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县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县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县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县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及全国和省、市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落实措施,动员全县民营企业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XX县。刚才,康达同志通报了全县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情况,四家企业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下面,我就全县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
近年来,全县上下在科技进步与创新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培育了一批民营科技型企业,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0%以上。这是科技战线上的同志和民营企业家辛勤付出,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结果。当今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创新一日千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科技竞争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和核心。中央强调要把科技创新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加快形成以科技创新为前进动力和发展潜力的集约型增长方式,切实将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全县上下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科技进步与创新的重大意义,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工作方针要求,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科技创新水平,让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引擎,努力在新的区域竞争中掌握先机、赢得主动。
1.推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求继续增加经济总量,更要求不断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长期以来,我县的工业产业结构以纺织等传统产业为主,经济增长以资源消耗型为主,经济发展面临瓶颈制约因素增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如果仍然延续过去的增长方式,面临的土地、资源、环境等制约因素将会更加突出。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只有不断推进科技创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才能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才能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县域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2.推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是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对一个县来讲,工业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取决于经济总量,更取决于科技含量,取决于该县拥有多少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占领市场份额较大的知名品牌;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增强市场竞争力,不仅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还要加强科技创新,开发新产品,以科技引导市场消费,占领高端市场。目前,我县大多数企业仍停留在传统行业的外延扩张阶段,停留在成本和数量的竞争上,创新能力总体相对不足。我们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充分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作用,积极引进符合时代要求的高新技术产业。坚持向科技创新要速度,要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的技术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县域工业化水平。
3.推进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是实现民营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县工业整体水平偏低,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对工业经济起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少。企业生产的大多是中低档、初级加工的传统产品,缺少名牌和拳头产品,且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全部规模企业中仅有1家高新技术企业,而且对高新技术产品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不强。要切实解决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加快科技创新,推动产业持续升级,增强企业创新活力。广大民营企业家都应当树立忧患意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加快向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攀升,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切实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的跨越发展。
二、突出重点,狠抓关键,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科技创新,既要全面推进,更要把握重点。我们要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作为主攻方向,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上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
1.强化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企业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也是科技创新的主体。具体地讲,企业要成为科技创新投入的主体,就必须注重技术、人才等无形资产的投入,特别要不断提高研发经费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企业要成为产学研联合的主体,就要积极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对接,充分利用他们的信息、人才和技术资源,加快推进产学研相结合,努力实现借梯上楼,跨越发展。企业要成为名牌战略中的主体,就要强化品牌意识和知识产权意识,努力开发一批名牌产品,积极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名牌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力。
2.继续抓好产业优化升级。坚持用科技创新来提高产业层次,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上水平,新型产业上规模,提XX县域经济的综合实力。一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通过引进先进技术,推进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化方向发展,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行业振兴。二是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是科技创新水平的集中体现,必须结合XX县实际,以更优惠的政策,更有力的扶持,努力在高新技术开发和产业化上求得突破。三是加快推进科技项目申报。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抓紧研究建立科技发展的重大项目库,整合包装一批科技项目。努力把上级扶持政策用足用活,发挥实效。积极引进一批科技项目和人才团队,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新兴产业培育,进一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3.着力强化人才的支撑作用。自主创新,人才为本。我们在用产业集聚人才的同时,注重用人才集聚产业,充分发挥人才的支撑作用。一是人才使用方式要更活。通过政策引导,提供创新载体,加强创业指导的方法,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二是人才引进的力度要更大。制定人才引进计划,不惜投入成本,把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吸引到XX县创业,把先进技术,专利成果吸引到XX县来转化。三是人才激励措施要更实。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导向的激励机制,探索建立技术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实行一流人才,一流贡献,获得一流报酬,最大限度地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
三、大力营造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良好环境
良好的环境是促进科技创新的必要条件。一是要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和相关政策,积极帮助企业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二是要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进一步落实专利申请、管理、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执法力度,建立知识产权奖励、资助制度,切实维护创新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三是要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加强教育引导和科技宣传,鼓励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培养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倡导创新精神,在全县形成创新创优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推进科技创新,是时代的选择,是产业升级、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也是民营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希望大家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发展水平,为促进XX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贡献。全县武装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县武装工作会议,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去年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人武部按照上级关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决策部署,坚持党管武装原则和从严治军方针,在真抓实干中求发展,在开拓创新中谋跨越,全县武装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特别是全县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投身地方经济建设,在平安创建、扶贫帮困、经济社会建设等工作中当先锋、打头阵,为全县社会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此,我代表县委、人大、政府、政协XX县人武部党委,向辛勤奋战在武装工作一线的各镇(社区)负责同志和专武干部表示亲切的慰问!并通过你们向全县现役军人、民兵预备役人员和关心支持双拥共建工作的各级组织、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上面,李平部长代表县人武部作了很好的工作报告,全面回顾总结了去年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工作任务,讲得很实在、很扎实,也很全面,符合新时期党管武装工作的要求,我完全赞同。希望大家结合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党管武装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和平与发展依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但是,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当今的世界大局势总体缓和,但随着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潜在的安全隐患仍很突出,影响我国安全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
从国际形势看,世界并不安宁,特别是一些单方面挑起的非法主权之争,正在严重挑衅中国的底线。比如:在东海,日本对钓鱼岛采取单方面行动,导致紧张态势急剧升温;在南海,菲律宾和越南在争夺南海主权方面更是极具挑衅性。除此之外,中国周边反恐形势依然严峻,地区军控形势不容乐观。复杂的国际形势,对我国形成了新的军事和国防压力。
从国内形势看,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我国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描绘了新蓝图,也对党管武装和军事、国防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明确了新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社会转轨、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矛盾相互叠加、相互交错,不稳定、不和谐、不确定因素不断凸显和增多,特别是“东突”、“藏独”、“法轮功”等势力与境外敌对势力相互勾结,互相策应,伺机进行破坏活动,对国内社会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而我们要一门心思地发展经济、集中力量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有一个和平安宁的国际国内及周边环境,就必须依靠全党全国人民包括民兵预备役人员,与这些邪恶势力做坚决彻底的斗争。因此,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
从县内环境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虽然面临许多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挑战,尤其是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一些重大建设项目的实施,在征地拆迁等各方面、各层次利益群体的矛盾将会越来越多地凸显出来,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在一定范围内依然存在,保持社会稳定的任务还比较艰巨。实事求是地讲,要实现县委、政府确定的早日在全市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不仅需要包括全体人武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在内的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更需要一个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实践证明,民兵组织在加快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特别是在急难险阻中的应急保障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全县经济社会面临的发展形势,全县各级党政组织都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进一步增强做好武装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提高我县国防后备力量的综合素质和应对能力。要牢固树立“国无防不宁,民无兵不安”的观念,主动接受新任务,全面落实新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立足本职,开拓进取,努力促进全县党管武装工作迈上新台阶,全力推动经济社会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协调发展。
二、突出重点,提高党管武装工作的能力
坚持党管武装,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是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发展的根本保证,更是各级党委、政府一项义不容辞的职责。全县各级党政组织要从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充分认识党管武装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强化党管武装的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坚持党管武装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一要抓思想,坚守党管武装工作的生命线。总书记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首位,使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官兵思想中深深扎根,确保全军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人武、专武干部、民兵预备役人员,要以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线,紧扣全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抓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教育,全面抓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经常性教育,形成军地内外互动、机关基层上下联动、现役人员与民兵预备役人员相互带动的生动局面,教育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始终牢记“坚决听党指挥是强军之魂”,切实打牢民兵预备役人员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思想政治基础,不断提高人武、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增强政治坚定性,始终在思想上、组织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为高标准地完成各项任务奠定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二要抓制度,实现党管武装工作的规范化。要坚持把落实武装工作好不好,作为检验各级党政组织及领导干部大局观念强不强、领导水平高不高的重要标准。进一步健全并落实好党管武装工作双重领导制度、党委议军制度、现场办公和党管武装述职等制度,切实增强县镇两级党委、政府和党政领导爱武装、管武装的自觉性,克服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使党管武装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要通过完善制度机制,使各单位、各部门真正树立起XX县不忘武装、发展离不开武装的观念,真正做到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党管武装思想不淡化。
三要抓队伍,夯实党管武装工作的基层基础。各镇(社区)党管武装“责任人”要认真落实各项职责,全面抓好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要不断提高党管武装能力,尽最大努力解决好队伍建设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切实把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筹划好、协调好、落实好;要关心支持人武部,高度重视专武干部、民兵骨干的培养工作,高度重视民兵预备役队伍的党团组织建设,不断为全县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队伍注入新的活力。县镇两级人武部要立足各自工作职责,强化对专武干部队伍和民兵预备役队伍的教育管理与正规化建设,发挥民兵分布广、情况熟、反应快的独特优势,提高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为基层武装执行抢险救灾、社会维稳、应急处突等多样化军事任务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
三、强化措施,打牢部队建设基础
一是国防教育要到位。各镇(社区)、各部门要把加强国防教育同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爱国主义教育、“双拥”共建、精神文明建设融为一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对民兵整组、政治教育、军事训练、兵员征集等重大工作,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管,亲自督促检查。各有关部门要立足各自工作职责,全力抓好全民国防教育,积极开展双拥共建活动,继续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不断增强军民的双拥观念、国防观念和参与意识、共建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支持和参与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大环境,为人民武装和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是军事训练要到位。县、镇(社区)两级人武部要按照“编建为使用、战时能应战、平时能应急”的总体要求,认真贯彻《民兵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积极探索民兵预备役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新机制、新方法、新途径。通过健全指挥机制,优化整体结构,改进编组方式,狠抓军事训练,切实提高民兵预备役队伍的质量和层次。要不断完善国防动员机制和民兵快速动员集结预案,坚持在用兵中练兵强兵、在军警民联防应急处突中练兵强兵,不断提高民兵的战斗力。镇(社区)人武部既是同级党委的军事部门,又是政府的兵役机关,担负着重要的工作职责,要积极创新工作机制,认真研究探索新时期民兵工作的新路子,把基层民兵队伍建设成关键时刻能够召得来、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的强大后备力量。县、镇(社区)两级人武部要针对近年来我县征兵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积极研究征兵工作的新措施,不断创新和改进基层民兵组织建设、军事训练、政治教育的新办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提高我县民兵预备役建设水平。
三是服务保障要到位。要将各项优抚优待政策落到实处,大力开展扶创活动,广泛开展拥政爱民活动,全力帮助老复员军人、伤残军人、军烈属解决实际困难,按时足额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对涉及武装工作政策方面的问题,各镇(社区)、有关部门要坚持“从优待武、特事特办”,及时研究,认真落实。要在力量上给予保证,各镇党委、社区在工作分工上要尽可能地减少专武干部的兼职,保证专武干部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干好民兵工作,特别是在民兵整组、教育训练、兵役登记、征兵等工作中,给予全力支持和配合。
四、发挥作用,实现军民融合发展
我们必须坚持把抓经济建设与抓民兵工作结合起来,把管理与使用结合起来,在管中用、在用中管,正确处理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充分发挥好民兵预备役在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统筹推进国防建设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要发挥好国防后备力量的生力军作用。县人武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要按照总书记对军队提出的“走在前列”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踊跃投身项目建设、民生工程、新农村建设、工业发展、城市建设等全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主战场,发挥各自优势,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继续献计出力,奋发有为,做出积极贡献。县人武部要在抓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发挥自身职能,经常深入联系村和联系户,指导帮助群众发展特色产业、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多办好事实事,密切军民关系。农村民兵,特别是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中的青年民兵,要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来,带头改变传统的生产方式,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争做种粮大户和种植能手,带动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二要发挥好国防后备力量的参与配合作用。要充分发挥好民兵预备役人员分布广、情况熟、反应快、突击力强的优势,积极组织他们配合公安机关维护社会治安,依法打击各类犯罪,同时要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做好应急演练,在抢险救灾、救急救难工作中,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要利用民兵预备役人员寓兵于民、政治素质强的特点,教育引导他们主动反映社情民意,及时发现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协助村社共同做好群众的稳定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
三要发挥好国防后备力量的示范作用。要利用“青年民兵之家”等阵地,广泛开展爱国奉献、革命人生观、艰苦奋斗和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军民共同创建文明行业、文明村镇、文明社区等活动,在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中做出积极贡献。
同志们,武装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国防观念和责任意识,继续发扬党管武装工作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全县党管武装工作再上新台阶,为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在民营企业法人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民营企业法人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
张晓华
(2005年4月15日)
刚才,大家畅所欲言,座谈了新形势下民营企业如何加快发展,改善经济发展软环境应注重哪些方面等一些问题,并提出了自已的意见和建议。这些意见和建议很有见地,对市委、市政府指导民营经济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市委、市政府将严肃认真地对待。
近几年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发展后经不断增强,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去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8万元,占全市GDP的1/3;实缴税金8560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50%以上;民营工业产值3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0%;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1/3;从业人员达17.6万人,占全市从业人员的1/3。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主体和主力军,成为财政收入的骨干支撑,成为扩大城乡就业,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保证,成为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加快发展的重要力量,这其中大家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通过刚才的座谈,我看到了全市民营经济的希望和潜力。下面,我想同大家一起探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抓住机遇,用好用足政策,努力做大做强 去年以来,国家对发展经济的大政方针做了重大调整,从上到下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十分具体,十分宽松,可操作性很强,给民营经济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机遇期,搞好规划,加快发展,使我市的经济总量及其效益实现新的跨越。
一是用好用足发展民营经济优惠政策。年初,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若干意见》在放宽非公有制经济市场准入,加大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财税金融支持,完善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服务,维护非公有制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导和政策协调等七个方面做了非常详尽的明确规定。过去非公有资本不能涉足的行业和领域已全部放开。前不久,全国第一家民营企业性质的航空公司已正式通航运行。我们民营企业也要及时调整发展战略,拓展发展领域和空间,加快规模扩张。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省委、省政府也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省地方税务局和省国家税务局则联合出台40条税收优惠政策,我市还制定了《关于推进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若干规定》。要享受政策,首先要学好政策、利用政策。比如:税收政策中规定,凡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民营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 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如果当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不足抵免时,未予抵免的投资额,可用以后企业比设备购臵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延续抵免,但抵免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5年。民营工业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实际发生的费用比上一年实际发生额增长幅度在10%以上的,除按规定据实列支外,可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抵扣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我们不实施相应的活动,就无法享受这种优惠。所以我们要加快技术改造步伐,研究开发新产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利用政策加速做大做强步伐。
二是用好用足国企改革政策。国企改革是我们民营企业引进增量、盘活存量、实施低成本扩张的有利契机。国务院《若干意见》第七条规定:鼓励非公有经济参与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并购和控股、参股等多种形式,参与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非公有制企业并购国有企业,参与其分离办社会和辅业改制,在资产处臵、债务处理、职工安臵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参照执行国有企业改革的相应政策。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并购集体企业,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我市国有、集体企业的改制工作正在抓紧运作,今年要 基本完成151户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工作,推行产权出售、招商重组、依法破产等模式,彻底达到改制标准,做到国有、集体资本全部退出,希望大家不要错过机会,积极参与国企改革。民营企业买断国有、集体企业已有成功范例。陆路雪食品有限公司买断吉期肉牛有限公司,亨达利钟表眼镜大世界买断环城供销社,目前经营形势都很好。我们有条件的民营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积极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的改组改制改造。不能整体买断,可以部分买断,也可以采取租赁、参股、控股等形式。同时,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扩大规模、提升速度,增强竞争力。
三是用好用足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政策。国家给东北老工业基地企业改制、税收、资金扶持等多项政策,如3月25日,国家开发银行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与省政府正式签署了 《加快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开发性金融合作协议》,国家开发银行给予吉林省政策性贷款600亿元,用于支持能源、交通、汽车、水利、城市公共设施等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和优势产业及其配套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的发展。我市也已同该行签约,获得了6.35亿元的支持。只要项目可行,被列入项目计划之内,完全可以获得资金扶持。我们民营企业要在抓 好现有主导产品生产经营的同时,进一步拓展视野,抓紧增上新的项目和产品,并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等工作,争取被列入项目计划单子之中,取得政策性贷款的支持,从而实现企业外延扩大再生产,向做大做强迈出新的步伐。在这方面,我市禾丰米业有限公司做的很好。这个公司实现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走出了一条“企业连基地、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现在企业生产出六大系列、八个品种、二十五个规格的产品,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被省政府命名为“吉林名牌”,被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禾丰米业公司被确定为全省七家绿色食品优质大米加工龙头企业之一。前不久,我与公司法人李彬卓随省经贸代表团到日本考察洽谈,由日本越后制果株式会社、我市米业公司和粮食局饲料加工厂三方合作方便米饭项目,总投资2.58亿元,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5亿多元。4月4日,越后制果株式会社在东京与禾丰米业签署合作协议,日方提供超高压无菌方便米技术,并投入3000万元人民币资金。这将使禾丰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将大大促进我市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王珉省长也出席了签约仪式。
二、眼睛向外,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是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企 业不断发展壮大提高的重要手段。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我们必须把招商引资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经济的战略任务来抓。现在大环境对我们开展招商引资非常有利。改革开放以来,南方特别是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到目前已积累了相当丰厚的资本,但由于近几年受土地和能源供应紧张的限制,加上国家对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欠发达省份实行倾斜政策,南方资本的投放正在向东北和西部转移。从我市自身看也有我们的优势。我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粮食和农副产品极为丰富,猪、牛、禽等畜牧业发展迅速,也具有相当大的规模,精深加工潜力巨大。全市劳动力达到55万人,劳动力资源充沛。电力供应充足。项目所需土地不用再向上级报批,五棵树现代农业产业开发区和环城工业园区已批复完一些土地,还有很多优惠政策,这些都是我们开展招商引资的有利条件。不仅如此,市委、市政府还完善了相关政策,出台了《榆树市鼓励投资优惠政策》和《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励办法》。《优惠政策》着重在税费减免和服务上做了详细的明确规定。《奖励办法》则对引进项目、引进资金的中介人规定了具体的奖励比例。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唱戏的主角,政府只能是搭台,我们应发挥好市场主体作用,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借水行舟,借梯上楼,发展自我,壮大自我和提高自我。在我市的域外投资者,你们是我们以商招商的主力。你们引进项目,引进 资金同样可以获得奖励,《榆树市招商引资中介人奖励办法》第二条规定:“凡引荐项目或资金的境内外机构、单位和个人,为榆树市引荐项目或资金,生产型项目竣工投产、经营型项目正式营业、引荐资金全部到位的适用本办法”。你们可以向家乡的大公司、大企业和有经济实力的自然人介绍榆树的资源优势,介绍榆树的优惠政策,引进项目,引进资金,做到以商招商,全民招商。引进后客商与你们合作也好,独立兴业也好,市委、市政府都要按政策兑现奖励。我们本地的民营企业更应把招商引资工作做为已任,利用客户关系、朋友关系……广泛联系,引项目、引资金,对企业实施改造扩建,提高经济效益。也可以由对方独立投资办厂。不管怎样,只要能引进项目,引进资金,都是为加快我市经济发展做贡献,都享受奖励政策,都是功臣。在这方面大家是大有作为的,是有潜力可挖的。如华昌广场管理者张老七联合满客隆老板等人,招进了天津津泰食品有限公司三个项目,有10万吨食用酒精、5000吨糠醛和20万吨复合肥项目,共计投资15亿元。
三、加大力度,整治和改善经济发展环境
近些年,我市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按照形势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需要加大整治改善的力度。在硬件建设上,我们要加快两横一纵公路的建设,榆陶公路和黑大公路已经完工,要加快科铁公路的建设和乡村公 路的改造。加快供水、供气、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民营经济园区要进一步提高“五通一平”的建设速度,努力创造经济发展所需的良好的基础条件。在软环境建设上,我们要对大家提出的问题逐一疏理,责成软环境办公室进行协调解决,同时在今后的工作中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抓好扶持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地方税务局和省国家税务局根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了财政金融和税收扶持优惠政策。在不折不扣贯彻好政策条款的同时,我们要抓好配套措施的落实。市委、市政府已决定,从政府所属固定资产中拨出500万元,同东北亚购物广场共同组建榆树市信用担保公司,现在前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不久便可以为我们民营企业提供贷款担保,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紧缺问题。同时,我们要加强同金融部门的协调,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在税收上,要切实贯彻好欲取先予的原则。尽管市乡财政十分紧张,但为了培植更多的税源,该优惠的也必须按政策优惠到位,支持企业做大做强。二是要抓好服务性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转变政府职能一个最重要的内容是变管理为服务。我市民营经济起步晚,总量少,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投入不足,效益不高的问题还很突出,要实现突破性发展建立健全服务体系不仅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因此市委、市政府将建立乡企民 营办公室所属的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整合社会资源,把由政府扶持的事业法人和社团法人承担起以非盈利或微利为目的的各种服务。与此同时,为不断开发服务项目,拓展服务领域,完善服务手段要逐步建立信息服务、融资服务,创业辅导服务,市场开发服务,技术创新服务,法律咨询服务等专业服务平台。鼓励发展财务代理、税务代理、商标代理、产权交易、质量认证、投资策划、项目论证等社会中介服务机构。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服务。三是抓好整治和发展环境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近些年,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整治和改善工作,出台了很多文件。但受利益的驱使,少数部门和少数人仍然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办法,甚至是背其道而行之。通过调查和今天的座谈掌握,问题的集中表现是:部门办事效率低,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负担重,个别执法人员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等方面。针对这此问题,市委、市政府将充分考虑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果断措施,加大力度,坚决予以整治。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进行正面督导和宣传的同时,要把软环境建设工作的重点放在监督检查和整改上。前不久,长春市纪委明确提出,将充分发挥软环境举报中心作用,严肃查处各种干扰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的问题,并设立了软环境建设十条“高压线”,对于违反这十条规定的领导干部一律先免职,一般工作人员一律先离岗,由有关部门进行离岗培训,然后再作组织处理或立案查处。市软环境建设办公室、市法制办、市乡企民营办要联合起来,加强调查研究,监督检查软环境建设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对破坏软环境的,不论涉及到哪个部门,涉及到什么人,市委、市政府都将严肃查处,绝不手软,确保我市的经济软环境有个根本性的好转。此外,对好的民营企业,也要大力宣传。目前,市委宣传部、市新闻办公室、乡企民营办组织并发起,由“两台一港”等市属新闻单位参加,组成“走近民企看创业”新闻采风暨“信合杯”现场短新闻大赛新闻宣传报道团,集中一段时间,采取新闻单位联合并行的方式,对全市民营企业及在民营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优秀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整体性、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报道,充分体现新闻宣传工作同经济工作有机结合,体现了宣传工作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鼓舞士气、催人奋进、展示风貌的宗旨。这项活动搞的非常好,非常有意义。宣传部门和各新闻媒体一定要把大赛组织好、开展好,使活动扎实推进,稳步运行。
四、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提高民营企业管理水平随着企业的发展,形势的变化,我们民营企业界的朋友也需要相应地提高自身的素质。要积极主动地接受高层次、正规化、专业化的教育培训,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学习掌握WTO规则和国际惯例,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管理水平。同时要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规范运作,以诚为本,重合同守信誉,依法纳税。树立开放意识、风险意识和正确的发展观,加强道德修养,以民营企业家的人格魅力树立企业形象。正确处理企业、个人与国家、社会的利益关系,不仅要带头致富,还要尽可能多地创造就业岗位,吸纳劳动力,并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我们今天参加座谈会的企业法人代表虽然只是民营企业的一少部分,但都是佼佼者,我希望大家共同努力,不断把企业做大做强,在发展民营经济方面发挥表率作用,为榆树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模版)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思想解放,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出‚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浓烈氛围,民营经济发展实现量的膨胀和质的提升。民营资本广泛融入房地产、物流仓储、商贸服务、电力、天然气等行业领域,一批名人、名牌、名企大量涌现。2011年,全县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2%;税收收入实现6.87亿元,占全县税收的83.33%。可以说,在推进xx发展进程中,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今后民营经济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将按照规模经济和聚集效应的原则,引导民营企业向工业园区和中心城镇聚集,逐步做大做强‚块状经济‛,促使其成为县域经济的主体。
一要大力创造发展条件。XX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民营资本的投入带来的民营经济的发展。民营经济是国家的经济,也是地方的经济,更是老百姓的经济。现在有很多老百姓宁愿把钱保存在银行,也不愿拿出来投资创业,这是为什么呢?因此,地方政府应从有利于企业创办和发展出发,加快打造XX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发展平台,减轻企业负担,降低门槛,简化程序,提高服务质量,支持和引导个体经营、小微型企业等各种业态的工商企业大发展。
二要加大服务力度。大力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环境,构筑高水平服务平台。‚政府应懂得‘呵护’民营经济发展,扮演好培育企业的角色,先育种,后出苗,再壮大,最后收获。‛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从民营企业所需、所盼、所急着手,全面实行‚阳光式操作‛,全力打造‚保姆式服务型‛政府。
三要全面落实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要放宽民营企业准入领域,对发展民营经济不限比例、不限规模、不限经营范围、不限开业条件、不限股权等等。为民营企业主创造一个舒心、安心、放心的投资工作环境,让一切合法经营者有地位、有荣誉、有实惠。
第四篇:全哲洙同志在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全哲洙同志在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2012-9-24 16:29:07 信息来源: 【打印】
全哲洙同志在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2年9月2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中央16号文件”),进一步探索创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全国工商联把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今年一项重点工作,在组织开展全国性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调研基础上,召开了这次全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座谈会。刚才,10位同志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分别介绍了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做法,听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谈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企业文化最初是作为一种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管理方法,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传入我国的。由于企业文化理论着眼于赢得竞争、缓解冲突,强调理念价值、尊重职工等非技术因素潜在而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我国一贯主张的集体主义、劳动光荣等观念,因而一开始就在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学习借鉴。近年来,与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和工商联组织开始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经过实践积累,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正在从自发走向自觉,从表层走向深层,显示出鲜明的中国特色,在企业发展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时代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深化对文化地位作用和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面对国内外新形势,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作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提出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关系到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文化的性质与国家的性质应当而且必须是一致的,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反映和体现了这种一致性。民营企业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其中,而且以自身不断发展着的实践,推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推动了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和生产关系的不断完善,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中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既验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真理性,又证明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科学性。民营经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其发展历程深刻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更加坚定了全国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先行者、实践者、推动者,以产业报国的信念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主动进军高新技术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敢为人先的勇气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尤其是大力推动技术、管理、制度、战略等方面的创新,弘扬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营企业是社会责任的担当者,在努力搞好生产经营的同时,秉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理念,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总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民营企业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大量精神财富,为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符合的民营企业文化奠定了基础。因此,在民营经济领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就必须高度重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二)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坚持“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的有效途径
工作主题是把握事物发展规律、解决工作突出问题、推进事业科学发展的基本遵循,是决定工作方向、工作重点、工作机制的关键因素,是统领全部工作、体现自身特色、发挥优势作用的核心理念。近几年来,全国工商联一直强调把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年,我们在学习贯彻中央16号文件过程中,结合新的形势任务,提出了把“两个健康”上升为工商联工作主题的实践课题和理论任务,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是科学发展观在工商联工作中的深入贯彻和“同心”思想在工商联工作中的集中体现,深刻总结了工商联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高度概括了中央16号文件关于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一系列思想观点,明确回答了工商联如何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这个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根本问题,必须贯穿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商联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之中。企业文化是生产力的软要素,虽不直接解决企业经营是否能盈利的问题,但会深刻影响企业发展是否可持续的问题。企业文化的鲜明特质,是极强的渗透性和持久性,既不能简单形成,也不会轻易消失;企业文化的突出功能,是服务发展和引导教育,既作用于企业,也作用于人。就民营企业文化而言,由于民营企业产权的属性决定了企业出资人的作用,因此,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搞得如何,不但更多地取决于企业出资人的认识高度和倡导力度,而且更深地影响着企业出资人的思想理念和道德水准。综上所述,民营企业文化的特性和功能,与工商联需要长期坚持的“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具有深度的融洽性;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推动企业发展和包括出资人在内全体职工的成长,也就是促进“两个健康”。因此,工商联坚持“两个健康”工作主题,就必须高度重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三)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民营企业从少到多,从弱到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与此相伴,经过市场经济的长期锤炼,以出资人为主的我国民营企业经营管理队伍综合素质也大幅提升,其知识结构、科技素养、管理水平、经营能力与改革开放之初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有些民营企业在法人治理结构、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人才队伍等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以牺牲社会公众利益和企业内部职工利益为代价、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现象屡禁不止,甚至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有蔓延扩大之势。特别是在当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更高,民营企业遇到的老问题和新困难相互交织,在食品、药品、工程等领域相对集中而又频繁出现的制假售假、安全事故等令人民群众深恶痛绝,也对民营企业的社会形象产生了负面影响。所有这些足以说明,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和社会形象关系到整个民营经济的发展质量,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已刻不容缓。
实践证明,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先进企业文化,培育企业精神、提炼经营理念、推动自主创新、提高职工素质、履行社会责任,是民营企业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重要途径。在前段时间的调研中我们也看到,凡是实现转型升级、占据市场竞争优势的企业,无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越是在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越是在企业成长爬坡的阶段,先进的企业文化就越能体现凝心聚力、顽强拼搏的精神动力作用。可以说,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就是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和创新发展战略的过程,就是推进技术创新和培育自主品牌的过程,就是规范内部管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就是扩大社会影响和赢得社会信誉的过程。企业发展一旦具有更多文化含量并使之转化为生产力,就能进入更高层次、更高水平,就能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事实上,企业文化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源于在激烈的全球市场竞争中优劣企业之间的比较。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继续发展,国内经济趋稳基础还不牢固、经济困难可能还会持续,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炼就过硬的企业素质,增强抵御风险和市场竞争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提高民营企业自身素质,就必须高度重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二、准确把握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要求
总体上看,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还处在探索发展阶段。有的对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企业文化建设只是为了商誉等功利倾向;有的与企业生产经营脱节,存在企业文化建设只是口号化、文体化、表象化等片面倾向;有的缺乏个性和职工认同基础,存在企业文化建设只是依赖聘请学者专家、模仿复制等趋同倾向。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各级工商联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为目的,以全体职工认同参与为基础,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自身特点,树立感恩、诚信、创新、和谐、责任等理念,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企业特点的民营企业文化,为促进“两个健康”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服务企业生产经营
企业的基本实践是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文化只有植根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避免“两张皮”现象,更加具有生命力。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明晰企业发展战略结合起来,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追求融入、体现到企业发展战略中,认真分析企业面临的客观形势与发展趋势,找准影响和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合理确定转型升级目标,明确企业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促进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引导企业形成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激发全体职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活力,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旧设备改造、新技术运用、新产品开发、培育自主品牌、拓展营销渠道等方面取得突破,提高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结合起来,用先进的企业文化促使我国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观念和制度的转变,破解民营企业普遍面临的制度瓶颈,加快开放封闭产权,形成产权多元化格局;加快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决策水平和管理效能。
(二)发挥出资人倡导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随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整体素质的普遍提高,一大批民营企业出资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品牌是花、管理是叶、文化是根”,“资本保证企业做大、管理保证企业做强、品牌保证企业做优、文化保证企业做久”,“物质文化是蛋壳、制度文化是蛋清、精神文化是蛋黄”等许多独到思考。从各地情况看,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就要重视发挥出资人的倡导推动作用。出资人要从促进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高度,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主动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系统思考,确定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内容,特别要坚持把“同心”思想、感恩文化、光彩理念、优秀建设者精神,内化到企业文化中,见诸企业行为上;要建立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培养企业管理团队的文化自觉,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加大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和支持,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和人才保障。
(三)调动职工积极性
企业文化的本质是全体职工认同的价值观。企业文化要落地生根,关键在于职工的普遍认同和广泛参与。实践证明,文化是人们意识的能动产物,不是客观环境的消极反映。要把企业文化作为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通过多种宣传渠道对职工开展教育,使全体职工认知并认同企业精神、经营理念、行为准则等企业文化主要内容,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要按照贴近企业实际、贴近职工生活的原则,创新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形式和手段,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业余文体活动,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职工文化素养和职业技能,营造健康的文化氛围。要通过厂务公开等民主参与平台,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在共同参与完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把蕴藏于广大职工之中的智慧力量不断挖掘出来、释放出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强化人本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用职工培训计划、职工工资稳定增长机制、安全生产规章等企业制度激励人、约束人,增强职工的荣誉感和归宿感,使企业成为全体职工目标相同、利益一致、关系一体的事业共同体。
(四)在兼收并蓄中突出特色
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做到兼容并蓄、博采众长、与时俱进,既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借鉴国外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做法,在传承与借鉴的基础上形成具有个性的企业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先进民营企业文化的深厚基础。但是,我们用传统文化来把握当代人心理,调整对职工的激励,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善于用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感恩、诚信、和谐”等元素来丰富民营企业文化内涵。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理念、经验和机制,同时要提高鉴别力、免疫力,有效抵御外来不良文化的消极影响。要从企业的长期实践出发,总结出本企业的优良传统和经营风格,在企业理念概括、精神提炼、实践方式上体现出鲜明的特色,在文字表述上做到简洁、凝炼,易懂、好记。
(五)坚持企业党建引领
企业党建的目的与企业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和企业发展的目标也是一致的。要把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互通共融,引领企业建设先进文化,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一方面,要以企业党建“带”企业文化建设。要用党的科学理论和先进文化引领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将科学发展、创先争优等先进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中,融入到领导决策、经营管理、生产服务等每一个具体环节中,以党建工作带动和提升企业文化的层次和水平。要把党的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发挥企业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的政治引领作用和在企业职工中的政治核心作用,把好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职工立足本职岗位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探索形成企业出资人倡导、党组织引导、职工为主体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格局。另一方面,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促”企业党建。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通过企业文化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展示党建成果;通过用先进的企业价值理念激励广大党员,提升党员思想境界、提高党员服务科学发展能力;通过开展形式活泼的企业文化活动丰富党组织的活动,不断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增强党建工作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三、切实加强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
近几年来,各地工商联在指导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上进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湖南、河北、浙江、福建等地出台了加强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文件,在总结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经验、创新工商联指导方式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新形势下,各级工商联要充分认识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切实把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坚持“两个健康”工作主题的一项重点工作和长期任务,作为改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的着力点,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指导和服务水平。
(一)树立宣传典型
近年来,我们在实践中感受到,典型引路是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增强教育引导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应该长期坚持。这次作大会交流发言的企业和工商联,就是许多在企业文化建设和指导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比较先进的代表。大家对这些典型案例要认真学习,深入思考,并从中得到启示。要加强调查研究,针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的不同情况,挖掘、掌握一批企业文化建设做得好的企业和出资人典型,以及一批指导企业文化建设有成效的工商联和商会典型,建立一批民营企业文化建设试点,以点带面,推动工作。要巩固和扩大近年来开展集中宣传的做法,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和传媒渠道,加大典型宣传力度。要充分发挥工商联组织网络优势,搭建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平台,组织现场观摩、经验交流、理论研讨等活动,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
(二)坚持分类指导
不同规模、不同行业的民营企业,其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需求各异,不能“一刀切”、“齐步走”,必须尊重规律,因企制宜、循序渐进。对于小型微型企业,重点是要引导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为企业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对于成长期企业,重点是要引导企业培育企业精神,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精神支撑;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重点是要引导企业健全企业文化体系,为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提供文化引领。不同行业有不同的生产环境和经营方式,企业文化的内涵、建设途径等也不尽相同。区分行业指导,关键要发挥好行业商会作用,着重引导企业在吸收行业共性文化的基础上,结合企业类型、规模、人员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形成自己的有底蕴、有根基的个性文化。民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任务,重在内涵、贵在实践。要坚持长远目标与阶段性目标相结合,注重研究探索不同行业、不同类别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思路和路径,有针对性地提出分类指导意见,使企业文化建设和指导工作不断创新,符合时代特征和企业发展需要。
(三)加强教育培训
要通过教育培训,引导出资人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自觉抵御个人利益至上观念、雇佣思想等不良影响,积极参与当前各级统战部门、工商联组织正在开展的“同心”工程、“感恩行动”、光彩事业等社会实践活动,不断提升政治觉悟、思想境界和社会责任意识。要通过教育培训,组织出资人系统学习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现代企业管理等科学文化知识,特别是要专题学习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关知识,采取集中办班、举办讲座、委托培训、组织参观考察、到试点企业观摩等多种灵活有效的形式,更加深刻地了解和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功能、意义与运作方式。要把党组织书记纳入到教育培训范围中来,使他们树立“结合党建抓文化、抓好文化促党建”意识,提高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握方向和政治引领的能力。要注重对机关干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不断增强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力。
(四)注重统筹兼顾
各级工商联在工作指导上,要把指导民营企业文化建设作为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服务指导民营企业科学发展的各方面工作紧密融合起来,防止把企业文化建设与其他工作割裂、对立的就事论事或“单打一”做法,实现整体推进、协调发展。目前,省级工商联基本完成换届,一批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同志走上工商联领导岗位,为工商联事业长远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新形势下,要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当地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统筹做好服务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开展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等重点工作,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保证工作的实效性。同时,要认真谋划好明年工作,立足实际、突出重点,理清工作思路,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
这次会议只是全国工商联指导推动民营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一个起步,更多的工作需要大家在基层和企业的实践中进行创造性探索。我们要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企业文化建设等各项工作的落实推进,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胜利召开!
第五篇:习主席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2018年11月1日)
大家好!今天,我们召开这个座谈会,主要是听听大家对经济发展形势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首先,我向在座各位民营企业家和全国广大民营企业家,致以诚挚的问候!
刚才,几位民营企业代表发了言,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吸收。下面,结合大家发言和关心的问题,我讲几点意见。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引下发展起来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破除所有制问题上的传统观念束缚,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打开了大门。1980年,温州的章华妹领到了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到1987年,全国城镇个体工商等各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达569万人,一大批民营企业蓬勃兴起。1992年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后,兴起了新一轮创业兴业、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潮,很多知名大型民营企业都是这个时期起步的。
党的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明确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大进一步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多次重申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自然人财产权的保护,清理有违公平的法律法规条款”。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要“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引入非国有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更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党的十九大把“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大政方针进一步确定下来。
2016年3月4日,我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民建、工商联界委员联组会时,专门就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问题发表了讲话,阐明了党和国家对待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今天开这个会,目的是集思广益、坚定信心、齐心协力,保持和增强我国民营经济发展良好势头。
今年10月20日,我专门就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给“万企帮万村”行动中受表彰的民营企业家回信,强调改革开放40年来,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是党中央的一贯方针,这一点丝毫不会动摇。
一、充分肯定我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7年底,我国民营企业数量超过27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650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5万亿元。概括起来说,民营经济具有“五六七八九”的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由2010年的1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我国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发展不可或缺的力量,成为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技术创新的重要主体、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政府职能转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国际市场开拓等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广大民营企业家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组织带领千百万劳动者奋发努力、艰苦创业、不断创新。我国经济发展能够创造中国奇迹,民营经济功不可没!
我们党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上的观点是明确的、一贯的,从来没有动摇。我国公有制经济是长期以来在国家发展历程中形成的,积累了大量财富,这是全体人民的共同财富,必须保管好、使用好、发展好,让其不断保值升值,决不能让大量国有资产闲置了、流失了、浪费了。我们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惩治国有资产领域发生的腐败现象,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同时,我们强调把公有制经济巩固好、发展好,同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不是对立的,而是有机统一的。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应该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而不是相互排斥、相互抵消。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的人发表了一些否定、怀疑民营经济的言论。比如,有的人提出所谓“民营经济离场论”,说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使命,要退出历史舞台;有的人提出所谓“新公私合营论”,把现在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曲解为新一轮“公私合营”;有的人说加强企业党建和工会工作是要对民营企业进行控制,等等。这些说法是完全错误的,不符合党的大政方针。
在这里,我要再次强调,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变!我们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们致力于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没有变!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写入了宪法、党章,这是不会变的,也是不能变的。任何否定、怀疑、动摇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言行都不符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都不要听、不要信!所有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完全可以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
总之,基本经济制度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制度。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二、正确认识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近来,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有的民营企业家形容为遇到了“三座大山”: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这些困难和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等多重矛盾问题碰头的结果。
一是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结果。一段时间以来,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风险积聚,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明显抬头,给我国经济和市场预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民营企业占我国出口总额的45%,一些民营出口企业必然会受到影响,那些为出口企业配套或处在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也会受到拖累。
二是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结果。当前,我们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经济扩张速度会放缓,但消费结构全面升级,需求结构快速调整,对供给质量和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必然给企业带来转型升级压力。在结构调整过程中,行业集中度一般会上升,优势企业胜出,这是市场优胜劣汰的正常竞争结果。市场有波动、经济有起伏、结构在调整、制度在变革,在这样一个复杂背景下,部分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是难免的,是客观环境变化带来的长期调整压力。对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一样都需要逐步适应。
三是政策落实不到位的结果。近年来,我们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很多,但不少落实不好、效果不彰。有些部门和地方对党和国家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大政方针认识不到位,工作中存在不应该有的政策偏差,在平等保护产权、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有些政策制定过程中前期调研不够,没有充分听取企业意见,对政策实际影响考虑不周,没有给企业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有些政策相互不协调,政策效应同向叠加,或者是工作方式简单,导致一些初衷是好的政策产生了相反的作用。比如,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过程中,有的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惜贷不敢贷甚至直接抽贷断贷,造成企业流动性困难甚至停业;在“营改增”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规范征管给一些要求抵扣的小微企业带来的税负增加;在完善社保缴费征收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征管机制变化过程中企业的适应程度和带来的预期紧缩效应。对这些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解决,为民营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一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比较粗放,热衷于铺摊子、上规模,负债过高,在环保、社保、质量、安全、信用等方面存在不规范、不稳健甚至不合规合法的问题,在加强监管执法的背景下必然会面临很大压力。
应该承认,当前一些民营经济遇到的困难是现实的,甚至相当严峻,必须高度重视。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些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一定能在发展中得到解决。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基本经济制度,落实好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民营经济就一定能够实现更大发展。
三、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保持定力,增强信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主要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时,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明显上升,下行压力有所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这些都是前进中必然遇到的问题。
面对困难挑战,我们要看到有利条件,增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胜信心。一是我国拥有巨大的发展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我国有13亿多人口的内需市场,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阶段,中等收入群体扩大孕育着大量消费升级需求,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蕴藏着可观发展空间。二是我国拥有较好的发展条件和物质基础,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不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总储蓄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三是我国人力资本丰富,有9亿多劳动力人口,其中超过1.7亿是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就有800多万,劳动力的比较优势仍然明显。四是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土地总量资源丰富,集约用地潜力巨大,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空间支撑。五是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我国经济发展健康稳定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稳中向好的总体势头没有改变,同主要经济体相比,我国经济增长仍居世界前列。六是我国拥有独特的制度优势,我们有党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释放发展动力,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整体呈现复苏回暖势头,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潮流。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保持了稳定增长势头,同主要贸易伙伴进出口贸易总额均实现增长。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我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贸易合作加快推进,成为我们外部经济环境的新亮点。
总之,只要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就一定能够加快转入高质量发展轨道,迎来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我们要不断为民营经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帮助民营经济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变压力为动力,让民营经济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民营经济创造活力充分迸发。为此,要抓好6个方面政策举措落实。
第一,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要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各项工作,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要加大减税力度。推进增值税等实质性减税,而且要简明易行好操作,增强企业获得感。对小微企业、科技型初创企业可以实施普惠性税收免除。要根据实际情况,降低社保缴费名义费率,稳定缴费方式,确保企业社保缴费实际负担有实质性下降。既要以最严格的标准防范逃避税,又要避免因为不当征税导致正常运行的企业停摆。要进一步清理、精简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涉企收费,规范中间环节、中介组织行为,减轻企业负担,加快推进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零收费,降低企业成本。一些地方的好做法要加快在全国推广。
第二,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要优先解决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甚至融不到资问题,同时逐步降低融资成本。要改革和完善金融机构监管考核和内部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解决不敢贷、不愿贷的问题。要扩大金融市场准入,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发挥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股权和债券等融资渠道作用。对有股权质押平仓风险的民营企业,有关方面和地方要抓紧研究采取特殊措施,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避免发生企业所有权转移等问题。对地方政府加以引导,对符合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方向、有前景的民营企业进行必要财务救助。省级政府和计划单列市可以自筹资金组建政策性救助基金,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严格防止违规举债、严格防范国有资产流失前提下,帮助区域内产业龙头、就业大户、战略新兴行业等关键重点民营企业纾困。要高度重视三角债问题,纠正一些政府部门、大企业利用优势地位以大欺小、拖欠民营企业款项的行为。
第三,营造公平竞争环境。要打破各种各样的“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在市场准入、审批许可、经营运行、招投标、军民融合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打造公平竞争环境,给民营企业发展创造充足市场空间。要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要推进产业政策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清理违反公平、开放、透明市场规则的政策文件,推进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第四,完善政策执行方式。任何一项政策出台,不管初衷多么好,都要考虑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考虑实际执行同政策初衷的差别,考虑同其他政策是不是有叠加效应,不断提高政策水平。各地区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提高工作艺术和管理水平,加强政策协调性,细化、量化政策措施,制定相关配套举措,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落细、落实,让民营企业从政策中增强获得感。去产能、去杠杆要对各类所有制企业执行同样标准,不能戴着有色眼镜落实政策,不能不问青红皂白对民营企业断贷抽贷。要提高政府部门履职水平,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方向,在安监、环保等领域微观执法过程中避免简单化,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执行政策不能搞“一刀切”。要结合改革督察工作,对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会议审议通过的产权保护、弘扬企业家精神、市场公平竞争审查等利好民营企业的改革方案专项督察,推动落实。
第五,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要求落到实处,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任务,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关心民营企业发展、民营企业家成长,不能成为挂在嘴边的口号。我们要求领导干部同民营企业家打交道要守住底线、把好分寸,并不意味着领导干部可以对民营企业家的正当要求置若罔闻,对他们的合法权益不予保护,而是要积极主动为民营企业服务。各相关部门和地方的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听取民营企业反映和诉求,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支持和引导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克服困难、创新发展方面的工作情况,要纳入干部考核考察范围。人民团体、工商联等组织要深入民营企业了解情况,积极反映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支持企业改革创新。要加强舆论引导,正确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对一些错误说法要及时澄清。
第六,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稳定预期,弘扬企业家精神,安全是基本保障。我们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是落实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是为了惩治党内腐败分子,构建良好政治生态,坚决反对和纠正以权谋私、钱权交易、贪污贿赂、吃拿卡要、欺压百姓等违纪违法行为。这有利于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健康环境。纪检监察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有时需要企业经营者协助调查,这种情况下,要查清问题,也要保障其合法的人身和财产权益,保障企业合法经营。对一些民营企业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按照罪刑法定、疑罪从无的原则处理,让企业家卸下思想包袱,轻装前进。我多次强调要甄别纠正一批侵害企业产权的错案冤案,最近人民法院依法重审了几个典型案例,社会反映很好。
我说过,非公有制经济要健康发展,前提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要健康成长。希望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加强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升。民营企业家要珍视自身的社会形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企业家精神,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民营企业家要讲正气、走正道,做到聚精会神办企业、遵纪守法搞经营,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守法经营,这是任何企业都必须遵守的原则,也是长远发展之道。要练好企业内功,特别是要提高经营能力、管理水平,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新一代民营企业家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人艰苦奋斗、敢闯敢干、聚焦实业、做精主业的精神,努力把企业做强做优。民营企业还要拓展国际视野,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形成更多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