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关于前俄罗斯市场的好文
普京一句“我很向往海南” 令俄罗斯游客对海南神往
时间:2013-03-26 06:05 来源: 南海网-海南日报 作者:
海南,哈拉绍!
-普京的一句话“我很向往海南”令俄罗斯游客对美丽的中国海南心驰神往-俄罗斯连续5年成为海南境外旅游第一客源市场-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海南扛大旗
-本报记者杨春虹
哈拉绍(好),斯巴细巴(谢谢)„„在三亚,俄语成为人们常听的外语。昨天下午,又一架旅游包机从莫斯科飞抵三亚。从2005年起,甚至在遭遇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时,往返于俄罗斯几大城市至三亚的旅游包机都从未间断过。
不过,昨天的这架旅游包机还是显得有些特别。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宣布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使得这架普通的包机成为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启动后,我省迎来的第一架旅游包机。
随机而来的150多名俄罗斯游客将在三亚度过为期7天至半月不等的海岛休闲时光。今天一大早,迎接他们的是三亚明媚的阳光和海南人热情纯朴的笑脸。他们身上不再是两天前厚厚的冬装——或是到海边晒晒太阳,或是享受独特中医理疗,或是到周边景区观光游览„„这些游客迅速地融入到在三亚几乎随处可见的俄罗斯游客大军中。
【核心提示】
当地时间3月22日晚,在国家主席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共同见证下,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礼堂隆重开幕,将中俄互办“旅游年”的活动推向一个新高潮。
普京数年前的一句话“我很向往海南!”令俄罗斯游客对美丽的中国海南心驰神往,海南迅速成为俄罗斯游客在亚太地区的第二大旅游目的地,俄罗斯也连续5年成为海南境外第一客源市场。今年的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无疑又将在俄罗斯掀起新一轮“中国旋风”。作为俄罗斯游客最喜欢的中国休闲度假胜地,我省将会迎来大批俄罗斯游客观光休闲度假。
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期间,中俄将举办的系列活动达382项。其中,在包括邀请百名俄旅行商、百名俄媒体记者考察,拍摄《你好,中国》旅游宣传节目及中俄旅游自驾活动等重要活动中,海南都将扮演重要角色。借助这一契机,海南今年还将在俄罗斯举办一系列旅游、文化推广营销活动,进一步加大在俄推广的力度。
旅游是“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中俄两国互办“旅游年”的战略性决策,将使两国人民的传统友好关系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令海南倍感荣幸的是,从博鳌亚洲论坛永久定址海南,到成功举办“最美国事活动”、金砖国家会议,再到此次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中扮演重要角色,海南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以及日益完善的现代服务设施,不断为国家的整体外交战略发挥着积极作用。
为什么是旅游?
旅游被誉为“和平的使者,友谊的桥梁”。当地时间22日晚,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大礼堂隆重举行,成为继互办“国家年”和“语言年”之后,两国举办的又一重大主题年活动。
中俄两国山水相连,是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致辞中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希望双方以举办旅游年为契机,把旅游合作培育成中俄战略合作新亮点。并代表热情好客的中国人民欢迎俄罗斯朋友们到中国旅游,观赏自然风光,体验中华文明,增进人民友谊。
开幕式前一天,中俄两国相关部门签署了5项合作协议。作为俄罗斯人最喜爱的中国休闲度假目的地,也是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第二大旅游目的地,海南近年来一直是国家旅游局在俄的重点推广区域,当天也与俄罗斯有关方面签署了合作协议。
已经与俄罗斯有着十余年旅游合作的海南,此次签署的不再是简单的双方游客互送协议。省旅游委与俄中俱乐部的合作包括:鼓励双方企业共同出资设立合资旅行社,形成更紧密合作关系;推动俄外事部门在三亚设立领事机构,为日益增多的在琼俄籍工作人员提供领事服务;欢迎俄方企业在海南投资旅游餐饮、酒店、购物、中医理疗„„
开幕式当天,由副省长何西庆带队的海南省代表团专门在莫斯科举行座谈会,俄罗斯8家主要组团社以及洲际航空、东方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与我省旅游界人士共聚一堂,共同商讨俄罗斯赴琼旅游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两地旅行商表示将会携手开发更多针对俄罗斯市场的海南旅游产品。
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期间,中俄计划举办的相关活动达382项。海南不但将积极参与到邀请百名俄旅行商、百名俄媒体记者赴华考察,《你好,中国》百期旅游宣传节目以及中俄记者自驾游等活动中,今年还将首次在俄罗斯国家电视台、重点电视频道、广播及报纸、杂志中投放广告,推广重点从当地旅行商直接转向俄罗斯当地民众。
“海南现在接待的大批俄罗斯游客,大多还是来晒晒太阳,还没有能够很好地通过旅游加大两国民众的互动和了解。”去年底在三亚举办的中俄两国旅行商交流大会上,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说,2012中国“俄罗斯旅游年”闭幕仪式上,背景音乐播放的是苏联歌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自己以为这会让身边的俄罗斯朋友感到很亲切。但没想到身旁的俄罗斯嘉宾告诉他,一些俄罗斯年轻人已经不太熟悉这首歌曲了。
戴斌于是问,那你们眼中的中国是什么?答:故宫、少林寺、京剧。他接着问:知道“中国好声音”吗?对方听了一脸茫然。同样,对于五六十岁的中国人来说,红场、耳熟能详的苏联歌曲、克里姆林宫,才是他们心目中的俄罗斯。
曾经熟悉的邻居和朋友,什么时候成了“陌生的邻居”?“我告诉俄罗斯朋友,中国的年轻人关心‘中国好声音’,关心‘鸟叔’。俄罗斯朋友告诉我,俄罗斯的年轻人关心的是俄罗斯当代艺术、当代文化„„”戴斌说,中俄互办旅游年举动,不少欧洲和美洲国家都非常关注,他们希望了解这样一个活动对两国的交往会起到怎么样的作用?
“21世纪的中国和俄罗斯,对于两国来说都是崭新的。所以,两国需要更多的了解。”在三亚这个俄罗斯人最喜爱的中国度假胜地,俄罗斯联邦驻华大使馆公使参赞陶米恒告诉两国旅行商,这不仅需要区域性的政府支持,还需要有旅游业的直接参与。以旅游为契机,加深两国人民的交往,在现在的国际交流和交往中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
据不完全统计,去年的中国“俄罗斯旅游年”期间,两国共举办了一百多场主题交流活动,涵盖了旅游、文化、美术、音乐、舞蹈、体育、教育等众多领域,旅俄中国游客同比增长46%,更多的中国人唱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来到莫斯科。
“现在大家都看到了旅游就是一个桥梁,能够很好地增进两国人民的互相了解。”戴斌认为,这就是旅游年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
为什么是海南?
作为俄罗斯在亚太地区的第二大旅游目的地,海南无疑在今年的俄罗斯“中国旅游年”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现在回想起来,与俄罗斯相距万里的海南,当年决定开拓俄罗斯市场的想法,一开始甚至被认为有些异想天开!
1997年,当有着一半中国血缘的谢尔盖·阿烈克桑德勒维奇·张石组织了远东、西伯利亚和莫斯科的三个地区的旅行社,一行20人远赴海南考察旅游时,几乎所有人给予的都是怀疑甚至不解的目光。
2011年9月,坐在莫斯科一间名为“唐朝”的中餐馆,说着一口流利普通话的张石又一次向海南日报记者讲述了一遍这个充满神奇的故事。其实,早在1989年就读复旦大学时,张石就和另外两位俄罗斯朋友一起到刚刚建省的海南。沿东线到达三亚后,张石顿时就被这里得天独厚的气候、美丽的海滨、一流的生态陶醉了。“尽管那时三亚的旅游设施还很落后,但我觉得这个地方非常适合俄罗斯人休闲度假!”
关于那次旅行,张石每天都详细地把它记录到自己的日记中。尽管后来无数次踏上海南,张石依然对最初的那次旅行记忆犹新。
尽管大部分人不解,张石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并坚持付诸实施:
1997年,张石又组织OPT电视台、俄罗斯电视台和HTB电视台到海南岛拍摄风光片,并在俄中央电视台播出;
2000年,张石组建了以多家旅行商为主体的“俄中俱乐部”;
2001年,张石在俄境内首推以医疗和保健为内容的大型团体来三亚疗养;
2004年开始,张石与俄罗斯大企业天然气集团合作,以医疗和保健为主要休假目的,每两周向海南省定期输送客源;
2006年,俄中俱乐部在俄境内出版了俄文《海南度假指南》,共发行了2.5万册„„
张石的朋友安德烈·伊万诺夫也加入到这个“疯狂”的计划中。
“从下飞机的那一刻开始,我就深深地爱上了中国这块热带福地。”1994年的第一次海南之行,让安德烈从此与海南结下不解之缘。上大学时,安德烈主修的就是中国历史,痴迷于汉学研究的他,或许没有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在中国扎根下来。
当时的海南刚刚建省不久,尽管自然环境一流,但旅游设施却相对落后,不少人都劝他暂缓对海南的旅游投资。安德烈却决定就从身边的朋友开始,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力荐他们到三亚旅游。听了他的推荐到过三亚的每一位朋友,无不赞叹这里一流的自然环境,朋友们又开始推介自己的朋友到海南旅游。
但海南旅游界却远远没有做好开发这块市场的准备,更多的人对那个遥远国度的了解,仅仅停留在那几首耳熟能详的苏联歌曲上。面对远道而来那么喜欢海南的俄罗斯人,不少海南旅游人还是劝安德烈:这是一个没有潜力的市场,太不靠谱!
安德烈偏偏不信邪,执着地拿着自己设计的旅游产品,一家一家拜访三亚酒店、景区。慢慢地,不少旅游人被这个俄罗斯人的真诚和良苦用心打动了,和他一起加入到开发俄罗斯旅游市场的大军中。
从1997年接待几百名俄罗斯游客开始,在张石和安德烈们的坚持下,2004年,海南接待俄罗斯游客首次超过1万人次。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这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
2005年3月,海南在莫斯科举办了首次旅游推介会,在当地引起轰动。随后,安德烈带领海南同行深入俄罗斯旅游市场。面对精心准备的各种俄文资料和这个信心十足的海南旅游推介团,俄罗斯旅行商惊叹不已。
2005年12月25日,俄罗斯洲际航空公司开通莫斯科至三亚的定期包机航线,这是海南与俄罗斯开通的第一个旅游包机航线。此后,这条包机航线一直未曾中断过,即使在遭遇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每周依然保持至少四个航班。
普京夸什么?
这些旅游包机带来的俄罗斯游客中,就有俄罗斯总统普京的朋友。
所以,2007年3月27日中午,前来参观中国国家展的普京在中国旅游展区参观时,才会突然指着海南的展示图非常肯定地说:那就是海南!
陪同的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告诉他,2006年,就有8万多人次俄罗斯游客到海南休闲度假。普京听后高兴地说:我很向往海南,我的一些朋友都跟我说起过海南。他们从海南度假回来后,都说海南非常好!
谁也不曾想到,从1997年算起来在俄已经进行了十年旅游推广的海南,最有影响力的“推广员”,居然会是普京!
“根本没想到,普京的一句话,会带来那么多俄罗斯人。”海南几大旅行社发现,以前到海南的俄罗斯游客几乎都来自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由普京在俄罗斯掀起的这股“海南旋风”,把远东地区、新西伯利亚的游客也送过来了。
意外得到普京如此赞赏的海南岛,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天赐良机。
当年6月,听到俄罗斯皮卡斯旅行社无意中提及《喜剧俱乐部》是俄罗斯收视率最高的综艺节目,此前已成功推介了土耳其、塞浦路斯、意大利等国的旅游目的地后,我省旅游部门马上决定引入《喜剧俱乐部》。随着节目的播出,借助其影响力,海南和海南博鳌在俄罗斯的知名度迅速提升。
当年9月,海南组织了由1个政府代表团和5个分团组成的150人庞大促销团远赴俄罗斯。在莫斯科总统大饭店举办的“海南岛度假旅游专项推介会”上,在时任省长罗保铭热情洋溢的推介中,海南以生态、时尚、美丽、健康征服了所有来宾,被当地媒体誉为“强劲的海南旋风”。
就在这一年,海南接待俄罗斯游客超过15万人次;对比1997年张石刚刚开始推介海南时,当年接待的俄罗斯游客仅791人!
一年后,海南接待俄罗斯游客超过17.4万人次,一举超越韩国市场成为我省境外第一客源市场,并一直延续至今。海南也成为俄罗斯最喜爱的休闲度假地,成为其在亚太的第二大旅游目的地!
海南凭什么?
“看了俄罗斯‘中国旅游年’隆重的开幕式,非常振奋!”海南辰达国旅董事长翟宁说,这对海南旅游市场是一个重大利好。海南与俄罗斯巨大的气候差异、产品差异,都决定了这是一个有着刚性需求的潜力市场。
2003年,翟宁开始进入俄罗斯市场。英语专业毕业的她觉得,海南要打入欧美旅游市场,与北京、上海、西安长期在当地形成的强势影响相比,难度不小。但俄罗斯市场则不然,一切都还是刚刚开始。
调研、考察;再调研、再考察„„在海南同行的共同努力下,2005年12月,俄罗斯洲际航空开通了莫斯科至三亚的国际航线。为了配合这条航线开通,翟宁连续五年担任洲际在中国区首席代表,并成立专门的航空服务公司进行配合,为三亚凤凰机场提供包括俄语翻译的一系列协助。
“对开拓俄罗斯市场,省、市政府一直很支持,让企业有了更大的发挥空间。”翟宁坦言,相比过去,俄罗斯市场从数量而言已经达到了20万人次的规模,与泰国、越南等旅游目的地相比,海南拥有的高端酒店更多,设施也更完善,精耕细作中高端市场应该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现更为多样、丰富的海南人文旅游资源,从去年就已经成为对俄旅游促销的重点。在去年的莫斯科秋季旅游展上,海南分别组织了政府代表团和旅游促销团参展。在以蓝色为基调的海南国际旅游岛展馆,展现滨海度假、生态旅游、中医理疗、邮轮游艇等旅游新业态新产品的大幅彩色图片从不同角度展现出海南岛的美丽。
看着芭蕾、听着歌剧长大的俄罗斯人,在海南展馆看到的是来自海南乡间的民间艺人们展现的独特技艺:一片普通的树叶,吹奏出优美的音乐;两个美丽的黎族少女,居然用鼻子吹奏乐器„„由槟榔谷、呀诺达景区表演队在现场展现的海南民俗民族文化,更好地体现了旅游与文化的有机融合。
“我们扩大了对俄促销力度,而且尝试采用更加多样和丰富的宣传推广方式,吸引更多俄罗斯游客到海南休闲度假。”在接受俄罗斯媒体采访时,省长助理、省旅游委主任陆志远坦言,灿烂的阳光、丰富的海鲜、神奇的中医理疗和独特的民俗风情,都是海南吸引俄罗斯游客的主要卖点。在加大旅游宣传促销的同时,海南还将围绕俄罗斯游客的需求,包装更多适合当地游客的旅游新产品,尤其是要把滨海旅游产品做得更精更好,并推出一批具有海南独特文化魅力的旅游产品。
俄罗斯游客的确对海南岛有了更为多元的需求。3月中旬,海南辰达国旅接待的团队中不但有会奖旅游团,还有体验中国文化的学生游学团,更有专门冲着中医理疗、蜜月度假而来的俄罗斯游客,辰达国旅的俄籍员工甚至客串起了婚礼司仪。“今年下半年,每周吸引300余名俄儿童参加的一个儿童才艺比赛将落户海南,一架俄罗斯婚庆包机将飞抵海南岛„„”这家旅行社的负责人说。
专程赴俄参加俄“中国旅游年”的海南代表团,短短3天时间拜访了当地各大旅行商。俄罗斯旅行商建议,应推出更多适合俄罗斯游客的海南旅游产品,尤其是适合家庭出游的产品,如户外运动、探险活动以及针对青少年的夏令营、冬令营市场,目前儿童游乐设施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俄罗斯家庭游市场。
也有旅行商提出,目前针对俄罗斯游客的最为优惠的21天免签证政策,依然太短。如对参加中医理疗的游客,有的需要一至三个月;甚至有俄罗斯游客跑到海南“猫冬”,一住就是3个月甚至更多时间。
“我们可以学习土耳其、泰国市场的成功经验,制订出更有针对性、更为宽松的鼓励政策,吸引更多俄罗斯游客来海南假期。”翟宁以北欧市场为例说,每年旅游旺季,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每天都会有两三个航班直飞泰国,几乎班班爆满,而且游客在那里一住就是几个月。(本报海口3月25日讯)
第二篇:俄罗斯建筑市场考察报告
俄罗斯建筑市场考察报告
一,俄罗斯建筑市场的基本情况
世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腾飞往往始于建筑业,俄罗斯也不例外。随着俄经济连续五年持续增长,俄建筑业也日见兴旺,成为最有活力的经济部门之一。这为我国建筑和建材企业进一步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提供了绝好的机遇。
目前,俄罗斯建筑市场的基本特点是: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和住宅的需求量大;大多数建材企业和建筑企业资金短缺,生产设备陈旧,小企业居多,劳动力不足,竞争能力不强,急需投资;俄罗斯本国建材产品产量少、质量差,满足不了国内建筑市场的需求。随着俄罗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其建筑业也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这为中俄在建筑行业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展开
近年来,随着俄罗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和国力恢复,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网建设、市政建设、港口建设、石油化工项目和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设等在包括西伯利亚、远东在内的全俄各地区逐步展开。
例如,俄罗斯目前正在建设世界上最长的长达1万公里的莫斯科一符拉迪沃斯托克公路。由于普京总统的亲自过问,这条把远东同国家西部连接起来的国家级公路建设速度明显加快。2004年2月26日,普京飞到哈巴罗夫斯克,为这条国家级公路的赤塔至哈巴罗夫斯克区段(阿穆尔公路)通车剪彩。欧洲建设和开发银行为这条1345英里长的州际公路提供了2.39亿美元贷款。据俄有关方面透露,俄罗斯今后需要建设总长达150万公里的公路,铁路建设也将展开。据俄交通部长称,将在2010年前把贝阿铁路修至萨哈共和国首都雅库次克,俄罗斯交通部将为这段800公里铁路建设投资。计划近期在俄远东实施的大型项目还有:开发契涅亚多金属矿和埃里金石煤矿,以及铺设连接朝鲜半岛的铁路等等。
有资料显示,今后十年中,西伯利亚和远东沿海地区将进行大规模的开发建设。仅在2002年开始实施的远东纲要中,就列出了588个计划在2010年之前建设的项目。
2.住宅建设持续升温
由于经济衰退而长期萧条的俄罗斯住宅建筑业,随着经济增长迅速复苏并日渐火爆。随着收入持续增长,居民对住房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和越来越迫切。从2000年起俄罗斯建筑市场即出现了升温的趋势:当年完成工程承包合同营业额5303亿卢布(约合189亿美元),115907座建筑竣工投入使用,其中住宅楼110532栋。2001年完成工业建筑12万平方米,民宅使用面积10余万平方米,此外还改建、扩建了一大批房屋和相关基础设施。2002年,俄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约5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02%;当年完成承包合同金额约28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63%;交付使用的住宅面积3380万平方米。2003年俄建筑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统计显示,2003年1-9月俄包括建筑业在内的五大基础经济部门的产值同比增长5.7%。据2004年初时的资料显示,近两年来,俄全国工业建筑和商用房建筑竣工面积分别达到1.3亿平方米和9000万平方米,几乎相当于前十余年建筑面积的总和。
巨大的需求推动房产价格一路飙升。早在2001年,俄罗斯房地产商联合会的专家们就坚定地提出了房屋价格将持续上涨的预测。实践证明他们的预测是准确的。近年来俄罗斯房地产价格翻番上涨。2003年,莫斯科市住宅平均价格达到1147美元/平方米。2004年5月份莫斯科市住宅价格上涨幅度达到3.8%,平均价格达到1738美元/平方米,而计划价格将达到1700美元/平方米。2004年,圣彼得堡市的房屋价格上涨幅度将达到35%,增长速度将超过莫斯科的最高水平。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制定的俄罗斯2004年第4季度不动产市场平均价格为11170卢布/平方米。其中莫斯科市不动产市场平均价格为全俄最高,达到17500卢布/平方米;卡拉恰耶沃一切尔克斯共和国的不动产市场平均价格最低,为6710卢布/平方米。
与我省毗邻的远东地区的情况也相类似。对华边境贸易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使位于中俄边境地区的房屋价格一路攀升。据报道,2003年的前十个月,在远东地区人口最多的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二手房每平方米的价格涨至657美元,较年初增长了24.9%。而具有一定购买力的需求者更看好新建的住房。2003年10月符拉迪沃斯托市新住宅平均价格已达到:市中心地区的1居室为2.67万美元,2居室为3.67万美元,3居室为4.96万美元;近郊的相应价格也分别达到2.03万美元、2.78万美元和3.51万美元。据2003年底统计,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市、哈巴罗夫斯克市、雅库次克市和米尔内市的某些楼盘的价格已接近莫斯科的高档楼盘价格水平。
2004年在后贝加尔铁路沿线建筑房屋的总投资额将达到3亿卢布。现在60%的资金已经投入使用。目前该地区的新房的平均价格已达到15000卢布/平方米。据专家估计,在2004年,阿穆尔州的住房价格将平均上涨21%。
巨大的买方市场使房地产开发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房地产开发已成为俄罗斯经济中最有活力和获利最快的部门之一。据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公布的数字,2004年上半年,俄罗斯二手房的平均价格为14000卢布/平方米,新住宅的平均价格为16000卢布/平方米,而每平方米的建筑成本价大约为8000卢布,从中可见房地产开发业获利不菲。远东著名经济学家米纳基尔教授2004年8月在与笔者座谈时披露,目前远东房地产建筑开发商的赢利率远超过50%,有的甚至达到100%。这无疑对中国企业开拓俄罗斯建筑市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3.建筑材料进口势头旺盛
俄罗斯建筑市场的火爆扩大了对建筑、装修材料的需求量。然而俄罗斯建材工业经历了十余年的经济危机之后,已落在世界先进生产水平之后。目前俄罗斯仍在生产中国已经淘汰多年的建筑材料。虽然大宗建材如钢材、木材、水泥价格较低,但由于产量供不应求,每年仍需进口。如2002年俄罗斯进口的水泥占其国内需求量的60%。至于其他建筑材料,特别是高档和新型建筑、装修材料则需要大量进口。据报道,近几年来,俄罗斯建筑市场使用的主要建筑、装修材料进口比重约为:吊顶及屋面材料为91%,天然瓦为90%,金属瓦为75%,保温材料为70%,水暖器材为67%,胶合板为60%,门窗材料为55%,油漆、涂料为48%,防水材料为32%,清漆为27%。石材、塑钢门窗、卫生洁具、建筑五金、水表、气表、电表等器材的进口比例也相当高。目前,俄罗斯所需的上述建筑材料主要从英国、德国、美国、意大利、芬兰、瑞典、丹麦等国进口,虽然其质量上乘,但价格较高。相比之下,我国的建筑、装修材料在价格上具有明显的竞争力。近年来,中国建材行业蓬勃发展,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深受俄罗斯人的欢迎,因此对俄有巨大的出口潜力。中国建材的最大特点是质优价廉,在价格上一般要比欧洲同类产品便宜一半左右。如中国的大理石在色调上和意大利大理石相仿,且尺寸适用、形状多样,而价格却比意大利同类产品便宜得多。俄罗斯建筑业重视使用科技含量高和合乎环保要求的材料,而中国建材在这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许多工艺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如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最新研制的高性能低热硅酸盐水泥(高贝利特水泥)在生产工艺上就具有节能、环保、节约资源等特点,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国家抽检结果表明,中国与德国合资生产的地板不褪色,耐磨系数达到欧洲标准,因此广受欢迎。目前,俄罗斯建筑商和居民普遍喜欢中国生产的建筑、装修材料,其中有吊顶材料、石材、隔板、门窗型材及配件、建筑涂料、墙体装饰材料、地面材料、灯具、装修用五金配件以及厨房、卫生间、浴室及健身房设备等。在2004年9月14日至17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办的国际建筑材料博览会上,中国建材已占有一席之地。远离欧俄经济中心的远东地区所需的建筑、装修材料绝大部分需要从周边国家进口。近年来,为满足不断增长的建材需求,该地区经销商和建筑企业经常组团到中国来采购建材。如与我省一江之隔的犹太自治州在修建犹太教堂和其他犹太公共设施时,曾多次派专人来我省选购高档石材和其他建筑、装修材料。许多俄罗斯建筑商和企业家积极寻找中方贸易伙伴和合作生产的伙伴。2004年10月,远东地区的萨哈共和国派出由官员和大型建筑企业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到中国参加广交会。代表团对中国生产的高质量和低价格的建筑材料产生极大兴趣,表示今后将大规模使用中国的建筑、装修材料。2004年秋,由黑龙江省万阳经贸有限公司与俄罗斯乌苏里中心股份公司合作建立的中俄建筑装饰材料大市场在乌苏里斯克市开业。该市场包括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及卫生洁具、五金配件、家具与办公用具等五个专卖区,总面积达6600平方米,中国业户达100多家。该市场配有铁路专用线及仓库,并为中国企业提供食宿、代办签证和进出口通关手续、汇款等全方位服务,从而为中国企业对俄出口建筑、装修材料搭建了方便的平台,将促进我国在俄罗斯建筑、装修材料市场上扩大销售份额。预计中国向该大市场的年过货额可达10亿元。可以看到,中国建材正逐渐在俄市场上赢得信誉,出口前景相当看好。
4.对国外的建筑工程承包需求增长
众所周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必将增加对建筑工程承包的需求。根据2001年的统计数字,俄罗斯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8.7%,建筑工程承包的合同数量增加了9.9%,这一指标大大高于GDP的增幅。俄罗斯原来曾是一个建筑业大国。上个世纪80年代,每年新建住宅面积约8000万平方米。然而长期的经济危机使建筑业遭受重创,人员严重流失。面对当前需求旺盛的建筑市场,俄罗斯本国的建筑商远远满足不了需求。例如地处极北地区的堪察加州原来有很好的建筑部门,有大量建筑专家和技术人员。然而经济危机时期,许多人因企业极不景气而不得不改行做其他工作。该州经济好转后,建筑人员供不应求,因此州政府希望通过开展对外工程承包来振兴本州的建筑业,把流失的工程技术人员重新拉回到建筑领域。目前该州对与我省开展建筑合作表现出极高热情。2004年秋,该州州长马什科夫采夫与前来访问的黑龙江省商贸代表团就建设住宅和其他建筑项目签订了总价值超过1000万美元的协议,并研究了吸引和利用本地区建筑人才的可能性。他对记者表示,堪察加州真诚希望中国投资者在这里投资。在俄罗斯许多地区都有与该州相似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联邦政府鼓励吸引外国建筑企业入驻俄罗斯建筑市场。据俄联邦建筑、住房及民用设施委员会统计,目前外国承包商在俄境内承包工程的范围很广,包括住宅小区开发,承包商业、服务业、医疗部门的房舍建设以及食品加工、轻工业等生产领域的厂房和城市公共设施的建设。2004年3月,莫斯科市政府规定在建设大型工程项目时要公开进行国际工程承包招标。各国,特别是欧洲国家的建筑承包商对日趋扩大的俄罗斯建筑市场趋之若鹜,纷纷前来承包建筑工程项目。
虽然中国建筑企业目前在俄建筑工程承包市场中所占份额还很小,但已显现出明显的比较优势和较强的竞争力。据业内人士介绍,中国建筑企业在俄罗斯从事房地产建筑开发的优势在于:第一,俄罗斯的大宗建材如钢材、木材、水泥的价格较低。而中国的多种建筑及装饰材料质量好、价格低,且深受俄罗斯人欢迎。如果中国建筑企业能搭配使用两国的建筑、装修材料,发挥双方建筑材料在质量、产品的科技含量及价格等方面的各自优势,那么在俄罗斯经营建筑业的材料成本可比在国内低12.6%;第二,俄罗斯的水电价格仅相当于中国的20%,而且俄罗斯的城建业多以旧城区改造为主,城市建设配套费及相关成本要比我国低得多;第三,我国建筑业的工作效率比俄罗斯高出许多,我方施工队仅需六个月即可建成一栋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的七层住宅楼,而俄罗斯的工程公司则需一至三年才能完成,因此在管理费用、人工费用上,我方将比俄罗斯低2/3以上,开发成本仅在人工费用上就会比俄罗斯公司节省20%以上。根据我省在俄从事建筑施工企业的经验,住宅楼的开发成本(除土地费用外)每平方米在110美元左右,同等条件下,俄罗斯公司的开发成本一般在每平方米300美元左右。正在阿穆尔州从事房地产建筑开发的黑河华富集团公司总经理何文安对此深有体会。他指出:“中国建筑商具有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强大优势。中国公司承建同等面积的建筑设施,可比俄罗斯公司节省30%的成本。”正因为如此,中国企业在俄罗斯迅速兴起的建筑市场上受到俄罗斯地方政府和居民的好评。2003年12月28日,阿穆尔州首府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第一副市长切列米辛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满意地指出,中国建筑公司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市的建筑市场上诚信经营,建成了许多现代化、高质量、价格合理的住宅楼。他因此指出,俄罗斯远东地区需要中国劳动力。实践表明,俄罗斯房地产业比中国起步晚,今后一段时间内还将是低风险、高收益的行业。
第三篇:俄罗斯市场特性
俄罗斯市场特性
1.从事日用消费品批发零售的俄罗斯人,大多数是来自北高加索地区一带的少数民族(包括车臣人),另外还包括来自前苏联瓦解后滞留俄境从商的乔治亚人、亚美尼亚人、阿塞拜疆人,据估计,仅阿塞拜疆人在俄罗斯的人数约百万,这些高加索民族的民族性比较强悍,与他们交往必须比斯拉夫系的俄罗斯人更谨慎一些。此外,俄罗斯的主要外国民族还包括土耳其人、中东人、中亚人、印度人、中国人及越南人,构成俄罗斯日用消费品销售网络的“外籍兵团”。
2.俄罗斯在经济改革初期,由于公共权力部门的作用不强,致使黑道势力猖獗,黑道与地方政治势力挂钩,操纵工商业发展。依据俄罗斯官方资料,约6,000个最大俄罗斯黑社会团体掌控国民总产值的30%。这还是非常保守的估计,实际数字高出更多。据政府估计,俄罗斯黑道组织约有12,000个,成员约10万
人,控制了40%的民营企业,60%的国营及公营企业,以及80%银行业务。
黑道组织对俄罗斯经济的控制,已成为外国企业对俄罗斯投资进程中的的最大障碍,保护费已成高利润行业的固定支出。未向税务单位申报的利润,多数都移出俄罗斯储存,这又引发了洗钱活动。俄罗斯地下经济几乎存在于各行各业,其中创汇支柱的钢铁及原物料出口业和废铝、废铜等废金属出口业渗透最为严重,多数企业有黑道背景。俄罗斯经济犯罪案件不断增加,政府官员利用特权收贿情形普遍,反映出许多
俄罗斯人一方面缺乏对私有财产的尊重,另一方面在拜金主义下争夺利益的面目。
3.英语普及程度很低。多数电话常与传真同线,需要先用电话联系再进行传真,沟通起来障碍很大。此外,俄罗斯商人为避免收到传真广告后浪费纸张,下班后多数都把传真机关掉。其他如原物料工厂因地处偏僻,通讯极不方便,常影响交易的达成。近十年来,俄罗斯政府加强英语教学,小学四年级即可选修,年轻一代英语程度水平很高,在各城市找到俄英口译人才应该不难。
4.贫富差距悬殊,消费能力呈两极化。俄罗斯约有22%(3,200万)的人口生活在人均月收入1,000卢布(35美元左右)的贫穷线下、主要是靠政府救济的退休人员及失业者。另外,俄罗斯企业及机构欠薪情况非常严重,影响很多人的生活。但另有2%左右的“新俄罗斯人”,这些人穿名牌,开进口车,消费能力特强,所以,莫斯科高档商品的价格已经超过欧美水平,这些人大多因房地产致富,也包括大官僚、大
生意人及大财团主管。人均月收入在数千、甚至上万美元的人很多。
依据世界银行资料,俄罗斯是贫富差距恶化最严重的国家,计算最高所得10%及最低所得10%人口之间所得差距的基尼指数在过去四年间共增加80%,而其它国家仅增加50%。另外,称得上为中产阶级的人口仅24%~26%(3,520万人)左右,人均月收入在1000美元左右。俄罗斯有55%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这些人因为比较具有适应经济改革和应付经济危机的弹性,因此成为既成或潜在的中产阶级。由于俄国大
学教育近年来迅速的扩充,预料未来10~20年中产阶级会持续增加。
5.俄罗斯人一般不愿意做小生意,喜欢在稳定、收入高的大型企业或机构工作。自从俄罗斯经济改革后,政府鼓励创业,但现在只有89万家小型创业企业,总从业人数仅650万人,大多数集中在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从业人口比例少于于波兰和匈牙利。以行业别分,零售批发及餐饮占44.9%,建筑业15.4%,制造业15.3%,其它经济活动12.7%,科技服务4.2%,工商服务4.1%,运输2.4,通讯0.5%。
6.俄罗斯地下经济发达,单帮客贸易盛行。依据俄罗斯内政部资料,由于税赋过高,俄罗斯逃税的地
下经济占GDP的45%。据估计,俄罗斯家庭实际收入应比官方统计至少高出30%。俄罗斯单帮客进口的贸易额每年超过100亿美元,约占总进口的15%,主要的单帮客进口商品为纺织品、皮革制品、鞋类、手
机等。
7.日用消费品的重要销售渠道是市场。其营业额占零售业总额的比重到达33%。在莫斯科,“大市场”有223个,其中21个为国营,202个为私营。至于现代化的大型连锁店正在起步阶段,预料未来十年,在政治和经济环境持续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大型连锁店的数量将出现快速成长。
俄罗斯零售市场总值估计为700~800亿美元。目前,超级市场占全俄罗斯食品及饮料零售市场的0.2%,莫斯科占4%到7%,平均连锁店家数为15至20家。俄罗斯零售业到目前为止相当落后。西欧连锁超市商家于2001年以后进入莫斯科;德国的METRO已在莫斯科买下10~15家大型百货店面;SPAR则计划三年内在莫斯科及莫斯科省开30家店;由土耳其人投资创办,在莫斯科获得相当发展的Ramstor大型超市,自1998年至2001年初已在全市相继成立了9家分店。另外,俄罗斯本土连锁超市也都有扩大营业的计划。例如“第七洲(Sedmoy Kontinent)”超市在莫斯科市已有13家,计划再开4至5家。拥有18家分店的“十字路口(Perekriostok)”超市也计划再增设据点。此外,中国商人投资的超市有两家,继 “天
客隆”超市在新阿尔巴特街开幕之后,2000年又在“新村”地铁站旁新开了一家中国超市。
此外,加盟店(Franchising)占俄罗斯零售业不到1%,知名的加盟店只有Rostik快餐店及美国Baskin Robbins冰淇淋店。事实上加盟店很适合在俄国发展,因为加盟店商标授权者不必自己管理各加盟店业务,特别适合在领土广大的国家发展,而且俄罗斯潜在的小型企业经理人大多数不具备做生意的经验,加盟店商标授权者喜欢经过训练从基础做起的被授权者。俄罗斯加盟店发展的阻碍,一方面是法令不全,另一方
面是会计及财务制度未透明化,难以建立商标授权者与被授权者之间的信赖关系。
俄罗斯约有1000家网络商店(internet shops),80%营业额集中在莫斯科市。绝大部分商店每月的营业额不超过1万美元,营业额最高的是计算机网络商店,平均每笔交易金额为498美元。目前,俄罗斯平均每天有800份网络交易订单,由于基础设施不健全,仅能满足70%的需求,经营者正以增设零售店和
建立自己的送货系统来解决此问题。
俄罗斯网络交易仍待改善的地方包括:
(1)产品种类贫乏;
(2)由于缺乏大型零售商店及受付款方式影响,网络商店的价格比小型批发商店的价格还高;
(3)大量购买没有折扣。
8.根据俄罗斯国家标准度量衡委员会资料,俄罗斯目前仅有40%的国家标准符合国际标准,2001年比重增至50%。俄罗斯仿冒情形严重。仿冒品种类繁多,机电类仿冒产品有:计算机、电池和刮胡刀等。部分产品仿冒品市场占有率高达60%,营业总额估计达60亿美元,严重侵害原厂权益。Deloitte & Touch研究机构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1999年俄罗斯仿冒品使外商损失近5亿美元,即使俄罗斯政府在税收上
也损失近2亿美元,占全国总税收1%。
需要注意的是,近年来俄罗斯消费意识已有显著提高,廉价商品逐渐不被看好。这与90年代初期消费者饥不择食的购买情况已有所改变,由于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来自中国、越南的廉价劣质品已渐失宠,特别是在莫斯科及圣彼得堡等大城市;俄罗斯政府制定了保护消费者的相关法令,如自1997年5月1日
起,所有进口至俄罗斯的食品均须附俄文标示。
9.俄罗斯是高度都市化国家,除拥有1000万人的莫斯科及400万人的圣彼得堡外,其它超过百万人口的大城市还包括:下新城、沃罗涅日、皮尔姆、喀山、埃卡雀林堡、萨玛拉、萨拉托夫、车里雅宾斯克、乌法、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吨河畔罗斯托夫及窝瓦河格勒(旧名斯大林格勒),以上各大城除埃卡雀林堡位于乌拉山,鄂木斯克及新西伯利亚位于西伯利亚西部以外,其余都在欧洲部分的俄罗斯。目前,莫斯科市场逐渐饱和,俄罗斯各地方中心城市已成为各企业寻找快速成长及避免杀价竞争的目标市场。特别是
中国制造的机械,更应该到俄罗斯制造业中心的地方城市进行长期探索,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
二、俄罗斯市场适销的主要机电类产品
1.计算机接口设备、计算机零配件
由于中国计算机接口设备技术及质量的不断提高,就俄罗斯市场规模而言,发展潜力及空间巨大;由于欧美高价名牌计算机设备非多数人能力所及,加上中国计算机零配件质量得加强,中国的经销商应继续开
发此俄罗斯该领域的市场。
2.消费性电子产品及零组件
俄罗斯电子工业在政府长期忽略下,技术落后,基本生产条件薄弱,特别是消费性电子产品市场,多数为外商产品所占据。自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以来,由于卢布大幅贬值,俄罗斯国内产品相对有利,俄罗斯政府为振兴国内产业,把国产电视机、冰箱、家电生产均列为重点发展产业,所以俄罗斯家电生产呈大幅增长趋势。如果中国厂家能提供电子零组装件,将有很大的市场潜力。电子零组件将成为出口俄罗斯的热门项目。
3.汽车配件
因为俄罗斯本国汽车配件产品的质与量未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俄罗斯的汽车配件市场多数被进口货所占据。俄罗斯小汽车有百万辆的产能,并且已经和西欧、美国、日本车厂结盟,俄罗斯汽车配件市场值得
中国商家继续开发,例如铝合金钢圈、汽车维修工具、防盗器等。
4.健身器材和自行车整车及零组件
如果建立良好的销售网络,中国健身器材和自行车整车及零组件在俄罗斯市场上应该有很好的销路,随
着俄罗斯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加上俄罗斯民族擅于运动及户外运动,此类产品大有可为。
三、俄罗斯市场潜在的商机
1.商机涌现。俄罗斯近三年来(2000~2002年)GDP成长6%~4.5%,未来三年成长率在5%左右,政治和经济环境稳定;
2.越来越多的俄罗斯最终厂商希望摆脱西欧控制直接向远东采购;
3.俄罗斯卢布近两年来贬幅不到5%,通货膨胀达每年15%。也就是说,卢布实质上在升值,俄罗斯
人的购买力逐步增强。
四、拓展俄罗斯市场的方法
1.为了解市场需求和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中国机电厂商可参加在俄举行的国际商展,利用形象展示,打响中国机电产品的知名度。
2.俄罗斯新贵崇尚欧洲名牌,在廉价商品档次方面,印度最差,其次就是中国产品,再次是土耳其产品。考虑到这种情况,中国商品在提高质量和档次的基础上,应把消费阶层定位在月薪500~1,200美元的阶层。这个层次的消费者重视商品的质量,但也考虑价格,无法兼顾品牌的知名度。可以考虑中价位的中国商品进入俄罗斯市场。
3.莫斯科及圣彼得堡的市场已渐饱和,俄罗斯进口商逐渐向地方各省建立分销网。另方面,地方省份分销商因距离莫斯科遥远,在销售数量达到一定程度之后迫切想与国外供货商直接建立供货关系,其进口数量不大,但颇具发展潜力。重要省份包括:下新城、伯利、萨马拉、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埃卡雀林
堡、皮尔姆等,中国商家在选定出口目标地区前应实地考察,了解市场状况。
4.俄罗斯虽然还受经济改革的阵痛,但其市场潜力不容小觑,中国政府可可参照韩国大企业进入俄罗
斯市场的例子作长远规划,运用以大带小的策略提升中国产品在俄罗斯市场的形象及占有率。
5.俄商进行商务会谈的速度通常很缓慢,但在取得信任后,通常可建立长久的关系。中国厂商的谈判
必须细察其后续潜力,必要时应该“放长线,钓大鱼”。
6.中国厂商对俄罗斯市场必须建立质量第一的观念,因为俄罗斯人相当重视质量。若能在出货前由俄国进口商前来中国验货,这样能避免日后层出不穷的纠纷。为了维护商誉,中国机电厂商出口机械时应重
视说明书的编印和零件供给的情况。
第四篇:英语演讲好文
From made in China to created in China
One in four computers in the world comes from China;but from each computer produced, China earns only what 10 apples are worth.I read this in People’ Daily not long ago.While the force of globalization has spread Chinese-made products all over the world and earned China the name “world’s factory”, China earns very little profits from this kind of low-cost production.It’s even been said that China has to export 800 million shirts to get an airplane.The problem is, China has involved in countless processes of production, but doesn’t necessarily have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If all we can be is part of the low-cost, labor-oriented production process, we’ll remain in a passive, disadvantaged position and gradually lose our competitive edge in the global arena.To develop China’s creative industry, transforming products from “made in China” to “created in China” has become one of China’s major tasks.This transformation will be no less like a marathon, requiring much effort especially that from Chinese enterprises, the major force in Chinese economy.Though there’ s no one in front leading us which direction to run, there’s much to learn from some Chinese enterprises that have already found the right strategies and are shining on the global stage.These strategies involve brand identity establishmen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modern management system.Firstly, the brand that I mentioned above is an intangible yet most valuable asset to a company.It gains credibility from consumers, thus constituting the reason for consumers to buy habitually.Tong Ren Tang, the largest producer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mains one of the oldest surviving brand names.The credibility that it gained through quality products has made its name known worldwide and maintains its recognized brand.The second strategy is innovation of technology, which helps enterprises gain its core competency.In the global era where technology emerges at a rapid speed, one has to adopt the latest technology, and also to compete for the speed of developing new ones.The success of Haier, the third largest household appliances manufacturer in the world, lies in its constant innovation.Over the past 16 years, Haier has invested a total of 7 billion RMB i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using 6 percent of its income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products.At present, Haier's development operational speed is turning out 1.3 new products a day, maintaining its upper-hand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The third strategy is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management system.New Hope Group, the National Leading Enterprise for Agriculture, started from family-owned business.When the business was soaring and situation was changing, the family members had divergent views of management.To make sure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business, they decided to turn their company into a limited liability one, distributing property rights efficiently.Because of this, the company increased its competitiveness rapidly.Establishing a modern management system will lead to efficient levels of division of labor and efficient patterns in the business cycle.With brand identity, technology and flexibility, China’s creative industries will blossom and give China the cutting edge in the fierce global competition.One day, China will stand firm and proud, with national brands thriving on the global markets, and with millions of products tagged “created in China”, instead of “made in China”.
第五篇:市场开业前必备条件
****市场开业前必备条件
承接9、10月攻艰战的顺利完成,11月攻艰战已进入尾声,紧接着12月的市场开市、营运,市场管理部认为还需完成以下事项:
(一)、市场改建及安全
1、市场水电的维修整改必需全部完成,以至开市后不会出现大范围的停水、停电事项。
2、清理市场内所有的装修建筑垃圾,使道路通畅;同时对道路硬化,使开业后的商家能顺利进行上下货,车辆通行。
3、清洁站的建立及平时清洁卫生的维护,使商家入驻开业后有一个良好的经营、工作的条件。
4、房屋漏水、落水管、消防栓及地下污水管管网的改造、维修因一步到位,如商家入驻进来后在进行会给市场带很多与商家的矛盾,甚至会让商家对我们失去信心。
5、完善市场外围的防护栅栏、车辆出入、摄像监控的管理及加强保安人员的巡逻。
(二)相关配套及服务
1、引进搬运工入住市场,提供住宿、配备相应的娱乐设施(免费或价格便宜),在目前无业务的时档能留住搬运工。
2、信息时代的现状,商家对“电话移机保号”这一事项,极其重视,这关乎商家“吃饭的家伙”期望市场出面为商家解决。
3、能为以入驻的商家在最短的时间内提供“1对1”优质服务,让商家觉得他所选择是对的,这里需增加客户服务相关市场管理员3-5名。
4、与市、区相关部门的对接,如消防、工商、税务、银行、担保等 为开业市的商家提供办理相关流程。
(三)商家入驻情况
1、市场内必须有50%以上的商户,进行经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