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老师不是一份
幼儿园老师不是一份“谁都能做”的职业
朋友之前在一所北京市一级一类示范幼儿园做幼儿教师,学生时代的她一直品学兼优,走上幼儿教师岗位的她用一颗热忱的心正要去迎接并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下决定时,一个无奈的消息让她退却了。北京市2011年,她要在工作单位幼儿园附近和朋友们合租,微薄的工资怎么能offer每个月的生活开销。于是,几个月下来,她痛苦的做出了让自己备受煎熬的决定,那就是放弃成为一名幼儿教师的资格。一年后,当她再次翻看那些和幼儿园孩子们的照片时,热泪在眼眶中,许久许久...然而,只能为那曾经的两个数字(800和1800)深深叹息。
有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幼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普遍偏低,而且与小学教师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幼师的工资相对于当地人均收入来说都偏低。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显示,中国幼儿园教师年平均工资为18532.7元;而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教师年平均工资依次是47693、34169、31036元。幼儿园之间贫富差距悬殊。公办园教师的工资水平明显高于民办园教师。
我国幼师学历分布:专科以上学历占60.3%,其他占39.7% “只有读了博士之后,获得教授资格才能当上(韩国)幼儿园园长!”近日,在南京举行的中韩学前教育论坛上,韩国幼师清一色硕士或以上的学历,让现场不少前来采访的记者为之震惊。相较之下,国内幼儿园师资问题再一次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幼师有必要硕士以上的高学历吗?我们到底需要怎么样的幼师?我们的幼教与发达国家都有哪些差距? “学历越高的教师综合素质越高,越能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儿童”
“幼儿园的孩子其实比大学生难教多了,但我国幼师的现状却与日韩等发达国家相反,幼儿园老师普遍学历低、待遇低,而大学老师在学历和待遇方面却一再提高。”儿子正在读幼儿园大班的果果妈有许多朋友移民国外,在与这些同学分享教育心得时,国内幼教如此不受重视的现状让她觉得心寒,“其实教育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需要老师有更加全面和综合的素质,知识的传授是次要的,关键是如何系统并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育星教育集团总经理、体育东路幼儿园园长吴亲平指出,年龄小的孩子更需要科学和系统的教育。“孩子的早期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素质,这些素质包括具备科学的教育理念、心理学知识、幼儿行为心理学等,学历越高的教师在这方面的综合素质越高,越能用科学的方法去教育儿童。” “但我国幼教的现状———国家投入少,薪资待遇差,很难吸引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加盟。”吴亲平指出,我国的教育长期以来重视对义务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的投入,但对幼教的投入却逐年减少,“待遇差导致幼师队伍流动性大,这也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了不少影响,因此,提高幼师的待遇是刻不容缓的问题。”
有相关研究显示,我国幼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普遍偏低,而且与小学教师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幼师的工资相对于当地人均收入来说都偏低。据《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10》显示,中国幼儿园教师年平均工资为18532.7元;而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教师年平均工资依次是47693、34169、31036元。幼儿园之间贫富差距悬殊。公办园教师的工资水平明显高于民办园教师。
“高学历对幼教的发展绝对是良性循环”
近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时有发生,尤其是去年浙江温岭的幼师颜某“虐童”案,更是触动了大众的容忍底线。幼师素质,尤其是学历、道德素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据调查,截至2010年底,专科以上学历的幼儿教师占60.3%;农村学校中,专科以上幼儿教师达到41.8%。
2008年,中央教科所组织的“全国11省市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半数左右教师不愿意或者勉强从事幼教工作,教育行为水平堪忧。不少幼儿园园长反映,由于收入低、工作压力偏大,幼师流动频繁,师资的不稳定性成为制约幼儿园办学的一大隐忧。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李玉华老师指出,要鼓励高学历人才愿意去幼儿园工作,让他们在一线发光发热,还少不了整个社会大环境的支持。“在中国,由于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可度不高,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和社会地位一直比较低。在日本,政府十分鼓励高学历教师任教幼儿园,并制定相关政策予以保障,让他们能拿到与在高等院校工作的同学历的教师一样的工资待遇。因此,日本幼儿园教师中,持有硕士、博士学历的也不少。相信在这样的环境中,硕士研究生也是十分愿意去幼儿园工作,并为此而努力。”
不过近年来,随着我国硕士文凭的一再贬值,越来越多城市,尤其是沿海发达城市的幼儿园为了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不少幼儿园、早教机构明确提出了招聘硕士研究生的意向。浙江省绍兴县教育系统在招聘2012届毕业生时,幼师要求硕士以上的新闻引发了网友对于“幼师该不该高学历”的辩论。
正方观点认为,幼儿教育是奠基终生的教育,关系到儿童的健康发展,优质的幼儿教育师资对提升幼儿教育质量无疑是助推剂。“幼儿教育不仅需要实践,更需要实践之中的探索和研究,因此高学历人才做幼儿师资,是可以接受和理解的。至于高消费之说,纯属无稽之谈,在教育上,多大的资金投入都是不过分的。” 而反方观点认为,在接受了基本的高等教育后,幼儿园教师并非学历越高越好,要看是否真心爱孩子,懂不懂得教育孩子。“会教的,专科未必不如硕士,硕士未必优于专科。专本科、硕博士各学历层次培养目标不同,岗位„市场‟的定位也不同,如果幼儿园为了管理及研究人才梯队需要,招硕博士无可厚非,若仅为招普通老师,只招硕士不见得会使幼儿园层次提高。这毕竟不是纯科研。”
吴亲平指出,幼教师资的问题引来这么多人的关注是个好现象,“高学历并非衡量幼师素质的唯一标准,幼师的工作经验非常关键,有经验的教师对孩子有爱心和耐心,懂得用孩子容易接受的方式去教育他们。但如果幼师的学历高,可以用更科学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可以提升整个师资和科研队伍,对幼教的发展绝对是良性循环。”
在美国,硕士或博士当幼教司空见惯
纵观发达国家幼师学历和薪资待遇,都比国内要好很多。
美国的幼师都是受过高等教育和专门训练的专业人员,具有和中、小学教师同等的整体学历(大学本科或以上),至少都是获得了学士学位,还有许多教师获得了硕士学位。“在美国,一个硕士或一个博士去当幼儿园教师,在人们眼里是司空见惯的。”
韩国幼师学历也都相当高,都是大学本科以上,有的幼儿园教师是清一色硕士,幼儿园园长只有读了博士后且获得教授资格才能当。幼师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水平同中小学教师一样普遍较高。在韩国,教师属于公务员,有较高的福利待遇。
日本更是极其重视幼儿教育,确立了严格规范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对幼儿园教师学历的起码要求是:短期大学毕业,要求起码修满62学分。日本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分为普通资格证书和临时资格证书两类,不论国立、公立还是私立幼儿园的教师,都必须具备幼儿园教师资格证书。在日本,幼师是一个社会地位很高且待遇优厚的职业,工资水平比一般国家公务员高出20%左右,对志愿任教的学生实行奖励制度。
法国公立幼儿园的教师都属于国家公务员,其录用有一套严格的程序。大学本科毕业是幼儿园教师从业的基本条件。幼儿教师的学历资格为大学3年以上才有资格参加公开的竞争性公务员考试,政府择优录用。法国的幼师与小学教师是一起培养的,因此可以互换。入职后,幼师必须定期接受职后考核与督导检查,评价结果与教师的工资、晋升、调动等直接挂钩。薪资待遇与其他行业相比是较高的,且教师还有较长的带薪假。法国幼师享有公务员待遇,师范生一入学即为公务员,上学可以领工资,吸引了大量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准教师的队伍中去,保证教师这一群体都具有较高的素质。
部分国家幼师学历收入对比
单位:元(人民币)国家 学历平均薪酬 备注
中国 专科以上学历占60.3% 1544元
美国 大学本科以上 18673元 待遇较差,低福利,流动性大,工作强度相对较低 韩国 大学本科以上 13932元 幼儿园园长只有读了博士之后且获得教授资格才能当 日本 大学本科以上 13400元-17800元 工资水平比一般国家公务员高出20%左右 法国 大学本科以上 10891元-271783元 幼儿园就应该让孩子尽情地玩
近年来,关于“幼儿园小学化”、“幼儿园作业难到家长”等新闻频频见诸报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纷纷要求幼儿园教孩子识字、学英语等。但韩国早有规定,语文、数学和外语不允许在幼儿园提前学。在韩国,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张女士对韩国幼儿园这一做法深表赞同,她认为,幼儿园是孩子们初步迈入社会的地方,“孩子在幼儿园里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人沟通,但很多幼儿园并不重视培养孩子这些基本的生存技能,很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大多数家长功利的需求,把幼儿园小学化,把知识的灌输放在第一位,其实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就应该玩,没必要提前学习小学的内容。”
张女士的儿子小千现在读小学二年级,在他一年级时,由于没有像其他的孩子那样提前学小学的知识,整个一年级上学期,他的成绩都在班里排倒数。张女士当时没少花时间去辅导孩子,“其实我当时也彷徨过,并不断地怀疑自己先前的教育方法。可以说,孩子整个一年级,我每天晚上都陪着他做作业,使出浑身解术帮助他把成绩提上去。”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女士的努力下,小千到了二年级,成绩进入了班级中上等,“现在可以说松了一口气,尽管孩子在学习成绩上并非拔尖,但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会逐渐与那些尖子生缩小差距。他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有不少课外兴趣爱好,从这一点来说,幼儿园阶段让孩子尽情地玩是正确的,即使上小学后刚开始会落后于那些提前学习过的同学,但从长远来说,我觉得幼儿园阶段玩够了的孩子以后会更有潜力。”
教育专家尹宗利指出,学习是一个探究发现的过程,如果失去了好奇心,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就没有了。“在幼儿园学了小学的知识,有的孩子或许在小学一二年级成绩拔尖,但这只是假象。到了三四年级,这些提前恶补的孩子,可能就会进入一个低谷。这就像运动员,没经过急训的可能刚上场时不行,但慢慢地,他的潜力和爆发力就会显现出来。而之前急训过的,可能后面反而没有什么潜力。”
■新快报记者 何宁 实习生 李思文 中国学前教育网网站编辑 刘芳 综合
第二篇:好老师不是什么
好老师不是什么
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这些美好的词语更像是理想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好老师的标准。老师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要想改变一个人就要着力改善他所在的环境。就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言,孩子遇到一位好老师远比遇到一所好学校重要。所以,有人说,好老师一定是孩子生命中的贵人。
当我们都沿着“好老师是什么”的思路试图厘清教师成长路径的时候,不妨换一种思维,思考一下“好老师不是什么”。通过反向思考,也许更有利于我们看清好老师成长的路径。
好老师是什么,常常是较高的标准,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而好老师不是什么,则是底线要求,是每个老师都必须坚守的。那么,好老师不是什么呢? 好老师不是蜡烛,不是春蚕。蜡烛、春蚕,一直被用来赞美教师的光辉形象,这样的比喻显然是狭隘的。如今,人们对这些比喻的认同感也在下降。蜡烛总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并且还要两头燃烧,正所谓“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总是奉献青春最终作茧自缚,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和“春蚕”的比喻都把好老师定位于牺牲者,显然缺少了对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关照。
好老师不是情绪的破坏者。坏情绪总是会传染的,心理学上有一个“踢猫效应”说的就是某公司董事长对下属发泄自己的不满,因泄愤而产生的连锁反应。“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坏情绪是师生关系中的病毒,当老师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就容易让孩子滑向教育的另一面。一位好老师一定会提醒自己不用情绪说话,不莫名其妙地向学生发火。
好老师不是把自己的“一桶水”倒给学生的人。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如今,在信息技术支撑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即使是“自来水”也很难解决所有问题。真正的好老师一定是与学生一起寻找水源的人。当老师与学生一起寻找水源的时候,“教”和“学”就变成了一种自主探究的过程。如果把老师定位于倒水的人,学生便成了盛水的容器。作为老师,与其不断补充自己的半桶水或一桶水,不如不断提高与学生一起寻找水源的能力。好老师不是全能的。试图让一个老师解决所有的教育难题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面对一些非常棘手的教育难题,老师的经验显得那么无力。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样的观点显然过度夸大了老师的作用。老师的职责是育人,但老师不能承担育人的所有责任。一个人的成长,第一责任在家庭,其次在社会,最后才是学校,如果把孩子教育的责任全推向教师,显然是不公正的。
“好老师不是什么”让我们看见问题的背面,也更加明晰做一个好老师的底线。(高祖兰)
第三篇:家长不是老师的助教
家长不是老师的助教
10月6日听了顾晓鸣老师的授课,他说家庭是孩子永不停课的学校,家是孩子永不卸任的老师,我非常赞同。家长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不可取代的责任。
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许多家长认识不到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把自己定位为学校老师的助教,看着孩子写作业、写完帮孩子检查、订正,签字......,做完这些,就认为自己完成了家长的本分。殊不知,家长的本分在于教孩子做人、教她(他)学会生活。真正好的家长要教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学会与人交往,帮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教育五大误区】 过高的期望带来孩子的无望;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过频的干预带来孩子的无奈;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过多的指责带来孩子的无措。自然是孩子的天性,自由是孩子的本性;扼杀天性和本性,就是扼杀成长的活力和动力就不可能培养出创造性人才。
t.cn/zR5gTYz
第四篇: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有了兴趣,有强烈的猎奇心理,就会更努力地接受学习与钻研它,从而将它学地更好。可是,这样单单依靠兴趣来学习不久就会造成问题,你将大量的时间都用在了你感兴趣的学科里,或许你偏爱的这个学科的成绩会很好,但其他的学科的成绩就会因为没有得到充分的时间学习而只退不前。这样在这个竞争如此激烈的21世纪,你将无法生存。因为社会需要的不是依靠兴趣来单单获得一方面能力的人,而是全面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只有拥有全面能力的人,才能在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领域都能应付自如,出色表现,处处胜人一筹。
那么既然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什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其实这个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强制学习!可是往往许多同学都会对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没有耐心学或做下去,这时候就必须冷静,不能因为自己个人喜好而放弃其他方面的学习。要时刻记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在杂志《思维与智慧》中一篇也叫《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的文章的作者潘晓娴有过这样的经历:她是中文系的学生,她在大学一年级过得很忙,但却不是为了学业而忙,而是为了兴趣这样玩了整整一年。直到她大二的时候,系里新上任了一位主管教学副主任,这位搞古典文学出身的老先生可谓三句话离不开本行,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让每个学生背诵一百篇古代文学作品。作者是散漫惯了,没有兴趣也没有耐心力去完成任务,于是采用磨洋工的办法跟系里对抗。可谁料,系里老师居然有全系学生的一半之多,老师管起学生来也很勤快。于是每个人都拿出了在高三时那股拼命的劲儿来背书,奇迹般的,他们居然人人都过关了!
直到这时,那位老先生才和学生们对话,他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顶多在幼儿启蒙阶段哄孩子们听。对于一个肩负着事业重任的大学生来说,怎么能仅仅由着自己的兴趣一日日得过且过呢?如果这样,这就无法给你们今后的事业强力的支撑!这时作者才豁然开朗,一下子明白了自己忙忙碌碌一年却没有多少收获的原因。
所以,我们现在学习不能只是由着自己的兴趣来,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学好每一门功课!虽然要花掉许多时间,会觉得很枯燥很无味,可是有什么好的办法呢?还是那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第五篇:老师写字不是小问题
老师写字不是小问题
何女士的儿子上三年级,作文常常被退回来重写好几次。何女士感到纳闷,就拿来作文本仔细看。每篇作文的后面,老师都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点评,但字迹潦草,很难辨认。何女士琢磨半天也没有全部看明白,孩子更不知道老师写了啥。难怪孩子的作文总是不合格。以后每次作文本发下来,何女士都用铅笔在一旁把老师的评语工整地“翻译”出来,好让儿子能够领会老师的要求。(5月13日《文汇报》)
在这篇题为《老师写字像蟹爬,学生直呼看不懂》的新闻报道里,说了这样一件事:近来为孩子老师的字而烦恼的不止何女士,还有许多家长也为孩子看不清楚老师潦草的板书和评语而感到纠结。看来,老师写字不是小问题,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而且使家长犯难。这种现象不只发生在某位老师的身上,我们还真不可小觑。粉笔字、钢笔字、毛笔字统称“三笔字”,历来是老师必须过关的基本功。但现在能写一手好字的老师却不多见。我平常见到公开课上老师的板书、备课手写的教案,似乎每况愈下,越来越难看。随着电脑与打印机的普及,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大量使用,老师写字的机会越来越少,自然也放松了这方面的要求。加上认识上的不足,写好“三笔字”的热情从师范院校学生那里就开始降低。
这使人想起几天前的另一则新闻报道。有记者从江西省赣南师范学院了解到,从今年开始,该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必须参加教师职业技能“三字”考核,合格者方可毕业。这是该校为提高师范生汉字书写水平,培养未来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而出台的新举措。在当前这种普遍不重视书写的形势下,其出发点及其目的应该值得称道。如此好事,大概是因为操之过急,将写字与毕业证书挂钩,而被人认为是“治标不治本的急于求成”和“写丑了师范生的字”。不必说老师写得一手好字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给学生一个富有审美形象的精神境界;单是老师为人师表起到的潜移默化作用,也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我的女儿没有正儿八经地学过写字,上小学时写的字并不美观。初中毕业之际,她写的字却大有进步。原来,她的语文老师写的字非常漂亮,无形之中被她模仿了。这足见老师的巨大影响力。假如老师能写出笔画规范、结构端正、布局整齐的字,社会上那些写字培训班都将销声匿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尽管老师在学生面前的课堂板书、作业批语等逐渐减少,但许多时候还是必不可少的。规范、工整、美观的“三笔字”,需要持之以恒地认真学习,需要坚持不懈地练习锻炼。写好字,不仅事关教师的形象,也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更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