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走近科学 走进梦想
走近科学
走进梦想
当听说中国流动科技馆要来到泸西时,我们激动了很多天,当得知学校要组织我们去参观时,我们欢呼雀跃!高兴极了!
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科技馆,里面的科技产品琳琅满目,同学们都兴奋极了,这看看、那摸摸,对什么都感到非常好奇,老师和我们讲解了很多科学实验的原理,最让我感兴趣是“球体撞击实验”,只见铁架上悬挂着五个闪闪发光的银铁球,拉起实验所用的绳子,这是控制五个铁球的材料,拉紧后,松手,只见第一个铁球快速撞上第二个铁球。但是整个实验中,五个球中,除了第一个铁球和最后一个铁球在动之外,中间三个铁球居然神奇地停留在原位,而最后一个铁球被撞飞的冲击力则是由第一个铁球撞击后通过中间三个铁球传递过来的,真让我惊奇不已,让我感到十分奇妙。
科技馆里有一个庞然大物吸引了同学们,它像一个大鸡蛋壳似的,上面写着球幕影厅,当同学们得知在里面可以看电影时,我们激动地钻了进去,我们在里面看到了璀璨的星空,神奇的月球、星球、大行星、小行星,它们都仿佛近在咫尺,似乎我们一伸手就能触摸到它们,这时我想到了李白的古诗《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当我沉浸在其中时,我的同学轻轻碰了我一下,我突然惊醒过来,我没有在天上,我是在科技馆里,我不禁感到科学太神奇了。我们还看了电影《珊瑚礁历险》,这个电影主要讲了人类寻找珊瑚礁死亡的原因和怎样保护珊瑚礁,据科学家推断,珊瑚礁在30年后将会灭亡,而依赖珊瑚礁生存的30多亿条鱼也将随之灭亡,这是一组多么可怕的数字呀!我们人类应该保护它们,不让它们灭亡。
这次参观科技巡展,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老师告诉我们,科学已经和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科学带给我们的方便,比如,电话、电脑、智能电饭煲、全自动洗衣机、空调、电动车等等,这些科学发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科学还会不断地创新发展,更好地为人们服务,科学的进步还代表着一个国家的进步,比如我们中国神舟七号的发射成功,听完老师的话,我深切感受到中国科技的飞速发展,油然而生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科技在现代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次的参观,让我们与科技进行了一次近距离接触,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让我感受到了现代科技已经到达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要紧跟科技的步伐,一定要努力掌握文化知识,将来为中国科技以及世界科技做出贡献!
走近科学,走进梦想,让我们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好好学习!
指导老师:朱维萍
学生姓名:宁崔然
第二篇:走进科学 放飞梦想
走进科学 放飞梦想
——读《科技与生活》有感
现在的科学技术越来越发达了,人类社会在飞速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感觉到科学技术带来的方便。学校发了《科技与生活》这本书后,我一开始还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是后来的一次小实验改变了我对科学的看法。
听说死海能将人浮在水面上,不会沉下去,是因为海里盐分很高。我觉得很神奇。我突发奇想,要是将鸡蛋放在盐水里,会怎样呢?我决定做一次试验。先准备好鸡蛋、水和盐。我先往水里加了几勺盐,搅拌均匀发现,鸡蛋只浮上了一点点。我后来加大了盐量,结果真的出现了神奇的画面,鸡蛋浮上来了!听妈妈说这杯盐水还能再次加工成盐,我的嘴巴惊奇的张成了“o”行,不敢相信这会是真的,可实验成功了。真是太不可思议了,原来生活中处处都有科学。
我还看了书里向我们介绍了邪教,如:法轮功、等,这些人企图将一些邪念传递给人们,让人们走上不归之路。其实听信邪教的人大多都是没文化的人,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反对邪教。向茅以升、李春等科学家学习,专心研究,做出对人类有用的贡献。
是的,生活处处有科学,只要我们去观察、去探索,就一定能发现。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共建美好的社会吧!
第三篇:走近名师 走进新作文
走近名师 走进新作文
——参加“全国新作文联盟暨海峡两岸‘新作文教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4年3月29日——30日,我国新作文联盟暨海峡两岸“新作文教学”研讨会在贵州师范大学召开,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是来自全省各地的小学一线教师,共一千余人。主讲的老师有5位,他们分别是管建刚(江苏省特级教师,吴江市实验小学副校长)、吴勇(江苏省特级教师,“童话作文”倡导者)、何绮华(台湾阅读剧场团长及作坊培训讲师)、张祖庆(江苏省特级教师)、何捷(福建青年名师作家)。
课堂上,教师们幽默风趣、循循善诱、深入浅出,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及朴实自然的教学风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老师们还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作文教学成功之路,让我们明白了作文教学的路子该怎么走。下面我把这次学习的感受和体会写下来。
一、从学生想象入手,还作文以灵性。
喜欢想象,乐于幻想是孩子们的天性和特长。在新作文课堂上,不少教师紧紧抓住了这一天性,放飞学生想象,让学生心中活跃着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意象。比如:张祖庆老师执教的《头脑风暴与创意写作》,光听这名字感觉很陌生,不知所然,但是一节课下来,我终于知道张老师的创意写作,其实就和我们平时的想象作文差不多。在创意写作时,我们要想办法让学生发散思维,大胆想象。老师在执教时得注意,不能否定孩子的想法,也不要及时评价,这是创意写作的原则。
整堂课在“猜测——视屏揭秘----大胆想象——小组交流-----个人发言”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想象力得到最大发挥。再加上教师文学素养好,课堂上机智幽默,学生热情高涨、思维充满灵性,教学效果好,让人印象深刻。
二、做有兴趣的引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前苏联教育学家赞可夫曾说过: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这样才能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何绮华老师和张祖庆老师就给我们做了个示范,何老师在课前让学生猜谜语,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张老师在有趣的视频中,播放了荷兰某图书馆的智能借阅卡,让学生一片哗然,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兴趣,从而顺利地引出了当天的习作内容。我想,如果在教学中我们也能多下功夫,成功也并不是很遥远的事。
三、注重写作方法的指导。
对于学生来说,写作文打开思路也许并不难,但是一但要从思想变为文字,就都不同程度的遇到了困难。管建刚老师在他的习作教学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他的课题是《一次争吵(争论、讨论、辩论)》,首先让大家解决作文字数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只要做到“人物勤开口,人物会说话”(人物多对几次话,说话的内容较多)就可以了。其次,还要让作文辞意兼美,他出示例文前后对比,把文中开始的“说”了换成其他表达说的词语,再在提示语前用上逗号,这样句子就优美起来了。
四、新名词“101行动”
在何捷老师这堂课上,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名词——101行动,所谓的“101行动”,是由美国小朋友发起的贴“话”活动,征集101句小伙伴们最希望听到的或最不希望听到的话,任意贴在家中,家人能看到并能常说或避免说的,在教学中,何老师从句到段,逐步引导学生先写一句话,然后写这句话背后的故事,进而就成了一篇文章,这让我们看起来,习作教学其实不是那么难,也让学生感
觉能说出心中的话而开心。我想,作文教学之“新”字的诠释就如此吧。
永和完小:江书珍
2014年4月2日
第四篇:走近孩子 走进童心
走近孩子 走进童心
我对遥远逝去的童年知之有限所以我将允许儿童来教导我
我不是圣人有时也会犯错所以我将容忍孩子的错失之举
我并非全知所以我无需强求孩子如此
我需要爱与被爱所以我将对无邪的孩子开放自己
我喜欢被表扬的滋味所以我会肯定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
我需要安全的庇护所以我也要为孩子们撑起一方晴空
我需要得到别人的理解所以我认
可孩子们一切个性张扬的举动我害怕孤独无助所以我将以善良亲和温柔之心
轻触弱势儿童的内心世界
我是成熟的大人常渴望童真再现所以我会永保一颗不老的童心
与其同行
走近孩子走进童心
一起感受阳光的明媚
一起承受风雨的侵袭
孩子伴着爱成长
我携着童心相随
第五篇:走近群众更要走进群众
走近”群众更要“走进”群众(思想纵横)
罗建军
《 人民日报 》(2013年11月20日 07 版)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很多基层群众反映:党员干部的身影见得多了,干部群众的联系更密切了。但也有群众表示:自己与党员干部还是坐不到一条板凳上去。这启发我们深入思考“走近”群众与“走进”群众的内涵与差别。
深入基层是领导干部转变思想作风、更好开展工作的前提条件。深入基层,首先需要“走近”群众。如果连“走近”群众都做不到,深入基层就成了一句空话。但“走近”群众并不等于“走进”群众,如果下基层仅停留于前者而做不到后者,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走近”群众而没有“走进”群众,有种种表现。比如,有的领导者虽然走出了机关、来到了基层,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有的身入心不入,身子在下面,心还在上面;有的工作部署到了下面,但工作重心还在上面;等等。这样一来,干部群众之间还是存在隔膜,工作很难深入下去,也就难以取得预期效果。
如果说“走近”更多的是一个物理学概念的话,那么,“走进”则更具有心理学内涵。“走近”群众,也许只意味着干部与群众空间距离的拉近;“走进”群众,则往往意味着干部与群众心理距离的拉近,甚至是亲密无间、水乳交融。俗话说:“心有灵犀一点通”。人与人之间只有注重心灵的沟通,加强情感的交汇与交流,才能心心相印。领导干部只有“走进”群众的心中,才能真正摸清人民群众的思想脉搏,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真正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解决问题。
如何才能“走进”群众呢?概括地说,需要与群众实现“三通”。一是语言相通。善于掌握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简洁形象的群众语言,把它们提炼、吸收到自己的讲话中,以达到群 1 众喜闻乐见的效果;对群众讲实话、不讲空话,讲真话、不讲假话,讲管用的“小”话、不讲虚幻的大话,避免无的放矢、无病呻吟,真正与群众对得上话。二是情感相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走进”群众,自然要尊重群众、理解群众、关心群众,真情实意对待群众,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搞好与群众的情感对接。三是心灵相通。时时刻刻心中装有群众,把能否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作为衡量工作的主要标准,经常与群众进行思想交流和心灵沟通,真正知道群众在想什么、关注什么、期盼什么,努力做到与群众心贴心,及时了解群众的冷暖疾苦,掌握群众思想的发展变化,从而能够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真正把党的温暖送到群众心中,真正让自己的工作接上“地气”、赢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