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任国家领导人对法治的重要论述

时间:2019-05-15 05:2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历任国家领导人对法治的重要论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历任国家领导人对法治的重要论述》。

第一篇:历任国家领导人对法治的重要论述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1940年2月,毛泽东在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的政治,世界上历来的宪政,不论是英国、法国、美国还是苏联。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根本大法去承认它,这就是宪法„„

论政策

(1940年12月25日,这是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对党内的指示)

„„关于政权组织。必须坚决地执行“三三制”,共产党员在政权机关中只占三分之一,吸引广大的非党人员参加政权。在苏北等处开始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地方,还可以少于三分之一。不论政府机关和民意机关,均要吸引那些不积极反共的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必须容许不反共的国民党员参加。在民意机关中也可以容许少数右派分子参加。切忌我党包办一切。我们只破坏买办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阶级的专政,并不代之以共产党的***。

„„关于劳动政策。必须改良工人的生活,才能发动工人的抗日积极性。但是切忌过左,加薪减时,均不应过多。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八小时工作制还难于普遍推行,在某些生产部门内还须允许实行十小时工作制。其他生产部门,则应随情形规定时间。劳资间在订立契约后,工人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必须使资本家有利可图。否则,工厂关门,对于抗日不利,也害了工人自己。至于乡村工人的生活和待遇的改良,更不应提得过高,否则就会引起农民的反对、工人的失业和生产的缩小„„

„„关于人民权利。应规定一切不反对抗日的地主资本家和工人农民有同等的人权、财权、选举权和言论、集会、结社、思想、信仰的自由权,政府仅仅干涉在我根据地内组织破坏和举行暴动的分子,其他则一律加以保护,不加干涉„„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

(1954年6月14日)

„„这个宪法草案所以得人心,是什么理由呢?我看理由之一,就是起草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这个宪法草案,结合了少数领导者的意见和八千多人的意见,公布以后,还要由全国人民讨论,使中央的意见和全国人民的意见相结合。这就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领导和广大积极分子相结合的方法。过去我们采用了这个方法,今后也要如此。一切重要的立法都要采用这个方法。这次我们采用了这个方法,就得到了比较好的、比较完全的宪法草案„„

„„这个宪法草案所以得到大家拥护,大家所以说它好,就是因为有这两条:一条是正确地恰当地总结了经验,一条是正确地恰当地结合了原则性和灵活性。如果不是这样,我看大家就不会赞成,不会说它好„„

„„这个宪法草案是完全可以实行的,是必须实行的。当然,今天它还只是草案,过几个月,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就是正式的宪法了。今天我们就要准备实行。通过以后,全国人民每一个人都要实行,特别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要带头实行,首先在座的各位要实行。不实行就是违反宪法„„

„„我们的宪法草案公布以后,将会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用宪法这样一个根本大法的形式,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就可以提高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我们的这个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但还不是完全社会主义的宪法,它是一个过渡时期的宪法。我们现在要团结全国人民,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和应当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这个宪法就是为这个目的而写的„„

邓小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13日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往往把领导人说的话当做“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做“违法”,领导人的话改变了,“法”也就跟着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例如工厂法、人民公社法、森林法、草原法、环境保护法、劳动法、外国人投资法等等,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国家和企业、企业和企业、企业和个人等等之间的关系,也要用法律的形式来确定;它们之间的矛盾,也有不少要通过法律来解决。现在立法的工作量很大,人力很不够,因此法律条文开始可以粗一点,逐步完善。有的法规地方可以先试搞,然后经过总结提高,制定全国通行的法律。修改补充法律,成熟一条就修改补充一条,不要等待“成套设备”。总之,有比没有好,快搞比慢搞好。此外,我们还要大力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

民主和法制两手都不能削弱(1979年6月28日)

„„民主和法制,这两个方面都应该加强,过去我们都不足。要加强民主就要加强法制。没有广泛的民主是不行的,没有健全的法制也是不行的。我们吃够了**的苦头。前一段时间上海发生冲击领导机关的事,那是不能允许的。这实际上是属于“四人帮”打砸抢、武斗的思想体系。我们好多年实际上没有法,没有可遵循的东西。这次全国人大开会制定了七个法律。有的实际上部分地修改了我们的宪法,比如取消革命委员会,恢复原来的行政体制。这是建立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必要保障。没有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搞四个现代化就不行。这次会议以后,要接着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我们的民法还没有,要制定;经济方面的很多法律,比如工厂法等等,也要制定。我们的法律是太少了,成百个法律总要有的,这方面有很多工作要做,现在只是开端。民主要坚持下去,法制要坚持下去。这好像两只手,任何一只手削弱都不行„„

会见瑞士友人,指出同国外交往政策要用法律形式制定

(1979年3月19日)

„„我们政策的连续性是没有问题的。我们还要制定同国外交往的一些法律,如投资法,把政策用法律形式肯定下来了,国际上也可以放心一点„„

立法需先设立法机构(1978年10月3日)

„„现在这个稿子很平淡,没有鼓动性,稿子应有新内容,要回答和解决一些问题。因此,稿子内容应包括实现现代化、发扬民主、贯彻按劳分配、加强工人阶级内部的团结、教育工人爱厂如家、反对派性等内容。现在关于民主问题的讨论不够,这个问题很重要,要展开讨论。民主和法制实际上是一件事情。法制确实需要建立和健全,民法、刑法要搞,但都没有搞成。没有法,他就乱搞,确实不行。现在是领导人说的话就叫法,不赞成领导人说的话就叫违法,这种状况不能继续下去了。除了搞刑法、民法、诉讼法以外,还要搞经济立法,如工厂法。要搞立法,总得有个立法机构才行„„

要搞一个投资法(1979年5月1日)

„„过去我们搞补偿贸易,引进外国资金和技术,现在还考虑合资经营,甚至让外国厂商在中国投资设厂。我们准备搞一个投资法。这个立法本身就表明中国的政策没有变。有关的专利法、国际贸易法、国际经济关系法,以后都要逐步搞出来。没有这些法,今后如果打官司,我们总会输,而且还有一个国际信用问题。最近,我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将要讨论这些问题„„

细述民主和法制问题(1979年3月27日)

„„四个坚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现在该讲了。民主和法制问题,要展开讲。要讲民主与集中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讲民主,要结合分析几个非法组织的活动来讲,讲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民主。结论是,不搞四个坚持行吗?不严肃对待社会上的坏人行吗?这样讲可能比较有力量,针对性较强。空泛的语言多了,针对性就不突出,也缺乏说服力,缺乏动员的力量……受蒙蔽的群众大多是青年人……要教育他们在处理个人的问题、个人的困难、个人的利益时,应该从大局着眼。他们的困难,国家一下子解决不了,应该给国家时间,先把经济调整好,这样才有希望。不然,国家就要延缓建设速度。要发扬民主,充分发挥人民的智慧,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只有在民主的基础上,才能克服官僚主义、长官意志。但是,没有民主基础上的高度集中,就不能做到这些。讲党的领导,强调要有统一领导,要有权威。没有党的统一领导,就没有效率。有了党的统一领导,只要这种领导是正确的,我们的调整会快,建设速度会快。不统一,一事无成。列宁非常强调集中统一,强调纪律。我们的革命战争,也是在高度集中、高度纪律下打胜的。没有党中央、国务院,能解决全国性的问题吗„„

会见英国友人时,提出我们要加强法制建设

(1979年3月21日)

„„我们的原则是民主集中制。过去一个时期,确实发扬民主不够,不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因此,在一个时期内,要着重强调发扬民主这一面。这方面也会出现问题,而且已经有些问题,这是预料到的,并不奇怪。我们不能因为出现这些问题就不发扬民主。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加强法制,做广泛的教育工作。任何一个国家没有法制是不行的„„

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用法律的形式解决

1981年8月16日

„„要把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要从法律上解决这个问题,要有民族区域自治法。新疆稳定是大局,不稳定一切事情都办不成。不允许搞分裂,谁搞分裂处理谁„„

接受南斯拉夫记者采访,指出我国要提倡民主,加强法制

1980年11月7日

„„我们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同时也要加强法制。中国在历史上是缺乏民主传统的国家,也是缺乏法制传统的国家。只讲民主,不讲法制不行。中国有十年“文化大革命”的经历,在青年一代中,发展了无政府主义,发展了极端个人主义,所以我们在提倡社会主义民主的同时,也要加强法制„„

对民主,集中,自由,纪律进行分析

1979年10月

„„我们要民主,也要集中,要自由,也要纪律,要个人心情舒畅,也要统一意志。我们说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就是要使这两个方面都得到保证。现在的情况是,既缺民主和自由也缺集中和纪律,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更缺集中和纪律;既缺个人心情舒畅又缺统一意志,在某些方面可以说更缺统一意志。林彪、“四人帮”毒害了一代人。对于这一代人,特别是一些青年,有个再教育的问题。各级干部,包括老干部,也有个再教育的问题。教育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要他们尊重集中,遵守纪律,顾全大局,先公后私,并且在全国人民中逐步恢复和发扬我们曾经有过的好的道德风尚。讲话稿没有这方面的内容,要加进去。要讲加强纪律性、组织性,强调批评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现在有的从“左”的方面,也有的从右的方面,来助长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资产阶级自由化。这两个方面,都值得注意。要分析当前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讲问题,进行教育和再教育。批评群众中的无政府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要讲究方式。对多数人的教育工作做好了,就要坚决打击那些专门扰乱社会秩序的极少数人,坚决制止他们的各种不法行为。对于这些人,我们不能允许他们借口保护自己的什么人权,侵犯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家的利益。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对于人权问题,历来有自己的看法。我们批评“长官意志”,是说历史发展有自己的规律,经济发展有自己的规律,这些规律是客观的,而不是凭某个人或某个“长官”的意志,就可以改变和决定的„„

在五届人大第二次党内负责人会议上强调民主与法制问题(1979年6月25日)

我们制定法律的步伐要加快。确实要搞法制,特别是高级干部要遵守法制。以后,党委领导的作用第一条就是应该保证法律生效、有效。没有立法以前,只能按政策办事;法立了以后,坚决按法律办事。我们这次大会要认真立法,大会以后还要立一系列的法。这是很严肃的事情。国际上认为中国有个新的开端,不但指四个现代化,还有加强民主和法制。总之,我们这次会议不要纠缠过去历史上的个别事件,不要把我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另外一面,放松了我们集中解决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各个方面的问题,概括起来,一个是四个现代化,一个是民主和法制。要集中解决这些问题,顺利地把这次代表大会开好。

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1986年6月28日)

„„导致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不够。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法制教育要从娃娃开始,小学、中学都要进行这个教育,社会上也要进行这个教育” „„

搞法制靠得住些(1992年南巡讲话)

„„还是要靠法制,搞法制靠得住些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要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这两只手都要硬„„

江泽民

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90年3月18日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是我们党长期进行人民政权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施领导的一大特色和优势。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们国家的性质,符合我国国情,既能保障全体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有利于国家政权机关分工合作,协调一致地组织社会主义建设。当然,这个制度还需要继续完善,人大的工作也需要改进和加强。特别是要根据我国的国情认真研究如何更好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更好地发挥人大作用的问题。„„

„„党要尊重和支持人大依法行使职权。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也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渠道。各级党组织都要尊重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地位,重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党中央关于国家事务的重大决策,凡是应该由全国人大决定的事项,都要提交全国人大经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地方也应如此。我们要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同时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人事任免权。各级党组织推荐需经人大选举、任免的干部时,要重视人大的意见。推荐的人选确定之后,人大党组应努力做好工作,使党的决定得到实现,并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办事。对于由人大选举、决定的政府组成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各级党委要把人大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听取人大党组的汇报,讨论、研究人大的工作,关心人大的建设。人大党组要建立和健全向同级党委的请示报告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人大工作中贯彻落实。„„

„„作为人民代表机关的人大及其常委会,也应该进一步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人大更好地代表人民,并接受人民的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组成人员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研究,充分反映各方面的意见,这样才能使制定的法律和作出的决定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矛盾和问题。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引导不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就不能得到妥善处理,就会影响社会的安定。这就需要保证民主渠道的畅通,把群众的正确意见集中起来,作为党和国家决策的依据。人民代表大会应该成为联系群众、反映民意、解决矛盾的主要民主渠道。当好人民代表,第一,要联系群众;第二,要善于把群众正确的意见带到上面来;第三,对明显不正确的意见,要敢于坚持原则,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去进行耐心解释和说服。现在全国各级人大代表有近四百万人,这是一支很重要的力量,要充分发挥他们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作用。党要加强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的工作,通过人大代表,广泛了解各方面群众的要求,倾听群众的呼声和批评。„„

„„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法律,也要领导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党员遵守宪法和法律就是遵从人民的意志,服从党的领导。所有的党组织、党员尤其是负责干部的言行,都不得同宪法、法律相抵触。加强党的领导同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是一致的„„

„„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法制,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也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一再强调,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兴利除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们都要牢牢掌握社会主义民主的旗帜„„

„„建立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建国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的立法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要方面已经基本上有法可依。但是,我们的法律还不够完备,立法任务还很繁重。当前要抓紧制定和完善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安定和人民正常生活的法律;抓紧制定保证改革开放和经济宏观调控方面的法律,以及有关发展农业、交通、能源、教育、科技方面的法律;还要抓紧制定和修改有关惩治犯罪和促进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为了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对选举法、地方组织法进行必要的修改。对于法律的实施,要加强监督„„

在七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七届四次会议党员 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1991年3月 23日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了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这是我们的国体。那么,政体呢?就是基于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它是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非常重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设,把它作为领导和支持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的重要途径。真正按照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根本制度办事,对我们国家保持社会的安定和良好秩序,有效地组织各项社会主义事业,经受住各种风险,立于不败之地,具有重大意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91年7月1日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必须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不能削弱和放弃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能搞西方那种议会制度;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能削弱和否定共产党的领导,不能搞西方那种多党制。我们应该牢牢把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这些基本要求,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和国家长治久安„„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地位。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的各项制度,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工作、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要改进和完善选举制度。各级人民代表要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充分听取和反映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党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体现人民利益的,应该通过法定程序和法律形式,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要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要支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依法行使职权„„

领会和全面落实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谈话精神,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搞得更快更好

1992年6月9日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我们将继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继续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同时,我们将通过实现干部队伍“四化”等措施,增强党政机关和领导班子的活力;通过机构改革和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提高决策效率和办事效率;通过实行政企职责分开、权力下放等措施,充分调动各行各业和基层群众的积极性。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的目的,就是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有利于在党的领导下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利于取得和保持一个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2年 12月 16日

„„十四大提出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有一个较大的发展。除了需要加快立法进程外,当前突出的任务是要严格执法,树立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各级党委、政府都要模范地执行宪法和法律,防止和纠正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干扰执法的现象。同时,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坚持秉公执法。要坚决清除执法中的地方保护主义。政法部门和广大干警要严格依法办事,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公正清廉,铁面无私,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要把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从党委的领导与严格执法统一起来。加强各级党委、人大、政府对执法工作的监督、检查并逐步使其制度化。同时,政法部门也要建立和完善内部的监督制约机制。要逐步使法律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经常化和制度化。政法战线各部门都必须从大局出发,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工作中加强合作,密切配合,相互支持,依法制约,形成一个拳头,发挥强有力的人民民主专政机器的作用;绝不允许不顾大局,相互掣肘、拆台、抵消力量„„

„„要从严治警,提高政法队伍的政治业务素质。我们的政法队伍应该永远是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不畏艰苦、不怕牺牲、有战斗力的好队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将会出现许多新情况,以及我们过去没有处理过的新问题,政法队伍无论是政治素质还是业务素质,都需要大大提高,否则就无法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除了要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外,还必须严格组织纪律。要始终注意保持政法队伍的纯洁性。要认真查处少数干警中的严重违法乱纪问题,绝不允许执法犯法、询私枉法的行为存在。要伸张正义、打击犯罪分子、保护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增进与群众之间的鱼水之情„„

在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全国政协八届一次会议党员负责人会议上的讲话

1993年3月13日

„„各级党委要重视人大的作用,善于把党的意志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变成国家意志,以便动员全体人民去遵守和执行。这是按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办事的问题,也是一种领导艺术。建国后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领导方式与战争年代不同,不仅要靠党的政策,而且要依靠法制。凡是关系国家和人民的大事,党要作出决定,还要形成国家的法律,党的领导与依法办事是一致的。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党章明确规定,党的组织和党员要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这是一条极其重要的政治原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要有法律作保障。法制是市场经济运行的依托。没有健全的社会主义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制,只有法制完备,社会和经济秩序井然,才能使经济发展快、效益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站得住脚„„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加强经济立法作为第一位的任务,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在本届任期内尽快出台一批重要的经济法律。国务院和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也要抓紧制定经济方面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在本世纪内,努力把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初步建立起来。同时,还要对过去制定的已不适应深化改革开放的法律、法规,抓紧进行清理。立法工作要很好总结我们自己的经验,同时还要大胆借鉴国外的立法成果和经验„„

在第十四届亚太法协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1995年8月17日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法制的健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呼唤着法制的完善;反过来,法制的完善,又会进一步促进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建设符合本国国情的完备的法制,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我国人民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法制建设,把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作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之一„„

前进中的中国与世界 1995年7月13日

„„在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人民民主,充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

在中共中央举办领导同志法制讲座上的讲话

1996年2月8日

„„坚持依法治国,保障 国家的长治久安,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制化、法律化。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同时从两个方面着手:既要加强立法工作,不断地健全和完善法制;又要加强普法教育,不断地提高干部和群众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素质和自觉性。二者缺一不可,任何时候都不可偏废。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到2010年的跨世纪发展蓝图,到那时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将达到比较完善的程度。世界经济的实践证明,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并且有比较完备的法制。市场经营活动的运行,市场秩序的维系,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宏观调控和管理,以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个环节,都需要法律的引导和规范。在国际经济交往中,也需要按国际惯例和国与国之间约定的规则办事。这些都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我们要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也必须按照市场的一般规则和我们的国情,健全和完善各种法制,全面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集约型经济所必需的法律体系„„

„„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前进,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地出现,解决问题的新经验也会不断地产生。正因为如此,我们的法制建设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地深化、加强、健全和完善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有了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经过研究和总结,就要适时地制定新的有关法律和法规。这样才能避免新问题出来了而仍然陷于用老的办法去处理问题的很不规范也很难从容行事的被动局面。还有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就是在立法方面,除了制定各种基本的法律和法规以外,为了保障这些法律和法规的顺利实施,还必须在积累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搞出实施各种基本法律和法规所需要的具体条例来,没有这种条例,基本法律和法规的贯彻落实就会遇到许多的困难„„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一个重要任务是要不断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公民自觉守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和自身权益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基础。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法律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依法治国的进程。实践的经验说明,法律不健全,制度上有严重漏洞,坏人就会乘机横行,好人也无法充分做好事。实践的经验也说明,有了比较健全和完善的法律和制度,如果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淡薄,思想政治素质低,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会因为得不到遵守而不起作用,甚至会形同虚设。因此,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同时从两个方面着手,既要加强立法工作,不断地健全和完善法制;又要加强普法教育,不断地提高干部和群众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素质和自觉性。两者缺一不可,任何时候都不可偏废„„

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学习法律知识

1996年8月 12日

„„搞好法制教育,增强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础工程,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全体公民中开展普及法律常识教育,已经实施了两个五年计划。党和国家决定继续实施法制宣传教育的第三个五年计划,这是坚持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方针的重要措施。抓好这项工作,对继续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促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维护社会稳定大有好处„„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1997年9月12日

„„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我们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一切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受到人民和法律的监督。要深化改革,完善监督法制,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直接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部门要实行公开办事制度。把党内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加强对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贯彻的监督,保证政令畅通。加强对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滥用权力,严惩执法犯法、贪赃枉法„„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逐步发展的历史过程,需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规律,不断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它在二十一世纪展现出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我国实行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是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个根本政治制度,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这对于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人民民主具有决定意义„„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国家权力机关的职能,加强立法和监督工作,密切人民代表同人民的联系。要把改革和发展的重大决策同立法结合起来。逐步形成深人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高决策水平和工作效率„„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并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依法治国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从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实施,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任何组织都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一切政府机关都必须依法行政,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实行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建立冤案、错案责任追究制度„„

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7年12月25日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在立法、执法、司法和普法教育等方面都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实行依法治国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确定工作的重点,既立足于现实,又着眼于长远,扎扎实实地加以推进。当前,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要继续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特别是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体系。二要保证政府机关坚持依法行政,保障公民权利,坚决制止政府机关中存在的滥用权力、违法行政的现象。三要保证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坚决纠正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有领导地加快司法改革的步伐,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对执法中存在的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保护主义,对一些领导干部以言代法、干预司法部门独立办案的行为,对一些司法人员执法犯法、贪赃枉法的活动,要依照党纪国法严肃查处。同时,要继续建立和健全有关制度,从根本上保证严肃、公正执法。四要继续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全民的法律意识,首先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在青少年中加强法制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的带有长远性、根本性的工作,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

在党的十五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

1998年2月26日

„„坚持党的领导同坚持依法治国是完全一致的。我们党的主张,我们国家的法律,都是代表和体现人民的意愿与利益的。党领导人民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宪法和各项法律,把党的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各级政府依法行政,这样就把党的领导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了。依法治国,有利于从法律上制度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的贯彻落实,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十二亿人口的国家里,开创和推进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需要依照统一的法律和制度来加强领导和管理,以保证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有规范有秩序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邓小平同志所提出和要求的“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对于保证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至关重要。党的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不懈努力„„

„„依法治国,就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各级领导干部要始终摆正自己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通过推进依法治国,切实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和各项权益,保证人民对政府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支持„„

„„依法治国,要求切实加强执法监督。要加强各种形式的执法监督,充分发挥各级人大在执法监督中的作用,不断改善执法环境。要坚决维护国家的法制统一,坚决克服执法领域存在的执法犯法、贪赃枉法以及地方保护主义、部门保护主义等现象。要继续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这是实施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

在学习邓小平理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8年7月17日

„„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处理好党的领导、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的关系。党的领导是关键,发扬民主是基础,依法办事是保证,绝不能把三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在党的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以为发扬民主、强调法制就不需要党的领导,这是错误的。同时,各级党委要学会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各级领导同志要敢于领导,善于领导,充分发扬民主,严格依法办事„„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998年12月18日

„„世界上的民主,都是具体的、相对的,而不是抽象的、绝对的。任何一种民主的本质、内容和形式,都是由本国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并且都是随着本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全国各族人民享有的最广大的民主,它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和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护人权„„

„„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总结历史和现实经验作出的重要决策。我们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展人民民主,健全国家法制,改革政府机构,改革领导制度和干部制度,努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要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有步骤有秩序地向前推进„„

在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998年 12月 23日

„„政法部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机关,必须带头反腐倡廉,必须狠抓自身建设,真正做到从严治警。这是保持政法部门良好声誉,提高政法队伍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保证„„

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0年6月28日

„„为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同时也必须在全社会形成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法律和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相互联系、相互补充。法治以其权威性和强制手段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其说服力和劝导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应该相互结合,统一发挥作用。有了良好的道德素质,就能使人们自觉地扶正祛邪,扬善惩恶,就有利于形成追求高尚、激励先进的良好社会风气,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民族素质的提高。努力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必须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全党和全社会要共同行动,努力把上述内容和要求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全国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当前经济工作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

2000年11月 28日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要求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而且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思想道德体系。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围绕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行继承优良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尊重个人合法权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相统一,注重效率与维护社会公平相协调,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努力形成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和谐、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规范。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可能健康发展。要在全社会强化信用意识,加强公民诚实守信的道德教育„„

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2001年1月 10日

„„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两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两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把法制建设与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在四川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2002年 5月 21日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都有自己的重要作用。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同时要充分发挥以德治国的重要作用。法治和德治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都抓好,并使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紧密配合,才能保证社会的良好秩序,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胡锦涛

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02年12月4日)

党的十六大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取得的新的重大认识,也是我们继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完成好的重大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同时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政治和法律保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六大的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正确认识和处理好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把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进一步凝聚起来,意气风发、团结一致地去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落实党的十六大对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工作作出的部署。

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我们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必然要求,是完成党的十六大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的必然要求。

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长期抓下去,坚持不懈地抓好。

进一步增强人大监督实效

(2004 年9 月15 日,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发表

重要讲话)

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工作,增强监督实效;进一步密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好地发挥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建设,努力提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

把提高立法质量摆在突出位置

(2004 年9 月15 日,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发表

重要讲话)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特别是要适应建设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进一步突出经济立法这个重点,着眼于确立制度、规范权责、保障权益,全面推进经济法制建设。

同时,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法律,保障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安定的法律,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法律。国务院和有立法权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抓紧制定和修改与法律相配套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出自己的贡献。要把提高立法质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提高立法工作水平。制定和修改法律法规,要坚持以宪法为依据,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坚持科学发展观,从法律上体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要坚持把立法同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决策紧密结合起来,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服务。

坚决纠正以言代法以情枉法

(2004 年9 月15 日,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发表

重要讲话)

权力不受制约和监督,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监督的目的,在于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和司法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积极改进和加强监督工作,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行为,坚决纠正以言代法、以情枉法、以权压法的问题,维护国家法制的尊严。要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完善监督制度,增强对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工作监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持和督促它们严格按照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办事,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

(2004 年9 月15 日,胡锦涛在首都各界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发表

重要讲话)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不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坚定不移地实施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依法治国,前提是有法可依,基础是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关键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

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长治久安的法律基础,是党执政兴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保证。全党同志、全体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认真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保证宪法在全社会的贯彻实施。

政府要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 自觉接受人大监督 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2006年8月,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讲话)重大立法在提交全国人大审议前听取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意见、进行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重要形式,也是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保证。大家在发言中对制定监督法提出了许多很 好的意见和建议。要认真研究、吸收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制定监督法,要从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大局出发,把握好重大原则问题。一是从我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二是人大对政府、法院、检察院进行监督,包括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是宪法赋予人大的一项重要职权,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人大监督的目的,在于确保宪法和法律得到正确实施,确保行政权、审判权、检察权得到正确行使,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维护。三是人大监督工作应该坚持民主集中制,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监督重点,综合运用听取和审议工作报告、执法检查等形式,切实加强对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的监督,进一步增强监督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各级人大常委会要依法加强对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监督。政府、法院、检察院要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水平。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模范遵守和执行法律,严格依法办事,支持人大依法开展监督工作。

开展民主监督,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一项基本职能,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监督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切实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作用,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希望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紧紧围绕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切实搞好民主监督,使民主监督渠道更加畅通、程序更加规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促进公平正义是新时期法制建设的主旋律

2008年3月,胡锦涛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我们要始终遵循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就民主而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努力扩大人民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扩大人民民主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立法的公民民主参与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体现。要重视充分发扬民主、扩大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值得一提的是,在立法机关的支持和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公民积极参与民主立法。全国人大常委会曾先后将物权法草案、劳动合同法草案、就业促进法草案和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全文向社会公布,广泛听取各方面尤其是基层群众的意见。劳动合同法草案收到了各方面意见19万多条,其中65%来自基层劳动者;物权法在审议过程中,全文公布草案征求意见,收到了1万多件意见,召开了上百次的座谈会,并召开了论证会,直接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另外,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举行最高权力机关历史上第一次立法听证会,就修改个人所得税法涉及的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问题,直接听取公众和有关方面意见,立法听证会为促进公民有序参与立法创造了重要途径。

就法制而言,要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坚定不移地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新时期法制建设的主旋律。胡锦涛同志在“6·25”重要讲话中首次提出了“弘扬法治精神”的要求,在十七大报告又首次将“弘扬法治精神”写入党的纲领性文件,首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提出了“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命题。在会见全国大法官、大检察官时,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要“弘扬法治精神”。在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胡锦涛同志又一次强调要“弘扬法治精神”。可见,“弘扬法治精神”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命题。

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全面落实到立法、执法、司法、法律监督、公民行为和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等各个方面上,全面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谐。弘扬法治精神的提出和践行,意味着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落实进入了新的阶段,确立和实施11年之久的依法治国方略正在从法律制度的层面深入到法治精神的内核,从法制体系的构建升华到法治文化的培育。我们要更加致力于培养公民崇尚法治、追求公平正义的价值观,把尊崇和信仰法治的精神融入全体公民的血脉之中,融入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融入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也融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以尊重权利和遵守法律为荣,以滥用权力和违反法律为耻。对于行使公权力的国家机关而言,弘扬法治精神,就是要以人为本,以法为尊,尊重和保障人权,对约束公权力的的法律要有一种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应有的敬畏之心。只有如此,法治精神才能内化为政府的亲和力和凝聚力,政府才能真正赢得民心和树立威信。

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2011年3月28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推进依法行政,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是党的十七大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形势、推进依法治国进程而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对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全面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认真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以建设法治政府为目标,以事关依法行政全局的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以增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提高制度建设质量、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保证法律法规严格执行为着力点,为保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更大作用。要更加注重制度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的有利基础上,继续通过完善立法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着力抓好促进科学发展、深化改革开放、保护资源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政府建设等方面所急需法律法规的制定或修改工作,力求体现规律要求、适应时代需要、符合人民意愿、解决实际问题。要更加注重行政执法,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加强行政决策程序建设,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变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上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更加注重行政监督和问责,完善监督体制机制,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要更加注重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完善行政调解制度,提高行政调解效能,完善行政复议制度,完善信访制度。

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对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基础性作用,必须把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作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基本实践,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各级党委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带头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坚持依法办事,各级政府要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遵守和执行宪法和法律。要加强对全体人民的普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特别是要加强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加快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推进依法行政,关键在领导,重点在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依法行政作为保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顺利实现的重大举措,加强领导,抓好落实,深入研究解决依法行政面临的突出问题,善于运用法律手段深化改革、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法治保障和良好法治环境。

第二篇:国家领导人法治论述(综合)

国家领导人法治论述

1、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邓小平

2、依法治国是社会进步、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就是使国家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法制化和规范化。

——江泽民

3、实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一项根本任务。

——胡锦涛

4、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习近平

5、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习近平

6、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习近平

7、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邓小平

8、对违法犯罪分子手软,只能危害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危害现代化建设的大局。——邓小平

9、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关键是要加强和改善党对这项工作的领导。——江泽民

10、要努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主义法治国家,保证人民充分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江泽民

11、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弘扬法治精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胡锦涛

12、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带头学法守法,在全党全社会营造依法执政、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良好氛围。——胡锦涛

总书记关于宪法和依法治国论述语

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邓小平同志于1978年12月13日在十一届三中全会所作的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实,团结一致向前看》

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成果,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成为历史新时期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基本原则、重大方针、重要政策在国家法制上的最高体现。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更加自觉地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性工作。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理念,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共同发展,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实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制度化、法制化。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心,走入人民群众,宪法实施才能真正成为全体人民的自觉行动。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要在全社会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宪法家喻户晓,在全社会形成学法尊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要通过不懈努力,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推进各项治国理政活动的制度化、法律化。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

——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

——总书记于2013年2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

要加强宪法和法律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尊严、权威,形成人们不愿违法、不能违法、不敢违法的法治环境,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总书记于2013年2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

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努力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总书记于2013年2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

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引导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总书记于2013年2月23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体学习时发表讲话。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一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理论同中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实践经验的总结。其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二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要求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不断提高法律素养,切实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严格执法,模范遵守法律,自觉接受监督,时时处处注意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三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实现好、维护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政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各项政法工作中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四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是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首要目标。要求政法干警必须秉公执法、维护公益、摒弃邪恶、弘扬正气、克服己欲、排除私利,坚持合法合理原则、平等对待原则、及时高效原则、程序公正原则,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

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要求各级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大局开展工作,立足本职,全面正确履行职责,致力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六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要自觉地把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统一起来,把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严格执法统一起来,把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与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统一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七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特征:

1、鲜明的政治性

2、彻底的人民性

3、系统的科学性

4、充分的开放性

社会主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精髓: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核心和精髓。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取向: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原则: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八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要求: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健全完善立法、坚持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强制约监督、自觉诚信守法、繁荣法学事业、坚持依法执政。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在机制:监督制约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机制。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想尺度: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和尺度。

宪法宣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三篇:俄罗斯历任领导人

俄罗斯历任领导人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 列宁,1917年10月6日至 1922年4月3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领导彼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史称“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翌日,在全俄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宣布了《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并当选为苏维埃俄国人民委员会主席。

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 斯大林,1922年4月3日 至 1953年3月5日,联共(布)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联共19大结束前),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逝世。次日,苏共中央、部长会议、最高苏维埃主席团联席会议通过决议,任命马林科夫为部长会议主席。

格奥尔基〃马克西米连诺维奇〃马林科夫,1953年3月5日至1953年9月7日。

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 赫鲁晓夫,1953年9月7日 至 1964年10月14日,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列昂尼德•伊里奇• 勃列日涅夫,1964年10月14日 至 1982年11月10日,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1964年10月14日至1966年4月8日为苏共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

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 安德罗波夫,1982年11月12日至 1984年2月9日,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康斯坦丁•乌斯蒂诺维奇•契尔年科,1984年2月13日至1985年3月10日,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 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11日 至 1991年12月25日,苏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苏联总统。

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联邦等11个共和国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简称独联体;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苏联解体。

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叶利钦,1991年6月,叶利钦在全民大选中当选为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1996年再次当选为俄联邦总统。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提前卸去总统职务,并任命总理普京为代总统。

弗拉基米尔〃普京,1999年3月任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同年8月9日被任命为第一副总理、代总理,8月16日就任总理。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总统宣布辞去总统职务,普京出任代总统。2000年3月26日普京当选为俄联邦总统,并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2004年3月,普京赢得大选胜利,连任总统,同年5月宣誓就任。

德米特里〃阿纳托利耶维奇〃梅德韦杰夫,2003年10月,梅德维杰夫升任总统办公厅主任。2005年11月,梅德维杰夫被任命为俄罗斯联邦政府第一副总理。2008年3月当选为俄联邦总统,并于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

2008年5月8日,普京出任总理。

2008年11月21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三读高票通过了将总统和国家杜马议员任期由4年分别延长至6年和5年的宪法修正案。

2011年9月24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提议由现任总理普京参加将于2012年3月举行的总统选举。普京则表示,如他当选总统,梅德韦杰夫将出任总理。

第四篇:我国历任国家领导人

我国历任国家领导人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1949年10月01日~1954年09月27日)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第一届(1954年—1959年)毛泽东为国家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政务院)总理。

第二届(1959年—1965年)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三届(1965年—1975年)刘少奇为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四届(1975年—1978年)未设国家主席,朱德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第五届(1978年—1983年)未设国家主席,叶剑英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华国峰为国务院总理。

第六届(1983年—1988年)李先念为国家主席,彭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紫阳为国务院总理。

第七届(1988年—1993年)杨尚昆为国家主席,万里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

第八届(1993年—1998年)江泽民为国家主席,乔石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李鹏为国务院总理。第九届(1998年—2003年)江泽民为国家主席,李鹏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镕基为国务院总理。

第十届(2003年—至今)胡锦涛为国家主席,吴邦国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温家宝为国务院总理。

三、中国历届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是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正式称呼之一,历史上有过几次改变。

一大为中央局书记。二大三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四大为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五大六大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六大一说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从1943年3月20日到1982年十二大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十二大以来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全称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简称中共中央总书记,较少称“中国共产党总书记”或“中共总书记”。

八大时期(1956年--1966年)和1980年2月十一届五中全会到1982年9月十二大也有总书记,但主要负责书记处的工作,并不是党的最高领导人。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起,在中国的政治体制之下,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邓小平曾担任过总书记,但他当时并不是最高领导人。其间,最高领导人为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中共历任最高领导人: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暂不成立党的中央委员会,先组成中央局,会议选举陈独秀、张国焘、李达3人组成中央局,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任宣传主任。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李大钊、蔡和森、张国焘、高君宇为中央委员。邓中夏、向警予为候补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为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局组成人员为陈独秀、毛泽东、罗章龙、蔡和森、谭平山(后因谭平山调任驻粤代表,9月补入王荷波)5人组成。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总书记,陈独秀、彭述之、张国焘、蔡和森、瞿秋白组成中央局并驻中央局。

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陈独秀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周恩来为秘书长(未到任前,由蔡和森代理);陈独秀、蔡和森、李立

三、李维汉、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7 人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国共产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忠发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一说为政治局主席兼中央常委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由苏兆征、向忠发、项英、周恩来、蔡和森5名正式委员和李立

三、徐锡根、杨殷3名候补委员组成。

1943年3月20日毛泽东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政治局主席、书记处主席。

中国共产党第七届、八届、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973年8月30日-1976年9月9日)华国锋(1976年10月7日-1977年8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

华国锋(1977年8月19日-1981年6月28日)胡耀邦(1981年6月29日-1982年9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胡耀邦(1982年9月12日-1987年1月15日)赵紫阳(1987年1月16日-1987年11月1日)(代理)

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赵紫阳(1987年11月2日-1989年6月23日,实际上—5月19日)

江泽民(1989年6月24日-1992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江泽民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 历届国家军委主席 毛 泽 东(1949年10月~1954年9月)

邓 小平(1983年6月~1988年4月)邓 小平(1988年4月~1993年3月)江 泽 民(1993年3月~1998年3月)江 泽 民(1998年3月~2003年3月)现任中央军委主席 胡 锦 涛。

第五篇:历任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

历任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

中央局书记

▪ 陈独秀

(1921-1922)

▪ 陈独秀

中央执行委员会

(1922-1925)

委员长

▪ 陈独秀

中央执行委员会

(1925-1927)

总书记

中央委员会 总书记

▪ 王明(1931代

▪ 陈独秀(1927)▪ 向忠发(1928)

理)

▪ 博古(1934)▪ 张闻天(1935)

▪ 华国锋

(1976-1981)

▪ 毛泽东

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

▪ 胡耀邦

(1981-1982)

中央委员会 总书记

▪ 胡耀邦 ▪ 赵紫阳

(1982-1987)(1987-1989)▪ 胡锦涛(2002-)

▪ 江泽民

(1989-2002)

历任中央军委主席:

毛泽东华国锋邓小平江泽民

(1954-1976)(1976-1981)(1981-1989)(1989-2004)▪ 胡锦涛(2004-)

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周恩来 ▪华国锋赵紫阳

▪李鹏(1987-1998)

(1954-1976)(1976-1980)(1980-1987)▪朱镕基▪ 温家宝

(1998-2003)(2003-)

下载历任国家领导人对法治的重要论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历任国家领导人对法治的重要论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扬州历任主要领导人

    扬州历任主要领导人 市委书记:傅宗华、曹鸿鸣、姜永荣、李炳才、吴冬华、孙志军、季建业、王燕文。 市长:黄书祥、吕新奎、李炳才、施国兴、蒋进、苏泽群、季建业、王燕文、谢......

    中国共产党历任最高领导人表

    中国共产党历任最高领导人表 中央局书记:陈独秀(1921年7月一大选举产生)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2年7月二大选举产生) 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长:陈独秀(1923年6月三大选举产生......

    中共中央历任领导人任期资料

    中共中央历任领导人陈独秀,1921.7—1922.7 中共一大和二大中央局书记(1921年7月中共一大选 举产生) 周佛海 ,1921.8—1921.9代理书记,中共三大于1923年6月继续选举陈独秀 陈独秀,1......

    国家领导人

    现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排名2011-03-04 20:22首先按照大类统计,共8种类别、70位(不含7位普通中央军委委员)党和国家领导人(重复的按照行政权力或实际影响力最大的一种为准),每一种再内......

    学习国家领导人重要活动原文讲话

    学习国家领导人重要活动原文讲话学院:班级:学号:姓名: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一、 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习近平在会上指出,我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

    2010年国家领导人重要谈话,汉英稿

    傅莹副部长在“中英400——青年交流计划”欢送招待会上的致辞 (2010年6月30日) 尊敬的全国青联卢雍政副主席, 尊敬的古德温先生, 我的同事吴思田大使, 亲爱的青年朋友们: 非常高兴......

    习近平关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重要论述

    G20时政热点:习近平关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的重要论述 9月4日至5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将在中国杭州举行,习近平主席将主持峰会欢迎仪式、开幕式、五个阶段会......

    国家领导人名言

    国家领导人名言: ——胡锦涛四个“坚定不移” 毛泽东 “三个始终”——“思想上始终清醒、政治上始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终坚定、作风上始终务实”。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