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
大学使命与大学生责任
复旦大学校长 杨玉良 同学们,你们好!
为了表示对听讲者的尊重,我不应该坐着讲话,而应该到讲台上站着讲。我是1月14号就任复旦大学校长这个职务的,到任不久就接到邀请,希望我给学生做一个演讲。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可以跟同学们一起来聊聊,我经常说,如果大学校长不关注他这个学校里最大的群体——大学生,那他就是一个不合格的校长。复旦大学学生工作部、团委给我出了一个题目——‚大学使命与大学生责任‛。这个题目很大,但确实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题目。当前,谈这个题目的人不多,想听这方面内容的人也不多,而恰恰复旦的学生提出来叫我谈谈这个题目。这表明我们复旦学生的起点是很高的,因为这个题目既带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这个题目又是一个非常难的题目,很容易谈得很空泛。所以准备这个演讲我花的时间很多。芝加哥大学的前校长金普顿(Lawrence Alpheus Kimpton)就曾经说过:‚我在这个大学里扮演着一个能说会道的博学家的角色。有时候我对于不太了解的事情要装得像权威一样。另一方面,有些事情我不得不学,有些还要学得很透。‛这纯粹是为了公众的形象,但实际上大学校长跟大家一样,尤其我到复旦才两个多月,是这个位臵上的一年级学生,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下大学的使命以及大学生的责任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大学的使命
1、大学的使命在于传承
大学担负着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积淀与传承的任务,这个似乎是大家比较有共识的。大学的这个任务决定了大学是世界上非常特殊的组织机构,和政府或企业都不一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有这样一股思潮,说大学校长要‚经营‛大学。但是很快就遭到了一大批人的反对。因为强调‚经营‛就有把大学当做一个大型的公司来进行商业运作之嫌。如果把大学看成是一个大型的公司,那么就忽视了她在知识的积淀与传承方面的重要功能。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即使是世界五百强的企业,也绝对办不出像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这样一所规模很小的名校,根本原因在于大学文化功能构建的独特性。
同时,我要强调大学是一个民族性极其强的教育和学术型机构。国内曾经有这样一种思潮,认为我们应该把国外一流大学当做我们办大学的一个参照物。这在总体上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绝对不能把国外的一流大学简单地当做我们办学的模板。因为这样就忽视了大学的民族性特征。记得大概几年以前,国际上一个大学排行榜把北大排在了第十七位。那是非常高的。但当时一些头脑非常清醒的教育学者包括北大一些教师清楚地认识到,如果你要数一数科研成果、诺贝尔奖获得者等等这些硬指标的话,那么北大根本算不上是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但是如果你要看一个大学在这个民族的文化以及在这个国家的转型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那么全世界没有一所大学能起到像北大和复旦等国内的一流大学起到的这么重要的作用。
大学的特殊性还在于她有学生,她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任务。学生,尤其是大学生,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因此我们的大学所要做的工作就是要把思想、文化系统化,规范化,将其转变为课程,并且把它传授给学生,把包括中国在内的人类所有的文明、精神进行传递,这种传递是学者们先进行研究后才能传递的。在大学里面,老师和学生共享着人类的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吸收着人类最广泛的精神资源,用人类文化和一切知识财富来充实我们大学生的头脑。他们不仅学了专业知识,比如说医学的、化学的、物理的等等,更为学生一生的精神成长打下基础。
大学培养的学生承担着将人类文明和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任务。任何学科专业,不仅仅是人文社会学科,还包括自然科学和医学等,都在起着这个作用,因为说到底科学也是一种文化。因此,我们复旦在前些年开始了通识教育。虽然它在很多方面还需要完善,但是我认为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因为大学,尤其像复旦这样的一所大学,传授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一个人的精神是我们最最重要的任务。美国教育家德怀特〃艾伦说过:‚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备道德性的话,那么我们就在为社会创造危害。‛ 英国著名教育家阿什比(Eric Ashby)曾经指出,任何大学都是遗传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促进大学改变的外部力量,而‚遗传‛则是大学对自己应有的道德与文化的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是‚保守‛的。这里‚保守‛不完全是一个贬义词,‚保守‛有‚坚守‛的意思,指的是要‚坚守‛道德,‚坚守‛学术。大学的这个‚保守‛的文化品格,使得大学非常稳定而且有力量。众所周知,大学是世界上所有机构中最稳定的。这种稳定来自于大学的自信和对世事所采取的镇定自若的态度,也源于大学本身的自尊和自贵。
当然,大学也不能脱离现实。但是从她的‚保守性‛来说,大学尽管不能脱离现实,但又必须要与世风俗流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经常讲大学要远离尘嚣,要保持宁静和清醒。前些年有个说法,要把大学的围墙拆掉。如果它只是指物理的围墙,我觉得可以拆掉,但是大学的‚精神围墙‛,绝对不能拆。大学没有‚精神围墙‛,就无法满足大众对大学的高尚性和纯洁性的期盼,从而也就丧失了大学存在的价值。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学不仅不可以随波逐流,更不能对世风恶俗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大学应是社会的清洁剂、清醒剂。这些年,大学有不少有失规范的地方,国外的大学也有,国内的大学也有。其根本原因在于丧失了‚精神围墙‛。大学应该是社会思想的中流砥柱,尤其在民族危难和社会失范的时候,大学对精神的坚守显得尤为重要。大学也只有在稳定宁静的环境当中,才能够排除各种纷繁和躁动的社会干扰,潜心钻研学问,而学生在这样的环境当中,才能够一心向学,否则所受的干扰就太大。所以,有的学者才会呼吁
‚要给学生一张安静的书桌‛。
2、大学的使命在于创造
上面讲的是大学的‚保守性‛的一面,但大学同时也具有它‚创造性‛的一面。大学还必须进行思想、文化和学术的创造,对已有的社会发展形态、文化和知识体系以及人类本身,要不时地做出深刻的反省和批判。因为人类的社会远不是完美的,所以总应该有一批人来非常认真地研究和批判我们现在的社会、文化当中的问题。如果我们不这样做的话,就放弃了大学应该担负的文化建设方面的责任。反省不仅仅是批判,而更是创造。大学不仅要回答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说当今的金融风暴和社会的道德问题等等,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为讨论提供思想和理论武器。这种讨论不应是泛泛而谈,发发牢骚,而应是深入的分析,并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大学教师不应是一个流行节目的主持人,他不应该仅仅煽情,而应该为学生提供分析这些问题的思想和理论方法。我们要关注未来中国和人类发展的根本问题,并对此进行研究和讨论,并给出我们的回答,就如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中提到的‚大学要仰望星空‛。有些问题看来可能是非常纯的理论问题,跟现实问题没有什么直接的联系,但是这些研究恰恰是为国家、民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提供了新的精神资源。我们创造了新的精神资源、新的思维方法,丰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大学具有极具‚创造
性‛的一面。
大学在‚坚守‛和‚创造‛之间维持一种张力。如果大学一味‚保守‛完全偏到复古,大学丧失了她的责任;但如果大学忘记了传统,完全流俗,那么也是丧失了大学的责任。因此,许多高等教育研究专家都认为,大学的这种‚坚守性‛,以及她的‚创造性‛,实际上构成了‚大学之魂‛。
3、大学的使命在于服务
除了以上两个功能之外,大学还有第三个功能——服务社会。从大学的发展历史来看,这是一个新赋予的功能,如果你去念纽曼(Newman)的《大学之理念》一书,他没有明确地提到。我并不认同把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作为大学的功能划分,因为教学不等于培养人,教学和教育不是同一回事,科研也不等于培养人,但科研必须与人才培养结合起来,你才能真正地培养人,所以我更倾向于用大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新的文化的创造,以及对国家与社会的服务,这三大功能
来看大学的真正的使命和功能。
从大学的历史来看,大学服务国家和社会这个特征起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在那个时候,全世界为了反对法西斯,在很多国家,尤其在美国,政府给了大学很多资源的投入,希望她们为这场反法西斯战争服务。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MIT)就是在这场世界性的战争当中崛起的,因为他们发明了雷达,并发明了破译密码的方法等等,为赢得这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自从政府介入到大学事务以后,大学就带有了更多的国家意识。到了六、七十年代以后,大学跟工业界、实业界有了非常密切的联系。所以,自六、七十年代起,在美国的大学里建设了数百个和工业界联合的工业实验室,因为这个时候人们对科技知识以及各种其他的知识,能够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有了充分的认识。有了这个认识,大学就扩展了这一方面的功能。所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前校长克拉克〃科尔(Clark Kerr)在《大学之用》一书中认为:‚今日之大学主要的功能不止于教学与研究,并且已经扩展到服务。‛他认为,大学与其所处的社会的关系,就是一种服务的关系。因此大学总是希望及时地就社会的需求做出反应,以满足这些不断变化的需求,并以各种方式对自身进行功能调整。
而我要说,这些调整(改革)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大学服务社会的任务应该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当前社会发展当中所面临的政治、经济、人口、文化、教育、卫生、科技、国际关系等等诸多问题,都需要依靠综合的、非常深奥的知识来予以分析,并提出解决的办法。事实上,只有大学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因为,只有大学才有那么综合的知识,一大批学者在里边研究非常深奥的问题。同时,随着社会、国家和国际上各种竞争局面日益加剧,知识和人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加重要,大学作为知识的积淀、生产、传播者和人才培养机构,她必须为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提供知识和人才的服务,大学也将以此为自己谋得一个更加合适的发展环境,因为一所大学的发展必须获得政府、社会和民众的支持。
然而,到了八、九十年代,美国的大学就开始反省,他们认为在这一头走得太远了。我们必须注意到,大学在服务社会的同时也产生了两个倾向性的问题。
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学与政府、工业界乃至整个社会的结合十分紧密,这使得某些大学有些自大。他们说,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这是一个不太客观的倾向性表述。我们必须认识到大学不是一个万能者,她不可能承担社会上所有的责任。正因为大学不客观地把自己放到如此重要的地位,认为大学就是社会的中枢,因此就承担了‚无限责任‛,从而遭受到社会各方面对她的诟病,无意间把社会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归咎于大学出了问题。国内近些年来关于大学的讨论,都带有很强的这种倾向。事实上,当你把大学的功用强调地过头的时候,社会就会用这个过头的标准来衡量大学。六、七十年代有美国学者认为自己的大学已经堕落成为‚服务站‛,这是另一个倾向性的问题。金耀基先生认为,‚服务站‛就是:社会需要什么,大学就给什么;政府需要什么,大学也就给什么;市场需要什么,你大学也就给什么。这样的话,大学为社会提供的是即兴式的服务,不仅服务质量不高,而且使大学过度地社会化、政治化、市场化,大学和社会之间必须保持的精神距离就丧失了,这样必定导致道德与学术精神的消解。大学应该在坚实的学术研究的基础上,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服务。有学者认为,中国的近代大学从未有过‚象牙塔‛精神,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当前中国的大学对学术精神的‚坚守‛要比欧美的大学显得
更加重要。
为什么‚服务站‛思想会使得美国的大学沿着这条路走得很远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服务站‛能够为大学带来财富和各方面的支持。实际上大学的这个做法是有点‚媚俗‛的,这种‚服务站‛理念使大学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媚俗‛、‚媚众‛、‚媚上‛的种种陋习,大学本身独立的精神未得到应有的坚持。因此,这样的大学受到了很多学者,乃至大众的批评。芝加哥大学校长哈钦斯(Hutchins)在上世纪70年代时,对大学‚服务站‛的做法提出了非常严肃的批评。他甚至说:‚如果大学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那么改革她的唯一方式就是使它回到传统意义上的大学。‛
因此,为了维持大学的精神品格,大学在努力为社会提供各种高水平、有深度的服务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克服上面提到的两个倾向,要保持大学本身应该有的稳定性和宁静性。可能当今对大学来讲,‚改革‛固然重要,但是对大学精神的‚回归‛或许更加重要。因此,大学除了在‚坚守‛与‚创造‛之间存在着张力,在‚改革‛与‚回归‛之间或许存在着更大的张力。这些都是‚必要的张力‛。
大学在这两个张力中前行。
二、大学生的责任
1、大学生的第一责任就是学习1912年,复旦大学的创始人马相伯先生在严复辞职以后代理北大校长,在他的就职演说当中有这样一段话,‚诸君皆系学生,然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渊深之谓也。诸君在此校肄业,须尊重道德,专心学业。庶不辜负大学生三字。‛这是我们需要坚守的大学教育之精要。
英国的教育家怀特海德(Whitehead),他又是个数学家、理论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1919年说过一句话:‚归根结蒂,作为学生,你们必须要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一种乐趣‛。香港中文大学的前校长金耀基在一篇题为《大学之功能与大学生的责任》文章中也提到,‚当一个青年进入到大学以后,他就被赋予了一种责任,即他应该以充实的学问为责任,他应该沉浸在理性的精神当中,于图书馆、实验室、教室里与教师一起,在知识的大洋中做创造性的航程。‛所以学习是学生一进入大学即被赋予的职责。
最近我收到一份调查报告,说我们有些学生进入复旦以后找不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习成绩出现不及格。我觉得每个学生都要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来到复旦上大学?你一路过关斩将进入了复旦大学,所以我希望大家非常认真地思考这一问题。尽管可能每个人的回答是多种多样的、五花八门的,但是你归一下类的话,不外乎以下几种回答:有些学生为了毕业以后找到更好的工作,比如说他要找一份白领的工作。也有些人会毫不忌讳地回答,我为了毕业以后能够赚大钱。也有一些学生是为了取悦自己的父母、亲戚朋友,也就是让父母亲和亲戚朋友觉得很荣耀。也确实有不少学生对他所选择的学问有非常大的兴趣,或者说有着更大的报负,他意识当今人类社会的不完美性,他意识到这个国家民族依然有很大的危机,他想对此负担责任,所以他来复旦学习。当然这个几种答案不是说每个人只有一种,而可能是几种交织在一起,这也无可厚非,但关键是看哪些东西是占了主导地位的,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李登辉先生对于为了前面的那些目的而来求学的是很不屑的。我想即使在现在,我们复旦的历任校长,也不会对纯粹因前面的那几种理由来上复旦大学的学生投以赞许的眼光。事实上在国外也是,德国的大学就非常鄙夷那些‚为了谋生而求学‛的学生。我想告诫学生的是,如果你淡化了纯粹‚为了谋生而求学‛的目的,那么你的学习就具有了高尚性,你对学问就有了一种尊崇。这样,你就有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
2、大学生应保持一种理想主义
一般来讲,年青人是很有理想主义的。有人说,一个人年龄大了就会老于世故,所谓老于世故就是缺少了理想主义的成分。我认为理想主义不应是一个贬义词,但是近年来人们认为它和‚不食人间烟火‛似乎是一个同义词,这是错误的。
我认为,如果你有理想主义的情怀,你才会认真学习,并设法让这个不甚完美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让人类有一个更加光明的未来。如果大家认真思索一下,我们整个人类面临着巨大的危机,比如现在世界上所存有的原子弹足以把地球毁灭几十次。美国金融界的寡头们的贪欲引发了当今这场危及全球所有人的‚金融风暴‛。我们想过没有,人类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我认为,我们应该认真地保护理想主义,为理想而学习,复旦大学将为具有理想主义的学生提供永久的精神家园。说到理想主义,如果你们去接触不同高校的学生,会感到有一些差别,这就是因为大学的文化氛围赋予的。复旦大学是一所具有理想主义传统的学校。复旦的学生,教师,校领导都具有更多的理想主义色彩,包括我自己在内。理想主义对于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复旦大学校友王沪宁教授对此很有体悟。他说,‚复旦大学的氛围让我立即感受到了理想主义的魅力,这是复旦给我的最宝贵的东西‛。理想主义对于个人的人品和情操,我相信也是最好的磨石,越是敢于在理想主义磨石上磨砺的人,他的生命就越会放出异彩。‛‚因此我们应该时时审问:我还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吗?‛事实上,我觉得不仅是年轻人,包括我们年龄大一些的人,都需要审问自己这个问题。
下面的事实与王沪宁教授的观点不谋而合。Google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先生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实例。1960年,有学者对哈佛大学1520名学生做了学习的动机的调查,就一个题目:你到哈佛商学院上学就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理想?结果有1245个人选择了‚为了赚钱‛,占到了81.9%,有275人他们选择了‚为了理想‛。有意思的是,20年之后,人们对于这1520名学生做了跟踪调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受调查的1520名学生中有101名成了百万富翁,而其中100名当时他选择的是‚为了理想‛。这个结果是发人深思的。我想,理想主义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如果没有理想,你就会感到学习的苦。反之,因为理想主义是深藏于个人心灵深处的精神源泉,他不断地支持他在现实世界里生活,在受到俗事纷扰的时候,他就能够回到自己的心灵世界,滋养生息,重新出发。理想主义者不会被一时的挫折所打倒,因为他有信仰。所以历来理想主义者面对挫折,面对死亡,他都可以泰然处之,他有信仰,所以才能克服困难。
台湾有位学者叫黄进兴,他早年留学哈佛,写了一本书叫做《哈佛琐记》,人们认为这本书写得非常生动,而且深有体会。这本书栩栩如生地体现了哈佛那些人文学者的素养、做学问的方法和态度。这本书里叙述了一个名叫罗尔斯(John Rawls)的教授在哈佛讲课的情景。罗尔斯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正义论》被公认为西方政治哲学、法学、道德哲学领域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和一些著作等身的学者不同,他只有《正义论》这一本著作。这本书是1971年出版的,全世界单单是研究它的论著就超过了5000多部,所以这本书显然是很有影响力的。在《哈佛琐记》里头,它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当罗尔斯结束了一个学期的授课的时候,教室里的所有学生立即自发地起立鼓掌。罗尔斯走出教室以后许久,学生们的掌声依然不衰。作者双手拍得又红又痛,忍不住悄悄问旁边的美国同学,你到底要拍多久?同学回答说:‚让教授
在遥远的地方还可以听到为止。‛
这个故事说明了两点:第一,这个教授很有学养,学问过人,我相信他也有很高的道德修养;但是另一面,我们要问问自己,当你面对一个德才兼备的学者,他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贡献,在他讲课结束后,你会不会站起来鼓掌?而且是发自内心的鼓掌?这个举动反映了听课的学生有没有理想主义,有没有对学术尊崇的理念。显然,如果你为了赚钱而求学的话,我相信罗尔斯的课不会教你如何赚钱,你也就不会去鼓掌,因为他是讲哲学课的。作为一名学生,有理想主义情怀也会使你懂得该如何去学习。你们必须懂得,尽管你们在修习各种课程,但你们主要是在自己教育自己。恰如怀特海德(Whitehead)所说的:‚你们不是一块块供聪明的教师捏成文化人的胶泥。‛你们自己的努力,也只有你们自己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说一千,道一万,对那些值得做和值得想的事情,你们还是要做到:一要培养兴趣,二要视为享受。你们的学习生活或者会苦不堪言,或者会其乐无穷,这要看你们怎样对待它了。‛我相信在座的很多都是你们父母的独生子女,父母对你们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父母们把自己无法实现的期望都加在了你们身上。因为你们的父母绝大多数都是在文革中丧失了受教育机会的一代,所以他们把受教育看得极其重要,他们对你们寄予了很多不切实际的期望。这有好的一面,但是我想我们的学生应该清楚,你们也不是被父母随心所欲塑造成某个人的胶泥,因为你们要知道你们是在自己教育自己。再次引用怀特海德(Whitehead)的话,‚如果你们既不勇敢,又怕挫折,你们就不可能学业有成。‛‚你们不会对你们正在做的事情发生兴趣,除非你们树立了崇高的理想——渴望改善人类社会,乐于造福祖国人民,勇于迎
着困难前进。‛
3、大学生要承担各种社会责任
除了学习,你们还承担着各种社会责任。金耀基先生对此有过很好的论述。他指出:‚大学是一个栽培普遍性的理念和理想,如平等、公正、和平等的地方。这些理念与理想主义对于纯洁而有朝气的大学生具有启发与挑激作用。‛然而,理想主要只是告诉学生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模样,但是它‚虽不可及‛,但可‚心向往之‛。理想主义是彼岸的一座灯塔,它可以照亮我们脚下的路。然而,理想与现实永远是有差距的,有时这个差距还很大。正因为这个原因,学生应该去当‚志愿者‛,去参加许多社会服务活动。美国耶鲁大学也极其重视这一点,他们把学生派到社区去做义工,因为这是一个认识社会的重要的实践活动。但是,当他们感受到理想主义与接触到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差距时,大学生一般是很难加以容忍的,他们对不合理的现实较易采取一种不妥协的,激烈而又绝对的态度。当现实和理想产生差距的时候,学生的素养决定了他会有不同的表现。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会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的事件会难以容忍,慷慨激昂,因为他们觉得这个社会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因为他们比社会上的一般人更有理想和道德精神的色彩。这种现象几乎是世界性的。
我们的革命前辈李大钊先生故居有他亲笔写的对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明显表现了一个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感。当国家民族出现危难的时候,大学生总是冲在前头唤起民众。复旦的学生也是有此光荣革命传统的。‚五四运动‛是北大发轫的,而‚五四运动‛在上海、乃至在整个南方的策源地和组织者是复旦大学,当时的复旦被视为新思想和新思潮的摇篮。在日本侵华时,复旦的学生组建了‚学生义勇军‛,组建了‚学生请愿团‛去南京请愿,逼着蒋介石当着我们复旦大学的学生代表承诺‚保证抗日‛。所以说,复旦的大学生在民族国家危难的时候,所表现的民族责任感是非常强烈的。李登辉老校长就在当时提出了复旦的精神(spirit):牺牲(sacrifice)、团结(solidarity)和服务(service)。我有时候把这个称之为‚S of 3S‛。
但是,我们必须强调这是在国家民族的危难时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的‚坚守‛和‚创造‛之间的张力十分巨大。这时大学生的责任实际上已经转换成‚国民责任‛,是一个有知识、受到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的‚国民责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大学生当然也不能例外。但是,这种激烈的方式在非国难时期,我们的学生是不能用的,是无谓的。近年来,发生在法国和其它一些国家的**很激烈,烧了汽车,也死了人,但他们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在我国‚文革‛时期也具有同样的教训,大学生深深地卷入了这场**,打、砸、抢横行,人性尽失。你们若不熟悉这场‚劫难‛,可以去读一下巴金先生的《随想录》和季羡林先生的《牛棚十年》。这些**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辱没了大学的理性和尊严。有的大学生沦为了假革命的祭品。许多大学生运动常常以理性开始,而以悲剧告终。金耀基先生分析说:‚如果不是‘非常’时期,非常局面,如果社会的现实问题必须要靠大学生去鸣不平,去纠正,去解决,则是社会的大讽刺,是学生的大不幸;大学生如果过早而无准备地掉进险污的陷进而成为牺牲品,则更是个人的悲剧,社会的悲剧。‛因为正常的社会应该有种正常的调节功能,用不到大学生采取激烈的行动。如果让学生这样参与社会的话,那就是让学生莫名
地承担了‚无限责任‛。
即便在‚五四‛时期,蔡元培先生为了阻止丧权辱国的‚巴黎和约‛的签署而不得已鼓动学生游行,导致了大量学生被捕。当这些学生被营救出来以后,他马上告诫学生们一定要‚读书不忘救国,救国不忘读书‛,并重申‚以研究为第一责任‛,‚使大学为最高文化中心‛。所以大学生应该不断吸收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能力,再对社会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要离开教室、离开图书馆、离开实验室去直接介入,如果不是‚非常‛时期,这并不是社会对你们的期待。
总之,大学生的最大责任在于学习,创造和理性地服务社会。
最后我简要地讲一下大学对大学生为什么如此重视,而且认为大学生比研究生更重要?根本原因在于你们对学校的贡献。哈佛大学的一位历史学教授说过,‚哈佛之所以成为哈佛,全在于哈佛的学术;你们这些出类拔萃的学生聚集于此,这才成就了哈佛。‛一所大学的影响力就来自于其学生的影响力,因为绝大部分学生都要离开学校,留下的只是一下部分。学生离开学校后的成就是大学为之骄傲的根本。所以,耶鲁大学校长在新生的欢迎会上说过:‚耶鲁是什么?你们在座的就是耶鲁‛。因此,人们称那些不重视本科教育的研究型大学为‚没有灵魂的卓越‛。
大学生是一所大学‚保守‛和‚改革‛的张力当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改革‛力量。所以美国斯坦福大学前校长肯尼迪(Donald Kennedy)在担任校长期间,每年就要给几个新生作指导。他发现,‚这项工作得到了很好的回报,事实上,它有时是无可估价的观察方式,因为他找到了一个窗口,可以从学生的视角来观察这所学校。通过学生的眼光来发现大学里到底什么是管用的,什么是不管用的。‛这是他当了大学校长之后的感受。而最重要的收获在于:‚通过对这些聪明而又充满精力的年轻人发展私人交往关系,他们总是提醒我,大学究竟是为了什么而存在。‛事实上,大学主要就是为了你们本科生而存在的。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前校长金普顿(Kimpton)也曾经说过:‚我非常愿意告诉大家,我认为你们是这所大学里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到目前为止,我认为你们也是最有趣的部分。你们很重要,因为帮助你们培养自我是我们的责任所在,你们有趣,因为你们聪明伶俐,但是尽管有个别迹象表明你们并非那么样的聪明伶俐,你们有时很幼稚。‛
我觉得这讲得很实在,没有任何取悦学生的含义。因为如果跟一个大学校长来比的话,可能你们在某些方面是比较幼稚,但是正因为这些幼稚,才能成为大学发展的主动性的,非保守性的一面。学校和教师就是要帮助你们克服这些‚幼稚‛,要培养你们好的德行,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的进步,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也为复旦大学的辉煌而学习,而奋斗!
我希望我们每一个教师也能抱着这样的情怀来培养我们的大学生。所以,最后我借用一句复旦学生常说的话来结束我今天的演讲:
今天我们以复旦为自豪,明天复旦以我们为骄傲。
我相信复旦的每一位有理想的学生,你们将一定会取得巨大的成功,所以复旦大学一定会以你们的明天而感到骄傲。
谢谢大家!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的使命和责任
摘要:习总书记从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反复强调中国梦,全面阐述中国梦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内在联系。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使命与责任。抗战的年代,人们有救亡图存的使命,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时,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不再是抛头颅,洒热血。二十一世纪,潮流涌动,兴盛即在,当代大学生肩负起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键词关:民族,复兴,大学生,使命,责任
正文:近来,总书记从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到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反复强调中国梦,全面阐述中国梦与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内在联系。这是承接鸦片战争170多年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国家独立、民族自强的历史主题,召唤人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强劲号角。
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无所谓,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与现存的世界的联系而产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使命。抗战的年代,人们有救亡图存的使命,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时,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不再是抛头颅,洒热血,当然这绝对不代表没有使命。
伟大的革命先驱李大钊曾大声疾呼:“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使命,青春之民族。”并由此提出青年人应承担时代赋予的使命,历史的车轮缓缓前行,人类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在这个漫长的征程岁月中,中国战胜了衰落走向振兴,挣脱了屈辱走向了奋起,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展示崛起的风采。潮流涌动,兴盛即在,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绝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举起民族旗帜,开拓民族独立和民族振兴新纪元的先驱者,不能忘记革命战争和烽火逍遥,浴血奋战的英勇者,中国共青团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中国共青团的基本纲领。铭记历史,汲取教训,学会感恩,学习共青团基本纲领的精髓,因形而变,灵活的将它运用到建设社会主义的浪潮中去。
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最新生最具活力的群体之一,所以大学生身上肩负着异于他人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作为一名大学生,要认清自己的历史使命。
首先,要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当代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是中国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建设文化强国进程中,大学生承担着特殊的使命。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是文化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窗口。当代,中国大学生肩负的使命被赋予新的时代特征,中国大学生的发展承载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光荣梦想。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情势,应有更加自觉而强烈的使命感。
其次,当代大学生应当志存高远,坚定崇高的信念,科学对待人生环境,积极影响国家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境保护,志愿服务,参军,到基层就业等各种号召,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心存忧患意识。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解而奋斗的过程中实现个人理想,自觉在人生追求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联系起来。
再者,当代大学生要珍惜年华、刻苦学习,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武装自己,勇攀科技高峰,大力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掌握建设祖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领。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开阔眼界,锤炼品格。要注意增进身心健康,促进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要在增长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德才并进。
光荣的使命召唤着当代大学生,党和人民寄厚望于当代大学生。当代大学生要勇敢地肩负起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要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洪流中,把自己锻造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同样,大学生要认清当前的形势,肩负起责任。
我个人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重个人前途,轻社会思想,不是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社会;在人生的奋斗目标上表现为日益增强的个人意识逐步取代了整体意识和社会意识;盲目的自我膨胀和实际的自卑意识;重自我价值,轻社会价值,在利益关系上表现为以“我”为中心。
责任问题是一个大题目,涵盖很广;责任又是有层次的,有作为一个公民的社会责任,有作为一个从业者的职业责任,有作为一个家庭成员的家庭责任。责任在某些方面具有道德的意义,在某些方面又是一个法律的概念。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但在某些具体的情境下又存在矛盾。很难一下说得清楚。至于说到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当今是一个价值多元的社会,不同的价值观必然会影响到人们关于责任的观念和对于责任的态度。所谓价值多元,其实从范畴上来讲,不外乎是如何看待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问题。如果只强调个人价值,那就会削弱社会责任。如果从教育的视角来看待这个问题,当代大学生应该把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不要忘记社会责任,个人的发展是离不开社会所提供的条件的。社会呼唤有责任感的大学生。
所以,大学生要加强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他人,从而关心社会,关心他人,渐渐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尤其是在习总书记提出为实现中国梦而不懈努力的特殊时期,大学生更应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把握基本国情、落实总布局、围绕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用聪明智慧铺路搭桥,要实践新时期的标准在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努力加强磨砺和修养。
另外,当代大学生更应当明白这样的道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事业。它需要走在时代前列的知识分子能够用坚强的意志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树立起我们大学生的先进形象。努力使自己成为刻苦钻研、勇于实践、求实创新、奋发成才的模范。中国是世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素,而大学生更应有社会责任意识,克服浮躁心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仁不让的承担起属于自己那份社会责任!
时代在召唤,十八大的号召已经响起,当代大学生更应响应号召,坚定步伐,昂首挺胸,走在时代的最前列。向革命先辈们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肩负起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奏响改革道路上的最强音!
第三篇:当代大学生党员的使命和责任
青春的使命与责任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名党员来说,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正在不断的提高,我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的努力着。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才能将自己的有限的青春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呢?首先得有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这面旗指引着全党的奋斗方向。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共产党员只有确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才有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才能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不迷失方向。大学生党员必须加强学习共产主义理论,提高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坚信共产主义为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一定会实现,树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并把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当前的思想文化互相激荡,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有悖于党的主张的错误观点。在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腐朽没落思想文化不断渗透、历史遗留的封建主义腐朽思想观念沉渣泛起的情况下,我们大学生党员必须理直气壮地宣扬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崇尚先进,反对落后。
其次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员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党一直号召和要求每个党员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的利益看的比一切都重要。大学生党员要牢固确立党的宗旨,并自觉地实践它。在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主动抵叙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非天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和国家的利益。无论走到那里,也不论什么时候,都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同时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党员,需要提高自身为人民工作的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知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做好各项工作的意义越来越重大。大学生党员要完成所肩负的任务和使命,就应该弃苦学习,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认真学好各门知识,扩大知识量,全面提高知识素养,成为党和人民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最后重视学习,关心时事。科学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学习理论的目的是提高政治理论水平,提高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辨别好坏、分清是非的判断鉴别能力,坚定政治信仰,树立科学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方法论。大学生党员应比较系统深入地学习一些党的基本理论,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并且要学以致用,能指导和解决现实问题。而且要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渴求知识的文化氛围,倡导文明新风,弘扬社会正气。我们要牢记青春使命与责任。
建工083班 涂广鹏
2012年3月16日
第四篇:当代大学生党员的使命和责任
中国梦•当代大学生党员的责任
作为研究生,我们要有为共产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最 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有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的觉悟。
共产党员只有确定了共产主义信念,才有崇高的理想和奋斗目标,才能经得起困难和挫折的考验,在任何复杂的情况下不迷失方向。研究生党员必须加强学习共产主义理论,提高对共产主义的认识,坚信共产主义为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制度一定会实现,树立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并把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起来。同时在世界范围内,当前的思想文化互相激荡,面对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图谋,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潮和有悖于党的主张的错误观点。在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腐朽没落思想文化不断渗透、历史遗留的封建主义腐朽思想观念沉渣泛起的情况下,我们研究生党员必须理直气壮地宣扬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崇尚先进,反对落后。其次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品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共产党员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党一直号召和要求每个党员都坚持党的根本宗旨,人民的利益看的比一切都重要。大学生党员要牢固确立党的宗旨,并自觉地实践它。在学习、工作和社会活动中,主动抵叙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各种非天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树立无产阶级的人生价值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国家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研究生党员具有了这样的思想品格,就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而且要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的优良作风。“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研究生党员更是未来事业的骨干,必须在自己身上努力培养党的密切联系群众,永葆劳动人民本色的优良作风。在校内在班上要与周围的同学打成一片,置身于群众之中,始终把自己看作群众中的普通一员。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
院级党课心得体会
为期六节课的党课培训已经结束了,党课的培训内容丰富,各位老师的讲解很深刻.通过老师们的讲解,使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站在更高的角度重新认识我党。课上,老师用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教育着我们:人活着就要有所追求,有信念与理想,有了精神支柱,人生才有意义,活着也才更有价值。正如法国作家雨果所言:“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有了理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通过本期党课的学习,我加深了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理解。在思想认识、理论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对党的历史和基本知识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不断地成长到壮大,经受了无数次考验,有其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段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办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积极自愿入党。中国共产党是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最终奋斗目标的政治组织。要求每个党员应当自觉地做到,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不畏困难,不怕牺牲,为实现党的纲领积极工作,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因此,入党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申请入党就意味着做好了承担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的准备,在党和人民利益需要的时候,能够义无反顾地牺牲自己的一切。端正入党动机。入党动机是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端正入党动机是争取入党的首要条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是成为共产党员的思想基础。对每个要求入党的人来说,树立正确的入党动机,犹如建造高楼大厦,必须要有一个坚实牢固的基础,有了这样一个“基础”,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持之以恒地实践一名共产党员毕生的信念和追求。认识到党的先进性。我们不能空谈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只有付诸实践,才是真正的先进性。
第五篇: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青年的责任和使命
朋友们,提到青春,大家会想到些什么呢?是热情奔放?神采飞扬?还是以挥霍光阴来显示洒脱的放荡不羁?不!我们还有责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从古至今所有青年共同的责任!
还记得1919年5月4日的那个下午吗?当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久积在中国人民胸中的怒火,向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5月3日晚,北京大学校园一片沸腾,北大、高师、工专、法政等校学生代表1000多人,聚集在北大法科礼堂,讨论如何拯救祖国、挽回主权等问题。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学校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他们高呼“还我青岛”、“收回山东主权”、“取消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惩办亲日派官僚曹汝霖、陆宗舆和章宗祥。经过24天的示威游行和罢工罢课活动,28日,一批青年学子以他们对祖国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击败了外国列强的侵略行为和国内无耻的卖国行为,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尊严。
五四运动引领下的中国已经醒来,但是,正如鲁迅所指出的“人生最痛苦的事,是梦醒了发现无处可走”。就是在此时又是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人以他们的爱国热情用羸弱的肩膀担起了民族救亡的重任,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1921年7月23日晚,茫茫夜色笼罩着这座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这个晚上,不过是一个平常的夏夜,但对中国历史来说却有着深远意义。当晚,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共一大正式开幕。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他们身份各异、口音不同,却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为驱逐黑暗、寻找光明,抛头颅、洒热血,奉献青春,最终带领着全中国人民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国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篇章。
新中国成立了,但面对着一穷二白的国民经济,又涌现出一批青年志士以建设新中国为己任,将汗水洒遍大江南北,用拼搏和创新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局面。这其中就有一位青年专家,在36岁时就被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聘为终身教授,是美国研究航空科学最高专家冯·卡门的优秀学生,是美国最早研究火箭组织—加州理工学院研究小组5位成员之一,这就意味着他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和远大前程,但当他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他顿时沉浸在极大的喜悦中,虽然他在美国被誉为“在美国处于领导地位的第一位火箭专家”,金钱、地位、名誉都有了,可他却想:“我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我可以放弃在美国的一切,可却不能放弃祖国。”他还对中国留学生说:“中国已经解放了,国家急需建设人才,我们要尽快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祖国的建设中去。”他就是我国的导弹之父—钱学森。美国一位专家听到了钱学森要回国的消息说,“我宁可把他枪毙了,也不能让他回国,一个钱学森至少值五个师的兵力,”于是对他进行了长达5年的软禁,期间美方使用过各种方法要留住钱学森,但都没有动摇钱学森回国的坚定决心。终于1955年10月8日,钱学森回到广州,钱学森对接待他的中国旅行社同志所说的一句万分感慨的话:“我一直相信:我一定能够回到祖国的,今天,我终于回来了!”,并从此开始了他报效祖国的奋斗历程,为祖国的国防、航空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而正是由于中国有了这样一批勇于奉献的青年知识分子,才挺起了坚强的民族脊梁、使我们的民族、我们的国家以一个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是啊,今天无论每一个中国人身在何方都可以骄傲的说我是中国人,从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到奥运会、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无不彰显着我们这个民族、国家的繁荣和昌盛。也许是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太过安逸了,所以我们这些在温室里长大的80后和90后渐渐的被印上了没有责任感的烙印。但当2003年非典袭来、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在这些没有硝烟的战役中,一个又一个青年在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告诉世人我们也一样对我们的国家我们的党怀揣着一颗火热的心,一样能够担负起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2003年非典时刻,我院被自治区卫生厅指定为收治非典患者的第一家专科医院,院领导立即抽调人员组建病房,而在第一批被抽调的医护人员中就有80%的70后、80后,但是当在征求他们意见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找理由拒绝参加救治。有一个年轻护士的父母看到一批又一批的医护人员倒下,看着自己的宝贝女儿辛苦的工作,决定让她辞职回家,但这位年轻的护士毅然的对父母说:“这是我的工作,我的职责,在这个时候我不能做一个逃兵!”父母留下了眼泪,再没有说什么。因为他们第一次觉得自己的孩子长大了!
2008年5月12日,四川绵竹市汉旺镇的钟楼,钟表指针永远的定格在十四时二十八分!就在那一刻,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了!5月14日,地震发生后第3日,我们内蒙古第四医院就临时成立了应急救灾小组兵分两路,日夜兼程,奋力挺进地震灾区。在得知我们院要去抗争救灾后,我院的青年团员踊跃报名参加,并在抗震救灾工作中,用他们的爱心和奉献证明我们年青一代不畏艰险,用我们的勇气和力量,挺起民族的脊梁。
回顾我们党90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我们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说过,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人类。我们党的创始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从青年时代就满腔热血参加了党,决心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也是我们党的未来和希望。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全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党对青年寄予厚望,人民对青年寄予厚望。全国广大青年一定要深刻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历程,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坚定理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尽情展现人生价值,让青春在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光彩。
在这里我想对所有的青年朋友们说,20世纪中国的历史, 写下了中国共青团
和中国青年的光荣, 21世纪期待我们创造新的青春辉煌。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年青一代肩负着强国兴邦的崇高使命,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我们责无旁贷。青年朋友们, 让我们团结一致, 携手并进,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向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壮丽事业和伟大工程,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永远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