先导作用以及商贸发展规划重要性的宣传,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各有关方面高度重视,提高落实规划的自觉性。强化规划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充分发挥规划对全市商贸流通发展的促进和调控作用,使西安商贸得到协调、有序、健康、快速发展。
(二)转变政府职能。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过渡,由侧重对国有商业的管理向全社会商业的管理过渡,政企分开、划清职责,通过制定政策法规和发布市场信息,加强对企业的引导和服务,建立既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又有利于经济有序运行的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通过协会制定行规行约,实行行业管理,不断强化其协调、服务等职能。
(三)完善市场法规。强化法制经济观念,加强西安商贸发展中尚处于法律空白点的地方性立法工作。参照国家有关法规,制订和出台社会商业管理、商业网点建设管理等地方法规和政策,初步建立起市场管理的法规体系,做到以法兴商、依法治商。
(四)深化流通体制改革。把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国有商贸企业改革,与产业结构优化、所有制结构调整相结合,把解决企业当前突出问题与今后长期发展相结合,继续坚持抓大放
小,扶强并弱,推进强强联合,从整体上提高商贸业国有资本的质量,提高企业运营水平和经济效益。进一步发展非公有制商贸企业,广泛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大力扶持个体、私营和城镇下岗职工从事商贸流通业,引导其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推进个体、私营商贸企业走兼并、联合、集团化道路,实现规模经营,规范管理。
(五)多方筹措商贸设施建设资金。结合西部大开发,积极争取中央及有关方面对我市商贸重点项目给予大力扶持。同时,在投、融资方面,应从传统的向国家要钱、财政投入,转变为面向市场,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开辟资金来源。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在引进外资方面,可向境外银行贷款,以项目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等。在搞活风资方面,可从证券市场融资,企业发行债券,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集资投入等。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采取出资、出场地、出设施等多种方式,参与商贸发展。
(六)培养商贸业专门人才。树立竞争取决于人才,容智胜于融资的观念。培养一批适应现代商业经济发展、懂管理、善经营、精通国际贸易规则的复合型高素质专业人才,逐年提高商贸企业管理人员大专以上学历的比例;大胆引进和使用既有现代科技知识又熟悉商业经营活动的经营管理人员;有计划的对现有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培训提高,加强商贸从业人员的商业道德教育,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
第二篇:商贸业发展规划意见
商贸业发展规划意见
商贸业,在我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我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商贸业的发展,对于我区GDp各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和促进作用。商贸业的发展水平,反映着我区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商贸业发展规划是我区在现有商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为实现经济全面、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一种长远的战略性安排,是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规划对我区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是符合经济运作规则的政府调控方式,也是城市优化资源能量,提高我区综合服务功能,协调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间的相互关系,确保地方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手段。制定商贸业发展规划—促进商贸业发展—推动我区经济整体发展—实现经济腾飞,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商业布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正在形成。为了巩固我区的商业地位,实现商贸业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本着振兴xx区经济的使命感,高度重视商贸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振兴老商圈、打造新集群、着眼大商贸”整体战略思想。特制定本规划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根据我区跨越式发展战略要求,以“振兴老商圈、打造新集群、着眼大商贸”为总体目标,依托我区商业优势为基础,坚持实施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的发展原则,努力把我区打造成具有特色和活力的地区的商贸业强区,推动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实现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思路
以构建具有特色并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的商贸业体系,发展现代化大商业,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为我区商业发展战略方针。紧密结合我区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建设步伐,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产业集群经济为支撑,依托xx商圈,拓展新的商业体系,发展现代化商业体系,调整市场结构,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现代商贸服务业,积极构建规模型、规范型、辐射拓展型的批发零售市场体系、特色专业市场体系、社区服务网络体系、超级连锁市场体系,建设丰富多彩、高效快捷、诚信规范、管理科学的“现 代化发达的商贸区”。
现代化发达的商贸区功能定位是:成为我市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国际化区域性商业强区。建设好商贸强区,关键是要拓展市场辐射功能,结合我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实施“商贸聚集”的辐射战略:巩固xx商圈及火车站传统商圈,融入河医经济圈,培育西出站口“临站经济”圈和大学路商圈等,五大商业区域将为我区实现商贸强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务实高效。
开放型商业的发展,必须充分体现为广大居民和外埠顾客服务的功能。要面向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找准商业发展的切入点,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促进商业运营进入良性循环。只有从市场运行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才能实现商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2、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xx区商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名区、资源、区位”三方面的优势,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多功能、多样化、多层次的商业服务体系,把商业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满足本市购物需求和向全省、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拓展结合起来,形成辐射拓展型的商业发展体系。同时要注意到我区在投资环境、土地资源、配套设施资源等方面对商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扬长避短,逐步做到化短为长,促进商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调整结构,优化布局。
商业发展规划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改革步伐,根据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引导力度,做好资源整合,完善配套措施,构建具有多元市场竞争主体的现代商业体系。
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努力实现三个优化:
(1)优化商业布局结构。以中心商业区、社区商业服务区为核心,形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商业网络结构。
(2)优化商业网点规模结构。既要考虑到必要的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又要考虑到周边商业设施的配套功能,充分满足市场需要,同时又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过度竞争的规模结构。
(3)优化业态结构。以发展新型业态为重点,以挖掘传统业态潜力为辅助,实现新型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有机结合。
4、协调发展,合理超前。
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商业发展,认真吸收国际和国内先进的商业发展理念和成功的商业发展经验。商业发展规划要与xx市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并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做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商业与交通运输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环保产业协调发展,城市中心与社区协调发展,产业之间和商业业态之间协调发展,制定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发展目标。
二、我区商贸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2008年,从地域口径统计来看,全区商业营业额达到451亿元,同比增长29.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6.4亿元,增长23%,占xx市县(市)、区总体目标的13%,低于金水区6.4个百分点,排全市第二。同期,我区三产比值占全区GDp的80.7%,07年为82.3%,同比下降了1.6个百分点,2009年前两个季度,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完成72亿元,同比增长17.1%。
我区商业是以传统百货零售商业为中心,以批发市场为支撑,以特色步行商业街为亮点,以社区商业为补充的布局。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百货零售商业正朝着国际化、连锁化发展。以xx商圈为中心的百货零售、专卖店超市等传统零售业和现代商业为主导,如:大商新玛特、北京华联、苏宁电器、国美电器、五星电器等商业企业近50家,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xx旗舰店即将开业经营,将不断完善xx商圈功能。
2、批发市场朝着专业化、集群化发展。全区共有专业市场39家,农贸市场22家。以火车站地区的小商品、服装批发为主,有xx国际小商品城、万博商城、金城服饰、世贸商城、天隆服装城、恒泰服饰、钱塘衣城等10多家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以京广路鞋城为中心的鞋业批发市场;以万客来、华中食品城为主的食品、糖酒批发市场;以金泰成灯饰、西建材、新家园建材超市为主的西部建材装饰市场等是我区商业服务业的有力支撑,已成为省内外著名的批发市场聚集地。
3、特色街朝着一超多能方向发展。德化步行街承载着xx商业的百年沧桑,将进一步进行升级改造,巩固其百年名街及城市名片的中心地位。淮河路餐饮街、铭功路机电水暖街、奥特莱斯步行街等特色街区各具特色,发展步伐加快逐步成为我区的亮点。
4、社区商业逐步形成特色和规模。社区商业进一步完善了我区商业格局,如长城康桥、亚星奥特莱斯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升龙国际中心等,成为了西南城区经济发展的活跃地段,优化了商业发展结构。
(二)存在问题
我区商业发展是以“片”和“块”的模式进行的,即“片”是xx广场以及火车站周边形成的名街商圈集群。“块”是大学路长城康桥、碧波园世纪联华、嵩山路华润万家、亚星奥特莱斯、中原百姓生活广场等周边形成块状商业区。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这种状态趋势并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为:
1、规划问题。xx商圈、火车商圈发展逐渐出现饱和状态,商业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缺乏整体的管理,xx商圈、火车商圈整体业态单
一、功能不完善、布局不合理、基础设施陈旧、楼宇资源匮乏,购物及周边交通环境较差,不适应现代商贸中心地位的需要。随着xx商圈周边的丹尼斯、大上海城、百盛广场等商业崛起和东西大街的扩宽,形成强大的拉力,xx商圈逐渐东移北扩偏离我区。我市其他商圈也在快速发展,xx正进入多商圈时代,金水区天旺广场、燕庄商业广场、花园路商圈等逐渐的扩建发展,使得我区的商贸业优势在减弱。在商业街区上,基础设施缺乏空间衔接能力和经济联动能力。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商圈产业链条化的生成,商圈规模效应、辐射能力和联动发展能力受到较大制约。
2、聚集问题。全区商业聚集区数量偏少,新的次级商圈发展慢,目前还属于零星的商业形式,没有形成强大的商贸企业聚集效应,消费结构也比较单一,不能充分满足区域化的消费需求,不能有效吸引城区人口,应该向多极化、次中心格局演变。
3、消费习惯问题。城市分流人口过度集中在xx广场及火车站地区,使得主干道通勤功能过度,容易导致交通阻塞、商业地价过高等“城市病”现象,商业辐射功能偏弱。而打通的大学路、医疗资源丰富的河医、开发中的南部城区等居住、公共设施功能配套完善,对人流、商流的吸聚力强,却缺乏相应的商业集群,不能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4、经营模式问题。功能分工不清,特色不明显。xx商圈和正在形成的次级商圈功能化差别小,特色不明显,产生相互恶性竞争。商圈内同质化商场业态布局突出,不能实行错位经营,造成雷同、无序竞争的现状。
5、配套设施问题。商圈行业的黄金比例应是购物占40%,餐饮占30%,休闲娱乐占30%。目前,我区现有的商圈购物占了较大的比例,休闲娱乐设施较少,缺乏不同层次的规模餐饮,制约了消费者一站式消费,影响了商圈整体功能的发挥。
6、市场问题。市场过于分散,配套不够合理,导致集群效应不强,辐射能力偏弱。同时,规划程度低,产权结构复杂,升级改造困难大,市场功能和竞争力逐步在减弱,受资金、土地、规划、政策等因素制约,升级改造步伐慢,市场优势逐渐减弱。
以上致使我区商业存在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缺乏特色的问题,为解决xx商业的今后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三)商业发展有利条件
1、随着城中村改造,商贸服务业布局、规模、结构、效益等基本情况也发生了变化,商业发展的新载体不断出现,为我区商贸业发展带来了空间。
2、商业次中心逐步形成。大学路沿线的升龙商业广场、长城康桥、河医等区域商业氛围日益浓厚,京广快速路的建设也为京广路两侧发展带来机遇,为商业次中心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3、我区城中村改造使南部房地产开发兴起,形成了新的商贸业发展机遇和空间。世纪联华长江路店、亚星奥特莱斯、中原百姓生活广场、华中水果市场、中陆物流等一批南部城区的商贸项目的带动、辐射作用,活跃了商业氛围。目前,南部城区消费市场仍在培育发展阶段,搞好南部商业氛围是关键,需要大量的宣传、政府引导、项目支撑和政策扶持。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xx商圈为核心,火车站商圈、火车站西广场商圈、河医商圈和大学路商圈相呼映、以城市改造为契机、以建设名街商圈商业集群为目标,立足xx商业实际,到2013年,基本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管理科学、协调发展的商业体系,为发展现代化的大商业奠定基础。到2015年初步形成以市级商业中心为中心、以区级商业中心为主体、社区商业网络为基础、特色商业街为亮点,研发经济、创意经济、金融保险等新型业态,服务功能齐全的商业体系。
(二)具体目标
到“十一五”末(2010年底),力争我区商业销售收入超100亿元。2011年底,在巩固xx商圈以及火车站商圈的同时,打造三大商圈经济、培育四条商业特色街,社区商业、楼宇经济和西南批发市场,使我区商业发展区域初步形成,按照整体规划,采取分步骤、分阶段的实施。
第一阶段从2009年到2010年初,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大全区重点商业项目建设的推进力度,不断巩固加强我区商业优势,充分发挥项目带动辐射作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2008年146亿元为基数,每年递增按18%。
第二阶段从2010年初到2011年底,我区商业集群初步走向成熟。通过进一步开展招商引资,加强投资力度,抓好重大项目,以及培育我区特色街建设和商圈建设,使得我区形成发达的商贸业集群。
到2013年底,基本形成商贸、娱乐、文化、居住相配套的、健全的商业服务体系,建成具有强大集群、辐射功能、交通通讯发达的商业中心,最大范围地满足本地和外地居民的各类消费需求,真正成为全面开放、经贸结合、综合发展、功能配套的现代化商业集群。
通过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大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招商引资,开发和联合开发,基本形成商务、展览、会务、居住相配套的、健全的商业服务体系,建成具有强大聚集、辐射功能、交通通讯发达的xx商业中心,加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流动,最大范围地满足居民的各类消费需求,营造出集一流的商务、居家、购物为一体的生活、投资环境,真正成为全面开放、经贸结合、综合发展、功能配套的现代商贸业体系。
四、产业发展战略重点
建设“现代化商贸强区”,是xx区商业发展的核心,也是本次规划的战略重点。要把xx区建设成全省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国际化、区域性现代商业区,并推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这一切关键在于建设富有特色、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并具有强大集散功能和辐射功能的现代化大商业体系。本规划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提出:要充分依托历史文化的品牌效应,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打造成现代化的商业物流中心。为此,必须集中力量重点抓好“1、2、3、4、5、6工程”,即建设一个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商贸体系;巩固和完善两个可持续发展的商贸圈;建设和培育三个新兴商业发展区域;构建四条富有特色的商业街;升级改造五大批发物流市场中心;培育六大社区商业中心。
(一)建设一个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商贸体系
建设具有特色的现代化商贸体系,从空间结构和服务功能的角度规划,包括以下五个系统:
1、与历史文化相适应,与旅游观光相匹配,并具有商业发展辐射力的现代化城市中心商业区系统。
以xx广场中心为主体,将德化商业街与城区主要历史景点、宾馆、商场联成整体,形成以德化步行街为轴线的城市中心商业街区。这个区域的服务功能主要是为来自全国各地和境外的游客提供旅游观光、休闲购物条件;为广大市民和周边地区客商提供零售、批发业务;以多品种、多层次的商品和服务,吸引各种类型的顾客,形成具有综合性、多业态、多功能的商业服务系统,和全市的商业辐射中心,并拓展到火车站西广场周边。
2、提升产业发展聚集效益,构建新商圈经济系统。
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和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火车站西出站口的改造,郑大一附院周边项目的开发,小李庄、路砦、新长城等城中村的相继拆迁,南部城区的规划建设,逐渐形成火车站西出站口、河医周边、大学路沿线、南部城区等新的商业次中心,成为我区服务业发展新的活跃地段。为此,要抓住发展机遇,着力构建火车站“临站经济”商圈、河医商圈、大学路商圈新的商业经济带,提升商业聚集层次,努力扩大我区商业的内涵和发展方向。
3、方便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多功能社区商业系统。
旧城改造和城中村改造为社会商业升级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未来几年内应抓住机遇重点完善社区便民多功能商贸服务,新建社区从规划开始,就要把社区便民商贸服务中心的设置列入重要内容。这类社区商贸服务中心的业态以便利店和小型超市为主,服务项目要涵盖日常生活用品、餐饮、洗浴、医药、家政、邮电、理发、照相扩印、书报、家电维修等小型农贸超市。乡(镇)、南部城区,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设立以便利店和小型超市为主流业态,同时考虑满足当地居民文化娱乐生活需要的便民多功能商贸服务中心。
4、积极培育发展农村商业服务网络。
xx区乡镇是发展商贸业薄弱地区,必须抓好乡镇商业的发展,这是拉大商业空间,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抓好农村商贸系统的建设,一方面要体现为城乡居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需求服务,另一方面要将商贸业与当地的特色产业(例如:侯寨的樱桃、葡萄、农家乐,马寨的食品加工等产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辐射力的多功能产业结构和商品集散地,把优质的现代化商贸服务逐步扩大到农村薄弱地区。
5、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立足xx,辐射全国的专业市场系统。
市场众多是我区优势之一,加强专业市场系统建设,对丰富商贸业产业经济内涵,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区专业市场要继续推进升级改造,加强辐射全国力度,确立市场经营特色的道路。要在现在的专业市场基础上,扬长避短,与时俱进,逐步改造完善现有专业市场。整合市场资源,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创新市场经营管理机制,扩大规模,最终提交市场经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巩固和完善两个可持续发展的商贸圈
1、完善xx商圈功能
规划范围:xx广场周边
定位:市级商圈、高档购物、历史文化、休闲旅游和功能完善商圈
发展要点和目标:辐射能力是商圈地位的一个重要功能和标志,要在不断增强“商圈”的辐射能力上下功夫。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展示“xx商圈”周边项目,吸引容纳国际国内时尚前沿的商业企业,积极推进民主路商业项目建设,重点引进知名企业和品牌入驻,不断提升和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经营理念,推动了整个中原地区商业不断创新蜕变,上台阶;从硬件上大力提升“xx商圈”的功能。加快商圈内xx时代广场、印象城等重点项目建设,同时不断调整商圈经营结构,完善服务功能,引进相关娱乐设施、餐饮、楼宇经济等项目,充分满足各层次消费者在购物中休闲、在休闲中购物的消费需求,使得消费多样化,更有吸引力;在软环境上,不断制定绿色服务政策,支持商圈内企业做大做强,使企业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升商圈的品位,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提升xx商圈的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力。
2、火车站传统老商圈提升改造
规划范围:火车站东出站口周边
定位:传统商业、商务办公、小商品批发为主商圈
发展要点和目标:利用火车站地区批发业优势和对周边经济的拉动辐射作用,依托商圈内服装、小商品市场和酒店众多的优势,把握商圈整体发展趋势和布局,挖掘潜在的优势,突出商务、餐饮、批发的特色,加强周边商业项目建设,引导市场资源整合,推动高标准市场升级改造;同时,加强宾馆、写字楼建设和餐饮、娱乐、休闲、商旅等基础设施整合,引导商家进行联合开发,建设具有商旅休闲、餐饮娱乐、服装、小商品批发零售的火车站传统商圈。
(三)建设和培育三个新兴商业发展区域
1、河医商圈
规划范围:xx大学第一附属医学院周边及建设路、棉纺路地区
定位:商务办公,发展医疗经济,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
发展要点和目标:以xx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为核心,利用丰富的医疗资源和周边重点项目,重点发展医疗产业,医药产业,医疗服务、总部经济产业、研发产业。要加大招商力度,对周边中投国际广场、金三角、国际密码城等重点项目进行跟踪服务。
2、火车站西广场商圈
规划范围:以火车站西广场为中心,以京广路两翼为重点
定位:商务楼宇、零售业、商务、旅游业、高档次服务业态商圈发展要点和目标:利用西出口建设机遇,将商业活动、生活服务、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功能与公共绿地水系有机融合,将火车站商业功能有效、有序西扩,铸造新的商业服务业商圈,着力打造新的商业服务业亮点,使xx商业服务业的实力不断增强。增加商业服务业发展空间,加大招商引资,重点开发周边商业地块;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正确引导,使其尽早形成“临站经济”应有氛围,这个区域尤其是京广路的拆迁,规划要有前瞻性,硬件设施建设有超前意识,起点要高,定位要准,要出招商优惠政策,创造一处生态环境良好,功能齐备、商业服务业兴旺,地域特点鲜明的现代城市窗口形象和城市新风尚的场所。
3、大学路商圈
规划范围:中原路以南至航海路区域
定位:拉大西南城区消费能力,整合社区商业资源、现代服务业商圈
发展要点和目标:大学路作为xx区的中轴交通主干道,商贸业发展具有良好的优势和基础,是大学路商圈建设的有利条件。是未来xx区商业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路砦、小李庄、王胡砦三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南北相连,将为其发展提供良好机遇,对提升xx城市品位和形象,扩大xx聚集辐射能力和城市影响力,都具有重要意义。打造新型商业业态,增强开放意识,将城中村改造项目长城康桥、升龙国际中心及城中村改造项目与商圈建设结合在一起,是未来新的商业发展旺地,因此要加大招商力度,科学布局商业购物金融区、市场贸易区、餐饮服务居住区、休闲娱乐文化区,形成相辅相承,互融互补、各具特色的功能布局,力使商圈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环境优美,成为城市商贸业新的增长极。
(四)构建四条富有特色的商业街
1、德化步行街区
发展要点和目标:要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德化步行街区升级改造,利用“百年德化”文化底蕴,突出本地特色氛围和历史地位,打造商业文化街。将德化街向南延伸至钱塘路,向周边发展,扩大其规模,建设一些代表性的建筑,使其彰显独特的文化标志。要弘扬传统特色文化,紧紧围绕德化街的渊源历史和商业文化做文章,将其提升为xx的社会文化中心,并建立街区特色网站,图文并茂详细介绍街区文化特色,把德化步行街打造成富有浓郁历史文化色彩的文化商业街;要科学规划,凸现功能分区化,特定的区域定位上要找准特色理念,使得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功能分区,错位经营,相互支撑。要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德化商业步行街是比较繁华的地段,道路交通问题阻碍商业街商业的提升,要增加停车位,集中解决停车难的问题,特别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商业街四周的进出通道;严格整顿商贩违法乱占行为,避免影响交通。
2、淮河路餐饮文化街区
发展要点和目标:要进一步加大对淮河路餐饮街的投资,改造街道绿化,增加立体绿化和空间绿化;增加亮化设施,完善夜间亮化工程,使其夜晚流光溢彩;开发增加可视性建筑,如:特色明显塑像、温馨提示牌、路面的色彩,道路两旁建筑的式样及色彩,修建果皮箱、美化电话亭,优化消费环境,提高街景品位,营造特色氛围。在路口应该建造相应的塑像,标识特色餐饮文化。如淮河路餐饮一条街要将古玩城、灯城融为一体统筹规划,使人们在用餐之余能欣赏古玩文化,参观灯饰文化,在欣赏古玩、参观灯城文化时又能享受美食。
3、奥特莱斯商业街区
发展要点和目标:奥特莱斯作用新型商业业态驻入我区,基础设施良好,环境舒适,是西南商业发展的亮点,在此基础上,培育沿嵩山路为餐饮街,沿汉江路为步行街,沿兴华南街为超市、家具街。要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帮扶企业,提供良好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得商户入驻,形成西南消费市场。
4、金水河酒吧休闲街区
发展要点和目标:定位于休闲娱乐、建设独具特色的酒吧休闲一条街,主要经营酒吧、茶艺、陶艺、字画及其他休闲娱乐产业。依照“水绿融城”的发展理念,将金水河的自然资源与河岸的人造绿化景观相结合,努力打造xx市独有的水绿交融的特色景观。同时,规划沿河岸建立一个定位高端、服务一流的高级病房区,将病房搬出医院,为病人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康复环境,创立xx市第一家高端医疗服务场所。
(五)加快现代化市场建设,推动五家市场升级改造
1、以二马路为中心的机电市场
发展要点和目标:利用已形成的二马路机电市场对周边零星机电市场整合,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品牌优势,引导沿街经营商家向升级改造机电市场聚集。现有的二马路机电市场要进一步加快升级改造步伐,抓好市场经营管理,引入现代经营理念,搞好管理服务制度创新、经营方式创新,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力争吸引更多的国内外品牌商家入驻,提升市场档次,扩大市场知名度和辐射力。
2、以眼镜城为中心的五金市场
发展要点和目标:依托已形成的眼镜城市场,进一步整合市场资源,提升档次,增强辐射力。加强市场改造整体包装宣传,吸引国内外大公司和零散商户向其聚集。大力推进项目建设,高标准规划,创新品牌、创新营销、创新服务,建立完善信息网络系统,强化科学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努力创建一个全市最大、辐射面最广的区域性五金综合物流市场。
3、以中原百姓生活广场为中心的服务市场
发展要点和目标:加强服务中原百姓生活广场项目,引导企业以批发联合体为主,三方互动,采取订单式、包销式、主题式商业地产多赢模式;三链齐动,拉动产业链、构筑市场链,创造价值链;努力打造为xx小商品批发市场的龙头市场,中部地区最大的集娱乐、休闲、餐饮物流信息、物流配送等功能齐全的综合性零售批发购物中心。
4、以京广路鞋城为中心的鞋业批发市场
发展要点和目标:加强京广路皮鞋、鞋材批发市场的规划布局、市场整合和升级改造。依托现有鞋城建设,在周边沿线带动新建和扩大鞋业、鞋材批发市场,引导京广路鞋业市场聚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场包装、宣传和招商引资,力争吸引更多的品牌商家入驻,扩大市场规模和市场份额,形成全国最大的鞋业、鞋材批发市场,为我区的鞋业产品创立品牌、打入国内市场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和优越的市场条件。
5、以金泰成为主的灯饰市场
发展要点和目标:利用已形成的以金泰成灯饰广场为龙头的专业灯饰城的优势,大力促进灯饰传统产品生产流通。加快中原灯具大厦的建设步伐,提高灯具大厦的组织化程度,发挥重点企业的领航“旗舰”作用,推行连锁和集团化经营,实现产品的特色效应和品牌效应。引导我区灯具行业搞好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力争吸引更多的品牌商家入驻经营,引导市场向专业化、品牌化、精品化的方向发展,壮大名牌产品,以品牌产品扩大市场知名度和辐射力,形成品种齐、档次高、辐射广的中原“灯具之都”。
(六)重点培育六个有特色的社区商业
发展要点和目标:力争2013年前利用城中村改造的机遇规划建设6个社区商业比较发达的社区,以便民利民为宗旨,以服务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为目标,按照商务部相关标准和要求,引导鼓励新建社区和改造升级的社区,建造与现代城市建设同步的与居民日常消费水平相一致的社区商业网络,重点培育佛岗、菜王、路砦、王胡寨、冯庄、小李庄城中村改造项目,形成各具特色,便民利民服务更贴近居民的社区商业。
五、重点培植的行业及商业形态
(一)重点行业
1、南部现代物流业。大力培育物流企业集团,发展第三方物流。加快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为主骨架的公路网,完善交通枢纽功能。开展物流企业、物流技术、物流设施、供应链管理标准化工作,推动物流业发展由“量”的积累转向“质”的提高。鼓励物流商贸企业通过兼并、联合等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实现低成本扩张。继续加强物流师、助理物流师、物流企业高级高管人员培养。
2、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业。构筑xx信息港,加快信息平台建设。在整合和发展现有信息网络的基础上,大力构筑功能完善的xx信息港。整合社会信息资源,积极开发信息应用系统,构建信息服务平台。整合现有通信资源,加快高速宽带网络建设,促进电信、广电、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和新一代互联网,建立为全区和中原地区发展服务的统一开放、高效快捷的多媒体公用信息综合传输平台。
3、大型综合性零售业和专卖店。日用消费品贸易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须臾不可缺少。要按照城市和居住区现代化发展趋势,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改变传统经营方式,改造和调整传统经营结构和建设好新的经营网点和超市、专卖店、专业商场等新型业态,采取灵活多样的经营形式,重点推进品牌专卖和系列专卖,推进连锁经营向更广阔的领域发展,促进商业服务业的日趋繁荣。
4、餐饮文化及休闲娱乐业。餐饮文化及休闲娱乐业的繁荣程度,是衡量人们生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快发展。一是充分利用现有的宾馆酒店,丰富内容,提高档次;二是按时代发展要求,新建一批高档次的餐饮文化娱乐场所,以新的理念、先进的管理,倡导新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同时促进行业自身的快速、健康发展。
5、社区服务业。发展直接为社区居民生活消费服务的服务业,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要按各类居住小区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做好服务网点规划布局,在有条件的社区逐步建立社区服务和医疗中心,完善小区的商贸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打造科华北路,振兴特色商业,在科华路规划建设商业步行街,丰富街道生活,美化净化环境。建造优良的服务设施,创造性地开展服务,不断拓宽服务领域。除搞好生活日用品贸易外,积极发展美容美发、快递、清洗、保健、代购、代办、家庭绿化、家教以及家庭法律顾问、家政中介等服务,促进社区服务业规范化、品牌化和连锁化。营造便民温馨的生活环境,提高居民生活消费质量。
(二)重点商业形态
1、大型专业市场和现代物流。大型专业市场是我区已有的优势,今后发展要避免盲目、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防止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重在整合资源,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和档次。现代物流是新兴业态,要加强探索发展,抓好西南城区物流中心建设,重点发展与现代化模式物流、现代连锁商贸和集团化经营,建设好物流中心,完善规范专业市场,加强物资流动,形成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重要基地。
2、大型商业设施。近几年我区引进的一批国内外大型商场,已成为商贸业态的支柱。打造商业强区,还要引进一批,建设一批,利用先进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巩固商贸业态的支柱地位,提高我区商贸业的整体形象。
3、专卖店、连锁店。专卖店是特色化经营的一个明显标志,专卖店具有品牌强,专业化水平高,产品宣传集中的特色,是零售商业的重要业态形式之一。
4、便民利民社区店。按照社区服务发展思路,合理布网,重点面向社区发展。经营上要拓展规模,坚持引进、加盟、联合的原则,采取直营连锁、加盟连锁、自由连锁、特许连锁等多种形式,形成集约化、规模化效应,为全区社区利民店网络的配置做好引导工作。
5、楼宇经济。楼宇经济是以楼宇为载体,集科研、生产、商贸、金融、信息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经济形态,因其所占建筑空间小、经济容量大、经营质量高,以及在提升我区形象上的作用,将成为商贸业的重要支撑,是我区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重点和亮点。因此要加强对楼宇经济的研究与服务管理,为其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优良环境。要在楼宇建设中先期介入,全程介入,注重楼宇项目的策划、包装和招商引资,重点引进和吸纳商务、科研、金融、证券、保险、电信、科技咨询、中介服务等现代行业的海内外大集团、大公司,力争有外资金融机构或其他资本形式的外资企业落户,引导其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促进我区城市现代化和商务现代化。
6、电子商务和信息服务。利用我区发展现代服务业要求,大力普及计算机网络知识,把电子商务与建设城南商贸圈有机结合起来,推进商业网络工程。引导传统商业销售方式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引导企业加快信息系统建设,完善企业收银管理系统(pOS系统)、商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MIS系统),积极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积极探索网上交易和无店铺销售,逐步提高商业的信息化、组织化水平。鼓励推广以实网为基础,以电话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电子商务,提高区域内的商业信息化程度。
六、发展措施
(一)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流通秩序。
1、加快法制建设,保障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要认真制定和完善商业运行管理和网点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业标准等,促进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消费品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保障市场机制在资源优化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实现货畅其流。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商业规范有序、持续发展。要引导商业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和社会各界牢固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人人遵守法律的守法观念,严格执行、遵守国家有关商业运行和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
3、建设流通安全体系,发展绿色生态商业。要强化其它重要商品的流通管理,建立以食品、日用品为主的流通安全体系,促进绿色生态商业的发展。
4、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商业运营安全、高效。在人员和商品集中的商品流通场所和物流中心,要认真执行消防安全法规,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防范和处理预案,确保人、财、物的安全,建立稳定的商业秩序。
(二)优化网点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1、结合我区商业和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实际,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加强对商业发展与商业规划的调控、监督和管理,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xx区商圈商业设施总量趋向饱和,但结构不合理的现实情况。重点强化对中心区大型商业设施的规模、布局、功能设置的管理,防止盲目发展大型百货店,避免同质恶性竞争。同时应注意发展社区居民集中地的便利店和小型超市,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
2、抓好居民生活社区商业设施的配套与完善,促进社区商业健康发展。在规划期内,新建居住区商业设施配套建筑要相对集中在规划的社区商业中心内,其余面积分散在居民区里发展小型店铺。
(三)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1、变革发展理念,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最终要靠一大批商业企业的发展来支撑和推进。而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通过培植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来实现。
2、选准努力方向,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有作为的企业家,高素质的企业员工团队,独特的进货渠道和稳固的销售渠道,富有特色的商品,良好的硬件设施,舒适的购物环境,科学的管理机制,享有盛名的字号和商誉,都可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组成部分,都是企业培植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努力方向。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是目前我区绝大多数商业企业长期努力的目标。具体来说:包括优化市场定位、增强服务功能、采用新型业态和网络化、连锁化经营及计算机管理等。
(四)弘扬文化传统,实施商业名牌战略。
1、倾力打造历史文化名街,增强我区吸引力。xx历史文化的底蕴和传统,是我区的宝贵财富。要实施名牌战略,打历史文化名街牌,拓展德化步行街的影响,努力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使外来游客一进入xx的商业网点,就为我区商业具有的浓郁历史文化特色所吸引。
2、实施形象战略和名牌战略。大塑优势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专业市场和业态形象,凸现xx区商业整体形象。结合形象战略,重视培育名牌市场、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引导市场和企业学习国内外先进业态,重视企业形象,增强品牌意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特色,优化管理,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和包装、宣传,努力通过创立品牌,提高企业和商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出台激励市场、企业创品牌的奖励政策,鼓励更多的优秀品牌、名牌脱颖而出。
(五)加快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商贸发展的外部环境。
1、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对重要的商业基础设施,包括重要商品的储备设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社会性大型物流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和市场信息网络等,要实行政策性倾斜和支持,以加快商业区街的市政建设和交通设施建设。
2、引导、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建设xx、美化xx。尽管现有商圈的商业设施众多,但亮点不突出。需要从政策、资金上对市政建设、环境治理和绿化设施给予支持,对重要商业区位的网点设施和经营环境,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商贸发展的外部环境,让xx区以现代商业为窗口,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促进第三产业乃至全区经济的发展。
(六)着力发展新型业态,提高企业组织度和市场集中度。
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坚定不移地走结构优化和集约化经营之路。应逐步改造传统商业,积极引导、扶持龙头企业辟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大卖场、专营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物流配送、商品代理、网络交易、电子商务等现代主力业态发展,实行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有机结合,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
(七)坚持扩大开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
坚持扩大开放、有序开放,实现大开放、快发展。要树立全方位的开放意识,既对外开放,吸引境内外资金进入商业领域。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世界500强、国内500强、民营500强的投资,是我区商业领域招商引资工作的重点。对于国内外的知名品牌和著名企业,宜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
第三篇:商贸业发展规划意见
文
章来源
http://www.xiexiebang.com文档大全
w
w
w.chazidian.com
商贸业发展规划意见商贸业,在我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是我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商贸业的发展,对于我区GDp各产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拉动和促进作用。商贸业的发展水平,反映着我区整个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商贸业发展规划是我区在现有商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为实现经济全面、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而做出的一种长远的战略性安排,是城市总体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规划对我区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是符合经济运作规则的政府调控方式,也是城市优化资源能量,提高我区综合服务功能,协调生产、交换、分配、消费间的相互关系,确保地方经济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和手段。制定商贸业发展规划—促进商贸业发展—推动我区经济整体发展—实现经济腾飞,是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城中村改造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商业布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格局正在形成。为了巩固我区的商业地位,实现商贸业新的跨越式发展目标,逐步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商品市场体系,本着振兴xx区经济的使命感,高度重视商贸业发展规划,努力实现“振兴老商圈、打造新集群、着眼大商贸”整体战略思想。特制定本规划意见。
一、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根据我区跨越式发展战略要求,以“振兴老商圈、打造新集群、着眼大商贸”为总体目标,依托我区商业优势为基础,坚持实施政府引导、市场导向的发展原则,努力把我区打造成具有特色和活力的地区的商贸业强区,推动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为实现我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二)基本思路
以构建具有特色并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的商贸业体系,发展现代化大商业,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为我区商业发展战略方针。紧密结合我区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建设步伐,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产业集群经济为支撑,依托xx商圈,拓展新的商业体系,发展现代化商业体系,调整市场结构,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大力发展适应市场需要的现代商贸服务业,积极构建规模型、规范型、辐射拓展型的批发零售市场体系、特色专业市场体系、社区服务网络体系、超级连锁市场体系,建设丰富多彩、高效快捷、诚信规范、管理科学的“现
代化发达的商贸区”。
现代化发达的商贸区功能定位是:成为我市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国际化区域性商业强区。建设好商贸强区,关键是要拓展市场辐射功能,结合我区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实施“商贸聚集”的辐射战略:巩固xx商圈及火车站传统商圈,融入河医经济圈,培育西出站口“临站经济”圈和大学路商圈等,五大商业区域将为我区实现商贸强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务实高效。
开放型商业的发展,必须充分体现为广大居民和外埠顾客服务的功能。要面向市场经济的实际情况,找准商业发展的切入点,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促进商业运营进入良性循环。只有从市场运行的实际需要出发,充分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才能实现商业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2、扬长避短,发挥优势。
xx区商业的发展,要充分发挥“名区、资源、区位”三方面的优势,发展与之相适应的多功能、多样化、多层次的商业服务体系,把商业的发展与文化产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满足本市购物需求和向全省、全国市场乃至国际市场的拓展结合起来,形成辐射拓展型的商业发展体系。同时要注意到我区在投资环境、土地资源、配套设施资源等方面对商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扬长避短,逐步做到化短为长,促进商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3、调整结构,优化布局。
商业发展规划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改革步伐,根据我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大引导力度,做好资源整合,完善配套措施,构建具有多元市场竞争主体的现代商业体系。
通过规划的制定和实施,努力实现三个优化:
(1)优化商业布局结构。以中心商业区、社区商业服务区为核心,形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商业网络结构。
(2)优化商业网点规模结构。既要考虑到必要的大型商业设施建设,又要考虑到周边商业设施的配套功能,充分满足市场需要,同时又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过度竞争的规模结构。
(3)优化业态结构。以发展新型业态为重点,以挖掘传统业态潜力为辅助,实现新型商业与传统商业的有机结合。
4、协调发展,合理超前。
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商业发展,认真吸收国际和国内先进的商业发展理念和成功的商业发展经验。商业发展规划要与xx市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并服从于城市总体规划。做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商业与交通运输产业、旅游文化产业、环保产业协调发展,城市中心与社区协调发展,产业之间和商业业态之间协调发展,制定科学合理、适度超前和可持续发展的商业发展目标。
二、我区商贸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2008年,从地域口径统计来看,全区商业营业额达到4chazidian.comIS系统),积极运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改造传统业务流程,积极探索网上交易和无店铺销售,逐步提高商业的信息化、组织化水平。鼓励推广以实网为基础,以电话网和因特网为手段的电子商务,提高区域内的商业信息化程度。
六、发展措施
(一)加强法制建设,规范流通秩序。
1、加快法制建设,保障市场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要认真制定和完善商业运行管理和网点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规章、行业标准等,促进生产资料市场和生活消费品市场的规范、有序运行,保障市场机制在资源优化配置中充分发挥作用,实现货畅其流。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商业规范有序、持续发展。要引导商业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和社会各界牢固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人人遵守法律的守法观念,严格执行、遵守国家有关商业运行和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
3、建设流通安全体系,发展绿色生态商业。要强化其它重要商品的流通管理,建立以食品、日用品为主的流通安全体系,促进绿色生态商业的发展。
4、加大安全设施投入,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商业运营安全、高效。在人员和商品集中的商品流通场所和物流中心,要认真执行消防安全法规,对各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制定防范和处理预案,确保人、财、物的安全,建立稳定的商业秩序。
(二)优化网点布局,调整产业结构。
1、结合我区商业和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实际,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加强对商业发展与商业规划的调控、监督和管理,注意发挥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目前xx区商圈商业设施总量趋向饱和,但结构不合理的现实情况。重点强化对中心区大型商业设施的规模、布局、功能设置的管理,防止盲目发展大型百货店,避免同质恶性竞争。同时应注意发展社区居民集中地的便利店和小型超市,为居民生活提供方便。
2、抓好居民生活社区商业设施的配套与完善,促进社区商业健康发展。在规划期内,新建居住区商业设施配套建筑要相对集中在规划的社区商业中心内,其余面积分散在居民区里发展小型店铺。
(三)培植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
1、变革发展理念,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一个城市的商业发展,最终要靠一大批商业企业的发展来支撑和推进。而企业的快速发展,需要通过培植和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来实现。
2、选准努力方向,推动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有作为的企业家,高素质的企业员工团队,独特的进货渠道和稳固的销售渠道,富有特色的商品,良好的硬件设施,舒适的购物环境,科学的管理机制,享有盛名的字号和商誉,都可以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体系的组成部分,都是企业培植和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努力方向。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是目前我区绝大多数商业企业长期努力的目标。具体来说:包括优化市场定位、增强服务功能、采用新型业态和网络化、连锁化经营及计算机管理等。
(四)弘扬文化传统,实施商业名牌战略。
1、倾力打造历史文化名街,增强我区吸引力。xx历史文化的底蕴和传统,是我区的宝贵财富。要实施名牌战略,打历史文化名街牌,拓展德化步行街的影响,努力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使外来游客一进入xx的商业网点,就为我区商业具有的浓郁历史文化特色所吸引。
2、实施形象战略和名牌战略。大塑优势行业、重点企业、重点专业市场和业态形象,凸现xx区商业整体形象。结合形象战略,重视培育名牌市场、名牌企业、名牌产品。引导市场和企业学习国内外先进业态,重视企业形象,增强品牌意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特色,优化管理,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和包装、宣传,努力通过创立品牌,提高企业和商品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出台激励市场、企业创品牌的奖励政策,鼓励更多的优秀品牌、名牌脱颖而出。
(五)加快商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商贸发展的外部环境。
1、发挥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加快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对重要的商业基础设施,包括重要商品的储备设施、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社会性大型物流中心、电子商务平台和市场信息网络等,要实行政策性倾斜和支持,以加快商业区街的市政建设和交通设施建设。
2、引导、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建设xx、美化xx。尽管现有商圈的商业设施众多,但亮点不突出。需要从政策、资金上对市政建设、环境治理和绿化设施给予支持,对重要商业区位的网点设施和经营环境,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商贸发展的外部环境,让xx区以现代商业为窗口,吸引国内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促进第三产业乃至全区经济的发展。
(六)着力发展新型业态,提高企业组织度和市场集中度。
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坚定不移地走结构优化和集约化经营之路。应逐步改造传统商业,积极引导、扶持龙头企业辟建配送中心、连锁超市、大卖场、专营店、购物中心、厂家直销中心等新型业态,加快发展物流配送、商品代理、网络交易、电子商务等现代主力业态发展,实行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有机结合,实现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统一。(七)坚持扩大开放,强化招商引资工作。
坚持扩大开放、有序开放,实现大开放、快发展。要树立全方位的开放意识,既对外开放,吸引境内外资金进入商业领域。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吸引世界chazidian.com
第四篇:祁连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祁连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2009--2015)
祁连县经济贸易局
二〇〇九年六月
目 录
一、规划总则
1(一)规划背景 1
(二)规划目的 1
(三)规划范围
2(四)规划依据 2
(五)规划原则
3(六)规划期限
4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4(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4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情况 6
(三)商贸发展主要指标分析 10
三、商贸流通业发展优劣势分析 1
5(一)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优势 15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劣势 16
(三)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机遇 17
四、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思路和目标 18
(一)指导思想 18
(二)发展原则 18
(三)发展思路 19
(四)发展目标 20
五、商贸流通业发展的空间布局与发展重点 20
(一)商贸流通业布局背景 20
(二)商贸流通业布局总体思路 2
2(三)县城地区 2
3(四)县城外其它乡镇 29
六、流通现代化发展战略 30
(一)积极推进连锁经营方式 30
(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 30
(三)积极稳妥推进电子商务
31(四)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31
七、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31(一)加强组织领导 31
(二)严格执行商业网点建设规划 31
(三)落实商业结构调整资金 3
2(四)完善优惠政策,对重大商贸项目实行最优惠政策 32
(五)深化政府服务职能,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 32
(六)加强市场监管,提高管理效率 32
(七)促进产业融合,构建大商贸格局 33
(八)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环境 33
(九)城乡联动,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33
一、规划总则(初稿)
(一)规划背景
商贸流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先导性产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十一五”期间,祁连县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中央支持青海等藏区发展的历史机遇,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和结构调整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建设富有特色的商贸旅游县为目标,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产业,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商贸流通产业设施不断更新,规模不断扩大,经营方式不断创新,对外开放成效明显,商贸流通体系日臻完善,初步建成县域性商贸中心。
“十二五”期间,是祁连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机遇、新挑战。根据祁连县商贸流通产业发展面临的基本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推动祁连县商贸流通产业持续、规范、有序发展,推进流通现代化,促进县域协调发展,开拓市场,扩大消费,拉动生产,增加就业,完善城镇功能,保障人民消费安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水平,开创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新局面,特编制祁连县商贸流通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规划目的根据商贸流通产业发展内在规律,结合祁连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趋势,通过本规划的编制,确定祁连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总体布局、重要举措及实施保障手段,充分反映政府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战略意图,明确商贸流通工作重点,形成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和社会公众之间对商贸业未来发展的共识和思路,引导市场主体行为,以便于集中力量,抓住重点,共同努力,使祁连商贸流通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提高决策科学性,推动“十二五”期间祁连县商贸流通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三)规划范围
规划对象:祁连县商贸流通产业。
涉及商贸流通产业范围: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45--2002)》标准,参照国际商贸流通产业统计范围,结合祁连县实际,本规划中商贸流通产业的范围包括:批发业、零售业、住宿餐饮业、生活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现代物流、会展服务、中介服务及其他商务服务)。
(四)规划依据
1.国务院《关于加快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
2.国家商务部办公厅《关于编制国内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导意见有关要求的通知》。
3.国家商务部《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4.国家经贸委《关于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
5.《祁连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
6.《祁连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7.《祁连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5年-2020年)》。
8.《祁连县旅游业发展规划》。
(五)规划原则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着眼于祁连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从战略高度重新定位流通产业,把握以下规划原则:
1.指导性原则
强调在时间和空间发展上的战略谋划和具体部署,主要指出发展的重大战略、基本任务和发展政策,解决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等问题。
2.可操作性原则
注重规划的可操作性,规划内容限定在政府履行公共职责,以及需要政府扶持、调控和引导的领域。
3.创新性原则
树立科学发展观,转变规划编制理念,在规划编制理念、内容、程序、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
4.前瞻性原则
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注重前瞻性,关注发展动态,强调动态调整。
5.协调性原则
广泛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努力与祁连县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其它专项规划以及重要项目发展相互协调,相互衔接,互为支撑,提高规划决策的统筹性。
6.突出重点原则
坚持突出重点,围绕商贸流通产业重点领域以及影响商贸流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找准
制约因素、“瓶颈”因素、优势因素,理清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提纲挈领,解决问题。
(六)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2009-2015年。
二、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一)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祁连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北部,素有青海“北大门”之称,县境东西长280公里、南北宽185公里,总面积13886平方公里,占全州总面积的43%、全省总面积的2.05%。地处东经98°05′35—101°02′06”,北纬37°25′16”—39°05′18”,平均海拔3500米;东与门源县,南与刚察县、海晏县相连,北及西北与甘肃省肃南县、民乐县、山丹县相邻。全县辖4乡3镇45个行政村,总人口4.94万人,有汉、藏、回、蒙古、撒拉等15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8%。
祁连县座落在青藏高原北缘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因地处世界名山—祁连山中段而得名。祁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丰富的历史积淀、独特的人文内涵和壮美的自然景观赋予这片沃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素有“天境祁连”、“东方瑞士”之美称,因物产丰富、宝藏甚多,被新中国地质工作的奠基人李四光誉为“中国的乌拉尔”、“天然聚宝盘”,以盛产“八宝”(鹿茸、麝香、蘑菇、大黄、金、银、铜、铁)誉满天下。祁连的优势资源集中在五大类:一是矿产资源不但种类多,品位高,且贮量丰富。全县已查明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为1.25万亿元,占青海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17.8万亿的7.02%,是青海省矿产资源最为集中的县域之一。二是境内森林茂密,为野生动物的生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环境。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大,而且多为珍禽异兽。主要物种有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和省级重点保护动物约20余种,相对储量2万余头只;天然植物种类多,其中雪莲、冬虫夏草、大黄、柴胡、黄芪、羌活、雪莲等药用植物达368种。尤其是祁连的黄蘑菇和冬虫夏草在省内外享有很好的声誉。三是畜牧业资源丰富且品质优异。全县草场面积1764.11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场面积1508.88万亩,牧草品质优良,类型多样;全县存栏各类牲畜117万头(只、匹),是青海省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主要畜种祁连藏系羊、牦牛、阿柔马等及其产品在省内外口碑载道。四是水力水电资源丰富。县境内分布有默勒河(大通河上源)、黑河、八宝河、托勒河等大小河流247条,年径流量23.22亿立方米,集水面积1.31万平方公里,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达56.77万千瓦。五是旅游资源禀赋特异。祁连独特的地理构造使境内地貌多异,景观奇特,皑皑雪峰,千年冰川,广阔草原,原始森林,高山峡谷,汹涌黑河,历史遗址,珍禽异兽,祁连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极大;目前,祁连旅游体系已初步建立,能够为游客在吃、住、行、娱、购、游等方面提供较好的服务。
在省(州)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西部大开放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有力推动下,祁连县紧紧围绕“加快发展、富民强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主题,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苦干,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持续协调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
第一,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一、二、三产业之间的比例,由2000年的37.09∶34.10∶28.81调整为2008年的30.5∶37.4∶32.1,结构更趋合理;2008年
底,全县GDP达到66853万元,较“十五”末增长56.2%;“十一五”前三年,GDP保持了较高增速,平均增速达到8%。2008年县属固定资产投资达到3.65亿元,较“十五”末增长56.2%;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036万元,较“十五”末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0493元和3869元,较“十五”末增长59% 和65%,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十一五”前三年,全县累计开工建设项目226个,完成投资9.83亿元,年均增长23.5%。县域交通、电力、通讯和城乡配套设施建设水平得以全面提升;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人居环境改善步伐加快;生态保护治理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第三,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畜牧业的基础地位不断加强。第四,商业经济稳步发展。形成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与其它产业密切协作的商业发展格局。第五,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向纵深推进。
第四,商业经济稳步发展。形成了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与其它产业密切协作的商业发展格局。第五,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向纵深推进。
第五篇:岐山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岐山县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
所属部门:经贸局责任编辑:经贸局信息发布员发布时间:2009-10-13 16:52:
32商贸流通业是连接生产与消费、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桥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纽带。为了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作大作强我县商贸流通业,加快商贸兴岐的步伐,为全县工农业生产大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特制定我县商贸流通业业规划。
一、商贸流通业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商贸服务业沐浴着改革的春风,经过“十五”期间的发展,在商品零售总额、商品流通规模、商贸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形成了以商业零售业为基础、各种服务门类齐全的商品流通和服务业体系。
——商品流通规模发展较快。我县商贸流通业围绕工农业生产发展需要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立足搞活流通,服务生产和生活,全县商品零售总额不断刷新。2000年实现5.9亿元,2003年7.5亿元,2007实现16.95亿元。
——商品流通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观。根据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我县吸引多方资金,加快商品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消环境和服务环境不断改善。先后兴建改造了集餐饮和零售业于一体的“天乐工贸公司大十字名吃城”、“天乐工贸公司民生商厦”、“岐山县城风鸣东路商贸步行一条街”,以“岐山宝商佳美家超市”、“红太阳超市”、蔡家坡“宝商佳美家超市”“老实人超市”“国贸购物广场”等为代表的一批超市,其它各种便利店、小超市、交易市场等如雨后春笋般遍布城乡,满足了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
——商贸服务企业改革步伐加快,经济结构明显改善。为了作大作强商贸流通服务业,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植措施和优惠政策,吸引外地资金和各个不同成分的企业来岐山经商办企业,商贸流通业机制和活力明显增强,涌现了一批民营、私营贸易,全县现有各类商业网点10363户,其中批发业网点985户,商业零售业网点6934户,餐饮业网点2544户。大型超市6个,大型餐饮酒店15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餐饮市场、综合交易市场7处。
存在问题
1、商贸流通、服务企业多、小、散的问题突出,缺乏大型支柱型龙头企业,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商流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商品吞吐能力有限,不能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全县共有10363户流通企业,销售上亿元的企业没有,上五千万的1户,上两千万的1户,一千万的3户,其余都是销售在百万元一下的。
2、商贸服务企业基础设施差,规模小。目前岐山和蔡家坡还没有像样的一幢商厦,有些还是六、七十年代建造的设施,与日新月益的城镇建设不匹配。
3、企业基础薄弱,竞争力不强,造成了商品流通资源的流失和浪费。有些购买力不能在岐山得到实现,流失到了外地市场。
二、比较优势
(一)、购买力强
我县人民群众购买力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购买力水平也不断提高,是周边县无法比拟的。我县农民2000年人均纯收入1602元,到2003年上升到1912.60元,到2007年可收入3476.61多元。
(二)、商贸流通业增长迅猛,已经展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根据我县发展规划,拟建设岐蔡五工贸走廊、开发建设岐山、蔡家坡旧城改造,突破建设蔡家坡经济开发区步伐加快,这些都是商贸服务业大发展的良好机遇。
(三)、商贸流通服务业成为我县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亮点
商贸流通是高回报、高成长行业,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岐山的旧城改造主要是以招商引
资形式建造商贸设施,这是发展的大好机遇。随着我县投资环境的改善和蔡家坡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的加快,全县商贸招商引资工作出现了跨越式发展,岐山、蔡家坡旧城改造引资5500万元,已经改造了蔡家坡人民路金三角部行街、县城凤鸣东路家福乐超市,为今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做大做强商贸服务业,已成为全县人民的共识
我县已经将商贸服务业列入兴县富民、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拉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的主要手段,是县政府主要抓的行业之一,上下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发展局面。
三、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服务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为宗旨,突出商贸小区建设和龙头企业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推进企业改革开放和改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发展现代流通体制,提高我县流通服务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使我县商贸流通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亮点。
(二)、主要目标任务
到2009年,力争使全县商品零售总额达到18亿元左右,具体目标为:
平均每年平均增长13%以上;
力争建立2——3个龙头型企业。
按照扶持发展龙头商品流通、服务企业,带动流通企业发展的战略,使龙头企业逐步向集团化发展。
1、在岐山县城,以天乐工贸有限公司为龙头,组建以商品零售和服务业为主体的综合性企业,逐步实现名优商品的地区总经销和总代理,建立现代大物流、大商业机制,力争在2010年建成集团企业。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4000万元。
2、在蔡家坡,以岐山县万隆商贸有限公司为主体,组建以日用工业品销售为主、集现代物流和商流于一体的集团企业。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000万元。
3、以岐山县盐业公司为基础,发挥专营网络优势,运用新型商流、物流理念建立食盐专卖配送和酒类副食品配送中心,方便群众购买和消费。到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万元。
四、保障措施
(一)、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做大做强商贸流通服务企业。
运用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盘活存量资产,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培育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是我县商贸流通服务企业的唯一出路。一是抓好已改制的股合制和股份制企业的完善及规范运行,致力于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物流体制的建立。二是充分发挥现有商贸流通服务企业的壳资源,吸引私营、民营或大集团来我县重组投资,按照集约化、集团化发展的方向,逐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辐射全县的大流通、大服务的流通服务体系,实现代理配送制、总经销、总代理制和连锁超市,进一步开拓和完善城乡流通网络,不断提高商贸流通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商贸流通服务企业基础设施建设
我县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些有规模的商贸流通服务设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规模太小,档次不高,滞后于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消费水平发展的要求,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和竞争能力。因此,要在建设上档次和上规模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县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和各项优惠政策,吸引区域外的大集团、大公司或私营、民营企业来我县投资办企业,重组、改造我县原有的商贸流通服务企业,特别是在旧城改造中,要以商贸流通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快商贸流通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
(三)、实现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求开发,以项目求发展,以项目求增长
要着力抓好商贸流通服务业的建设项目工作,以项目带动我县商贸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加快建设县城凤鸣东路商业一条街和温州商城的建设步伐;加大蔡家坡三角地带和人民路北测旧诚开发改造力度,尽快实现商贸建设项目的的投入使用,带动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还要做好县城凤鸣东路东关旅社的改造和蔡家坡万隆商贸公司人民路商场的改造工作。
1、建设标准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两座。根据国家商务部、农业部、税务总局、国家标准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工作的通知》,为推动重点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经营环境、经营设施设备、经营管理方式等方面升级、改造和规范,提高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规模,增加农民收入。根据国家《农产品批发市场管理技术规范》(GB/19575—2004),拟将“凤鸣市场”和“蔡家坡市场”改造建设成省级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分别投资800万,其中自筹600万元,争取国家扶植资金各200万元。由市场主体方岐山县凤鸣镇杏园村和岐山县蔡家坡镇零胡村承担。
2、在蔡家坡兴建一座现代化的商贸大厦。根据市委、市政府突破蔡家坡的整体设想和思路,为全面提升改造蔡家坡地区商业服务业基础设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提升人民群众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升级、消费档次,拟在蔡家坡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商贸大厦,集商业零售、服务、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综合商厦。拟投资2000万元,自筹500万元,招商引资1500万元。预计年商品零售额8000万元,年实现利税360万元,项目承担方为岐山县万隆商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