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主题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会议0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范文模版)
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规范观的思考
——在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会议上的总结
王铁琨
全国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会议马上就要结束了。一天半的会议,时间很紧凑,内容很丰富。我们听了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题为《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规范观,开创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新局面》的重要讲话,听了李宇明司长精彩的报告,有四个省市就开展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的做法和经验进行了交流,大会还安排了“《规范汉字表》制定和实施的若干问题”“语言文字标准的制定和施行”“中国地名标准化的四大问题”“公共场所外语使用问题”四场专题报告。昨晚穿插安排了语标委和培训测试中心的两个会议,今天上午各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同志们都觉得时间不够用。从刚才交流和反馈的信息来看,大家都认为会议这样安排还是比较合适的,收获大,会议开得很成功,加上会议发给大家的资料,可以说是满载而归。
刚才四个组的汇报讲得很全面,可以说已经为会议作了很好的总结。在这里,我想就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规范观问题,补充谈谈自己的一点儿感触和想法。
我觉得这次会议最主要的收获,就在于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研究如何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规范观。我们这次会议,是在全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当中召开的。赵部长开幕式上的讲话,题目就是《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规范观,开创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这次会议的目的,赵部长在讲话中说,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和谐语言生活为目标,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语言文字规律、符合语言文字工作规律的语言文字规范观,努力做好语言文字标准制定和施行工作。”这段话开宗明义点了题,定了调子,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精神。
科学发展观现在正在深入学习中,它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所以,“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四个基本要素。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当中,我们语言文字工作者要很好地运用这个世界观和方法论,认真地思考和解决语言文字工作在新的历史阶段,怎么样服务于社会需求,怎么样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现在还面临着一个制定语言文字工作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任务。要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着力转变各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语言文字工作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着力构建有利于语言文字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这次会议把各级语委反映最突出的几个热点、关键问题都拿出来讨论,和盘托出,主要也是想解决我们管理体制、机制方面遇到的一些问题,并使之与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首先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思维。这两天大家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语言文字工作系统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历程,50年代确定的“三大任务”,80年代和1997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确定的“五项任务”(任务表述上小有变化,内涵大致相同)都取得了明显进展。特别是近10年来,语言文字工作注重与教育、文化和信息化结合,工作的范围和领域大为拓展、深化,语言文字规范观也从“刚性”转变为“柔性”,比如以绿皮书形式出版软规范《现代汉语常用词表》,就更符合语言文字自身和语言文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自然得到了大家的拥护。
过去语委给人的印象是老给人挑毛病,人家烦。现在语委注重抓中国语言资源建设,抓有声数据库,定期发布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引导社会语言使用逐步规范,这样便从“ 语言警察”变为当“语言导游”,由单纯的管理变为面向群众提供“语言服务”。人们对语委的印象自然就改变了,这符合今天的形势需求。所以回顾、总结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10年来的工作,我认为解放思想,创新思维是源泉。思想解放了,观念更新了,工作才能与时俱进,步子才会越走越宽,发展也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
这两天同志们的感触特别多,思想解放的力度很大。观念的更新来源于对语言文字工作全新的认识。这里面既涉及语言观,也涉及语言文字规范观的问题。语言是什么?语言是信息和文化的载体,是思维和交际工具,这没有错,但语言更是一种文化资源,是同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一样重要的不可再生的国家资源。如果仅仅把语言看作“载体”和“工具”,那么全世界有一种语言足够了。而把丰富多样的语言视为资源,就会珍爱它、保护它、利用它、开发它;就不会只关注语言分歧所带来的一些社会问题,而是重在建设,重在服务,正确、科学地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包括语言文字主体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普通话与方言的关系,各民族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母语与外语的关系,语言规范与语言变异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信息化环境下的网络语言,等等。
从科学的语言规范观的角度来看,当前保护语言资源、维护语言权利同解决语言问题是不可分割的三项重要的语言文字工作,需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推广共同语普通话”同“珍爱中华语言资源,营造多多言多语的语言生活”也是需要兼顾的辩证统一体,二者并不矛盾。所以,反思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语言文字工作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我们认识到,语言规范不应该是僵硬的教条,语言规范的作用也不只是匡谬正俗;语言规范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正确处理语言规范和语言发展的关系,保证社会交际的畅通无阻,利于共同语的学习、推广和普及,利于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的改进,利于各种语言文字的和谐共存和健康发展。
关于树立的科学的语言观和语言文字规范观,赵部长、宇明司长在报告里都着重做了阐述,这里不再赘述。在上述语言观、语言规范观指导下,基于“珍爱中华语言资源”和“服务社会”的理念,近年来我们先后成立了若干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分中心,成立了语标委六个分技术委员会,积极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工作。绿皮书的A系列和B系列,就是这些工作成果的一部分反映。
B系列已经正式出版了5套9本,侧重于语言使用实态的监测研究,反映社会生活的热点,为大众提供语言服务,在引导语言生活健康发展方面,开辟了新的思路,其中年度生活语言状况报告的下编还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和图表,从而为语言文字部门和相关部门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A系列(如《现代汉语常用词表》等)是第一次发布,它以研究成果为基础,将某些社会急需而作为标准发布一时还不够成熟的某些研究成果先行发表,这样在正式的规范标准和科研成果之间就增加了一个层次。绿皮书的A系列严格来说属于软规范、准规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规范标准。A系列的推出,有利于继续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完善成果,同时又可以供需要的人们采用,从而收到引导规范的作用。等到各方面条件比较适宜了,经过对文本修改完善后仍可以作为正式的标准审定发布。这样做,体现了软规范的弹性理念,符合语言文字自身的结构规律、应用规律和发展演变规律,也符合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的规律,是一种规范理念和操作方式上的创新。
今天的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还要放在信息化、国际化的大背景下来关照。刚才戴先生也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在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我们制定出台的规范标准,除了为中国服务外,还要主动为海外华人社区和使用汉字的国家、地区服务,这就需要具有世界眼光,坚持走国际标准化的道路,在国际标准化的框架之下做好国家标准化工作。不能搞阎锡山式的“窄轨铁路”。就拿汉字标准的研制来说,我们既要考虑大陆,也要兼顾港澳台,目前两岸四地已经有了一些平台在开展这方面的标准化工作。
以上所谈,有务虚的内容,也间接介绍了近年来国家语委在标准化方面的一些工作。
下面简要回应一下各组讨论中涉及的几个问题。
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涉及方方面面,情况非常复杂,难度更多地反映在大家对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认识的不统一上。赵部长在讲话中列举分析了人们对标准制定工作的种种意见和态度。比如面对同一语言现象,有的认为应该制定标准,有的认为不需要制定标准;有的认为应该出台强制性标准,有的要求出台推荐性标准;有的强调尊重学理,有的强调尊重俗实……社会对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看法如何,形成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的软环境,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正像赵部长所说,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只有在科学的语言文字规范观指导下,才能得到研制者、推行者和使用者的共同理解和支持,才能顺利进行。人们对语言、对语言规范有不同的认识,这很正常,因为任何客观事物都有相互矛盾的两个方面。比如学理与俗实,本身应该是对立统一体,单纯强调哪一方面都有失偏颇。过分强调尊重俗实,标准就会成为无本之木;而单纯强调尊重学理,那么在语言规范问题上小百姓战胜大专家的例子又比比皆是,似乎让人无法解释。其实语言文字始终是处在动态发展中的,动态中有稳态,稳态中蕴涵着动态。语言规范的“约定俗成”原则就是兼顾到学理和俗实的一种选择,对立中有统一,充满了辩证法。所以,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不能走极端,要么管得过死,要么无为而治,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规范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大家不断地学习、思考、实践、总结、提高。参加这次会议,我感触最深的是与会人员思想比较解放,从会议安排的几个专题报告可以看出来,选择的都是大家工作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没有回避矛盾。四个报告,三个中心词是“问题”(《规范汉字表》制定和实施的若干问题、中国地名标准化的四大问题、公共场所外语使用问题),主讲人在发言和论述中又提出了很多的“问题”,客观反映了我们的工作现状。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但是主讲人有的并没有给出结论,只是把问题摆了出来,没有结论说明问题的复杂性,有的新问题恐怕一时还难以给出结论,但是从学术上完全可以充分地进行思考和讨论,争取找出答案或解决办法。
昨天一位教授讲的《公共场所外语使用问题》,下了很多功夫,提供了不少实例照片,前面也讲了一些理论,听后大家感到当前外语使用的问题确实很多,确实严重。但是从所提供的大量实例照片看,有的属于公共场所的外语说明文字或标识牌、指示牌,有的则纯粹是地名标牌,还有的是道路交通标志牌。问题的性质不同,所适用的政策法规和规范标准不同,主管部门也不同。对众多混乱的语言现象如果能够再做一点儿细致归类和具体分析,并将外文翻译问题和地名单一罗马化加以区分,可能就会比较清楚。公共场所外文使用的混乱反映的是我国外语教育的整体水平和相应管理的缺环,而地名罗马化的混乱则属于有法不依和执法不严。至于道路交通标志中的地名与地名罗马化要求出现矛盾和混乱等情况,则源于我国现行地名、交通法规标准的不一致,这一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应主管部门协调。
地名主管部门是国家民政部,但是地名现存的问题主要是语言文字问题,包括地名的用字、读音和罗马化。罗马化主要的分歧是地名通名用英文还是汉语拼音转写,这是一个老问题,现在旧话重提说明解决这个问题有现实紧迫性。有同志说,专家的报告讲得非常好,可我听了不知道该怎么执行。我的意见是,地名单一罗马化的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都是清楚、明确的,现代社会是法治的社会,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当然要配合地名主管部门按法律办事,依法行政。昨天专家介绍目前国内四大直辖市在这个问题上采用各不相同的四种处理方式,只有天津市坚决执行了现行法规和标准,我看天津市就值得表扬!当然这个问题在学术层面上还是可以研究探讨的,将来一旦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改变了,我们也跟着变。
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和有识之士关注我国公共场所、公共设施外文应用的混乱现象,一些东部沿海开放省市已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并寄希望于语委。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现实工作向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说明我们语委名声在外了。有为才能有位!但公共设施的外文应用,许多是带有普适性问题,且涉及多个语种、多个部门,情况特别复杂,宜积极慎重、统筹协调加以解决。
也有同志谈到对规范本质的认识和规范的期望值问题。大家看到社会上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非常着急,急切地要加以纠正,改变不规范现状。其实规范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怎么样看待语言文字规范化呢?我认为规范化是一个目标,是一个过程,更是一个方向,我们只能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一步一步地靠拢规范、接近规范,而永远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规范,不应该也不可能做到“纯而又纯”。这也是规范观的问题。而且即使达到了规范化的阶段性目标,也还会有新的问题产生,等待着我们去解决、去规范。大家想想,古往今来,历朝历代,哪个时代实现了真正意义的规范?!从秦始皇“书同文”到今天,我们朝着规范化的目标始终不屈不绕在努力,这就是我们对规范化的理解。认识到规范工作的本质,我们才能树立信心,更加注重规范的“过程”,脚踏实地地把本职工作做好,一步一步提高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水平。
附带谈一下标准与标准化问题,有几位同志提出这个问题。“标准”与“标准化”不是一个概念。“标准”是个名词,“标准化”则是动词性的,二者有联系又不完全相同。标准(规范)比较单纯,有严格的定义,标准化则既包含标准(规范),也包含标准(规范)的实施、执行和相应的各种管理工作,包括标准(规范)的宣传贯彻。不能够把标准(规范)的内涵扩大化。比如,我们推出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A系列,属于准规范、软规范,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标准(规范)。语文辞书有重要的规范化引导作用,在人们的语言生活中不可或缺,但是辞书不是标准,辞书不是规范。语文辞书要按照国家制定发布的规范标准来编,成为贯彻执行语言文字规范的表率。教科书和典范的文学作品也要遵循规范标准,但是,它们也不是真正意义的规范标准,包括现在推出的绿皮书A系列,也属于“化”一类的工作。我们既要做好语言文字标准制定工作,也不能忽视、更要做好属于标准化方面的工作,地方语委可能在标准化方面更能够发挥作用、更能够有所作为!
树立科学的语言文字规范观是个长期的任务,有关的讨论也将是长期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加强自身的素养,在标准化工作中确实做到有所作为、主动作为、科学作为,这样才能开创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的新局面。我们也要切实考虑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的体制和机制问题,探索建立适应信息时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语言文字标准化工作的有效运行体制和机制。
以上所谈系个人思考,没有来得及与宇明同志商量。说得不对的,由我个人负责。谢谢大家!
(根据会议速录稿整理)
第二篇: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简报
济南九中 石建军
2012年12月14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非常荣幸的作为全国唯一的心理教师代表出席了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并在大会上作了《为师生幸福人生奠基》的主题发言。以下是有关本次会议的一些情况。
会议简介
12月14日,由教育部主办、福建省教育厅和厦门市教育局承办的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在厦门悦华酒店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会议,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又一个里程碑。
会议由教育部基教一司司长王定华主持。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刘利民,各省教育厅分管厅长及处长,新一届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成员共约120人参加了会议。
会上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调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的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首批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名单的通知》。
会议日程 上午会议议程有8项:
一、厦门市黄强副市长致辞
二、福建省教育厅鞠维强厅长致辞
三、福建省、厦门市、湖北武汉市、山西晋中市、重庆沙坪坝区、浙江湖北市吴兴区、北京第19中学、山东济南市第九中学等单位介绍工作经验
四、为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区代表授牌
五、将为在玉树灾区学生省外转移安置就学工作做出贡献的7个省颁发纪念牌
六、刘利民副部长为新一届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
七、新一届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林崇德教授讲话
八、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做重要讲话。
下午,与会者分4个小组分别参观了厦门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它们是:厦门六中、金尚中学、金鸡亭中学、同安新民中心小学。
林崇德教授讲话纪要
林教授一共讲了六个方面的问题:
1.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工作小结 1997教育部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后改为指导委员会,十几年间委员会主要进行了四项工作:参与决策制定、奔赴军分区辅导、总结经验教训、进行科学指导。
2.3.心理和谐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其内涵和外延比积极心理学更加深刻。要处理好六个关系: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硬件和软件、中国和外国。
4.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看到心理健康是主流。咨询室建议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搞攀比。工作要达到实效性。
5.贯彻新的《指导纲要》,坚决执行,认真执行。
6.山外青山楼外楼,英雄好汉争上游。争得上游莫骄傲,还有英雄在后头!
刘利民部长讲话纪要
刘部长谈了四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健康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和生动体现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加强改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让学生更好成才成人的重要任务
3.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科学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全面总结成功,逐步解决困难和问题 1.逐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2.加强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以专兼职心理教师为主、班主任和骨干教师参与的心理教师队伍
3.加强阵地建设,形成以区域心理指导中心、学校心理中心和网站三位一体的服务体系
4.加强课程建设,形成以活动课程为主的协同教育模式 5.加强社会合作,营造全社会关注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切实执行《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目标和各项任务
1.牢牢把握一条主线,即以学生身心发展为根本,遵循发展规律 2.明确两个目标,即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和具体目标 3.树立三种教育理念,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4.坚持四项工作方针,即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
四、各司其职,切实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根据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在全面总结各地各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工作目标和任务要求。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新修订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将成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行动指南,各地各校要认真的学习好、领会好、落实好。
各级教育部门要从制度建设、课程建设、经费保障、心理辅导辅导室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等关键问题入手,印发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性文件,指导学校开展好心理健康教育。各地中小学校和广大教师也要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有关要求,树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育理念,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共同努力,开创心理健康教育新局面,为青少年幸福生活和健康成长奠基。
相关报道:
教育部网站:http://files/moe/moe_1485/201212/145667.html
第三篇:在教育部直属高校关工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附件1: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顾秀莲主任在教育部
直属高校关工委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8年11月17日)
同志们:
非常高兴来参加教育部关工委召开的直属高校关工委工作会议。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起步较早,工作扎实,发展势头良好,成效显著。17年来,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历届教育部党组的重视和领导下,组织机构不断充实完善并已在全国形成网络,以离退休同志为主体的工作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工作领域不断拓宽,工作内容日益丰富,工作方式方法灵活多样,工作效果越来越好。希望教育部党组、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继续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大力支持关工委的工作,充分调动、发挥和保护好老同志的积极性,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贡献余热。
高等学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做好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意义重大。教育部关工委高度重视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多次召开会议推动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持续深入发展。我到中国关工委工作的时间不长,今天来参加这个会议,一是来看望大家,二是来向大家
— 3 — 学习,三是来了解情况、总结经验。会上准备介绍的十多份经验材料,各具特色,集中反映了各地高校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努力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情况、措施和经验,很有创造性。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1990年中央批准成立中国关工委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全国900多万老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关心下一代工作发展很快,势头很好。我们做了很多党政所急、青少年所需和关工委所能的工作,影响力进一步提高。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人为本,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这既对关心下一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也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提供了更为良好的发展机遇和环境。党的十七大以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习近平同志、***同志,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同志以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吴仪同志都对关心下一代工作做出了重要批示。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关工委的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关心下— 4 — 一代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中央领导同志在批示中,都充分肯定了老同志为青少年健康成长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在工作中所体现出的崇高精神,这对我们从事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同志来说,是极大的鼓舞和鞭策。这次会议把今年以来中央领导同志的批示已经印发给大家,希望同志们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
在李长春同志的批示中,特别肯定了吉林高校关工委的工作和大学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情,要求更好地宣传学习他们的经验和效果。中央宣传部对长春同志批示非常重视,于10月14日对人民日报、新华社、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教育电视台专门发出了做好吉林省大学生积极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情况报导的通知,中国青年报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开辟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新途径》、光明日报也发表评论员文章《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做法》。为什么吉林大学生中自学组织越办越红火,越有成效,关工委老同志和大学生们认为除了学校党政领导的重视外,有三个特点:一是尊重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我组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二是老同志对学生是扶植、引导、支持、帮助,注意以自己的品德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三是注重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这种与实践密切结合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把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调动了大学生学习理论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师生互动、互学、互助、— 5 — 共进的一种良好氛围。吉林省委把它作为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求吉林省委宣传部、省高校党工委、省关工委、教育厅、高校关工委要认真总结,提出进一步做好大学生自学组织的具体举措,扬长避短,在一个新的起点上,不断作出新的成绩。
希望参加会议的各高校关工委的同志们结合实际,推广借鉴他们的经验,结合实际努力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局面。
今年在中国关工委召开的南昌会议上,我们提出要制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经过近半年的努力,九易其稿,可以说条例基本成熟,年底即将出台。工作条例的制定,是实现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对18年来工作的回顾和梳理,是对经验的总结和提炼,对于我们继承过去的优良传统和成功经验,更好地推动当前工作,实现未来事业的科学发展必将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前,关心下一代工作面临一个非常好的发展环境,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努力使关心下一代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学习实践,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关心下一代工作 根据党的十七大部署,中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是深— 6 — 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9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利于促进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作为一支特殊的青少年工作队伍,关工委老同志是当之无愧的革命传统教育宣传员、最具威望的社会风尚监督员和可亲可敬的思想道德教育辅导员。我们要积极参与这次活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持久深入地学习、卓有成效地实践,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不断提高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关心下一代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教育系统关工委特别是高校关工委要发挥
— 7 — 优势,在学习上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做到真学、真信、真懂、真用。
实践性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我们在学习实践中,必须突出实践特色,在学习中推动实践,在实践中深化认识,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审视过去,总结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转变思想观念,研究青少年成长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规划未来发展,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谋划工作的正确思路、领导工作的实际能力、推进工作的政策措施,切实把关工委工作融入到全局工作中去,在推动全局工作的过程中实现关工委工作的科学发展。
在这次工作会议上,同志们将就如何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校关心下一代工作交流经验,切磋研讨,希望大家群策群力,认真研究、探讨高校关工委工作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组织大学生、引导大学生、服务大学生和维护大学生权益的作用,达到统一认识、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开拓创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健康成长
在今年中国关工委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具体地说,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少年、教育青少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青少— 8 — 年,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青少年,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青少年。”这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关工委老同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亲历者,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生涯里铸就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了优良的传统和工作作风。组织老同志们向青少年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有着特殊的、不可替代的显著优势。教育部关工委在制定2008年工作要点时就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作为重点工作进行研究部署。南昌会议后,教育系统关工委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取得了新的成绩,积累了新的经验。这次会议上交流的经验就是其中的典型。希望同志们在总结好、继承好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和思维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四个方面的教育内容,进一步丰富活动形式,继续把这项工作做好。
今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广大老同志和青少年一起见证了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见证了“神七”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也经历了雨雪冰冻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伤痛。这些大事的成功举办和难事的顺利解决,彰显了改革开放30周年的伟大成就和党的坚强领导,彰显了中华民族巨大的爱国热情和精神力量,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教育的最具体、最生动的教材。一要大力宣传、运用好典型推进工作。最近一段时间,中央总结、表彰了在抗震救灾、— 9 — 举办奥运会残奥会、“神七”发射过程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胡锦涛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弘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和航天精神。要善于运用这些典型,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在青少年中深入持久地开展学习英雄模范事迹、弘扬英雄模范精神的活动,让青少年在向英雄学习的过程中健康成长。二要积极在青少年中宣传改革开放30周年伟大成就。没有改革开放30周年的伟大成就,就不可能取得抗震救灾的胜利,不可能成功举办两个奥运会,也不可能圆满完成中华民族对太空的探索。我们要紧密结合这些事件,结合亲身经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更加具体、生动、形象,更有效地引导青少年正确理解、对待改革开放,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三要按照十七大的要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努力在提高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上下功夫,进一步发挥好学校教育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学以致用,教育引导青少年投身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增长知识、锻炼才干、陶冶情操,努力成长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最近,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入分析了当前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明确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 10 — 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从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农村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三个方面全面部署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对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的新突破,进而带动全面改革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关心下一代工作要努力融入这个大局,全心全意为这个大局服务。教育系统关工委特别是高校关工委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理论优势、学科优势,加强调查研究,为做好农村关心下一代工作,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多办实事、多做贡献。
同志们,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机遇,乘势而上,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努力开创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新局面,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XX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领导讲话汇总
XX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教育部领导讲话
汇总
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对教育工作作出重要部署,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这次教育工作会议上,刘延东国务委员作了重要讲话,进一步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系统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一、XX年的主要工作
刚刚过去的XX年,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教育系统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努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一)全面部署学前教育
把加快发展学前教育、解决“入园难”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一是明确发展思路。国务院出台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在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幼儿园管理、提高保教质量等方面,提出了10条重大政策措施。二是制定推进方案。国务院召开学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对贯彻落实“国十条”进行专门部署。各省(区、市)均以县为单位编制了三年行动计划。三是启动重大项目。为支撑三年行动计划,设计8个重大项目,全方位推动各项政策的贯彻落实。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重视的程度、财政投入的力度、政策出台的密度、普惠性资源增加的速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二)全面完成“两基”国检
XX年,完成对西藏、青海、甘肃、四川4个省区的“两基”国检,标志着我国全面实现“两基”目标。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为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积极支持,教育系统呕心沥血,教育督导队伍尽职尽责,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实现全面普及目标后,义务教育重点任务转向均衡发展。XX年,按照“一省一案”模式,教育部与27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构建起中央和地方政府协同推进的机制,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
(三)深度构建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合作机制
以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目标,推动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机制。一是大力推进行业指导制度化。与10多个行业举办对话活动,联合召开工作会议,印发《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二是推广建立集团化办学机制。发挥政府、行业的作用和企业、院校的优势,实现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紧密衔接,成立行业性职教集团近500个。三是健全产教协作机制。以行业部门、组织和大型企业为依托,推进专业设置、课程标准、教材开发、实训基地和教师培训等领域的教育教学改革。支持900多所高等职业院校在行业指导下以校企合作机制建设为重点深化专业改革。四是完善合作办赛机制。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行业牵头设计和企业参与实施的赛项均达95%以上。职业教育发展呈现多元主体参与、资源整合、合作推进的良好态势。
(四)整体谋划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学习宣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XX年4月24日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调研、系统设计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重大政策措施。一是明确新思路。研究制定《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XX计划”)两个主文件和一系列相关文件。二是建立新机制。探索建立协同创新体制,进一步破除高校与其他创新主体之间的体制壁垒,推动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改革研究生培养机制,批复一批学校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硕士、博士项目试点单位,其中包括5所民办高校开展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三是探索新模式。以提高实践能力为重点,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四是出台新举措。改进教学评估,39所“985工程”高校第一次向社会公布了XX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印发了《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首批课程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中办、国办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召开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实施新一轮“繁荣计划”。启动实施“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工程”,修订完善本科专业目录和管理规定。
(五)系统构建支持民族教育发展新机制
一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部门之间协商沟通、省部之间协调指导的工作机制。印发支持西藏及四省藏区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意见,召开工作会议。二是建立双语教育体制。全面部署双语教育工作,初步建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民族语言文字教学相互协调的双语教育体制。三是创新对口支援机制。启动实施新一轮对口支援西部高校计划,采用团队式对口支援新模式支援西藏、新疆高校建设,将西藏和新疆所有高校纳入对口支援范围。四是创新民族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招生计划宏观调控作用,在普通高校本专科和研究生招生计划安排上,向民族地区高校和民族院校倾斜。加大内地培养少数民族人才工作力度,形成了内地为民族地区培养各级各类人才的体系。
(六)着手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
一是系统构建教师专业标准。研究制定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和中学教师专业标准。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二是严把教师准入标准。建立“国标、省考、县聘、校用”教师准入和管理制度,出台教师资格考试指导意见和定期注册试行办法,率先在浙江、湖北两省进行试点。三是完善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制度。做好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10597人全部到中小学任教。研究制定《关于完善和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意见》。将统一中小学教师职务系列、在中小学设立正高级职务的改革试点扩大到全国近百个地级市。四是制定师德规范。推动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研究制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五是加强教育人才工作。积极参加国家“千人计划”,做好“高等学校高层次创新人才计划”实施工作。颁布全国教育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召开全国教育人才工作会议。
(七)初步建立完整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到XX年,我国建立起了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较为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一是扩大资助范围。学前教育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对在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予以资助,中央财政予以奖补。开始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制度,每生每年1500元,惠及482万名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范围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扩大到城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二是提高资助标准。“一补”标准提高1元,达到小学每生每天4元,初中每生每天5元。普通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从每生每年XX元提高到3000元。三是延伸资助领域。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从XX年秋季起,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展开试点,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试点范围覆盖680个县,惠及约2600万学生。
(八)健全落实4%目标的政策框架
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召开全国教育投入和管理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一是严格落实教育经费法定增长要求。各级政府年初预算和预算执行中的超收部分安排体现法定增长要求,不断提高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提高预算内基建投资用于教育的比重。二是拓宽财政性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出台统一内外资企业和个人教育费附加制度,全面开征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按比例计提教育资金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三是形成了教育投入的分解落实机制。配合财政部门,参照分类核定各省财政教育支出目标比例的做法,初步测算和核定省域范围内各市县财政教育支出目标比例,形成分解落实机制。四是提出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总要求。全面推进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经费使用监管,不断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九)有序启动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有序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一是国家层面的重大改革有序推进。国家教改领导小组确定的20项重大改革明确责任主体,制定工作计划。在17所高校设立试点学院。发布《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等文件。二是改革试点全部启动。各地各校承担的425项改革试点项目制定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目标、措施、配套政策、保障条件及实施进度。各地各校还根据自身实际,自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改革探索。三是以开放促改革。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批准华东师范大学和美国纽约大学合作成立上海纽约大学、温州大学和美国肯恩大学合作成立温州肯恩大学。全面实施《留学中国计划》,扩大来华留学规模。新建孔子学院36所,中小学孔子课堂131个。目前,已在105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358所孔子学院和500个孔子课堂。
(十)创新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
充分利用重大节庆活动和重要纪念日,创新工作形式,加强改进教育系统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围绕建党90周年,开展“永远跟党走”等主题教育。二是制定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意见和举措,制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中小学教育全过程指导纲要》,召开中小学德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三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回信精神,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召开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经验交流会。四是在钱学森诞辰100周年之际,主办“人民科学家钱学森”事迹展览,办好钱学森图书馆开馆仪式,召开教育系统学习钱学森先进事迹座谈会,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活动。
过去一年中,教育改革发展的其他各个方面工作都得到了有效推进。会同有关部门抓好集中连片
特困扶贫攻坚地区普通高中建设项目。召开全国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30周年纪念大会,研究制定《关于加快发展继续教育的若干意见》。制定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完成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和国家中西部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规划。继续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编制完成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和10个教育规划纲要的专题规划。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教育改革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工作中还有许多欠缺和不足,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盼还有很大距离:一是进展不平衡,各地各校在教育改革发展的思想认识和推进力度上还有较大差异。二是效果还不显着,一些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尚未有效解决。三是改革还不深入,一些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有待进一步突破。四是保障还不到位,实现4%的目标、提高教师队伍水平等政策措施需要进一步落实。我们要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求真务实,锐意进取,不断把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工作推向前进。
二、XX年的重点任务
XX年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XX年教育工作总的考虑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维护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氛围
一是切实加强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全面落实第20次全国高校党建会精神,不断提高教育系统党建科学化水平。坚持不懈地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切实加强形势政策教育,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发布实施《关于坚持和完善普通高等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全面提高领导班子、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水平。深化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开展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表彰和学习宣传工作。开展《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贯彻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进一步做好在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中发展党员工作,研究制定加强改进青年教师工作指导意见。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大力保持教育系统党员干部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清正廉洁,大力加强监督和严明纪律,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二是切实加强改进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构建目标明确、内容科学、结构合理、学段衔接、循序渐进的大中小学德育课程教材体系。认真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教材编写工作。制定印发《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和《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推进中小学生课程教材改革,建立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和公告制度,研究出台治理教辅材料散滥意见。加强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启动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示范基地建设。开展大学精神内涵和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研究宣传教育。组织实施高校校园文化创新项目,加强校园网络建设与管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做好高校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班主任骨干示范培训。
三是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全面分析把握影响学校安全稳定的各种矛盾和问题,逐一落实工作措施、责任分工、进度要求。强化学校思想文化阵地管理,加强对课堂教学的管理。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扎实推进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完善校园治安防控体系。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校车安全法规和管理制度,切实采取措施,确保孩子上下学安全。
(二)认真做好教育经费科学使用监管工作
一是推动落实好各项投入政策。配合财政部对投入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二是完善经费分配制度。新增教育经费要重点用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向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倾斜,向特殊困难学生倾斜,向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倾斜。三是加强经费监管。修订学校财务制度、会计制度,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内部财务管理。完善高校经费使用、内部稽核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重大项目资金使用检查监督办法,对重大项目的实施情况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学校经费收支安排、重要事项经费都要以多种方式公开,主动接受各方面监督。
(三)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在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一是推进重大改革项目。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问题。出台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召开全国民办教育工作会议。探索完善促进独立学院发展的有效方式。以制定大学章程为抓手,推进高等学校完善治理结构,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学校管理,推动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建设,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加强省级政府教育统筹,扩大和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下放和取消一批教育行政审批事项,加快教育立法进程,抓紧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学校依法治校实施纲要》。强化监测评估,加强督导问责,推进管办评分离。
二是加强改革试点指导。按照425个改革试点项目实施方案及计划进度,开展跟踪调研,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定期进行评估。采取部省共建、部部共建、部门联合审批、上下联动审批等形式,建立改革试点重大政策突破工作机制,保护改革积极性。
三是推广试点成功经验。针对改革的重点领域,选择成功的地方和学校,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总结典型经验,加强宣传报道,逐步把改革引向深入。各地各校也要通过推进会、现场会、座谈会等方式,加强交流,推广经验。
四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着力引进境外优质教育资源,支持高水平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制定发展规划,明确准入标准,完善审批程序,发挥专家委员会作用,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创新和发展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模式,扩大政府奖学金名额。鼓励高校吸引更多世界一流专家学者来华工作。发挥孔子学院综合文化交流平台的作用,办好网络孔子学院。推进中美、中俄、中欧、中英人文交流机制建设。
(四)规范学前教育办学行为
一是建立跟踪指导和检查机制。对各地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和国家重大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查评估,向社会发布督导评估报告。二是进一步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幼儿教师准入制度,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推动解决幼儿教师编制和待遇问题。三是提高科学保教水平。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加强业务指导。四是切实规范办园行为。坚决防止举债办园、办高标准公办示范园,防止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和出现新的“代课教师”。落实《幼儿园收费管理暂行办法》,严禁幼儿园以任何名义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等费用以及其他另行收取费用的行为。
(五)启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
一是及时进行总结部署。召开全国“两基”工作总结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会议,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行全面部署。二是继续完善政策措施。制定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文件,对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标准化建设、校长教师交流、扶持困难地区和薄弱学校等提出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缓解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矛盾的政策措施。三是切实推进机制建设。组织力量对各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行指导,召开改革试点推进会,鼓励试点地区通过制度创新,形成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四是着手评估验收。出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办法,制定评估验收程序,启动国家评估验收工作。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的落实。
(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一是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编制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召开第三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二是推进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职教与普教、中职与高职协调发展。制定高职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行动计划。三是巩固扩大体制机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增强行业指导能力。加快制定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完善职业教育基本教学制度和学校管理制度,印发实施职业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健全实习安全和风险管理制度。四是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积极参与进城务工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推进东西部职业学校合作办学。扩大中职免费政策覆盖范围。
(七)全面落实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政策措施
一是系统部署。召开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议,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二是优化结构。发布新的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设置管理规定,引导高校设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相关专业。三是健全保障。推动建立普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行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和高校专业人才培养标准。改进教学评估,强化高校自我评估,实行院校分类评估,开展专业认证试点,探索专业国际评估。建立常态数据库和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发布制度,推动“211工程”建设高校向社会公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四是深化改革。建设协同创新平台,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提升高校创新能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主动与科研部门、企业和国外大学合作,探索建立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五是促进协调。启动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加大东部高校对口支援西部力度。加强地方本科高校建设,扶持有特色的地方高校发展。
(八)加快推进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教育发展
一是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民族教育发展的决定,召开第六次全国民族教育工作会议。二是研究制定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积极稳妥、科学有序推进双语教育,重点支持双语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启动新一轮教育对口支援西藏和四省藏区工作,召开教育援藏会议,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对口支援西藏的意见;继续做好教育对口支援新疆和青海工作。四是实施教育扶贫工程。通过生态保护区转移就学、扩大中等职业教育对口招生、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教育资助力度、支持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等措施,提高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教育发展水平。
(九)系统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召开全国教师工作会议,对教师队伍建设进行全面部署。二是实施教师资格标准。颁布并实施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专
业标准,研制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标准、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标准和质量评估标准,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标准及认定办法。启动统一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工作。三是加强教师培养培训。扩大师范生免费教育。深入实施“国培计划”,扩大“特岗计划”实施范围。探索建立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制度。扩大学前教育专业招生规模,建设一批幼儿园教师和园长培训基地。启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四是加强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推进“长江学者计划”,积极参与“千人计划”的实施,加大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五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治理。
(十)部署实施教育信息化重大工程
一是加快建设教育管理信息系统(“金教工程”)。加大投入,统筹安排,加快全国学校、教师、学生信息系统建设,切实提高教育管理信息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二是加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大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运用,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信息差距。精心准备、系统推进、跟踪评估,把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提供给各级各类学校和全社会使用,为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构建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三是召开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颁布实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制定中国数字教育2020行动计划。
三、做好XX年工作的要求
今年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对教育系统干部的思维方式、领导能力、工作作风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转变教育管理方式,推动教育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用科学的管理方法,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第一,牢记宗旨,更加注重人民群众关切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我们的宗旨。人民群众满意是衡量我们工作的最高标准,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把我们的工作和人民群众的需求结合起来。要采取多种方式、通过多种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批评。要真抓实干,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教育发展变化,享受到教育改革成果。要探索和完善教育工作群众满意度测评办法,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评价教育工作成效的核心指标。
第二,因地制宜,更加注重创造性开展工作
各地教育实际各不相同,要求教育发展战略、政策的选择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善于把总体目标细化为具体目标,把总体思路细化为具体措施,把别人的成功经验转化为自身的有效办法。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找准着力点,增强针对性,分类研究、分类指导、分类推进。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做法和条条框框,探索符合自身实际的有效办法,大胆试验,锐意改革,勇于创新。
第三,改进作风,更加注重深入基层一线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真正的智慧在人民群众之中,最有效的做法、最鲜活的经验在基层。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下决心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到抓教育规划纲要的落实中。要深入一线,走进学校了解办学存在的问题,走进课堂了解教育教学情况,走近师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帮助解决实际困难。要建立健全深入基层的长效机制。领导干部带头,建立基层学校联系点,定期开展蹲点调研。要选拔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基层同志到机关工作或挂职。要讲求实效,带着问题下基层,把情况摸清楚,把办法找出来,把经验总结好,把问题解决掉,避免“被调研”,防止“走过场”。
第四,凝心聚力,更加注重舆论宣传工作
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离不开良好舆论环境的支持。当前,社会舆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进入了多媒体和自媒体时代,对此我们还很不适应。营造和谐社会环境和宽松舆论氛围,有利于凝聚共识,推进工作。要坚持舆论宣传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安排、同落实,加强统筹谋划,精心策划方案,努力提高教育宣传的针对性、吸引力和有效性。要加大正面宣传,加强舆论引导,准确解读教育政策措施,理性分析教育热点难点,赢得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要提高应对能力,加强舆情分析研判,主动应对舆论热点,把握引导时机、节奏和力度。要主动适应手机短信、博客、微博等各种新兴传播手段和载体迅猛发展的趋势,善于借助和发挥新兴媒体的独特优势,因势利导,不断增强教育宣传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第五,稳中求进,更加注重防范风险隐患
稳中求进是今年工作的总基调,对教育工作尤其具有现实意义。当前,教育改革处于攻坚克难的关口,涉及体制机制调整、涉及利益格局变化,如果把握不好,出现偏差,就可能改不成、改不好,甚至引发新的问题。教育发展处于全面推进的阶段,投入大、规模大,项目多、头绪多,如果操作不当,出现纰漏,不但影响工作推进,还可能引发负面效应。越是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越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风险意识。要统筹谋划改革发展,出台重大政策、实施重大项目,都要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特别是要注重风险评估,做好应对预案。要加强过程管理,强化跟踪监测,及时掌握情况、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使命光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再接再厉,深入推进教育规划纲要贯彻落实,认真做好XX年各项工作,以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五篇: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会议典型经验交流材料主题
附件:
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会议典型经验交流材料主题
1、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医院财政补偿政策的措施。
2、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农村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
3、辽宁省中医管理局——将乡村中医药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的经验和做法。
4、吉林省中医药管理局——通过县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建设加大对农村中医药工作组织领导的做法。
5、黑龙江省中医管理局——农村中医师承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望奎县——农村中医药县乡一体化管理的经验和做法。
6、江西省中医管理局——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骨干培养的经验和做法。
修水县——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发挥中医药优势的政策改革措施。
7、湖南省中医管理局——在乡镇卫生院开展中医兴院的经验和做法。
8、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开展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的经验和做法。
望苍县——中药规模化种植带动农民致富的经验和做法。
9、陕西省中医管理局——加大对县级中医医院财政投入的经验和做法。
10、甘肃省天水市卫生局——通过聘用个体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解决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缺乏的经验和做法。
11、新疆中医管理局——带编免费培养乡镇卫生院中医人员的经验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