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诺贝尔文学奖历年获奖作者及获奖作品
年份(公元)1901年 1902年 1903年 1904年
1905年 1906年 1907年 1908年 1909年 1910年 1911年 1912年 1913年 1915年 1916年 1917年
1919年 1920年 1921年 1922年 1923年 1924年 1925年 1926年 1927年 1928年 1929年
获奖作者
苏利·普吕多姆(1839~1907),诗人 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历史学家
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戏剧家、诗人、小说家
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诗人。何塞·埃切加赖(1832~1916),戏剧家、诗人 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小说家 乔祖埃·卡尔杜齐(1835~1907),诗人、文艺批评家 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小说家、诗人
鲁道尔夫·欧肯(1846~1926),哲学家 西尔玛·拉格洛夫(女)(1858~1940),作家 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1830~1914),作家 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剧作家、诗人、散文家。
盖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剧作家、诗人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诗人、社会活动家
罗曼·罗兰(1866~1944)作家、音乐评论家 魏尔纳·海顿斯坦姆(1859~1940),诗人、小说家
卡尔·耶勒鲁普,作家。亨利克·彭托皮丹,小说家
卡尔·施皮特勒(1845~1924)诗人、小说家。克努特·汉姆生(1859~1952)小说家、戏剧家、诗人 阿纳托尔·法郎士1844~1924)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1866~1954),作家 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9),诗人、剧作家 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1868~1925),作家
乔治·萧伯纳(1856~1950),戏剧家 格拉齐亚·黛莱达(女)(1871~1936),作家。
亨利·柏格森(1859~1941),哲学家 西格里德·温塞特(女)(1882~1949),作家
保尔·托马斯·曼(1875~1955),作家
国籍 法国 德国 挪威 法国 西班牙 波兰 意大利 英国 德国 瑞典 德国 比利时 德国 印度 法国 瑞典 丹麦 丹麦 瑞士 挪威 法国 西班牙 爱尔兰 波兰 爱尔兰 意大利 法国 挪威 德国
获奖作品 《孤独与深思》 《罗马风云》 《挑战的手套》
《金岛》 《伟大的牵线人》 《你往何处去》 《青春诗》 《老虎!老虎!》 《精神生活漫笔》 《骑鹅旅行记》 《特雷庇姑娘》 《花的智慧》 《群鼠》
《吉檀枷利—饥饿石头》 《约翰·克利斯朵夫》
《朝圣年代》 《磨坊血案》 《天国》 《奥林匹亚的春天》 《大地硕果—畜牧曲》
《苔依丝》 《不吉利的姑娘》 《丽达与天鹅》
《福地》 《圣女贞德》 《邪恶之路》 《创造进化论》 《新娘—主人—十字架》
《魔山》
1930年 1931年 1932年 1933年 1934年 1936年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4年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1960年 1961年 1962年 1963年
辛克莱·刘易斯(1885~1951),作家
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1864~1931),诗人 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小说家、剧作家 伊凡·亚历克塞维奇·蒲宁(1870~1953)作家 路伊吉·皮兰德娄(1867~1936)小说家、戏剧家
尤金·奥尼尔(1888~1953)剧作家 罗杰·马丁·杜·加尔(1881~1958)小说家
赛珍珠(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作家
弗兰斯·埃米尔·西兰帕(1888~1964)作家 约翰内斯·威廉·扬森(1873~1950)小说家、诗人 列拉·米斯特拉尔(女)(1889~1957)诗人
赫尔曼·黑塞(1877~1962)作家 安德烈·纪德(1869~1951)作家、评论家
托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诗人、剧作家、批评家
威廉·福克纳(1897~1962)作家
亚瑟·威廉·罗素(1872~1970)数学家、哲学家
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1891~1974)诗人、戏剧家、小说家
莫里亚克作家
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政治家、历史学家、传记作家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作家。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斯(1902~)作家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1881~1958)诗人
阿尔贝·加缪(1913~1960)作家
鲍里斯·列昂尼多维奇·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诗人、小说家
萨瓦多尔·夸西莫多(1901~1968)诗人
圣.琼.佩斯,作家
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小说家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作家 乔治·塞菲里斯(1900~1971)诗人
美国 瑞典 英国 俄国 意大利 美国 法国 美国 芬兰 丹麦 智利 德国 法国 英国 美国 国 瑞典 法国 英国 美国 冰岛 西班牙 法国 前苏联 意大利 法国 前南斯
拉夫 美国 希腊
《巴比特》 《荒原和爱情》 《有产者》 《米佳的爱》 《寻找自我》 《天边外》 《蒂伯—家》 《大地》 《少女西丽亚》 《漫长的旅行》
《柔情》 《荒原狼》 《田园交响曲》 《四个四重奏》 《我弥留之际》 《哲学—数学—文学》 《大盗巴拉巴》 《爱的荒漠》 《不需要的战争》 《老人与海》 《渔家女》 《悲哀的咏叹调》 《局外人》、《鼠疫》 《日瓦戈医生》 《水与土》 《蓝色恋歌》 《桥·小姐》 《人鼠之间》 《“画眉鸟”号》
1964年 1965年 1966年
1967年 1968年 1969年 1970年 1971年 1972年 1973年 1974年
1975年 1976年 1977年 1978年 1979年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1985年 让·保尔·萨特(1905~1980)犹太人,哲学家、作家 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奇·肖洛霍夫(1905~1984)作家 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1888~1970)犹太人,作家
奈莉·萨克斯(女)(1891~1970)诗人 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诗人、小说家
川端康成(1899~1972)小说家 萨缪尔·贝克特(1906~1989)作家 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2008)作家
巴勃鲁·聂鲁达(1904~1973)诗人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作家 帕特里克·怀特(1912~1990)小说家、剧作家
埃温特·约翰逊(1900~1976)作家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1904~1978)诗人 埃乌杰尼奥·蒙塔莱(1896~1981)诗人
索尔·贝娄,作家
阿莱克桑德雷·梅洛(1898~1984)诗人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作家
奥德修斯·埃里蒂斯,诗人 切斯拉夫·米沃什(1911-2004)诗人 埃利亚斯·卡内蒂(1905~)德语作家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犹太人,记者、作家
威廉·戈尔丁(1911~1994)作家 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1901~1986)诗人
克洛德·西蒙(1913)小说家
法国 前苏联 以色列 瑞典 危地马
拉 日本 法国 俄罗斯 智利 德国 澳大利亚 瑞典 瑞典 意大利 美国 西班牙 美国 希腊 波兰 英国 哥伦比亚 英国 捷克 法国 尼日利亚 美国
《苍蝇》 《静静的顿河》 《行为之书》 《逃亡》 《玉米人》 《雪国》 《等待戈多》 《癌病房》 《情诗·哀诗·赞诗》 《女士及众生相》 《风暴眼》 《乌洛夫的故事》 《露珠里的世界》 《生活之恶》 《赫索格》 《天堂的影子》 《魔术师·原野王》 《英雄挽歌》 《拆散的笔记簿》
《迷惘》 《百年孤独》 《蝇王》、《金字塔》
《紫罗兰》 《弗兰德公路》、《农事
诗》 《雄狮与宝石》 《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
摩》 1986年 沃莱·索因卡(1934~)剧作家、诗人、小说家、评论家
1987年 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苏裔美籍诗人
1988年 1989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1994年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纳吉布·马哈富兹(1911~)作家 塞拉Camilo Jose Cela 作家 奥克塔维奥·帕斯,诗人 内丁·戈迪默(女)(1923~),作家 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诗人 托尼·莫里森(女)(1931~)作家 大江健三郎(1935~)小说家
希尼(1939~)诗人 希姆博尔斯卡(女),诗人 达里奥·福,讽刺剧作家 若泽·萨拉马戈,记者、作家
君特·格拉斯,作家
高行健(1940~)法籍华人。剧作家、小说家 维·苏·奈保尔(1932~)印度裔英国作家
凯尔泰斯·伊姆雷,作家 库切(1940~)作家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3~)女作家
哈罗德·品特(1930~2008),犹太人,英国剧作家,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
奥尔罕·帕慕克(1952~),作家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女作家 勒•克莱齐奥(1940—),“新寓言派”代表作家
赫塔·米勒又译赫塔·缪勒、赫塔·穆勒,小说家,诗人,散文家。
埃及 西班牙 墨西哥 南非 圣卢西
亚 美国 日本 爱尔兰 波兰 意大利 葡萄牙 德国 法国 英国 匈牙利 南非 奥地利 英国 土耳其 英国 法国 德国
《街魂》 《为亡灵弹奏》 《太阳石》 《七月的人民》 《西印度群岛》 《所罗门之歌》 《个人的体验》、《万延元
年的足球队》
《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
《盲目》 《辽阔的原野》
《灵山》 《到来之谜》 《无形的命运》
《耻》 《钢琴教师》 《看房者》 《伊斯坦布尔》 《金色笔记》 《乌拉尼亚》
诺贝尔文学奖历年获奖作者及获奖作品
第二篇:诺贝尔文学奖历年获奖作者及代表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历年获奖作者及代表作品
2012 莫言(1955年2月17日-),作家,中国,代表作《生死疲劳》
2011, 托马斯·特朗斯特罗姆,瑞典,《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全集》
2010,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秘,世界末日之战
2009年
赫塔·米勒(Herta Müller,1953-),罗马尼亚裔的德国女性小说家、诗人、散文家。授予她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专注于诗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代表作品:《心兽》、《狐狸那时已是猎人》、《低地》、《今天我不愿面对自己》、《呼吸秋千》(2009年获奖作品)等。
2008年
勒·克莱齐奥(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1940—),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新起点、诗歌冒险和感官迷幻类文学的作家,是在现代文明之外对于人性的探索者”。主要作品有《诉讼笔录》、《金鱼》、《流浪的星星》、《少年心事》、《战争》(2008年获奖作品)、《乌拉尼亚》等。
2007年
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1919—),英国女作家,获得2007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品《金色笔记》(2007年获奖作品)、《野草在歌唱》、《暴力的孩子们》、《简述下地狱》、《第三、四、五区域间的联姻》、《简·萨默斯日记》等。
2006年
奥尔罕·帕慕克(1952~),土耳其作家,授予他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在追求他故乡忧郁的灵魂时发现了文明之间的冲突和交错的新象征。”主要作品有《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红》(2006年获奖作品)、《伊斯坦布尔》等。
2005年
哈罗德·品特(1930~2008),犹太人。英国剧作家,被评论界誉为萧伯纳之后英国最重要的剧作家。获得2005诺贝尔文学奖。主要作品: 《生日派对*看门人*回乡》(2005年获奖作品)、《看门人》(The Caretaker,1960)、《生日派对》(TheBirthdayParty,1958)、《回乡》(TheHome coming,1965)等。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的理由是“他的戏剧发现了在日常废话掩盖下的惊心动魄之处,并强行打开了压抑者关闭的房间。”
2004年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3~)奥地利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钢琴教师》(2004年获奖作品)、《女情人们》、《我们是骗子,宝贝》及《情欲》等小说。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她由此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奥地利人。获奖理由:“因为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揭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2003年
库切(1940~)南非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等待野蛮人》、《昏暗的国度》、《来自国家的心脏》、《耻》(2003年获奖作品)、《钢铁时代》、《凶年纪事》等。20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2002年
凯尔泰斯·伊姆雷(1929~)匈牙利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苦役日记》(2002年获奖作品)、《非劫数》、《惨败》、《为一个未出生的孩子祈祷》等。200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表彰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画以及他独特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2001年
维·苏·奈保尔(1932~)印度裔英国作家。1990年被英国女王授封为骑士。主要作品有小说《神秘的按摩师》、《米格尔大街》、《大河弯》(2001年获奖作品)、《岛上的旗帜》、《超越信仰》、《神秘的新来者》等。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 “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我们从扭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
2000年 高行健(1940~)法籍华人。剧作家、小说家 《灵山》
第三篇:历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完整列表
历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完整列表 1、1901年作品《孤独与深思》获诺贝尔文学奖。苏利•昔吕多姆(1839〜1907)法国诗人。
获奖理由:“是高尚的理想、完美的艺术和罕有的心灵与智慧的实证” 2、1902年作品 《罗马风云》获诺贝尔文学奖。特奥多尔•蒙森(1817〜1903)德国历史学
获奖理由:“今世最伟大的慕史巨匠,此点于其巨著《罗马史》中表露无疑” 3、1903年作品 《挑战的手套》获诺贝尔文学奖。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挪威戏剧作家、诗人、小说家。
获奖理由:“他以诗人鲜活的灵感和难得的赤子之心,把作品写得雍容、华丽而又缤纷” 4、1904作品 《金岛》获诺贝尔文学奖。弗雷德里克•米斯塔尔(1830〜1914)法国诗人。获奖理由:“他的诗作蕴涵之清新创造性与真正的感召力,它忠实地反映了他民族的质朴精 神” 5、1904作品 《伟大的牵线人》获诺贝尔文学奖。何塞•埃切加赖(1832〜1916)西班牙戏 剧家、诗人。
获奖理由:“由于它那独特和原始风格的丰富又杰出,作品恢复了西班牙喜剧的伟大传统” 6、1905年作品 《第三个女人》获诺贝尔文学奖。亨利克•显克维支(1846〜1916)波兰小说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历史小说写作上的卓越成就” 7、1906年作品 《青春诗》获诺贝尔文学奖。乔祖埃•卡尔杜齐(1835〜1907)意大利诗人、文艺批评家。
获奖理由:“不仅是由于他精深的学识和批判性的研究,更童要是为了颂扬他诗歌杰作中所 具有的特色、创作气势,清新的风格和抒情的魅力” 8、1907年作品 《老虎!老虎!》获诺贝尔文学奖。约瑟夫•鲁德亚德•吉卜林(1865〜1936)英国小说家、诗人。
获奖理由:“这位世界名作家的作品以观察入微、想象独特、气概雄诨、叙述卓越见长” 9、1908年作品 《精神生活漫笔》获诺贝尔文学奖。鲁道尔夫•欧肯(1946〜1926)德国哲学 获奖理由:“他对真理的热切追求、他对思想的贯通能力、他广阔的观察,以及他在无数作 品中,辩解并阐释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哲学时,所流露的热诚与力量” 10、1907年作品《骑鹅旅行记》获诺贝尔文学奖。西尔玛•拉格洛夫(女)(1858〜1940)瑞典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她作品中特有的高贵的理想主义、丰富的想象力、平易而优美的风格”。11、1910年作品 《特雷庇姑娘》获诺贝尔文学奖。保尔•约翰•路德维希•冯•海塞(1830〜1914)德国作家。
获奖理由:“表扬这位抒倩诗人、戏剧家、小说家以及举世闻名的短篇小说家,在他漫长而 多产的创作生涯中,所达到的充满理想主义精神之艺术至境”。12、1911年作品 《花的智慧》获诺贝尔文学奖。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比利时剧 作家、诗人、散文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文学上多方面的表现,尤其是戏剧作品,不但想象丰富,充满诗意的 竒想,有时虽以神话的面貌出现,还是处处充满了深刻的启示。这种启示竒妙地打动了读者 的心弦,并且激发了他们的想象” 13、1912年作品 《群鼠》获诺贝尔文学奖。盖哈特•霍昔特曼(1862〜1946)德国剧作家、诗人。
获奖理由:“欲以表扬他在戏剧艺术领域中丰硕、多样的出色成就”。14、1913年作品 《吉檀伽利一饥饿石头》获诺贝尔文学奖。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社会活动家主。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于高超的技巧,并由于他自己 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15、1915年作品 《约翰一克利斯朵夫》获诺贝尔文学奖。罗曼•罗兰(1866〜1944)法国作 家、音乐评论家。
获奖理由:“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时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 的热爱” 16、1916年作品 《朝圣年代》获诺贝尔文学奖。魏尔纳•海顿斯坦姆(1859〜1940)瑞典诗 人、小说家。
获奖理由:“褒奖他在瑞典文学新纟己元中所占之童要代表地位” 17、1917年作品 《磨坊血案》获诺贝尔文学奖。卡尔•耶勒鲁昔,丹妄作家。
获奖理由:“因为他多样而丰富的诗作一一它们蕴含了高超的理想” 18、1917年作品 《天国》获诺贝尔文学奖。亨利克•彭托皮丹,丹妄小说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对当前丹妄生活的忠实描绘”
•1918年未颁奖。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加上瑞典王室对诺奖基金的不合 理利用,导致资金缺乏!故没发!19、1919年作品 《奥林比亚的春天》获诺贝尔文学奖。卡尔•施皮特勒(1845〜1924)瑞士 诗人、小说家。1 获奖理由:“特别推崇他在史诗《奥林帕斯之春》的优异表现” 20、1920年作品 《大地硕果一畜牧曲》获诺贝尔文学奖。克努特•汉姆生(1859〜1952)挪 威小说家、戏剧家、诗人。
获奖理由:“为了他划时代的巨著《土地的成长》” 21、1921年作品 《苔依丝》获诺贝尔文学奖。阿纳托尔•法郎士(1844〜1924)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获奖理由:“他辉煌的文学成就,乃在于他高尚的文体、怜悯的人道同情、迷人的魅力,以 及一个真正法国性情所形成的特质” 22、1922年作品 《不吉利的姑娘》获诺贝尔文学奖。哈辛特•贝纳文特•伊•马丁内斯(1866 〜1954)西班牙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以适当方式,延续了戏剧之灿烂传统” 23、1923年作品 《丽达与天鹅》获诺贝尔文学奖。威廉•勃特勒•叶芝(1865〜1939)爱尔兰 诗人、剧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永远充满着灵感的诗,它们透过高度的艺术形式展现了整个民族的精 神” 24、1924作品 《福地》获诺贝尔文学奖。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1868〜1925)波兰作家。
获奖理由:“我们颁奖给他,是因为他的民族史诗《农夫们》写得很出色” 25、1925年作品 《圣女贞德》获诺贝尔文学奖。乔治•萧伯纳(1856〜1950)爱尔兰戏剧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些充满理想主义及人情味的作品一一它们那种激动性讽刺,常涵蕴着 一种高度的诗意美” 26、1926年作品《邪恶之路》获诺贝尔文学奖。格拉齐亚•黛莱达(女)(1871〜1936)意 大利作家。
获奖理由:“为了表扬她由理想主义所激发的作品,以浑柔的透彻描绘了她所生长的岛屿上 的生活;在洞察人类一般间題上,表现的深度与怜悯” 27、1927年作品 《创造进化论》获诺贝尔文学奖。亨利•柏格森(1859〜1941)法国哲学家。
获奖理由:“因为他那丰富的且充满生命力的思想,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光辉灿烂的技巧” 28、1928年作品 《新娘一主人一十字架》获诺贝尔文学奖。西格里德•温塞特(女)(1882 〜1949)挪威作家。
获奖理由:“主要是由于她对中世纪北国生活之有力描绘” 29、1929年作品《魔山》获诺贝尔文学奖。保尔•托马斯•曼(1875〜1955)德国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在当代文学中具有日益巩固的经典地位的伟大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 30、1930年作品 《巴比特》获诺贝尔文学奖。辛克莱•刘易斯(1885〜1951)美国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充沛有力、切身和动人的叙述艺术,和他以机智幽默去开创新风格的才 31、1931年作品 《荒原和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埃利克•阿克塞尔•卡尔费尔德(1864〜1931)瑞典诗人。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诗作的艺术价值上,从没有人怀疑过” 32、1932年作品 《有产者》获诺贝尔文学奖。约翰•高尔斯华绥(1867〜1933)英国小说家、剧作家。
获奖理由:“为其描述的卓越艺术一一这种艺术在《福尔赛世家》中达到高峰” 33、1933年作品 《米佳的爱》获诺贝尔文学奖。伊凡•亚历克塞维竒•蒲宁(1870〜1953)俄 国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严谨的艺术才能,使俄罗斯古典传统在散文中得到继承。” 34、1934年作品 《寻找自我》获诺贝尔文学奖。路伊吉•皮兰德娄(1867〜1936)意大利说家、戏剧家。
获奖理由:“他果敢而灵巧地复兴了戏剧艺术和舞台艺术” •1935年未颁奖。35、1936年作品《天边外》获诺贝尔文学奖。尤金•奥尼尔(1888〜1953)美国剧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剧作中所表现的力量、热忱与深挚的感情一一它们完全符合悲剧的原始 概念” 36、1937年作品 《蒂伯一家》获诺贝尔文学奖。罗杰,马丁•杜•加尔(1881〜1958)法国小说家。获奖理由:“由于在他的长篇小说《蒂伯一家》中表现出来的艺术魅力和真实性。这是对人 类生活面貌的基本反映。” 37、1938年作品 《大地》获诺贝尔文学奖。赛珍珠(珀尔•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美国作家。
获奖理由:“她对于中国农民生活的丰富和真正史诗气概的描述,以及她自传性的杰作” 38、1939年作品《少女西丽亚》获诺贝尔文学奖。弗兰斯鳴米尔•西兰帕(1888〜1964)芬兰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描绘两样互相影响的东西一一他祖国的本质,以及该国农民的生活时 一一所表现的深刻了解与细腻艺术”
•1940年-1943年未颁奖。39、1944年作品《漫长的旅行》获诺贝尔文学奖。约翰内斯-威廉•扬森(1873〜1950)丹表小说家、诗人。
获奖理由:“由于籍著丰富有力的诗意想象,将胸襟广博的求知心和大胆的、清新的创造性风格结合起来” 40、1945年作品《柔情》获诺贝尔文学奖。列拉•米斯特拉尔(女)(1889〜1957)智利诗 人。
获奖理由:“她那由强烈感情孕肓而成的抒倩诗,已经使得她的名字成为整个拉丁美洲世界 渴求理想的象征” 41、1946年作品 《荒原狼》获诺贝尔文学奖。曼•黑塞(1877〜1962)德国作家。
获奖理由:“他那些灵思盎然的作品一一它们一方面具有高度的创意和深刻的洞见,一方面 象征古典的人道理想与高尚的风格” 42、1947年作品《田园交响曲》获诺贝尔文学奖。德烈•纪德(1869〜1951)法国作 家、评论家。
获奖理由:“为了他广泛的与有艺术质地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他以无所畏惧的对真理的 热爱,并以敏锐的心理学洞察力,呈现了人性的种种间題与处境” 43、1948年作品《四个四童奏》获诺贝尔文学奖。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英 美诗人、剧作家、批评家。
获奖理由:“对于现代诗之先锋性的卓越贡献” 44、1949年作品 《我弥留之际》获诺贝尔文学奖。廉•福克纳(1897〜1962)美国作家。
获奖理由:“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做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 45、1950年作品 《哲学一数学一文学》获诺贝尔文学奖。亚瑟•威廉•罗素(1872〜1970)英 国数学家、哲学家。
获奖理由:“表彰他所写的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童大的作品” 46、1951年作品 《大盜巴拉巴》获诺贝尔文学奖。帕尔•费比安•拉格奎斯特(1891〜1974)瑞典诗人、戏剧家、小说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作品中为人类面临的永恒的疑难寻求解答所表现出的艺术活力和真正 独立的见解” 47、1953年作品《不需要的战争》获诺贝尔文学奖。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政 治家、历史学家、传记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在描述历史与传记方面的造诣,同时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 48、1954作品《老人与海》获诺贝尔文学奖。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美国作家。
获奖理由:“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 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 49、1955年作品《渔家女》获诺贝尔文学奖。赫尔多尔•竒里扬•拉克斯内斯斯(1902〜)冰岛作家。
获奖理由:“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动、史诗般的力量,使冰岛原已十分优秀的叙述文 学技巧更加瑰丽多姿” 50、1956年作品《悲哀的咏叹调》获诺贝尔文学奖。胡安•拉蒙•希梅内斯(1881〜1958)西 班牙诗人。
获奖理由:“由于他的西班牙抒倩诗,成了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 51、1957年作品 《局外人•鼠疫》获诺贝尔文学奖。阿尔贝•加缪(1913〜1960)法国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重要的著作,在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热切的哏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 良心的种种间題” 52、1958年作品 《日瓦戈医生》获诺贝尔文学奖。鲍里斯•列昂尼多维竒•帕斯捷尔纳克(1890〜1960)苏联俄罗斯诗人、小说家。
获奖理由:“在当代抒倩诗和俄国的史诗传统上,他都获得了极为童大的成就” 53、1959年作品 《水与土》获诺贝尔文学奖。萨瓦多尔•夸西莫多(1901〜1968)意大利诗人。
获奖理由:“由于他的抒倩诗,以古典的火焰表达了我们这个时代中,生命的悲剧性体验” 54、1961年作品 《桥•小姐》获诺贝尔文学奖。伊沃•安德里竒(1892〜1975)南斯拉夫小说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作品中史诗般的力量一一他籍著它在祖国的历史中追寻主題,并描绘人 的命运” 55、1962年作品《人鼠之间》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美国作家。
获奖理由“通过现实主义的、富于想象的创作,表现出富于同情的幽默和对社会的敏感观 56、1963年作品《“画眉鸟”号》获诺贝尔文学奖。乔治•塞菲里斯(1900〜1971)希腊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卓越的抒倩诗作,是对希腊文化的深刻感受的产物” 57、1964年作品 《苍蝇》获诺贝尔文学奖。让•保尔•萨特(1905〜1980)法国哲学家、作家。
获奖理由:“因为他那思想丰富、充满自由气息和探求真理精神的作品对我们时代发生了深 远影响” 58、1965年作品 《静静的顿河》获诺贝尔文学奖。史米哈伊尔•亚历山大罗维竒•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这位作家在那部关于顿河流域农村之诗作品中所流露的活力与艺术热忱 一一他籍这两者在那部小说里描绘了俄罗斯民族生活之某一历史层面” 59、1966年作品 《行为之书》获诺贝尔文学奖。萨缪尔•约瑟夫•阿格农(1888〜1970)以色 列作家。
获奖理由:“他的叙述技巧深刻而独特,并从犹太民族的生命汲取主題” 60、1966年作品 《逃亡》获诺贝尔文学奖。奈莉•萨克斯(女)(1891〜1970)瑞典诗人。
获奖理由:“因为她杰出的抒情与戏剧作品,以感人的力量阐述俩以色列的命运” 61、1967年作品 《玉米人》获诺贝尔文学奖。安赫尔•阿斯图里亚斯(1899〜1974)危地马 拉诗人、小说家。
获奖理由:“因为他的作品落实于自己的民族色彩和印第安传统,而显得鲜明生动” 62、1968年作品 《雪国•千只鹤•古都》获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精神特质” 63、1969年作品《等待戈多》获诺贝尔文学奖。萨缪尔•贝克特(1906〜1989)法国作家。获奖理由:“他那具有竒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 64、1970年作品 《癌病房》获诺贝尔文学奖。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1918〜)苏联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作品中的道德力量,籍著它,他继承了俄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传统” 65、1971年作品 《情诗•哀诗•赞诗》获诺贝尔文学奖。巴勃鲁•聂鲁达(1904〜1973)智利 诗人。
获奖理由:“诗歌具有自然力般的作用,复苏了一个大陆的命运与梦想” 66、1972年作品 《女士及众生相》获诺贝尔文学奖。亨利希•伯尔(1917〜1985)德国作
获奖理由:“为了表扬他的作品,这些作品兼具有对时代广阔的透视和塑造人物的细腻技 巧,并有助于德国文学的振兴。” 67、1973年作品《风暴眼》获诺贝尔文学奖。帕特里克•怀特(1912〜1990)澳大利亚小说 家、剧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史诗与心理叙述艺术,并将一个崭新的大陆带进文学中” 68、1974年作品 《乌洛夫的故事》获诺贝尔文学奖。埃温特•约翰逊(1900〜1976)瑞典作
获奖理由:“以自由为目的,而致力于历史的、现代的广阔观点之叙述艺术” 69、1974年作品《露珠里的世界》获诺贝尔文学奖。哈里•埃德蒙•马丁逊(1904〜1978)瑞 典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透过一滴露珠反映出整个世界” 70、1975年作品 《生活之恶》获诺贝尔文学奖。埃乌杰尼奥•蒙塔莱(1896〜1981)意大利 诗人。
获奖理由:“由于他杰出的诗歌拥有伟大的艺术性,在不适合幻想的人生里,诠释了人类的 价值” 71、1976年作品 《赫索格》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索尔•贝娄(1915〜)美国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他的作品对人性的了解,以及对当代文化的敏锐透视” 72、1977年作品 《天堂的影子》获诺贝尔文学奖。阿莱克桑德雷•梅洛(1898〜1984)西班 牙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继承了西班牙抒倩诗的传统和吸取了现在流派的风格,描述了人在宇 宙和当今社会中的状况”。73、1978年作品 《魔术师•原野王》获诺贝尔文学奖。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1904〜1991)美国作家。
获奖理由:“他的充满激情的叙事艺术,这种既扎根于波兰人的文化传统,又反映了人类的 昔遍处境” 74、1979年作品 《英雄挽歌》获诺贝尔文学奖。奥德修斯•埃里蒂斯(1911〜)希腊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诗,以希腊传统为背景,用感觉的力量和理智的敏锐,描写现在认为自由 和创新而奋斗” 75、1980年作品 《拆散的笔记簿》获诺贝尔文学奖。切斯拉夫•米沃什,波兰诗人。
获奖理由:“不妥协的敏锐洞察力,描述了人在激烈冲突的世界中的暴露状态” 76、1981年作品 《迷茫》获诺贝尔文学奖。埃利亚斯•卡内蒂(1905〜)英国德语作家。
获奖理由:“作品具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思想和艺术力量。” 77、1982年作品 《霍乱时期的爱情》获诺贝尔文学奖。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8 〜)哥伦比亚记者、作家。
获奖理由:“由于其长篇小说以结构丰富的想象世界,其中糅混着魔幻于现实,反映出一整 个大陆的生命矛盾” 78、1983年作品 《蝇王•金字塔》获诺贝尔文学奖。威廉•戈尔丁(1911〜1994)英国作家。
获奖理由:“具有清晰的现实主义叙述技巧以及虚构故事的多样性与昔遍性,阐述了今日世 界人类的状况” 79、1984作品 《紫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雅罗斯拉夫•塞弗尔特(1901〜1986)捷克诗 人。
获奖理由:“他的诗富于独创性、新颖、栩栩如生,表现了人的不屈不挠精神和多才多艺的 渴求解放的形象” 80、1985年作品 《弗兰德公路•农事诗》获诺贝尔文学奖。克洛德•西蒙(1913)法国小说 获奖理由:“由于他善于把诗人和画家的丰富想象与深刻的时间意识融为一体,对人类的生 存状况进行了深入的描写。” 81、1986年作品 《雄狮与宝石》获诺贝尔文学奖。沃莱•索因卡(1934〜)尼日利亚剧作 家、诗人、小说家、评论家。
获奖理由:“他以广博的文化视野创作了富有诗意的关于人生的戏剧。” 82、1987年《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获诺贝尔文学奖。约瑟夫•布罗茨基(1940〜1996)苏裔美籍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或是敏感间題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 的思想及浓郁的诗意” 83、1988年作品《街魂》获诺贝尔文学奖。纳吉布•马哈富兹(1911〜)埃及作家。
获奖理由:“他通过大量刻画入微的作品一洞察一切的现实主义,唤起人们树立雄心一形成 了全人类所欣赏的阿拉伯语言艺术” 84、1990年作品 《太阳石》获诺贝尔文学奖。奥克塔维奥•帕斯(1914〜)墨西哥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充满激情,视野开阔,渗透着感恒的智慧并体现了完美的人道主义” 85、1991年作品《七月的人民》获诺贝尔文学奖。内丁•戈迪默(女)(1923〜)南非作家。
获奖理由:“以强烈而直接的笔触,描写周围复杂的人际与社会关系,其史诗般壮丽的作品,对人类大有禆益” 86、1992年作品 《西印度群岛》获诺贝尔文学奖。德里克•沃尔科特(1930〜)圣卢西亚诗人。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具有巨大的启发性和广阔的历史视野,是其献身多种文化的结果。” 87、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托尼•莫里森(女)(1931〜)美国作家。
获奖理由:“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富有诗意,显示了美国现实生活的童要方面。” 88、1994《个人的体验:》和《万延元年的足球队》获诺贝尔文学奖。大江健三郎(1935 〜)日本小说家。
获奖理由:“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描 绘现代的芸芸众生相,给人们带来了冲击。” 89、199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希尼(1939〜)爱尔兰诗人。获奖理由:“由于其作品样溢着抒情之美,包容着深邃的伦理,掲示出日常生活和现实历史的 竒迹。90、1996年希姆博尔斯卡(女)(1923〜)波兰诗人。1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由于其在诗歌艺术中警辟精妙的反讽,挖掘出了人类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背后 历史更迭与生物演化的深意。” 91、1997年达里奥•福(1926〜)意大利讽刺剧作家。199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其在鞭笞权威,褒扬被蹂蹢者可贵的人格品质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堪与中世纪 《弄臣》一书相媲美。” 92、1998年若泽•萨拉马戈(1922〜)葡萄牙记者、作家。199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获奖理由:“由于他那极富想象力、同情心和颇具反讽意味的作品,我们得以反复童温那一 段难以捉摸的历史。” 93、1999年作品 《铁皮鼓哈圼》获诺贝尔文学奖。君特•格拉斯(1927〜)德国作家。
获奖理由:“其嬉戏之中蕴含悲剧色彩的富言描摹出了人类淡忘的历史面目。” 94、2000年作品 《灵山》获诺贝尔文学奖。高行健(1940〜)法籍华人。剧作家、小说家。
获奖理由:“其作品的昔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 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 95、200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者:维•苏•奈保尔(1932〜)印度裔英国作家
获奖理由:“其著作将极具洞察力的叙述与不为世俗左右的探索融为一体,是驱策我们从扭 曲的历史中探寻真实的动力。” 96、200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者:凯尔泰斯•伊姆雷(1929〜)匈牙利作家。
获奖理由:“表彰他对脆弱的个人在对抗强大的野蛮强权时痛苦经历的深刻刻画以及他独特 的自传体文学风格。” 97、200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库切(1940〜)南非作家。获奖理由:“精准地刻画了众多假面具下的人性本质。” 98、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1943〜)奥地利女作家。
获奖理由:“因为她的小说和戏剧具有音乐般的韵律,她的作品以非凡的充满激情的语言掲 示了社会上的陈腐现象及其禁锢力的荒诞不经。” 99、2005年获奖作品: 《生日派对*看门人*回乡:》哈罗德.品特(193(f),英国剧作家。获奖理由:以诗和画的创造性,深入表现了人类长期置身其中的处境。100、2006年获奖作品 《我的名字叫红》奥尔汉•帕穆克(1952~),土耳其作家。
获奖理由:他的作品“在寻找故乡的优郁灵魂时,发现了文化碰撞和融合中的新象征”。101、2007年获奖作品《金色笔记》多丽丝•莱辛(DoriLessing,1919_),英国作家。
获奖理由:“她用怀疑、热情、构想的力量来审视一个分裂的文明,其作品如同一部女性经 验的史诗。” 102、2008年获奖作品 《战争》作者勒•克莱齐奥 103、2009年《呼吸钟摆》作者:赫塔•缪勒(Herta Miller,1953-),罗马尼亚裔的德国 女性小说家、诗人、散文家。
获奖理由:“专注于诗歌以及散文的率真,描写了失业人群的生活图景”。104、2010年获奖者: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1936—),秘鲁与西班牙双童国籍的作家及 诗人。代表作: 《绿房子》、《城市与狗》、《中国套盒》
获奖理由:他“对权力结构的制图般的描绘和对个人反抗的精致描写”。105、2011年获奖者:瑞典诗人托马斯•特兰斯特勒默,其代表作:《诗十七首》,成名后陆 续出版了 《路上的秘密》、《在黑暗中观看》等。
获奖理由:“他以凝炼、简洁的形象,以全新视角带我们接觖现实”。106、2012年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其代表作有《蛙》《生死疲劳》《丰乳肥臀》 《擅香刑》等
获奖理由:“用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将民间故事、历史事件与当代背景融为一 体”。107、2013年诺贝尔获得者:爱面丝•门罗。她的短篇小说集有《我青年时期的朋友》、《你以为你是谁?》(1978,亦得总督奖)、《爱的进程》(1986,第三次得总督奖)、《公开的秘密》、《一个善良女子的爱》、《憎很、友谊、求爱、爱恋、婚姻》、《逃离》 等,2006年出版 《石城远望》是她最新的一部作品集。获奖理由:当代短篇小说大师。108、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获奖作品《暗店街》、《八月的星期天》 获奖理由:唤醒了对最难以捕捉的人类命运的记忆和掲露了对人类生活的占领。109、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白俄罗斯作家斯维特兰娜-阿列克谢耶维奇主要代表
作品有 《我是女兵,也是女人》,《我还是想你,妈妈》,《锌皮娃娃兵》,《我不知道该 说什么,关于死亡还是爱情》,世界文坛最高水准的感人作品,讲述了这个时代的苦难和勇 气。
颁奖词:她的复调作品是对我们时代的磨难与勇气的&念。”
第四篇: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大全
帕斯捷尔纳克:《日瓦戈医生》 海明威:《老人与海》
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钢琴教师》 苏利·普吕多姆:《苏利·普吕多姆诗选》 显克维奇:《十字军骑士》 拉格洛夫:《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梅特林克:《青鸟》 莱蒙特:《福地》
伊凡·蒲宁:《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 赫尔曼·黑塞:《席特哈尔塔》 赫尔曼·黑塞:《荒原狼》 赫尔曼·黑塞:《盖特露德》 赫尔曼·黑塞:《玻璃球游戏》 赫尔曼·黑塞:《彼得·卡门青》 威廉·福克纳:《我弥留之际》 高尔斯华绥:《苹果树》 罗素:《婚姻与道德》 罗素:《幸福之路》
海明威:《尼克·亚当斯故事集》 希梅内斯:《小银和我》 阿尔贝·加缪:《鼠疫》 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夸西莫多:《夸西莫多抒情诗选》 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 川端康成:《雪国》 贝克特:《贝克特戏剧选》 索尔仁尼琴:《癌症楼》 索尔仁尼琴:《古拉格群岛》 托马斯·曼:《威尼斯之死》 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 海因里希·伯尔:《伯尔短篇小说选》 帕特里克·怀特:《人树》 安德烈·纪德:《背德者》 纪德:《田园交响曲》 纪德:《窄门》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卢布林的魔术师》 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冤家,一个爱情故事》 大江健三郎:《个人的体验》 大江健三郎:《广岛札记》 大江健三郎:《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萨拉马戈:《修道院纪事》 君特·格拉斯:《狗年月》 君特·格拉斯:《猫与鼠》 君特·格拉斯:《铁皮鼓》 高行健:《一个人的圣经》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人抒情诗选》 泰戈尔:《吉檀迦利》 萨特:《木已成舟》 萨特:《墙》
第五篇: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
一、作者介绍
威廉·福克纳(William Faulkner,1897-1962)美国作家,生于美国密西西比州新奥尔巴尼的一个庄园主家,南北战争后家道中落。福克纳从小生长在美国南方,年轻时曾在当地邮政局做过一阵不太负责任的局长,后因玩忽职守而被辞退。他游历过许多地方,但最终依然回到美国南方,并且所有的作品都以南方为背景。所以他是美国“南方文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整个西方最有影响的现代派小说家之一。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有《喧哗与骚动》、《八月之光》等。1949年,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
在艺术上,福克纳大胆地进行实验,采用意识流手法象征隐喻等手段表现暴力、凶杀、性变态心理等,他的作品风格千姿百态、扑朔迷离,读者须下大功夫才能感受其特有的审美情趣。
福克纳的作品。他的叙述辗转于死亡、坟墓与监狱之间,他的文学世界中来来往往的就是那么几个人,他用一种阴郁的情感痴迷于那些人。但是,如果你逼着自己去啃这些文字,慢慢地,你的努力会得到回报。你会从他文字的深处看到,在令人窒息的黑暗中,人类是如何艰难地、坚决地维持着爱、勇气、荣誉、怜悯、自尊、同情、牺牲与希望。阅读福克纳,你获得的不是浅薄的快乐,而是深层的领悟、震撼和满足。
二、解题
1949年,因为他对当代美国小说作出了强有力的和艺术上无与伦比的贡献,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这个获奖致辞,是福克纳在1949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时所作的答辞。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演讲词。然而,由于福克纳本人对语言运用的独特性和精深性,对初学者来说,这篇美文也许颇有些难度。演说时间:1950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是岛屿最多的城市。算上郊区的岛屿,共有24000个岛屿,被称为“北方威尼斯”。
《我弥留之际》(1930)描写农民安斯按照亡妻的遗愿,率全家扶送灵柩去杰弗逊镇妻族的墓地安葬。一路上磨难不断:次子达尔认为尸体已腐烂,应就地处置,于是放火烧棺材,被当作疯子关进疯人院;长子卡什为了救护落水的棺材压断了一条腿;越来越重的尸臭招致来大群的兀鹰;三儿子朱厄尔失去了他心爱的马;女儿德尔欲趁机去城里打胎,却被药房里的伙计欺侮;弱智的小儿子未能得到他渴望的玩具小火车,唯有老爹安斯配了一付假牙并找了一个新婆娘。有人把这部小说称作现代的《奥德修记》,即一部反讽性的史诗,一出荒诞的喜剧。福克纳既嘲讽南方农民人性中丑陋的一面,又肯定了他们重然诺讲信义的另一面。在幽默调侃中有严肃庄重的悲剧意味。小说在艺术上也体现了福克纳一贯强调的“实验性”。全书共分59节,每节是一个人物的内心独白,各自从个性视角介绍故事的一个部分。
三、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诺贝尔的部分遗产(3100万瑞典克朗)作为基金创立的。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奖项,以基金每年的利息或投资收益授予前一年世界上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奖包括金质奖章、证书和奖金。1968年,瑞典国家银行在成立三百周年之际,捐出大额资金给诺贝尔基金,增设“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1969年首次颁发,人们习惯上称这个额外的奖项为诺贝尔经济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是有瑞典文学院下属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委员会进行评比的遴选的一项文学大奖,每年颁发一次,以表彰上一为世界文学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作家。
四、课文研习
(一)齐读第一段
提问:演讲辞要注意针对性,请问,这篇文章,作者讲话的对象是那些人?请用课文原文回答。
明确:“我把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献给那些可能正在聆听我讲话的、同样献身于艰苦的文学事
业的年轻男女们。”所以这篇演讲,主要就是他与年轻的文学创作者们的一次精神上的呼唤和交流。
(二)请同学朗读第二段,其他同学思考,如何理解“今天的悲剧是一种肉体上的恐惧”。明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从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无数国家的亿万人们,投入到了一场惨绝人寰的、灭绝人性的、几乎将人类引人末日的战争中。最后就只剩下了屠杀、仇恨、消灭,为了什么?很多人都不知道,也许开始知道的人最后都不知道了。但唯一可以知道的是,西方欣欣向荣的精神文明,人类千百年了建立起来的精神大厦,已化为乌有了。人性中,只剩下了仇恨、绝望、肉体与欲望。
而福克纳却呼吁人们去关注“灵魂的话题”,创造了一个由人类最珍贵的品质,爱与荣誉,怜悯与自尊,同情与牺牲,勇气与希望组成的精神家园。因而从这个历史高度,从这个文学高度讲,福克纳确实是最有资格,呼唤西方世界,再一次“重建家园”的精神大师。存在主义大师萨特说,在法国青年的心目中,“福克纳是上帝”
(三)齐读第三段,用课文的原文回答,福克纳认为,值得写作的东西是什么?
明确:“爱与荣誉,怜悯与自尊,同情与牺牲”。
长期战争的后遗症,肉体的消灭,带来心灵的恐惧,至今不绝。人们停止从事心灵的探索,已经很久了。要建设精神文明的大厦,必须回忆起、延续起过去的美好传统。任何时代的作品都有“爱情”,任何时代的作品,也都有“失败”和“胜利”,但关键是,如果那一个时代的作者,心灵集体变成了一座废墟,集体丧失了人类仅有的、美好的、能够在大众中传播,能引起大家共鸣——即怜悯与同情。并将大众升华到一个更高境界的人性,那么,人的“爱情”,与动物的情欲,人的“胜利与失败”,与动物的厮杀,又有多大不同呢?又有什么意义呢?所以,福克纳的发言,认为这种创作,只能表示创作者体现出来的人类心灵,处于一种精神的废墟状态。
(四)请同学朗读第四段,其余同学思考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在人类学会这些真理以前,他们在写作中会认为自己已经高高在上,并且看见了人类的末日。”
明确:人类没有了这些美好情感,就会在写作中充斥另一种情感,一种狭隘的优越感,民族优越感,或是种族优越感,消灭其它国家的理论,就建立在这种自狂自大的优越感的基础上。所以就形成了二次大战的人类的互相消灭,从而使人们看到了人类的末日。”
2、如何理解“人类不仅仅存在,他还将胜利”?用原文回答。
明确:因为“人类有一个灵魂,一种同情心、牺牲精神和忍耐力的精神”。
(五)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诗人、作家的责任是什么?
明确:“书写这种精神”。
文学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它是把现实世界作为材料,来表现人类精神的完整性。那么,福克纳认为要把现实世界的哪些因素作为材料呢?他点明了,他的文学观念,选择的是人性中最美好的部分,“爱与荣誉,怜悯与自尊,同情与牺牲。” 怎么样在精神废墟的基础上重建大厦,那就是要在这些品质的基础上重建人性,只有人类重新拥有这些精神品质,精神文明的大厦才会自然建成。人类才会从目前的仅仅生存中,走向胜利。”
附板书: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致辞
【美】威廉·福克纳
解决的问题:号召广大的文学创作者在精神的废墟上,重建西方精神文明的大厦。
作家的任务:书写人类的牺牲精神和忍耐力的精神。
莫言出生于1955年2月,原名管谟业,山东高密人。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剧作家。小学即辍学,曾务农多年,也做过临时工。1976年2月离开故土,尝试写作。1980年代中以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莫言在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他的主要作品包括《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蛙》等。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2011年凭借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首位获此奖项的中国籍作家。
多产且享有国际声誉的中国作家莫言10月11日获得2012诺贝尔文学奖。外界对他的评价。
1.《卫报》:莫言的获奖对中国具有特殊意义,它帮助中国克服了对诺奖的复杂心态。在中文里“莫言”是不讲话的意思,以此作为小说家的化名,是一个奇怪的选择。“莫言值得注意的不仅是他对中国近代历史富有创造力的写作,还有他对写作这门手艺的献身精神。在90年代中国有个著名的标语‘往前看’(在中国这句话是个双关语,‘前’和‘钱’同音),许多中国作家在成名后搁置小说创作,加入到更能赚钱的行业,比如电视剧和电影剧本的创作等等,在这个发热的文化背景中,莫言能够站出来,承担他的文学使命。他是少数中国当代小说家中能够坚守文学的作家。”
2.《华尔街日报》:瑞典文学院终身秘书Peter Englund向瑞典电台表示,莫言的作品在很多方面来讲都是独一无二的,并将其与威廉福克纳、狄更斯和拉伯雷相媲美。Englund称莫言的文学作品“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透视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3.美联社:莫言打破欧洲作家的垄断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多少有点出人意料。莫言创作的突破是1987年出版的《红高梁》,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表现了朴实的乡土之爱。在注重感官之娱和生存困境的同时,意在刻画生动饱满的人物形象。莫言随心的风格成就了中国的魔幻现实主义。
4.瑞典皇家学院常任秘书英格朗称,莫言的创作方式独一无二,你只要读半页莫言的作品,就知道是莫言写的。莫言的作品反映了中国20世纪的跌宕,他致力于揭示中国社会的真实。曾将多部莫言作品翻译成英文的美国翻译家葛浩文表示,莫言与很多同时代的中国作家相比更加“有历史感”。
5.《纽约时报》:在过去十年,莫言是被出版商所偏爱的三个作家之一,用来打破批评家所指出的诺贝尔文学奖被欧洲作家所垄断的局面。莫言在长篇和短篇小说中描绘了中国纷乱而复杂的农村生活,常常采用丰富的想象——动物叙事者、地下世界、神话故事元素——让人联想起南美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纽约时报》书评曾说:莫言是一位世界级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对莫言的文学成就很推崇,认为他的创作代表了亚洲的最高水平。莫言同时也是中国当代严肃文学作家中少有的畅销书作家,拥有大量的忠实读者。
6.《纽约客》:长期以来,中国有追求诺贝尔奖的“情结”,因此,莫言此次获奖,被中国媒体看做“历史性突破”。7.西班牙《消息报》报道:“莫言的文学作品令我们想起两位熟悉的作家,我们仿佛是在同时阅读卡夫卡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作品。”这位新任诺贝尔奖得主的许多小说都流露出东方化的魔幻现实主义味道。
8.西方评论家对莫言的作品《生死疲劳》大加赞赏。汉学家史景迁2008年在《纽约时报》上写道,这部作品“几乎涵盖了这个国家的整个革命时期”,可以说是那个时代的纪实小说。
9.伦敦大学亚非学院中文教授贺麦晓说,莫言属于文化大革命后开始用新的眼光关注中国社会、尤其是农村社会的一代作家。贺麦晓表示,莫言的作品没有描写社会主义超级英雄,而是充满了具有真正弱点的真实人物,与此同时他把中国农村描写成一个“发生奇妙事情的神奇的地方”。
10.美国《华尔街日报》援引弗吉尼亚大学中国文学教授查尔斯·劳克林的话说,莫言的小说有一种粗鄙的、乡村式的语言,与农村背景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但是他还采用了先锋派的想象,使大部分小说有一种神话般荒诞的特质,反映出福克纳和马尔克斯对他的影响。
11.俄罗斯外国文学图书馆馆长叶卡捷琳娜·格尼耶娃11日也表示:“诺贝尔奖评委会对莫言的评价相当客观,将梦幻般的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与民间传统相结合,这绝非易事。因此,我们祝福他,并希望俄罗斯读者能尽快读到他的作品。
2009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蛙》,于2011年8月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获奖感言这是我的创作《蛙》出版近两年,期间多次接受过媒体采访,许多人也问我这部小说到底写什么的,我说写人,写姑姑这样一个从医50多年乡村妇科医生的人生传奇,她的悲欢离合,她内心深处的矛盾,她的反思与忏悔,她的伟大与宽厚,她的卑微与狭隘,写出她的职业道德与时代的对抗与统一,写的看似一个人实则是一群人。《蛙》其实也是写我的,学习鲁迅,写那个躲在旗袍里的小我,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写他们、写外部事件,这次写自己、写内心,是吸纳心情、排除毒素,揭露社会阴暗面容易,揭露自己内心阴暗困难,这是人之常情。作家写作必须洞察人之常情,但又必须与人之常情对抗,因为人之常情经常制造罪恶。在《蛙》中我自我批判的彻底吗?不彻底,我知道今后必须向彻底的方向努敢对自己下狠手,不仅仅是忏悔而是剖析,用放大镜盯着自己写,盯着自己写也是盯着人写的重要步骤。得了茅盾奖当然是好事,但得了奖则忘乎所以是可耻的行为,必须清楚的知道与这个时代相匹配的好小说还没被发明出来,要把目光往那个方向看,盯着那个在荆棘丛生没有道路的地方,那里有绝佳的风景,那里有伟大的小说在向我们招手。
最后感谢中国,感谢读者、感谢评委,感谢那些批评过我、表扬过我的朋友们。感谢那些用他们的真诚情感不断激励我写作的朋友们!
莫言答白岩松专访:脚踏实地,站在人的角度写作
人民网北京10月12日电中国作家莫言荣获2012诺贝尔文学奖,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就此电话专访了作家莫言。此时的莫言在采访中表示,已回到山东老家高密,“与父老乡亲在一起,接接地气,了解当下农民的心理状态。”对于获奖,莫言表现得很平静,坦言“没什么可兴奋的。这半个多月来,炒来炒去,我挺麻木的,已经无所谓了。”并透露获奖后,“按照我原来既定的方向,脚踏实地,描写人的生活,人的情感,站在人的角度写作。”
以下为专访实录:
白岩松:莫言先生,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不是很兴奋?
莫言:没什么可兴奋的。这半个多月来,炒来炒去,我挺麻木的,已经无所谓了。
白岩松:您回到高密,是在躲吗?
莫言:一个月前就回来了。每年的这个时候我都会回来,现在是秋收季节,与父老父亲在一起,接接地气,了解当下农民的心理状态。
白岩松:听到获奖消息时,你就在这块让你走上文坛、给了你声誉的红高粱的土地上,这真是一个有趣的巧合。
莫言:这是偶然的巧合,没有任何提前的预想。
白岩松:比奖金更早到的是新闻记者,会不会对他们有些烦了?
莫言:记者待了好几天了。跟他们简单地聊了几句,觉得他们很辛苦,我很敬佩他们的敬业精神。白岩松:您今年57岁,诺贝尔奖在您创作的中间阶段来到,会不会打乱您之前的创作计划? 莫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会接受记者的采访,会有很多社会活动,但很快就会过去,主要是自己的心态,自己不要把这个当成一件了不起的惊天动地的大事,不要把这个看得太重。它就是一个奖项,得了这个奖,并不证明你就是中国最好的作家,这个我心里很清楚,中国作家有很多,写得好的也有很多,得了这个奖我很幸运,我自己心里很清楚,不会轻飘飘的。作家最重要的还是作品,不是奖项。能让他站稳脚跟的,还是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对土地的热爱,最重要的还是脚踏实地的、勤勤恳恳的、对土地忠诚的写作态度,我要尽快地从这个态度摆脱出来,赶快写作。
白岩松:您手头正在准备的作品是什么?
莫言:最近手里有很多在准备的,有关于战争的,有关于家庭的,有话剧剧本以及戏曲方面的,有的写了三分之一,有的写了开头,有的在收集素材。不知道先完成哪一个,但肯定会尽快地写。白岩松:诺贝尔奖颁奖词特别强调您是魔幻现实主义,和福克纳、马尔克斯这样的名字紧紧连在一起。你觉得这是一个定论吗?还是你其实早就想改变它,或者已经在改变它?
莫言:关于马尔克斯和福克纳,我在1987年就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讨论中国作家以及我个人与他们的关系。毫无疑问两位大师对我的创作风格产生了影响,他们的写作让我开窍,让我意识到文学作品可以这样写。那个时候我就意识到一定要尽快地逃离他们,因为我觉得靠得太近的话容易失去自我,我说他们是两座灼热的火山,如果靠得太近的话,自己就被他们化掉了,所以要躲得远远的,离他们越远越好。但毫无疑问他们对我是有影响的,我自己也非常明白。
白岩松:这也正是我问你这个问题的含义,是不是诺贝尔奖的颁奖词是不是其实有点落后于你的前行了?
莫言:我想我最近翻译成瑞典文的一部作品是《生死疲劳》,涉及了魔幻的内容,但是我认为这个魔幻是与中国的民间故事密切相关的。我觉得这个评价也是对的,不能说跟我的创作没有关系,还是表述了我的创作特质,当然如果说要把我几百万字的作品全面概括出来,这么短短的两句话显然是不够的。
白岩松:是不是这块土地是你最该感谢的,不管获得什么奖?
莫言:那当然,即便是不获奖,我也要感谢这片土地,感谢这里的父老乡亲。我生于斯,长于斯,我最早的作品也是以在这个地方成长的经验、亲身经历,甚至很多小说里好多的人物原型都是我的左邻右舍,所以我想没有这块土地,没有这块土地上的我的乡亲们,也不可能有我这样一个作家。
白岩松:其实诺贝尔文学奖是一个非常遥远的概念,可能对于媒体来说万分关注,你的乡亲们呢?你今天听到这个消息有没有关注他们的反应?
莫言:我的乡亲们好像是„„我不能一个个去问他们。我想会有一些人感兴趣,会有一些人知道的,但是也不至于说是特别关注吧。
白岩松:回到这块土地,心里会不会特安静?你每年都会选择一定要回来。
莫言:是,是,是。我觉得这个地方第一它是一个比较小的城市,没有北京那么大、没有北京那么多人口、没有北京那么喧嚣。回来以后我自己躲到一个小房间里面,可以安安静静地读书写字。白岩松:最后两个问题,莫言先生。您为什么没去瑞典领奖?
莫言:领奖可能要到12月份。
白岩松:之前有来自瑞典的消息吗?
莫言:没有任何消息,没有任何沟通。
白岩松:都是媒体的猜测升华了这个消息?
莫言:我看到网友开玩笑,说我已经出差去瑞典了。
白岩松:有没有想过将近800万人民币怎么花?
莫言:没有考虑过。
白岩松:最后一个问题。从57岁这个奖项的兴奋开始,您接下来的文学路怎么走? 莫言:按照我原来既定的方向,脚踏实地,描写人的生活,人的情感,站在人的角度写作。