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的交会点

时间:2019-05-15 06:39: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的交会点》,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的交会点》。

第一篇: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的交会点

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的交会点

作者-庄祖鲲

基督教自利马窦来华起算,已有四百年之久。如以文化更新的“启、承、转、合”四个阶段 而言,目前应属“承”到“转”的阶段。因此,寻找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的交会点,应属现阶段首要的工作。基督教思想与中国文化在许多问题上,的确有十分不同的看法,但异中有同,不是完全没有交会点。而有关于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对话与沟通,刘述先、杜维明、赵敦华、梁燕城等许多当代海内外的学者,都曾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但不约而同地,他们都强调两个最重要的课题:一个是有关于“人性论”,另一个则有关于“宇宙论”。(一)人性论

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的思想,对人性有一种乐观的态度,所以刘述先认为儒家是在 传布一种“现世的福音”。[46]王峙军在《比较人论》一书中,曾详细分析中国人性论的发展。[47]并指出孟子的“性善”之说,后来如何成为儒家思想以及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甚至连佛教进入中国后,也不得不与“性善”之说有所妥协或调适,于是产生了所谓“众生皆有佛性”的“心性论”。正如本书第一章第三节所指出的,这种佛教的“心性论”固然是中国佛教的核心思想,却非常可能并非原始印度佛教的思想,而是佛教为了因应中国“性善”的思想,乃以颇具创意的方式,所自创的新观念。所以,自隋唐时期中国佛教提出“心性论”之后,佛教在中国就更普遍地被中国人所接受,后来甚至有释儒道“三教同源”的说法。但是也正因佛教的附和,“性善”的人性论,在中国被大大地强化了。然而,韦政通认为,这种“人性本善”的观点,特别与基督教比起来,对生命的体会毋宁说是肤浅的。[48]因为儒家对现实人生的种种罪恶,始终未能有较深刻的剖析。因此,这种儒家“性善”的道德思想,对生活安适、痛苦较少的人,比较适合而有效;对生活变动幅度大,且也有深刻痛苦经验的人,就显得无力。连当代佛教大师圣严都慨叹说,佛教似乎都是在歌舞升平的太平盛世才大行其道,人们似乎把禅修视为烦忙人生里的“清凉剂”而已!

韦政通还指出,中国以往两千多年来的传统社会变动性不大,儒家因缺乏社会变动的刺激,多“知常”而不“知变”,能“应常”而不能“应变”。[49]因此他不能不问:在这个复杂多变、焦虑不安的现代社会,这种传统的“性善”道德信念,是否还能足够应付?我们还可进一步追问:对经历过十年文革浩劫的人,“人性本善”的论调,能否解释这空前的人间悲剧是如何发生的?

相对的,基督教则强调“原罪论”。这使得笃信“性善”的许多中国人,下意识地排斥基督 教。但是当人类历经二次大战期间,德国人屠杀六百万犹太人,和日本人的南京大屠杀,以及文革十年浩劫的悲剧之后,“原罪”的概念可帮助我们认识人类罪恶的真相。因此,卓新平指出,现今大陆文坛“忏悔文学”的出现,文化界“忏悔意识”的萌生,对中国社会是一大奇迹。[50] 然而这正代表中国人经由痛苦的心路历程,开始对人性有一种新的、深入的领悟与体认。可是许多当代学人对“原罪论”仍有不少误解,需要略加说明。首先,基督教的“原罪论” 并不等同于荀子的“性恶说”。因为基督教一方面强调所有人类陷溺罪中无法自救的事实,但又同时肯定人类原来是依据神公义和慈爱的形像而造。前者似乎接近“性恶说”,而后者又类似“性善说”。梁燕城曾指出,孟子的“性善”是指人的心性本体,也就是人的“应然层次”;反之,荀子的“性恶”是指人的具体本性,也就是“实然层次”。[51]如依此分析,则儒家所见基本上与基督教所见略同。因此,在我看来,基督教对于“人性本善”抑“人性本恶”之争的看法是:“人性本来“知”善;人性亦本会“行”恶。”[52] 其次,基督教所强调的“罪”(Sin),并非作奸犯科的“罪行”(Crime),而是偏离神完美形 像的“罪性”(SinfulNature)。因为,基督教的“罪”在希伯来文与希腊文中,均指“射不中的”之意。换句话说,“罪”在圣经中,是指人没有达到作“人”应有的标准,而这标准正是神自己。所以圣经《罗马书》3章23节说:“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这种观念与儒家“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的看法也很接近。这“圣贤”也就是基督教所说的“像神之人”(GodlyMan)。

在这样新的理解下,“原罪论”不但不会成为中国人接触基督教的“绊脚石”,反而应该会 成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新的交会点。不仅如此,这种对罪的深刻体认,还能够产生高度的“自省精神”和“忏悔意识”,从而达到获取真正的自由与生命的更新。当然,“忏悔意识”是近来刘再复常常谈到的主题,许多在过去政治运动中,曾被迫作自我批判或自我检察的人,可能对“忏悔意识”有点反感。但是正如杜维明所提醒的,“忏悔意识”与政治上的“自我批判”是两码子事,不可混为一谈。[53] 东亚儒家传统中,“忏悔意识”较薄弱的明证之一是:日本在二次大战结束后五十年,仍不 肯承认他们在南京大屠杀的恶行,对肆意侵略中国,也无丝毫的悔意。德国则早已三番四次地向各国表明认罪的诚意,这与日本是一个鲜明的对比。日本在经济上的成就,一向被归功于儒家伦理的影响,但是他们对军国主义上的罪行,却了无悔意。这是否提醒我们,儒家伦理有一些“盲点”和缺陷?

因此,刘述先固然不同意“儒家思想对人性有肤浅的乐观主义”的看法,但他也认为,儒家 思想需要通过基督教对人性不同视域的刺激,发掘出儒家传统内部对人性黑暗面的照察,并加以进一步的扩大,才能够对于现代人所面对的情况有所把握,而予以有效的“对治”。[54] 所以,对“人性论”的再思考,将是未来中国文化脱胎换骨的一个新起点。而在这方面,基 督教的“原罪观”与“忏悔意识”,将对中国文化提供对人性极有深度的观察,作为新的转化点。重要的是,在中国文化中,也并非没有类似的体会。若能不怀成见地重新检视,不难促成中国文化的再造。(二)宇宙论

宇宙论所牵涉到的重要问题包括神是否存在、创造以及“超越观”等重要的问题。其中“超 越观”对现代社会的人生观影响最大,在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会通的历史上,也是冲突最大、争议最多的问题,因此特别需要详细地讨论。

如众所周知,中国文化一向比较强调用“内在超越”的途径来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因 为中国人喜欢强调,无论是儒家的“天”,或是道家的“道”,或是佛教的“佛性”,都内在于吾人的生命之中,不假外求。至于修养的方式,儒家提倡先“内圣”然后“外王”的方式,认为“人人可以成为尧舜”;佛教则强调用“明心见性”之法,认为“人人可以成佛”;道家则以“观照内心”之法,最终达到“人人可以成仙”的目的。因此,三教都是提倡一种“自力拯救”式的宗教,其细节虽有差异,大体上却是极为相似的。

但基督教却与儒释道三教大相径庭,强调“外在超越”或“纯粹的超越__”。[55]因为基督教认为,创造世界的神本身不属于这个世界,如依存在主义神学家巴特(KarlBarth)的说法,神是“绝对的他在”(WhollyOther)。因此,神乃是超越我们知见的范围,而且祂是用“启示”的方式向世人沟通。人能够“感受”(Apprehend)到神的存在及作为,却不能全然“掌握”(Comprehend)神的心意。而且人陷溺于罪恶的势力之下,是无法“自救”的,只有藉助于外在之神的救赎,这是纯然“他力”式的拯救观。

所以乍看之下,基督教与中国传统文化几乎是互不兼容、彼此对立的两种思想体系。前者寻 求外力的拯救,后者却认为靠自力就可以成圣。基督教强调神是至大、至上的,是存在于人心之外的;但朱熹则谓:“天道无外,此心之理亦无外。”;唐代禅师马祖道一也主张“心外无佛,自心是佛,佛外无心。”基督教重视神的“启示”,儒家和佛教则看重人的“领悟”。凡此种种,两者似乎难有会通之道。牟宗三甚至认为,基督教若不改为“自力教”,就永远无法在中国立足。

其实若仔细观察,在“超越论”方面,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之间,也并非没有交会之处,只是 需要下功夫去正确地了解基督教的精意,同时对中国传统思想有较深刻的反省,才能看出其交会点。依我个人的看法,将基督教和儒道释三教放在对立面,再予以评比、对照,固然简易清晰,但并不完全恰当。但是由于许多当代中国学者对基督教了解并不深,尤其缺乏个人“第一手”的宗教体验,难免在看基督教时会有“人云亦云”或“见树不见林”之憾。事实上,基督教真理的特色之一,就是它的“二律背反性”(Paradox,或称“吊诡性”)。换句话说,基督教的许多观点,往往是以“似非实是”、“似反实正”的表达方式来叙述。未深入了解的人,就常常只知其“表”,不知其“里”,以致于严重误解了基督教。兹略举数例,便可理解。

譬如很多人说基督教有“他世”情怀,儒家却肯定“现世”。其实基督教没有佛教“轮回转 世”的观念,却强调“仅此一生”,因此基督徒特别重视在有生之年,如何善用自己的光阴、钱财在济世助人的事上。耶稣说:“你们是世上的光,是世上的盐。”[56]离世前他又曾对神祷告说:“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罪恶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怎样差他们到世上。”[57]当然基督教也的确强调“来世”的赏罚,但“来世”的赏罚却是以“今世”的贡献为基准的。因此耶稣说:“凡称呼我“主阿!主阿!”的人,不能都进天国。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58] 所以,强调“来世”情怀的基督教,在社会改革、慈善救济、捐资兴学上的贡献,比一般社 会大众高出许多,这是有目共睹的。反倒是肯定“现世”精神的儒家,正如韦政通指出的,却逐渐失去了救世的热情,不是存着“学而优则仕”的私心,就是受佛道两教的渗透,逐渐转为“出世”了。[59]这是“二律背反”的例子之一。

另外一个例子是:有人说基督教否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因为耶稣曾说:“若有人跟从我,就 当“舍己”(原文也可译为“否定自我”),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60]这与现代心理学强调的“自我肯定”,或德国哲学家尼采倡导的“自我超越”,或儒家的“自我修养”,或佛教的“自我参悟”,岂不是背道而驰?

其实基督教的“自我否定”,乃是“先破再立”的意思,没有“大破”,如何能“大立”? 这也是“先舍再得”的概念,先舍了旧的“老我”,才会得回一个崭新的“新我”。一个完全“舍己”、“无我”的基督徒,耶稣的许诺是:“你们若常在我里面,我的话也常在他里面。凡你们所愿意的,祈求就给你们成就。”[61] 因此,强调要“舍己”、“自我否定”的基督教,最终所追求的人生目标,其实却是达到儒 家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换句话说,基督教与儒家,人生目标是一致的,只是途径却迥然有别。基督教是由人的“否定自我”入门,然后才逐步达到对自己新身份、新地位的“再肯定”,藉此而“超越”原先的自我。

相反地,今天心理学的误用,造成了无数因“自我催眠”而沾沾自喜的肤浅小人。尼采在发 现自己并非“超人”之后,郁郁寡欢地在精神病院中渡过余生。韦政通也批评儒家把修养工夫,看得太轻易了,以致于道德实践流于虚玄。[62]这是另一个基督教以“迂回方式”,表达一个“背律二反”真理的实例。

若从这种“背律二反”的特征去看基督教,我们就可了解,基督教乃是以“外在超越”的方 法,来使人脱胎换骨得到生命的“更新”;再由这新生命来进行“内在超越”的“成圣”工作。还有,神既是“绝对的他在”,但同时,祂又与信徒“互为临在”(MutualDwelling),正如耶稣常对门徒们说的:“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常在你们里面。”[63]不单如此,基督教认为“死”是通往“生”的必经之路,因为种子如果不被“埋藏”在土里,焉能开花结实?同理,人若不肯__“埋葬”自己的野心或私心,也无法得到另一层次的丰盛新生命。[64]通过这样来理解基督教,就可以找到许多可以与中国文化会通之处,甚至可以找到对治中国传统文化弊病之道。刘述先也注意到这一点,他指出,儒家思想后来发展的结果是,人之无穷扩大,甚至到了一个地步,跟本见不到“天”了。[65]所以他认为儒家思想也应凸显出“天”的超越性,不可任其塌陷下去。基督教强调“纯粹的超越”,正可以提醒儒家不要听任“天”的超越性失坠。[66]他还指出,基督教排斥“偶像崇拜”是有深刻含意的,因为有限固然可以通于无限,并不意味着有限可以等同于无限,更不可将真正的无限,用有限来“形相化”的。

余英时也说,在西方,基督教“外在超越”的价值系统,不仅没有因为现代化而崩溃,而且正是现代化一个极重要的精神泉源[67]。卓新平还进一步指出,基督教“超越观”可以提醒人们,在建立“法治”的社会时,需要有一种超俗、绝对的价值观来作对比、参照,使得这些法律、制度、组织得以不断调整、修改和完善[68]。也就是说,这些学者以及汤一介都认为,基督教所强调的“外在超越”,不仅不是个文化会通的“障碍”,反而可以藉此补足中国传统文化过份强调“内在超越”的缺欠。因此“超越观”是会通的交会点,也将是未来中国文化的转化点。

第二篇:《基督教与中国》课程论文

课程论文

一、选题:

从本课程内容中选择自己感兴趣、有积累的题目,或是每讲后的思考题,题目自拟,但必须与本课程紧密联系,具有学术性及思考性。以下给出参考选题:

1.礼仪之争;

2.就推荐阅读书籍等写一篇读后感(书籍名称详见附件一);

3.以广东任何一座教堂(石室、沙面露德圣母堂、沙面会堂、东山堂等,详见附件二)为对象,介绍其发展历史、建筑特色等。

二、写作要求:

1.2.3.4.5.有导言、参考文献(包括网址); 字数:1500-2000; 不要求有关键字和摘要; 不得抄袭,抄袭以0分记; 最后一次课前(第8次课)交。

三、格式要求:

1.须有封面,教务处有下载,不得用其他封面; 2.用A4纸打印或手写,打印用五号字; 3.打印格式如下:

字号:标题用三号,正文用五号; 字体:宋体; 行距:1.5倍;

双面打印(环保考虑,如打印时弄错,不需重打,免得浪费纸张); 4.考试序列号标在左上角;

5.不使用钉书针,用胶水于左上角粘贴; 6.不按要求者扣10分。

四、附件:

附件一:阅读书籍 1.[奥]斯蒂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张澜译,希望出版社2004年。索取号B979.522/C84 馆藏共23本。

2.[美]房龙:《宽容》,秦立彦、冯士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索取号 B1/F33:2,B1/F33-3:5 馆藏15本。

3.[法]谢和耐:《中国与基督教——中西文化的首次撞击》,耿升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4.[意]马可·波罗口述:《马可·波罗行纪》,冯承钧译,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索取号K247/B87 馆藏3本

5.[意]马可·波罗口述:《马可·波罗游记》,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81年(中国文史出版社1998年)。索取号K919/B87、H319.4/M151、H319.4/M153.1馆藏23本。

6.[意]利玛窦,金尼阁:《利玛窦中国札记》,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年(中华书局1983年)。

7.[法]裴化行:《利玛窦评传》,商务印书馆1993年。8.[美]邓恩:《从利玛窦到汤若望》,余三乐、石蓉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9.[美]史景迁:《利玛窦的记忆之宫:当西方遇到东方》,陈恒等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5年。

10.[美]史景迁:《胡若望的困惑之旅——18世纪中国天主教徒法国蒙难记》,吕玉新译,上海远东出版社2006年。

11.[意]马国贤:《清廷十三年——马国贤在华回忆录》,李天纲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12.[捷克]严嘉乐:《中国来信(1716-1735)》,丛林、李梅译,大象出版社2002年。13.[法]杜赫德编:《耶稣会士中国书简集——中国回忆录》(六册),郑德弟等译,大象出版社2001、2005年。

14.[苏]约瑟夫·塞比斯:《耶稣会士徐日升关于中俄尼布楚谈判的日记》,商务印书馆1973年。

15.[法]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两个世界的撞击》,王国卿等译,三联书店1993年。16.[英]斯当东:《英使谒见乾隆纪实》,叶笃义译,(香港)三联书店1994年。17.[法]伯德莱:《清宫洋画家》,耿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年。18.李兰琴:《汤若望传》,东方出版社1995年。19.王冰:《勤敏之士——南怀仁》,科学出版社2000年。20.[法]雅克玲·泰夫奈:《西来的喇嘛》,耿昇译,山东画报出版社2003年。21.许明龙:《黄嘉略与早期法国汉学》,中华书局2004年。22.[英]马礼逊:《马礼逊回忆录》,顾长声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23.澳门文化司署编:《十六和十七世纪伊比利亚文学视野里的中国景观》,大象出版社2003年。

24.[罗马尼亚]尼古拉·斯帕塔鲁著,《中国漫记》,蒋本良、柳凤运译,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年。

25.朱

静编译:《洋教士看中国朝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26.杜文凯编:《清代西人见闻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27.许明龙:《欧洲18世纪“中国热”》,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28.阎宗临著,阎守诚编:《传教士与法国早期汉学》,大象出版社2003年。29.顾卫民:《中国与罗马教廷关系史略》,东方出版社2000年。30.顾卫民:《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31.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32.[法]艾田蒲:《中国之欧洲》,许钧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33.黄一农:《两头蛇——明末清初的第一代天主教徒》,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34.[美]竹林:《信仰间对话》,王志成等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35.林语堂:《从异教徒到基督徒:林语堂自传》,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36.[英]伯特兰·罗素:《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王若璧译,(台湾)牧童出版社1972年

(注:不要求版本完全一致。某些译著的译者、版本可能与以上所列不一致,书名相同即可。)

附件二:广东部分教堂名称及地址 1.天主教堂:

耶稣圣心主教座堂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一德路旧部前56号 广州沙面露德圣母堂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沙面大街14号

圣母圣心堂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同福中路宝玉直街崇正里4号

惠州市黄家圹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惠州市黄家圹40号

天主教珠海教会圣保禄弥撒中心(教堂)地址:珠海市桂花北路 圣母无原罪堂 地址:中山市孙文中路148号 耶稣圣心堂 地址:中山市黄圃镇南坑路14号

圣母洁心会会院主教座堂 地址:江门市北街海傍街67号 圣母无原罪堂 地址:佛山市福宁路明心街3号 清湾天主堂 地址:肇庆市高要清湾 黄洞天主堂 地址:肇庆市高要黄洞

大良天主堂(顺德市总堂)地址:顺德市大良东康路163号 桂州天主堂 地址:顺德市容桂镇 乐从天主堂 地址:顺德市乐从 水口天主堂 地址:顺德市水口 天佑门天主堂 地址:顺德市天佑门 龙眼天主堂 地址:顺德市勒流镇龙眼村 南沙天主堂 地址:顺德市南沙

阳江市天主堂 地址:阳江市卜巷街48号 江门天主堂 地址:江门市常安路旧巷15号 台城天主堂 地址:台山市台城桔园路44号 海宴天主堂 地址:台山市海宴镇佑村乡坦安村 上渡头天主堂 地址:台山市赤溪镇上渡头村 南阳天主堂 地址:台山市赤溪镇曹冲乡南阳村 田头天主堂 地址:台山市田头镇

金宅村天主堂 地址:恩平市大田镇金宅村 赤坎天主堂 地址:开平市赤坎镇圹底街28号 玛窦天主堂 地址:新会市南隅路十巷15号202 耶稣君王堂 地址:高明市合水镇康泰村天主堂 玫瑰堂 地址:鹤山市城西新村

东头村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顺德市龙江镇东头村 上川岛圣方济各墓堂 地址:广东省上川岛

圣安多尼教堂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农林路(竹子林)龙岗教堂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龙园路278号二楼 宝安教堂 地址:深圳市宝安三区新城购物中心211号

主教座堂圣若瑟堂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外马路133号 澄海县罗格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澄海县西门外吴厝村 潮阳市望上村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潮阳市沙陇区望上村 潮阳市径口乡露德圣母堂 地址:广东省潮阳市仙城镇径口乡

潮阳市西二村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潮阳市西胪镇西二村潮阳市古溪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潮阳市两英镇古溪潮州市圣母进教之佑堂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鱼沧巷 庵埠镇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潮州市庵埠镇

饶平县霞西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饶平县黄冈镇霞西 高厝铺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饶平县高厝铺

揭阳市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北门天福路 东凤乡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东凤乡

揭东县炮台镇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东县炮台镇涵华路 凤林乡耶稣君王堂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凤林乡

揭西县棉湖镇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西县棉湖镇解放路 揭西县河婆镇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西县河婆镇天主堂 揭西县上山仔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西县上砂镇上山仔 坪上镇四楼村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西县坪上镇四楼村 岸洋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西县岸洋 大洋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西大洋

客潭村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西县客潭村 欣堂角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西县欣堂角 祠堂铺天主堂 地址:广东省揭西县祠堂铺

2.新教(基督教)教堂

广州市沙面会堂 广州市沙面南街60号 广州市东山堂 广州市东山寺贝通津9号 广州市锡安堂 广州市人民中路392号 广州市救主堂 广州市万福路184号

惠州堂 惠州市中山西路6号之一 梅州市东门礼拜堂 梅州市区东门大康巷10号 汕头市西堂 汕头市民权路146号 深圳市基督教堂 深圳市和平路22号 佛山市贲恩堂 佛山市莲花路71号 台山堂 台山市台城台西路186号 中山市太平堂 中山市石岐太平路高家基6号 河源市福音堂 河源市卫星区福音堂 东莞市福音堂 东莞市莞城仁和里四巷一号 湛江市福音堂 湛江市霞山区延安路14号

第三篇: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我来自历史文化名城遵义,遵义以其独特的红色旅游文化,小吃文化,酒文化,茶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而闻名国内外。那就让我在这介绍一下我的家乡遵义吧。

一说到遵义,就不得提到它的历史了:遵义历史悠久。春秋时期,遵义属巴蜀等邦邻地;战国时为夜郎属国;秦汉时置郡。在唐朝太宗时曾称“罗蒙”之后到了宋朝改名播川县,明朝又改名为遵义军民府,隶四川布政司。遵义一名就开始于此,清朝雍正时才将遵义归划到贵州,改为遵义府。而后终于1997年国务院批准撤销遵义地区,设立地级遵义市。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遵义以由原来的面积2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万的小城镇一跃成为贵州的第二大城市。成为一旅游胜地更是贵州省重要的粮食产地和财政来源之一。

介绍完遵义的历史那就来说下遵义的文化吧,遵义最出名的就要数红色旅游文化和酒文化了还有小吃文化了。

其中最能代表红色文化的就是遵义会议会址了,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有事实根据的:大家都知道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大肆推行。在这种“左”的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历史上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之路,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并于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主张,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可以说这次会议是红,党和中国革命历史道路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后中国革命的道路在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辈们的正确引导下越走越顺,最终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为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作下了重要铺垫,正如那首歌唱得一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而这次会议的召开地——遵义会议会址则成为纪念红色文化的重要地点之一了,在遵义会议会址周围都还保存着以前旧时的建筑风格,也就是我们说的老城,遵义会议会址作为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而闻名国内外,每年都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以纪念我们伟大的革命领袖毛主席,让红军的红色革命精神永驻我们心田。一提到遵义就得说说茅台酒了,茅台国酒文化城位于遵义地区仁怀市茅台镇,距仁怀市区13公里。国酒文化城占地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余平方米,规模浩大,气势恢宏,建有汉.唐.宋.元.明.清及现代的七个馆。茅台酒产于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是与苏格兰威士忌、法国科涅克白兰地齐名的三大蒸馏名酒之一,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是用高粱和小麦作原料,再加上当地的优质矿泉水,运用传统独特的工艺酿制而成,经过8次下曲、7次蒸馏、9次发酵,并经过长期窖藏而成,整套工艺长达8个月之久,一般要窖藏5年后才能成为出厂的成品。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炮打响名声,荣获金质奖章、奖状。建国后,茅台酒又多次获奖,远销世界各地,被誉为世界名酒、“祖国之光”。被尊为“国酒”。他具有色清透明、醇香馥郁、入口柔绵、清冽甘爽、回香持久的特点,人们把茅台酒独有的香味称为“茅香”,是我国酱香型风格最完美的典型。从1915年以来先后十四次荣获国际金奖,蝉联历届国家名酒评比金奖,畅销世界各地。从此贵州茅台酒闻名中外,誉满全球。在中国第一、二、三、四全国评酒会上被评为家名酒,并荣获金盾奖章。可以说茅台就是遵义的一个象征,作为一个遵义人,我因家乡是国酒茅台的产地而自豪而骄傲!

到了遵义就不得不去体验一下遵义的小吃文化了这样才会不虚此行,遵义名吃主要有

(1)遵义豆花面:据说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吃法特殊,面条是上等面加适量土碱,用手工反复揉拉,做成成薄而透的宽面条,下锅后煮熟不软不硬,以豆浆为汤,上盖嫩豆花,另

加辣椒水一碟,辣椒水分素、荤两种,可谓是色香味俱全,看着都忍不住流口水,味道可口!

(2)朝天椒:遵义是全国主要辣椒产区之一,绥阳朝天椒为全国七大名椒之一,其椒尖簇簇向上,朝天而长,因而得名。朝天椒采摘晒干,色泽红亮、辣劲十足,爽口开胃

(3)遵义羊肉粉:贵州各地都产羊肉粉,唯有遵义羊肉粉最为出名。遵义市的大街小巷,羊肉粉馆多不胜数,客人之多,首屈一指。尤以遵义虾子镇闵家羊肉粉生意最好,更是昼夜营业,可见来吃羊肉粉的人之多!

(4)尚嵇臭豆腐块:尚嵇臭豆腐块产于遵义县尚嵇镇,那味道可谓是十里飘“香”隔大老远就能闻道其独特的味道,尚嵇臭豆腐块生吃熟吃亦可熟吃一般用油炸,炸后颜色金黄,吃起来香脆可口,可谓是走亲访友的必备之物

好了,遵义我就介绍到这了,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遵义的文化,那就到遵义来吧,遵义欢迎你们!

第四篇: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论 易 经 与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10级财务管理2班 姓名:张书慧

学号:1103245041

指导老师:庞颜林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一、内容摘要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书籍。它内容丰富。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也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提到周易,大多数人便把算命、占卜、问卦等概念与之联系起来。《周易》在最早的时候确实是用来卜筮,但用《周易》来占卜并不能随便,所谓“卜以解疑,不疑何卜?”《周易》的作用也并不是让碌碌无为之人无须做任何事只凭算命便能得到什么,而是当人在进退两难之时为人们稍做判断。关于《周易》到底是什么性质的书,历代学者多有争议,但至少可以肯定,《周易》绝不单单是一本卜筮之书,而是融合了哲学、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书。

二、关键字

易经、中国文化、精神、周易、卜筮

三、正文

《易经》作为一部古老的经典著作,从表面看是一部占卜、预测之书,但是,从卦序、卦名、卦象、卦辞、爻序、爻辞、爻象、断辞以及其推演过程等方面分析,其中包含着中国传统道德哲学所有思想和原理。它早于老子、孔子而成书,成为老子、孔子哲学思想的源头活水。

《易经》包含着“道非常道,有无相生”的宇宙观

“道非常道,有无相生”是中国道德哲学对自然界本质的深刻揭示,是对自然规律的高度总结。不仅包含着西方现代哲学唯物观、发展观、联系观更重要的是创立了西方哲学一直未重视的终始观。

《易经》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把自然界这些发展变化规律渗透到自己的预测理论体系之中,把自己的理论体系臵于正确的、科学的宇宙观指导之下,为其预测的科学性,准确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追溯《易经》中包含的哲学原理,有助于我们对《易经》的理解,准确的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也有助于我们驳开《易经》的神秘面纱,纠正唯心主义的不全面、不客观认识。

《易经》通过卦名、爻名立论,通过卦辞、爻辞论述事物的发展变化,通过断辞指导人们吉凶趋僻。哲学原理就包含在卦序、爻序、卦名、爻名、卦变、爻变之中。

《易经》中包含终始观。终始观是中国道德哲学对哲学原理的巨大贡献,其深刻程度、影响广度和对立统一一样可以称之为规律。

自然界的万物从那里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产生以后,无一不是无条件的走向死亡,西方哲学偏重于论述从生到死的过程,没有注意从死到生的过程。

终始观和发展观相比较终始观居于其上,终始是发展的终始,发展是在终始的总原则下的发展。

《易经》中包含唯物观。世界是物质的,这是西方哲学唯物论的最基本观点。中国道德哲学认为世界是由道生成的、组成的,二者同质而异名。《易经》中体现这一观点的方法独特而且实用,全面而且深刻。

乾代表天,坤代表地,震代表雷,巽代表风,离代表太阳和火,坎代表月亮和水,艮代表山,兑代表泽,其它五十六卦各有其名,其卦名的字义虽然不完全显示具体物质,但其所代表的内容离不开物质现象。

另外,中国的文字属象形组合文字,每一字都是由代表不同的物质的笔划或部首组成,所以每一卦都带有物质的烙印。如乾有日,坤有土、解有刀、困有木、等等,六十四卦全部立足于唯物论。

有人怀疑,文字本身就是物质及其现象的代名词,这样分析还有什么价值,其实这正说明《易经》是以物质为基础的,是立足于唯物论的。

《易经》包含发展观。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发展变化的,发展变化遵循“道非常道”的发展观。《易经》对物质的发展变化体现的最为淋漓尽致。

六十四卦的编排顺序就充分体现了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如上经三十卦,始于天(乾)地(坤),终于日(离)月(坎)。

把事物的变化寓于其中,屯代表初生,蒙代表幼稚,需代表饮食、讼代表争执,师代表示抢夺,比代表和平,小畜代表积蓄力量,履代表从前慎后……,剥代表消落,复代表回归,颐代表舒坦…….大过代表过分强大,其本未己弱,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己”《道德经》。

《易经》中包含联系观。

《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分别代表着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无论从那一卦那一爻开始变起,都可变出所有六十四卦。

通过这种联系,把本爻所代表的事物,和天(乾)地(坤)日(离)月(坎)、山(艮)泽(兑)、风(巽)、雷(震),及其它各卦爻所代表的事物普遍联系在一起。《易经》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充分体现了自然界普遍联系的观点。

《周易》的内容主要包括“经”和“传”两部分。主要是六十四卦的卦形符号与卦爻辞和阐释《周易》经文的专著。不过我认为这倒不需要我去重点了解,由于专业的缘故,我觉得周易中蕴含的管理思想这是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周易》的核心讲究“三易”,即“简易”、“不易”、“变易”。如今中国企业管理理论是朝着简单管理的方向发展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普及化,走的是“简易”的路径。只有了解企业组织的基因密码结构、基因代谢规律、基因进化规律,才有可能实现“简单化”。而《易经》为此提供了丰富的数学模型和理论模型可供借鉴。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其产生、发展、变化都是有规律可寻的,构成其有机生命的基因密码DNA基本规律是相对不变的。也就是说探索社会基本成员和组织系统,是当代管理学面临的主要课题。而易学的“阴阳、太极、五行、八卦、河图、洛书、六十四卦”等准数学模型,为此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可广泛应用于所有社会科学领域的普适性规律。

不变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变易”是易经研究的主要内容,《易经》以“全息”、“系统”、“变易”的哲学观和独特的符号系统,为我们提供了“变易”的类数学模型。

易学的实质就是管理哲学,易学的自然法则、结构决定功能定律和全息结构模型,在今天仍然具有高度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应用价值,我所学过的现代管理学元素在易学思想中也均有体现。我们坚信并预言,易学将会从历史的失忆中醒来,以其丰富的自然哲学和辩证哲学的元素和宇宙全息属性,能够为中国和谐哲学的建构提供战略平台,也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重塑和崛起提供精神理念和价值指导。

它并不只是译本占卜之书这么简单,它的精髓,或者说,它的实质,是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哲理性的思考,它赋予人们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它可以说是影响中国人最深最广的一本哲学著作,是它成就了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唯它,能装下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

今天在我们手上的这本书,是千年前的智慧。它古老,却依旧富有美丽,依旧闪烁着耀眼的智慧之光。与千年前不同的是,它,显得更伟大,更神秘。说到这里,我不得不对我们的祖先表达一下由衷的钦佩。我以身为炎黄子孙为荣!

第五篇: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

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

法国旅游学家弗朗索瓦·韦拉曾把亚洲的主要旅游国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航空和港口交通枢纽以及进入东南亚和中国的得天独厚的通道的国家和地区,如新加坡;另一类是工业国家,如日本;第三类是拥有特殊旅游资源的国家,如泰国。韦拉虽然没有提及中国,但很显然,中国属于其中的第三类。中国是世界上唯一有古老历史记载又从未中断的国家。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记载了我们国家和民族盛衰变化、强弱意识的曲折历程,也记录着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创造发明以及对人类曾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国传统文化上下五千年,似一条嵌有无数璀璨明珠的银河,泽被后人无数。悠久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无穷无尽的遗物。祖国各地积淀着丰厚深邃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精华部分,充分代表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内涵,是历代中国人的智慧结晶,也是今日人文旅游资源的主要内容。随着现代旅游事业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更加深刻。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现代中国旅游业的内容,同时在旅游中也得到广泛的弘扬与传播。

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以固态留存于世,如古遗址、园林、陵墓石刻等,或以动态的人文资源存在,像民族风情、宗教文化、文学艺术、书法绘画、戏曲等。它们都有着各自的旅游功能及应用。

首先是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及旅游功能。我国古建筑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规模宏大、技术精湛等特色,形成了独特的体系和风格,从不同方面记录了我国各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以及技术、艺术发展水平,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建筑物的性质和功能分为宫殿、陵墓、纪念建筑(塔、碑、堂、陵园等)、工程建筑、宗教和礼制建筑等大类。宫殿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从秦代开始,宫殿规模越建越大、越建越豪华。皇帝倾国家之财力,集域内之能工巧匠,聚稀世之珍宝,务必使其宫殿恢弘壮丽。我国历史上曾建过许多极为豪华的王宫。例如,秦咸阳的阿房宫;汉长安的未央宫、建章宫;唐长安的大明宫、兴庆宫„„据《史记》载,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进五丈旗”。汉长安先有宫,后建城,使长安成为一个以宫殿为主的城市。唐大明宫包括大朝的含元殿、日朝的宣政殿、常朝的紫宸殿以及皇帝、后妃居住、宴游的内廷;另有宴饮群臣的麟德殿,面积约为明清故宫太和殿的三倍。以上皇宫,在历史长河中均已湮没,现在可供旅游参观的只有北京的明清故宫和沈阳的清初故宫。通过开展旅游活动,使人们不仅学习到一些建筑文化和艺术,还了解到封建的宗法礼制。

中国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时,逐渐形成了一整套以儒家学说为中心的宗法礼制思想,作为伦理道德的规范,并为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和利用,起着愚民和维护统治的作用。与此相应地出现了不少的礼制建筑,如今便成了了解礼教的历史书。像坛庙、祠堂,这类建筑无论从规模、形制和建筑技术而言,都是高标准的。应该指出,除了祭天、祭地等纯粹迷信活动外,礼制建筑往往与礼制代表人物,甚至历代名人的纪念有关,这就成为了遍布全国各地的祠和庙。“祠”和“庙”是同义词,就是“纪念名人的场所”。“庙”的级别比“祠”要高,往往是十分重要的人物纪念地才能称“庙”,如岳飞庙、孔庙、关庙等。“寺”则是佛教寺院的简称。这些礼制建筑在全国各地广泛分布,像北京有社稷坛、天坛、地坛、日坛、月坛、先农坛等。旅游过程中,通过导游人员的介绍,让人们了解更多的知识,对于破除封建迷信、倡导科学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古典园林是人文旅游资源系统中最能反映我国文化特色的一种类型。皇家园林与帝王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私家园林也多于历史名人有关。慈禧发动政变于避暑山庄,陆游、唐琬洒泪于绍兴沈园,李清照与济南漱玉泉,薛涛与成都望江楼等,都是比较突出的例子。园林之中建筑物多有匾额、楹联,山石多有题刻,表达园主志趣,启发游人思想。其文多源于名人名篇,常含典故,言辞隽永、耐人寻味。其书法艺术精湛,令人倾倒。它们对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从而获得历史文化知识,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需要补充的是,古建筑的范畴是广义的,像传统民居、古陵墓以及少数民族的古建筑都属于此类。古建筑是一门艺术,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古建筑是发展现代旅游业重要的物质基础。它不仅起着博物馆的作用,也为人们提供游览休憩的场所。名山胜迹、亭台楼阁、园林花圃、店堂寺庙等对游人访古探幽、欣赏艺术、考察研究、陶冶情操、增长知识都有很好的作用。

再谈宗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中国是个以佛教为主的多教的国家。各种宗教不仅发展快,对社会的影响也大。魏晋以后,佛教在帝王贵族支持下得到发展,佛寺逐年增加。西晋时长安、洛阳已建寺180所,到东晋更十倍于西晋。北魏时,仅洛阳地区就有大小寺庙1367所。唐代寺庙建设达到鼎盛时代。据会昌五年统计,全国大小佛寺40,000余处,僧尼26万余人。其中,仅长安都地区就集中了僧寺81所,尼庵28所,成为全国寺院荟萃之地。清康熙六年,全国仅佛教寺院就近8万所。直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期,全国尚有寺庵4万余所,僧尼50余万人。如今,它们基本上都辟为旅游景点,成为今人了解宗教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当前,中国各民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有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道教,合称中国四大宗教。我国著名的宗教场所有哪些呢?现总结如下:佛教寺院——北京法源寺、洛阳白马寺、上海龙华古寺、立佛禅寺、浙江天台山国清寺、陕西西安大慈恩寺、嵩山少林寺、成都文殊院、西藏布达拉宫等;基督教堂——北京南堂、北京北堂、上海徐家汇天主堂、国际礼拜寺、天津老西开教堂等;伊斯兰清真寺——广州怀圣寺、浙江凤凰寺、泉州清静寺、北京牛街礼拜寺、东四清真寺、上海松江清真寺、西安化觉寺、西宁东关清真寺等;道教道观——陕西楼观台、北京白云观、辽宁沈阳太清宫、成都青年宫、福建莆田妈祖庙、苏州玄妙观、山西芮城永乐宫、河南登封中岳庙等。

宗教对游人向来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其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宗教本身;二是宗教文化。每个宗教都有各自数量可观的信徒。教徒们出于对宗教的虔诚,到寺庙宫观去烧香拜佛、祈祷还愿或到宗教圣地去求法朝圣,形成庞大的宗教朝觐流。像我国各佛教名山、道教名山,几乎每天都吸引着大批香客。另外一些游客虽非出于对宗教的虔诚,而是因对宗教活动有着新奇和神秘感,而到寺庙宫观参观游览的,这可见宗教本身就是一种旅游资源。

宗教寺观要么处于城市之中,要么处于名山胜地,环境幽雅静谧,往往是历代旅行家和文人墨客必到之地。他们的诗词题刻、楹联匾额、书画佳作给寺庙增添了光辉。古来不少文人学士与僧侣结下了友情,留下佳话。例如,北宋苏轼与杭州龙井寺僧辩才“送客过虎溪”的故事;李白游峨眉山,留恋于万年寺,常与僧人对月歌吟;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文学理论家、《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自幼同和尚一起生活,晚年出家作了和尚;明代政治家、思想家宋濂、李贽、袁宏道等皆为居士;近代书画诗词造诣很深的李叔同后来在杭州虎跑寺出家„„这些都说明宗教文化与文人学士的思想感情有相通和共鸣之处,于是宗教与文化有了不解之缘。

宗教虽然是一种崇拜超现实的神灵的社会意识形态,但宗教建筑是人类智慧和劳动的结晶,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特点。宗教建筑及雕塑、壁画等造型艺术都是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游人具有吸引力的主要客观因素。

第三个方面谈谈文学的旅游意义。众所周知,中国文学史传统文化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文学本身就带有旅游资源的属性,而且是一种经过作者分析的富有感情色彩的旅游资源。旅游是一种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享受。人们借助文学的形式和艺术的感染力,把作为资源的“景”、旅游者的“情”以及客观现实和丰富的想象结合起来,实现情与景的交融和统一,从而形成一种具有隐形特征的的旅游文学资源。在我国古代山水诗文中,虽然也有不少纯粹是写景之作,但更多的作品融合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不少作者或离家远行,或遭贬谪而被流放,或因战乱而颠沛流离。有的隐居田园,遁深山林;有的浪迹江湖,登临凭吊,寻幽探胜,寄情于山水之间。在这样的生活中,他们抒发了乡关之思、乱离之感以及渴望脱离世俗丑恶、憧憬美好未来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政治情怀和思想感情。这种情感往往是触景而生,因此文章触景于情,纪实和抒情紧密结合。纪实包括时序、环境、历史、山川游踪、游趣等;抒情又分自我感受、想象、幻想等。二者有机结合而成为旅游文学。前者富有旅游色彩,具有导游和介绍景观的作用;后者富有文学色彩,可使读者浮想遐思、情绪奔放,获得优美的艺术感受。读豪迈的诗文,使人热血沸腾,豪情壮志油然而生;读清新的诗文,使人心驰神往,陶醉于美的意境之中;读悲壮的诗文,使人感慨万端,禁不住潸然泪下;读平和的诗文,使人心境舒畅,私心杂念顿消。总之,旅游文学中的抒情和议论往往能使自然山水和名胜古迹增添深层次的内涵和情趣,而旅游文学作品本身也因此成为一种具有魅力的旅游资源。

旅游文学史传播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描写旅游景物的文学作品,有着独特的益智作用。例如,有人没有去过南京,但从旅游作品中知道中山陵、玄武湖;没有去过我国宝岛台湾,但从旅游作品中也知道日月潭、阿里山、指南宫;有些游客在西安参观唐乾陵看到“无字碑”,不解其意,但当看了介绍“无字碑”的文章后,才知道是女王武则天为了让后人评论她一生的功过而立的。因此,我们说好的旅游文学作品,不仅会激发游兴,也会使人增加很多知识。有时甚至可以“以书代游”,足不出户而游天下,这就是所谓的“卧游”。

旅游文学的内容广泛,除诗词和散文外,还有对联、匾额、碑帖、铭文、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寓言、歌谣、戏剧、小说等等。

综上所述,古建筑、宗教文化、中国旅游文学,它们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几种典型形式,如今已广泛深入地运用在旅游活动中。对于它们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可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诚然,旅游文化是一门新型文化,需要自己的特色,更需要多元化才能永保生命力。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在世界日趋大同的今天,保存生命力的最好办法便是自己的独立性。另外,人类有开拓创新的天性,但这需要建立在传统的基础之上,是和传统一脉相连的。并且,人类一生并不是一直都处于清醒的意识之中或一直都理智的思维,我们的喜好、情感、决策很多时候都仅凭直觉,而这直觉依赖于我们的人格和生存的环境,依赖我们的传统文化。当然,即使理智的思维,选择的东西依旧很大程度上是偏好传统。传统是如此的亲切,即使只是去古人生存过的地方,即使只有那么一丁点的联系,于内心便是慰藉和力量。所以,我们选择传统文化实质上是本身的一种回归。

由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旅游必须根植于传统文化。假若传统文化内容从旅游中撤出,那么,令人向往的丰富多彩的旅游便瞬间便成枯燥无味、毫无情调的登山、过河了。这样我们怎么能说旅游文化是一门让人类过得更惬意的一门艺术?还有什么比亲切感、比人性的回归更令人向往呢?将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具有古老东方文明的王牌与旅游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无论是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与传播,还是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无疑都是具有长远积极意义的。

下载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的交会点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传统文化与基督教的交会点.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传统文化与法治中国

    一、单选题(单选题) 共 20 题 1、“人权入宪”是个值得纪念的事件。我国在( )的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在第33条中增加了“国家尊重与保护人权”的......

    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儒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文化,只能在超越了单一民族观念和思想体系时才能存在。他一方面提倡“夷夏之防”,十分注重激励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同时又以“近者悦,远者来”和“四......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竞争力

    中国传统文化与企业竞争力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曾经说过,企业文化越符合民族的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才能扎根久存。今天我的主题就是企业文化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善用中国人的特......

    修身与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末考试论文专用课程名称:修身与中华传统文化班号:10021121学号:1002112121姓名:张福强成绩: 修身养心 ———同意匿名分享 中国是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面对一个日趋发展的国际环境,整个世界的文化格局发生着深刻变化,此时,中国文化也面临着一个历史抉择,即如何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与中国传统文化 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文化得以延承的灵魂,是国人乃至世人思想的基因。从他产生的那天起,就在不知不觉简,影响了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做事......

    我与中国传统文化

    我与中国传统文化听了连中国的有关《中国传统文化及管理》的讲座之后,我时时会为他所说的“用敏感、高贵的心灵感悟世界”、“赋予人生的高贵:人有多高贵就会赋予世界多高贵!”......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书法艺术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书法艺术》自序 书法本是传统文化,两者之关系为整体与部分之关系,两者并列成一文题似乎欠通。然我之本意是思考中暂将书法从传统文化中抽出,论其对其他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