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课堂:父亲陪伴的孩子更自信
家长课堂:父亲陪伴的孩子更自信
近年来,“父教缺失”成了全球性日益严重的现象,在中国尤为明显:爸爸忙赚钱整天不在家,妈妈是三陪陪吃陪玩陪睡。亲子心理专家表示,父亲的陪伴对于孩子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否则孩子更容易不自信、没有安全感,并出现多种心理问题。
父亲在教育孩子过程中普遍缺位
“现在不少富豪都把老婆孩子送到国外,过着两地分居的生活,其实这是忽略了家庭的整体性和对孩子陪伴的重要性。”新浪网的一项调查显示,60.7%的受访者认为“现在孩子缺失父教”。家庭教育中父亲起主导作用的不超过15%。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中指出:父亲在教育儿童过程中缺位。这些数据说明,父亲们忙碌于工作和应酬,一些父亲在亲子教育上花的时间和精力太少,在情感、陪伴、沟通、亲密、问题解决等方面都不能满足孩子的需求。由此引发了诸多问题:孩子不自信、男孩伪娘化、女孩男性化等等。
父子关系好不好是衡量亲子关系最重要的维度
亲子心理专家表示,亲子关系是父子关系中的核心,父子关系好不好是衡量亲子关系最重要的维度。10岁以前父亲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信赖关系,关注孩子的人格培养,这对孩子的一生至关重要,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往往心理承受能力更强,应对困难更为乐观。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最好的父亲应该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位导师。作为父亲,既要做严父,又要做慈父。对孩子从本质上行为准则上来说要求要严格,从态度上、脾气上来说不必过严,这是两个概念的事情。表面上很严,行为上放纵是有问题的,父亲要言行一致。作为父亲,教育孩子要提出四条要求:首先要让孩子做受欢迎的人。孩子要学会懂礼貌、讲道理、守信用。其次要让孩子勇敢地面对挑战,尝试新事物。三要使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有思想。最后要让孩子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第二篇:让孩子更自信?因为家长用了这些夸奖方法
大多数的家长都知道夸奖可以建立孩子的自信,让孩子更有安全感,所以常常把“你真聪明”“你真棒”挂在嘴边,可是这些笼统的夸奖方式,大多数都没有达到好的效果,所以作为家长,掌握正确的夸奖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夸赞要具体
对孩子夸奖的时候,一定要基于事情,对孩子夸奖的时候要具体,比如孩子在很用心画画的时候,你就可以说“宝贝,你画这幅画真好,线条很流畅,画得非常生动,要是再专心点,肯定会更好的”。
一句具体的夸赞,不仅让孩子得到认同,变得更加自信,也让孩子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以后画画时候就知道自己要更加专心了。
赞美不是施压
孩子在表现好的时候,家长就会说“你刚才完成的很好,希望你能一直这样”“这次考了一百分,要继续保持啊”...这样的话语,本来孩子已经很努力做好一件事,可是孩子也会认为你在给他提出新的要求,让他下次考得更好,做得更好。就会产生一定的焦虑,时刻想着下次做不好怎么办,下次考不到一百分怎样,这样就只会给孩子更大的压力,害怕下一次的开始,更加不敢去尝试。
不要依赖物质奖励
有的家长为了让孩子努力学习,提高成绩,就会说:如果这次考试你考到前三名,就给你买什么什么,带你去哪里玩。
殊不知,总是拿物质奖励来刺激孩子,反而使孩子丧失学习的热情,就单单为了奖励而去学习,效果就适得其反。
把“聪明”换成“努力”
日常生活中,家长总是会说“你真聪明,这么快就做好了”,其实这样子夸奖孩子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自信,以为靠聪明就能做好这件事,弱化了努力的重要性。要是你这样子说的话:“这件事很难,你做了很多努力终于做到了,你真棒,要继续加油!”,就会引导孩子做什么事情都要努力,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好。
这就是要求家长在夸奖孩子的手,多强调过程,少强调结果。
把“很好”换成“会越来越好”
大多数的孩子做事都是三分钟热度的,得到家长的表扬后,就不再想做同一件是了,如果你告诉他怎么样就会越来越好,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在这件事上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而仅仅“很好、很棒”之类的夸奖词语,容易上孩子自信之后产生骄傲的心理,一旦孩子骄傲了就很难进步了,毕竟骄傲使人退步嘛。
夸奖就像像一剂药品,滥用会给孩子带来危害,所以孩子做的好时,该夸的就夸,孩子做得不好时,就适当地引导,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第三篇:父亲的陪伴对孩子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
父亲的陪伴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的研究综述
在现代家庭教育领域,人们更多的是把孩子教养的责任推给了孩子的母亲。只有极少数的父亲能主动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在父亲角色上也表现为不同形态。到底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有多大呢?该课题的研究让我们更加清楚得认识到父亲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有多大,同时可以让父亲更加了解自己的职责不尽在不养家糊口,同时更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成长。{1} 因为父亲的陪伴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性别角色、积极个性形成、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智力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
由于这一课题近年来才受到关注,还未形成一完备的理论与指导。但现在生活压力的加大,父亲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工作上,或是离婚等因素,父亲把很少的时间放在陪伴孩子身上,孩子的身心发展受到极大影响。而正是时代的现实需要,我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不断研究,以纠正我们的观念,让父亲多参与孩子的成长。我相信将会有越来越的学者专家注意到这一点,加大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力度,不断扩展本话题。
{2}戴志敏在他的硕士论文中讲到在现代家庭教育领域,人们更多的是把孩子教养的责任推给了孩子的母亲。只有极少数的父亲能主动承担起父亲的责任,在父亲角色上也表现为不同形态。在离婚时,孩子更多都是由母亲抚养,父亲很难争取到抚养权,父亲的缺失给孩子的教育埋下了隐患,也因此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国内近几年发生的“富二代”和“官二代”炫富、违法犯罪事件同样也是父亲缺席,极少参与孩子的成长有关。分析了父亲角色不当给孩子带来的多种影响,包括对孩子智力、能力、个性、情感、性别意识、道德、社会人际关系的影响
{1}刘丽娜在 2013年安康学院教改项目《创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课程教学方法研究实践》中提到父亲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幼儿性别角色、积极个性形成、人际关系、心理健康、智力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影响。父亲应该明确自己的家庭角色,主动承担教育责任,积极参与家庭教养,促进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发展。这些论述给本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给我们提供了借鉴的经验。提出了父亲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参与孩子的成长,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3}华东师范大学组织的江苏省农村父亲育儿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 中指出目前的江苏省农村地区,大多数父亲都有着良好的父职参与愿望,所持有的育儿观也大多比较科学,但是大多数父亲的父职参与度是非常有限的。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矛盾状况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这其中包括父亲自身的因素:父亲学历水平偏低;父亲工作状况的限制;父亲育儿的主动性不够;父亲所持育儿观不够科学;父亲对自身的角色身份认识不够以及亲子关系,与此同时还包括来自儿童的影响因素:儿童的性别状况、性格状况、儿童的数量,同时家庭中其他成员的态度做法以及目前社会支持的欠缺也是父职参与的重要影响因素。针对研究结论,笔者提出了一下建议:家庭成员要大力支持父职参与,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亲要摆正心态,客观对待孩子的状况特点;通过多种途径提升父亲的育儿信心;多管其下加大父职教育力度,给予父职参与更多的社会支持;将父职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融合。这一研究讲到了父亲参与孩子教育的状况以及原因和建议,给本课题的深入提供了材料。
{4}首都师范大学、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进行的研究中提出,北京军区总医院青少年成长基地近几年研究发现,孩子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行为问题和成瘾性的人格特点,其首要责任在父亲。该基地对所收治的网络成瘾病例的统计发现,排名第一的伤害是父爱缺失,占87%。父亲意味着规则与监督,也意味着权威与可信赖。在没有父亲参与孩子成长的情况下,孩子往往缺乏规则教育与必要监督,当遇到难题需要帮助时,孩子往往会缺乏一个可以信赖与参照的权威与榜样,这可能正是青少年的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所在。这又指出了父亲是规则是监督,如若没了父亲参与孩子成长,孩子被没了榜样,身心健康的发展得不到保障。
以上这些文献表明,父亲陪伴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影响极大,但由于社会原因,家庭观念,还有父亲的个人因素等,很多父亲在孩子的成长中缺席,这必大大地阻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父亲要多陪伴孩子,给孩子爱与关怀。
参考文献
{1}刘丽娜 父亲对幼儿发展的影响研究
2013年安康学院教改项目《创新<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健康>课程教学方法研究实践》 {2}戴志敏 父亲在子女教育中角色不当的研究(D)
{3}石慧
江苏省农村父亲育儿参与现状的调查研究
(D)
2012 {4}李文道; 孙云晓;
父教缺失对儿童成长的危害及预防
(N)
光明日报
2009-11-04
第四篇: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陪伴,成长
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陪伴,成长
家长教育孩子的心得体会:陪伴,成长
曾经有个朋友对我说,她很后悔在孩子小的时候因为她忙于生意而没能多陪陪孩子,现在孩子已经上高中了,正处在青春期,和她几乎没话讲,她真希望时光倒流能去陪伴儿子成长。所以我们得趁孩子现在还愿意和你说和你讲还能把你当朋友的时候,抽时间多陪陪孩子。
郑渊洁向我们透露了家庭教育的秘诀:闭上你的嘴,抬起你的腿,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给孩子看。所有孩子的模仿力都比奥斯卡影后影帝出色一千倍。所以陪伴孩子成长其实就是你要身先示卒,让孩子以你为榜样,你作了好榜样,孩子就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反之就是“一代不如一代,儿子不如老子”。
有个同事向我抱怨他家小孩不爱学习就爱上网,我就问他:“你下班后在家做什么?”他不假思索:“上网啊!”这不就得了吗,你在孩子面前已经做了榜样了,上网多有趣多轻松啊,孩子效仿你,他哪能抵挡得了那个五光十色虚拟世界的诱惑呀!我们夫妻俩平时特别注意作表率,一起忙完家务后就会看书读报听课学习,探讨业务,取得了成绩也会向儿子“汇报”,与他共同分享收获的喜悦!耳濡目染小孩也会自觉学习了。
陪孩子学的同时,还要注意及时和老师沟通、配合学校老师,留意孩子每个阶段的变化,注意纠正他的缺点,扼杀坏习惯的苗头,一旦孩子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就会很轻松了。我们家的孩子不算个让家长省心的孩子,爱玩好动,喜欢不分好坏地效仿别人,很容易受别人的影响,还爱显示自己认为的本事特长,自己吃了不少苦头,家长也很头疼。幸运的是班主任老师及时和我们沟通,共同就孩子的问题商讨对策。孩子在老师特意安排的同桌的引领下,进步突飞猛进。尤其是四年级下学期,学习基本上不用家长烦神了。放学回来不用大人说马上做作业,检查完作业就主动阅读课外书,家里以前四处堆积的课外读物都快不够他看的了。
这个“陪”,不仅是陪孩子学,还要陪孩子玩。
曾经有个家长很苦恼说自己和孩子说不上话,我就问他:“你家孩子平时都爱看什么书?”他说:“韩寒!”我又问他:“你看韩寒的书吗?”他说:“那有什么好看的?”你看连孩子的爱好都不关心怎么能和孩子说上话!
现在各地都在搞城市化建设,我们县城也不例外,如果家长不注意给孩子创造环境,不带他到自然中去,小孩见了猪吓得直跑,认为水就是水管里流出来的,蔬菜就是超市里卖的诸如此类并非笑话的事就会在孩子身上验证。我们小时候身边有许多同学是植物迷、动物迷、数学迷,而现在好多小孩都是电脑迷、网络迷、游戏迷了。所以我们再忙也会在周末陪孩子到自然界里去感知,洪泽湖大堤、三河闸、二河闸、入海水道……洪泽的各处自然的、人文的景观我们都带他跑了个遍,小孩的兴致也很高,对事物的观察力也强了。我们上星期就用小孩围棋比赛的奖品数码相机拍下了许多县城里的留下我们儿时记忆的老建筑,小孩还发现了我们都没在意到的东西,什么树和老砖墙合而为一啦,楼顶落水管下长出的一长溜蕨类植物啦,老屋顶上的瓦花啦……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很少能碰上他的同学,也不知他们是怎么度过难得的周末的。反正你让我辛苦了五天后再去上家教辅导班,我会觉得暗无天日、了无生机的,更别说天性爱玩的孩子了。好在现在他终于有了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了,这个孩子的父母也很爱野游,两个小孩在一起玩过了以后还比赛把玩的经历写下来,作文水平长足提高,写得生动有趣、纯朴自然,而且都是真情实感自然流露。这些都令我们无比欣喜!
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变得成熟历练,对生活也有了自己的诠释,不随波逐流,不标新立异,只求踏踏实实地实现自身价值!但愿孩子也能脚踏实地的追求他人生的目标,就像他老会说的:“妈妈,只要我能好好学习研制出先进的武器装备来,日本鬼子就不敢来欺负我们中国了!”真的是只有少年强才能中国强啊!
淮安市洪泽实验小学四(8)班张梓坤家长王卫红
第五篇:谈家长如何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长
谈家长如何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长
谈家长如何有效地陪伴孩子成长
有这样一位家长,可以说为了孩子是操碎了心,放弃了自己所有的娱乐时间,每天都陪在孩子身边。可是她的孩子却并不喜欢和她在一起,甚至觉得没有妈妈陪在身边会很开心。这位妈妈非常苦恼,为什么自己天天陪着孩子,却没有增进母子之间的情感呢?
由此引出了教育的一个重要词汇——有效陪护。在这里要注意的是有效两个字。刚才那位母亲虽然陪伴孩子的时间很长,可试问:孩子喜欢和你在一起吗?您陪伴孩子都做了些什么呢?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否有收获呢?你陪伴孩子度过的时光让她感觉很难忘吗?陪伴孩子的时间长短固然重要,但陪伴孩子的质量却更关键。
时间老人是公正的,他给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不多一分也不少一秒,为什么有的孩子学习好、知识面宽、作为大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的时间利用效率高。为什么有的家庭关系好,父母孩子亲情浓郁,这就要看家长是不是把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都变成了有益的时间、快乐的回忆。
有效的家庭教育需要家长做到以下几点,即七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安心”
一些家长因为工作非常忙碌,偶尔有时间陪陪孩子,不是在打电话就是在思考工作。我建议——陪伴孩子的时候您就一定要安下心来,把心交给你的宝贝,全心投入地去和他一起活动。让孩子感觉你的注意力是完全在她身上的,没有失落感。哪怕只有十五分钟,也好过你心不在焉地陪他一个小时甚至是半天。要么不陪,要陪就要安心。
第二个关键词——“目标”
幼儿园几乎每一节课都像是在做游戏。可是孩子在玩的过程中是有收获、有进步的。他们的认知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得到了提高。很多家长只是单纯地带着孩子出去玩,其实心里没有什么目标。一趟玩下来,可能孩子除了过程中疯狂地开心了一下,没过多久就渐渐淡忘了。两者都是玩,区别就是我们有预定的目标。比如你要带孩子出去旅游,就可以事先准备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先给孩子看,让他们去实地找一找图片上的那个景点在哪。这样孩子会很乐意参与,更锻炼了他们的记忆力和观察力。此外家长也可以结合幼儿园的教学设定一些有目的性活动。如配合“衣服”这一主题,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逛一次商场,让他们发现衣服在款式、面料、性别、年龄上的不同。回到家里再和孩子一起用报纸、塑料袋„„制作一件衣服,让他们穿着自己做的衣服跑来跑去,孩子一定很开心。这样的方法既巧妙地丰富了孩子相关的主题知识,又让他爱上了做手工。
第三个关键词——“随机”
上面提到的是有目的地陪护孩子,那么“随机教育”也是家长陪护孩子时不可忽视的又一关键词。“随机教育”是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情景,就借助和利用这些情景对孩子进行随机教育,让他在此情景中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东西。家长要把与孩子相处的每一段时间,变成愉快高效的价值时间,变成进行随机教育的有利时机。
当然随机教育也要看场合的、讲时机的。比如:家长可以在卧室里告诉孩子要把自己的房间整理好;吃饭的时候可以告诉他要讲卫生、饭前要洗手,吃饭的时候要讲文明,不出大声、不撒饭粒„„有一种说法:“不在卧室里给孩子讲猴子的故事。”在卧室里给孩子讲画书上的猴子,肯定不如在动物园里讲效果更好。相反,在动物园里给孩子讲卧室里的秩序、饭桌上的规矩,也和当时的情景不符。
另外,有一些家长会带孩子去参加朋友的聚会,不过孩子在那样的场合一般都是不被大人关注的,或者不自觉地被大人排除在谈话之外。此时,家长如果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进来,或者让他去照顾比他小的同伴,或者让他去帮着和服务员沟通„„这种安排是有意识的,但不是强迫性的,是以家长为指导,以孩子为主体的引导性教育,是隐形的随机教育。
第四个关键词——“距离”
关于“距离”这一关键词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1、年龄的距离要拉近
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我以为世间人与人的关系,最自然、最合理的莫过于朋友。君臣、父子、兄弟、夫妻之情,在十分自然合理的时候都不外乎是一种旷久的友谊。” “与孩子一起成长”——如果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放下架子,放低身段,与孩子共同体会成长中的快乐与困惑,一定会从孩子身上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孩子也会轻松愉快地在家长的陪伴下长大成人。何乐而不为呢?有一位教育家说得很好:“儿子三岁,我四岁”,和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就要放开了玩,敢跑、敢跳、敢疯狂,尽情地享受孩子觉得非常快乐的游戏。
2、陪伴孩子要忽远忽近
要和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千万不要整天黏在孩子身边,嘴巴、眼睛不停地盯着她,这样孩子容易在情感上变成一个不能被忽视的人,依赖性强,缺乏独立能力和自信心。家长要让孩子明白一个道理“我没有看着你、没有陪在你旁边看你做事,并不代表我不爱你。”
比如,孩子在户外的时候,有的家长会不停地喊:“哎哟,小心。哎呀!脏死了~~~”你想这样的话孩子能开心吗?烦都烦死你了,你更累得够呛。你首先可以和他共同寻找一些危险地带,讨论自我保护的方法,之后让他尽情地去玩,你也在可以保护到她的范围内活动活动。一些活动你教会了他方法、告知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性等,就要让孩子在你的视线范围内独立、大胆地去完成。不要怕他会失败,会流泪。其实孩子的脆弱、抗错性差等很多性格上的缺点很多都是因为家长的过分关注有关。
第五个关键词——“放手”
英国的一位女心理学博士曾经说过一段话“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目的的,只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如今多半的家长都是因为孩子年龄小,舍不得、不放心让孩子去做该做的事情。可是在这个过程中诞生了多少个懒惰宝宝、脆弱宝宝啊!“爱他就要放手”人作为生物的一分子,更应该用推出的爱,给孩子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先是抱着孩子,后来是领着他,再后来是跟在他的身后,再后来看他走出你的视线,慢慢地孩子就可以独立地去做一些事情了。
第六个关键词——“爸爸”
如果说母亲是孩子的港湾,那父亲就应该是远航的领航人。父亲会和孩子谈一些母亲陌生的话题,比如:军事、汽车、飞机„„不过现在的孩子多半都是喜欢自己的母亲多过父亲,有的孩子一个月才见父亲一两次,甚至有一些孩子和父亲的关系很疏远。其实,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就是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缺席”。父亲经常和孩子亲密接触,会使孩子变得更有安全感和更加自信;父亲是离开母亲怀抱之后地第一个朋友;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的领路人,孩子的性格、情感、知识、道德品质,都和父亲有着重要的关系。一个孩子完整的人生中,怎么能够缺少父亲那份厚重的爱呢?在此我呼吁所有的父亲,像关注自己的事业一样地关注自己孩子地成长。
第七个关键词——“一致”
可以从以下两个面来理解“一致”:
1、家庭教育要一致
目前不少家庭都是四位老人+保姆+父母,有的甚至上了姨妈„„这样的家庭多半是溺爱的情况偏多,各成员在教育理念上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建议有这样情况的家庭,开个家庭会议,统一意见,在陪伴孩子的时候态度、要求保持一致。
2、家园教育要一致
家长一定要熟知幼儿园的各种要求和方法,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在教育孩子方面与幼儿园教育保持一致。
总之,面对一个成长中的孩子,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还要有爱的能力。这种能力不是天生具备的,而是我们心怀温存的爱和责任,在和孩子一起成长的岁月中、在不断地学习中慢慢增长。只要你愿意陪伴在孩子的身边,只要你有意识,并且把握了与孩子相处的艺术,家长就可能把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变成“有价值的时间”,学会有效地陪护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