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年鉴编篆出版质量评比颁奖暨全国-中国信息年鉴

时间:2019-05-15 05:45: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全国年鉴编篆出版质量评比颁奖暨全国-中国信息年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全国年鉴编篆出版质量评比颁奖暨全国-中国信息年鉴》。

第一篇:全国年鉴编篆出版质量评比颁奖暨全国-中国信息年鉴

《中国信息年鉴》

工作通讯

《中国信息年鉴》编辑部 2010年12月22日

《中国信息年鉴》网站 荣获“全国出版业网站百强”奖

2010年12月,《中国信息年鉴》在2010年全国出版业网站系列荣誉评比中入选“全国出版业网站百强”。

2010年全国出版业网站系列荣誉评比活动是在国家新闻出版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指导下,由中国出版者工作者协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全国出版业网站百强”是从全国2500多家新闻出版网站中选出,共选出出版社网站30强;电子商务网站20强;内容平台、期刊、报业网站各15强;新媒体网站5强。本次全国期刊业入选百强网站的仅8家,其中,《中国信息年鉴》网站是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年鉴类网站。这是对《中国信息年鉴》网站工作的高度肯定和良好评价,是编辑部全体同志们多年来辛勤劳动、不断创新的结果。

本次评选活动秉承“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评选程序科学、权威。评选指标分为第三方数据监测、人工测评、专家评价三个部分。第三方数据监测是考察独立访问者数量、总访问次数、人均停留时间、人均访问频次、Alexa流量等项指标。人工测评是指对用户体验度、服务创新力的评测,包括网站页面下载显示速度,界面友好程度、操作性,互联网技术应用的创新,内容的创新,网站页面设计的创新等指标。专家评价是行业专家对网站的评价,包括网站建设导向性、内容资源丰裕性、产品服务创新性、整合服务广泛性、对数字化转型拉动性等指标。评选第一阶段根据网站域名数据库筛选出2000家网站进入监测。经过尼尔森的第三方数据检测结果分类确定200家入围网站。评选出“全国出版业网站百强”、“全国出版业网站‘十一五’突出成就奖”、“最佳服务网站”、“最具发展潜力网站”等奖项。最终的评选结果在2010(第四届)全国出版业网站年会上公布。

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主办的“2010(第四届)全国出版业网站年会”于2010年12月15-17日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以“加强内容资源整合 构建数字出版产业链”为主题,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副主席谢明清、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司长张毅君等业界领导以及4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信息年鉴》编辑部王超同志参加了会议。全国出版业网站年会主评专家王勤做了《2010全国出版业网站年度创新报告》。中国版协为获奖单位颁发了获奖证书和奖牌,并建议各有关单位对本单位网站工作所取得成绩再给予表扬和奖励。

主题词:出版业 年鉴

网站 百强

发:《中国信息年鉴》各相关单位

第二篇:关于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颁奖暨

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颁奖暨

第十二届全国年鉴学术年会总结

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年鉴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王守亚

2010年5月1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根据大会安排,要我做一个总结。其实,这个总结每位参会代表都在做,很多人可能做得比我好。

五月的泉城,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处处充满盎然生机。在中国版协的关心和指导下,在全体与会代表的通力协作下,在东道主山东史志办的精心安排和周到服务下,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颁奖暨第十二届全国年鉴学术年会在这里成功举办,并已完成大会主题内容,非常圆满。中国版协常务副主席刘波出席会议并讲话,亲自为获奖单位颁奖;版协年鉴工委主任许家康、山东省政府副秘书长马越男分别代表主办方和承办方致辞;山东省史志办主任刘秋增向代表们介绍了山东志鉴编纂出版情况和经验;版协年鉴工委副主任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孙关龙做了题为《年鉴创新的又一次检阅》的学术报告,从年鉴学术角度,详细总结概括了这次评奖的特点、经验和暴露出来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努力的方向;8位获奖年鉴和论文作者代表在大会上发言,上百位代表在小组会上交流。大会气氛隆重而热烈,激动人心,催人奋进,是全国年鉴界空前的盛会,300多名代表济济一堂。交流了情况,沟通了信息,广交了朋友。

当我们踏上齐鲁大地的时候,就被这里博大精深的文化所陶醉。礼仪之邦,魅力无穷。300多人的盛会,接待工作非常辛苦。山东史志办、山东年鉴的同仁在刘秋增主任的率领下,以高度的热情和齐鲁人特有的胸怀,勇于担当,深情奉献。为使评奖活动划上圆满的句号,他们作了长达5个月的准备,举全办之力,在人、财、物等方面都做出巨大贡献。为此,我提议,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表达对山东省政府、山东省史志办诚挚的感谢。

这次颁奖大会与学术研讨活动放在一起,是本会为推动年鉴事业发展、提高年鉴整体质量而采取的重大举措。正像昨天几位代表在精彩的发言中所说的那样,我国新时期的年鉴事业,从一开始就把年鉴编纂实践和年鉴学科体系建设紧紧联系在一起。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关于“编辑出版年鉴很有必要,这是国家的需要、四化建设的需要”号召指引下,年鉴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老一辈专家学者尚丁、刘火子、邓德、邓伟志等就开始筹备全国年鉴研究中心,编辑出版刊物《年鉴通讯》,用中外年鉴理论指导蓬勃发展的年鉴事业。广大年鉴工作者的实践又不断丰富和发展年鉴理论,特别是一大批精于编纂又勤于思考的年鉴工作者,已成为或

正在成为年鉴专家和学者。实践证明,本会组织的四次评奖会和12次学术年会,以及各层次的学术研讨活动,都对年鉴事业的发展、年鉴编纂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开展五年一届的评奖活动,检阅一个阶段的年鉴编纂成果,总结经验教训,树立新的标杆典范,以期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通过与之相伴的学术研讨活动,使年鉴的规范与创新、编纂质量的提高更具针对性和方向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评奖活动为各家年鉴增加了提高质量的压力和动力,学术研讨则可能提供提高质量的方法和途径。这次大会将两大活动放在一起,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各位同事,随着颁奖大会的成功举办,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工作将划上圆满句号。小小奖杯和证书,凝聚着全国近3000家年鉴5年的期待,凝聚着中国版协对年鉴群体的关爱,也凝聚着年鉴工作委员会领导和全体评委的心血和汗水。

象我们这样一个群众性的学术团体组织,在国家级层面上没有什么优势,是相对弱势的群体。中国版协在严格控制全国性评奖的形势下,特批这次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活动,体现了主管单位对我们的厚爱。为争取版协主办这次评比活动并以版协名义颁发证书和奖杯,许家康主任先后数次专程赴京向于友先主席、刘波常务副主席等领导汇报,力陈评比工作对全国年鉴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为迎接这次评奖,全国各类年鉴加大规范创新力度,相互学习借鉴编纂经验,形成百舸争流的良好态势。从评奖结果看,整体质量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对这次评奖活动的意义、特点、效果和暴露出的问题,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孙关龙副主任已经作全面而又深刻的总结,就不再赘述。

为了让评奖结果更加公平合理,中央和地方两个评委会均在方案的制定、程序的安排、方法的掌握上集思广益,力求圆满。进一步完善了评委回避制和监评制,细化客观标准,减少主观判断,在评议、打分、票决等环节充分发扬民主。评委们加班加点,求真求实,总体上都比较客观公正。

各位同事,评奖还将继续,研讨永不止步。获奖固然可喜可贺,但它只代表过去的成绩。大家要以这次评奖为契机,大力宣传年鉴和年鉴事业,对获奖成果要作深度开发和利用,请主管单位给予嘉奖和奖励,提高这次评奖工作的功效。这次评奖工作的结束,即是下次评奖的开始,我们要按照中国版协常务副主席刘波先生提出的“年鉴工作大有学问,年鉴工作大有可为”的要求,坚持“三贴近”原则,增强服务意识,进一步提高年鉴编纂出版质量,加强学术研究,为把我国由年鉴大国变为年鉴强国、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年鉴学科体系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精心准备,以优异成绩迎接第五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

精心准备,以优异成绩迎接 第五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

——第二十四次全国城市年鉴研讨会(2014年7月·哈尔滨)主题报告

许家康

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开始于1994年,以后每五年举行一次。当年的第一届和1999年的第二届,均由中国年鉴研究会主办。从2004年的第三届开始,由中国版协主办,年鉴研究会承办。中国版协是中央规定有权主办全国性文艺新闻出版评奖的9个单位(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文联、中国作协、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出版协会)之一。由中国版协主办,大大提高了年鉴评奖的权威性和美誉度,对整个年鉴界是极大的鼓舞。

全国年鉴评奖,历来十分认真,公开、公平、公正。首先,评奖办法是公开的。其次,评比过程是公平、公正的。几十个评委分别按20多指标对参评年鉴打分,任何一个评委都很难决定一部年鉴在评奖中的命运。再次,评奖结果经过公示,并按程序报批。因此,年鉴评奖没有后门可走,应对评奖也没有什么窍门或捷径可言。年鉴评奖是实实在在的质量竞赛,一切由质量说话。质量好,自然有人替你说话;质量不好,一比就下去了。应对评奖的最好办法是全面地、扎扎实实地提高年鉴编纂出版质量。出于以上考虑,我想在这里与大家着重探讨如何进一步提高年鉴质量的问题。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调整框架

年鉴界曾经流行这样一种说法:“框架稳定是年鉴成熟的标志”。意思是说年鉴基础框架一旦打磨成型之后,无需经常调整。如果在这句话中加上“相对”二字,也许还说得过去,即“框架相对稳定”是可以的,应该的;而框架绝对稳定,一成不变,则是欠妥的。年鉴是

逐年编纂连续出版的资料性工具书。年鉴姓“年”,性是年鉴的基本属性。年鉴的性决定它必须为读者及时提供新情况、新资料,规定它必须记录现实并为现实服务。也就是说,年鉴的内容必须常编常新。而为了保证内容能够推陈出新,框定年鉴内容的框架就不能一成不变,必须不断地有所调整,有所创新。我曾多次强调:年鉴既然是社会现实的一面镜子,框架就必须跟着时代走;社会现实变化了,框定年鉴内容的框架就得随之调整变化①。从年鉴编纂实践看,年鉴框架的变是绝对的、经常的,不变是相对的、暂时的。变是为了更好更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提高年鉴的资料价值;不变是为了培养读者的检索习惯,提高年鉴的使用功能。变与不变都各有用场,不可偏废。犹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动一静,相辅相成。这是年鉴框架设计的辩证法。

调整框架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作出努力:

一是千方百计突出特点,体现时代特色。这就要求设计者善于审时度势,从风云变幻中把握时代的潮流和脉搏,及时抓住新的重点题材、热门话题,设立新的栏目,淘汰过时的栏目。例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过去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们都将其概括为现代工业、现代农业、现代科技、现代国防等“四个现代化”建设。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四个现代化”的提法已经由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等“四个文明”建设以及和谐社会建设所取代。最近几年,中央进一步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的概念。年鉴的框架设计必须适应这个变化,及时更新相关栏目,以更好地汇集相关资料,增强年鉴内容的时代性。《广西年鉴》的框架设计,多年来一直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地对基础框架进行微调,使年鉴始终保持现实性的品格,这是《广西年鉴》多年来一直保持质量优势的原因所在。据不完全统计,从2001年至2010年,《广西年鉴》在逐年调整框架时新设的栏目(主要是分目)达到28个,其中包括:“政治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 ①广西社会科学专家文集《许家康集》第199页,线装书局,2011年。

“股份制经济”“外商和港澳台投资经济”“西部开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区建设”“保税区建设”“证券·期货·上市公司”“口岸管理”“海事管理”“森林资源培育”“园林花卉”“信息产业”“房地产业”“爱国卫生运动”“农民工”“社区”“慈善事业”,等等。在新设这一大批栏目的同时,淘汰了“乡镇企业”等七八个过时的栏目。当然,《广西年鉴》的框架也并非完美无缺,有不少地方还需要调整和改进。但由于框架始终跟着时代走,框架的特点和时代特色都比较鲜明,因此,在年鉴评奖中多次得到评委们的高度认可。《扬州年鉴》2008年卷的框架设计五易其稿,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建设”“新材料新光源新能源产业发展”“旅游业推进”“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和谐社会建设”等五件具有标志意义的重大事情分别开设专栏,并进行较为详尽的记述,使年鉴的特点和时代特色十分鲜明。在2009年开展的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中,《扬州年鉴》从城市年鉴中脱颖而出,获得综合特等奖和框架设计特等奖。

二是千方百计突出地方(行业)特色。年鉴框架要有地方(行业)特色,根本要求是善于抓住地方(行业)特点,扬长避短,使栏目和选题尽量切合实际。抓住地方(行业)的强项,地方(行业)的独到、独特之处,合理设计栏目,并适当安排版面,框架就能显示出自家的特色。例如,民族地区的年鉴专设“民族”栏目,西部地区的年鉴开辟“西部开发”栏目,汽车城的年鉴特设“汽车产业”专栏,旅游城市的年鉴将“旅游业”设为一个部类,贫困地区的年鉴常常设有“扶贫开发”栏目,等等。在国内出版的地方年鉴中,《温州年鉴》的特色栏目曾经一度独领风骚。从2001年到2003年,《温州年鉴》连续推出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的栏目。例如“特色工业”,包括“鞋革工业”“低压电器工业”“泵阀工业”“打火机工业”“眼镜工业”“剃须刀工业”,等等。大家都知道,温州生产的皮鞋、低压电器开关、打火机、眼镜等产品,行销世界各地,并占有非常大的市场份额,《温州年鉴》分别为这些特色产品制造业开设分目,强化反映,理所当然。此外,《温州年鉴》还根据温州走南闯北经销天下的人特别多,外地到温州务工的

人也特别多的实际情况,专门开辟“温州人在全国各地”“温州人在世界各地”“外地人在温州”等栏目。这些充分体现温州经济特色和人文特点的栏目,获得年鉴界的普遍好评。在2004年举行的第三届全国年鉴评奖中,《温州年鉴》的框架设计获得很高的分值,并因此而进入特等奖年鉴行列。我曾和当时的《温州年鉴》主编陈又新先生交流过,他说过的一句话对我很有启发:“我们并没有刻意求新,只是力求突出地方特色。”我想,“力求突出地方特色”,正是年鉴同仁在框架创新实践中悟出的一个重要原则和基本经验,值得我们重视。

二、讲究规范

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除了比特色、比新意之外,就是比规范。任何工具书都按一定的规矩编纂而成,这些规矩的总和,就是工具书的体例。体例就是规矩、规范。年鉴编纂的体例规范包括总体设计体例、选题选材体例、条目编写体例、成书加工体例等,所有这些体例规范都得讲究。否则,就将会在评比中败下阵来。

(一)在总体设计体例方面,除了前述与时俱进调整框架,千方百计突出框架的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之外,还需要把握好一些重要的结构指标

有两种结构指标值得重视:

一是综合情况、动态信息、附属资料、检索系统四大部分的构成比例。2006年,我在写作《年鉴编纂入门与创新》一书时,曾对国内外30种较有影响的年鉴作过统计分析,这30种年鉴四大部分的平均值是:综合情况(即概况、总述)占7%,动态信息(通常分为若干部类)占56%,附属资料(包括领导讲话、工作报告、统计资料、法规文件、大事记等)占29%,检索系统(目录和索引)占8%。我以为,这样的结构比例是较为合理的,值得大家重视。但不少年鉴的编纂者对此不以为然,导致这四大部分的结构比例严重失调。常见的突出问题:(1)缺少综合情况,或综合情况篇幅太小。我曾见到两三种省级年鉴始终没有综合情况,市、县年鉴缺少综合情况的现象也经常可以见到。4

至于综合情况篇幅太小,更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我见到最小的综合情况只有两个页码,3600字,占全书总篇幅的0.79%,离7%的理想指标差距遥远。(2)缺少索引,或索引质量太差。保守估计:目前国内公开出版的年鉴大约有1/2没有做索引,造成检索系统不完备;做了索引的,其中多数索引比在1∶1以下,且未能引入参见、附见的编排方式,索引质量比较低劣。

在年鉴评奖中,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都是要扣分的。其中:缺少综合情况、缺少索引,分别扣3分;综合情况篇幅太小、索引质量太差,也要适当扣分。一些年鉴在评奖中败北,与存在上述问题不无关系。

二是一次文献、二次文献、三次文献的构成比例。年鉴三次文献的构成比例,不同的年鉴往往会有不同的方案,不可强求一致,当然,可以有合理化建议。根据我对国内外30种年鉴的统计分析,这些年鉴三次文献的平均值是:一次文献占9%,二次文献占36%,三次文献占55%。2012年9月,在第13次全国省级年鉴研讨会的主题报告中,我根据上述结构指标,并结合地方年鉴的内容质量状况,进一步提出一、二、三次文献在年鉴中的理想比例是1∶4∶5,即一次文献占总篇幅的10%左右,二次文献占40%左右,三次文献占50%左右。提出这一结构指标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要适当控制一次文献的篇幅,防止年鉴变成文件汇编;二是大幅度增加二次文献的品种和数量,彻底解决部分年鉴内容单薄、资料形式单

一、表现手法单调的老问题。在年鉴评奖中,资料门类齐全,一、二、三次文献配置合理,是一个重要评价指标,处理不好是要丢分的,尤其是正文不配图或很少配图、既没有统计表也没有统计示意图、其他二次文献资料形式极少运用的年鉴,不可能获得高分。这一点,值得我们引起注意。

(二)在选题选材体例方面,要注意防止稳定性选题偏多、动态性选题偏少,内向性选题偏多、外向性选题偏少,雷同化选题偏多、个性化选题偏少的“三多三少”现象,努力增加动态性、外向性和个性化选题,提高年鉴的新颖性和使用功能

这里的关键是要增加动态性选题,因为动态性选题多了,外向性

选题和个性化选题自然会相应增多。

年鉴逐年编纂连续出版,内容资料既有新颖性又有连续性,这是年鉴的一大特点。为了体现内容资料的连续性,年鉴应当有一批相对稳定的条目,例如各个领域的综述条目,各部门、行业的概况条目,以及反映某些经常性专项管理、专项业务基本情况的条目,等等。这类条目在通常情况下稳定设置,内容逐年大部更新或全部更新。这是年鉴内容连续性的基础。问题是过犹不及。稳定性条目数量过多,所占比例过大,会损害年鉴的新颖性。合理的度和基本要求是:四六开或三七开。即要求稳定性条目占30%~40%,动态性条目占60%~70%。就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行业来讲,总要有几个选题是新的,不能年年设立的条目都一个样。这是年鉴常编常新的需要。

国内不少地方年鉴都高度重视条目选题的新颖性、动态性。例如《上海年鉴》《南京年鉴》《杭州年鉴》《哈尔滨年鉴》等,每年条目选题更新的比例都达到80%以上,条目选题的动态性特强,内容资料的新颖性十分突出。但也有不少地方年鉴对条目选题的新颖性、动态性不够重视,任由栏目化的条目选题随意安排,每年条目选题更新的比例达不到60%,有的市县年鉴甚至只有30%~40%。尽管其中不少稳定性条目的内容资料逐年更新,但由于条目选题不够鲜活,动态性不强,年鉴的新意还是明显不足。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制订并认真落实条目选题原则和标准。这个原则和标准必须强调新、追求新,并以基础信息和大事要闻作为选题的重点。基础信息集中收入概况或综述条目,大事要闻原则上一事一条或同一类事物一条,将稳定设置的栏目化条目减少到最低程度。

(三)在条目编写体例方面,要坚持条目的相对独立性,完善条目内容要素规范和记述程序要求,规范条头标引

1.坚持条目的相对独立性。条目是年鉴主体内容的基本单元,也是相对独立的资料主题。条目的相对独立性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条目作为可供独立检索的信息实体,一般都独立成篇,结构完整,内容要素齐全;条目之间地位平等,相对而立,内容少有交叉。另一方面,年鉴中的一些条目对框架有一定的依赖性,即离不开所在的栏

目;有的条目是某个主题的一个层次或侧面,相关条目的内容会有一些交叉,独立性不是特别强。强调条目的相对独立性,是为了增强条目的独立检索意义,提高年鉴的内容质量。这是许多年鉴都需要面对的一个实际问题。目前,不少年鉴不重视、不讲究条目的相对独立性,造成条目缺乏应有的检索性和规范性。其具体表现:一是年鉴中有大量的同名条。例如:民主党派的选题家家都是,甚至年年都是“概况”“组织建设”“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商业银行的选题一律是“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网点建设”等;所属行政区域的选题也是千篇一律:“基本情况”“工业经济”“农村经济”“社会事业”,等等。有的年鉴的同名条高达百分之二三十。这不但造成相当多的条目完全没有特点,缺少新意,而且给读者检索造成很大的麻烦。二是随意降低设条标准,将一个独立主题的某些层次或侧面,过多过滥地设为条目,造成条目数量不少,而检索性不强。例如,许多地方年鉴常见的“业务发展”“队伍建设”“职工培训”“主要活动”“重要会议”“业绩考核”“存在困难与问题”„„这些所谓“条目”,其实并非都是独立可检的资料主题,而是某些独立主题的一个内容层次或侧面,勉强将其设为条目,往往会成为白白浪费版面的死条。年鉴中无法检索、难以检索的资料主题就是死条。年鉴选题并不绝对排除层次条或侧面条,但层次条和侧面条不应该是大量的,而只能是少量的、个别的、十分重要的而且是资料丰富、内容独特的。

2.完善条目内容要素规范和记述程序要求。为了让编者和作者更好地把握条目的内容,许多年鉴编纂单位都对不同类型的条目分别作出内容要素规范,并有记述程序要求。例如:记事条目规定按新闻五要素记述,即事主、时间、地点、事情和结果,某些特别重要又有复杂背景的事件,还需要说明原因;地方、部门和行业的概况条目,内容要素一般规定为:基本情况、主要业绩、发展变化特点、存在困难与问题;机构、团体条目一般要求记述:设置沿革、现在状况、重要活动、主要成就等;会议、节庆活动条目一般要求记述:时间、地点、主(承)办单位、主题、内容、主持人、参与人数、社会

影响等。

按既定的内容要素规范和记述程序要求撰稿,对于条目作者来说,如同按处方抓药,逐项罗致。其中的好处,是可以按图索骥,有章可循,不至于信马由缰、漫无边际而徒劳返工。从条目编写实践看,作者撰稿常见的一大通病,是忽视条目的内容要素规范,导致年鉴中同类条目基本内容的可比性较差,核心资料残缺不全。例如:有的记事条目不交待时间、地点;有的会议条目漏记会议主题、主持者和出席人数;有的概况条目不提及发展特点,回避存在的困难与问题,等等。此外,不少市县年鉴还存在这样一种离奇现象,就是在一个分目中,第一个条目出现事主、时间、地点之后,第二、第三、第四个条目完全承前省略,不再出现事主、时间和地点。这是欠妥的。如前所述,条目在年鉴中具有相对独立性,所有条目地位平等,相对而立,独立成篇,主语和时间、地点都不能承前省略。随意省略的结果,会造成一批没头没脑、不清不楚的条目,读者根本无法利用其中的资料。

3.规范条头标引。条头即条目的标题,既是条目内容资料的聚焦点,也是读者检索资料、获取信息的路标。条头标引,应采用通用的词和词组、独立的名称和概念、短语或短句,不采用冷僻、艰深的词汇和令人费解的缩语,也不使用标语口号或推论式、铺垫式句子和因果复句。条头规范标引的主要方法和要求:一是以事实和资料为依据,准确地概括主题;二是措词通用规范,不随意生造名称概念,尽量避免凑数文字;三是十分简洁,不随便多用一个可有可无的字和词;四是方便检索,尽量选用人们容易想起的主题词,并注意突出中心词、关键词。目前出版的许多地方年鉴的条头标引,与上述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画蛇添足。例如,“民族事务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医疗改革工作”“厂务公开工作”“水土保持工作”“依法治水工作”等,这6个条头中的“工作”二字纯属多余,应当删节。因为年鉴的记述重点是基础信息+大事要闻,而非日常工作,事事务务;年鉴条头标引是主题标引,没有必要拖泥带水,画蛇添足。二是中心词、关键词缺失。例如,“政协”分目中的“加强

思想理论建设”“做好提案工作”“开展联谊活动”,这3个条目标题就缺失关键词“政协”,应该补上,分别修改为“政协思想理论建设”“政协提案工作”“政协联谊活动”。三是中心词、关键词不够突出。例如,“创新资金管理”“提高财政收入征管水平”“开展政府债务审计调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这4个条目标题的中心词、关键词就不够突出。前两个标题应采用换位法,将动词后置,关键词(名词)前置,分别改为“资金管理创新”“财政收入征管水平提高”。后两个标题则宜采用掐头法,即将开头的动词删去,分别改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政府债务审计调查”。突出中心词、关键词的目的,是为了让读者能够以最快速度扫瞄到主题词,以节省查考时间,实现快速检索。

条目编写质量决定年鉴的内容质量,而要提高条目的编写质量,就得讲究条目的编写规范。第五届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方案设定的条目编写六七项评审指标,多数都与规范性有关。因此,规范条目的设立,规范条目的内容,规范条头的标引,意义重大,每一家年鉴都不可等闲视之。

(四)在成书加工体例方面,要反对片面追求豪华、大气,扫除年鉴的奢华之风

年鉴的奢华之风由来已久,具体表现:一是几乎所有的年鉴都采用高等材料精印精装,即使是贫困地区的市县年鉴哪怕买不起书号用内部准印证出版也要精印精装。二是相当多的年鉴排版密度不大,一般每页只有1600~2000字,书中还有大量的留白;尤其是书前的彩图专辑,为领导人开辟的专栏,更是“宽可走马”,版面严重浪费。

年鉴的奢华作法与其资料性工具书的性质很不相称。工具书是案头必备、备查备考的工具。人们使用工具书,主要是为了释疑解惑和检索所需资料,一般不会像对其他文字书刊或艺术作品那样怀着一种欣赏的心态,从头到尾、里里外外慢慢品味。因此,工具书从内容到形式都应当是朴实无华的。年鉴作为工具书的一种,其装帧版面设计理所当然要突出严谨、缜密、简洁、实用的风格,并按照“高密度、大容量”的原则安排图文资料。

首先,年鉴的版心幅面设计应尽量扩大版心尺寸,必要时可以打破常规,尽可能减少白边。国外出版的年鉴和国内出版的辞书白边一般都很小,值得国内年鉴借鉴。例如:16开的《辞海》合订本,版心幅面尺寸由常规的153毫米×219毫米扩大至160毫米×233毫米(即每页多排两行,每行多排两字),切口、订口白边只有10毫米,天头、地脚白边不足15毫米;美国《世界年鉴》32开的普及本,天头白边只有10毫米,切口、订口、地脚白边仅为5~7毫米。

其次,年鉴的字体字号设计也要有利于增大版面的有效信息容量,过大的字号和过多的留白,都是不必要的。因为年鉴主要是供人们查考所需资料而非长时间、大面积阅读,字号小些和版面缜密些,读者完全能够理解。国外年鉴的排版密度一般都很大,如日本的《世界大百科年鉴》,大16开本,正文用6号字、附属资料用7号字排版,每页排5000字。国内年鉴的排版密度也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如《中国年鉴》(后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初创时期的1985年卷,每页排1600字,10年之后的1995年卷每页排2400字;《福建年鉴》也由初创时期的每页排2000字,加密到现在每页排3200字。

再次,年鉴的图表设计也应在保证图表视觉效果的情况下,占用版面宜少不宜多。日本《朝日年鉴》和《世界大百科年鉴》的图表设计就十分注意珍惜版面。我曾见到前者在一个页码里集中收入4个表格和3个示意图,后者在一组彩色广告中平均每页收入电影海报近20幅,很值得国内年鉴效法。《上海文化年鉴》书前彩图专辑平均每页收入彩色图片八九幅,同样设计得很漂亮,也值得我们借鉴。

全国年鉴评奖并不青睐年鉴的豪华、大气,相反,将“版面信息容量较大,留白较少”“资料形式丰富多彩,搭配得当”“构图新颖,特色鲜明,庄重大方”等设为评审指标。其中的意义,值得大家好好体会。

三、强化记述重点

年鉴的记述重点,可以用一个简明的公式来表示:年鉴的记述重 10

点=基础信息+大事要闻。整部年鉴的记述重点、内容重点是这样,多数作者为年鉴供稿的内容重点也是如此。

在上述公式中,所谓“基础信息”,就是读者了解年鉴对应范围基本情况必须掌握的重要资料,是读者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参照。它由两个方面的资料构成:一是基本情况,二是基本指标数据。以地方综合性年鉴为例,凡调查了解一个地方必须掌握的基本资料,如历史、地理、环境、气候、水文、资源、物产、人口、民族、语言、宗教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以及所属行政区域和各行各业的概况及相关数据,等等,所有这些,都是读者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基础和重要参照;缺少这些资料,读者对年鉴对应领域就会缺乏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其他资料也就难以把握。基础信息在年鉴中的载体(表现形式),主要是综合情况部类(概况、概览)和其他部类中的综述、概况条目。它在年鉴中所占分量并不太大,却是十分重要的,必不可少的。

所谓“大事要闻”,就是的重大事件、重要新闻。大事要闻的“大”,是影响大、分量大、权重大;“要”是重要、主要、必要。大事要闻的主要特征:一是政治上重要。例如领导机关重要决策,党代会、人代会的召开,重要人事变动,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管理创新,等等。二是社会影响大。例如近年来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大部制改革、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等等。三是涉及面广。例如文化体制改革、医疗改革、新农村建设、西部开发、重大灾害事故,等等。大事要闻在年鉴中的载体(表现形式),主要是动态信息各部类按辞书体(简明说明体)编写的条目,以及按编年体编写的大事记。

探讨年鉴记述重点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清主次,明确重点,确保年鉴达到合理的记述深度。第五届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方案首次将“记述重点突出,基础信息和大事要闻反映充分”,作为年鉴评审的一项重要指标。这一点也请大家引起注意。那么,如何才能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呢?

首先,基础信息务必求全。为了让读者对年鉴对应领域的基本情

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为他们进一步调查研究打好基础,年鉴的基础信息务必求全,基本情况和基本指标数据应当不缺不漏。但从目前出版的不少年鉴来看,基础信息缺门漏项的情况十分严重。具体表现在:(1)综合情况中的基本情况不全。例如:有的年鉴有“地理”无“环境”,有“资源”无“物产”,有“气候”无“水文”,有“民族”无“语言”;有的年鉴在“概况”部类中,只有“地理”“历史”“行政区划”“人口”等少数几个条目,基础信息缺门漏项的情况相当严重。(2)动态信息各部类中的“综述”或“概况”条目缺少基础信息。例如,有的“概况”条目只概括说明工作情况,不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有的“概况”条目只空泛地说明基本情况,不提供基本指标数据。在不少地方年鉴中,查不到有多少共产党员、有多少共青团员、有多少民主党派成员、有多少基层党组织和团组织;至于医生、护士、教师、法官、检察官、人民警察、律师、公证员、文艺工作者、体育运动员、残疾人、农民工、流动人口等基础数据,更是查无出处;公证处、律师事务所、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文化馆等基本情况和数据也无处可查。(3)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数据不全且缺乏连续性、可比性。有的经济部门对完成的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报喜不报忧,年景好就多写几项,年景不好就少写几项,造成指标数据纵、横均不可比。有些地方(行政区域)只提供经济发展指标数据,不提供社会发展指标数据,造成严重缺项。在不少年鉴中,从头翻到尾,始终无法查到当地五年规划确定的60多项指标完成情况,也无法查到建设小康社会16项考核指标的实现程度。这对于号称“资料大全”的地方综合性年鉴来说,是令人遗憾的事情。减少这种遗憾的方法:一是完善条目的内容要素规范,严格规范条目尤其是概况、综述条目的内容安排。二是完善年鉴内容的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横要到边,竖要到底,将年鉴对应领域的基础数据尽量网罗其中。

其次,大事要闻要强化反映。年鉴虽然逐年编纂连续出版,但每卷篇幅总是有限的,它只能以有限的篇幅和条目数量来反映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因此,对客观世界丰富的信息必须有所选择,有所扬弃。由于大事要闻具有标志意义,人们普遍关注,检索频率相对较高,因而择大而记、择要而录便是明智之举。那末,如何择大择要呢?从道理上讲,就是要着重收录有重大社会价值和重要资料价值的题材。从原则上看,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领导机关关注的难点,人民群众街谈巷议的热点,新闻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以及重大成就、重要变革、重要经验、重要人物、重要成果、重大奖励、重大社会事件或自然现象,等等,都应当成为年鉴反映的重点。当然,这些道理和原则也应当具体化为各家年鉴的选题原则和标准,以便于编撰人员运用和把握。

四、努力减少差错,消灭硬伤

年鉴是权威性资料工具书。年鉴的权威性主要来源于内容资料的真实可靠,准确无误。年鉴差错太多,漏洞百出,不但会严重损害它的权威性,甚至会危及其生存发展。努力抓好编校工作,千方百计减少差错,消灭硬伤,是年鉴编纂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从2009年第四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看,地方年鉴的编校质量不容乐观。某些年鉴发现的差错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有的年鉴因差错率严重超标或有重要硬伤而被一票否决,有的年鉴因差错丢分较多导致获奖等级下降,其中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年鉴篇幅浩大,编辑加工时间紧、任务重,要杜绝任何差错,几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努力减少差错。但硬伤必须避免,这一点绝对不能含糊。年鉴中常见的硬伤,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政治性差错。常见的是国家观念问题,例如:“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有利于东南亚国家与中国、与港澳台地区经贸关系的增进。”这个句子将中国与港澳台地区相提并论,是国家观念不强的表现。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是中国的一部分,可以与大陆(或内地)并列,但不能与中国并列。因此,必须将其修改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有利于东南亚国家与中国大陆及港澳台地区经贸关系的增进。”至于某些年鉴文稿将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不加任何限 13

制地与别的国家并列,更是国家观念不强的突出表现,应当特别注意防止。在第四届全国年鉴评奖中,有一部很有名的省级年鉴就因为刊有这样一句话而被一票否决:“„„主要出口国家有美国、香港、德国等”。这句话中的“国家”二字应为“市场”,否则,就成为一个政治性差错。凡有政治性差错,任何出版物都要召回,改正或销毁,自然也就失去了评奖的资格。

此外,泄密也会造成政治性差错。因为年鉴是公开出版物,出版之后无密可保,泄密需要负政治责任。年鉴中凡涉及安全内保、国际斗争、国防重地、军事设施、武装力量、国防科研、战备物资储备、粮食等重要物资的调运和库存量、某些重要矿产资源储量、国家规定不能公开的科研成果和特种工艺等,都要严格保守国家秘密,不能随便公开。前几年,在广西地方志年鉴评奖中,我作为年鉴评审组组长,积极推荐一部城市年鉴为二等奖,但在全体评委复议过程中,一位来自广西军区的评委,严肃指出该年鉴公开了当地基干民兵的数字,造成泄密,结果被一票否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民兵属于国家武装力量的一部分,基干民兵是民兵的骨干力量,其数量、装备等基本情况属于军事秘密,尤其是边海防地区基干民兵的基本情况更加不宜公开。

二是事实、数据差错。年鉴重在纪实,事实和数据是年鉴的基本内容。事实和数据失真失实失准,将危及年鉴的生命。年鉴中的事实和数据差错,常见的有如下两种情况:一是以偏概全。例如,有的年鉴说“全国有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这显然是以内地的省份数替代了全国的省份数。有一部县级年鉴的条目说:“文明乡镇评比揭晓,全县7个乡(镇)榜上有名”。但该年鉴的概况却说“全县有9个镇、5个乡”。这也是以偏概全。二是交叉情况和数据不一致。我曾复核过一部省级年鉴14个地级市的统计数据,其中各市所辖县(市、区)面积和人口数与全市面积和人口数不相和而相矛盾的占50%。一部城市年鉴大事记说:“7月6~7日,××河流发生全流域大洪水。洪水淹没农田5.3万公顷,40多万人受灾„„”而条目记述的洪水发生时间是

“7月4~6日”,灾害范围是“淹没农田3.3万公顷,殃及27万多人。”交叉情况和数据不一致,必然潜藏有事实和数据差错,应当核改一致,不可以轻易放过。

三是逻辑性、语法性差错。今年2月下旬,云南大百科全书编辑邀请我去昆明帮助审阅一批文稿。在一个人物条目中,我见到这样一句话:“他只身闯入敌人阵地,机智勇敢,毙敌16名,与三名战友一起占领了阵地,并打退敌人多次反扑。”这句话就经不起推敲。既然还有三名战友在一起,就不是孤身一人闯敌阵。这是常识。但像这样违背逻辑和文法常识的低级错误,在年鉴中常常可以见到。例如,“地方保护主义已经将抬头并蔓延,延缓了经济联合与合作的步伐。”已经抬头就不是将要抬头,将要抬头就不是已经抬头。“已经将„„”是明显的逻辑错误。又如,“获得全国劳动模范”“整顿治安混乱”,这两个句子分别缺少搭配的宾语“称号”和“地区”。动宾结构的句子不能没有宾语。再如,“二氧化硫排放量比0号柴油低10倍。”低1倍就已经全没了,何来低10倍之说?这句话的正确表达应该是:二氧化硫排放量仅为0号柴油的1/10。

原新闻出版总署颁布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率计算方法》规定: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差错,每处计2个差错。在年鉴中,事实和数据差错属于知识性差错,逻辑性、语法性差错如上所述。凡此种种,都是硬伤,必须严加防范,努力加以杜绝。

第四篇:第四届全国春晚电视评选暨颁奖晚会

1983年—2013年,春晚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30年的光阴。时代在进步,春晚的节目形式也在不断改变,但是,它给我们带来的温馨与感动却30年如一日。

在为了满足人们日新月异的审美需求,同时化解春晚节目制造者和观赏者的供需矛盾,进一步提升春晚大文化的整体水准的大环境下,2010年开始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批准立项了对全国春晚节目进行评选。同年6月26日首届全国春节电视文艺晚会评选暨颁奖晚会在鄂尔多斯市隆重举行。并分别于2011年8月15日,2012年12月30日在牡丹江以及北京进行了第二届,第三届的全国春晚电视节目评选。

2013年4年17日下午中广协会电视文艺工作委员会就“第四届全国春节电视文艺晚会评选暨颁奖晚会”落户湖南举行,赴岳阳市进行了实地考察调研。当天下午,中广协电视文艺工作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亚楠、节目运营中心主任杨霖及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副秘书长伍继平与岳阳市宣传部长徐新启、副部长彭东明、政法委副书记贾建湘及浏阳达浒花炮集团董事长江木根、总裁杨宏兵兼任长沙泽西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湖南乐耕传媒负责人等就全国春晚评选终评会暨颁奖晚会在岳阳市举行的事宜进行了坦诚友好的会谈。

最终,联席会议决定,“第四届全国电视春节文艺晚会终评会暨颁奖晚会”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与岳阳市委、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广协电视文艺工作委员会与岳阳市委宣传部执行主办、北京天创世纪文化传媒、浏阳达浒花炮集团、长沙泽西文化传播联合承办,活动预计将于9月在岳阳市巴陵广场隆重举行。

本次活动以中华民族“回家团圆”的家国文化概念,将用烟花展现“春晚”中华文化之梦的品牌形象,对内凝聚和谐民心,对外展现中华民族的文明古风。活动分为初评、终评以及颁奖晚会开幕式与闭幕式四个大项。

5月3日,“第四届全国春节电视文艺晚会节目”评选工作正式启动,初评会在北京中国电视文艺工作委员会隆重举行。由新闻出版广播电视行业的近20位业内专家评委,分别组成省级和地市级两组进行评审,初评会将于5月7日结束。而终评会将于5月23日至26日在湖南省岳阳市举行,届时将有全国50名专家评委赴岳阳参加终评活动。

此次活动准备充分,形式盛大,采用政府主导企业商业运营模式,更有三千万大气势的烟火助阵,颁奖晚会进行中还将利用大量的舞台焰火、造型焰火等交相辉映,届时还将有冠绝古今的音乐焰火剧《柳毅传书》与您相见,以及宏伟的万人齐诵岳阳楼记。您将在岳阳看见中央以及地方台的知名主持联袂上演快语如珠,您也可以进一步了解您心目中的春晚人物。强强明星的演出献艺,著名专家评委的携手加盟,您必将在岳阳,这样一座集名山、名水、名楼、名人、名文于一体文化名城,享受到一场空前的视觉盛宴!

让我们相约洞庭湖畔纳凉,共同走进第四届全国春晚电视节目评选暨颁奖晚会!

第五篇:全国广播电视农村服务年征文颁奖暨研讨会会务工作方案

全国广播电视农村服务年征文颁奖暨研讨会会务工作方案

由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和我台共同主办的“海宁潮·天通杯”广播电视农村服务年征文颁奖暨研讨会定于2005年12月26-30日在海宁召开。这是海宁广好范文播电视五十周年台庆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台建台以来接待规格层次高,与会人员范围广的一次全国性会议。本着“热情、隆重、周到”的原则,制定会务接待工作方案如下:

一、会议前期准备工作:

1.发放会议通知(由中广协会发,本台参与)。

2.邀请领导:

①总局、协会:张振华、黄勇、王敬松、张聪、赵德全、陈富清;

②省市领导:省局胡瑞庭、省广电学会梁雄;嘉兴总台张林江;

③海宁市领导:张炜芬、颜伟光、朱飞等;

④天通公司高层领导1人。

3.与会代表回执接收登记统计(确定代表抵达航班、车次、性别、联系电话等并打印成册)。

4.酒店订房、会议室预订、餐饮预订、联系旅行社、代表接送及参观考察车辆、联系落实摄影师、会议纪念品采购、资料打印装袋、会场播放光盘准备、与参观考察地联系落实等。(合影烫金:“海宁潮·天通杯”全国广播电视农村服务年征文颁奖暨研讨会代表合影/海宁2005年12月27日)

5.会场主席台背景等布置:

①会标电脑喷绘内容:

“海宁潮·天通杯”全国广播电视农村服务年征文颁奖暨研讨会

主办单位:中国广播电视协会、海宁市广播电视台

协办单位: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背景底纹图案:海宁潮)

②主席台就坐人员座牌:

27日上午会议:张振华、黄勇、王敬松、张聪、赵德全、陈富清、胡瑞庭、梁雄、张林江、张炜芬、颜伟光、朱飞、贾伟林、潘广通(共14人);

27日下午会议:赵德全、陈富清、张聪、发言席。

6.代表证制作:

内容:“海宁潮·天通杯”全国广播电视农村服务年征文颁奖暨研讨会代表证。

背景图案:海宁潮

7.纪念品、资料:

①纪念品:高级手包一只、台庆系列丛书一套(作品集、论文集、征文集、画册)、专题片光盘一张、纪念邮票一套;

②资料:会议日程、议程表、代表证、纪念册一本、签字笔一枝(塑料袋装)、本次活动获奖征文集;

③资料袋:统一使用台庆专用袋。

8.获奖证书及奖金准备与发放(由中广协会落实、本台配合),颁奖现场需音乐。

9.会务费框算:

①住宿费:双人标准间428元/天,计214×4=856元;

②餐费:正餐100元/次×4 自助50/次×3=550元;

③旅游:盐官门票50元+乌镇门票60元+大客车费用40元(按2辆大客车基本满座计算)+导游、保险费7元=157元;

④晚会门票680元;

⑤纪念品360元;

五项合计约需2600元,实收会议代表会务费1800元/人。

二、会议期间服务工作:

1.接机:根据与会代表人数和到达航班情况,安排工作人员在机场等候。配备足够的车辆,做到接站不脱人,及时将代表送抵饭店。

2.报到:安排工作人员4人。分别负责:登记,会务费收取,开具发票,发放房卡,纪念品、资料发放。

3.返程票务预订:设置会务房,主动询问代表返程票预定,联系票务公司落实。

4.发放合影照片及会议通讯录。

5.做好叫早、提醒、引导工作,做好联系陪同就餐、参观、游览等服务(及时预定好游览点的就餐工作等)

6.做好会议善后工作:安排好车辆送客至机场、车站,费用结算、归还借用物品等。

三、工作人员分工及职责

为确保“海宁潮·天通杯”全国广播电视农村服务年征文颁奖暨研讨会成功举办,特成立专门的会务接待组,具体负责落实各项会务承办工作。

组长:徐盛

副组长:汤建华、方旭明

成员:殷伟琪、吴明霞、石月平

四、工作要求:

在这次会务工作中,要当好东道主,明确分工,各司其职,配合协调,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接待服务工作,让各级领导和各地广电同行感受到海宁广电人文明好客、办事高效、作风严谨的良好精神风貌,给各位代表的海宁之行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好范文

附件一:“海宁潮·天通杯”全国广播电视农村服务年征文颁奖暨研讨会日程安排

附件二:“海宁潮·天通杯”全国广播电视农村服务年征文颁奖暨研讨会议程

海宁市广播电视台

二00五年

下载全国年鉴编篆出版质量评比颁奖暨全国-中国信息年鉴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全国年鉴编篆出版质量评比颁奖暨全国-中国信息年鉴.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