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务局 十二五商贸物流发展规划
商务局 十二五商贸物流发展规划
一、总体思路
抓住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建设等重大机遇,以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高端化、集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为导向,以商贸物流经济为龙头,以金融服务、物流专业服务、会展旅游服务、文化创意为支撑,走创新发展道路,打造川滇黔渝现代商贸物流核心区。
二、功能定位
充分整合现代资源,搭建临港物流园、城北物流园、安宁物流园、航空港物流园沿线宽带型现代物流园区平台,形成“一带四园”特色,形成货运、生产、商贸服务等结构合理功能对接、特色宣明的物流网络布局,在“一带四园”中力争在十二五建成四个最大的中心即川滇黔渝最大的商贸集散中心、最大的建材中心、最大的农副产品物流中心、酒业发展中心,培育一批相关联的产业园区和现代商贸物流企业集群。
三、具体目标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27亿元,年均增长13%。
2.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
3.服务业税收占全区总税收的70%以上。
4.培育成交额超过5亿元专业批发市场3个;培育成交额超过2亿元专业批发市场2个;培育成交额超过1亿元专业批发市场1个;培育有一定规模综合配套的购物中心1个,大型超市2个。
5.物流营业收入达到50亿元。
四、建设重点
(一)重点发展物流业
完善物流业管理部门的职能机构,加大物流业发展综合协调服务力度。支持引导区物流协会建立健全行业自律组织,规范物流发展市场,为物流企业提供有效的服务。贯彻执行已制定的物流发展扶持政策并不断完善,加大物流人才培养力度,增强对物流业发展的人才支持。培育发展骨干现代物流企业,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国际货代以及物
流园区平台经营等具有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能力的物流企业,提升素质、提升管理、提升技术、提升品牌、拓宽业务,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现代物流龙头企业。重点抓好临港物流园区、安宁物流园区、城北物流园区建设,为物流业发展搭建平台,引导物流企业入驻园区,发挥规模和集聚效应,带动全区物流业的发展。
(二)加快发展现代商贸业
加强对现有批发市场进行改造和结构调整。发展一批设施完善、功能齐备、交易方式先进、现代化管理水平高、辐射力强、特色鲜明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积极推动零售业高端化发展,推动国际一线品牌投放度,打造“一街一品”具有影响力的城市商业名片。做大做强汽车及配件、建材、服装、鞋类、糖酒、副食、农副土产、五金电器等市场。重点培育以西南商贸城为重点的城北商贸中心,着重改善市场设施,增强配套的配送、信息、及其它服务能力;提高批发市场的专业化程度,市场交易者的组织化程度、交易商品的优质化程度。增强市场辐射能力,不断扩大交易规模、打造特色品牌市场。在回龙湾商圈、城北商圈和龙马大道商圈区域内,形成多个具有较强聚集带动作用的川滇黔渝结合部的区域性现代化大型商贸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
(三)建设西部休闲美食之都
充分发挥龙马潭区的区位优势,配套发展餐饮、住宿、休闲娱乐、城郊旅游、会展、文化体育、技术咨询、会计、法律等服务业,促进全区服务业的发展。要在龙马潭商圈范围内,培育泸州市城区最适宜餐饮消费的南光路饮食名店一条街、红星路和春雨路特色小吃一条街;培育最适宜各类流动人口下榻的酒店群;培育最适宜各类流动人口和城市居民休闲、娱乐、购物的回龙湾商圈购物中心、城北商圈购物中心、龙马大道商圈购物中心;培育最适宜各类大型会议召开的会展中心;培育最适宜开展各类文化体育活动的城北文化体育活动中心。
(四)抓好服务业配套设施和关联平台建设
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的发展。目前,我区服务业发展的信息化水平较低。特别是各类服务业在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发布等信息化管理方面都比较落后。“十二五”期间,要提升我区服务业发展水平,必须下大力气发展电子商务,提高服务业的信息化水平。在政府引导下,鼓励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企业,建立自己的电子商务中心,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加大服务业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下大力气提升完善龙马潭区城区范围内城市基础设施、公共交通(码头、车站)设施、休闲娱乐设施,创造方便、舒适、高效的、多功能服务的环境,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五)以吸引外资为导向,推动外向型经济发展
以经济开发区为载体,搞好招商引资及外资引进,重点吸引辐射和带动性强、发展前景好的加工贸易龙头企业、绿色环保型企业以及外向型企业来我区投资兴业,形成集中规模优势。不断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建成省外派劳务培训基地为载体,充分利用本区外经公司(四川中宇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大力发展外派劳务。
五、主要工作
一是制定完善三个规划:《龙马潭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编制,《泸州市龙马潭区商贸物流中心建设规划》《龙马潭区休闲美食建设规划》。
二是研究完善商贸物流业产业政策
三是抓好项目促进工作:城北农贸市场、王氏冻库、康盛冷冻市场、木岩农贸市场以及城郊农贸市场升级等一批市场建设,抓好物流园区二期、西南商贸城二期,以及其他专业市场,特色街的建设促进工作,建设好物流信息平台。
四是推进商贸中心建设,加快商品市场园区建设,抓好特色街道策划,研究制定鼓励引进顶级品牌入驻龙马潭设立旗舰店、专卖店和专柜,打造城市商业名片。
第二篇:涟源市十二五商贸物流发展规划
涟源市“十二五”商贸物流发展规划
按照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总体部署,根据当前商贸物流业的发展现状,现针对我市商贸物流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拟订如下规划。
一、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抓住发展战略机遇期,坚持市场化导向,信息化提升,国际化推进,品牌化带动,改造提升传统商贸物流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物流业,拓展壮大特色休闲服务业,积极构筑区域商贸物流中心,不断优化商贸物流结构,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主体多元、业态多样,布局合理、运作有序的现代商贸物流格局,尽快对接、融入“长珠潭”城市群,使涟源商贸物流业成为繁荣城市经济、便利人民生活、强化城市功能的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扩大开放原则。坚持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主动学习国际商贸物流业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技术,引进新型商业业态,吸引更多国际品牌和跨国商贸物流企业落户涟源,加快融入国际市场。
产业结合原则。坚持与旅游、文化、交通、会展、制造等产业互相配合,联动发展,吸引更多的外来消费,扩大涟源消费规模。通过与其他产业结合,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开发新的商贸物流业空间,提供新的发展服务。
市场导向原则。继续坚持市场导向,发挥市场配置商贸物流业资源的作用,形成消费为引导、企业为主体、政府有效监管和适度调节的良性发展机制,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全力推进商贸物流业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便民利民原则。广大群众是商贸物流业最基本的服务对象,要坚持与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变化相适应,推进商贸物流业网点和设施建设,建立安全、诚信、舒适的购物环境,保障基本生活必需品供给。积极发展高端商贸物流业,不断完善社区商业和农村商业,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功能完善的消费服务体系。
(三)发展目标。
到2015年,涟源商贸物流业的发展目标为: 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88亿元,年均增长18%。2.现代物流:建成湘中物流功能区,使城乡现代物流业得到较快发展,涟源成为湘中地区重要的现代物流枢纽。
3.从业人数:全市商贸物流业从业人数占全市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40%。4.连锁经营:全市连锁经营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40%以上。5.市场建设:加快城乡集贸市场改造升级,优化市场布局、提升市场档次,力争建成10个年成交额过亿的市场。
6.外贸进出口: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860万美元,年均增长20%。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发展商业中心。
1.提升市区商业中心层次。以交通路、人民路、光蓝路以及涟源大道为主轴,以莲花广场、三角坪、五马广场、光明山、芙蓉广场5个商业中心为重点,组成“四线五点”市级商业中心。利用交通路、人民路、光缆路商业人流集聚,市场活力强劲的优势,把“四线五点”连结成一个整体,继续提高商业集聚程度,推进网点布局战略调整,提升商业设施品位,提高新型业态比重,形成既具有各自特色,又能发挥连动互促效应的商业格局,力争在规划期内建设成市级商业会展中心。
2.建好重点商业圈。一是以市经开区为中心,通过统筹规划、有序建设,建设市级新型商业区,按现代都市商业标准建设硬软件设施,构筑空间布局,设置业态结构,形成与市区相协调的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的现代都市商业中心。二是以在建的六亩塘大市场为依托,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及知名品牌,开设专卖店、专业店、特色店,形成新的商贸圈。三是以石马山工业园、涟源市机电设备工业材料物流园为中心,整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围绕工业机械形成研、产、贸易一条龙服务的商业圈,要在该工业园内征地200亩建设煤机产业园,做大做强进出口贸易。
(二)发展社区商业和农村商业。
1、推进农贸市场改造提升。一是建立完善农贸市场设置和管理标准体系,强化规划实施,完善市场布局,发挥政府专项资金的引导作用,加大资金投入,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农贸市场整改和提升。二是实施“三绿工程”,按照绿色市场标准加强硬件建设,培育一批绿色市场示范样板企业,充分发挥连锁超市的优势,实施与生产基地产销对接、定牌生产,建立货源基地、加工配送中心,形成现代供应链。三是引导企业积极创塑“菜篮子”商品品牌,开设品牌专销网点和专区、专柜,鼓励生鲜专卖的连锁、规模化发展。四是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改超”工程,通过对传统农贸市场的业态提升、整合改造,鼓励盘活存量商业网点,加快将传统农贸市场向连锁生鲜食品超市升级。
2、建设农村现代流通网络。一是健全完善农村市场网络体系,发挥市场机制对农村商业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农商联手,实施“农超对接”,加强城乡合作,促进市场资源双向流动,发展现代农副产品专业市场、农资供应和居民基本生活的网点。二是积极导入代理制和专业专卖等新型营销方式,鼓励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进入农村市场,整合、改造农村商业资源,改善农村的购物环境。三是积极推进优质农产品配送中心和农副产品交流中心建设,进一步培育、改造和提升农村农产品市场,提高市场规模化程度和促进规范化管理。四是大力发展以流通贸易型为龙头的农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产品进入大市场、大流通,建成中心镇为核心、乡镇为骨干、乡村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实现“镇镇有连锁超市”、“村村有放心示范店”,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市场体系。
3、推进社区生活性服务业发展。一是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大力发展以服务社区居民为中心,具有多项服务功能的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和连锁便利店等。二是通过制定标准,规范发展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餐饮、美容美发、沐浴、洗衣、家电维修、生活用品租赁等生活性服务业,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三是鼓励连锁化、品牌化经营,提升服务水平与档次;支持服务细分、服务创新和特色经营,增强服务功能,满足市民的个性化消费需求。到“十二五”期末,连锁便利店达到500家。
(三)大力发展特色商贸。
1、建设和培育商业特色街区。一是按照“彰显特色,诚信服务,管理规范”的思路,以金地带步行街为主,引导调整经营结构,扩大特色经营规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升街区品位,完善商业特色街购物、休闲的综合服务功能。二是充分利用人民路是市区商业最繁华地区及市级商业中心的“一线”等优势,把人民路建设成为国内、国际知名品牌高度集中,专卖店、专业店、老字号商店高度集聚的时尚购物街。三是发挥光蓝路贯穿市区东西的作用,对特色餐饮、建材加工等商业网点的布局、业态和功能进行战略调整,发展新型业态,提高设施现代化水平,提升经营品位。四是以火车站广场为中心,以住宿、餐饮、娱乐等为主,利用区域内历史文化、人文环境、商业特色的优势,形成多行业、多业态、多功能的时代商业街区。
2、推进休闲服务业发展。一是创新发展涟源餐饮,繁荣餐饮市场。加强对涟源餐饮文化的研究,发掘湘菜的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湘菜的竞争力和扩张力。以龙山茶叶、珠梅土鸡等品牌为主培育名菜、名店,增强湘菜的发展后劲,保护和发展“老字号”名店,促其发扬光大。二是积极引导餐饮、休闲企业提升服务档次,增加个性服务,提高管理水平。推进涟源餐饮与海内外各种餐饮的文化交流,扩大湘菜知名度。三是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菜点风味,满足国内外游客需求,并充分利用各类载体,积极推动茶楼业、酒吧业、咖啡馆等休闲服务业的发展。重点是完善和组建休闲服务业有关协会,推进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工作,引导创办有国际水准的品牌企业和品牌服务。
3、推进风景区商贸物流业发展。按照将“山水风光、历史文化、时尚购物、休闲娱乐、观光旅游”融为一体的要求,充分发挥我市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增加和完善商业服务配套设施,开发综合性的娱乐休闲项目,努力推进“吃、住、行、游、购、娱”同步协调发展,使龙山、湄江、白马等风景区商业服务设施在层面布局、行业设置、业态结构与现代旅游业发展相适应,满足国内外游客的购物休闲需求。旅游区商贸以推介涟源特产、突出涟源特色为主,打造具有江南特色的古镇文化旅游购物区、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商旅休闲区、集山水风光精华的商旅特色区、返璞归真的农家餐饮购物区等,吸引中心城区等外来消费,实现从单一旅游观光到综合性“体验经济”的飞跃。
4、培育、壮大新兴服务业。一是适应消费需求升级,加快发展家政、保洁、再生资源综合利用等服务业,并积极培育和引进市场调研、投资指导、设计咨询、信息服务等各类中介行业。二是壮大会计、法律服务、公证等服务机构,规范和推进拍卖、租赁、典当业的发展。三是引导和促进会议会展、文化娱乐、体育健身、医疗保健等服务业发展。
(四)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
1、建立合理的物流空间结构。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规划,发展物流企业集聚的物流功能区:以提供都市配送型、行业分拨型物流服务为主的城南区域;以提供产业基地型、枢纽中转型物流服务为主的石马区域;以提供专业市场型物流服务为主的城北区域。
2、重点发展三大物流领域。涟源现代物流发展要充分利用商业经济繁荣、工业基础扎实的优势,重点发展以下三大领域:一是都市配送型物流。依托城市消费品市场的优势,立足于连锁经营,通过重组、改造、联合等方式,发展壮大现有连锁经营企业和第三方物流企业,力争形成辐射全省的消费品配送物流服务中心。二是产业基地型物流。依托煤机产业集聚优势,发展煤机产业基地型物流。根据市经开区的规划布局,引进外资建设专业的煤机产业物流园,以形成合理的物流服务网络布局。三是行业分拨型物流。根据行业特点和需要(特别是医药、通讯、农产品、烟草等),发展行业分拨型物流,合理布局分拨配送中心。此外,依托市郊发达的专业市场,结合其功能改造和提升,发展专业市场型物流;依托有利的交通枢纽地位,发挥综合运输优势,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枢纽转运型物流。
(五)调整提升专业批发市场。
1、优化市场布局。对现有市场分布组织实施战略性调整,按商品类别和行业特点分区、分类向园区集聚,整合形成规模优势。规划期内,在城西南外围地区要建成建筑装饰材料市场园区;在城东南外围地区要建成物资、金属材料与汽车及配件市场园区;在市经开区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市场;在莲花广场、芙蓉广场要建设成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在芙蓉广场要建成1个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在环北中路以北娄涟公路以南的范围征地50亩建成城区蔬果批发市场;在经济开发区征地50亩以上,建设一个上规模的肉类联合加工厂。总之,各专业批发市场的布局要既接受辐射,又充分利用资源,使全市逐步形成以城市商品交易市场为中心,环绕城公路布局为骨架,农村城镇商品交易市场为依托的商品交易市场空间布局。
2、整合市场资源。发挥区域优势、特色,依据《涟源城乡商贸网点规划》要求,紧密结合交通布局,对“低、小、散、重”市场实施“关、停、并、转”,从而逐步实现我市商品交易市场的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原则上市区主城区不再新建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批发市场,现有的市场要按照建设标准进行改造提升,并逐步向交通便利的郊外集聚。推进专业批发市场向规模型、特色化、外向型发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股份制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实现市场主体法人化、经营公司化。日用消费品市场重点发展:依托地方产业、带动产业升级、有专业特色和辐射力较强的工业品市场和现有的省、市重点市场。生产资料市场重点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辐射力的市场和现有的省、市重点市场。农副产品市场重点发展:与农业产业化和发展效益农业相结合的农副产品、粮油批发交易市场,及果蔬、水产品、肉类、花木等专业特色市场。
3、提升市场档次。积极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现代流通方式,对传统商品市场进行改造、提升,促进市场经营从摊位式向店铺式、公司式发展,市场经营策略从注重价格向注重品牌转变,市场交易从现货交易方式向展示、订单和网上交易拓展。改革传统低层次的经营方式,积极采取总代理、总经销、特约经销等方式,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塑造品牌市场形象。推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优势互动,在巩固市场交易功能的基础上,拓展市场的信息、价格形成、外商采购、物流配送以及网上虚拟商城等功能,积极创造条件向现代批发中心转变。
三、主要举措
(一)加强领导和协作,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
落实商贸物流业发展规划必须加强领导,整体协调,发挥“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体制优势,形成各部门密切配合,各乡镇共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市政府制定城市总体商贸物流业规划和关系国计民生的流通规范,引导商贸物流业有序发展,保障流通安全。乡(镇)政府要充分发挥在区域商贸物流业布局规划、资源整合、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网点管理等方面的主力作用。商贸部门与城市发展的其他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调,共同推动城市与商贸物流业的互动发展。
(二)进一步扩大开放,推进我市商贸物流业的国际化。
一是在扩大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上更上一层楼,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加快我市商贸物流业和国际接轨。二是进一步拓宽商贸物流业利用外资领域,在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贸易批发和中介服务等领域,全面引进外资,发展合资合作项目。三是提高招商引资的水平和质量,注重功能提升和综合竞争力提高,大力引入新的经营方式、新的服务理念和新的服务产品,引进国际先进的商贸物流业业态、知名企业及著名品牌。四是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支持我市优势商贸企业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三)发挥民营资本优势,推进商贸经济多元化发展。
一是利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迅速、民间资本活力和潜力巨大的优势,大力吸纳民间资本投入现代商贸物流业。二是允许和鼓励社会资本的介入,加强政策引导,适时制定和公布国家鼓励发展和限制发展的商贸物流产业目录。三是尽可能下放权力或简化程序,鼓励个私经济以参股、控股、收购、兼并、联合等形成参与商贸物流业的资源整合。四是努力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引导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和外资的投入,通过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或“担保基金会”的类似组织进一步解决企业发展的资金困难。
(四)深化商贸物流业改革,做强做大商贸物流企业。一是深化商贸物流企业改革,推动商贸大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完善规范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充满活力的经营机制。二是加快培育发展商贸流通大企业,支持大企业通过规范上市、合资合作、经营者持大股、股权流动和吸引社会投资等形式,不断推进股权结构的多元化、社会化。三是鼓励商贸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开展跨部门、跨地区、跨所有制的重组,实现规模扩张。四是积极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现代流通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物流业。鼓励传统中小商贸物流企业改造成为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等现代业态。
(五)加快商贸物流人才开发,提高商贸物流队伍素质。
一是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造就高层次经营人才和提高全员素质并重,建立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大各层次人才培养力度。二是依托职业学校,发挥中介组织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办学,加快培养我市急需的商贸职业经理、物流、电子商务、信息服务、会展等方面的人才。三是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有计划的对现有人员进行知识更新和培训提高。四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尽快形成高素质人才资源的集聚优势。
(六)以技术创新为手段,加快推进商贸物流现代化。
一是继续扩大连锁经营的规模。鼓励企业以资本运作、管理技术或品牌资源为纽带,以特许、加盟经营等形式,向规模化、规范化方向发展。支持连锁经营企业向城市社区、农村市场和市外拓展。二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推进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流通效率。鼓励企业推进网上销售、扩大电子商务的规模,积极培育电子商务应用示范企业。三是选择一批在现代物流领域已经起步并取得明显成效的优势企业作为重点联系企业,加强引导、扶持和服务,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广泛推行现代物流理念和管理技术。
(七)转变政府职能,自觉服务企业和加强市场监管。
一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强信息发布、建立公共服务平台等形式,强化对企业的服务。二是强化政府对流通安全、特别是食品流通安全的监管,完善监测防范网络,实施严格的安全监管措施。三是建立和完善市场应急体系,防范风险,确保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安全供应。四是推进行业规范建设。推进物流系统的标准化体系建设,尽快建立物流标准化推进制度。五是运用公共财政手段,支持农贸市场改造、生鲜食品超市建设、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和粮食、猪肉等重要商品储备体系建设。六是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手段,对食品等关系公众利益的检测信息定期公布,引导市民正确消费。
(八)加快法制、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规范、公平、有序的市场经营环境。一是对关系消费安全与城市流通安全的领域加快建章立制步伐。分有计划地出台畜禽定点屠宰、租赁业、典当业、旧货业经营等地方性法规、规章、条例;建立和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交易规则。二是加强商贸物流业规划工作。按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推进商贸物流业网点规划、物流规划、电子商务规划的实施,促进商贸物流业资源的有效、合理利用。三是继续推进“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积极参与全国性商业诚信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四是支持消费者权益、知识产权保护等机构开展工作,维护市场秩序。五是推进行业协会的改革和发展,加强商贸领域的行业协会建设,扩大行业协会的覆盖面,充分发挥其在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九)提升商贸物流业发展质量,全面实施商贸物流业品牌战略。
一是通过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切实保障各类原创性品牌的合法权益,力争培育一批叫得响、体现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企业品牌、商品品牌、服务品牌。二是建立品牌市场转让机制,挖掘一批有历史文化含量的传统品牌,推进“老字号”与新型业态、现代技术结合,不断发展壮大。三是鼓励主城区、经开区对国际顶级品牌招商,同时推动各乡镇根据自身的风貌特点和发展定位,对相关特色的国际品牌招商。四是鼓励行业和社会中介组织有序参与品牌建设,发挥中介组织在品牌评价、品牌文化传播及品牌营销培训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五是大力发展商品品牌总代理、总经销,提升商贸品牌形象,鼓励以品牌为龙头,带动业态结构、组织结构和商品结构调整。
(十)建立科学有效的统计体系,为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一是充分利用当前的统计指标和经济普查成果,做好数据分析工作,同时发挥各专业部门的作用,对各类商贸物流业统计数据加强整合与共享。二是建立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商贸物流业发展统计体系,会同政府统计部门,完善统计指标,逐步建立能客观反映商贸服务发展情况的统计体系。三是在用好商务、统计、工商、物价、税务等政府部门统计资料的同时,支持社会中介组织和有关咨询机构、研究机构对我市商贸物流业发展的专项问题开展研究,提供数据,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作用。
第三篇:安庆市望江县商务局十二五发展规划
安庆市望江县商务局“十二五”发展规划
根据望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望政办【2010】50号《关于做好全县“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精神,经我局“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调研、论证,并征求各方意见后,形成了“望江县商务局„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将规划上报,请予审议: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速发展桥港经济、奋力推进望江崛起为主线,不断创新商务工作机制,不断突出以商招商,强化物流项目建设,完善城区市场功能配套,提高服务业水平。以全面激活农村市场消费为重点,继续稳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通过强化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快城乡市场建设和城区商业区建设;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培育新型服务行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商贸流通企业;加大行业监管力度,规范成品油、药品、酒类流通及生猪定点屠宰市场秩序,净化市场消费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二、总的目标
“十二五”期末,实现望江GDP总量为65亿元,人均GDP为9900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34.67亿元,年均增长15%;外贸出口达3300万美元,年均增长25%;利用外资2400万美元,年均增长20%。未来五年,城市商业网点总量达15万平方米(附望江县商业网点规划)。实现生产服务行业与生活服务行业协调发展,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市场体系。到2015年,成品油、药品、生猪定点屠宰、酒类等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市场税收大幅增加。
三、工作重点
一是制订成品油“十二五”零售体系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县道路建设与改造迅猛发展。望东长江大桥、济广高速公路和安九公路二期建设将全面展开;县乡公路和乡村道路建设将有较大发展。到“十二五”末期,车辆拥有量预计年增长15%,达到26000辆;成品油销售量预计年增长15%,达到4万吨以上。因此,“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增加油站23座。其分布为:城区7座、东外环2座、江调圩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2座、翠岭工业园区1座、西外环1座、332省道3座、211省道1座、212省道1座、县乡公路11座。力争长江岸线新建一座年储油量1~2万吨油库(附望江县成品油零售体系及油库“十二五”规划)。
二是加强屠宰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雷阳机械化屠宰场硬件和软件设施,升级改造鸦滩、高士屠宰场,加强乡镇中心屠宰场的辐射能力,缩减乡镇屠宰点,强化冷鲜肉市场监管,生猪定点屠宰率达98%以上。力争“十二五”期末,全县生猪定点屠宰量达7万头。
三是建立完善药品流通管理体制。根据商务部和食品药品监管局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药品流通行业管理的通知》精神,“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做好以下五项主要工作:一是研究制定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行业标准和有关促进政策并组织实施;二是维护公平竞争,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药品流通市场体系;三是指导和推动药品流通企业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高流通效率和行业组织化水平,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四是建立药品流通行业统计制度;五是指导有关行业协会实行行业自律,开展业务培训,推动行业信用建设。
四是着力搞好外贸自营出口。在调结构、保增长的前提下,“十二五”期间,新增外贸出口企业10家,培育扶持龙头出口企业2~3家。工作重点着力于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组织鼓励县域出口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督促、帮助进出口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西洽会、徽商大会等国内知名会展及各种境外会展。积极打造我县棉业、武昌湖水产品牌,创造我县出口特色。力争“十二五”期末,我县外贸出口突破3300万美元,利用外资突破2400万美元。鼓励支持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国外企业合作,做好外派劳务等工作。
五是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积极利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新型经营方式,整合商贸流通资源,全面推进经营管理创新。同时,结合我县县情,重点走农工商联合经营、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培
育发展1~2家大型流通骨干企业、1~2家大型专业市场。改善和完善3~4家集贸市场,配套城乡一体化销售网络。以“万村千乡”市场、“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为抓手,着力扩大内需,全面激活我县农村市场,着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着力打造以东外环为中心的物流中心,初步构成以世纪华联超市为中心的日用消费品板块,以龙湖商贸城为中心的水果、建材装饰板块,以棉业综合大市场为中心的农副土特产板块。
六是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加快望江国际大酒店建设,并尽快达到四星级宾馆,建设2~3家三星级宾馆,5~6家星级宾馆和一批星级餐馆。利用武昌湖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配套建设武昌湖旅游专线,新建高标准的休闲农庄;大力发展文化创意、营销与策划、礼仪司仪、劳务输出培训、信息技术培训等服务型产业;规范整顿休闲、沐浴、按摩、足浴等服务行业。全面提升餐饮住宿行业的服务水平。
七是开展协会工作,加强行业自律。为了加强行业监管和行业自律,按照“企业自愿、平等协商”的原则,未来五年,将成立成品油流通业和药品流通业等行业协会(2009年,我县已成立了餐饮业协会)。不断促进我县服务贸易经营行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联合与合作,防止出现盲目建设和无序竞争,规范服务贸易行业行为。
第四篇: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社区发展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区的重要时期,抓好这五年工作,对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
“十二五”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以来的各项方针政策。顺应社区居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要求、新期待,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加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促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
一、主要目标
(一)在2011年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的目标。并对过去的5年进行了总结及肯定,并对未来的5年提出了实施“三步走”的工作步骤,即一年完善规划布局,三年取得显著成效,五年实现规模提升。
(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在社区工作方面,强调了安全生产及消防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及消防应急预案,不发生重大安全生产及消防事故。要求社区着力做好民生民计工作,加强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建设,切实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度重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稳定工作,推进辖区全域城
市化进程。
(三)关于自身队伍建设方面,提出“着力强化队伍自身建设,以勇争一流的精神风貌为加快发展提供动力保障”的目标。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廉政建设。
二、重点工作任务:
(一)加强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不断提高执行力。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党的领导。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和作风建设,打造出一个团结有力的领导班子,构建一支积极向上的干部员工队伍,这是我们构建和谐社区工作的关键环节。我们将通过各自形式的活动大力加强社区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通过举办培训班、举办党课等工作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通过推行“阳光工程”,完善党务、政务、站务、财务“四公开”制度,加强对街道重点工作落实情况监督检查等工作,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一是要树改革创新之风。二是要树学习钻研之风。三是要树调查研究之风。四是要树敢抓敢管之风。五是要树团结协作之风。六是要树勤俭廉洁之风。
(二)加强和完善社建处功能,突出重点,强化保障。要立足于高新区社区建设发展的实际,更好地完善和发挥好社建处的职能;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并请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社会事业局多支持和指导,加强和完善社建处功能,重点做好社区建设管理、民族宗教、综治维稳等重点性工作。
(三)提高认识,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关注高新区马金铺新区规划启动的大势,用新的理念、思路、途径、方法、手段来建构社区管理新体制机制。为此,要推进社区管理模式改革。结合我区和谐社区创建试点工作,以基层党建为核心,构筑“四合一”公共服务新模式,即以社区党支部为领导核心,以社区居委会作为议事机构,依托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的力量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新型公共管理服务机制。为了使组织构架在“四合一”管理服务模式中建立更强
有力的联席机制,凝聚各方力量的作用,社区居委会的成员要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公共户单位代表、片警中通过依法民主选举产生,采取双向任职的形式。
(四)夯实基层基础,全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社区是最终落实我们各项工作的基本单位,建设和谐社区,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只有基层社区实现了和谐稳定,整个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才有了保障。和谐社区建设要求到每个社区都要达到“六好”、“十无”、“两满意”等要求,“六好”就是“自治好、管理好、服务好、治安好、环境好、风尚好的”六好标准; “十无”就是楼栋无矛盾、邻里无纠纷、群众无上访、小区无火灾、校园无违法、青年无吸毒、卫生无死角、生产无事故、交通无违章、居民无邪教;“两满意”就是社会各界满意、居民群众满意。经党工委研究后决定,我们正在以国际花园社区设立为创建和谐社区试点。按照“两委一站”的管理模式,构建和谐社区,“十二五”期间将逐步推开。在夯实社区基础工作方面,一是要开展好和谐社区创建工作。二是组织辖区公职人员、街道党员干部和社区工作站党员积极参与居住地业委会的选举,担任居住地的楼栋长,参加社区义工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社区共建活动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加快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各个社区办公用房优化升级建设工作。四是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工作模式,创新党组织在社区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创建和谐社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五)抓好社区维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创建平安社区。高新区在建设发展中造成了大量的社会问题,很多问题已经演变成或者正在酝酿成社会矛盾,使我们在维稳工作所面临的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只有通过有效地处理群体性突发事件,有效化解社会不稳定因素,把矛盾和冲突消化在基层,才能够为我们构建和谐社区的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我们将建立及强化各项制度,充分发挥联合调处机制、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出租屋综合管理及服务长效机制、社会治安目标管理责任制、应急工作机制、司法联席会议机制等系列制度的作用;建立及整合队伍,成立维稳突发事件“青年突击队”、“信息收集队”等队伍,加强培训工作以提高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我们维稳工作的水平和效果;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进一步巩固和创建安全文明小区工作,建立健全群防群治“网格化”巡防体系;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抓好社区矛盾的排查和调解工作,努力把各种社会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初始阶段。
(六)重视和加强社会事务管理和服务工作。高新区成立以来,经济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城市管理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却相对滞后于城市发展的步伐,城中村脏乱差、违法建筑大量存在等不协调现象严重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工作,对于城市的进一步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目前我们的城市管理和服务工作已经由外延式发展为主转入以内涵式发展为主的新阶段,这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我们不断创新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方法和机制,不断地提升自身管理水平和素质,更好地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我们将在做好安全生产日常管理工作的前提下,全面推行备案(档案)安全监管模式,变被动式管理为主动式管理,提高安全监管水平。
(七)继续关注和解决民计民生问题。民计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构建和谐社区,就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问题入手。只有时刻把居民的利益牵挂心头,牢记群众利益无小事,作到“权为民所用、心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最大限度地帮助辖区居民解决好面临的实际困难,才有可能扎扎实实地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工作的持续深入开展。
三、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和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各次重要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切实把高新区领导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努力为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和实现高新区“十二五”规划工作目标奠定更加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牢固树立爱岗敬业、服务基层的思想,共同营造推动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区的良好氛围。
(三)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社区工作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和保障措施的落实。
(六)做好动员和协调有关方面积极参与社区的基础性建设,以确保“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加快社区各项工作完成的步伐,并使“十二五”期间所取得的成果最大程度地惠及广大居民群众。
第五篇:十二五发展规划(模版)
晋庙铺中心卫生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近年来我院在为晋庙铺镇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居民的卫生、健康意识不断提高,以及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顺利实施,农村居民对卫生院的医疗卫生技术、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医疗服务市场站稳脚跟,求得生存、发展和壮大,这与做好晋庙铺中心卫生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工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院积极倡导科技兴院,十分重视医院内涵建设,突出基层卫生院的特色,抓好人才培养,推动医院各科室的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建设和发展取得初步成效。医院在“十二五”发展规划方面,要科学规划近期发展目标和长期发展目标相结合,近期发展目标要合理改善人才,技术,设备和环境思想文化机构,提供人民群众需要的医疗服务,远期目标应着眼于人才,技术,设备,环境,文化的长期效益,走在学科,专业发展的前列,满足未来的服务群体的医疗需求,做到社会化,区域化,个性化等服务形式的多样化。为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发展,服务,管理水平,特制订医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单位基本情况:
晋庙铺中心卫生院成立于1953年,位于晋庙铺镇政府所在地,属一级甲等医院,占地约4300平方米。现有职工44人,其中卫技人员32人,后勤管理人员5人,病床25张。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率先发展这个主题,认真分析国内卫生发展趋势,在国内大背景下,准确把握乡情和卫生发展阶段特征,坚持特色发展,坚持创业发展,坚持生态发展,坚持和谐发展,明确“十二五”时期卫生工作的指导方针、主要任务、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使其成为指导全镇未来五年卫生事业发展的行动纲领。
工作目标:
以农村公共卫生为中心,着力抓好防疫保健各项工作,做好辖区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大力培养和引进优秀人才,增添新设备,改善旧设施,并以优质高效的人性化医疗保健服务,为我镇的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健康保障。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加强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确立了心脑血管病、痔漏科为重点建设专科,到2014年,各重点专科将建成融医疗、预防、康复为一体,在全镇及周边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专科。今后5年,医院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一定资金投入,优先满足重点专科发展的需要。单位安排在省重点医院进修外科2人,妇产科1人,器械护士1人,麻醉师1人,进修时间分别为1年,计划进修经费2万元,邀请上级医院来我院指导会诊经费1万元。
1、优先安排重点专科人员外出进修和学术交流,鼓励和支持学
科带头人外出考察,参加学术会议,使他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
2、优先满足和培养重点专科人才,根据重点专科梯队需要,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在进修、深造、科研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为他们掌握高尖技术创造良好环境。定期邀请市级医院、县人民医院等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会诊、手术、讲课。明确要求重点专科的医疗骨干充分掌握本学科中最先进的诊疗技术,熟练解决本学科的疑难病症。
3、优先考虑重点专科设备配置,在一定的资金范围内,首先保证重点专科设备的更新,添置。今后5年,医院准备添置酶标仪,进口自动生化分析仪、胎心监护仪、洗胃机等新设备,为重点专科提供新的检测手段。对重点专科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建立独立的放射楼,使我院的重点专科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努力开创一种“院有重点,科有特长,人有专长“的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为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增添活力。建立标准化发热门诊、预防接种门诊,不断完善我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二、积极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全员素质
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市场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科技兴院,关键是提高医务人员的素质,积极为科技人员的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在人才培养和提高全员素质方面,我们将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注重继续教育,继续教育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医院各级人员整
体素质和医疗技术水平的重要工作。我们将根据我院卫技人员的现状和业务特点,分层次地制定全院继续教育实施规划。对具有中级技术职称的卫技人员、各科主任,继续教育的重点放在使他们了解国内最新进展和动态,重点安排他们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和参观考察,对于各科中青年业务骨干则有计划有目的安排外出进修学习,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并由医院承担外出进修人员的工资和其他福利待遇,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对学历层次较低的卫技人员,医院鼓励他们参加成人教育考试,以提高他们的素质。
2、抓好业务人员的基础培训。对中青年卫技人员从抓基本素质入手,通过举办基础授课,专题讲座、操作练习、书面考试等方法,强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护理部门每年组织护士进行护理知识技术训练,定期组织“三基”考试,通过组织“三基”学习,训练和考核,巩固医务人员的基础理论,提高他们实际操作能力。进一步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内容和要求,较快地提高中青年医技人员的业务水平,使优秀人才尽快脱颖而出。
三﹑加强医院外科和妇产科手术室的建设
今后五年,单位计划新建一间正规的普通外科手术室和标准化产科。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为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四﹑全面推进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和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在五年之内辖区内所有城乡居民实现建立健康档案和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城乡居民健康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居民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主要传染病及慢性病,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服务,使城乡居民逐步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重大疾病和主要健康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五、进一步规划好村卫生室和培养乡村医生。
目前我镇29个村卫生所都有40平方米以上的业务用房,计划在5年内,全镇村卫生所全部达标,全面实行乡村一体化管理。计划在5年内全镇乡村医生31名均取得执业助理以上资格。根据村级卫生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乡医到州、县级医院进修学习,努力提高乡医的业务水平,更好地为村级医疗、防疫、保健工作服务。
六、继续巩固合作医疗工作。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一项德政工程,能够缓解老百姓因病还贫、因病致贫的现象。计划在5年内,我镇合作医疗参合率保持在100%,真正做到政府得政绩,病人得实惠。
七、进一步做好辖区内防疫保健及突出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进一步做好防疫保健工作是预防重大传染病发生和降低孕产妇、儿童死亡率的措施。计划在5年内我镇十五苗、二十八针,特别是十五苗接种率达98%。各种传染病报告率达100%,初始结核病转阴率98%以上,传染病发病率低于393/10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小时内处置率100%,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98/10万,婴儿死亡率控制在16/10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7%,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5%,孕产妇保健覆盖率98%,新生儿防视率达到95%。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和
防治艾滋病工作。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深入,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不断的解放思想,积极进取,认真贯彻全县卫生工作会议精神,依靠科技进步,努力将我院建设成为具有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综合性乡镇卫生院,为晋庙铺镇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晋庙铺中心卫生院
2010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