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1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
写的是(c)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葛尔盆地
2、杜甫的著名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的是:(c)
A、安徽黄山 B、江西庐山 C、山东泰山 D、四川峨眉山
分析:此诗描写的是我国著名的东岳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座落在山东丘陵之中,周围山地高低起伏,低山连绵,唯泰山突颖面出,海拔1532米,为山东丘陵中海拔最高的山峰,号称五岳之首。泰山历受各朝帝王重视,不少帝王登基之初,大多到泰山进行封禅,表示改制应天,以告太平。历代文人学士亦慕名而来,留下不少赞美泰山的诗篇和题字或游记,以致泰山成为闻名中外的五岳之尊。
3、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形容的是:(d)
A、四川九寨沟 B、长江三峡 C、海南“天崖海角” D、桂林山水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b)
A、东北平原 B、河套平原 C、华北平原 D、成都平原
分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描绘了我国内蒙古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景色。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枯藤和老树,小桥和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的对比写照。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给我们描绘了冬天的自然景色。毛泽东的《昆仑》一词中写道“横空出世,莽昆仑。飞出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既写出了昆仑山之高,又写出了山上茫茫苍苍的积雪,被狂风一吹,沸沸扬扬的景象。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a)
A、江西庐山 B、安徽黄山 C、青藏高原 D、桂林猫儿山
分析: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别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这种锋面
雨属于(c)
a、冷锋 b、暧锋 c、准静止锋 d、对流雨
分析: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一派生机的美景。
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b)
a、路南石林 b、桂林山水 c、杭州西湖 d、云南滇池
8、“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a)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
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 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
分析:新疆一带〝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每到夏天,这里烈日炎炎,白天气温上升快,有时高达摄氏四、五十度,当地人说:“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但夜晚气温又急剧下降,辛勤的农民甚至不得不生起火炉取暖,围着火炉,品尝刚摘下来的西瓜。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c)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分析: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d)
a、东风 b、西风 c、冬季风 d、夏季风
分析: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一语双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戍守玉门的士兵发出的感叹,由此还可说明军事对玉门城市区位的影响;“春风”也指皇帝的恩惠,戍守玉门的士兵得不到皇上的关爱,玉门因得不到皇帝的重视而难以发展,可见政治也是影响玉门城市的区位因素之一。如今,玉门因石油的开采而再度兴起,表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玉门有很大的影响。
1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b)
a、降水垂直变化 b、热量垂直变化 c、光照垂直变化 d、气候和植被的垂
直变化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d)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a)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江淮地区 c、南岭一带 d、华北平原
分析:“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清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类型主要为锋面雨。一般情况下,每年四、五月份,夏季风开始影响我国,来自大洋的暖气团和北方冷气团形成的锋面在南岭一带,故这里降水较多,即“清明时节雨纷纷”。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随着夏季风增强,锋面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北方的冷空气势力虽已减弱,但仍可影响到江淮地区,两种气流在这里交锋,由于它们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形成准静止锋而产生连续性降水,雨带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徘徊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正是梅子成熟的时节,故称为梅雨天气,即诗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七月中旬以后,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增强,锋面雨带移到华北、东北。有的年份夏季风特别强,锋面雨带在江淮地区停留的时间很短,很快移到华北、东北,江淮地区基本无梅雨期,成为“空梅”,造成干旱灾害,即“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而华北、东北地区雨季比正常年份来得早,雨季时间也长。这样,在我国就形成南旱北涝的格局。相反江淮地区形成“涝梅”,产生南涝北旱的格局。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b)
a、冷锋天气 b、暧锋天气 c、地形雨 d、对流雨
分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这句诗描绘的是春雨,反映的是暖锋天气。依据是受该天气系统影响,没有明显的降温过程,而是“润物细无声”。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多产生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由于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因而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随风潜入夜”、“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还描述了降水过程。
15、“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c)
a、食物链关系 b、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c、物质循环 d、能量流动
16、“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何处过去交通的困难(d)
a、四川 b、青藏高原 c、福建 d、云贵高原
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b)
a、黄果树瀑布 b、庐山瀑布 c、壶口瀑布 d、吊水楼瀑布
1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c)
a、山西省 b、北京市 c、江苏省 d、浙江省
19、“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气候特征(d)
a、台北 b、南宁 c、贵阳 d、昆明
20、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应
当指(d)
a、地球的大气圈 b、地球的对流层 c、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d、青藏高
原的巴颜喀拉山
分析: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本组诗反映了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及其应用。海水经蒸发变成水汽,水汽通过季风环流(大气环流)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成为黄河水的主要补给,即“黄河之水天上来”。根据现代水循环理论,“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说法不够严谨。因为流到海洋中的黄河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又有可能随大气环流,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再凝结形成降水,成为黄河的补给水源,即流入海洋的黄河水可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如果“黄河之水”真的“不复回”的话,那么黄河早就干涸了。这里“奔流到海”的 “海”指渤海。从“奔流”二字可看出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因为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的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黄河干支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毛泽东笔下的“高峡”是指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即西陵峡、巫峡、瞿塘峡。“高峡出平湖”的构思如今正在变为现实,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全部建成,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大规模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在紧张的建设当中,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高峡出平湖”是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的具体运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
断得以更新。
2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b)
a、极地地区 b、赤道地区 c、回归线 d、极圈附近
分析:此诗句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适用于赤道地区,由此可计算出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40000千米÷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赤道是地球的一个大圆,因此地球上的大圆每1弧线的长度约为111千米(球的大圆是指通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的相交线)。
22、“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d)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其他蕴含地理知识的古诗词汇总
1、“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升春又来”(杜甫《冬至》)
“冬至阳升”这个纯科学结论通过艺术家天才的转换,巧妙地写进诗中。这句诗意境美丽、观点科学,非常难得。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北半球冬至日时,太阳直射在地球的最南界线南回归线上,北半球各地在一年中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直射点以北各地正午时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逐渐变小,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即“冬至阳升”。
2、“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傅玄《歌》)
这句诗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影子长短与太阳高度有密切关系。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高度小,影子长;随着太阳高度的逐渐变大,影子逐渐变小,正午即“日中”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影子长度为一天中的最小值,对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来说,此时太阳在正南方,影子则在正北方,即“日中万影正”;以后太阳高度逐渐变小,影子逐渐变长,影子偏离了正北方向。
3、“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李白《日出入行》)此句诗意在说明四季运转是一种必然趋势,万物兴衰都有一定的自然规律,任何人也不能挥鞭命令停止。由于地球公转,黄赤交角的存在,地轴指向不变,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产生了四季的更替。
4、“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徐玑《夏日怀友》)
“月生林欲晓”,即月出的时候天要亮了,这是下蛾眉月出的时间。该地此时的降水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冷锋过境时产生阴雨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故“雨过夜如秋”。
5、“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眠》)
此句诗具体描绘当时的天气特征,而不是气候特征。天气和气候的主要区别是: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具体状况,包括阴晴、风雨、冷热、风力等,一般有较大的变化。气候是对一个地方长期的、有规律性的天气特征加以概括总结,得到的大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此句诗具体说明了夜间的风雨等大气状况及其变化,因而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6、“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秋阴不散”的多云天气,因夜间云层愈厚,大气逆辐射愈强,地面就能获得较多的热量补偿。故夜间降温较晴天慢得多,地面温度不易降到0℃以下。这就是秋季多云的夜晚不易形成霜冻的科学道理。而连续的阴天除使霜冻来得晚外,还会导致降水天气。诗人有声有色地描写了“秋阴不散”的两种结果。
7、“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深秋晴朗的夜晚,天空云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得到大气补偿的能量少,地面温度下降快,当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就会出现霜,即“山明水净夜来霜”。
8、“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登庐山》)
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夏天,登上庐山,面向太平洋(即“冷眼向洋”),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迎面吹来,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即“热风吹雨”)。
9、“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白居易《杜陵叟》)“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白居易《采地黄者》)
本组诗句说明华北地区春旱严重及秋季早来的寒潮带来的危害。春季和夏初,华北地区气温回升快,加之多风,蒸发较强,而南方夏季风前缘雨带尚未移到本区,降水少,因而这里春旱相当严重,“春雨贵如油”。春旱对华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十分不利,正如诗中所说的“麦苗不秀多黄死”、“麦死春不雨”。
七、八月份,当锋面雨带移到华北时(此时为快行冷锋),华北地区降水较多,即“夏雨满地流”。有的年份,北方寒潮来得早,对华北地区农业生产危害很大,即“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禾损秋早霜”。由此可说明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严重的季节不是冬季,而是春秋两季。
10、“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
此句说明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一般情况下,在对流层里,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在高空,由于距离地面远,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气温低。在海拔高的地区(如青藏高原),由于空气稀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小,气温低。
11、“熏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柳公权《应制联句》)
该句直观地说明了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夏季,风从海洋吹来,即“熏风自南来”,由于海洋上空气温低,因而海风凉爽,即“殿阁生微凉”。
1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云、贵、川三省夜雨频率较高,四川盆地尤多,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盆地内空气潮湿,天空多云。白天由于云层反射太阳辐射,云下不易增温,对流不易发展。夜间云层上部冷却快,而云层下部大气逆辐射强,故温度较高。云层上下温差较大,使大气产生对流运动,容易形成降水,所以这里夜雨比较多。
13、“淮海多夏雨”(刘禹锡《五排?晚步扬子游南塘望沙尾》)
此诗表现了淮河流域,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降水季节类型为夏雨型。从全球范围来看,还有冬雨型和年雨型。属夏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等。属冬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地中海气候。属年雨型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14、“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前句说明水汽凝结使云层加厚是降水的必要条件,后句说明水面蒸发的水汽在空中冷却凝结成云和雾这一原理。
15、“山阳薄雾散,山阴白雪密”(陈毅《过太行山书怀》)“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刘元载《早梅》)
本组诗句反映了坡向和气温的关系。我国位于北半球,山地的南坡为阳坡,北坡对阴坡。阳坡的太阳光线与坡面的夹角比平地大,比阴坡更大,故阳坡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比阴坡的多,气温比阴坡高。由于山地阳坡的气温比同一高度的阴坡高,因此,山地同一自然带的高度,应该是阳坡比阴坡高。一般情况下,雪线也是阳坡比阴坡高。关于雪线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珠穆朗玛峰等少数山地除外,因为珠峰北坡为雨影区,降雪少,冰川的类型为大陆性冰川,稳定性强,雪线高。珠峰南坡面向印度洋,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降雪量大,冰川的类型为海洋性冰川,滑动性强,雪线低。
16、“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洛阳三月飞胡沙”(李白《扶风豪士歌》)
这两句诗反映了我国气候的南北差异。同样是三月(一般情况下,农历三月时,阳历为四月),南方百花齐放,而北方因春旱严重,造成了沙尘暴天气(“飞胡沙”)。
17、“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风吹沙石跑,车轮比人高,大姑娘一年不洗澡。”
新疆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西,属于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这里,因而这里雨水稀少,沙漠广布、山麓砾石到处可见。但这里临近冬季风的源地,受冬季风影响很大。九月的轮台,狂风在夜间呼啸着,飞沙走石,风力作用十分强烈。西北地区冬季风风力强劲,寒潮经过的次数也多,可见那里的气候条件是相当恶劣的。这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风吹沙石跑,车轮比人高,大姑娘一年不洗澡”,是我国西北地区一句谚语,这句谚语主要反映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风沙大、风力作用显著的自然特征。
18、“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毛泽东《沁园春?雪》)
此诗表明我国北方河流冬季有结冰期。北方冬季气温在0℃以下,河流结冰。结冰时,河水很少流动,即“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19、“夏日消融,江河横溢。”(毛泽东《念奴娇?昆仑》)
此诗表明,夏季冰雪融水,补给江河,使河流的水位上涨。由此可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洪水期在夏季。
20、“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白居易《潮》)
这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对潮汐成因及涨落规律的领悟。当某海区正对月球或背向月球时就涨潮,即“海上明月共潮生”。该海区随着地球自转,一天中有一次正对着月球,有一次背对着月球。因此一天中有两次涨潮,据此计算,一个月有六十次涨潮,即“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
21、“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张敬忠《边原》)“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此诗体现了自然带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五原”即内蒙古自治区的五原县。长安即陕西省的西安市。五原“河畔冰开”、“垂杨未挂丝”,而此时“长安花落”,这正是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同样,二月时,江南已经鲜花满枝,而其他地方(北方)却十分寒冷。
2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
以上两句既体现了生物循环的重要环节,又反映了土壤的本质属性。落花等有机物残体被微生物分解后,以无机物的形式归还到周围环境中(即“化作春泥”),再被绿色植物吸收,更有利于绿色植物的生长(即“更护花”)。“万物土中生,万物土中灭”是一种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万物土中生”说明土壤能够生长植物,各种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万物土中灭”指各种动物植物遗体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又变成无机物,回到自然环境中去,保持和提高了土壤的肥力。
2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于谦《石灰吟》)诗中描写的岩石是石灰岩,按成因属沉积岩。石灰岩是可溶性岩石,因此以石灰岩为主的地区常发育成喀斯特地貌。
24、“风吹草低见牛羊”“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川碎石大如斗”“风沙茫茫大如天”
此诗描绘了我国西北从东到西的自然景观,反映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由于从东到西的水分递减,形成了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的自然带景观。
25、“胡风吹沙度陇飞,陇头林木无北枝。„„天寒山路石断裂,白日不销帐上雪。”(张籍《塞下曲》)
“胡风吹沙度陇飞”表现北方冬季风强劲,外力以风力作用为主,沙尘暴灾害严重。“陇头林木无北枝”表现生物对风向的指示作用(长时间地吹偏北风,使北面树枝受到损伤,南面树枝不断生长,形成旗形树冠)。“天寒山路石断裂”说明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物理风化作用强烈。
26、“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杜甫《佳人》)由此诗可看出流水的侵蚀和搬运作用。
27、“一泊沙来一泊去,一重浪灭一重生。相搅相淘无歇日,会交山海一时平。”(白居易《浪淘沙》)
该诗将河流的侵蚀作用描写得生动形象、跃然纸上,同时也能表现出流水的沉积作用(“会交山海一时平”)。
28、“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板桥《竹石》)此诗是植物风化作用的真实写照。植物的根系生长在岩石缝隙中,使岩石破裂。
29、“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长征》)“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在学习长江各河段的河道特征时,可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的著名诗句,描述在横断山区长江两岸高山耸立,山高水深的地形特色;三峡河段山高峡窄、水深流急的特征,用“青山夹岸,碧水中流”的形象化语言来比拟再合适不过,吟诵“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突出此处河流的落差之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长江中游,可以用“九曲回肠,水乡泽国”的语言来描述河道弯曲、湖泊众多的特点;“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说明荆江弯曲,船逆水而上,水急,暗礁也多,速度十分缓慢;长江下游,用“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的诗句来形容“江阔水深,江海相连,极为壮观”的意境。长江三峡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三级阶梯的交界处,河流的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如今正在开发利用。
30、“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刘禹锡《浪淘沙》)
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着万里泥沙,浩浩荡荡从天边滚滚而来,道出黄河含沙量之大,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有“一碗黄水半碗沙”的说法。
31、“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赤壁怀古》)此诗道出了波浪的侵蚀作用。
32、“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游人来至此,愿剃发和须。”(罗隐《四顶山》)
此句说明水体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文中的山地在安徽境内,湖泊为巢湖。湖水热容量大,夏季升温慢,周围地区不热,这就是“过夏僧无热”的原因;冬季湖水降温慢,使得周围地区不冷,因而“凌冬草不枯”。当然,“凌冬草不枯”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此地位于亚热带,冬季不冷。
33、“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
此诗帮助我们引出长江的源头和入海口。长江源头是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在上海北部、江苏南面,长江注入东海。
34、“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大气降水落到地面后,下渗到地下,成为地下水的补给水源,使百泉流淌。而“万壑树参天”,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形成地下水,体现了森林涵养水源的作用。
3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瞑》)“绿色水库” 以上能说明森林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在林区,地表植被比较好,有利于地表水下渗,形成地下水(森林有“绿色水库”之称),减小地表径流量,同时森林能减缓地表的泥沙被冲入河谷,使“清泉石上流”。
36、“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此诗反映了森林美化环境的功能。
37、“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杜牧《阿房宫赋》)这句话揭示了秦始皇为修建宏大的阿房宫而大量消耗木材,使森林受到破坏的痛心场面。由此将带来水土流失、土地沙化、野生动植物物种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等严重后果。
38、“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温庭筠《烧歌》)
中晚唐烧之畬风愈来愈烈,山中树木经常被砍烧,天然植被遭到大量破坏,以致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等。可见开发山田,虽然暂时获得一点土地,缓和了一些农民缺少土地的矛盾,并取得一定收益,却给自然环境和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极大破坏,最终长远的经济效益也会受到损失。
39、“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刘禹锡《浪淘沙》)“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苏轼《观浙江涛》)
本组诗说明钱塘江的大潮特别壮观。每逢农历初一、十五,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差不多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与太阳的引潮力几乎作用于同一个方向,两者的合力最大,此时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海水涨得最高,也落得最低,即大潮。
钱塘江大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杭州湾为三角形海湾,口大内小,当大量潮水涌进狭窄的河道时,水面就会迅速地堆高。另外,浙北沿海一带,夏秋之交常吹东南风或东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也助长了它的声势。总之,钱塘江大潮的形成是天文和地理(包括河口形状、气候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40、“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苏轼《荆州十首(其一)》)“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外》)
本组诗反映了长江中游和下游两岸地形的显著差异。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分界线是巫山,长江切断了巫山,形成了著名的长江三峡,因此游人顺长江而下,出了长江三峡,就到了长江中下游平原(即“平川”),这里没有很多大的山地,即“山随平野尽”。
41、“眼见风来沙旋移,经年不省草生时。莫言塞北元春到,总有春来何处知”(李益《度破讷沙二首》之一)
该诗形象描绘出塞北春季多风沙的状况。沙尘暴形成时间主要为冬、春两季,其中冬末、春初最常见。沙尘暴天气出现时,北方地区主要受快行冷锋控制。沙尘暴产生的原因有:自然原因①我国北部、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植被覆盖率低,沙漠和沙化面积大;②冬季风强劲,快行冷锋前的暖气团干燥。人为原因①人口增长迅速,工农业破坏性开发;②过度放牧,草场退化;③毁林毁草开荒;④人类活动排放温室气体造成局部地区趋于干燥;⑤城市建筑工地扬尘。
42、“江南江北雪漫漫”(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南方也有降雪天。冬季,冷空气南下时,与南面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天气,使我国南、北方普遍大幅度降温,并产生雨雪天气。由此可见,“江南江北雪漫漫”是寒潮影响的结果。
4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此诗说明草场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44、“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使楚》)
以上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柑橘属亚热带作物,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橘生淮南则为橘”;淮河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不适宜柑橘生长,故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此外,淮河南北的土壤不同也是造成橘树果实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要求我们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
4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使之成为现实。
46、“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此诗反映了交通运输条件对商业的影响,道出了卖者要注意商品的运输成本,以免亏本的生意经。现代化交通运输的发展,使运输成本对商业的影响逐渐减小。同时此诗还能体现商业网点的效益与运输距离之间的关系;商业网点靠近商品生产地,有利于及时进货,缩短商品的运输时间,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反之,则降低经济效益。
47、“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诗中的“桥”指湖北省的武汉长江大桥。武汉处于长江流域庞大水运网的枢纽地位,历史上汉口早有“九省通衢”之称。
4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
此诗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西部崎岖的地形。四川盆地西部邛崃山等山脉属于横断山脉的部分,山峦起伏,连峰接天,削壁深壑,连山耸立,地形非常复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地势高低起伏,导致道路只能围绕山峰盘旋,所以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如今的四川,特别是四川盆地,交通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的铁路有成渝线、宝成线、成昆线、川黔线、内昆线、襄渝线等。此外,航空线四通八达,还有长江便利的水运。
49、“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轻重甲》)“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篇》)“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吕氏春秋?义赏》)
本组名句表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等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持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
5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是快行冷锋或寒潮的极好写照。“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51、“苜蓿随天马,葡萄逐汉臣”(王维《送刘司直赴安西》)
天马是指西域来的马,需用苜蓿来饲养,引进天马,同时还要引进苜蓿,所以,汉武帝在宫外好几千亩地里种了苜蓿。因此这种文化扩散为迁移扩散。
52、“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这是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对黄山作的极高的评价。
5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这句诗主要揭示了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道理。山地的迎风坡抬升了爬升的气流,气流在上升的过程中容易变冷凝结而形成地形雨,而在山的背风坡气流下沉,不断增温,不易凝结降水而成为雨影区。这样,在山的两侧就会形成晴雨不同的鲜明对比。这种“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在平原地区的对流性降水天气中虽也能看到,但不如山区多见。这里还需指出,山区除具有地形雨外,也有雷阵雨等天气,这就更增加了“东边日出西边雨”的频率。
54、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阴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也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在阴山西北植被以草地为主,适宜发展畜牧业,生活着被称为“胡”的少数民族。阴山东南部即汉族的主要聚居区,以种植业为主,也是古代所称的“中原”。“不教胡马度阴山”即遏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入侵。
55、刘禹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来”揭示了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的关系。白居易的《海潮赋》,“白浪茫茫与海边,白沙茫茫四无边,朝来暮去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则说明了地球上海陆变迁及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5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中提到“月落”时间是“夜半”。半夜落山的月相是上弦月。“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黄昏后月亮刚刚升到柳梢的月相是满月。“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既道出了黄河的流向,又揭示了地球的自转所引起的昼夜更替现象。
第二篇: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古诗句中的地理知识精选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准葛尔盆地
2、杜甫的著名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的是:()
A、安徽黄山 B、江西庐山 C、山东泰山 D、四川峨眉山
3、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形容的是:()
A、四川九寨沟 B、长江三峡 C、海南“天崖海角” D、桂林山水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
A、东北平原
B、河套平原 C、华北平原
D、成都平原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
A、江西庐山 B、安徽黄山 C、青藏高原 D、桂林猫儿山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这种锋面雨属于()
a、冷锋
b、暧锋
c、准静止锋
d、对流雨
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
a、路南石林
b、桂林山水
c、杭州西湖
d、云南滇池
8、“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
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
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
a、东风 b、西风 c、冬季风 d、夏季风
1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
a、降水垂直变化 b、热量垂直变化
c、光照垂直变化 d、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江淮地区
c、南岭一带
d、华北平原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
a、冷锋天气
b、暧锋天气
c、地形雨
d、对流雨
15、“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
a、食物链关系
b、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c、物质循环
d、能量流动
16、“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何处过去交通的困难()
a、四川
b、青藏高原
c、福建
d、云贵高原
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
a、黄果树瀑布
b、庐山瀑布
c、壶口瀑布
d、吊水楼瀑布
1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
a、山西省
b、北京市
c、江苏省
d、浙江省
19、“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气候特征()
a、台北
b、南宁
c、贵阳
d、昆明
20、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应当指
a、地球的大气圈 b、地球的对流层
c、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d、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2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
a、极地地区
b、赤道地区
c、回归线
d、极圈附近
22、“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d)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a)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江淮地区
c、南岭一带
d、华北平原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d)
a、冷锋天气
b、暧锋天气
c、地形雨
d、对流雨
15、“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c)
a、食物链关系
b、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c、物质循环
d、能量流动
16、“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何处过去交通的困难(b)a、四川
b、青藏高原
c、福建
d、云贵高原
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b)
a、黄果树瀑布
b、庐山瀑布
c、壶口瀑布
d、吊水楼瀑布
1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c)
a、山西省
b、北京市
c、江苏省
d、浙江省
19、“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气候特征(d)
a、台北
b、南宁
c、贵阳
d、昆明
20、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应当指(d)a、地球的大气圈 b、地球的对流层 c、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d、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21、“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c)
a、极地地区
b、赤道地区
c、回归线
d、极圈附近
22、“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d)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古诗词与地理现象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表示四季更替,年年往复。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理解为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影射了满月;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影射了残月;
“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影射了满月;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影射了娥眉月。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来形容庐山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大地春归,而山上的大林寺才桃花盛开,可见山下的气温比山上高。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绘河套平原坦荡辽阔的地形和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温带草原景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
“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描述解放前淮河的水文状况。李白《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管归来》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描绘的是大雪天气现象
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是我国四大名楼之一。扬州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处,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交通枢纽,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如今由于海运和京沪铁路的发展,扬州的交通地位大大地下降,城市发展缓慢。
“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描绘的是秋天晴夜的天气现象。
[宋]赵师秀《有约》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我国江淮地区春末夏初时节的梅雨(准静止锋)天气,以及江南水乡景观。
[晋]傅云《歌》中的“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反映出日影的周日变化规律(北半球夏半年太阳早上从东北升起,日影朝西南;黄昏太阳在西北落下,日影朝东南,正午时影子朝正北或正南或缩小为一个点,冬半年相反。注意北极及其附近的特殊情况)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之一,说明其日温差大,原因是深居内陆,大陆性特征明显。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也与日温差大有很大关系。
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变化规律。
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一词是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夏季风),玉门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西端。
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描绘了我国长江三峡江水湍急、一泻千里的气势,又反映出三峡落差大、水资源丰富。白帝城位于长江三峡的西端。
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了我国丘陵地区山环水绕,道路复杂的情况
“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反映过去福建省的交通十分不方便
宋朝苏轼《题西林壁》中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述避暑旅游胜地江西庐山的地貌景观特征,这种群峰地貌的最佳观赏位置是站在主峰俯瞰。
杜甫绝句中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述的是我国四川盆地西部山区的积雪冰川以及长江干支流的航运状况。
杜牧《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写的是我国南岭一带春雨绵绵的景象。
刘禹锡《竹枝词》中的“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指对流雨降雨范围小的天气特征
“走千串万,比不上淮河两岸”——描绘了淮河流域沃野千里,气候宜人,农产丰富的景象。
“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写云南省会城市昆明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冬天受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位于暖气团的一侧,因而不冷;夏天因海拔较高,所以不热)
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指山东的泰山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描写横断山区的自然景观,是因地形影响的气候和植被垂直变化的形象写照。
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末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四川北部的大巴山区,因水汽含量大,秋季日温差大,晚上气温下降,水汽凝结而形成降雨。
“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描绘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征。
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日照相香庐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写的是庐山瀑布(三叠泉)。
[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中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描述我国过去河套平原的生态景观。
[清]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形象地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毛泽东诗词中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指赤道地区因地球自转而产生的地理现象。
“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描述了贵州地区雨天多晴天少的天气特点,同时反映出了贵州高原崎岖不平的喀斯特地貌形态。
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寒山寺”位于我国的江苏省。
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渔火对愁眠”——描绘的是天气特征。
杜甫《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是指由暖锋形成的春雨,春雨过后,万物复苏。
“风吹草低见牛羊→浅草才能没马蹄→一川碎石大如斗→风沙茫茫大如天”——描绘的是我国北方从东到西的自然景观,反映的是水平自然带的经度地带性规律:由于从东到西的水份递减,形成了草原—草原荒漠—荒漠的自然带景观。
[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山地的垂直地带性规律。
“上山到云里,下山到谷底,二人对山看得见,一个往返若干天”——描绘的是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形特点。
民谣“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讲述的是四川省的乐山大佛。
高鼎《春居》中“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和张敬忠《边词》中“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柳未挂丝”两诗都是描写农历二月景观,说明我国南北春季来临时间各有早晚。春天上升气流较强,有利于放风筝。
“天上无飞鸟,地下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生动描述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戈壁景观。
“仰望山接山,俯视江如线,对面能说话,相会要一天”——横断山区的地形地貌景观。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写我国北方冬季冰天雪地,江河封冻的景观特点。
刘禹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发”——揭示潮汐现象与月相变化关系和河流径流变化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白居易的“白浪茫茫与海连,白沙茫茫四无边,朝来暮去淘不住,遂会东海变桑田”——说明了地球上海陆变迁及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说明了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
刘禹锡的《竹枝词》中“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篙去烧畲”——说明烧山种田破坏了涵养水源的森林,造成山上水源枯竭,人们生活艰辛的惨状,是故“银钏金钗来负水”。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唐,孟浩然《草寒有怀》)“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唐,李益《春夜闻笛》)——描述候鸟迁涉的方向和季节。
“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唐,刘禹锡)和“一痕初见海潮生,顷刻长驱作怒声。万马突围天鼓碎,六鳌翻背雪山倾。(仇远《钱塘观潮》——描写钱塘江潮汐现象的诗词。
“谁将倚天剑,削出倚天峰?”——西岳华山,华山险峻挺拔,是地壳运动形成的。秦岭与华山不断上升,而渭河平原不断下沉,华山才会显得如此雄伟,奇峰突起。诗中所言的“刀”和“剑”原来是内力的鬼斧神工。
形容锋面雨的特点:“一场春雨一层暖,一场秋雨一层寒”,“云过山头湿,雨过山头明”。
“马前桃花马后雪”夸张地表现秦岭南北两边自然景观的差异。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改成了“天苍苍,野茫茫,老鼠跳过露脊梁”,表现过去的林草丰茂、繁荣富庶之地,由于过度放牧或人为开发而草场退化,土地沙化,老鼠跳过去都会露出脊梁来。
“一年开草原,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表现开垦草原带来草场沙化。
讲述横断山区气候的垂直地带性时,可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表现新疆的风沙大:“一年一场风,从春吹到冬”、“一天要吃二两土,白天不够夜里补”。
表现黄河含沙量大:“一碗水半碗泥”。
第三篇:公共基础地理知识精讲
常识判断——地理常识精讲
【三山】安徽黄山、江西庐山、浙江雁荡山 【五岭】越城岭、都庞岭、萌诸岭、骑田岭、大庾岭
【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蜀三关】阳平关、江关、白水关 【义阳三关】平靖关、黄岘关、武阳关 【古代内三关】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 【古代外三关】雁门关、宁武关、偏头关 【北京三山】万寿山、玉泉山、香山 【福州三山】屏山、乌山、九仙山 【盛京三陵】福陵、昭陵、永陵 【盘山三胜】松、泉、石
【晋祠三绝】圣母殿、周柏、难老泉 【雁荡三绝】灵峰、灵岩、大龙湫 【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大宁河小三峡】龙门峡、巴雾峡、滴翠峡 【西江小三峡】大鼎峡、三榕峡、羚羊峡 【岷江小三峡】平羌峡、背城峡、犁头峡 【嘉陵江小三峡】沥鼻峡、温塘峡、观音峡 【四大名桥】广济桥、赵州桥、洛阳桥、卢沟桥 【四大名园】颐和园〖北京〗、避暑山庄〖河北承德〗、拙政园〖江苏苏州〗、留园〖江苏苏州〗
【四大名刹】灵岩寺〖山东长清〗、国清寺〖浙江天台〗、玉泉寺〖湖北江陵〗、栖霞寺〖江苏南京〗
【四大名楼】岳阳楼〖湖南岳阳〗、黄鹤楼〖湖北武汉〗、滕王阁〖江西南昌〗、大观楼〖云南昆明〗
【四大名亭】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先农坛〗、爱晚亭〖湖南长沙〗、湖心亭〖杭州西湖〗
【四大古镇】景德镇〖江西〗、佛山镇〖广东〗、汉口镇〖湖北〗、朱仙镇〖河南〗 【四大碑林】西安碑林〖陕西西安〗、孔庙碑林〖山东曲阜〗、地震碑林〖四川西昌〗、南门碑林〖台湾高雄〗
【四大名塔】嵩岳寺塔〖河南登封嵩岳寺〗、飞虹塔〖山西洪洞广胜寺〗、释迦塔〖山西应县佛宫寺〗、千寻塔〖云南大理崇圣寺〗
【四大石窟】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岗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
【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江西庐山〗、岳麓书院〖湖南长沙〗、嵩阳书院〖河南嵩山〗、应天书院〖河南商丘〗
【七大藏书楼】文渊阁〖北京〗、文源阁〖北京〗、文津阁〖承德〗、文溯阁〖沈阳〗、文汇阁〖扬州〗、文淙阁〖镇江〗、文澜阁〖杭州〗
【九大名关】山海关〖河北〗、居庸关〖北京〗、紫荆关〖河北〗、娘子关〖山西〗、平型关〖山西〗、雁门关〖山西〗、嘉峪关〖甘肃〗、武胜关〖河南〗、镇南关(今名友谊关)〖广西〗
【四大佛教名山】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安徽九华山〖地藏王菩萨〗
【四大道教名山】湖北武当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四川青城山
【西湖十景】三潭印月、苏堤春晓、平湖秋月、双峰插云、柳浪闻莺、花港观鱼、曲院风荷、断桥残雪、南屏晚钟、雷峰夕照
【碣石十景】碣石观海、天柱凌云、山岩春晓、石洞秋风、西嶂排青、东峰耸翠、龙蝠灵壑、风翥祥峦、霞辉窣堵、仙影沧浪
【台湾十二胜】角板山、草山北投、新店、大溪、玉山、八卦山、虎头牌、狮头山、太平山、大里简、旗山、雾社 【巫山十二奇峰】神女、翠屏、朝云、松峦、集仙、聚鹤、净坛、上升、起云、飞凤、登龙、圣泉
【世界六大宫殿】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俄国克里姆林宫、美国白宫、英国白金汉宫、文莱王宫
【世界十大山峰】[1]珠穆郎玛峰〖中国~台北·452m〗、[2]乔戈里峰〖中国--克什米尔·8611m〗、[3]干城章嘉峰〖尼泊尔--锡金·8586m〗、[4]洛子峰〖中国--尼泊尔·8516m〗、[5]马卡鲁峰〖中国--尼泊尔·8463m〗、[6]卓奥友峰〖中国--尼泊尔·8201m〗、[7]道拉吉里峰〖尼泊尔·8172m〗、[8]马纳斯卢峰〖尼泊尔·8156m〗、[9]南伽峰〖克什米尔·8125m〗、[10]安那布尔纳峰〖尼泊尔·8091m〗
【世界十大河流】[1]尼罗河〖非洲 ·6671km〗、[2]亚马逊河〖南美洲·6480km〗、[3]长江〖中国·6397km〗、[4]密西西比∽密苏里河〖美国·6262km〗、[5]黄河〖中国·5464km〗、[6]额毕∽额尔齐斯河〖亚洲·5410km〗、[7]澜沧江∽湄公河〖亚洲·4667km〗、[8]刚果河〖非洲·4640km〗、[9]勒拿河〖俄罗斯·4400km〗、[10]黑龙江〖中国·4350km〗 【世界十大运河】[1]京杭大运河〖中国 ·1801km〗、[2]伊利运河〖美国·581km〗、[3]苏伊士运河〖埃及·173km〗、[4]阿尔贝特运河〖比利时·130km〗[5]莫斯科运河〖俄罗斯·128km〗、[6]伏尔加河∽顿河运河〖俄罗斯·101km〗、[7]基尔运河〖德国·98.7km〗、[8]约塔运河〖瑞典·87km〗[9]巴拿马运河〖巴拿马·81.3km〗、[10]曼彻斯特运河〖英国·58km〗
【世界十大沙漠】[1]撒哈拉沙漠〖非洲北部〗、[2]阿拉伯沙漠〖阿拉伯半岛〗、[3]利比亚沙漠〖非洲东北部〗、[4]澳大利亚沙漠〖澳大利亚〗、[5]戈壁沙漠〖中国 ·蒙古〗、[6]巴塔哥尼亚沙漠〖阿根廷〗、[7]鲁卜哈利沙漠〖阿拉伯半岛〗、[8]卡拉哈里沙漠〖博茨瓦纳〗、[9]大沙沙漠〖澳大利亚〗、[10]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国新疆〗
【世界十大岛屿】[1]阿拉伯半岛〖亚洲 ·3000000k㎡〗、[2]印度半岛〖亚洲·2088000k㎡〗、[3]中南半岛〖亚洲·2000000k㎡〗、[4]拉布拉多半岛〖北美洲·1400000k㎡〗、[5]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欧洲·750000k㎡〗、[6]索马里半岛〖非洲·720000k㎡〗、[7]伊比利亚半岛〖欧洲·584000k㎡〗、[8]小亚细亚半岛〖亚洲·525000k㎡〗、[9]巴尔干半岛〖欧洲·505000k㎡〗、[10]泰梅尔半岛〖亚洲·400000k㎡〗
【世界十大半岛】[1]格陵兰岛〖北美洲~丹麦 ·2175600k㎡〗、[2]新几内亚岛(伊里安岛)〖大洋洲~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785000k㎡〗、[3]加里曼丹岛〖亚洲~印度尼西亚·文莱·马来西亚·734000k㎡〗、[4]马达加斯达岛〖非洲~马达加斯达·620000k㎡〗、[5]巴芬岛〖北美洲~加拿大·512000k㎡〗、[6]苏门答腊岛〖亚洲~印度尼西亚·434000k㎡〗、[7]本州岛〖亚洲~日本·227414k㎡〗、[8]大不列颠岛〖欧洲~英国·219800k㎡〗、[9]维多利亚岛〖北美洲~加拿大·212200k㎡〗、[10]埃尔斯米尔岛〖北美洲~200445、k㎡〗
【世界十大湖泊】[1]里海〖土库曼斯坦〗、[2]苏必利尔湖〖美国 ·加拿大〗、[3]维多利亚湖〖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4]咸海〖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5]休伦湖〖美国·加拿大〗、[6]密执安湖〖美国〗、[7]坦噶尼喀湖〖扎伊尔·坦桑尼亚·布隆迪·赞比亚〗、[8]贝加尔湖〖俄罗斯〗、[9]、大熊湖〖加拿大〗、[10]、马拉维湖〖马拉维·莫桑比克·坦桑尼亚〗
【世界十大海】[1]珊瑚海、[2]阿拉伯海、[3]南海、[4]威德尔海、[5]加勒比海、[6]地中海、[7]白令海、[8]塔斯曼海、[9]鄂霍次克海、[10]巴伦支海
【世界十小国家】[1]梵蒂冈〖欧洲 ·0.44k㎡〗、[2]摩纳哥〖欧洲·1.9k㎡〗、[3]瑙鲁〖大洋洲·22k㎡〗、[4]图瓦卢〖大洋洲·26k㎡〗、[5]圣马力诺〖欧洲·61k㎡〗、[6]列支敦士登〖欧洲·160k㎡〗、[7]马绍尔群岛〖大洋洲·181k㎡〗、[8]圣基茨和尼维斯〖北美洲·269k㎡〗、[9]马尔代夫〖亚洲·298k㎡〗、[10]马耳他〖欧洲·316k㎡〗
补充:
1、我国许多城市都有别名,上海、成都、昆明的别名分别是:申城、蓉城、春城
2、从经度上看,中国、科威特、法国、英国四个国家从东往西的顺序是中国、科威特、法国、英国
3、北半球的平均气温往往比较暖和的主要原因是(地表比较难以保存热量而海洋往往比较能保存热量)
4、世界上最靠北的首都是:雷克亚未克
5、西藏人说:我们这里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最强。
6、在某次地震发生时,甲地为震中区,乙地为地震波及地区,这两个地区的震级和烈度的关系是(两地震级相同,甲地烈度比乙地大)解析: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烈度也越大。一次地震发生后,震中区的破坏最重,烈度最高。从震中向四周扩展,地震烈度逐渐减小。
7、基本上贯穿大陆东西的气候类型是(极地苔原气候)。解析:极地苔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与冰原气候同为极地气候,常受冰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影响,终年严寒,最热月平均气温1~5°C,降水少,蒸发弱,云量较高,自然植被主要是苔原(苔藓、地衣类)。
8、赤道地区全年的降雨主要是(对流雨)。解析:赤道地区气温高,对流运动强烈,常年盛行对流雨。
9、北极地区的东风带分布特点是(同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解析:极地东风带位于副极地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之间,且向右偏转为东北风。
10、北半球的信风带气流的流向是(西南向)。解析:在北半球,风从东北刮向西南,称“东北信风”;在南半球,风从东南向西北刮,称“东南信风”。
11、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解析:温带季风气候位于最大的大陆亚洲大陆与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气温低于0度,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12、地中海气候的成因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解析:地中海气候是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在地中海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地中海水温相比陆地低从而形成高压,加大了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势力,冬季地中海的水温又相对较高,形成低压,吸引西风,又使西风的势力大大加强。
13、以下叙述中反映了陆地自然带分布规律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最为明显)。解析:随着从沿海向内陆水分的减少,陆地自然景观呈现出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变化。这种分异也称为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在中纬度地区表现比较明显。
14、斑马、猕猴、驯鹿生活的自然带分别是(热带草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寒带苔原)。解析:斑马分布于热带草原,猕猴分布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驯鹿分布于寒带苔原。
15、亚欧大陆中部、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南部分布着(温带草原带)。解析:从东欧平原的南部到西伯利亚平原的南部,这是一条东西走向很宽的温带草原带;北美洲中部和南美洲南部的温带草原,由于一系列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改变了呈东西向带状的分布形式。
16、东西半球的划分:东经160度西经20度的经线
高分冲刺之地理常识高频考点
1.恒星——恒星是宇宙中最基本的天体,自身能发光,由炽热气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2.太阳:太阳是由炽热的气体组成的球状天体,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的体积约为地球体积的130万倍。太阳的大气结构即为太阳的外部结构,从里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扰乱地球大气的电离层;②产生“磁暴”现象;③产生极光。
3.行星——行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近似球形的天体,它们不发光,质量比太阳小得多。太阳系目前已知的八大行星距日由近及远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4.日食——当太阳、月球、地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月球阴影掠过地球,会造成日食。依目视太阳被月球遮掩的多少,可分为日偏食、日全食和日环食。
5.月食——当太阳、地球、月球运行约成一直线时,月球运行到地球阴影内,则会形成月食。依地球遮避阳光照射到月面的多少,可分为月偏食和月全食。
6.时区——1884年国际经度会议决定,全世界按统一标准划分时区、实行分区计时。按这种办法,每隔经度l5°为一个时区,全球共划分成24个时区;以本初子午线即0°经线为中央经线的时区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往东、往西各划分成l2个时区。? 7.日界线——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l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在日界线西侧的东十二区,在任何时刻总是比日界线东侧的西十二区早24小时,这样东、西十二区,虽然钟点相同,但日期总是相差一天,即东十二区任何时候都比西十二区要早一天。
8.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在碳酸盐类岩石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对可溶性岩石溶蚀与沉淀、侵蚀与沉积以及重力崩塌、塌陷、堆积等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以南斯拉夫喀斯特高原命名,在我国也叫岩溶地貌,桂、黔、滇广泛分布。9.河口三角洲——在河流和海洋共同作用下,由河流携带的泥沙在河口地区的陆上和水下形成的、平面形态近似三角形的堆积体称为河口三角洲。三角洲可分为四类:扇形三角洲(尼罗河、黄河)、鸟足状三角洲(密西西比河)、多岛状三角洲(珠江、恒河)、尖头状三角洲(意大利的台伯河)。
10.堰塞湖——堰塞湖是由火山熔岩流,或地震活动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贮水而形成的湖泊。中国东北的镜泊湖即是典型的熔岩堰塞湖。
11.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12.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13.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14.四大河流——长江、黄河、黑龙江、珠江。
15.五岳——(中岳)河南嵩山、(东岳)山东泰山、(西岳)陕西华山、(南岳)湖南衡山、(北岳)山西恒山。
16.五湖——鄱阳湖(江西)、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17.四海——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18.南北纬线——以赤道线为界,分南北半球。赤道线北面为北纬,赤道线南边为南纬。南北回归线为纬度线,南回归线是南纬23度26分线,北回归线是北纬23度26分线。
南北回归线为太阳能直射到的最远距离。北回归线经过我国的广州、云南。纬度线穿越我国最长的是北纬40度的线
我国最南边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位于北纬4度左右,最北边的漠河位于北纬53度左右。东西经线
以东经160度、西经20度为界,分东西半球。
东经0度跟西经0度重合,0经度线经过英国伦敦的格林威治天文台。0经度线往东边就是东经,往西边就是西经。东经180度跟西经180度重合,这条线称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经过俄罗斯的东西泊利亚海、太平洋。
东经120度经过我国北京。
我国最西位于东经75度左右,最东边位于135度左右。19.时区——以经度线分为24个时区,一个时区15度。我国跨5个时区,北京位于东八区。
20.七大洲四大洋——地球分七大洲四大洋,陆地占29%,海洋占71%的面积。七大洲为:亚洲、欧洲、非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南极州 四大洋为: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北冰洋 五大洲里亚洲面积最大、大洋州面积最小 四大洋里太平洋面积最大、北冰洋面积最小
亚洲的全名为亚细亚洲、欧洲的全称为欧罗巴洲、非洲的全称为阿非利加洲、美洲的全称为亚美利加洲。
21.岛屿、群岛、半岛——岛屿、群岛:散布在海洋、河流或湖泊中的四面环水、**时露出水面、自然形成的陆地叫岛屿。彼此相距较近的一组岛屿称为群岛。
世界最大的岛屿是格陵兰岛,位于加拿大东北方向,属于丹麦。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由印度尼西亚13000多个岛屿和菲律宾约7000个岛屿组成,称为马来群岛
世界最小的岛屿是位于太平洋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中,一个美丽的珊瑚小岛。中国最大的岛屿是我国宝岛台湾岛。
中国最大的群岛是舟山群岛,它位于浙江省东面的海域。
半岛:指伸入海洋或湖遥中的陆地。它的构成形式一般是三面临水,一面同大陆相连。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
中国最大半岛是山东半岛、其次为辽东半岛、雷州半岛(广东西南部,因多雷暴而得名)。22.海洋、海、洋、海峡、江、河、湖、大陆架、海岸线、三角洲、海拔、运河、瀑布、海沟——海洋、海、洋:海洋是地球上广大而连续分布的咸水体的总称,也是海和洋的统称,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称为洋,边缘附属部分称为海。海与洋之间彼此连通,共同组成世界统一的海洋整体。
世界最大的海是珊瑚海(位于澳大利亚东边,也是最深的海)世界面积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位于土耳其附近)中国面积最大的海是南海(也是我国最深的海)中国面积最小的海是渤海(还有的海是东海、黄海)
海峡:两块陆地之间狭长的海域,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世界最长的海峡是莫桑比克海峡(非洲的莫桑比克)世界最宽最深的海峡是德雷克海峡(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中国最大的海峡是台湾海峡
23.江——较大的河。世界最长的江为尼罗河,中国最长的江是长江。
24.河——通指一般的水道,通常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个部分。世界最长的河是尼罗河、排在后面的分别是亚马逊河、长江。中国最长的河是黄河
25.湖——陆地表面比较宽阔的洼地积水而成的水体,可分为淡水湖、咸水湖、盐湖等。
世界最大的湖是里海。
世界最小的湖是本溪湖(位于辽宁)。
中国大的湖是青海湖(也是最大的咸水湖,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中国湖泊:青海湖、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
26.大陆架——大陆边缘被海水淹没的部分,呈一自陆向海自然延伸和缓倾的浅水平台。简单来说,是在靠近大陆的浅海地区,大陆向海洋的延伸部分,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大陆架不仅有丰富的油气资源,渔业资源也十分丰富。
一、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1.对气候的影响:太阳活动与地球上气候变化之间的因果关系,虽然目前尚未完全查明,但二者有一定的相关性。特别是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11年周期的相关性非常明显。
(1)在中高纬度,降水量与黑子数两条曲线的谷、峰的高低变化基本吻合,呈正相关性,即黑子数多的年份,降水量也多;反之,黑子数少的年份,降水量也少。
(2)不论在哪一纬度观测,太阳黑子和降水量年际变化的周期(谷—峰—谷—峰—谷—峰)基本吻合,均约为11年。2.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短波通信衰减或中断。因为太阳耀斑发射的电磁波扰动了或全部吸收了电离层传播的短波无线电信号。
3.对地球磁场的影响:磁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因为太阳大气抛出的带电粒子流使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二、时间(一)时区
为了避免世界各地时间的混乱,国际上规定把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因为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共360°),即每隔经度15°为一个时区。具体划分方法如下:以本初子午线为基准,从西经7.5°至东经7.5°,划分为一个时区,称为中时区或零时区。在中时区以东,依次划分为东一区至东十二区;在中时区以西,依次划分为西一区至西十二区。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合为一个时区。
(二)区时
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为该时区的“标准经线”;每个时区标准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区时”。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在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就相差几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东西十二时区时刻相同,而日期相差1天。
(三)地方时
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转,地表各地相对于太阳的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因而各地的时刻便依次推进。于是,在同一瞬间,地球上的各地时刻不同。地方时就是因经度不同而有不同的时刻,它把一天中太阳对于当地位置最高的时刻定为中午12时,遵循“东早西晚”的原则,其差异是1h/15°、4min/1°、4s/1′。
(四)北京时间
北京时间是指北京所在的东八区的区时,亦即东经120°的地方时,是中国各地统一采用的法定时。
三、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
1.夏半年:昼长于夜,极圈以内有极昼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早于6点。2.冬半年:昼短于夜,极圈以内有极夜现象,日出的地方时刻晚于6点。3.春分、秋分:全球昼夜等长,日出的地方时刻为6点。
4.晨昏线(圈):晨昏线也称晨昏圈,是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两条半圆线组成,即晨线和昏线。晨线是从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晨线东侧是昼,西侧是夜;昏线是从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界线,昏线东侧是夜,西侧是昼。
四、大气层
(一)低层大气和干洁空气的组成
大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三部分组成。其中干洁空气是不含水汽和固体杂质的空气,也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主要成分是氮和氧,二者约占干洁空气体积的99%。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情况,可将其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1.高层大气
自平流层顶以上到大气上界,其中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电离层大气中的氧分子和氦分子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被分解为离子,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2.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至50~55千米,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大气稳定,天气晴朗,没有云雨变幻,利于高空飞行。
3.对流层
该层在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热量来自地面,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大气上部冷,下部热,对流运动显著,加上水汽杂质多,因而天气复杂多变。因为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因而对流层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三)对流层中的逆温现象
在对流层中,总的情况是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降低,这首先是因为对流层空气的增温主要依靠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因此离地面愈近获得地面长波辐射的热能愈多,气温愈高;离地面愈远,气温愈低。其次,愈是近地面的空气密度愈大,水汽和固体杂质愈多,因而吸收地面辐射的效能愈大,气温愈高。整个对流层的气温直减率平均为0.6℃/100m。实际上,在对流层内各高度的气温垂直变化是因时因地而不同的。
对流层的中层和上层受地表的影响较小,气温直减率的变化比下层小得多。而对流层下面的气温直减率随地面性质、季节、昼夜和天气条件的变化差别很大,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升高的逆温现象。逆温现象因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有害气体、水凝结物聚集在对流层下层,使能见度变差,甚至造成大气污染事件。
较为常见的有辐射逆温、锋面逆温、地形逆温等。由于地面辐射强烈冷却而形成逆温,称为辐射逆温。
锋面逆温是由暖气团位于冷气团之上而形成的,这种逆温层是随锋面的倾斜而成倾斜状态。
地形逆温主要由地形造成,主要在盆地和谷地中。由于山坡散热快,冷空气循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的暖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
平流逆温是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之上而成。(四)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太阳辐射透过地球大气到达地球表面,在地面和大气之间进行一系列的能量转换。其过程包括:
1.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一部分能量被大气吸收、反射和散射而削弱,只有一半左右的太阳辐射能量到达地面。
2.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而增强,同时向外放出地面辐射。
3.大气吸收了地面辐射的绝大部分同时向外放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除极小部分射向宇宙空间,绝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射向地面而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五)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温,并保存热量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差,但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很强。据观测,地面辐射的75%~95%都被近地面40米~50米厚的大气所吸收,使近地面大气增温。被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除一小部分被大气辐射到宇宙空间外,大部分保存在大气中,使大气温度升高。
2.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在向外辐射热量,称为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中投向地面的部分,因其方向与地面辐射相反,称为大气逆辐射。它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一部分热量,使地面实际损失热量减少,起到保温作用。据计算,如果没有大气,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应为-23℃,实际为15℃。大气的保温作用,使地面温度提高了38℃之多。
五、暴雨洪涝的形成条件和防御
我国是世界上多暴雨的国家之一,除了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均会有暴雨出现。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亚洲是每年全球洪水发生最多的地区。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水汽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较长。监测防御:利用气象卫星进行监测。防洪需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进行。工程措施包括: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等。非工程措施是:洪泛区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警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实行防洪保险等。
六、厄尔尼诺现象及危害
在热带太平洋海区,一般情况下,由于受寒流的影响,东部地区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可是有的年份,太平洋东部海区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增温,这种现象称为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当它发生时,赤道带大范围海区与大气相互作用失去平衡,从而形成一系列的反常现象,如信风本来由东向西吹,可是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风向突然变为向东吹,使得本来位于太平洋西部的暖流位置向东移动,从而影响太平洋东岸海洋生态,如水温升高,大量鱼类死亡。
还有一种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对应的拉尼娜现象。它是指东太平洋赤道海域水温异常偏低的现象,由此引起赤道中、东太平洋信风较常年偏强、云量减少、气温偏高,而赤道西太平洋则与之相反。拉尼娜发生时,我国夏季风会增强,北方降水增多,台风出现的次数也会增多。
七、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一)对迁入地的影响
有利方面:合理人口迁移,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劳动力,弥补了劳动力不足,促进了落后边远地区资源开发、社会经济条件提高以及综合环境的改善;利于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社会文化信息,促进经济发展与科技文化进步;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积极推动了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
不利方面:不合理的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或加剧迁入地的生态环境问题;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也会给城市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加剧各种城市环境问题的程度。
(二)对迁出地的影响
有利方面: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的联系,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口压力大的农村,人口迁出缓解了当地的人地矛盾,可以更加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农业土地资源,更好地保护农村自然环境;迁出人口从地区外获得就业机会,增加了家庭收入,利于提高家庭的生活水平,利于家乡的建设。
不利影响:迁出的人口大多是身体素质或文化素质相对较好的年轻人,这对迁出地而言无疑是一种损失,一方面这种人口的外流易产生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是基础教育投入多,回报少,影响迁出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八、城市化
城市化是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乡村地区变为城市地区,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1.城市化进程的含义
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2.城市化的标志
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产业结构发生调整。另外,城市化的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等许多方面也会发生变化。
3.城市化进程
西方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分为三个阶段:产业革命(1750年)以前为缓慢发展阶段,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末为加速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开始到现在,为成熟阶段。城市化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产业结构(主导产业)、城市用地规模等。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并不相同。第一,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起步晚,但是速度快。20世纪70年代,其速度超过发达国家。第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但城市总人口却不少。第三,目前二者的城市化内容不一。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表现为“逆城市化”。
4.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
第一,环境污染,包括大气污染(工业废气、交通废气和居民生活废气等)、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噪声污染、光污染、垃圾污染等。第二,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第三,社会秩序问题。第四,资源的过度开采与使用,包括滥占耕地、过量开采地下水等。
5.解决城市化问题的途径
第一,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市中心的规模。
第二,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如拓宽主要干道,修建环城公路、地铁等,建设高层建筑,增加人均住房面积等。
第三,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包括扩大绿地面积、治理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6.世界城市化的趋势
世界城市化的趋势仍然以聚集为主,但是城市化分散的趋势明显。
一般认为,城市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缓慢的初期阶段。第二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聚集的中期加速阶段。第三阶段,进入高度城市化以后人口比重又趋缓甚至停滞的后期阶段。从远景看,当城市化水平达到一个相当高的程度而保持稳定缓慢增长时期,那么城市化进入后期阶段。其发展趋势可能出现两种发展动态:一是城市人口有可能继续保持相对和缓的增长,但是其增长率逐渐递减。向城市中心迁入的人口也趋于减少。城市人口呈现饱和状态,城乡之间处于人口平衡状态。二是城市人口可能出现微弱的下降趋势,即城市人口迁出数多于迁入数与城市人口自然增长数之和。这种现象是由于“城市郊区化”和“逆城市化”造成的,其实质是由于城市制造业的衰落导致的。产业活动的转移必然导致就业岗位的转移。郊区化与逆城市化并不意味着国家城市化水平的下降,它只是导致城市发展的新区域的再分配,推动城市化更广泛地传播。它是一种城市化的分散扩张形式,并不影响城市化的水平。所以,未来世界城市化将由集中走向分散,但是城市作为集中居住和社会经济活动中心的地位与作用是不会下降的。
第四篇:1、诗海拾贝.古诗分类(精)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 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 鸥鹭。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第五篇:1古诗三首
1古诗三首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闲: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厌:满足。尽:消失。
注解: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天空中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肯停留。作者
和敬亭山一动不动地看着,总是看不够,此时作者的心里只有敬亭山了。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和: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潭面:指湖面
青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未:没有。
注解: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显得非常和谐。湖面没有风,好像一面未打磨过的铜镜一般,远远望去,洞庭湖中一片翠绿,好像白银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谙:熟悉。曾:曾经。如:好像。
旧:从前,指诗人年轻时游过杭州。注解:江南很好,我曾经对江南是多么熟悉,日出的江水是那么的红,胜过火焰。春回大地,江水是那么的绿。这样美丽的江南怎么能不让人怀念呢?
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川,平地。子规:杜鹃鸟。了:结束。
注解:山陵和原野一片翠绿,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空的光辉,蒙蒙细雨中,只能听见杜鹃不停地叫着。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农活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四时田园杂兴 作者:[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杂兴:各种兴致。
耕田:除去田里的杂草。绩麻:把麻搓成线。未解:不懂。供:从事。傍:靠近。
小孩子:天真、可爱热爱劳动。
注解:白天锄地,夜搓麻,村庄里的儿女各有各的事,各有各的本领,小孩子哪里懂得耕织之事,但也模仿大人在靠近桑树下面学着种瓜。
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若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箬笠:用竹蔑、箬叶编制的斗笠。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地点:西塞山附近时间:春季
西塞山附近白鹭飞展翅高飞,桃花两岸的溪水鳜鱼肥美,头戴青斗笠,身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都不想回家了。
2桂林山水
(游记桂林的山水是天下第一的,水静清绿,漓江的水迷人),比喻排比 对漓江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山:奇秀险(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中心句 中心句: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游览的先后顺序
途中—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洞口:宽敞像桥洞似的 外洞:宽敞(设问)孔隙窄小(真实感受)内洞:又黑又大
4七月的天山
(移步换景)雪山很白,原始森林连绵不断,枝丫很密(花特别多,好像花的海洋)。
5中彩那天
明白的道理:一个人诚实有信用,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个人已有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重要,更珍贵,精神财富是为人诚实,讲信用。
6万年牢
万年牢指的是: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的“万年牢”的人品。
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父亲办事认真实在,讲究商业道德,正直的人。
7尊严
哈默:用自己的广告维护了个人尊严,他有尊贵的人格。富翁:拥有尊贵的人格。
8将心比心
第一段的意思:关心帮助 第二段:宽容鼓励。
9自然之道
1事情发展的顺序,2遵循自然规律,要按照自然规律办事。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说明文 运用的修辞方法: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
11蝙蝠和雷达
第二自然段: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六自然段: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我们要做个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乐于探究的人。
12大自然的启示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13夜茑的歌声
这篇课文是以夜莺的歌声为线索记叙 小夜莺机智、聪明、热爱祖国的人。
14小英雄雨来
雨来是一个热爱祖国,不畏强敌,机智勇敢的人。
15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我们要热爱和平,维护和平,制止战争。
16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这是一首现代诗,诗中春天指的是没有战争的硝烟,和平美好的日子。
17触摸春天
安静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人),通过安静对春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告诉我们生命是美好的,要热爱生活,热爱生命。
18永生的眼睛
“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
19生命生命
珍爱生命,活出精彩
第二部分描述的是:飞蛾求生。第三部分:砖缝中长出瓜苗。第四部分:静听心跳
20花的勇气
本文是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第一自然段描写了作者寻花的经过。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生命的意义是勇气,有勇气就会有希望。
21乡下人家
第二自然是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来记述的,乡下人特别善良、淳朴、热情好客 整篇课文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向往赞美之情。
22牧场之国
第一自然段是总起句,作者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对荷兰牧场独特的风光给予的赞叹。
24麦哨
课文以麦哨的声音为线索写的
第一自然段:首尾呼应,孩子们是天真、活性、淳朴的。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反问句)陈述句:你不能违背人类的真理。伽利略:是一个敢于挑战权威,执著探求科学真理的人。
26全神贯注
全神贯注指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罗丹干起工作来一丝不苟,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对艺术执著追求精益求精持之以恒。
27鱼游到纸上
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描写的,以年轻人特别的举止写的 青年专心致志,一丝不苟,忘我,坚持不懈,勤奋专注。
28父亲的菜园
父亲创造的不仅是荒凉中的奇迹,还是顽强意志与不懈努力的胜利。父亲:执著、勤劳、坚持不懈、顽强意志 29寓言两则
纪昌学射
纪昌有决心,有恒心,有毅力。
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飞卫:教导有方,堪称名师技艺高超。
扁鹊治病
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扁鹊:医德高尚,医术高超,蔡桓公:执迷不悟,自以为是,固执己见,顽固不化。
31普罗米修斯
这是一部古希腊神话的故事
普罗米修斯是一个不畏强暴,为人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人。
32渔夫的事故
渔夫:沉着、冷静、镇定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这样的道理:拥有智慧的人,才是真正强大,不可战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