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7中美关系与经济发展[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5 06:37: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题7中美关系与经济发展[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题7中美关系与经济发展[本站推荐]》。

第一篇:专题7中美关系与经济发展[本站推荐]

【高考链接】

美国政府在2009年9月11日不顾中国方面和美国业者的强烈反对,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小轿车和轻型卡车轮胎实施惩罚性关税,即在4%的原有关税基础上,在今后三年分别加征35%、30%和25%的附加关税。这一特保措施将于9月26日正式生效。这是2001年美国支持中国加入WTO以来,第一次运用“特保条款”对中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而根据WTO规则,相关国家可以直接援引美国的制裁方案对中国轮胎实施制裁。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这一特保措施违背承诺、违背规则、违背事实,是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不仅损害中美经贸关系,也损害美国自身利益。应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09年11月15日晚乘专机抵达上海,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国事访问。这是奥巴马2009年1月就任美国总统后首次访华。他也是就任后一年内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的首位美国总统。11月1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了会谈。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达成许多重要共识。双方一致同意,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并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

【考点分析】(1)中国近代史

①鸦片战争:美国趁火打劫,胁迫清政府签订《望厦条约》(1844年)、《天津条约》(1858年),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②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美国参与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战后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

③辛亥革命: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决心“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随后,民主革命团体如雨后舂笋,纷纷出现。

④解放战争: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美国商品大量涌人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2)中国现代史 ①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

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成为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那时候,美国和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以后,美国舰队继续盘踞在台湾海峡,千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对中国进行军事威胁。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1954年,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会议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美国代表团极力阻挠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当会议陷入僵局时,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合理建议,推动会议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的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按照国际惯例,理应取得在联合国的代表权。但是,由于美国采取抵制中华人民共和共却国的政策,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②中美关系正常化

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国希望美国从台湾海峡撤走它的武装力量,缓和中美关系。但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的阴谋。美国不仅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还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肋中国。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20世纪70年代初,由于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和转机。1971年4月,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乒赛结束后,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这就是被称为“乒乓外交”的一着妙棋,通过“小球转动大球”,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随后中美两国同时发表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将访问中国,以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公告的发表,震惊了整个世界。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毛泽东抱病会见尼克松。周恩来同尼克松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这样,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样,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2002年2月,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访华。2009年11月,美国现任总统奥巴马访华。

【专题测试】

1.美国公使田贝说:“事实上,外国公使成为中国政府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此可以“任意斥责一切对待外国人不称职的中国官吏”。这一内容出现在下列哪个条约签订后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共和国,其政权的组织形式也被称为是美国的“仿制品”,究其主要原因是这一政权

A.实行民主共和制

B.在美国支持下建立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3.1933年美国国务院负责远东事务的官员项白克说:“美国十分同情中国的遭遇,反对日本的军事扩张,但美国援助中国和在亚洲扮演圣诞老人是没有好处的„„维护同各国的友好关系,是美国的一贯政策。”这说明

A.美国道义上援助中国

C.美国企图主持公平正义

B.对于中国遭受侵略采取不干涉态度 D.美国支持日本侵华

4.1943年1月,中美在华盛顿签署《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之条约》,中英在重庆签署《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之条约》。之所以能废除不平等条约,主要是因为

A.国民政府的积极争取

B.美英迫于国际舆论而作出的决定

D.中国的抗日战争支援了美英的反法西斯战争 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5.1949年8月,美国国务院发表了题为《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的白皮书,其中讲到:“和平来到的时候,美国在中国碰到了三种可能的选择:(一)它可以一干二净地撤退;(二)它可以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毁灭共产党;(三)它可以帮助国民党把他们的权力在中国最大可能的地区里面建立起来,同时却努力促成双方的妥协来避免内战。”与之相关的理解和说法正确的是

A.“和平来到的时候”是指国共北平和谈

B.美国曾积极调解国共矛盾以避免内战 C.美国实际执行了第二种“可能的选择”

D.美国已决定从中国“一干二净地撤退”

6.美国人司徒雷登出生于中国浙江杭州,在中国生活了56年,自称“是一个中国人更甚于是一个美国人”。1962年9月司徒雷登在美国辞世,遗嘱望骨灰能归葬中国。2008年11月17日,司徒雷登的骨灰终于迁葬浙江杭州。l949年8月作为美国驻华大使的司徒雷登被迫撤离中国后,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这篇文章发表的背景是

A.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开始

B.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破产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D.《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签订

7.1972年周恩来总理在宴请美国总统尼克松时致辞,“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学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周恩来所说的“大家都知道的原因”应该是

A.美国实施冷战政策

B.美国深陷越南战争 C.中苏关系逐渐恶化

D.美苏冲突日益加剧

8.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他在延安时期的老朋友、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再次会见斯诺。毛泽东说:“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这表明

A.中国释放出改善中美关系的愿望

B.对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有赖美国支持

C.处理中美关系的关键在中国

D.中国领导人对中美关系的灵活态度

9.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对华政策由“遏制和孤立”到逐步缓和,其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B.美苏争霸中,美国由攻势变为守势 C.中国推行正确的外交政策

D.国际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矛盾相对缓和 10.1958年美国人伊罗生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以下六个阶段:①尊敬时期(18世纪),②轻视时期(1840—1905),③乐善好施时期(1905—1937),④赞赏时期(1937—1944),⑤清醒时期(1944—1949),⑥敌对时期(1949——)。其中第4阶段看法的成因是中国

A.提出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

B.成为抗击法西斯的重要力量 C.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D.成为美苏冷战的前沿

11.美国《时代》周刊评论说,1943年1月相关外交文件的签署“开辟了中国与西方列强之间关系的新纪元”。这一评论指的是

A.中国与英、美等国签署宣言,保证团结一致打败法西斯

B.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署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 C.中国与英、美两国发表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D.中国与英、美两国签约,宣布废除英美在华治外法权等特权

12.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

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 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

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 B. 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1937年,美国很有影响的《时代》杂志把蒋介石夫妇选为“1937年伉俪”。这一举动反映出美国

A.在冷战后需要中国加入西方阵营

B.肯定蒋介石对北伐战争的贡献 C.非常认可国民政府的经济改革

D.重视中国顽强抵抗日本侵略的行动

14.分析右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

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问贸易的发展

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

1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八月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

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借以变中国为美国殖民地的战争,组成了美国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世界侵略政策的一个重大的部分。

——摘自毛泽东写的《别了,司徒雷登》 材料二 25年前我们在军事上是世界第一。由于我们垄断着原子武器,甚至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曾向我们挑战。当然,我们那时在经济上也远远超过别国,处于世界第一。事实上,美国当时的生产占全世界总产量的50%以上。„„从经济学角度来说,现在美国已不再是惟一的世界第一流国家,已经不再是力量超群的世界强国,世界上也不再只有两个超级大国。„„所以现在我们有三个力量中心——美国、西欧和日本。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导地位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

——摘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一次演说

材料三 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周恩来)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1972年访问中国)

——摘自《尼克松回忆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指什么,“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后”,对中国采取怎样的政策?对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了什么外交政策?(9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与另外两个力量中心在二战后的关系。(8分)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的知识,说说尼克松访问中国的背景。(8分)

(4)根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二战后到70年代末的对外政策。(7分)

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美国的政府不大可能对中国的行为产生多少影响,更不用说对它的思想观点了。但是,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总统尼克松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1970年2月)材料二 “文化大革命”初期,党在对外关系方面的工作也受到“左”倾思想的严重干扰„„在一年多时间里,与我国建交或半建交的四十多个国家中,有近三十个国家同我国发生外交纠纷,其中有些是由于中国方面处理不当而引起的。这就使我国的国际形象受到损害,外事工作陷于困境„„1969年五一劳动节,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会见一些外国驻华使节,同他们进行友好的谈话,实际上是传达中国愿意同世界各国改善和发展关系的信息。不久中国就陆续派出一批驻外使节,对过去主要由于中方的极左行动而损害双边关系的事件,主动进行修复工作。

——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三 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

——周恩来《中美友好来往的大门终于打开了》(1972年2月)(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中美“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的美国对华政策。(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原因。(1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所说的中美双方为打开“友好来往的大门”,经过了哪些“共同努力”?(6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4分)

【参考答案】1-14题:DABDB BAABB DBDB

15、答案要点: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失败。(4分)美对华政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威胁。(3分)中国外交政策实行“一边倒”的政策(或与苏联结盟,对抗美国。)(2分)

(2)美国与西欧: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在各方面扶植和控制西欧,西欧依赖美国;(2分)20世纪70年代以后,西欧经济实力日益强大,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在各方面展开了与美国的竞争。(2分)

美国与日本:二战后初期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结束对日占领,大力扶植日本;(2分)日本经济腾飞后,开始逐渐摆脱美国的控制,加大了与美国的竞争。(2分)(3)①中东石油提价引发了战后第一次重大的经济危机,导致了美国经济的衰退;②西欧和日本的崛起,有力地冲击了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③美国陷入了侵越战争的泥潭难以自拔;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8分)

(4)二战后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的综合国力空前强大,成为世界霸主,控制了西欧和日本,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起了冷战;控制广大中间地带;发动对朝鲜,越南战争。(4分)70年代中后期,美国对苏联战略收缩.从越南撤军,中美关系正常化等。(3分)(如考生另有答案,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16、答案要点及解析:

(1)(结合过渡时期美国对华政策回答)政策:敌视新中国,采取政治上不承认、经济封锁和军事遏制的政策;朝鲜战争爆发后,入侵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

(2)(从“文革”时期中国的国内国际背景答,从美国面临的国际环境答题)中国方面原因:纠正“文革”初期在外交方面的极左政策;中苏关系严重恶化,苏联陈兵中国北部边境,国家安全面临严重威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扩大和改善国际交往,提高国际战略地位。美国方面原因:陷于侵越战争泥潭;在美苏全球争霸中处于守势;遏制中国政策失败;不得不承认世界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中国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力量。

(3)(按以民促官的思路回答)共同努力: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美国总统特使基辛格秘密访华;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4)(国家外交战略调整的根本出发点都是国家利益)根本出发点:国家利益。

高﹥考∽试≌题.库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本不该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然而,在冷战的背景下,中国领土台湾被美国当做其国际棋盘上的一个棋子来摆布,台湾问题已成为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

冷战结束后,台湾分离主义势力试图扩大所谓“国际生存空间”,而美国右翼势力又将台湾视为其牵制中国发展的一张牌。美国对华政策围绕台湾问题的摇摆,引起中美关系屡次跌宕起伏。1992年,美国政府决定售台150架F-16战斗机;1994年,又宣布所谓“对台政策调整”,就是其中两例。1995年,李登辉访美,大肆从事分裂活动,中国政府和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坚决开展了反分裂、反“台独”的斗争。1997年~1998年,中美首脑高层互访达成重要共识:(1)双方决定致力于发展“建设性的战略伙伴关系”;(2)美国重申了在台湾问题上的“三不”承诺,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须具主权国家资格才能参加的国际组织。

此后,美国政要担心“台独”可能会危害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一度热衷酝酿“三部曲”式的对两岸政策调整方案:(1)“台湾不独立”;(2)“大陆不动武”;(3)美国设法促成两岸“中期协议”。但美国政策调整的实质是:促“谈”不求“统”;谋“和”不逼“合”,其目的只是维持现状、防止冲突,而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台湾问题。这与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有着原则的分歧。

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之后,不仅严重地阻碍了两岸统一事业的发展,也给中美关系带来极大的麻烦。美国官方表态,称其对海峡两岸政策有“三个支柱”:(1)一个中国原则;(2)非武力解决问题;(3)挽救两岸对话。美方表示,克林顿政府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和“三不”的承诺没有改变;美国对两岸局势“严重关切”,担心两岸关系“擦枪走火”;美国呼吁海峡两岸尽快恢复交流与对话,及早缓解紧张局势。但美国政策具有其内在的矛盾与两面性:美国政府一方面表示对李登辉将两岸关系界定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而感到“意外和不解”,但另一方面又决定售台价值5.5亿美元的预警飞机和其他装备。

上述回顾给人若干启示:(1)世纪之交的国际关系格局中,尽管存在霸权主义的掣肘,但和平与发展仍是主流。一个中国原则已被国际社会广泛接受。任何国际势力企图支持所谓“台独”,就必将冒着破坏亚太地区稳定甚至和平的巨大风险。(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大国之间尽管存在各种矛盾,但也有利益的融合点。各方都力图将争执点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使之不至于失控。(3)在美国国际战略的棋盘上,美国的国家利益大致可分为三类:生死攸关的利益,重要的国家利益,以及一般利益。美国所要维护的,必然是它自己最大的国家利益。美国未必情愿被轻易拴在“台独”的战车上。两岸关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自和平统一祖国的“一国两制”方针确立以来,祖国大陆一直不断进行着切实的努力,充分照顾海峡两岸各方利益,既考虑历史,又顾及现状,希望促成中国最终的和平统一。

在两岸交往过程中,祖国大陆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其政策体现出多方面的灵活性:(1)谈判的原则——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一个中国的内涵分别处理;(2)代表的名义——不将两岸会谈视为中央对地方的谈判,而是主张两岸“平等协商”;(3)统一的过程——祖国的统一目标可以分步骤实现;(4)统一的模式——与港澳模式相比较,与大陆统一之后,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台湾人士也可以到祖国内地担任行政职务等。两岸统一之后,可以共享一个国家的尊严与荣誉,共同建设一个新中国。总之,祖国大陆在实事求是地探索比港澳模式更为宽松的“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这些探索和努力的依据就是对海峡两岸关系的三项基本认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尚未统一。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关系至关重要的基础。如果恪守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关系就存在着发展和改善的契机;反之,两岸关系就势必出现停顿甚至倒退的可能。1998年10月,第二次“汪辜会晤”达成了四项共识。这对于促进两岸的接触与对话,对于改善两岸关系的气氛,具有重要的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在台湾民众中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回应。他们思安求稳,不希望两岸关系过度跌宕起伏。

但是,台湾政局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值得人们警惕的动向:(1)“显性台独”,即“公开台独”的危险。台湾政界一部分人热衷于“公投入宪”的活动,就是一例。(2)所谓“不宣实独”的“隐性台独”的危险。民进党的所谓“转型”,就显示了这种策略的变化。(3)“久拖不决”的“潜性台独”的危险。在国际上,台湾当局推行“务实外交”,企图制造“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在两岸关系上,台湾当局一直拒绝政治谈判,企图将两岸暂时分离的状况长期化和固定化。李登辉推出分裂国家的“两国论”,其目的是企图从根本上破坏台湾海峡的和平局面,破坏两岸关系的发展,破坏中美关系的改善,并且危及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政府和人民与“两国论”的斗争是维护还是分裂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余地。

面向未来的中美关系与两岸关系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亚太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负有重大的责任。两国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深具潜力。双方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原则,积极寻求国家利益的汇合点,扩大合作,缩小分歧。美国应该了解: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并没有伤害美国的国家利益,而美国所伤害的正是中国最重大的国家利益和最根本的民族感情。冷战后,国际关系中有一个“合作安全”的新概念,即认为“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安全”之上。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美双方不应再损害彼此最为根本的国家利益。

台湾问题是事关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感情的大事,也是今后中美关系能否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围绕着台湾问题,世纪之交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包括:(1)防止台独。中国古语云:“防患未然”;英语中亦有“预防性防务”(preventive defense)的词汇。保持海峡安全与稳定的最好方式就是除去“台独”这个“导火索”。(2)减少对台军售。美国应该按照《“八·一七”公报》精神,逐渐递减对台军售,不将台湾纳入其战区导弹防御体系,也不通过所谓“加强台湾安全法”。(3)不干涉中国统一进程。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而且,就某种意义而言,通过“一国两制”方式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与美国的利益并不冲突。

就两岸关系而言,实现祖国统一乃中华民族之大局所在、大理所在、大义所在。祖国大陆倡导通过“一国两制”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就是实现这一历史目标的现实而又可行的模式。实现这一目标的措施可包括:(1)政治谈判。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什么问题都可以谈。作为第一步,两岸可先就正式结束敌对状态进行谈判。(2)实现“三通”。目前真正攸关台湾2100多万同胞和12亿大陆同胞权益的问题,就是实现两岸直接“三通”。(3)增加互信。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同根同源,不应该有什么根本的利害冲突不能解决。百年不遇的大地震之后,共同面对天灾的同胞之情再次拉近了海峡两岸的距离。江泽民主席在2000年元旦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与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台湾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利益都将得到充分的考虑。1月28日,钱其琛副总理在纪念江主席《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讲话发表五周年座谈会上再次申明了两岸对话和谈判的几个方面。然而,“两国论”是两岸关系的绊脚石。海峡两岸僵局是否能被打破,还要看台湾当局的态度。

总之,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可通过四个方面实现:(1)战略安全方面“互不为敌”;(2)经贸方面平等互利;(3)意识形态方面求同存异;(4)在中国统一问题上,美国不干涉中国内政。在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上,任何人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苦果”,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政府和人民实现国家统一的意志和能力。止戈为武,文武成斌。在台湾问题上,祖国大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为了防止“台独”和外来势力的干涉,中国政府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中国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世界知识〉第5期

台湾问题与中美关系

时间:2005-12-29 15:38来源:免费论文网 作者:佚名 点击: 1142次

2003年以来,围绕 “公投”,台海危机又一次升级。“台独分子”这次会走多远?政府会做出什么反应?美国政府又会怎样?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由于美国的态度历来对台湾当局起决定作用,“台独”分子的步伐也会根据美国的态度而定:美国反对,“台独”分子就会后退;美国不置可否,或默许、纵容,“台独”分子就会前进。粉碎“台独”阴谋,实现和平统一,主要是中美之间较量的结果,而不是和台湾当局。因此,把握美国的脉搏,对台湾问题的处理及彻底解决至关重要。美国对台湾的政策是服从于它的整体战略,把握美国对台政策的脉搏首先要把握其整体战略。

一、美国的全球战略与对华政策

“9.11”之后,美国的全球战略发生巨大变化,本土安全和“反恐”成为重中之重。美国已不再把中国当作接替前苏联的新敌人,而视为必须与之合作的国家。但同时,美国也把中国视为潜在的竞争对手。对中国,美国采取的是一种既拉拢又制约的政策。美国之所以一再宣扬现在 “美中关系处在最好时期”,是因为现在正是美国最需要中国帮助与合作的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处于最有利的时期,也是美国最可能满足中国要求的时期。

对台湾问题,美国认为维持台海两岸现状,对美国最有利:一方面,不其反恐大局;另一方面又可以长久地牵制中国。

对中国来说,台湾问题从长计议也未尝不可。随着时间推移,中国快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台湾在经济和生活水平方面的优势逐步丧失,对中国大陆的依赖将越来越深,民众中希望统一的情绪也会越来越强烈。届时,台湾回归将是水到渠成的事。

“台独”分子显然也意识到这一点:他们必须在“台独”还有一定市场时宣布独立,否则连尝试的机会都不会再有。

二、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谈判对象是美国,不是台湾当局

解决香港问题,中国是和英国谈成的;解决澳门问题,是和葡萄牙谈成的;解决台湾问题,该和美国谈了。美国才是解决台湾问题的谈判对象。一旦中美谈成,台湾当局面临的只是早一天还是晚一天接受的现实了。到时候,国际有的是自告奋勇前去斡旋的,根本不用中国费心。

现在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中国要对“台独”使用武力,台湾当局不害怕(认为美国会干预,会保护);倒是美国比较害怕(不愿与中国发生对抗,不愿因为台湾影响与中国的关系)。换句话说,中国要对“台独”动武,实际上是给美国施加压力,希望美国再向台湾施加压力。台湾当局怕美国,不仅在于它军事上依赖美国,而是它的生存就离不开美国。只有美国有能力压台湾接受“一国两制”。如果台湾不接受,如果美国对台湾进行制裁,台湾经济会怎样,人们心里都很清楚。

对“一国两制”,美国无法反对。第一,不改变台湾现行的社会制度,和美国所谓保护“民主制度”的承诺没有矛盾;第二,香港、澳门都实行“一国两制”,国际社会已接受了,美国也接受了。但是,对美国最有利的是继续维持台海两岸现状。如果台湾实行“一国两制”,美国就失去了牵制中国的砝码,又少了一个可以推销军火的对象,所以布什政府不会主动要台湾接受“一国两制”。我们不能因为鲍威尔表示不支持台湾“公投”就兴高采烈,要知道他同时还说“台湾是个民主的地方,可以自行决定要不要举行公投”。美国政府并没有支持中国,我们只有向其施加压力,以造成一种局面:在现实形势下,台湾接受“一国两制”是对美国最有利的选择。

面对陈水扁急不可待地推行“台独”,继续维持台海两岸现状已不再适应形势需要,对中国来说,这个底线已经过低,容易造成被动。在中国综合国力、国际地位都大大提高的今天,该是把底线提高到台湾必须接受“一国两制”的时候了。

纵观陈水扁的策略,就是一方面利用中国政府“不愿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心理,步步紧逼,使中国始终面临着是否动武的抉择。另一方面利用美国的“与台湾关系法”,诱使中国与美国发生直接对抗。我们决不能让“台独”分子的阴谋得逞。我们一定要避免和美国发生“硬对抗”,而是采取“软对抗”的方式,让美国体面的后退,从而和中国一道压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治”。

三、“软对抗”的方式:不合作

中国先要向美国表明,台湾问题是中国国家统一的大事,希望美国积极主动配合,要求台湾当局接受“一国两制”,如果台湾不接受,美国应和中国一起采取行动,要求国际社会对台湾进行经贸制裁。如果美国不同意,中国将在国际事务和国际组织中采取与美国不合作的政策,今后在很多方面美国都不会再得到中国的支持与合作。

对美国采取不合作的政策,法国历来做的非常成功,值得我们借鉴。

采取这种方式究竞能不能达到目的?中美两国会受到什么影响?

对中国的影响

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可能就是美国的经贸制裁,其他都微不足道。目前,中国对“台独”已表示出不惜使用武力,不惜一切代价,不惜经济倒退若干年的决心,比较而言,为实现和平统一,冒一下美国制裁的风险又算什么。以中国现在的经济基础和综合国力,以超过11万亿元的生产总值和4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美国的制裁完全可以承受;在争取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的情况下,中国还可以通过同欧盟等其他地区和国家的经贸往来使美国制裁的损害降到最低。再者,经贸制裁也是一把双刃剑,能给中国带来损害,也会对美国造成损害和不便。如果美国的制裁中国能够承受,我们还有什么可担心呢?如果美国也认识到经贸制裁对中国作用不大,也不一定会采用。

对美国的影响

第一,不支持中国“一国两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美国会在道义上失分,在国际社会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处于孤立和被动的地位;

第二,没有中国合作,美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困难倍增;

第三,由于中国拥有巨额外汇储备和大量美国国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美国经济;

第四,如果对中国进行经贸制裁,对美国的进出口贸易也会造成不利;

第五,今年是美国大选年,与中国关系恶化不利于竞选(每当美国大选时,就有人跳出来攻击中国,不如这次我们主动打“中国牌”,让他们知道一下厉害)。

这些,美国政府能承受吗?或者说,值不值得为台湾去承受。美国是一个非常务实的国家,它的每一项决策,都是根据其利益得失的大小作出的。

综上所述,在目前情况下,中美关系恶化,中国能够承受,美国承受起来难度较大。美国在世界上摊子铺得太大,许多事情都需要他国尤其是象中国这样的大国帮助与合作。因此,结论是:这样做,中国能够达到目的。

与此同时,中国还要广泛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主要是联合国、欧盟、东盟、阿盟以及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其中,法国、英国和日本的态度最为重要。

法国是当今最敢对美国说:“不”而美国又没办法的国家。作为欧盟主导国,法国的态度往往影响欧盟的立场。中法两国在国际事务中有很多共同点,都主张建立多极世界。今天,中法已是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为其支持 “一国两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打下了坚实基础。法国支持,能带动很多国家支持。

英国作为美国最亲密的盟友,是唯一能对美国起到“劝说”作用的国家。争取英国的支持,使其对美国发挥特殊作用,对解决台湾问题非常重要。千万不要忽视英国的能量。

日本由于等原因,对台湾一直有很大影响。应告诫日本政府,要认清形势,在中国国家统一的大事上,不要和中国结怨。

中国应争取在联合国通过一项决议:如果台湾不接受“一国两制”,将对其进行制裁。把台湾问题国际化,就象朝核问题那样,也许解决起来对我们更有利。

再一点,对台商进行分化。凡支持统一的台商,欢迎前来投资设厂经商。凡支持“台独”的,一律不许在大陆投资设厂经商;已来投资设厂经商、仍支持“台独”的,限期关厂、撤资、走人。这样做,可能会使个别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影响,但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这点影响微不足道。而对台湾,不仅在经济上,更会对民众的心理、立场产生重大影响。

四、在美国心目中并不重要

现在台湾对美国只有两个使用价值:一是牵制的砝码;二是销售军火的对象。以前有美国人说过台湾是一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也不过是把台湾当做一艘美国可以利用的“军舰”。换句话说,台湾只是美国棋盘上众多棋子中的一粒。为了全局利益,有些棋子是可以丢弃的。这就是台湾在美国心目中的地位。而中国用鲍威尔的话来说,今天已成为一个应该重点战略关系的主要大国、是“一个担当全球角色”的国家(,见2004年1-2月号美国《外交》杂志)。台湾和中国根本就没有可比性。

至于说美国不会抛弃“老朋友”,难道美国抛弃的“老朋友”还少吗?伊朗的巴列维、南越的阮文绍都是美国的“老朋友”。一旦美国认为继续维护这些“老朋友”已经不值得、代价过大时,就和他们分手了。

至于说美国在世界上要推行“民主”,阮文绍政权也是美国认定的“民主”制度。人们不会忘记阮文绍政权垮台时,大批美国军舰游弋在西贡附近海面,但不是为了救“民主”,而是为了把还留在西贡的美国人撤出。人们还会记得,炮火声中,美国大使是由直升飞机从房顶上接走的。美国就这样拒绝为保卫它所推行的“民主政权”再开一枪。

就是台湾也曾两次被美国抛弃过。一次是在蒋介石从大陆溃败到台湾时,美国认为国民党政权已没有什么价值,就象甩包袱一样地抛弃了它。只不过由于朝鲜战争爆发,美军才重新回到台湾。第二次是中美建交,台湾又一次遭到抛弃。直到如今,台湾当局只能靠《与台湾关系法》撑腰,连被美国正式承认的资格都没有。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台湾在美国心目中并不象有些人认为的那么重要。

美国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抛弃台湾,是因为它认为还没有到那个份儿上。当年中美能够建交,就是我们坚决坚持“有它没我”(即一个中国)的立场,决不后退的结果,使美国不得不让步。今天,如果我们在“一国两制”上仍然坚持“有它没我”,美国的选择只能是再次抛弃台湾,因为中国更重要。

五、宣布放弃以军事手段解放台湾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国过去不放弃以军事手段解放台湾的选择,是因为以前中国的实力及国际地位还不足以令台湾当局接受和平统一的条件,必须以武力作后盾向其施加压力。现在,中国的实力及国际威望使其已经具有十分把握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今年1月,美国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克里明确表态“解决两岸问题的是依照香港和澳门的模式”。这说明“一国两制”方式已在美国政界得到高度认可。的形势,已经到了不是台湾当局宣布不宣布“独立”的问题,而是中国对台湾实行“一国两制”用什么尺度的问题。以前中国提出对台湾要比香港、澳门宽得多,今天来看大可不必。在台湾的保护者--美国,而且是总统候选人都决心推动“一国两制”时,台湾当局还有什么讨价还价的本钱。真是此一时,彼一时。对台湾的条件应随着形势的改变而改变。在这种大环境下,中国继续保留“军事手段”的方式已弊大于利,反而会使台湾当局以“中国威胁论”来鼓惑民心,进口武器,制定出“毒蝎作战计划”,准备“先发制人”,对中国大陆也形成威胁。宣布放弃军事手段,倒可能使台湾问题的和平解决速度加快。这是因为:

第一,符合中国“和平崛起”的大战略。

第二,有利于消除国际和台湾民众对中国的误解,从而更容易接受“一国两制”方案,同时使“台独”分子鼓吹的“中国威胁论”破产。

第三,使《与台湾关系法》名存实亡。从美国方面来说,已无协助台湾防卫的对象,再向台湾倾销军火,将在众目睽睽之下,成为制造台海危机的祸首;从台湾当局来说,再大肆购买武器装备,也无法向民众交代。

第四,变被动为主动。一是把台湾会不会独立,中国政府会不会动武的焦点改变为台湾会不会接受“一国两制”。如不接受,美国和国际社会就必须和中国一道采取行动,要求台湾接受(美国与国际社会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都认为台湾问题应和平解决,没有理由推卸和中国一道采取行动的责任);二是把对台的军事准备改为积极防御,部署的导弹及一切军事措施都是针对台湾“毒蝎作战计划”的,无需撤除,使其“先发制人”方案成为众矢之的。

宣布放弃以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中国政府的本意就不打算对台湾使用武力。中国要收回的是一个富饶的宝岛,不是废墟。以中国与台湾如此悬殊的力量对比,和平统一一定是必然结局。在各方面条件都十分有利的今天,我们是能够做到让台湾 “完璧归赵”的,不要让它遭受战火的损害。

我们决不能被“台独”分子拖入战争。

中国应向全世界表明:我们之所以放弃以军事手段解决台湾问题,并不是没有这个力量,也不是害怕美国的军事介入,而是中国热爱和平,不愿使用武力,尤其不愿让中华民族自相残杀的悲剧重演。

退一步讲,如果陈水扁敢冒天下之大不讳,孤注一掷宣布台湾独立,中国就更有理由要求美国、要求联合国对其进行制裁,反而会使台湾加快实现“一国两制”。中国实在不必使用军事手段,只要继续坚持一个中国立场,就没有几个国家敢冒和中国断交的风险去承认台湾,既便是美国也不敢。当年,袁世凯的“洪宪”王朝就是在国内外的强烈反对下,短命而终。再看今天,世界上有几个国家支持台湾独立?台湾独立的下场必定和袁世凯一样悲惨。

虽然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但是中国已经具备了主导解决台湾问题走向的能力,不论是美国还是台湾都会按照中国的意志而行,中国和平统一的目的一定能达到。

第三篇: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本不该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然而,在冷战的背景下,中国领土台湾被美国当做其国际棋盘上的一个棋子来摆布,台湾问题已成为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

冷战结束后,台湾分离主义势力试图扩大所谓“国际生存空间”,而美国右翼势力又将台湾视为其牵制中国发展的一张牌。美国对华政策围绕台湾问题的摇摆,引起中美关系屡次跌宕起伏。李登辉抛出“两国论”之后,不仅严重地阻碍了两岸统一事业的发展,也给中美关系带来极大的麻烦。美国官方表态,称其对海峡两岸政策有“三个支柱”:(1)一个中国原则;(2)非武力解决问题;(3)挽救两岸对话。美方表示,克林顿政府奉行的一个中国政策和“三不”的承诺没有改变;美国对两岸局势“严重关切”,担心两岸关系“擦枪走火”;美国呼吁海峡两岸尽快恢复交流与对话,及早缓解紧张局势。但美国政策具有其内在的矛盾与两面性:美国政府一方面表示对李登辉将两岸关系界定为“特殊的国与国”关系而感到“意外和不解”,但另一方面又决定售台价值5.5亿美元的预警飞机和其他装备。

在两岸交往过程中,祖国大陆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其政策体现出多方面的灵活性:(1)谈判的原则——将一个中国的原则与一个中国的内涵分别处理;(2)代表的名义——不将两岸会谈视为中央对地方的谈判,而是主张两岸“平等协商”;(3)统一的过程——祖国的统一目标可以分步骤实现;(4)统一的模式——与港澳模式相比较,与大陆统一之后,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台湾人士也可以到祖国内地担任行政职务等。两岸统一之后,可以共享一个国家的尊严与荣誉,共同建设一个新中国。总之,祖国大陆在实事求是地探索比港澳模式更为宽松的“一国两制”的台湾模式。这些探索和努力的依据就是对海峡两岸关系的三项基本认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海峡两岸两种社会制度并存;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尚未统一。

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两岸关系至关重要的基础。如果恪守一个中国的原则,两岸关系就存在着发展和改善的契机;反之,两岸关系就势必出现停顿甚至倒退的可能。1998年10月,第二次“汪辜会晤”达成了四项共识。这对于促进两岸的接触与对话,对于改善两岸关系的气氛,具有重要的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缓和,在台湾民众中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回应。他们思安求稳,不希望两岸关系过度跌宕起伏。

但是,台湾政局的发展还存在诸多值得人们警惕的动向:(1)“显性台独”,即“公开台独”的危险。台湾政界一部分人热衷于“公投入宪”的活动,就是一例。(2)所谓“不宣实独”的“隐性台独”的危险。民进党的所谓“转型”,就显示了这种策略的变化。(3)“久拖不决”的“潜性台独”的危险。在国际上,台湾当局推行“务实外交”,企图制造“一中一台”或“两个中国”;在两岸关系上,台湾当局一直拒绝政治谈判,企图将两岸暂时分离的状况长期化和固定化。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维护世界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亚太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等方面都负有重大的责任。两国的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深具潜力。双方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求同存异的原则,积极寻求国家利益的汇合点,扩大合作,缩小分歧。美国应该了解:在台湾问题上,中国并没有伤害美国的国家利益,而美国所伤害的正是中国最重大的国家利益和最根本的民族感情。冷战后,国际关系中有一个“合作安全”的新概念,即认为“合作”必须建立在“相互安全”之上。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美双方不应再损害彼此最为根本的国家利益。

台湾问题是事关中国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民族感情的大事,也是今后中美关系能否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关键。围绕着台湾问题,世纪之交的中美关系最关键的问题包括:(1)防止台独。中国古语云:“防患未然”,保持海峡安全与稳定的最好方式就是除去“台独”这个“导火索”。(2)减少对台军售。美国应该按照《“八·一七”公报》精神,逐渐递减对台军售,不将台湾纳入其战区导弹防御体系,也不通过所谓“加强台湾安全法”。(3)不干涉中国统一进程。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而且,就某种意义而言,通过“一国两制”方式实现中国的和平统一,与美国的利益并不冲突。

就两岸关系而言,实现祖国统一乃中华民族之大局所在、大理所在、大义所在。祖国大陆倡导通过“一国两制”方式实现祖国统一,就是实现这一历史目标的现实而又可行的模式。海峡两岸的中国人同根同源,不应该有什么根本的利害冲突不能解决。百年不遇的大地震之后,共同面对天灾的同胞之情再次拉近了海峡两岸的距离。江泽民主席在2000年元旦再次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下进行海峡两岸的对话与谈判,什么问题都可以谈,台湾人民和各界人士的利益都将得到充分的考虑。然而,“两国论”是两岸关系的绊脚石。海峡两岸僵局是否能被打破,还要看台湾当局的态度。

总之,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在中国统一问题上,美国应不干涉中国内政。在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上,任何人都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苦果”,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政府和人民实现国家统一的意志和能力。止戈为武,文武成斌。在台湾问题上,祖国大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统一。但为了防止“台独”和外来势力的干涉,中国政府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中国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不仅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台湾问题不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

第四篇: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2015210046 范明福

中美关系下的台湾问题的演变与展望 -读《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一书有感

台湾问题实质是1949年后国共两党经过激烈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后遗留下来的中国内政问题;但是美国出于其全球战略和对华政策的需要而对中国内政进行的长期干涉,即对台湾提供以军事庇护从而造成台湾问题的长久搁置。台湾问题长期以来是影响中美关系的重要因素,中美关系的发展也关系着两岸问题的发展态势。在当前国际新形势下,中美两个大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岛内政局的变换,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台湾问题的解决,台湾问题将在未来长期一段时间内仍然无法解决。

从 1950 年 6 月至今的 50 多年中,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可分为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都与当时的美国全球战略、亚太战略和对华政策相应。中美建交前,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是中美围绕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但是由于美国的插手,问题迟迟不能解决,成为21世纪中国实现国家利益的关键问题,也成为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核心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提出“台湾地位未定论”,支持台湾当局,阻挠中国的统一。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实现正常化,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是美国在与中国建交的同时,又炮制了《与台湾关系法》,继续保持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从中美建交和《与台湾关系法》的出台,可以看出,美国对外政策的制定是受战略安全、国内政治力量平衡经济贸易利益、意识形态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的,而最主要的还是国家利益的原则。冷战后时期,美国国会固守“冷战思维”,将中国看作是一种新的“威胁”,是其在亚太地区霸权政策的主要敌手,加紧了对台湾问题的干涉,使21世纪中国解决台湾问题面临着更大障碍。对于中国来说,21世纪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既面临着历史的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阻碍,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不断发展壮大国家的综合实力,积极发展与美国的友好合作关系,与台湾的合作协商联系,争取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中美出于各自利益的存在着合作与摩擦的错综复杂的关系。中美关系总体缓和与稳定的局面早在“9·11”事件发生后不久就已经开始了。2003年9月,已有中方官员提出“中美关系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此后,来自中美双方的此类评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小布什政府的两任国务卿鲍威尔和赖斯。从实际情况来看,中美两国在这期间确实就诸多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紧密合作。就当前来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气候变化与能源安全、反恐与防核扩散等重大现实问题,无一不需要中美两个大国的有效合作,任何一国都无法单独应对;甚至仅仅依靠中美两国的合作也不够,还需要世界其他大国和国家集团的积极参与。中美在诸多问题上的合作,不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出于两国各自国家利益的现实需要。美国的内外政策及其调整变化往往是不同立场的政治精英相互博弈的结果,其对华对台政策的制定与调整更是如此。例如,1949—1950年上半年是台湾问题酝酿的关键时期,当时美国的政治和战略精英们针对台湾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以杜鲁门总统和艾奇逊国务卿为代表的行政部门认为美国应从中国内战中脱身,因而主张“弃蒋弃台”;而以远东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为代表的军方强硬派却从军事战略的角度出发,主张“保蒋保台”。辩论的结果是“保台派”战胜了“脱身派”,直接导致了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的产生。又如,1979年元旦中美建交前后,美国政治精英们围绕此后的美台关系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其结果是国会中的“亲台派”战胜了对华相对温和的行政部门,推翻了后者最初提出的并不涉及美台军事关系的《台湾授权法案》,代之以明显损害中国领土主权的《与台湾关系法》,为此后的中美关系发展埋下了最大的隐患。中美关系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既合作又竞争的大国博弈关系才是中美互动的常态,任何所谓的新形势都必须被置于历史的长时段中进行考察才有意义。

2、岛内政局政局变换给两岸关系带来不利一面

2000 年 3 月 18 日,民进党候选人陈水扁在台湾“总统”大选中,以 39%的微弱多数票,分别战胜原属国民党的独立候选人宋楚瑜和国民党候选人连战,当选为台湾“总统”。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为之一变。这一变不仅彻底改变了台湾岛内的政党力量结构,而且也最终使台湾走上了政党轮替的道路。随着民进党主控政权,民进党与亲民党、国民党三党争雄权力格局的形成,台湾政坛进一步显示出复杂多变的特点,两岸关系的走势更加波谲云诡。民进党上台后“台独”势力进一步扩大。民进党陈水扁当局不仅在理念上否定“一个 中国”,而且采取实质性行动,实践“台独”。在李登辉执政之前,即两蒋统治时期,台湾岛内民众的基本政治心态是岛内民众虽不满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要求民主自由,但绝大多数民众是认可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他们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统一大陆。因此,那时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都是强烈反对“台独”势力,很多主张“台独”者要么流亡海外,要么坐牢狱。“台独”主张和言论在岛内基本上没有市场。民进党成立以后,虽然在其党纲中把建立独立的台湾共和国作为其奋斗目标,但是在参加台湾岛内的重大选举时,都因慑于岛内民众“反独”的大氛围,在该问题上不敢作过分渲染,要么低调处理,要么就干脆不提,或则用其它形式的语言予以变通代替和掩盖。即使这样台湾岛内民众还是常常怀疑民进党的“台独” 立场,担心它上台执政,会给两岸关系发展造成严重影响。限于岛内的政治气候,此时民进党在各种选举中常常落败,有时仅以微弱优势获胜,从来没有获得过绝对性胜利。但是,这种反对“台独”,怀疑民进党的台湾岛内民众的政治心态正随着民进党势力的逐渐壮大而慢慢发生着改变。特别是岛内一些民进党籍的县、市长,在任职期间都采取较为务实的做法,为当地经济、政治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如原台北市长陈水扁、台南县长陈唐山等,都因此而获得了当地民众的拥护。正 是因为民进党树立了这种“能为岛民做事”的形象,使岛民的态度逐渐从怀疑转向肯定。台湾岛内民众心态的转变成为民进党能够在 2000 年得以上台执政并在2004 年能够继续连任的政治基础。民进党上台以后,也正是利用岛民心态的这种转变,给主张“统一”、主张“和谈”、主张“三通”的岛内人士扣上了“卖台分子”的帽子,致使现在台湾岛内无人再敢公开讲“统一”之类的言语,全岛舆论为之一变,岛内民众政治心态进一步朝着“台独”方向发展。政治心态改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部分岛民对“台独”引发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以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主张“台独”的民进党上台执政已经过了六年,台湾岛民发现两岸并没有发生战争,台湾现状远没有想象的那般差,一切都还是在向前走,原本提心吊胆的心也逐渐落了地。这种心态上的改变其实也是个从量 变到质变的过程。即随着民进党“台独”主张的日益彰显和“台独”步伐的日益加快,以及大陆虽数次声称要坚决反对“台独”,但始终未给其致命性打击,岛内民众对“台独”引发的严重后果的恐惧感逐渐减弱,现在愈发变得接受“心平气和”了。可见,随着今后民进党的长期执政,台湾民众的政治心态总体上很可能进一步向默认,甚至拥护“台独”的方向发展。台湾民众的上述政治心态的变化趋势,对于实现国家统一将是非常大的不利因素,会对今后两岸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未来台湾问题的展望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的重要性没有减少历史显示,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从出现开始, 一直是中美关系最重要的干扰因素。其重要性源于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在基本国家关系和国家战略两个层次的利益冲突的集中表现。这两个层次的冲突都是由于美国坚持插手、干涉中国内政而引发, 而且直接、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国家统一等核心利益。所以, 只有美国减少并最终停止对台湾问题的插手、干涉,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的重要性才会减少并消失。进入 21 世纪以来, 尽管中美之间出现了保持台海局势相对和平的共同利益, 但并没有迹象表明美国准备停止插手、干涉台湾问题。关键在于,尽管中美关系持续改善、发展, 但美国没有, 而且在可预见的时期中也不可能停止对中国的防范、遏制, 所以, 一直需要以台湾和台湾问题做为牵制、防范中国的重要战略手段。在这个意义上,台湾问题涉及美国重大利益。只有防范、遏制中国不再是美国战略和对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美国才会减少、停止插手、干涉台湾问题。在出现这种战略性变化前,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的重要性不会, 也不可能减少, 更不可能消失。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的敏感程度有所下降很长时期中,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的敏感性一直受到特别关注。因为海峡两岸关系的紧张,往往立即引发中美关系的紧张。这种敏感性来自中美关系中台湾问题的重要性;而在具体层次上,这种敏感性则来自美国把保护、支持台湾, 特别是保护、支持台湾当局, 做为插手、干涉台湾问题的主要手段。由于美国坚持保护、支持台湾当局, 所以海峡两岸关系紧张, 必然引发中美关系紧张。在上世纪 90 年代, 这种敏感性有最突出、频繁的表现。但是, 进入 21 世纪后, 保持台海局势相对和平成为中美之间在台湾问题上的共同利益, 导致出现海峡两岸关系紧张并不必然导致中美关系紧张的局面, 甚至出现中美有限合作, 制约陈水扁“台独”行径的局面。显然, 在这个意义上,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的敏感程度有所下降, 而且在陈水扁加大推行“台独”路线力度的形势下, 这一点还将更加明显。台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起伏主要原因的局面将减少。

台湾问题将继续严重干扰中美关系, 但始终不会, 也不可能改变中美关系的发展大趋势在经历了上世纪 90 年代明显加剧的冲突后,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在 21 世纪初期可能进入冲突相对缓和、敏感程度相对下降的阶段。尽管海峡两岸关系可能一再出现紧张局面, 但中美之间并不一定因为台湾问题而发生严重冲突, 这可能成为 21 世纪初期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的重要特点之一。由于美国没有, 也不可能停止插手、干涉台湾问题, 在 21 世纪初期和更长时期中, 台湾问题将继续严重干扰中美关系。主要包括: 美国坚持插手、干涉台湾问题, 继续严重损害中国的领土主权完整和国家统一;美国把保护、支持台湾和争取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主导地位, 纳入美国对亚太地区军事战略布署的调整之中, 很可能将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冲突, 由主要是双边关系的层次上升为地区战略关系的层次;美国保护、支持台湾的各方面动作, 仍然是中美之间经常性的冲突的重要内容。由于这些干扰,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的新阶段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但必须认识到, 中美关系中的台湾问题从出现之时起, 从来就不是中美关系的决定性因素。中美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是中美双方对于各自在一定历史时期中的战略利益的判断。中美双方都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 保持中美关系相对稳定, 发展中美更广泛的合作, 符合双方在 21 世纪初期和更长时期的利益。这决定中美关系持续改善、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

第五篇: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第一讲、中美关系与台湾问题

1、如何认识冷战后的中美关系?

2、为什么说台湾问题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 美国在台利益分析:

(1)政治上的考虑:利用台湾的民主化推进亚洲政治民主化(2)安全利益:确保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影响力(3)经济利益:台湾是美国的重要贸易伙伴(4)外交利益:利用台湾牵制中国、制约中国

3、如何认识中美关系中的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是中美关系的稳定器

4、一国两制的基本点是什么? 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制、和平谈判

5、中国对待台湾问题的战略?(1)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不动摇(2)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动摇(3)反对台独活动绝不妥协

(4)照顾和维护台胞的正当权益绝不改变

6、中美关系的发展经历哪些阶段? 全面对抗——1949-1972 解冻建交——1972-1979 正常化交往——1979-1989 重重危机——1989-1996 **迭起——1996-2001

7、中美关系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有哪些?(1)人权问题上的对抗与对话

(2)“经济型政治”驱动下的中美贸易争端(3)中国的崛起和地区安全问题(4)最容易引发直接冲突的台湾问题(5)战略互相信任

8、中美关系中存在哪些共同利益?(1)维护世界和平与繁荣

(2)保持亚太地区的稳定和成长(3)促进国际贸易和投资发展(4)防止人类环境恶化(5)遏制毒品的泛滥(6)台湾问题上维持现状

9、影响两岸关系未来走向的因素有哪些?

(1)美国的“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台独政策(2)台独的分裂活动

(3)中国大陆的综合实力和影响力增强(4)台湾岛内民众的国家和民族认同(5)台湾岛内政局 第二讲、大国兴衰的历史经验与中国的发展

1、大国的界定

对世界格局的发展和变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1)必须有强劲经济基础和综合实力(2)要有整合的国家制度和社会结构(3)有吸引力的文化和精神特征(4)能够在全球施加国际战略影响

2、英国崛起的原因

(1)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2)英国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3)英国在世界上最先完成工业革命,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4)繁荣的文化

3、法国崛起的原因

(1)强大的专制主权的形式(2)法国大革命

(3)拿破仑统治下的法兰西帝国(4)近代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确立(5)法国的工业革命

4、大国兴衰的历史启示

(1)安定、稳定的政治局面和民族凝聚力是崛起的前提(2)长期、稳定的发展是维持大国崛起的基础(3)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4)自由、繁荣的文化是大国崛起的支撑(5)大国兴衰的警示—中国的崛起要和平崛起

5、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的(2)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3)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4)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6、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1)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

(2)中国改开放以来的成就为中国进一步实现和平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3)党的建设和执政能力的提高为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和组织保障

7、面临的风险与挑战

(1)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等领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对中国发展的遏制势力日益增强

(2)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不平等、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城乡差距和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民生领域突出问题尚待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难题亟待解决

(3)党的建设过程中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 联合国

1.联合国建立的背景

①国际联盟瓦解,呼唤新的国际组织诞生;

②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成果,反法西斯盟国相互妥协的产物 ③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2.联合国建立的过程

①1941年8月,美国、英国,签署了《大西洋宪章》

②1942年1月,苏英美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首次使用了“联合国家” ③1943年10月,苏英美中,签署了《莫斯科四国宣言》——《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 ④1943年,美英苏。德黑兰会议

⑤1944年8月—10月,苏美英中,敦巴顿橡树园,安全理事会由中法苏英美五国担任常任理事国,提出“联合国”的名称(第一个具体步骤)

⑥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表决“五大国一致”的原则——常人理事国享有“否决权” ⑦1945年10月24日,宪章生效,联合国正式成立 3.联合国总部

·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瑞士日内瓦、奥地利维也纳设有办事处 ·肯尼亚内罗毕设有秘书长代表办事处 4.联合国的宗旨

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②发展国家间的友好关系 ③促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④协调和过行动 5.联合国原则 ①权利平等

②国家领土完整与政治独立不容侵犯 ③不干涉他国内政

④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⑤各国和睦相处 6.联合国主要机关 ①联合国大会

2006年3月,人权理事会,由47各成员国组成,中国成为人权理事会的首届理事国 ②安全理事会 15个理事国:

5个常任理事国:美俄英法中;10个非常任理事国,任期2年,不能连选连任 ③经济及社会理事会

54个理事国,任期3年,两次常会 ④托管理事会 ⑤国际法院

位于荷兰海牙,15名法官,法官由大会&安理会选出 中国的史久镛,93年成为法官,03法院院长 ⑥秘书处

秘书长=行政首长,任期5年,可连选连任,已有8位秘书长 7.联合国的专门机构,15个 社会文化、科学技术交通、工农业、金融方面的专门机构 8.联合国的相关组织——世贸组织 9.联合国的作用

①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缓和国际紧张局势和解决地区冲突方面发回来积极地作用 ②联合国在协调国际关系,促进各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方面发回来积极作用 ③联合国在才俊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④联合国称为各国、各地区的协调中心 10.联合国的改革 ①安理会改革

·第51届联大提出安理会改革一揽子方案

增加5个常任理事国;4个非常任理事国;新常任理事国不享有否决权 ·四国联盟

日本、德国、巴西、印度组成

要求6管理会常任理事国希望,4个任期为2年的非常任理事国席位 ·非洲联盟方案

要求增加6个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席位,5个非常任理事国 ·团结谋共识运动的方案

增加10非常任理事国,可连选连任 ·美国的方案

2个常任理事国,2—2个非常任理事国 ·中国对联合国改革的立场 ·安南的报告

涉及联合国机构改革反恐,授权使用武力以及安全人权等,安理会成员由15增加到24个 ②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 ③联合国会员国的会费问题 ④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遏制单边主义

·加强安理会集体机制,让其更好地发挥作用 ·拘谨千年发展目标的实现 ·加强、整顿秘书处的工作 中国与联合国

1.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

2.1949年—1971年中国因美国的无理阻挠而被排除在联合国之外 3.26届脸大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1971。9.21由23过提出,表决以76赞成、35反对、17弃权通过)4.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

①20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去的独立,并在国际事务中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②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③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

5.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作为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在使馆和品与安全的重大事务上享有否决权,是联合国中拥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之一

作用:尊重联合国的权威地位,维护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参加各项工作,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建设性作用。十八大

1.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是什么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2.十八大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是什么 总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总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总任务: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导致中国现阶段城乡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农业与工业发展的内在条件差异 ·中国工业化过程中对农业的超额索取 ·城乡间劳动力流动障碍

4.什么是城乡一体化

是把工业和农业、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统一整体,充分发挥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特别是充分发挥工业和城市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

5.造成中国现阶段区域发展差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 原因:自然条件差异;世界经济因素;国内政策因素

解决: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整形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继续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带动其他地区发展

6.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是什么?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7.阐释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还有部队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模式,其核心是环境和资源问题

生态文明:人与自然、人与人、个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下载专题7中美关系与经济发展[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题7中美关系与经济发展[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美关系的现在与未来

    中美关系的现在与未来 课程名称 中美关系与打国政治 学 院 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班级 13环境设计6班 学 号 3113008990 姓 名 张家明 2015 年11月 03日中美关系的现在与未来 〔......

    思想汇报中美关系

    思想汇报敬爱的党组织: :通过不断的学习,党性逐渐得到了增强,对党组织的渴 望也更加强烈。党的思想不仅充实的是我们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拓展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当我看到党......

    中美关系演讲稿

    中美关系ppt演讲稿 大家好,我们是日语专业的蔡欢毅,谢家宏,朱振琦,陈文迪。我们要讲的主题是中美关系。 回顾50多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

    浅谈中美关系

    浅谈中美关系 导言: 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从历史上看,影响中美关系的因素很多,诸如国际格局、经济和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国家利益以及彼此处理双边关系......

    中美关系论文

    中美关系形势的分析 中美关系走向回顾近60年来中国的对美政策和中美关系的历史,双方既有尖锐的对立,也有真诚的合作。冷战后的中美关系也曾经出现了多次起伏和危机,但是中美关......

    中美关系发展史

    中美关系发展史 在20世纪进入尾声之际,美国“新干涉主义”抬头,给中美关系带来了新的严峻考验。11月,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最终达成协议。2000年,中美关系进一步得到......

    形势与政策论 中美关系论文

    中美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分析 13级城规一班 宁致远 20135221 摘要:中美关系是自我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对外关系之一。60年来,中美关系跌宕起伏。从敌对到和解再到战略合作,中美关......

    对中美关系的分析与思考

    形势与政策论文对中美关系的分析与思考 ——形势与政策课论文 1 形势与政策论文摘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多方面与不同的发达国家存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