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安全工作需要婆婆嘴
安全工作需要“婆婆嘴”
我们班长每次开安全会时,喜欢反复强调安全知识,久而久之,就有人送其雅号 “婆婆嘴”。他听后也不生气,并以有此雅号为荣。他每次都说:“安全工作就是需要婆婆嘴”。在安全工作中,“婆婆嘴”的唠叨就象唐僧嘴里的紧箍咒,会让每位员工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让“安全第一”的警钟长鸣,从而消除安全隐患,为企业和员工撑起安全保护伞。
员工的违章行为不发生事故是偶然,发生事故却是必然。“婆婆嘴”会有意识地对员工提出要求,对生产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明确。一旦发现事故苗头,他们会对违规违章行为进行纠正,将不安全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婆婆嘴”会让员工从“要我安全”慢慢养成“我要安全”的好习惯,好习惯变成了自然,安全工作也就水到渠成。
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容不得丝毫懈怠,安全生产中的“婆婆嘴”,是对员工的呵护,对他人的关心,对生命的敬重。
石灰厂
梦雨虹
第二篇:安全需要“婆婆嘴”
安全需要“婆婆嘴”
所谓“婆婆嘴”通俗地讲,就是话多,凡事喜欢唠叨。其实,这与安全工作需要时时讲,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的要求有相同之处。现实生活中的“婆婆嘴”,大多数是“刀子嘴、豆腐心”,出发点都是好的。而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对安全规章制度和作业规程等也必须时时讲,反复讲,这本身就扮演者“婆婆嘴”的角色。对于“婆婆嘴”的话,有的人能不厌其烦的听,而有的人却有些烦恼、回避甚至反感。然而,不论怎样,“婆婆嘴”都会耐心的、反复的说,直到满意为止。具有“小蜜蜂”的执着。
安全“婆婆嘴”是“关爱生命,共享健康”的具体体现,是一种人性化的管理理念。从一些安全事故中不难发现,大多与“婆婆嘴”没有“说”到位有关。可想而知,“婆婆嘴”在安全管理中有多么重要。所以说,安全管理少不了“婆婆嘴”,而且还需要更多讲究工作方法的“婆婆嘴”,他(她)们在安全管理中。要多下“及时雨”,少放“马后炮”,正所谓“言当其时,一字千金;言皆其时,一文不值”。安全工作怎么抓都不过分。“婆婆嘴”是抓安全工作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我们不仅不应该有任何抵触情绪,而且还要大力提倡和保护,使其练好“婆婆经”。从而,使每位员工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彻底治愈“安全麻痹症”,消除安全隐患,为单位和全体员工撑起保护伞。
安全是生产的永恒主题,容不得丝毫懈怠。安全生产中“婆婆嘴”是对安全的呵护,对他人的关心,对生命的敬重。它具备了一种超乎常人的思想境界和敬业精神,永恒值得我们尊重和赞赏。而对安全生产发展的严峻形势,我们期盼安全生产中的“婆婆嘴”越来越多,作用发挥越来越好。
2013年2月26日
第三篇:安全生产工作需要新理念
安全生产工作需要新理念
——李绍茎
安全生产工作要以新理念为先导,有新的理念才能有新的行动。新形势下的安全生产工作不能停留在点上、面上,要在立体空间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的结合应当是立体结合,安全生产的行为应当是立体行为。安全生产工作效应该是立体效应。
一、树立安全也是生产力观念,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
认识不到位是一切工作不到位最为深层次的根源。长期以来,实践操作中的“生产第一”和理论上的“安全第一”冲突不断。有些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不能从安全也是生产力的高度来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不能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安全生产,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的现象依然存在,对安全生产工作消极对待或被动应付,没有把安全生产摆上重要位置,或把安全工作停留在口头上、文件中,没有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界和劳动对象使其适应自己需要的能力。安全既体现在生产资料中包含着生产工艺、设备以及设备的装置、使用的安全上,又体现在作为劳动者的职工安全生产素质上,还体现在管理中。安全和生产本身就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人为地把二者对立起来,导致安全和生产长期不能协调发展。从安全也是生产力的认识中,我们要切实摆正安全与生产的关
系,从发展生产力的高度去看待安全问题,让安全状况与生产状况同步协调发展。
二、树立本质安全观念,不能只盯着“不发生事故不死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口号我们喊了几十年了,政府仍是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在事故的处理上,安全管理仍是事后处理型。有些人把“不发生事故不死人”当作安全生产工作的成效和目标,而这只是半截子工程。“不发生事故不死人”是安全生产工作在“低层次循环”的反映。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是一个正在工业化的国家。现在有些安全事故的发生与行业管理薄弱有关,与增长方式落后有关,安全生产要不断研究解决安全生产的深层次问题。安全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将安全寓于生产、管理和科技进步之中,要注意克服体制机制的弊端,注重源头治理,实现本质安全。
我们提到安全生产,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爆炸等恶性事故,然而安全生产中还有一个重要环节不能忽视,那就是生产在一线的工人们他们的安全健康。有不少工人,由于工作环境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虽然挣到了一点钱但付出了健康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有50多万个厂矿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危害,实际接触粉尘、毒物和噪声等职业危害的职工有2,500万人以上。无论从接触职业危害人数、职业病患者累积数量、死亡数量和新发现病人的绝对数量方面
来讲,都需要引起人们强烈的关注。要把职业健康当作安全生产工作的大目标和高境界,不断使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企业符合安全生产条件。
三、树立抓根本观念,不能片面搞“整改事故隐患”
现在“整改事故隐患”的说法,含义有三个方面,其一是针对某一时期安全生产工作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有的放矢,补弱固强;其二是针对事故隐患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其三,是发现事故隐患举一反三,强根固本。多年来,安全生产工作习惯于把“整改事故隐患”当作安全生产工作的一条重要工作要求,但多年后“事故隐患”仍然存在,仍然是薄弱环节。隐患查而不整,事故发生停业整顿,哪个行业出了事故就整顿哪个行业。我们采取“救火”的办法,哪里“冒烟”往哪扑,是无法从整体上奏效的。比如有的重大事故隐患,几年前便被列入还挂了“黄牌”,但直到事故发生前也没有摘掉这张“黄牌”;陕西陈家山煤矿、河南大平煤矿事前就存在着事故隐患,但并没有引起有关部门足够的重视,导致特大事故的发生。
只有树立抓根本的观念,运用系统原理,从整改事故隐患中及时做出了如何避免类似事故发生的具体措施,才能既治标又治本。因此,在工作实践中,要辩证地看待“整改事故隐患”,不能搞形而上学,要科学取舍。片面搞“整改事故隐患”,还容易产生一些不良倾向。比如,本来只从现象上解决了问题,却以为是从全局解决了问题;本来只从眼前解决了问题,却以为是从长远解决了问题。一些同类问题
反复出现,其原因就在于此。因此,要以改变片面“整改事故隐患”的思维定势,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审视,盯着根本、基础、全局、长远做工作。
四、树立立体效应观念,不能搞单打独斗
安全生产工作涉及众多的部门、涉及各方面的关系,涉及相关主体的利益,日常的协调工作量非常大,是一项系统工程,政府、企业、工人环环相扣,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为事故埋下隐患。安全生产工作问题,单靠哪一家的力量都很难解决,必须各方面齐抓共管。现在,有些安全生产问题长期解决不好,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安全生产工作缺乏立体视角,单打独斗,减弱解决问题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安全生产工作实践中要少一些“单兵动作”,多一些“联合行动”,有主管部门行业和领域的安全工作,要按照行业管理和事权一致的原则,紧紧依靠主管部门,充分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对于需要两个以上部门参与的事情,安全生产综合监管部门要主动出面协调,建立联合执法机制,提高执法的实效性,共同做好工作。
五、树立与时俱进观念,不断改进安全监管方式
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目前许多安全生产监管部门都处于疲于应付的局面。要不断改进安全生产监管方式,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从繁多的会议、文件中解脱出来,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真正弄清安全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根源性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切实措施。
要针对有关安全生产的关键性、综合性科技问题,开展科技攻关,推广科技成果,促进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淘汰落后的不能满足安全要求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安全生产的综合防御能力。要从以往重点对具体隐患的检查,转变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为主,查找企业的管理薄弱环节,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体系的完善,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从以往重点以告知形式的检查,转变为随机抽查、暗访及巡查为主。要以许可证管理为契机,强化企业的安全机构建设,明确安全管理人员资格,确定机构的配备标准,促进企业完善安全生产条件,并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坚决淘汰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以从根本上解决政府安全监管人员成为企业安全员的不正常现象。对安全责任不落实,致使隐患加重、甚至发生事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依法严肃追究责任。特别是要加大对责任人的处罚,确保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
第四篇:工作需要用心
工作需要用“心”
工作中,常听领导对下面的人说:工作要用心,不用心做事,怎么能做好工作呢?细细去琢磨这句话,怎么样才叫做用心呢?这个“心”又指的是什么呢?
对于工作,或许你努力了,或许你很辛苦,可是最终你的结果却不是那么尽如人意,这时候你在委屈的同时,我们也试着去想想为什么?你是否忽视了工作的方法,你是否忽视了工作中的细节,再或许你是否忽视了工作最终需要达到的目的,而这种种忽视,代表着你还没有用心去工作,没有真正的去投入工作。
领导吩咐你办一件事的时候,你要从这件事的开始到进行再到最终结束,这个过程中所有你所能够想到的问题都要把它给列出来,然后你要确认每个问题出现的解决办法,而且事情的进展以及最终结果你要及时反馈给你的领导,并且要清楚是否达到领导的预期目的,这才是一件事的整体流程,而如果你没有用心去做的话,或许,领导让你帮他拿一个螺丝钉,你就只会给他一个螺丝钉,而绝不会用心的给他带去一个螺帽,这句话是一个同事说的,指的是下面一个新来的实习生,也让我一直记着,虽然它带有点片面,但是却真的可以反映出我们所说的问题。
工作中,如果你用心,你会时刻去想着自己还有哪些事情没有干完,还有哪些事情需要去交代,又有哪些事情需要领导去批复;如果你用心,你会在上班前,花五分钟时间想想昨天做了哪些事情,还有哪些事情没有做完,今天我又该做哪些工作;你也会在下班后,把自己今天做好的事情仔细罗列一遍,没有完成的事情是否需要加班完成,明天又有哪些工作需要去做;如果你用心,你会对你遇到的难题去想出解决办法,你会主动的去寻求帮助,让难题最终圆满解决。
我们所说的用“心”,包括你的责任心,包括你的事业心,还包括你的真心,你的诚心,以及你的良心等等,所有这些心,会促使你去很好的完成你的工作,会激励你圆满的去完成工作任务,更会让你自己的工作能力上升一个新的台阶。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不愉快,也难免会有些委屈,只是再多的情绪,你要能够把它与工作分开来,不能把这些情绪带入你的工作中,不能一赌气就把什么都抛开不管,或者因为对某人的意见,直接不配合他的工作,这些都只能说明你的不理智,说明你的意气用事,这时候需要的是你的责任“心”,真正用“心”去工作。
昨天刚刚结束的认证审核,其中一个老师说的一句话让我很有感触,她说:“xx的十年历程,能发展到今天的成就,离不开公司董事长与那些老员工对工作的执着,离不开他们对工作的用心,更离不开他们的坚持!”一个仅仅每年来公司两天的老师,却能对公司有这番认识与体会,让我很惊讶也很感叹!确实是,正是这份执着,让我们的公司不断的壮大;正是这份用心,让我们这些新来的员工更加的努力;正是这份坚持,让我们公司有了更高的追求。相信只要我们大家都能用心去对待每一份工作,用心的去做每一件事情,xx的明天将更加精彩!
第五篇:工作需要快乐
工作需要快乐
去年的一天,我正在加班呢,手机就响个不停了,嘀嘀嘀……,手机短信铃声再次响起,拿过来一看,又是一个远在省外的朋友发来的生日祝福:生日快乐,万事如意、合家欢乐……又一个温馨的祝福。每逢节假日,都会收到不少亲朋好友发来的短信,可都是些祝福身体健康,新年快乐,万事如意等等,怎么就很少有几个祝福工作快乐的呀。
我在想,是不是现在市场经济时代,各种竞争异常激烈,“工作好累”快乐从何而来?可正是因为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刻刻充满压力,充满风险,我们更应该以快乐的心情应对这危机四伏的处境呀!只有快乐的工作才能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增添几分自强的信心,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古人云:安居乐业,就是说要有一个和谐的居住生活环境,人们才会乐意做好本职工作,乐业者,快乐从业之所谓也,乐业是敬业的前提,不难设想,一个对自己8小时工作充满厌恶排斥心里,缺乏起码的热情和责任感的人,他的敬业之心从何谈起,他的快乐之感又从何而来?我看过一篇调查报告,说有75%的跳槽人员并不是因为待遇问题,而是因为“不快乐的工作体验”就是工作得不快乐。它包括领导的认同和赏识,职业的发展空间、工作的环境和灵活的工作安排等各方面,业而不乐故一走了之。
那要怎样才能做到快乐工作呢?热情是工作的灵魂,快乐是 生活的动力,生活多一片阳光,工作就会多几分热情,关爱他人,善待自己,对待工作要有正确的态度,快乐的工作态度不但会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还会改善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和成绩,可以说,一个人在工作中的快乐程度等同于他的目标实现值。态度决定一切,世界不会因为谁而改变,需要改变和可以改变的是我们改造世界的心,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工作是物质的基础,快乐是精神的享受,假如我们不能选择工作,选择职业,选择岗位,那就要尝试改变工作的态度,让自己快乐起来,点燃对工作的热情,满怀激情地全力以赴,激发自己的活力因子,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地质事业,要学会寻找工作中的乐趣,创造条件快乐融入工作,不要让自己变成工作的奴隶,而要把自己变成工作的主人。常言道:“大山之高非一石也,垒而后高”没有任何事情是一蹴而就的,没有任何人是一举成功的,也没有人只耕耘无收获,把握好自己,端正好态度,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也许你在普通岗位,但不要自卑,也许你身居要职,但不要自傲,我工作,我快乐,只要脚踏实地,把自己的工作做到位,持之以恒,永不松懈,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心胸会越来越宽广,视野变得越来越开阔,工作也会变得越来越快乐。
嘀嘀嘀……,手机短信铃声又响起了,打断了我的思索,我拿过手机,马上编辑了一条短信,群发给我所认识的朋友们,短信内容:祝愿朋友们,快乐工作,快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