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奶奶(散文)
我的奶奶
作者:牧野
说起我的奶奶,我的脑海里有很多的景象可以用文字表达出来。
有时候,在家里或者在办公室,我会情不自禁的从本子里拿起奶奶唯一一张发黄的黑白照片细心的端详。看着奶奶和蔼可亲的脸庞,回忆奶奶对我这个长孙的一切一切,我会常常陷入沉思中……
奶奶出生于上世纪的1914年。奶奶的文化虽不多,但可以完整写出自己的名字来。对此,我对奶奶的过去也很感兴趣,毕竟她是民国初期出生的、并且是贫苦农家的孩子,竟然还识字,我觉得我奶奶很了不起。
我从小就和奶奶在一起生活,长到十几岁还和奶奶睡在一个土炕上。可以说是奶奶一手带大的。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我不过五、六岁的样子。闲暇时经常是奶奶牵着我的手到村外的田地里去干农活。那时候,我的好奇心很重,总会向奶奶问一些不可思议的问题。奶奶用手指着村边的大堤上被雨水冲刷出来的水洞说:“你就是从那个水洞里抱过来的”。当时我还真的信以为真了。
奶奶是个苦命的人。奶奶鼻翼的下方长了一颗黑痣,总说自己命苦都是这颗痣的原因。尽管我知道这是唯心的说法,但我也不愿去反驳奶奶。
奶奶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就成为单身母亲了。她刚三十几岁时就失去了我的爷爷。
听奶奶说,我爷爷身材魁梧,声音洪亮,相貌堂堂。年轻时,我的爷爷被抓了壮丁,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虽保住了一条命,但是,却染上了严重的肝炎,失去了打仗的本钱。自然也不再受到长官的关注,爷爷只好拖着病体回家养病。由于家里穷,再加上当时有限的医疗条件,不多时,爷爷在病痛的折磨中离开了人世。
我的爷爷病逝后,撇下我的奶奶、我的父亲和我的两个叔叔。当时,我的父亲才有五、六岁,稍大的叔叔四岁多,小叔叔还不到两岁。可是,在爷爷去世后的三年中,我的两个叔叔也相继夭折了。
奶奶在相继失去三位亲人后让她悲痛欲绝。奶奶在悲伤与痛苦中艰难度日,父亲成了我奶奶唯一的精神支柱。
奶奶是一个非常坚强的乡下妇女。带着我的父亲度过了失去丈夫和两个孩子的艰难岁月。这在人生中承受的悲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但是,我的奶奶却在充满荆棘的人生道路中独自闯过一道道险关。
解放初期,家里分得几亩薄田。奶奶就靠着这几亩田地养家糊口。一个失去丈夫和孩子的农村妇女带着唯一的独子在风雨飘摇中艰难前行。
几亩田地里的庄稼尽管收成不太好,但还是要有人去打理的。不然,会颗粒无收。奶奶为此起早贪黑,不停的忙碌着,靠着忙碌填充着心中的那份孤独与悲伤。
高深的高粱地里,奶奶默默的独自劳作;金黄的麦田里她汗流浃背的独自收割;硕大的包谷叶子刺痛着她黝黑的脸 庞。奶奶忍受着这一切,付出了巨大的人生能量。但她从没抱怨过、也未言放弃过。而是用她纤弱的臂膀撑起了这个孤苦破碎的小家。
六十年代初,我的父亲不到二十岁就离家外出找工作。父亲的外出虽说给我奶奶减轻了一些家庭生活负担,但是,奶奶却在孤独的牵挂中常常让她夜不能寐。
最初,父亲来到了河南的某铁路局工作了两年。当时正遇上自然灾害,吃的饭菜很差,干的工作却很苦。在那里熬过两年后,无奈之下又辗转来到了甘肃。
父亲到了甘肃后,为了能够在交通系统中立足下来,他拼命的工作,默默的奉献。为此,他在三年中没回过一次家。这对一个已经失去两个儿子的母亲来说是多么的残酷啊!
后来,父亲和母亲走到了一起,奶奶总算放下了一份心思,盼望着能早日抱上她的孙子。
我的母亲没有文化,父亲和母亲文化差异非常大。父亲毕竟是见过世面的。而母亲则从小到大都生活在乡下,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庄稼地里农耕劳作。
那个时候,父亲在外地工作,靠每月工资养家糊口真是杯水车薪。奶奶和母亲拉扯着我们兄妹五个艰难的度日。当时,奶奶和母亲也算是生产队里的劳动力。男人干一天可以挣十个工分,而我的奶奶和母亲干一天每人最多才能挣六到七个工分。一年下来奶奶和母亲挣得工分最多每人能分得二十斤小麦。这就是我们一家七口人一年的细粮。可想而知,这一年能吃上几次白面馒头就不用计算了;每年想吃一顿饺 子非要等到过年时才可以实现,平时是很难吃得到的。
奶奶是村里有名的能干的老人,六十多岁了还天天到大街上的水井里打水挑水回家做饭。那时,我还在上小学。心里总在想,什么时候才可以把奶奶替下来,不再让她老人家吃苦啊!
后来,我上到初中时,个头还很矮,把扁担两头的链子缠到扁担上才勉强能把水桶扛起来。不过我还是很高兴的。因为我的奶奶终于可以告别了那副扁担了,再也不用她去挑水吃了。
改革开放初期,我已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了,因为父母都在外地,家里的事全有我操办。我十九岁时被村党支部任命为团支部书记,在村里已经非常活跃了。再后来又兼任村里的民事调解主任,谁家闹矛盾、有冲突的都会找我来解决。久而久之,村里的村民还真的挺喜欢我的,对我的调解大多都认可。
之后,因为父亲的遗传,很早我就喜欢上了乐器。在农村成立了小乐队,带领几个青年男女伙伴拿着乐器去闯天下了。经常是一早出来几天回不了家,我奶奶时常牵肠挂肚,寝食难安。
在我二十一岁那年,奶奶突发脑梗塞病倒了。
病倒后的奶奶在床上一躺就是两年。尽管我已经长大成人,但是,在我奶奶的眼里仍然是一个小孩子。我出去闯荡,晚上回不了家,奶奶总是牵挂不下。记得有一次外出办事,晚上没能赶回家,奶奶躺病床上一夜没睡着,一直用含混不 清的语言念叨我这个大孙子。唉!可怜我慈爱的奶奶啊!
两年之后,奶奶离开了我们。那年奶奶七十二岁,我刚二十二岁。
在奶奶离开人世的那个时刻,我深感悲痛,好似天空崩塌。没了奶奶就失去了奶奶的厚爱,就再也看不到奶奶慈祥和蔼的面孔了。此时,忽然觉得自己在奶奶病重期间,竟然没在奶奶的病床前多守上一会、多看一眼。甚至怀疑自己的不孝与无知亵渎了奶奶对我的恩情。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在公路建设事业中默默的耕耘着。时至今日,我虽已年届五十,在公路建设事业中打拼近三十年,也有所收获,获得各类荣誉证书厚厚的有一米高。但是,因奶奶对我的爱和我对奶奶的不孝仍然让我无法释怀。认为自己的不孝造就了我人生的不完整和不可原谅的过错。
如今,我常常为此事反省、为此事忏悔。时常在手里端正地放着奶奶的那张发黄了的照片,追忆着奶奶的星星点点。这一切已经成为我思念奶奶的一种模式,也是我纪念奶奶、追忆奶奶的最佳途径。今天,我要用我对公路建设事业的那份热爱回报奶奶的在天之灵。
如果说为了告慰奶奶的在天之灵,倒不如说是为了给自己找到一点心灵上的慰藉。
我爱我的奶奶!谨以此歌献给我亲爱的奶奶,以此来纪念她老人家。
奶 奶
爸妈把我带到这个家
奶奶把我抚养大 奶奶的恩情比山重 独自撑起一个家 从小跟奶奶睡的一个炕 长大后远走离开了她 奶奶啊奶奶 亲爱的奶奶 问候奶奶您还好吗 千万别把孙儿牵挂 待到孙儿取得好成绩 再给奶奶传回佳话
爸妈把我带到这个家 奶奶把我拉扯大 奶奶的话儿记心上 让我好好闯天下 自从离开奶奶撑起的家 孙儿心里很难放得下 奶奶啊奶奶 亲爱的奶奶 突然奶奶离开了娃 孙儿的天空似崩塌 奶奶为家牺牲她自己 来生再把奶奶报答
第二篇:我的奶奶情感散文
奶奶姓唐,讳名开嫦。这个名字在湖南南方的旧中国里普通得像山上随处可见小花,自开自败,凋谢零落在山野的寂静里。只因一位亲友的家中老人几天前也老去,在酒席中识得一位慈祥的嬷嬷,说有位儿时的姑姑跟主家老去的女姥姥同名同姓,嫁去山寨窝一户叫铁锁的家中,再生第五个娃时,月子里染了风寒不幸去世。因她所描述的正是我的奶奶,赶忙应了自己正是她那位儿时姑姑的奶奶的孙子,正是她的后人。想起奶奶的身世的不幸,不争气的眼泪就流出来增添了哀伤的气氛,而这些淡淡的哀伤的气氛,在冬日的寒冷的火炉边,在食丧酒的主题中,总应是相宜的,也算是应景的举动。但这位慈祥的女性的长辈,却拉着我的手,说了很多我所不知道的奶奶的生世,捐了许多无辜同情的泪水,两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因为有位消失在时空里飘渺的奶奶而一下子有了很多话,眼泪,和心中涌起许多柔软的,潮湿的,美好的情感,马上变得亲近起来。而这一切显得不可思议的巧合和水到渠成的自然。
一,洞房花烛
奶奶嫁过来的时候,婚礼肯定很热闹,因为几代单传的曾祖父,为这一天等了二十年,因为是独子,家中殷实的他硬是把个儿子当衙内来养。也指望娶得一门好媳妇,让老天开开眼,一起帮帮忙让儿子从吃喝嫖赌中出来缓缓神,从恶梦里苏醒过来晒晒午后的太阳。让老俩口喘一喘几口均匀的气。可是行娘子下轿时,新郎官却不见了,家里派出去打听的人又得知去了赌场。众亲友在后酒席散去,天也渐渐落黑,洞房里响起新娘子凄切的哭声。曾祖父只得和下人亲自去唤,当时爷爷赌得正红眼,不管不顾,回应道:“入什么洞房,不打紧,实在要入,你替我入……”说罢转身对其他人赌钱的人说:“来,来,来,押大赔大,押小陪小,开了喔。”。这句话,成了一个赌徒的名言,也成了家乡几代人拿来育儿的反面素材。我不知道在封建社会的旧中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妇女地位何其低下,更何况摊上这样一位没有责任心的男人,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了。
二,月子里染风寒
在生了三子一女的又一个男孩后的43天,大约是在公历1952年咋暖还寒的春天,奶奶因为在月子里起来舂米出了透汗,伤了元神,染了风寒而一病不起。在五个孩子无数期望中和无数的哀怨里,奶奶听见那些讨吃的小鸡叫得凄切,怕是扰得自己不好上路,用微弱声音暗示吩咐大点懂事的小孩喂一下鸡,听见了鸡幸福的吃食声,头朝右稍稍外斜一摆动,眼朝房子角落里死死地瞧着,咽下了最后一口气。眼没有闭上的人走得心不甘啦,或许是放不下那些觅食的小鸡,偶或是自己身上散落下似小鸡般的小孩会像那些鸡一样鸣叫着内心的一些牵挂。大的十四岁,小的不足两个月,不久也夭折。父亲排名第三,年仅六岁。脚下有一女,约两三岁,在奶奶发丧后,接送别人家抚养。
三,无墓无碑无像片
自打记事起,每年清明节回老家扫墓,就没有奶奶的墓,爷爷在七十四去世时,一家人从天南海北赶回来奔丧。父亲和他的三兄妹企图在那些树底下和低矮无主的坟包里找出当年母亲的坟包,来寄托表达一些哀思,近半个世纪的昔日,很多村民到处取土烧砖,终因多年没有在坟堆上添土被岁月的风雨洗平,而记忆里不曾有凭空生出许多旧坟不确定而放弃。
奶奶的孩子除了一个夭折外,均已长大成人,那些子孙中有的走上了领导岗位,有的成了人民教师,有的成了工人,有的成了先富起来的新时代弄潮儿,在家务农的也是儿孙满堂。没有一个像爷爷那样不成器,成为窝囊废样的人,如果奶奶泉下有知,是否会释怀,慈祥地露出笑脸。
第三篇:我的奶奶亲情散文
这张年代久远的照片已有些残缺发黄,照片上分别立于后面俩侧的是我的父母,前面左侧站着的男孩是我的哥哥,而我被端坐的奶奶抱在怀中,这应该是我和奶奶最亲近的一次吧。可惜那时的我实在太小,记不住奶奶怀抱的温暖,待我到了能有记忆的年龄,便再也没有了这样的亲密接触,所以,这张唯一能证明奶奶疼爱我的照片,被我一直珍藏至今。
幼时的我,不喜欢奶奶,就像她不喜欢我一样,那时的我对“奶奶”这个词汇没有温馨的感觉,她就像是别人家的奶奶一样与我无关。她从来没有对我笑过,也从来没有主动和蔼地和我说过话,甚至在偶尔相逢时我尊敬地喊声“奶奶”,她都视而不见般地昂首与我擦肩而过。让我心里稍安的是,她对自己的六个子女和众多的孙子孙女也是这般的冷漠,大家习惯了她一视同仁般的相待,虽偶有微词,但还是对她孝顺有加。
奶奶对家人的冷漠,反而造就子女的自强不息,竟然大多相继离开了农村,闯出了属于自己的新天地。只是,她的冷漠,始终是家人心头的疼痛。妈妈对我说过,还在我没有出生时,只有三岁的哥哥,看到住在隔壁的奶奶坐在外面的桌子旁泡馓子,那时的祖父在县政府工作,奶奶的生活自然滋润,哥哥就流着哈达子蹒跚地走到奶奶的旁边望着她,可奶奶自始至终头也不抬地吃完后端起碗大步流星地走开,这一切都被在菜园子里忙碌的妈妈看见了,当即伤心不已。二婶对我说过,她的孩子只要一走进她的家门必然要被立即赶出来。小婶对我说过,奶奶的床头边堆满了零食,可她的孩子只能远远地眼巴巴望着。在那个物质贫乏的年代,奶奶的日子是富裕的,可刚刚陆续独立成家且手头拮据的子女们只能看着自己的下一代对奶奶丰富的零食垂涎欲滴却又无可奈何。
奶奶唯一的爱好便是在桌上砌长城,可是她的耳朵听力却是极差,那些牌友知道这个穿金戴银的老太太不寒酸,另外三家就正大光明地在牌桌上串通起来吸她的钱。而祖父每月给她的生活费是固定的,有时候,她从县里拿了生活费回来,还没等到家便已输在了半途中。然后只有想法和子女要些度日。我的父亲成家后在镇上的农机部门工作,每天辛苦地修着那些有故障的拖拉机,奶奶常常在输完钱后就等在了父亲旁边,看着父亲大汗淋漓地忙碌着,却无动于衷,目的只有一个,就是“钱”。父亲常常痛心疾首,在我面前说奶奶怎么忍心拿他的血汗钱去输掉,并且还要瞒着我的母亲。
奶奶是一个极爱干净的人,屋子总是收拾的纤尘不染,摆设也是井然有序,这是我至今为止见过的最爱干净的人,清晨起来,必然要把被子叠得方方正正,犹如军人叠得豆腐块。穿在身上的衣服几乎连一条皱褶也不会有。妈妈说,其实奶奶的手很巧,她做出来的婴儿衣服没人抵得过,但是因为她的个性,孙子辈的少有人享受到她亲手缝制的衣服。
后来我在外读书工作,很少回家了,也很少看见奶奶了,因为小时候的缘故,即使回家也很少看望她。但一直被奶奶挑剔的妈妈总是带着我去看望她。在祖父去世后,我每次去看望她的时候,她总是一人孤独地端坐在门边的小凳上向外眺望,在看见我的瞬间,眼神竟充满了惊喜,我的心也随着渐渐柔软起来。有一次,在我没和家人提前打招呼就回到家时,父亲惊喜地说:“你真的回来啦!早上,你奶奶突然冒出一句,说你今天回来,心灵感应哦。”是否真的心灵感应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渐渐老去的奶奶,心里终于有了血脉相通的亲情,开始记挂远离家乡的我了。
在我的孩子出生时,多年没碰针线的奶奶亲手缝制了一套婴儿棉衣送来,从来没有感受到奶奶爱的我,抚摸着细密的针脚,眼睛湿润了。妈妈说,奶奶现在每次到哥哥家的时候,都会买些零食给我的侄儿,也就是她的大重孙子吃,这是我们孙子辈中没有一人能享受到的慈爱。
年迈的奶奶最终倒在了牌桌上,经过抢救保住了生命,但从此再也不能以打牌为娱乐了。一直喜欢清静的她,尽管听不见,还是喜欢子孙团聚在自己身边,然后喋喋不休地诉述着以往的事情。这样又过了几年,到了八十多岁的一天,机体的老化终于使她陷入昏迷,六个儿女轮番服侍,偶尔清醒的时候,便喊来我的嫂子,要她一定善待我的母亲。我母亲多年所受的委屈也终于换来了她对嫂子说的一句“你婆婆是好人啊。”极爱干净的奶奶最终也干干净净地离开了我们。在她入土为安的那天,我的大姑在坟头对我絮叨:不能怪奶奶多年的自私,她三岁没有父亲,母亲带着她改嫁到孩子多的人家,她唯有自私才很好地生活下来……
第四篇:我的奶奶优美散文
我的奶奶长眠地下已近二十年了。
我不是个爱怀旧的人,相反我好像应该算一个数典忘祖的家伙。妈妈在世的时候,每到七月半便会做了好饭好菜祭祀祖先,甚至还特地做了平常难得吃到的点心,点了香纸,放了鞭炮,一脸虔诚,嘴里念念有词,招呼亡灵前来享用。对此,我通常都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有时妈妈也会招呼我一起张罗收拾,要我也要学一学,说以后用得着。看我傻乎乎地好像无动于衷,就直截了当说,有一天他们也会离开这个人世,那时总该有人记得自己,不至于到了另一个世界过得凄凄惶惶。我是真的没心没肝,那时只觉得妈妈想得太多了,生前的事还不够她想的,还想死后的事。再说,这样做,不就是一场自欺欺人的把戏吗,犯得着那么认真吗?我心里记着就是了,不搞这些形式的东西也不意味着我就不记得他们。母亲见我丝毫不感兴趣,心里叹着气,却也无可奈何。
确实,这么多年过去,我从来没有为任何一位逝者“中”过饭,这当然包括我的奶奶。但事实上,我的记忆深处却一直有他们,我不用刻意记忆,因为他们本来就在那,无法遮盖也无法抹去。
从我记事时起,爷爷就去世了。所有有关爷爷的记忆似乎就是一张床,一杆烟筒,一把夜壶,再加一个佝偻消瘦的身影,因为早年时爷爷的画像是高挂在屋内正墙中间的,所以还记得一点他的模样,脸很方正,也很清癯,至于声音什么的,已经完全没有印象了。
奶奶是带着我的大哥一起生活的,小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大了之后才明白,说父亲只是爷爷的侄子,也算是养子。因为奶奶的亲生儿子新婚不久还没来得及留下子嗣,就在一场事故中丧生了,所以将大哥挂在那位叔叔的名下,算是留个后,继承爷爷奶奶所有的遗产,将来为奶奶养老送终。说是分作两家人各过各的,但其实是共同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共用一个大堂屋,一扇大门。只不过各自有自己的灶台,卧房算是分作两家的,楼上楼下都一样,各占一半。不过也很奇怪,两家似断非断,似连非连,在我们的心里,虽说不上是楚河汉界泾渭分明,但确实是像两家人的。对于奶奶的东西,我们是不敢随便吃随便拿的。
奶奶是开着一家小商店的,货物主要来源于乡里供销社和街上大商店。奶奶是非农业户口,在我们那俗称“吃居民粮”。那时,在我们那个地方好像吃居民粮也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听说有位姑娘想吃居民粮决定要嫁给我大哥,说嫁给我大哥就可以继承我奶奶的居民户口,后来听说我奶奶认为她动机不纯不同意而不了了之。
那时我们家在当地名声很好,这倒不是因为我家有个在外工作的父亲,而是因为我奶奶的原因。在我生活的那个地方,方圆几十里的人们,几乎都知道我奶奶,都叫我奶奶“赵老板娘子”,就算我外出迷了路,只要我说出我奶奶是谁,就一定会有人将我好好地送回家来。在我眼里,我奶奶怕是我那个地方最有影响力的老人。
奶奶是我家里最有大家气度的女人。她身材很高,却有一双漂亮的小脚,也许当年绑得不是很彻底,或者是后来倡导天足,所以奶奶的脚虽小,却也不算三寸金莲,所以走起路来也还是可以风风火火的。和我母亲不同,奶奶肤色白皙,头发乌黑浓密,就算是剪成那时通行的大妈头,也还是可以从她那自额头往后梳的头发里看出她的端庄贤淑来。奶奶一生到老都是穿那种偏襟衫,自做的黑布鞋或是松紧鞋,素朴之间自有一种凛然不敢冒犯的气质。我那娇小黑瘦的母亲和她站一起,立即相形见绌,难怪母亲与奶奶二人总是容易犯拧,也许在奶奶面前,同为女人的母亲怕是多多少少会有些自惭形秽吧。也是,据妈妈说,奶奶年轻时算得上是一大美女,就凭那一头又黑又厚又长的头发就可以秒杀我那头发稀薄额头宽平的妈妈。听说奶奶那位早逝的亲生儿子长得很帅,还读过大学,我虽然没见过真人,但从照片看来和奶奶是有几分相似的,我有时会闭上眼去想象年轻时候奶奶的模样,想象当年爷爷娶她时候的情形,据说那时爷爷家底是很不错的。
奶奶是个心算高手。她不识字,但记忆很好,家里的货物你只需把价格告诉她一次,她立马就能无误地记住,绝不会混淆出错。无论大伙买多少东西,她都能在拿完货物时,马上告诉你需要的钱数。任你怎么用心,就是没她算得那么快,让你不服不行。据说,也曾有那懂点文墨会打算盘的人不信奶奶能有这神奇功夫,要和奶奶比试计算速度,结果却败下阵来,反遭大伙讪笑。奶奶商店的柜台上通常是放了一个算盘的,顾客可以自己用算盘计算自己的钱数。那时我们家里算有三类人,心算,笔算,珠算。父亲教了大哥珠算,我和二哥年小笔算,妈妈和奶奶不识字,都是心算,当然妈妈的心算是没法和奶奶比的。后来我渐渐长大,也曾暗暗和奶奶比试心算速度,结果不是慢了就是错了,从没赢过,是不是我那逝去的神秘的爷爷教会她的呢,简直太神了。我以前应该问过这问题,但好像没人说清楚,奶奶自己呢,只是笑而不答,这让我怀疑奶奶真有异能。
奶奶为人和善,待人总是一脸微笑,几乎没看到过她和别人红过脸。也许就是这原因,大家都喜欢照顾奶奶的生意,虽然店不大,可生意却不错。那时奶奶还兼收农产品,负责收货发货,比如竹尾(我们方言叫花尾),竹枝,杂木棒,矿木,杉树等等。那时我家门口是个不小的乡村码头,码头上有一高地,那里依着地形地势建了一个特大的棚子。平时陆陆续续地收,先预存在棚子里,等达到一定量再分批次运走。那时方圆十里地方的山里产品几乎都从我们那个码头售出,而这些东西大都是经我奶奶之手完成的。我们兄妹都曾经当过奶奶的下手帮过忙,我那时虽小也曾亲眼见到奶奶忙而不乱的身影,也佩服奶奶的强悍与能干。也许正因为这样,奶奶店里多了一些这样的客人:他们卖得了钱,就到奶奶店里休息。店里是常备了一张大桌的,客人们往往在辛苦过后,都喜欢到店里买一二两酒,再买点下酒的小吃,边吃边聊,店里谈笑不断,很是热闹。我们在旁边走来走去的往往也能得些赏赐。不过,因为大人平时教导,所以如果客人不是特别真诚,我们一般也不会接受。
奶奶不仅是个能干的生意人,更是一个持家好手。奶奶也有几块菜地,和妈妈一样,奶奶也亲自下地,但不知怎么回事,奶奶种的东西总是比妈妈种的好,收获多。比如说,同样是葱蒜,奶奶地里的葱蒜长得就是要青葱水嫩;同样是蕹菜,奶奶地里的硬是叶大茎嫩;同样是芋子,奶奶种的芋仔多,妈妈种的芋头多。反正那时我没少笑话妈妈,引得妈妈老大不乐意,可又确实是事实,估计妈妈也是纳闷不已,憋屈不已,有什么办法呢,奶奶就是技高一筹。后来妈妈说,肯定是奶奶的地好,本身就长东西,并非自己技术差。我们后来一想,觉得也不无道理,就不再说那丧气话。不过,奶奶终归是奶奶,她还有一手好厨艺。每次吃饭时,闻着奶奶桌上传来的菜香,我和二哥总是觊觎不已,对妈妈煮的菜提不起兴致。妈妈很生气,不允许我们过去,我们虽然不敢违抗,但心里就在想,为什么跟着奶奶生活的不是我们而是大哥呢?更让人憋闷的是,我们都喜欢喝粥,喝粥必须有坛子里的咸菜才行。可不知怎么,妈妈做的坛子菜不仅味道不如奶奶做的香,而且容易坏,经常还在坛子里,就开始霉变,妈妈看着那么多咸菜就这么坏掉,直接倒了又心疼,所以经常一连几天就做那种坛子菜给我们吃,虽然说加工过了,可味道真是难吃。奶奶知道我们的心思,偶尔也会主动喊我们过去,让我们一起吃。奶奶的咸菜真是一绝,同样是萝卜,奶奶能做出好多花样,有整条的,有切块的,有碎片的,但无论哪一种都好吃,而且味道都不一样。后来我也发现一些差异来,比方说,妈妈做的咸菜往往单一,奶奶做的咸菜总会混加一些别的佐料,比方说,姜、蒜、辣椒、豆腐乳、豆瓣等等,总而言之,奶奶做的咸菜,香辣鲜脆,恰到好处。我有时特别婉转地对妈妈说,奶奶的咸菜多么好吃,要她向奶奶学一招。可妈妈总说,奶奶的坛子好,做出来的咸菜自然好吃,说这有什么好问的。打小我就知道,妈妈有点恨奶奶,据说妈妈嫁进来时,没少吃奶奶的苦,我小时候发现妈妈梦里经常哭,被我喊醒后,她总是说,被奶奶气的。但说实话,自我懂事起,我倒没发现奶奶对妈妈做过什么不好的事。相反,在妈妈出门时,奶奶还是很照顾我们的。
奶奶在八十岁前,身体一直很好,我们甚至以为她活一百岁都没问题。她腰不弯背不鸵,眼不花耳不聋,一点也不显老,我妈妈比她小二十多岁,但看起来就像姐妹,而不像婆媳。奶奶一直是我眼里的女能人女强人,但奶奶最后几年却过得很是凄惨,而且这凄惨用妈妈的话来说,还有点自作自受。我曾经对妈妈很是反感,觉得她这么说,多多少少有些幸灾乐祸,我不知她与奶奶之间早年有什么恩怨,但这样说,真是很过分。
奶奶命运的改变源于大嫂的进门。大嫂进门前,我们搬出了奶奶的大房子,住到了父亲自建的另一所房子里。不知出于什么想法,奶奶对附近前来说媒的一个都看不上眼,哥哥自己谈的她也不满意。最后,奶奶让自己的弟弟千里迢迢从娘家的远房侄子家里带回一个姑娘,按辈分这姑娘是要喊她姑奶奶的。也不知老人手里有些什么宝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因为姑娘长得还蛮水灵,也愿意留下来,奶奶自然是心花怒放,觉得自己的任务就要完成了。没想到这个她亲手挑定的孙媳妇,因为与大哥没有感情基础,性情也暴烈,夫妻之间矛盾重重,婚后几年时间把个家里弄得鸡飞狗跳,没有宁日。这种吵闹波及到了我们全家,在地方都造成了极不好的影响。无论是谁,都觉得奶奶等于是将一条毒蛇引进来了。奶奶在他们的吵闹声中,健康状况很快大不如前,以前的能干强悍也都不见了,不知道我那位大嫂究竟对奶奶做过什么,以至于奶奶竟然忍气吞声到如此地步。那时父亲是有意要将奶奶接到自己家一起过的,可奶奶不知为何,不肯下来,说自己要一个人过。结果,被我那大嫂锁在了那间卧房里,生火做饭吃睡都在那间小房里,出出进进都极不方便。后来,听说奶奶实在受不了,拄着棍子走到了乡政府,想要政府为她主持公道。奶奶本是个极要面子的人,我想若不是万不得已是不会走到这一步的。
没过多久,奶奶就生了一场大病,父亲把她送到乡医院做了手术,可手术并不成功,留下了可怕的后遗症,腹部凭空长出一个气囊来,而且后来越长越大,看着就让人心疼。奶奶本来是个爱美的人,以前总是把自己打扮得素雅洁净,在我们那个地方,奶奶自有一种大家闺秀般的气质。听说爷爷家以前是个大家族,因为战争,兄弟离散,家庭没落。同时出来的人好像还有不少,都散居在不同的地方,虽然不同姓,但都保持来往,算是世交。他们当中很多老人我都见过,都特别文雅讲究,不像当地人那么粗野随便,我奶奶就是那样。那时我正处于苦闷彷徨时期,觉得前程昏暗自保艰难,每次去看奶奶时,奶奶越是笑着说没事,我就越恨自己,也恨家里每一个人,觉得让一个老人晚年过得这样凄惶简直罪不可赦。我恨大嫂的飞扬跋扈,我更恨大哥的软弱无能,我也恨父母的忍让无奈。我发誓自己一定要努力混出个人样来,我希望有一天我可以有能力孝敬奶奶。
可是天不从人愿,就在我终于端上了铁饭碗,拿了第一份工资,买了毛线打了毛衣准备拿回家给奶奶时,却惊闻奶奶去世的消息。回家后,我长跪奶奶灵前哭得瘫软在地,我恨老天不长眼,为何不能让奶奶再多活几年,我恨妈妈为何要等奶奶去世了才告诉我,害我连最后一程都没送上。我这辈子注定要对不起奶奶了,奶奶留给我的都是美好,可是我却没有帮奶奶走出困境。我到今天都不能原谅大嫂大哥,甚至一度对父母心怀怨恨也都是这个原因。
天国的奶奶若有知,您一定要明白,您当初那个木讷胆小的孙女心中始终是有你的。
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都能安享晚年,愿每一位为人子孙的人都要善待自己的长辈。
第五篇:散文精选:怀念我的奶奶
散文精选:怀念我的奶奶
2014-03-01 00:39 一年前,奶奶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享年89岁。那是一个飘着零星雪花的早晨,我们穿着孝衫,跪在坟地,看着黑沉厚重的棺木被泥土慢慢地掩埋;我们呼天抢地,悲痛欲绝,可奶奶却回不来了。她再也不会用枯瘦的手抚摸我的头发,呼唤我的乳名;不会拄着拐杖颤巍巍地去察看每一间屋子,将胡乱摆放的东西一样一样整理好;不会将偷吃粮食的鸡赶到后院;不会天还没黑透就嘱咐我们早早地插上门闩;不会一个人坐在热烘烘的土炕上自言自语,更不会担心天时不好庄稼会欠收,在外地的家人有没有吃饱穿暖......我的面前堆起了一个土堆,那里面躺着我的奶奶,我声音嘶哑,双手刨着膝下的泥土。我要挖开土堆,救出奶奶。奶奶还活着,她没有离开,没有......安葬完奶奶后,我回到了自己的家,又开始了按部就班的生活。走在路上,经常碰到一些老太太,我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想从她们身上寻找奶奶的身影:这个老太比奶奶高,那个老太比奶奶胖,旁边的一个比奶奶年轻......晚上,夜深人静时,泪水时常爬满脸庞,回想和奶奶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睡前想得太多了,那天晚上我竟然梦见了奶奶。我梦见在老家奶奶住的堂屋里,地上站满了人。奶奶躺在土炕上,紧闭着眼。我跪在地上,不停地哭喊“奶奶”,因为他们说奶奶已经去世了。突然奶奶睁开眼睛坐了起来,我们都惊呆了。我说:“奶奶,你没有死?”奶奶慈祥地摸摸我的头说:“我没死。这几天我不能吃饭,那是我的胃死了,但我的大脑还是好好的,所以我又活过来了。”我扑到奶奶的怀里,失声痛哭:“太好了,奶奶,你还活着,你还活着。”什么奶奶死了,已经安葬了,统统都是假的,都是骗我的!这不,奶奶还活得好好的嘛,我又哭又笑......我从梦中惊醒了,周围漆黑一片,静悄悄的,我泪流满面,抽噎不止。我好生失望,我只是做了一个梦,奶奶已经不在人世了。一个梦而已!后来我又梦到过几次奶奶,都和我小时候的生活有关。我和弟弟只差一个相属,弟弟出生后,还不满2岁的我就躺到了奶奶的怀抱,一直到12岁我上初中,因为学校离家远要住校,我才算离开了奶奶。奶奶有讲不完的故事,我喜欢听她讲她们小时候的那个冬日,村子里来了土匪,一家人慌慌张张地没处躲藏,最后全家人挤在一间很小的杂物间里,一躲就是老半天,等土匪走了,大人才发现小孩子尿裤子了。那时候穷,没有多余的衣服可换,太奶奶就烧热土炕,将尿裤子的小孩包在被子里暖着,直到衣服烤干了才能下炕去玩。我觉得太好玩太好笑了,乐得在炕头直打滚,我不知道土匪有多可怕。奶奶小时候的年代很不太平,而奶奶家又有一大家子人,所以日子过得很紧巴。奶奶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学会了绣花、纺线和织布以及剪窗花等手工,而且技艺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奶奶说她那时一天织一根布,而她的妈妈织一根布要花一天半的时间。奶奶也时常给村里几户较富裕的人家绣个枕套、鞋面的,逢年过节还会给他们剪些窗花,糊几个漂亮的大红灯笼。当然奶奶的付出是有回报的,这些回报都贴补了家用。奶奶经常很自豪的对我说:“我那时候可能了,你的太奶奶夸我比一个男儿都顶用。我每天除了织布,还要做一家十几口人的饭呢。”我小时候没见过奶奶织布,奶奶的织机早被人家砸烂了。但家里还有一些奶奶织的粗布,黑白两种颜色。这些粗布奶奶不舍得用,每到夏天,她会取出一块白粗布,给我缝制一件衬衫,然后在前襟、袖口和领口的位置绣几朵彩色的小花作装饰。尽管人家都夸我的衬衫合身、漂亮,但那时的我还是不爱穿它,一者是粗布衣服贴身穿有点扎,再者是别人家的小孩都已经穿的确凉衬衫了,颜色鲜艳还很薄,风轻轻一吹,衣服就像旗子一样舒展,好看极了。我老是嫌弃奶奶做的粗布衬衫,奶奶却也不生气,她常说:“唉,这种棉布再也没有了,没有了。”小时候的我太不懂事,根本无法体会奶奶的苦心,无法体会奶奶的辛劳。随着我渐渐的长大,奶奶却一年年的老了,眼睛不好使了,她再也没有缝过衣服,没有绣过花。那年我带女儿回家,奶奶在太阳地下仔细端详女儿裙子上的手工绣花,奶奶可是一点也看不上眼:“啧啧啧,这是什么绣花呀,针法简单,针脚不匀,绣得不细也不密,背面太粗糙。那时候我绣的花,就像真的一样,绣一朵牡丹,蝴蝶蜜蜂都吸引来了。我把各色的丝线一根根搭配好,然后一针一针密密地绣,不仅正面要好看,背面也要齐整,不能有多余的线头。我们那时候......”奶奶不管我们听不听,她在那儿絮絮地说着,评论着。我知道奶奶在回忆,回忆她美好的年轻时代,回忆她逝去的青春岁月,回忆那些美好的事情。女儿噘着小嘴不高兴,她像小时候的我一样,无法理解老人的心。但我穿过奶奶亲手缝制的衣服,见过奶奶亲手绣的花,是那样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因此我非常懂奶奶,那是奶奶最为骄傲的技艺,它曾帮助奶奶养活了一家人,帮助奶奶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奶奶一辈子经历了太多的事儿。在她小时候,大哥被抓去了国民党的军队,音信杳无。后来,在奶奶十几岁时,二哥去新疆做生意,刚开始挣了些钱,可有一次遇到了土匪,就再也没有回来。太奶奶和太爷爷接连逝去了两个儿子,接受不了这样的打击,卧床不起。那时候的奶奶就和一个哥哥支撑着整个家。她白天纺线,洗衣做饭,照顾年幼的弟弟妹妹,晚上织布到深夜,黎明起床又去推石磨。她把一簸箕粮食用石磨磨成面粉,这就是一家人全天的口粮,如果时间宽裕的话,她会多磨些,积攒下来。那时家很穷,没有牲口能帮忙推磨,全靠奶奶年幼单薄的身板。幼年生活的艰辛,造就了奶奶坚强、果断的性格。奶奶做事风风火火,一点不拖拉,家里加外都是一把好手。我爷爷去世得早,奶奶一个人拉扯大了三个孩子,还供我的父亲上到中学。后来父亲做了村里的民办教师,奶奶鼓励他认真教人家的娃娃,还鼓励父亲好好自学,看能不能吃上公家饭。那几年,奶奶包揽了家里所有农活,让父亲有充裕的时间学习。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终于转正了。几辈子的农民家庭里终于出了一个吃公粮的人,这在当时的老家是一件惊天动地的事儿。刚强的奶奶高兴得流泪了。父亲也常说没有奶奶当年的鼓励与坚持,就不会有他的今天,也不会有我和弟弟的今天!当年的父亲曾想放弃转正考试,因为每天饿着肚子学习到深夜的滋味不好受啊,父亲如果参加劳动的话,全家人还能吃饱饭呢。可奶奶不答应,为此差点揍了父亲一顿,而那时父亲已经20多岁了。父亲做了正式老师后,家里的条件改变了许多,而奶奶又给了父亲一个硬任务,那就是要求父亲一定要把我和弟弟培养成大学生。奶奶说:“我一个不识字的农村老太太,能把自己的儿子培养成公办教师,你一个文化人就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大学生?”后来,我和弟弟相继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后,奶奶满是皱纹的脸乐开了花:“满意了,我满意了,咱家有三个文化人了。我的孙子还是大文化人哩。”那时奶奶已经70多岁了。是的,我们的身体里流淌着奶奶的血,周身遍布着奶奶坚强、不认输的精神,没有奶奶,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更不会有我们的明天!奶奶不仅是我们的亲人,更是我们的恩人!我们都怀着感恩的心孝敬奶奶。我和弟弟更是争着抢着给奶奶一些钱,或者买衣服、买食物。可是我们买的衣服,奶奶很少穿,每隔一段时间,她会拿出来摸一摸看一看,逢人就炫耀:“看,这是我大孙子给我买的。这件是小孙子从大城市买来的,咱们这儿没有。”奶奶仍穿着她的旧衣服。开始我们都很不理解,强迫奶奶穿上新衣,可等我们刚一转身,奶奶就把衣服藏箱子里了,她还振振有词地说:“我要等家里来客人穿,要不等我走亲戚时穿。我这身衣服还新着啦,还能穿。别再胡乱花钱了,大手大脚可不好,你们俩成家还要钱呢。我一个老婆子没地方用钱。”奶奶苦了一辈子,劳累了一辈子,这种苦和劳累在她身上有着深深的烙印,她无法忘记,她也不习惯奢侈,渐渐地,我们不再劝说奶奶穿新衣了,但每年该买的时候照样买。奶奶虽然不穿,但她的心里明镜似的,她明白我们的孝心,她只要看着这些衣服就感到心满意足。我们给她买的食物她一定要和我们大家分着吃,不管大人小孩都有一份。有时家里只有她和我的父母三个人,她也要分三份。我父母谦让着不吃,奶奶可就生气了,她说:“吃,都要吃,不管你们多大,在我跟前都还是孩子。”当我父亲母亲乖乖地吃完后,她就高兴了,才开始吃她的一份,一边吃还一边品评,说社会真好,能做出这么好吃的东西。”奶奶闲不住,家里的零星活儿她都要干;奶奶也有操不完的心,操心家人的健康,地里的收成......现在奶奶走了,长眠于地下,和她劳作了一辈子的黄土地融为一体,她真正地休息了。奶奶离开我们的日子越来越久远,但奶奶在我们心目的形象却越来越清晰,我们不会忘记她忙碌的双手,不会忘记她来回奔波的小脚,不会忘记对我们的叮咛嘱咐,不会忘记她对我们的千般呵护......我们和父母时常在一起回忆奶奶,回忆她的一些琐事。有时也会摊开相册,细细研读奶奶的音容笑貌,讨论哪张照片最好看,辨认是奶奶哪个生日的照片......奶奶,您安息吧,您永远在我们心里;您永远都是我最亲最敬的奶奶。我现在已不再流泪,我怕我的泪水会打扰到您。我会永远想念您!奶奶,我们一切都好,请您放心。(文/再上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