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课程阅读论文目录(共5篇)

时间:2019-05-15 05:08: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等教育学课程阅读论文目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等教育学课程阅读论文目录》。

第一篇:高等教育学课程阅读论文目录

目录(2011-10-6)

蔡元培:(讨论2)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1917)

回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全体学生欢迎会上演说(1919)教育独立议(1922)

我在北京大学的经历(1934)我在教育界的经验(1937)蒋梦麟

那些扰攘不安的岁月 《西潮》英、中文序言 《新潮》缘起、引言 试为蔡先生写一篇简照 蔡先生不朽 忆孟真 胡适:

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1920)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1932)知识的准备(1941)北京大学五十周年(1948)梁漱溟 纪念蔡元培先生 傅斯年 我所景仰的蔡先生之风格 傅斯年全集序言(欧阳哲生撰)罗家伦

伟大与崇高——纪念先师蔡孑民先生

蔡无培先生与北京大学——谨以此文纪念先师蔡孑民先生百年诞辰 蒋梦麟先生传略 应星(讨论5)

蔡元培治校与中国现代学术共同体的兴起——1917-1923年的北京大学(《教育与现代社会》149-225页)

梅贻琦(讨论3)赠别大一诸君 就职演说

在昆明公祝会上的答辞 大学一解

工业化的前途与人才问题 竺可桢(讨论4)思想自传(1961)张伯苓(讨论4)

四十年南开学校之回顾(1944)外国论文(讨论1)席勒:利禄之徒与哲学之才

洪堡:论柏林高等学术机构的内部和外部组织 维泽:寂寞和交际作为知识增长的条件 韦伯,学术与政治(第一篇)。

录像片类:

1、百家讲坛:我心目中的陈嘉庚(上下),各37分钟。陈毅明,易中天。

2、[人物]南开之父——张伯苓,26:47分钟。

3、纪实·见证栏目:司徒雷登与燕京大学

(一)北上

(二)燕园

(三)守望,各27分钟。

4、大师:蔡元培革新北京大学自由之风,24分钟。[启蒙]第二集:蔡元培与北大,29分钟。

著作类:

1、《八位大学校长》智效民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前言:看他们怎样当校长

北大功臣蒋梦麟(20世纪二十三年代任北京大学校长 胡适:两次当校长(1928-1930年任中国公学校长;1945-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梅贻琦怎样做人做事(1931-1948年任清华大学校长。张伯苓:中国私立大学的拓荒者(1919-1948年任南开大学校长。

竺可桢:管天的人如何管大学(1936-1949年任浙江大学校长。

罗家伦的校长生涯(1928-1930年任清华大学校长;三四十年代任中央大学校长。

任鸿隽与四川大学(1935-1937年任四川大学校长。胡先骕与中正大学的命运(1940-1943年任中正大学校长。这8位校长有7位留学美国,张伯苓早年虽未留美,同样深受欧美教育思想的影响,曾获哥伦比亚大学荣誉博士学位。他们花大力气将西方科学精神和教育理念引入中国,对北大、清华、南开、浙大、中央大学等著名高等学府的建设,对现代中国教育与学术体制的缔造,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本书不随流俗,不囿偏见,择其要者——勾勒出来,颇具参考和研究价值。

2、《绝代风流》,刘宜庆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年。

西南联大的风流,就像魏晋风度一样,令后人景仰。这风流包含了不党不官、人格独立、敢于批判的铮铮风骨:弦歌不绝、为人师表、一身正气的泱泱风范;沉潜专注、甘于奉献、光风霁月的谦谦风度。西南联大是一个群星闪耀的时代,那 些特立独行、放浪形骸、个性卓异之士,才华与激情四射,谱写了一个不老的传奇。本书在还原联大师生跑警报、泡茶馆、唱昆曲、看电影的同时,渗透了这样的历史省察:西南联合大学的大学自治、教授治校、学术自由、思想独立,这些宝贵的精神资源为何流失?在历史的动荡中,联大教授遭遇了怎样的诡异命运?在时代分岔的道路上,他们如何选择?本书关注西南联大师生的日常教学和衣食住行,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幽微精神,再现西南联大的风流。

3、《在华五十年——司徒雷登回忆录》,常江译,海南出版社,2010年。

司徒雷登(1876-1962),美国基督教长老会传教士。外交官,教育家。1876年6月生于杭州,父母均为美国在华传教士。1904年开始在中国传教,曾参加建立杭州育英书院(即后来的之江大学)。1908年,应南京金陵神学院聘请,司徒雷登携妻儿离杭赴任。1919年起任燕京大学校长、校务长。1946年任美国驻华大使,1949年8月离开中国。1962年9月19日逝于美国华盛顿。

4、《司徒雷登传》,李跃森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

传记作品的价值在于真实地描绘某个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历程,令人信服地解释出这个人在历史上何以会这样做,而不 是那样做,因此,就是能够尽可能清楚地描绘出司徒雷登这个极特殊人物的人生轨迹,尽可能合理地揭示出其行为背后的动机。书中对于历史事件的细节,务求其真实,本书的对象是普通读者。希望本书能为普通读者认识司徒雷登其人提供一个参考,为有志于深入研究的学人提供一块铺路的石子。

第二篇:高等教育学目录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1、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

2、简述高等教育的特征

3、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具体体现有哪些

4、试述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高等教育目的1.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2.简述高等教育目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3.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4.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目的观的认识?5.试述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1.简要说明高等教育结构是如何的?2.什么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3.高等教育的功能有哪些?4.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5.简述高等学校的职能?6.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概述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 1 简述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概念,及你如何理解这一规律的内涵?2 根据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理,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3 举例子说明教育受政治的制约并为政治服务。4 为什么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更深层次的本质关系?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与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5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试用这一理论,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专业与课程

第一节 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涵义 第二节、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趋势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课程编制 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

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概述 第二节高等学校教学过程 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第四节高等学校教学方法 第五节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节高等学校教学评价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师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学生 第三节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1.高等学校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当好一个高校教师有何意义?2.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3.如何正确理解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4.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要求各是什么?5.高校师生之间关系有哪些重要的表现形式?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德育

第一节 高等学校德育的内容与作用 第二节 高等学校德育的过程与原则 第三节高等学校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简述高等学校德育的原则有哪些?

2、试述你对德育方法怎样分类?

3、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德育过程?

第九章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

第一节高校校园文化概述 第二节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形态及其作用 第三节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十章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简述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297-307)2.简述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3.简述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4.21 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有四个特征: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1、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

2、简述高等教育的特征

3、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具体体现有哪些

4、试述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高等教育目的1.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2.简述高等教育目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3.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4.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目的观的认识?5.试述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1.简要说明高等教育结构是如何的?2.什么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3.高等教育的功能有哪些?4.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5.简述高等学校的职能?6.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概述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 1 简述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概念,及你如何理解这一规律的内涵?2 根据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理,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3 举例子说明教育受政治的制约并为政治服务。4 为什么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更深层次的本质关系?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与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5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试用这一理论,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专业与课程

第一节 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涵义 第二节、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趋势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课程编制 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

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概述 第二节高等学校教学过程 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第四节高等学校教学方法 第五节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节高等学校教学评价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师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学生 第三节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1.高等学校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当好一个高校教师有何意义?2.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3.如何正确理解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4.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要求各是什么?5.高校师生之间关系有哪些重要的表现形式?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德育

第一节 高等学校德育的内容与作用 第二节 高等学校德育的过程与原则 第三节高等学校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简述高等学校德育的原则有哪些?

2、试述你对德育方法怎样分类?

3、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德育过程?

第九章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

第一节高校校园文化概述 第二节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形态及其作用 第三节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十章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简述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297-307)2.简述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3.简述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4.21 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有四个特征: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高等教育的特点。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6、简述一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

1、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3、什么是个别差异

4、个别差异的成因

5、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差异

6、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

7、什么是人际交往。

8、人际交往的主要功能。

9、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0、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

1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12、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及调试。

1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论述教师角色的多样化?2.简述教师角色形成的阶段?3.论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4.论述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5.试述教师自身如何应对职业压力? 第四章 学习理论

1.简述人类学习的特点?2.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3.简述桑代克提出学习律?4.简述观察学习的过程?5.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7.简述罗杰斯教育思想中的学习观?第五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分类: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1什么是学习动机?它对学习活动有什么作用。2 学习动机的心里机制是什么;3 谈谈学习动机理论对于当今教育的启迪。4 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内部条件大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5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第六章 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第二节 常用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 策略性学习和学习策略的教学 第七章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迁移

第一节学习迁移的概述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 第三节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教学第八章高等学校教学心理

第一节知识的概述 第二节知识的学习与保持第三节问题与问题解决 第四节创造性及创造性的提高 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测量

第一节教学测量与测验概述 第二节 教学测量的类型 第三节 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

1.什么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它有什么特点?2.教学评价与测量、测验的关系怎样?3.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4.教学测量与测验的作用?5.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几类?6.就你的经验谈谈教师自编测验存在哪些不足?改进的途径是什么? 第十章 大学生德育心理

1.品德的心理结构2.皮亚杰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论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有何不同? 3.论述大学生品德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第十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2.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试析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4.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5.谈谈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6.试述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经和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高等教育的特点。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6、简述一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

1、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3、什么是个别差异

4、个别差异的成因

5、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差异

6、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

7、什么是人际交往。

8、人际交往的主要功能。

9、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0、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

1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12、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及调试。

1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论述教师角色的多样化?2.简述教师角色形成的阶段?3.论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4.论述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5.试述教师自身如何应对职业压力? 第四章 学习理论

1.简述人类学习的特点?2.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3.简述桑代克提出学习律?4.简述观察学习的过程?5.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7.简述罗杰斯教育思想中的学习观?第五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分类: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1什么是学习动机?它对学习活动有什么作用。2 学习动机的心里机制是什么;3 谈谈学习动机理论对于当今教育的启迪。4 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内部条件大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5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第六章 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第二节 常用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 策略性学习和学习策略的教学 第七章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迁移

第一节学习迁移的概述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 第三节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教学第八章高等学校教学心理

第一节知识的概述 第二节知识的学习与保持第三节问题与问题解决 第四节创造性及创造性的提高 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测量

第一节教学测量与测验概述 第二节 教学测量的类型 第三节 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

1.什么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它有什么特点?2.教学评价与测量、测验的关系怎样?3.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4.教学测量与测验的作用?5.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几类?6.就你的经验谈谈教师自编测验存在哪些不足?改进的途径是什么? 第十章 大学生德育心理

1.品德的心理结构2.皮亚杰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论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有何不同? 3.论述大学生品德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第十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2.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试析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4.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5.谈谈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6.试述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经和方法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1、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

2、简述高等教育的特征

3、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具体体现有哪些

4、试述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高等教育目的1.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2.简述高等教育目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3.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4.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目的观的认识?5.试述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1.简要说明高等教育结构是如何的?2.什么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3.高等教育的功能有哪些?4.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5.简述高等学校的职能?6.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概述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 1 简述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概念,及你如何理解这一规律的内涵?2 根据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理,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3 举例子说明教育受政治的制约并为政治服务。4 为什么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更深层次的本质关系?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与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5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试用这一理论,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专业与课程

第一节 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涵义 第二节、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趋势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课程编制 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

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概述 第二节高等学校教学过程 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第四节高等学校教学方法 第五节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节高等学校教学评价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师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学生 第三节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1.高等学校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当好一个高校教师有何意义?2.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3.如何正确理解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4.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要求各是什么?5.高校师生之间关系有哪些重要的表现形式?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德育

第一节 高等学校德育的内容与作用 第二节 高等学校德育的过程与原则 第三节高等学校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简述高等学校德育的原则有哪些?

2、试述你对德育方法怎样分类?

3、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德育过程?

第九章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

第一节高校校园文化概述 第二节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形态及其作用 第三节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十章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简述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297-307)2.简述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3.简述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4.21 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有四个特征: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绪论

1、简述高等教育的概念。

2、简述高等教育的特征

3、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具体体现有哪些

4、试述学习和研究高等教育学的重要意义 第二章 高等教育目的1.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2.简述高等教育目的体系包括哪些内容?3.如何理解我国高等教育的目的?4.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目的观的认识?5.试述高等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第三章 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

1.简要说明高等教育结构是如何的?2.什么是高等学校管理体制?3.高等教育的功能有哪些?4.高等教育经济功能的具体体现是什么?5.简述高等学校的职能?6.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

第四章 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 高等教育基本规律概述 第二节 高等教育与社会 第三节 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 1 简述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概念,及你如何理解这一规律的内涵?2 根据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理,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用。3 举例子说明教育受政治的制约并为政治服务。4 为什么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更深层次的本质关系?高等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与发展起什么样的作用?5 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试用这一理论,分析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专业与课程

第一节 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涵义 第二节、高等学校专业与课程的改革趋势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课程编制 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

第一节、高等学校教学概述 第二节高等学校教学过程 第三节高等学校教学原则 第四节高等学校教学方法 第五节高等学校教学组织形式 第六节高等学校教学评价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师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学生 第三节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1.高等学校教师劳动有哪些特点?了解这些特点,对当好一个高校教师有何意义?2.结合实际说明如何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3.如何正确理解和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4.高校教师的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要求各是什么?5.高校师生之间关系有哪些重要的表现形式?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德育

第一节 高等学校德育的内容与作用 第二节 高等学校德育的过程与原则 第三节高等学校德育的途径和方法

1、简述高等学校德育的原则有哪些?

2、试述你对德育方法怎样分类?

3、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德育过程?

第九章高等学校的校园文化

第一节高校校园文化概述 第二节高校校园文化的基本形态及其作用 第三节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十章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简述改革开放3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成就(297-307)2.简述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3.简述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4.21 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有四个特征: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高等教育的特点。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6、简述一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

1、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3、什么是个别差异

4、个别差异的成因

5、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差异

6、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

7、什么是人际交往。

8、人际交往的主要功能。

9、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0、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

1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12、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及调试。

1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论述教师角色的多样化?2.简述教师角色形成的阶段?3.论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4.论述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5.试述教师自身如何应对职业压力? 第四章 学习理论

1.简述人类学习的特点?2.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3.简述桑代克提出学习律?4.简述观察学习的过程?5.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7.简述罗杰斯教育思想中的学习观?第五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分类: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1什么是学习动机?它对学习活动有什么作用。2 学习动机的心里机制是什么;3 谈谈学习动机理论对于当今教育的启迪。4 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内部条件大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5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第六章 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第二节 常用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 策略性学习和学习策略的教学 第七章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迁移

第一节学习迁移的概述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 第三节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教学第八章高等学校教学心理

第一节知识的概述 第二节知识的学习与保持第三节问题与问题解决 第四节创造性及创造性的提高 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测量

第一节教学测量与测验概述 第二节 教学测量的类型 第三节 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

1.什么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它有什么特点?2.教学评价与测量、测验的关系怎样?3.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4.教学测量与测验的作用?5.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几类?6.就你的经验谈谈教师自编测验存在哪些不足?改进的途径是什么? 第十章 大学生德育心理

1.品德的心理结构2.皮亚杰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论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有何不同? 3.论述大学生品德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第十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2.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试析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4.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5.谈谈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6.试述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经和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1、高等教育的特点。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3、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

4、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5、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6、简述一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7、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第二章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

1、大学生生理发展的特点。

2、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3、什么是个别差异

4、个别差异的成因

5、大学生学习的心理差异

6、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差异因材施教。

7、什么是人际交往。

8、人际交往的主要功能。

9、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10、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

11、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类型。

12、大学生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及调试。

1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第三章 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1.论述教师角色的多样化?2.简述教师角色形成的阶段?3.论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4.论述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5.试述教师自身如何应对职业压力? 第四章 学习理论

1.简述人类学习的特点?2.学生学习的特点有哪些?3.简述桑代克提出学习律?4.简述观察学习的过程?5.有意义学习的条件有哪些?6.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7.简述罗杰斯教育思想中的学习观?第五章: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分类: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 1什么是学习动机?它对学习活动有什么作用。2 学习动机的心里机制是什么;3 谈谈学习动机理论对于当今教育的启迪。4 影响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因素有哪些? 内部条件大学生自身的学习需要5 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第六章 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策略

第一节学习策略概述 第二节 常用的学习策略 第三节 策略性学习和学习策略的教学 第七章高等学校学生的学习迁移

第一节学习迁移的概述 第二节学习迁移的理论 第三节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及教学第八章高等学校教学心理

第一节知识的概述 第二节知识的学习与保持第三节问题与问题解决 第四节创造性及创造性的提高 第九章 高等学校教学测量

第一节教学测量与测验概述 第二节 教学测量的类型 第三节 有效教学测验的基本要求

1.什么是标准化成就测验?它有什么特点?2.教学评价与测量、测验的关系怎样?3.教学测量与评价的作用?4.教学测量与测验的作用?5.什么是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分为几类?6.就你的经验谈谈教师自编测验存在哪些不足?改进的途径是什么? 第十章 大学生德育心理

1.品德的心理结构2.皮亚杰的道德认识发展阶段论与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有何不同? 3.论述大学生品德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第十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2.心理健康对大学生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试析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4.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5.谈谈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6.试述增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经和方法

第三篇:高等教育学论文

高等教育学结课论文

高等教育对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积极作用

姓名:李熠 学院:政法学院 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 学号:2010427020

2011年11月25日

摘 要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需求,更是国家富强、民族崛起的需要,理论和现实的证据表明,高等教育在受到政治决定和影响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独特的政治功能和强大的影响力,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我国政治建设的进程中,要求高等教育承担更大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高等教育

历史使命

政治文明

积极作用

教育与政治之间一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教育的性质决定于政治、经济制度,同时教育又给予政治、经济制度以伟大的影响和作用,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教育的社会发展规律。所谓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从个体的角度来讲,是一个人获得“政治人”属性的过程;从社会角度看,是一个政治的教育训练过程,是把本政治系统内所认同的政治取向模式和行为规范传给亿万成员的社会过程,也是把政治取向和行为规范代际相传的过程。高等教育在受到政治决定和影响的同时,也具有自身独特的政治功能和强大的影响力,能够积极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它不仅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创造性的成果和智力资源,而且还能促进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不仅继承和传递知识、经验和文化,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合格公民的培养,而且还通过各种教学及宣传工作来传播社会的政治要求和政治思想,是重要的社会思想和舆论的传播者;不仅进行文化创新和科学研究,而且促进国际交流并达到国际理解,提升国家软实力。

一、高等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途径

高等教育是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载体或者说它是正式的、有效的和系统化的渠道。在现代社会,教育的普遍实施实际上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和正规的政治文化培养过程,高校的主要职责之一是教育好公民。大学把政治理论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的政治兴趣、培养学生的政治信仰、训练学生初步的政治能力等等。高等教育巩固和发展了青少年在认识初期所形成的政治态度,确立了对政治价值体系以及对政治系统的认识和认同,培养形成了较为清晰完整的政治取向。传播一定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和法律规范,使受教育者达到政治社会化是社会赋予教育的重任,在这一点上高等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培养具有符合统治阶级意志与政治意识的各行各业的专门人才,使之既能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又能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从而达到巩固社会政治制度的目的。而且,借助于学校这个阵地进一步地宣传群众,扩散和传授一定的政治思想意识,进而影响政治时局,促使政局发生变化。并且在国际交流过程中促进了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异质文化之间的交锋、理解和融合。一个人受教育时间越长,其政治兴趣越弄,参与意识越强,对政治的认知也更加系统和完整,对一些基本政治价值的认识也越深刻。

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形式、内部管理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2010年8月13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以积极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明确了大学生党支部的五项主要职责,将其定位为引领大学生团结进步的核心,同时单列一章表述关于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而且在人才工作上要求加强教育引导,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推进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

二、高等教育对政治发展的现实论证以及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体现

高等教育自身存在的政治论哲学基础是高等教育政治功能的源起,也是我们探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政治必要性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高等教育在理论上所体现的培养合格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政治理论创新、促进国际交流和国际理解等功能,在现实的世界中总可以找到清晰的验证。首先,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青年一代政治社会化,促进了合格公民的培养。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及随后的杜威实用主义教育观开始削弱了学校的公民道德、思想品质教育,技术至上主义、学历主义对教育起到了支配作用,伦理道德、情操教养等内容从教育领域淡化出去,美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但是社会道德每况愈下,青少年的道德问题使美国的社会基础变得非常脆弱和不稳定,因此老布什强调必须把道德价值观的培养和家庭参与重新纳入教育计划。2002年3 月美国联邦教育部2002—2007年工作要点”重申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新时期负责任的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高素质公民。其次,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专门政治人才的培养。环顾当今世界,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公共行政的领导者都受过高等教育,高水平大学更是培养政界高级官员的摇篮。另外,世界各国除了利用一些名牌学校培养和选拔高级政治人才外,还十分重视建立各级各类专门的院校,大量培养各种政治、外交、军事、党务等方面的人才。最后,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新的政治舆论和理论思潮的产生。高校是知识分子和年轻人集中的地方,他们的知识丰富,思想活跃、眼光敏锐,批判意识强,具有超越现实的内在冲动,因此,学校是新思想、新思潮的策源地和“集散地”,是制造舆论、宣传思想、影响群众的重要阵地,也是社会政治最为敏感的地方之一,是社会政治安定与否的“晴雨表”。

回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百年历史,自诞生之日起,就背负着“教育兴国”的重任。改革开放以来,当我们遵循高等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正确处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在高等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的政治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首先,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政治理论创新。中国人民大学毕业,时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的胡福明,1978年5月11日,他在《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在当时的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了历史性重大影响,并直接成为改革开放的理论先声。其次,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了大批政治人才的培养。政治人才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骨干,是治党治国治军的中坚力量,是国家急需的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主导者、协调者和监控者,是管理所有人才的人才,是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才资源开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和重要保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在优秀政治人才培养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国也逐步凸显出与西方高等教育现代化一致的特征,即高级政治人才集中从一些优秀的大学产生。

三、我国高等教育须继续承担历史使命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及其深远的历史意义

从中国国家核心利益出发,我国的战略目标已经定义为2020年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为一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还有许多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在当前形势下,充分汲取人类优秀的政治文明成果,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依然是我国政治建设长期努力的方向和所要追求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进程中,政府对高等教育已经寄予了厚望,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诉求,迫切要求高等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承担新的更大的使命。

首先,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公民素质。推进人民参与政治活动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在此基础上的政治素养。教育的兴旺发达,则是政治民主与进步的基础性条件。通过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力提高大众的文化和政治素养,使其积极参与政治,正确地行使公民的权利和履行公民的义务,是新的历史时期高等教育所要承担的最为基本的历史使命。其次,高等学校要加强理论创新。高级知识分子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研究,实现理论上的突破和创新,在实现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繁荣与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作为党和人民事业思想库的作用,从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依据,这是高等学校理所应当的政治使命。再次,高等学校要培养更多的政治人才。高等教育不仅要大力发挥思想引导和政治教化的作用,培育富有历史使命感和思想自觉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更需要通过其有针对性的专业训练和全方位的培养,造就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管理人才和领导人才,造就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而促进政治的稳定、改革和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并结合国家的战略目标,再从发展高等教育的深远历史意义来讲,以高等教育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维护政治稳定,促进政治制度变革和变革公民的政治行为都有积极地传导作用。首先,通过高等教育使得人民对于政治状态形成一种理解和赞同的意向,实现政治认同从而维护政治稳定,为改革发展创造稳定和谐的环境。其次,随着国内外环境的变化对我国政治系统变革提出了新的要求,以高等教育培育新型公民全民推动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对政治系统做出必要调整。最后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高等教育的发对于公民政治行为的导向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以能积极有效的评定个人的政治行为,把广大公民控制在一定的秩序之内,推进社会政治主体主观选择达到更大的一致性。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学,胡弼成,2010年7月版,湖南人民出版社 [2]政治学原理,梁素贞,2003年版,河北大学出版社

[3]政治学——概念、理论和方法,陈振明,2004年9月第二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4]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之思考,田青雁,2009年1月版,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5]《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央办公厅通讯2010年第11期 [6]政治建设的角度观察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意义与使命,瞿振元,韩晓燕,中国农业大学

[7]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新认识,林樟杰,2009年5月版,上海教育出版社

第四篇:高等教育学-目录页码-西北大学

第一章 高等教育概述 第一节 教育及其规律 一 什么是教育1 二 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教育的外部关系规律

(二)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2 2

第二节 高等教育及其职能

(三)教育外部规律与内部规律之间的关系3

一、高等教育的界定3

二、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4-6

(二)高等教育与经济关系6-8

(三)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9-10

(四)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10-11

三、高等教育与人的发展12-13

四、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一)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14

(二)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14

(三)服务社会是现代高校的职能的延伸14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发展史

一、古代高等教育15-16

二、欧洲中世纪的高等教育16-17

三、近现代高等教育17-18 第四节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及理论体系

一、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8-19

(一)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现象

(二)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

(三)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基本规律

二、高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20

三、高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20 第二章 高等教育的目的 第一节 教育方针与教育目的

一、教育方针

(一)教育方针的基本构成22-23

(二)我国教育方针的基本内容23-24

二、教育目的

(一)教育的目的的含义24-25

(二)教育目的的性质25 第二节 高等学校培养目标

一、高等学校培养目标的制定26-28

二、高等学校的层次、科类、专业培养目标

(一)分层次培养目标28-29

(二)科类、专业培养目标29-31

三、制定专业目标应当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关系31-32

(二)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的关系32-34

(三)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34-35

(四)社会需要与个人发展需要的关系35

(五)高标准与可行性,稳定性与变动行的关系35-36 第三节 全面发展教育

一、全面发展的基本含义36-38

二、全面发展的实施途径38 第三章 高等学校教育制度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学制

一、学制的建立40-42

二、各国高校学制概况

(一)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特征42-43

(二)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层次特征43-45

三、我国高等学校学制结构

(一)全日制高等学校45-46

(二)成人高等学校-46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学位制度

一、各国学位制度概况46-47

二、我国的学位制度

(一)我国学位的级别和标准47-48

(二)我国学位的授权体系48

(三)我国学位制度的发展和改革方向48-49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

一、各国大学的招生制度 49-51

二、我国的招生考试制度及其改革51-54 第四节 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制度

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历史发展54-55

二、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55

(一)建立就业新机制,完善就业管理体制 56

(二)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实行学业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56

(三)拓宽到基层就业渠道,解决到非公有制企业就业阻碍

(四)56-57 取消不合理收费和限制,延长毕业生择业时间57

(五)规范就业市场秩序 57

(六)毕业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充分的就业心理准备-58 第四章 高等教育结构 第一节 高等教育结构理论 59

一、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59-60

二、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60-63 第二节 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与调整趋势

一、我国高等教育结构的现状

(一)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63-65

(二)高等教育的科类与专业结构65-67

(三)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67-68

(四)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68-69

(五)高等教育的地区结构-69

二、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趋势-69-70 第五章 高等学校的学生和教师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学生

一、高校学生生理发展的一般特征-72

二、高校学生的认知发展

(一)高校学生的感知-72

(二)高校学生的观察力-73

(三)高校学生的注意力-73

(四)高校学生的记忆 74

(五)高校学生的思维能力74-75

(六)高校学生的特殊能力75-76

(七)社会实践经验能力---76

(八)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6

三、高校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

(一)高校学生自我意识的形成及其主要特征 77

(二)高校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社会倾向性-77

(三)高校学生自我意识的调节作用 78

四、高校学生的个性心理发展

(一)高校学生个性的意识倾向性79-8

2(二)高校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

五、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特征与教育82-85

(一)高校学生的合群与孤独的矛盾 82-84

(二)高校学生的自卑与超越矛盾84-85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师

一、高校教师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一)高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85-86

二、(二)高校教室的工作特点的基本要求 高校教师的任务86

(一)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87

(二)对高校教师的基本要求87-88

三、高校教师的培养与教师发展 88-90

四、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及其优化 90-91 第三节 高等学校的师生关系

一、高校师生关系概述92

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93 第六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及其原则 第一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学过程中的要素95-96

(一)教师

(二)学生

(三)教学内容

二、高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96-100

(一)明确的专业目的性(职业倾向性)96-97

(二)对高校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创造性有更高的要求

(三)97-98 把科学研究引用教学过程98-99

(四)社会实践的多种形式99-100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结合100

二、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101

三、理论联系实际102-103

四、教学和科研相结合103-105

五、系统性与循序渐进的原则105-106

六、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相结合106-107

七、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八、107-108 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108-109 第七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与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年制与学分制

一、学年制111

二、学分制 112-114

(一)适应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二)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教室的专长

(三)有利于推广高等教育 第二节 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

一、课程理论115-117

二、课程体系117-118 第三节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一、教学计划119-120

二、教学大纲

(一)制定教学大纲的基本原则120-122

(二)教学大纲的结构122

(三)教学大纲的运用122-123

三、教材

(一)教材的作用123-124

(二)编写教材的基本要求 124-126

(三)教材的运用126 第八章 高等学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 第一节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128-129

二、几种常见的高校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129-130

(二)讨论法 130-131

(三)自学指导法131 第二节 现代教育技术

一、教育技术的定义131

二、教学媒体及其应用

(一)传统教学媒体的分类和应用原理-132

(二)计算机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133 第三节 教学测量和教学评价

一、教学测量和教学评价概述134

二、高等学校学生学业成绩的考核

(一)考察 134-136

(二)考试 136-141

(三)答辩141-143

三、学生评教

(一)学生评教的意义143-145

(二)学生评教的基本模式 145-146 第九章 高等学校的科学研究 第一节 发展科学是高等学校的重要职能

一、高等学校科研的地位和作用 148-149

二、高等学校学科研究的特点 149-150

三、正确处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150-152 第二节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组织原则和方法

一、高校科研的组织原则152-154

(一)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二)重视基础研究,加强应用研究的原则

(三)研究组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计划课题与自选课题相结合的原则

(五)最佳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原则

二、科研程序和科研方法 154-156

(一)科研准备阶段

(二)科学试验阶段

(三)研究成果的评审、报奖和推广应用 第十章 高等学校的社会服务 第一节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形成、发展和意义

一、社会服务职能的形成 157-158

二、我国高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历史发展158-160

(一)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重新起步阶段(1977-1985)

(二)高校社会服务的深化发展阶段(1985-1992)

(三)高校社会服务走向相对成熟的阶段(1993-)

三、发展社会服务职能的意义160-162

(一)发展社会服务职能是坚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二)发展社会服务职能是对教学、科研的促进

(三)发展社会服务职能促进了社会对高等教育改革的参与,改革了办学条件 第二节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内容与形式

一、教学服务 162-163

二、科研服务 163-164

三、综合服务165

四、建立教育、科研、生产联合体和高新技术产业 165-167

(一)建立教育—科研—生产一体化的联合体

(二)兴办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节 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运行机制和组织管理

一、完善高校社会服务的运行机制168-170

(一)建立动力机制

(二)建立调节机制

(三)建立平衡机制

二、高校社会服务的组织管理 170-171

(一)队伍建设

(二)管理体制 第十一章高等教育政策 第一节 高等教育改革过程的战略

一、改革的进度 173-174

(一)改革的类型

(二)改革的主客观条件

(三)改革方案的涉及范围及其他改革的配套方案情况

二、改革的形式

(一)自上而下的改革与自下而上的改革174-176

(二)全国性改革与以学校为单位的改革 176-177 第二节

一、高等教育改革过程的策略改革方案的制定177-178

二、改革的一般模式 178-179

(一)形成动机阶段

(二)改革阶段

(三)巩固改革成果阶段

第五篇: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绪论

一、高等教育:一切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二、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研究高等教育规律为任务,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高级人才为直接目的的学科——它涉及研究并阐述高等教育的原则和方法及发展趋势等诸方面的理论问题。

三、中外高等教育发展概述。、高等教育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1)高等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级建设人才。

(2)高等教育为社会生产科学技术

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1)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自身修养的需要

(2)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

(3)研究高等教育学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与学识修养的需要

第二章高等教育的功能与结构

一、高等教育的结构及其概念。

高等教育的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

高等教育结构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两大部分。

宏观结构包括:层次结构、体制结构、科类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区结构 微观结构包括:高等学校课程结构、高等学校的组织结构、高等学校的师资结构

二、高等教育的功能

(1)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丰富和深化个人知识、提高个人能力、培养完整人格、加强个人素质以及改变个人地位。

(2)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

三、高等学校的职能

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开展社会服务

四、高等教育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高等教育结构决定高等教育功能

(2)高等教育功能反作用于高等教育结构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

一、教育目的的基本类型和作用

三个类型: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

三个作用:导向作用、规范作用、评价作用

二、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社会需要、个体内在需要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四、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理论

(1)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的必要性

(2)加强通识教育的紧迫性

五、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应处理的基本关系

(1)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关系

(2)精英人才与一般人才的关系

(3)社会需要与个人需要的关系

(4)高标准与可行性、稳定性与可变性的关系

第四章高等学校教师与学生

一、高等学校教师的作用和任务

作用:

(1)历史文化的传承者

(2)高级人才的培养者

(3)科技文化创新的实现者

(4)文明建设的推动者

任务:

(1)教书育人,完成教学任务

(2)科学研究,提高学术水平

(3)服务社会,促进社会发展

二、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素养

(1)坚定的政治方向

(2)高尚的道德情操

(3)合理的知识结构

(4)优秀的教学能力

(5)出色的科研能力

三、高等学校学生的身心特点

生理特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其他系统

心理特点:自我意识的发展、认识活动的发展、情感特征的发展、个性特征的发展

四、高等学校师生关系的建立

良好的师生关系的构建应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方面入手。

学校方面:

(1)树立服务育人的教育理念

(2)为师生交流创造平台

(3)改革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法

(4)完善扶贫帮困制度

教师方面:

(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2)提高自我修养,提升人格魅力

(3)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

(4)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关系

学生方面:

(1)尊重教师

(2)以学为本

(3)培养和谐人际关系

第五章高等学校管理

一、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指在高等学校教育活动中各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它既含宏观的政府、社会与高校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运行方式,也含微观里的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二、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类型

外部体制:

中央集权型、地方分权型、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结合型

内部体制:

(1)高等学校内部决策层的构成校长、决策机构(董事会、理事会或校务委员会、学术委员会或学术评议会)

(2)高等学校的决策模式

科层制模式、学术团体模式、双重组织模式

三、管理目标与目标管理的区别

管理目标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目标管理是指管理者通过制定、执行、控制目标来进行领导和管理。

目标管理是一种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管理目标是通过管理手段达到的一种管理目的或结果。通过科学地、合理地、适宜地运用目标管理理论的相关原则和理念对各组织进行管理,进而实现组织管理目标。

四、高等学校管理的主要内容

(1)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管理、教材建设、教学手段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制定的建立健全。

(2)科研管理:科研规划、科研机构和队伍管理、科研资源管理、科研成果管理

(3)人力资源管理教职工聘用、调配交流、奖惩任免、培训考核、工资福利、职级晋级、离休退休、退职,以及高等学校学生的思想管理、日常管理等

(4)财力和物力管理:财务管理、基本建设管理、学校土地房屋、校园环境、实验仪器、图书资料和物资设备等方面的管理

第六章高等学校制度

一、高等学校学制:即高等学校教育制度,它规定着各级各类高等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学习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世界各国高等学校学制概况

(1)初级学院或短期大学(2年、课程比中学稍深稍广、毕业后能适应本地区就业或转入本科高年级学习,美国称社区学院,日本称短期大学)

(2)大学和专门学院(大学一般4-5年,也有3、6年,独立专门学院相当于大学本科教育)

(3)研究生院(高等教育系统的最后层次)

三、我国高等学校学制概况

(1)全日制高等学校

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大学和专门学院、研究生院)

职业高等学校

(2)成人高等学校

广播电视大学、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函授学院和普通高等学校附设的函授部、教育学院和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夜大学

四、高等学校学位制度:国家或授权高等学校根据毕业生的学历及实际学术水平,授予他们一定的学位称号,以表明其知识能力的等级制度

第七章高等学校教学

一、高等学校的学科与专业设置

学科是按学问性质划分的门类或研究领域,是高等学校专业性质分类的基本标准之一。专业是高等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的基本教育单位。学科是一个知识范畴,专业是一个教学范畴。高等学校内部的学科和专业设置,主要是由学校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及自身的学科发展水平来决定。

学科设置的影响因素:

(1)学科自身的发展(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学科的发展潜力)

(2)高校学科发展与布局的整体性

(3)社会因素

专业设置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之间的关系

(2)专业设置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3)专业设置与国家和民族特色之间的关系

二、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

课程是为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结构及其进程,是为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而创设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特点:专业性、前沿性、探究性

课程设置发展趋势:综合化、多样化、职业化、国际化、人文化

三、高等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教学计划也称课程计划或培养计划,它是一个专业的全部课程所形成的体系结构,是按照高等学校培养目标制定的指导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体现了社会对某种专门人才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是学校组织和管理教学工作的主要依据。

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根据教学计划,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实际技能和基本技能,也规定了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内容的教学材料,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

四、高等学校的教学过程和教学原则

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掌握基本技能,同时发展智力和体力,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的过程。

教学原则: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2)知识积累与智能发展相结合(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4)教学与科研相结合(5)因材施教与统一要求相结合(6)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五、高等学校教学测量与评价

教学测量是根据某种规则或标准将教学现象予以数量化的活动。

教学测量——考试——试卷编制、施测、评分

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运用定量或定性等可行的科学手段,对教育活动进行分析、价值判断,并为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方法:

教师教学活动评价(综合量表评价法、分析法、调查法)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平时检查、学期或学年总结性考察考试、毕业论文的审查答辩)

第八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

一、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和作用

(1)提高教师素质水平的基本途径

(2)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手段

(3)对建立新专业、发展新学科起着重要作用

(4)高校参与社会建设服务的主要渠道

二、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1)准备阶段(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计划)

(2)实施阶段(搜集、获取事实资料,分析处理事实结果)

(3)总结阶段(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成果推广)

三、高等学校科学技术产业化

途径:

(1)高校科研成果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和服务

(2)高校通过与地方政府、企业界广泛联系,开展产学研合作

(3)通过技术入股、参股的方式创办高科技产业

(4)高校与企业共同兴办科学园区

第九章高等教育全球化

一、高等教育全球化: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的相关理念与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跨国性的相互影响,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全球性自由流动。

二、高等教育全球化趋势

(1)面向全球化的高等教育改革进程加深

(2)培养全球性人才的观念成为各国共识

(3)高等教育全球化与地方化共同发展

(4)高等教育全球化进程中的国际合作日益密切

(5)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手段全球化内容增加

(6)高等教育全球化过程中失衡现象有所缓解

三、高等教育全球化人才培养

(1)留学生培养

(2)合作办学

(3)远程教育

第十章高等教育热点问题

一、人文教育的内涵

(1)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2)尊重主体的教育理念

(3)完美人性的教育假设

(4)遵循自然的教育法则

二、人文教育在高等学校的实践

(1)教学方法的改进

(2)师生关系的改善

(3)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的并重

(4)学生积极情感的激发

(5)国际理解教育与民族传统教育的融合(6)教师人文主义素养的提高

三、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

(1)发展规模

(2)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渡阶段特点(教育观念提升、课程设置改进、办学形式多样)

(3)应注意的问题(平衡好规模扩张与质量提高的关系、平衡好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平衡好各层次院校之间的关系)

四、高等学校的人事管理与教师流动

人事管理原则(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柔性开放、科学激励)

流动主要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

下载高等教育学课程阅读论文目录(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等教育学课程阅读论文目录(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等教育学

    1、高等教育学是研究高等教育现象及其规律一门社会科学。 2、高等教育是只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为培养社会高级专业人才的高等专业教育。 3.高校培养目标是高等教育目的在各级......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性质:在社会科学领域,一门学科能不能成立,内在的看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基本要素:有没有研究对象,有没有通用研究方法,有没有稳定的,公认的基本概论和范畴。从研究对象上看,高......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 高等教育与高等学校的社会职能 中世纪大学是近现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渊源 高等教育概念可以直接用大学教育来指代。中世纪大学是少数学者传授高深学问的场所......

    高等教育学

    作为新教师,你认为你面临的挑战与困惑有哪些?你将如何面对和克服这些挑战与困惑?在克服这些挑战与困惑的过程中,你希望能获得哪些方面的帮助与支持?新高校教师在参加工作初期最大......

    高等教育学

    高等教育学 1 高等教育的内涵:高等教育是建立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一种专业教育,即按专业类别培养人才的活动,是学术性与职业性教育的有机结合的教育。 2 高等教育学研究对象......

    高等教育学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题在P19) *1.论述高等教育的内涵与特征。P5~6 *2. 论述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P7~9 *3.论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P9~11 *4.论述高等教育文化的关系。P......

    高等教育学论文(写写帮推荐)

    高等教育学论文     姓名: 学院: 班级: 学号;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大学总是在对自身的目的、任务、职能不断进行反思和调整。社会的变化引起大学内部和外部的变革,甚至引......

    高等教育学心得(共5篇)

    《高等教育学》学习心得体会 我是***专业的专任教师,作为一名工科教师,以前我对高等教育的理解是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并指导其为生产实践服务。经过《高等教育学》的学习,经过陈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