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变送文化为种文化1-29经济日报(共五则)

时间:2019-05-15 05:28: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变送文化为种文化1-29经济日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变送文化为种文化1-29经济日报》。

第一篇:河北:变送文化为种文化1-29经济日报

河北: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2015-01-28中国文化传媒网

新华社石家庄1月27日电(记者白林)从推出“百场儿童剧进校园”到“河北梆子小分队下基层”,再到构建“10分钟文化圈”,河北省近年来坚持文化惠民,努力变“送文化”为“种文化”,让群众生活因文艺滋养而丰富多彩。儿童剧、民乐进校园: 强化儿童文艺启蒙

没有绚烂的舞台,没有华丽的舞美,更没有舒适的后台,有的是一辆流动舞台车,一辆道具运输车以及一辆金龙客车。“百场儿童剧进校园”活动自2011年启动,4年来共演出400多场,惠及80多万少年儿童。其中,农村、偏远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儿童及特殊儿童占一半以上。“儿童剧的市场看似很大,但能走进剧场看戏的孩子很少。河北儿童戏剧坚持公益性,让儿童戏剧成为孩子的精神快乐之源。”河北省话剧院院长黄平安说,针对不同年龄段欣赏口味,剧目有《三只小猪》、《白雪公主》、《芭 1 比娃娃历险记》、《我们的D大调卡农》等,传递勇敢、善良、不畏艰难等精神品质。

同时,文艺工作者创新形式,让民族乐器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2014年11月6日,在石家庄市裕东小学操场临时搭起的舞台上,河北省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民族乐团的演奏家王建平用葫芦丝演奏了时下流行的《小苹果》。这令现场的近2000名师生跟着音乐节拍高兴地跳了起来。“这是我们民乐团第一次走进校园,听惯了流行歌曲的孩子们能不能接受,起初我们心里真没底。为此,我们加入流行元素,增加互动环节。”省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负责人郭玉红说,“实践证明,我们用葫芦丝、扬琴等民族乐器表现孩子熟知的流行歌曲,孩子们的情绪很快就被调动起来,吸引了一些孩子对民族乐器文化产生兴趣。” 文艺小分队下基层: 老家门口看大戏

由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创排,学院戏剧系主任、梅花奖得主彭蕙蘅领衔主演的新编原创河北梆子《孟姜女》近日在邢台冶金俱乐部大剧场上演。当地钢铁工人、环卫工人、孤寡老人等近5000名群众观看了精彩的演出。“好久没有 2 这样近距离地欣赏河北梆子了,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免费看到这么精彩的大戏。”

彭蕙蘅说,作为一支文艺小分队,河北艺术职业学院先后走进邢台、邯郸、保定、沧州等近10个设区市进行巡演,已演出河北梆子及各类综艺晚会近百场。为了看演出,许多河北梆子戏迷驱车数百里专程前往。在交通不便的山区,多年没有走出大山的村民把戏台围得水泄不通。“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渴望深深震撼着我们。”彭蕙蘅回忆说,去年8月,小分队来到阜平县三关村。演出刚一开始,就下起雨来,不一会儿,大家的衣服都被打湿了。然而,整场演出下来,竟没有一个观众提前离场。演出间隙,还有村干部送来雨伞。“乡亲们都不打伞,我们也不打!” “10分钟文化圈”: 变送文化为种文化

“拉大锯、扯大锯,姥姥门前唱大戏;接闺女,请女婿,小外孙子也要去„„”儿时的美好渴望和记忆,如今伴着悠扬宛转丝弦锣鼓声通过文化大院,在河北省深州市465个村庄的农民家门口变成了现实。

深州市通过镇村帮建、企业捐建、村民自建等多种创建模式,把文化大院建到了农民家门口,实现了村村有文化 大院、户户闻歌声。出门不到50米,远的500米,用不了10分钟就能凑在一起演演节目。

“锣鼓一响,饭碗都端不稳了,就要赶紧出去看戏。”大贾村的宿大柱调侃着自己的妻子。自从文化大院建成后,妻子高秀莲就成了那些“土演员”的忠实“粉丝”。大贾村雅风文化大院的锣鼓成了村民的集结号,每次演节目都有两三百人去看。

邢台市自去年8月开展“建民生文艺圈、圆百姓幸福梦”活动以来,90%的社区和60%的农村成立了至少一支有文艺骨干带动、有固定活动内容的文化团队,“三区一县”基本建成了“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第二篇:邢台农校送教下乡河北经济日报稿件

情系三农

奉献桑梓

——邢台市农业学校“送教下乡”纪实

口本报记者 王素琨 通讯员

她是农校,更是新技术、新理念、新产品的传播者。

她,历经45年风霜雪雨,依然高举“农字” 大旗,坚定不移地走服务三农的道路不动摇。多年来,他根扎沃土,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奉献桑梓为目的,且硕果累累、风景这边独好。

她,从无设备,无资金,无实习基地的情况下,经过5年的艰苦卓绝的奋斗,5个春夏秋冬的发展壮大,不久的将来,一座占地130亩、建筑面积达67000平米,总造价9000万元的12层的综合大楼将拔地而起。他的快速发展令世人刮目相看。

她,从几百名师生发展到6500多人,5年发展了增长了10倍之多,专业设臵由原来的7个拓展到适应市场需求的18个专业,她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领航人,服务三农的好帮手。

2006年,她被授予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7年,经省教育厅批准,有她牵头组建了河北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一举成为河北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的“领头羊”。。。

学校办到农家门口

试验放在田间地头

“一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不会被蒸发;一抹绿,只有融入森林才不会孤单;一所农校只有根植沃土、服务三农才有生命力。”这是有多年农村工作经验的校长关林柏用诗一样的语言描述对农校发展的深切感悟。

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全国各地根据中央精神已经把农民工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了。提高农民素质,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为此,借转变工作作风为契机,邢台市农校开展“送教下乡”工作,改变现有的教学模式,将中职教育资源送到乡村,把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把实验课放在田间地头、饲养场。变学生进城上学为学校“送教下乡”,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

无论是校内授课还是送教下乡,服务“三农”永远是不变的主题。随着农业的发展,服务的内涵不断延伸,服务的内容不断创新。果蔬新技术栽培、动物防疫、结合土壤分析和温度气候建议农民适合搞什么种植等都是农民最需要帮助解决的事情。授课老师们便利用业余时间登门服务农民,常年坚持不懈,而且有难必解,有求必应。他们的事情曾经被当地电视台以“服务农民,土里刨金”为题广为宣传报道。

不久的将来,由财政部、教育部支持的投资260万元的生物技术实训项目,将蓝图变为现实:一座由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大棚2400平米,组织培育新品种,实现工厂化育苗实训基地即将建成,它的投产将为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你点菜我下单

不拘一格育人才

如果说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的确立是一所职教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先导,那么特色的培育和形成必定是一个艰苦和漫长的探索过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学校的特色建设提供广阔的空间,改革越深入,特色越明显。农村广阔的天地就是我们的教学课堂,成群的牛羊就是我们实验基地。教学模式进行到一定的阶段就要进行总结并不断深化,特别是围绕人才培养的模式,方法及手段都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同时根据特色培育的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修改、补充和完善。”关林柏校长对送教下乡做了如此阐释。

为此,他们招收的对象是:一是农村两委干部或后备干部;二是农村从事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的专业户,或准备从事这方面工作的青年,学员年龄要求在20~45岁,具有初中以上学历。专业根据本地产业结构特点确定,原则上分为农村经济管理(主要招收村干部)、农业实用技术(种植技术、养殖技术)二个专业。弹性学制2-5年。

根据学生的创业对象和从事的工作进行分析来开设课程,其课程设臵与学生的创业类型相对应。养猪的学生,则围绕养猪来设臵课程;种菜的学生则围绕蔬菜来设臵课程等等,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学生绝大多数是从业人员,和普通职业教育的非从业人员相比,目的性更强,又有一些感性的经验和普通的知识,所以非常容易学精,又能学以致用。在总体的课程设臵上,课堂理论教学占30%,实践课占70%。理论教学主要分为创业心理及创业实践、农户经营管理、农产品市场营销、农业实用技术四个板块;实践教学由老师编写实践教学大纲,并提出专业及课程实践的目标和要求,由任课教师负责实施。极大地解决了农村中,高考落榜以及家庭负担大想学有出不了们的农民们。根据农民需求,课程主要讲创业培训,农产品推销,种养殖专业技术以及计算机入门。

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保障。为此,他们抽调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内专职教师为主体,负责大部分集中课程的教学。另外是从科研单位、技术部门、生产第一线聘请本地化、专业化、技能化的教师负责部分课程的讲授或讲座。

学校联合省职教所、出版社,农科院,服务站等行业专家成立了专家组。这些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和专家负责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和革新。专门编写教材,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的专业,实行一个教学点一个教材,实现了教材的本土化,特色化。同时学校为此购臵了流动大篷车,里边配备电脑、仪器、设备等,没有寒暑假、根据农事季节安排教学课程,减少理论,增加实践,减掉语数外,增加创业教育,企业发展课程,时间和校内课堂相同,这样为很多同学本身就是养殖、种植户,他们是带着问题来的,从课堂学完后,马上学以致用,甚至,把课堂开到他的种植、养殖现场,现场教学,此举深受学生欢迎。

推倒围墙办职教 流动课堂受欢迎

位于太行山深处的内邱县岗底村 以盛产“富岗”优质苹果享誉全国,听说农校送教下乡的事情后,富岗公司董事长杨双牛第一个找到校长要求在村里办果林班,该村不到一周时间报名人数达100多名。农民的渴望学习技术的热情出乎意料。这更加坚定了关校长走送教下乡的教学思想。

创新,是推动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创新教学模式:送教下乡需要一些列的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就与课堂有很大不同。他们一是采取理论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和讨论等方式进行,根据各专业特点及教学计划的要求,减少课堂理论教学,增加现场实践教学,专业技术课在授课后要进行现场指导,年课时总量与校本部学生大体相当。二是在学校网站开辟涉农专业校外教学模块,主要专栏有:农业政策法规、实用技术、教学辅导、学员天地、师生互动等栏目,方便有电脑的学生学习。三是编辑教学辅导资料,主要内容围绕学生创业过程及工作特点的需求进行设计,同时介绍某些学生的创业经验及工作经验,开辟学生专栏,交流学习及创业体会,一般每月一期,免费向学生赠送。四是开通答疑电话,解答学生问题,同时根据学生的需要,教师亲临学生家庭农(牧)场进行现场指导。

创新评价机制:良好的评价机制具有督导和导向功能。涉农专业校外教学在评价指标中加入其工作能力及经济能力的提升及带动其他农户共同创业的能力。同时加强形成性考核,包括考勤、完成作业情况、课程测验、技能考核,同时把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业应用的情况记录在案,并做为评价的重要指标。奖学金的发放根据考核情况确定,由学校和教学点共同确定发放等级。学生在学习期间,应考取相应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任务,由学校发放毕业证书。对考试成绩优秀者,学校推荐学生上中央电大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大专层次教育,在学费上学校支付一定比例的学费。

创新管理方法:涉农专业校外教学实行注册、动态、终身的管理模式,学校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档案,包括从事工作内容及从事创业的内容,实行动态管理,学生毕业后仍然是农校的学生,终身享受学校提供的多项报务。

责任萦心怀

富民为根本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一所好的学校,必定有一位好的校长。这句话在邢台农校再一次验证。从团市委副书记到科协副主席,从乡村挂职扶贫到副县长,关林柏——这个始终与农民打交道的校长用他对农村的了解和农民的需求、凭着他超人的能力、魄力和一腔火热,几多痴迷,硬是开出一条逆水行舟的航道。也许,他现在所做的与他最终所要实现的梦想还尚有距离,但是流淌于他和他的同事们血液中和骨子里的传统知识分子“心忧天下”的使命感和“君子游道,乐以忘忧”的求索情结,将决定着他们永不停步地一直走下去!并且在农校这个舞台上,必将演奏出华美的乐章。

第三篇:农村文化发展:“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农村文化发展:“送文化”更要“种文化”

2012-04-24 15:57来源:浙江在线

背景:近年来,湖州市推进覆盖全市、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以中心城区公共文化场馆为主体、乡镇综合文化站为重点、村级文体活动室为依托、农村文化示范户为补充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了以“善琏湖笔之乡”、“浙北乾龙灯会”、“新市蚕花庙会”、“孝丰孝子文化”、“洛舍钢琴节”、“三合防风文化节”等以乡镇为基础的重大节庆和民间特色文化活动,以“长兴百叶龙”、“安吉威风锣鼓”等一批充满民间民俗风味、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各县区推出了“吴兴之星”、文化惠民等有特色的文化项目。尽管湖州市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已初步形成,但是农村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严重。现场:“当下,城市里的人不断在被爆炸的信息与文化的盛宴尽情包围,而广大农村居民却常常坚守‘劳动成果’,少有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急需改善的一个局面。”市政协委员王趁义是湖州师范学院一名教育工作者,关心农村发展的同时,他对于农民文化生活单调深有感触,“单向、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已远远不能满足当代农民对文化的需求,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这些活动对他们来说大多像过眼烟云,长此以往,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度会逐渐降低。”

经过一段时间走访,王趁义发现,湖州市农村,不少村干部普遍缺少“文化服务”的意识,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只要搞好经济建设和环境建设就行了,对于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不够重视,未能形成像抓工业、农业、旅游发展那样抓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发展机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缺少长远的规划。“没有引导和支持不够,民间文化资源自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掘、保护和利用。”王趁义说,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而目前湖州市农村文化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业务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知识结构偏低,创新能力有限,对各项现代文化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尤其欠缺。同时,文化队伍不稳定,文化活动难开展等因素严重制约着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其实农村有很多文艺爱好者,相关部门可以有计划地进行结对子、交流辅导活动,甚至可以让文艺爱好者现场拜师学艺。只有让农民真正参与到这种艺术体验和展示中来,才能实现文艺留乡、文艺兴乡。

这次市“两会”上,王趁义撰写了《关于推进湖州市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的提案,建议相关部门强化农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创新绩效评估考核机制,改革公共财政投资机制和支出结构,引导文化产业资本主动服务于公共文化体系;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进一步推动湖州文化强市建设,加速提升城市软实力。

第四篇:“种文化”让百姓在群文舞台唱主角

“种文化”让百姓在群文舞台唱主角

摘 要:经济发展了,群众文化有了更为广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群众文化活动有时只是一种作秀,广大的老百姓接触并参与其中的机会甚少。本文认为通过实施“种文化”工程,组建乡村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队,积极引导老百姓参与活动中,建设城乡文化大舞台,尤其关爱农民工,培养文艺新秀等方法,便能真正让老百姓成为群众文化艺术舞台的主角。

关键词:种文化;百姓;群文;主角;

中图分类号:G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5)-03-00-01

群众文化活动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活跃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保护和实现人民群众文化利益的重要形式。近年来,南康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大力实施“种文化”工程,全区每个乡镇、街道相继成立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队,这些团队对活跃城乡群众的文化生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和推进和谐社会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基层艺术团队,更能受老百姓青睐

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繁荣,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南康区大力实施“种文化”工程,各乡镇、街道民俗民风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宣传、特色文化树立等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其中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的组建成效尤为明显。如龙岭镇的舞鲤鱼灯民间风俗表演队,横市镇的走高脚戏曲表演队,横寨乡的唱元宵龙船歌风情演出团等,在唐江镇,借着“南?钢?声”文化节的东风,不仅成立了“南?钢?声”采茶艺术表演团,还建立了花鼓队、铜管军乐队、快乐之魂健身队、秧歌队等十几支基层文化艺术表演队,因为基层艺术表演团队的演员大都来自农村本身,有的就是农民,其表演的形式灵活而有亲和力,内容紧贴农村生活,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事且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所以,每当演出的时候,参观民众甚是欢悦,有的地方更是形成了万人空巷的景象。

二、农村大舞台,百姓更能参与其中

从农村来,到农村去。作为农村老百姓自己的艺术团,各乡镇、街道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的任务是“烹饪”出一道道适合农村广大群众口味的节目。由于这样的生态性、草根性,基层艺术团有了相当扎实的群众基础。他们入山区、跑围垦、下企业、进广场,极大地丰富了农村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南康区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正在把文化精神“种”进老百姓的心里。

随着一个个乡镇、街道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的成立,很多老百姓都成了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的“粉丝”。这些个艺术团,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为老百姓的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相对于剧院里的“高雅艺术”,广场式的平民艺术往往较亲民,也更能赢得老百姓的“芳心”。在很多情况下,你只要有这方面的兴趣,有这方面的才华,你就能直接参与到其中,成为一个表演者。

三、基层文化丰富农民工的生活,促进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人和为先,而人和的关键是以人为本,特别是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充分体现文化建设的大众情怀,努力使文化建设的成果覆盖全社会各个领域、惠及全体人民。用先进的文化给民众以思想的启迪、心灵的净化,并进一步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风气健康。

“种文化”工程在服务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过程中,坚持做好了三篇文章,取得了显著效果:一是以“融合”为理念,丰富外来务工人员精神文化生活。艺术团队与工商企业、社会团体等共同推出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生活状况,把文化服务送到工地、送进工厂、送给奋战在生产一线的民工朋友,努力让他们享受当地人同样的文化生活品质待遇。南康区非公有制企业专门组织了自己的文艺团队,同时经常性邀请地方艺术团体进企表演。二是以“结合”为方法,不断增强外来务工人员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文化广场、社区文化中心等公共文化场所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和联欢活动,鼓励外来务工青年展示自己文艺才华,有效地把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结合起来,与净化他们的文化环境结合起来。三是做好“适合”文章,着力提高文化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适合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层次,工作特点,消费水平,和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为外来务工人员展现自我、建言献策创造机会。

乡镇、街道特色品牌艺术团的成立,不仅保障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基本文化权益,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更快地融入到当地社会,从而以一种更加积极的心态,参与到当地的经济、文化建设中去。

四、组建基层艺术团,更能培养乡村“文艺新秀”

乡镇、街道特色品牌艺术团以亲民为切入口,在各乡镇各村“种文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发现和培养本土文艺人才。在各艺术团章程上,发现、发掘和培养乡土文艺人才,都是艺术团的主要着力点。目前,南康市各乡镇、街道借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与保护的机会,在成立表演队聚拢人气的同时,也开始注重下一代的培养,传承地方文化艺术。市文化馆举办文艺学校,每年培养两三百文艺人才;市采茶剧团在“三下乡”活动开展的同时,每年每乡镇送戏两台以上;唐江镇开办了采茶戏培训课,每年至少培训30人;龙岭镇鲤鱼灯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谢老,将技艺向子孙20余人传授,传统艺术家们,都开始向下一代传播艺术知识。今年上半年,江西省、赣州市都开发了乡土文化教材,民俗文化、非遗成果、地方戏曲、民间文学等增加了下一代的学习兴趣。区采茶歌舞演艺公司在近几年也将该公司百部采茶戏录制成光碟,向社会传播。许多年轻人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对地方文化艺术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并逐步成长为“文艺新秀”。

文化的繁荣发展是需要土壤的,南康区特色品牌文化艺术团为其提供了理想的土壤。“种文化”工程的顺利进展,将为地方群众文化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群众文化的春天已从偏僻山乡、田间地头、江河湖畔、街头巷末向我们健步走来,而老百姓就是群众文艺舞台的主角。

作者简介:邓小梅、女、中专、助理馆员。从事群众文化和文艺辅导。

第五篇:比“送文化”更重要的是“种文化”

比“送文化”更重要的是“种文化”

“好!好!好!”12月30日,南溪区裴石乡新建村的小广场上人头涌动,热闹非凡,一场由市酒都艺术研究院精心编排的文艺演出在这里举行,现场观众热烈欢迎,掌声、叫好声不断。“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暨“文化走基层·真情五为民”活动由此拉开了序幕。(2013年12月31日宜宾日报《“文化走基层·真情五为民”巡演启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推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农民群众生活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文化消费需求越来越高,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也给农村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

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充分发挥文艺工作者的积极作用,将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送到基层,大量优质的城市文化资源、精彩的艺术活动被引入了大小乡村。然而, 送演出、送戏、送书、送电影、送科技这类单向、蜻蜓点水式的“送文化”下乡,往往是“来了就热闹、人走茶就凉”,已远远不能满足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的“文化温饱”。

文化可以丰富农民的生活,文化可以化解农村矛盾,文化可以促进社会和谐。正如著名学者余秋雨所说,“种文化”是一种文化传播和培育的创意方式,是一种积极、明亮的文化心态,它的成长会带来整个社会文化提升的良性循环。

其实,农民群众并不缺少文化渴求和艺术细胞,缺的只是对他们的文化教育和培训。据报载:河北邱县有农民画家3000多人,近年来,为培养漫画人才,邱县县委对全县漫画创作人员摸底建档,建立“邱县漫画人才库”,并注重漫画“接班人”的培养,漫画在该县已逐渐成为一个产业。两年前,在县纪委引导下,农民画家们漫画的主题逐渐集中到反腐倡廉上来,部分廉政漫画作品“挂”上中纪委网站。

“送文化”是向乡村文化输血,而“种文化”则是为农民造血,只有坚持送文化与“种”文化并举,大力扶持和发展农村业余文艺团体,培养一批基层文艺骨干,打造一支“永远不走”的农村文化队伍,才能在当地“种”出“文化”。期待各地在开展“送文化”下乡的同时,指导帮助挖掘、整合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文化资源,有针对性地与“草根文艺爱好者”结对子,开展辅导交流活动,把文化“种”在基层,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让丰富多彩的文化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

下载河北:变送文化为种文化1-29经济日报(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变送文化为种文化1-29经济日报(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