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7月11日)

时间:2019-05-15 06:30: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7月11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7月11日)》。

第一篇:在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7月11日)

坚定不移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 全力开创南京“十二五”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

杨 卫 泽

在中国共产党 90 岁生日这一伟大而光辉的日子,我们召开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体会议,意义重大。上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号召全党同志牢记历史使命,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

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按照全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工程会议要求,对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特区工作进行动员部署;二是总结上半年工作,研究确定下半年目标任务和工作举措,确保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三是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精心筹备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保党代会圆满、成功。

下面,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我主要讲三个问题。

一、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全力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

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内涵的集中体现,是经济社会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的内在要求。创新驱动是在传统发展路径上动力体系的创新,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是方向;内生增长是在传统发展轨道上增长机制的创新,内生的技术进步与内在的优势发挥是关键;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发展模式的创新,创新型、生态化的经济体系与可持续、绿色化的资源环境是标志。总的看,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整体,科技创新是贯通整个体系的关键环节,创新驱动是带动全局的核心战略,抓住创新驱动,就抓住了战略的龙头。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全面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六个注重”的要求,明确提出实施科技创新等“八项工程”。市委根据中央和省委精神,审时度势做出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全局性决策,这是南京实现在全省“两个率先”中带好头、转型升级上作示范目标的根本路径。必须充分认清新机遇新挑战,进一步增强自觉性、主动性和坚韧性,努力走出一条“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

(一)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是南京面临的最大机遇和重大挑战

一个地区的发展,必须尊重规律、敬畏规律,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南京特有的城市性质、特定的发展条件和特殊的现实处境,决定了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超越发展。

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是南京面向未来的最适战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演化的法则,也是城市竞争的规律。世界格局此起彼伏、此消彼长,任何一座城市都必须根植城市性质,顺应时代潮流,选择合适战略,这决定着城市的生存力、生命力、成长力与持久竞争力。南京是世界第六大城市带的中心城市,是江苏省的政治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科教文化中心。国务院把南京定位为长三角唯一的科技创新中心,进一步确立了南京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与国内大多数城市相比,南京具有丰富的科教人才资源、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良好的自然山水组合四大集合优势,这种集合优势紧密契合创新型城市的标志特征和内在要求,紧密契合以科技创新为主流新一轮国际产业分工与要素流动的方向选择和禀赋需求。南京必须聚焦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四个第一”,应时因地精准定位城市发展的最适战略,准确及时推动城市发展重大转型。否则,未来的发展就会迷失方位,城市的专业分工特色就会衰减丧失。美国波士顿与南京资源条件相似度很高,在重要的转型期,波士顿通过实施创新驱动型城市发展战略,实现了从美国“工业革命摇篮”向高科技创新中心的华丽转身,一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产业城市。我们要充分认清城市性质的深层内涵和自身特质的潜力空间,借鉴全球同类城市的成功经验,加快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中心和创新型城市,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特区,努力提升南京在全国、全球城市体系中的层级和地位。

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南京正处最佳时机。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迎,反受其殃。发展规律表明,重大机遇往往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分化期”。机遇抓得好,就可能抢得先机、赢取主动;机会抓不住,就可能步步被动、淘汰出局。从江苏发展进程看,先后经历了“农转工”、“内转外”两次重大机遇,苏南一些城市抓住机遇趁势崛起,成就了现在的城市地位,也奠定了未来的发展基础。当前,我们正迎来第三次历史性机遇。这次机遇与以往不同,决定因素和主题特征是创新。国际高科技发展经验表明,创新是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的主导力量。在上世纪90年代美国高技术经济形态的形成期,美国经济版图所表现出的地区间发展差距,有65%是由高科技经济活动的地区差异引起的。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的创新活动活跃期,创新总体形势呈现出“三期并存”的特点:国际层面进入新技术井喷、新产业萌芽期;国内层面进入创新引进、模仿创新向创新自立、原始创新的加速过渡期;南京层面进入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关键突破期。抢抓第三次机遇,南京的优势尤为独特,条件十分有利,机会千载难逢。从政策环境看,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创新型城市试点、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等政策汇聚南京。从产业发展态势看,南京在一些创新型产业领域已形成先行优势,服务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6位,服务外包执行额居全国首位,软件业务收入突破 1000 亿元,年均增速超过 40%。在人均GDP 由1万美元向1万5千美元攀升、发展阶段从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关键期,全市上下一定要认清发展大势,把握阶段特征,加速构筑创新型经济和服务经济竞争优势,奋力抢占新一轮发展制高点,努力推动南京在第三次机遇中脱颖而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是南京超越发展的最优路径。一个城市的发展超越,核心关键是发展路径的超越。路径实现超越,才能从根本上克服惯性困局、摆脱外部约束、增强持久内生动力。面对在全省第一批迈进基本现代化行列的现实紧迫任务,必须清醒认识到,南京的超越发展必然是在人多地少、自然资源稀缺的现实约束下进行的,必然是在土地供给趋紧、环境容量受限的现实挑战下进行的,必然是在竞争日趋激烈、要素开放流动的现实格局下进行的,必然是在科学发展为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现实宏观背景下进行的。处于这种新形势下,简单模仿苏南模式走别人走过的路,行不通;因循守旧、墨守陈规走自己走过的路,行不通;急功近利走重速度规模、轻质量效益的路,行不通。必须打破路径依赖,探索走出一条超越发展的“最优路径”。现代经济引领发展的关键要素是科技和人才,依托的主要动力是创新。这是时代特征,更是长远大势。南京的科技与人才根基已经蓄势多年,创新冲动正在孕育爆发。创新是南京城市之长,更是未来发展之要。阶段特点和南京特征决定了,必须聚焦“四个第一”,大力解放和发展人才生产力,走人才引领超越发展之路;必须大力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走科技创新创业推动超越发展之路。唯有人才,才能引领南京超越发展;唯有科技,才能支撑南京超越发展;唯有创新,才能驱动南京超越发展。

机遇和挑战是辩证统一的。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对南京来说既是最大机遇,也是重大挑战。一是从外部环境的竞争性态势看,我们面临着兄弟城市激烈竞争的挑战。这次市党政代表团分批考察北京、上海、武汉、苏州、无锡等城市,这些城市创新发展的势头迅猛,成效显著,令人震撼,已经形成创新驱动的先发优势,走在全国的前列。二是从资源配置的流动性特点看,我们面临着创新资源争夺加剧的挑战。全球创新资源加快向适宜创新的区域流动与聚集,南京地区丰富的科教与人才资源,也是其他地区争夺的对象。三是从南京创新创业机制的适应性程度看,我们的思想理念、体制机制、工作能力,还不能充分适应创新驱动的客观需要,这更是一个重大挑战。要清醒认识到,人才是“长着脚”的,南京留不住、用不好,人才就会外流,使南京沦为人才的“原油输出”地;科技成果是“可转让的”,南京本地不能有效转化,就会到外地转化,使南京成为外地创新型经济发展的“抽水机”;门户城市是“四面洞开”的,如果南京没有足够的集聚和辐射能力,门户就会成为“管道”和“走廊”。机遇面前,人人平等,机遇更是稍纵即逝。如果南京不能抓住用好这次机遇,就有可能彻底丧失未来发展的竞争优势,导致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时期的被动落后。全市上下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竞争意识,深层次转变全局战略导向、整体发展方式和工作推进方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真正转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轨道。

(二)创新思路,明确路径,倾力落实“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关键举措

今后一段时期,南京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总体思路是:紧紧围绕“两个率先”带好头、转型升级作示范的总体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市场导向、接轨国际的原则,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作为关键举措,以发展创新型经济和服务经济为主攻方向,全面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全市高层次人才比重、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上市科技企业数量三个“翻一番”,发明专利授权总量、在孵科技企业数、科技服务业总收入三个“翻两番”,把南京建设成为高层次人才聚集、高科技产业发达、区域创新体系完备、创业环境一流的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特区。

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要抓住“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两大关键。

一是大力推动人才引领、科技创业。人才资源是城市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科技创业是科教与人才资源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核心环节。上世纪80年代,美国高技术中心由东部波士顿128公路地区向西部硅谷地区的转移,就是以大规模专业化人才的迁徙为发端、以科技创新创业集聚地转换为标志。解决南京人才与创新创业脱节、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脱节、人才水准与国际高端水准脱节的现实困境,必须大力扩充接轨国际的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带动各类拔尖人才、紧缺人才的集聚,引领科技创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大力扩充走向市场的各类创新创业人才,重点引进培养处于国际前沿的产业领军人才、渗透新兴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具有国际眼光的经营管理人才。必须大力扩充开放创新的党政领导人才,坚持“五湖四海”延揽人才,“四个不唯”培养人才,努力造就一批善于领导科技创新创业的人才队伍。大力推动科技创业,要实现科技创业人员的大规模扩张,进一步引导和激励高校科研院所、广大企业的科研人员创办科技企业,集聚各类人才来宁投资创业、发展科技产业;要实现科技创业企业的大规模增长,重点是进一步改善有利于创新创业的综合环境,最大限度地激发企业主体和科技人员的创造热情和创新活力;要实现科技创新创业载体的大规模提升,重点是优化提升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用市场机制把地方与高校科研院所“捆绑”起来,促进科技成果加速实现转化和产业化。

二是大力推动制度先试、园区先行。要牢固树立“制度重于技术”的观念,以制度先试、政策再造、环境优化,构筑创新型经济竞争优势,以体制机制的突破,促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突破。要进一步创新顶层设计,聚焦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快建立起体系完备、开放多元、运行高效的自主创新创业体系。要进一步聚焦政策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创业领域的政策资源,从分散化、普适化向提高整合度、增强聚焦度转变。要进一步营造社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创新受鼓励、创业受扶持、创优受尊敬”和“允许失误、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要把科技园区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大力推动科技园区内涵式、规模化发展,切实把科技园区建设成为全市自主创新的核心区、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集聚区、创新创业的示范区。要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调控,推动各科技园区专业化、特色化发展,大幅度提高产业集聚水平和土地产出率。要高水平建设一大批定位清晰、功能完备、运转高效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切实解决创新创业承载主体缺乏的问题。

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要突出做到“四个深度融合”。一是与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深度融合。把人才引进的重点方向、科技创业的产业导向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整体规划部署紧密衔接,增强人才结构、创业格局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互动融合、相互促进,优先支持科技人才创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集聚,优先支持创新创业优质要素向新兴产业链重点环节配置,优先支持牵引性强、辐射度高的科技创业企业快速发展壮大,促进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尽快成为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和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二是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深度融合。舍得拿出优质空间布局用于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舍得控制一般性项目为创新创业载体预留长远拓展空间,舍得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提升创新创业载体配套条件和周边环境,实现城市空间调整要求与创新创业载体布局需求的有机平衡,形成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创新型经济空间格局高度协调、相得益彰的良性发展局面,使创新创业空间成为城市空间的重要特色。三是与培植特色竞争优势深度融合。要坚决避免比拼资源的恶性竞争,坚决避免因科学调控缺失导致的分散布局,坚决避免由缺乏系统谋划带来的无序发展。高度重视有限领域专业化方向的发展,高度重视有限区域特色化科技创业群落的培植,积极引导各区县、开发区以及功能板块立足自身主导定位,集中资源、培植优势、特色竞争、错位发展,形成各类专业化区域特色凸显、全局发展科学有序的良性局面。四是与国内外人才和技术的新一轮配置格局深度融合。坚持把人才和技术放到全球化配置大格局中去谋划,主动对接国际新技术领域的最新趋势,主动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主动对接高端人才流动的最新走向,加快建立健全本地市场与外地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的科技人才交流网络,使南京成为世界人才和技术动态配置的节点城市。

(三)集聚人力物力财力,举全市之力精心组织实施八大计划

这次提交全会审议的《决定》,明确了关于“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制度先试、园区先行”的“八大计划”,提出了努力夺取科技创新创业“十大突破”,这是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一套组合拳,目的是全面激发科技创新创业活力,释放创新创业潜能,实现创新驱动的整体突破。市委高度重视“八大计划”的制定,集中力量进行了专题深入的研究,吸收借鉴了国际国内的先进经验,广泛征求了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力求体现前瞻性、创新性、针对性、操作性和特色性。“八大计划”先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当务之急是细化好、分解好、实施好。

一是关于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新创业人才特别集聚区)建设计划。建立创业特区(人才特区),就是要营造一个特殊的“小环境”,主要目的是“育苗造林”,着力提高科技人才创业、企业孵化的成活率、成功率。特区要做到“充分授权,封闭运行,减少干扰”,将资源、要素、政策全部有机地整合进入特区,使之具备全面系统地整合资源、提供服务的能力。要充分落实好特区的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使之在一个不受现有行政部门影响、不受其他方面干扰的环境中运行。要加快建立精干、高效、专业化、国际化的特区创业服务中心,组建企业化运作的开发公司或管理公司,使特区成为科技创业的重要载体。到 2015 年,特区内建成孵化器、加速器和中试用房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集聚科技创业企业1万家。

二是关于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这是一项关乎根本、关系长远的战略性举措。引进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要面向国际拓展引才视野,确立科学严格的评估程序,落实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的配套政策。现行“紫金人才计划”内的人才,通过科学评估,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纳入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计划。目标是五年内引进和培养 3000名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其中海外留学归国、港澳台及外籍、国内高层次创业人才各1000名,实现南京争创国家“人才特区”的实质性重大突破。

三是关于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五年中,再遴选200名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持续创新能力的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纳入科技创业家培养计划。目的是进一步缩小范围、优中选优,集中资源、重点培养,树立典型、形成激励,降低风险、提高成功率,把这200人培养成为在相关领域开创技术新路径、商业新模式、产业新质态的科技创业家。通过这200名科技创业家,发展一批高潜力项目,创办一批高科技企业,引领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助推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提升创新型经济竞争力。

四是关于科技创业企业上市辅导计划。制定实施这一计划的主导思路是进一步锁定目标,为具有爆发式增长潜力的科技企业提供量身定做的上市辅导服务,推动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速企业做大做强,实现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的保值增值。要建立起科技企业上市跟踪服务机制和企业上市“绿色通道”,力争 5 年内境内外多层次证券市场实现辅导上市100家,使之成为引领南京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龙头。

五是关于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共建计划。共建大学科技园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是破解创新成果难以走出大学围墙、实现本地转化突出问题的重要棋子。各区县和高新区、工业园、现代农业园、文化创意园、科技园、创新街区都要积极主动出资,与相关研究性大学共建大学科技园,与相关研究性大学、科研院所共建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确保五年共建20个大学科技园、6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中心。

六是关于高端研发机构集聚计划。主要目的是搞“大树移栽”,让全球资源为我所用。要根据南京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型经济发展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的需求,有主次、分阶段地引进一批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研发机构。今后5年的目标是引进其中的100家高端研发机构,以此为基础,带动国内外技术资源和产业资源的引进,带动优质高端人才的配套集聚,推动南京科教人才资源与国际接轨、同国际竞争,建立更加开放的城市创新体系。

七是关于科技创业投融资体系建设计划。总的要求是尽快建立完善覆盖科技企业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不同阶段,多元化配套的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市和区县、开发区都要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的科技创业投资机构,吸引和带动民间资本投资,共同以股权投资等方式扶持创业人才和科技企业。要把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作为整个科技金融创新计划的重要抓手,切实打通初创期科技企业市场化融资的便捷通道。到 2015 年实现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基金总规模突破500亿元,覆盖扶持科技创业企业1万家、重点培育科技创业企业1000家。

八是关于自主知识产权开发计划。进一步加大自主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力度,以知识产权创造培育、运用推进、保护强化、管理优化和人才培养“五大工程”为抓手,加快建设和完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执法体系、服务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进一步释放资源潜力、激发创新动力、形成保护合力。着力提升全民知识产权意识和全社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能力,重点推动发明专利授权量迅猛扩张,到2015年,专利授权总量和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4万件和1万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居全省第一、全国同类城市前列。

(四)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推进体系和创新保障机制

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必须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推进体系和制度保障机制,重点是突出“五个聚焦”。

一是整体战略导向聚焦。创新驱动新的工作格局能不能打开,首要在于整体战略导向是否聚焦、能否给力。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提到重要议事日程,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要成为各区县新一届党代会部署的重要纲领,找到结合点、抓住关键点、形成创新点。要强化战略管理,建立科学统筹的市级调控机制,集中决策、统一管理、综合协调,坚决改革制约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坚决调整制约发展的审批管理设置,坚决破除制约发展的政策规定,整体提升战略管理综合水平。要切实强化战略推进,各条口、各区县、各园区整体战略的制定、全面工作的谋划、具体计划的落实都要全面对接市里的战略决策,确保思想统一、方向聚焦、行动一致。

二是综合管理体系聚焦。市委已经明确,由我、建业和绍泽同志分别来抓人才、教育和科技工作,目的就是要通过强化高位协调,实施高位聚焦。要迅速建立适合创新型经济和服务经济发展要求的分层次、多模式、综合性管理体系。“分层次”就是对不同责任主体,确定不同的管理方法,实行差别化管理。“多模式”就是对政产学研金五位一体,根据不同的定位和职责,进一步分清职能、理顺关系,形成职责明确、运转顺畅的管理体系。“综合性”就是广泛调动一切力量,无论是科技主管部门还是其他部门,无论是一产、二产还是三产,都要围绕抓牢“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配备精干队伍,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综合管理服务体系。

三是政策体系创新聚焦。政策创新是集聚要素、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要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做法,学人所长,补己之短,同时结合实际,先行先试,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确限制的,都要敢于探索、勇于尝试;凡是在别的地区行之有效的,都要有针对性地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提升政策体系的优越性。政策条款要坚持简洁、明了和实用相统一,力求做到少而精、有力度、强刺激、易操作。政策落实要强化聚焦突破的工作导向,绝不“平均用力”、“洒胡椒面”,真正体现集中财力办大事,为创新驱动形成更有效的政策激励。

四是资源要素配置聚焦。高度集成、有效配置创新资源,有利于挖掘创新潜力、提高创新竞争力。要针对南京优势资源低效使用、稀缺资源分割使用的现实矛盾,拿出行之有效的综合解决方案,真正把资源要素集成配置到科技创新创业上来。要大力整合资源,切实把有限的宝贵资源集中使用,确保财政资金投入、人力物力支持、规划土地资源向人才引领、科技创业聚焦,向制度先试、园区先行聚焦。要建立健全高校院所与企业、高校院所与区县、创新创业主体与特区之间创新资源的集成机制,不断放大创新资源的集成优势。

五是考核评价机制聚焦。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实施创新驱动的“指挥棒”和“风向标”。要突出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等考核纳入到全市考核评价体系。要打破传统模式,创新考核机制,从各区县、园区和街镇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实际出发,结合不同板块功能定位、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特色实施分类考核。要创新考核指标体系,强化对R&D支出占GDP比重、领军型创业人才数量、孵化企业成功率、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发明专利授权量等指标的考核,并赋予更大权重,做到以创新成果的多少、科技创业的成效、人才聚集的程度论政绩、排位次、定奖惩。

二、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决战决胜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人民迅速展开“十二五”开局之年的工作布局,圆满完成市委主要领导交接和镇党委换届,主要指标基本实现“双过半”,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这是在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是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的结果。

下半年对南京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时间段。能不能全面展开创新驱动战略布局,将科教人才潜优势加快转化为科学发展显实力,取决于这一阶段的工作;能不能抓住有利时机,迅速调整思路,确保“十二五”开好局,取决于这一阶段的工作;能不能圆满召开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为未来描绘美好蓝图,取决于这一阶段的工作。全市上下对当前阶段的关键性作用与长期性影响要有深刻的认识,更加有信心、更加有魄力、更加有韧劲,全力以赴做好下半年工作。下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按照“两个率先”带好头、转型升级作示范的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突出主题、破解难题,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创业,着力保护生态环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确保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圆满成功,确保“十二五”开局之年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确保全委会和新一届党代会各项部署全面展开。围绕这一总体要求,下半年要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重点,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针对经济运行中的薄弱指标,进一步提高工作组织程度,加大经济运行监测和协调力度,努力保持经济发展平稳上升态势。重点抓好全市155个重大项目推进,集中力量打一场高端项目建设攻坚战,确保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00亿元以上。抢抓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契机,着力发展金融、软件等现代服务业,重点打造雨花为主体、江宁、浦口为两翼的“一体两翼”软件产业发展空间格局,确保全面完成服务业增长目标与各项重点任务。深入贯彻落实镇村科学发展“五个坚定不移”要求,全面实施统筹城乡发展试点镇街工作。严格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坚决淘汰“三高两低”企业,大力推进节能减排,确保环保投入占GDP比重保持在 3%以上。切实做好用电保供工作,全力保障好民生、城市运行等重点领域用电需求。加大服务企业力度,着力解决企业用工难、融资难等突出问题。

二是以人才引领和科技创业为关键抓手,全面展开创新驱动工作布局。认真落实创新驱动“1+8”政策文件,突破政产学研金创新链条中的薄弱环节,确保创新驱动战略部署落实到位。突出以科技创业为重点,全力打造创新载体、创新人才和创新机制三个高地,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加快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动力。要在现有发展布局基础上,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科技创业特区和公共服务平台,以完善孵化服务体系为中心,以提升拓展孵化能力为重点,加大孵化器、加速器建设力度。加快推进麒麟生态科技城、模范马路创新街区、高新区(开发区、工业园)、南京软件谷等科技创新创业载体建设,推动智能电网等科技创新平台的实质性运转。进一步强化对科技创新创业的考核评价,最大程度发挥政策效应。

三是以筹办青奥会为重大契机,大力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现代化水平。举全市之力掀起“办好青奥会、建设新南京”千日行动高潮,坚持以一流标准精心筹办青奥会,重点在竞赛组织、市场开发、安全保卫、后勤保障等方面做好工作。按照时序节点要求,加大宁安、宁启、宁杭等铁路建设力度,加快推进长江四桥、地铁等重大项目建设,深化畅通工程,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把干线公路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尽快扭转农村基础设施薄弱状况。不断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推进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网格化、数字化、制度化和长效化。继续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丰富创建内涵、提升创建水平,探索走出一条具有南京特色的文明城市创建之路。

四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落脚点,切实提高民生福利水平。围绕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扎实开展10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做到凡是中央和省市出台的民生政策全面落实到位,凡是已经作出的民生承诺全部兑现到位。认真组织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尽快研究出台针对性增收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进一步制定完善扶持创业的政策措施,优化创业环境。重点解决失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等历史遗留问题,不断扩大保障范围,努力提高保障标准。加快优质卫生资源向新区延伸,年内开工建设河西新区儿童医院、南部新城医疗中心。继续实行物价上涨与困难家庭临时生活补贴联动机制,确保困难家庭临时生活补贴及时发放到位。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年内新开工600万平方米,竣工300万平方米。

五是以维护和谐稳定为第一责任,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认真落实全市推进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群众工作的会议精神,突出优化人口管理和夯实社区平台两大关键抓手,推进“一委一居一站一办”建设和社区“扁平化”管理,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维稳责任体系的构建、维稳工作机制的完善、维稳机构的建设,推动在全省“和谐稳定争第一”的进程。聚焦重点企业、重点领域,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重大安全事故发生。加快推进复杂疑难信访问题领导包案制度,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密切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联系。重点在强化源头治理、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夯实基层基础、加强群众工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高城乡社区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

六是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不断加强民主法制和文化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政协工作的领导,有效扩大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为南京聚焦“四个第一”而谋,为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而呼,大胆探索具有南京特色的民主法制建设新途径、新形式、新机制。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决策机制,不断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水平。深入实施依法治市战略,深入开展法治城市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量。全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七连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营造聚焦“四个第一”的良好思想舆论环境。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和龙头企业发展,确保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0%。

三、精心筹备精心组织,确保党代会取得圆满成功

根据中央和省委要求,今年要完成市、区县、乡镇三级党委换届。现在,镇党委换届已经结束,区县党委换届也接近尾声,为市委换届奠定了良好基础。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召开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以下建议,请同志们审议。

一是关于时间和会议议程。建议于2011年10月中旬召开。会议议程是:听取和审查中共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工作报告,听取和审查中共南京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选举中共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选举中共南京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选举出席中共江苏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的代表,讨论通过一系列重要文件。

二是关于代表名额和结构比例。根据《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规定和《中共江苏省委关于认真做好省辖市党委换届工作的通知》精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的代表名额拟定为600名(与前两次党代会相同)。其中,各级领导干部占代表总数的65%左右;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22%左右;市级以上先进模范人物占12%左右;解放军指战员占1%左右。妇女代表所占比例一般不少于本市妇女党员总数的比例,不低于上次党代表大会比例;要有少数民族代表。

三是关于两委组成人员名额和组成原则。建议市委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55名,提名候选人62名;候补委员10名,提名候选人12名(含落选的委员候选人7名)。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39名,提名候选人44名。两委委员组成原则如下:(1)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市纪委委员候选人的提名,要坚持以党章为准则,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选举工作条例》、《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央有关规定,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目标,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增强活力为重点,充分发扬民主,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确保两个委员会的组成更好地适应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适应“两个率先”带好头、转型升级作示范的需要。(2)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必须政治立场坚定,坚决贯彻执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思想解放,开拓创新,善于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干事有激情,做事高标准,遇事敢负责,处事能坚韧,在本职岗位上做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工作实绩;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强,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善于团结共事,密切联系群众;作风正派,勤政廉洁,在干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具有五年以上党龄。市纪委委员候选人必须思想政治素质好,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确保中央大政方针和市委决策部署有效贯彻落实;党性原则强,坚定维护党章和其他党内法规,敢于同各种违法违纪行为和腐败现象作斗争;秉公执纪,务实清廉,干部群众公认度较高;具有五年以上党龄。(3)坚持从工作需要和提高领导决策效能出发,统筹考虑人选。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主要从市委、市政府领导同志,市委、市政府主要工作部门负责人,各区(县)委、区(县)政府、市法检机关、群众团体主要负责人中考虑;同时,应有大型企业、事业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市纪委委员候选人主要从市纪委机关,各区(县)纪委书记,以及市级机关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同志中考虑。(4)形成合理的梯次年龄、知识和专业结构。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市纪委委员候选人一般应以50岁以下的干部为主体,大力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合理安排其他年龄段的干部,形成梯次配备。根据中央和省委有关文件的规定,除担任市委领导职务的同志外,不能任满一届的原则上不提名。候选人一般应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不仅要考虑熟悉党务、意识形态、纪检、政法、统战等工作的干部,而且要考虑熟悉经济、社会管理、科技创新、政府工作以及善做群众工作等方面的干部,力求专业配套,结构合理,增强整体功能。市纪委委员候选人也要形成适应纪检工作需要的知识和专业结构。(5)重视安排女干部。两委委员候选人中,女干部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十二届。(6)尽量减少职务交叉。除确因工作需要外,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候选人一般不与市纪委委员候选人、市人大常委、市政协常委交叉。(7)为保持工作的连续性,注意适当保留十二届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市纪委委员。

这次党代会是在南京全面开启“十二五”发展新征程,由全面小康向率先基本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开好这次会议具有重大的长远和现实意义。首先,是全面落实“两个率先”带好头,转型升级作示范总体要求,加快推进率先基本现代化的重要保证。要通过换届更好地把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新要求上来,把各方智慧和力量汇聚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方向上来,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开创南京科学发展新局面。其次,是建设坚强有力、奋发有为领导班子的重要契机。以换届为契机顺利实现市委新老交替,充实一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优秀干部骨干,进一步优化班子的知识、专业和年龄结构,增强市委的整体功能和工作合力。第三,是积极推进党内民主、保障党员和党代表权利的重要实践。要坚持把发扬党内民主贯穿于代表产生、起草审议报告、换届选举的全过程,积极推进党内讨论民主、决策民主、选举民主,使市委换届过程成为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的一次生动实践。

开好这次党代会,要全力做到“四个好”:一是打下一个好基础。认真组织好党代会代表的选举工作,是开好党代会的基础。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把好代表资格审查关,严格代表产生程序,通过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反复酝酿协商的办法确定代表候选人,确保代表的先进性和广泛性。二是形成一个好报告。党代会报告是市委对未来五年全局发展的综合决策,需要科学设计报告形成的整体计划,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献计献策、贡献智慧,使报告起草的过程成为进一步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凝聚力量的过程,成为审视过去、正视现实、规划未来的过程,成为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作出决策的过程。三是组成一个好班子。着眼于发展全局,把干部选准用好,把班子调优配强,使市委领导班子成为带领全市人民在江苏“两个率先”中带好头的坚强领导核心。四是营造一个好氛围。严肃组织人事纪律,坚持教育在先、警示在先、预防在先,坚持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查处,确保换届风清气正。同时,大力宣传市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南京科学发展的辉煌成就,宣传各级党组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和创先争优的先进典型,以及广大党员干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的时代风采,为党代会召开营造良好氛围。

探索走出具有南京特色的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之路,切实担负好“两个率先”带好头、转型升级作示范的光荣使命,关键在于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提高驾驭全局能力。要善于把握世界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把握中央和省委的最新要求,认清肩负使命,认清所处位置,认清机遇挑战,胸怀全局谋划区域,着眼长远谋划当前;要善于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顶层设计,从体制机制、政策和管理等方面作出科学的制度安排;要善于找准发展中存在的思想和体制机制障碍,明确改革创新的方向和突破口;要深化对省会和特大型中心城市维护和谐稳定复杂性、特殊性的认识,增强政治敏感性,全力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要以最坚决的态度、最快捷的速度、最有效的方法,把中央和省市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谋求最好的成效。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创先争优。深入开展向“创先典范”武家嘴村学习、向“争优标兵”嵇艳霞同志学习、向“村官楷模”武继军同志学习活动,以党员带群众、党内带党外,迅速掀起新一轮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当先进的热潮,勇立潮头、奋力超越。各级干部要以良好的作风带领人民群众团结奋斗。大兴密切联系群众之风、艰苦奋斗之风、求真务实之风、清正廉洁之风,健全联系群众机制,深入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三解三促”活动,全面开展各级干部联系市民、服务百姓活动,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以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凝聚民心、汇聚力量。

同志们,南京的发展正处在重要关口,历史正向我们敞开机遇的大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作风,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负重拼搏,为全面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推进率先基本现代化进程、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而团结奋斗!

第二篇:在市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讲话

在市委十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摘要)

钟利贵

(2011年12月30日)

这次市委全会,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的经济工作,部署明年的工作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奋力推进九江赶超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赶超的信心

清醒才能坚定,坚定才能奋进。科学把握当前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综合分析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九江的赶超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做好明年的工作,必须头脑清醒而不盲目乐观,加压奋进而不自留退路,以必胜的信心,争取更大的作为。

1、回顾今年的发展,成绩来之不易。今年以来,我们面临极为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经受了春夏连旱、旱涝急转等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经受了金融危机持续影响和市场动荡的严峻考验。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不因快速发展而自满,不因换届而分神,不因遇到困难而退缩,加快推进赶超步伐,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今年的经济运行有四个明显特点:一是从经济增量看,发展提速。二是从结构变量看,运行提质。三是从区域流量看,景气提高。四是从投资总量看,后劲提升。

2、纵观面临的形势,机遇大于挑战。一方面,面临严峻挑战。明年,世界经济形势将十分严峻复杂,不确定因素很多。受大环境影响,我省经济也出现增幅减缓的迹象。另一方面,面临重大机遇。从全国来看,我国经济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从全省来看,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和条件也在增多,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引领效应、近几年3万多亿固投的释放效应都将进一步显现。从全市来看,发展的“小气候”已经形成。这些将为我们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项目提供条件。只要我们坚定信心,趋利避害,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完全可以把经济下行的压力变为赶超发展的“拐点”。

3、展望明年的任务,务必坚定信心。我们要立足于“赶”,着眼于“超”,主要经济指标的增幅必须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根据九江赶超发展的实际,我们确定明年经济发展的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13%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5%以上,突破2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实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需要破解的难题很多,尤其是明年经济形势复杂,这些都给我们实现目标带来难度。但也要认识到,现在九江天时、地利、人和俱备,环境、条件、基础并存,我们必须坚定信心。信心来自于五个方面:一是来自于省委、省政府对九江的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二是来自于三年3千亿固投积蓄的能量和后劲。三是来自于新班子的活力和干劲。四是来自于各级干部操作力和执行力的提升。五是来自于九江区位优势的不断放大。只要我们把有利条件利用好,把比较优势发挥好,化信心为决心,变压力为动力,就一定能够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二、牢牢把握发展的主要抓手,全力加快赶超步伐

明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必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围绕九江争得应有地位、人民过上小康生活的目标,突出发挥沿江优势,决战大工业,建设大九江,坚持攻沿江、抓项目、扩投资、惠民生,全力加快赶超步伐,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全市上下要始终坚持赶超目标不动摇,坚持强工兴城不动摇,坚持狠抓项目不动摇,做到“五个坚定不移”。

1、以工业主导促总量扩张坚定不移。我们要紧盯6000亿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着力做大做强工业。

一是把沿江开发作为决战工业的主战场。我们要举全市之力决战沿江开放开发,把沿江区域建成开放的主阵地、项目的密集区、工业的增长极。在推进沿江开发的过程中,要坚持高起点开发。坚持规划先行,园区、项目、产业、港口、物流、城市等统筹发展。要坚持互动式开发。着力打造城西、城东、彭湖、赤码四大板块,推进基础对接、产业对接,不断完善沿江区域路网,重点抓好“两条公路(彭湖大道、赤码大道)、两条铁路(城西铁路专线、金砂湾铁路专线)、两个码头(彭湖港区公用码头、赤码港区公用码头)”建设。同时,争取上级支持,搞好沿江水网、电网、管网和防洪工程建设。要坚持开放式开发,坚持集约式开发,真正让黄金水道产出黄金效益。

二是把企业做大作为决战工业的着力点。做大龙头企业,要狠抓现有骨干企业的扩能。抓现有骨干企业的升级扩能,比重新引进一个大项目要现实得多,也容易得多。要加快在建项目的速度。要狠抓中央和省属企业的落户。加强与中央和省属企业的对接,千方百计争取中央和省属企业在我市投资新上项目。对已经有投资意向的项目,要抓紧跟进,狠抓落实,力促项目早日开工建设。

三是把产业聚集作为决战工业的突破口。产业聚集是做强工业的核心。要注重产业规划。在制定产业规划过程中,要体现前瞻性、长远性、科学性、持续性,对产业发展方向和内在规律要有清晰的判断,从高起点、大范围来谋划。要注重产业招商,注重产业配套。在推进产业聚集的过程中,既要有“顶天立地”的骨干企业,又要有“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必须注重引进优势产业的上下游配套项目,延长产业链。

2、以城市建设促扩大内需坚定不移。推进城镇化,关键是要突出项目承载、项目推动。一要管好建成的项目,抓好项目落实、办法落实、经费落实。二要加快在建的项目,确保按时完成、确保按质完成、确保投资计划、确保安全施工。三要抓紧开工拟建的项目,算好效益帐、工期帐、风险帐,坚定不移地推进。四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地规划新项目,不断地研究新情况,不断地解决新问题。根据项目类别的不同,制定不同的管理方式,尽快发挥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综合效益。

3、以项目建设促固投增长坚定不移。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主攻项目、扩大固投作为赶超发展的“生命线”。对项目要采取分口、分线调度的办法,倒逼项目进度,确保在建和续建工程顺利推进。具体要加大“四个力度”:一是要加大向上争资争项的力度。要重点加强与中央部委和省直厅局的对接,积极争取新上项目或增资扩能。二是要加大对外引资引项的力度。招商活动要有针对性,招商项目要有多样性,招商服务要有实效性。三是要加大部门项目的建设力度。市直各单位、各部门都要进一步增强项目意识、发展意识,积极谋划,善于运作,整合资源,新上、扩建项目,为全市发展增添活力。对于部门的项目,市里在用地、规费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四是要加大项目设计、策划、包装的力度。善于无中生有生成项目,善于整合项目资源,挖掘项目价值,使项目可信、可行、可靠。

4、以统筹兼顾促协调发展坚定不移。在重点抓好沿江开发、项目建设的同时,要统筹抓好县域经济、“三农”等各项工作。做大做强县域经济,一方面,园区要做强。另一方面,城区要做精;巩固强化“三农”工作,坚持产业富农,坚持科技兴农,坚持基础强农,坚持政策惠农;扎实推进“三产”发展,要不断壮大旅游经济,要加快以深水港口、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市场为重点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和培育现代物流企业,发展总部和楼宇经济,打造服务全省、辐射周边的区域物流中心。

5、以民生改善促社会和谐坚定不移。一是要大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市委、市政府决定今后三年在全市建设10万套、面积500万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按照规划一步到位、逐年分步实施的要求,积极探索保障性住房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机制,把好事办好、办实。二是要扎实抓好扶贫开发工作。要用足用活用好国家的扶贫政策,争取国家和省更多的支持。要把移民扶贫、产业扶贫、项目扶贫、智力扶贫、保障扶贫等结合起来,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要健全贫困地区的社会保障。此外,要创新管理保稳定:一是要高度重视征地拆迁中的维稳工作,坚持征地拆迁三条原则:①征地拆迁一定是政府行为,决不允许找社会闲散人员做此项工作。②征地拆迁没有依法依规补偿到位的,一律不动迁;③在补偿到位的前提下,仍有难度的,在做好思想工作的同时,严格依法拆除。二是要高度重视信访化解工作。包案领导对所包案件要各负其责,亲力亲为,跟踪督促,加以认真解决。三是要高度重视“两违”整治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坚决按照前不久市委、市政府下发的《紧急通知》要求,持之以恒,长抓不懈,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要切实抓好元旦、春节期间的防控工作,防止突击违规建设。

三、切实改进干部作风,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今年市、县、乡换届已经圆满结束,政府组成部门的领导也已通过人大任命。现在,九江赶超发展的“接力棒”已传到我们各级新班子的手中,新班子要有新作风、新作为、新形象。

1、要珍惜干事舞台。一是要知责担当。作为县(市、区)的同志,抓好一方发展、维护一方稳定、造福一方百姓就是重要职责。作为部门的同志,主要看履职情况、落实情况、服务情况。要有比较意识,与前任比,与自己比,是进步了还是原地踏步,群众对你的评价是肯定的多还是否定的多;该你履行的职责你履行好了没有,你是不是把力气全部使出来了。二是要提升能力。文凭高的要多向实践学习,实践经验丰富的要加强理论学习,通过学习提高“看家本领”。主要领导要有驾驭全局、协调各方的能力,要有围绕目标、操作到位的能力,要有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能力。分管领导要有大局意识,整体推进分管工作,同时在一些方面要有亮点、有特色,在一定范围内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三是要敢于拼搏。必须看到,九江赶超发展任务很重,压力很大,要做的事情很多,需要我们的干部发扬连续作战、吃苦耐劳的精神,比别人少休息,比别人多流汗。要铆足劲,憋住气,苦干实干,迎难而上,不达目的不罢休。

2、要创造一流业绩。我们一定要不满足于工作过得去、不满足于纵向看有进步、不满足于被动完成任务、不满足于现有的工作效率已提高,要在全市形成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一是目标要高。目标高才能动力足,动力足才会发展快。我们各县(市、区)包括开发区能不能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明年能不能有一个地方突破20亿元,新增2∽3个财政收入过10亿元的县。各个单位都要横向比服务大局的成效,纵向比本系统的位次。二是干劲要足。赶超发展进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的干部用智慧和办法去破解,保持干事创业的激情,善于在困难中开展工作,在逆境中打开局面。三是成效要实。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要用项目说话,用面貌变化说话,用财政增长说话,用指标进位说话;衡量一个部门的工作,要看争资争项的成效、目标完成的成效、服务群众的成效。

3、要锤炼过硬作风。硬作风才能完成硬任务。一要在项目建设中锤炼作风。项目建设是检验干部作风的最好平台。我们每位干部,都要把项目一线作为锤炼作风的练兵场,在项目建设中接受锻炼,经受考验。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沉到项目一线,真正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实绩在一线体现。二要在艰苦环境中锤炼作风。艰苦环境对个人意志是一种磨砺,吃过“苦”,干过“苦差事”的人,才会更加苦干、更懂实干。三要在深入实际中锤炼作风。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实际,解剖麻雀,决不能当“原则领导”、“甩手掌柜”,决不能心浮气躁、当“三拍”干部,决不能遥控指挥、只听口头汇报。

4、要提升思想境界。提升境界,一是要加强修为。要大力倡导说实话、办实事、做老实人,切实防止“下级忽悠上级,上级讨好下级”的现象,切实防止“欺上瞒下、报喜不报忧”的现象,切实防止“处事滑头、阳奉阴违”的现象。二是要敬畏权力。我们每位干部对权力要心存敬畏,特别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在管钱、管物、管人的过程中,要守法纪、慎用权、用好权。三是要淡泊名利。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岗位,珍惜今天的生活。特别是领导干部,有今天的位置和荣誉,都要有满足感、感恩心,做到“视名利淡如水,视事业重如山”。各级干部都要按照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讲的,做到“三比三不比”:比贡献大小不比职务高低,比群众口碑不比名利多少,比心灵和谐不比物质享受。

元旦春节即将来临,各级各部门要毫不放松抓好当前各项工作:一是各县(市、区、山)要抓紧谋划好明年工作;二是元月5日∽9日进行县域经济巡回检查;三是要继续抓好项目建设;四是要切实抓好冬作物田间管理、“一大四小”工程、森林防火等工作,抓好各类水利工程的施工和扫尾;五是要做好“两节”期间有关工作,包括困难群众的生活、走访慰问,抓好市场供应、交通运输和安全稳定等工作,确保元旦、春节期间社会和谐稳定。

九江正处在抢抓机遇、加快赶超的关键时期。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充满斗志;责任和使命,激励我们奋发有为。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坚定、奋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全面完成明年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第三篇:在市委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委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努力开创xx经济发展新局面

——在市委二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xxx

(根据录音整理2005年7月31日)

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之

际,在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整个经济正在全面恢复的有利形势下,我们召开这次市委全会,其主要议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省委、xx市委全会精神,对目前全市经济运行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分析形势,理清思路,从而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确保圆满或超额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努力开创xx经济发展新局面!

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我们在为期四天学习考察的基础上,利用两天时间召开了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这两天来的讨论发言,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务求发展,特别是今天上午xx市副市长xx同志围绕工业经济这一主题,为大家作了一场精彩的经济工作专题报告。我认为基本上达到了解放思想、统一认识、理清思路、加快发展的预期目的。从发言情况看,大家都能立足xx发展现状,站在xx发展全局的高度,并结合各自工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真知灼见。主要表现:一是态度端正认识“高”。无论是四大班子领导,还是乡镇、区、街道办事处的同志;无论是职能部门,还是企业界的代表,大家都抱着对xx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对2003年下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工作尤其是工业立市、工业强市、科教兴市等,进行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建言献策。二是见解独到立意“新”。大家都能够紧密联系宏观经济形势和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针对经济发展的趋势,结合xx的现状、基础、优势,提出了一些有高度、有深度、有见地的新思路、新观点,对于我市今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三是有的放矢对策“实”。从发言情况看,大家既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又把握实事求是的原则,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提出了一些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真正使这次会议开成了统一思想的鼓劲会、理清思路的务实会、与时俱进的创新会。下面,综合外地的经验,结合大家的发言,根据市委常委研究的意见,我讲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关于当前经济形势

一、正确把握宏观经济的走势。全面分析xx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必须把宏观与微观、全局与局部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思考。就国家宏观经济形势而言,处于逐步攀升的态势。从大环境看,全国正处在新的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经济发展的宏观趋势看好。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市化进程等新战略、新举措。中央新一代领导集体面对前段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也再三强调要一手抓非典防治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通过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拉动投资等有力措施,全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上半年,全国GDP同比增长8.2,尤其是工业增长迅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同比增长16.2,是1994年以来同期的最高增速。目前,这种经济快速发展的态势仍在继续回升。今年以来,各地借助党的十六大召开的东风,集中精力抓经济,发展速度普遍加快。从江浙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经济带以及全国各地来看,足以说明这个问题。如上海市上半年对外出口总值超过900亿美元,直接投资项目2400多个,各项经济指标均创历史同期最高水平。特别是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无论是南方发达地区,还是北部内陆城市;无论是西部贫困地区,还是东部沿海城市,都立足自身优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政策,以大开放、大投入、大开发,全力加速经济发展,竞相发展的态势日趋激烈。就河南省经济形势而言,处于强劲发展态势。元至六月,全省国有和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96.33亿元,为六年来最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40.25亿元,同比增长42.69,高于全国平均增幅9.8个百分点,经济运行态势也是我省有史以来最好的。xx市立足于提高在全省的首位度,增强省会意识和辐射力,前段时间,连续召开了国企改革、加大投资力度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经济形势分析等几个重要会议,并对全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做了调整和提升。同时,为了加快xx工业化带动城市化,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7月12日,李克书记、王文超市长带领xx市四大班子领导和各县(市)、区委书记及县(市)、区长、主要经济委局负责同志组成67人的考察团,到江浙地区的杭州、苏州、温州、宁波和县级市昆山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学习考察,对照先进找差距,理思路,谋发展。在此基础上召开了xx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这次全会确定了全年完成“两个160亿”(新增固定资产投资160亿、工业销售收入160亿

第四篇:在市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委八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市委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审议《市委常委会××年工作报告》和市委《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总结经验,分析形势,统一思想,再鼓干劲,动员全市上下为推动南昌经济社会快速、协调、持续发展而不懈

努力。关于市委常委会××年的工作,已印发书面报告,请大家认真审议。豆罗同志就市委贯彻中央和省委全会精神的意见还将作说明。下面,我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及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做大做强南昌的步伐,讲几点意见: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念

××年,是南昌经济社会发展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全市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南昌的目标,按照建设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的要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克服了前所未有的非典和罕见的强暴雨、高温干旱等严重灾害的干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比预料好的成绩,继续呈现出人心思上、人气兴旺、经济加速、城市变样的喜人局面,实现了省委提出的“一年有个新变化”的要求。全市达到亿元,增长,增长率达到年以来最高水平;财政总收入亿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增幅在全国个省会城市中位居前列;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增长,引资总额和增幅均在全国个省会城市中位居前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增长;全市安置就业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城市建设力度空前加大,物质文明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新闻、人口和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治安和安全生产形势良好,党的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

更为可喜的是,南昌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发生着一些深层次的质的变化。一是第二产业占的比重首次超过一半,达到,工业主导型的经济结构开始形成。二是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中外资所占比例显著提高,企业主体中外商投资企业增加家,同比增长;—月份,南昌地区海关进出口总值达到亿美元,同比增长;开放型经济从业人员同比增加了;开放型经济对的贡献率比上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南昌经济发展正在加快由内向型向开放型转变。三是民间投资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接近一半,表明全市经济发展的内生性动力进一步增强,投资的自主增长能力强劲,行政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转变步伐明显加快。四是全年城区户籍人口新增万,是过去四年的总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全市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点,企业景气指数达到点,增势持续攀升,做强做大南昌的后劲日益增强。

××年成绩的取得,一方面来之不易,它得益于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英明正确的领导,得益于历届班子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在座的同志们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另一方面表明,南昌的工业化、城市化和开放型进程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南昌发展正处在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关口:希望与失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孟建柱书记在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上指出:“要全面地、辩证地看形势,在形势好的时候,尤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看到存在的问题和隐忧。”这完全符合南昌的实际。现在需要我们冷静地分析形势,审时度势,正确决策,在新的基础上统一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为此,必须树立三种观点:

一是要树立正确的形势观,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工作的预见性。辩证唯物论告诉我们,事物总是以对立的双方统一而存在的。在当前形势好的时候,在外面赞扬声多的时候,我们更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打开门来看优势,关起门来找问题。在形势好的时候,要十分注意潜伏着的问题,切实防止“一好遮百丑”,加强应对能力,始终保持工作的主动权;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们又要从大处看问题,正确定性,以不至于惊慌失措,左右摇摆,同时又要从小处抓解决,力争主动,以不至于任其蔓延,对全局造成危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临喜不狂,遇变不惊,迎难而上;我们才能在崛起的征程中愈战愈坚,愈战愈勇,愈战愈能。当前我们正是面对着这样一种形势。一方面成绩显著,事业蓬勃向前,人民群众在亲身经历的变化中真心实意地拥护我们;另一方面又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平衡;外资企业进来后本地配套能力弱,技术工招聘困难,导致生产经营成本高;正在治理整顿中的工业园区发展中的问题、征用土地给农民合理补偿、群众上访问题等等。对这些问题,一不能视而不见,二不能仅看现象,应该高度重视,并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把握问题的本质,研究正确的解决办法。从全局、从深层次看,当前我们存在的这些问题,主要是“五个跟不上”造成的:一是我们一些同志的认识水平、知识水平、工作水平还

跟不上南昌快速发展、迅速做大做强的要求;二是现代第三产业的发展跟不上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要求,金融、物流、教育、中介服务等的差距很大;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水平还跟不上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的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人均道路面积、工业民用燃油、电力供应能力等都有很大差距;四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理念、制度、机制跟不上现代文明

花园英雄城市快速发展的要求;五是我们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还跟不上经济发展由行政主导型经济向市场主导型经济快速转变的要求。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在工作中还有不少薄弱环节,说明我们抓发展的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我们更要看到,这些矛盾和问题,归根到底是快速发展中的问题、大步前进中的问题。实现南昌崛起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事业,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不可能没有矛盾和困难。在前进的道路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丝毫不能动摇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只能鞭策我们进一步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更加有效地推动南昌的快速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只有一条路,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迅速做大做强南昌。

二是要树立正确的机遇观,努力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广大干部群众实现崛起的积极性。“机”者,成事的时间条件。所谓机遇,就是办事的诸多条件在同时段中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所以,抓住机遇谋发展,一是要注重整体性,不是

一、两个条件具备就可以发展的,即使一时发展了,要实现持续发展也困难;二是要注重时效性,发展的诸多条件与我们不期而遇的时间不是常有的,错过了再来就难了。我们通常讲“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就是这个意思;三是条件成熟是一个主客观共同努力的过程,不能坐等条件都到了再来发展。主要条件具备了就要迅速抓住,在发展的过程中创造条件,实现全面发展。回顾我市这几年的发展过程,就是我们抓住国内外产业转移和全市上下广大干部群众思发展、盼发展的极好机遇,不等不靠,迅速实施大开放,推进工业化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还有很多条件并不完全成熟,比如一些同志的思想认识、观念理念、知识技能等方面还不适应新形势、新思路、新任务的要求,各级干部还来不及系统熟悉与市场经济相关的法律、政策、知识,城市的基础条件、工业的配套设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滞后等等。所以,在快速发展中不可避免地会冒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果说,因为怕出这些问题,而不搞大开放,不抓“两篇文章”建设,或者等到各方面条件都成熟了再来搞,我们设想,会有今天南昌这样的大好形势吗?当然,对这些问题,我们也不能回避、不可轻视,市委一直以来都在重视这些问题的解决,通过这些问题的解决,为发展进一步开辟道路,排除障碍。所以,加大力度、快速发展是抓机遇的一种表现;规范制度,完善程序,强化干部依法行政意识,提升发展水平,也是一种抢抓机遇的表现。

这两年我们在规范开发区和土地使用制度上就是如此。一开始我们就把经营性土地推向市场,去年更是明确,要无一例外地把经营性土地推向市场。也正是我们抓这项工作的时候,国家开展了治理整顿土地市场、清理工业园区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十分明确地指出,要以国家治理整顿土地市场为契机,促使我市的开放型经济尽快走上法制化、制度化轨道。对其中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抓住这个机会不断完善提高我们的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坚决的措施进行认真的整改,使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土地管理体制进一步规范,违规下放的土地、规划管理权得到及时纠正,经营性用地实行招挂拍出让制度得到全面落实,一段时期以来存在的建设用地报批不及时、手续不完备、交易不规范以及执法不严、管理松懈等问题得到全面纠正,一大批未批先用土地完善了报批手续,一段时期以来存在的征地补偿不能及时到位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得到了高度重视,并采取了有效措施,等等。特别是通过这次整改,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和政策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得到了明显增强。实践证明,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的机遇,提高干部水平、规范土地市场秩序的坚决态度是正确的,不仅没有影响我市的发展,而且还极大地促进了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和土地经营水平的提高。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土地治理整顿工作,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置若罔闻、明知故犯的人要批评,对造成后果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变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开创工作的新局面。

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现在有极少数同志存在着另一种机遇观,当然这种机遇应该打上引号。因为平时产生了矛盾,有了怨气,这些同志每当身边的同事要提拔了、有好事了,不是为之高兴,而是嫉妒、眼红,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攻击、诋毁;对同事在某些方面工作有失误,不是以人为善、善意地提供帮助,而是认为整人的“机遇”到了,大做文章,落井下石甚至诬告陷害。这种把个人恩恩怨怨掺杂到工作中去,把个人利益凌驾于全局利益之上,抓住“机遇”整人的现象,是应该坚决反对的。人总是要讲境界、讲胸怀的。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在一起共事十分难得,即便工作中有这样那样的矛盾,甚至受委屈,还是应该讲风格、讲宽容、讲谅解。与人为善,归根到底是与己为善。古人说得好:“牢骚太盛防肠断,怨气过重伤肝肺”。因此,希望有这种“机遇”观的同志要下决心改一改,改了对己、对人、对事业都大有益处。

三是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快速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三者的关系。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持续发展,是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的明确要求,也是做大做强南昌的内在要求,是推动南昌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落实到推动南昌发展的具体实践中,就是要正确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牢固树立快速发展是前提,协调发展是关键,持续发展是目的的理念。当前,我市的主要矛盾、面临的最大压力仍然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基础薄弱,一系列社会问题最深刻的根源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偏低。千方百计保持经济快速增长、迅速做大经济总量,是我们面临的最紧迫、最重要的任务。南昌经济发展正处在一个只能快、不能慢的关键时期。从全国看,地区经济你追我赶、既竞争又合作的局面已经形成,东部地区、沿海地区在已经领先的情况下,仍然保持高速发展,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扶持下,也正在日渐缩小与其他地区的差距。如果我们不加快发展,不仅会更加拉大同东部地区、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而且还有可能会在西部地区的快速追赶中处于落后地位,南昌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就不会有自己应有的地位。从全省看,各兄弟市的发展势头都非常强劲,无论是增长、招商引资的增长,还是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南昌都没有明显的优势,如果我们没有紧迫感,南昌在全省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就很有可能逐步丧失,我们就会辜负省委、省政府支持南昌做大做强的英明决策,更谈不上搞好南昌、服务全省。从南昌自身看,虽然这几年来一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好势头,但这种增长归根到底还是在低水平上的增长。一旦慢下来,与周边地区正在缩小的差距就又会扩大;再者,现在南昌快速发展的势头已经起来了,一旦慢下来,好不容易形成的这种势头必然会减弱,再来重新启动就要付出更大的代价。面对这种“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发展形势,我们唯有以无比坚韧的意志,保持健康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切实把经济总量做大,把经济实力做强,把经济功能做优,才能实现做大做强南昌的目标。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高度重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高度重视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只有坚持速度与效益的统一,坚持正确处理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我们才能为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可靠保证。因此,全市上下一定要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快速发展、协调发展、持续发展三者的关系,并贯穿于加快发展的全过程。在抓住一切机遇加快发展的前提下,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坚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努力实现快速发展、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的有机统一。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不断提高统筹兼顾、驾驭全局的能力,这既是对我们领导能力的考验,也是对我们抓发展能力的考验。只要我们奋勇争先而不是犹豫彷徨,与时俱进而不是固步自封,南昌的发展前景一定会更加广阔,南昌的未来一定会充满希望。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全力推动南昌经济社会快速、协调、持续发展

今年是南昌实现省委提出的“一年有个新变化,三年有个阶段性大变化”的关键一年,也是实现南昌快速崛起的重要一年。根据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总结南昌经济社会的成功经验,今年全市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以及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围绕做好“两篇文章”和“一年有个新变化,三年有个阶段性大变化”的要求,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大力实施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核心战略,坚定不移地紧紧抓住开放型经济发展和市场取向改革两个关键,坚定不移地按照开放为先,改革跟进,城建加速,稳定保障,协调发展的工作方略,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统筹兼顾,完善提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快速、协调、持续发展,为实现南昌率先崛起、服务全省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确保,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确保,力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确保;地方财政收入,增速确保,力争;实际利用外资,增速确保,力争;实际利用内资,增速确保,力争;出口创汇总额,增速确保;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确保;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速确保,力争。这些主要指标,是经过科学测算的,既是积极的,充分体现了快速发展的要求;又留有余地,充分考虑到了今年发展可能遇到的一些制约因素。实现这些目标,贵在奋斗。全市上下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实现目标任务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目标任务上来,确保全年目标任务的全面实现。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在工作重点上,必须突出以下三个方面:

(一)坚定不移地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工业化核心战略,努力实现经济快速发展

⒈继续以招商引资为重点,进一步加快内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的转变。全方位开放是实现崛起的根本之举,大举招商引资又是推进大开放主战略的重中之重。今年,在招商引资、发展开放型经济方面我们还要继续下更大的功夫,以此推动南昌经济的快速发展。

第一,要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各级领导特别是党政“一把手”都要牢固确立自己就是招商引资最终责任人的意识,花更大的精力推动开放型经济快速发展。要根据各地招商引资所具备的不同的基础条件、资源优势、发展基础等情况,对全市各地、各部门的招商引资进行分类指导、分类下达任务、分类考核。第二,要坚持以大项目推动大开放、大发展,下决心引进一批大项目、推动一批大项目,充分发挥大项目的骨干作用,支撑我市“两篇文章”和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建设。要继续下大力做好引大做大工作,瞄准世界强、国内家重点大型企业集团,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扩张园区规模,增强经济实力。第三,为防止和克服各工业园区出现相互让利、相互“挖墙角”的恶性竞争,要实行项目洽谈首谈制,提升开放型经济的管理水平。第四,要牢固树立“环境是第一竞争力”的思想观念,进一步唱响“四最”品牌,在环境建设上下更大的功夫,使南昌真正成为一切投资者投资成本的盆地、投资服务的高地、投资回报的福地。

⒉以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为重点,着力推进工业主导型经济结构的进一步形成。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必须始终坚持走开放型和市场化的路子,顺应全球产业大转移的规律,主动融入世界制造业发展体系当中,迅速做大南昌制造业规模。一是突出加大投入,做大工业总量。今年,要通过招商引资、争取上级支持、促进企业上市、扩大信贷规模、盘活存量资产等多种途径,加大对制造业的投入。要用足用好市里已经设立的制造业发展专项基金。二是突出扶优扶强,做大龙头企业。建立健全重点企业帮扶制度和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打破隶属、行业、所有制界线,定人定责定时与企业沟通互动,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和服务等各方面应该解决、我们又能帮助解决的实际困难。要坚持市领导到重点企业现场办公工作机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及时兑现奖励政策,促使一批潜力大的企业迅速做强做大,确保省、市骨干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在年的基础上实现“三年翻番”目标,加快培植发展一批南昌的“国家队”企业。三是突出产业配套,做大支柱产业。产业配套能力不强是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瓶颈”之一,是影响企业回报、制约我市招商引资吸引力的基础因素。去年我们开始了这项工作,但尚未破题,今年要进一步找到突破的办法。要采取重点企业吸引配套、本地企业主动配套、外来企业跟进配套、改制企业适应配套等多种模式,大力实施专业化协作配套工程,迅速在南昌形成若干个在全国有影响的制造业产品基地。四是突出跟踪服务,做大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仅是全市发展现代制造业的“龙头”,而且也是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标兵”,必须高起点、严要求、快速度地做大做强,力争今年在新进大项目、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区容区貌、园区管理水平等方面有新的突破性进步。其他园区也要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园区功能;强化产业定位,实现错位发展;完善服务体系,强化项目跟踪服务,使工业园区真正成为制造业发展的载体和重要增长极。

⒊以扩大投资为重点,有效拉动经济快速增长。在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的拉动见效最快、作用最直接。去年我市投资增长的实践证明,随着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各种资金都在寻找一切可能的增值空间,现在只要有好的投资项目,就不愁没有投资资金。因此,今年我市抓扩大投资,必须继续把主要气力放在抓项目上。抓项目就是抓投资,就是抓发展、抓后劲。一方面,要抓紧抓好已经确定的重大建设项目。按照市政府今年确定的盘子,认真、迅速地组织实施好一批城市建设重点项目,抓好一批重点技改项目,抓好一批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等。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项目的包装和开发储备,加快规划、开发和选排一批对我市当前和长远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项目,积极支持国内外战略投资者单独或联合投资新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在借“东风”、大举招商引资的同时,要加强借“北风”的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市城市建设、技术改造、农业、公共医疗、教育等方面的更大支持,善于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八面来风”,加快南昌的发展。在扩大投资的同时,我们还要认真研究、正确处理好投资、出口、消费这“三驾马车”之间的关系,注意调整投资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努力避免投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的情况,逐步理顺分配关系,着力提高人民群众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扩大居民消费能力;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消除体制障碍,规范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创造良好的消费预期。对投资与出口、出口与消费的关系,也要认真研究、正确处理,真正使“三驾马车”齐头并进,拉动经济快速增长。

⒋以城市经营为重点,迅速做大做强城市经济。近几年,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我们要进一步向广州、大连等先进城市学习,在做大城市的过程中,把经营、管理提升到新的水平。首先,要抓好城市规划。必须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决心消除规划滞后对我市快速发展的制约,着眼于五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编制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符合城市特色、符合城市发展方向的规划,使其创造出最大的资源和财富。城市规划要注重南昌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的有机结合,发挥山脉、水脉、人脉、文脉优势,把南昌建设成山水型、历史型、生态型、文态型城市,凝聚历史之韵、生态之灵、文化之根、人本之气。为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显山、露水、透绿的力度,尽最大努力保护好老建筑特别是能体现南昌历史文化特色的古建筑,延续南昌的历史文脉,保存南昌的历史记忆,体现南昌的历史文化特色。要推动规划的市场化进程,重要的规划一律要组织国内甚至国际招标。要实行严格的规划执行制度,明确责任,对于违反规划的行为,要严肃查处,追究责任。第二,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经营水平。继续实行严格的“垄断一级市场、调控二级市场、放活三级市场”的政策,全市经营性土地无一例外地要进入市场,实行严格的招拍挂。但要改进办法,提高效率,确保城市建设用地需要。第三,要继续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尤其是重点区域、重点工程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推进。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百年大计。红谷滩新区是我市建设花园城市的标志性城区,要在注重品质、注重质量、注重功能的同时,加快建设进度。要按时完成全市排水、污水处理、道路、变电站等已开工的项目建设;生米大桥、西外环高速、百路大战第二战役等基础建设已开工的要抓时间抢进度,没有开工的要加大筹备力度,力争早开工。要建立严格的市场监理制度,保证工程质量建设的优质、高效。第四,要切实加强城市管理水平。随着城市建设水平的提高,现在管理水平相对滞后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交通管理、市容保洁、绿化管护、广告管理、社区管理等都需要按照建设现代文明花园城市的要求,学习发达地区城市管理的先进经验,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制度,改善基础条件,提升各项管理水平,力争今年有新的进步。城市管理的改革方向,必须立足于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以块为主、属地管理”和“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网络化”的城市管理体制,按照“事权和财权、责任与权限相一致”的原则,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系。立足于管理的规范化,切实贯彻依法治市的方针,逐步完善城市法规,大力推进依法管理。立足于管理的人性化,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为市民提供优美舒适的人居环境。要继续搞好社区星级创评工作,并充分调动广大市民主动参与、支持城市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⒈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的活力,影响着全市经济的活力;县域经济能否发展,关系着南昌能否崛起。这几年我市县域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与省会城市所辖县的要求和条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和潜力,需要我们去努力。为此,必须切实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提升县域经济实力。一是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逐年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和农村建设的投入,尤其是要加大对农村公路、病险水库改造、防洪工程等基础设施的投入。二是要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要加大对基本国策实施、基层政权运转的财政资金投入,健全农业补贴制度。要树立公共财政理念,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同时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重造农业信贷投入机制,改变农村金融非农化倾向。三是要运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切实加快传统农业向产业化经营转变步伐。要按照“分析优势、面向市场,制定标准、质量监控,注重品牌、规模效益”的现代工业生产方式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把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深化农产品加工,作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一件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大事来抓。与此同时,大力扶持农村民间流通服务合作组织,使之成为农村服务业的主力军;积极开辟农业产业化加工园区和具有地方特色、市场优势的特色产业基地,形成规模化、基地化、企业化经营格局。四是要进一步抓好农村税费改革、土地承包等政策的落实,切实维护好农民的利益。五是要逐步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结构,努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要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布局的延伸拓展、加快户籍制度改革步伐、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等措施,打通城乡发展要素相互流动的“瓶颈”,充分发挥城市经济发展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城乡经济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加快县城和中心镇建设步伐,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实现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2、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经济社会的共同进步、全面发展。一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突出是要深入推进“五大文明工程”,使各大工程赋予新的内容,使精神文明创建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二是要进一步加快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必须适应我市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和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新形势,利用我市的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和教育成本低的优势,合理布局、整合资源,努力把南昌建成培养中高级技工的摇篮和基地。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也大有潜力可挖,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创造性地推进这些社会事业的发展。三是要高度重视民主政治建设。要进一步加强人大政协工作,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进一步加大依法治市的力度。四是要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与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的关系。越是加快发展,越要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格外重视追求安全稳定这个最大的效益。要牢固树立安全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牢固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意识,在具体工作中把安全稳定工作摆在首位,进一步强化抓安全稳定工作的责任,进一步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水平和艺术,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进一步加强信访和矛盾纠纷排查工作,把一些可能发生的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五是要坚持不懈地做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继续巩固“两个确保”,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切实解决困难群众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的问题。

3、统筹各次产业发展,加快服务业的发展。突出是适应工业化快速推进的要求,加快培育和发展现代服务业。对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发展潜力的教育、文化、卫生等服务领域,要加大扶持力度,完善发展机制;要进一步发展金融业,丰富金融品种,积极引进和培育股份制银行、租赁公司、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今年力争有

一、两家股份制银行落户南昌;规范有序发展知识密集度高、在市场发挥中介作用的会计、律师、咨询等新兴服务业;高度重视发展信息产业,将其作为我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产业来对待,超前谋划,加紧实施,尽快改变我市信息产业发展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为南昌未来经济发展积蓄后劲;加快无水港、保税仓库等与大开放相配套的进出关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物流基地和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大力推动会展经济的发展;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信息化建设。与此同时,大力提升社区服务业工作水平,建立相应的工作协调机构,完善相关的运作机制,不断拓展和创新我市市政服务和社区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充分发挥其安排就业人数多、方便群众生活的作用;要创新经营业态,做大做强做特商贸业,不断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辐射作用;要进一步加强对服务业发展的统筹和协调,使二、三产业更加协调发展。

4、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人口资源与环境工作。突出是牢固树立基本国策观念,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搞好水土、矿山、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留足绿色空间,建好绿地、广场、公园,为市民营造一个充满绿色的、和谐的人居环境。

(三)用新思路、新观念深化改革、优化环境,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⒈继续深化改革,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深化改革的总的要求,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精神;深化改革的基本方向,就是凡是通过市场能解决的问题都通过市场来解决,凡是通过市场能配置的资源都通过市场去配置。结合南昌实际,今年我市尤其要在城市投融资体制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财政体制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进一步释放民营经济活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交这次全会讨论的《中共南昌市委关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对我市今后的改革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待这次全会原则通过后,有关部门还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按照《意见》的原则性要求,就每一项改革分别提出具体的要求,拿出具体的操作办法,坚决突破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⒉营造良好环境,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今年我市环境建设的重点,就是要按照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要求,着眼于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全力打造“信用南昌”、“法治南昌”,努力营造诚信法治的法制环境。在打造“信用南昌”方面,要努力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在打造“法治南昌”方面,必须加快建立健全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和广大干部群众都要讲法治、按法规办事,特别是执法部门要公正执法、文明执法,职能部门工作要规范化、法制化,减少外商在南昌投资的不确定因素,增强投资信心,降低投资成本。同时,进一步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加大对破坏投资环境不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全面落实社会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坚决制止各类不正当竞争行为。在打造“信用南昌”、“法治南昌”,为南昌发展营造良好法制环境的同时,我们还要下大力优化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市场环境、舆论环境,坚决扫除制约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上的障碍。有关部门要进一步研究这些方面的具体要求,制定具体的实施意见,认真组织实施。

三、进一步改进干部作风、提高干部素质,为把今年全市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提供可靠的保证

大政方针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特别是干部的作风、能力、素质是事业成败的关键。为确保今年全市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开创工作新的局面,必须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全市各级干部的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各级干部的能力和素质,以担负起崛起南昌的宏伟任务。

(一)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抓各项工作落实的实际效果。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更关系南昌崛起事业的成败。为此,一要加强教育,切实增强全市各级干部改进作风的自觉性。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推动全市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查找自身在思想、工作、生活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牢记“两个务必”,恪守“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切实增强改进作风的自觉性。二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是一个地方和部门的领导核心,其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这个地方和部门的工作成效、事业发展和社会风气。要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增强班子团结和整体合力;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本地区、本部门倡导和形成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良好风尚。三要找准载体,注重改进作风的实际效果。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市大力开展了万名干部“送温暖、心连心”活动、县区班子“一二三”创建活动、乡镇(街道)“亲民为民富民”好班子好干部创建活动、基层党组织争创“十面红旗”活动和村支书“双带”致富活动。这些都是我们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有效载体,今年要继续下大力抓紧抓实抓好。与此同时,要大力实施“民心工程”,市计委已经拿出了今年为民办实事的具体项目,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把这些项目落到实处,多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今年,在加强干部作风建设方面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变群众的“上访”为干部的“下访”,变群众的“群访”为干部的“访群”,这不仅是解决信访问题的关键,也是我们改进作风的一个突出而有效的载体,对加强社会稳定,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很有意义。要对此项工作作出安排,拿出工作方案。各级、各部门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排查各种问题,解决群众困难,维护群众利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四要建立健全有关制度,形成改进干部作风的长效机制。要建立健全干部考察制度,把对干部的提拔性考察与经常性考核、重点工作专项考察、重大事件跟踪性考察结合起来,全面了解和掌握干部的表现情况。要建立健全实绩考核制度,强化“不干不行,干不好也不行”的观念,构筑科学的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在考实、考准、考出积极性上下功夫。要建立纪律约束制度,纪检监察机关结合正在进行的机关效能建设和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加大对干部作风的执纪检查力度,发现不良作风及时进行警示和处理。要强化多层面的监督机制,既要强化上级的监督责任,又要增强各级党政班子内部的监督意识,特别是“一把手”要敢抓敢管,同事之间要互相提醒,同时更要提升群众监督的地位、重视舆论的监督作用,广辟渠道、广开言路,听取群众对干部作风的真实反映。要运用法律机制,严格依法办事,筑起加强作风建设的法律防线。全市各级党组织要旗帜鲜明地明确正确的干部使用导向,注重使用和提拔实干型、创业型的有实绩的干部,在全市上下形成一心一意抓工作、一门心思谋发展的浓厚氛围。五要树立正气,切实纠正影响加快发展的不正之风。当前,我们正处在干事创业的大好时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强修养、提高境界,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事业与个人利益两者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到视事业重如山,看名利淡如水,把全部的热情和精力都投入到加快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去。值得我们欣慰的是,我市的绝大多数干部政治清醒、工作勤奋、作风正派、廉洁自律,这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可靠保证。现在的南昌上下同志、左右同力谋发展,这种干事业的氛围来之不易。我们要继续支持创业者,重用实干者,褒奖有功者,打击诬告者,惩治腐败者;进一步强化干事创业的氛围,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正气、树立正气。我们要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突出是要抓优化环境不止步,务求在服务经济建设上有新作为;抓宣传教育不放松,务求在提高领导干部从政道德上有新水准;抓制度建设不动摇,务求在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上有新成效;抓监督检查不走样,务求在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上有新进展;抓从严惩处不手软,务求在反腐败的力度上有新加强。最近,中央下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二)加强能力建设,全面提高全市各级各类干部抓发展的工作能力和水平。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提高全市各级各类干部的能力和水平是实现南昌快速、协调、持续发展最基础性的工作和最可靠的保证。一是要大规模培训干部。组织人事部门要按照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对今年全市干部培训作出具体计划和安排,逐步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新格局。今年,我市要选派一批干部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学习培训,不断拓宽干部培训的空间和领域,不断提高干部培训水平。二是要多岗位锻炼干部。去年我市各级党委和组织人事部门在锻炼干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逐步创出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上市公司、民营企业、经济开发区、基层乡镇”五种挂职和到信访、计生部门锻炼的新路子。今年,要继续坚持走好这条行之有效的路子,同时要有意识地采取多形式、多渠道安排年轻干部到情况比较复杂、矛盾比较突出和困难比较多的地方去工作,促使年轻干部提高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复杂问题的本领,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提高抗御经济风险的本领,提高执行和运用国家政策、法律的本领,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三是要把发展作为能力建设的重要标尺。突出是不断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一方经济、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能力的考察了解,进一步完善对党政一把手贯彻“发展是第一要务”精神的考核机制。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全方位、多层次构筑加快南昌发展的人才高地。人才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只有努力建设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相宜、机制灵活、管理有序的人才队伍,南昌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持续发展才会有坚实的基础。为此,一是要健全和完善党管人才的新机制。要根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党管人才”的要求,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各类人才分类管理的工作机制,并把人才工作列入“两个文明”建设目标考核体系,作为考核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政绩的重要内容。二是要加大南昌发展急需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要进一步打通人才的“户口壁垒”、“制度壁垒”,开辟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积极推进“柔性引才”。要强化企业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逐步取消企业引才的审批制度,为企业引才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三是要着力搭建人才评价推荐平台和人才保障激励平台。按照人才成长和管理规律,及时研究制定《南昌市人才评价标准体系》;逐步推行分配方式的改革,促使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具体化、规范化、制度化。四是要着力实施好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创业人才援助计划、高级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有关部门要就此拿出具体的实施细则,作出具体的工作安排。

同志们,实现做好“两篇文章”和省委提出“一年有个新变化,三年有个阶段性大变化”的目标,需要我们各项工作都抓得扎扎实实、卓有成效,需要我们每一步都迈得非常坚实需要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加快南昌发展的事业中去需要我们在工作中始终坚持开创性、坚韧性和操作性的有机统一。只要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市各级党政组织和全市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奋力拼搏,致力于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持续发展,全市各项工作一定会跃上一个新台阶,南昌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定会开创出一个更加崭新的局面!

第五篇: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主持词

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主持词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召开县委十二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去年县委的工作及近年来工作的基本经验,研究部署今年的工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省委八届五次全会、市委八届八次全会及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讨论通过《中共XX县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全县人民,抓住机遇,奋勇争先,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乘胜推进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事业,在新的一年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出席今天会议的有:县委委员、候补委员,扩大到县四套班子领导,全县副科以上干部,各村支部书记,退下来担任过副处以上实职的老干部,重点企业负责人。

现在会议正式开始,全体起立,奏《国际歌》。

今天会议的议程共五项:现在进行

第一项:请县委书记XX同志作《县委工作报告》;

第二项:请政府县长XX同志就《中共XX县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作说明,并就贯彻《县委工作报告》和做好当前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第三项:县委委员审议通过《中共XX县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本《意见》在会前已印发给县委委员、候补委员以及各级各部门负责同志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征求了意见,并提请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县委常委会进行了研究讨论,几易其稿后,今天正式提请全委会审议。下面,请县委委员进行表决。

同意的请举手,放下;

不同意的请举手,放下。

县委委员全部通过。

第四项:请XX书记、XX县长与有关单位签订《责任书》;

由于时间关系,每项《责任书》今天只在会上代表性签一家,会上没有签的单位会后补签。

(1)请XX书记与XX镇XX书记签订《党务工作目标管

理责任书》;

(2)请XX书记、XX县长与发展计划局XX局长签订《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责任书》;

(3)请XX书记、XX县长与XX洞镇XX书记、XX镇长签订《党管武装责任书》;

(4)请XX县长与XX乡XX书记、XX乡长签订《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

(5)请XX县长与经贸局XX局长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

(6)请XX县长与XX镇XX镇长签订《护林防火责任书》。第五项:表态发言

经贸局农业局科教局招商局城建环保局

劳保局XX镇

同志们,会议的各项议程全部进行完毕。今天的会议开得很成功,是一次团结的大会,鼓劲的大会,务实的大会,奋进的大会。会上,XX书记作了很重要、很好的《工作报告》,XX县长对《实施意见》作了详细的说明并就贯彻《县委工作报告》和做好当前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XX书记、XX县长还同有关乡镇、大口签订了责任书,经贸局、农业局等7家单位的负责人作了表态发言。可以说,今年工作盘

子已经敲定,目标已经明确,任务已经分解,措施也很具体,会后关键是抓好贯彻落实。在此,我简单强调三点:

一、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思想高度统一,认识高度一致,精神更加饱满,斗志更加昂扬,是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做好各项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会后,各级各部门要层层组织会议,层层学习,层层宣传,层层发动,将会议精神迅速、全面、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到基层、到单位、到户、到人,充分调动一切因素,使全县人民的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上来,行动统一到我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各项事上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加速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迅速行动,分解任务。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全县的整体工作部署,结合各自的工作性质,迅速制定完善工作计划及阶段性工作目标,细化任务,落实责任,立即着手开展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按进度、按要求高标准完成。各乡镇、各单位及每个岗位的人员,都要充分发挥不甘落后、勇夺冠军的精神,乡镇与乡镇比着干,单位与单位摽着干,人与人赛着干,千帆竞发,百舸争流,强力、高速、有序推进我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

三、各负其责,扎实工作。要强化责任意识,份内的事自己办,各负其责,各把一关,切实将经济建设、安全、稳定、文化事业等各项工作及责任落到实处,解决在基层。谁出了问题处理谁,哪家完不成任务追究哪家责任。要强化大局意识,全县的事协同办,同心同德,形成合力。各级各部门都要以全县的工作大局为重,围绕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做到坚持原则与灵活变通相统一,既要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又要用足用活政策,保证全县工作需要,齐心协力,团结奋进,共同谱写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篇章。

最后,全体起立,奏《国歌》。

散会!

下载在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7月11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讲话(2011年7月11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解读杨卫泽在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解读杨卫泽在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龙虎网讯 2011年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纪念日,在这个伟大而光辉的日子,市委十二届二十二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应时因地精准......

    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宁波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人民团结一致,克......

    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莲山 课件 w ww.5 YK J.COM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宁波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人民团结一致,克难攻坚,取得现代化建设新成就的大好形势......

    在市委十二届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沈洪清同志在市委十二届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中国共产党东台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经过全体代表的共同努力,已经圆满完成各项预定议程,明确了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

    在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在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委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市全委会议精神,报告市委常委去年的工作,安排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动......

    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五篇)

    在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宁波市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今天隆重开幕了。这次会议是在全市人民团结一致,克难攻坚,取得现代化建设新成就的大好形......

    黄耀雄在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黄耀雄在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月18日)黄 耀 雄(根据录音整理)同志们: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

    在区委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讲话

    在区委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在区委二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XXX(二○○七年五月十六日)同志们:这次区委全委(扩大)会议的中心议题是:传达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