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奶奶
她
她是一位七十八岁的花甲老人.她是一位陪同丈夫苦熬艰辛岁月终得幸福至今已有六十二年的妻子.她更是一位不辞辛劳曾为筹集生活费宁愿挑担走路几十里也要省下几毛钱去养育八个子女成长的母亲.她有一头花白的头发, 短而不乱,常常用她的两枚小黑发夹把碎发别在耳后,整齐干净.她体型偏胖,走路带点驼背,行动迟缓可从不耽误事情.她满脸皱纹两眼凹陷,发黄的牙齿参差不齐,可笑起来会让人觉得整个世界都开满了幸福的小花朵儿.大概因为年龄逐年增长,她的听力也逐年下降.每次家人聚在一起,总要把对她说话的声音分贝拉到很大,只要她一听到便会马上闭上眼睛哈哈哈的大笑起来,以此表示你让她感到的满足.她最喜欢做的事是跟自己的孩子聚在一个不大但充满温暖的屋子里,聊着他们家境贫寒的过往.比如那时候装不满的米缸;俩儿子偷吃藏在阁楼的红薯干;待客才拿出自己都舍不得吃的烘鱼仔、米酒;省吃俭用一分一毫攒下几十块供孩子上学等等.好几次,说到动情之处她的眼角泪水分明,可几乎没有人看过那些液体掉落的痕迹,在眼泪流出前,她早已悄悄拭去.我猜想这兴许是她年轻时养成的习惯,习惯从不让家人看见辛酸的泪水夺出她的眼眶.她大多时候是安静且祥和的,也许在她眼里,儿孙成群坐在一起说笑,哪怕说些她听不大清楚不大懂的事情也是一种幸福.逢年过节儿孙都会聚到她常住的那个老屋.那个由三间陈旧房子连在一起组合而成的老屋.老屋里的摆设简单,家具更可叫做“古董”,可她却一生宁愿与这些朴素为伴,这就像个世外桃源般清静,没人回家也更显寂寞,从她看着满堂儿孙脸上露出的微笑就能知道,她是害怕寂寞害怕的如此强烈.老屋里的电视机因为长期受潮,画面雪花点点,去年过年儿女们决定给老屋换台新电视机,刚搬到家放到小柜上,她便开始念叨,电视机太大太好,没必要花这么多钱,她担心自己早已成家的孩子们在她身上花费太多,总是叮咛他们多顾自己的家.虽然有八个子女,可个个子女家让她不放心的难事她都一清二楚的记在心上.挂在老屋墙上的空调大多时候看起来更像个玩具,她从不为自己驱炎取暖去开启它,年过半百的老人更忠于在夏日里摇摇蒲扇,在冬日里烤烤炉火,除非老屋里来了客人.她信佛信菩萨,吃斋便是必不可少的,可她却从不要求别人和她一起啃青菜,常常看着一大家子人围桌夹着大鱼大肉,自己在桌边摆上一个小碗,吃着里面淡淡的素菜,细嚼慢咽,这一吃就吃了好几年.她还喜欢自个儿在空闲时晒晒萝卜干腌个黄瓜皮,待萝卜干晒脆了黄瓜皮腌好了,她就像年轻那会儿大清早的赶到对面的菜市场卖了腌菜赚个几块钱,和街坊邻居坐在老屋的门口摆上两条方凳,打她最爱的长字牌.她也很固执,特别在日常生活上,一碗米粉早上没吃完中午吃,中午没吃完晚上热一热夹上两块自制腌菜继续吃,医生多少次告诫到:”您身体不好,要多吃有营养的东西”.她嘴上笑着答应好,好.回头到了家里照样剩米粉就榨菜.问她您怎么不就吃点新鲜的饭菜啊.她说:”冒恰完啦,倒噶阔惜哒啦(没吃完啦,倒掉可惜了啦).” 然而,她终究是位老人,没有金刚不坏之身.二零零五年,她开始频繁出入医院,需要不停吃药打针.她的脸色逐渐暗沉,身体更加佝偻,走路需要搀扶,睡觉经常咳嗽.二零零六年,她不再是频繁的出入医院,而是住在医院,那些白色枕头和被褥带给她的梦境也是白色的.住院的日子里没有腌榨菜没有打字牌,和儿孙的相聚也从老屋搬到了病房,她不喜欢这样,她期盼病魔早早的离开,好让她回家而不是整天望着白色墙壁发呆.或许期盼过于强烈,又看不见病魔的一点退缩,她的思维先开始投降,变得像一个天真的孩子.二零零七年,她趁着儿女不在,坐在老屋的木床边,量尺寸,做寿衣,在自己的身上费劲的比划着.时光闪过,岁月晃至二零零八年.她挺过被医院通知的两次病危,终却熬不过第三次.在老屋的木床上最后一次睁开眼睛,她把站在屋里孩子们脸上挂着的眼泪印在了心底,把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屋破旧也温馨的样子印在了心底,把要向菩萨请求的给这个大家庭的祝福更深深的记在了心底.然后,她终于不会再吃剩米粉,终于不会再骄傲的跑到菜市场卖她的腌菜,终于不会再慢悠悠的打着她喜爱的长字牌,终于不用再住院,终于不用再想病痛到底什么时候才能离她远去.终于,终于,我再也不能握着她长满皱纹而有力的双手说一声:”奶奶,我回来了.”
入殓时,爷爷从衣柜里翻出奶奶自己做的寿衣,还有八双草鞋,家乡的习俗中儿女有一段过程需要打赤脚,可是乡下的水泥路扎脚,奶奶舍不得,偷偷编了草鞋.追悼会时,爷爷跟老乡哭红了双眼:”几省哒一辈子,马国东西都省哒不恰不用,哈度咻起咻起,最后偶还从柜递翻去三砣过期果香皂(她省了一辈子,什么东西都省着不吃不用,全都收着,最后我还从柜里翻出三块过期的香皂)…”
第二篇:我的奶奶
邻居一早就打电话,跟我传达了奶奶的话,说已经有几个星期没有回去了,今天是休息日,让我们一家人中午回去吃中饭。听到这样的话,我感到很惭愧很内疚,我们作为晚辈的,应该隔三差五的,回去看看奶奶,和她老人家说说话,或者接她老人家过来坐坐,没想到,他竟然叫我们回去吃饭。
奶奶,今年已经88岁了,一头银色的短发,显得特精神,身材不高,但是,手脚麻利,眼不花耳不聋。更令人欣慰的是,有着健康的身体,还亲自打理家前屋后的菜园和几分田地。
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经常出去打工,所以我和哥哥就跟随奶奶生活。跟随奶奶生活的年头比较长,感情也就比较深厚。前两天,在外的哥哥说,他们也有很长时间没有回来,叫我拍些奶奶的照片,传给他。
在我印象中,奶奶很会做菜,而且很好吃。尤其是煮的鱼,虽然放的佐料,都是很平常的,都是让吃过的人都赞不绝口。当年,刚进门的嫂子,和我现在老婆,都说奶奶煮的鱼,是他们吃过最好的鱼了。虽然我喜欢做菜,我会做一些菜,但是,做鱼的这道菜,在口味上,却始终没有超过奶奶做的口味。父母在外的那几年,我们的生活,都是奶奶照料。每天早晨,天没亮,就起来给我们做早饭。看着我们,吃的饱饱的、暖暖的,高高兴兴的上学去,自己菜去吃。中午和晚上,放学回到家,热腾腾的可口饭菜,早已准备在桌子上。虽然,这些菜的原料,都是庭院里生长的,很普通,但是做成后,变了一个花样儿,而且,在颜色搭配上,也很有讲究。光看这些菜的色泽,就会让人垂涎三尺,虽然有些夸张,但是,口味并不比饭店做的菜逊色。那时,我们正处于长身体的时期,饭量大,看到这样的饭菜,有时,连手都不洗,就直接上桌吃饭了。
奶奶性格很乐观,好像没有遇到什么悲观的事情。听奶奶讲,我的爷爷性格很暴躁,要是发生了争吵,爷爷就会动手打奶奶,奶奶看到爷爷要打他,就围着庭院跑,爷爷就在后面追,即使在吃饭的时候,也是如此。而奶奶手上端着饭碗,却始终没有落下,还是边跑边吃。每当我们听到这样的故事,我们都感觉很好笑,也认为奶奶性格很乐观。每到这时候,奶奶就讲,那叫他性格很暴躁,也去世的早。在我一岁的时候,爷爷就去世了。
奶奶也很有善心。每当有,流浪猫的,她都会收留下来,放在自己家里。她自己吃什么,那些猫就吃什么。前些年,会有些穷人,到每家每户去乞讨,到奶奶家时,奶奶都会多给些粮食。奶奶说,这些人生活不容易,生活迫不得已,是不会出来乞讨的。她说,她刚嫁爷爷那几年,生活也很贫穷。祖上当年是富农大资,解放后,土地资产全分配给了农民。生活有时揭不开锅,也会出去乞讨。现在生活好了,就多帮助帮助别的人,奶奶喜欢吃面食,对面食情有独钟,做面条,面疙瘩,饼,水饺,馄饨,面卷,包子。这大概也是跟她以前贫穷的日子相关。穷苦的年代,没有米,只有面,而且数量也很少,人口又多,自己吃的就更少了,也许是这样,仍然怀念那个年代的面食。每次我回去看望奶奶,时候,都会带上一些,水饺,混沌,或者包子。
奶奶唯一会的娱乐项目,就是打纸牌。那种窄窄的,我都不认识的纸牌,上面有点,也有些花纹。前些年,会有一些老太太和奶奶打纸牌。这几年,奶奶不打纸牌,原因是能打纸牌的人,凑不齐了。我想我们这些儿孙辈,应该学学怎样打纸牌,让奶奶不会感到寂寞和孤独。
我从超市买好水饺,煮好端给奶奶。看着她,吃的那么津津有味,我真想再买十年二十年的水饺或者包子。
第三篇:奶奶我书包
奶奶我书包
时间流逝,岁月如梭。转眼间,我已来到这个世界上十五个春秋了。度过了五彩缤纷的童年,迎来了朝气蓬勃的青春。在这十五年的岁月里,奶奶的剪影在我记忆中深埋。
一年级时,每当我写完作业,就会举着书包对奶奶说:“奶奶,我的作业完成了,您帮我收拾一下书包吧!”“好。”奶奶乐呵呵的接过我手中的书包,将里面的书拿出来,放在桌子上,嘴里还叨唠着自己编的儿歌:“小孙孙,学习好,我给他装书包,书包装得齐又好,学习知识报国家。”奶奶用那青筋暴露的手将书折起的页弄平放好,就像蓖头发一样的仔细。弄平整后,又将书放进了书包里,嘴里念着:“数学书放在最外层,语文书放在最里层,其他的书放在中间,每天都一样,孙儿莫要忘。”
“好了。装完了。”奶奶拿着收拾工整的小书包对我说。我张开豁着两颗门牙的嘴边跳边冲着奶奶大声的说“奶奶万岁!奶奶万岁!谢谢您,您真是我的好奶奶。”就这样,我每天背着装着奶奶的爱、沉甸甸的书包去上学了。
四年级时,奶奶依旧每天为我整理书包,唠叨那熟悉的“装书包”歌。
“哎呀,奶奶快点,快点要迟到了。”“哎,知道了。”奶奶那双长满老茧的手快速把我的各种书摆放整齐,装入书包里。颤微微的将书包递了过来,我接过书包后飞奔地跑向学校。身后传来了奶奶的声音:“看着车,别摔着,好好学习。”“知——道——了。”我心里暖暖的。
光阴如箭。转眼间我升入了初中,奶奶为我整理书包的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我越来越觉得奶奶唠叨,碍手了。
那天早晨,奶奶依旧在书桌旁为我整理书包,她那双满是皱纹枯糙干燥的手显然不如以前那么灵活了,口齿也不是很清楚了,但仍就念这那自编的儿歌。
积压在我心中的怒火像火山爆发一样喷了出来。“装个书包哪那么多话可说,还那么慢,磨磨唧唧的我看着都累”。说完我一把夺过奶奶手中的书包掼在了地上。奶奶愣住了,那双满是皱纹的手不知放在哪里好了,在半空举着,手微微的颤抖,嘴唇翕动,似乎想要说些什么,眼泪在奶奶的眼里打转。我记不得自己是如何走出房间的了。到了第二天,奶奶依然为我整理书包。
几天以后,奶奶突然摔倒在地上,邻居把她送到医院,但奶奶终因脑出血抢救无效,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医生告诉我,奶奶在临终前嘴里不停地念叨:“我死了,谁给我的小孙子装书包呀!”
现在我站在奶奶的遗像前,不禁感到万分地心痛,原来奶奶是那么的爱我。我永远也不可能得到奶奶的谅解了。
苹果小的时候是青涩的,长大以后成熟了,懂得低下了头。我小的时候是懵懂的,不知道珍惜奶奶给我的爱。长大了,我读懂了奶奶给我的爱,可是已经很晚很晚了。
这就是奶奶·我·书包的故事。
第四篇: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
一张慈爱的脸孔,几道深深的皱纹写满了岁月的痕迹。两鬓斑白的几缕银发也伴随着我成长的脚步很快的蔓延开来,平时不善言辞,始终用一双勤劳的双手诉说着对家人的关爱,记忆中的抚摸总是因为布满老茧而略显粗糙,这个人就是我深爱的奶奶。
我和弟弟是在爷爷奶奶抚育和陪伴下长大的,从我牙牙学语开始,奶奶的脸始终是我睁开眼睛看到的第一张笑脸,奶奶的声音始终是我醒来时听到的第一声呼唤,这种记忆一直延续到现在,我们已经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当别人劝他们别再这么辛苦操这份教育孙子的心时,奶奶总是笑着说:“没事,我带大的宝贝交给他们我还不放心,等老的不能动了就让他爸妈领回去,现在还行……”说时脸上满满洋溢的全是幸福,而其中的辛劳却是别人不知道的。
奶奶每天起早贪黑,早晨五点起床,不管多累都坚持给我们做早点,为了不让我们吃外面乱七八糟的东西,奶奶在一日三餐上下足了功夫,在电视和电脑上学到了很多小孩喜欢吃的菜式,经常变着花样给我们做饭,但我更喜欢奶奶拿手的拉面,长长的,色香味俱全,想想都垂涎欲滴。晚上,奶奶会陪我们做完作业,帮我们洗漱完,等我们都睡着后,她还拖着疲惫的身影给我们洗衣服、打扫房间卫生,有次我突然惊醒,时钟已经指向了12点,奶奶弓着的背在台灯下显得格外苍老,我揉了揉惺忪的睡眼摸过去一看,奶奶在给我补校服上摔破的小洞,那双每天在冰水中浸泡无数次的手指尖满是肉刺,我忍不住抱住奶奶问她怎么还不睡,奶奶慢慢直起腰,看似嗔怪却充满了慈爱的看着我说:“怎么醒来了,快去睡,奶马上收拾好了就睡。”然后艰难地缓缓站起,背我到卧室边帮我盖被子边嘀咕:“长大了,快要背不动了,快快长大奶奶就放心了享福了……”
奶奶就这样日复一日的辛劳着,慢慢长大的我很心疼她。前段时间奶奶腿疼,但还是一瘸一拐的干活,大夫说是坐骨神经疼必须多休息,但她还是操不完的心,有时不小心摔倒,疼的直呻吟,看到这些,我心里像被刀扎一样,但我只能扶起奶奶,却不能代替她的疼痛。陪奶奶用针灸治疗时,老中医说只能缓解腿疼,但奶奶告诉我们已经不疼了,虽然强忍着不说,但我明白,那种疼痛是难以忍受的。奶奶是累病的,想想我还是那么顽皮不听话,让奶奶不得消停,泪水瞬时划过我的脸庞,泪眼朦胧中还是奶奶强装的笑脸:“哭什么,马上就好了,男子汉不许哭的……”
我的奶奶,是世间最好最伟大的奶奶,我爱您!奶奶。
五三班
马慈航
第五篇:我的奶奶
我的奶奶
饱经沧桑的奶奶个子不高、瘦瘦的,稀梳的头发里有很多银丝。每当看到年过六旬、额头布满皱纹、身体却依然硬朗的奶奶时,村里的人就会竖起大拇指:“真是一个好人”。奶奶是一位善良、诚实、从不言苦的人。
奶奶非常善良,只要有需要帮助的人,她都会伸出援助之手。记得一次,我回到老家,既高兴又心疼我的奶奶忙到山里摘桃子给我吃。刚到半路,遇见了一位佝偻的老爷爷正气喘吁吁地推着装满桉树叶的三轮车非常吃力地走着。奶奶什么也没有说,快步走过去,接过老爷爷的手,用力把沉重三轮车一直送到老爷爷家门口。其实奶奶力气也不大,奶奶也气喘吁吁,着实累着了。当我知道这件事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原先吃到嘴里的桃子还是那样的香甜有味,回味无穷。
奶奶不识字,但非常诚实。夏天,我爱吃冰棍,奶奶会带我去买冰棍。冰棍5角一支,奶奶给了老板5元钱,但老板找回了4.8元。我帮奶奶数了数,发现多了三角钱。我轻声对奶奶说:“钱多了。”奶奶说:“赶忙把多余的钱退给人家。”我极不情愿地把三角钱退给了老板。我虽然得到了老板的赞扬,但委屈的我仍觉得奶奶很傻。
奶奶今年66岁,无情的岁月在老人的面颊上刻下了一道又一道痕迹。奶奶从不言苦,再苦再累也会支撑下去。奶奶老年丧子,失去了我的二叔。当时,许多人都流下了痛苦的泪水,而奶奶却强忍着悲痛,无声地料理着亲人的后事。奶奶心中的苦痛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奶奶常说:“苦不怕,累不怕,就怕精神之柱倒下。”
奶奶是值得敬重的。我敬重奶奶,是因为奶奶是一位善良、诚实、从不言苦的人。我敬重奶奶,是因为奶奶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和对待人生的态度。我敬重奶奶,是因为奶奶的人格魅力感染了全村的人,也包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