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允许学生犯错误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不允许学生犯错误的老师不是好老师
摘要:
学习其实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对学生来说知识就像走进一个充满神秘的黑洞,要想走出这个黑洞,就要迈出步子往前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虽然也会迷路,也会跌倒,也会失败,但也有走出黑洞的希望。因此学习就是从犯错误的教训中获得精彩体验,从而获得真知。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允许学生犯错,耐心地对待学生的错误,允许学生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反之,不允许学生犯错误的老师就不是好老师。
关键词:探索;发现;创造性;好奇心;信心;兴趣;总结;容错 学习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允许犯错误
自从我从参加教育教学工作以来,至今已有11年,在从教过程中,对于学生犯错误也有很多感悟,我们大家都知道:学校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知识的地方,在素质教育大力提倡的今天,我们老师的很多教育思想、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都得与时俱进,很多老观点、老方法都要改进。那么教师就要明白什么是学习?学习是其实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对学生来说知识就像走进一个充满神秘的黑洞,要想走出这个黑洞,就要迈出步子往前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虽然也会迷路,也会跌倒,也会失败,但也走出黑洞的有希望。因此学习就是从犯错误的教训中获得精彩体验,从而获得真知。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允许学生犯错,耐心地对待学生的错误,是每个老师都必须修炼的。
如果每个教师都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学习,真正的学习不是死记一些知识,而是从错误中学会探索、学会发现、学会总结、1
学会创造。否则,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会扼杀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的兴趣和信心,就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这样,学生必然沦为看客、路人。创新的伴侣就是错误,拒绝错误就是拒绝创新。有人总结:有三种人不犯错误,一是神,神是万能的,岂能犯错;二是不作为者,即所谓“不做者不错,多做者多错”。三是看客,在一边看热闹的人,他们会有错?但这三种人都不是当今社会想要的人才,神是人们想象的,不存在的,而后两者是没有作为的。也是现在教育不想要的,我们要的是有信心、耐挫折能力强的、有创新精神的人。
“容错”不是纵容,也不是对犯错的宽容,而是一种信任
现在教育上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就是有的老师不允许学生犯错误,为了追求一种完美的结果,而忽视了必要的过程。一看到学生犯错误心里就不能容忍,或用刻薄的语言训斥,或面孔冷冰冰的指责。没有耐心倾听,也容不得学生申诉,像狂风暴雨一样,这样做的结果,势必造成无法挽回的悲剧。学校就是这样一个允许学生犯错的场所,每个学生都可以尝试错误,从错误中学会正确。记者采访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院长吴雁生,记者问这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历史上最年轻的院长取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给我特别深的印象的是,他说航天事业的发展为我们这一代提供了机遇,一个容错、友好支持的环境,更能让我们快速成长„„看到这里我记住了一个词——容错,从这位科学家嘴里说出的这个词,这是一个科学家成功后的感受,是一个科学家对曾经引领他们前进、帮助他们成长、促进他们成功的前辈科学家的感激。容错,不是纵容,不是对犯错的宽容,而是来自于一个长辈对晚辈成长的如父爱的殷殷期待,是一种充分信任的空间和氛围。想到这里,我不禁在心里涌起强烈的反思。自己作为一名人师,我们给学生们在努力营造很舒适的心理氛围吗?我们的授课能不能容错,是不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里而不是在战战兢兢里的心情里度过?有的老师认为,如果课堂上和颜悦色,则会让学生觉得很自由,就会放肆,把控不好课堂纪律,因而无法完成教学任务。这个主要是在纪律方面;但也见过一些做法很极端的老师,总是为学生在课堂上答错了题大发雷霆,回到办公室里对同事们诉苦,说:我讲了N遍那个猪还是听不懂。他在埋怨学生的时候也没想想:是不是自己没讲透,操之过急吧?是不是知识量太多或这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点差,还消化不够呢?不管是何种原因,学生能够把自己不能理解的地方表达出来、错在了课堂上就是好事,这至少反映了教与学的环节中确实存在着不达标的地方,给了我们弥补的机会。这主要是在学习知识方面。试问:你如果不让学生错在课堂上,让他因为压力不敢把错表达出来,那么让他错在什么地方呢?错在生活里、错在工作实践里吗?那样的话就是因为授业不良学业不精导致了后果了,那时损失就不好挽救了。我在课堂上课的时候,经常鼓励学生,让他们把自己想法表达出来,可是看到他们怕错的样子,我耐心的再次鼓励,也只有几个人回答,课后问其原因,大部分同学都是怕答错了,一方面挨老师骂,另一方面自己没面子。我又说,我不是说我不会骂你们吗?他们说不是因为你,而是一种习惯了。真是替学生们的反应感到悲哀,我们现在的素质教育,难道就是这种?作为老师还是应该宽容一些,允许学生错在课堂上,让他们敢于在课堂上把问题都暴露出来,老师来及时纠错,学生没了思想上和知识上的误区,这才算完成了教学任务。老师应该把自己当成治疗学
生知识和行为“病”的良医。
老师不能容错会铸成大错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其实就是一堂课的导演,而课堂就是学生的表演舞台,让学生在课堂里把自己的思想、心情、才情都充分的表现出来,老师的引导变成激发学生灵感的催化剂,宽容学生,鼓舞学生,让学生把在课堂里的学习变成一种主观需要和享受,那我们老师就成功了。这样老师教得轻松了,学生也学得主动了。在陈旧的教学模式里,教师是满堂灌,整个课堂里只有一个声音,那就是老师的声音;只有一个思想,那就是老师的思想。学生本来有思想的,但他们的思想的位置被老师侵占了。教师一蹴而就的思想过强,缺少耐心,仍把自己当作教学里的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位置,认为自己授课完了,教学任务就完成了,把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漠视了。同时可以说不能容错是教师缺少自信的体现,如果学生为了把这个问题彻底弄懂,打破沙锅问到底,问到了老师的知识面外那可掉了老师的面子。课堂里需要学生的错,需要学生对老师的怀疑,只有这样学生的思想才会有所创新而不局限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有了老师的纠错才会把学生带入一个新的思想境界之中。老师更要容错,用容错来鼓励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维。
老师要在课堂里积极营造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气氛,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摸索,能够自主获得知识,能够有自己的个性和主张,可以申诉,可以质疑。学生会因为得到了老师的尊重而更加充满自信,会更加的热情洋溢,投入到知识的海洋里。如果教师不能宽容,学生就会不管自己的思想对与错,不敢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他们就会在一言堂的话
语霸权下养成畏畏缩缩,唯命是从的个性。我们经常在向学生宣传自由民主的精神,要求学生做一个个性独立的人、能够开拓创新的人、具有远见的能够独立分辨事理的人,但我们不能容错,学生只好不懂装懂,知识没能悟透,个性又被无情扼杀,这是多么可悲的结局。容错,是一门引导的艺术,是一种优美的人格,愿我们所有为人尊者、为人师者都有这种精神——容错。
第二篇:好老师不是什么
好老师不是什么
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这些美好的词语更像是理想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教师的心中,成为好老师的标准。老师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要想改变一个人就要着力改善他所在的环境。就一个孩子的成长而言,孩子遇到一位好老师远比遇到一所好学校重要。所以,有人说,好老师一定是孩子生命中的贵人。
当我们都沿着“好老师是什么”的思路试图厘清教师成长路径的时候,不妨换一种思维,思考一下“好老师不是什么”。通过反向思考,也许更有利于我们看清好老师成长的路径。
好老师是什么,常常是较高的标准,不是每个老师都能做到的;而好老师不是什么,则是底线要求,是每个老师都必须坚守的。那么,好老师不是什么呢? 好老师不是蜡烛,不是春蚕。蜡烛、春蚕,一直被用来赞美教师的光辉形象,这样的比喻显然是狭隘的。如今,人们对这些比喻的认同感也在下降。蜡烛总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并且还要两头燃烧,正所谓“蜡炬成灰泪始干”。春蚕总是奉献青春最终作茧自缚,可谓“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和“春蚕”的比喻都把好老师定位于牺牲者,显然缺少了对教师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关照。
好老师不是情绪的破坏者。坏情绪总是会传染的,心理学上有一个“踢猫效应”说的就是某公司董事长对下属发泄自己的不满,因泄愤而产生的连锁反应。“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坏情绪是师生关系中的病毒,当老师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时,就容易让孩子滑向教育的另一面。一位好老师一定会提醒自己不用情绪说话,不莫名其妙地向学生发火。
好老师不是把自己的“一桶水”倒给学生的人。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如今,在信息技术支撑的教育环境下,教师即使是“自来水”也很难解决所有问题。真正的好老师一定是与学生一起寻找水源的人。当老师与学生一起寻找水源的时候,“教”和“学”就变成了一种自主探究的过程。如果把老师定位于倒水的人,学生便成了盛水的容器。作为老师,与其不断补充自己的半桶水或一桶水,不如不断提高与学生一起寻找水源的能力。好老师不是全能的。试图让一个老师解决所有的教育难题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面对一些非常棘手的教育难题,老师的经验显得那么无力。有人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样的观点显然过度夸大了老师的作用。老师的职责是育人,但老师不能承担育人的所有责任。一个人的成长,第一责任在家庭,其次在社会,最后才是学校,如果把孩子教育的责任全推向教师,显然是不公正的。
“好老师不是什么”让我们看见问题的背面,也更加明晰做一个好老师的底线。(高祖兰)
第三篇:好老师
好老师
再有三个月就要毕业了,在小学里我最感激的就是教育我六年的班主任:邢老师。
记得五年级的时候,学校里选几位体育健将代表学校去县里比赛,我很荣幸的被选上了,而且学校选的运动员里只有我是五年级的,我感到压力很大;在我训练的时候,都是邢老师陪在我身边鼓励我,给我自信,经过一个月的努力,终于要去比赛了,要去三天,走的时候老师并没有出来送我,而是在我坐上车出发后,透过车窗看见老师站在校门口默默地看着车驶向远方
比赛回来了,是带着失败而归的,回到学校根本没脸去见老师,我都不知道我是怎样走进教室的,老师知道我们失败后,把我叫到办公室说: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想成功,就得经得起考验和磨难,今年继续努力,等明年再去比赛时抱回个大奖杯!听了老师的话后,我下定决心:明年一定要赢!
真幸运我身边有一位无时无刻都关心我好老师!
石家庄市孙庄育才学校六年级:高小平
第四篇:好老师
让青春在三尺讲台上闪光
——我身边的好老师李巨
李老师扎根基层、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教育战线上工作了20多个春秋。她20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长期担任毕业班英语。她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赢得了学校师生、领导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自刘老师踏上三尺讲台的那天起,她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热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神圣无比。为了做好教师这项神圣的工作,她始终坚持不断地学习,坚持阅读有关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和教育教学刊物,虚心学习老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向年轻教师学习怎样制作课件、怎样熟练操作电脑等现代教学手段,努力做一名高品位的合格的人民教师。她深知没有坚实、厚重的业务功底,没有准确的知识结构,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无法胜任太阳底下最光辉的教师这一职业。她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心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植根于爱的土壤,教育艺术之树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刘老师在担任班主任期间,是一位深受学生喜爱,家长信任的老师。她总是用最真诚的爱去关心和教育学生。她工作上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对待学生坚持用“四心”开展教育工作:爱心——真心实意的去爱班级的每一个学生;细心——认真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耐心——达到不厌其烦的程度和反复做思想工作的心理准备;恒心——对“潜能生”的帮助转化工作要做到坚持到底,不见成效绝不罢休。在班级教学中,她扮演了多重角色,传授知识时是老师——循循善诱;关心疾苦时是慈母——无微不至;生活交往中是朋友——心心相印;违犯纪律时是医生——对症下药。她对工作的创造性显示了出色的工作能力和一个德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她觉得师德的范畴里除了自爱,更重要的是去爱别人。作为教师,她觉得着力点就是爱学生。她曾用关怀,让学生泪流满面;他曾用爱心,去扬起学生心海的风帆。
在课堂上,她是学生的老师。她用鼓励式教学来激励学生学习。同学中不论是谁只要稍稍有进步,她就会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对其加以鼓励,用他现在的成绩与他原先的成绩作比较,使其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班上有个学生叫王志强,入学后数学单科拖后腿,考试成绩只有30多分。作为班主任兼英语老师的刘老师多次找他谈心,关心他的生活和成长,帮助他制定每一天和每一阶段的学习目标,找一些数学趣味性的试题让他练习,使得他在日后的学习中明确了目标,成绩自然也一步一个台阶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对于行为异常的孩子,刘老师观其言,察其行,总能够换位思考,多给他们一点时间,潜移默化、循循善诱。她得知班上有位叫杨文的同学,属单亲家庭,这名学生学习生活平时很少有人过问,心理上很压抑、自卑,学习成绩一路下滑,失去了进取心。李老师对他并没有进行简单、粗暴的埋怨与批评,而是通过进一步了解,找出其优点,主动关心他,首先帮助他消除心理上的障碍,让他看到希望的曙光,用事实告诉他没有被遗忘,调动他身边的每一名同学从各方面来照顾他关心他,一段时间过去了,杨文终于慢慢恢复了学习的信心。
她班上有个智力比较低的学生黄涛,从一年级开始到现在,认不了几个字,刘老师知道后,让他和成绩好的学生一起坐,不懂的就让学习好的同学教他。刘老师上课时也经常关注他,点他回答问题,当他不知道时,刘老师就会鼓励他,让他不要气馁,当他回答正确时,李老师就会表扬他。在李老师的努力下,黄涛只要是学过的字他大都能认了,英语单词,也能认真读了。家长会当天,在刘老师的公开课上,刘老师多次点黄涛同学回答问题,他都回
答得非常好,看到儿子的表现,他爸爸坐在后面非常欣慰。而且由于黄涛身体不好,在学校期间,呕吐过多次,看到污秽物,同学们都被那难闻的气味刺激得捂住口鼻,都恨不得躲得远远的,但李老师不怕脏,每次都亲自污秽物扫干净,因此黄涛爸爸对李老师非常感激。因为有李老师爱的教育,在她的课堂上总是能听见学生的欢声笑语。学生们也更爱学了,成绩有了较大的提高。
李老师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无论学习成绩如何,她一样尊重他们人格权利,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从不用刻薄、粗俗的语言打击学生,尤其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她经常与学生交换意见,耐心细致的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持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也是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可缺少的保障。作为班主任她对全班学生一视同仁,都要做家访或电访,与家长互相交流学生在家和在校的表现,引导家长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家长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通过她不懈努力,班级管理工作秩序井然,成绩突出,被评为学校优秀班主任。这样一位把学生当做自己的亲人的老师,怎么能不受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呢?
任教20多年来,李老师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她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她所担任的学科在全区组织的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她辅导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
李老师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才能让知识与智慧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她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三尺讲台”上书写自己的完美人生。我们相信,李老师一定会在教育这片热土上越来越优秀。
第五篇:好老师
怎样做个好老师
如何做一个好老师,如何做一个学生喜欢的好老师,通过学习《教育的艺术——怎样做
个好老师》,我明确了好教师的标准:最主要是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和⑶寻求
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我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严格执行师德规范,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
感。工作勤勤恳恳、爱岗敬业,认真地完成学校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要严于律己,宽
以待人,团结协作。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做
到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与家长联系相互探究如何促进
学生发展,在交往中不收礼、不吃请、不叫家长办事,不进行有偿家教。
二、关爱学生。
记得有位教育家曾说过:爱学生是对老师最基本的要求。关爱学生,尊重学生,建立民
主平等、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在学习工作的过程中,不歧视,多关爱,对每位学生一视同仁,鼓励优秀学生更加拔尖,同时也鼓励后进生多学知识,发展兴趣特长,给他们更多的关爱。讲就教育艺术掌握好分寸,宽严得当,严慈相济。不是让学生“怕”,而是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由衷的敬意,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能爱生如
子,一切为了学生的身心健康着想,从关心学生的每一个细节做起,做到无微不至。学生
闹矛盾,及时处理;学生犯了错误,不呵斥,而耐心说服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并改正错误。
能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处理问题时,就事论事,不歧视,不偏袒,不纵容。
三、教书育人、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树立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
生为主体,从以“教”为出发点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教为学服务,启发学生
学、引导学生学。让数学课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用武之地,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取知
识、训练能力、发展智力以及思想情操受到良好熏陶的场所。学会赏识教育,善于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以多种形式评价激励学生。教学中既能统一严格要求,又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区别对待。对程度、水平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关爱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学困生,不歧视,耐心辅导,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在教学中,还能结合学习内
容材料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素养。
四、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在学生中形成良好教师的形象。在教育中,一切按“好教师”“好
学生”的标准教育孩子,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要做到,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影响和
培养出一个“完整”的人。
总之,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修养,在教育学生的同时自身不断学习,提高课堂教
学艺术,使课堂成为孩子们学习知识的乐园,使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